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晁补之词研究(1).pdf_第1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晁补之词研究(1).pdf_第2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晁补之词研究(1).pdf_第3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晁补之词研究(1).pdf_第4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晁补之词研究(1).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晁补之词研究(1).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 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 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科研成果。对本文的研 究在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丈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 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责任由本人承担。 论文作者签名:至蔓竺5 日 期:! ! ! i 主! 旦 关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的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贵州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 意学校保留或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 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贵州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 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 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 保密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规定) 论文作者签名:工l 跹导师签名: 孕一缉丝日期:垫监旦 晁补之词研究 中文摘要 本文分三章讨论了晁补之的词第一章联系写作背景,按内容将其1 7 0 余首词列表归类 ( 表附于正文之后) ,并将补之词作的主要部分分宦游、闲居、柔情、咏物四大块进行思想内 容方面的解析全面梳理了晁词文本。第二章在前面文本分析的基础上,从时代政治环境、 家世与个人经历、齐鲁文化、词体本身四个方面探讨了形成其词多“沉咽”的原因。第三章 联系当时词坛,首先分析讨论了补之词的艺术方面的特色然后联系元祜词坛及苏门诸君的 相关理论,讨论了补之的文学观对其词创作的影响,以期在理论方面对补之词有进一步的认 识 全文一、二两章重在解析晁词文本第三章重在讨论晁词艺术特色,并联系当时词坛及 作者本人的文学观进行了理论上的关照文章最后指出晁词在文学史上的价值 关键词:晁补之词内容艺术特色 2 晁补之词研究 t h e p h r a s er e s e a r c ht h a tc h a oh u z h i s u m m a r y t h i st e x td i v i d e st h r e ep h r a s e st h a td i s c u s s e dt h ec h a o b u z h i ac o n t a c t w r i t i n gb a c k g r o u n d ,p r e s sc o n t e n t st oc a t e g o r iz e ( t h ew a t c ha t t a c ha f t e r t e x t ) i t sm o r et h a n1 7 0p h r a s e sr o wf o r m ,a n dt h em a i np a r tt h eh u a no f c e n tt h a tp h r a s em a k et h a tw i l lr e p a i rs w i m ,n o ti no f f i c e ,t h et e n d e r f e e l i n g s ,t h et h i n go fw r i t ef o u rb i gp i e c e sc a r r i e so nt h er e s o l u t i o nt h a t t h o u g h t st h ec o n t e n t s c o m b e dt h ec h a op h r a s et e x tc o m p l e t e l y o r i g i n a l l y c h a p t e r2f a c e st h eo r i g i n a l l ya n a l y t i c a lf o u n d a t i o no ft e x t a h e a du p ,f o u rr e a s o nt h a ti n q u i r i e si nt ob e c o m ei t sp h r a s et oh a v ea n o t h e r ” s i n kt os w a l l o w 。o fc u l t u r eo f0 ia n dl u ,t h ep h r a s eb o d yw i t hp e r s o n a l c a r e e ra n dt o g e t h e rf r o mt h ep o l i t i c a le n v i r o n m e n t f a m i l yb a c k g r o u n do f a g e s ac o n t a c ta tt h a tt i m et h ep h r a s es c o p e ,f i r s ta n a l y t i c a ld i s c u s s i o n t h es p e c i a lf e a t u r e so fa r to fp h r a s et h a tr e p a i r ,t h e nc o n t a c tt h ey u a n y o u p h r a s es c o p ea n dt h er e l a t e dt h e o r i e s o fam yg o o df r l e n d so fs u s ,t h e 1 i t e r a t u r ev i e wt h a td i s c u s st or e p a i ri ta st oi t sp h r a s et h ei n f l u e n c e o ft h ec r e a t i o n s ,t oe x p e c ta tt h et h e o r i e sa s p e c tt or e p a i ro ft h ep h r a s e c o n t a i nf u r t h e r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 t h ef u l lt e x ti st h ec h a p t e ro n ea n dc h a p t e rt w oh e a v ya ta n a l y z et h ec h a o p h r a s et e x to r i g i n a l l y c h a p t e r3i sh e a v ya td i s c u s st h ec h a op h r a s ea r t s p e c i a lf e a t u r e s ,m e r g et h ed e p a r t m e n tp h r a s es c o p ea n d t h ea u t h o r s 1 i t e r a t u r ev i e w st oc a r r yo na tt h a tt i m et h e o r e t i c a l l yo fp a s s 奢h i n eo n t h e a r t i c l ep o i n t so u tt h ep h r a s eo fc h a oi nt h ev a l u eo nt h el i t e r a r yh i s t o r y f i n a l l y k e yw o r d : c h a ob u z h i p h r a s ec o n t e n ta r ts p e c i a lf e a t u r e s 晁补之词研究 前言 晁补之,字无咎,晚年号归来子。北宋济州巨野入。生于宋英宗皇 右五年( 1 0 5 3 年) ,卒 于宋徽宗大观四年( 1 1 1 0 年) 少时随父宦游四方得王安国、苏轼等名师指点,文名甚著 2 7 岁进士及第,步入仕途,此后直到5 8 岁去世,一生大半时间沉浮宦海。其生平详见本文后 附表二年谱。 补之高叔祖晁迥是真宗朝的翰林学士承旨,太子少傅高祖迪赠刑部侍郎。晁家自迥以 来,世代书香,至补之已历五世,。家传文学几于人人有集”i l l ,晁氏一族当时被称为“天 下甲族”翻。补之父辈皆能文。他从小生活在这种书香之家兼以天资聪颖,“七岁能屈文 日颂千言”例,十三岁在常州从当时名重天下的王安国学习,受到安国的赏识;年甫冠,又拜 在苏轼门下。得到苏轼的精心指点,学业大进。2 7 岁进士及第,考官以为其文“近世未有” h ,特别呈送神宗皇帝,神宗阅后。称其。深于经,可革浮簿”阁补之诗文书画俱好,对楚 辞有很深的造诣,词论方面也有独到的见解他是一个有多方面艺术才能的人,与秦观、黄 庭坚、张末并称。苏门四学士”其词的创作踵武东坡,偏于“豪放”一派后人评日“东坡 词在当时鲜与同调晁无咎坦易之怀,磊落之气,差堪骖靳”旧 补之秉性忠直,不事干谒,“性不奈衣冠,人门疏造请”【7 】。其家自父亲以来又拙于生事, 生活比较贫穷虽然补之颇有政治才干,在任勤政爱民,很有治绩,但自哲宗绍圣元年( 1 0 9 4 年) 以来,他在仕途上又不断无端遭到贬谪,一生经历颇为坎坷这影响到补之词的思想内 容所以有必要对其一生经历有一个大致的说明目前关于晁补之的年谱已有刘乃昌杨庆存、 易朝志、乔力、刘少雄( 台湾) 四家四家年谱在个别地方小有差异,台湾罗风珠女士在其 书晁补之及其文学研究) 中已将四家年谱列在一个表中进行了比较,并以备注的形式对四 家年谱不同的个别地方进行了说明,她的表从晁补之2 7 岁进士及第踏入仕途开始直列到补之 5 8 岁去世,恰好与本文研究的晁补之词的创作年代相始终,笔者在梳理晁补之的全部词作时, 颇得益于四家年谱和罗女士的表格,因此非常感谢以上诸君为研究的方便,本论文后附罗 女士的表格。 补之词的艺术特色的形成,与当时词坛有密切的关系。词论亦然。因此本文在讨论补之 词的艺术特色和其词论时,将他与元祜词坛及苏门诸君放在一起做了考察,以期能够做一个 比较宏观的把握 关于今人对晁补之的研究情况,近年来人民大学沈耀峰先生晁补之研究综述和中国 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的张剑博士晁补之研究述论已经作了比较全面的梳理和论述,本 4 晁补之词研究 文不再赘述。 关于晁补之词研究的单篇文章已有不少,沈耀峰、张剑二君的综述中对此论析已详笔 者想要说明的是,对别人文章中论述已详的内容,本文尽量少说或不说目前依然缺少对晁 补之1 7 0 余首词从内容到艺术形式进行全面分析,并结合作者所处时代背景、人生际遇、个 性特征等对词的创作有直接影响的因素进行进一步分析的文章,本文做的,正是这方面的工 作 注释:f 1 】请- 永珞四库全书总日 卷一五八。嵩山居二七集”条北京中华书局1 9 6 5 年6 月第1 版 【2 】束喻汝励具茨先生诗集序) ,见具茨先生诗集 ( 束晁冲之撰) 丛书集成初编本 【3 】宋张末祭晁无咎文 ,柯山集 卷十二武荚殿寨珍本 f 4 】【5 】宋张耒晁太史补之墓志铭,柯山集 眷十二武英殿聚珍本 【叼清刘熙载艺概,卷四刘熙载文集,江苏古籍出版社2 0 0 0 年1 2 月i 版 r 刀束黄庭坚次韵答晁无咎见赠,山谷集四库全书本 晁补之词研究 第一章晁补之词内容 第一节宦游词 晁补之宋神宗元丰二年( 1 0 2 7 年) 2 7 岁进士及第步入仕途,至宋徽宗大观四年( 1 1 1 0 年) 5 8 岁去世中间除1 1 0 2 - - 1 1 1 0 年问免官废居家乡外,半生中的大部分时间都宦游四方他的1 7 0 余首词中有5 4 首是直接写宦游情怀的,宦踪所至,几乎都有词为记,所以理清他的宦游词,就可以 大致清楚的了解补之为人。本节据附表表一“宦游词”部分,按其宦游地( 本节将其齐州、应天 府、毫州任归在一起) ,分七部分( 早、中、晚三个时期) 讨论他的词作。 一春风十里扬州路一补之扬州词( 早岁宦游词) 补之于哲宗元祜五年( 1 0 9 0 年) 自请外任,被命以秘阁校理通判扬州。补之自2 7 岁以进 士高第步入仕途,先后任澶州司户参军、北京国子监教授、太学正等职,元祜元年又以李清 臣荐为馆职,仕途一直比较平顺。此次外任,正当壮年( 3 8 岁) ,又是到江南佳丽地:扬州自 古以来就是笙歌繁华之都,南北朝时扬州又称“广陵”,据来书徐湛之传:。广陵旧有高 楼,湛之更起风亭、月观,吹台、琴室,果竹繁茂,花叶成行,召集文士,尽游玩之适, 一时之盛也5i i 】后虽经战火,一度成为“芜城”,让鲍照发万千之感慨,但到隋时,隋炀帝 舳舻千里,效下江南,要去的就是扬州( 当时叫“江都”,隋炀帝行宫所在地) 可以想见隋 时扬州的繁华;唐时繁华依然,社牧曾说“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2 1 ”,廿四桥的明月, 瘦西湖的碧波,波光中摇曳的花影,明月下吹箫的玉人,所谓“春风十里扬州路”,这份漂亮 劲,到了文采风流的北宋,有增无减:据能改斋漫录 卷一五方物如“孔常甫初官维扬, 以维扬芍药甲天下种花之家,田舍相望。自三月初旬开始,浃旬而甚盛,游观者 相属于路,障幕相望,笙歌相闻”川( 按:孔常甫与弟毅甫皆与补之交厚) 补之此次通 判扬州,携家人同行,徜徉于名山秀水之问,心情自然是轻松愉快的兼以恩师苏轼元祜七 年三月来为扬州太守,师生情深,补之在迎苏轼的诗中说:。世上谗夫乱红紫,天教仁政满东 南青袍门人老州佐,干世无成志消惰。封章去国人恨公,醉笑从公神许我琼花芍药岂易 逢如淮之酒良不空一醴孤鸿烟雨曲平山堂上快哉风。”【】师生同理邑政,相得甚欢,公 务之余,诗酒唱和,良辰共度:苏轼减字木兰花 词题;“五月二十四日会于无咎之随斋, 主人汲泉置大盆中,渍自芙蓉,坐客翕( 左加人旁) 然,无复有病暑意。”嗍后来补之由扬 州还朝乃是升迁,所以他写于扬州的八首宦游词,2 首咏琼花,2 首送上司升迁,l 首忆友 人,1 首和恩师,2 首还朝别扬州,总体格调是明朗欢快的具体来看: 6 晁补之词研究 在“人间花老,天涯春去”( 补之望海潮) 的时候,李煜感到的是“林花谢了春红 太匆匆”嗍,秦观感到的是“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m 。补之此时感到的却是“扬州别是 风光”,因其此时眼中所见,是“红药万株,佳名千种,天然浩态狂香4 ,是“结蕊当屏,连 葩就幄,红遮绿绕华堂”,是“花面映交相”他与友人置酒风亭,。金尊时举”( 补之清平 乐词) 大有“常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i 。l 的欢欣:补之此一时期的词中,常以 王粲、孟嘉自况,字里行间常见豪放自信之意;在苏轼与当枢者不合,不安于朝,外任扬州 时补之在词中( 八声甘州) 深情的说“念平生,相从江海任飘蓬,不遣此心违”,直言 对乃师的拳拳之心,颇现坦易磊落之怀;补之离别扬州的2 首词下笔轻快,“帐饮都门春浪惊 东飞身与自鸥轻淮山一点眼初明”,“春浪”“白鸥轻”“明”予人以景色明丽,色调明快 之感,全没有别离惯有的。黯然销魂”之沉重,不是不留恋美丽的江南“谁使梦回兰芷国? 却将春去凤凰城”因为要去的地方是风城帝京,前程正如春光明媚,所以才有“樯乌风转不 胜情4 ,这份情,是离情,更是欢情,以至连离别也变成了赏心乐事! 在欢快中亦可见补之的 坦易磊落之怀;当然,这一时期。补之也写过两首贺上司( 扬州太守王存) 升迁的词,乔力 先生评之为“对上司的颂扬溢美之辞,铺排事典,堆砌丽藻” 9 1 ,观其内容,诚如乔评 综合来看,补之扬州时期的词多超迈之情,以豪健之笔出之,不同于传统小词的“要渺 宜修” j 0 1 含蓄蕴藉,叶嘉莹先生在论及苏辛豪放词时认为豪放词。须在超迈豪健之中仍具 有一种曲折含蕴之美”【”j 。方是成功之作,如果以这一标准来衡量补之扬州时期词,则似乎 豪健有余而略少曲折含蕴这也是斯时斯地斯人斯情在创作中的必然反映。 二 鹏翼敛,人间泛梗无由歇补之齐州、应天府、毫州词( 中期宦游词) 1 、齐州:绍圣元年( 1 0 9 4 年) ,高太后去世哲宗亲政,重用新党,打击旧党,身属旧党 的苏门中人自然不能幸免,1 0 9 4 年4 月苏轼罢知定州知州,落三职,惠州安置;苏辙贬迁 筠州居住;黄庭坚黔州安置;秦观贬监处州荣盐酒税;张耒贬监黄州酒税。晁补之本系旧家, 加以为人比较谨慎,所以与苏门诸人相比,受到的打击稍轻但当时朝廷已是新党的天下, 故补之自请外任,1 0 9 4 年6 月,由秘阁校理出知齐州,补之在齐州颇有治绩,他捕盗安民, 养生葬死,又活流民数千且葺历下名亭北渚亭,使湖光山色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成为一 州胜境。虽然如此,但目睹苏门师友各自被贬,流落他方补之的心情当是不轻松的。所以 作于1 0 9 5 年2 月( 绍圣元年岁末) 的八声甘州历下立春已不再有当年扬州还朝时“东 飞身与白鸥轻”的愉悦,不再有“却将春去凤凰城”的对前途的自信而乐观的展望,此词起 笔豪健:“谓东风,定是海东来,海上最春先”,然后紧扣题意,健笔描写历下立春时的景致: 晁补之词研究 “乍微阳破腊,梅心已省,柳意都还。雪后南山耸翠,平野欲生烟”,立春之后大自然带给 人们的将是充满生机温暖的大好春色,读者也期待着补之健笔之下的姹紫嫣红。然而补之感 到的却不是满园春光。立春之日,春天刚刚开始,他想到的却是“春光易老”! 而自然界的春 光虽然易老但:。今年春老,还有明年”,岁岁年年,花是开不败的,而人生的春天,却是 一去不回的! 。叹人生难得,常好是朱颜。,这二十五字一转三折,将上阕立春之日感到的春 意一扫而空,则接下来的金钗佐酒,珠筵欢歌不过是别人眼中的热闹而已,抒情主人公。功 名事,算何如此,花下尊前”的自我开解之词,也就有了。借酒销愁愁更愁”1 1 2 1 的滋味,变 豪健为沉郁,正是作者当日心路历程的曲折反映。 尽管补之在齐州勤政爱民,立身谨慎但当时愈演愈烈的新旧党争已使朝廷用人唯党是 依- 而根本不管一个人的政绩如何,才能如何。是以1 0 9 5 年正月,补之终因身属旧党而被罢 齐州知州。降为应天府通判,这是补之入仕以来第一次被贬官,又正值壮年,以其4 平生自 期莘与渭”【1 3 l 的壮志,以其。晁子智囊可以括四海”1 1 4 1 的才干,在本可以大有作为的壮年而 无端被贬补之内心的失落与愤癌自不待言因此他的忆少年别历下) 起笔连用三个“无” 字:“无穷官柳,无情画舸,无根行客”,。柳”者,留也,杨柳本是多情物,隋堤上,霸陵边, 丝丝蚝条古来都是依依不舍之意,而如今,济南城中的万千杨柳却留不住那无情的画舸,它 载着有情的太守掉头而去,大明湖上的风光,北渚亭畔的旖旎,都因着这无情的船儿渐行渐 远,它将去往何方? 没有人说得清,它就像那无根的浮萍,随水飘荡,伴着一两声寒鸦的哀 鸣,飘入斜阳之外,暮霭之中。船上的人儿恋恋不舍的频频回头,那美丽的郡城渐渐地远了 故人送行的身影已杳不可见,只有多情的南山还在隐隐约约中做着最后的送别而世事沧桑 “俯仰之间,已成陈迹8 ,这如画的齐州,何时我能再回到这里来呢? 人的生命是如此的短暂 而不可捉摸,就算能够再一次回到这里,那“玄都观”里的桃花,还能够等待当年的。刘郎” 还能够认出两鬓飞霜的故人吗? ( 全词是:无穷官柳,无情画舸,无根行客南山尚相送, 只高城人隔 罨画园林溪绀碧算重采,尽成陈迹刘郎鬓如此,况棚,花颜色)在 补之的宦游词中,这是第一首沉咽有味的词起笔警绝,用典恰切,融化无痕,结以刘禹锡 诗句,有余不尽 如前所述,补之罢齐,是仕途上的第一次被贬打击之大,心情之沉闷使他连写几组 诗词来一抒怀抱,在将行陪贰车观灯中,他说。行歌红粉满城欢,犹作常时五马看。忽 忆使君身是客,一时挥泪逐金鞍。一【1 q 这份伤痛无以为怀,一旦遇到亲人知己,它便一泻而出 t - 水龙吟始去齐,路逢次膺叔感别叙旧:“萍梗孤踪,梦魂浮世,别离常是念当时绿 鬓,狂歌痛饮,今憔悴东风里。一( 次膺是补之族叔兼知己晁端礼) ,东风拂面,身心憔悴的 l 晁补之词研究 补之感到的却是料峭的春寒,“萍梗孤踪,梦魂浮世”前路何方? 说不尽的怅惘。 2 应天府,毫州 补之于绍圣二年( 1 0 9 5 年) 3 月到应天府通判任,9 月改毫州通判,至绍圣三年( 1 0 9 6 年) 卸任仕途首次遭贬,因此此一时期写的1 2 首宦游词。首首有酒,有时是“沉醉如泥”、 有时是“孟嘉狂醉”、“狂醉还吹帽”,。只但饮陶陶”、。倒尊空”,有时是。赏新醅5 时又忍不 住喝它个“千盏”、“百杯”,有时是“掩金觞、琵琶催泪”、“愁来不醉。不酵奈愁何,汝南周、 东阳沈,劝我如何醉”i 这酒,伴着愁,伴着恨,又伴着泪补之借它米麻醉自己的痂,却依 然看花有泪,对月伤心:如梅花本是补之喜爱的一种花,此时看来,却是“今年春事更茫茫, 浅宫妆,断人肠”! 他感叹。花有信人却无凭”,。未攀条拈蕊,已叹春归”l 春归留不住, 花月不常好,已使人凄凉,更何况绿荷凝恨,西风又起:“绿荷多少恨,回首背西风”l 则我 们看到从春到秋,无论景物如何变化。在此时补之眼里,总是凄伤这一时期他的作品风 格已完全不同于扬州时的明朗欢快,也与后期的冰凝幽咽有别,词中大都直抒胸臆,多用“恼”、 “叹”、“恨”,“泪”,“醉”、“伤神”、“苦怨”、“伤心”等直露的字眼,抒写胸中无限愁闷 这1 2 首词中有l o 首是写给上司或友人的,与扬州期不同的是,这些词虽也偶尔有对对方的 称誉,但对上司的。颂扬溢美之词”【o 却明显地少了,更多的是借他人的酒杯,浇自己胸中 的块垒这一时期的词同扬州期的词一样,艺术上还不精致,但几乎每首词都是我手写我心, 感情上比以前深沉了许多这应与这一时期是补之仕途上第一次遭受重大的打击有关 三萍梗孤踪,梦魂浮世补之信州词( 后期宦游词) 绍圣四年( 1 0 9 7 年) 。补之落秘阁校理,罢毫州通判。贬监处州盐酒税,这是他仕途上“连 遭三贬”的的第三贬。在赴任途中,母亲至丹阳而卒,补之护丧返里,丁忧守制,于绍圣五 年迁居金乡城东,1 0 9 9 年,补之4 7 岁改监信州酒税,于是年6 月南下,闰9 月1 2 日到任 所,1 1 1 0 年哲宗崩,徽宗立,补之遇赦北还。从赴信之日到北还,补之信州词共1 7 首 也许是贬谪日久,补之此期的词不再像齐、应、毫初遭贬谪时表现的那样一泻无余将 愤懑、忧伤,颓放尽露于外。这一时期,虽然词中抒情主人公也时常借酒销愁,心底依然有 抹不去的忧伤,但与前面途穷而恸哭不同的是,此期词变恸哭为悲噎,更多幽咽怨断之音, 也更有韵味如:满庭芳赴信日,舟中别次腐十二叔: 鸥起蒴中,鱼惊荷底,画船天上来时翠湾红渚,宛似武陵迷曼晚青山更好,孤 云带,远雨丝垂清歌里,金尊未掩,谁使劝分携竹林,高晋阮,阿成潇散,犹愧风 9 晁补之词研究 期便弃官终隐钧叟苔矾纵是冥鸿云外。应念我,垂翼低飞新词好,他年认取,天际 片帆归 此词为赴信日在家乡告别族叔晁端礼所作。上片写景如画,蒴中飞起的白鸥,荷底受惊 的游鱼,春水上荡漾的画船,船旁边翠遮红绕的小洲,使人仿佛置身仙境,以为误入武陵仙 源,更兼向晚时分,身外青山耸翠,远岫如黛,那一两片孤云在天际飘摇,远望去与淡烟 暮霭相接,烟雾漾漾中,分不清是微雨落下还是水气上升,这时候,隐隐地有歌声从水面 上传来,轻清婉转,余音袅袅,置身在这如画的景色中,人,是该身心愉悦的吧? 可是,并 不。“金尊未掩,谁使劝分携? 这结拍一句缓缓道来,却有比途穷恸哭更深沉的悲哀在:故乡 山水看不足,至爱亲朋更难舍,而自己,却不得不远赴贬所,与故乡难舍的一切分别了! 此 时回头再来读上面的句子,那“画船天上来时”就不仅仅是“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1 1 式的旖旎而更多了老杜“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i l8 1 的无奈与迷茫,补之以4 7 岁之年,远赴三千里外的信州,仕途不再大有可为,当初那份。却将春去凤凰城。的乐观自 信与喜悦,早己随着朝中政局的变化和自己的连遭贬谪而成了遥远的同忆,此时的前途确乎 是“老年花似雾中看”,一片凄迷渺茫了,下一步还会遇到什么? 补之自己像个误入深山找不 着归路的武陵人,内心的怅惘,在至爱亲朋面前也是欲说还休! 后人评价补之词,时以“沉 咽”论之,也许就在这些地方了 下片承上而来,正因为家乡景美人亲,所以自己才有。弃官终隐,钓叟台矶”的念头, 钓曳台矶化用赵嘏诗“宅边秋水浸台矶,日日持竿去不归”【1 9 】,说的正是弃官归隐无牵无 绊的钓曳渔夫的生活。然而,朴之清楚地知道,自己现在是做不到的,于外。朝中新党似乎 不会允许自己安然家居,自己不得不远赴贬所,“垂翼低飞”;于内,补之一生忠义自持,亦 不愿就此无所事事老死家园,所以才会有“阿咸潇散,犹愧风期”,自谓不如阮咸那般游于 功名之外,风度自潇洒。但无论如何,自己最终是会回来的,故用。天际片帆归。收柬就 艺术性来讲,下片不如上片,但读下片,我们可以感受到补之坦易磊落的胸襟,崇实任真的 品格 赴信途中,补之有三首词是写给族叔晁端智的( 祖禹十六叔) ,其中 临江仙一首写到: 十岁儿曹同砚席,华裾织翠如葱一生心事醉吟中相逢具白首,无语对西风 莫 到尊前情调减,裹颜得酒能红可怜此会意无穷夜阑人总睡,独绕菊花丛 这首词是健笔写哀情。开篇回忆自己少小时与叔父同学同游的情景。用后汉书耿台 ( 下加“卉”的下部) 传中光武帝语。, b i , 曹乃有大志哉! ”f 2 0 】点出自己少有大志,“华 裾织翠如葱”旬用李贺诗“华裾织翠青如葱金环压辔摇玲珑”,让人想见自己与叔父少小时 1 0 晁补之词研究 的意气风发,神采飞扬,起笔豪健有力,然而接下来去是悬崖撒手,一落千丈:。一生心事醉 吟中,相逢俱白首,无语对西风”! 那两个神采飞扬、胸怀大志的少年,空有壮志高才,奈命 运多蹇,仕途坎坷何! 如今,在这飒飒的西风中相遇,一个沉沦下僚。一个在远赴贬所的途 中,多少心事要诉,多少感慨待发,然而,说了又能怎样呢? “多少事欲说还休”脚1 1 只有 将万千心事付诸眼前这一杯浊酒,任瑟瑟秋风吹乱萧萧白发,。无语对西风”,多少伤感! 不过还是喝酒吧! 想当年叔侄二人相会,哪一次不是高歌狂饮,不醉无归? 别让这些烦 恼打扰我们的雅兴还是举杯吧,让愁颜借酒姑且一红,也不枉叔侄相聚一场了,举杯吧。 以为终于醉了。睡了然而这愁肠,却是不醉犹醒的,夜阑更深,在露冷霜浓中,那 两鬓己霜,身心憔悴的迁客,独对蕊寒香冷的菊花,想着自己半生的浮沉,想着明天那渺茫 的前路,情何以堪! 连天上的月儿也不忍凝视那在菊花丛中独自徘徊的背影,悄悄的西去, 只有那颗刚刚睡醒的启明星,在天空中眨着它懵懂的眼睛 很显然补之这一时期的词思想感情比以前作品深沉内敛,艺术性也大有提高补之信 州词中还有一篇是常常被人称道的,这首词是迷神隐贬玉溪对江山作) : 黯黯青山红日暮,浩浩大江东注余霞散绮,回向烟波路使人愁,长安远,在何 处几点渔灯小,迷近坞一片客帆低,傍南浦暗想平生,自悔儒冠误党阮途穷, 归心阻断魂素月,一千里,伤平楚,怪竹枝歌,声声怨,为谁苦猿鸟一时啼,惊岛屿 烛暗不成眠,听津鼓 这首词也是健笔写哀情。上片选取黯淡的景物,如日暮时黑魑魃的山峰,黑沉沉的江面 上那一点两点冷冷清清的渔火,以衬作者长安不见,归朝无望的惆怅而且是以时间的先后 描写景物,从日暮写到夜里。使人想见作者伫立江边,愁望京师的时间之长,则人的苦闷寂 寥可知 下片开头直抒胸臆,“暗想平生,自悔儒冠误。觉阮途穷,归心阻”作者平生最大的愿望 就是建功立业,然而现在不仅功业无成,而且被远贬信州,日暮途穷偏偏连想挂冠归家都 不可得! 耳畔偏又传来南人的竹枝歌,“唱到竹枝声咽处,寒猿闲鸟一时啼! 。吲无端又增多 少悲凄更何况,夜深无寐,渡口边传来的那一声声打更的梆声真要把人的心也敲碎了啊 这片选的是凄凉的声音来衬迁客的愁情,而且时间承上片而来,从入夜写到月亮升起,再写 到月落烛暗时( 词中化用李端别离1 诗:月落闻律鼓) ,主人公从日暮到天明,几乎通宵 未眠全词上下两片互相照应,又次序井然,黯淡的景象,凄苦的声音,都是主人公内心悲 苦的外现。词律日。此调多三字,最为凄咽”阻】,补之此词从内容到形式,都当得起“凄 咽”二字 1 1 晁补之词研究 这种用黯淡的景色,凄苦的声音衬托愁情的词作,补之信州词中还有不少如“正露冷 初减兰红,风紧潜凋柳翠,愁人漏氏梦惊”,“重阳景物凄清”,“最苦,睡不着,西风夜雨”, “去入楚江寒雨”,“江上秋高风怒号,江声不断雁嗽嗷”,“耳边愁听雨萧萧碧纱窗外有芭 蕉”,“一个幽禽缘底事,苦来醉耳边啼”,“去船迷,乱花流水,遗佩悄,寒草空江。,“暮云 吟断。青鬓成霜”等这种写作手法的运用,是当时作者感情外现的必然选择,补之的词风 因此有了自己的特色 当然,信州词里也不全是这种凄风苦雨,这1 7 首词中有2 首是例外的。这便是补之赴信 州途中过庐山,为庐山而写的2 首词:尾犯庐山和满庭芳。作者因深爱庐山,所以 一生写有多首关于庐山的诗词,在这些诗词当中,他常常表达一种愿终隐庐山的愿望,因此, 虽然赴信途中心情沉闷,但庐山美景也偶而使他生发。人生,萍梗迹,谁非乐土,何处吾州一 的感慨,只可惜,能够像庐山这样使补之暂忘功名不得意的事物实在太少了,补之信州词虽 比初遭贬谪的齐、应、毫时期少了一些一泻无余的愤魑,但忧伤内敛,化恸哭为悲咽,凄伤 悲怨依然是他词中的主旋律。这一时期的词艺术性比前期有了明显的提高,已注意到情与景 的和谐融汇,其词。沉咽”特色开始形成 四, 苍鬓斑须一衰翁一京师词( 后期宦游词) 建中靖国元年( 1 1 0 1 年) ,宋徽宗即位,想调和新旧党争,补之等旧党中人得以回朝。但当 时政局依然混乱,补之对前途并不乐观张耒祭晁无咎文,记当时的情况是。建中之初, 同官于都,相对叹息苍鬓斑须”】补之作于1 1 0 1 年冬出知河中府的诗赴蒲道中寄洛伴 王定国) 有句云:。学道如今微有力,作官求了不求功”口”我们由此可以推知补之当时的心 境。所以他虽然被召还朝,而且被授予尚书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等一系列官职,但诗词中 已全然不见元祜年间与苏门师友同朝为官、诗酒唱和时的欢畅愉悦他在京师这段时间共有3 首宦游词传世其中上林春韩相生日是为韩师朴作的贺寿词,僚友间的应酬而已,无 甚可观。而另一首绿头鸭韩师朴相公会上观佳妓轻盈弹琵琶虽也是酒席宴前为艺妓而 写,但已不仅仅是应酬之作,其中融入了作者的身世之感:“算从来,司空惯,断肠初对云鬟”, 用唐刘禹锡典,刘禹锡因“二王八司马”事件被贬离京师,。巴山蜀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 身”鲫,与补之连遭三贬流落江湖数年的身世经历有相似的地方是以观佳妓弹琵琶,补 之会联想到刘禹锡,从而引发身世之慨另一首御街行,写王孙嬉游的无限繁华乐事而 自己却是。老来慵”惦记的是“何如归好”,再无当年天街驰马,呼朋唤友的佳兴 这三首词艺术上是补之惯用的健笔,但与补之信州词和后来的闲居词相比,则略显粗糙, 1 2 晁朴之词研究 缺少含蕴之美。 五、黄粱未熟红旌己远湖州词( 后期宦游词) 补之崇宁元年( 1 1 0 2 年) 四月由河中府徙知湖州六月罢任,在湖州仅两个月,也许是 离开京师,得湖州江山之助,补之湖州词无论在思想性还是艺术性上都比京师时期的词作提 高了 如水龙吟别吴兴至松江作 : 水晶宫绕千家,卞山倒影双溪里白蒴洲渚。诗成春晚,当年此地行遍瑶台, 弄英携手,月蛘娟际算多许小杜,风流未睹空肠断,枝问子,一似君恩赐予, 贺家湖,千峰凝翠黄粱耒熟,红旌已远南柯旧事常恐重来,夜阑相对,也疑非 是向松陵回首,平芜尽处,人在青山外 这里面用杨濮、自居易,杜牧、杜甫、欧阳修等人的诗词,又用了黄粱、南柯等典故 稍嫩多些。好在作者用真情实感把它们连贯在一起,尚无堆砌事典、感情贫乏之嫌。上片叙 湖州美景及与杜牧湖州有关的逸事表达自己对潮州的留恋;下片“黄粱未熟,红旌已远 南柯旧事”是全词主旨,湖州山水如此美好,然而自己只在此地作了两个月的太守就又被调 离了,想起来,犹如一场迷梦,。黄粱”、。南柯”连用读来只觉无限藩寞、悲凉,似不知下 文将有多少心事要诉,多少悲情要吐,然而作者接下来却把千言万语咽下,宕开一笔,想象 重来此地的情景:重来此地,再睹佳山水,又见有情人,该有不少欢乐吧? 但事实却更可能 是“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嗍! 不独来此作官像一场梦、离别此地像一场梦,就连重回 此地也是一场梦啊! 这场梦中的主人公。红旌已远”,他恋恋不舍地回首,吴兴杳不可见了, 只有苍茫的原野和原野尽头那青山的影子还在随着船儿若有若无,隐约可见。补之以欧阳修 词收束全篇,使情景交融,颇有余韵。 另一首离亭宴忆吴兴寄金陵怀古声中也以景语收束,全词是: 忆向吴兴假守,双溪四垂高柳仪凤桥边兰舟过,映水雕甍华牖烛下小红妆,争 看使君归后携手松手难又,题诗水轩依旧多少绿荷相依恨,背立西风回首怅 望采莲人。烟波万里无岫 此词笔势豪健,上片交代事由,明白如话。下片写离情,也直笔出之直用“恨”“怅” 等字抒写自己的离愁别恨,其中“绿荷”句化用杜牧诗句而使人不觉,结句。帐望采莲人 烟波万里吴岫”,化豪健为苍茫,才使此词含蕴有味 晁补之词研究 六、红墙天阻,碧濠烟锁京城国门外词( 后期宦游词) 补之岽宁元年( 1 1 0 2 年) 九月入元祜党籍,旋被罢官,废居乡里8 年,大观四年( 1 1 1 0 年) 出党籍。入京师,待命护国院,不得入国门,写了3 首寄内词,因其内容与宦游有关, 故从柔情词中提出,归入宦游词。 , 补之此次乃是因为朝廷摄于“星变”,不得不弛党禁才获得出党籍的机会,而其时专权的 依然是蔡京等人,史载宋徽宗摄于天威令小黄门夜中毁掉立于宫中的元祜元符党人碑,第二 天蔡京发现后,厉声日“石可毁,名不可灭”伫9 】,政局依然变幻莫测。身属元祜党人的补之 此次虽被起复。而初入京师时依然不得入国门,所以补之连写3 首寄内词,心情是怅悄的 试看: :“何妨脯 花底,愁容不上春风面”;一丛花 :“心事付于炉; 万年欢寄韵次膺叔。霸! 乡天地同永”;金盏倒垂莲:“后会一笑,犹堪觯衡栊前乙万 年欢次韵和季良:“君欲问、投老生涯,觯乡歧路偏近”;安公子:“一番伤华鬓,放歌 羞钟犹堪逞”等然而,借酒销愁愁更愁,补之的伤心,并不能因酒醉而得到长久的解脱, 所以他又常常去自然美景中,去亲朋邻里闯寻求可以畅意身心的东西,这时候他主观上是 力图将悲哀摆脱的,然而那深入骨髓的悲哀却时时来袭:这部分词最具“沉咽”的特点。试 看:阮郎归: 儿童碡戏杏花堤,春扫不解悲重来草露温人衣,无花空绕枝曾擘道,久忘机, 一尊甘若饴平生鱼鸟与同归,临风心自知 这首词从字面上看来似乎并不悲伤起句“儿童嬉戏杏花堤”一派生机盎然。春归不 解悲”,这些活泼可爱的凡童未经世事,自然不会伤春悲秋。在他们眼里,一年四季,只要 有小伙伴在起。嬉戏”,自是无时不好,这是常理,则“春归不解悲”五个字似是冗余之笔, 可是细细品味:儿童不解悲,那么是谁解悲呢? 是谁在草露湿人衣的时候。漫步堤上,围着 那春去花尽的杏树绕来绕去,暗自伤悲? 下片理所当然该接着写作者的悲哀了吧? 然而词人 却转笔另写一事:“曾学道,久忘机,一尊甘若饴”,忽然说起参禅学道,忘却尘世的话来, 1 6 晁补之词研究 而且说“平生鱼鸟与同归,临风心自知”,似乎很庆幸如今能够归隐田园与鱼鸟相知相守。 其实,哪里是庆幸呢? 被废家居,不与鱼鸟相守,又能做什么呢! 作者深沉的悲哀不再直 笔出之,冰凝幽咽,却更加动人 这种以自然景物为载体,暗寓悲哀的词在补之闲居词中还有不少,如阮郎归( 小楼 独上) 、清平乐( 黄花过也) ,金风钩( 雪销闲步) 等,艺术性较高,这类词最能代表 补之的风格。我们不妨再来看以下几首: 风凰台上忆吹萧: 千里相思,况无百里何妨暮往朝还又正是梅初淡聍,禽未绵蜜陌上相逢缓 辔,风细细,云日斑斑新晴好,得意未妨,行尽青山应携后房小妓,来为我, 盈盈对舞花间便拼了松锈( 诧字左边去铰加酉) 翠满,蜜炬红残谁信轻鞍射虎。 清世里,曾有人闭都休说,蒹外夜久春寒 此词上片写景,梅初花,禽尚幼,风细细,云依依。煦日当空,青山在望大好春色 里,叔侄缓辔游舂,一派安然愉悦;下片承上而来,在良辰美景里,相知相契的叔侄本该举 杯畅饮,不醉无归的叔侄俩也确实举杯共饮了“松馁翠满,蜜炬红残”,作者暗用李商隐 诗:“赊取松锈一斗酒,与君相伴沥烦襟”,则春光虽好,怎奈赏春的人烦恼填胸t 饮酒,不 过是想用它来销烦解闷而已! 行文至此,上片春光虽好,已不再明媚,紧接着作者又用李 广有才不被用的典故“谁信轻鞍射虎,清世里,曾有人闲”作者正如李广有才被弃这满 心的愤懑与无奈至此始轻轻点明。下文正不知有多少悲苦待诉,多少烦恼要吐然而作者却 笔锋一转“都休说,簇外夜久春寒”,。都休说”,已自沉重,后旬又化用李煜词:“篪外雨潺 潺,春意阑珊罗裳不奈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p q ,则自己此番春游、观舞、 钦酒、赏花,也不过是。一晌贪欢”而己。多少凄凉落寞只以。藏外夜久春寒“五个字的景 语收柬,欲说还休,总是沉咽 又如黄莺儿东皋寓居: 南园佳致偏宣暑两两三三修竹,新篁初齐,猗猗过檐侵户听乱飚笠荷风,细洒梧 桐雨午余蔗影参差,远捧蝉声,幽梦残处 凝伫既往尽成空,暂遇何曾住算人 间事岂足追思,依依梦中情绪现数点茗浮花,一缕香萦炷怪来人道陶潜。做得羲 皇侣 补之废居家乡后,慕陶潜为人。葺归来园,“屋名尽挂陶家榜”l ”,希望从陶潜身上寻求 心灵的慰藉。此词上片写自己的南园小景,新篁初成,修竹依依,红荷碧桐,蝉声杳杳,词 中人午梦初回。看帘影在午后的阳光里参差披拂,似乎大有陶潜“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1 7 晁补之词研究 9 8 】的安闲宁静。下片承上而来,凝神回思刚才的梦,所梦者何? 梦的当不是“有风自南,翼 彼南亩”的田野风光,不是“东里催锄,西邻助饷”的田家乐事不是“审容膝以寄傲,眄 庭柯已怡颜”1 的闲情逸致;是“记插宫花,扶醉蓬莱殿”的青年时光,还是“功名得意, 莺花荡眼”的“无限嬉游”之日? 是在齐州捕盗,在蒲中修桥? 或者也许是在远贬江南的旅 途中吧? 这无限往事。- - - - a 梦,梦醒之后只有阶前参差的帘影在轻轻晃动,“既往尽成空 暂遇何曾住”l 往事如烟,不堪回首,“算人间事。岂足追思”,似是作者的自我宽解之语。实 则是有万千往事浮现心头,有万语千言想要倾诉,然而诉又如何? 又能诉与谁呢? 下旬。观 数点茗浮花一缕香萦柱”,将无限悲情咽住,只是百无聊赖的看茶浮花、香萦柱,劝自己且 在安闲中北窗下卧,做个陶潜式的“羲皇上人”i 删吧! 稼轩所谓“欲说还休,且道天凉好个 秋”【4 l 】同一沉咽。 再如消息端午: 红日葵开,映墙遮牖,小斋端午杯展荷金。簪抽笋玉,幽事还数绿窗纤手,朱 奁轻缕争斗采丝艾虎想沉沉怨魄归来,空惆怅,对菰黍朱颜老去,清风好在, 未减佳辰欢聚,趣蜡酒深斟,菖菹细掺,围坐从儿女还同子美,江村长夏,用对燕飞 鸥舞算何须、楚王雄风,方消畏暑 长夏乡村,红日葵开端午佳节,与儿女围坐,对燕飞鸥舞,本是人生乐事,但在补之这 里,却乐的有些勉强,看他上片所用典故:杯展荷金,本是写杯之美,但却暗含白居易诗“寂 寥荷叶杯”【2 1 之“寂寥”意,接着点出“幽事还数0 “幽”字亦与欢乐的场面不合,而多含 寂寥意。在人间纤手斗采丝艾虎的热闹里,却居然想到屈子怨魂,。沉沉归来”、“空惆怅” 正所谓“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惆怅凄怨的。怕不仅仅是屈子吧 下片“朱颜老去”领起,虽接着宕开一笔,写生之乐趣,但结尾到底惦念着楚王。雄风”,多 少不甘,却终于点到为止,不肯再说下去这首词被后来一些文章引来证明补之的闲居东皋 之乐,但笔者读来。总觉得乐则乐矣,但乐中总有挥不去的悲凉,只不过悲凉内敛,变得沉 咽了 补之这种艺术性颇高的沉咽之作,在闲居词中还有许多如著名的摸鱼儿( 买陂塘) 、永 遇乐( 松菊堂深) 、行香子( 前岁栽桃) 等,这些词的内容和艺术手法前贤时俊多有评述。 兹不赘 二、闲居词别调 补之闲居家乡8 年所作的4 0 多首词中也不总是悲伤忧郁如酒泉子东皋寓居( 萤 草戎葵) 用清新的语言描绘了如画的东皋景致,全无悲哀伤感。 1 3 晁补之词研究 又如诉衷情送春( 东城南陌) 更是健笔纵横,写春归景致,结句将春比拟成一个多 情佳人“问春奠是,忆着东君,自去还家? ”全无春归花落的伤感反而让人觉得满怀温馨, 可谓神来之笔 再如金风钩送春( 春辞我) 上片送春,直写华鬓对春归的哀伤,似乎又要回到他惯 常的悲哀中去但下片笔锋陡转,于山穷水尽中峰回路转,忽见“一阑红药,倚风含露”,多 少掠喜,用“春自来曾归去”收柬颓垣缺处见花开,这神以欢情结尾的词,在补之词中堪 称别调 而其满庭芳:。无心,求至道,柴门闭了,饱睡甘餐幸儿成孙长,为扫家山0 写得 安闲 失调名写他除夕守岁,与几孙欢聚一堂,则比较温馨 补之另有几首词。写自己晚年的闲散疏懒,亦不悲伤如少年游:。懒读诗书,欠伸 扶杖,几案任生尘莫怪年来,倦寻城市,嫌我性情真”;再如满庭芳 :。牛闲放,溪童 任懒,吾已废鞭蓑。 综合来看。如后表二所列,孙之大部分闲居词表现他功名失意的愤郁悲伤或者被废家 居的闲寂苦闷这一时期的佳作很多,其冰凝幽咽的词风也在后期宦游词的基础上趋向成熟。 本文将在第二章讨论形成这种“沉咽”的原因。 第三节柔情词 补之1 7 0 余首词作中,柔情词有4 2 首,包括写给妻子、弟弟、岳母外弟等家人的亲情词 1 5 首( 己将写给诸叔父的词归入前面宦游词和闲居词中故此处不再计算在内) 。写给恋人的 恋情词1 2 首,赠妓词1 5 首 其中以写给妻子的1 0 多酋词最深挚动人,这部分词台湾罗风珠女士已在她的晁补之及 其文学研究中逐首分析,得出的结论是补之夫妇一生相知相契,伉俪情深,的为知言;罗 女士同时将补之写给弟弟、岳母、外弟等家人的亲情词详细论析过了,这两部分她大约用了 9 0 0 0 字的篇幅,论析已详,故亲情词部分本文不再讨论 一个人的感情是多方面的。补之伉俪情深对妻子柔情无限但我们看他留下来的1 2 酋 恋情词,他对恋人也是一往情深,缱绻多情的。如好事近南都寄历下人: 丝管闹南湖,湖上醉游时晚独看小桥官柳,泪无言偷满 坐中谁唱解愁辞? 红妆劝金盏物是奈人非是,负东风心眼 1 9 晁补之例研究 在锣鼓喧天的热闹中,词中主人公也与别人觥筹交错,似要在欢歌笑语中一醉方休,然 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