(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论文)狄考文《官话类编》研究.pdf_第1页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论文)狄考文《官话类编》研究.pdf_第2页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论文)狄考文《官话类编》研究.pdf_第3页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论文)狄考文《官话类编》研究.pdf_第4页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论文)狄考文《官话类编》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论文)狄考文《官话类编》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题目:狄考文官话类编研究 专业: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导师:王澧华教授 作者:李蕊 中文摘要 本文以狄考文官话类编为研究对象,运用语言学理论,结合共时和历时 两个平面,从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首次对美国北长老会传教士狄考文及其 官话类编进行综合研究,通过对全书二百篇课文的描写和分析,藉以揭示狄 考文及其官话类编对汉语语音、词汇和语法教学以及教材编写等方面的特点 和价值。 论文主要内容包括五章: 第一章是绪论,陈述选题的意义,研究概况和理论方法,介绍狄考文的生平 和教学活动,展示宫话类编的基本内容。 第二章是语音研究,通过对官话类编语音的描写和分析,重点探讨狄考 文语音系统的变化特点。 第三章是词汇研究,通过对书中大量南北方言词的对比,习语和宗教用语的 使用,分析不同地域宫话词的特征,指出当时北方官话已经占据统治地位。 第四章是语法研究,运用现代语法学理论,对宫话类编中“x 不x 和 “没( 没有) 格式的正反问句、“了字句以及“连 字句,逐一展开研究。 第五章是基本评价,着重考察狄考文及官话类编在汉语教学和教材编写 等方面的成就与贡献。 关键词:狄考文官话类编语音 词汇语法成就 论文类型:基础研究 s u b j e c t :t h es t u d yo fc w m a t e e r _ c d 玑,pq 厂施门咖加上p 嬲d 舢6 伽耐d 以肋d 聊, m a j o r :l i n g u i s t i c sa i l da p p l i e dl i n g u i s t i c s s u p e r v i s o r :p r o f e s s o r 、7 l ,觚gl i h u a a u t h o r :l i r u i a b s t r a c t h 也h p a p e i ,s 吣向0 t “ac o w s e 可m n n d 口r i nl e s s o n sb n s e do n 磁i o 时,矗0 m 畦硷 1 i n g u i s t i cp o i n to fv i e w ,c o m b i i l i n gb o ms y l l c h r 0 1 1 i ca n dd i a c h r o n i cp 】a n e f r o mt h e a s p e c t so fp r o m m c i a t i o n ,v o c a b u l a r y ,鲈a m m a r ,e t c ,s t u d y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 l yo nt 1 1 e n o r c ha m e r i c a np r e s b y t e r i a i lm i s s i o n a d e sm a t e e ra n dl l i st e x t b o o kf o r t 1 1 ef i r s tt i m e t h r o u 曲d e s c r i p t i n ga n da n a l y s i s i n g2 0 0l e s s o n so ft h i st e x t b 0 0 k ,r e v e a l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a l l dv a l u eo fm a t e e ra n dh i sb o o ko nt h ec h i n e s e p r o n u i l c i a t i o 玛v o c a b u l a 吼掣a m m a r t e a c l l i n ga l l dt e x t b o o k sc o m p i l i n g p a p e r si n c l u d ef i v ec h a p t e r s : f i r s t l yi si n t r o d u c t i o n ,e x p l a i l lt h es i g n i f i c a n c eo ft o p i c s ,r e s e a r c hm e t l l o d sa n d t l l e o r e t i c a lp r o f i i e s ,i 肭o d u c t i o nm a t e e r sl i f ea i l dt e a c l l i n ga c t i v i t i e sa l l dd i s p l a yb a s i c e l e m e n t so fh i st e x t b o o k s e c o n d l yi sp r o n u i l c i a t i o ns t u d y ,d e s c 舶ea n da n a l y s i sm ep r o n u n c i a t i o ns y s t e m s o fm a 搬玎a n dd i c u s st h ec h a n g e s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t h i r d l yi sv o c a b u l a 搿s t u d y ,t 1 1 】幻u 曲c o m p 撕n gal 鹕en 啪b e ro fs o u n la n d n o n l lw o r d s ,t h eu s eo fi d i o m sa 1 1 dr e l 酒o u st e n n s ,锄1 y s i so fd i 脏r e n tg e o g r a p h i c a l f e a t u 】r e so fm a l l d a f i n w o r d s ,p o i n t e do u tt h a tn o m l 啪m a l l d 撕nh 舔甜r e a d y d o m i n a n t f o r t l l l yi s 擎猢a rs t u d y ,u s e 伽a y s 不x ”,没( 没有) ”,”了”,连”s t r u c t i j r e s 擎黝a t i c a lt h e o r y ,a n a l y s i st h eu s a g e x f i f 眦yi sb a s i ce v a l u a t i o n ,f o n u so na c h i e v e m e n t sa i l dc o n t r i b u t i o n so fm a t e e ra n d h i st e x t b 0 0 ki nm a i l d a r i ne d u c a t i o na 1 1 dt e x t b 0 0 k s c o m p i l i n g k e yw o r d s :c w m a t e e r ;ac o u r s eo fm a n d 撕nl e s s o n sb a s e do n i d i o m ; p r o n u n c i a t i o n ;、厂o c a b u l a r y ;g r a m m a r ;a c h i e v e m e n t s 目p eo ft h e s i s :b a s i cs t u d y h 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论文中除 了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入或机构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 成果。其他同志对本研究的启发和所做的贡献均已在论文中做了明确的声明并表 示了谢意。 作者签名:鹰孰网期:”,口午 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上海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 保留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阕;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全部或部 分内容,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它手段保存论文。保密的论文在解密后遵守此 援定。 储獬赫剔醴氢舯r 屯牛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一章绪论 第一章绪论 1 1 选题的意义 美国北长老会传教士狄考文( c a l v i l lw i l s o nm a t e e r ) 是近代传教大军中最有 影响的基督教传教士教育家之一。他创办了中国第一所基督教大学登州书院 ( t e n gc h o wc o l l e g e ) ,后来成为齐鲁大学的前身;他翻译了官话和合本圣经, 被海内外认为是最规范的白话即现代语言译本;发起组建“学校教科书委员会, 中文称“益智书会 ,确立新式教科书的编写工作;在万国公报、教务杂志 撰文阐述自己的传教和教育思想理论。在自然科学方面先后编写出版了形学备 旨、笔算数学、代数备旨等教材,其中笔算数学先后修订、重印达 3 0 多次,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和影响力。 狄考文除了将西学传到中国外,还积极从事在来华的传教士中推广官话的工 作,编写的官话类编一书成为2 0 世纪来华传教士学习汉语的必备之书,并 且瑞典汉学家高本汉( b e m h 莉k 砌g r e n ) 对汉语的研究也始于此书。该书从1 8 6 7 年准备,到1 8 9 2 年第一版问世,狄考文花费了2 5 年的时间。由于教材内容以口 语为主,通俗易懂,涵盖面广,所以此后的三十余年,都是来华传教士学习汉语 的首选必备工具书。 狄考文作为晚清时期著名的美国来华传教士教育家,很多前人都对他做过研 究,但就目前来看,这些前人研究集中于历史、宗教和教育三个方面,尤其是对 狄考文在促进中国教育近代化和中西文化交流方面的突出贡献进行的深入阐述 和研究。对于狄考文为来华传教士编写的中文教材官话类编一书,则很少有 人问津。笔者认为原因可能是狄考文首先是个传教士,而后才是教育家,他编写 的各种教材最终也是为他的传教事业服务,所以前人多重视研究狄考文在历史、 教育和宗教方面的贡献,语言学家又多重视汉语本体的研究,那么就留下了一些 研究的空白。 基于以上原因,笔者选择对狄考文官话类编进行全面的研究,试图填补 这一空白,力求为现代汉语本体研究提供一些语言史料,为当今对外汉语教学提 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1 2 前人研究概述 1 2 1 历史、宗教和教育方面的研究 王神荫( 1 9 6 2 ) 美国文化特务狄考文在山东的侵略罪行认为狄考文是披 第一章绪论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着宗教外衣的帝国主义分子,宗教、文化侵略者,甚至文化特务、宗教间谍。不 过2 0 世纪8 0 年代后,王神荫、修海涛( 1 9 8 3 ) 登州文会馆一山东最早的一所 教会大学给予了狄考文很高的评价。 顾长声( 1 9 8 5 ,1 9 9 1 ) 从马礼逊到司徒雷登和传教士与近代中国对 狄考文的在华教育活动做了概述,对狄考文在华办学校的性质,局限于“文化侵 略”的模式。引用的材料主要是费舍( d a l l i e lw f i s h e r ) 的白如加聊厶d 刀朋a 胞盯, f o r 桫一f i v e qm i s s i o n q r yi n s h a n t 谢l g ,c h i n a ab i o l o 叩缈f m 0 n o g r 叩h ( p h i l a d e l p h i a :w | e s tn l i n i s t e rp r e s s ,19 11 ) 。 史静寰( 1 9 9 4 ,1 9 9 8 ) 西方传教士与中国近代的教育改革和狄考文和 司徒雷登主要描述了狄考文兴办学校的思想实践由先进到落后的过程。并指出 在华传教士的主观目的是将中国基督化,而并非是配合本国政府的侵略活动。传 教士为实现将中国基督化的目的,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的现代化。 胡凯基( 2 0 0 7 ) 狄考文在华活动研究主要研究狄考文在华以创办山东文 会馆为主的活动。从历史和宗教的角度,分析了美国教会在其国内的社会地位, 狄考文的基督教与自然科学互相促进的观点,对于推动中国社会的进步具有促进 作用。 崔华杰( 2 0 0 8 ) 狄考文研究全面系统的考察了狄考文在华活动的历史全 貌和其在华四十余年进行的各种活动,并阐述了狄考文对近代中国社会和中西文 化交流所产生的影响。在论文的第三章专门提到了狄考文的中文学习。第七章分 析研究了狄考文与近代新式教材的编写,介绍了狄考文所编的一系列教材的原则 和特点,并对狄考文编写的新式教材中具有代表意义的笔算数学和官话类 编做了简析和评价。 香港学者曲拯民( 1 9 8 4 ) 登州文会馆的创始人狄考文使用弛r p 砘,q 厂 a m e r i c 骶p r e s b y l e n 册m i s s i o n 晰ki ns :h a n t 黼gp r o v i n c e 。c h i 硼i8 6 j j9 l 骗心删 y o 咄1 9 1 3 ) ;d a l l i e lw f i s h 盯( 费舍) 的白知伽珊b d 拧胁蹴,:而砂爹僧口 慨国,z 口伽研谊以胁,眵c 锄伽识彳b 面幻咖沥刀明歹a p w ( p h i l a d e l p k a : w b s 扛n i n s t e rp r e s s ,1 9 1 1 ) ;j o l l i lj h e e r e n ( 奚尔恩)的c 切肪p 砌口聆f 甜昭m 刀0 彳 h i s t o 秽嘭t h es h 傩t n 鸭m i s s i o n 珂t h ep r e s b y t e r i 傩c h w c h i nt h e u s a 。l8 6 j - l9 4 0 汛i t sh i s t o r i c m e c o m m i c q n dp o l i t t c n ls e t n n 曲心删、汹沁 b o a r do f f o r e i 印m i s s i o no f t l l ep r e s b y t e r i a i lc h u r c hu s a ,1 9 4 0 ) 对狄考文的一生 作了简单的概述,特别是狄考文翻译圣经的工作。 美国学者小海亚特( i 州nt h y a t t ) ( 1 9 7 6 ) 仇,仂忱旭d 如订c d 面细? 砌愆e m 拧p 饱阴历刀f 叨,彳所p ,地矾朋洳硒m ,泐切腑,砌册加曙利用美国长老会的官 方档案和狄考文的书信。对狄考文在华活动作了概述,特别是参考了中文相关资 2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一章绪论 料如文会馆志,但是并未对狄考文的教育思想展开深入研究,更没有阐述狄 考文编写的官话课本。 1 2 2 语言学方面的研究 瑞典汉学家高本汉( b e 删k d 掣e n ) ( 1 9 1 8 ) 北京方言发音读本( 似 m a n d a r 伽p h 0 舶t i cr e n d e r 讯t h ep e 溉n g e s ed i n l e c t w n h 僦l 锄幽c t i o n 口唧e s s 掣 d ,z 历p 伽刀“刀c 肠f f d 刀) 列举了威妥玛、狄考文、鲍康宁和俄语对汉语的几种发音 系统,以及自己编出的语音系统,并将几种发音系统以表格的形式进行比较,表 明北京方言的读音。 邢公畹( 1 9 9 0 ) 论汉语的“连锁复句”一对 一书连锁复句的 分析搜集了书中1 4 1 句连锁复旬,包括含动词“是”的连锁复句、含动词“有 的连锁复句以及一般动词的连锁复句。作者认为这些复句基本上成系统地记录了 清朝末年北京口语里复句的全貌。 张美兰的( 2 0 0 7 ) 美国传教士狄考文对十九世纪末汉语官话研究的贡献一 ( 官话类编) 专题研究考察了这本教材中的南北官话词汇和句式的面貌特征, 从而揭示了1 9 世纪末南北官话的不同特点,同时也得出1 9 世纪末以北京话为基 础的“北方官话”已开始渐渐占主导地位的结论。 1 3 理论和方法 本文的研究在三个平面的语法理论、中介语理论以及语法化等相关理论的指 导下进行,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 ( 1 ) 共时与历时相结合 ( 2 ) 描写和解释相结合 ( 3 ) 分析和归纳相结合 ( 4 ) 汉语本体研究和汉英对比相结合 1 4 狄考文及官话类编简介 1 4 1 狄考文其人 狄考文( c a l v i nw i l s o nm a t e e r ,1 8 3 仁1 9 0 8 ) 是美国北长老会的传教士,1 8 6 3 年7 月,他与夫人漂洋过海来到中国。经烟台于1 8 6 4 年1 月到达登州( 今山东 蓬莱) ,从此在中国这片土地上开始了他长达4 0 年的传教和教学生涯,直至1 9 0 8 年在青岛去世。 狄考文作为十九世纪来华的传教士教育家之一,李提摩太称他为“中国近代 3 第一章绪论 上海师范人学硕士学位论文 科学教育之父 ;当代学者史静寰也认为他是“十九世纪后期最有名望和影响的 传教士教育家 ;美国学者小海亚特曾断言:“对于中国现代历史研究者来说,美 国北长老会的狄考文是个耳熟能详的人物 ,是由于狄考文不仅“是首批在中国 传授现代西方技艺的人之一,而且是这批人中“在基督教、科学和汉语方面均 有造诣的屈指可数的人 。然而小海亚特或许不了解,在2 0 世纪7 0 年代以前, 中国现代历史研究者没有认真地研究和了解狄考文,直至1 9 8 5 年顾长声的从 马礼逊到司徒雷登一书问世,学术界才开始关注近代来华传教士及其事业。 对狄考文的专题研究,目前发表的有关文章,笔者所能看到的有六篇,即李 位凯狄考文与文会馆、史静寰的两篇( 狄考文和司徒雷登在华教育活动、 西方传教士与中国近代的教育改革) 、胡凯基狄考文在华活动研究、崔华 杰、王磊狄考文与近代新式教科书编写、胡瑞琴美国传教士狄考文与登州 文会馆,但都是从历史和教育的角度来探讨狄考文的功绩与过失。 狄考文精通自然科学,与学生先后合作编写并翻译了笔算数学、术语词 汇、形学备旨、心算数学等教材。1 8 7 0 年狄考文在上海美华书馆工作期 间,就对官话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后来在梅里士的帮助下,并随着汉语水平的提 高,于1 8 7 3 年开始有编写一本汉语课本的想法。特别是1 8 7 7 年在上海召开的基 督教在华传教士大会上狄考文遇到了1 8 7 8 年出版官话入门的鲍康宁,更激 发了他编一部中文教材的决心。 1 8 9 2 年官话类编第一次出版,狄考文为了编写该书,“遍游北京、南京、 上海各埠探问访求,实地研究。官话类编的出版不仅得到狄考文的妻子朱莉 娅的支持,还得到鲍康宁、惠志德和富善的极大帮助,此外还得助于分布于华 北各地的传教士。该书一经问世,便“一纸风行,中外咸惊 。在此后的三十余 年间,一直是西方来华传教士学习汉语的首要之选。据山东登州文会馆记载, 狄考文刚到登州时,“语言不能传译,乏人,官话课本又无佳音,乃延齐人为傅, 苦心学习,随笔记录,必详必慎,以十年之心血,集成一巨著。“及至全书告竣, 陆续复印,一纸内行中外咸惊 ,“卒成为一空前绝后之杰作,西人之肆学华语者, 莫不奉为至宝 。官话类编作为中国最早的白话文教材之一,一直到新文化运 动后才被新教材取代。 目前笔者所看到的版本收藏于上海市徐家汇藏书楼,1 9 0 9 年和1 9 2 2 年版本。 两个年代的版本都是7 8 6 页,大小分别为2 7 c m 和2 8 c m ,都由上海美华书馆 ( a m e r i c 锄p r e s b v t e r i a i lm i s s i o np r e s s ) 出版。 惠志德( w h e n mj o h n1 8 3 7 一1 9 1 8 ,美国人) 姜别利传略( s k e t c ho f w i l l i a mg 啪b l e ) 富善( r e v c h a u n c e yg o o d c h1 8 3 6 1 9 2 5 ,美国人) 先后 版过中英袖珍字典和官话特性研究, 这两本书后来成为当时西方宣教士和各国外交人员学习汉语的必备参考书。 4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一章绪论 1 4 2 官话类编的取材及编排 官话类编似c d 妣,ed 厂朋a 门咖加p 船d 瑚6 傩耐d 力肋d m ) 全书共有课文二百 篇,其首要特点就是组成这些课文的句子差不多都来自生活,甚至“连目不识丁 的农妇也能明白该书收录词汇的意义。但是狄考文觉得这些日常用语并不能满 足传教士传教的需要,所以在书的附录中又增加了书面用语,这些书面用语大都 选自文学作品,并且经过了中国老师的选择和构造。该书收集的词语、句子涵盖 范围广泛,不仅包括国内、社会、文学和官场用语,还包括艺术、科学、商业、 历史和宗教等用语。狄考文在第一版前言中指出:“这些用语并不是意图教学生 历史、科学、宗教和道德,而是为了更好地展示汉语及其实际用法。但他同时 又说这些句子也反映出很多有关中国和中国人的有用信息,学习者可以通过这些 句子更好地了解中国和中国人。 官话类编凡例:“当知此书,非为人之学文而作,乃为学话而作也。且 所编之话语,亦非效法书中句法,特以工雅为贵,乃摩仿口中句法,以自然为贵 也。学文”即“学习书面语”;“学话即“学习口语”。费舍( d a n i e l w f i s h e r p 1 6 5 ) 在狄考文:一位在中国山东四十五年的传教士中记录了狄考文1 8 7 3 年6 月6 日写给富善( g 0 0 “c hc h a u n c e y ) 的信,信中透露了他编写该书的初衷: “我认为这本书应该是以中国北方口语为基础的一部工具书,包括在直隶和山东 等使用官话语言的省份在内的民众日常生活中所用的一切口语,以及我们所能得 到的当地人使用得任何单词和词组,甚至包括许多通俗的符合语言习惯的习语 词汇。 可见官话类编是狄考文有意为来华传教士编写的一部实用的口语课 本。 课文体例编排上,汉语采用中国古代典籍竖排,居左;英语每句对应注释是 横排,居右,另外课文下方是生词的发音和英语解释。邹立文写的官话类编序 中提到:“保依话语之样数,分作二百题目,每课一题,凡话语之种类式样,以 及如何变转如何连接,此二百题,具已概括。 需要释义的词或短语,用斜体字 排字,在附录中还有音节和部首索引,这样节省了学生查找字或词语的时间。另 外课文前二十课的字体比较大,这也是为了方便学生在初学时便于区分汉字的构 件。 1 4 3 全书的基本内容 1 4 3 1 前言部分 这一部分阐明了作者编写课本的目的,正如官话类编序中说:“此书 之作,原为西人学官话而作也”,又说:“所谓官话者,非言尽为官场中话,乃言 费舍( d w f i s h c r ) ,狄考文:一位在中国山东四十五年的传教士,威斯敏斯特大学出版社,p 1 6 5 狄考文( c w m a t e c r ) ,官话类编,上海美华书馆。 第一章绪论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通行之话也”,可见,作者所编的“官话即“通行之话”,口语也。狄考文定义 了何谓官话,他认为中国话被叫做官话或者官方语言,其基本特征是除了扬子江 以南的北方1 8 省通用的语言。大概可以分为北方、南方和西部官话,各省之间 常常有很大的差异,例如,河南( h o i m ) 和山东( s h a n _ t l m g ) 。北方官话中北京 话作为官方语言而占统治地位,非常流行,连皇帝都认可。南方官话使用的范围 很广,人数也多于北方官话。山东官话处于前两者之间,近似于普遍。西部官话 受北京话的影响很大,但也有它自己主要的特点。狄考文对官话的概念的界定是 基本准确的,他指出了官话在地域上的差别。 对汉字的认识方面,狄考文认为汉字是表意的符号,可以派生。汉字的意思 是固定的,但不同的地方发音不同。他还提到当时盛行的两部词典,即康熙字 典和卫三畏( d r w i l l i 锄s ) 的汉英韵府中收录的汉字很多是当时不常用或 过时不用的。他认为当时常用的书面汉字不过六千,用于口语的有四五千,常用 的有两三于。汉字也不会随格、数量、人称、语气和时态的变化而变化,而是依 靠语序和词的组合改变句法规则,且汉字本身的特性不改变。康熙字典收 4 1 0 0 0 汉字,但是这些中大部分汉字是重复或者过时不用的;卫三畏的字典收 1 2 0 0 0 汉字,但是有些字重复,并且很多字很少使用;官话类编收4 7 5 4 个不 同的汉字。狄考文认为当时汉语中常用汉字不超过6 0 0 0 个,其中有些汉字仅用 在文学作品中,用在官话口语中的汉字不超过四五千字。受过教育的中国人用的 汉字量也不过两千五到三千,那些b e s ts p e a k e r 也不过3 5 0 0 到4 0 0 0 字。 狄考文认为汉字的音节数量较少,只有四百多个不同的音节。声调的使用大 概增加到了一千二百个发音,而使用的词汇则多达三四倍,所以出现多音字和词 是必然的。汉语的音节差不多都以元音结尾,只有n 和n g 以辅音结尾,南方方 言中也存在以k ,m ,p 和t 结尾的音节。汉语通常被认为是单音节的,然而很多 音节只有中间的一个元音,中国人不重视这个事实,外国人也跟随他们认为所有 的词都是单音节的。 为了分析和注音,音节被分成声母和韵母。声母一般有辅音充当,构成音节 的前半部分。韵母是元音或元音加上n 或n g 组成,构成音节的后半部分。音节 最初只有元音,没有声母,中间的元音被认为是韵母的一部分。声母和韵母的使 用,为分析和分类任何一种方言的发音提供了很好的方法,也是比较一种方言和 其他方言的方法。 词的发音是由声母和韵母标示的。把一个汉字的声母和另一个汉字的韵母连 在一起拼读所需要的音节,例如:m a 和k 谷n 拼读m e n ,k w e i 和l a n g 拼读k 、v 觚g 等等。这不是中国人独创的想法,而是由外国人创造的。几部中国的词典也是根 据声母和韵母编排的,这比根据部首查阅要方便得多。笔者认为,狄考文认为反 6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一章绪论 切法是外国人创造的是不正确的,因为反切法始于我国东汉时期,即取反切上字 的声母和反切下字的韵母和声调,直到今天,被人们广泛使用的工具书辞源 上还可以看到反切注音。狄考文认为一个适合语言的拼音系统,可以节省初学者 很多时间,也可以减少学习的错误。狄考文列出了当时普遍使用的三种拼音系统, 即卫三畏、威妥玛和内地会的拼音系统,并指出这三种拼音系统都有不同程度的 不足之处。他在威妥玛和内地会拼音系统的基础上,在很大程度上进行增补和 修改,自创了一种新的拼音系统。 最后狄考文建议初学者应仔细地阅读前言部分,特别是注释,不仅可以 了解到很多关于汉语的知识,还可以了解中国的文化。狄考文还特别强调汉语拼 音的重要性,建议学生努力学习汉语拼音,不能随随便便拼读,认真听准老师的 发音,这样自己读的时候,才能读准确。他还强调不能忽视声调,如果老师不能 区分声调,可以花一些时间根据声调表练习。在汉字学习方面,强调部首的重要 性。最后狄考文鼓励学生多说,不要担心别人取笑自己。 1 4 3 2 课文部分 课文共有二百课,每课均围绕一个语法点,反复练习。课文前七课都只是单 句,句子与句子没有任何关系。随着课文篇幅加长,从第八课开始出现了简短对 话,主要是一问一答式。 课文以习语为中心收集了两百余则的日常生活中的词汇和短语,诸如一些成 语、民间谚语、俗语、感叹句以及粗话等。除了这些日常用语,狄考文又组织中 国教师编写一百七十余则以中国传统儒家经典为主要内容的词汇和短语。 内容除了日常生活用语和儒家经典外,还选自明清时期的一些著作,在官 话类编序中这样说道:“至若课中散语,非尽自编,更博览圣谕广训、好 逑传、西游记、水浒、自迩致等书。 该书收集的词语和短语涵盖广泛, 包括文学、自然科学、商业、历史和宗教等领域,“凡农工商贾,官场日用,无 不具备 。 1 4 3 3 附录部分 附录包括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词和短语的附属( 增补) 表。第二部分是对 话和演说。对话又包括盘问西事、备造楼房、家务常言、媒人说媒、追讨帐目、 构讼小品、风水、买卖讲价、生童考试、亲眷相称十篇短文;演说包括太甲悔 过、武王誓师和孟子三篇节选文章。第三部分是索引,包括按音序和按 部首两种索引。 这里 自迩致应该指的是威妥玛的语言自迩集。 7 第二章官话类编语音研究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二章官话类编语音研究 狄考文在官话类编前言说:“英语字母的发音并不能准确地表示汉语 发音,至多只是发音相近或相似。尽管汉语拼音不是必要的,但至少可以为学习 者带来很大的方便。一个好的适合本国语言的拼音系统,既可以节省初学者很多 时间,也可以减少学习中的错误。 狄考文并没有使用当时流行的拼音系统,而 是在威妥玛、内地会拼音系统的基础上进行修改和增补,建立了一套改进的拼音 系统,更好地方便了来华传教士的汉语口语学习。 2 1 狄考文对三种拼音系统的认识 在当时中国的广大地域流行着卫三畏、威妥玛和内地会三种不同的拼音系 统。卫三畏拼音系统主要采用了清代流行的五方元音,以樊腾凤编写的五方元 音字典为基础,主要使用反切法,即取反切上字的声母和反切下字的韵母 及声调。狄考文认为卫三畏拼音系统是一个失败的系统,主要原因是由于卫三 畏采用了标准的五方元音。对于汉语口语来说,五方元音是很麻烦的系统,因为 当时在中国的很多地方五方元音都已经过时,表音也不准确。 英国外交官威妥玛在华任职期间,为方便外国人( 主要是使用英语的人) 学习和掌握汉语,他根据北京读书音制订了用拉丁字母拼音方案给汉字注 音。威妥玛明确表明他所教的是当时“通行于中国首都及各大都会官场上 的汉语口语,是当时的北京音。 对于威妥玛拼音系统,狄考文认为完全忽视 北京话和其他方言的关系,除了能拼读北京话外,其他方言都不通用。据张卫东 ( 1 9 9 8 ) 威妥玛拼音系统是一部全方位反映1 9 世纪中叶北京话的语言学专著, 所记的声、韵、调均是北京音系。笔者认为威妥玛拼音系统虽然保持了接近英 文拼法的一些特点,也没有完全迁就英文的拼写习惯,而且以后被普遍用 来拼写中国的人名、地名等,但是它的最大缺点是没有充分考虑汉语的语 音特点,拘泥于国际习惯,沿袭了前人使用送气符号来表示声母的办法。 在实际应用中,送气符号常常被省略,因而造成很大的混乱。 1 8 7 7 年在上海召开的基督教在华传教士大会上,狄考文遇到了鲍康宁,鲍 康宁1 8 7 8 年出版的汉语教材官话入门使用的是内地会拼音系统,根据鲍康 宁在教材前言中所述:“内地会拼音系统在当时已使用了二十多年,主要用于中 国的中部和西部,对于想学习方言区语音的外国学生来说,学习内地会拼音系统 比威妥玛拼音系统更加实用。 狄考文认为内地会拼音系统在很多方面是很优秀 的,但在不同的方言中字母的发音会根据主要汉字的变化而变化,所以作为通行 8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二章官话类编语音研究 的拼音系统也是有很大的不足之处。 2 2 狄考文拼音系统 由于狄考文认为卫三畏、威妥玛和内地会拼音系统都有不同程度的缺点和不 足,所以狄考文在威妥玛、内地会拼音系统的基础上进行了修改和增补,建立了 一套自己的拼音系统。狄考文对威妥玛和内地会拼音系统中声母和韵母的修改总 结起来大致有如下几点: ( 1 ) 为了满足南方官话和中原官话的需要,把威妥玛中的韵母。变成。矗。 ( 2 ) 不采用威妥玛拼音系统的韵母讧,而是采用内地会拼音系统的韵母r , 因为j f 和矗相比,发音更接近于j f ,而且艾约瑟、m c d l l u r s t 和其他人起初也都用 j f 表示发音。 ( 3 ) 威妥玛中的s s 变成s ,t z t z ,变成t s t s ,狄考文认为s s 没有一个s 简单, 就z 本质而言,不能与送气结合,t z 必然地发成t s ,相应的t z 变成t s ,s s 诅变 成s s i ,t 疝变成t s i 。 ( 4 ) 不采用威妥玛拼音系统韵母h ,因为h 作为南方官话中入声的区别标志。 ( 5 ) 在北方方言中,u 后跟元音时,u 变成w ,w 代表的发音更准确,与英 语字母u 和w 用法上也更一致。u 保留在南京官话中,用来清楚地标记与听到的 北方官话和西部官话的不同。狄考文在做这个变化之前,曾写信给在c h i l i ( 直 隶) ,m a n c h u 血和山东生活超过5 年的所有传教士,询问他们哪一个字母能最好 的表示发音的看法,超过十分之九的传教士认为w 更适合。 ( 6 ) 声母w 和y 代替内地会的u 和i ,因为声母w 和y 可做辅音。 2 2 1 声母的变化 非送气音c h ,k ,p ,t 和t s 在一些方言和地区几乎完全变成了相对应的j ,g , b ,d 和d z ;送气音c h ,k ,p ,t 和t s 的发音是通过在韵母前加前缀h ,例如“茶 发动一砌音,“他 发卜触音。狄考文拼音系统的声母和内地会、威妥玛拼音系 统在写法上有稍微的变化。 表1 狄考文声母、内地会声母、威妥玛声母、汉语拼音方案声母的对照 狄考文声母内地会声母威妥玛声母汉语拼音声母 ppp b 一 p p p p tttd t t t t c h k k k 9 第二章官话类编语音研究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厂r 厂弋厂= 一 厂r 厂厂i 一 厂r 厂1 一厂i - 厂r 厂、厂_ i 厂i r 厂_ 面 厂_ r 一厂i r 厂_ 厂i 一厂i 瓦一 厂r 厂_ 一厂丁一 厂r 厂1 一厂i 厂r 厂1 厂i 一 ,厂r 厂、一厂i 通过上表声母的对照我们可以看出:虽然狄考文拼音系统的声母与威妥玛、 内地会和现代汉语拼音部分声母在写法上有些不同,但大多数是一致的。单独的 h 在威妥玛拼音系统中不用作声母,只作为第五声或入声的标记;狄考文拼音系 统中h 可以单独做声母,或1 1 s 做声母,例如,“好加d 下凰胁 等 值得注意的是,狄考文还指出一些特殊的声母,例如,声母h 和k 后跟i 或n ,发音时都含有y 音,例如:“希肋协f ”、“欣乃泐饥椭 、“行办f 馏加魄”、 “几舫 、“斤薪玎”、“经砌喀,应当分别发音砂砌、砂f m 缈伽、砂f 玎髟伪$ ,魄卧 砂f 、砂加、砂觇g ,但是当时所有的拼音系统都忽略这个音,而是假设音y 包含在 声母h 和k 中。 另外,j 只用在北京官话中,南方官话中与i 相对应的发音更多的是喉音。 中原官话中i r 粘在一起做声母,几乎是特有的;s h 在有些地方舌的位置比英语 中发s h 音的正常位置靠后;s r 是舌头放在发声母r 位置,然后不改变位置发s ; t s h 表示北方c h 到南方t s 的转变,既不是c h 也不是t s 音,是两个音的融合;t s r 是舌头放在发声母r 位置,然后不改变位置发t s 音,等等。 2 2 3 韵母的变化 狄考文对内地会、威妥玛拼音系统中的单韵母、复韵母和鼻韵母做了部分修 改,我们将三种拼音系统的韵母和现代汉语拼音方案的韵母进行比照。 表二狄考文韵母、内地会韵母、威妥玛韵母、汉语拼音方案韵母的对照 狄考文韵母内地会韵母威妥玛韵母汉语拼音方案韵母 村各f 弧l a a l l aa o 矗0 | 6 b00 ee | q e | t 毫he h斟宅 l o 上海师范大学硕十学位论文 第二章官话类编语音研究 i i ii i h豆i h i ( y ) uu l b u a h u ( w )u ( w ) u讹 n ( y u )n ( ”) d l a lmmm 。 一。一一一, l e le le i 伦ie l 一h。”一 a oa 0a oa o f “-一 o ue 0o uo u i v +” l al al al a 一- 1 el ei e hl e 。 w au au au a w 0 ao h o ou o n o 百u en e hu e l a ol a o l a ol a 0 l u l u i o u ( i u ) i o u ( i u ) w a lu m唧u a l 、v e lu e l u e i ( u i )u e i ( u i ) a e e l l e r e re r he r i o 蕴 1 0 一一 l e na ne na n 。、” u e nu e nu a nu a n 通过上表韵母的对照,我们可以看出威妥玛拼音很多韵母中包含一个h 作为 入声的标记,入声只在南方官话中存在,北方官话中几乎没有。还有在内地会拼 音系统和现代汉语拼音中没有韵母i o 和i o 冱,和e i i 。究其原因是什么呢? 的发音是a 和e 两个字母的音粘合在一起,重音在a 上。在当时官话中基本没有 这个音,只在晋江( c h i n l d a n g ) 和扬州( y - 觚g c h o w ) 地区听到,这个音可能从 苏州( s o o c h o w ) 而来,在当时的语音系统中写作e i i 。据狄考文,当时仍在苏 州和上海使用,常常写做;另外a u 在苏州和上海也可以听到,它替代了北方 官话中的韵母a 。 在当时,i o 和i u 哪个做韵母还很难判断,因为它们可能是相同的韵母,只 是由于在不同地域音调和偶然的情况而改成两种写法。狄考文将威妥玛拼音系统 中的韵母i o 改成i o 矗,用于区别与韵母i u 的不同。o 磊中用磊附加符号来标记发 音短促。据狄考文,韵母。矗发音像短音u ( h u t 中的u ) ,两个字母的发音并不完 第二章官话类编语音研究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全分开,由于结合后的发音在某种程度上和e 的发音相似。所以在不同地域韵母 。冱或多或少与完整的。冱发音相背。狄考文建议如果使用者不确定。冱的正确发音, 最好先选择发e 。 另外一个音节中只有单韵母e 或e 的时候,发音似乎是双重的,例如出发 c 办p p 音。笔者认为在这一点上,狄考文的教学方法是值得肯定的。狄考文为了 让来华传教更好地掌握汉语语音,还专门制定了北京、南京、山东和九江等地的 官话语音表,既给初学者提供了学习汉语语音的途径和方法,学习者也可以知道 各地官话语音的不同,从而可以根据需要,学习不同地域的官话。 2 3 小结 狄考文拼音系统是在威妥玛和内地会拼音系统的基础上,做了很大程度的增 补和改进。笔者认为狄考文拼音系统收集不同地域的语音,虽然便于初学者学习 汉语,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2 3 1 狄考文拼音系统的优点 2 3 1 1 简单 在可能的情况下对一些字母,只使用一些附加符号,来区别不同的发音。例 如:威妥玛e h ,狄考文改成e ,以区别e 。 2 3 1 2 首尾一致 在英语中,相同字母前后发音明显的不一致,没有一个固定的读音。而汉语 中,相同的字母在语音系统发音一样,并且在多种方言中可以灵活应用。 2 3 1 3 广泛性 狄考文语音系统包括了北京、威海、曲阜、南京和九江等地的语音,并且在 教材的前言部分,狄考文列出这五个地方的语音表。 2 3 1 4 区别性 可以使许多的方言进行准确的对比,给每种方言一个自己的系统,而不是 干扰其他的方言。这种方法给那些想改变自己的方言或者学习其他方言的人提供 了一个决定性的好处。 2 3 2 狄考文拼音系统的不足之处 虽然狄考文在威妥玛和内地会拼音系统的基础上进行了大量的增补和改进, 使汉语拼音系统简单化,具有一致性、广泛性和区别性,但是有些拼音过于简化, 虽然便于书写和学习,但却忽略了拼音之间的不同标记。比如,威妥玛拼音系统 中,用h 标记入声,狄考文则不用任何符号来标记;c h 代表j 和z l l 两个音,c h 代 表q 和c h 两个音,声母数量减少了,但是对于初学者来说,学起来更容易混淆。 1 2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三章 官话类编词汇研究 第三章官话类编词汇研究 官话类编以习语为中心收集了两百余则日常生活中的词汇和短语,诸如 一些成语、民间谚语、俗语、感叹句以及粗话等。除了这些日常用语,狄考文又 组织中国教师编写一百七十余则以中国传统儒家经典为主要内容的词汇和短语, 词汇量大而且丰富。该书真实地反映了十九世纪末南北官话在不同地域的使用情 况,为研究南北官话提供了早期的真实语言资料,也反映了十九世纪末以南京话 为基础的南方官话的主导地位,逐渐被以北京话为基础的北方官话所取代。 3 1 南北方言词对比 官话类编序中指出,南北不通用的方言词汇,都并列出来,北京方言 列在右边,南京方言列在左边,山东方言居于中间。这样学习者在使用教材时, 既能知道南北语言不通用,又能知道不通用之处。笔者纵观全书,从中选取了比 较有代表性的十类词,进行详细地描写和分析,以期揭示十九世纪未南北官话在 不同地域的使用情况和特点。 3 1 1 名词 3 1 1 1 称谓词 ( 1 ) 师娘师母的衣裳实在好看。( 4 课) ( 2 ) 孙师娘在饭厅吃饭厅里,你去请过他来请他过来。( 4 1 课) ( 3 ) 我的父母,也叫问师娘好请师娘安。( 7 1 课) 官话类编中“师娘 出现7 次,“师母 出现4 次。据狄考文注:“师娘 和“师母 都是对受过教育或有修养的人的妻子的称呼。在北方称“师娘 ,南 方则称“师母 。在南京也用“师娘 ,但是认为没有称“师母 那么尊重,因 为对商人和店主的妻子也可以称“师娘 。 又如: ( 4 ) 李掌柜的老板来了。( 4 0 课) ( 5 ) 我和掌柜掌尺掌作的已经说明白了。( 10 9 课) 在北方,“掌柜 一般用来指任何商业的负责人。在南方和北方的一些港口 城市,都是用“老板 。“掌柜 常常也是雇员,只是一个部门的负责人,而“老 板是商店的所有者。妻子也常常称她们的丈夫为“掌柜”。“掌尺 和“掌作 都是指工头,领班或老板。有很多各种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