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学专业论文)奎因逻辑真理学说研究.pdf_第1页
(逻辑学专业论文)奎因逻辑真理学说研究.pdf_第2页
(逻辑学专业论文)奎因逻辑真理学说研究.pdf_第3页
(逻辑学专业论文)奎因逻辑真理学说研究.pdf_第4页
(逻辑学专业论文)奎因逻辑真理学说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 摘要 奎因是当代分析哲学的一位重要代表, 他对经验主义两个教条的批判, 本体论承诺学说, 整体主义知识论等, 对于分析哲学的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 为了更好的理解和掌握奎因哲学 的基本内涵,本人选择了奎因的真理学说作为研究对象。 分析哲学中,真理理论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关于何为真之载体,奎因从他的唯 名主义的哲学观出发,坚决反对没有经验对象的“意义”这一实体的存在,由此也就反对将 “意义”作为真之载体。而句子则上活生生的,是可以具体感知的,因此,将句子确定为真 之载体更为合理。 真理理论的另一个方面是关于如何确定语句为真。 在确定某具体语句的真 值方面,奎因完全继承了塔尔斯基的真理语义学,同时运用集合的层次性来解决悖论;在确 定逻辑语句(即逻辑公式)的真值方面,奎因在他的逻辑哲学中提出了五种并列的确定 真理的方法:即根据结构为真、根据替换为真、根据模型为真、根据证明程序为真、根据语 法为真;在确定理论的真假方面,奎因从他的整体主义认识论出发,认为存在着几种不同的 又完全等价的理论,并且在这几种理论中,奎因引入了实用主义来区分真和无意义。 在论述了奎因的真理学说之后, 本人根据过去的研究成果, 指出了奎因真理理论的三大 特点:经验性、逻辑主义、实用主义性。对于真理的经验主义的性质,文中指出,使用自指 的方法可以发现, 纯粹的经验主义是不可能得到一个完整有效的真理理论体系的。 对于实用 主义,本文指出,实用主义是经验主义的必然结果;经验主义导致了不可知论,因而要坚持 把经验作为认识的基础, 就必须借用实用主义这个工具, 虽然经验论与实用主义具有某种不 协调性。同样,我们根据自指的方法,可以发现实用主义内在的矛盾性。 在最后的结论中, 本人提出了自己对于真理问题的基本看法: 经验主义和唯理主义各有 它们的合理之处, 但是都存在着不可解决的内在矛盾。 经验主义无法提供必然性的有效说明; 而唯理主义则无法给出超验的认知原则的客观实在性。 本人试图从外部经验和内在经验的区 分来思考,并将在以后的工作中继续关注这个问题。 关键词:奎因;真理;真理理论 ii abstract quine is a key representatives of the contemporary analysis philosophy, his attack on analytic/synthetic, ontological commitment, holistic view of knowledg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analytic philosophy has a major impact. in order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basic content of quine philosophy, i choose the theory quines of truth as the study. the truth of analytic philosophy including two main aspects. on the one hand, belong means and sentence, which is truth-bearers? according to the nominalism, quine oppose regard the “mean” as object, which also opposed to the mean as object that can be called true or false. the sentence is on the living, and can be sensed, therefore,it is more reasonable to call sentence true or false. another aspect of the theory of truth is about how to determine a sentence as truth.on determining truth-values of a specific sentence, quine fully inherited the tarski truth semantics, and use the russells theory of types to resolve the paradox;on determining truth-values of the logic of sentence ( logical formula), quine bring forward five tied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truth in his logic philosophy : that is, according to the structure is true, according to replace is truth, according to model is truth, according to certification procedures is truth, according to grammar is true;on determining the truth of theory, according to his holistic view of knowledge ,quine conside that there are several different and totally equivalent theory, and in these types of theories, quine introduced to pragmatism to distinguish truth and meaningless. after discussed quines doctrine of truth, according to past research results, i pointed out that the quines theory of truth have three major characteristics: empirical, logicism, pragmatism. on the experience nature of the truth, as the paper said, using a method of self-referr can found that the simply empiricism can not effectively lead to a complete theoretical system of the truth. for pragmatism, as the paper pointed out, pragmatism is a inevitable result of the empiricism, bacause empiricism led to the agnostics. if we adhere to think the experience as a foundation of epistemology, we must use this tool of pragmatism, although the empiricism and pragmatism are certain lack of coordination of. similarly, we refer to in accordance with the method of self-referr, you can discover the inherent contradictions of pragmatism. in the final conclusions, i have same sample views for the truth: empiricism and nominalism each of them is relative reasonable, but all exist some inevitable contradiction. empiricism can not provide a valid theory for necessity, and nominalism can not give principles of transcendental awareness a reality. i tried to experience to the distinction from external and internal experience to solve this issue, and concerned about this issue in the future to continue the work. keywords: quine; truth; theory of the truth. 湘潭大学湘潭大学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 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 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 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 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 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 阅。 本人授权湘潭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 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涉密论文按学校规定处理。 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导师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1 第 1 章 绪论 1.1 奎因的生平、著述 威拉德范奥曼奎因(又译作蒯因 ) (willard van orman quine,1908 2000)是 20 世纪后半期最杰出的分析哲学家,是美国逻辑实用主义学派的代表。 1908 年 3 月 25 日生于俄亥俄州。 就学于奥柏林学院和哈佛大学, 曾受教于 a 怀 特海和 c刘易斯门下,1932 年获哈佛大学博士学位,1933 年起在该校任教, 担任过皮尔士讲座哲学教授,1979 年退休。奎因强调系统的、结构式的哲学分 析,主张把一般哲学问题置于一个系统的语言框架内进行研究。他认为,本体论 问题与任何科学理论一样, 也是为科学选择一种方便的语言形式和概念框架的问 题,因此它不应以是否与客观实在相符合作为取舍的标准,而应以是否方便有用 为标准。这是一种逻辑经验主义和实用主义相结合的观点。著有语词和对象 、 本体论的相对性 、 从逻辑的观点看等。 奎因年轻时,曾赴欧洲留学,访问了维也纳、布拉格、华沙。在维也纳,他 参加了维也纳学派的讨论会, 结识了石里克、 纽拉特等一批逻辑实证主义哲学家, 因而深受维也纳学派的影响, 是一个逻辑实证主义者。 后来, 他转向实用主义, 把逻辑实证主义和实用主义结合起来,形成了逻辑实用主义。在本体论方面,他 认为本体论承诺的承担者是约束变项;在认识论方面,他主张没有教条的经验论 和实用主义的真理观。 奎因是二十世纪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如果要讨论哲学,特别是现代哲学, 可以说不谈奎因的思想几乎是不可能的。他关于本体论承诺的论述,他对分析和 综合这一传统区别的批判,他提出的翻译的不确定性的观点等等,几乎成为哲学 中的常识。而且,这样的讨论并不仅仅局限在分析哲学中,在认识论和本体论的 研究中也频繁出现。而在国际学术界,奎因有二十多篇论著被翻译成五十多种语 言,影响之大,不言而喻。仅从我国来看,奎因的思想也有一定影响。他的名著 从逻辑的观点看 逻辑哲学和真之追求早已经被翻译成中文。由涂纪 亮和陈波主编的,有一批学者参加翻译的蒯因著作集共 6 卷已于 2007 年全 部出版。 2007 年出版的蒯因著作集共六大卷,以真之追求和从刺激到科 学这两部具有总结性的著作结束。奎因写这两部著作的时候已是 80 多岁的高 龄。二十世纪的主流哲学是分析哲学,分析哲学有一句响亮的口号:哲学的根本 如陈波对奎因的研究专著叫奎因哲学研究 ,而他和涂纪亮主编的奎因集却叫作蒯因著作集. 2 任务是对语言进行逻辑分析。用奎因的话说,这种哲学的特征就是“越来越频繁 地使用”现代逻辑, “越来越关注语言的性质” ,这是因为“理论由句子构成,或 用句子表达” 。 奎因是哲学家,也是逻辑学家,他的著作集中体现了分析哲学的 根本特征。现代逻辑的大量使用使分析哲学越来越具有科学性,同时使哲学讨论 的技术性和专业性也越来越强。这使许多人抱怨、质疑、批评、甚至反对分析哲 学。但是奎因对这样一种哲学却从来也没有怀疑过,动摇过。在他看来,我们在 哲学名义下所探讨的东西,有许多就是被我们看作是知识体系中“最技术性部分 的那种东西” 。也正因为如此,奎因的所有哲学思想都是通过他对语言的分析表 达出来的。在奎因的哲学中,他始终运用现代逻辑来探讨那些在他看来最重要的 哲学问题。他关于“分析命题和综合命题的区别”的质疑,他提出的“翻译的不 确定性”的著名假说,他做出的“真即去引号”的解释,他建立的“没有同一就 没有实体” 、 “真乃是变元的值”等著名的本体论承诺等等,所有这些都不是凭空 思辨的产物,而是充满了对逻辑方法的运用和对语言的细致分析。如今这些理论 成果已成为哲学讨论的基本内容和常识,但是在学习和理解的过程中,我们可以 清晰地体会到奎因哲学的实质是什么,他的追求又是什么。那就是真理的追求。 1.2 奎因逻辑真理学说研究概况 奎因是当代一位极其重要的哲学家,但我国学术界似乎“关心”不够。对奎 因哲学的系统性研究,多年来,除陈波的奎因哲学研究一书外,就没有其它 的研究奎因的哲学专著问世。其中原因有二 :(1)奎因哲学内容艰深,论证严谨, 技术性强,因此阅读起来十分费力;(2)奎因哲学借用了现代逻辑这一工具,而 我国从事西方哲学或者逻辑学研究的人, 真正精通现代逻辑的人都是最近一二十 年才成长起来。正是这两点,导致国内奎因哲学研究的相对落后状况。 陈波的奎因哲学研究是研究奎因的一部较完整的专著。在介绍奎因哲学 的理论体系内部,陈波把奎因关于“真和逻辑真”基本思想作为其中的一环做了 详细的介绍。作者指出,奎因的真理理论中:真之载体是语句;真语句的定义继 承了塔尔斯基的真值语义学,通过满足的定义来论证真的定义。对于奎因关于逻 辑真(即重言式)的定义,作者根据奎因在逻辑哲学中的论述,将它归结为 五个方面 :1、根据结构为真;2、根据替换为真;3、根据模型为真;4、根据 证明程序为真;5、根据语法为真。同时,逻辑真理还具有经验性和可错性。对 于奎因的真理理论,陈波提出了他自己的几点意见:1、逻辑真既然取决于逻辑 奎因. 蒯因著作集: 第 6 卷m . 涂纪亮, 陈波.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7: 472. 贾可春. 新视野中的奎因哲学评陈波j.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 版,2001,7:24. 陈波. 奎因哲学研究从逻辑和语言的观点看m .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98: 246-250. 3 常项,而常项根据不同的逻辑体系而具有不同的内容,且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任意 性,因而,关于什么是逻辑真理,我们并不是十分的清楚;2、奎因关于真理经 验性的说明只是梗概性的,具体细节不明朗;3、奎因对于真理的说明,一方面 坚持经验论,令一方面又反对符合论,这在理论上是矛盾的。 陈波虽然对于奎因的真理理论做了详细的论述,但他的介绍并不全面。奎因 在论述他的真理语义学理论时都谈论到了悖论, 而陈波在他的著作中对于悖论只 字未提。这主要是由于奎因关于悖论的论述十分简洁,它不构成奎因哲学的不可 缺的一环。奎因在他的真之追求中谈到了理论的真值问题,陈波也没有专门 提及。对于这一点,研究西方现代哲学史的著作中,他们将奎因作为逻辑实用主 义的代表,对他的整体主义真理观做了详细的论述。 奎因认为,我们的知识是一个人工构造物,这个构造物的边缘直接与经验事 实打交道。科学知识是一整体,其核心是逻辑、数学等抽象知识,外围是工程、 地理、生物等学科,中间是量子力学等,最边缘部分是直接观察的陈述。奎因又 把整个科学比喻为一个力场。力场的边界条件是经验。所以,一方面,当外界经 验与某一陈述相抵触时,可修改这一陈述,还可以据逻辑规律修改别的陈述,如 有必要,核心部分也是可以修改的,另一方面,在受经验冲击下,科学内部的调 整和修正也不是被动的,而是一个自由选择的活动,其理论依据便是逻辑实证主 义与实用主义相结合,其修改原则本着“保守主义”和“实用主义”的原则。所 谓“保守主义” ,即修改理论时,尽量不破坏原来的理论构架;所谓“实用主义” , 即本着方便、简捷的原则。这种确定语句真值的原则同时也造成了另一后果,那 就是存在着几种等价的理论。 1.3 论文的研究方法及篇章结构 本文的主要目的就是通过对奎因真理学说的研究, 更进一步地了解和掌握逻 辑真理的基本内容和特点。因此,本文的主要内容就是论述奎因关于真理的基本 思想以及本人对奎因真理理论的几点意见。 对于奎因的真理理论的论述,根据分析哲学中关于真理的基本模块,主要从 两个方面加以介绍。一方面是关于何为真之载体。奎因从他的唯名主义的哲学观 出发,坚决反对没有经验对象的“意义”这一实体的存在,由此也就反对将“意 义”作为真之载体。而“理论由一些句子构成,或用句子表达;逻辑把句子与句 子联结起来。 ” 并且“句子是活生生的,是我们可以具体探讨的。 ”因此,将句 子确定为真之载体更为合理。真理理论的另一个方面是关于如何确定语句为真。 奎因.蒯因著作集:第 6 卷m.涂纪亮,陈波.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472. 奎因. 蒯因著作集: 第 6 卷m . 涂纪亮, 陈波.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7: 522. 4 在确定某具体语句的真值方面,奎因完全继承了塔尔斯基的真理语义学;在确定 逻辑语句(即逻辑公式)的真值方面,奎因在他的逻辑哲学中提出了五种并 列的确定真理的方法:即根据结构为真、根据替换为真、根据模型为真、根据证 明程序为真、根据语法为真;在确定理论的真假方面,奎因从他的整体主义认识 论出发,认为存在着几种不同的又完全等价的理论,并且在这几种理论中, “简 单性和自然性正在使真和无意义区别开来。 ” 这样,奎因就将实用主义引入了分 析哲学。 通观奎因的真理理论, 我们可以发现, 奎因真理观具有三个方面的基本特点: 经验主义,逻辑主义和实用主义。奎因坚持这些哲学倾向的目的就是要建立一个 具有确定可验证的哲学体系,但是他并没有达到这一目标,转向实用主义就是这 一事实的证明。其实,在哲学史上,经验主要和唯理主义各有它们的合理之处, 经验主义注重从人们的客观经验出发来解释认识,符合人们的直观,但是却不能 给必然性给出一个明确的证明;唯理主义确定了人类认识必然性的基础,但是却 不能给出这些基础的经验来源,只能借用先验性来处理。对于实用主义,许多人 都认为这是奎因哲学内部不一致的地方, 因为它经验主义明显的不协调。 实际上, 由于经验主义必然导致不可知论,因而需要借用实用主义这一原则来作为辅助, 可以说,它们两者是孪生的。但是,通过一种自指的方法,我们可以得到实用主 义内部所具有的一种内在的矛盾性,这也将导致经验主义和实用主义的破产。 奎因. 蒯因著作集: 第 6 卷m . 涂纪亮, 陈波.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7: 537. 5 第 2 章 真之载体是语句 对于什么东西可以具有真假值而成为真之载体, 分析哲学史上存在着两种观 点,有人认为是语句,有人认为是命题。 语句是什么呢? “语句就是由语词按照一定的语法规则而形成的能表达一个 完整的意思的语词序列。 ” 一般我们将语句划分为两大类:陈述句和非陈述句。 陈述句就是对对象有所谓述或指称。所谓谓述,是指某个言语表达对象的性质、 状态或特征;所谓指称,是指用某个语言代表某个对象。非陈述句主要包括疑问 句、命令句、感叹句,它主要是对某一对象提出疑问,要么是对某一对象发出命 令或请求,要么是发出某种感叹,总之没有对对象直接进行说明或描述。因为陈 述句对对象有所陈述,它就存在着所谓述的内容与对象本身相一致的问题,所以 存在着真假属性;非陈述句则不然。 命题是什么呢?命题是语句所表达的意思, 它与语句的同义性具有直接的联 系,因为语句的同义就是指同义的几个语句表达了同一个意思。换一种说法,命 题就是在头脑中以观念的形式存在着的关于事物性质、特征的认识,而语句就是 这种认识的外在表述。因而,命题是语句的意义,语句是命题的形式。 从直观上来讲,命题作为真之载体是比较合适,因为它是对外在对象的直接 反映;而语句是对意义的表达方式,它与对象的联系没有意义这么直接,因而与 意义相比,它不适合作为真之载体。但是奎因作为一名坚定的经验主义者,坚决 反对将 “意义” 这一类具有形而上的意味的实体作为研究的对象, 主张将 “语句” 这一类可感的实体作为研究的对象。 2.1 奎因否定意义的实在性 意义问题是分析哲学探讨的核心问题。 我们说话和写作要用到各种各样的语 言表达式:单词、短语、从句、完整的句子等等。我们通常假定这些语言表达式 均具有意义。而且,正因为它们具有意义,我们才得以用它们做出表达、实现交 流。也就是说,意义正是我们所表达、所交流的东西。由于这些意义是表达式本 身所具有的,因而是内涵的。西方哲学的“语言学转向”之后,通过语言分析进 行哲学探讨成为时尚。分析哲学家们认为,语言是思想的载体,而思想是关涉世 界的,所以,通过分析语言表达式的意义便可澄清思想,进而获知关于世界的信 息。于是,对语言表达式的意义进行分析便成了分析哲学家的首要任务。这种分 析似乎也必须假定意义实际存在着,并是一种需从语言表达式中发掘出来的实 胡泽洪. “”真之逻辑哲学审察j. 哲学研究, 2007, 5:69. 6 体。早期的分析哲学家大都持有这样的假定。奎因是这种观点的反对者,他于 1951 年发表的经验论的两个教条是一篇声讨旧经验论的檄文。在这篇文章 中,奎因明确提出了要破除意义作为实体的神话。在随后的著述中,奎因反复论 及意义问题, 并从不同角度重申和论证自己的既定立场。 他紧握在手的是一把 “奥 卡姆剃刀” ,欲将一切不必要的精神实体从哲学的基本假定中清除出去。首当其 冲的就是作为内涵实体的各种所谓“意义” :属性(作为属性词的意义)、关系(作 为关系词的意义)、命题(作为句子的意义)等等。他认为,假定这样一些实体不仅 无助于理论构造,而且会妨碍理论的进步,因此,最好把它们全部清除掉。 2.1.1 从本体论上否定意义的存在 奎因十分关注本体论问题。 不过, 他不主张孤立地探讨 “何物存在” 的问题, 因为在他看来,关于独立存在的事物的探究永远不可能得到一般的答案。于是, 他主张把本体论问题上升为语言问题,亦即从“何物存在”的问题上升到“我们 说何物存在”的问题。 奎因认为,本体论问题,就是关于“何物存在”的问题。他说: “本体论问 题的奇特之处就是它的简单性。 我们可以用英语的三个单音节的词来提出这个问 题: what is there? ( 何物存在? )而且我们可以用一个词来回答这个问题: everything 一切东西 ,每个人都会承认,这个回答是真的。 ” 但是,回答 “一切东西”只不过是说存在的东西是存在的,并没有回答哪些事物是存在的。 而本体论的关键在于:究竟哪些事物是存在的?在回答这个问题时,人们的分歧 很大,长期以来都没有得到解决。 奎因指出,在讨论本体论问题时,要区分两个不同的问题:一个是何物实际 存在的问题,这是“本体论的事实”问题;另一个是我们说何物存在的问题,这 是语言使用中的“本体论的许诺”问题。 奎因认为,一切理论体系都要作出本体论的许诺。因为只有假定某种对象的 存在,才可能建立起关于这些对象的理论体系。比如物理学家承认原子、电子的 存在,这就在本体论上许诺了物理的东西的存在;动物学家说某些动物的种是杂 交而产生出来的,这就在本体论上许诺了动物种的存在;数学家讲有素数、有理 数、无理数、正数、负数等,这就在本体论上许诺了数这种抽象物的存在。 “一般地说,何物存在不依赖人们对语言的使用,但是人们说何物存在,则 依赖其对语言的使用。 ” 一个理论体系,即一个语言构架,究竟是通过什么样的 语言手段对何物存在作出本体论的许诺呢? 首先,名词或名字并不是本体论许诺的承担者。奎因指出,有些人认为,人 奎因. 蒯因著作集: 第 4 卷m . 涂纪亮, 陈波.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7: 13. 奎因. 蒯因著作集: 第 4 卷m . 涂纪亮, 陈波.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7: 120. 7 们可以通过使用名词或名字来对何物存在作出本体论的许诺。在他们看来,当我 们使用一个单独名词或名字时,就是假定或许诺了这个名字所指称的对象的存 在。奎因认为,这种看法是不正确的,名词或名字并不一定指称存在的东西。例 如,神话中的“飞马”这个名字并不指称存在。不过有的哲学家认为, “飞马” 虽不指称任何实有的对象,但我们既然使用“飞马”这个名字,那就得承认“飞 马”有某种存在,纵然不是存在,也是“潜在” 。在他们看来, “飞马必定存在, 因为如果飞马不存在的话, 那么我们使用这个词时就并没有谈到任何东西, 因此, 即使说飞马不存在,那也是没有意义的。 ” 奎因指出,这实际是古老的柏拉图非 存在之谜:非存在,必定在某种意义上存在,否则那不存在的东西是什么呢?他 认为, 现在这个谜可以解决了, 就是用罗素处理摹状词的方法将这个名字消解掉。 “罗素在他的所谓单独摹状词的学说中,清楚地指明我们怎样才能有意义地使 用表面上的名字而无须假定有据说被它命名的对象。 ” 例如, “飞马”这个名字可以改写成摹状短语: “被勇士柏勒洛丰捕获的那匹 有翼的马” 。用这样一个短语来代替“飞马” ,我们就可以把“飞马不存在”的陈 述变成下面的句子: “并没有一个东西是勇士柏勒洛丰所捕获的,并且这个东西 是马,而且是有翼的。 ”在这里, “飞马”这个名字由于改写成摹状短语就被消解 而不复存在了。可见, “飞马存在”这个包含着单独名词的陈述并没有作出本体 论的许诺。奎因说: “我们无须再为下面这个谬见而苦恼,即以为一个含有单独 名词的陈述之有意义预先假设了一个由这个名词命名的对象。 一个单独名词不必 给对象命名才有意义。 ” “我们能够有意义地在语句中使用单独语词而无需预 先假设有这些语词所要命名的对象。 ” 这就是说,一个陈述有没有意义并不在于 它使用的名词是否确有所指,名词的使用也并不一定就在本体论上许诺某物存 在。 其次,我们使用的谓词也不是本体论许诺的承担者。有些哲学家认为,我们 使用一个谓词就意味着承认在具体的事物之外存在着由这个谓词表示的属性之 类的共相。例如,说房屋是红的,玫瑰花是红的,落日是红的,就是说这些房屋、 玫瑰花、 落日有某种共同的东西, 而它们共同具有的东西就是红的属性或 “红性” 。 奎因指出,这种错误看法的根子在于把谓词( “红的”或“是红的” )也看做各个 共相实体的名字,从而要在诸个别事物的共同属性或共相中寻找其指称的对象。 他认为,一个人可以承认有红的房屋、玫瑰花和落日,但否认它们有任何共同的 东西。 “ 红的或红的对象这些词对于红的房屋、红的玫瑰花、红的落日的 奎因. 蒯因著作集: 第 4 卷m . 涂纪亮, 陈波.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7: 14. 奎因.蒯因著作集:第 4 卷m.涂纪亮,陈波.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17. 奎因. 蒯因著作集: 第 4 卷m . 涂纪亮, 陈波.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7: 19. 奎因. 蒯因著作集: 第 4 卷m . 涂纪亮, 陈波.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7: 22. 8 各式各样个别事物的每一个也都适用的;但此外再没有任何东西(不管它是个别 的还是非个别的)是以红性这个词所命名的。 ” 对“红的”这个谓词的使用 并不必然导致对红性这样的共性存在的许诺。 “我们能够使用一般语词(例如谓 词)而无需承认它们是抽象的东西的名字。 ” 奎因认为,只有使用“约束变项”才能作出本体论的许诺。他指出,使用名 词和谓词都不足以使我们对某物存在作出本体论的许诺,那末,有没有一种语言 手段对某物存在作出本体论的许诺呢?奎因认为,这种语言手段是有的,它就是 现代逻辑所说的“约束变项”或“量化变项” ,即带有量词、带有量的约束的变 项。如带有特称量词的变项, “有个东西” 、 “至少有一个东西” 、 “有些东西” 。带 有全称量词的变项, “每个东西” 、 “一切东西” 。他说,使用约束变项, “我们就 可能十分容易地卷入本体论的许诺。 但实质上这是我们能够使自己卷入本体论许 诺的惟一途径,即通过约束变项的使用作出本体论的许诺” 。 “我们的整个本 体论,不管它可能是什么样的本体论,都在有个东西 、 无一东西 、 一切东 西这些量化变项所涉及的范围之内;当且仅当为了使我们的一个断定是真的, 我们必须把所谓被假定的东西看做是在我们的变项所涉及的东西范围之内, 才能 确信一个特殊的本体论的假设。 ” 例如,我们说“有些狗是白的” ,就是说“有些东西是狗并且是白的” ,这就 许诺了白狗的存在。这个陈述使用的是以个体为值的约束变项。又如,当我们说 “有些动物学的种是杂交的” ,我们就对那几个动物学的种的存在作出许诺,尽 管动物学的种是抽象的。 这个陈述使用的是以抽象的非个体的东西为值的约束变 项。又如,当我们说“有个东西是红的房屋、红的玫瑰花和红的落日所共同具有 的” ,这就许诺了作为共相的红性的存在。这个陈述使用的是以属性这种抽象的 东西为值的约束变项。又如,当我们说“有个东西是大于一百万的素数” ,这就 许诺了数这种抽象物的存在。这个陈述使用的是以抽象的数为值的约束变项。 总之,奎因认为使用名词和谓词都不能作出本体论的许诺,只有通过约束变 项的使用才能作出本体论的许诺。由于约束变项的使用, “我们现在有一个更明 显的标准,可据以判定某个理论或说话形式所许诺的是什么样的本体论” 。 奎因指出,他所提出的这个判定本体论许诺的标准,不是告诉人们什么东西 确实存在,也不能判定哪种本体论许诺是正确的,而只是告诉人们,一种理论、 学说使用约束变项就在本体论上许诺了某物存在, 不使用约束变项就没有在本体 论上许诺某物存在,仅此而已。他说: “现在我们怎样在对立的本体论之间作出 奎因. 蒯因著作集: 第 4 卷m . 涂纪亮, 陈波.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7: 20. 奎因.蒯因著作集:第 4 卷m.涂纪亮,陈波.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22. 奎因. 蒯因著作集: 第 4 卷m . 涂纪亮, 陈波.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7: 22. 奎因.蒯因著作集:第 4 卷m.涂纪亮,陈波.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23. 奎因. 蒯因著作集: 第 4 卷m . 涂纪亮, 陈波.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7: 23. 9 裁判呢?存在就是作为一个变项的值这个语义学公式肯定没有给我们提供答 案;相反地,这个公式倒是用来检验某个陈述或学说是否符合先前的本体论标准 的。在本体论方面,我们注意约束变项不是为了知道什么东西存在,而是为了知 道我们的或别人的某个陈述或学说说什么东西存在; 这几乎完全是同语言有关的 问题。而关于什么东西存在的问题则是另一个问题。 ” “存在就是作为一个变 项值”只能判定某个理论是否作出了本体论的许诺,而不能判定某一本体论许诺 是否正确。 奎因采用了什么样的本体论呢?他在本体论上许诺了什么存在呢? 奎因认为,首先可被承诺下来的是各层次的物理对象,其次是数学中的抽象 对象,如数、类等等。他同时指出,这些对象作为实体被假定下来,不是因为我 们给它们下了充分的定义,而是因为它们可以让我们更便利地处理理论问题。他 甚至认为,这样一些存在物与荷马的诸神只有程度上的不同而无本质上的区别。 它们都是文化的设定物。这些设定物均不能完全决定它们所属的理论。因此,任 何理论在面对经验的法庭时都可能被迫做出调整, 其本体论承诺自然也要做出改 变。 奎因认为,本体论承诺属于指称理论的范围。也就是说,被承诺下来的只能 是外延实体。至于像“意义”这样的内涵实体,奎因坚决反对把它们作为可承诺 的对象纳入理论体系中。必须把意义问题与指称问题区分开来: “一旦把意义理 论与指称理论严格分开,就很容易认识到,只有语言形式的同义性和陈述的分析 性才是意义理论要加以探讨的首要问题;至于意义本身,当作隐晦的中介物,则 完全可以丢弃。 ” 2.1.2 通过对同义性的批判来否定意义的实在性 我们首先来看一下奎因对同义性问题的论述。他在真之追求一书中这样 写道: “假如我们可以想办法得到一种可接受的意义相同性关系,那么就能轻易 地得到关于意义的一种可接受的定义。因为,正如不止一个哲学家所指出的,我 们可以把一表达式的意义定义为由意义相似的所有表达式组成的类。相反,既然 没有同一性就没有实体,如果我们一开始便拥有意义,那么这些意义和同一性便 会提供意义的相同性。总之,意义和意义的相同性所提出的是同一个问题。 ” 但 是,奎因明确否认同义性是可以清晰地获得的。在他的经验论的两个教条里 对这个问题做了详细的论述。他说: “现代经验论大部分是受两个教条制约的。 其一是相信在分析的,或以意义为根据而不依赖于事实的真理与综合的,或以事 奎因. 蒯因著作集: 第 4 卷m . 涂纪亮, 陈波.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7: 25. 奎因. 蒯因著作集: 第 4 卷m . 涂纪亮, 陈波.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7: 31. 奎因. 蒯因著作集: 第 6 卷m . 涂纪亮, 陈波.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7: 505. 10 实为根据的真理之间有根本的区别。另一个教条是还原论:相信每一个有意义的 陈述都等值于某种以指称直接经验的名词为基础的逻辑构造。 ” 而同义性是解释 分析性的一个天然的工具, 因而对分析性的批判中集中表达了奎因对于同义性的 思想。 分析陈述和综合陈述的区分是西方哲学的一个传统观点。17 世纪,莱布尼 茨把真理分为两种:事实真理和理性真理,前者靠充足理由律来保证,后者靠矛 盾律来保证,后者在一切可能的世界都是真的。18 世纪,休漠把知识分为两种: 事实的知识和理性的知识,前者带有偶然性,后者才是必然的,因为否认理性知 识,就会陷入自相矛盾。19 世纪初,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一书中详细阐明 了分析判断和综合判断的区分。康德认为,综合判断是能够提供知识的,分析判 断则不能提供知识, 它仅仅把主词内涵中已经包含的东西归属于主词。 到了20 世 纪,分析命题(或分析陈述)和综合命题(或综合陈述)的区分,成为分析哲学 特别是逻辑实证主义的主要基石之一。 在逻辑实证主义者看来,陈述(或命题)的语言成分(意义成分)和事实成 分是有严格区别的。例如, “布鲁特斯杀死凯撒”这个陈述,它包含着事实成分, 即是不是布鲁特斯杀死了凯撒。如果布鲁特斯确实杀死了凯撒,这个陈述就是真 的;如果凯撒没有死,或凯撒死了但不是布鲁特斯所杀,这个陈述就是假的。这 个陈述还包含着语言成分(意义成分) 。假如“杀死”这个词有别的意思,比如 说有“生育”的意思,这个陈述就是假的。如果一个陈述有事实成分,它的真或 假就主要取决于它的事实成分是否符合于经验,这种陈述就是“综合陈述” 。 “布 鲁特斯杀死凯撒”就是一个综合陈述。如果一个陈述的事实成分缩小到等于零, 它的真或假单凭意义分析便可以决定,这种陈述就是“分析陈述” 。例如, “没有 一个单身汉是结婚的”就是一个分析陈述。逻辑实证主义者认为,逻辑和数学中 的陈述就是这种分析陈述, 因为它们的真理性以意义为根据而不依赖于事实和经 验。逻辑实证主义一直把分析陈述和综合陈述的区分看成是毋庸置疑的公理,信 守不渝。 奎因认为,分析陈述与综合陈述的区分是经验论的一个教条,这种区分是没 有根据的。他指出,主张分析陈述与综合陈述有根本区别的人,一直没有划出这 条分界线来,尤其是他们对分析陈述之为“分析的”所做的种种解释都是捉摸不 定、难以成立的。 第一,同义性关系是先已存在的经验事实,同义性是定义的前提,用定义说 明同义性进而说明分析性是徒劳的。 奎因指出,在哲学上一般所谓分析陈述不难找到。它们分为两类。 奎因. 蒯因著作集: 第 4 卷m . 涂纪亮, 陈波.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7: 29. 11 第一类分析陈述可称为逻辑地真的陈述(逻辑真理) ,即逻辑同一律的命题 或同义反复: a 是 a。 下面的句子可作为典型: “没有一个未婚的男子是已婚的。 ” 这句话就等于说: “所有未婚的男子都是未婚的” 或 “只有已婚的男子是已婚的” 。 第二类分析陈述是可通过同义词的替换而变为逻辑真理的陈述。例如, “没 有一个单身汉是已婚的” 。如以“未婚男子”替换其同义词“单身汉” ,这个句子 就变成第一类逻辑真理了。分析陈述主要指第二类。 可见,分析陈述之被认为是“分析的” ,是因为它们依赖于同义性的概念。 但是,奎因认为,用同义性概念作为分析性的根据是困难的,因为“同义性”这 个概念本身就不甚清楚,同“分析性”一样需要阐释。他说: “我们要依靠一个 和分析性自身同样需要阐释的同义性概念。所以我们仍然没有对于第二类分 析陈述,因而一般地对分析性的特点做出恰当的说明。 ” 有人认为可以用定义来说明同义性。 他们说可以根据定义把第二类分析陈述 还原为逻辑真理。例如把“单身汉”定义为“未婚的男子” ,就可以把“没有一 个单身汉是已婚的”这个句子还原为逻辑真理了。但是,问题在于这个定义是怎 样来的?奎因认为, 定义并不是由哲学家、 语言学家、 词典编纂者们先天规定的, 而是从经验中来的。他说: “词典编纂人是一位经验科学家,他的任务是把以前 的事实记录下来;如果他把单身汉解释为未婚的男子 ,那是因为他相信, 在他自己着手编写之前, 在流行的或为人喜爱的用法中已不明显地含有这两个语 词形式之间的同义性关系。 “定义”是词典编纂人对观察到的同义性的报导,当 然不能作为同义性的根据。 ” 可见,同义性关系是先已存在的经验事实,是定义 的根据;定义是以先存的同义性关系为转移的,根本不能作为同义性的根据。所 以,用定义说明同义性并进而说明分析性是徒劳的。 “定义这个概念并不掌握同 义性和分析性的关键” 。 第二,用保全真值的互换性说明同义性进而说明分析性也是行不通的。 有些人认为, 两个语词的同义性仅仅在于它们在一切语境中可以互相替换而 真值不变,用莱布尼茨的说法,就是保全真值的互相替换性。奎因认为,用保全 真值的互相替换性说明同义性进而说明分析性也是说不通的。 首先,同义词也不可能在一切语境都可以互相替换而真值不变。仍以“单身 汉” 和 “未婚的男子” 两个同义词为例, 它们在下面这个句子中就不能互相替换。 在“ bachelor (单身汉)不满十个字母”这个句子中,我们决不能以“unmarried man” (未婚的男子)替换“bachelor”而不改变其真值。又如“bachelor of arts” (文学士)或“bachelors buttons” (小的果味饼干) ,如果在这两个词组中,用 奎因.蒯因著作集:第 4 卷m.涂纪亮,陈波.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31. 奎因. 蒯因著作集: 第 4 卷m . 涂纪亮, 陈波.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7: 33. 奎因. 蒯因著作集: 第 4 卷m . 涂纪亮, 陈波.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7: 35. 12 “unmarried man”来替换“bachelor” ,那真理就会变成谬误了。 其次,即使在一些语境中两个同义词可以保全真值地互相替换,但它们这种 互换性的根据在于同义性,决不能用互换性说明同义性。在“必然地所有的和只 有单身汉是未婚的男子”这个句子, “单身汉”和“未婚的男子”两个词确实可 以互换而真值不变,但它们之所以能互换,归根到底是因为它们是同义的,同义 性是互换性的根据。奎因指出,如果用互换性说明同义性,就是循环论证, “不 是直截了当的循环论证,但类似于循环论证。打个比喻来说,它具有空间里的一 个闭合曲线的形式。 ” 最后,保全真值的互换性并不能保证两个词一定是同义的,外延一致的异义 词之间也可以互相替换而真值不变。例如“有心脏的动物”与“有肾脏的动物” 这两个词组含义是不同的,但它们的外延是相同的。在“有心脏的动物就是有心 脏的动物”这个句子中,我们如以“有肾脏的动物”代替谓词“有心脏的动物” , 这个句子就变成: “有心脏的动物是有肾脏的动物” ,这个句子还是真的,其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