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薛逢诗歌研究.pdf_第1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薛逢诗歌研究.pdf_第2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薛逢诗歌研究.pdf_第3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薛逢诗歌研究.pdf_第4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薛逢诗歌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摘要 晚唐时期的诗人薛逢,是一位存诗不多在诗坛上有着一定影响的诗人。其七律宫 词一诗,一直被人们广为传诵,而在当今学界却是被冷落的诗人。本文在前人研究的 基础上,系统梳理、考辨了薛逢的生平经历,对薛逢的思想、性格进行了评价。对薛逢 诗歌的题材内容、艺术特色进行了系统的论述,对其以不同于晚唐的独特诗风,在诗坛 上留有诗名,进行了说明。指出薛逢诗歌中“阳刚之美”的艺术特色及成因,对其诗歌工 稳、多样的对仗艺术进行了全面考察、研究。通过对薛逢的诗歌创作全面的考察和系统 分析,力图对其诗在唐诗发展史乃至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作出正确的认识、评价,以使 人们对其诗歌的价值能有一个清晰而全面的认识。 本文主要为三个部分,第一章考辨、梳理薛逢的生平经历,分析说明薛逢的思想、 性格。第二章对薛逢诗歌的题材内容进行全面研究。第三章研究了薛逢诗歌的艺术特色。 关键词薛逢诗歌思想内容艺术特色 a b s t r a c t a b s t r a c t a saw r i t e rw h ow a si na l li m p o r t a n tp o s i t i o ni nt h el i t e r a r yc i r c l e si nt h el a t e rt a n g d y n a s t y ,x u ef e n gd i dn o tl e f tt o om u c hp o e m sb u td e s o l a t e db yt h em o d e ml i t e r a r yc i r c l e s t h ep a l a c ep o e m ) ) i sw i d e l yr e a db yt h ep e o p l e t h i sp a p e rs y s t e m i cv e r i f ya n dc l e a nu p a l lx u ef e n g l i f ea n dm a k er e m a r k so nx u ef e n g si d e o l o g ya n dp e r s o n a l i t yb a s e do nt h e r e s e a r c ho ft h ep a s te x p e r t s t h ep a p e ra l s os y s t e m i c a l l yd i s s e r t a t et h es u b je c tm a t t e r s , c o n t e n t s ,a r t i s t i c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p o e m sw r i t t e nb yx u ef e n g t h ep a p e ra l s oi n t r o d u c e sx u e f e n g sg r e a tr e p u t a t i o nb a s e d0 nh i ss p e c i a la r ts t y l ew h i c hw a sd i f f e r e n tf r o mt h ep o e ms t y l e i nt h el a t e rt a n gd y n a s t y t h ep a p e ra l s op o i n t so u tt h eb e a u t yo fs u b l i m i t yi nx u ef e n g s a r t i s t i c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a n da n a l y s i st h ec a u s e dr e a s o n s t h ep a p e ra l s oa d v i s e st h er e s e a r c ho n t h ev a r i o u sa n df o r m a la n t i t h e s i s i no r d e rt om a k ea na c c u r a t e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a n de v a l u a t i o n o nx u ef e n g sp o e m sa n dt h ep o s i t i o ni nt h el i t e r a r yc i r c l e si nt a n gd y n a s t ya n dt h ee n t i r e h i s t o r yo fc h i n e s el i t e r a t u r e ,t h ep a p e ri n t r o d u c et h er e s e a r c h , i n v e s t i g a t i o no nt h ew o r k so f x u e f e n g sp o e mw r i t i n gi nas y s t e m i cw a y a n d t h i sp a p e ri n c l u d e s3p a r t si na 1 1 p a r t1i n v e s t i g a t ea n dc l e a nu px u ef e n g sl i f e e x p e r i e n c e s ,a n a l y s i sh i si d e o l o g ya n dp e r s o n a l i t i e s p a r t2e n t i r e l yr e s e a r c ht h es u b je c t m a t t e r s ,c o n t e n t s p a r t3a d v i s et h es p e c i a la r t i s t i c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i nx u ef e n g sp o e m s : k e yw o r d sx u ef e n gp o e m s i d e o l o g i c a lc o n t e n t a r t i s t i c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n 河北大学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 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 人已经发表或撰写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河北大学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 所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己在论文中作了明确 的说明并表示了致谢。 作者签名: 王趑 日期:丝q 显年么月互日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河北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并向国 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学校可以公布 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 本学位论文属于 l 、保密口,在年月日解密后适用本授权声明。 2 、不保密口。 ( 请在以上相应方格内打“ ) 保护知识产权声明 本人为申请河北大学学位所提交的题目为( 鸯逄诗歌研宠 ) 的学位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 替蔽武) 指导并与导师合作下取得的研究成果,研 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是在河北大学所提供的研究经费及导师的研究经费资助下完 成的。本人完全了解并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为保护知识产权所制定的各项法律、行 政法规以及河北大学的相关规定。 本人声明如下:本论文的成果归河北大学所有,未经征得指导教师和河北大学的书 面同意和授权,本人保证不以任何形式公开和传播科研成果和科研工作内容。如果违反 本声明,本人愿意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声明人:圣挞 日期:! 避年j f t 作者签名:圣拯 导师签名: 日期:盟年互月厶e 1 日期:趁年二月鲨e l 引言 己i言 ji目 晚唐时期的诗人薛逢,是一位存诗不多却在诗坛上有一定影响的诗人。其在上自 相公启一文中说自己“役思虑者三十年,著诗赋者千馀首”,可见他的诗作本来不少, 其七律宫词一诗,一直被人们广为传诵。胡震亨唐音癸签说“薛陶臣殊有写才, 不虚俊拔之目,沈德潜唐诗别裁集认为薛逢七律“犹有盛唐人气息”。并且, 唐代元结唐人选唐诗( 十种) 、明代高棵唐诗品汇、清代沈德潜唐诗别裁集、 清人孙洙唐诗三百首等历代多部著名唐诗选本均选录其诗歌,评价较高。可见薛逢 在唐诗发展史和中国古代诗歌史上,还是颇有名气的。 而在当今学界薛逢是被冷落的诗人。当前学术界对于薛逢的诗歌创作,还没能给予 足够的关注,一些单篇论文对其人、其诗有局部分析或较浅论述。吴在庆的唐五代若 干作家生平琐考( 固原师专学报1 9 9 5 年2 期) 对薛逢的仕历问题进行了考索;胡浙 平的薛逢诗论( 浙江学刊1 9 9 7 年4 期) 对薛逢诗歌的大致创作情况作了论述;王 红霞的薛逢蜀中诗简论(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2 0 0 5 年4 期) 对薛逢被贬蜀中的诗歌 创作情况作了介绍;尚永亮的“壶天”境界与中晚唐士风的嬗变( 东南大学学报2 0 0 6 年2 期) 对其诗歌创作思想作了简单介绍。另外,由乔象锺、陈铁民主编的唐代文学 史( 上册) ,对薛逢诗歌进行了专门介绍,对其诗歌思想内容、艺术特色有简短评述; 李从军唐代文学演变史关注了其诗歌的思想内容。但以上都没有深入展开论述和进 行全面研究。 可见,当前学界对于薛逢特别是其诗歌创作的研究还只是初见端倪,与对唐代其他 诗人的研究状况相比显得十分薄弱,更加缺乏系统的研究。为此,本文拟对薛逢的诗歌 创作从思想和艺术角度进行全面的考察和系统分析,力图对其诗在唐诗发展史乃至中国 文学史上的地位作出正确的认识、评价,以使人们对其诗歌的价值能有一个清晰而全面 的认识。 。( 明) 胡震亨著,唐音癸签,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8 1 年,第7 8 页。 圆( 清) 沈德潜编,唐诗别裁集,中华书局,1 9 7 5 年,第2 1 5 页。 l 河北大学文学硕士学位论文 曼曼詈量曼曼曼鼍曼曼曼曼- - - - i i i i l - - - i iii i ! i i i 曼曼曼曼曼鼍蔓量曼曼曼曼曼曼 第一章薛逢的生平、思想、性格 一、薛逢的生平经历 薛逢晚唐诗人,两唐书均有传,但对其经历记载大多未有确切系年,记载较为 简略,其青少年时代情况更未有介绍,唐宋文献中记载亦甚少,元代辛文房唐才子传 记载与两唐书略同。本文根据现存的史料,结合其现存的诗歌、文章,并参考前人 的研究成果,对诗人的生平经历作了系统的考辨、梳理。 薛逢,字陶臣,蒲州河东( 今山西永济) 人。旧唐书:“薛逢字陶臣,河东人。” 新唐书:“薛逢字陶臣,蒲州河东人。 唐诗纪事:“逢,字陶臣,蒲州人。 历 代诗歌选本在选录薛逢诗歌,作诗人小传时均作:“蒲州人”或“河东人 。通典古冀 州下载:“蒲州,今理河东郡秦兼天下,置河东郡,历两汉不改。魏晋亦然。後魏 亦为河东郡,兼置雍州,及属秦州。後周改为蒲州,亦兼置河东郡。隋初郡废,炀帝初 州废,复置河东郡。大唐初,为蒲州。开元九年五月,置中都,改为河中府,寻罢仍旧。 或为蒲州,或为河东郡。 可见,薛逢为蒲州河东( 今山西永济) 人,可以确定。 薛逢的生年不可确考。闻一多唐诗大系认为其大约生于元和元年( 公元8 0 6 年) , 但没有说明依据。从薛逢在全唐文中今存的文章来考证,闻一多先生的说法有合 理性。薛逢在上白相公启一文中说: 如某者,关中士族,海内穷人幼遭悯凶,壮知传导。南穷海裔,北济河源。勤苦 一经,馕惶三纪。家门板荡,亡惠子之五车;风树哀缠,痛虞邱之三失。加於元昆抱瘵, 孀妹无家同气六人,半归泉壤。嗟乎! 郭氏之昆多疹,颜生之室屡空。纵白首粗沾一 名,或终身不知五味。哀凶荐及,沈痛可知往往昼卧及昏,夜坐达晓长安甲第,罗 列九衢朱门大开,欲往谁诉。 。 仔细阅读此段文字,得知薛逢幼时家门屡遭不幸,亲人多有死丧,而他自己也因此 为衣食生存奔走,所谓“南穷海裔,北济河源。其少年时苦读经书,经过多年奋斗得 函( 后晋) 刘晌撰,旧唐书,中华书局,1 9 7 5 年,第5 0 7 9 页。 圆( 宋) 欧阳修宋祁撰,新唐书,中华书局。1 9 7 5 年,第5 9 7 3 页。 零( 宋) 计有功撰,唐诗纪事,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6 5 年,第9 0 2 页。 。闻一多著,闻一多全集第四卷,三联书店,1 9 8 2 年,第3 9 9 页。 ( 清) 董诰等编,全唐文,中华书局,1 9 8 2 年,第7 9 6 7 页。 2 第一章薛逢的生平、思想、性格 以进士及第。文中所谓“勤苦一经,馕惶三纪 者尤应引起注意。“纪”,汉语大词典 解释之一:“纪,计年方式,古代一纪十二年。 “三纪 则为3 6 年。史料记载薛逢进士 及第是在会昌元年( 公元8 4 1 年) ,旧唐书:“薛逢会昌初进士擢第。 新唐书: “薛逢会昌初,擢进士第。 唐才子传校正( 辛文房撰周本淳校正) :“逢 会昌元年,崔岘榜第三人进士。 此外,唐诗鉴赏大辞典诗人年表等书籍均作会昌 元年。唐人一般把进士及第看作人生分水岭,诗人言“懂惶三纪 应以进士及第为限。 如果史书记载其进士及第时间确实,据此上推3 6 年,则为元和元年( 公元8 0 6 年) ,即其 生年。 薛逢的仕宦历经历旧唐书、新唐书、唐才子传等史书略有记载。吴在 庆唐五代若干作家生平琐考( 固原师专学报1 9 9 5 年2 期) 也进行了考辨。本文 在此基础上,对诗人仕历进行梳理、补充。 唐才子传校正( 辛文房撰周本淳校正) 记薛逢进士及第后即“调万年尉”,此 处疑有误。旧唐书载t “逢会昌初进士擢第,释褐秘书省校书郎。崔铉罢相镇河中, 辟为从事。铉复辅政,奏授万年尉,直弘文馆,累迁侍御史、尚书郎。 新唐书 云:“会昌初,擢进士第。崔铉镇河中,表在幕府。铉复宰相,引为万年尉、直弘文馆。 历侍御史、尚书郎。 唐才子传校正( 辛文房撰周本淳校正) :“逢会昌元 年,崔岘榜第三人进士,调万年尉。未几,佐河中幕府。崔铉入相,引直宏文馆。历侍 御史、尚书郎。 吴在庆唐五代若干作家生平琐考说: 两唐书本传此处所记大致相同,均记任万年尉、直弘文馆在崔铉镇河中之后, 而唐才子传则记任万年尉在佐铉河中之前。按两唐书成书早于唐才子传, 且后者实本前者,故其仕历应从两唐书所载。 薛逢在上白相公启一文说: 因大中四年冬,蒙相公念以苦心,拔授官职期於旦暮,必使奋飞。旋遇羌寇犯边, ( 后晋) 刘晌撰,旧唐书,中华书局,1 9 7 5 年,第5 0 7 9 页。 圆( 宋) 欧阳修宋祁撰,新唐书,中华书局,1 9 7 5 年,第5 7 9 3 页。 回 ( 元) 辛文房撰周本淳校正,唐才子传校正,江苏古籍出版社,1 9 8 7 年,第2 2 1 页。 回( 后晋) 刘啕撰,旧唐书,中华书局,1 9 7 5 年,第5 0 7 9 页。 曰( 宋) 欧阳修宋祁撰,新唐书,中华书局,1 9 7 5 年,第5 7 9 3 页。 ( 元) 辛文房撰周本淳校正,唐才子传校正,江苏古籍出版社,1 9 8 7 年,第2 2 1 页。 o 吴在庆,唐五代若干作家生平琐考,固原师专学报,1 9 9 5 年2 期。 3 河北大学文学硕士学位论文 相公北讨,风云一失,流落十年。尉万年而郎秘书,宰四畿而纠东洛。 唐才子传校正所说任万年尉在秘书郎之前,可能是受到此文的影响。此文白相 公为白敏中,查两唐书,白敏中于大中五年三月为司空,讨招南山、平复党项。通 过分析这段文字可知,由于白敏中讨招南山、平复党项,薛逢希望得到其提携的愿望化 为泡影,即文中所说:“旋遇羌寇犯边,相公北讨,风云一失,流落十年。 这段文字 的最后两句“尉万年而郎秘书,宰四畿而纠东洛 可以理解为他任秘书省校书郎在万年 尉后,但并没有指出确切的时间,按白敏中大中五年平复党项,任此两职的时间应与此 有关。又考上中书李舍人启: 某家望陵迟,眇然孤藐。飘流勤苦,垂三十年。分分自登,粒粒自啄。取第不因於 故旧,蒙知皆自於隽贤每用饮水清心,闭门守道。南宫试艺三篇,徒献於九重;东观 雠书七稔,才登於一邑。同时流辈,尽列班行独此后时,有惭先达得不沈吟俯首, 局促哀鸣。某自守一官,倏尔两考惟将勤俭,用免悔尢。刻意抚绥,才成条贯。曹无 冤案,狱罕系囚。孤弱者贷之以恩,豪强者绳之以法。置公廨草三千束,粟三百石。小 有供须,了无率配。洎徼三税,不鞭一胥公署无喧,雀罗可设县南峡口,群盗所居。 臼昼劫人,赤丸杀吏某自到县,百计方圆峡南北各置一铺,仍选有身手健,两处共 置十人给与园场,兼之杵臼。往来应援,旦夕提防。自此以还,盗贼弥息。 文中言,“南宫试艺三篇,徒献於九重;东观雠书七稔,才登於一邑。”此言“东 观雠书 应为做校书郎,诗人自言时间长达七年;“登於一邑”该为做万年尉,时长至 少两年,所谓“某自守一官,倏尔两考”。查通典唐代县尉职责为负责一县的治安、 税收,与文中所记工作内容符合。此又指出,任秘书省校书郎在万年尉前。对于这两文 矛盾的说法,我们必须进行认真分析才能得到正确的认识。如果依上白相公启一文 所说,发现与其他史料记载矛盾。诗人任秘书省校书郎一职的任职时长约七年,以“东 观雠书七稔,才登於一邑o ogoo 某自守一官,倏尔两考”为据。两唐书均记,崔铉罢 相镇河中,薛逢为从事,崔铉复为宰相,薛逢为万年尉、直弘文馆。又两唐书 载,崔铉武宗会昌三年( 8 4 3 年) 罢相,会昌六年( 8 4 6 年) 镇河中,大中三年( 8 4 9 年) 三月同平章事。结合崔铉仕宦经历,如果其任秘书郎在后且时长达七年,则崔铉罢 相镇河中,薛逢为从事,与时间上不符;以会昌六年( 8 4 6 年) 为界,8 4 0 - - 8 4 6 年为一 。( 清) 董诰等编,全唐文,中华书局,1 9 8 2 年,第7 9 6 7 页。 。( 清) 董诰等编,全唐文,中华书局,1 9 8 2 年,第7 9 6 7 页。 4 第章薛逢的生平、思想、性格 个时间段,长约七年,如果先任秘书郎大约从会昌初年开始至大中元年( 8 4 7 年) ,会昌 六年( 8 4 6 年) 至大中三年( 8 4 9 年) ,崔铉镇河中,薛逢为从事,从逻辑和情理上通。 通过分析可知,诗人约会昌元年( 8 4 1 年) 至大中元年( 8 4 7 年) 任秘书省校书郎,约大中 元年( 8 4 7 年) 入崔铉幕,后调万年尉,任期至少两年。 两唐书本传均说,薛逢为万年尉后直弘文馆。旧唐书本纪第十八下宣宗 记,大中七年十月,“弘文馆大学士崔铉进续会要四十卷,修撰官杨绍复、薛 逢、郑言等,赐物有差。 考虑其修续会要的时间,薛逢直弘文馆时间当在大中七 年( 8 5 3 年) 前,又其大中元年( 8 4 7 年) 后调万年尉,任期至少两年。可知诗人直弘文 馆时间最早始于大中三年( 8 4 9 年) 。 薛逢应于大中十二年( 8 5 8 年) 被贬巴州刺史。旧唐书载: 逢文词俊拔,论议激切,自负经画之略,久之不达。应进士时,与彭城刘琮尤相善, 而璩词艺不迨逢,逢每侮之至大中末,豫扬历禁署,逢愈不得意,自是相怨。俄而豫 知政事,或荐逢知制诰,璩奏日:“先朝立制,两省官给事中、舍人除拜,须先历州县。 逢未尝治郡,宜先试之。”乃出为巴州刺史。既而沈询、杨收、王铎由学士相继为将相, 皆逢同年进士,而逢文艺最优。杨收作相后,逢有诗云:“须知金印朝天客,同是沙堤 避路人。成凤偶时皆瑞圣,潜龙无水谩通神。”收闻,大衔之,又出为蓬州刺史。收罢 相,入为太常少卿。给事中王铎作相,逢又有诗云:“昨日鸿毛万钧重,今朝山岳一尘 轻”铎又怨之以恃才褊忿,人士鄙之迁秘书监,卒。 新唐书、唐才子传校正亦同。据旧唐书列传一百二十七记载,刘 璩,会昌末累迁尚书郎、知制诰,拜中书舍人,大中初转刑部侍郎,大中十一年五月, 加检校吏部尚书,大中十二年,拜户部侍郎、同平章事。刘琢任相在大中十二年( 8 5 8 年) 正月,为此则薛逢应于大中十二年( 8 5 8 年) 被贬巴州刺史。自大中三年( 8 4 9 年) 至大中十二年( 8 5 8 年) 诗人当一直在京任职,所任职应为两唐书本传所记:“直 弘文馆,累迁侍御史、尚书郎。 ( 旧唐书) “直弘文馆。历侍御史、尚书郎。 舰嘲( 新唐书) 大中十二年( 8 5 8 年) 诗人任巴州刺史,唐刺史任期一般为三年,任 期大约为自大中十二年( 8 5 8 年) 至成通元年( 8 6 0 年) 。 ( 后晋) 刘啕撰,旧唐书,中华书局,1 9 7 5 年,第5 0 7 9 页。 圆( 后晋) 刘啕撰,旧唐书,中华书局,1 9 7 5 年,第5 0 7 9 页。 圆( 宋) 欧阳修宋祁撰,新唐书,中华书局,1 9 7 5 年,第5 9 7 3 页。 5 河北大学文学硕士学位论文 约咸通元年( 8 6 0 年) 至咸通四年( 8 6 3 年) ,诗人任嘉j 1 1 刺史。关于此任职情况, 吴在庆唐五代若干作家生平琐考考证较为明确、可信。 王安石王荆公唐百家诗选卷十八云薛逢“成通初为嘉州刺史,将作监力按此 乃两唐书本传所未载考全唐诗卷五四八,逢有嘉陵江、九日嘉州发军 亭即事,九e l 雨中言怀、九日郡斋有感诸诗,知其尝在嘉州任职,唯未能确 定为刺史九日郡斋有感云:“三冬不见秦中雪,九日惟添鬓畔霜”据此知其时 其已离京三年据两唐书本传,刘琢任相时,贬逢为巴州刺史后杨收任相,又贬 其为蓬、绵二州刺史据( ( 新唐书宰相表,刘琢任相在大中十二年,杨收任相在成 通四年,其间有六年之久唐刺史一般三年一任,为此则薛逢于大中十二年眨巴州刺史 后,至成通四年再贬蓬州刺史中间当有王安石所言之嘉州之任其时间盖在成通二年至 四年时,亦即王安石所记成通初时。 咸通四年( 8 6 3 年) ,任蓬州刺史一职。两唐书均记载,杨收为相,薛逢出为 蓬州刺史。杨收罢相,入为太常少卿。据新唐书记,杨收懿宗朝任中书舍人、翰林 学士承旨,咸通四年( 8 6 3 年) 五月,任兵部侍郎、同平章事,成通七年( 8 6 6 年) 充 浙西观察使。据此,薛逢任蓬州刺史一职始于咸通四年( 8 6 3 年) 。 新唐书、唐才子传校正均记薛逢曾任绵j 、i i 刺史一职。薛逢醉中闻甘州: “老听笙歌亦解愁,醉中因遣合甘州。行追赤岭千山外,坐想黄河一曲流。日暮岂堪 征妇怨,路傍能结旅人愁。左绵刺史心先死,泪满朱弦催白头。诗人自言“左绵刺 史 ,其任绵州刺史一职应可明确。郁贤皓唐刺史考查考唐诗纪事“高璩 条 认为,诗人任此职约在咸通六、七年( 8 6 5 、8 6 6 年) 。又旧唐书载:“杨收作相 后,逢有诗云:须知金印朝天客,同是沙堤避路人。威风偶时皆瑞圣,潜龙无水谩通 神。收闻,大衔之,又出为蓬州刺史。收罢相,入为太常少卿。” 此处虽未载薛逢 出绵州一事,结合杨收任相经历、时间从成通四年( 8 6 3 年) 至成通七年( 8 6 6 年) , 长达五年,此期间薛逢一直再外任职,应为蓬、绵刺史。唐刺史任期一般为三年,如薛 逢任蓬j 、1 1 刺史一职始于咸通四年( 8 6 3 年) ,诗人任绵州刺史一职应始于咸通六年( 8 6 5 年) 。杨收成通七年( 8 6 6 年) 罢相,薛逢任太常少卿应于此后。 回吴在庆,唐五代若干作家生平琐考,固原师专学报,1 9 9 5 年2 期。 。郁贤皓著,唐刺史考,江苏古籍出版社,1 9 8 7 年,第2 6 3 2 - 2 6 3 3 页。 。( 后晋) 刘晌撰,( i b 唐书,中华书局,1 9 7 5 年,第5 0 7 9 页。 6 第一蕈薛逢的生平、思想、性格 曼曼! 曼曼曼曼鼍曼皇曼曼曼量曼曼i 一一一; ! ! i 曼曼曼! 曼蔓曼曼曼曼曼曼! 曼曼曼曼曼! 曼曼曼曼! 鼍 吴在庆唐五代若干作家生平琐考认为,薛逢改秘书监前尚任京兆尹一职。 唐语林卷三载:“懿宗迎佛骨,自凤翔至内中出一道,夹以连索,不得辄 有犯者。明年,懿宗崩,京兆尹薛逢毁之无遗。”据旧唐书懿宗纪,懿宗迎 佛骨至京在成通十四年四月,而七月即卒然懿宗卒时薛逢已在京兆尹任,而( ( 旧 五代史卷六十八薛廷珐传又谓廷琏“父逢,成通中为秘书监”。据旧唐书僖 宗纪,成通十五年十一月改元乾符。倘唐语林所载可信,则薛逢改秘书监前尚任 京兆尹一职 薛逢任京兆尹一事,两唐书、唐才子传均未记录。除唐语林尚未找到 其他可佐证的史料。 懿宗迎佛骨一事,旧唐书懿宗本纪记载如下: 三月庚午,诏两街僧于凤翔法门寺迎佛骨,是日天雨黄土遍地。四月八日,佛 骨至京,自开远门达安福门,彩棚夹道,念佛之音震地。上登安福门迎礼之,迎入内道 场三日,出于京城诸寺。士女云合,威仪盛饰,古无其比。 新唐书李蔚本传记载如下: 成通十四年春,诏迎佛骨凤翔,乃以金银为刹,珠玉为帐,孔鹬周饰之,小者 寻丈,高至倍,刻檀为檐注,陛城涂黄金,每一刹,数百人举之。香舆前后系道,缀珠 瑟瑟幡盖,残彩以为幢节,费无赀限。夏四月,至长安,彩观夹路,其徒导卫。天子御 安福楼迎拜,至泣下诏赐两街僧金币,京师耆老及见元和事者,悉厚赐之。不逞小人 至断臂指,流血满道。所过乡聚,皆裒土为刹,相望于涂,争以金翠技饰。传言刹悉震 摇,若有光景云。京师高赀相与集大衢,作缯台缦阙,注水银为池,金玉为树木,聚桑 门罗像,考鼓鸣螺继日夜锦车绣舆,载歌舞从之。 懿宗迎佛骨一事,除以上所举史料,资治通鉴等史料也有记载,所记情况大致 相同。读唐语林所言与其它史料无根本差异,只是又言:“明年,懿宗崩,京兆尹 薛逢毁之无遗。 通过整体考察记录的可信度,认为,京兆尹薛逢毁佛骨一事应可信。 据此,杨收成通七年( 8 6 6 年) 罢相后,薛逢任太常少卿后应担任京兆尹一职。 约乾符元年( 8 7 4 年) 薛逢迁秘书监。史料言,王铎作相,薛逢有诗云:“昨日鸿 吴在庆,唐五代若干作家生平琐考,固原师专学报,1 9 9 5 年2 期。 。( 后晋) 刘啕撰,旧唐书,中华书局,1 9 7 5 年,第1 1 4 7 页。 ( 宋) 欧阳修宋祁撰,新唐书,中华书局,1 9 7 5 年,第4 8 9 6 页。 7 洞北大学文学硕士学位论文 鼍i 一 !_- i i 皇曼! 曼曼皇曼量! 曼曼曼曼! 曼曼曼! 暑 毛万钧重,今朝山岳一尘轻。”铎又怨之迁秘书监,卒。 查旧唐书懿宗本纪得知,乾符元年二月,葬懿。又,王铎乾符元年,任左仆 射、门下侍郎检校吏部尚书、同平章事。有京兆尹薛逢懿宗死后毁佛骨一事。结合 王铎为相时间,薛逢迁秘书监当于约乾符元年( 8 7 4 年) 二月后。 薛逢之卒年,大致在乾符元年( 8 7 4 年) 迁秘书监后不久。 二、薛逢思想、- 性格和人品评价 薛逢进士及第由科举道路走上仕途,传统的儒家思想是其思想的核心,并在他的诗 歌创作中体现出来。薛逢作为一令传统的知识分子,他受儒家思想影响,生仕进,力 争有所作为。他关注现实,关心国家命运,关心人民疾苦。本文将结合薛逢的履历、诗 歌、文章力争对其思想、性格和人品做出公允的评价。 1 积极入世的情怀 儒家思想主要体现为,直面现实、以天下为己任的积极入世情怀和忧国忧民的爱国 精神,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 礼记中庸) 为人生理想和处世之道,奉 行“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的积极进取、刚健有为的入世情怀。操儒家思想者具有 一种天下意识,一种忧患意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 范仲淹岳阳 楼记) 。积极入世的儒家思想是薛逢思想的核心,儒家思想的这些方面在薛逢身上均有 体现。 薛逢具有爱国精神和入世情怀,并终生奉行。薛逢有远大的人生理想,为国家、人 民奉献自己的才干是他一生的追求,即便屡受挫折而不改其志。唐文拾遗卷3 0 录有 薛逢画像自赞一文,仅存十七字,日:“壮哉薛逢,长七尺五寸,手把金棰,凿开 混沌 。此文虽仅存寥寥十余字,但一个富有理想的志士形象基本显现。全唐文卷七 六六录有薛逢凿混沌赋一文,日: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言乎地兮不浊,谓乎天兮不清物我俱亡,莫究希夷之际; 元黄未判,因标混沌之名有南海之帝曰像,北海之帝日忽胥遇於兹,一言相发 伊人以视听食息滋养,观尔则耳目口鼻俱阙。将欲拾尔听以置音声,抉尔明以分日月 疏尔准而通气,翕尔啄而容厥议既臧,厥臂用攘。才甚颡舂尸,真随手伤一之二 之日,视之茫茫;三之四之日,听之锵锵。六日而穹鼻鼻句息,七日而巨口箕张吾 8 第一章薛逢的生平、思想、性格 曼曼曼皇曼曼。 一 一i i 一一i i 一 _l 一 _iiii 鼍曼皇曼曼! 蔓曼曼曼舅曼曼蔓 欲寂唱和於声响,缦文章於黼黻。然後弃尔见而阻尔闻,复归於无物。 “混沌 一词汉语大词典解释说:“古代传说中指天地未形成前的元气状态。” 说本出自庄子应帝王,讲的是,“南海之帝羯僬,北海之帝羯忽,中央之帝舄浑 沌。倏与忽时相遇于浑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僚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日:人皆有七 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日凿窍,七日而浑沌死。应帝王是庄 子内篇中的最后一篇,它表达了庄子的为政思想。庄子对宇宙万物的认识基于“道”, 他认为整个宇宙万物是浑一的,因此也就无所谓分别和不同,世间的一切变化也都出于 自然,人为的因素都是外在的、附加的。基于此,庄子的政治主张就是以不治为治,无 为而治便是本篇的中心。给浑沌凿七窍的寓言,是庄子哲学追求自然质朴与无为思想之 典型代表。将这思想化成俗语,可理解为,糊鎏比聪明好。那僬与忽原本想做件好事报 答浑沌,没想到替浑沌凿开七窍,浑沌却死了。这寓托了庄子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在 凿混沌赋中,薛逢却反其道而行之,自己的画像呈现出“手把金棰,凿开混沌 的 样子,大有要做僬与忽的决心。可见,薛逢是希望以自己之所学,有为而治之,寄希望 于世人一治的对象,先让世人聪明起来,然后自己再返朴归真,有为而治之。所以他 在结尾处说:“吾欲寂唱和于声响,缦文章于黼黻。然后弃尔见而阻尔闻,复归于无物。 观此文章我们首先感受到的是诗人远大的志向,他希望用自己的才学,改变世人混沌的 状况,让世人具有灵敏的感受,然后“缦文章于黼黻 再对世人进行思想的改造。为国 家、人民奉献自己的才学是他一生的最求,即便屡受挫折一生不改。薛逢对自己理想的 追求十分执著,我们从第一章薛逢的仕历经历已可见一斑。 第一,执艺求知,以待一鸣。在上崔相公启一文中说: 某闻臃肿之材,动乖於绳墨,o 诤王从之韵,自合於宫商。虽观听以由人,实否臧而 在己。所以困骥见称於伯乐,焦桐取誉於伯喈。成发迹一时,垂芳千祀。某自开成建号, 则执艺求知迹忝及门,名叨中选或缘情序美,移时而奖导再三;或体物达诚,一席 而称扬数四遂使声华振耀,喧动辈流桂折高枝,名登上第。 由于受传统儒家思想的影响,薛逢选择了由科举走上仕途的道路。上文中,诗人首 先从两个比喻出发说明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好坏,主要取决于自己。接着写自己“执艺求 知。迹忝及门,名叨中选。桂折高枝,名登上第。 进士及第为诗人实现自己的理 ( 清) 董诰等编,全唐文,中华书局,1 9 8 2 年,第7 9 6 7 页。 圆( 清) 董诰等编,全唐文,中华书局,1 9 8 2 年,第7 9 7 0 页。 9 列北大学文掌修士学位论文 曼曼曼曼曼曼曼曼鼍曼i i 曼一一一 一 一 一一i i ; i 曼曼曼曼皇曼曼曼曼兽 想创造了先决条件。 第二,屡受挫折,志向不变。由于薛逢性格中有耿直、褊傲的方面,往往在说话、 作诗时得罪了权贵,也由于受到权贵的打击,诗人的仕途可谓坎坷曲折。通过前面的论 述,我们知道,首先是诗人得罪刘璩,非但没做成知制诰一职,还被出为巴州刺史;其 次是诗人作诗嘲弄杨收,被出为蓬州、绵州刺史;再次是得罪王铎,迁秘书监。虽然一 生冷遇不断但没有改变诗人追求理想的热情。诗人在题筹笔驿一诗中说“天地三分 魏蜀吴,武侯倔起赞舒谟。身依豪杰倾心术,目对云山演阵图。赤伏运衰功莫就,皇 纲力振命先徂。出师表上留遗恳,犹自千年激壮夫。 此首诗歌应为诗人被贬蜀中时 作。诗歌首先赞扬了诸葛亮的雄才大略和远大理想,这正是诗人自己内心的写照。“赤 伏运衰功莫就,皇纲力振命先徂 ,诸葛亮的遗憾、际遇,不正是自己的遭遇吗? 但是 诗人在末尾却一振说:“出师表上留遗恳,犹自千年激壮夫。- 这真是“老骥伏枥,壮 心不已 呀1 2 关心国运,关注民生疾苦 薛逢继承的是儒家思想,他具有直面现实,以天下为己任的忧国忧民的爱国精神。 他关注现实,关心国运的爱国热情,这在他的诗歌中亦有体现。 安史之乱是发生在唐朝鼎盛时期的一次大战乱,唐朝由此从大治转为大乱。这次大 乱前后延续七年多,动乱使得中原和北方地区经济遭受严重损失,天子蒙尘,人民受难, 国家实力骤然下降,感受了国家衰微的诗人们多以此为题抒发兴衰之感。薛逢未及那场 动乱,但是却亲身体会着那场动乱带来的恶果,体味着晚唐那没落的国运。他用诗歌书 写那段历史,是在告诫统治者要以史为鉴,以图振兴国家。如开元后乐: 莫奏开元旧乐章,乐中歌曲断人肠 邰王玉笛三更咽,虢国金车十里香 一自犬戎生蓟北,便从征战老汾阳 中原骏马搜求尽,沙苑年来草又芳 此诗因闻开元旧乐章有感而作。开篇即言“莫奏开元旧乐章,乐中歌曲断人肠。 开元乐章连及着动乱,故不忍听之。金圣叹评点此诗说:“言开元后乐,乃玄宗亡国之 陈贻努炙刘铁民编,增订注释全唐诗,文化艺术出版社,2 0 0 1 年。文中所引诗句均出此,后不再 注。 i o 第一章薛逢的生平、思想、性格 曼皇皇皇曼曼曼曼曼曼! 曼i i 一 一 一 i i i i ! 蔓曼曼曼曼曼苎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蔓曼曼曼曼曼曼! 曼曼 乐,故戒旁人莫奏也。 此句诗歌应该从三个方面去解读:其一,诗人言莫奏“旧乐 章”,其“旧乐章可理解为玄宗晚年腐化生活的标志,告诉统治者不要学玄宗晚年; 其二,可理解为不要让安史之乱那样让人“断肠”的大乱重演;其三,理解为诗人因闻 旧乐,思古感今,因而“断肠”,所以说莫奏。因而,诗中的“歌曲”不能仅仅理解为 歌曲。接着诗人选取了两个颇能代表玄宗晚年生活腐化的事例,揭示安史之乱爆发的原 因。“邰王玉笛三更咽,虢国金车十里香。邰王,李承宁,善吹笛。玄宗晚年纵情 声色,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描写了玄宗和杨玉环在骊山避寒的场景:“中 堂舞神仙,烟雾蒙玉质。暖客貂鼠裘,悲管逐清瑟。 中堂有神仙般的舞女献舞,有激 扬的管乐和清细的弦乐交响助兴。虢国,杨贵妃的姐姐,封虢国夫人。玄宗晚年老夫少 妻( 将杨玉环封为贵妃时,玄宗6 2 岁,杨玉环2 7 岁) 仍不满足,得知杨玉环的诸姐皆有 国色,便招入宫中,予以恩宠。杜甫虢国夫人写道:“虢国夫人承主恩,平明上马 入金门。却嫌脂粉污颜色,淡扫蛾眉朝至尊。写虢国大早进宫向玄宗卖弄姿色,此处 玄宗的好色之态被间接刻画得入木三分。大唐气数以此观之,朝野担忧。薛逢对此描写 是针对晚唐统治者的昏庸无度,告诫统治者要引以为戒。“一自犬戎生蓟北,便从征战 老汾阳。 犬戎,戎族的一支,这里指安禄山( 胡人) 。汾阳,郭子仪,在平定安史 之乱中立大功,封汾阳郡王。天宝十四( 7 5 5 ) 载安史之乱爆发,从此唐朝陷入长达七 年的战乱之中,安史之乱让黄河两岸成了刀兵遍地、白骨累累的战场。这其中岂仅是以 郭子仪为代表的大将的困苦,而是全体百姓都卷入了这场动乱、战争,诗人只不过选取 一个代表用以说明。这方面反映较为彻底的要算杜甫。其三吏、三别告诉我们 有大量的百姓被卷入这场动乱,战死、饿死者不计其数。史书记载,安史之乱前唐有人 口5 2 8 8 万,动乱后仅存1 6 9 9 万。战乱中最苦难的还是百姓啊! 结句“中原骏马搜求尽, 沙苑年来草又芳。对统治者的告诫更加重一层。沙苑,朝廷养马的牧场。中原的骏马 已经被搜求殆尽,读者不仅要问,统治者为什么要搜求骏马? 难道又要爆发战乱了? 错! 是为了统治者纵情游猎。据史书记载,晚唐诸君不思振兴,迷恋于游猎。即便中原的骏 马已经被搜求殆尽了,可是沙苑年来草又芳鲜,可以继续养马,难道你们要这样一直纵 情下去吗? 沈德潜说诗啐语说:“讽刺之词,直诂易尽,婉道无穷。 圆由此诗可 见薛逢对现实的关注程度,对统治者的荒淫无度的批判极为深刻、辛蒜。 。金圣叹著林乾主编,金圣叹评点才子第四卷,光明日版出版社,1 9 9 7 年,第4 2 2 页。 圆( 清) 沈德潜著霍松林校注,说诗啐语,人民文学出版社,1 9 7 9 年,第1 9 0 页。 l l 间北大学文学硕十学何论文 曼量曼曼曼曼蔓曼皇l i111 1 一_ 曼皇皇曼曼 诗人的其它诗歌也体现了以天下为己任的忧国忧民精神。如猎骑: 兵印长封入卫稀,碧空云尽旱霜微。 沪川桑落雕初下,渭曲禾收兔正肥。 陌上管弦清似语,草头弓马疾如飞。 岂知万里黄云戍,血迸金疮卧铁衣。 诗歌开头描写了守卫皇宫的卫士打猎的情景,“兵印长封入卫稀,沪川桑落雕 初下,渭曲禾收兔正肥。 守卫皇宫的将士经不住“雕初下 、“兔正肥 的诱惑,不 能安守职责。接着诗人写打猎的场面,“陌上管弦清似语,草头弓马疾如飞。 角弓鸣 响,疾马如飞,还有如语的音乐助兴,其兴致可谓高矣! 请问你们这些皇帝的近臣, 你们还记得自己的职责吗? 最后,诗人笔锋一转,“岂知万里黄云戍,血迸金疮卧铁衣。 万里之外,守卫边关的战士,正经受着战乱的苦难。前后对比诗人说出了自己的忧虑, 边关经历战事,作为军人本该为国贡献力量,然而你们却在尽情享乐,观尔等行为,大 唐国运可见一斑。 薛逢思想中又有仁爱的一面,他关注人民疾苦,对苦难百姓给予了同情。如贫女 吟: 残妆满面泪阑干,几许幽情欲话难 云髻懒梳愁拆凤,翠蛾羞照恐惊鸾。 南邻送女初鸣佩,北里迎妻已梦兰 惟有深闺憔悴质,年年长凭绣床看 或言这首诗歌是抒发诗人怀才不遇的感受,可为一种解法。诗人长期宦沉下僚,使 其能够了解百姓疾苦,这首诗歌诗人以一个待嫁女的口吻写出其因为家境贫困而不能如 愿的伤感心情,表达了对贫女的深切同情。 3 独善其身的思想意识 儒家学说虽然是主张积极入世有所作为的,但当其学说行不通或己身为君王所弃, 而不能建功立业之时,也会产生退隐的思想,亦即独善其身思想。这和道家一开始就主 张出世隐遁的思想是根本不同的。儒家创始人孔子就多次阐述该思想,如在论语泰 伯中有言日:“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即用世与否,视 天下有道无道而定,若无道,则退隐而不再参与、关心政事,也就是要独善其身。还有 1 2 第一章薛逢的生平、思想、性格 “道不行,乘桴浮于海 ( 论语公冶长) ,“用之则行,舍之则藏”( 论语述而) , 表示自己的主张不能被推行,不见用于君时,便只好避世而隐,这些都体现了独善其身 的思想。孟子则更加鲜明地阐述了“不得志,独行其道”( 孟子滕文公下) 的独善 其身思想,提出“士穷不失义,达不离道。穷不失义,故士得己焉;达不离道,故民不 失望焉。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 下。 ( 孟子尽心上) 指出得志显达时,要恩泽天下,而当仕途不顺、功业难成时, 则“穷不失义 ,仍要“修身”独守善道,完整的阐述了儒家的独善其身思想。 薛逢亲历了官场的荣辱,仕途屡受挫折后,晚年在这进退之间,也是存有独善其身 思想的。如潼关驿亭: 河上关门日日开,古今名利旋堪衰。 终军壮节埋黄土,杨震丰碑翳绿苔。 寸禄应知沾有分,一官常惧处非才。 犹惊往岁同袍者,尚逐江东计吏来。 终军,济南人,年十八选为博士弟子。杨震,官至太尉。诗人用终军、杨震二人典 故,为的是说明“古今名利旋堪哀”。这是在兼济天下的宏愿不能达到的困惑下,诗人 产生的独善其身思想。所以结尾说:“犹惊往岁同袍者,尚逐江东计吏来。 再如悼 古: 细推今古事堪愁,贵贱同归土一丘。 汉武玉堂人岂在,石家金谷水空流。 光阴自旦还将暮,草木从春又到秋。 闲事与时俱不了,且将身暂醉乡游。 诗人自言“贵贱同归土一丘”,面对岁月的流逝,“光阴自旦还将暮,草木从春 又到秋。 诗人只好独善其身,“闲事与时俱不了,且将身暂醉乡游。 需要注意的是, 诗人的独善其身思想只是在晚年经历太多坎坷后才偶尔生发的,一生仕进是其最主要的 思想。 4 性格、人品评价 通过对薛逢生平仕历、思想的研究,我们可以对其性格、人品作简单评价。辛文房 对薛逢的评价如下:“逢天资本高,学力亦赡,故不甚苦思,而自有豪逸之态,第长短 河北大学文学硕士学位论文 皆率然而成,未免失浅露俗,盖亦当时所尚,非离群绝俗之诣也。夫道家三宝,其一不 敢为天下先。前人者孰肯后之? 加人者孰能受之? 观逢恃才怠傲,耻在喧卑,而喋喋唇 齿,亦犹恶醉而强酒也。累摈远方,寸进尺退,至龙钟而自愤不已,盖祸福无不自己求 者焉。 ,旧唐书介绍薛逢的性格说:“恃才褊忿”,新唐书日:“褊傲”。 以上史书,对于薛逢性格的评述有两点:“褊 与“傲 。褊,是气量狭窄;傲,是 傲漫。诗人性格中固然有这些方面,但也不能忽略其他主要面。诗人执事中正,言语激 切,文思敏捷,屡受权贵排挤却不改秉性,可见他是个性情刚直、不畏权贵的人。 薛逢青少年时与彭城人刘璩相善,而刘璩文才在薛逢等数人之下,薛逢对其有所“讥 讽,也许薛逢并非刻意如此,乃性格所致。唐宣宗大中十二年( 8 5 8 年) ,有人推荐薛 逢任知制诰一职,刘豫以朝廷历来的规矩,要任两省( 即中书省、门下省) 给事和舍人 ( 即中央决策部门的官员) ,必须先有任州刺史或县知事的经历,方可充任,而薛逢没 有这个经历为借口,出薛逢为巴州刺史。而后又有杨收、王铎事件,烧佛骨事件,兹不 赘述。在受到连续的打击后,诗人仍然秉性依旧,由此我们认为薛逢性格非常耿直、刚 烈。 薛逢为官执事中正、尽心尽职、清正廉洁。他浮迹宦海几十年,外无浮财,内无余 帛,也无产业,到晚年家境萧条,出行时,衣着单薄、破旧,与其他官员相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