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专业论文)清代苏北运河沿岸婚俗变迁研究.pdf_第1页
(中国古代史专业论文)清代苏北运河沿岸婚俗变迁研究.pdf_第2页
(中国古代史专业论文)清代苏北运河沿岸婚俗变迁研究.pdf_第3页
(中国古代史专业论文)清代苏北运河沿岸婚俗变迁研究.pdf_第4页
(中国古代史专业论文)清代苏北运河沿岸婚俗变迁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 摘 要 摘 要 婚姻习俗是民俗学研究的重要课题。清代苏北运河沿岸婚俗变迁研究是指对 清代苏北运河沿岸徐州、淮安、扬州三府婚姻习俗变迁进行研究。婚姻时尚的变 迁包括婚嫁论财、非常态婚姻、奢靡风气变迁和观念变迁。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 外来文化的冲击,由于清代苏北婚嫁论财以及婚礼中的奢靡程度已经超过了普通 民众的承受能力,一些非常态婚姻应运而生。同时,受婚嫁论财影响,婚嫁奢靡 之风、婚姻观念也发生了变化,同姓不婚、官商不婚的禁律被打破,传统门第婚 受到冲击。由于受早婚、婚姻愆期等因素的影响,清代苏北运河沿岸地区的婚龄 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随着社会的变化而不断变化,总体上呈现出波动趋势。随 着中国社会向近代化迈进,处在社会生活表层的婚姻礼俗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传 统婚礼中的六礼在名称、形式、意义等方面发生了变化,六礼程序也开始简化; 社会经济的发展、西方文化的传入,文明婚礼开始出现,对传统婚礼产生了冲击。 传统婚俗虽然仍占主导地位,但是也在逐渐发生变化,新的婚姻价值观念和礼俗 已经出现,从而形成了新旧并呈、中西杂糅、多元发展的新局面。农民战争、康乾 南巡、商品经济的发展、社会导向和西方文化的渗透是清代苏北运河沿岸婚俗变化 的重要原因。 关键词:清代;苏北运河沿岸;婚俗;变迁; ii abstract wedding custom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subjects of folklore studies. the study on wedding customs s changing of su bei regions which along the canal in qing dynasty means studying on wedding customss changing of xu zhou, huai an ,yang zhou in su bei regions along the canal. wedding vogues changing include marriage depend on prosperity, abnormal marriage ,extravagant vogue and ideas changing. in su bei regions of qing dynasty, as the developing of commodity economy and the shocking of exotic culture, prosperity marriage and extravagant degree in wedding exceed ordinary peoples endurance, some abnormal marriage appeared. meanwhile, inflected by the concept of marriage depend on prosperity ,the extravagant vogues of marriage and the marriage concept changed , idea of people who have the same surname should not marry and the official s family number should not marry the businessmans family number were broken, traditional family status marriage was impacted. influenced by too early marriage and delayed marriage ,the marriageable age was not invariable in su bei regions of qing dynasty , it changed upon the changing of society and showed fluctuate trend as a whole .along with chinese societys modernizing, the wedding custom which located in the societys surface layer changed apparently ,the traditional six betrothal gifts changed in its name ,form and meaning, and its procedure begun to become simple ;social economys development and eastern cultures introduction caused civilized weddings appearance which impacted the traditional wedding .traditional wedding custom was also the leading style but changed gradually, new marriage values and wedding customs appeared, a new multi-development situation which contained the new one and the old ones coexisting and the orient -style and the occidental-style s blending was formed. peasants war, emperor kang xi and qian long s inspection tour around the south of the yangtza river ,commodity economys development ,social guiding and western culture s infiltration were the most important causes of the wedding customs changing of su bei regions which along the canal in qing dynasty. keywords keywords qing dynasty, su bei regions which along the canal, wedding custom, changing 湘潭大学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湘潭大学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 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 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 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 日期:2008 年 5 月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 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 阅。本人授权湘潭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 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涉密论文按学校规定处理。 作者签名: 日期:2008 年 5 月 日 导师签名: 日期:2008 年 5 月 日 1 第 1 章 绪论 第 1 章 绪论 1.1 研究对象 婚姻习俗一直是民俗学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拟对清代苏北运河沿岸婚俗变 迁进行研究。康熙六年(1667)分江南省为江苏、安徽两省,因此,具体地说就 是对清代(16671912 年)苏北运河沿岸三府(徐州府、淮安府、扬州府)婚姻 观念、婚龄、婚礼等变迁及其原因进行研究,以期对清代苏北运河沿岸婚俗的变 迁形成一个完整的、科学的认识。 1. 2 研究现状 婚姻是家庭的基础。对于婚姻问题的探讨,一直备受国内外学者关注,是一 个经久不衰的课题。随着民俗学的发展,婚俗变迁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本节将 对已有研究成果作简要述评。 首先,关于婚嫁论财研究。一些学者认为,清代主要是婚姻论财。祝瑞开主编 的中国婚姻家庭史认为:清代沿袭论财之风,买卖婚与包办婚相互结合,成为 婚姻的重要形式。 1王跃生十八世纪婚姻家庭研究建立在 17811791 年个案 基础上的分析从不同婚姻类型中财礼数额与构成、财礼制约因素、财礼对婚姻 行为的抑制作用等方面探讨了清代婚姻论财问题。 2宋立中论明清江南婚嫁论财 风尚及其成因一文认为:明清是中国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的过渡时期,随着 商品经济的发展、外来文化的冲击,人们的价值观念、婚姻观念也因之发生嬗变, 探讨了明代中期至清代的江南地区婚嫁论财风尚的变迁轨迹。 3宋立中婚嫁论财 与明清江南婚姻风尚的变迁一文认为婚嫁论财以及婚礼消费中的奢靡之风对明 清江南的传统婚姻礼制、婚姻观念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4有些学者认为婚姻论门户 在清代仍普遍存在,并与婚姻论财联系紧密。如郭松义伦理与生活清代的 婚姻关系认为清代婚姻论财超过前代,但婚姻论门户在清代仍在较大范围内存 在。 5以上研究成果偏重于对婚姻中财礼数额、论财对婚姻本身的影响等,对于婚 姻论财形成原因尚少探究。 其次,关于婚龄研究。陈顾远中国婚姻史将婚龄分为订婚年龄、成婚年龄、 夫妇年龄差异三个方面。 6王跃生十八世纪婚姻家庭研究建立在 17811791 年个案基础上的分析通过对大量初婚年龄个案的考察,得出女性与男性的平均 1 祝瑞开主编: 中国婚姻家庭史 ,学林出版社 1999 年版。 2 王跃生: 十八世纪婚姻家庭研究建立在 17811791 年个案基础上的分析 ,法律出版社 2000 年版。 3 宋立中: 论明清江南婚嫁论财风尚及其成因 , 江海学刊2005 年第 2 期。 4 宋立中: 婚嫁论财与明清江南婚姻风尚的变迁 , 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1 年第 2 期。 5 郭松义: 伦理与生活清代的婚姻关系 ,商务印书馆 2000 年版。 6 陈顾远: 中国婚姻史 ,商务印书馆 1936 年版。 2 结婚年龄,指出性别比高低对初婚年龄有重要影响,家庭条件是制约婚龄主要因 素。郭松义伦理与生活清代的婚姻关系对清代法律规定婚龄及实际婚龄 进行了研究,并对婚龄变化趋势进行探讨,认为:婚龄高低与传统习惯有关,与 各地经济、文化发展水平成正比;婚龄变化趋势为由低向高;大抵士绅家庭婚龄 男早于女,下层平民家庭女早于男。上述成果研究卓有成效。但是,对于婚龄逐 渐增高的趋势受到哪些因素影响、对婚姻家庭发展起到哪些作用等问题,尚需进 一步深入研究。 第三,关于婚俗变迁。梁景时清末民初婚俗的演变述论认为,清末民初婚 姻习俗发生了显著变化,论述了这种变化的主要表现。 7郭亚萍清末民初山西婚 俗变迁对清末民初山西婚俗变化进行论述。 8以上成果偏重于研究婚姻现象本身, 对于引起婚俗变迁的的社会、经济等深层次原因挖掘不够。 综上所述,有关清代婚姻问题研究成果较多、涵盖面较广,但就苏北运河沿岸 婚俗研究而言,在婚龄和婚礼变迁、婚嫁论财的变化及其原因等方面尚有研究的 着力点。 1.3 研究意义 清代苏北运河沿岸婚俗变迁是清代苏北运河沿岸社会史研究中的重要课题。 本 课题研究将丰富清代社会史研究,促进清史研究的发展。本课题需要运用民俗学 有关理论和方法,从民俗史的角度进行研究。 7梁景时: 清末民初婚俗的演变述论 (哲学社会科学版) , 山西师大学报1999 年第 1 期。 8郭亚萍: 清末民初山西婚俗变迁 (哲学社会科学版) , 山西大学学报1999 年第 4 期。 3 第 2 章 婚姻时尚变迁 第 2 章 婚姻时尚变迁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金令司天,钱神卓地”的观念对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行 为方式产生了重要影响,反映在婚姻嫁娶方面便是婚嫁论财成为普遍风尚,对婚 姻习俗的变迁产生了重要影响。本章将对清代苏北运河沿岸地区婚姻时尚的变迁 进行探讨。 2.1 婚嫁论财 一种时尚的兴起,必须以物质生活的丰裕为前提。就婚姻礼仪的奢侈而言, 商品经济发达的清代苏北运河沿岸地区很有代表性。随着物质生活日益奢靡,婚 嫁论财之风迅速蔓延开来。清代苏北运河沿岸的商品经济和商业市镇有了很大的 发展,加上外来文化的冲击,婚姻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婚嫁论财成为普遍风 尚,且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社会财富越来越丰富,一般民众的婚礼消费有了较大 空间。因此,清代苏北运河沿岸婚嫁论财之风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剧烈。这一 方面固然是因为商品经济有了更大的发展,另一方面也是传统的奢靡之风在新的 历史条件下更加膨胀的结果。 9 经过明末清初的战乱,苏北运河沿岸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两淮盐业受到 沉重打击,商人纷纷逃散,因此,清初苏北运河沿岸社会生活一度较为简朴,明 代中晚期以来婚嫁论财、婚礼奢靡之风稍有收敛。康熙扬州府志曰:“择配 选德,礼也。江北聘定,昔多论财,而古道遂不可复。通者嫁娶间以礼义相先, 亦砥靡归淳之渐然。” 10仪征也是“昔多论财”11。然而,经过几十年的休养生息, 社会经济得以恢复,婚嫁论财之风再度蔓延开来。雍正时,扬州婚姻“希图聘币, 计较资装,则婚姻为市,风斯下矣。” 12本来神圣的婚姻大事,现在却如同作买卖 一样,充斥着铜臭气,原先的温情荡然无存,难怪方志作者发出“风斯下矣”的 感慨。乾隆淮安府志亦曰:“又惑于年命,艰于浮费,以致嫁娶失时。 近日旧族寒门颇有敦质守素不受聘财而量备奁具者,足矫浮夸之陋。” 13只有少数 旧族寒门能够敦质守素、不受聘财而量备奁具,可见婚嫁论财已成为普遍的社会 风尚。嘉庆以后,苏北运河沿岸婚嫁论财更加盛行。嘉庆扬州府志曰: “民 9 宋立中: 婚嫁论财与明清江南婚姻风尚的变迁 , 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1 年第 2 期。 10 康熙扬州府志卷 7, 风俗 , 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史部第 214 册,齐鲁书社 1996 年版,第 700 页。 11仪征县志卷 5, 风俗志 ,清康熙七年(1668)刻本,三十二年(1693)增修后印本。 12 雍正扬州府志卷 10, 风俗 ,雍正十一年(1733)刊本影印,成文出版有限公司 1975 年版,第 112 页。 13 乾隆淮安府志卷 15, 风俗 ,乾隆十三年(1748)修,咸丰二年(1852)重刊本,成文出版有限公 司民国七十二年(1983)版,第 1249 页。 4 间婚姻,男家责妆,女家责财,率致交恶。或致过时而招歉,甚之女殁夫家,父 母昆弟仇视其婿。” 14姻亲之家因过分索求财物而致交恶,甚至成为仇人。 清代后期,由于受到外来文化影响,加之商品经济的发展,苏北运河沿岸地区 虽饱经战乱,社会经济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但是婚嫁论财之风有增无已。道 光时, 仪征“民间嫁娶, 近或颇论财贿资装厚薄。 ” 15咸丰 重修兴化县志 曰:“虽 其间近古者多,浮费亦不少。” 16婚嫁论财仍然是时尚。 清末,苏北运河沿岸婚嫁论财之风有所收敛,但积重难返。沛县“陈氏,李允 涵妻,于归时,父给奁资地八十亩。” 17陈氏奁资地八十亩,反映出婚嫁论财 之风的盛行。婚嫁论财之风的盛行,使人们对于财物的追求进一步升级,男家责 妆,女家责财。对于普通人家来说,彩礼和妆奁是非常沉重的负担,许多贫穷之 家无力负担,甚至有人因此而酿成悲剧。如山阳“吴某聘妻吉氏,二年,将 成礼。姑贪得妆奁,吉以父贫不忍言,又不敢违姑命,先吉期在母家自缢” 18。对 于男方而言,由于聘娶费用加重,超出了贫穷人家的承受能力,许多人因无力迎 娶而辞婚。咸丰兴化县志曰:“袁孝妇杨氏,草堰袁宏度妻。袁贫,宏 度无力迎娶,欲辞婚。” 19还有因之而入赘的。“王大雅妻卢,大雅贫不能娶,因 赘于卢。 ” 20许多人因此选择腊月二十四结婚, 这样可以节省一笔不小的婚娶费用。 “率多不择日,用腊月二十四日为之毕姻,此则俭之又俭者也。” 21腊月二十四日 是每年婚娶的最晚期限。 在婚姻论财风气的影响下,传统门第观念受到挑战,人们更多是对财富的追 求。如申报曾载这样一事:“适钱姓有女,年甫十六,正欲择婿。甲央媒说 合,且称家有缎机、田产若干,钱姓心动,允之。” 22“维扬昆市街口周姓,业 官媒者也。生一女,小名曰喜子。有倾慕之者,愿以千金纳为簉室。周 惑其重聘,图赖婚而别嫁。” 23可见,财富在婚姻中占有突出地位,成为人们竞相 追逐的东西。正如清河县志所说:“市垣坌杂望富求婚。至如清门素士 缟綦椎髻,少与婚对。” 24 14 嘉庆扬州府志 (二)卷 60, 风俗 ,嘉庆十五年(1810)刻本影印本, 中国地方志集成 江苏府 县志辑 42 ,江苏古籍出版社 1991 年版,第 368 页。 15 道光重修仪征县志卷 3, 风俗 ,第 54 页。 16 咸丰重修兴化县志卷 1, 舆地志风俗 ,咸丰二年(1852)刻本影印本, 中国地方志集成 江苏 府县志辑 48 ,江苏古籍出版社 1991 年版,第 30 页。 17 民国沛县志卷 14,民国九年(1920)铅印本影印, 中国地方志集成 江苏府县志辑 63 ,江苏古 籍出版社 1991 年版,第 212 页。 (注:本文引用的是民国编纂的地方志中清代部分) 18 民国续纂山阳县志卷 11, 列女 ,民国十年(1921)刻本影印本, 中国地方志集成 江苏府县志 辑 55 ,江苏古籍出版社 1991 年版,第 407 页。 19 咸丰重修兴化县志卷 8, 列女 ,第 295 页。 20 民国宝应县志卷 19, 列女志 ,第 275 页。 21 阮先: 北湖续志卷 5, 风俗 ,据光绪二年(1876)重印本影印, 中国地方志集成 乡镇志专辑 15 , 江苏古籍出版社 1992 年版,第 111 页。 22申报1875 年 12 月 21 日。 23申报1876 年 1 月 12 日。 24 光绪清河县志卷 2,疆域风俗,光绪二年(1876)刊本影印,中国地方志集成 江苏府县志 辑 55,江苏古籍出版社 1991 年版,第 854855 页。 5 出任江苏的封疆大吏,每每到任伊始就不遗余力地整顿当地的社会风俗,其中 婚姻方面也是一个重点。汤斌、于成龙、陈宏谋、裕谦等都发布过“告示”、“条 约”,企图用政治权力整顿民间婚嫁奢靡之风,但收效不大。例如,乾隆二十四 年三月,两江总督管江苏巡抚事桂林陈宏谋颁布风俗条约曰: 婚娶惟应及时,奢侈徒耗物力。自行聘以及奁赠彩帛金珠,两家罗列内外器物,既 期贵重,又求精工。迎娶之彩亭灯轿、会亲之酒筵赏犒,富贵争胜,贫民效尤,揭债变 产,止图一时美观,不顾八口家计。 25 陈宏谋愿望虽好,但没有收到实效。 清代苏北运河沿岸婚嫁论财之风的盛行,也产生了一些消极后果。由于婚嫁 论财,许多贫穷人家不愿养女,出现溺女现象。之所以溺女,除了培养费用和重 男轻女思想作崇外,与出嫁时需大笔嫁资也有关系。“溺女之风盛于乡间。彼颛 蒙无知,以为女生向外,不若乘其生也而毙之,以免抚养之累、婚嫁之资。” 26徐 珂也说:“溺女恶习,所在有之。盖以女子方及笄许嫁时,父母必为办妆奁。富 家固不论,即贫至佣力于人者,亦必罄其数年所入佣资,否则夫婿翁姑必皆憎恶。 迨出嫁,则三朝也,满月也,令节新年也,家属生日也,总之,有一可指之名目, 即有一不能少之馈赠,纷至沓来,永无已时。稍不遂意,怨恨交作,贫家之 不愿举女,良有以也。” 27针对民间溺女之风,官府发布禁令,严禁溺女。例如, 江苏布政使司发布禁溺女令: 兹经本司访闻各属,穷乡僻壤无知愚民渐蹈故辙,生女之家仍有淹溺之事。亟应重申 禁令,以除恶习而遂生机。 28 当然,婚嫁论财并非存在于每一个角落。如睢宁“联姻重门地不以财。贫困者或 受簪珥布帛之聘, 邻里辄非笑之, 而终以为耻。 ” 29沛县婚嫁“重门第不论财帛, 至礼仪之丰啬则视贫富为不同矣。” 30 安东“嫁娶不责货财”。31这种现象的产生 可能与当地经济不发达、自然条件不好、地理位置偏僻等有关。 2.2 非常态婚姻 由于清代苏北婚嫁论财以及婚礼中的奢靡程度已经超过了普通民众的承受能 25 陈宏谋:风俗条约,钱思元吴门补乘卷 1,风俗补。 26申报1889 年 1 月 25 日。 27 徐珂: 清稗类钞第 5 册, 风俗类溺女 ,中华书局 1984 年版,第 2193 页。 28 光绪再续高邮州志卷 8, 禁革志禁溺女 ,光绪九年(1883)刻本影印, 中国地方志集成 江苏 府县志辑 47 ,江苏古籍出版社 1991 年版,第 229 页。 29 光绪睢宁县志稿卷 3, 疆域志风俗 ,光绪十二年(1886)刊本影印, 成文出版有限公司民国六 十三年(1974)版,第 127 页。 30 民国沛县志卷 3, 疆域风俗 ,第 37 页。 31 光绪安东县志卷 1, 疆域风俗 ,光绪元年(1875)刻本影印本, 中国地方志集成 江苏府县志辑 56 ,江苏古籍出版社 1991 年版,第 12 页。 6 力,一些非常态婚姻(如“养瘦马”、“逼醮”、“冲喜”等)便应运而生。婚 姻论财的兴起,对于门第婚以及以门第婚为基础的世婚制是一种冲击,也给传统 礼制和相对稳定、缺少风浪的夫妻关系造成了震荡,这是清代苏北运河沿岸婚姻 的新变化。 2.2.1 养瘦马 所谓“养瘦马”,实际上是一种蓄养女童、教给乐艺和文化知识、长大后卖给 有钱人为妾的习俗。 蓄养幼女、嫁卖为人作妾的习俗由来已久,其目的不仅是为了聘财。 32正如王 士性所说:“广陵蓄姬妾家,俗称养瘦马,多谓取他人子女而鞠育之,然不 啻己生也。天下不少美妇人,而必于广陵者,其保姆教训,严闺门,习礼法,上 者善琴棋歌咏,最上者书画,次者亦刺绣女工。至于趋侍嫡长,退让侪辈,极其 进退浅深,不失常度,不致憨戆起争,费男子心神,故纳侍者类于广陵觅之。” 33 此时蓄姬妾家还将此类幼女视同己出,在形式上还覆盖着一层温情脉脉的面纱。 然而,清代“养瘦马”的性质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康熙时,由于养瘦马的利润 很丰厚,初买童女时不过十几贯钱,而到其出嫁时,多达几百贯。扬州城里靠介 绍“瘦马”生意谋生的牙婆、中间人就有数十至上百人,整天忙于牵线搭桥。当 时四方商贾宦游者,如果需要买妾就到扬州来挑选。每天由广陵城关载妾而出的 鼓吹花轿,几乎日夜不绝。施闰章广陵女儿行曰:“ 生来不识弄机杼,绣户 朱帘学歌舞。庭前结驷皆贵人,门外连樯复大贾。徐行玉珮何珊珊,十三十四就 人看。得金那问狂夫老,嫁远宁辞行路难。” 34 可见当时此风之盛。 嘉庆时,一般百姓看到有利可图,甚至把自己的女儿也往这方面培训。据嘉 庆重修扬州府志记载:“里猾射利,多买贫家稚女稍有姿态者容饰之,外教以 歌舞、书画诸技,厚赂媒妁,以诱嫁四方富贾、宦游者。初买不逾十余缗,嫁辄 昂其值,至数百缗。后贫家窥其利厚,生女亦辄为之。以故四方富贾、宦游者, 买妾者皆称扬州。” 35这样,养瘦马者原先仅有的一点温情也被赤祼祼的金钱所取 代。至此,不仅“里猾”蓄妾,连贫家也争相仿效,“养瘦马”还成为一种时尚。 正如郑板桥诗曰:“千家养女先教曲,十里栽花算种田。” 36这种时尚背后真正的 目的只是对金钱的渴望。 同治时,扬州“养瘦马”习俗依然存在。徐珂清稗类钞曰:“扬州为鹾务 所在,至同治初,闾阎老妪,畜养女娃,束足布指,涂妆绾髻,节其饮食, 32 宋立中: 婚嫁论财与婚娶离轨以清代江南为中心 , 社会科学战线2003 年第 6 期。 33 王士性: 广志绎卷 2, 两都 ,中华书局 1981 年版。 34 康熙扬州府志卷 31, 艺文 , 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史部第 215 册,齐鲁书社 1996 年版,第 425 页。 35 嘉庆扬州府志 (二)卷 60, 风俗 ,第 368 页。 36 吴泽顺编注郑板桥集 ,岳麓书社 2002 年版,第 7 页。 7 以视其肥瘠,教之歌舞、弦索之类,以昂其声价,贫家女往投之,谓之养瘦马。 盖本于白乐天之诗,诗云:莫养瘦马驹,莫教小妓女。” 37对于“养瘦马”官 府是禁止的。汤斌就曾发布告示严行禁止: 更有为富不仁之辈,收买人家子女,教习吹弹技艺,通同媒媪,诱纨袴子弟,婪取 重价,卖为姬妾,此种浇风惟苏郡、维扬、江宁为甚。仰抚属、官吏、军民人等知 悉,凡有前项奸媒、贩棍以及收养瘦马之徒,严行驱逐出境。 38 显然,这种禁令是没有什么作用的。 “养瘦马”这种现象之所以存在,是有原因的。 首先,这种习俗的形成与两淮盐商聚集在扬州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当时一些 商人暴发横财以后,便恣情声色,在宿妓、娶妾方面花费大量钱财。在中国古代, 妾的地位与正室的地位无法相比。清代法律对妻、妾的地位有明确规定,如以妻 为妾,要受到法律的制裁。“凡以妻为妾者,杖一百;妻在以妾为妻者,杖九十 并改正。” 39许多盐商在老家有妻室,在扬州则置妾室。为了适应盐商这种需要, 避免家庭矛盾,一些生意人从各地穷人家中买来一些漂亮女孩,从小教给琴、棋、 书、画等技能,训练她们待人接物的礼节和说话、行动的分寸,使她们懂得在富 家大户中充当姬妾的各种规矩,从而自安卑贱,尊敬主母,以便日后家庭安宁, 无妻妾嫡庶纷争之扰。这样一来,扬州姬妾就成了纳妾者竞相聘娶的理想人选, 逐渐闻名于世。 其次是婚嫁论财压力。中国古代有所谓“聘则为妻,奔则为妾”一说。因此, 贫苦人家若不是迫不得已,是耻与为人作妾的。正如民国泗阳县志所载:“女 虽贫不甘为妾,厚币诱之弗能夺。” 40然而,清代苏北婚嫁论财之风愈刮愈烈,嫁 资压力随之加大。 由于婚聘奁资档次不断攀升,贫苦下户之女无力备办嫁资,只 好退而求其次。于是“养瘦马”便成为一个不错的选择,既可以减轻嫁资压力, 同时还可以得到一笔可观收入。 2.2.2 逼醮 逼寡妇改嫁俗称“扛孀”,又名抢醮、逼醮、抢孀等。逼醮现象在苏北运河 沿岸地区贫困农村还是相当普遍的。淮阴“陆宝柱妻熊氏,新滩人。夫故,年二 十六岁,有子甫三岁。时江北无赖子恒有摽夺孤嫠事,有周姓者夺熊以去。熊手 剪自随,人不敢近。周不得已,送归家。” 41安东“乡俗任情,苟以成礼。或掠 37 徐珂: 清稗类钞第 11 册, 娼妓类扬州之妓 ,中华书局 1986 年版,第 5175 页。 38 汤斌: 汤潛菴文集 , 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 218 册,齐鲁书社 1997 年版,第 436 页。 39 李宗昉等修: 大清律例第 1 册,卷 10, 户律婚姻妻妾失序 ,海南出版社 2000 年版,第 165 页。 40 民国泗阳县志卷 7, 地理风俗 ,民国十五年(1926)铅印本影印, 中国地方志集成 江苏府县 志辑 56 ,江苏古籍出版社 1991 年版,第 246 页。 41 民国淮阴县志征访稿卷 7, 人物 , 中国地方志集成 江苏府县志辑 57 ,江苏古籍出版社 1991 年版,第 776 页。 8 夺嫠妇,甚有,未能尽禁也。” 42两江总督刘坤一针对这种情况发布告谕申禁抢 孀逼醮示曰: 本部堂近阅各层禀详抢孀逼醮之案,层见叠出。甚有夫病方重而妻已议定身价,妇 志难夺而翁转诬以奸私。孀妇自愿守志,母家、夫家强夺抢孀以致孀妇不甘失节因 而自尽者,不论已未被污,祖父母杖一百,徒三年;期亲尊长杖一百,流二千里。 43 抢醮之风由来已久,虽不能说是婚嫁论财的直接产物,但也有间接关系。首先, 逼寡妇改嫁对于夫家来说可以获得不少好处,一方面可以收回财产,另一方面还 可以得到一笔额外收入。正如上文所说:“甚有夫病方重而妻已议定身价。”可 见,夫家看重的是逼醮所得的身价。 由于男女性别比例失调,农村男青年觅偶甚难,未婚女子聘财太高,相比之下, 娶寡妇毕竟花费不多。但是,由于贞节观念的影响,寡妇多不愿再嫁,因此只有 抢醮一途。抢醮之风对乡村贫穷男子来说,最大的好处就是节省了一笔不小的聘 礼和婚礼开支。因此,抢醮屡禁不止。正如清河县志所说:“小家孤嫠甚相 摽夺,虽严法峻刑弗能禁也。” 44 当然,逼醮原因还有很多,如家庭内觊觎寡妇财产,便勾结无赖强抢等。 2.2.3 冲喜 “冲喜”也叫“荒亲”或“拔亲”。这种婚娶形式是有违封建孝道的,清朝政 府反对乘丧嫁娶。 大清律例 规定: “凡居父母及夫丧而身自嫁娶者, 杖一百。 ” 45 “冲喜”在清代苏北运河沿岸城市和乡村普遍存在。阮先北湖续志曰:“其 有娶养媳者谓之小娶,或当舅姑病亟者谓之 冲喜。” 46也有叫“见喜” 的。早先的“冲喜”带有一定的迷信色彩,但也有生理学的根据。在喜庆气氛中, 病人心情愉快,病情可能好转或痊愈,多数并不如愿。在婚姻消费日高的清代苏 北,男家为了节省聘财、婚费,女家为省嫁资,情愿采取这种节俭的婚礼形式。 嘉庆高邮州志曰:“婚礼多用亲迎礼,而小民乘凶嫁娶者往往有之。” 47清河 “或奠雁未除,婿病成礼。” 48更有甚者,有因此而酿成悲剧的。“禹氏女,字马 某。翁病笃,议娶氏。家以此正人子尽孝时,岂可行婚礼。夫家不从,声言将约 无赖强娶,女遂投水死。” 49冲喜的目的:一是期望通过办喜事,使有病的父亲或 42 光绪安东县志卷 1, 疆域风俗 ,第 12 页。 43申报1881 年 3 月 8 日。 44 光绪清河县志卷 2, 疆域风俗 ,第 854 页。 45大清律例第 1 册,卷 10, 居丧嫁娶 ,第 166 页。 46 阮先: 北湖续志卷 5, 风俗 ,第 111 页。 47 嘉庆高邮州志卷 6, 风俗 ,道光二十年(1845)刻本影印本, 中国地方志集成 江苏府县志辑 46 ,江苏古籍出版社 1991 年版,第 213 页。 48 光绪清河县志卷 2, 疆域风俗 ,第 854 页。 49 民国续纂山阳县志卷 11, 列女 ,第 404 页。 9 母亲心里高兴,病情趋向好转或痊愈;二是即使父或母没有因冲喜而病愈,或者 反而死去了,但儿子成家,毕竟是父母心头的大事,生前了却,死了也可瞑目。 就女方而言,既然女儿迟早都得出嫁,现在应男方请求冲喜,情不可却,算是尽 了做亲家的义务;三是由于冲喜都是仓猝行动,婚礼也较简单,男女两家都节省 了开支;四是男方的父母虽仍病重,或者死了,但因娶了新媳妇,多了一个劳动 力,有了新的依靠,至少在家务方面,不致出现很大的空缺感。冲喜一方面是娶 亲家庭希望借此机会使病人痊愈,另一方面还可以节省大笔结婚费用。因此,即 使与礼仪不合,小民也在所不惜。 2.3 奢靡风气变迁 由于受婚嫁论财观念影响,清代苏北运河沿岸地区婚嫁奢靡风气也发生了变 化。 清初鼎革,社会经济凋敝,明代婚姻奢靡之风至此一变。与此相适应,统治阶 级也极力提倡婚礼简朴,反对奢靡。因此,清初苏北运河沿岸婚嫁较为朴素,正 如康熙扬州府志所说:“荆布不以为陋,鹿车可以共挽。” 50同样,仪征“嫁 娶间以礼仪相先,亦砥靡归淳之渐然。” 51随着经济发展,社会风俗渐趋奢靡, 与婚姻密切相关的服饰习俗、宴饮习俗也为之一变。康熙扬州府志曰:“第 贵贱无等,虽功令严禁而等威未辨,貂帽狐裘遍加倡隶。” 52宴饮也是如此:“涉 江以北,宴会珍错之盛,扬州为最。民间或延贵客,陈设方丈,伎乐杂陈,山海 罗列,一筵之费每逾数金。” 53 服饰、宴饮已是奢靡,作为人生重要大事之一的 婚娶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清代中期, 经过几十年的休养生息, 清代苏北运河沿岸的商品经济得到了发展, 社会生活日渐奢靡。随着婚嫁论财观念盛行,婚嫁奢靡之风也愈演愈烈, 乾隆时 婚嫁奢靡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康、乾盛时,盐纲遍天下,而以江苏之扬州总 其纲。当时业鹾者竞尚奢靡,无论婚嫁丧葬之事,凡宫室、饮食、衣服、舆马之 所费,辄数十万金。” 54雍正扬州府志曰:“郡城惟以华靡相竞、财帛相高。 动云:古礼繁费,宜从乡俗,不知古六礼具备,实省于今。今六礼不行而金 珠钗钏、锦绣绮罗、花轿彩灯、鼓乐戏筵等费,十倍于古。” 55不仅正常婚礼消费 较为繁费,就是许多细节方面也花费很大。乾隆时,扬州“男子亲迎前一夕入浴, 动费数十金” 。 56 50 康熙扬州府志卷 7, 风俗 ,第 700 页。 51仪征县志卷 5, 风俗志 。 52 康熙扬州府志卷 7, 风俗 ,第 700 页。 53 康熙扬州府志卷 7, 风俗 ,第 700 页。 54 徐珂: 清稗类钞第 7 册,豪侈类 ,中华书局 1986 年版,第 3270 页。 55 雍正扬州府志卷 10, 风俗 ,第 111 页。 56 李斗: 扬州画舫录卷 1, 草河录上 ,山东友谊出版社 2001 年版,第 25 页。 10 清代后期,虽然苏北运河沿岸地区屡遭兵灾,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奢靡之 风稍减,但已积重难返。婚娶时服饰、饮食都非常奢靡。例如,山阳“近兵燹残 破,稍稍复古矣。然轻纨绮縠丰狐大貂,妇女锦绣饰缘,值过衣材。宾朋高燕鲑 珍奇腴,一饭之费至兼金以上。” 57 “而士女方且竞修饰,被服丽都,婚嫁殡葬, 岁时伏腊,尤多浮费。” 58“饮食服御日趋于奢,婚丧仪节显踰于制。”59所用花 轿也颇为讲究:“扬俗繁华,兵燹后少俭。凡嫁女家彩舆有三、四等,以花轿为 最壮观。四角缨络垂垂,珠灯高揭,极其富丽。” 60甘泉“富室侈汰无节,惟 以华靡相尚。彩轿之费数十金,贫者亦称贷效之。” 61面对此种情况,方志作者疾 呼:“虽其间近古者多,浮费亦不少,士君子当裁抑之。” 62不过,成效不大。 奢靡之风的盛行,引起了统治阶级的注意。自康熙时开始,出任江苏的封疆大 吏对婚嫁论财、婚礼奢靡无度的现象,都不遗余力地大加整顿。如汤斌、于成龙、 陈宏谋、裕谦等。于成龙对婚嫁奢靡之风提出了批评:“禁止奢靡佚游,礼莫重 于婚丧,至于儿女婚姻,竞尚华侈。” 63江苏巡抚陈宏谋甚至对婚聘财礼嫁妆 数量都作了规定:“嗣后,富者聘币不得过八端,奁箱不得过六只。只闻嫁 娶多费而家道消乏者,鲜见因嫁娶美观而从此发达者,何其愚也!” 64奢靡之风甚 至引起最高统治者的高度关注。对于奢风流行,雍正说:“衣服屋宇,穷极华靡; 饮食器具,备求工巧;俳优妓乐,恒舞酣歌;宴会嬉游,殆无虚日。金钱珠贝, 视为泥沙。甚至悍仆豪奴,服食起居,同于仕宦。越礼犯分,罔知自检;骄奢淫 佚,相习成风。各自盐商皆然,而淮扬为尤甚。” 65 当然,由于清代苏北地域较广,各地婚俗必然存在一定的差异。如乾隆时期沛 县婚俗较为简朴,但是清末婚俗发生了很大变化。“近来踵事增华,凡饮食服御 婚丧仪节,日趋于奢。” 66清河在清初“衣冠朴素,富家一羊裘,夏葛衫、草笠, 齐民等。列妇女无华饰,髻不盈握,衣不曳地。”至光绪时则“主与客相耀,野 与市相驱。妇人衣不呈质锦纯绣,领费过其材。” 67清末奢靡之风更甚:“四十年 来踵事增华,奢不中礼,婚丧之费不惜称贷以相夸耀。” 68这种现象在苏北其他地 57 同治重修山阳县志卷 1, 疆域 , 同治十二年(1883)版本影印, 中国地方志集成 江苏府县志 辑 55 ,江苏古籍出版社 1991 年版,第 23 页。 58 光绪淮安府志卷 2, 疆域风俗 ,光绪十年(1884)刊本影印, 中国地方志集成 江苏府县志辑 54 ,江苏古籍出版社 1991 年版,第 27 页。 59 光绪睢宁县志卷 3, 疆域志风俗 ,第 128 页。 60申报1876 年 7 月 14 日 。 61 光绪增修甘泉县志 (一)卷 4, 风俗 ,光绪十二年(1855)刻本影印, 中国地方志集成 江苏府 县志辑 43 ,江苏古籍出版社 1991 版 ,第 162 页。 62 咸丰重修兴化县志卷 1, 舆地志风俗 ,第 30 页。 63于清端政书卷 7, 兴利除弊条约 ,文渊阁四库全书第 1318 册,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7 年版,第 742 页。 64 陈宏谋:风俗条约,钱思元吴门补乘卷 1,风俗补。 65清实录第 7 册, 世宗实录 (一)卷 10,中华书局 1985 年版,第 180 页。 66 民国沛县志卷 3, 疆域风俗 ,第 37 页。 67 光绪清河县志卷 2,第 855 页。 68 民国续纂清河县志卷 1, 疆域风俗 ,民国十七年(1928)刻本影印本, 中国地方志集成 江苏 11 区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 作为一种社会风气,婚嫁奢靡之风在清代苏北运河沿岸的盛行,反映了婚姻领 域内的变化。随着商业的兴盛,商品经济活跃起来,婚嫁奢靡之风盛行,严重地 影响了整个社会,历来 “克勤克俭”的风气已经变得日趋奢靡淫佚。难怪有人感 慨:“六礼既备已足以昭慎重,此外更无他求。自世风不古,昧礼意而事虚文, 轻古法而重财利。铺陈必求其丽,饮馔必求其丰,衣服首饰以多为贵,夫役执事 以多为荣,踵事增华,所费不资,以是为尽礼而婚姻之道难矣。” 69 2.4 观念变迁 清代苏北运河沿岸商业兴盛,商品经济活跃,婚嫁奢靡之风盛行,加之外来文 化的冲击,人们的婚姻观念发生了变化。 2.4.1 官商联姻 中国自古以来重农轻商,士大夫耻与商人往来,士为四民之首,商为四民之 末。可见,商人的地位十分低下。正因为如此,官商不婚成为一般准则,如果有 人打破这一禁律,那么就有可能受到指责和打击。“乾隆初,大学士赵国麟与商 人刘藩长联姻,为高宗所责。谕云:赵国麟素讲理学,且身为大学士,与 市井庸人刘藩长缔结姻亲,且在朕前保荐。斥刘为市井庸人,商之为世所轻乃 如此。” 70 然而,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商人的社会地位日益提高,官僚们也不得不放下 架子,参加到经商的行列中来。正如徐珂所说:“咸同以前,搢绅之家,蔑视商 贾。至光绪朝,士大夫习闻泰西之重商,官、商始有往来,与为戚友。若在彼时, 即遭物议。” 71随着苏北运河沿岸的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商人的经济实力得到很 大提高。经济实力的增长必然要在社会身份上反映出来,捐输议叙是商人列身缙 绅的重要途径,这实际上是一种变相的买官。商人因军助、兴修水利等取得功名 的例子比比皆是。 “淮南巨擘有洪姓者,以助饷百万,赏二品衔。” 72商人可以 捐官,其子弟也可参加科举考试而跻身于官僚士大夫之列。这样,他们与官僚士 大夫联姻也就不足为怪了。 商人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对社会风气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曩所谓转移风俗 权操于士者,今且为商所攘。”以金钱作纽带,将官、商二者联结得更加紧密, 官商不婚的观念被打破。“官以商之富也而朘之,商以官之可以护已而豢之。在 京之缙绅,往来之名士,无不结纳。甚至联姻、排除言路、占取鼎甲,凡所力能 府县志辑 55 ,江苏古籍出版社 1991 年版,第 1106 页。 69申报1891 年 4 月 22 日。 70 徐珂: 清稗类钞第 5 册, 婚姻类赵国麟与刘藩长联姻 ,中华书局 1984 年版,第 2051 页。 71 徐珂: 清稗类钞第 5 册,第 2051 页 72 徐珂: 清稗类钞第 7 册, 豪侈类淮商洪某宴客 ,中华书局 1986 年版,第 3290 页。 12 致此者,皆以贿取之。” 73官商联姻渐趋普及。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商人地位较前有了较大提高,读书做官与经商致富处于 同一层面,没有高下。金钱至上的观念渗透到每一个角落,在婚姻对象的选择方 面也会打上浓重的金钱印记,结果造成“市垣坌杂望富求婚”、“清门素上缟綦 椎髻少与婚对”的局面。 74在此背景下,官商不婚的禁律被打破,传统门第婚受到 冲击。 2.4.2 同姓通婚 所谓同姓,本指同一个家族,最先是属于同一个血统的。 “男女同姓,其生不蕃。 ” 75 古人认为同一个姓氏的男女结婚,后代繁衍便不繁盛,甚至会带来种种遗传性疾病。 因此,早在周代就规定同姓不婚。秦汉以后,历代均实行这一政策。这在一定程度上和 一定范围内限制了近亲结婚,对提高当时的人口素质无疑起到某种积极作用。 清代同姓婚姻仍为法律所禁止。大清律例规定:“凡同姓为婚者,各杖六 十离异,妇女归宗,财物入官。” 76虽然同姓并不一定都是同宗,但同姓不婚仍为 法律所限。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清代苏北运河沿岸同姓不婚制度有所松动。同姓通 婚现象逐渐增多,同姓通婚甚至公然出现在旌表之列。光绪睢宁县志卷 17列 女志曰: “王翰修妻王氏,乡耆王国佐女,年十九于归,未五月夫病。” 77高邮“王 氏,许字王佩瑜。道光九年佩瑜未婚故,氏二十岁,在室守贞。” 78 “张氏,许 字张学焕。道光十四年,学焕未婚故,氏年二十岁,过门守贞。” 79不仅乡村小民 同姓通婚,许多世家大族也是如此。江苏巡抚张伯行说:“夫古人娶同姓犹讳言, 而人仍指摘之,今人则公然结婚矣,亦无有人告之。程夫子曰:凡同姓相 见,但当致亲亲之意而不可序长幼以拜,盖恐其尊卑失次也。夫序长幼以拜且不 可,而顾可结婚乎?” 80同姓通婚在当时已公然为之,且亦无人去官府告发,张 伯行对此不甚理解,但从当时实际情况来看,这也很正常。大清律例规定: “凡同姓为婚者,各杖六十,离异。” 81具体实施起来困难较多。实际上,即使是 同姓,有些由于世代既多,血缘关系已经十分疏远;有些彼此住地相隔数千里, 籍贯闾里完全不同,在古代落后的交通条件下,世世代代都是绝缘的,实在毫无 血亲关系可言。有些系中途改姓,就算与人同姓,更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