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南宋中后期上饶——玉山诗人群体研究——以“二泉”为中心.pdf_第1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南宋中后期上饶——玉山诗人群体研究——以“二泉”为中心.pdf_第2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南宋中后期上饶——玉山诗人群体研究——以“二泉”为中心.pdf_第3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南宋中后期上饶——玉山诗人群体研究——以“二泉”为中心.pdf_第4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南宋中后期上饶——玉山诗人群体研究——以“二泉”为中心.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南宋中后期上饶——玉山诗人群体研究——以“二泉”为中心.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摘要内容:上饶一玉山诗人群体是南宋中后期活动在信州上饶、玉山两地的一个 诗人群体。这个诗人群体成员众多,彼此间联系密切,诗歌活动频繁,在当时诗坛颇具 声势和影响。本文分三章对上饶玉山诗人群体进行系统研究。 第一章:探讨南宋中后期上饶玉山诗人群体的构成。首先描述吕本中、曾几、 韩元吉、朱熹及辛弃疾在此地的文化活动,为上饶、玉山地区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其次以“二泉为中心,对上饶玉山诗人群体主要成员进行考索。 第二章:论述上饶一玉山诗人群体的共同特征,分别从创作主体的生活方式、文 化品格以及他们的优游唱和与诗文品评等三方面特征展开论述。 第三章:主要研究上饶玉山诗人群体的诗歌及诗论特点。诗歌方面主要从体裁、 题材、创作手法、诗歌风格等方面进行探讨。诗论方面主要分析“二泉的江西诗论及 唐诗观。 结论部分论述上饶一玉山诗人群体的诗史意义:他们不仅是江西诗派后期的代 表,而且构成了南宋诗歌发展链条上不可或缺的一环,对我们认识南宋中后期的诗歌发 展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关键词:上饶玉山诗人群体“二泉赵蕃韩漉 i l l a b s t r a c t c o n t e n t :t h es h a n g r a o ( 上绕卜y u s h a n ( _ 玉- z ) p o e tc o m m u n i t yi sap o e tc o m m u n i t y t h a tw a sa c t i v ea tt h em i da n dl a t en a ns o n gd y n a s t yi nx i n z h o u s ( 詹煳s h a n g r a oa n d y u s h a na r e a s t h em e m b e r so ft h i sp o e tc o m m u n i t ya r en u m e r o u s ,t h e yh a dc l o s er e l a t i o n s h i p 砸me a c ho t h e ra n dt h e i rp o e t r ya c t i v i t yh a dt h em o m e n t u ma n dg r e a ti n f l u e n c ea tt h a tt i m eo f t h ep o e t i cw o r l d t h i sa r t i c l ei sd i v i d e di n t ot h r e ec h a p t e r st oc o n d u c tt h es y s t e mr e s e a r c ho f t h es h a n 笋a o 一l s h a np o e t sg r o u p s : t h ef i r s tc h a p t e r :i td i s c u s s e st h em i da n dl a t en a ns o n gd y n a s t y s h 觚毋a 兮一y u s h a n p o e t sc o m m u n i t y l sc o n s t i t u t i o n f i r s t ,i td e s c r i b e st h ea c t i v i t i e so fl ub e n z h o n g ( g 本嘲、 z e n gj i ( 靴) 、h a ny u 觚j i ( 颠甸、z h ux i ( 朱霸a n dx i nq i j i ( c u l t u r eo fs h a n g r a oa n dy u s h a nr i c h b e s i d e s ,i tt a k e s “e rq u a n ”( 二两a st h ec e n t e r , w h i c h p a l y e da ni m p o a a n tr o l li nt h ef o r m i n go ft h i sc o m m u n i t y t h es e c o n dc h a p t e r :i td e s c r i b e st h es h a n 黟a o _ 叫_ u s h 觚p o e t sc o m m u n i t y sc o m m o n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t l l i sc h a p t e rh o l d sl i f es t y l eo ft h ep o e tc o m m u n i t y , t h ec u l t u r a lm o r a l c h a r a c t e ra n dt h ep o e t si n t e r c o u r s ea n de v a l u a t i n go t h e r sp o e t sa c t i v i t y t h et h j r dc h a p t e r :i ts t u d i e st h es h a n 舒玲二l s h a np o e t sc o m m u n i t y sp o e t r ya n dt h e p o e t i c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t t l i sc h a p t e rm a i n l yc o n s i s t st h e i rp o e t r ys t y l e ,t h e m ea n dc r e a t i o n t e c h n i q u e t h ea s p c ao np o e t i c sm a i n l ya n a l y z e s “e rq u a n ”sj i a n g x ip o e t i c sa n dt a n gp o e m v i e w i nt h ec o n c l u s i o n ,i td e s c r i b e st h es h a l l g r a 伊一y u s h a np o e t sc o m m u n i t y sp o e t r yo f h i s t o r i c a ls i g n i f i c a n c e :t h e yn o to n l yr e p r e s e n t e dt h ep o e t r yo fl a t e rj i a n g x ip e r i o d ,b u ta l s o c o n s t i t u t e do na ne s s e n t i a ll i n ki nt h en a ns o n gd y n a s t y p o e t r yh i s t o r y , a n dp l a ya ni m p o r t a n t r o l ef o ru st ok n o wt h ep o e t r yd e v e l o p si nt h em i da n dl a t ep a r to f n a ns o n gd y n a s t y k e yw o r d s :s h a n g r a o _ - y 1 l s b a np o e t sc o m m u n i t y “e rq u a n z h a of a n ( 趔季) i v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所提交的学位论文南宋中后期上饶玉山诗人群体研究,是在导师的指 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原创性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 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 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标明。 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一 论文作者( 签名) :强息两 乙o o g 年宇月j z 日 指导教师确认( 签名) :雩荐l 矽。罗年岁月,二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河北师范大学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学 位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河北师范大学可以将学位论 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它复制手段保 存、汇编学位论文。 (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论文作者( 签名) :妞急菊 扣0 8 年箩月脏日 指导教师( 签名) :立亏扯 z p d 多年岁月,。日 引言 上饶一玉山诗人群体是活动在南宋中后期的一个诗歌群体。其具体活动时限为孝 宗淳熙年间到宁宗嘉定年间。这个诗人群体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其活动区域主要在宋代 江南东路信州的上饶和玉山地区圆( 今属江西省上饶市) ,这也是本文将其命名为“上 饶玉山诗人群体 的原因。 研究此诗人群体,本文主要以其代表诗人“二泉” 为中心展开。“二泉指赵蕃与 韩漉。赵蕃( 1 1 4 3 1 2 2 9 年) ,字昌父( 一作甫) ,号章泉。原籍郑州,南渡后寓居信 州玉山。存有乾道稿一卷、淳熙稿二十卷、章泉稿五卷;韩滤( 1 1 5 9 - - - - - 1 2 2 4 年) ,字仲止,号涧泉。吏部尚书韩元吉之子,“世居开封,南渡后其父流寓信州, 因隶籍于上饶。 宋史无传,其生平事迹见于东南纪闻 。存有涧泉集二十卷、 涧泉日记三卷。因二人皆寓居上饶,号中均有“泉 字,在当时都以诗闻名,且二 人均入宋元学案之清江学案o ,故在当时被合称“二泉 。 本文以“二泉 为核心考察整个诗人群体,原因有三:首先,“二泉 是这个创作 群体的中心,诗歌成就最高,在当时及稍后诗坛享有盛誉;其次,“二泉 的诗歌留存 下来的数量较多,这些诗歌中保存了丰富的资料,而其余诗人诗集多已散佚;再次,二 人的交游广泛,整个诗人群体的活动围绕他们展开。 以“二泉 为核心的上饶玉山诗人群体是江西诗派后期的代表诗人,在南宋中 后期诗坛占有一席之地,他们的价值意义有待我们重新发现。从黄庭坚开创江西诗派到 方回替江西诗派作总结,前后持续了二百多年。目前学界对江西诗派的研究,多聚集在 诗派的前期和中期。主要是对吕本中所作江西诗社宗派图中诗人以及吕本中、曾几 的研究。而对江西诗派后期的发展脉络及代表诗人,却很少有人关注。一般的文学史著 作在叙述南宋中兴四大家之后的诗坛时,多是将“永嘉四灵”作为诗坛的代表,而忽视 回江南东路是宋代十五路之一据宋史地理志记载,江南东路主要包括以下地区:。 江南) 东路,府一:江 宁,州七:宣、徽、江、池、饶、信、太平,军二:南康、广德,县四十三。南渡后府二t 建康、宁国,州五; 徽、池、饶、信、太平,军二。南康、广德。”( ( 元) 脱脱等撰宋史。中华书局1 9 7 7 年版。第8 8 卷。第2 1 8 6 页。) o 宋史地理志记载信州统辖上饶郡,领六县:“信州,上饶郡县六t 上饶、玉山、弋阳、贵溪、铅山、永 丰。”( 元) 脱脱等撰宋史,中华书局i 9 7 7 年版,第8 8 卷,第2 1 8 卜- 2 1 8 8 页。按t 本文所研究的上饶指上饶 县,非上饶郡,特此说明 国通常也称“上饶二泉”,此处所指上饶为卜饶郡。为了全文的统一叙述,文中一律使用。二泉” 固( 元) 脱脱等撰宋史,中华书局1 9 7 7 年版,第“5 卷,第1 3 1 4 6 页。 o ( 清) 永珞等撰涧泉日记提要。网库全书总目,中华书局1 9 6 5 年版,第1 2 l 卷,第1 0 4 5 - - 1 0 4 6 页 ( 宋) 佚名东南纪闻,山房随笔( 及其他八种) ,从书集成初编本,中华书局1 9 8 5 年版第l 卷,第2 页 o ( 明) 黄宗羲等编宋元学案( 下册) ,中国书店1 9 9 0 年版,第5 9 卷,第1 4 4 - - 1 4 5 页 了作为江西诗派后期代表诗人“二泉”等人的诗歌活动。因此通过研究上饶一玉 山诗人群体,不仅有助于我们厘清江西诗派发展到后期的基本态势和走向,而且在一定 程度上可以透视当时诗坛的动态,全面展示南宋中后期的诗坛风貌。 对“二泉 的研究,目前学界有一些涉及,但不够深入。现有研究成果主要集中于 以下几方面:一、将“二泉 看作是江西诗派后期的代表诗人。如程千帆两宋文学史 中提n - “二泉是当时所公认的江西诗派的继承者。此外,莫砺锋在江西诗派研究 中也把二人作为南宋继吕本中、曾几之后的江西诗派的代表诗人乜1 。文中从题材内容、 艺术特色等方面对“二泉”诗歌进行简要描述,肯定了“二泉”在江西诗派中的地位。 同时又注意到了他们创作上的细微差别。二、注意到“二泉 与“永嘉四灵”之间的联 系。相关的论述在一些专著的章节中出现过,但缺少详尽的展开。张毅宋代文学思 想史中的观点很有独见,书中提到:“其中尤为值得注意的是二泉与四灵的 亲密关系。若将今存的赵师秀所编众妙集与注解章泉涧泉二先生选唐诗相 比较则可看出,四灵与二泉的的审美趣味十分相近,而且作诗也都讲求炼字琢 旬,追求工巧和平淡清远。区别仅在于,一个忘不了江西衣钵,一个则专主晚唐,学习 和模仿的对象有所不同。, 如文中将“二泉”与“四灵 诗歌进行对比,注意到他们之间 存在的紧密关系,对笔者很有启发。三、认为“二泉 诗歌是道学影响下的创作。孔妮 妮博士论文南宋的学术发展与诗歌流变中将“二泉之诗秋之静寂作为一 个问题展开论述h 1 ,指出“二泉 诗歌受理学影响,充满冷静淡泊的末世隐逸情调。这 也是研究“二泉诗歌的一个角度。除此之外,花志红在从( 瀛奎律髓) 看“上饶二 泉 与江西诗派的关系一文中,以瀛奎律髓中所选“二泉 诗歌为主,根据方回 对这些诗所作的评点,探讨了“二泉 与江西诗派的关系瞄1 。总之,学界对“二泉 的 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一些学者认识到了二人在文学史中所处的地位江西诗派后期 代表,同时还注意到他们与“四灵”的关系,这些方面是研究“二泉”不可避开的角度, 为“二泉 的全方位研究奠定了基础。 本文的研究思路主要是历史研究方式与逻辑研究方式相结合,微观研究与宏观研究 相结合。力求在阅读、梳理原始材料的基础上,还原南宋中后期诗歌发展过程中的历史 细节,同时将这种历史细节放到整个宋代诗歌发展的坐标中去确定它所具有的诗歌史意 义。在具体研究方法上采取史与论结合、审美评价与科学统计相结合的方法。而比较法 是虽常见却行之有效的研究方法,故本文多采用之。 基于以上的研究思路和方法,本文的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考索上饶一玉山诗 2 人群体的成员构成及相互交往情况,确认这一诗人群体在当时是一个客观的存在,这是 本文展开研究工作的基础。本章还对上饶、玉山地区文化底蕴的形成做了必要的溯源。 第二章,从创作主体的层面阐述上饶玉山诗人群体的共同特征,具体从他们的生活 方式、文化品格、诗歌活动等三方面展开论述。第三章,主要以“二泉”为代表探讨这 个诗人群体的诗歌风貌与诗学理论。一方面,发掘他们作为江西诗派后期代表的诗歌史 意义,另一方面,通过考察他们的唐诗观,并将之与当时诗坛复唐的思潮建立联系,从 而发掘其诗学史意义。文章结论部分对上饶玉山诗人群体的诗歌史意义做了总结。 另外,因为上饶玉山诗人群体与同时的永嘉诗人群体的关系并非只在逻辑层面,而 是在现实当中有密切交游,所以将上饶玉山诗人与永嘉诗人交游考一文附录于 诈文之后。 3 第一章南宋中后期上饶玉山诗人群体的构成 江西在宋代拥有高度繁荣的文化,培育了许多优秀的文人。如晏殊( 临川人) 、欧 阳修( 庐陵人) 、王安石( 临川人) 、黄庭坚( 分宁人) 、曾几( 赣州人) 、周必大( 庐陵 人) 、朱熹( 婺源人) 、杨万里( 吉水人) 等。信州在宋以前,文化发展缓慢。太平寰 宇记所载信州“人物条目下是“无”。至宋,信州文化事业积极发展起来。方舆 胜览所记载信州“人物 条目下有:张叔夜、郑骧、陈康伯、汪应辰、韩元吉、徐元 杰 。信州之所以能迅速发展自己的文化,主要由于它地理位置上的优越性,易守难攻。 韩元吉在信州新建牙门记中有以下记载:“虽宣和青溪之盗、建炎寇攘云扰,皆莫 能犯其地。而郡治岿然独在。信之为州,四百二十有三年矣,其地控闽粤,邻江淮, 引二涮,隐然实冲要之会。 尤其是到了时局动荡的南宋,信州成为众多文士理想的避 难所和寓居地。上饶、玉山两地正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文学方面取得了极大的发展。 为更好地说明上饶、玉山地区文学发展的状况,在对上饶玉山诗人群体予以详 细描述之前,先对信州地区文化发展的脉络简要梳理,探析此诗人群体背后的文化背景 及文学渊源。 第一节上饶、玉山地区文化底蕴的积淀 宋室南渡,信州秀美的山川风光、殷实的物质条件吸引了大批的文士寓居。韩元吉 两贤堂记对此有记载:“并江而东行,当闽浙之交是为上饶郡。灵山连延,秀挺森耸, 与怀玉诸峰崎岩相映,带其物产丰美,土壤平坦,故比来之渡江者爱而多寓焉。”最初 主要是吕本中、曾几的文学活动,之后随着韩元吉、朱熹、辛弃疾等人的不断努力,使 得这里的文化氛围愈加浓重,一跃成为全国文化的繁荣之地。南宋信州地区的文化发展 就是由这些寓居的文人奠定起来的。 一曾几、吕本中、韩元吉与上饶诗坛 吕、曾于绍兴年间居信州上饶,在此地进行频繁的诗歌唱和。曾几于绍兴十二年壬 戌( 1 1 4 2 年) 夏秋间,移居上饶,有诗发宜兴:“归去玉溪无一钱。( 按,玉溪,在 ( 宋) 乐史太平寰宇记,金陵书局,清光绪八年刻,第2 0 册,第1 0 7 卷,第1 6 页。 ( 宋) 祝穆宋奉方舆胜览,上海古籍出版社书店1 9 8 6 年版,第5 册,第1 8 卷,第4 页。 ( 宋) 韩元吉信州新建牙门记,南涧甲乙稿,丛书集成初编本,中华书局1 9 8 5 年版,第1 5 卷,第2 9 2 _ 哗 页。 ( 宋) 韩元吉两贤堂记,南涧甲乙稿,丛书集成初编本,中华书局1 9 8 5 年版,第1 5 卷,第2 9 l - 2 9 2 页。 4 信州玉山县境) 吕本中在此时期前后也在此地,有诗为证:“荒城少往还,居处喜相近。” 圆即指二人同居信州。两人在此期间酬唱颇多,还积极地将诗歌活动推广开来。曾几于 1 1 4 4 年秋离信州,任广西转运使。1 1 4 9 年任满归上饶,定居茶山广教寺,一直到1 1 5 5 年1 1 月为提点两浙东路刑狱,离开上饶。在此期间与王洋、曾宏父、刘子晕、郑望之、 韩元吉皆有交游往来。固曾几还时常指点当地青年学习诗法,如周日章兄弟、李商叟等。 吕本中、曾几的上饶诗歌活动,受到当时及稍后文人的推崇,他们被视为上饶的文 化火种及文学榜样。韩元吉两贤堂记记录了当时人们崇拜二人的盛况: 绍兴中,故中书舍人吕公居仁尝寓于寺。公以文章名于世,而直道劲节,不容 于当路者,屏居避谤,赍志以没。上饶士子,稍宗其学问虽田夫野老,能记其曳 杖行吟风流韵度也后数年,故礼部侍郎文清曾公吉甫,复来居之二公生平交, 俱以诗鸣江右,适相继寓此,而曾公为最久。杜门醉诗书教子弟,或经时不入州府, 不问世故。好事者问从公游谈风月尔。而上饶之人,称一时衣冠师友之盛。及 二公姓字,则拳拳不忍忘。寺之僮奴,指其庭之竹,则日此文清公所植也山有隙 地,旧以为圃,指其花卉,则日此文清公所艺也。一亭一轩,爱而不敢动,日此文 清公所建立或命名也。 吕、曾二人在当地广受欢迎。他们的寓居使当地的青年士子受到诗歌熏陶,他们的风雅 事迹使田夫野老追忆,以致在他们死后的很多年还保存着他们种植的竹、花。赵蕃诗集 中常出现追慕吕、曾的诗句:“吾州忆当南渡初,居有曾吕守则徐。 “诗到江西得正 宗,后来曾吕出群雄。大阳遗履归何处,端欲从公一破聋。” 在赵蕃看来,吕本中、曾 几不仅是上饶的诗歌宗师,更是当时整个诗坛的盟主。韩漉也有同样的认同感和崇拜感: “慨焉绍兴初,上饶聚缨簪。东莱曾空青,至今朱弦琴。零落一丘垄,佳话转平沉。翁 实独远绍,文献所酌斟。诗乃其绪余,敛收日行吟。”。吕本中、曾几是当时诗学的代表, 他们在当地传授诗法,更重要的贡献是将诗歌的种子播撒在了这里。 韩元吉曾为礼部尚书,文学造诣很深。四库全书总目称其:“元吉本文献世家。 o ( 宋) 曾几茶山集, ,中华书局1 9 6 5 年版,第1 2 l 卷,第1 0 4 5 一1 0 4 6 页 8 的赵蕃合称“二泉 ,而且带动了当时上饶文人诗歌酬唱的频繁开展。 围绕韩漉所形成的上饶诗人群体的主要成员有:巩丰、余伯皋、周文璞、施仲益、 成季、陈文蔚等。 1 巩丰 巩丰( 1 1 4 8 1 2 1 7 年) ,字仲至,号睡翁,又号栗斋,武义人。著有东平集, 又有耳目志若干卷,现存诗文2 3 篇 。巩丰从吕祖谦学,与朱熹、叶适、陆游、杨 万里等皆有交游,叶适曾为其作墓志 。明代宋濂曾做巩丰传,称其:“于文无险怪 华巧,而以理屈人。片辞半牍皆清朗,得言外趣。尤工为诗,多至三千余首。”叨回瀛 奎律髓中评其诗“甚新 、“最新” 。 韩滤与巩丰志趣相投,交往密切,诗歌唱答频繁。从现存的韩沆诗来看,和韵巩丰 诗歌有1 8 首,寄怀诗1 0 多首,如仲至寄蒋阜茶与昌甫,且录大监赋来、巩仲至和 张少卿韵,约同寄一首、闻仲至雪峰有行记,有诗拟欧阳体寄之等,从而可知巩丰 亦作大量诗作赠答韩漉。巩丰死后,友人张上饶携其遗书来,韩漉悲痛万分,作诗上 饶出示仲至遗书: 我识睡翁尤更早,翁今死矣我已老。寥寥故家郓东平,丽泽溯源有深抱睡翁 又号日粟斋,余事书帖亦可怀。摩挲展转心眼开,此道于人何有哉。 对巩丰的诗歌创作,韩漉更是赞赏不绝,称其诗歌“瑰玮 。如送仲至长乐帅 幕一诗: 武义在宋隶属两浙路下婺州管辖。巩丰青年时从吕祖谦学,之后曾任江东提刑司干办公事( 事见( 元) 吴师道辑 敬乡录,文渊阁四库全书影印本,台湾商务印书馆1 9 8 6 年发行,第9 卷,第3 5 0 页) 其中又与韩漉等人有 大量的酬唱诗作。据此可推断其当在信州等地居住过。巩丰主要生平事迹可参见邱鸣皋南宋诗人巩丰考略,中 国韵文学刊,2 0 0 1 年第2 期,第9 8 1 0 0 页。 ? 巩丰现存诗歌2 3 苜,残句两联。北京大学古文献研究所编全宋诗,北京大学1 9 9 1 - - 1 9 9 8 年版,第3 1 1 4 6 一 - - 3 1 1 5 3 页。 曲叶适为巩丰所作墓志今已不存,但从马端临文献通考东平集提要中,可以窥见部分原文( ( 元) 马端临文 献通考,王云五主编,商务印书馆,中华民国二十五年( 1 9 3 6 ) ,第2 4 1 卷,第1 9 1 0 - - - - 1 0 1l 页) 叶适另有为巩 丰母杨夫人所作墓表,中对巩丰多有嘉赞,可部分参考( ( 宋) 叶适著,刘公纯,王孝鱼,李哲夫点校叶适集, 中华书局1 9 6 1 年版,第1 4 卷,第2 6 0 页。) o ( 明) 宋濂杂传九首其二巩丰传,宋学士文集,丛书集成初编本,中华书局1 9 8 5 年版,第1 0 卷,第 3 3 0 - 3 3 2 页。 回( 元) 方回晓起甘蔗洲评语,李庆甲集评点校瀛奎律髓汇评,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8 6 年版,第1 4 卷,第5 1 8 页。 o ( 元) 方回展征评语,李庆甲集评点校瀛搴律髓汇评。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8 6 年版,第1 4 卷,第5 2 7 页 中( 宋) 韩漉涧泉集,四库全书珍本初集,中央图书馆筹备处1 9 3 4 年辑,第4 册,第6 卷,第5 页 回( 宋) 韩漉闻仲至雪峰有行。记有诗拟欧阳体,寄之,涧泉集,四库全书珍本初集,中央图书馆筹备处1 9 3 4 年辑,第2 册,第3 卷,第2 6 页。 9 文笔擅名第, 同继而灵山阳, 通尚友梅都官, 空又喜富收拾, 当置台馆中 示我所作工 不但扬陆翁。 锦绣纷青红 不合大雅尚, 岂期江海上, 和平事淡泊, 决定得名世, 天怒令诗穷 浩然复相从 志意惊盲聋 挽回正始风。 昔年弄水亭,一见知不 小篇清且丽,大篇疏而 时时写几句,岂只凡马 巩丰评诗有独到处。从韩漉诗仲至看杜诗分古语、妙语、老语,甚精微的题目 中可看出,巩丰对杜诗深有研究,将杜诗分古语、妙语、老语,对此韩漉深表赞同:“刺 骨分三语,刳心就一编。古来虽简短,妙处实绵延。飞动徐陈外,淋漓刘柳边。泉溪有 底急,老乃更精研。 o 另外,巩丰对江西诗派诗歌有独到的体认,韩漉曾言:“若论杜 集黄陈事,我爱东平巩睡翁。 可见,巩丰在此诗人群体中的重要影响。 2 余伯皋 余伯皋,生平不详。只知其曾住筠阳( 隶属豫章) :“筠阳之洲水中隔,古来称是神 仙宅。今君住此将二年,应识神仙李八伯。 余伯皋与韩漉唱和颇多,韩漉存有1 0 多首与余伯皋的唱和诗。他们的交情非常深 厚:“半世交游独有君,春风桃李满溪演。 另外,从韩漉的诗题,如( - - 十七日同伯 皋宿真隐,二十八日寒食观昌甫诗,恭叔所题字,观中两树辛夷花甚大,道士抚琴试新 茗、余伯皋持巩仲至三山诗卷来,因借录之、闻昌甫、斯远、成季下瓦窑滩,又与 伯皋回涂,小集成季书院、梨花蚁蝶图昌甫、伯皋约同赋等,可知余伯皋在此诗人 群体中的交游很广,他与赵蕃、巩丰、徐文卿、成季、潘恭叔等都有诗歌往来,是此诗 人酬唱群体的活跃人物。 3 周文璞 周文璞,字晋仙,号方泉,又号野斋、山楹、方斋,祖籍汝阳。有方泉集四卷 ( 诗三卷,赋一卷) 。与之酬唱者众多,有姜夔、陆游、葛天民,巩丰、韩沆、苏洞、 o ( 宋) 韩漉涧采集。四库全书珍本初集,中央图书馆筹各处1 9 3 4 年辑,第2 册。第3 卷第2 - - 3 页 o ( 宋) 韩沈伸至看杜诗分古语、妙语、老语,甚精微,涧泉集。四库全书 珍本初集中央图书馆筹各处1 9 3 4 年辑,第5 册,第8 卷,第l 页。 雪( 宋) 韩沈次韵仲至) 涧泉集 ,四库全书珍本初集,中央图书馆筹备处1 9 3 4 年辑,第l o 册。第1 7 卷, 第2 l 页 o ( 宋) 翁卷呈余伯皋 ,苇碧轩诗集,陈增杰点校永嘉四灵诗集,浙江古籍出版社1 9 8 5 年版,第1 6 6 页 余伯皋现存诗l 首,北京大学古文献研究所编全宋诗,北京大学1 9 9 l 1 9 9 8 年版,第3 1 4 3 2 页。 审韩浼次韵伯皋见别 ,润泉集,四库全书珍本初集,中央图书馆筹备处1 9 3 4 年辑,第8 册,第1 3 卷,第 1 9 页。 o ( 清) 永塔等撰方泉集提要,四库全书总目,中华书局1 9 6 5 年版第1 6 2 卷,第1 3 9 2 页。按:( 宋) 周应 合景定建康志 ( 文渊阁四库全书影印本,台湾商务印书馆1 9 8 6 年发行,第1 6 卷,第3 7 页) “桥粱条”下记l “嘉定桥庆元中县丞周文璞奉檄,兴创伐石粗集而刁i 果成”可知周文璞曾为溧阳县令漂阳在宋代隶属江南东 路的江宁府管辖,另外周文璞还到过江南东路的很多地区,在此期间与韩泷多有唱和 1 0 张侃、刘克庄等。四库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