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八 王 巧t rac t a b s t r a c t t 五 e l 乞 n g d ynasty is the fa m o u s pow e 血l fe u d 公d y n asty inthe chi n e s e nisto ry, re g a r d 1 e sso f th e e c o n o m y,poli ti csand th e cul tu re.肠n g d ynas t y ,s l e g a l s y s t e ma l so a dsp tsintot he fe u dal l e gal s y s t e mcom p l e teshape 助dthe chinesel e g ais yst em m a tu res y m bol withitt h e ru l c r oftan g d ynas t y b e l i evedt hat h e y s bou ldbe 而ct ertog o v e mthe o ffid al s th 胡阮 p cop l e . the re fo re ,th e puni s b m ent toth e g o v e rnin ento ffici al le gi sl at io nin thetan g s1 即 胃 515 加port a n tconsti tu ent. 肠n g d y n a s t y govcrnm e n t o ffid a l s ubje c t s toa pen a l t y h 父 a u s e o f b ri bed , t h e pos t der el ic ti on of duty andn atural di s as t er 江 b ca u 山 or anai yzes th epuni s h m e ni re as on. thena n a l y s i s pun i s h m e n t w a y.the k e y poin t i s toanai y z e i tschar acte ri s t ic . ith ass e v e r alas pects. fi rs t , u n fa i m e s s and t h e rul e b y p e o p l e . s e con d , tom a n a ge 比 e gov e n 加 旧 e nto ff i c i aliss t r i c t e r t han tom a n a get h e pe0 ple.t 七 1 喊t h e rulcine ar l ier peti odi s m ore d e m o c r a c y . fou rt h , , t h e tan g d y n as t y frcq u e n t l y r e m i tst h c wor l d, b u t d oes not r e 们 q i t t h e comip t o 伍ci ai . f i ft h, con fu c i ani stt h o u ght a n dct i q u e t te t b o u ghl tan gd ynas t y ,sp ro s per i t ya n dt h eg o v e rnm e nto mci alp u 址 s hlne n t s yst e m c a n n ots 印ar at e . 玩 actu all m p l e m entat io 氏ith as m anyd e fi ci enc y . a n o rai l,t ho e ss e n eei s tom ai nt a int hefe u d alru l e b u t i b c1 i eve t h a t th e resc a r c h p r o v i d e s the m odelfun d i onto伪ni e m p 0 r a ryg o v e n 刀 刀 ent o f fi ci 叮s mana g e m e nt. k 叮w心 讨: 肠n g d ynas ty,g o v e n u n ent 。 用c i al , puni s b m en cha r a ct e ristic, m ode l s ignifi咖 ce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 的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 含 其他人已 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南昌大李或其他 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 任何贡献均己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 学位论文作/ (势沙 日卿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 学 位 论 文作 者 完 全了 解南昌大李有 关 保 留、 使 用学 位 论 文的 规 定,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 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 南昌大李可以 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 容编入 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 论文 。 (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 手 签 字 日期 卿、 毛 导师签名 ( 手写) :补 军 签 字 日 期 少 产乙 月 j 日 学位论文作者毕业后去向: 工作单位: 通讯地 址: 电话: 邮编 第一章引言 第一章 引言 1 . 1选题缘起 本课题属于中国 政治制度的研究范畴。官制的研究是政治制度史的重要方 面。 唐代是一个政治体制、政治制度不断调整的时 代,虽然如此,但它规划了 基本的运行模式和框架.比 如说政务处理的程序化、四等官制的确立、吏的系 统的建立以 及各种制度与法令的规范。 但学者们多偏重于官吏的静态的研究,或是多集中于对官吏的其他管理制 度的研究 ( 入仕、 锉选、爵位、考课等) , 而对于官吏处罚的研究不够系统全面 性或者说人们对官吏的选任极其关注,对其对立面即官吏的整肃机制却所论甚 少。所以 我选取了唐代官吏来研究。此外,对于古代与现代的官吏处罚的比较 方面也比较薄弱。加强对这方面的研究,相信对当代的官吏的管理可以提供经 验教训的借鉴意义。因此,重视对唐官吏的处罚的研究是有必要的。 出于以上考虑, 在征求导师的意见之后,本人将 论唐代对官吏的处罚 作为自己的毕业论文的研究课题。 1 . 2学术史简单回顾 唐代官吏的处罚属于政治制度史的研究范畴。对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的 研究, 在大陆学术界,兴起较早。 进入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以 来,关于唐代官吏 处罚的论文与著作相继出现,但大多集中在八十年代以后。下面就与本人选题 有关的专著和论文做概括性的介绍。 关于官吏惩罚的方式,学术界的看法基本一致。主要有行政处罚和刑事处 罚。有关官吏惩罚的方式相关论文较多,现就主要部分加以概述。李国锋认为 唐代对官吏的惩治措施虽然以刑罚为主, 但这并不意味着统治者对官吏的违法 行为一 律采用刑罚予以 处置.事实上, 唐代还有不少惩治官吏的 行政处罚措施。 贬官就是最常用的办法之一 (河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 0 0 5 年 04 期) 。 侯雯 浅谈唐代对官吏失职行为的处罚 (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 2 加5 年 06 期) 认为唐朝前后期在对官吏的行政处罚上出 现了明显变化。经济制裁 罚傣手段开始适用于官吏职务犯罪, 特别是对一般的行政过失行为。 丁之方 唐 第一章引言 代的贬官制度 “史林 1 9 90年 02期) 一文认为贬官与普通的降职( 级) 相比, 贬官处罚的独特之处在于除了降职之外, 还必须迁任外地官职, 京官贬为地方官, 地方官则贬至更边远的地区。 贬官处罚虽然有很悠久的历史, 但只是到了 唐代才 开始完整、 严密起来。以 后历代的贬官制度, 都受到唐制的影响。 杨梓 论唐代 流放制度 ( 甘肃社会科学 1 9 90年 04期) 流放制度是唐代政治法律制 度的重要构成部分, 对唐代社会政治生活产生了较大影响,主要应用于对下列 犯罪的惩处: 第一, 与触犯皇帝与王朝根本利益的犯罪有关连者。 第二、思想言 论方面的犯罪。第三、军事上的犯罪。第四、触犯封建礼教的犯罪。 第五、妨 害管理秩序罪。 第六、官吏贪污罪。 何春明 唐代京宫贬黔初探 ( 中央民族大 学2 0 05年学位论文)高宗在量刑定罪上却心存悯怀, 恤刑慎杀许多犯死罪的人 能得高宗恩肴, 免死从流, 喜获重生; 但在取士授官上, 严把才德关, 防止奸按之 人混入官僚队伍, 所以对那些诬告他人的奸人酷吏, 进行严厉的惩罚和贬黝。这 些因各种原因遭贬黔的人, 都会牵连与之有关的人, 而这些因被牵连而遭到贬黝 的人远比基数要大, 因此, 在高宗朝因受株连而遭到贬黝的官员雄踞贬黝京官之 首.贾俊侠 唐德宗建中三年以前杖杀述略( 唐都学刊3期) 讨论了德宗 建中三年以杖杀代替部分死罪的目的、发展变化及特点。俞刚 唐后期宰相结 构研究一专论六部侍郎平章事职权的变化( 上海师大学报一九九三年第三 期) 就唐后期六部侍郎平章事的 情况作了 较全面的 分析考察,其中就包括其升 迁贬黝的分析。 霍存福 唐代官刑论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1 9 89年 05期 中国自古以来的“ 鞭作官刑“ 的古训, 一直是封建时代惩治官吏失职违法的不易 普言。随着对官吏杖答之事的制度化, 尤其答杖刑在刑种上被纳入五刑之后, 这 种宫刑似乎被泯灭了治官的纯粹性质, 既难以与对百姓施用的答杖刑相区别, 又 难以 与对官吏适用的徒流刑划一条明显的界限。 因此, 对作为古代治官、 治吏的 一种重要手段的官刑, 仍有分离出来进行专门 研究的必要。 本文仅就唐代施用于 官吏的答杖刑探讨。张艳云 唐代左降官与流人异同辨析( 唐史论从一九 九八年七)指出两者是不同的概念,比较了两者的 配往地点、量移和发谴时限 活动范围等的不同. 谢元鲁 唐代官吏的贬请流放与 赦免 ( 韩 一九九八年) 考察了官吏得罪皇帝或政治斗争失败及犯罪流贬的具体情况。 彭炳金 唐代官吏赃罪述论 ( 史学月刊 2 0 02年 10期1 9 9 5 年) 认为 唐 律中官吏赃罪相当于现代刑法中的贪污、 贿赂罪. 笛 唐律 规定了六种赃罪 , 除强盗和窃盗两种赃罪外 , 受财枉法、受财不枉法、受所监临和坐赃的 犯罪主 第一章引言 体均为官吏。另外 , 属于窃盗赃罪范畴的监临主守自 盗主体也是官吏。 唐律 对官吏赃罪规定了广泛的范围和严厉的刑罚。惩治官吏犯赃是唐代以法治吏的 重点 , 唐代对官吏犯赃采取从重惩罚政策。由 于唐代官吏赃罪的以 上特点 , 使 它成为排除异己、 打击政敌的有效武器。 侯雯 谈唐代对官吏赃罪的惩治 (首 都师范大学学报( 社科版) 1 9 96 年 02 期)认为唐代在总结前代立法的基础之 上,对官吏赃罪的认识进一步深化,唐律对官吏赃罪的认定和惩罚规定得颇为 周密与具体。但是唐代各个时期的执法力度是不平衡的,司法实践中惩治赃官 的收效亦有较大的差异, 这与统治者的立法思想和执法行为均有直接关系。 封 建法律严惩贪官污吏,对于保障社会经济的顺利发展与维持安定的政治局面, 是非常重要的。 周东平 唐代惩治官吏赃罪的特点 “厦门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 科学版) 1 9 94年 01期) 论唐代惩治官吏赃罪的特点。 周东平认为封建社会的 赃罪,是与金钱和物资有关的各种经济犯罪的总称。官吏居官贪货财之利,则 日贪赃,亦即所谓的官吏赃罪。就其实质来说,主要包括贪污罪、受贿罪,以 及其它比较轻微的经济犯罪。它的广泛存在并成为封建官场病疾,严重地败坏 了吏治。张文举 古代大赦 不赦赃官(中州统战 1 9 99年 08 期) 认为封 建帝王出于某种政治需要,有时也大赦天下,但对贪官污吏则很少见赦令。从 我国历史上看,大赦最为频繁的当属唐代帝王。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时,国力尤 盛,四 夷臣服,因 此,太宗于贞观四年下令大赦, 赦令规定罪无轻重, 包括死 罪在内均皆赦免。但特别申明: “ 官吏枉法受财罪大者,不赦。 周东平 略论 唐代的“ 坐赃” ( 韩一九九八年)具体讨论了唐律中广义与狭义的概念。刘 毅然 唐代惩治受贿罪研究“晋阳学刊一九九八年第四期)研究了唐律中 关于受贿罪的立法规定及特点。王立民 论唐律的礼法关系“浙江学刊2 期) 指出 其基本一点是礼是法的指导、 法是对礼的维护,并探讨了当时礼法之 间的矛盾及其解决的途径. 杨荫楼 唐代的官吏腐败及其成因(齐鲁学刊 1 997 年03期)一文对唐代官吏腐败的表现、 特点及原因加以 历史的考察。 唐 代官吏的腐败主要表现在贪污、受贿、 横暴勒索、卖官、占 夺土地及豪侈等方 面。腐败的特点是其多样性、渐变性、普遍性和严重性。导致腐败的原因是多 方面的, 其中有的为各个封建王朝所共有, 有的则为唐王朝所独有。 彭炳金 论 唐代官吏职务连坐法律制度( 人文杂志 2 0 04年05期)中国古代的连坐法 律制度主要包括邻里连坐、亲属连坐和官吏职务连坐三种。唐代官吏职务连坐 制度得到了 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官吏职务连坐的范围进一步扩大, 除了同 职公罪 第一章引言 连坐、 举主连坐之外, 还有犯赃连坐、 亲属连坐等。 官吏职务连坐制度反映了中 国传统法律制度的一个基本特征, 即法律以治吏为重点。 本文通过广泛搜集唐代 正史及墓志中 有关史料, 对唐代官吏连坐法律及其实施情况做较为全面的介绍。 官吏处罚与自 然灾害的关系。这一点属于官吏处罚原因。虽然现存研究较 少, 但因为其特殊性, 特另外提出 加以 概述。阎守城、李军 自 然灾害与唐代 宰相( 晋阳学刊2 0 0 4 年1 期) 指出唐代宰相的政治生涯因灾害的发生而发 生变数. 在唐代官府文书、 政治活动以及唐人观念中, 宰相“ 燮理阴阳” , 须在 有灾时提出避位退让。 赵贞 唐代星变的占卜 意义对宰相政治生涯的影响 ( 史 学月刊2004 年 2期) 认为传统天命观使星变的发生与唐代宰相的乞退行为形 成一定的因果关系,但皇帝将之归咎于自 身而不是宰相,同时指出唐人星占 风 气浓厚。 王元军 唐代选官 “ 四才”制度的推行与意义考察( 史学月刊2 0 04 年3 期) 认为虽然书、 判标准在推行过程中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 但其推行是导 致唐代文书与书法特别兴盛及唐代官员文人化的原因之一。卢开万 唐代的荐 举制度( 魏晋南北朝隋唐资料一九九七年第15辑) 认为, 源于西汉荐举制 度的唐代荐举制度,从每年春秋两次变为冬荐;举荐人资格和被举人条件的限 制由无到有等。 刘太样 论唐代荐举制度( 许昌师专学报一九九一年第二 期) 将唐代荐举形式归纳为四种,即对隐逸之士、茂异之才的 荐举; 对应科举人 的保荐:对官吏任用及改转升迁的荐举;皇帝派遣到地方的使臣荐举官吏。李 莉 论唐代谏官制度“行政管理研究一九九一第二期)认为谏官制度在唐 代有较大发展,其中重要表现是建立了一系列制度,比如选拔制度、随相入阁 制度等。韩国磐 略论由汉至唐三省六部制的形成“厦门大学学报一九八 八年第三期)一文,阐述了秦汉的尚书、中书和侍中发展成为隋唐三省六部的 过程。并认为唐选官身言书判四标准可能由此而来。章斓中 唐代人事考课奖 惩制度浅论(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 9 9 5 年 第4期) 隋唐王朝结束了将 近四百年的分裂局面, 建立了高度集权的 封建统治。 唐政府为了 提高国家工作效 能, 除了 在选任官吏时严格按照标准外, 就是对现任官吏加强了 考课制度, 所谓 “ 大小之宫悉由 吏部, 纤介之迹, 皆 属考功” 。 邓小南 课绩与考察 唐代文官 考核制 度发展趋势初探 ( 唐 研究一九九 六年第2卷) 侧重于 对唐代中 下层 文官,特别是地方官员考核制度发展脉络的探讨。该文首先分析了唐代课绩标 准 “ 四善二十七最”的内容,指出尽管此标准着意强调地方政教的重要性,但 第一章引言 在实际考核中更受重视的却是地方官员征收赋税的成绩。此外该文还论述了课 绩与考察过程中丰富的核查手段与程式化倾向,指出唐廷已将监察机制引入考 核事务,课绩、按察、推荐、弹勃多途并举,故能使效应互补。任士英 唐代 流外官制度研究 ( 唐史论丛 一九九五年第六期) 详细分析了流外官的锉选、 入流及考课。 宁欣 唐代门荫制度与选官 “中国史研究一九九三年第三期) 唐代门荫制度具有明显的双重性,尽管唐前期诸种选官形式中,门荫入仕者仍 占 很大优势。但从入仕起点和升迁的极限看,门荫入仕群体在选官体系中的整 体层次呈明显下降 趋势,其下降 速度在唐后期更为加快, 且门 荫特权享有者范 围在不断扩大,人数不断增加。黄正健 唐代的斋郎与挽郎“史学月刊一 九八九年第一期)以 斋郎挽郎为例探讨了唐代门 荫入仕的问题。刘海峰 唐代 的选举制度与官僚政治关系(厦门 大学学报一九八七年第三期) 认为科举 制是最重要的做官途径,已 然成为支持官僚政治的有力杆杠。 何汝泉 唐代使 职的产生( 西南师大学报一九八七年第一期) , 论述唐使值得产生时间、 原 因、种类和特点. 官吏的处罚与廉政的关系。 刘瑞清 试述唐代对官吏法制教育的重视 ( 绥 化师专学报2 0 04 年 03 期) 认为人们大多熟悉唐朝“ 依法治吏” 政策 , 认为它 是保持唐政治清明、官吏廉洁的重要手段。其实 , “ 依法治吏开 的前提是“ 依法选 吏, 。唐王朝为培养一批能懂法、执法的官吏 , 从教育、选举到任用每一环节都 注重对官吏法律的要求。李卓 我国唐代的反腐制度( 理论学习2 0 o 3年 1 1 期) 认为阶级产生便有了 贪污腐败, 它是我国 数千年封建社会“ 官本位” 社 会之顽症。 “ 国家之败,由 官邪也。 官吏是否清廉关系到国 家的政权。 因 此历朝 历代都把惩治贪污作为重要手段, 其中唐代反腐惩贪的成就较大, 在官吏制度、 刑罚制度等方面都有。李柏禄; 晓楚 唐代清廉政风形成原因探究(唐都学 刊1 9 9 4 年 0 3 期) 本文认为由于唐代对官吏的 拴选、 考课、 法律监察以 及高 律薪等方面的具体政策,促使官员廉洁奉公,从而形成了良 好的政风. 徐其萍 略述唐代法官责任制( 河北法学 , 9 8 7年 0 4期)一文中认为唐太宗不 仅自己以 身作则, 认真守法、执法. 而且要求司法宫“ 公正不阿. 、散 法如山 . 。唐 朝为了督促司法官吏严格依法办事, 忠于职守, 建立了一套缤密的司法官责任制. 这套责任制, 在当时. 无疑是有着进步作用的. 以上是唐代官吏处罚研究状况的简单回顾。不难发现,广大的研究者在官 制的研究上已经取得了比较丰硕的成果。而且新的学术观点也在不断地提出。 第一章引言 但是,总的看来,学者们多偏重于官吏的静态的研究,或是多集中于对管理的 其他管理制度的研究 ( 入仕、 锉选、爵位、 考课等) ,而对于官吏处罚的研究不 够系统全面性或者说人们对官吏的选任极其关注, 对其对立面即官吏的整肃机 制却所论甚少。此外,对于古代与现代的官吏处罚的比较方面也比较薄弱。 第二章 官吏受处罚原因 第二章 官吏受处罚原因 中国古代国家制定法自 秦汉以来便形成了以律为核心,以令、科、格、式 等形式为补充的法律体系。尤其是到了西晋时期,令与国家的根本法律被区分 界定, 从而进入律、 令制并存的时代。南北朝时期,又先后出 现了格、式两种 法律形式,到了隋唐终于定型为 “ 律令格式”的法律体系。 唐朝沿袭不变。以 唐太宗李世民 为代表的唐前期的统治者, 注重摸索总结 历代封建统治的经验,吸收历史上的有利于封建皇帝统治、有利于缓和阶级矛 盾有利于安定社会的法律制度,集传统法律之大成,积极地立法创制,展开了 大规模的立法活动。 唐朝的统治者认为: “ 诏令格式若不常定, 则人心多惑, 奸 诈益生” , 。 “ 法令严肃,谁敢为非介 。 .从高祖李渊太原起兵,除隋 苛法,与 民约法十二条开始,唐前期先后制定了 武德律 、 贞观律 、 永徽律 、 永 徽律疏 、 开元律等多部法典。其中仅 贞观律就历时十年之久。 据 唐 六典 卷六记载: “ 凡律以正刑定罪, 令以设范立制, 格以禁违正邪, 式以轨物 理事” , . 分别概述了 唐朝律、 令、 格、 式四种法律形式的适用范围和法律效率. 律、令、格、式四种法典形式所包含的内容非常丰富,有大量的关于刑事、民 事、经济、诉讼方面的法律规定,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法律体系,其范围之广、 内容之全面,是前人所未及的。 唐中期安史之乱以后,编救成为主要的立法活动,中唐以后的七次重大的 立法活动, 都是编定格后救。 “ 救” 是皇帝针对重大特殊案件的处理而发布的命 令, 不具有普遍的 适用性。 只有将救整理、 修订, 使之成为“ 永格” , 才成为正 式的法律, 效力可以 凌驾于律之上。唐后期的编救,数量多,效力和适用范围 都超过了律令格式. 为安定社会, 大量的法律改轻为重。已 经被废除的酷刑重 又取代了五刑。 唐初良 好的法制状态不复存在。这反映了唐朝后期政治经济形 势已 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统治者丧失了初唐时期以法治国的魄力与进取的精 神,专制主义得到进一步的强化。 唐代的律、令、格、式四种法典形式,完整保存至今的只有 唐律疏议 贞观政要 赦令 同上 唐六典 卷六, 第二章 官吏受处罚原因 一种。唐令早已佚失,日本学者仁井田隆、池田温等人对其进行复原,出版了 鸿篇巨著 唐令拾遗和 唐令补拾遗 ,弥补了这方面研究的不足。唐代的格 早已失传, 现仅存敦煌文书p 3 0 78号、 5 4 6 73号唐 神龙散瓣刑部格残卷 , t 2 2t 垂拱后常行格断片等部分内容。唐代式的命运与格相同,今存吐鲁番文书 72t 胡230 :4 6( 1 )( 2 ) 仪凤度支式残卷等。令、 格、 式的不存为全面了解 唐的法律以及对官吏的惩罚带来了很多的不便。下面分析一下在唐的法律中官 吏处罚的标准,也就是处罚原因。 唐律疏议 名例中 讲到: “ 因政教而施刑 法故曰:以 刑止刑,以杀止杀。刑罚不可驰于国, 答捶不得废于家德 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犹黄昏晓阳秋相须而成者。 一譬权衡之知 轻重,若规矩之得方圆 。 ” 2 . 1因赃罪而受罚 历史发展到了唐代,中国封建社会出现了昌盛和繁荣。基于隋统治集团腐 败招致迅速灭忙的教训, 李渊等唐初统治者,深恶贪官污吏。 经过武德、 贞观、 永徽三朝的编撰、 修改而成的 唐律 十二篇, 大部分有惩罚官吏贪贿的规定, 如 名例之 “ 以赃入罪” , 卫禁之 “ 禁物私度关” ; 职制之 “ 有所 请赊” 、 “ 有事以财行眯” 、“ 受人财为请赊”“ 监主受财枉法”、 “ 事后受财”、 “ 受所监临财务” 、 “ 因使受送遣” 、 “ 贷所监临财务” 、 “ 役使所监临” “ 监临受供馈” 、 “ 率敛所监财物” 、“ 监临之官家人乞借” 、“ 去官受旧 官属士庶馈与” 、 “ 挟势乞索” ; 户婚之 “ 在官侵夺私田” ; 厩案 之 “ 监主借官奴、畜产” 、 “ 监主贷官物” 、 “ 监主以 官物借人” ; 植兴 之 “ 私使丁夫杂匠” : 盗贼 之 “ 监临守自 盗” , 杂律 之“ 坐赃致罪” “ 乘船违限私载” ; 断狱之 “ 主守受囚财物,导令翻异” ,等等。 此外,永徽三年编撰、翌年颁行之 “ 疏议” ,即 唐律疏议 ,又将有关 经济犯罪概括为 “ 六赃” :“ 在律,正赃唯有六色:强盗、盗窃、枉法、不枉 法,受所监临及坐赃。 ” 此六赃中的枉法、不枉法, 受所监临, 犯罪主体都是指 官吏。 而其他三项, 犯罪主体也包括官吏。由此可见, 六赃的防范重点是官吏。 赃的多寡是确定罪刑轻重的主要依据。赃的形态既包括钱物,又包括他人为之 付出的劳役。其中 “ 受财枉法气 指的是官吏收受当事人贿赂而为其曲法枉断, 开脱罪责的, 依 职制律 规定, 赃一尺杖一百, 一匹加一等, 十五匹处绞刑. “ 受财不枉法” , 指的是虽然受人财物, 但是不曲法枉断的行为, 犯者一尺杖九 第二章 官吏受处罚原因 十, 二匹加一等, 三十匹加役流。 “ 受所监临财物” 指的是主事官员私受所部官 吏及百姓的财物,即使与公事无关,也构成犯罪,一尺答四十, 一匹加一等, 五十匹流两千里。由 于此罪构成的情节比 较复杂,唐律又规定如果是别人自 动 送来的, 减法定量刑五等;如官吏主动乞取财物,罪加一等;强取者按受财枉 法罪论处即赃一尺杖一百,一匹加一等,十五匹处绞刑。监临官在所辖区域内 欠物违负不还超过五十天,私自 役使所部之人以及借其奴牌、牛马驼骡驴、车 辆等,也以 “ 受所监临财物”罪论处。 “ 坐赃” ,是指非监临官吏利用不正当手 段获取的 本不当得的财物. 一尺答二十,罪止徒三年。唐律构成坐赃的情况很 多,如一般官吏接受他人财物,利用职权或利用公私关系,请求主管官吏曲法 缘情的,坐赃论加二等:与财者,坐赃论减三等。民间一般的财产纠纷,如要 求损失赔偿额度过高, 债权人值自 强取超过债务部分的财物等行为构成坐赃罪。 “ 坐赃”罪的设定,使贪污受贿的各类犯罪在法律上再也无可逃之路。 唐律对于官吏贪贿罪的 规定,无论其广泛或详密,都到了 前所未有的 程度。赃罪是唐代官吏处罚的重点。这不仅是唐代一个朝代的重点。但是,中 国士官的做官发财思想是中国特殊的官僚封建社会的产物。做官被看成发财的 手段,做大官发大财,做小官发小财。所以,上下五千年,细读历史,政简刑 清、官吏廉洁、生民乐业的时代正如吴晗先生所言,就像是黄钟大吕之音,少 得可怜。纵观唐代,也是如此。 2 . 2因失职而受罚 唐律 职制律是对违制官吏实行处罚的专门性法规, 职制律及其 他涉及官吏犯罪的 刑事法律, 是官吏职务犯罪惩罚的主要依据。 唐代的 行政法规 对各级官吏的职责作了细密的规定,要求官吏格尽职守,否则治之以刑。根据 其规定, 唐代官吏失职行为主要有以 下几方面: 第一、贡举、拴选失实。 唐律疏议 职制律规定: “ 诸贡举非其人及应 贡举而不贡举者, 一人徒一年, 二人加一等, 罪止徒三年。若考校、课试而不以实 及选官乖于举状, 以 故不称职者, 减一等。失者, 各减三等。 ”。 疏文进一步讲到 被贡者若名不副实,即使考试及第,也够成犯罪;反之,如果德行无亏, 仅策 试不合格, 减名不符实者二等处罚。 第二、违反时限、贻误公事。为保证封建政府的工作时效, 唐代对官吏部分 。 唐律琉议 职制律第92条 第二章 官吏受处罚原因 职责的履行规定了 严格的时限, 超过时限者依情节轻重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例 如: 对不及时赴任者, 唐律疏义 职制律规定: “ 诸之官限满不赴者, 一日 答 十, 十日 加一等, 罪止徒一年”0 。 公文的 传递有时间上的限制, 拖延者构成“ 稽 缓制书官文书罪” ,计日 论处答、杖或徒刑。 第三、 上书奏事失职。 为杜绝欺上瞒下、 玩忽职守行为, 唐律全面防范官吏 在奏事过程中失职。上书奏事失职包括事应奏不奏、不应奏而奏、 奏事不实和 奏事失误等。 事应奏不奏。官吏负有纠劫犯罪的特定职责。监临主司知所部有犯法而不 举劫者,减罪人罪三等。这里所谓监临主司,指当地的里正、村正、坊正及其 以上的官吏。如果他们知道造畜蛊毒及教令而不纠举的,流三千里。 第四、 违反制令格式。 唐代法典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作为量刑定罪依据的 刑法: 一类是国家政务实施的法规, 官员的基本职守和行为准则以此为依据.有 泄露机密、私发官文书、旷职、出界等失职行为。 官吏在履行职责时应严格遵守各种行政规制。地方州县官到任后因非公事 不得离开自己的辖区,违者构成私出界的罪刑,杖一百。 唐律疏议 职制律 : “ 诸刺史、县令、折冲、果毅,私自出界者,杖一百。 ” 0 “ 诸在官应直不直, 应宿不宿,各 答二十; 通昼夜者, 答三十。 若点不到, 一点 答十。 ” . 中央和地 方行政机关设立各有定制,员额各有定编,不允许随意增设机构、增加员额。 违者,即构成 “ 署置过限及不应置而置”罪。 职制律总91条: “ 诸官有员数, 而署置过限及不应置而置,一人杖一百,三人加一等,十人徒二年。 , 各种文书的上传下达有专门的人负责处理,若其他人经手,虽无误亦处杖 或徒刑。对于所控告的犯罪,官府特别是主官有受理的义务。 斗讼律规定: 应当受理而不受理,一条答五十,四条杖六十,十条止杖九十。 第五、朝仪失措。朝仪是中国封建社会礼仪制度的重要内容,凡有关祭祀、 朝参、集会、侍卫、奏事等的班序以 及行立、接遇、服饰等礼仪均纳入唐律规 范之中。 职制律规定: “ 诸祭祀及有事于园陵, 若朝会、侍卫, 行事失措及违 失仪式者, 答四十。 ” 即是说, 凡在上述活动中 举止失措, 便要受到处罚。 . 唐律琉议 职制律第95条 唐律疏议 职制律第93 条 唐律疏议 职制律第93条 唐律疏议 职制律第94条 第二章 官吏受处罚原因 第六、失察之责。地方官对本辖区内发生的杀人、强盗、盗窃等重大刑事 案件负有失察指责。 如本县百姓有一人行窃或本县发生一件窃案,县令皆 受答 三十;如所管境内 发生一起强盗或杀人案件,则加十下。 。 此外, 耽误或妨碍有关军需物资征调、 发遣的“ 乏军兴罪” ,以及上书走势 有误、主司脱漏户口、部内田畴荒芜、输课税物违期、不言或妄言灾害、不修 堤防桥梁等等罪名。 侯雯在其 浅谈唐代官吏失职行为的处罚一文曾指出 唐代关于失职行为 的处罚方法: “ 从唐代文献记载的 案例来看, 对官吏失职行为的惩罚, 唐前期基本 采取除名、 免官、 贬宫、 夺阶等单纯行政处罚手段, 其中以 贬官为主。 ” 二 自 玄 宗时起, 唐代最明显的变化是经济处罚 夺禄、 罚傣的方式开始适用于官吏职 务犯罪, 并越来越多地取代单纯的行政处罚方式, 其中尤以罚傣为主. ” . 2 . 3因十恶而受罚 唐律中的“ 十恶” 治罪, 这是对民的管理, 也是对吏的处罚。 “ 十恶” 是唐 律规定的重点打击的十类犯罪, 唐律疏议。 名例 第6 页中明示: “ 五刑之中, 十恶尤切, 亏损名教, 毁裂冠免, 特标篇首,以为明 诫。 其数甚恶者,事类有 十, 故称十恶。 ” 它们依次是谋反、 谋大逆、 谋叛、 恶逆、 不道、 大不敬、 不孝、 不睦、不义和内乱。 谋反是一种图谋、 参加推翻封建政权的犯罪行为,即“ 谋威社樱” 。 谋大逆 是一种图谋、毁坏皇帝的宗庙、陵墓和宫殿的犯罪行为,即“ 谋毁宗庙、山陵 及宫绷” 。 谋叛是一种图 谋、 背叛国 家、 投靠敌方的犯罪行为, “ 谋背国家从伪气 恶逆是一种谋打、谋杀尊亲属等的犯罪行为,即 “ 殴及谋杀祖父母、父母、伯 叔父母、 姑、兄子、 外祖父母、 夫、 夫之祖父母、 父母” 。 大道是一种杀死一家 非死罪三人、 把人肢解、 造畜蛊毒物杀人、 以 邪术诅咒人等的 犯罪行为, 即“ 杀 死一家非死罪三人、 肢解人、 造畜蛊毒、 厌魅” . 大不敬是一种危害皇帝的人身 安全和尊严的犯罪行为,即 “ 盗大祀神御之物,乘舆服御物; 盗及伪造御宝; 合合御药, 误不如本方及封题物; 若造御善, 误犯食禁: 御幸舟船, 误不牢固; 指斥乘舆, 情理切害及对悍制使, 而无人臣之礼” 。 不孝是一种子孙不能善待父 母、 祖父母的犯罪行为,即“ 告言、 诅晋祖父母、父母, 及外祖父母、 父母在, 唐律疏议 职制律,第1 00条 侯雯, 浅谈唐代官吏失职行为的处罚,首都师范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l g g e年第2期 第二章 官吏受处罚原因 别籍、异财,若供养有胭:居父母丧,身自 嫁娶,若作乐,释服从吉及改嫁气 不睦是一种亲族之间的相互侵害的犯罪行为,即“ 谋杀及卖腮麻以上亲,殴告 夫及大功以上尊长、 小功尊属” 。 不义是一种侵犯长官和夫权等的犯罪行为, 即 “ 杀本属府主、刺史、县令、见受业师,吏卒杀本部五品以上长官;及闻夫丧 匿不举哀,若作乐, 释服从吉及改嫁” .内乱是一种亲族之间犯好的犯罪行为, 即 “ 谓奸小功以上亲、父祖妾及与和者” 。 从“ 十恶”的内容上可以看到, 其打击的锋芒主要是三类: 一为危害皇权的 行为,如谋反、谋大逆、谋叛和大不敬,二为侵害家庭伦理纲常的行为,如恶 逆、不孝、不睦、内乱,三是损害人身权的犯罪行为,如不道。这些都是严重 危害社会秩序和统治秩序的犯罪行为,违反礼法,所以在处罚上用刑都很重, 大量使用死刑和连坐。即使是犯罪造成同样后果,用刑也重于同类犯罪。以谋 杀人为例。 唐律疏议 。 贼盗 : “ 诸谋杀期亲尊长、 外祖父母、 夫、 夫之祖父母、 父母者,皆 斩” 。 。 这构成了 十恶中的 恶逆罪, 恶逆者, 常赦不免, 决不待时。 而一般的谋杀人罪, “ 徒三年;已 伤者, 绞;已 杀者. 斩。 , . 2 . 4因连坐而受罚 连坐又称缘坐,是中国古代一项重要的法律制度。连坐即是一人犯罪株连 他人的法律制度,开始于夏商,确立于战国。中国古代的连坐法律制度主要包 括邻里连坐、亲属连坐和官吏职务连坐三种。到了 唐代,官吏职务连坐的法律 制度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官吏职务连坐的范围进一步扩大, 除了同职公罪连坐、 举主连坐之外,还有犯赃连坐、亲属连坐等等。 唐律疏议 名例律 : “ 诸同职犯公坐者,长官为一等,通判为一等,判 官为一等, 主典为一等,各以 所由 为首. ” 叱p 同 一官署内 共理公务的 各级官吏 之间,在处理公务时 有过失犯罪,在处理过程中无论哪一个处置环节的官吏有 罪过, 对各个环节的官吏都要连坐受罚。 只是在具体处罚时, “ 各以所由为首, 即对错失负主要责任者为首犯,其他为从犯。 有举主连坐者。 唐律第九十二条就规定了贡举非其人罪。 宪宗元和 6 年 ( 公元 8 11年)10 月,中书门下奏: “ 伏请所举县令,到任刑罚冤滥,及有 唐律疏议, 贼盗总253 条 唐律疏议 贼盗总256 条 唐律疏议 名例总40条 第二章 官吏受处罚原因 赃犯者,其举荐官削阶及停现任,书下考” 。 . 有因 犯赃连坐的。 为了严惩和预防官吏贪污、受贿犯罪, 唐代规定,下级官吏犯赃要 连坐长官。 肃宗“ 元年建丑月 ( 公元7 62年1 月) 二十一日, 京兆尹魏少游奏: 令、 长职 在亲民,玉、薄、 尉有犯,无不委悉。比 来个相蒙蔽,悉拘人情,百姓艰辛,职由于此。 今后玉、 薄、 尉有犯赃私, 连坐县令, 其罪减所犯官二等, 翼递相管辖, 不得为非。 枚旨: 依 天 下 诸 州 准 此 ” . 。 2 . 5 因天象灾异受罚 虽然这是指天象、灾异对官吏特别是宰辅大臣的 影响,且从某个角度来讲 有自罚的因素在内,但是鉴于这种处罚的特殊性,故独立为一点。 在 “ 天人合一” 成为中古知识与思想的背景之下,天象、灾异的自 然发生 都与人事建立了 特定的对应关系并被赋予了一定的预示意义。由此,只要传统 的天命或命定观念在唐代皇帝和宰辅大臣的思想意思中仍然起着作用,那么不 论是 “ 荧惑犯上相” ,还是日 食的发生以及流星的出现等,它们都具有 “ 预测” 宰辅大臣政治命运的特殊功能。于是,星变的发生就与唐代大臣的乞退行为形 成了一定的因果关系。这里就谈谈天象灾异对大臣政治命运乃至生死的影响。 第一、 星变对于唐代大臣仕途生涯的特别影响。 乙已占 卷五荧惑条云唐 贞观十九年( 6 45)九月二十四日 , 太白在太微 , 犯左执法 , 光芒相及。十二月 十四日 , 侍中刘泊赐死。 其实星变对于大臣政治命运的影响 , 并不限于“ 荧惑” 和日 食 , 甚至太白、流星也有同样的影响。正因为此 , 唐代大臣出于对自己仕 途前景的考虑 , 对异常天象的出 现的时候, 就会提出 乞退。 全唐文 卷七0四 李德裕 为星变陈乞状云: 臣某言 , 伏以 滴见天文 , 以 警在位。 稽于前史 , 皆 有明 征。 一近伏见荧惑顺行 , 稍逼上相 , 实俱天 谴 , 以 致身灾。 武德七年 荧惑犯左执法 , 右仆射萧逊位; 贞观十五年 , 荧惑犯上相 , 左仆射高士廉逊位 国史之内 , 此例至多。臣人微才轻 , 位泰上相。” ,. ,. 伏望圣慈察臣单绪 , 海内 孤根 , 百口 童蒙 , 仰臣覆露。 一门宗祀 , 须臣 主持。 特免上公 , 退归私第。所 冀中衡击壤 , 复比 于尧君 , 旧里悬车 , 不惭于汉相。 状文中说 , 李德裕 “ 位吞 上相” , 担任宰相之职。其时因为荧惑 “ 稍逼上相” , 德裕害怕遭到上天的谴责 与惩罚“ 以 致身灾”, 因而上表 , 请求皇帝“ 特免 , 上公 , 退归私第” 。状文中 王薄, 唐会要 , 1 9 55年第一版,第1 2 3 0 页 王溥, 唐会要 ,1 955 年第一版,第 1 221 页 第二章 官吏受处罚原因 李德裕说到右仆射萧 逊位、仆射高士廉逊位” , 直接点明了“ 荧惑犯太微”与 宰臣逊位的因果关系。 第二、灾异对大臣 命运的影响. 我国古代的“ 灾害天遣说” 认为,自 然灾 害是现实政治的过失引起的, 是上天对统治者的普示。 谴告的对象自 然是皇帝, 但作为皇帝的辅佐们特别是宰臣也要承担责任。 韦安石等就因水早而罢相。 唐 大诏令集补编卷七。 韦安石等罢相制中讲到的: “ 自 顷以 来, 政教尤阅,时或 水早, 人多困弊。 府库益竭, 寮吏日 滋,俪免政途, 周 然如失。 虽由 联之薄德, 固亦辅佐非才。安石可尚书左懊射、东都留守,元振可吏部尚书,怀贞可左御 史大夫,说可尚书左丛,并停知政事。 , 处于辅佐之位的宰臣,在自 然灾害来 临的时候往往也要提出避位退让,以示谢过负责。 第三章 官吏处罚方式 第三章 官吏处罚方式 唐代重视以法治吏, 在赋予官吏种种法律特权的同时, 惩治官吏守职有姻、 违制违法以 及贪赃枉法等犯罪,其设禁之严密,法条之详尽,超过以往各代。 官吏之职责包括行政责任、 刑事责任与民事责任。 官吏玩忽职守未触犯刑律者, 予以行政制裁。官吏利用职权进行犯罪或玩忽职守触犯刑律者,则须追究其刑 事责任,并同时给予行政制裁。官吏在执行职务时由于自身过失和不法行为, 使国家财产蒙受损失,须追究其刑事责任与民事责任。下面就谈谈唐代对官吏 的行政处罚、刑事处罚和经济处罚。 3 . 1行政处罚 唐代对官吏行政处罚,主要有贬官、免官、除名等。 3 . 1 . 1贬官 贬官是最常用的行政处罚手段,唐代的贬官具有形式多样和适用范围广泛 的特点.下面略举几例。 开元22年, 唐初置十道采访使, 韩朝宗以 襄州刺史兼山 南东道采访使, “ 坐 南阳令贬为洪州都督,迁蒲州刺史” 。 。 可见, 韩朝宗是因为下属南阳令犯罪而 被连坐贬官的,由 襄州刺史兼山南东道采访使贬为洪州都督。 李璀( 公元6 7 7 一 7 48年) 为东平郡拒野县令, “ 岁凶, 哀其鳃寡, 发康擅贷, 朝廷贤汲黯之仁政, 寝有司之简书。其后吏有不谨于法, 公当青帅之责罪贬武 陵郡武陵县 承. ” 。 可见,李璀也是因 职务 连坐由 东 平郡矩 野县令贬官为武陵郡 武陵县垂。 唐玄宗时, 使持节度方军大总管韦抗, “ 以郡县史坐赃发觉, 贬安州都督” 曲 元和巧年( 公元8 20年) 正月, 宪宗崩, 以中书侍郎、同 平章事令狐楚为山 陵使。 “ 六月, 山陵毕, 会有告楚亲吏赃污事发, 出为宜欺观察使。 楚充奉山陵时, 0 全唐文卷3 2 7 大堂吴姓别驾前景州大都督长势山南东道采访使京兆尹韩公墓志铭 。周绍良 主编: 唐代墓志汇编 ,上海古籍出版社,1 卯2 年第一版,第1 758 页 . 全唐文卷258 第三章 官吏处罚方式 亲吏韦正牧、奉天令于、翰林阴阳官等同隐官钱, 不给工徒价钱, 移为羡余十五 万贯 上 献, 怨诉盈路, 正牧等下 狱伏罪, 皆 诛, 楚再 贬衡州 刺史” . 。 贬官除了有普通的形式 降职外, 还有一种形式是到边远地区任职。 对 于同一级官职来说,京战的远比地方的受尊重,京袋的官吏如果犯错误,常被 贬滴到外地以示惩罚。这类官员到地方任的职即使位高任重,也常常有被流放 的感觉,因此志大心高的人总把贬为地方官看作自 己 仕途的挫折。 不仅京官贬 为外官,也有州县官贬到边远地区任职。 唐会要载: “ 京职之不称者,乃左 为外任;大邑之负累者,乃降为小邑;近官之不能者,乃迁为远官。 ” 册府元 龟载:元和八年,河南尹崔较因受贿贬为代州都督; 元和十二年,集州刺史 吱异因坐赃贬为封州司户参军。 3 . 1 . 2免官 免官是在一定时期内 免去当事人现任所有官职。即罢黝官吏之职事官、散 官与勋官,保留爵位。 唐律疏议. 名例律第19条: “ 免官。谓二官并免,爵 及降 所不至者,听留。 ”所谓二官,职事官、散官为一官, 勋官为一宫。就“ 免 官”而言, 唐律疏议 名例十九载: “ 诸犯奸、盗、略人、 及受财而不枉法; 若犯流、徒, 狱成逃走; 祖父母、 父母犯死罪被囚禁而作乐及婚娶者, 免官。 ” 其 具体包括: 奸, 即奸淫罪; 盗, 即偷盗: 略人, 即用计谋或强力控制人, 让他们做奴 牌或出卖; 受财不枉法, 即受贿后未按照行贿人的要求去做枉法曲断之事; 犯徒、 流后, 罪状明 确, 或案件经过刑部复断后还未上奏皇帝时逃走; 祖父母、 父母犯了 死罪或正被监禁而奏乐或娶妻结婚的。关于 “ 若犯流、徒, 狱成逃走即 , 其 疏 议曰: “ 犯徒、流者, 谓非疑罪及过失, 此外犯徒、流者。 狱成逃走 谓减讫仍 有徒刑: 若依( 令) , 责保参对, 及合徒不禁, 亦同。 律既不注限日 , 推勘逃实即坐。 ” 对于“ 祖父母、父母犯死罪被囚禁而作乐及婚娶者, 其 疏议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离婚冷静期间财产分割与子女抚养责任协议
- 合同管理制度培训与合同管理软件应用教程
- 2025关于江苏省旅游合同
- 2025一手房预售合同
- 离婚补充协议孩子抚养费支付与子女成长环境改善协议
- 离婚抚养权协议书范本
- 机电设备管理与维护方案
- 物流合同签订中运输时间及成本控制策略
- 外企员工离职补偿及商业机密保护协议范本
-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方案书写指南
- 双姿培训课件
- GB/Z 41082.2-2023轮椅车第2部分:按GB/Z 18029.5测得的尺寸、质量和操作空间的典型值和推荐限制值
- 实施项目经理岗位的工作职责描述
- 医院物业服务投标方案
- 中频操作评分标准
- 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儿童免疫程序说明-培训课件
- 生活中的理财原理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暨南大学
- GB/T 22588-2008闪光法测量热扩散系数或导热系数
- GB/T 22237-2008表面活性剂表面张力的测定
- GB/T 13298-1991金属显微组织检验方法
- 《绿色建筑概论》整套教学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