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学专业论文)十八、十九世纪广州十三行和外销画.pdf_第1页
(美术学专业论文)十八、十九世纪广州十三行和外销画.pdf_第2页
(美术学专业论文)十八、十九世纪广州十三行和外销画.pdf_第3页
(美术学专业论文)十八、十九世纪广州十三行和外销画.pdf_第4页
(美术学专业论文)十八、十九世纪广州十三行和外销画.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硕士论文 i 摘摘 要要 外销画产生并且兴盛于十八十九世纪的广州十三行地区它受 到西方艺术审美趣味的影响由中国画家使用西画的技法和风格绘 制带有东方风情的图画绘画内容包罗万象绘画种类包括玻璃画 油画和水彩画钱纳利和林呱是最主要的外销画家对其他画家和整 个外销画市场产生了巨大影响外销画为西方市场生产制作大量销 往西方并且受到西方消费者的欢迎其商品性远远重于艺术性是由 市场需求决定生产的绘画种类是真正意义上的商品画外销画有精 品和行货之分但是其本质都是商品画画家和画工都使用复制的方 法来大量绘制图画来满足市场需求 国内对外销画的研究起步较晚由于正史对其不着一词国内也 难觅真迹现有的史料多来自西方研究者的文献著作已有研究仅限 于外销画的艺术方面本文旨在弥补此研究领域的空白使用艺术经 济的研究方法来分析外销画生产和外销画市场的各个方面以及绘画 与经济赞助的关系外销画的生产经营模式也影响了传统绘画市场 对后来绘画市场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关键词关键词外销画 十三行 钱纳利 林呱 艺术经济 外销画生产 外 销画市场 经济赞助 十八十九广州十三行和外销画 ii abstracts the export paintings emerged and prospered in guangzhous thirteen hongs in 18-19 century, which is influenced by western aesthetic sentiment and painted by chinese artiest using the western method and style of painting. export paintings contents with the eastern taste and interest embraced all cases. its kind concludes glass paintings, oil paintings and watercolors. chinnery and lamgua were the most principal painter who had influenced the other painters and the whole market greatly. the export paintings had been produced for and sold to the western market and was very popular with the western consumers. commodity of export painting is much more than artistry, which is determined by requirement of the market. export paintings are true commodity paintings which are divided into top-notch artistic works and crudely-made goods, but their intrinsic characteristics are commodity paintings. painters and workers used duplicating method to paint to meet the demand of market. domestic researches on the export painting started lately. because there has no word about it in the authorized history and its difficulty to find a authentic painting inside the country, so much of the history material having on hand comes from western researchers documentations and books. domestic researches already had are limited within art, and this thesiss aim is filling the gap, using the method of art economics to analyse all the aspects of the production of export painting and the market of export painting and the relationship of export painting and economy support. the 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 pattern influenced the traditional painting market and made a advantage effect on the coming development of the painting market. key words: export painting, thirteen-hong, chinnery, lamqua, art economics, the production of export painting, the market of export painting, economy support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硕士论文 图表清单 表 3.1 瓦伦的外销画家名单12 图 3.1 林呱自画像13 图 3.2 林呱画钱纳利肖像14 图 3.3 林呱画室树胶画19 图 3.4 庭呱画庭呱画室20 图 3.5 同一版式的两幅画22 图 3.6 中国画工在绘制玻璃画179025 图 3.7中国画工在绘制油画180025 图 3.8 水彩画背面的人物轮廓线27 图 4.1 发呱的交易卡片29 承诺书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独立 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 外本学位论文的研究成果不包含任何他人享有著作权的内容对本 论文所涉及的研究工作做出贡献的其他个人和集体 均已在文中以明 确方式标明 本人授权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可以有权保留送交论文的复印件 允 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 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承诺书) 作者签名 日 期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第一章 绪论 1.1 国内外研究现状 外销画起源于中国广州但是在广州甚至在大陆地区都难觅其踪 影现存作品主要藏于庇宝地博物馆和维多利亚1984年适值 美国中国皇后号首航中国二百周年纪念美国东部的许多博物馆 举办了一系列展览学术报告会发表了许多学术论文如纽约历史 学会举办的纽约与中国贸易展赛伦市庇宝地博物馆连续举办名 为中国贸易博物馆精品展直接来自中国展和仿效中国人的 趣味:1730-1930年中国对美国的影响展美国国家肖像画廊举办的 探险历奇1784-1844年间的中美贸易展费城美术馆举办的题为 1784-1844年费城与中国的贸易展和波士顿银行举办的艺术与贸 易展等等这些展览会均举办了与展品相关的学术讲座或出版了著 述画集史密斯著的中国皇后号(费城海事博物馆1984年)李 琼编撰的1784-1844年费城与中国贸易画册霍华德的纽约与中 国贸易 (纽约历史学会 1984年) 克里斯特曼的 探险奇历:1784-1844 年间的中美贸易(美国国家肖像画廊1984年)和纳尔逊撰稿的直 接来自中国(庇宝地博物馆1985年)等等 上述著作画集图目解说均涉及中国贸易画的史料或作品如史 密斯的中国皇后号就是一部中美早期贸易的权威性著作其中涉 及美国商人和船员购买中国贸易画的文献史料克里斯特曼的探险 奇历运用了许多中国贸易肖像画说明艺术与贸易之间的历史媒介关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 系李琼的费城与中国贸易对贸易画作了充分的论述与精彩的文 献考证 此外西方绘画直接影响中国南方口岸贸易画的研究可以从洛 斯罗普的专著钱纳利及其他中国风貌的画家中寻究另外从布鲁 因顿编撰的大型画册皮博迪博物馆藏航海绘画和素描中也可以看到 一百余件中国贸易画家所作的油画水彩和水粉的海舶与港埠风光作 品其中有署名的画家近二十人这些作品有些是临摹的有些是受 来华外国画家的影响创作和写生的有关中国贸易画专集的出版也随 之频繁有英国马丁格里高里画廊出版的中国贸易画(1982)中 国贸易绘画(1983)中国沿海的绘画(1990)中国沿海的画家 (1991)和1985年出版的来华外国画家专集托马斯屈臣1990年出 版的马西安诺巴普蒂斯塔等十几种画集而早在1924年英国 桑 顿巴 特 沃 斯 出 版 社 就 出 版 过 奥 林 奇 编 辑 的遮 打 爵 士 藏 品:1655-1860年的有关中国香港和澳门的绘画是世界上第一本几 种外国画家在清代中国珠江口岸绘制的西洋画集画集上刊载的一部 分作品在二次大战中佚失显然这些都对中国贸易画这一卓然独立 的中国早期西画的课题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1.1.2 国内研究现状 美术1962年第2期的一篇一幅早期的中国油画可以算是国 内涉及近代广东西洋画研究最早的论文揭示西洋画在中国近代的崛 起并与西渐西方的玻璃油画相关的艺术史现象探述关于中国南方早 期西洋画的艺术史定位首先是朱伯雄翻译了英国斯坦福大学艺术史 教授迈克尔苏理文的中国与欧洲的美术(1600-1800)(载美术 译丛1982年第3期)苏理文不但十分明确地将历史的偏差予以澄清 确认近代西洋画东渐中国呈现南北二分鼎足的态势而且还写进了他 的著作中国艺术史此后陶咏白在中国油画二百八十年中也 设专节加以论述随后不少美术史著纷纷追踪如1993年出版的广 东美术史(李公明著广东人民出版社)1995年出版的上海油画史 (李超著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等著作论述除了缘明清之际传教士 的文化渗透所致影响之外又于清康熙年以降受到南方沿海商埠贸 易绘画的波及而呈渐起西画东渐的又一繁盛局面均肯定了西洋画 在中国南方的崛起并与传教士的文化渗透相抗衡的美术史地位香 港大学教授万青力更以并非衰落的百年一一十九世纪中国绘画史 十八十九世纪广州十三行和外销画 4 为题论述了西洋画在中国南方口岸异军突起的绘画史新历程反击 了以往流行的封建社会末期清代绘画为最衰落的美术史绘画史 观念 还有很多文章著作就中西画家在珠江三角洲口岸共同开拓中国西 画的新进程及其艺术成就作了各有特色的研究专著和译文有香港 南华早报1975年版罗宾赫特切恩著钱纳利:其人及其传奇香港 艺术馆1976年版沃纳著庭呱及其画室作品等专题性论文有晚 清中国外销画(丁新豹载香港艺术馆晚清中国外销画画集1982 年)中国的贸易画(傅乐治载台湾故宫文物月刊第一卷第12 期1984年)历史绘画(何金泉载香港艺术馆历史绘画画集 1991年)林呱关作霖及广东早期油画(水天中载美术史论 1991年3期)历史绘画藏品介绍(丘刘君有载香港亚洲艺术 1991年12期)和清代广州的外销画(陈滢载美术史论1992年3 期)等 许多个案研究也独领风骚如刘海粟的蓝阁的鳞爪(载中国 美术报1987年第5期)聂崇正的蓝阁一琳呱一关乔昌(同上第 23期)鉴斋的钱纳利之画(载香港美术家1985年第43期)莱 特的宋呱与中国画匠的里约热内庐风景画(澳门rc文化杂志第23 期)彭洁福的钱纳利及其流派(载香港艺术馆同名画集1985年) 和金马伦的钱纳利与中国沿海绘画(载香港汇丰银行1990年版汇 丰藏画集)等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本文拟从艺术经济史的角度展开研究一是填补外销画研究的空 白二是在李向民教授中国艺术经济史指导下的一个专题性深入 研究 已有外销画研究的方法论无非是使用传播学的方法论诸如传播 主体传播机构传播媒介和内容传播过程受传对象和受众反应 与效果等方面的研究而方法从来就是既可帮助我们获得解释问题的 多种有效途径又同时受到研究主体的学术观点和能力的制约的我 国对于这一问题的研究一直没有显著突破其症结就在于困守在传播 主体与受传对象研究上注重所谓能上品级的作品研究忽视了大 量生产的外销画的经济意义对外销画的研究缺乏以艺术经济的方法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5 论来进行在整个管理生产销售的过程中商业的作用随处可见 对待外销画离不开对其商业活动方面的研究否则就不能称为完整的 外销画已有的资料中涉及了大量关于画室状况制作方法作品价 格销售途径和销量等经济信息系统的对其进行整理和讨论是必要 的这对于外销画研究本身和艺术经济发展尤其是绘画市场的发展有 着重要的意义 李向民教授的中国艺术经济史一书对艺术赞助艺术市场从古 至今的发展厘清了线索和轨迹是艺术经济学科的奠基石和理论基础 本文以此书为指导将发展和充实书中 外销商品画一节的内容 彰显其在绘画市场发展的历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1.3 研究方案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李向民博士在中国艺术经济史中提到艺术经济史研究的方法时 说要让历史来说话研究者的首要任务是探微钩沉尽可能多地搜集 关于这个现象的历史实证材料然后小心地辨别其可信程度最后将 这些可信的材料按照时代顺序安排好尽可能详尽地摊开来再后退 几步远远地观察其基本线索和走向试图找出其变化规律性另一 方面由于艺术经济活动是一个社会现象或社会存在它必然与社会 的政治文化等其他因素发生联系并受到这些相关因素的制约因 此研究者有必要理解剖析这些特殊关系本文在研究时将从本质上 把外销画视为一种商品来研究与纯美术史研究不同将从经济学的 角度来看待问题本文第二章将对外销画进行概述对其定义产生 的外部环境和原因以及发展历程几个方面来论述提出对外销画的研 究要分为两个部分来看的观点这样就会既兼顾上品级的绘画 又涉及大量生产的绘画作品剥去繁华的外衣究其本质做出准确 和全面的结论第三章将会从外销画生产方面来研究作为一种艺术 商品外销画和其它商品一样有其生产者生产关系生产场所和生 产工具特殊的是外销画的生产模式和生产方式都值得我们去单独论 述第四章主要研究外销画的销售如此特殊的商品是怎么广告宣传 的怎么销售的销售对象是谁销量有多少这一章将详细论述 第四章主要研究外销画的赞助者以及赞助者对其各方面的影响 再提及史料来源时他说大致可以分为文字材料和实物材料我们 大可不必为了文学作品笔记野史等文字材料的可靠性提出质疑即 十八十九世纪广州十三行和外销画 6 使历史事件的真实性颇可怀疑历史背景的真实性则是可信的一个 时期的作者和作品都打上了当时社会背景的深刻影响同时实物资 料也十分有用由于中国晚清时期对外销画毫不重视既没有留下大 量可供参考的文字资料又难觅外销画的实物资料近现代中国研究 者的成果多引用西方研究者的著作文献所以西方文献是外销画研究 的重点大量的外文资料的整理和应用在本研究中是必要的本文的 研究没有局限于有限的中文资料而是翻阅了大量的外文资料力求 更准确更翔实的反应外销画生产和外销画市场的状况 纵观中国绘画商品的发展外销画能不能称得上是第一种真正意 义的商品画外销画与其赞助者的关系如何外销画又对中国传统画 市场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这些都是本文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7 第二章 外销画概述 2.1 外销画定义 外销画又叫中国贸易画中国西洋画最近的研究中才定名 为外销画研究者给予它的定义可以总结为是由中国画家绘制生 产使用中西结合的绘画技法以描绘中国风土人情为主并且销往 欧美国家的艺术商品外销画和扇子漆器家具银器陶瓷等精美 制作的以西方人为销售对象并且迎合西方口味的艺术种类一起被称 为外销艺术迎合西方口味是外销艺术最主要的特征克瑞 格克朗纳斯在其专著中国外销水彩画中说这些现存的早期 十六世纪到十八世纪早期销往海外的艺术品不能被称作外销艺 术它们没有迎合西方口味的迹象只是一些因为它们的罕见稀有 而偶尔被销售和保存的中国物品而已 1 外销画主要包括玻璃画油画和水彩画几种描绘的内容包罗万 象人物花鸟植物船只港口花园小景茶叶丝绸的生产交易 过程等只要是西方市场追捧和喜爱的内容都在外销画中得到真实的 再现并且大量绘制生产 外销画引入了西方绘画中素描透视和光影的运用和传统中国 画大大不同但是绘制人物和景物时仍显平板缺乏立体感和真正 的西画也有较大差别绘制外销画的画家先前基本都有中国画的基础 他们吸收中西画法的元素之后组合成一种新型绘画这种绘画在清朝 末期兴盛了近两百年的时间是艺术品商品化在清朝末期的一个完美 诠释 2.2 外销画发展的历史地理条件 外销画发生发展于清朝1819世纪的广州十三行地区 所谓行亨特的解释是原系指任何做生意的地方尤其被 特别用来指那些保商的行因之从整体上说行商或任何外 国商馆都可以称为行意思是一系列的房屋中国人称外国人做 1 craig clunas, chinese export watercolors, london, the 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1984:10 十八十九世纪广州十三行和外销画 8 生意的地方为洋行而称保商为洋行商 2虽然行商的商馆 和外商的商馆都可以称为行武藤长藏著广东十三行图说研 究了十三个外商商馆也称为十三行但是究其源头十三行 是特指行商商馆阮元广东通志云康熙二十四年开南洋之 禁藩舶来粤者岁以二十余柁为率至则劳以牛酒牙行主之所 谓十三行也 3实际上 牙行只是后来十三行的雏形在制度和形式 上都不完善经过不断的变革才形成了十三行关于十三行 是否确有十三家商馆及其开始的确切时间梁嘉彬的广东十三行考 给予了肯定的论述至1782年乾隆四十七年此时 由十二商人取得操纵贸易特权号曰洋行其后复加一人定员 为十三人数即为世所知十三行也 4 后来因战乱大火破产 以及新入行商数量有所增减但一直沿袭十三行的名称 1557年葡萄牙人在澳门建立租界1583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 经澳门进入广东传教其后西方传教士和商人接踵来华1670年 英商在厦门台湾设立商馆1685年清政府开放海禁置云山宁 波漳州澳门四海关同年英商在广州设立商馆次年广东开始 建洋行1757年清政府封闭江苏浙江福建三个海关限广州为 唯一通商口岸这里就成为西方商人与中国交流的唯一出入口广州 迅速成为经济商业中心一时间极度繁荣屈大均广州新语中竹 枝词云洋船争出是官商十字门开向二洋五丝八丝广缎好银 钱堆满十三行 5 其富有与繁盛可见一斑李调元南海竹枝词更 加确认了这一点希珍大半出西洋番舶归时亦置装新到牛郎云 光缎边钱堆满十三行 6 在十三行地区外国商人的行动被严格限制行商和警察会不断的 监视西方人在广州的活动根据清代夷务管理制度对来华西洋人在广 州口岸行动和居住的规定西方人不能随意离开商馆区每月仅两次 可以去河南海幢寺和花地游览但必须在行商的陪同下进行且有人 数的限制 23 美国中国皇后号大班山茂召在其航海日记中记载广州 的生活对欧洲人的限制非常严格除了广场外只有附近的一些 街道可以让他们经常去这些街道由商店占据着 7 亨特提到这 2威廉 c亨特广州番鬼录冯铁树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315 3黄佛颐,广州城坊志,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4:58 4梁嘉彬,广东十三行考,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9:44 5黄佛颐,广州城坊志,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4:58 6梁嘉彬,广东十三行考,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9:42 7江滢河,清代广州外销画的画家和画室,艺术史研究,2001,3:520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9 些店铺式全体海员水手的目的地因为实际上除了这些店铺外没有 为他们提供其它可以游览的地方 8 小蒂凡尼在广州的中国风情 中说街道相当狭窄宽阔一点的与普通的乡间小道差不多窄一点 的只能塞进一个干货箱子一上街就完全迷失方向不知道去哪里买 想要的东西 9 十三行地区的店铺没有大的玻璃橱窗来展示打折商品 外观上看起来也差不多但是这里仍然能淘到不少珍奇例如扇子 漆器象牙制品丝绸制品等等外销画也在其中丁新豹阐述到:外 国商人来华者日多广州画家看准时机便在洋人聚居的十三行范围 内开设画店并雇请画工大量绘制各类绘画同时中国的工匠为 了投其所好便制造了一些中西混合风格的艺术品以迎合其品味 10 这就是贸易画产生的历史背景 2.3 外销画产生原因 外销画的产生有两个原因一是当时在欧美流行的中国热所导致 二是中国市场劳动力成本廉价更利于以低成本大量生产绘画商品 拉维利记载中国尤其是广州有几位长着长辫子的画家 林呱庭呱银呱和其他一些呱他们的画在中国人中很受欢迎 同时也是欧洲业余爱好者寻求的新奇之物 11 正是这样一股中国热 使得中国的家具漆器瓷器等成为西方人追逐的对象然而他们 所追求的并不是纯中国风的东西而是一种具有浓厚欧洲风味的艺 术品中国的工匠为了投其所好便制造了一些中西混合风格的艺术 品以迎合其品味广彩是典型的例子而晚清外销画也是在这个情况 下产生的 12 同时西方人觉得中国画家手中能绘制出使用西方技法 的绘画是非常有趣的事情他们认为这些画比西方画家画的更加值钱 这使得西方商人大量购买外销画回国出售外销画销量巨大整个行 业兴盛起来 西方市场需要中西风格结合的装饰品而外销画价格便宜容易得 到正迎合了西方市场的需求劳动力成本低廉是外销画价格便宜的 保证见 3.2.2这是外销画产生的另外一个原因 8威廉 c亨特旧中国杂记沈正邦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2:5 9 osmond tiffany, the canton chinese, boston james munroe and company,1849:59 10丁新豹,晚清中国外销画,香港艺术,晚清中国外销画,香港,香港市政局,1982:14 11 albert ten eyck gardner ,cantonese chinnerys:portraits of how-qua and other china trade paintings, the art quarterly,1953,vol xvi:316 12 同 十八十九世纪广州十三行和外销画 10 2.5 分为两部分来看 对待外销画不能一概而论根据现有的资料横向来看其绘画 质量在主要画家和其他仅作助手的画匠以及很多不知名的画家之间相 差很大纵向来看19世纪中期以后绘画质量大不如从前前人精 致的用笔对细节的关注对色彩的应用等出色之处在后人手中都被 粗糙处理了 胡光华在西方绘画东渐中国的第二途径中谈到对于贸易画的中 西原始文献及其原作的发掘发现收集和梳理问题时也提到主要 问题是要将精品和行货区别开来对摹作和同形异本要进行排比分 析 13 这对我们正确看待外销画的艺术价值很有必要不能一提到外 销画就认为是没有艺术价值的商品我们对于林呱等优秀画家的作品 的艺术性要予以充分的肯定而大规模生产的绘画则更多的是商业 操作 虽然复制是大批量生产的外销画行业一贯的作风即使是水平 最高的画家也不例外但是仿品也有精致与粗糙之分伦敦一位鉴 赏家收藏了中国画家上色摹效佐休阿累诺尔兹爵士的一幅画他认 为这个仿件也可以列入艺术精品 14 所以说复制品还是原作并不是 考量绘画艺术性的唯一标准复制出来的绘画也有上品之作 在肯定外销画艺术性的同时要认清不论是上品之作还是大量生 产的绘画商品本质上都是针对西方市场的需要和偏好生产出来的 商品画这一点不因为生产者是知名画家或者普通画工而发生改变 不因为艺术价值的高低而改变不因为产量的多少而改变外销画家 们按照市场的需要制作符合买主口味的商品他们追求的根本目的不 是艺术上的境界而是商业利益外销画的商品性远远超过其艺术性 有学者称钱纳利对广州画家的影响也许商业利益更多于艺术价值 15 认清其本质这对我们客观科学的研究外销画的商品化很有必要便 于以艺术经济学的视角来分析其价值 13胡光华,西方绘画东渐中国的第二途径,美术观察,1998,1:76 14斯当东,英史谒见乾隆纪实(叶笃义),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5:380 15 albert ten eyck gardner ,cantonese chinnerys:portraits of how-qua and other china trade paintings, the art quarterly,1953,vol xvi:105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1 第三章 外销画生产 3.1 外销画生产者 3.1.1 史贝霖 spoilum通常译作史贝霖被认为是中国油画作画的第一人续 南海县志中记录了一位外销画家关作霖字苍松江浦司径乡人 少家贫思托业谋生又不欲执艺居人下因附海舶遍历欧美各国 喜其油像传神从而学习学成而归设肆羊城为人写真栩栩欲 活见者无不惊叹时在嘉庆中叶此技初入中国西人亦惊以为奇 得未曾有云 16很多研究者怀疑史贝霖就是关作霖 但是也缺乏直接 有力的证据证明 史贝霖在1789至1810年间是广州最出色的肖像画家他的肖像画 人物眼睛炯炯有神嘴角常挂微笑但缺乏立体感他的模仿者很多 克洛斯曼分析史贝霖很可能从绘制玻璃画开始了他的职业生涯并且 在英国人中享有很高的声誉 3.1.2 钱纳利和林呱 英国画家钱纳利并不能算是严格意义上的外销画家但是他对广州 外销画的影响是深远的不能不加以介绍他于1774年生于伦敦一 生游历极广在澳门和广州居住了很长时间画风直接影响了一批外 销画家林呱和钱纳利均享有中国的托马斯劳伦斯爵士的美誉 钱纳利去世后1852年的广州记录报刊登的讣告指出钱纳利的 人像画不亚于托马斯劳伦斯爵士而且一个在广州的现代绘画 流派是钱纳利建立起来的他的学生包括林呱及其它一些中国 画家都画艺不凡 17 林呱跟随钱纳利学习不仅是一位出色的画家更是一位具有商业 头脑的商人他的商业才能给西方人留下了深刻印象他林呱有 极敏锐的商业眼光极愿抓住每一个作画的机会 18 林呱可谓是外销 16续南海县志,卷二十一,列传,宣统庚戌十月:8 17钱纳利,钱纳利及其流派:东土风味,香港,香港市政局,1985:12 18 albert ten eyck gardner ,cantonese chinnerys:portraits of how-qua and other china trade paintings, the art quarterly,1953,vol xvi:105 十八十九世纪广州十三行和外销画 12 画市场上的领军人物缺少了他广州外销画的历史则少了浓墨重彩 的一笔 林呱处处学习和效仿西方的做法绘画技法不用赘述签名也是在 名字后面加一个pinxit这是西方画家的习惯做法表示由某个画 家所画奥尼提到林呱画室里大量水彩画商品的堆放方式也像西方 商店里常见的方式一样 林呱的一幅炉前取暖的费城人肖像画就曾被误认为是在该城定居 的英国画家托马斯沙利的作品 19 而沙利被视为是英国肖像大师劳 伦斯和威廉姆比奇为代表的华丽样式肖像画风的继承人克洛 斯曼评价林呱所画的浩官画像的水平可以与当时英国或者美国 最专业的画家相媲美一些肖像画达到了最好的英国肖像画的水 平例如托马斯劳伦斯爵士和威廉姆比奇的水平 20 可见林呱的 绘画技法精湛水平高超已经可以与英国著名画家比肩1850年 一位访问过林呱画室的法国人在美国艺术协会的会刊上发表文章叙述 道今年夏天我们看了波士顿图书馆的展览有四到五幅中国达官 显要的肖像画出自这位画家之手但愿这不至于使技艺纯熟的欧洲画 家失宠 21 林呱甚至威胁到了欧洲画家的地位 来自费城的小罗伯特瓦伦曾于1819年至1820年1月间居住在广州 他列了一个当时广州外销画家的名单同时带有他对这些画家的评价 见表1 姓名 地位 评价 主要业务 职位 地址 东呱 no.1 好 绘画 画家 旧中国街 小东呱 no.1 好 微型画 微型画家 旧中国街 奎呱 no.3 中等 绘画 画家 旧中国街 发呱 no.1 好 绘画 画家微型画家 新中国街 林呱 no.2 好 绘画船和肖像画 画家 新中国街 表3.1 瓦伦的外销画家名单 关于林呱现存香港美术馆的一幅自画像的介绍写道这幅画作 于1853年这时林呱52岁 22 由此可以肯定林呱出生于1801年然而 19胡光华,一种特殊的中西绘画交流形式-关乔昌与钱纳利的艺术竞争,美术观 察,2001,2:74 20 carl l. crossman, the decorative arts of the china trade, suffolk, the antique collectors club ltd,1991:83 21胡光华,一种特殊的中西绘画交流形式-关乔昌与钱纳利的艺术竞争,美术观 察,2001,2:74 22 carl l. crossman, the decorative arts of the china trade, suffolk, the antique collectors club ltd,1991:93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3 现存的具有林呱签名的一系列微型肖像画作于1810年代这时林呱才 十几岁对于一个成名的画家来说显然太小了对此研究者们认为林 呱其实是两个人即一个是老林呱一个是钱纳利林呱 瓦伦只把林呱列为二等画家这与林呱在外销画历史上无人能及的地 位也是不符合的再结合年代的原因可以推测瓦伦提到的林呱应 该是老林呱而非钱纳利林呱西方研究者认为中国人习 惯一家人使用一个名字所以两个林呱可能是父子关系加上史贝霖 可能是祖孙三代但是没有足够的证据可以证明本文中为了研究和 叙述方便只要在英文史料中提到lamgua或者lamqua都译成 林呱不做译名上的分辨 图 3.1 林呱自画像 3.1.3 其他画家 1972年克罗斯曼在研究了1785到1900间的外销画之后列出了一 个包括35个画家在内的总表 23 在1991年的著作中又有一些新的画家被 确认这其中只有spoilum林呱庭呱等几位画家的作品大量留存 并且受到西方人的大力赞扬其他画家只有少数几幅作品存世或者只 在有限的史料中出现过一两次这些史料包括船员记录商人或者船 上工作人员的回忆录以及西方付印者给予中国画家原画的评价等一 百多年的时间跨度之内只有35位画家的姓名可考还有更多几百 甚至更多从事外销画绘制行业的画家以及画工没有留下名字湮没 在茫茫的时间迷雾中 23 carl l. crossman, the china trade-export painting, furniture, silver 前者政治因素大于经济因素后者经济因素是主 导 87 实际上由于特殊的历史地理原因见第二章外销画的经 济资助很明确绝大部分来自西方商人和西方市场中国商人以及普 通市民对外销画的购买事实鲜见于史实资料之中只能通过只言片语 来推测威廉姆范德赛提到我认为林呱在葡萄牙人和本地人 之中都有很多客户也包括在广州和香港的欧洲人唐宁也说在 交易季节结束他林呱的外国的朋友都离开了港口他也能在本 地人中找到足够的业务1835年12月8日一篇名为中国画家的专 题报道在广州记录报上刊登一般人可能不知道中国人从来 不喜欢被人画像但在广州不少人已能克服此种恐惧中国人不 喜欢被画进画中这也许与风俗习惯有关大行商浩官的画像一度成 为热销的绘画产品说明行商也会委托画家绘制画像但由于外销画 价格对于社会底层甚至是中层阶级中收入较少的一部分来说还是很高 的购买外销画的中国人仅限于有达官显贵画室也针对本地客人制 作带有中文封面和中文解释文字的画册但是这一部分经济资助对外 销画的影响不是主要方面相比较西方商人大批量的贩运外销画到大 洋彼岸去销售来说中国商人对外销画的经济资助就少很多了对外 销画艺术风格的影响很小并且外销画为迎合西方口味而制作西方 商人和西方市场是其经济资助的主体 外销画虽然在清朝画史里不着一词在传统画法中不登大雅之堂 外销画家也属于地位不高的手艺人和商人但是在西方人看来去画 室消磨时光是个不错的选择林呱的画室是人们心情愉快地愿意花一 个小时去逗留的地方在娱乐消遣场所匮乏的广州十三行画室不仅 是生产外销画的场所已经成为西方人有了金钱与空闲之后愉悦身心 之所同时也是放松身心的场所与十三行里其他店铺不同在林呱 的画室少了很多约束陌生人可以在林呱的画室里随意游逛在画室 让画家做一幅肖像画的多是商人船长大副或者货物管理员等有 87胡光华,西方绘画东渐中国的第二途径,美术观察,1998,1:76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41 一定社会地位的人普通水手则很少能支付起一幅肖像画的价格因 此外销画的艺术风格是与西方上流社会的审美趣味相契合的是建 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审美选择 外销画是一种高度商品化的艺术形式它的绘画风格内容和技法 都与需求者的偏好和趣味密切相关 5.3 外销画艺术风格受赞助方的影响 5.3.1 整体风格 外销画的风格一直被西方社会的欣赏口味所左右随着西方社会偏 好的改变而改变它先后受到荷兰意大利和英国的绘画风格的影响 早期的通商口岸画绘画准确细致带有浓厚的十七世纪荷兰的绘画风 味而另外一些以鲜明油彩绘画天空以及蓝得发亮而加上白色条纹 绘制海水的油画却是意大利的画风十九世纪二十年代中期随着 钱纳利等英国画家大量到达中国对外销画的风格产生了巨大影响 油画渐倾向英国风 1785-1820 年间新古典主义风格在外销画领域占有主要地位史 贝霖是这一风格的代表画家他和他的追随者占据了早期外销画生产 销售的市场1820-1850 年间外销画的风格巨变英国浪漫风格占了 主导地位以英国画家钱纳利和其徒弟林呱为首拥有大量拥趸1850 之后照相技术传入中国外销画一直秉承的写实画风受到了冲 击以外销画作为旅游纪念品的西方人不再偏好绘画而是直接使用 相机来记录生活外销画行业一致的做法是更加的写实可以称其为 照片风格外销画的质量在下降1850 之后很难找到质量上乘的绘画 作品西方市场对其需求也在下降外销画家们纷纷转行外销画行 业逐渐衰落 在广州以及后来的香港上海出现的外销画之风格很明显的受到了 西方口味的影响因为在西方世界绘画风格也经历了相同的几个时 期外销画敏感的反映了西方绘画的变化并且随之变化二者紧密 联系前者紧紧依附于后者 5.3.2 绘画内容 外销画的绘画内容多反映了西方社会的喜好西方对东方风物的探 十八十九世纪广州十三行和外销画 42 求心理使得大量绘有茶叶丝绸制造富商庭院街头艺人的外销画生 产并销售另外肖像港口画则反映了在华西方商人的私人情感需求 对名人的追捧也会使这其肖像画盛行 西方喜爱的内容会成为外销画的主要描绘对象反之则很少出现 西方人对它烟草的生长和加工非常熟悉所以对描绘这些内容的 外销画兴趣不大然而中国三大主要出口商品茶叶瓷器和丝绸 是绘画作品的主要描绘对象整套记录这些产品生产过程的绘画成为 1780到1840年间广州画室的大宗出口商品12-36幅制成一套关于茶 叶的生长制作和运输瓷器的制作和丝绸产业和茶文化的水彩画 从十八世纪中期到整个十九世纪一直深受欢迎 中国生活对于西方人来说带有一层神秘的面纱在广州的西方商人 不定期可以获得行商的允许进入他们的私宅游览或者由行商举办社 交晚会邀请中西方的官员与商人参加美国商人非常希望参加这种 社交晚会短暂的游历更加刺激起西方人对中国生活的浓厚兴趣除 了参观一些富有行商的私家花园之外西方商人很少有机会观察中国 人的生活所以他们购买外销画反映这一内容的绘画可以把中国生 活的一部分永久的保留在西方人家中 广州街头格式各样的手艺人也是西方人感兴趣的内容描绘这些手 艺人的水彩画是这一时期英国印刷出版业的主要产品这不仅是晚期 格鲁吉亚人对世界的好奇同时是他们对把手工业明确地分类的渴望 西方市场上常见的街头艺人画册包括100至400幅水彩画描绘了广州 街头多种多样的街头商贩这些画被不断的复制直到十九世纪中期 复制品仍能保持半个多世纪以前原作的姿态和样式并且显示出高超 的技术水平能与原作相媲美 在照相技术传到中国之前西方人对港口画也一直有很大需求由 于清政府的政策外国妇女不能进入通商港口所以在中国的西方商 人长期与家人分居两地 不能相聚互相思念港口画则能真切的表 现出西方商人的所居住的港口环境带给家人留作纪念boca tigris 澳门黄埔和广州都是港口画常见的题材这些画装订成册出售销 售量很大西方商人对油画肖像画的需求起初也是为了朋友或者亲人 但是到了十九世纪末期则更多的为了社会政治和职业的原因 西方市场对某个著名人物的追捧也会使这一人物的肖像画风靡一 时历史上最著名的行商浩官本名吴秉鉴1769-1843是广州 行商中地位最高者他对待外国商人正直诚实慷慨大方友好可亲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43 从而在中西方都具有很高的声誉他的肖像画一时热销东印度公司 的齐切尔布劳顿在1832年当他离开广州之前曾委托钱纳利绘制浩官 的全身油画肖像这幅画现存香港&上海公司直到1843年浩官去世之 后他的肖像画仍然深受喜爱 相比油画而言美国和欧洲的商人对水彩画和树胶画更渴望与艺 术水平无关主要是因为尺寸方便和低价格水彩画还能装订成书册 的形式以便与运输和阅览这也是它具有吸引力的方面水彩画和 树胶画可以视为油画的替代品在欧美市场需求不变的情况下前者 比后者销售成本更低所以更得西方商人的欢心这成了水彩画畅销 的一个客观原因 外销画的绘画内容除了上述主流内容之外还有部分数量不多没 有大量制造的绘画例如关于清朝刑罚的画和色情画由于外销画家 在勾画人物动作方面的不擅长导致这些内容的画不被西方人喜爱 也就没有在市场上大量流行了 5.3.3 绘画技法 绘画技法的西化是迎合西方趣味最主要的方面在为外国人所制 作的绘画中他们运用光线和阴影则只是为了努力满足顾客的需要 不仅在油画上应用蓪草水彩画也越来越多的使用透视和几何学的 原理水彩画技法的西化有一个递进的过程18世纪70年代以前描 绘西方人的水彩画一直使用中国传统画的风格后来逐渐加入西画的 技法和元素期初虽然人物有了一定的立体感透视手法也应用在建 筑物风景和背景的绘制中但是仍有平板之感是中国传统画法的 遗留在表现远近空间时常有平板感觉这是中国画师不习惯西画 透视原理所致而山石的处理间或有利用传统国画的皴法及点苔 更有画上礬头的 88 可见绘制外销画的艺术家们先前都受过传统绘画 的教育和熏陶学习西方画法则是市场的需要所决定的 中西文化历史背景的不同导致在中西交流初期双方都不能理解 和接纳对方的绘画技法和意境斯当东在英史谒见乾隆纪实中表 达这种艺术上的分歧 中国人在布置园林上虽然如此出色在布置事务上如此到家但 他们却丝毫不懂配景法和调和阴暗面这从他们的绘画上看得出当 几位中国官员观看礼品中几张欧洲最有名画家作品时他们不懂明暗 88钱纳利,钱纳利及其流派:东土风味,香港,香港市政局,1985:16 十八十九世纪广州十三行和外销画 44 的道理问为什么左边和右边的色泽不一样他们觉得人像上鼻子下 面的阴影是一个缺点认为那个地方可能偶尔画错了一位名叫卡斯 提略思的意大利传教士画家奉命画几张画同时指示他按中国画法而 不要按他们认为不自然的西洋画法画这位画家画了几张宫内建筑 由于不按照比例不顾及明暗结果前面的房子同后面的房子画成同 样大小他还按照同样画法画了几张人像画法和着色都很好但就 是因为缺乏适当的阴影而使得整个画没有精神但中国人认为这样 画法比西洋画法好 中国人认为一个物体的阴暗面和它的光影只是偶然的不应当把这 个偶然现象搬到画面上来这样就会破坏色泽的均匀此外他们反 对把画面上的几个物体按照距离人的视线远近画成不同大小他们 认为实际上几个物体既然是一样大小只是由于人的视觉错觉才显 出有大有小那么画的时候就应当纠正这个错觉而把它画成一样 大小事实上这种错觉画在画上对于风景的美和协调是必要的 89 约翰布朗提到外销画时说它们在中国本土不受欢迎但在西 方却深受喜爱但他对中国传统画的态度则十分冷淡他们是拙劣 的画家不能画出物体的正确轮廓不能给物体合适的光影子并 且不能涂上合适的物体应有的色彩 90 针对西方消费者的外销画在兴起之初就已经深知西方人的口味并 且深知中西方绘画理论的截然不同它把中西艺术和文化尽量的糅合 用光影和透视来描绘带有东方情调的风土人情刺激西方人的好奇心 从而促进大量的销售外销画绘画技法的选择充分反映了西方市场的 偏好和需要赞助者的经济资助不仅从整体风格绘画内容方面影响 了外销画更加从最根本的绘画技法上对外销画起了决定性作用 遗憾的是西方绘画技法作为一门舶来的艺术语言外销画家们从 一开始就没有深入研究其语法而是商业利益出发照样画样艺 术实践完全受用于商业目的外销画家们的急功近利使得西方绘画 技术并没有能在他们手中发扬传承而是在不久之后的1848年照相技 术传入中国后堕入纯写实的陷阱逐渐由兴盛走向式微 89斯当东,英史谒见乾隆纪实(叶笃义),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5:379380 90 craig clunas, chinese export watercolors, london, the 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1984:96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45 结论 纵观中国绘画市场的发展历程外销画可以称得上是真正意义的商 品画外销画具有大批专业的生产者他们为了一个特殊的市场绘制 图画在他们心中商业利益是最主要的目标艺术造诣为了商业利 益服务他们把艺术充分的商业化市场化利用手中的纸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