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论文)视觉动词“看”、“见”使用情况历时、共时考察.pdf_第1页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论文)视觉动词“看”、“见”使用情况历时、共时考察.pdf_第2页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论文)视觉动词“看”、“见”使用情况历时、共时考察.pdf_第3页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论文)视觉动词“看”、“见”使用情况历时、共时考察.pdf_第4页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论文)视觉动词“看”、“见”使用情况历时、共时考察.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硕士学位论文 m 人s t e r st l | e s i s 中文摘要 主要探讨的是视觉动词中的“看、见”,首先,这两个字,或者词从词性上来 说,一般被归为动词一类,所以我们主要讨论其作为动词词性多具有的各种语法特 征,同时,在使用的过程中,会有词性发生改变或活用的情况,这些情况下的问题 也在讨论范围之内,这样我们才能从多方面、全方位地探析“看、见”所具有的语 法特性,才能更清晰地了解其在语言历史中演变的轨迹和演变的原因。 文章大体从两个方面展开,一是历时层面,主要考察其语义、句法功能、语法 特征、带宾情况等的演变过程;二是共时层面,分析其在现代汉语中的语法特征、 句法功能、语法化情况等。 词义演变方面,结合相关语法理论,通过列举分析各时期主要代表文献中“看、 “见”用例所涉及的义项,从这些义项多寡、更替等变化来表现出其在使用过程中 发展演变情况。 带宾情况演变方面,考察各时期“看”、“见带宾情况的变化,通过其宾语的 内容、形式等方面特征的演变,结合语义变化来理清“看”、“见 宾语由古至今变 化的过程。 语法特征演变方面,运用相关语言学理论,在考察语义变化同时,对“看 的 语法特征由相对简单到形式多元化及“见”的语法功能由丰富至相对简单化的过程 穿插考察,与语义变化形成对比。 句法功能方面,在共时层面考察了现代汉语动词“看 、“见”构成的句式,及 “看”、“见”的主语、宾语、状语的语义限制等内容,对现代汉语动词“看”、“见” 作了较为全面的分析。 语法化方面,结合历时部分的演变过程,在共时层面考察了“看”、“见 的语 法化特征。 关键词:看见历时共时语法化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a b s t r a c t f o c u s e do nt h ev i s i o no ft h ev e r b ”l o o k ,s e e ,”f i r s t ,t h i sw o r d ,o r 、o r d s 厅o mt l l e p a r to fs p e e c hl sc o n c e m e d ,a l eg e n e r a l l yc l a s s i f i e da sac l a s so fv e r b s ,t h e r e f o r e w e f o c u s e do nt h ep a r to fs p e e c ha sav e r bw i t ha v a r i e t yo fg r a m m a ra n dm o r ef i e a t u r e s 。a t t h es a m et i m e ,i nt h eu s eo ft h ep r o c e s s ,w i l lu s ep a r to f s p e e c ho rc h a n g et h es i t u a t i o n t h ei s s u eo ft h e s ec a s e sa r ew i t h i nt h es c o p eo f d i s c u s s i o n ,s ot h a tw ec a nt a k eo u ti 1 1 m a n yw a y s ,a l la s p e c t so f ”l o o k ,s e e ”b yt h e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t h eg r a m m a ri no r d e rt o m o r ec l e a r l yu n d e r s t a n dt h e i rh i s t o r yi nt h ee v o l u t i o no f l a n g u a g et r a c k sa n dt h er e a s o n s f o rt h ee v o l u t i o n t h ea r t i c l eg e n e r a l l yc a r r i e do u ti nt w o w a y s ,f i r s t ,t h ep e r s p e c t i v eo ft h ee v o l u t i o r l m a i n l yo nt h es e m a n t i c s ,s y n t a x ,f u n c t i o n s ,g r a m m a rf e a t u r e s ,s u c ha sw i t hp i nt h e e v o l u t i o no ft h es i t u a t i o n ;s e c o n d ,w h e nt h e l e v e l sw e r ea n a l y z e di nt h em o d e m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c h i n e s e g r a m m a r , s y n t a x ,f u n c t i o n s ,g r a m m a ra n ds oo n t h ee v o l u t i o no fm e a n i n gi nl i g h to ft h er e l e v a n tg r a m m a t i c a lt h e o r y , t h r o u g ht h e a n a l y s i so ft h ep e r i o dl i s t e di nt h em a i nr e p r e s e n t a t i v eo ft h el i t e r a t u r e ,”l o o k ,” s e e 谢t h t h ej u s t i c ei n v o l v e di nc a s e so f i t e m s ,f r o mt h ej u s t i c eo ft h ea m o u n to ft i 姗o v e r s u c ha s s h o w nb y c h a n g e si nt h ec o u r s eo fi t sd e v e l o p m e n ti nt h eu s eo ft 1 1 ee v o l u t i o no f t h ee v o l u t i o no f o b j e c t , t os t u d yt h ed i f f e r e n tp e r i o d so ft h et - l o o k f i ,”s e e ”w i t ht h e c h a n g e si nt h eo b j e c t ,t h r o u g hi t sc o n t e n t ,f o r ma n do t h e ra s p e c t so ft h ee v o l u t i o no f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c o m b i n e dw i t hc h a n g e st oc l a r i f yt h es e m a n t i c ”l o o k , ”s e e ”o b j e c t sb v t h ec h a n g e si nt h ec o u r s eo fa n c i e n td a t e t h ee v o l u t i o no f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t h e s y n t a x ,u s i n gt h er e l e v a n tt h e o r e t i c a l l i n g u i s t i c s ,s e m a n t i cc h a n g ei nt h es t u d ya tt h es a m et i m e ,t o t l l e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t h e g r a m m a ro f ”l o o k ”r e l a t i v e l ys i m p l et od i v e r s i f i e df o r ma n dt h eg r a m m a t i c a l t i o n f r o mt h er i c ht ot h er e l a t i v es i m p l i c i t yo f ”s e e ”,i n s p e c t i o n i n t e r s p e r s e dw i t ht h es e m a l l t i c c h a n g ec o n t r a s t l y s y n t a c t i cf u n c t i o n ,a tt h et o t a ll e v e lt os t u d yt h em o d e mc h i n e s ew i r b ”l o o k ”a n d ”s e e ”,i n c l u d i n gt h es e n t e n c ec o n s t i t u t e s ,a n dt h es u b j e c t ,o b j e c t ,a d v e r b i a ls e m 觚t i c r e s t r i c t i o n so nt h ec o n t e n to fm o d e mc h i n e s ev e r b ”l o o k ”a n d ”s e e ”,t om a d e am o r e 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a n a l y s i so f ”l o o k ”a n d ”s e e1 1 i i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g r a m m a t i c a l i z a t i o n ,c o m b i n a t i n gt h ep a r to ft h ee v o l u t i o n a r yp r o c e s s ,i nt h et o t a l l e v e lt os t u d yt h e ”l o o k ”,”s e e ”i nt h es y n t a xo ff e a t u r e s ,c o m b i n e d 谢t ht h ee v o l u t i o no f u s e ,a n df u r t h e r l yd e s c r i b et h es y n t a xo ft h et r a j e c t o r yo f ”l o o k ”a n d ”s e e ” k e yw o r d s :l o o k s e ee v o l u t i o nc u r e e n t - s i t u a t i o n g r a m m a t i c a l i z a t i o n i i i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华中师范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 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文中己经标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 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 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 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 阅。本人授权华中师范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 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同意华中 师范大学可以用不同方式在不同媒体上发表、传播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 作者签名: 日期:年 月 日 本人已经认真阅读“c a l i s 高校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发布章程”,同意将本人的 学位论文提交“c a l i s 高校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全文发布,并可按“章程中的 规定享受相关权益。园童途塞握交卮溢蜃;旦兰生;旦二生;旦三生蕉查! 作者签名: 日期:年月 日 , 导师签名: 7 啪沙r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i l e s i s 上一| 一 刖吾 语法研究在汉语研究中一直都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而动词及相关问题的研究则 又是汉语研究中历来受学界关注的焦点。视觉动词是汉语动词中重要的一部分,近 年来逐渐受到关注,产生出不少的研究成果。但从目前情况来看,关于视觉动词的 研究多是从某一个语法化发展演变的角度着手,或是仅仅着重其某个时期的语法特 征,关于视觉动词的发展脉络及其各个时期的语法特点,则少有关注。 通过对汉语视觉动词研究的历史和现状的回顾,我们认为,动词研究到一定程 度,就需要对它进行比较全面的考察,从历时的角度和共时的角度同时来进行,在 演变的过程中来寻找共性的特征,从而做到全局性的了解和把握。总结已有的研究 成果,从中获得新的启发和方向,这对汉语动词的学习及今后的进一步研究都有十 分重要的意义。 1 1 研究范围 主要探讨的是视觉动词中的“看、见 ,首先,这两个字,或者词从词性上来 说,一般被归为动词一类,所以我们主要讨论其作为动词词性多具有的各种语法特 征,同时,在使用的过程中,会有词性发生改变或活用的情况,这些情况下的问题 也在讨论范围之内。 1 2 研究方法 1 2 1 形式和意义相互结合相互验证的方法 任何形式的语法单位都是形式和意义的结合,动词不仅仅是作为动词存在,而 是存在与语言的使用中,所以形式就更显现了与意义结合的重要性,要分析常用视 觉动词“看、见 ,形式意义结合起来更有说服力。 1 2 2 动态的研究方法 分析任何一种语法现象仅从静态的现象来着手都会出现解释不充分的现象,因 为语言不是静止的,而是在不停地使用中,在逐渐地变化,只有用发展的眼光来考 虑,才会分析出问题的来龙去脉。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1 2 3 比较分析法 比较法是我们在研究中常采用的一种方法,只有比较,才能显示出我们的研究 对象的特点,因此我们在研究常用视觉动词“看、见”时,通过古汉语部分、现代 汉语部分中的语法特征分析比较,通过“看”、“见 发展演变的不同表现来对比, 就会理出一个较为整体全面的结论。 1 3 研究现状分析 以往对视觉动词的专门研究很少,多是对古汉语中视觉动词“见 的特殊语法 化用法的研究,或视觉动词的语法化研究,或是“目类动词的演变研究。 下面按大概的分类来进行说明: 1 3 1 关于视觉动词语法化的研究 韩玉国汉语视觉动词的语义投射及语法化构拟、张秀松动结式中“见” 字的语法化、卜师霞古汉语两种“见v ”之“见”虚化的语义机制等对“看、 见 语法化情况进行一些探讨。 1 3 2 关于视觉动词演变的研究 李润试论实词虚化与句法结构的关系从“见”字的演变、杨明谈“目” 及从“目”诸字形义的演变、汪维辉东汉隋常用词演变研究从句法结构、 汉字形体演变、语义角度等侧面进行论述。 1 3 3 关于古汉语中“见”的几个语法特征 朱家平助词“见”指代第三人称宾语的用法具有普遍性、助词“见可以 指代第二人称宾语、王光汉论助动词“见 、李润“见”字的第三人称指代作 用及其成因初探、赫琳先秦“被动”式、“见动”式再认识、白兆鳞从 汉语史角度论“见v 之“见 分别讨论了“见”的几种虚化用法,如第一、二、 三人称代词及语助词用法等。 1 3 4 现代汉语“看”的虚化 郭莉琳语助词“看 字探讨、试探语助词“看”的语法化、周同燕、现 代汉语中“看 的语法化现象考察、张爱玲张秀松近将来时态标记词“看”字 2 的语法化等文章从共时、历时角度对汉语动词“看”进行研究,成果斐然。 前面所列举的这些文章对动词“看 、“见 从语义、语法、语用等不同角度进 行研究,或从共时层面分析其语法功能、语用特征等,或从历时层面细究其发展演 变之根源。但这些研究都是只针对某一个方面,而没有一个全面系统的研究。我们 这里就是在前贤的研究基础上,吸取借鉴其经验成果,对“看”、“见的历史演变 过程、共时语法功能特征等进行全面系统地梳理,形成一个历时的演变轨迹和一个 共时的特征描写体系。 1 4 本论文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 1 ) 本文深入分析研究了常用视觉动词,从历时层面对常用视觉动词“看、 见 的义项演变、语法特征、带宾情况变化等进行分析,初步理出其发展轨迹及其 特有的语法意义。 ( 2 ) 在共时层面上,对现代汉语动词“看 、“见”的句法功能,从构成的句 式,及“看”、“见 的主语、宾语、状语的语义限制等内容,对现代汉语动词“看”、 “见 作了较为全面的分析。 ( 3 ) 在前人研究成果和大量语料的基础上,进一步整理出“看”、“见”语法 化过程,及现代汉语“看、“见”语法化后的语法、语用特征等。 1 。5 语料及符号说明 本文所用的语料包括古汉语文献、近现代小说、科普教材、词典等各种体裁的 文本,共计2 0 0 0 多万字,大部分通过检索北大语料库、华中师范大学语料库得来。 部分例句来自口语之中,属日常口语采集而来。 文中设计的符号意思如下: s 表示问类动词的主语。 0 表示问类动词。 s 表示小句成分。 s 。、s 。、s 。、s 。等表示动词所构成的旬式。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1 1 e s l s 第一章“看 、“见 使用情况的历时考察 现代汉语中有这样的一些使用情况: 看书【+ 】见书【- 】看病 + 】见病【一】 见世面【+ 卜一看世面 - 】 看教【- 】见教【+ 】 看医生 + 】见医生 + 】 看她父母【+ 】见她父母【+ 】 见领导【+ 卜一看领导 + 】 看风景【+ 】见风景【一】 这样“看 、“见”区别使用的地方在现代汉语里还有很多,我们说“看”、“见 明明都是视觉动词类,而使用中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差别呢? 我们认为是“看 、“见” 词义在发展使用中的差别造成的,例如“看风景见风景 ,“看”的义项中有“欣 赏、观赏”义,而“见”则没有这类义项,所以“见风景”用法不成立。但“看她 父母见她父母 则都成立,只意思有区别:“看望她父母 “拜见她父母”。 “看”、“见在先古时期使用情况如何? 最初是“见 承担了大部分视觉动词 的功能,但到“看”大量使用后,“看 强盛的动词生命力使其逐渐占据了视觉动 词的上位。这个过程在历代的文献中反映了出来,我们通过分析各个历时时期的主 要代表文献中涉及到的“看”、“见 的义项变化情况,此次为主线,以语法特征、 带宾情况等角度考察为辅线,来理清其发展脉络,通过这些历时演变的过程展现其 在现代汉语中的语法特征。 2 1 “看 使用及带宾情况的历时考察 2 1 1 “看使用情况的历时考察 这一节的主要内容是对汉语动词“看”使用情况的历时考察,通过对历代文献 资料的分析讨论,考察“看 从出现到成为常用视觉动词的嬗变过程,及在这个过 程中“看”的带宾情况的渐变,从而理出其发展的大概轨迹,为共时考察提供历史 层面的依据。 “看”的使用情况在当前所能见到的古文献资料记载里,有一个不连贯的表现。 目前所知,“看 字最早见于韩非子储说左下:“梁车为邺令,其姊往看之。 但先秦典籍文献中仅有此一例。说文目部也录有“看 字,但在两汉的文献里 却少见“看”字,而到六朝的文献中“看 的用例突然增多。从韩非子到六朝 4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i i e s i s 这段时期,“看 字是如何发展演变,在有文字记载的资料中我们无法考证,只能 这样推测:“看 在春秋战国时期已经在口语中使用,但还没有被书面语所接纳, 直到大约晚汉时期才逐渐在书面语中使用。 下面通过对历代文献资料的分析,对“看”的使用情况做初步的梳理,从而得 出其大致的发展演变轨迹,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对动词“看的历史变化情况形成一 个纵向的了解。 “看 的词义在现有中土文献中有个由寡到多的过程,所以我们采取了词义歹i j 举分析与语法特征结合的方法来理清“看 发展的过程,大概弄清“看”在使用过 程中是如何一步步衍生出新的义项、淘汰旧的义项,哪些义项经过长时期的使用仍 保留下来并一直沿用至现代汉语中。 2 1 1 1 先秦两汉时期 先秦两汉时期关于“看”用例多见于口语化较重的汉译佛经,汉代开始不断有 梵语等外来佛经引入中原,这些佛经主要是僧侣等进行翻译流传,由于这些人大部 分不是有很高文学素养的文士,所以翻译佛经所用的语言多为口语而非书面语,如 东汉时翻译的大量佛经,都较为真实地反应了当时口语语言状况。下面列举其中几 例: ( 1 ) 尔时大施主游行观 看 。( 大方便佛报恩经卷二) ( 2 ) 望河洛之流交兮, 看 成皋之旋门。( 班昭东征赋) ( 3 ) 仰 看 苍天,不睹云雨。( 六度集经卷二) ( 4 ) 无聚会群辈,无 看 视门户。( 女诫专心第五) ( 5 ) 北临清漳冰,西 看 柏杨山。+ ( 王粲魏诗卷) ( 6 ) 比丘对日:“弟子不骂,直言婢淫种耳。”江神女日:“ 看 此比丘, 已复骂欤! ( 分别功德论卷五) 以上所举例子中“看的词义已较为丰富,有“观看 义,如例( 1 、( 2 ) 、( 3 ) ; 有“观赏,欣赏”义,如( 5 ) ;有“表提示 义,如例( 6 ) 。有此可见,晚汉时期, “看 已基本成为常用视觉动词,且除了基本的“视觉接触”义,已经具有“观赏 乃至“表提示 等引申义,这些都表明“看”在这个时期的口语中使用频繁,只是 在书面语中使用频率较低。 通过语料库检索,在战国末期韩国法家集大成的韩非子和东汉桓谭著的 新论里,各有“看 字一例,如下: ( 7 ) 梁车新为邺令,其姐往 看 之,暮而后,门闭,因逾郭而入。( 战国韩 非子) : 硕士学位论文 m a 8 t e r st h e s i s ( 8 ) 臣之事仲尼,譬如渴而操杯器就江海饮,满腹而去,又焉知 看 江海之 深? ( 东汉史论新论) 而史记这部五十多万字的史书里,则没有检索到一个“看”的用例。 通过与佛经的对比,这种口语与书面语使用情况的反差立即显现出来。 2 1 1 2 魏晋南北朝时期 经过口语到书面语的转变,晋代左右,“看”的使用频率急速上升,特别在翻 译的佛经里,“看 字的词义更加丰富,有学者统计,汉译佛经里“看”的义项多 达1 5 项,可见此时“看”已经基本发展成熟。下面通过几部魏晋南北朝的作品文 献来分析此时期“看”的使用情况。 2 1 1 2 1 三国志裴松之注中“看 字共有1 2 例,用例虽少,但涉及到的 义项却有7 项,下面按义项分别列举: “观看,观赏 义 ( 1 ) 登观阪, 看 汶水之流,旬日还成都。( 三国志卷三十三) “看守,镇守 义 ( 2 ) 外既如此,又以黄门张当为都监,专共交关, 看 察至尊,侯伺神器, 离间二宫,伤害骨肉。( 三国志卷八) “等候,等待”义 ( 3 ) 今此郡民,虽外名降首,而故在山草, 看 伺空隙,欲复为乱,为乱之 日,鲂命讫矣。( 三国志卷五十九) “查看,检验”义 ( 4 ) 後移居墓所,景王遣锺会 看 之,若才艺德能及父,当收。( 三国志卷 二十二) “检查,诊断义 ( 5 ) 己饱针灸服药矣,不复须 看 脉。( 三国志卷二十九) “阅读,阅览”义 ( 6 ) 修以公所撰兵书示松,松宴饮之间一 看 便a 诵。( 三国志卷二十九) “观察,察看”义 ( 7 ) 公疑其有异色,先遣迎【看】,因自留之,羽心不自安。( 三国志卷三十 五) 可以看出,三国志成书时期,“看 已不仅仅在口语中使用,其词义的丰富 性使它稳居视觉动词的上位词位置,从而在中土文献中大量使用。 2 1 1 2 2 世说新语中“看 的使用明显增多,且词义较之其之前的中土文 6 硕士学位论文 m 人s t e r st h e s i s 献更加丰富。“看”在世说新语中共有5 1 例,所包括的义项共有8 项,下面按 义项列举: “观看义 ( 1 ) 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 ( 世说德行) “看望,探访义 ( 2 ) 周镇罢临川郡还都,未及上住,泊青溪渚,王丞相往【看】之。( 世说德 行) “阅读,阅览义 ( 3 ) 桓宣武命袁彦伯作北征赋,既成,公与时贤共【看】,成嗟叹之。( 世说文 学) “查看 义 ( 4 ) 王司州至吴兴印渚中【看】。( 世说德行) “看守 义 ( 5 ) 王恭随父在会稽,王大自都来拜墓,恭暂往墓下【看】之。( 世说雅量) “看见,看到 义 ( 6 )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几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世说雅量) “察看,检查 义 ( 7 ) 晋明帝解占冢宅,闻郭璞为人葬,帝微服往【看】。( 世说企羡) “照看,看顾”义 ( 8 ) 及帝病困,卞后出【看】疾。( 世说栖逸) 此时期的“看”字的义项除了基本的“用视线接触人或物”之外,引申出了很 多动词范畴的相关义项,其中多与其他动词相连使用构成连谓结构,并经过长期使 用形成固定动词短语结构,如此时期的佛经中,出现“观看”,“看脉”等固定词汇。 同时,魏晋南北朝时期,“看 还出现了“v p 看 格式的用法,如: ( 1 0 ) 将还家,语王云:“汝是贵人,试作贵人行看。”( 太平御览八百二十 九卷) ( 1 1 ) 精舍中庭前沙地有众长寿。“借我弓箭,试我手看。”答言:“可尔 ( 摩 诃僧祗律,大正藏) ( 1 2 ) 汝好思量看。( 十诵律,大正藏) 这里的“看 已完全失去动词语义,由作为中心动词带宾语变成依附主要动词 之后,不带宾语,词义进一步抽象,变成只表示尝试语义的语法单位。此时期“v p 7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i e s i s 看”只有“v 看”和“v d 看 两种形式,“v p 的施事也仅限于第二人称,且表 “尝试”义用法时多与“试”同时出现。( 吴福祥,1 9 9 5 ) 关于“看 的“表尝试”词义的产生演变已经有不少说法,最广泛的是,“语 助词“看”来源于含有“测试”义的动词“看”,产生的时间在魏晋南北朝 。吴 福祥认为魏晋南北朝时期,“看 引申出“测试 义,如: ( 1 3 ) 其家有机,让比丘坐:“即坐小待。 复起以指内釜中,看汤热不。( 摩 诃僧抵律,大正藏) ( 1 4 ) 五六日后,以手内瓮中,看冷无热气,便熟矣。( 齐民要术) 我们认为这些例子中“看”解释为“测试 义不够贴切,而应解释为“察看、 观察”,这些义项使用的时间已经很长,先秦两汉时就已出现,最初单独做动词使 用,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与动词连用的情况。这种联动的用法渐渐使“看”的语 法功能发生相应变化,由作为中心动词带宾语变成依附主要动词之后,不带宾语。 当“看”的词义抽象化达到一定程度,便会引起词义的虚化,并最终失去视觉动词 词汇意义,完全演变为只表示尝试语义的语法单位。 2 1 1 3 隋唐五代时期 隋唐时期我们主要考察入唐求法巡礼行记、楞伽师资、禅源诠序等九 部佛经及佛语录中“看 的使用。通过考察这些口语化较重的文献,可以看出“看” 的词义更加丰富,且用法更灵活。在这九部佛经及佛语录中“看”的用例共有1 1 2 例,包括的义项有1 0 项,我们在此不作一一列举。 这时期我们以祖堂集为例来分析,该书是五代南唐泉州招庆寺静、筠二禅 僧编著,全书内容记述自迦叶以至唐末、五代共二五六位禅宗祖师的主要事迹及问 答语句,能够较真实地反映当时的口语情况。祖堂集中“看 的用例共有1 8 7 项,所包含的义项有1 0 项,下面按义项举例: “察看 义 ( 1 ) 此是异人也,禅师自往【看】。( 祖堂集卷三) “看见,看到 义 ( 2 ) 行者日:“和尚 看】我对秀上座偈,则知我入门意,则印惠能:秀在门外, 汝得入门,得坐被衣。( 祖堂集卷二) “照顾,照料 义 ( 3 ) 僧对日:“昨者母亲下世,只有姊,独自无人【看】侍,争抛得? ( 祖堂 。见吴福祥尝试态助词“看”的历史考察,语言研究,1 9 9 5 ( 2 ) 8 硕士学位论文 m 人s t f r st t ie s i s 集卷三) “阅览,阅读”义 ( 4 ) 师看经次,僧问:“和尚寻常不许人看经,为什摩却自【看】经? ”( 祖堂 集卷四) “观赏 义 ( 5 ) 但 看】松竹岁寒心,四时不变流清音。( 祖堂集卷四) “会见,接待 义 ( 6 ) 对日:“在,只是不【看】客。”( 祖堂集卷四) “分辨 义 ( 7 ) 有明眼汉,出来断 看】。( 祖堂集卷十三) “查看”义 ( 8 ) 遂起来自【看】。( 祖堂集卷十四) “表尝试”义 ( 9 ) 沩山云:“其事难则过,汝试说【看】。 ( 祖堂集卷十八) “表提示 义 ( 1 0 ) 【看】他圆成处,不如自归家。( 祖堂集卷十五) 上面只作部分列举,考察祖堂集全篇,我们发现第十项义项的用例明显比 唐代增多,只在此篇文献中就有3 5 例之多。 此时期文献中大量出现“看 或“看、“将”同时出现用在“v p 前表示某种 状态或动作即将出现或发生的用例。如: ( 1 1 ) 红日 看】将山上没,白云又向岭头生。( 敦煌变文集) 这里的“看 词义已虚化,丧失视觉动词的实际意义,只起一种近似将来时态 标记的作用。其后的动词结构表示一种未然的情况或状态,不能是已然的或正在进 行的动作行为。 同时,我们说意义的演变带来组合关系、语法功能的变化。“看”由作主要动 词带宾语变为依附于其他动词之后且不带宾语的尝试态语助词用法唐代以后越来 越频繁,“v p 看 除了“v 看 、“v c 看 、“v d 看”还出现“v v 看 的形式,且 “v 的类型、数量较前时期也大增,这都表明“看”作为尝试态助词,在此时期 语法结合能力、各项语法功能都基本发展成熟。 o 见张爱玲,张秀松近将来时态标记词“看”字的语法化,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2 0 0 4 ( 6 ) 9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2 1 1 4 宋元明清时期 唐宋以后在北方话的基础上形成一种书面语一一古白话,这种语体本来是 在口语中使用,唐宋时期逐渐在书面使用,并稳固下来。这样,偏口语化的动 词在书面使用的频率大增,我们的考察对象里“看的义项也更为丰富。 2 1 1 4 1 宋元 主要考察话本选集中“看”的使用情况,这部集子是由北大语料库的工作 人员整理编撰,能明确的是其所选录的小说绝大部分是元代小说。在这部小说选本 集中,“看”的用例共有4 6 3 例,使用到的义项有1 5 项,仅从“看”的义项上来看, 此时期较之前期发展突飞猛进, 当然,这不表明这些义项都是此时期才出现的,而是我们考察的对象话本, 口语化的程度教高,真切反映了口语使用在状况。下面按义项列举: ( 1 ) “观看义 ( 1 ) 邻舍听得周妈妈哭,都走来 看】。( 闹樊楼多情周胜仙) ( 2 ) “诊断 义 ( 2 ) 我待来请你【看 脉。( 闹樊楼多情周胜仙) ( 3 ) “医治 义 ( 3 ) 周妈妈欲请医人来 看】女儿,争奈员外出去未归,又无男子汉在家,不敢 去请。( 闹樊楼多情周胜仙) ( 4 ) “将来时态标记”义 ( 4 ) 【看】【看】走至一处,独扇门儿,门傍却是半窗,门上挂一项半新半旧斑竹 帘。( 勘皮靴单证二郎神) ( 5 ) “表提示 义 ( 5 ) 你【看】我晦气! ( 勘皮靴单证二郎神) ( 6 ) “准备,预备 义 ( 6 ) 也不叫人【看】轿,着人将靴儿、簿子,藏在身边,同大尹径奔一处来。( 勘 皮靴单证- - n 神) ( 7 ) “会面 义 ( 7 ) 盘恒至五更,二郎神起身,嘱付夫人保重,再来相【看】。( 勘皮靴单证二 郎神) ( 8 ) “查看 义 ( 8 ) 你老人家开了,检【看 个明白。( 蒋兴哥重会珍珠衫) ( 9 ) “观赏义 1 0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t i e s i s ( 9 ) 许德厚和夫人推窗 看】月,开怀饮酒,尚未曾睡。( 金玉奴棒打薄情郎) q o ) “顾及 义 ( 1 0 ) 看】你之面,一板也不曾责他。( 蒋兴哥重会珍珠衫) o d “看待 义 ( 1 1 ) 况且名声不好,被人【看】得轻了。( 蒋兴哥重会珍珠衫) “看守 义 ( 1 2 ) 他悄地带个门子私行到此,聂千户就扮做小郎跟随,门子只做【看 船的 小厮,并无人识破。( 陈御史巧勘金钗钿) 0 3 “阅读”义 ( 1 3 ) 见了通政司邹参议,将沈链父子冤情说了,然后将沈襄讼冤本稿送与他 看】。( 沈小霞相会出师表) q 4 ) “打量 义 ( 1 4 ) 玉姐偷【看】公子,眉清目秀,面白唇红,身段风流,衣裳清楚,心中也 是暗喜。( 玉堂春落难逢夫) “挑选,选择择 义 ( 1 5 ) 分付家人到张先生家 看】了良辰。( 玉堂春落难逢夫) 从上面所列举的用例我们可以看出,“看”的词义极为丰富,但我们也发现, 很多新增的义项都是在与其他动词连用的情况下才有的,如:“检看”、“相看等。 我们说词语义项的演变除了本身词义变化之外,还受复合词的产生、词语表达的丰 富性多样性及相邻义域间相互影响制约的等因素影响,所以我们认为此时期的一些 义项属于演变过程中的“过度义项 ,随着新的词项的产生而被替换、消失。 尝试态语助词“看在此时期也有了较大发展,宋元时期的中土文献中“v p 看”的形式除了“v 看 、“w 看 、“v d 看 、“v c 看 等还出现了“v v 看 , 如:“问一问看 、“尝一尝看 等用法大量出现,可见“看”的这种虚化用法已经 完全稳固。 考察其他文献时,我们发现此时期“看还有大量与其他动词连用的用法,是 这时期“看”使用的一个特色,如,“往看”、“开看 、“取看等。例如: ( 1 6 ) 衔一卷经,可十纸许, 取看】皆说罪福之事,明旦果见,乃是佛经。( 太 平广记) ( 1 7 ) 一日上元,其夫出看,你子以计遣诸婢,皆 往看】。( 朱子语类) 此时期,“表提示 义的“看 进一步发展,由带单音节名词,发展到多音节 、。一 硕士学位论文 m 人s t e r st h e s i $ 偏正结构。同时,出现“看”带动宾结构用在表示陈述的祈使形式中,提醒对方注 意可能或将要发生某种不好的事情或情况,这种用法接近现代汉语情态标记词“看 的用法。例如: ( 1 8 ) 公指壁上画狗子日:“这个还有也无? 僧无对。公自代日:“【看】咬著 汝。( 五灯会元) 张秀松( 2 0 0 4 ) 认为情态标记“看 由“提示”义“看 的现实域用法在认识 域的投射缩合发展而来,是“提示”义“看”的言语行为域用法。我们认为,语 义的虚化主要表现在动作性的弱化、宾语的复杂化、语法功能单一化等。最初“看 作提示义时主要用在口语中,后跟宾语为“兵器招式等,如“看打刀剑 枪棍鞭招”等,这种用法虚化程度较弱,其宾语仍是可以看见的实体或有形 的动作。使用过程中,在语言使用的类推作用下出现较为虚化的宾语,如“眼光 士气 等,最后出现短语类宾语,及至现代汉语里引导小句类宾语。当然,这个过 程是漫长而复杂的。 2 1 1 4 2 明清 明清时期,古白话是通俗文学的主要语体,“看”已属常用动词的高频词,也 是视觉动词的上位词,所以此时期文献中涉及到“看”的义项更为丰富,语法功能 也更为成熟。 通过穷尽性语料检索,在我们检索的北大语料的明清语料中“看”涉及到的义 项有1 7 项,与宋元时期有所发展,但也可以看出“看”的很多义项经过长时期地 选择使用已基本稳定沿留下来。下面作简单列举: ( 1 ) “观看 义 ( 1 ) 一挥挥断彩云根,要 看】嫦娥体态。( 万历野获编) ( 2 ) “会面”义 ( 2 ) 倘有人来相 看】,你便见他一面。( 今古奇观) ( 3 ) “安排,伺候 义 ( 3 ) 遂教左右 看】坐。( 今古奇观) ( 4 ) “将来时态标记”义 ( 4 ) 却说陶谦在徐州,时年已六十三岁,忽然染病;【看】 看】沉重,请糜竺、 陈登议事。( 三国演义) o 见张秀松“提示”义“看”字探讨,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 0 0 4 ( 2 ) 1 2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下e r st t l e s i s ( 5 ) “诊断”义 ( 5 ) 刘元普只道中年人病发,延医【看】脉,没一个解说得出。( 今古奇观) ( 6 ) “认为,觉得“义 ( 6 ) 我偏要都买了你的,【看 如何? ( 今古奇观) ( 7 ) “表提示” ( 7 ) 你看贼小奴才,把我这鞋弄来的您漆g f g ! 看】我教他爹打他不打他。( 金 瓶梅) ( 8 ) “检查义 ( 8 ) 看】他背项之间,乃是绳损处烂了老大一片。( 二刻拍案惊奇) ( 9 ) “观赏 义 ( 9 ) 其日八月十五日,只说请王美湖上【看】潮。( 今古奇观) q 0 ) “顾及 义 ( 1 0 ) 南大人,乞饶母子二人性命,可【看】昔日薄面! ( 五代秘史) o 】) “看待 义 ( 1 1 ) 似这等说,他也是个县令之女,岂可贱婢相【看】。( 今古奇观) 蚴“看守 义 ( 1 2 ) 他做他的 看】财童子罢,怎么也来出家? ( 三宝太监西洋记) “阅读”义 ( 1 3 ) 许公发得有单,今既到家,可拆开来 看】了。( 二刻拍案惊奇) ( 1 4 ) “查找 义 ( 1 4 ) 各处寻【看】,只见旁边画着一枝梅,墨迹尚新。( 二刻拍案惊奇) “照顾”义 ( 1 5 ) 直待孩子年长,善继不肯【看】顾他,你也只含藏于心。( 今古奇观) “挑拣”义 ( 1 6 ) 原嫁来的两只箱笼,到先开了,提出几件穿旧衣裳,教他夫妻两e l 检【看】。 “表尝试”义 ( 1 7 ) 拿过胡芦来,等我装装夭,也试演试演【看】。( 西游记) 由于我们考察的语料数量有限,上面义项的列举不完全穷尽,但也能够较准确 反映“看”此时的使用情况。 2 1 1 5 考察总结 上面我们通过词义、语法特征等方面结合的方式考察了“看”大概的发展过程。 1 3 硕士擘位论文 m 人s t f r st i i e s i s 从义项发展来看,“看”的义项由先秦两汉至宋元明清呈现递增的过程;语法特征 方面,“看”的语法形式、句法功能等也是一个从单- n 多元发展的过程。下面我 们通过表格的形式对上面内容进行总结。表格中“用例”、“义项”类包括动词用法 和虚化后类用法。 年代 书籍用例义项 韩非子 11 先秦两汉 史记 oo 三国忠1 2 7 魏晋南北朝 世说新语 5 l9 隋唐五代祖堂集 1 8 7 1 0 宋元话本选集 4 6 31 5 明清语料库语料 6 8 9 2 11 7 注:“语料库语料”即北大语料库语料,共分析了大约1 0 0 万字的明清语料, 包括三国演义、三宝太监西洋记、儿女英雄传、红楼梦等。 2 1 2 “看”带宾情况历时考察 “看 的带宾情况在使用过程中也在不断变化,但在一个短时间段内,很难发 现其用法的区别,所以下面我们把古汉语分为几个大的时间段,按时段来考察“看” 的带宾情况,每个时段选取具有代表意义的文献作品,通过对这些文献的考察,理 出“看 带宾情况发展演变的轨迹。我们从几个角度考察“看 的宾语:一是根据 动词与宾语的语义关系,分为受事宾语和对象宾语;二是根据宾语的形式,分为简 单宾语和复杂宾语。简单宾语即宾语为单个词语成分;复杂宾语指宾语形式为短语 结构,包括主谓短语宾语、并列短语宾语等。 2 1 2 1 先秦两汉时期 从前面义项变化阶段的考察可以知道,先秦两汉时期,“看”在中土文献中还 很少见,所以我们着重考察汉译佛经及此时期的诗词赋的文献资料。 a 语义类 我们考察了从语料库中检索到的此时期的几十例“看所带的宾语,发现所有 宾语都属于对象宾语,可见对象宾语是“看 最早的语义类宾语。例如: ( 1 ) 梁车新为邺令,其姐往 看】之,暮而后,门闭,因逾郭而入。( 战国韩 非子) b 形式类 从宾语的形式来分析,秦汉时期汉译佛经中“看 的宾语基本是简单宾语,即 1 4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表人表物的名词性成分,例如: ( 3 ) 北临清漳爿 ,西【看 柏杨山。( 王粲魏诗卷) 也偶见复杂宾语,例如: ( 4 ) 望河洛之交流兮,【看】成皋之旋门。( 班昭东征赋) “成皋之旋门”义即“成皋的旋门 ,为偏正短语。 2 1 2 2 魏晋南北朝时期 主要考察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中土文献,我们发现,在中土文献中,此时期“看” 的带宾情况与秦汉时期相比没有明显发展。产生这个现象的原因,是由于中土文献 的书面语与口语有时差现象。语言使用中,口语相对书面语有更大的流动性和不稳 定性。口语词汇用法有较大的随意性。所以,口语进入书面语之前要经过较长时期 的口头使用检验,未被淘汰的才进入书面语之中。 a 语义类 此时期“看”的宾语仍然主要是对象宾语,但其丰富性有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