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专业论文)隋唐五代时期海洋灾害初步研究.pdf_第1页
(中国古代史专业论文)隋唐五代时期海洋灾害初步研究.pdf_第2页
(中国古代史专业论文)隋唐五代时期海洋灾害初步研究.pdf_第3页
(中国古代史专业论文)隋唐五代时期海洋灾害初步研究.pdf_第4页
(中国古代史专业论文)隋唐五代时期海洋灾害初步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容摘要 隋唐五代时期是海洋灾害史的一个重要时期,本文记述了这一时期海洋灾害 的时空分布、致灾因素、受灾人群及受灾程度,来探讨隋唐五代时期海洋灾害的 成因以及防灾措施。 全文共分三个部分:一是隋唐五代时期海洋灾害的概况,主要论述这一时期 海洋灾害时空分布、致灾因素、受灾人群及受灾程度等。二是分析了隋唐五代时 期海洋灾害的成因。从自然因素来看,主要有海洋气候、沿海地形、海岸线的变 迁、海潮侵蚀与河口泥沙堆积等方面。从社会原因来看,海洋灾害损失增大与沿 海城乡人口增多、沿海滩涂的不合理开发、濒海城市大量析置有一定关系。对外 交流与航海活动增多、政局变迁被迫开辟远程航线使得遭遇海难的概率增加。三 是隋唐五代时期的海洋防灾。介绍了隋唐五代时期海洋工程防灾、海洋灾害早期 预警、潮汐学研究、造船与航海中的防灾技术的进步。 关键词:隋唐五代海洋灾害防灾 a b s t r a c t n ep e i i o do fs u i t h ga n df j v ed y l l 嬲t yj st h ei m p o r t 姐td i s t i l l c ts t a g eo f d e v e l o p m e n t t h i st h e s j si sg o i n gt or e c o r da n dn a r r a t ed i s a s t e ro fs p a c e t i m e d i s t r i b u t i n g ,d i s 髂t e rf a c t o r s ,p e o p kh i tb yan a t u r a lc a l a m i t ya l l dt h ed e g r c eo f n a t u r a lc a l a m i t y t oa n a l y s et h ec a 璐eo fm a r i n ed i s a s t c r ,a n dt om a _ k eo u ts o m e g r o u n d w o r ka b o u “h ep e r i o do fs u i t a n g 柚df i v ed y n a s t y 1 1 l i st h c s i sr e l a t e st ot l l em a r i n ed i s a s t e ri i it h ep e r i o d6 fs u i t a n ga n df i v e d y i l a s t y i tw a sd i v i d e di n t ot h r c ec h a p t e r s c h 印t c ro n ei sg e n e r a ls i t u a t i 帆o ft h i s p e r i o d ,i n d u d i n gs p a c e t i m ed i s 埘b u t i n 岛d i 诣s t e ff 和t o f s ,p e o p l eh i tb yan a t u r a l c a l a m i t y 锄dt h ed e g r e en a t u r a lc a l a m i t y c h a p t e ft w oi st h ec a u s eo fm a “n e d i s a s t e li nt h es i g h to fn a t u 豫lf a c t o f ,i tc o n s i s t so fo c e 趾c l i m a t e ,l i t t o r a l l a n d f o n n , v a r i a n c co ft l l ec o a s t i n 参e m d i b j l i t yo ft h es e a w a t e r a 舢u l a t i o no ft h eb a y o um u d a n ds oo n 1 nt h es i g h to fs o c i a lf a c t o r ,i t n s i s t so fm o r ea l l dm o r cn a v 蟾a t i o n , p o p u l a t i o n , a n di n n e l d c h 印t e rt h f c ei sa b o u th a z a r dp r e v c n t i o ni no c e a n e n g i n e e r i n 岛t h ee a n yw a r n j n go fm a r i n ed i s 够t e r ,t h er e s e a r c ho ft i d e ,p r e v e n t i o n d i s a s t e ra tt h et e c h n o l o g ys h i p b u i l d j n ga n dn a v i g a t i o ni nt h ep c r i o do fs u i - t a n ga n d f i v ed y n a s t y k e yw o r d s :s u i - t a n ga n df i v ed ”a s t y ,m a i i n ed i s a s t c f p r c v e n t i o n l 闰祥鹏l ? 隋唐五代时期海洋灾害初步研究 绪论 一、缘起 2 0 0 5 年1 0 月2 目这一天是我正式动笔写这篇硕士论文的日子,恰好传 来了福建遭受台风“龙王”袭击的消息。,这充分说明导师袁祖亮先生为我选择 灾害这个题目的必要性。 在袁老师的指导下,我将人口、资源、环境史作为自己以后的研究方向。2 0 0 4 年1 2 月,我正在搜集隋唐五代时期灾害史料时,发生了印度洋海啸。这次南弧 4 0 年来最大的灾害使我触动很深,也使我产生了很多思考,我国古代有没有发 生如此严重的海洋灾害? 我国古代的海啸对社会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带着这 些疑问,我翻阅了大量与海洋灾害有关的书籍,写下了自己的第一篇关于海洋灾 害的论文我国地震海浪初步分析,发表于华北地震科学。这篇论文为我以 后的创作和研究树立了信心和方向,也为史料的搜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由于 海洋灾害的记载直到宋元以后才逐渐增多,隋唐五代时期的史料却寥寥无几,这 也使得我的写作之路颇为艰难。2 0 0 5 年7 月,台风“海棠”袭击温州,我马上 南下对温州作了一次实地考察,亲眼目睹到平阳、乐清等县市灾后的凄凉景象, 切身感受到了海洋灾害的巨大危害。紧接着8 月2 9 同,飓风“卡特里娜”肆虐 美国东南部,造成死亡总数达到1 2 0 9 人,其中路易斯安那9 7 2 人,密西西比2 2 1 人,佛罗里达和亚拉巴马1 6 人。,受灾损失将达1 5 0 0 亿美元,导致二十多万人 无家可归。这次飓风灾害使我认识到了即使是一个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如果忽 视海洋灾害的预警机制与救灾制度建设,也必然付出惨重的代价。而通过“海棠”、 “龙王”等台风给我国造成的损失来看,我国海洋灾害的防灾救灾体系并非无懈 可击,甚至可以说还有诸多疏漏。 o 新华网北京1 0 月4 日电今年第1 9 号台风“龙王”于1 0 月2 日2 l 时3 5 分在福建晋江沿海登陆,登陆时 中心附近最人风力1 2 级( 风速3 3 米每秒) ,3 日8 时迅速减弱为热带低压。受其影响,福建省普降暴雨到 特火暴雨,福州市区3 小时降雨量达1 9 5 毫米。高强度的暴雨导致福州部分市区积水,最大水深2 米。截 至发稿时止,福建省共有6 2 个县( 市、区) 、3 7 0 8 9 万人受灾,紧急转移5 3 7 万人i 封灾死亡1 5 人( 其中 山体滑坡倒房压死5 人,洪水冲走死亡5 人,溺水死亡5 人) ;倒塌房屋0 5 5 万问,农作物受灾9 8 千公顷, 公路中断1 8 6 条次。其中造成福建省农作物受灾面积1 6 7 2 6 万亩,成灾面积6 7 7 4 万亩,经济损失达6 1 9 亿元;家畜( 禽) 受灾1 8 2 9 4 万头( 只) ,死亡5 3 1 7 万头( 只) ,畜( 禽) 舍倒塌7 3 j 0 3 万平方米,经济损失 1 0 6 亿元同时,暴雨洪水对该省农业系统造成重大损失,预计全省农垦场、畜牧场、园艺场等直接经济 损失6 0 0 0 多万,亡。 。据新华网雅加达2 月1 4 口电这次海啸总共造成了印度尼两贬、斯里兰卡、泰国、印度、马来西亚、孟加 拉国国园、缅甸、马尔代夫等国超过2 8 万人失踪和死亡。其中印度尼西亚国家减灾协调局1 4 同官方宣布 的数字达到2 3 4 2 7 1 人。 4 h c t p : | n sb b c u k h i o r l d n r k 口s 4 3 0 8 0 w s t m 1 l 闽祥鹏1 睛唐五代时期海洋灾害初步研究 如今,海洋灾害已经成为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之一。据国家海洋局2 0 0 6 年1 月发布的2 0 0 5 年中国海洋灾害公报显示,2 0 0 5 年我国海洋灾害频发,影响 范围广,沿海1 1 个省( 直辖市、自治区) 全部受灾,造成经济损失为1 9 4 9 年以 来最严重的一年。风暴潮、赤潮、海浪、溢油等灾害共计1 7 6 次,造成直接经济 损失3 3 2 4 亿元,死亡( 含失踪) 3 7 1 人。我国因风暴潮、赤潮和海浪等灾害造 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较上年增加约5 倍。风暴潮灾害( 含近岸台风浪) 造成直接经 济损失3 2 9 8 亿元,死亡( 含失踪) 1 3 7 人,为2 0 0 5 年的主要海洋灾害:近海 共发生6 6 起因冷空气浪与气旋浪造成的沉船与人员死亡海难事故,死亡( 含失 踪) 2 3 4 人,直接经济损失1 9 1 亿元。基于“全国7 0 以上的城市,5 5 的国民 经济收入分布在沿海地区。这一客观形势,海洋灾害已经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和人 民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危害。我国研究海洋灾害的多为海洋地质、气候方面的专家, 他们在利用现代科技手段的同时,也往往引用大量的历史材料来从总体上论述海 洋灾害的发展变化,但对历史文献材料了解不够,往往出现断章取义和自相矛盾 的地方。因此客观构建历史时期海洋灾害发生的特点、原因及救灾措施,对当今 预防规避海洋灾害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我国遭受海洋灾害的历史是非常久远的,根据文献记载可以追溯到春秋时 期,国语中就提到:“海鸟曰爰居,止于鲁国东门之外,臧文仲使国人祭之。 展禽曰:今兹海岛有灾乎? 夫广川鸟兽,恒知避其灾也。是岁也,海多大风”。 而据考古资料显示,我国遭受海洋灾害袭击的历史可以上推到新石器时代。在 伴随着人们对沿海地区开发的过程中,海洋灾害逐渐增多。从我国正史及相关方 志的记载来看,我国的海洋灾害大致经历了四个时期,两汉以前主要发生在山东 半岛;魏晋南北朝则局限于东南沿海;而到了隋唐五代以后,受灾范围波及自河 北到广西的整个沿海地区;宋元之后,海洋灾害不仅类型多样,发生频率更加密 集。在这四个时期中,隋唐五代时期的海洋灾害是整个古代海洋灾害史研究的 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时空特点、灾害背景具有独特之处,而且在防灾技术上也取 得了极大的进步。 本文以隋唐五代时期做为时空考察范围,共分三个部分:一是隋唐五代时期 。中国灾害防御协会,国家地震局震灾防御司:中国减灾重大问题研究,地震出版社,1 9 9 2 ,第2 2 页 。河姆渡文化消失的原因虽然有“海侵说”与“洪水说”两种争论,但海水内灌,破坏农业生产,导致河 姆渡文删衰落是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争议的。 。闵祥鹏我国地震海浪初步分析华北地震科学,2 0 0 5 年第4 期,第4 0 页 - 2 - 【阂祥鹏l ,隋唐五代时期海洋灾害初步研究 海洋灾害的概况。主要论述隋唐五代时期海洋灾害时空分布、致灾因素、受灾人 群及受灾程度等。二是隋唐五代时期海洋灾害的成因分析。一方面从自然因素来 看,主要有气候、海岸线的变迁、海水侵蚀、河口泥沙堆积等方面。另一方面从 社会原因来看,主要有航海活动的增多、沿海人口增加、沿海耕地拓展等因素。 三是隋唐五代时期的海洋防灾。介绍了隋唐五代时期海洋工程防灾、海洋灾害早 期预警、潮汐学研究、造船与航海中的防灾技术的进步。 海洋史的研究不过近几年才兴起,而海洋灾害史的研究更是处在初级阶段, 可以说海洋灾害史还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尤其是隋唐五代时期,目前研究的学者 较少。但这一时期是我国海洋灾害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本文希望通过记述这一 时期海洋灾害的时空分布、灾害类型、受灾人群及受灾程度,来分析隋唐五代时 期海洋灾害的成因,对当今的海洋灾害研究做一些基础性工作。 二、研究思路及研究现状 海洋灾害史作为史学研究的一个分支,狭义上是研究历史时期海洋环境各要 素给人类带来的灾害性后果,以及人类应对海洋灾害所采取措施的学科。而广义 的海洋灾害史一方面应包括风暴潮、海冰等海洋气候灾害,海岸侵蚀与港口泥沙 回淤、海平面上升与地面沉降、海水内灌与土地盐碱化、海岸线的变迁等海洋地 质灾害现象。另一个方面还包括海洋灾害对社会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交流、 科学研究等各方面的影响,如人与海洋互动所产生的社会与环境的变迁,海洋灾 害影晌下沿海社会结构、风俗习惯、海神信仰的变化,人类在应对海洋灾害中防 灾技术的提高、海洋理论的进步、航海技术与技能的改善等。 从事我国海洋史研究的机构主要有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历史与社会研究所、厦 门大学历史研究所、台湾中央研究院海洋史研究专题中心、台湾海洋大学海洋文 化研究中心等。但这些机构大多偏重海洋社会史的研究,当然其中也有如杨国祯、 汤熙勇。、刘序枫。、于运全。等学者关注海洋灾害史的研究。尤其是于运全同志 的2 0 世纪以来中国海洋灾害史研究评述,就是对2 0 世纪以来的海洋灾害史 汤熙勇:清代台湾的外籍船难与教助中国海洋发展史论文集第七辑中研院社科所出版,1 9 9 9 士e 9 刘序枫:清代环中国海域的海难事件研究一以清日两崮问对外国难民的救助及遣返制度为中心 ( 1 6 4 4 一1 8 6 1 ) ( 中国海洋发展史论文集( 第八辑) 中研院社科所出版) 、从清朝对日本海难难民的遣返 来看清代中日关系1 6 4 4 1 8 6 l ( 何石金吕洙教授华甲记念史学论丛汉城,泛友社) 、试论清朝对日本 晦难难民的救助与遣返制度之形成( 浙江大学日本文化研究所编,中日关系史论考,中华书局,2 0 0 1 年) 。于运全:2 0 世纪以来中国海洋灾害史研究评述,中国史研究动态2 0 0 4 年1 2 期 闵祥鹏】j 隋唐五代时期海洋灾害初步研究 做的第一次初步总结。 海洋灾害史的研究首先注重了史料的搜集,1 9 7 8 年中国古代潮汐史料整理 研究组编写的中国古代潮汐资料汇编潮灾( 油印稿) 和1 9 8 4 年陆人骥先 生编写的中国历代灾害性海潮史料,都为海洋灾害史的研究奠定了史料基础。 随后海洋灾害史的研究进入了理论探讨阶段,这里首推宋正海先生,宋正海先生 较早的注意到了海洋灾害史的研究,在其中国古代海洋学史就专门撰有海洋 与自然灾害部分。在其后编著的东方蓝色文化中国海洋文化传统、中 国古代自然灾异动态分析、中国古代自然灾异群发期都涉及到了中国古代 海洋灾害的成因与规律分析。近年来已经有不少学者关注海洋灾害史,如高建国 。、周致元 、冯贤亮 、朱晓华、王建回等,但多限于明清。当然也有象王子今、 吴芷菁等学者对历史时期海溢灾害的分析。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海侵、海难史的研究成果,但前者被认为属于自然科学中 第四纪研究的课题,成果著作基本集中在汉代以前,如李世瑜 、谭其骧。、韩嘉 谷。、王守春。、陈雍。、王子今。、王张华。等诸多学者的论著。后者则被归于人 文科学中外交流史的范畴,研究的问题多在明清以后,如大陆学者李国荣。、王 明星? 、徐艺圃。、徐恭生o 、杨彦杰。等,台湾学者刘序枫,日本学者岛尻克美。、 ”高建国:中国潮灾近五百年来活动图象的研究,海洋通报,1 9 8 4 年3 期 。周致元:明代东南地区的海潮灾害史学集刊,2 0 0 5 年2 期 。冯贤亮:清代江南沿海的潮灾与乡村社会,史林,2 0 0 5 年1 期 朱晓华王建;中国历代灾害性海潮的特点、成因及防治措旌,黄渤海海洋1 9 9 8 年3 期 。李世瑜:古代渤海湾西部海岸遗迹及地下文物的初步调查研究考古,1 9 6 2 年1 2 期 。谭其骧:历史时期渤海湾西岸的大海侵,人民日报,1 9 6 5 年l o 月8l ! ;j 。韩嘉谷:西汉后期渤海湾西岸的海侵,考古,1 9 8 3 年3 期:再谈渤海湾西岸的汉代海侵,考古 1 9 9 7 ,年2 期 “王守备:公元初年渤海湾和莱州湾的太海侵,地理学报,1 9 9 8 年5 期 ”陈雍:渤海湾西岸汉代遗存年代甄别一兼论渤海湾西岸西汉束年海侵,考古,2 0 0 1 年l l 期 ”一 子今:汉代“海溢”灾害,史学月刊2 0 0 5 年7 期 ”工张华、陈杰:全新世海侵对长江口治海平原薪石器遗址分布的影响,第四纪研究2 0 0 4 年5 期 “李国荣:从历史档案看雍正朝中琉难船互救关系,中国边疆史地研究,1 9 9 4 年4 期 ”王明星:锁国时代的日本漂民的中国观,日本问题研究,1 9 9 8 年3 期 ”徐艺圃:乾隆年间白氏漂琉获救叙事述论,历史档案,1 9 9 4 年l 期 ”徐恭生: 清代海l 漂风难民拯济制度的建立和演变,第八回琉中历史关系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 那霸,琉球中国历史关系国际学术会议,2 0 0 1 年 ”杨彦杰: 清代台湾抚恤琉球遭风难民的案例,第七届中琉历史关系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台北 中琉文化经济协会出版,1 9 9 9 年 。岛尻克美:近世中国船只漂至琉球的处理规定( 日文) ,第二回琉中历史关系国际学术会议论文 集,那霸,琉中历史关系国际学术会议,1 9 8 9 年 【闭祥鹏l ? 睛唐五代时期海洋灾害初步研究 新城敏男、松浦章 、黑木国泰。、小林茂 、六反田丰 、丰见山和行。、田名 真之、上江洲安亨、池富正治 等,韩国学者李炫熙。等皆有论述,但皆不涉及 隋唐五代时期,不加详述。 隋唐五代海洋灾害的研究成果只是在一些整体性研究海洋史的著作中稍有 涉及,如宋正海在东方蓝色文化中国海洋文化传统第四部分中,分别在 潮灾、海塘工程、海洋风暴及其预报方法、海洋自然异常现象等问题中列举了数 个隋唐五代时期海洋灾害的例子加以论证。陆人骥先生的中国历代灾害性海潮 史料较为全面的总结了隋唐五代时期的潮灾资料,并对个别条目做了考辨。于 运全讨海的代价二一中国历史时期的海洋灾害与沿海社会经济中有多处涉及 了隋唐五代时期的潮灾。其中第二章第一节第一小标题“宋以前黄、渤海海域潮 灾概况”就是对唐代潮灾的研究。值得一提的是吴芷菁的略论中国古代的海溢 灾害对唐代的海溢现象做了非常全面的整理和考辨。文中认为自唐开始,关于 “海溢”的记载开始详细起来,不仅记载有具体的时间、地点,包括原因,受灾 面积,受灾人数都有了较为明确的记录。此观点与本文不谋而合。另外夏东兴。等 论著中也有零星涉及。 可见做为海洋灾害的一个重要时期隋唐五代,研究成果却是寥若晨星, 正如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曹永和教授在“开拓中国海洋发展史研究的新领域 。新城敏男:关于近代八重山的海难事件等( 日文) 第四回琉中历史关系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 那霸,琉中历史关系国际学术会议,1 9 9 3 年 。松浦章:乾隆十四年中国商船漂流琉球小考( 日文) , 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 9 9 6 年 。松浦章:关于同治十二年漂流到上海的琉球船( 日文) 第五届中琉历史关系学术会议论文集 第六届中琉历史关系学术会议论文集 北京: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2 0 0 0 年 ”黑木国泰:从漂流漂着船史料看十七、十八世纪环中国海地区组织体系和锁国体制( 日文) ,第 七届中琉历史关系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台北,中琉文化经济协会出版1 9 9 9 年 ”小林茂、松原孝俊、六反田丰:( 从朝鲜一琉球、琉球一朝鲜船难年表】之完成( 闩文) ,第七屑 中琉历史关系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台北,中琉文化经济协会出版1 9 9 9 年 。六反田丰:趴 看十九世纪济州岛民之海难与漂流( 日文) ,第七届中琉历史关系国 际学术会议论文集,台北,中琉文化经济协会出舨,1 9 9 9 年 。丰见山和行:近世琉球之漂流漂着问鹾一从难民救助及漂着日本的情况谈起一( 日文) ,第八刚 琉中历史关系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那霸,琉球中国历史关系国际学术会议,2 0 0 1 年 ”田名真之:琉球船的漂流漂着以乾隆期的事件为倒,第八回琉中历史关系国际学术会议论文 集,那霸,琉球中国历史关系国际学术会议,2 0 0 1 年 。上江洲安亨:清朝于台湾之琉球漂流民遭难事件一以乾隆五十五年及嘉庆十五年的事例为例一( 日文) 第八回琉中历史关系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那霸,琉球中国历史关系国际学术会议,2 0 0 1 年 ”池富正治:海难与丈鱼的救援故事一以“球阳”为倒一( 日文) ,第八回琉中历史关系国际学术 会议论文集,那霸,琉球中国历史关系国际学术会议,2 0 0 1 年 ”李炫熙: 朝鲜漂流人对琉球的理解一以朝鲜、中国、琉球三国关系为主第三届中琉历史关系围 际学术会议论文集,台北,中琉文化经济协会出版。1 9 9 1 年 。夏东兴、武桂秋、杨鸣编写的山东省海洋灾害实录中提及了隋唐五代时期的共山东沿海6 次海洋灾 害。( 山东省海洋灾害研究,海洋出版社,1 9 9 9 年) 5 一 【闲祥鹏l ? 睛唐五代时期海洋灾害初步研究 第八届中国海洋发展史学术研讨会”上所提出海洋史研究唯一不足,即“在时代 上,宋元以前研究亦应加强。”。因此隋唐五代时期的海洋灾害领域还需要认真 开拓。本文也希望通过概述这一时期海洋灾害的时空分布、致灾因素、受灾人群 及受灾程度,来分析隋唐五代时期海洋灾害的成因及防灾情况,对当今的海洋灾 害研究尽绵薄之力。 三、研究方法 历史时期的灾害多为人为自然复合型灾害,它不仅与自然时期的地理变 迁、气候变化等有着密切关系,还受到社会发展中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 的影响。因此海洋灾害史的研究就不能仅仅采用历史学的方法,而要综合采用社 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方法。 作为一篇记述隋唐五代海洋灾害史的文章,它首先是利用历史学的方法,用 坚实的历史材料做为立论的基础,阐发论点的前提。主要的史料皆取自隋书、 旧唐书、新唐书、旧五代史、新五代史等正史,其它所采用的论证材 料,如徐坚的初学记、李肇的唐国史补、刘恂的岭表录异、段成式的 酉阳杂俎等,其写作年代也多为唐代。在引用历史材料之外,本文还从隋唐 五代时期的诗歌、散文、诏令、奏议以及墓志中攫取了部分材料作为辅助证据。 通过这些当时人的作品,了解他们对海洋灾害的认识与理解程度,以期最大程度 上拓宽隋唐五代海洋研究的史料范围,以此夯实材料基础。当然历史资料浩如烟 海,关于自然灾害的纪录更是纷繁庞杂,作为历史研究基础性的工作资料整 理,我将尽自己最大努力去做到全面把握、去租取精、去伪存真,进行认真的搜 集、甄别、考辨与分析。 在涉及隋唐五代时期海洋灾害原因分析,尤其是涉及海面升降、海岸变迁与 海洋灾害三者关系的论述中,论文采用了一些考古学、地质学和沉淀学的最新研 究成果。另外为写好本文,两年来,笔者也曾对山东、江苏、浙江沿海地形地貌 做过数次实地考察。 希望通过这些努力,能够最大程度的还原隋唐五代时期海洋环境,并由此来 构架出隋唐五代海洋灾害发生的时空分布、致灾因素、受灾人群及受灾程度,进 一步分析海洋灾害发生的成因,对当今的海洋灾害研究做一些基础性工作。 。h t t p :c c s n c i e d u t 吖i e t t e r _ 7 5 礓。8 h t 【闲祥鹏】,睛唐五代时期海洋灾害初步研究 第一章隋唐五代海洋灾害概况 一、隋唐五代海洋灾害时空界定 从公元黯1 年隋朝建立到9 6 0 年后周灭亡共3 7 9 年,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重 要时期隋唐五代时期。这一时期的海疆前后略有变化。隋朝的北部海域基本 保持在渤海北部,以辽水与高丽分界,南部到达北部湾,与林邑为邻。唐朝时期 海疆有三次明显变化,前期因灭掉高丽而设置安东都护府,北部海疆到达日本海 。,南部到达北部湾:中期北部曾经一度到达北海( 即今鄂霍次克海) ,朝鲜半岛 上的势力则稍有退却,仅据有东西朝鲜湾一带海域,南方沿海保持不变;安史之 乱以后,唐朝势力大损,最北海域退抵西朝鲜湾,其它不变。五代十国时期,中 原王朝更替频繁,海疆也被多个割据势力所分割,契丹占据了日本海到渤海北部 沿海地区,中原王朝仅仅据有渤海的南部沿海、山东半岛沿海,南唐据有今江苏 沿海一带,吴越占据了今浙江沿海一带,闽据有今福建沿海,南汉占据了今两广 沿海。因此,从总体上看,隋唐五代时期的海疆基本维持在今朝鲜半岛北部到 越南中部沿海的漫长海岸线,包括了我国沿海的四大海域渤海、黄海、东海、 南海。我们也就以此范围来考察隋唐五代时期海洋灾害。 二、隋唐五代海洋灾害时空特征 从时间上来看,这一时期主要的海洋灾害为台风引发的风暴潮,基本出现在 农历6 8 月之问,发生时间与现代基本相同。唐末五代山东、江苏、浙江沿海出 现了多次海冰,时间发生在1 2 1 月之间。 从空间来看,海岸地貌的差异也引起了灾害类型的不同。我国的海岸地貌大 体上分为两种:一种是河北、江苏沿海地区的平原海岸,主要分布在杭州湾的北 部,这一地貌以风暴潮、海冰、海水侵蚀等海洋灾害为主;一种是辽东半岛、山 东半岛以及东南沿海地区的丘陵海岸,这一地区多发由台风衍生的灾害山 洪。另外隋唐五代海洋灾害在空间分布上体现出了一种新的趋势,从一种区域性 灾害演化成整体性的多发灾害。在隋唐五代以前,海洋灾害仅仅只能作为一种区 域性的灾害发生在局部地区。如两汉时期几乎全部发生在山东半岛,而魏晋以后 多发生在东南沿海。但隋唐五代以后,海洋灾害已经波及到我国的大部分沿海。 。公元6 6 0 年到6 6 5 年间还设置了熊津都督府,占有朝鲜半岛的西南部海域。 。公元9 3 8 年,爱州守将吴权在白藤江之战中利用海潮涨落等有利因素一举击败南汉海军,占有交卅i ,建 立了吴朝,至此中国开始丧失了北部湾西部的海域。 7 【闵祥鹏l j 隋唐五代时期海洋灾害初步研究 从现在的省区划分来看,所有沿海省份都有遭受海洋灾害袭击的记录( 参见表一: 隋唐五代主要海洋灾害简表) 。 三、隋唐五代海洋灾害的致灾因素 隋唐五代时期的海洋灾害的致灾因素主要有风暴潮、海冰、海水侵蚀等。其 中风暴潮多由台风引起,造成的人身及财产损失最为严重。除了遭受海洋气象灾 害与海洋地质灾害之外,由于当时航海技术及科学水平的限制,大浪、礁石、巨 型海洋动物都是会给海上航行带来灾难性后果的致灾因素。 风暴潮:风暴潮是由强烈大风扰动而引起的海平面异常升高使海水漫溢上 陆,而酿成灾害的现象。隋唐五代时期的大多数海洋灾害基本都是由风暴潮造成 的,其主要表现为大风、暴雨、海溢同时并发,是隋唐五代时期主要的海洋灾害 ( 参见表一:隋唐五代主要海洋灾害简表) 。风暴潮给沿海地区造成了巨大损失。记 载最为详细的一次出现总章二年的九月,“括州大风雨,海水泛溢永嘉、安固二 县城郭,漂百姓宅六千八百四十三区,溺杀人九千七十、牛五百头,损田苗四千 百五十顷”。另外两次大规模的风暴潮,一次发生润州,海涛淹没了瓜步洲。 一次发生在杭州,海水翻潮,浸没民居五千家,船只于艘。隋唐五代时期的风暴 潮,除“海溢”外,还有海翻、漫天等称谓。根据唐人记载,基本的特征为“当 潮水未尽退之间,飓风作而潮又至,遂至波涛溢岸,淹没人庐舍,荡失苗稼,沉 溺舟船,南中谓之沓浪。或十数年一有之,亦系时数之失耳。俗呼为“海翻”, 为“漫天”。唐来高骈还专门写有海翻一诗,“几经人事变,又见海涛翻。 徒起如山浪,何曾洗至冤。”。浪起如山,是典型的风暴潮的一个重要特征。 海冰:隋唐五代也出现了以前历代较少记录海冰的现象,共有五次,出现在 莱州湾( 1 次) 、黄海北部的苏北沿海( 2 次) 、浙江沿海( 1 次) 。五代时期1 次( 参见表一:隋唐五代主要海洋灾害简表) 。它主要对渔业和航海有影响,这五条记 载都出现在唐代中期以后,被一些研究历史气候的学者所引用,成为唐代中后期 气候转冷的一个重要证据。 海水内侵:是指海水淹没农田。随着这一时期经济重心开始南移,东南沿海 。f 后晋1 刘晌:旧唐书卷5 高宗纪下 。 唐 刘恂:岭表录异卷上 。 庸 高骈:海翻,全唐诗卷5 9 8 。唐代中后期出现的数次海冰现象,成为一些学者否定唐代为全暖期的重要证据。满志敏先生在唐代气 候冷暖分期及各期气候冷暖特征的研究中通过河湖海冰冻的研究认为,气候带要比现代南退一个纬度。 ( 历史地理第八辑第1 5 页) 8 【闵祥鹏l ? 隋唐五代时期海洋灾害初步研究 地区人口增多,一些沿海岸的土地得到耕种,近海耕地受到海水侵袭,“潮水咸 卤,禾苗多死”,大大降低了农作物的产量。海州、楚州、杭州、福州等多个沿 海州府都有这种记载。 暗礁:唐末,南方丝绸之路已经成为联系东西方交通的主要通道,其中航行 中触礁沉没的记载也逐渐增多。天宝三载( 公元7 4 4 年) 一月,鉴真和尚第三次 东渡日本时出海不久即触礁搁浅。刘恂在岭表录异卷上中记载:陵州刺史周 遇在回闽过程中“船抵暗石而损。在一些港口外的暗礁危害尤其严重,如唐末 著名港口交趾,毗邻南海,但港口外有巨石隐于水中,多覆巨舟,往往“爿登一 去之舟,便作九泉之计。”五代时福建著名的港口甘棠港在开凿之初,“海 畔石碛多为舟楫之梗”。 海洋生物:受古代生产力水平所限,海洋航行和海洋生产中往往遭遇海洋生 物袭击。唐不空和尚出海求法时就遭遇巨鱼袭击,这件事被纪录在高僧传中。 鲨鱼是给海洋生产活动带来较大危害的海洋生物,如在采珠业中,采珠人在海底 取褥蚌珠浮上海面的过程中,如不幸遇刺鲨,急浮伤股断臂,若有迟缓更会“一 缕之血浮于水面,舟人恸哭知其已葬鱼腹也。这些海中恶鱼被称为“刺纱”或 者“鱼虎”,即鲨鱼,是采珠人最忌惮的海洋生物。在“东广海中亦有珠池,伪 刘置军采之,名媚川都,死者甚多”。宋初被废。鲨鱼广泛分布于唐代漳州、循 州。潮州、封州、交州等州。的海面上,因为这些州每年要向唐朝政府进贡鲛革, 因此捕杀鲨鱼也成为沿海居民巨大的负担。 四、隋唐五代海洋灾害受灾程度 隋唐五代时期海洋灾害与以前的历代相比,不仅受灾范围广,而且受灾程度、 受灾人数都大大增加,给沿海农业生产和海洋航行造成极大的损失。 隋唐五代时期的海洋灾害对沿海城市造成的损失是惊人的,仅漂没五千户以 上的有3 次,人员死亡最多的一次近万人。仅青州、杭州、括州发生的三次大规 模风暴潮受灾损失就占整个唐代水害漂毁民居数的十一分之一。总章二年括州水 唐 刘恂:岭表录异卷下 。 唐 孙光宪:北梦琐言卷2 。 唐 孙光宪:北梦琐言卷2 。 宋 周去非著杨武全校注:岭外代答校注卷7 o 宋 周去非著杨武全校注:岭外代咎校注卷7 。根据新唐书地理志记载漳州、循州、潮州、封州、交州均贡鲛革。 i 闻祥鹏l j 隋唐五代时期海洋灾害初步研究 灾溺死人数占整个唐代溺死人数的近八分之一。沉船千艘以上的有2 次,分别 发生在广陵郡和杭州。其中广陵郡,“潮水覆船数干艘”。杭州“飘荡州郭五千 余家,船千余只,全家陷溺者百余户,死者四百余人;苏、湖、越等州亦然”。 台风所引发的山洪,属于海洋灾害的衍生灾害,也是唐代东南沿海主要自然 灾害之一。其中“显庆元年七月,宣州泾县山水暴出,平地四丈,溺死者二千余 人。九月,括州暴风雨,海水溢,坏安固、永嘉二县”。咸亨“四年七月,婺 州大雨,山水暴涨,溺死五千余人” 。“文明元年七月,温州大水,漂千余家; 括州溪水暴涨,溺死百余人”。元和十一年五月,“衢州山水害稼,深三丈, 毁州郭,溺死百余人。六月,密州大风雨,海溢,毁城郭;饶州浮梁、乐平二县 暴雨,水,漂没四千余户;润、常、潮、陈、许五州及京畿水,害稼。”。 仅从隋唐五代主要海洋灾害简表可见,海洋灾害漂没农田、溺死人畜、 摧毁城市、覆没船只,它已经成为隋唐五代时期较为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 五、隋唐五代海洋灾害的受灾人群 隋唐五代时期海洋灾害的主要受灾人群是:沿海的垦民,从事海上贸易的商 人、船员,往来各国之间的使者,泛海求法的和尚。 沿海的垦民:隋唐五代时期,沿海人口增多,以政府主导的屯田开始从边疆 推行到了内地沿海地区。屯田成为了沿海垦殖的主要方式,唐代的楚州、扬州、 常州、明州等地都出现了大规模的屯田。沿海的垦殖面积也得到了较大的扩展。 不仅是一些斥卤之地,连一些刚刚淤涨出来的新陆,都得到了开垦,但由于开发 手段简单,缺乏防灾措施,沿海屯垦的农民屡遭海灾之苦,常哀叹“何处营甘旨, 潮涛浸薄田”。开元中,姜师道为沧州刺史,于鲁城界内种稻置屯,鲁城近海, 常遭水没,因此民皆苦之,做歌谣日:“卤地抑种稻,一概被水沫。年年索蟹夫, 百姓不可活。”。姜师道此举不仅破坏了原有的生态景观导致了大量蟹类滋生, 另外缺乏预防海灾的意识,徒劳无功,害苦当地垦民。另外,这些早期的开垦缺 。刘俊文曾统计了唐朝水害麸漂毁民居二十一万户,溺死八万余人。这个数字包括了海洋灾害的漂毁民居 和死亡a 数。参见刘俊文唐代水害史论( 北京大学学报( 哲学杜会科学版) ,1 9 9 8 ,2 ,第蛆页) o f 后晋】刘晌:旧唐书卷9 玄宗纪下 o 【后晋】刘啕、旧唐书卷3 7 五行志 。【宋】欧阳修:新唐书卷3 6 五行志三 。【宋】欧阳修:新庸书卷3 6 五行志三 。【宋1 欧阳修:新唐书卷3 6 五行志三 。【宋】欧阿1 修:新唐书卷3 6 五行志三 。 唐 张乔:送友人进士许棠,全唐诗卷6 3 8 o 唐 张麓:朝野佥载卷2 1 0 i 闵祥鹏l ? 隋唐五代时期海洋灾害初步研究 乏海防措施,易遭海潮袭击。隋唐五代时期,江苏、浙江、福建等省份普遍出现 了海潮漂没农田的情况。如福州一带“每六月潮水咸卤,禾苗多死”。其中仅 总章二年括州的海潮“泛溢永嘉、安固二县城郭,漂百姓宅六千八百四十三区, 溺杀人九千七十、牛五百头,损田苗四千一百五十顷”。隋唐五代时期在苏、 浙、闽地区出现的我国第一次大规模修筑海塘的高潮,也体现了海潮危害的日益 严重。开元十四年海州刺史杜令昭筑永安堤,北接山,环城长七里,“以捍海潮” 。大历二年,淮南西道黜陟使李承“奏于楚州置常丰堰以御海潮”。 商人:隋唐五代时期,海外贸易增多,商人通过海上通道往来于各个国家之 间。有很多商人遭暴风所吹,身飘异域,有的甚至船破人亡,葬身海中,尤其是 在九世纪以后,这种记载增多。8 2 0 年,李少贞等二十人漂着出羽国。入唐求法 巡礼行记卷一载开成四年( 8 3 9 ) 正月八日,唐朝人张觉济兄弟等与新罗人王请从 唐出发,“为交易诸物,离此过海,忽遇恶风,南流三月,流出羽国”。越州商人詹景 全8 7 7 年与李延孝一起去日本途中遇难淹死。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中也记载 了僧人所搭乘商船途中沉没的事例。 僧人:陆路不畅及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僧人多泛海求法,但途中遭遇海难 的记载颇多。如鉴真和尚六次东渡日本,曾四次遭遇海灾磨难。其中天宝二年十 二月与弟子祥彦、道兴、德清、荣睿、普照、思托等一十七人;画师、绣师、修 文、镌碑等各种工匠共八十五人,浮海东渡,到狼沟浦,被恶风漂浪,波击船破, 第二次东渡失败。天宝三载一月,修好上次被浪打破的舟船,但出海不久即触礁 搁浅,第三次东渡失败。天宝七载从扬州新河出发后,遇飓风,吹至海南岛南端 的振州。第五次东渡失败。第六次途中同样遭遇了台风,但侥幸至4 达。北印度僧 人般刺若,闻中国五台山有文殊灵迹,遂锡指东方,将近广州时船被大风吹还。 根据木宫彦泰日中文化交流史记载在日本遣唐的学问僧中就有知聪、义通、 道福、义向、圆载等多位溺死海中。义净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中荆州僧人慧 命“泛舶而行至占波遭风。而屡遘艰苦”。并州僧常憋及弟子“冀得远诣西方, 礼如来所行圣迹”,由江表随舶搭船往印度的途中,解缆未远忽起沧波。不经半 。【束】欧阳修:新唐书卷4 1 地理志五 。【后晋1 刘胸旧唐书卷5 高宗纪下 。【束】欧阳修:新唐书卷3 8 地理志二 。f 宋 欧阳修:新唐书卷1 5 李承传 。 唐 义净t 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卷下 【闭祥鹏】j 隋唐五代时期海洋灾害初步研究 同遂便沉没。常憋与弟子俱与船共亡。“入万死,求一生”,就是这些僧人入海 求法的真实写照。他们用生命为代价换来中西方文化的交流。 使者:隋唐五代时期对外交流增多,很多使者通过海路传递两国的友情,往 返中屡遭海难。如大历初年,仓部郎中、兼御史中丞归崇敬等人出使新罗,“至海 中流,波涛迅急,舟船坏漏,众咸惊骇“。宦官王文擀一行出使新罗,“王事斯毕, 回橹累程,潮退反风,征帆阻驻,未达本国”。元义方出使新罗,发未数里,风雨 雷电皆至,三日三夜不绝。而日本遣唐使从贞观四年到开成三年,共有1 5 次经 过我国沿海到达长安,往返中共遭遇海难7 次。航行路线有三条北路、南岛路、 南路,航行经过我国渤海、东海、黄海,但不管那条航线,都遭遇过海难。五代 南方出现分裂割据势力,中原王朝与闽、吴越等国的陆路交通受阻,多选择航海, 使者遭海难的记载不绝于书。 总之,隋唐五代时期的海洋灾害与以前的历代相比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 l 、分布更为广泛。与两汉时期出现在渤海地区和魏晋南北朝出现在东南沿 海相比,七至十世纪的海洋灾害则广泛分布于从河北到广西整个中国沿海地区。 2 、记载更为详细。以前的海洋灾害,多寥寥数字,记载简单,但隋唐五代 时期以后,海洋灾害记载较为详细,从受灾人数、受灾的耕地数量到耕牛、船只 数量都有非常清楚的记载。 3 、损失增大。两汉魏晋南北朝之间的海洋灾害,无论受灾人数和受灾地区 都无法和隋唐五代时期的海洋灾害相比。唐朝的海洋灾害受灾人数已经占到了水 灾受灾人数的八分之一,这是一个相当高的比例。 。 唐 义净:人唐西域求法高僧传卷下 。【后晋】刘晌:| 日唐书卷1 4 9 归崇敬传 。周绍良,赵超t 唐代墓志汇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9 2 第2 2 3 7 页 【闵祥鹏l ? 隋唐五代时期海洋灾害初步研究 第二章隋唐五代海洋灾害的成因分析 一、隋唐五代海洋灾害形成的自然因素 隋唐五代时期海洋灾害的形成从自然因素上看,受海洋气候、沿海地形、海 岸线的变迁、海水侵蚀及泥沙堆积等因素的影响。 1 、海洋气候因素及沿海地形因素 我国处于亚洲的东南部,邻海属东亚季风区,在海洋的调节下,是美国史学 家罗兹墨菲所称的典型“季风亚洲”。这一独特区域。来自高纬地区的高纬度 反气旋、中纬地区的温带气旋以及来自热带地区的热带气旋,往往是造成我国沿 海地区风暴潮、暴雨、海冰等灾害现象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中对隋唐五代时期而 言,热带气旋的危害最大。 热带气旋又称台风,现在每年都有十个以上的台风登陆我国,而在隋唐五代 时期台风多称飓风,“南海人言,海风四面而至,名日飓风”。“坏屋折树,不足 喻也。甚则吹屋瓦如飞碟。或二三年不一风,或一年两三风”。唐代台风威力 如何呢? 韩愈在赴江陵途中寄赠王二十补阙李十一拾遗李二十六员外翰林三学 士中就有一段直观而形象的描述,“飓起最可畏,訇哮簸陵丘。雷霆助光怪, 气象难比侔”。但对于台风的记载除少数直接称为飓风外,记载并不很明确,往 往笼统地用大风雨来概括。从发生时间上看,隋唐时期的台风大多发生在6 8 月份,这与我国近百年来台风发生的规律是基本一致的“平均各月均可出现 强台风和台风,但7 9 月最盛。其中八九两月发生最多。,影响我国近海的台 风共有三条主要路径,其中“经台湾省附近,从温州至厦门之间登陆,然后北上” 。是隋唐五代时期受灾程度最严重的一条路线。因为从史料来看,永嘉、安固( 唐 高宗上元元年析括卅i 之永嘉、安固置温州) 多次遭到台风袭击,是隋唐五代台风 一个主要的登陆地点。另外,隋唐五代时括州、婺州、衢州发生的多次暴雨水灾 即与该台风北上带来的大量降水有关。 沿海以丘陵、山地为主的地区,如位于山东丘陵的青州、密州,东南丘陵 的杭州、括州、温州( 唐高宗上元元年析括州之永嘉、安固置) ,都是海洋灾害 ”【美】罗兹墨菲著,黄磷译,亚洲史( 第四版) ,海南出版社,2 0 0 4 年。第1 7 页 。 唐 李肇:唐国史补卷下 。中国科学院中国自然地理编辑委员会:中国自然地理海洋地理,科学 i 版社,1 9 7 9 年,第6 9 页 ”中国科学院中周自然地理海洋地理编辑委员会:中国自然地理海洋地理,科学出版社,1 9 7 9 年,第7 3 页 1 3 【闭祥鹏j ? 隋唐五代时期海洋灾害初步研究 的多发地区。另外这些地区往往受到台风影响,产生其衍生灾害山洪。以东 南地区为侧,台风在温州潮州之间登陆后,围绕低气压中心猛烈旋转的热带大气 漩涡受到东南丘陵地带粗糙不平的地面摩擦影晌,风力大大减小,中心气压迅速 升高,加速上升和凝结,形成大规模的暴雨。因此东南丘陵一带,是我国降水量 最多的地区之一,河流径流量大浙、闽沿海诸河流域的径流总量为全国的 7 7 。,同时具有明显的春夏汛和台风汛。另外这一地区多为海拔在5 0 0 一1 0 0 0 米之间的低山丘陵,但山势却较陡。,中间散落着一些较小的盆地。隋唐五代时 期东南地区的城邑如衢州、婺州、括州等,都是建于山地丘陵过渡到平原笳地地 区或者是小盆地为山地所围绕的地区( 参见图一:东南地区遥感地形图) 。这一地区 山间溪流众多,无雨季节清澈见底,溪流细小平稳,一遇台风侵袭,山水猛涨, 泥沙混浊,易遭受河流下泻、山洪侵袭。因此受地形及台风双重影响,衢州、婺 州、括州三个地区在唐代多次遭山洪袭击,溺死近万人,占唐代溺死人数( 史书 明确记载死亡人数) 的八分之一。其中显庆元年七月,宣州泾县的一次山洪暴发, “平地四丈,溺死者二千余人”。四丈相当于高出平地多达1 2 米。在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