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融资渠道选择与资本运营.doc_第1页
公司融资渠道选择与资本运营.doc_第2页
公司融资渠道选择与资本运营.doc_第3页
公司融资渠道选择与资本运营.doc_第4页
公司融资渠道选择与资本运营.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公司融资渠道选择与资本运营金融是市场经济融资体系的基础和主体,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是发展生产力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金融的融资功能,通过严格的信用权责约束机制,高效率地优化资源配置和利用,对整个社会经济的稳定、健康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企业要发展,必须有资金的支持,除了通过自身积累外,借助金融市场进行外部融资是必经之路,因此探讨企业发展与融资的问题是十分必要的。现代金融体制为企业融资提供了多种可供选择的渠道,如何识别这些渠道的利弊,并为我所用,促进企业健康“输血”,是每一个志在长远的企业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融资是借助各类资金市场通过各种融资工具完成的。不同的融资工具和方式形成不同的融资模式。不同的融资模式决定了企业不同的资本结构和股权结构,进而形成股东、债权人与公司不同的权利、利益关系,从而对公司治理结构产生影响。下面主要从金融市场资金主要需求者 企业的角度,谈谈对企业融资的方式个人看法,并希望以此作为大家深入探讨的一个契机公司融资的渠道分析 (一)融资渠道概述 企业的资金来源主要包括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两个渠道,其中内源融资主要是指企业的自有资金和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资金积累部分;外源融资即企业的外部资金来源部分,主要包括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两类方式。直接融资是指企业进行的首次上市募集资金(IPO)、配股和增发等股权融资活动,所以也称为股权融资;间接融资是指企业资金来自于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贷款等债权融资活动,所以也称为债务融资。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生产规模的扩大,单纯依靠内部融资已经很难满足企业的资金需求。外部融资成为企业获取资金的重要方式。外部融资又可分为债务融资和股权融资。1、银行借款信贷融资是间接融资,是市场信用经济的融资方式,它以银行为经营主体,按信贷规则运作,要求资产安全和资金回流,风险取决于资产质量。信贷融资由于责任链条和追索期长,信息不对称,由少数决策者对项目的判断支配大额资金,把风险积累推到将来。信贷融资需要发达的社会信用体系支持。银行借款是企业最常用的融资渠道,但银行的基本做法是“嫌贫爱富”,以风险控制为原则,这是由银行的业务性质决定的。对银行来讲,它一般不愿冒太大的风险,因为银行借款没有利润要求权,所以对风险大的企业或项目不愿借款,哪怕是有很高的预期利润。相反,实力雄厚、收益或现金流稳定的企业是银行欢迎的贷款对象。因为以上特点,银行借款跟其它融资方式相比,主要不足在于:一是条件苛刻,限制性条款太多,手续过于复杂,费时费力,有时可能跑一年也跑不下来;二是借款期限相对较短,长期投资很少能贷到款;三是借款额度相对也小,通过银行解决企业发展所需要的全部资金是很难的。特别对于在起步和创业阶段企业,贷款的风险大,是很难获得银行借款的。希望获得银行借款的企业必需要让银行了解您有足够的资产进行抵押或质押,有明确的用款计划,企业或项目利润来源稳定,有还本付息的能力。比如,现实中企业根据对未来市场变化的预期,制定了相应的产品开发计划,但其所需资金往往受贷款规模的限制,等到银行逐级申报增加贷款规模批下来以后,也许市场情况已经发生了变化,使企业失去一次有利的投资机会。可见,我国银行贷款的时滞增加了企业融资的机会成本。同样债券融资的限制条件多,对企业来讲,同样加大了机会成本,也是其不利的一面。中国的银行体系在金融体系中占有绝对的地位,虽然其他金融机构在近10年来有了一定的发展。2001年底,银行体系拥有的金融资产总额占全部的80%以上。1990-1999年中国的银行贷款余额占GDP的比重为96%,比亚洲危机国都高,是韩国、印尼、菲律宾的2倍以上,比最高的泰国又高出5个百分点。和亚洲危机国一样,我国金融体系是典型的银行体系主导型。而同期证券市场主导型的美国,其银行贷款占GDP的比重仅为30%。由于相同的文化背景和相似的金融体系,我国也存在亚洲危机国所普遍存在的银行体系失效的因素,如政府对贷款的干涉、政府对银行的担保、监管不力等等。我国银行体系失效的表现形式是银行体系存在大量的不良贷款,不良贷款比例超过国际警戒线。我国之所以能够躲过亚洲金融危机,一个主要的原因是我国资本项目实行管制,人民币没有自由兑换。2、证券融资证券融资是市场经济融资方式的直接形态,公众直接广泛参与,市场监督最严,要求最高,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证券融资主要包括股票、债券,并以此为基础进行资本市场运作。与信贷融资不同,证券融资是由众多市场参与者决策,是投资者对投资者、公众对公众的行为,直接受公众及市场风险约束,把未来风险现在就暴露和定价,风险由投资者直接承担。()股权融资股票上市可以在国内,也可选择境外,可以在主板上市也可以在高新技术企业板块,如美国(NASTAQ)和香港的创业板。发行股票是一种资本金融资,投资者对企业利润有要求权,但是所投资金不能收回,投资者所冒风险较大,因此要求的预期收益也比银行高,从这个角度而言,股票融资的资金成本比银行借款高。具体而言,发行股票的优点是:(1)所筹资金具有永久性,无到期日,没有还本压力;(2)一次筹资金额大;(3)用款限制相对较松;(4)提高企业的知名度,为企业带来良好声誉;(5)有利于帮助企业建立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特别对于潜力巨大,但风险也很大的科技型企业,通过在创业板发行股票融资,是加快企业发展的一条有效途径。但股票上市也有不利之处:(1)上市的条件过于苛刻。由于中国目前股票市场还处于发展初期,市场容量有限,想上市的各种类型的候选企业又很多,因此上市门槛较高,而每年真正能上市的也就是很有限,一些企业很难具备主管部门规定的上市条件;(2)上市时间跨度长,竞争激烈,无法满足企业紧迫的融资需求;(3)企业要负担较高的信息报道成本,各种信息公开的要求可能会暴露商业秘密;(4)企业上市融资必须以出让部分产权作为代价,分散企业控制权,从而出让较高的利润收益。从这个角度讲企业上市并非像有人所说的企业上市没有成本。希望通过上市发行股票融资的企业必须满足上市条件,选择不同的上市地点,需要满足的条件也有差异,一般而言,拥有良好的发展前景是成功融资的关键。从程序上讲,对企业国内主板上市主要有以下几个步骤:先聘请一个好的中介机构,策划改制方案。要按上市公司的标准成立股份有限公司。股份公司成立后,由担任上市保荐人的券商进行改制和上市辅导,并于一年后写一套完整的辅导报告,内容包括企业产权是否清晰,资产剥离是否合理,是否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是否达到了应变市场的条件等,然后报证监会批准,证监会经过初审后确定发行额度。现在发行有所调整,由券商推荐,证监会审批。批准额度后正式做发行文件材料的准备工作。发行材料经过发审会通过后,企业就可以选择交易所发行。在改制方案里有一定要解决好三个大的问题:一是资产重组。进入上市公司的资产必须全部是经营性的优良资产,非经营性的,如宿舍、学校等配套设施,都必须剥离出去,不能纳入股份有限公司;二是债务重组。要合理匹配你的债务,使债务总额和结构符合上市条件;三是人员重组。离退休人员不能带入上市公司。企业资产重组的原则有三个:一是产权关系清楚,有一套独立的面对市场的供产销体系,二是处理好同业竞争的问题,就是上市公司和母体不能经营同一行业、同一产品的业务。这可能也是对上市公司面临最大的问题。三是主业突出,主营产品一定要鲜明,有代表性。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一定要占总收入和利润总额的70%以上。项目准备上市的公司必须把所融资金准备投资的项目的可行性报告以及主管部门的审批文件等提前编制好。()债券融资发行债券的优缺点介于上市和银行借款之间,也是一种实用的融资手段,但关键是选好发债时机。选择发债时机要充分考虑对未来利率的走势预期。债券种类很多,国内常见的有企业债券和公司债券以及可转换债券。企业债券要求较低,公司债券要求则相对严格,只有国有独资公司、上市公司、两个国有投资主体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才有发行资格,并且对企业资产负债率以及资本金等都有严格限制。可转换债券只有重点国有企业和上市公司才能够发行,它是一种含期权的衍生金融工具。采用发行债券的方式进行融资,其好处在于还款期限较长,附加限制少,资金成本也不太高,但手续复杂,对企业要求严格,而且我国债券市场相对清淡,交投不活跃,发行风险大,特别是长期债券,面临的利率风险较大,而又欠缺风险管理的金融工具。目前对于条件好的企业可以发一些企业债券,因为市场利率比较低,融资成本较低。但是债券相对银行借款而言,还款约束强,要控制好还款风险。4、招商引资招商引资一般也是一种股权融资,但它不通过公开市场发售,是一种私下寻找战略投资者的融资方式。因此其优缺点与发行股票上市类似,但由于不需要公开企业信息以及被他人收购的风险较小等原因,通过招商引资的方式融资也受到一些企业的欢迎。(二) 融资模式 资本结构 治理结构的内在联系在公司产生、运行中,通过融资模式 资本结构 治理结构这个链条,资本得以形成、集中、组合、运营,同时形成相应的产权关系和权利、责任、利益格局。具体说来,融资模式通过资本结构,从以下几个方面影响到公司治理结构的形成、内容、目标、功能和绩效。1. 融资模式是公司治理结构形成的基础。 现代公司的一个显著标志是公司资金来源的外部性,由此产生了股权和债权的代理问题。公司治理结构正是为了解决企业存在的各种代理问题而形成的一组制度安排。它主要通过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的适当分配,规定着公司内不同要素所有者的关系,特别是股东、债权人与公司经理之间的契约安排,来降低代理成本,保障公司的价值创造活动。2、融资模式决定着公司治理结构的方式和目标。不同的融资模式形成不同的股权、债权比例关系以及权益集中分散程度直接影响到股东、债权人等利益主体在治理结构的不同地位,影响到公司决策、控制、监督等权力在各利益主体的不同分布和配置,从而构成了治理结构的不同方式,如“内部治理”和“外部治理”。而由于股东、债权人在取得对公司收入的索取权和对公司的控制权的优先序列不同,他们风险偏好又有较大差别,由此造成不同的资本结构下,公司治理主导力量对公司治理目标的不同诉求,如“股东权益最大化”和“公司整体价值最大化”。3. 融资模式影响着公司治理结构的功能和运行绩效。 现代资本结构理论指出,最优融资模式形成的资本结构是代理成本最小化的资本结构,此时治理结构也是最优的。公司治理结构的主要功能一是选择合适的代理人(经理),二是建立好的激励约束机制。在一个有效的融资市场里,股权、债权通过各自与公司的契约关系,形成对公司行为(经理行为)的激励和约束和对经理的选择。股权主要是行使投票权(包括“用手”和“用脚” )来约束经理或选择经理,通过股票期权等剩余收益分享来激励经理。而债权也可通过破产清算机制来约束或淘汰经理,通过债务的财务杠杆扩大经理的剩余收益分享率来进行激励。这样,企业可以通过特定的融资模式,达到股权和债权的合理配置,以降低代理成本,保证公司治理结构的功能和运行绩效。(三)公司融资渠道的选择按照资本结构理论,企业的融资结构影响着企业的市场价值,在税收不为零的情况下,由于债券有税盾作用,企业通过债券融资可以增加企业的价值,这样就形成了啄食顺序理论,企业理性的融资顺序应为:内源融资债权融资股权融资。在西方企业融资结构中,根据啄食顺序原则,企业融资方式的选择顺序首先是内部股权融资(即留存收益),其次是债务融资,最后才是外部股权融资。 企业外部融资究竟是以股权融资还是以债务融资为主,除了受自身财务状况的影响外,还受国家融资体制的制约。不同的国家由于历史、文化、传统不同,经济发展的水平以及对资金需求程度不同,所选用的融资体制也不相同。不同的融资体制规范着企业获取资金的渠道,制约着企业的融资形式和取向。从美、英、德、加、法、意、日等西方7国平均水平来看,内源融资比例高达55.71%,外源融资比例为44.29%;而在外源融资中,来自金融市场的股权融资仅占融资总额的10.86%,而来自金融机构的债务融资则占32%。从国别差异上看,内源融资比例以美、英两国最高,均高达75%,德、加、法、意四国次之,日本最低。从股权融资比例看,加拿大最高达到19%,美、法、意三国次之,均为13%。英国、日本分别为8%和7%,德国最低仅为3%。从债务融资比例看,日本最高达到59%,美国最低为12%。可见,美国企业不仅具有最高的内源融资比例,而且从证券市场筹集的资金中,债务融资所占比例也要比股权融资高得多,可见,西方七国企业融资结构的实际情况与啄食顺序假说是符合的。 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顺序表现为股权融资、短期债务融资、长期债务融资和内源融资,即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顺序与现代资本结构理论关于啄食顺序原则存在明显的冲突。事实上大多数上市公司一方面大多保持比国有企业要低得多的平均资产负债率,甚至有些上市公司负债为零,但从实际上看,目前1000多家上市公司几乎没有任何一家会主动放弃其利用再次发行股票进行股权融资的机会。我们将中国上市公司融资结构的上述特征称为股权融资偏好。 中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的具体行为主要体现在拟上市公司上市之前有着极其强烈的冲动去谋求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成功上市;公司上市之后在再融资方式的选择上,往往不顾一切地选择配股或增发等股权融资方式,以致形成所谓的上市公司集中性的配股热或增发热。但上市公司这种轻视债务融资而偏好股权融资的选择,并没有换来公司经营业绩的持续增长和资源配置效率的有效改善,上市公司无论是通过在一级市场首次公开发行A股还是通过配股或增发再融资的效率都是不能令人乐观的。 (三)公司融资策略的选择(一)企业不同发展阶段与其相适应的融资渠道随着我国市场竞争加剧和金融系统市场化程度的提高,企业融资决策和资本结构管理环境正在发生显著变化。财政或者银行在企业技术改造扩建的资金供给上唱独角戏时代的不复存在。企业资产的预期收益和金融市场不确定性的明显增加,银行管理商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证券市场的发展等,直接影响着企业的融资选择和资本结构管理。那么,在这方面我国企业应采取什么样的准则和策略?基本准则在市场竞争和金融市场变化的环境下,企业融资决策和资本结构管理需要按照自身的业务战略和竞争战略,从可持续发展和为股权资本长期增值角度来考虑。其基本准则为:一、融资产品的现金流出期限结构要求及法定责任必须与企业预期现金流入的风险相匹配;二、平衡当前融资与后续持续发展融资需求,维护合理的资信水平,保持财务灵活性和持续融资能力;三、在满足上述两大条件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融资成本。融资工具不同,现金流出期限结构要求及法律责任就不同,对企业经营的财务弹性、财务风险、后续投资融资约束和资本成本也不同。例如,对企业来说,与股权资本相比,债务资本具有三个主要特点:首先,债务资本的还本付息现金流出期限结构要求固定而明确,法律责任清晰,因此,它缺乏弹性;其次,债务资本收益固定,债权人不能分享企业投资于较高风险的投资机会所带来的超额收益;再次,债务利息在税前列支,在会计帐面盈利的条件下,可以减少纳税。尽管融资决策和资本结构管理的基本准则对所有企业都是一致的,但在实际中,由于企业产品市场的竞争结构不同,企业所处的成长阶段、业务战略和竞争战略有别,企业融资方式与资本结构也存在差异,如:高成长型企业通常以股权融资为主,其长期债务比例和现金红利支付率都非常低。因为在竞争环境下,竞争地位的形成或稳定往往需要持续进行技术产品开发或服务创新投资,而市场份额和价格竞争等因素又容易使企业现金流入减少或波动。如果举债过度,容易因经营现金流收入下降而引起财务支付危机,轻则损害企业债务资信,重则危及企业生存。因此,高成长型企业的融资决策首先不是考虑降低成本的问题,而是考虑如何与企业的经营现金流入风险匹配、保持财务灵活性和良好的资信等级,降低财务危机的可能性。高技术型企业往往采用股权管理办法,获得内部股权资本;同时增资扩股,长期债务比例非常低,甚至相当长的时期内无长期债,并且不支付现金红利。其原因有三:一是高成长型企业一旦成功,投资收益往往大大超过融资成本,因此融资关键在于规避较高的经营风险,减少发生财务危机的可能性;二是高成长企业的收益风险相应较高,债权人不青睐这些成长性公司;三是出于持续发展的需要,为了保留融资能力,增强财务弹性。现金流稳定企业通常以长期债务替换股权,具有较高的长期债务比例和现金红利支付率。这类企业包括在所经营领域具有较强的竞争能力和较高而稳定市场份额的企业、实现规模经济的企业、垄断经营的公用事业公司,如电力公司和商业零售业公司等。在现金流稳定性较高时,可以通过增加长期债务或用债务回购公司股票来增加财务杠杆,在不明显降低资信等级的同时,可以明显降低资本成本。从而在保证债权人权益的同时,增加股东价值。策略选择企业首先要根据商业环境确定自己的业务发展战略,然后再确定融资决策和资本结构管理的具体原则和标准。在现实金融市场环境下,融资决策和资本结构管理策略的基本思想可以概括为:根据金融市场有效性状况,利用税法等政策环境,借助高水平的财务顾问,运用现代金融原理和金融工程技术,进行融资产品创新。利用税法进行融资创新如,在确定采用债务融资类型后,利用税法对资本收益和利息收益税率的差异,可以发行零息票债券。针对企业与资本市场投资者对金融市场利率变化的预期差异进行融资创新如,采用浮动利率,或者发行含有企业可赎回或投资者可赎回的债券。利用投资者与企业之间对企业未来成长性预测的差异,进行融资创新在股票市场低估公司投资价值时,企业可以首先选择内部融资;如果确实需要外部融资,可以采用可转换证券、认股权、可赎回股票等融资方式,降低融资成本。而在股票市场高估公司投资价值时,增发股票融资。环境亟待优化企业融资决策和资本结构管理策略的实施,取决于良好的金融市场环境。目前,我国金融系统提供的企业融资品种非常少,不能适应日益复杂的商业环境下的企业融资需求。随着企业和投资银行等中介机构融资创新需求的增强,政府应象鼓励技术创新那样,鼓励企业基本融资工具的创新。与此同时,应逐渐从目前没有明文规定的企业融资新品种报批模式,过渡到只要政府法律没有明文禁止,就可以推出企业融资品种的管理模式,使企业融资从目前选择余地非常有限,向选择余地大,最终自由选择的方向发展。二、债务融资 (一)债务融资和股份融资的特征比较 1.不同融资方式的单位成本比较企业以不同方式融资的单位成本不同。一般规律是,债务融资的单位成本低于股本融资。企业为融入资本必须给投资者提供一定回报率,回报率的高低,基本上反映了融资单位成本的高低。而该回报率由无风险回报率加上风险贴水两部分组成。无风险回报率在各融资方式下都相同,所以投资回报率,即融资单位成本的高低,就取决于风险贴水的高低。债务融资方式下,无论是债券还是银行贷款,都必须按事先议定的债息率定期支付本息,而且在企业发生债务危机甚或破产时必须优先偿还银行贷款和债券债务,所以债权人面临的风险较小,所以企业需要支付给债权人的风险贴水较小。而股权投资者,不论是上市公司的股票持有者,还是非上市公司的股权人,其投资收益随企业经营状况而上下波动,面临较大风险。而且,在进入破产清算程序时,仅能取回偿还各种债务后的剩余值,所以企业股本投资者的风险远比企业债权人的风险大,企业提供给股本资本的长期平均回报率,一定要高于给债务的回报率。也就是说,从长期平均成本的角度来看,企业用股本筹集资金的成本要比向银行或债券市场举债要高。另外,债务利息往往计入成本,可冲减公司所得税,但股息则无此优惠。这样一来,股本融资的成本就又进一步高于债务融资了。2.不同融资方式对企业支付能力的时间约束比较企业在正常经营中,对于以债务方式融入的资金,其本息支付所面临的时间约束是硬的,回旋余地小。如企业不能清偿到期债务,债权人有权启动破产诉讼程序。与之相对应,股本融资方式在支付、清偿方面的时间约束,相对较软,回旋余地较大,企业盈利好则多分红,盈利不好则少分红,甚至可以不分红。而且,不论是公开上市公司还是非公开上市公司,股东一旦认股后,除非由占相当比例股份的股东发起,并经法定程序对企业进行清算,否则,任何单个股东都无权要求退股,只能转售股权来变现。所以,债务融资方式下对企业施加的支付、清偿的时间约束,要远远硬于股本融资。股本融资由于具有软时间约束和高成本两种特性,这种融资方式适用于投资收益波动大但预期收益高的企业,和投资要有一段较长的无收入或低收入期后才能有高收益的企业。(二)资本市场中企业债券市场发展严重滞后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存在明显的股市强、债市弱;国债强、企业债弱特征,从一级市场的筹资额和二级市场的交易状况更可以很明显地看到这一在结构上不合理的市场现实。在国际成熟的资本市场上,债券市场的规模要远远大于股票市场的规模,债券期货和期权等衍生产品的发展也很快。而我国债券市场不仅在发展速度上明显滞后于股票市场,在规模品种等方面与股票市场以及国际债券市场也有较大的差距,而且与此相对应的债券期货和期权等衍生产品市场尚处于空白阶段,这进一步加剧了债券市场畸形发展的局面。长期以来,我国企业债券融资是股票市场融资的十几分之一,企业债券市场规模与整个债券市场或者股票市场相比都显得微不足道。而在国外,发行债券是企业融资的一个重要手段,企业通过债券融资的金额往往是通过股市融资的3-10倍。1999年在美国,公司债券发行额突破2500亿美元,为同期股票发行量的5.8倍。统计资料显示,去年,我国包括国债在内的证券市场融资达6400多亿元。其中,国债融资4800多亿元,股票融资1400多亿元,而企业债券融资仅100多亿元。沪深两地股市交易中的股票已逾千只,而交易中的企业债券只有13只。我国企业债券市场从八十年代末开始起步,1987年国家对企业债券实行统一管理开始,到目前为止,我国已累计发行企业债券2000多亿元,主要以国有大型企业、大型项目为主。其间在1990-1993年,我国企业债券市场曾出现一轮发债高潮。当时企业发债热情较高,一些地方趁机以债券形式搞起了乱集资,直接导致1994-1996年一些企业债券出现到期不能兑付的现象,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在这种情形下,管理层曾一度停止批准发行企业债券,市场急剧萎缩。直到1997年以后,一批历经改革洗礼的中国企业真正具备了发行企业债券的条件,加上连续降息以及铁路债券、中信债券等几个信誉高的企业债券的热销,才使企业债券有了恢复性的发展。公司融资的三个主要途径是发行股票、公司债券和银行贷款。在以往对融资理论的研究过多地关注股票和债务融资的比例,而忽视了债务中银行贷款和公司债券的区别。其实,公司债券比银行贷款拥有更多的优势,尤其是在防范金融风险方面。银行体系失效的亚洲国家避免下一轮金融危机的一个有效途径就是尽快发展公司债券市场。对于金融体系同样被庞大而效率低下的银行所垄断的中国来说,发展公司债券市场是降低金融风险的一个明智选择。1、企业债券融资额远不及股票融资额。在企业直接融资中,股权融资的比重保持稳步快速的增长。虽然债券融资额在1992年以前的增长速度也很快,在企业直接融资所占的比重较高,但当时的债券快速扩张并不存在客观的信用基础,企业普遍存在资金不足的问题,而这一阶段股票融资采用规模控制、限报家数的审批制,所以债券成为企业融资的重要途径。然而,一些地方趁机以债券形式搞起了乱集资,导致1994年出现了一些企业债券到期不能兑付的现象,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鉴于债市出现的这种情况,为了规范企业债券市场,监管部门对债券市场实行了严格的规模控制和审批发行制度,企业债券市场的发展受到了影响,企业债券在企业直接融资中所占的比重逐年下降。对照成熟的证券市场,企业债券因其独特优势,成为企业外部融资的优先考虑的方式,其融资额往往是股票融资的3-10倍,如1999年美国企业外源融资中债券融资达到91.5%。2、企业债券在债券市场中的比重过低。企业债券在整个债券市场中所占的规模一直都很小,以2001年债券发行的结构为例,国债融资为1500亿元,企业债券融资为144亿元,不到国债融资总额的10%,其它年份情况大体相当(见图2),然而最近几年我国发行的金融债券规模在不断增加,所以相对而言,企业债券的规模还在不断的下降。但就全球债券市场来看,企业债券的发行规模比重远远高于我国,从2001年前三季度的数据看,公司债券总计发行额为3260,亿美元,在债券发行总额中所占的比重由上年的23.6%上升到25.6%。3、与国债、股票交易市场相比,我国企业债券交易市场存在明显的差异。在二级市场,沪深两市共有10多只企业债券,总市值近180亿元,每天的交易量只有几十万元。即使在2001年债券市场行情较好的情况下,企业债券的换手率仅为0.23,而交易所国债市场的换手率为2.1,A股市场(上海交易所)的换手率为1.92,可见,投资者对企业债券投资需求远不如市场中的其他交易品种。1999年美国企业直接融资结构 融资方式融资额(亿美元)所占比重(%)通常企业债1074277.44可转换债券530.38证券化债券189113.63股票11868.55(三) 发展企业债券市场的有利因素随着我国市场化进程的不断深入,资本市场的结构日趋完善,企业财务管理手段的不断健全,作为企业直接融资方式之一的债券融资,理应受到企业的重视。因此,无论从资本市场自身的发展,还是从企业的发展看,发展企业债券市场已是迫在眉睫的事。而从当前的市场环境看,已越来越有利于企业债券市场的发展。公司债券市场的优势。在提供债务融资的银行贷款失去应有的监督作用,银行功能失效的情况下,另一种债务工具 公司债券的优势就显现出来。发展公司债券市场,部分替代银行贷款,其优点在于以下几个方面:1、降低金融体系的系统风险一般来讲,公司债发行都会涉及到很多公共投资者,风险被分散到很多人身上。从这个角度上讲,公司债市场比银行贷款能够承担更多的风险或分散更多的风险。所以,银行所不愿意承担的高风险的长期融资,在公司债市场就可能。如果存在发达的债券市场,亚洲危机国的企业就可以转向该市场发债来满足长期的投资需求,相应地降低银行借短贷长的压力,降低资产负债的期限不匹配;同时,企业发行长期的公司债,减少银行借短期外债的压力,货币的不匹配就减少,从而降低银行危机的可能。公司债在风险评价和风险释放方面都优于银行贷款。首先,公司债的投资者在评价风险上比银行家有更加良好的纪录,因为债券的投资者对公司的经营结果有更加直接的关注,所以他们有更强的动机来做正确的风险调整。另外,政府也不可能通过干涉来影响分散的公司债投资人的决策。其次,公司债的二级市场价格能够反映风险的变化,通过价格变动逐步释放风险。而失效的银行体系却因为没有适当的风险调整而积累风险。表现在:第一,同公司债市场相反,信贷决策只是在少部分人手中。第二,在政府默许的情况下,银行的不良贷款往往可以在延期很长一段时间后才作撇帐,从而不在当期的财务报表上反映出来,积累风险。银行的负债率远高于典型的债券投资者,当风险积累到一定程度爆发时,其系统风险远高于债券市场。因此,发达的公司债市场有助于降低一国金融危机的概率。2、减少企业借款成本公司债利率包括无风险利率、系统风险(市场风险)、公司特有风险(比如信用风险、违约风险、流动性风险)以及信息不对称的补偿。总的来讲,大型的、有声望的、盈利的、有稳定现金流的企业能够从市场上以更低的利率借到资金。一方面,公众对他们的经营方式和管理模式都很熟悉,另一方面,大的市场份额和稳定的现金流使还债能力强,企业发债付给投资者的风险补偿就相对较低。CantilloWright(2000)统计发现,企业的规模和现金流是企业选择银行贷款或公司债的最重要的因素。公司债市场中介机构的费用较低。投资银行在公司债发行过程中充当市场中介作用,承担着包销商、经纪人和交易商的作用。它们设计公司债的条款,将公司的信息传播给公众投资者,增加了市场的有效性。由于投资银行的竞争和信息的标准化,发行债券的市场中介作用是较小的,费用也较低。而银行直接承担了贷款风险,所以要花大量精力和财力处理信息和监管企业,因此其成本比投资银行要高(AllenGale2000)。3、降低金融市场参与者的金融风险当不存在债券市场时,利率结构不是市场化的,不能准确地反映资本的机会成本。如果没有一个市场化的利率结构,就很难发展有效的衍生工具市场,包括期货、期权和调期。从企业角度看,企业没有相应的工具来管理金融风险。从投资者角度看,投资者只好把钱存在银行,接受一个相对低的回报,或者在股票市场上去承担一个更高的风险。Hakansson(1999)指出:持有长期负债的专业金融机构,如人寿保险、养老基金会发现没有办法能够买到长期的资产,同其长期负债相匹配。如果资产和负债不相匹配,它们就会有金融风险的暴露。4、更能够解决逆向选择问题公司债比银行贷款更能够解决逆向选择问题,因为其有价格信号功能。公司债定价包含了比银行贷款更复杂的市场内容,因此从均衡的市场价格反馈回来的信息能够影响企业和投资者的决定。相反,在银行体系下,就没有价格信号。所以,融资的实际成本可能大大偏离真正的风险调整后的成本,指风险高的项目贷到相对低的利率(RajanandZingales1999)。当公司被相当数量的金融分析师所研究时,价格更可能的反映出相关信息。这就更有利于金融资源的有效配置。5、加强公司的财经纪律公司债券一旦无法还本和付息,就会在投资人中遭受名誉损失。大量的投资人同时又是消费者,他们会减少对违约公司产品的需求。违约的事实使企业很难进行再融资。而且,公司债券市场信息披露会使广大社会公众掌握公司的信誉,使这种惩罚自动扩散到整个社会。而在银行体系下,企业不能偿还银行贷款只在贷款银行范围内产生名誉损失,影响程度较小。因此,在发债情况下,公司会自觉加强财经纪律,尽可能履行债务,以保护其信用度。总之,当有规模的公司债市场存在时,总的债务融资的更大比例将接受市场力量的审视。经验证明的结果是,发达的公司债市场对经济提供了更好的保护,而银行发挥中心作用的经济更容易发生金融危机。1、公司治理结构不断完善。科学的公司治理结构将使公司的财务结构目标向全体股东权益最大化的方向发展,企业的决策层会利用财务杠杆来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企业债券融资的规模会大幅增加。一方面监管部门通过一系列的行为准则、规章制度来约束公司高管人员,促使他们以股东权益最大化为目标,而对上市公司一股独大问题的治理,有利于发挥证券市场对公司治理的约束作用;另一方面我国证券市场通过不断的制度创新(如经理股票期权制度)来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使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受到空前的重视并且在不断的改善。2、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得到改善。为了保护投资者利益,发行债券的企业必须有足够的资金来偿还债务,企业过高的资产负债率会使投资者面临较大的财务风险,因此企业的资产负债率过高是政府严格控制债券发行的一个重要原因。由于债转股和股票上市发行的大规模进行,目前我国企业的资产负债状况得到了有效的改善,特别是上市公司经过连续的增资扩股,企业资本金实力大增,平均资产负债率已经下降至50%以内,为企业债券市场的发展拓展了空间。3、股票市场的巨大风险增加了投资者对债券的需求。投资者在考虑投资目标时一般包括投资收益和风险两个方面。长期以来我国证券市场上股票的收益远远高于债券市场,投资者对股票市场的风险认识不够,去年下半年以后股票市场的大跌让投资者逐步认识到股票市场的风险,而国有股减持的不确定性也让不少投资者对股票市场疑虑重重,这些资金希望寻找安全的投资场所。而企业债券正是这些资金理想的去向,因为相对而言,企业债券的收益率比国债高,其风险远低于股票市场。从投资者方面来看,投资者投资意愿非常强烈。首都公路债券2002年5月29日发行,2日内就销售一空。据某公司投资管理中心反映,目前其管理的几百亿投资规模中,只有2%左右投资于企业债券,远远不能满足需求。一般处于一级市场买入后长期持有,等待新的品种出现。对于管理部门对其投资企业债品种限制(只允许投资电力、铁路、水利和中移四种券种)和规模限制(每只企业债发行额的10%),希望能够有所放松。4、政策面对企业债券的支持力度在不断加大。理论界和管理层对发展企业债券市场重要性的认识在不断加深,加快发展企业债券市场的呼声越来越高,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虽然企业债券的发行现在仍然按照1993年出台的企业债券管理条例执行,但目前这个条例正在修订,从人们对这个问题的探讨情况看,对于企业债券的发行将按照市场规律办事,改过去的审批制为考核制的呼声很高,企业债券利率将进一步市场化,对企业债券信用等级的评定等方面或许都会有相应的突破,这些制度建设方面的工作进展,将为企业债券市场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5、利率市场化步伐的加快,增加了债券的吸引力。我国利率市场化的步伐已经迈出,投资者将面临利率风险、再投资风险;同时投资者可能从债券市场获取价差,在不同债券间进行套利,这些都会增加对债券的需求。此外,我国机构投资者的数量和规模在不断的扩大,而且政策面还会大力支持机构投资者的发展,也为增强债券的流动性提供了市场基础。目前,经过多次的连续降息之后整体利率水平已经处于建国以来的最低水平,债券融资成本已经十分低廉,极大的增加了企业发行债券的需求。(四)发展企业债券市场的路径在市场结构的优化过程中,企业债券虽然面临着极好的发展机遇,但企业债券市场的发展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它要受到市场环境的约束。从目前的情况看,我国企业债券市场的发展可能会从以下几个方面突破:1、业绩优、信誉好的上市公司将成为企业债券市场的试验田。企业债券发行的规模扩大并不意味着所有的企业面临着相同的机会,为了降低企业的信用风险,重建企业信用体系,企业债券的扩容可能会先从业绩优、信誉好的上市公司开始。首先,业绩优、信誉好的上市公司的资产收益率较高(超过10%),而目前发行债券的成本低于5%,这些上市公司发行债券有利于公司价值的提高,股东权益的最大化;其次,这些公司的盈利能力较强、资产负债率较低,投资者承担的信用风险较小,有利于企业信用的建立。债券市场的发展可能会促进这些业绩优、信誉好的上市公司更快的成长,同时这些公司的健康成长也有利于培育我国的债券市场。2、发行可转换债券作为发展企业债券市场的过渡。目前发行企业债券还没有完全得到投资者、企业所有者的完全认同,大量发行企业债券对企业所有者、投资者和中介机构都存在一定的风险,在这种情况下,发行可转换债券是一种较可行的选择。对投资者而言,可转债的最大优点是可选择性,即可以选择持有债券到期,领取利息收入;可以在二级市场卖出债券,获取价差;也可以转换成股票。如果股票价格下跌,投资者可以选择到期还本付息特性可以帮助投资者规避股票下跌导致的损失,当股市上涨时投资者又可以选择转股获得股价上涨带来的收益。对发行者而言,可转换债券的票面利率较低可以降低财务费用。到目前为止,拟发行可转换债券的上市公司有55家,发行规模约为407亿元,监管部门进一步细化了可转换债券的发行条件,相信2002年我国的可转换债券市场发行规模会有很大的提高。3、企业债券的发行需要创新。债券投资者不同的目标,需要不同的投资工具来实现,我国企业债券的期限以3-5年为主,票面利率大多以银行存款利率上浮40%的固定利率为主,支付方式往往采用半年支付一次,债券的衍生品种很少,这根本不能满足投资者的不同需求。债券创新包括债券期限、票面利率、支付方式、债券衍生等方面,企业债券可以考虑发行中长期债券,考虑发行浮动利率债券,设计不同的支付方式,将期权与债券组合形成衍生品种,用以满足投资者的多样化需求。其实在我国企业债券的创新已经展开了,但开展的面还比较窄。98三峡债(8年期)实现了按年付息,99三峡债则实现了浮动利率和10年期的长期期限突破,2001年底国家开发银行宣布发行10年期既可赎回又可提前回售的债券,投资者在第5年的付息日可提前回售;同时,从第6年付息日起,发行人也可提前赎回,实现了期权与债券的组合,这些创新对债券市场发展有很强的借鉴意义。4、发展债券专业投资基金。我国证券市场的机构投资者的以证券投资基金为代表,发展速度非常快,客观上增加了对债券的需求,我们可以通过发展债券专业基金来进一步增加债券的需求和流动性,债券专业基金将对债券的定价、波动、风险特征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有利于债券价格以其内在价值为基础交易,减少债券的投机性。5、引入国外信用评级机构,强化对企业债券的评级。国外知名的信用评级机构的引入可以填补国内信用评级机构的不足,取保企业债券的成功发行,同时国内信用评级机构可以在不断的竞争中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和市场信誉,最终形成公允的信用评级体系。在信用评级责任方面,监管部门可以借鉴美国的做法,将评级的公允性完全交给中介机构,而监管部门只需对中介机构进行监管,由市场来决定中介机构的生存和发展。(五)三峡债券案例分析在中国谈企业债,不能不提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它是迄今为止在中国发债次数最多,而且每次发债都有产品创新的企业;4次发债共融得百亿元资金,相当于三峡工程2000年全年的资金需求总量。尽管业内人士普遍把三峡债看作类似国债的金边债券,但三峡债仍具有诸多企业债的典型特征,对类似的和不类似的企业融资都有一定借鉴意义。在中国谈企业债,不能不提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它是迄今为止在中国发债次数最多,而且每次发债都有产品创新的企业;4次发债共融得百亿元资金,相当于三峡工程2000年全年的资金需求总量。尽管业内人士普遍把三峡债看作类似国债的金边债券,但三峡债仍具有诸多企业债的典型特征,对类似的和不类似的企业融资都有一定借鉴意义。从1996年至今,三峡总公司共发行了4期6种企业债券。论次数、论金额、论创新,三峡债券都是中国企业债券的龙头和样板。 要了解三峡债券的来龙去脉,就必须先了解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的总体融资概况。众所周知,三峡工程是我国惟一一个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进行审议表决通过的建设项目。早在解放初期,国家就已经开始论证三峡工程的可行性。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都为兴建三峡工程倾注了大量心血。但是三峡工程在酝酿多年之后,中央还是难以下决心。除去很多技术问题以外,资金供应难以得到保证无疑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1994年国务院批准长江三峡工程总体筹资方案时,确定了三峡工程的静态投资总额为900.9亿元。如果综合考虑工期内的物价上涨和利息等因素,动态投资总额为2039亿元。工程的资金需求从1993年到2005年逐年上升,从2005年到2009年工程收尾阶段资金需求呈下降趋势,但是也仍旧保持在每年100亿元到200亿元的水平。资金供给:首先,三峡工程建设基金。这笔资金由财政部以电力附加税的形式在全国范围内征收,直接拨付给三峡总公司作为国家资本金,总计约1000亿元。其次,是牵来葛洲坝电厂这头高产奶牛。葛洲坝电厂可以在三峡工程18年建设工期内100亿元左右。另外,国家开发银行还可以提供每年30亿元,共计300亿元的政策性贷款支持。而2004年三峡电厂并网发电后,也可以在剩下的5年工期里产生670亿元的收入。以上这些资金来源总计约为2070亿元,和动态投资总额基本相当。但是,如果对比每一个工程进展阶段的资金供求情况就会发现,在从1994年到2006年这一段哺乳期内,三峡工程将直接面对奶不够吃的问题。由于事先准确地预测到了这个阶段性资金缺口,三峡总公司的领导层从上任第一天起就为三峡工程的总体筹资方案确定了三条原则,即:国内融资与国际融资相结合,以国内融资为主;股权融资与债权融资相结合,以债权融资为主;长期资金与短期资金相结合,以长期资金为主。这三条原则在三峡融资战略上又体现为三步走:在工程初期(19931997年)以政府的政策性资金投入为主,同时逐步扩大市场融资的份额;在工程中期(19982003年)以政府担保发行公司债券为主,实现公司融资方式的市场化;在三峡电厂投产后(20042009年)实现公司的股份制改造,以股权融资为主。经反复论证,三峡决策层认为这是可行的。首先,当时已并入三峡总公司的葛洲坝电厂每年可带来10亿元的稳定现金流入,这也为滚动发债、滚动还息提供了现实的可能。其次,如果再算上2003年三峡电厂开始并网发电后,又可形成每年近百亿元的稳定收入,三峡工程因后续滚动发债而带来的还本付息应该不成问题。再次,2009年工程完工之后,三峡总公司还将对长江上游的水电项目进行滚动开发,发债同样还可以成为弥补新资金缺口的重要手段。当时为何要确定以债权融资为主的原则。一般来讲,大型水电项目虽然规模大、工期长,但未来一定会有非常稳定的现金流。这种具有稳定收益的企业最适合发债,因为它今后的现金流能够保证债券兑付,而且资金成本比较低。如果企业在这个基础上要谋求更大的发展,并肯承担一定的风险,就要考虑发行股票来改变它的资本结构,将风险分散出去。如果算上2001年发行的50亿元债券,到目前为止,4期6种三峡债前后共筹资110亿元。据杨亚介绍,发行企业债最主要的好处之一就是融资成本低。与股市相比,发债主体虽然要向投资人支出固定回报,但也具有债务融资税前付息的税盾优势。而与商业银行贷款相比,发债的资金筹措成本比较低。以10年期99三峡债为例,它每年向投资者支付的利息率只有4%,即便加上发行费用,最终还是要比向银行贷款的利率低1.6到1.7个百分点。再从中国企业债券发展的角度看。这4期三峡债券无论是在发行规模,还是在付息方式、利率和期限设计方面,几乎每一期都在技术上有所创新,并成为其他企业设计债券品种时参照的基准和楷模。3. 股权融资 自90年代以来,在中国资本市场两种最主要的融资工具中,股票市场的发展速度远远快于债券市场。目前,非上市公司偏好于争取上市募股融资,上市公司则偏好于配股和增发新股。这与国外成熟市场经济国家企业融资决策次序内部融资债务融资股权融资相背离。1. 股票首次公开发行的利弊 ? 公开上市的益处F 摊薄股权,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