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李冶研究.pdf_第1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李冶研究.pdf_第2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李冶研究.pdf_第3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李冶研究.pdf_第4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李冶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李冶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聂艳莲:李冶研究 i 中文摘要 李冶是驰名中唐的女诗人,被称为“女中诗豪”,其诗歌有“大历证音”之誉。 李冶在中唐享有盛誉,与薛涛、鱼玄机并称“三大女诗人”。尽管如此,历代评论家对 她的研究却不够全面、深入。本文主要通过对李冶生平、交游的考证,诗歌流传情况 的梳理,以及诗歌创作特色的分析,探讨李冶及其诗歌在唐及后世文坛的意义与影响。 本论文分四章: 第一章,考证李冶的生平和交游情况。首先,根据史料记载和李冶的诗歌内容, 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考证出李冶应名“冶”字“季兰”,其籍贯为浙江吴兴, 生年最早在7 2 6 年左右,最迟在7 3 9 年左右,其卒年在7 8 4 年的七、八月左右;其 次,通过李冶与他人酬唱的诗歌,考察李冶交游的人物,并且分析其交游人物的共 性,从而考见李冶萧散淡泊的志趣与性格特点。 第二章,考辨李冶诗歌的流传及篇目。首先,通过梳理李冶诗歌结集及传播过 程,考察李冶诗歌在后世的流传及接受情况。其次,根据手头已掌握的资料,对李 冶的几首残句诗及有争议的诗歌进行考辨,作出其诗歌篇数为二十一首的判断。 第三章,分析李冶诗歌的创作特色。通过对李冶诗歌的具体分析,将其从题材 角度分类,共有爱情、友情、遣怀和哲思四大类,并据此考察李冶作为女性诗人在 题材选择上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再详细分析李冶诗歌的艺术特征。李冶娴熟于诗 歌的创作艺术,在诗歌创作中表现出了多样的艺术手法,主要表现为巧于用典、精 于描摹、工于格律三个方面。 第四章,探讨李冶诗歌及其本身形象在后世的影响。首先从女性意识的表露与 大历诗风的熏染两方面来分析李冶诗歌在后世的影响。前者主要表现为对爱情的大 胆追求与对爱情的清醒认识两方面。后者表现为李冶受大历诗风的影响,形成了“悠 闲和适”的诗风,但也具有“题材狭窄”的局限性;其次从“形气既雌”的女诗人 和“诗意亦荡”的女冠两方面出发,论述李冶本身形象在后世的影响。 关键词:李冶诗歌流传诗歌题材艺术特征影响 2 一 扬州人学硕十学何沦文 a b s t r a c t l iy ei saf a m o u sp o e t e s so fm i d d l e - t a n gd y n a s t y , k n o w na st h e “t h eb r i l l i a n t p o e t e s s ”h e rp o e t r yi sa c c l a i m e da s ”t h ep o e t r yp r o p e ro ft h ed al ie r a ”s h eh a sag o o d r e p u t a t i o ni nm i d d l e - t a n gd y n a s t y s h e ,t o g e t h e rw i t hx u et a o ,y ux u a n j i ,w h oa r e a f t e rh e r , i sr e g a r d e da s “t h r e eg r e a t e s tp o e t e s s e si nt a n gd y n a s t y ”n e v e r t h e l e s s ,t h e a n c i e n tc r i t i c so fh e rr e s e a r c hi sn o t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i n - d e p t h t h ea r t i c l ew i l lo f f e r d e t a i l e di n f o r m a t i o no nt h ei n f l u e n c eo fl iy ea n dh e rp o e t r yo nt a n gd y n a s t ya n d l i t e r a t u r eo fl a t e ra g e s ,t h r o u g hr e s e a r c h i n gh e rl i f ea n df r i e n d s h i p ,a n a l y z i n gt h es p r e a d a n d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h e rp o e t r y t h ea r t i c a li n c l u d e sf o u rp a a s : c h a p t e ri i sa b o u tt h el i f ea n df r i e n d s h i po fl iy e f i r s t ,a c c o r d i n gt oh i s t o r i c a l r e c o r d s ,a n dh e rp o e m s ,a n dw i t hp r e v i o u sr e s e a r c hr e s u l t s ,w ec o n c l u d et h a tl iy es h a l l n a m ey e ,h e rw o r di sj il a n h e ro r i g i nb i r t hp a l c ei sw ux i n gc i t yo fz h e j i a n gp r o v i n c e s h ew a sb o ma se a r l ya s7 2 6 ,n ol a t e rt h a n7 3 9 s h ed i e di nj u l yo ra u g s ti n7 8 4 s e c o n d , t h ep a p e rs t u d i e sl ey e si n e r t e s to fl i f ea n dp e r s o n a l i t yt r a i t s ,m a i n l yb yl iy e ss u n g p o e t r yw i t h _ o t h e r s ,f i g u r e sw h oh a sf r i e n d s h i pw i t hh e r , a n da n a l y s i so ft h ec o m m o n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 h e rf r i e n d s c h a p t e ri i i sa b o u tt h ec o n t e n t sa n ds p r e a df ol iy e sp o e t r y f i r s t ,i n v e s t i g a t i n gt h e s p r e a da n da c c e p t i o no fl iy e 、sp o r e t r y ,b yo r d e r i n gt h ec l u s t e r i n ga n dt h et r a n s m i s s i o n p r o c e s so fp o e t r y t h e n ,a c c o r d i n gt oa v a i l a b l ei n f o r m a t i o na th a n d ,r e s e a r c h i n gt h e r e s i d u a la n dc o n t r o v e r s i a lp o e t r yo fl iy e ,j u d g i n gt h a ts h ew r o t e21p e o m s c h a p t e ri i ii st h ea n a l y s i so ft h ec r e a t i v e f e a t u r e so fl i y e 、sp o e m s t h r o u g h s p e c i f i ca n a l y s i so f l iy e sp o e m s ,w ec a nd i v i d et h ep o e m si n t of o u rc a t e g o r i e sw h i c h a r el o v e ,f r i e n d s h i p ,p a s t i m ea n dp h i l o s o p h i z i n g a n dt h u ss t u d yh e rc h a r a c t e i s t i c so f s u b j e c tc h o i c ea saw o m a np o e t e s s o nt h i sb a s i s ,f u r t h e ra n a l y z i n gt h ea r tf e a t u r e so fl i y e 、sp o e t r y s h ei ss k i l l e di nt h ea r to fp o e s yw r i t i n g ,a n ds h eu s e sav a r i e t yo fa r t i s t i c t e c h n i q u e s ,m a i n l yi nt h r e em e t r i c a lw h i c ha r eu s i n gt h ec o d es k i l l f u l l y , e x p e r t si nt r a c i n g a n dg o o da tr h y t h m s 聂艳莲:李冶研究 三 c h a p t e ri vi n v e s t i g a t e st h ei n f l u e n c eo fl iy e sp o e m sa n dh e ro w ni m a g ei nt h e f u t u r e f i r s t ,w ec a ni n v e s t i g a t et h ei n f l u e n c ef o r mt w oa s p e c t so fh e rp o e t r y ,w h i c ha r e e x p r e s s i o no ff e m i n i n ec o n s c i o u s n e s sa n dn u r t u r i n go fp o e t i cs t y l ei nd al i t h ef o r m e r i n f l u e n c ei st h eb o l dp e r f o r m a n c ea st h el o v ea n dt h ep u r s u i to fac l e a r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o f l o v e t h el a t e ri n f l u e n c ei st h ef o r m a t i o no f a ”l e i s u r ea n df i t n e s s ”o f p o e t y b u ta l s oh a s al i m t a t i o n so f “n a r r o ws u b j e c tm a t t e r ”,w h i c ha r ei n f l u e n c e db yp o e t i cs t y l ei nd al i s e c o n d ,d i s c u s s i n gt h ei n f l u e n c eo ft h ei m a g eh e r s e l fi nt h el a t e r , f r o mt h ei d e n t i t yo f p o e t e s sa n daf e m a l et a o i s tp r i e s t k e y w o r d s :l iy es p r e a do f p o e t r ys u b j e c to f p o e t r y a r t i s t i cf e a t u r e si n f l u e n c e 扬州人学硕十学位论文 扬州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和版权使用授权书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在导师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研究 成果。除文中已经标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的研 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声 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要宇包蒸一 - 签- tn 期:洌。年j 月涉同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人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并向国 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学位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文档,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 人授权扬州大学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 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同时授权中国科学技术信 息研究所将本学位论文收录到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并通过网络向社会公 众提供信息服务。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虽芋包耄已 签字日期:的t o 年了月协同 翮虢市崎 签字只期:知o 年z - j e o , 6f t ( 本页为学位论文末页。如论文为密件可不授权,但论文原创必须声明。) 4 一 扬州人学硕:卜学位论文 引言 李冶,字季兰,中唐乌程( 今浙江吴兴) 人,唐代著名的女冠诗人之一,与其 后的薛涛、鱼玄机同享盛名。关于李冶的生平事迹,唐代记载不多,两唐书均 无其传。唐赵元一奉天录卷二有一段关于李冶的记载;宋李畴等太平广记 卷二七三记有李冶事迹;元辛文房唐才子传卷八有李季兰传。 李冶诗歌最早收录在唐高仲武中兴间气集中。高仲武选录李冶诗歌6 首, 并评价日:“士有百行,女唯四德。李季兰则不然,形气既雌,诗意办荡。自鲍昭 以下,罕有其伦。上傲班姬则不足,下比韩英则有余。不以迟暮,亦一俊妪。”也宋、 元时期尚有李季兰诗集一卷,可惜后来散佚不见。宋陈应行吟窗杂录对李 冶诗歌的保存起到很大作用。明、清时期在对李冶诗歌的整理上作出了较大贡献。 明胡震亨唐音统签卷九二二收李冶诗歌十五首,特别是明钟惺在其名媛诗归 中收录李冶诗歌十四首,并且对每首诗歌都给予了较高的评价。清季振:直全唐诗 写本及清彭定求等全唐诗对其诗歌的收录较为全面。 李冶的诗歌在情感表达上比较直率,能够从女性的角度感知周围的世界,其创 作突破了之前女性诗人“内敛含蓄”的园囿。李冶诗歌具有时代特点,深受大历诗 风的影响,形成了“悠闲和适”的诗风。李冶作为女冠诗人的代表,其地位和影响 在中国古代女性文学史甚至整个文学史上都是不可忽视的。 一、研究综述 ( 一) 二十世纪李冶研究 李冶研究在1 9 0 0 - - 1 9 4 9 年这个阶段没有出现专门的研究论文,而是以几本主 要的女性文学史中的论述为主。如谢无量中国妇女文学史和梁乙真中国妇女 文学史纲将李冶和鱼玄机作为唐女冠文学的代表进行了论述。谢无量在其文中指 出:“就中李季兰鱼玄机雅有文才,为当时诗人所许:”梁乙真认为李冶诗“笔力 ”【店】f 岛仲武:中兴问气集,唐人选唐诗( 十种) ,l :海古籍 f :版 r ,1 9 7 8 年,第2 9 2 页。 2 谢尤量:中国妇女文学史,e e , n 古籍i j j 版社( 据1 9 1 6 年中华书局奉影印) ,1 9 9 2 年,第2 7 页。 聂艳莲:李冶研究 三 矫亢,词气清丽,落落名士之风,不似女郎口吻。”m 而谭正璧的中国女性的文学 生活专列一节来论述李冶,从女性角度出发,来探析李冶的女性心理,“但她是 个女子只有沉浮于那报复式的玩弄男性的消极生活之中”渤陆晶清的唐 代女诗人虽然没有将李冶作为女冠诗人的代表来论述,但是在女诗人及其作品 略考一章罩将李冶与元淳作为女冠诗人进行了简略考证。 李冶研究在1 9 5 卜1 9 7 8 年这一阶段几近空白,仅胡文楷的历代妇女著作考 详细考证了李冶著作流传情况,并广泛征引了中兴间气集、唐诗纪事、直斋 书录解题、唐才子传中有关李冶的资料,对李冶的创作、生平事迹作了全面的 论述。 自八十年代起,特别是进入九十年代以后,李冶研究出现热潮。陈文华校注的 唐女诗人集三种是迄今为止对李冶诗歌整理较为详备的著作,其中收李冶诗歌 十八首,逸诗断句三首,并集录了有关李冶的资料。 此期还出现了关于李冶诗歌创作及生平的学术论文,如孟宪伟】9 8 6 发表于呼 兰师专学报的简论唐代女中诗豪李冶诗、苏者聪1 9 9 2 发表于中国文学研究 的唐代女中诗豪李冶,此两篇学术论文主要就李冶的诗歌创作进行了研究;周 一容良1 9 9 4 年发表于河北师院学报的鲥李冶其人其诗的再认识、王辉斌1 9 9 6 年发表于广西教育学院学报的李季兰的三次恋情及失败原因( 唐代诗人 婚姻研究) 十六以及吕维新1 9 9 9 年发表于茶叶的陆羽和李冶婚恋之谜 分别就李冶的诗歌及恋情进行了探讨。 ( 二) 二十一世纪李冶研究 进入二十一世纪有关李冶研究的论文增多,而且研究的角度和方法也呈现多元 化趋势。赵天相2 0 0 0 年发表于农业考古的李季兰生年探讨和陈文华2 0 0 2 年发表于南京大学学报的唐代女诗人李冶身世及作品考论主要围绕李冶的 生平进行了考证;周志刚2 0 0 0 年发表于农业考古的陆羽与李季兰交往考 主要考述了李冶与陆羽的交往。另外有一些学术论文将李冶和其他女诗人进行了比 回梁乙真:中国f q 女文学史纲,i :海书店据开明书店1 9 3 2 年版影印) ,1 9 9 0 年,第2 2 6 页。 圆谭正璧:中国女性的义学生活,江苏广陵古籍n f - t j 社,1 9 9 8 年,第1 7 1 页。 曼 扬州人学硕十学位论文 较研究,如赵立芳2 0 0 5 年发表于学术交流的女冠j 媛李冶、鱼玄机诗歌之 比较、李玉玲2 0 0 5 年发表于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的从酬赠诗与诗品论李冶薛 涛诗歌之优劣,这两篇学术论文通过比较分析都肯定了李冶的诗歌创作;江合友 2 0 0 6 年发表于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的唐代女冠诗人的婚姻境遇及其人生选择一 一以李冶、鱼玄机和薛涛为中心与赵凌云2 0 0 7 年发表于黑龙江科技信息的 试析唐代女冠诗人李冶、鱼玄机的人生困境着重于对李冶等女冠诗人的人生境 遇进行论述。 二、论文构想 尽管前人对李冶的研究成果己相当丰富,并且围绕李冶的生平、交游及诗歌创 作进行了多角度的论述,但是大都是单篇学术论文,涵盖内容较少,缺少对李冶及 其诗歌系统的全面的研究。笔者将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利用更新发现的成果。, 试图从四个方面对李冶进行比较系统的研究。首先,通过考证李冶的生平、交游, 勾勒出李冶的人生历程。其次,通过考辨李冶诗歌的流传及篇目,考察李冶诗歌在 后世的接受情况,并对李冶诗歌的篇数作出新的判断。再次,通过分析李冶诗歌的 题材特点和艺术特征,考察李冶诗歌的创作特色。最后,通过分析后世对李冶诗歌 一的评价及后人对李冶本身形象的接受情况,探讨李冶及其诗歌在后世的地位和影 响。 本论文主要依据陈文华校注的唐女诗人集三种并结合明钟惺名嫒诗归、 清季振宜全唐诗写本、清彭定求等全唐诗对李冶诗歌进行研究。同时借助 各种文献资料,通过文史材料互证的方法,对李冶生平进行研究。 笔者期望通过搜集文献典籍,仔细阅读、分析有关李冶的第一手资料,并参考 有关李冶的各种研究成果,完成一篇系统、深刻体现李冶生平及其创作风貌的论文。 。俄藏瑶池新咏残片及敦煌文献里保留的诗歌从钞将为研究李冶的诗歌创作提供新的依据。 聂艳莲:李冶研究 第一章李冶生平、交游考 李冶,中唐时期女道士,善格律,史上无其生平传记。其生年不详,卒年据唐 赵元一奉天录记载大致在7 8 4 年问。李冶与当时的文人高士多有交游,亦有诗 词唱和。本章主要根据现存资料,考查其生平经历及与文人之问的交游唱和,以期 对李冶有较为整体、全面的认识。 第一节李冶的生平 李冶的生平记载不详,两唐书均无其传,其他相关资料对其的记载也是只 言片语,能够参考的资料不多。关于其名就有“冶”、“治”、“裕”三种说法;对于 其籍贯主要集中在“峡中”与“吴兴”两种说法上;关于其生年大致有两种说法, 一种认为在7 0 9 年前后,一种认为在7 3 0 年左右。本节将根据所掌握的资料,试图 推论出较为合理的结论。 一、名号、籍贯考 ( 一) 名号考 李冶,字季兰,是中唐初期长期活动于乌程( 今浙江吴兴) 一地的女道士,以 字行。关于其名有三种说法: 其一,唐韦毅才调集卷一。载:“女道士李治”,并注:“字季兰”。 其二,元辛文房唐才子传卷八、明胡震亨唐音统签卷九二二及清永 珞等四库全书总目卷一八六薛涛李冶诗集提要 皆作“冶”。 其三,元脱脱等宋史艺文志卷二。八载“李季兰诗集一卷”,并注云:“唐 女道士李裕撰” ,宋郑樵通志艺文略卷七o 亦持此说。 。【膺】书毅:才调集,店人选唐诗( - 1 种) ,j :海古籍f f :版社,1 9 7 8 年,第6 6 4 页。 4 【儿】辛义房:唐才了传,京 # 版 i :,2 0 0 0 年,第2 2 5 页。 。【叫】胡震亨:j 膏啬统签,i :海古籍_ f l ;版 l :,2 0 0 3 年,第9 册,第7 4 页。 ”【清】水塔等:四库伞书总日,中f 仁书局,1 9 6 5 年,第1 6 9 0 页。 4 【】脱脱等:永史,中华书局,1 9 9 9 年,第3 5 6 8 页。 ”【宋】郑樵:通忠,文渊阁网库伞书,1 :海古籍 | :版社,1 9 8 7 年,第3 7 4 册,第4 6 9 页。 扬州人学硕十学位论文 明孙能传撰剡溪漫笔卷二后汉书讳治条载: 史籍避讳,如谈为同、启为开、徼为通、秀为茂、庄为严,皆出作者之手。惟 后汉书讳治,乃唐高宗御名。章怀太子作注时所更。如班固两都赋“今将语 子以建武之理”;燕然山铭“理兵于朔方”;( ( 汉阴老父传“天下乱而立天子邪? 理而立天子邪? ” 按唐高宗李治,为避帝讳,章怀太子在为史书作注时皆将“治”改为“理”、“化” 等,那么百年之内,是无人取名为“治”的。王昭君,西晋时因避司马昭讳,改称 明君。所以,李季兰名“治”当为“冶”之误。 古人取名、字时两者必相应,名和字在意义上是相关联的。“冶”本作“艳丽” 解,“冶容”常用来形容女子的容貌姣好美丽。兰是一种香草,早在屈原时就以兰 这样的香草意象来比喻高洁美好的品行。女子名“冶”字“季兰”,当是以兰之美 好与“艳丽”相应。而“裕”与“兰”相应则是一种不祥之兆。余嘉锡在四库提 要辨证罩对李季兰名“裕”的说法提出疑议: 裕与冶字形相近,未知孰是。若果名裕而字季兰,疑用蜀志诸葛亮表情张 裕之罪,先主答言芳兰生于门不得不钮事,其亦不祥也矣。一量 由此可见,李冶,字季兰是比较合乎情理的。太平广记卷二七三引玉堂 闲话“李秀兰以女子有才名” ,这里将“季”误作“秀”。 ( 二) 籍贯考 关于李冶的籍贯有两种说法,一说是峡中人,一说是吴兴人。元辛文房唐才 子传卷八认为“峡中人”。峡中,意即指巴蜀。辛氏此说当是根据李冶的一首从 萧叔子听弹琴赋得三峡流泉歌中“妾家本住巫山云,巫山流泉常自闻。玉琴弹出 转寥复,一时流入幽闺罩。句认为李冶乃峡中人。傅璇琮在唐才子传校 笺里对此做出自己的理解。他并没有直接否认辛氏的说法,乃言: 。【1 9 j 1 孙能传:剡溪漫笔,台湾学生书局,1 9 7 1 年,第6 9 页。 4 余意锡:p q 库提要辩讧f ,中。芦书局,1 9 8 0 年,第1 5 5 6 页。 4 【未】李h 7 i 等:太卜广记,中华书局,1 9 6 1 年,第2 1 5 0 页。 崞陈文华校注:唐女诗人集三种,h 海古籍j i ;版礼,1 9 8 4 年,第8 页。 聂艳莲:李冶研究 9 但李季兰诗中颇有涉及吴越者,如“无事乌程县,蹉跎岁月余”( 寄校书七兄) , “流水阊门外,孤舟日复西。妾梦经吴苑,君行到剡溪”( 送阎二十六赴剡县) , 及恩命追入留别广陵故人等。盖峡中当是早年所居,自后即长期寓居江东,吴兴 ( 即湖州,州治乌程,今浙江吴兴市) 即其地之一。 “妾家本住巫山云,巫山流泉常自闻”,可以理解为李冶是以巫山神女自喻。 巫山神女典出宋玉高唐赋序。李冶运用此典故,自比巫山神女,既表明了自己 风流倜傥的女道士身份,又表达了其“从萧叔子听弹琴”的愉悦心情。 全唐诗说李冶是吴兴入,是有一定道理的。李冶所交往的人,陆羽、皎然、 朱放都是活跃在越中一带的高士,刘长卿自至德年问任长洲尉、海盐令至大历间为 睦州司马,前后居吴越问约十五、六年。四库全书总目卷一八六称李冶为“乌 程女道士”,大概是因为李冶一生的主要活动区域在吴越的缘故。 李冶现存诗中有人名、地名的有八首,除了从萧叔子听弹琴赋得三峡流泉歌 外,其余七首所涉及的全是吴越间人名、地名。其寄校书七兄中“无事乌程县” 之“乌程”,即今吴兴。 删定唐诗解卷一八对寄校书七兄注日:“旧唐书地理志:湖州领 乌程县。固 明钱谦益绛云楼书目卷四所载沈亚之诗集九卷下注附李季兰,妓女。 沈亚之是吴兴人,时代在李冶之后。钱谦益当是以李冶诗少,所以将其附于这 位同乡诗集的后面,这是绛云楼藏书装订之法。对于沈亚之的籍贯,潘明福在其中 唐湖州诗人沈亚之琐考一文中将沈亚之的籍贯考证的较为详细,认为沈亚之乃湖 州人。湖州古称吴兴,“隋吴郡之乌程县。武德四年平李子通,置湖州。六年复没 于辅公柘。七年平,复置湖州。天宝元年改为吴兴郡,乾元元年复为湖州。领县五: 乌程、武康、长城、安吉、临溪( 德清) ”。所以,李冶籍贯为浙江吴兴是较为合 国傅璇琮:唐才予传校笺,中华书局,1 9 8 5 年,第3 2 6 页。 【1 1 月】唐汝询选释,【清】吴吕祺评定:删定唐诗解,续修网库全书,1 :海古籍 f j 版社,2 0 0 2 年,第1 6 1 2 册,第2 7 0 页。 参见潘明福:中膺湖州诗人沈弧之琐考,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 0 0 5 年,第6 期。 固郁贤皓:唐刺史考伞编卷一四o ,安徽人学;l j 版社,第1 9 3 5 页。 堡 扬州人学硕: :学位论文 理的说法。 二、生年、卒年考 ( 一) 生年考 李冶,两唐书无传,其尘年不详。历来对其生年的考证大致有以下两种情 况:一是根据辛文房唐才子传的记载来推断其生年;一是根据唐高仲武中兴 问气集来推断其生年。唐才子传卷八李季兰传言: 天宝间,玄宗闻其诗才,诏赴阙,留宫中月余,优赐甚厚,遣归故山。 查天宝共1 4 年,为7 4 2 至7 5 5 年,李冶被召入宫的时间当在此期间。李冶恩 命追人留别广陵故人诗中写到:“无力多病分龙钟,不料虚名达九重。仰愧弹冠 上华发,多惭拂镜理衰容。”闻一多据此认为李冶生于7 0 9 年审。诗中李冶自 称“上华发”,“理衰容”,此是对年老色衰的感慨,显然李冶此时已经是中年以上 妇女。假定李冶当时4 0 岁左右,那么其生年最早在7 0 2 年左右,最迟在7 1 5 年左 右。 问题是唐才子传中的“天宝间”是否准确。从李冶的诗中可以看出李冶确 实被诏赴阙- o 生活于代宗、德宗年附的高仲武编选中兴问气集,自陈所收录的 是: 起自至德元首,终于大历暮年述者数千,选者二十六人。 是则所录为肃、代两朝间享有诗名的诗人作品。李冶的诗歌就收录在这个集子 里,并且高仲武还对李冶做了评价: 士有百行,女唯四德。李季兰则不然,形气既雌,诗意亦荡。自鲍昭以下,罕有其伦。 上仿班姬则不足,下比韩英则有余。不以迟暮,亦一俊妪。 “【允】辛文虏:唐才了传,京华 l ;版礼,2 0 0 0 年,第2 2 5 页。 “陈文华校注:唐女诗人集三种,l :海古籍; ;版 p ,1 9 8 4 年,第1 3 页。 鸟参见闻一多:闻一多伞集,湖北人民版社,2 0 0 4 年,第1 7 4 页。 【j = l 】高仲武:中兴问气集,唐人选店诗( i 种) ,j :海古籍i l 版祉,1 9 7 8 年,第3 0 3 呶。 包【店】廓仲武:中兴间气集,唐人选店诗( 十种) ,一i :海古籍出版社,1 9 7 8 年,第2 9 2 贞。 聂艳莲:李冶研究 旦 由此可见,在肃、代( 7 5 6 7 7 8 ) 年m 成名的诗人李冶,是不可能于天宝年问 ( 7 4 2 7 5 6 ) 被玄宗闻名而受诏的。所以,李冶受诏入宫的时间可能在大历年间( 7 6 6 7 7 9 ) 。仍假定李冶此时四十岁左右,那么其生年最早在7 2 6 年左右,最迟在7 3 9 年左右。李冶与涛集中兴问气集的编撰者高仲武应该生活在同一个时代。 ( 二) 卒年考 至于李冶卒年,根据唐赵元一撰奉天录的记载大致在7 8 4 年。奉天录 卷一载: 时有风情女子李季兰,上洮诗,言多悖逆,故缺而不录。皇帝再克京师,召李 季兰而责之日:“汝何不学严巨川有诗云:手持礼器空垂泪,心忆明君不敢言? 一, 遂令扑杀之。 且不论李冶的诗歌有多“悖逆”,李冶因此而被德宗扑杀的结局却让人惋惜不 止。余嘉锡在四库提要辩证罩痛斥: 夫朱洮之乱,帝且不能守社稷,委其臣妾以去,今李季兰以一女子,屈于凶威, 指斥本朝,盖非得已,德宗不谅其情,辄今扑杀之,封建帝王之凶恶,于此可见。 李冶因诗获罪被杀,被德宗拿来对比的严巨川却因诗而获赞赏。德宗气急败坏, 斥责李冶不学严巨川虽身陷贼手而心向着德宗。严巨j i i 籍贯世次无考,全唐诗 卷七八一录有其太清宫闻滴漏、仲秋太常寺观公卿辂车拜陵二诗。其太清 宫闻滴漏诗云: 玉露移中禁,齐车入太清。惭非朝谒客,空有振衣情 由此诗来看,严巨川即使不是“朝谒客”,也是到过宫中。他也可能和李冶一 样,是因为诗名而被诏进宫中的。所以,j 下因为二人身份、遭遇类似,对叛军的态 度却不同,所以德宗在斥责李冶时拿严巨川和她相比。严巨川的这首表白忠心的诗 。【唐】赵元一:奉天录,中华书局,1 9 8 5 年,第7 页。 菡余嘉锡:四库提要辩由f ,中f # 书局,1 9 8 0 年,第1 5 5 7 页。 露【清】彭定求等:全j 膏诗,中# 书局,1 9 9 9 年,第l l 册,第8 9 1 5 页。 扬州人学硕十学位论文 在奉天录卷二有其全文: 烟尘忽起犯中原,自古t 临危责道存。手持礼器空垂泪,心忆明君不敢言。 落日胡笳吟上苑,通宵虏将醉西园。传烽万里无师至,累代何人受汉恩。 由此诗中可以想见叛军的猖獗,严巨j i i 对此只能“空垂泪”、“不敢言”。李冶 有可能因为恐惧,迫于朱洮的威势而为朱溉写诗,也可能因为缺少“忠君”思想, 是主动献诗给朱洮。不管什么原因,李冶却因一首“言多悖逆”的诗而遭扑杀。 朱洮之乱发生在建中四年( 7 8 3 ) ,次年即被平定,德宗车驾于七月回京,所以 李冶之死可能在兴元元年( 7 8 4 ) 的七、八月左右。李冶入宫之时无论如何也没有 想到会有如此下场。 三、经历 李冶属于弱年早慧类型的女子。唐诗纪事卷七八有: 李季兰五六岁,其父抱于庭,作诗咏蔷薇云:“经时未架却,心绪乱纵横。”父恚 曰:“此必为失行妇人也。”后竞如其言。鲁 太平广记卷二七三引玉堂闲话: 李秀兰( 秀 - 3 为季之误) 以女子有才名。初五六岁时,其父抱于庭。作诗咏蔷薇。 其末句云:“经时未架却,心绪乱纵横。”父恚曰:“此女子将来 - 3 富有文章,然必为 失行妇人矣。”竞如其言。 元辛文房唐爿子传也有类似的记载。这一类的奇闻异事,大多都是好事者 编造的。李冶之前有具有“咏絮爿。的谢道韫,稍晚于李冶的有薛涛。唐名嫒诗 小传所载薛涛的故事跟李冶的更如出一辙: 薛涛,字洪度。本长安良家女。父郧,因官寓蜀。涛八,九岁知声律。一日, 父指井梧日:“庭除一古桐,耸干入云中。”令涛续之。即应声日:“枝迎南北鸟,叶 “【店】赵,己一:奉灭录,中扛书局,1 9 8 5 年,第9 页。 名【宋】计有功:唐诗纪事,中净书局,1 9 6 5 年,第1 1 2 3 页。 4 【宋】李叻等:太r 广记,中华书局,1 9 6 1 年,第2 1 5 0 贞。 聂艳莲:李冶研究 送往来风。”父愀然久之。山 这里“迎南北送往来与李冶的“心绪乱纵横”可谓如出一辙。先不问这 类故事的真假,似乎都传达了编造者对才女沦落风尘的惋惜之感。 李冶何时入道无据可依,但是成年后的李冶是以女冠身份与当时的文人处士交 游唱和的。唐y j 子传:卷八说李冶: 美资容,神情萧散。专心翰墨,善弹琴,尤工格律时往来剡中,与山人陆羽、 上人皎然,意甚相得。 李冶可谓秀其外,慧其中,不仅人长得美丽,气质不俗,有“林下风致”,可 与晋之谢道韫比肩,而且还弹得一手好琴,写得一手好诗。时刘长卿、皎然、陆羽 等人在剡中一带活动,李冶得以与之交往。李冶曾随刘长卿等联社乌程开元寺,与 皎然、陆羽有诗词唱和。除此外,李冶还与朱放、阎伯均有恋情关系,写给二人的 情诗情感真挚热烈。 李冶可能在大历年间因诗名而获诏,且“留宫中月余,优赐甚厚,遣归故山” , 但是后来因“言多悖逆”的诗而被德宗下令扑杀。据此可以推测李冶可能在“遣归 故山”之后并没有立即离开长安,所以才遇到了朱洮之乱,并因献鼢朱洮,于7 8 4 年被扑杀。一代才女,就这样丢了性命,实在可惜。 第二节李冶的交游 李冶现存不多的诗篇中诗题中有确切人名的占了大部分,如湖上卧病喜陆鸿 渐至、送韩揆之江西、道意寄崔侍郎、寄朱放、得阎伯均书、送阎二十 六赴剡县等。从其他文献记载里还可以见到李冶与时人交往的踪迹。从李冶与这 些不同身份的人的酬唱交游中可以看出她的志趣、性格特点等。 一、方外之友 处士陆羽、释子皎然与李冶交往密切,此二人在李冶的生命中应该算得上是比 母转引白林噌铃:唐诗中的女冠,文津i i :版社,2 0 0 2 年,第1 4 5 页。 4 【几】辛文房:唐才了传,京华版社,2 0 0 0 年,第2 2 5 页。 协【j 6 辛文房:唐才了传,京华j i ;版社,2 0 0 0 年,第2 2 5 页。 旦扬州人学硕十学何论文 较重要的朋友,特别是茶圣陆羽。当时李冶大概是在剡中一带活动,与陆羽、皎然 过从比较密切,“意甚相得”,可谓同道中人。剡中,疑指剡县,即今浙江嵊县。汉 代建县,称剡县,唐代属于浙江东道越州,古称吴越之地,古亦称嵊州。唐代薛逢 早发剡山( 一作赵嘏诗) 诗云:“j 下怀何谢俯长流,更览余封识嵊州。” ( 一) 陆羽 新唐书陆羽传言: 陆羽字鸿渐,一名疾,字季疵,复州竞陵人。不知所生,或言有僧得 诸水滨,畜之。既长,以易自筮,得蹇之渐,日:“鸿渐于陆,其羽 可用为仪。”乃以陆为氏,名而字之。幼时,其师教以旁行书,答日:“终 鲜兄弟,而绝后嗣,得为孝乎? ”因亡去,匿为优人,作诙谐数千言。 天宝中,州人酣,吏署羽为伶师,太守李齐物见,异之,授以书,遂庐火 门山。上元初,更隐苕溪,诏拜太子文学,徙太常寺太祝,不就 职贞元末,卒。 从上传中可以看出陆羽是一个颇具神秘色彩的人。身世不明,做过伶人。其陆 文学自传云: 陆子名羽,字鸿渐,不知何许人也。或云字羽名鸿渐,未知孰是? 有仲宣孟阳 之貌陋,相如子云之口吃,而为人才辩笃信,褊躁多自用意,朋友规谏,豁然不惑。 凡与人宴处,意有所适,不言而去,人或疑之,谓生多嗔。及与人为信,虽水雪千 里,虎狼 - 3 道,而不愆也。上元初,结庐於苕溪之滨,闭关对书,不杂非类,名僧 高士,谈宴永日。 陆羽貌丑口吃,脾气暴躁,与友交讲究信用,而且“谈笑皆鸿儒,往来无白丁”, 陆羽的确是奇异之人。 从现存资料中可以考见李冶是陆羽所交往中比较特殊的一位。因为李冶是女 4 【i 菏】彭定求等:伞唐诗卷五p u 八,中华书局,1 9 9 9 年,第8 册,第6 3 8 5 贞。 。【术】欧阳修:新唐书卷- - ) t , 六,中华书局,1 9 9 9 年,第4 3 1 0 灭。 衄【清】蕾诰等:全唐文卷四三三,中华书局,1 9 8 3 年,第4 4 2 0 页。 聂艳莲:李冶研究 堕 性,两人的交往还被现在的一些研究者特别是茶文化研究者附以神秘绮丽的恋情色 彩。李冶和陆羽的交往应该始于陆羽赴越,即天宝十五载( 7 5 6 ) 陆羽移居湖州之 后。其陆文学自传云:“泊至德初,秦人过江,子亦过江,与吴兴释皎然为缁 素忘年之交。” 陆羽为躲避战乱,于7 5 6 年过江来到越地,碰上了年长自己十几岁的皎然,两 人性情相得,便成了莫逆之交。元辛文房唐爿子传卷八李季兰传载:“时 往来剡中,与山人陆羽、上人皎然,意甚相得。”罾 李冶此期在剡中一带活动,得以与陆羽交游。李冶湖上卧病喜陆鸿渐至诗 云: 昔去繁霜月,今来苦雾时。相逢仍卧病,欲语泪先垂。 强劝陶家酒,还吟谢客诗。偶然成一醉,此外更何之。 从这首诗歌罩我们看不出二人有什么绮丽的恋情,反而是深切感受n - 人之间 真挚、恳切的友情。李冶此时卧病,内心最渴望的当是一种真诚的情谊,甚至说是 亲情。可以说这首诗歌,李冶是站在平等的立场上抒发知己之情。也许她内心正有 难以言说的苦楚,处境如此凄苦,知己来探望,所以还没有开口,就流下了眼泪。 陆羽也许是专门来探望李冶,也许只是路过,顺便看看李冶。但是两人见面,闲言 少叙,而是饮酒赋诗,二人似乎是诗酒知己之交。 全唐诗卷三。八载陆羽的一首工整的七绝会稽东小山: 月色寒潮入剡溪,青猿叫断绿林西。昔人已逐东流去,空见年年江草齐。 有人认为这里的“昔人”指的是李冶,因为全诗充满着哀婉、凄清、孤寂、思 念之情,表现了对李冶恋情的专一。笔者并不敢苟同。陆羽赴越州的时间大约在大 历四年( 7 6 9 ) 或五年( 7 7 0 ) ,会稽小东山诗应该也是作于此时。此时李冶和陆 羽可能刚交往不久,况且李冶还健在( 李冶于兴元元年即7 8 4 年被德宗下令扑杀而 【济】莆诰等:伞唐文卷i n l - - 兰,中华书局,1 9 8 3 年,第4 4 2 1 页。 口【e 】辛义房:唐才了传,京。仁j l ;版社,2 0 0 0 年,第2 2 5 页。 留陈文华校注:唐女诗人集三种,i :海古籍版 l :,1 9 8 4 年,第l 页。 西【清】彭定求等:伞唐诗,中华书局,1 9 9 9 年,第5 册,第3 4 9 3 页。 些 扬州人学硕十学位论文 死) ,还不z 乃4 匕- , 仲i , 为随“东流”而去的“昔人”。 剡溪、东山这罩是有典故的。一是东晋王徽之曾随父王羲之定居会稽山阴即今 浙江绍兴,曾夜间“泛舟剡溪”。此情境与陆羽“月色寒潮入剡溪”相似。另一个 是东晋名士谢安曾辞官归隐于会稽郡的东山( 今上虞境内,为剡溪的上游。) ,“朝 命屡降而不动”,被称为“高卧东山的“东山客”。后谢安复出位至宰相,曾组织 指挥了有名的“淝水之战”,大获全胜。此时陆羽是避乱来到江南,内心必定是忧 郁的。笔者认为陆羽作此诗怀古的可能性比较大。所以,根据当时的现实状况及陆 羽的心境,“昔人可能指的是王徽之或者是谢安,而不可能是李冶。 ( 二) 皎然 李冶和陆羽之所以有交往,笔者认为应该是通过诗僧皎然认识的。唐爿子传 载: 皎然,字清昼,吴兴人。俗姓谢,宋灵运之十世孙也。初入道,肄业杼山,与 灵彻、陆羽同居妙喜寺。山 皎然除了曾赴长安应考之外,大部分时间都在家乡吴越之地讲学、游览。李冶 和他的交往可能比较早,且较为密切。皎然和李冶的关系应该算得上是比较熟悉的, 皎然有一首答李季兰诗日: 天女来相试,将花欲染衣。禅心竞不起,还捧旧花归。 此诗用了维摩诘经观众生品中之佛典: 时维摩诘室有一天女,见诸天人闻所说法,便现其身,即以天花散诸菩萨大弟子 上花至诸菩萨,即皆堕落,至大弟子,便着不堕。结习未尽,花着身耳;结习 尽者,花不着也。 从诗歌的题目答李季兰来看,“答”字说明之前李冶有诗赠与皎然,而且 国【c 】辛文房:膺才了传,京f 芦j f 版 i :,2 0 0 0 年,第2 2 2 页。 岛【清】彭定求等:伞唐诗卷八二一,中l 挣书局,1 9 9 9 年,第1 2 册,第9 3 5 1 页。 国转0 l 白陈文f 挣:店代女诗人李i 厶身世及作品考论,南京人学学报,2 0 0 2 年,第5 期。 聂艳莲:袭冶研究 1 7 诗中应该有以情相调的成分,所以,皎然用“天女来相试,将花欲染衣”来回应李 冶的挑逗,并且以“禅心竟不起,还捧旧花归”来婉拒李冶的情意。唐才子传 卷八也有此段记载: 皎然尝有诗云:天女来相试,将花欲染衣。禅心竞不起,还捧旧花归。其谑浪 至此。 李冶是否真的属意于皎然,已无确切的资料可考,但是起码皎然自陈心归佛门, 无意于儿女情长。李冶赠皎然的诗已不可见,从皎然回答李冶的谐谑的口气上可以 看出两人的关系比较密切、随意。 二、俗世之交 李冶在和陆羽、皎然这样的方外之人交游的同时,还和当时的很多俗世之人 交往。当然,这些人虽然有的在朝廷上任职,但性情也较洒脱,所以j 能够悠游山 水之间,大家在集会的过程中享受着人生之乐。如刘长卿、朱放、阎伯均等。 ( 一) 友朋 李冶生性浪漫,性格豁达,不拘形迹,言语诙谐。太平广记、唐才子传 都记载了李冶和刘长卿之间的一段雅谑之事: 又尝会诸贤于乌程开元寺,知河间文q 长卿有阴重之疾,诮日:“山气日夕佳。” 刘应声日:“众鸟欣有托。”举坐大笑,论者两美之。 对于这则故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认为是“相讥调之语” 。笔者认为 这的确是一段戏谑之事。首先能够看出李冶性格直率,没有太多“男女大防”之类 的清规戒律,正符合其风流洒脱的女道士身份。从这段雅谑罩还可以看出李冶的聪 明,以诗句道出对方病因。李冶问句是引自陶渊明饮酒诗二十五之五的诗句, 以“山气”借作“疝气”的谐音,意思是问刘长卿你的疝气好些了吗? 刘长卿非但 1 【i 】辛义房:府才了传,京华版社,2 0 0 0 年,第2 2 5 页。 。【几】辛义房:唐才了传,京。挣版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