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论《毛诗正义》的学术成就.pdf_第1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论《毛诗正义》的学术成就.pdf_第2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论《毛诗正义》的学术成就.pdf_第3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论《毛诗正义》的学术成就.pdf_第4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论《毛诗正义》的学术成就.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论《毛诗正义》的学术成就.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张立兵:论毛诗正义的学术成就 中文摘要 唐孔颖达等人编撰的毛诗正义,代表着唐代前期诗经学的最高成就, 在经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在文化史上也产生过深广的影响。尽管自宋至清,诗 经研究不断取得进展,有更为精当的论著问世,毛诗正义作为唐代以前诗 经研究的总结性著作,其学术成就值得认真加以探讨。 本文的主要内容分为五个部分。 绪论部分考述毛诗正义的撰者、编撰过程及毛诗正义的版本流传 情况。本文对颜师古参与编撰五经正义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认为颜师古最初 参与缡撰五经正义,但约在贞观十五年退出编撰队伍,文中分析了他退出的 原因。 第一章辨析毛诗正义对两汉诗经学的继承和发展。本文以毛诗学 派为主详细考述了两汉以来的诗经注家及其著述的情况,并通过具体例证来 考察毛诗正义对前人的学术资源的继承情况,认为毛诗正义并非一味地 曲徇旧注,在具体学术问题上还是能够提出自己新的观点,“疏不破注”只是一 个大体的说法。 第二章探讨孔颖达的诗经的编次观。孔颖达深入研究了诗经的编 撰问题。在编者问题上,他对诗经学史上的“孔子删诗说”提出质疑,认为 大师是诗经的主要编纂者。孔颖达认为大师能通过诗歌的不同乐调,分辨出 诗歌所反映的不同的教化情况,从而按教化的发展顺序精心编排了诗经,赋 予了诗经教化意义。诗经的编排结构,大到风雅颂,小到风、雅中的“正 诗”,都体现出教化渐积发展的情况。孔颖达提出大师能够“听声得情”,以他诗 乐一体的思想为理论基础。 第三章探析了毛诗正义的教化理论体系。孔颖达认为诗经是一部按 教化展开顺序精心编排的体现教化之道的书。围绕着“教化”,孔颖达为诗经 构建了一个较为完整的理论阐释体系。毛诗正义教化思想的主要内容是孔颖 !扬州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达所谓的“礼义”,也就是儒家道德伦理思想。孔颖达认为诗与乐是教化最有效 的手段,因为诗教和乐教都是以“情”动人,本质上属于“情教”。孔颖达指出 教化发生作用的机制是“移人性情”,即通过教化改变人本来的性情,使人由恶 趋善。将教化与“性情”联系起来是孔颖达为毛诗派“教化”理论添加的新内容。 孔颖达的性情理论的主要内容有:“气”是性情依归的本体;人性由“受气”厚 薄不同分为九等,各等善恶不同,“中人”七等都在可以教化的范围之内;统治 者应该使万物“尽性”,构建和谐的社会秩序,而且应该以身作则来教化人民; 教化得以成功的依据在改变人的性情,使人性由恶趋善、性情中和等。孔颖达将 性情论融入毛诗派诗教理论,从形而上探讨了教化发生作用的根本机制,使诗教 理论达到一个新的高度,这是他理论体系深化的标志性成果。宋代以后的学者多 以性情论诗,与毛诗正义的影响是分不开的。 第四章阐述孔颖达的诗学观。孔颖达的诗歌理论继承了汉代以来经学诗学的 传统,他主张诗歌要反映政教,要求诗歌应具有美刺功能,他的诗论总体上仍属 于政教诗学的范畴。但六朝时期文学自觉,人们对诗歌“言情”本质有了较深的 认识,孔颖达深受此影响,他认识到诗歌的创作目的并不是为了用来讽谏君上, 而是为了抒发内心情感,孔颖达的诗论表现出对政教诗学与六朝诗歌新论的调和 性。本章对孔颖达的“情志统一”论作了讨论。大多学者认为孔颖达对“诗言志” 与“诗言情”的统一是将“志”与“情”的内涵等同起来了,本文认为,孔颖达 只是从类似后人所谓诗歌“表现论”的角度将“言志”和“言情”统一起来:他 认为“诗言志”与“诗缘情”的统一在于二者都是将内心的情感用语言外化为诗。 但孔颖达认为诗人要言的“志”应该是受“礼义”约束的“情”,是受时代政教 感发而生的“情”,这与魏晋时期的“诗缘情”理论的“隋”的内涵还是不同的。 本章还对孔颖达的“发愤”作诗说作了讨论。文中考辨了“发愤”说的源流,认 为古代文论中的“发愤”说是指创作主体用文学手段把郁积在内心的情感宣泄出 来,以解除主体由内心情感郁结产生的憋闷,“发愤”说是从心理机制层面来揭 示文学创作的原理。孔颖达论诗经常将“言志”与“发愤”并提,他认为诗人作 诗“言志”的过程,同时也是“发愤”的过程,二者同时实现于诗人将主体内心 张立兵:论毛诗正义的学术成就 ! 的情感用语言外化为诗这一创作过程中。“愤”偏重于强调创作主体的感情郁积 的状态,“志”偏重于指情感本身,“志”和“愤”都可视为诗作得以产生的原始 驱动力。在这一层面上,孔颖达认为“言志”与“发愤”也是统一的。孔颖达认 识到诗歌是诗人用语言宣泄情感的产物,诗人作诗是为了解除主体内心由创作冲 动引起的憋闷,这都揭示了诗歌的文学本质,可以代表孔颖达的诗歌理论水平达 到的高度。 附录部分考辨了孔颖达的世次及其先世孔腾、孔安国的世次。学者对孔颖达 的世次说法不一,本文通过考稽,认为孔颖达为孔子的三十二世孙。对于孔颖达 的先世孔腾及孔安国的世次,史书中的记载分歧较大,本文对此作了考辨,并订 正了汉书、元和姓纂、宋史、阙里文献考及孔子世家谱等对孔子 后裔世系记载的错讹之处。 关键词:孔颖达;毛诗正义;性情;教化;诗学观 一4 扬州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a b s t r a c t ,m a os k iz h e n gy i ,w h i c hw a sm a n a g e db yk o n gy m g d a , r e p r e s e n t e dt h eh i g h e s t a c h i e v e m e n t so fs h ij i n gi nt a n gd y n a s t y i tb r o u g h to u tt h ep r o f o u n di n f l u e n c ei nt h e h i s t o r yo fj i n gx u ea n dc h i n e s ec u l t u r e a l t h o u g ht h es t u d yo fs h i j i n gm a d eg r e a t p r o g r e s sw i t hs o m ef a r - r e a c h i n gm a s t e r p i e c e sf r o ms o n gd y n a s t yt oq i n gd y n a s t 9i t s a c a d e m i ca c h i e v e m e n ti sa c t u a l l yw o r t ho fi n q u i r i n gc a r e f u l l ya st h es u m m a r yo ft h e s t u d yo fs h i j i n gb e f o r et a n gd y n a s t y t h ew h o l et h e s i si n c l u d e sf i v ep a r t s t h ep r e f a c ei n t r o d u c e st h ec a s e so fw r i t e r , c o m p i l a t i o np r o c e s sa n dt h ev e r s i o no f m a os h iz h e n gy i t h et h e s i sp u t sf o r w a r di t s o w np o i n t so nt h em a t t e rt h a ty a ns h i g uo n c ep a r t i c i p a t e di nc o m p i l i n gw u j i n g z h e n gy i i ti sc o n s i d e r e dt h a ty e ns h i g up a r t i c i p a t e di nc o m p i l i n gw uj i n gz h e n gy i a tb e g i n n i n g ,w h i l eh el e f ta tt h ey e a ro f z h e n g gg u a n1 5 i ta n a l y z e st h er e a s o nw h y h e l 硪 t h ef i r s tc h a p t e rd i s c u s s e st h es u c c e s s i o na n dd e v e l o p m e n to f m a os h iz h e n gy i t h i sp a p e rt a k e sa l le x a m i n a t i o ns t u d yo fs h ij i n ga n n o t a t e r sa n dw o r k sd u r i n gh u n d y n a s t y ,a n di tr e v i e w st h es i t u a t i o nt h a tm a os h iz h e n gy ii n h e r i t st h ep r e v i o u s a c a d e m i cr e s o u r c e sr a t h e rt h a no n l yo b e y st h eo l dn o t e s i td e s e r v e sn e wo p i n i o n si n s o m ec o n c r e t ea c a d e m i cp r o b l e m s i ti s j u s tt h eg e n e r a li d e af o r “s h ub up oz h u t h es e c o n dc h a p t e rd i s c u s s e sk o n gy m g d a sv i e wo f a r r a n g e m e n to r d e ra n dd e e p c o m p i l a t i o np r o b l e m h ec o n s i d e r e dd as h ia st h em a j o rc o m p i l e ra n dh ed i s a p p r o v e d t h a tc o n f u c i u sc r o s s e do u tt h es h ij i n g t h ev i e wo fk o n gy m g d ai st h a td as h ic a n d i s t i n g u i s hd i f f e r e n tc i v i l i z a t i o nr e f l e c t e db yp o e t sa n du l t i m a t e l ya r r a n g e de l a b o r a t e l y s h ij i n gi nc i v i l i z a t i o no r d e r t h eo r d e ro ft h es h ij i n gm a n i f e s t s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 c i v i l i z a t i o nt h r o u g ht h ef e n gy ae n ds o n ge v e nt h e z h e n gs h i o f f e n ga n dy a k o n g y m g d ab r o u g h to u tt h ep o i n tt h a td as h ic a ng e tt h ee m o t i o na f t e rl i s t e n i n gb a s e do n 张立兵:论毛诗正义的学术成就 t h ev i e wo f t h ec o o p e r a t i o no f p o e ta n dm u s i c t h et h i r dc h a p t e ra n a l y z e se d u c a t i o n a lt h e o r ys y s t e mo fm a ns h iz h e n gy 1 s h i j i n gi sc o n s i d e r e da so n eb o o kc a r e f u l l yc o m p i l e da n df u l l yc i v i l i z e d s u r r o u n d i n g t h ec i v i l i z a t i o n , k o n gy m g d ac o n s t r u c t e dac o m p a r a t i v e l yi n t a c tt h e o r y se x p l a n a t i o n s y s t e m t h ec o n t e n to fc i v i l i z a t i o nt h o u g h ta b o u tm a os h iz h e n gy ii s c o n f u c i a n i s i t i cm o r a la n de t h i ci d e o l o g y h et h o u g h tt h a tp o e ma n dm u s i cw e r et h e m o s te f f e c t i v em e a n sb e c a u s ep e o p l ec 姐b e e a s i l ym o v e db yt h ee d u c a t i o no fp o e t a n dm u s i c h ea d v a n c e dac o m p a r a t i v e - i n t e g a t e dt h e o r yo fy a n gq i n g ,t h i n k i n gt h a t t h er o o to f e d u c a t i o n ss u c c e s sr e l i e s0 1 1t r a n s f o r m i n gh u m a n b e i n g st e m p e r a m e n t ,t h a t i st os a y , c o n v e r t i n gp e o p l e st e m p e r a m e n tf r o me v i lt og o o d t h ec o n t e n t o f t h e x i n g q i n g i n c l u d e st h ef o l l o w i n g s :q ii st h eb o d yo fx i n gq i n g p e o p l ew e r ed i v i d e dt o n i n eg r a d e sa c c o r d i n gt ot h ed e g r e eo f x i n gq i n ga n dp e r s o n sw i t h i ns e v e ng r a d e sc a n b ee d u c a t e d g o v e r n o rs h o u l ds e tag o o de x a m p l ef o rh i sp e o p l ea n dc o n s t r u c tt h e h a r m o n i o u ss o c i e t y c h a n g i n gt h et e m p e r a m e n to fp e o p l ef r o mb a dt og o o di st h e m a i nr e a s o no ft h es u c c e s so fe d u c a t i o n k o n gy m g d am a d et h et h e o r yo fs i f tj i a o r e a c han e w t o pt h r o u g hm e l t i n gt h et h e o r yo fx i n gq i n gi n t ot h et h e o r yo fs i f tj i a o a n ds t u d i e dt h eb a s i ct m t ho f f u n c t i o ni ne d u c a t i o n , w h i c hi st h es y m b o lo f s u c c e s si n t h ea c a d e m i cs y s t e m t h es c h o l a r ss i n c e s o n gd y n a s t ys t u d i e d t h ep o e t sb y t e m p e r a m e mh a dv e r yc l o s ec o n n e c t i o n w i t hm a os h iz h e n gy i t h ef o u r t hc h a p t e ra n a l y z e sk o n g sv i e wo np o e m g e n e r a l l ys p e a k i n g , k o n g i n h e r i t e dt h et h e o r yo fj i n gx u e h ei n s i s t e dt h a tp o e ms h o u l dm i r r o rp o l i t i c sa n d r e q u e s t e dt h a tp o e m s h o u l dt a k et h ef u n c t i o no fs a t i r i z i n gp o l i t i c s m e a n w h i l e ,k o n g r e a l i z e dt h a tt h ef u n d a m e n t a la i mi sn o t j u s tf o rs a t i r i z i n g ,b u ta l s of o rd i s p l a y i n go n e * s o w l lw i l l t h ef u n c t i o no fp o l i t i c a lp o e t sc o n c i l i a t e dw i t ht h en e wt h e o r yo fs i x d y n a s t yw h i c hi sm a n i f e s t e di nk o n g st h e o r yo fp o e t s t h et h e s i sp a r t i c u l a r l y d i s c u s s e da b o u tt h et h e o r yo f a f f e c t i o nc o n s i s t sw i t hw i l l ”m a n ys c h o l a r sh o l dt h e v i e wt h a ta f f e c t i o ni st h es a m ea st h ew i l l a n y h o ww et h i n kt h a t a f f e c t i o nc o n s i s t s !扬州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w i t hw i l l ”i sj u s tf t o ma n g l eo fc r e a t i o nb yk o n g k o n gt h o u g h tt h a tt h ec o n s i s t e n t d u e st ot h ep o i n tt h a tt h ei n n e rf e e l i n gi s e x p r e s s e db yp o e t s ,w h i c hi sc a l l e d e x p r e s s i o nt h e o r y b mt h ew i l le x p r e s s e db yk o n gi s t h e a f f e c t i o nr e s t r l c t e db y c o m i t yr e s u l t e db yp o l i t i c a le d u c a t i o nw h i c hi sd i f f e r e n tf r o mt h ea f f e c t i o ni nw e ij i n p e r i o d t h ea f f e c t i o ni sn o tt h es a n l ea st h ew i l li nt h ep o e tt h e o r yo fk o n g t h e c h a p t e ra l s oi n c l u d e st h ed i s c u s s i o no f f af e n w h e nc r e a t i n gp o e t s i tr e s e a r c h e st h e r o o t so f f af e l l a n di ti sc o n s i d e r e dt h a t f af e n m e a n st h a tw r i t e re x p r e s s e st h e i r f e e i n gb yw a yo f l i t e r a t u r ei no r d e rt or e f i e v et h e i ro p p r e s s i o n t h et h e o r yo f “f af e n m a n i f e s t st h ep r i n c i p l eo fl i t e r a r yc r e a t i o nf r o mt h ea n g l eo fp s y c h o l o g y f e n i s e q u a lt o “i m p u l s i o n i nl i t e r a r yg l o s s a r yn o w a d a y s m e a n w h i l ek o n ga l s ot h o u g h t t h a tt h ep r o c e s so f “f af e n i sa l s ot h ep r o c e s so f e x p r e s sw i l l b o t ho f t h e mc a n l e t r u ew h e nt h ef e e l i n gi se x p r e s s e db y l a n g u a g e f e n e m p h a s i z e st h ea c c u m u l a t i o no f a f f e c t i o no fw r i t e r , w h i l e w i l l p o i n t st ot h ea f f e c t i o ni t s e l f w i l l ”a n d f e n i st h e i m p e t u so fc r e a t i o nw h i c hi n f l k e st h e e x p r e s sw i l l c o n s i s t sw i t h “f af e n k o n g t h o u g h tt h a tt h ep o e t sc a m eo u tf r o me x p r e s s i n gf e e l i n gi no r d e rt or e m o v et h eb a d m o o d s ,w h i c hm a n i f e s t st h ee s s e n c eo f l i t e r a t u r ea n ds l 】c c e s so f k o n g st h e o r y t h ea p p e n d i xr e s e a r c h e st h eg e n e r a t i o no fk o n gy i n g d aa n dh i sf o r e f a t h e r k o n g t e n ga n dk o n ga n g u o t h e r ei sn or e c o g n i z e ds a y i n ga b o u tt h eg e n e r a t i o no f k o n gy i n g d a t h et h e s i st h i n k st h a tk o n gy m g d a i st h e3 2 t hg e n e r a t i o no f c o n f u c i u s t h e r ei sl a r g ed i v e r g ea b o u tt h eg e n e r a t i o no fk o n gt e n ga n dk o n ga n g u oi nt h e h i s t o r yr e c o r d s t h et h e s i st e s t i f i e si ti nd e t a i la n dc o r r e c t so r r o r so fg e n e r a t i o no f c o n f u c i u si nt h eh i s t o r yr e c o r d s k e yw o r d s :k o n gy m g d a ;m a os k iz h e n gy i ;x i n g q i n g ;c i v i l i z a t i o nt h e o r y ; v i e wo nt h ep o e t i c s 张立兵:论毛诗正义的学术成就 绪论 唐孔颖达等人编撰的毛诗正义,在经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在文化史上也 产生过深广的影响。尽管自宋至清,诗经研究不断取得进展,有更为精当的论 著问世,毛诗正义作为唐代以前诗经研究的总结性著作,其学术成就值得认 真加以探讨。马宗霍说:“自五经定本出,而后经籍无异文:自五经正义出, 而后经义无异说。每年明经,依此考试,天下士民,奉为圭桌。盖自汉以来,经学 统一,未有若斯之专且久也。”o 就毛诗正义而言,不论后人从中发现多少瑕疵, 它毕竟代表着唐代前期诗经学的最高成就,是当时和以后相当长的历史时段内 诗经传习的标准文本。这部著作,应当作为诗经学史研究的一个重点。 一、孔颖达与毛诗正义 孔子是先秦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在后世被奉为“至圣先师”。其后裔对儒学贡献 卓著者颇多,而汉之孔安国、唐之孔颖达、清之孔广森尤称上选。关于孔颖达所当 孔子后裔之世次的问题,学者有不同看法。陈冠明认为孔颖达为孔子的三十二世孙, o 而申屠炉明认为孔颖达为孔子的三十三代孙。 据笔者稽考,当以前说为允。o 孔颖达于北齐后主武平五年( 5 7 4 ) o 出生于冀州衡水。祖孔硕,后魏南台丞。 父孔安,齐青州法曹参军。于志宁大唐故太子右庶子银青光禄大夫国子祭酒上护 军曲阜宪公孔公碑铭称孔安供职,“轻重之典,情在公平;大小之狱,心敦宽简”, 显然是服膺儒学的循吏。这样的家风对孔颖达必有深刻影响。于志宁孔公碑铭 言孔颖达“少怀远大之操”,自然离不开先辈的引导。 o 马宗霍中国经学史,上海书店1 9 8 4 年版,第9 4 页。 o 陈冠明孔颖达世系及入唐前行实考,阴山学刊2 0 0 3 年第5 期,第6 3 页 。申屠炉明孔颖达颜师古评传 南京大学出版社2 0 0 6 年版第1 页。 o 参见本文附录 9 j 日庸书孔颖达传载“二十二年卒”,于志宁大唐故太子右庶子银青光禄大夫圈子祭酒上护军曲阜宪公 孔公碑铭载“春秋七十有五”,据此孔颖达生于北齐后主武平五年,公元5 7 4 年 !扬州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1 日唐书本传载:“颖达八岁就学,日诵千余言。及长,尤明左氏传、郑 氏尚书、王氏易、毛诗、礼记,兼善算历,解属文。”o 册府元龟卷七 七五:“孔颖达年八岁就学,日读千余言,至暮更诵,未尝嬉戏,有异凡童。三礼 义宗尽能髑记。”噬两条资料,都称道孔颖达早年好学。三礼义宗,南朝梁崔 灵恩撰,长达3 0 卷。孔颖达居然能够熟记此书,足见其聪颖与勤奋。崔灵恩还著 有毛诗集注二十四卷,也为毛诗正义所常引用。孔颖达较旱即精通毛诗, 与攻习前人经义也很有关系。 隋文帝开皇十二年( 5 9 2 ) 曲,孔颖达造访同郡名儒刘焯。1 日唐书本传:“同 郡刘焯名重海内,颖达造其门,焯初不之礼。颖达请质疑滞,多出其意表,焯改容 敬之。颖达固辞归,焯固留,不可。还家,以教授为务。”函册府元龟卷七六八 所载略有不同:“初受业于同郡刘焯。然焯号为通儒,门人甚众,初不之礼。颖达 察焯不能出己之右,于是请质疑滞,皆出其意表,焯改容敬之。颖达固辞归,焯固 留,不可。” 这两则资料虽然记录了孔颖达师从刘焯的经历,但是强调了孔颖达的 见识超过刘焯。然而,不能否认刘焯对孔颖达的影响。毛诗正义以刘焯的毛 诗义疏和刘炫的毛诗述义为基础,尚书正义也以二刘注疏为底本,这样 的情形可据以窥见史籍记载所隐去的两者关系的另一面。 隋大业元年( 6 0 5 ) ,3 2 岁的孔颖达举明经高第,授河内郡博士。炀帝又征诸郡 儒官集于东都洛阳,令国子秘书学士与之论难。诸儒为孔颖达所屈,深以为耻,或 遣刺客图加害。礼部尚书杨玄感闻知,将孔颖达藏于其家,因此获免。 唐高祖武德四年,秦王李世民开设文学馆,延四方文学之士。孔颖达以负名望, 被辟为秦府文学馆学士,与房玄龄、于恚宁、虞世南等号称“十八学士”回武德 o # 响i h 唐书中华书局1 9 7 5 年版,第2 6 0 1 页 o 王钦若等册府元龟 ,中华书局1 9 6 0 年版,第9 2 1 l 页。 o 据内藤虎次部孔冲远祭酒年谱。钱稻孙译本。刊于田立北平图书馆刊) 第四卷第四号,1 9 3 0 年 o 刘胸旧唐书,中华书局1 9 7 5 年版,第2 6 0 1 页 o 王钦若等册府元龟,中华书局1 9 6 0 年版,第9 1 2 7 页o 。参见新唐书褚亮传:“初,武德四年太宗为天策上将军,寇乱稍平,乃乡儒,宫城西作文学馆t 收 聘贤才于是下教,以大行台司勋郎中杜如晦、记室考功郎中房玄龄及于志宁、军谘祭滔苏世长、天簧府记 室薛收、文学褚亮姚恩廉、太学博士陆德明孔颖达、主簿李玄遒、天策仓曹参军事李守素、王府记室参军事 虞世甫参军事蔡允恭颜相时,著作郎摄记室许敬宗薛元敬,太学助教盖支达、军谗典签苏勖,并以本官为 学士。七年,收卒,复召东虞州录事参军刘孝孙补之凡分三番递宿于髑下,悉给珍膳。每暇日访以政事, 讨论坟籍榷略前载,无常礼之问。命阎立本图象,使亮为之赞,题名字爵里,号“十八学士”,藏之书府, 以章礼贤之重。方是时在选中者天下所摹问,谓之登瀛洲” 张立兵:论毛诗正义的学术成就 兰 九年,升为国子博士。李世民即位后,大赏功臣,孔颖达封爵为曲阜县开国男,食 邑三百户太宗初即位,颖达数进忠言。深受器重。贞观政要中有此类记载。 孔颖达参加了隋书的编修工作。隋书由魏征负责主编,参与编撰者除 孔颖达外,还有颜师古、许敬宗等人。贞观十年,隋书修成。隋书的纪、传 部分主要出自颜师古、孔颖达二人。为了表彰修史者的劳绩,唐太宗对他们各有赏 赐,孔颖达则“加位散骑常侍”。次年孔颖达又参与修定大唐新礼,该书包括吉 礼六十篇,宾礼四篇,军礼二十篇,嘉礼四十二篇,凶礼六篇,国 恤五篇,总计一百三十七篇。 十二年,孔颖达拜国子祭酒,奉命主持编撰五经正义。这是他一生中最辉 煌的学术活动,奠定了他在经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编撰五经正义,是由唐太宗决定的,而具体书目确定为王弼注周易、尚 书今古文合编本、郑玄笺毛诗、杜预注春秋左氏传和礼记,孔颖达当 曾起到重要作用。这份书目,与旧唐书本传所叙孔颖达的经学专长非常接近, 应当不是偶然的。具体规划五经正义的第一步,就是在儒家多种经传之中作出 选择。孔颖达所持的标准,是首重经世致用。因此,他能够打破经尊传卑的传统观 念,在三礼中独选礼记。 五经正义在贞观十六年撰成初稿。毛诗正义序;“谨与朝散大夫行太学 博士臣王德韶、征事郎守四门博士臣齐威等对共讨论,辨详得失。至十六年,又奉 敕与前修疏人及给事郎守太学助教云骑尉臣赵乾叶、登仕郎守四门助教云骑尉臣贾 普曜等,对敕使赵弘智覆更详正。”孔颖达所谓与王德韶、齐威的“对共讨论,辨 详得失”,其实是完成了毛诗正义的初撰。贞观十六年的修订者,既包括了“前 修书人”王德韶、齐威,又加入了赵乾叶、贾普曜等。修订完毕,由赵弘智作最后 的终审终校工作。 但这次修订的五经正义并未立即刊行。永徽二年,高宗又重新组织人力, “更令详定”。此次刊定是由长孙无忌主持。册府元龟卷六百八学校部校刊 载:“长孙无忌为太尉,高宗永徽二年三月诏无忌及中书门下与国子三馆博士弘文 馆学士刊定故国子祭酒孔颖达所撰五经正义。”又唐会要卷七十七贡举下论 一4 扬州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经义载:“永徽二年三月十四日诏:太尉赵卫公长孙无忌及中书门下及国子三馆 博士弘文学士,故国子祭酒孔颖达所撰五经正义事有遗谬,仰即刊正。”o 五 经正义在永徽四年三月正式颁行后,由唐高宗下诏“每年明经,依此考试。” 尽管毛诗正义叠经修润,但孔颖达为主要的编撰者,应无疑义。皮锡瑞经 学历史经学统一时代云:“颖达入唐,年已髦老。岂尽逐条亲阅,不过总揽大 纲。诸儒分治一经,各取一书为底本,名为创定,实属因仍。书成而颖达居其功, 论定而颖达尸其过。究之功过非一人所独擅,义疏并非诸儒所能为也。”o 这一说法 自然有符合史实的一面,但是过度否认孔颖达对毛诗正义编撰成书的功绩,未 必可取。本文在探讨毛诗正义的学术成就时,视孔颖达为该书著者,一方面是 承认孔颖达的学术贡献,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其他作者的见解无从分辨,为着叙述 的方便而权宣处理。 二、颜师古与毛诗正义 毛诗正义是唐初经学家集体编撰的著作。研究该书,需要关注该书其它著 者。贞观政要崇儒学:“太宗又以文学多门,章句繁杂,诏师古与国子祭酒孔+ 颖达等诸儒,撰定 五经正义,付国学施行。”西旧唐书孔颖达传;“与颜师 古、司马才章、王恭、王琰等诸儒受诏撰定五经义训,凡一百八十卷,名日五 经正义。”o 新唐书儒学传记载:“初颖达与颜师古、司马才章、王恭、王琰 受诏撰五经义训,凡百余篇,号 义赞。诏改为正义。”o 这些文献记载, 标明了五经正义的主要编撰者。从贞观政要的记载看,在唐太宗决定编撰 五经正义之初,颜师古与孔颖达一起被指定为主持者。新唐书艺文志于 周易正义后著录:“周易正义十六卷。国子祭酒孔颖达、颜师古、司马才章、 壬恭、太学博士马嘉运、太学助教赵乾叶、王谈、于志宁等奉诏撰。”回这一记载, o 王溥唐会耍,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9 1 年敝,第1 4 0 5 页。 o 皮锡瑞经学历史孔中华书局2 0 0 4 年版,第1 4 2 页。 o 吴兢贞现政要崇儒学,见裴汝诚等译注c 贞观政要译注上海吉籍出版社2 0 0 6 年版,第3 5 0 页 o 刘啕旧唐书,中华书局1 9 7 5 年版,第2 6 0 2 页 o 刘啕新唐书,第5 6 4 4 页。 o 欧阳惨、宋祁等新唐书,。中华书局1 9 7 5 年版,第1 4 2 6 页 张立兵:论毛诗正义 的学术成就! 可证明颜师古实际参加了五经正义的撰著。 颜师古由于家学渊源深湛及自身治学勤奋,在经学方面有相当深的造诣。 旧 唐书颜师古传称:“师古少传家业,博览群书,尤精诂训,善属文。”o 颜师古 在训诂、文字方面的成就使他在贞观四年任中书侍郎时得以被唐太宗诏令考订五 经。贞观七年十一月,颁师古新定五经于天下,作为天下学子的标准读本。 而于贞观十二年开始编纂的五经正义依据的所谓的“定本”,指出定本作某字, 俗本作某字等等,就是颜师古的五经定本。由他担任五经正义的撰者是非 常合适的。 然新唐书艺文志于其他各经正义并不著颜师古之名,孔颖达五经 正义各序列举修撰人的姓名也无一提到颜师古,合理的解释是颜师古只参加 了一段时间经书正义的编纂。 颜师古没有自始至终参加五经正义的编纂,其中缘故难以尽知,但也不是 无可稽考。值得注意的是,颜师古在贞观十一年奉太子李承乾之命开始注汉书, 这就在时间上与承担五经正义的撰著任务相冲突。| 日唐书颜师古传:“十 一年,礼成,进爵为子。时承乾在东富,命师古注班固汉书,解释详明,深 为学者所重。”o 颜师古汉书叙例有“岁在重光”语,四库馆臣四库全书前 汉书考证据此认为汉书成书于贞观十五年:“其书成于贞观十五年,岁在辛 丑,故日岁在重光也。”五经正义的编纂时间在贞观十二年到十六年。在这段时 间内,颜师古完成汉书注已属不易,自难旁骛。但是,他究竟何时退出五经 正义编撰工作,难以确考。 编撰五经正义为重要的国家文化工程,其意义大于注汉书,这是毋庸 置疑的。再者,颜师古前此主持过校订五经的工作,并且因此受到褒奖。因此, 从颜师古的主观愿望推测,不太可能是他主动选择放弃参撰五经正义 要了解他退出五经正义编撰工作的原因,有必要考察他在相应时段的际遇。 旧唐书志第三礼仪三:“( 贞观) 十一年,群臣复劝封山,始议其礼。于是 国子博士刘伯庄、睦州剌史徐令言等,各上封祀之事,互设疑议,所见不同。多言 。刘胸| 日唐书,第2 5 9 4 页。 o 刘殉旧唐书,第2 5 9 5 页 !扬州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新礼中封禅仪注,简略未周。太宗敕秘书少监颜师古、谏议大夫朱子奢等,与四方 名儒博物之士参议得失。议者数十家,递相驳难,纷纭久不决。”o 封禅是皇帝祭祀 天地最为隆重的仪式,历代封建帝王也以封禅为自己帝王之业功德圆满的展现。而 具体礼仪则是封祥盛典中最关健的内容之一。当时颜师古、朱子奢、魏征等数十位 名儒重臣围绕封禅礼仪展开大辩论。主要围绕吴天上帝坛、制玉牒、玉策、金匮、 泰山上圆坛、圆坛上土封、玉玺、立碑、设告至坛等等一系列封禅的具体事宜展开 讨论,最终主要是采纳了颜师古的意见。旧唐书颜师古传:“十五年,太宗下 诏,将有事于泰山,所司与公卿并诸儒博士详定仪注。太常卿韦挺、礼部侍郎令狐 德桑为封禅使,参考其仪,时论者竟起异端。师古奏日:臣撰定封禅仪注书 在十一年春,于时诸儒参详,以为适中。于是诏公卿定其可否,多从师古之说。 然而事竞不行。”o 颜师古封禅议载于全唐文卷一百四十七卷,里面详细讨 论了封禅具体事项与礼仪。颜师古的封禅议获准,但封禅之事未能成功,旧 唐书本传说“然而事竟不行”。史载,唐太宗本已启程,但半途而返。旧唐书志 第三礼仪三;“十五年,下诏,将有事于泰山,复令公卿诸儒详定仪注。太常卿 韦挺、礼部侍郎令狐德桑为封禅使,参考其议。时论者又执异见,颜师古上书申明 前议。太宗览其奏,多依师古所陈为定。车驾至洛阳宫,会有彗星之变,乃下诏罢 其事。”o 遇见彗星,这是非常晦气的事情。在古代封禅能否成功历来被视为与所用 礼仪有着密切联系,史记封禅书记载秦始皇至泰山封禅,“诸儒生或议曰:古 者封禅为蒲车,恶伤山之土石草木;埽地而祭,席用菹秸,言其易遵也。始皇闻 此议各乖异,难施用,由此绌儒生。始皇之上泰山,中阪遇暴风雨,休於大树 下。诸儒生既绌,不得与用於封事之礼,闻始皇遇风雨,则讥之。始皇封禅之 後十二岁,秦亡。天下畔之,皆讹日:始皇上泰山,为暴风雨所击,不得封 樽。”o 此为著例。唐太宗令群儒用四年时回来讨论具体礼仪也在于此。唐太宗采 纳颜师古封禅议而遭遇彗星,必定会对他产生恶感此外,五经正义的编纂群 体内部矛盾,也是值得考虑的因素。贞观十六年,五经正义编纂完成,作为编 。刘胸旧唐书 o 刘胸引日唐书 o 刘晌旧唐书, o 司马迁史记, 第8 8 2 页。 第2 5 9 5 页 第8 8 4 页 中华书局1 9 7 5 年版,第1 3 6 6 到1 3 7 1 页。 张立兵:论毛诗正义的学术成就! 撰者之一的太学博士马嘉运居然出来“驳正其失,至相讥诋”。他的发难,使唐太 宗下诏修订五经正义。次年,孔颖达“致仕”, 五经正义一时无法定稿颁行。 颜师古本人性格简傲,与群臣多不相合。新唐书颜师古传说:“师古性简峭, 视辈行傲然,罕所推接。既负其才,早见驱策,意望甚高。及是频被谴,仕益不进, 罔然丧沮,乃阖门谢宾客。”回颜师古平时在朝堂上也多以博学多识而面折群臣,如 旧唐书礼仪三所载颜师古与魏征、孔颖达等因明堂之制发生激烈争辩。而且 颜师古作官也被时人认为“抑素流,先贵势”,“物论称其纳贿”。这导致他“竟在 时讥”,“未为清论所许”。颜师古一生仕途并不平坦,屡次被黜,颇受时人非议。 所以颜师古因封禅一事而被借机排挤出五经正义的编纂队伍也在情理之中。所 以,我们认为颜师古一开始参与了五经正义的编纂,而在中途又由于种种原因 退出了编纂者的队伍。贞观十五年很可能就是他退出编纂者行列的时间。而五经 正义于贞观十六年撰成初稿,自然也不会署他的名字。 颜师古与孔颖达对毛诗都有精深研究,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