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简介
摘要 摘要 从明朝太祖洪武元年( 1 3 6 8 ) 到明宣宗宣德六年( 1 4 3 1 ) ,在半个世纪里, 明王朝与古代越南( 安南) 的关系经历了巨大的变化。洪武初年,中越之间是和 平友好的正常往来关系,但随着安南国内政治局势的突变,以及伴随而来的安南 统治者对外政策的变化,使得双方之间发生了巨大的冲突,以致永乐年间爆发了 战争。明朝军队占领安南后,明王朝对安南实行直接统治。于是,安南民众掀起 了大规模的反明斗争。明宣宗即位后,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结束了明朝对安南的 占领,中越双方恢复了和平友好的正常关系。本文以洪武元年到宣德年间明朝撤 兵安南这段时间的中越关系作为研究范围,试图对明朝初年的中越关系作出较全 面的分析,希望对此领域的研究有所裨益。 关键词:洪武、永乐、宣德;明朝、安南、中越关系 a b s t r a c t a b s t r a c t t ti sa l m o s tah a l f0 fc e n t u r yf r o mt h ee a r l vm i n gd y n a s t v i - i o n g w ut 0x u a n d e d u r i r i gt h i st i m e ,t h er e l a t i o n s h i pb e t w e e n t h em i n g d y n a s t ya n da r l c i e n t :v :l e t r l a mz e a l mh a de x p e r i e n c e d 1 a s t s0 ft h i n c j s d u r i n gt h ee a r l yt i m eo ft h ef i o n g w uy e a r ,c h i r l a a n dv i e t n a mc o m m u n i c a t e dw i t he a c ho t h e r p e a c e f u l l va n d f r i e f l d l y b u tju s ta t :t h i st i m e ,t h ep 0 1 i t i c a ls i t u a t i o f t0 f v i e t n a mh a de x p e r i e f l c e ds o i t l ed r a m a t i cc h a n g e s t h en e wr u l e r o fv i e t n a mc h a n g e di t sf o r e i g nd 0 1 i c y a n ds o m ec o n f l i c t s h a p p e n d e d f i r l a l l y ,aw aro i l t b r o k e t h ea r m y :f r o mt h en i n c s e i z e dt h ed o m a i n0 fv i e t n a m t h ev i e t n a m e s e p e o p l e r e s i s t a n c e df i e r o e l y a ss 0 0 1 3 a st h em i n g x u a n z o n c js t a r t e dh i s r u l e ,h ea d jl 1 s t e dt h ed y n a s t y 7sp 0 1 i c y h es t o p p e dt h ew a r s o t h ep e a c e f u l l va n df r i e n d l yr ej _ a l z i o n s h i po fc h i n aa n dv i e t n a m r e s t o r e d t h es c o p eo ft h i st h e s i si s :f r o mt h eh o n q w ut i m e t ot h ex l l a r l d etj _ m e t h ea u t h o rt h i n g st h a th i st h e s i sc a nh e l p u st ou n d e r s t a n dm o r ea b o u t :t h er e l a t i o n s h i pb e t w e e na n t i e n t ; c h i n aa n dv i e t l l a i t l k e yw o r d s :h o n g w up e r i o d ;y o n g l ep e r i o d ;x u a n d ep e r i o d ;m i n g d y n a s t y ;v i e t n a m ;r e l a t i o n s h i pb e t w e e nt h em i n ga n dv i e t n a m i i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 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 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 为获得直昌太堂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 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 说明并表示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手写) :芳叩午签字日期:沙口奔,明,j 百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 直昌太堂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 的规定,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 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直昌太堂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 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 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本学位论文。同时授权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 所将本学位论文收录到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并通过网络向 社会公众提供信息服务。 (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手写) :兹韵耸导师签名( 手写) :两亥凌夏式、 , l i 签字日期:x 加召年f2 月u 日 签字日期:c 。o 碑i 、,月f 留日 第一章绪论 第一章绪论 1 1 学术史回顾及选题意义 中国与越南的关系,自古即非常密切。秦始皇三十三年( 前2 1 4 年) ,派兵 略取“陆粱地”,设南海、桂林、象郡,其中象郡即在今越南境内,包括北圻至 中圻广南一带之地( 南至北纬十六度) 。秦亡,秦吏赵佗建南越王国,一度独立 于中国之外。汉武帝元鼎六年( 前1 1 1 年) 平赵氏南越,设九郡,其中交耻、九 真、日南三郡即在今越南境内。此后历两汉、吴、两晋、南朝、隋、唐、南汉, 越南之为中国郡县,将近一千一百年之久。越南独立的形成,始于五代南汉的治 下。土豪曲氏开割据之端,杨、矫、吴诸氏相继更替,至丁布领而统一建国。宋 代开国之初,国势衰弱,宋太祖于开宝八年( 9 7 5 ) 册封丁布领为交耻郡王;自 此以后,中越成为兄弟之邦。宋、元两代,越南均向中国的封建王朝朝贡,接受 册封,成为中原王朝的藩属。 从宋、元至明朝立国前,中越两国间的关系反复多次经过危机一冲突一妥协 一调整,综观明朝从太祖开国到宣宗秉政半个世纪的中越交往史,中越之间的关 系也是充满了危机一冲突一妥协的过程。 明代是古代中国与越南关系史上的重要时期,而明朝初期的中越关系是从不 稳定走向稳定的关键时期。此后,一直到清末中法战争后天津条约的签定为 止,中越关系一直保持着比较和平的往来( 虽然在明宣德以后到清乾隆年间有过 几次冲突,但从总体上看,两国间还是保持着比较稳定的和平友好关系。) 。明朝 初年对安南的政策为整个明朝对安南政策奠定了基调,清朝在很大程度上又延续 了明朝的政策。明、安关系定型于明初。在古代中国与周边国家交往中,朝鲜与 安南被视为最亲近的两个国家,但古代中国对两国的观感却存在较大的差异,朝 鲜被视为顺从之国,而安南却被指责为生事之国。即使同是在中南半岛,暹罗离 中国较远,在政治上也没像安南那样亲近中国,但它在古代中国人心中的形象却 相对较好。由此可以看出,安南确实是不一般的国家。因而,对明初中越关系史 的研究具有很大的历史与现实意义。关于明、安关系的研究,前人已经做了相当 多的工作,无论是从研究方法的探索,还是对研究领域的拓展,都取得了丰硕的 第一章绪论 成果。然而,由于缺乏史料考证等原因,关于明初的中越关系的研究还有一定 的缺陷。 关于古代中国与外国关系的理论研究,日本学者滨下武志把亚洲历史看作是 “一个以中国为中心、以内部的纳贡关系和纳贡一贸易关系为特征的统一体系 历史。”他认为,这种在中国主导下的亚洲“朝贡秩序,是将中国内部基本的统 治关系模式在对外关系的延续和应用。台湾学者高明士从古代东亚历史发展的 史实出发,提出“天下秩序”的概念,把古代中国与周边国家作为一个整体考察, 将其形容成“天下秩序”。高明士教授分别从结合原理、统治原理、亲疏原理、 德化原理来加以探析,用孔子的“德、礼、政、刑”四要素表现。 海外华人学 者黄枝连教授提出了“天朝礼治体系”的概念,认为外交是内政的延续,在这一 体系罩,以中华帝国在本地区内强盛的国力和优越的文化为基础,以周边各国向 古代中国朝贡和接受册封为政治秩序的纽带,以朝贡贸易为经济秩序的保证,其 突出特征体现在基于“礼治主义”的等级秩序和强调“德化、“幕化”而非征服 和强制的华夷关系等。他发现,朝鲜与安南同属古代中国最亲近的藩国,但两个 国家对这一礼治体系却有不同的认受,只有朝鲜完全接受了这一制度,而越南则 不完全接受。国内学者何芳川教授认为朝贡关系、华夷秩序是古代国际关系中 最完备的理论体系,认为“一”与“和 ,是所有华夷秩序有关理念与原则最本 质的东西。“一 ,就是“天生圣人 中华帝国皇帝。“万国来朝贡,仰贺圣明 主,一统华夷”。何教授认为在华夷秩序下,中华帝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是“治 与“奉”的关系,是“抚驭 与“事大 的关系。 中外学者关于中外关系理论的解读,虽然各自审视的角度不同,但目的都是 想重新构建一个符合古代中国人思维,易于操作的理论范式,希望以这样的理论 范式解释古代中外关系中所发生的事件。这些解读,由于不同程度地忽略了对事 实本身的深入研究,在解释一些历史事实时,理论就显得有点苍白。 十九世纪始,法国为了更好的控制越南,对中、越关系作了重新的注释。其 中法国学者司马帛络的越南史研究影响至深。为了削弱和否定中越之间的宗 。王桃:( - - 十世纪以来中国学者关于清代以前中越关系的研究,广州:暨南大学学报编辑部,2 0 0 6 年第 3 期 。滨下武志近代中国的国际契机朝贡贸易体系与近代亚洲经济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 9 9 9 年。 高士明从天下秩序看古代的中韩关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 0 0 3 年。 黄枝连弧洲的华夏秩序一中国与亚洲国家关系形态论,天朝* l n 体系( 上卷) ,中国人民大学出 版社,1 9 9 2 年。 西何芳川“华夷秩序”论,北京大学学报1 9 9 8 年第6 期。 2 第一章绪论 藩关系,部分法国学者曾以现代国际关系理论与法律准则来审视古代中越关系, 认为中越之间的宗藩关系有名无实。法国学者特维利亚认为,古代的中国封建王 朝把越南作为自己的藩篱,以作防御。中国封建王朝宗主国的身份只有虚名,只 是以某种方式表示其宗主的地位,而无实际意义。而另一个法国学者d e p o u v o u r v i l l e 认为:中国封建国家以一种四海一家的原则、中华民族道德为纽带 维系与周边小国的关系。他认为古代中国与越南的关系,仅为道德上的关系,十 五世纪后到中法战争前的中越关系并不存在宗主权的问题。 日本学者山本达郎主编的越中关系史一从曲氏抬头到清法战争,在这本 书里,山本达郎阐述了中越从唐末曲氏割据到1 8 8 5 年这段历史的关系。客观分析 了中越之间关系的文化背景与历史事实,对中越间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边 界纷争与解决等问题作了比较深入的探讨。 中国学者对于中越关系史的研究,始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当时的学者主要 对中越关系的概貌作了粗线条的勾勒,如彭胜天的中越关系之史的考察、张 宗芳的越南臣服中国考、刘伯奎的中越关系之史的探讨、何炳贤的中国 与安南贸易问题的研究、逊之的中国与安南贸易之观察、黎正甫的明代安 南郡县建制等。这些文章主要从政治与经济两方面,对中越两国关系的历史进 行简要的概述,反映了清代以前中越关系的基本脉络。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大 陆地区由于受到政治因素的影响,所有中越关系史的研究,以宣扬中越两国的友 好关系为主旨,强调两国共同反抗封建统治、抵御外国侵略的斗争史,代表作有: 周一良的中越两国人民的传统友好关系、陈修和的中越两国人民的传统友 谊和文化交流、洛明的中国越南友好史话、邵循正的十七一十八世纪中越 人民在南圻的合作等。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由于中越关系恶化,中国大陆学者 以揭示越南的地区霸权野心为研究主轴,对了解中越关系的真面目作用不大。同 一时期,台湾学者的研究更为理性与客观,如罗荣邦的安南之役一明初对外 政策的检讨、陈璋明代安南复置郡县及其弃守之始末、张效乾明清两代与 越南、张奕善明帝国南海外交使节考、明帝国与南海政略、徐玉虎明代 与东南亚关系之研究等。这些著作,从政治、经济以及华侨史的角度审视中越 之间的关系,对于中越关系史的研究具有很大的影响。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后,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外关系研究成为史学界一大亮点。中越关系史的研 。转引自邵循正 中法越南关系始末,页4 7 4 8 河北教育出版社,2 0 0 2 年。 3 。 第一章绪论 究也得到了较大关注,取得了很多成果,主要有:黄国安、杨万秀等著中越关 系史简编,是中国学者首部系统叙述中越两国关系历史之作,虽简略,但对于 推动中越关系史的研究,发挥了积极作用。张笑梅、郭振铎试析十三世纪元朝 入侵越南的若干史实、朱亚非明初中越关系与成祖征安南之役、钟小武明 朝对安南莫氏的政策、陈玉龙略论中越历史关系的几个问题、戴可来古代 越南与中国的宗藩关系等论著,对中越两国所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进行了专题 探讨,对理解两国宗藩关系的内涵大有裨益。关于中越文化的交流与影响方面的 成果有:袁运福略论北属时期中国文化对越南的影响,从文字语言、文教制 度、文学和艺术、宗教、医学等方面论述了历史上的越南在中原王朝直接统治下 受中国文化的影响。黄国安中国科举制度对越南的影响、吕士明明代制度 文化对越南黎朝的影响,从制度文化、科举、儒学、衣冠与物资文化诸方面, 表述了中原制度文化对安南的影响。黄敏科举制度在越南的嬗变及其对越南文 化的积极影响,阐述了中国古代科举制度在越南的变化发展及其对古代越南文 化的积极影响。赵玉兰从越南的社会生活看中越文化关系则以越南社会生活 为出发点,探讨了古代中原文化对越南社会的影响。 对中越关系史进行研究的越南国内主要代表人物和成果有:陈重金的越南 通史、陶维英的越南古代史、越南社会科学委员会编著的越南历史。由 于中越历史关系的特殊性,因此这些著作里有相当篇幅涉及中越关系史的内容, 主要有:越南国家的起源及其与中国的关系、中越邦交关系、经贸往来、华侨问 题、边界纠纷等。越南学者在涉及中越之间的民族情感、利益冲突、历史事实的 评判的时候,其观点有些不同。陶维英的越南古代史的特点是对古代文本的 考辨较为精细,对越南历史发展过程中与中国的关系具有较客观的见地,学术性 较强。陈重金的越南通史比较注重研究中越关系史上的历史事实,书中谈及 宗藩关系时,只把它视为小国与大国的关系,认为古代越南在向中国封建王朝朝 贡的同时仍然保持了较强的独立性。明峥的越南史略则注重中越之间的友好 关系,共同反抗封建统治,学术性较弱。越南历史作为越南国家社会科学委 员会的集体研究成果,带有明显的政治意志和民族色彩,重点宣扬北方中原王朝 对其侵略与压迫,缺乏客观性。 关于明朝与安南关系的专题研究,较深入的有:郑永常征战与弃守明 代中越关系研究,作者以一种实事求是的态度,对明朝军队永乐年间出征安南 4 第一章绪论 的始末进行了较为深入、细致的论述,但并没有全面地反映明朝与安南关系的演 变轨迹。罗荣邦安南之役明初对外政策的检讨,文中分析了明太祖、成祖、 宣宗三朝对安南政策的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认为德化政策在外交关系中未必有 效,反而对中国有害,实力才是决定性的因素。薛玉萍明朝永乐年间对安南政 策之演变,对明成祖出兵安南的背景作了深入的分析。牛军凯朝贡与邦交 明末清初中越关系研究,探讨了中越双方同处于朝政衰败、王朝更臂之际的双 方关系的互动与演变,认为明末清初对安南莫氏政权、黎氏政权采取了务实的双 方承认的政策,强调了实力是影响两国关系政策的关键。文中引用了大量的越南 文献,以中越文献互证的方法对历史事实进行细致的考述。陈文源明朝与安南 关系研究,主要从军事、政治、文化等方面较系统的论述了明朝时期的中越关 系,引用了大量的中、越文献。陈文科举在越南的移植与本土化一越南黎朝 科举制度研究,以大量的历史文献与时人著述入手分析,论述了中原科举制度 在越南的传播与发展。 中外学者对古代中越关系的研究,特别是对清代以前的中越关系的研究取得 了一定的成果,但从总体上看,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首先,越南是中国的重要 邻邦,且双方之间关系特殊,理应受到重视,但与中韩、中日关系的研究相比, 中越关系的研究明显滞后。学者对这一领域的研究缺乏热情,关注现状远多于历 史。与国外学者相比,中国学者在越南史、清代以前中越关系史的研究方面还有 一定距离。 其次,疏于考证,误将政策、规定当作史实。中越关系史是中外关系史的一 部分,中原王朝的对外政策一般也适用于越南,这是普遍性,但越南是从古代中 国行政管辖区独立出来的,历史关系特殊,是其它国家无法比拟的,因此,对一 些政策在越南的实施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况且,政策所反映的是统治者希望达 到的理想,并不能说明事实。从史实来看,政策往往与实际有着很大的差距。比 如,一般学者在论述古代中越关系状态时,仅凭明会典的记载,就认为安南 是“三年一贡,明太祖也曾反复强调要安南执行“三年一贡的朝贡体制,实 际上一直没有落实,“三年一贡至宣德以后才得到严格实施,但正德以后,由 于当时越南国内政局不稳,具体的朝贡时间也随之发生了一些变化。从史实来看, 明朝2 7 0 年的历史里,真正落实“三年一贡 的仅一百年左右。比如贡赏方面的 问题,学界普遍引用一些奏疏方面的材料,沿习传统学术的说法,认为中原王朝 5 第一章绪论 采用了“厚往薄来”政策,然而从历史事实的考证可以发现,整个明朝,除明太 祖初期外,严格意义上说,安南王国并没有从两国的邦交关系中得到真正的经济 实惠。因此,在研究中越关系史时,硬套“三年一贡”、“厚往薄来”等政策来说 明中越关系的实际情况,是不太适宜的。 在讨论周边国家向中国朝贡的问题时,许多学者没有摆脱封建士大夫的传统 思维形式,过分渲染“德化”的作用与“幕化”的目的。从古代中国封建王朝对 外关系的政策来看,利益才是国家关系的基础。古代中原王朝对外交往,是把王 朝的安全和国家利益放在对外关系的首要位置的,而“德化”效果常常被置于附 属的地位。中原王朝要求周边国家入朝的目的主要有:一是威邻,二是谋利。纵 观明朝对外政策,可以看出,所谓的“德化”外交只有明朝新建之初才比较明显, 其目的主要是为了获得周边国家的承认,稳定刚成立的大明王朝,以及满足其“天 下共主”的虚荣。明朝中叶以后,明朝的安全成为对外关系所考虑的首要因素, 在拟定对外政策时,明代统治阶层首先考虑的是明朝的安全与国家利益。 另外,在史料方面有待进一步的挖掘。从现有的成果来看,其史源多以中国 正史史料为主,越南的典籍则多引用大越史记全书、钦定越史通鉴纲目、 大南实录、历朝宪章类志等。但对于越南汉文、喃字史料的典籍运用相对 不足。 1 2 研究方法及论文框架 本文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入手,以史料论证 为主的方法进行研究。由于史料的关系,本文论述的明朝初年的中越关系,主要 的时间跨度起于明洪武元年( 1 3 6 8 ) ,止于宣德六年( 1 4 3 1 ) 。而文中所述的古代 越南,仅限于当时的安南地区,并没有包括占城等地区。特作此说明,以确定本 文所涉及的时间和地域范围。 本论文主要从以下几个部分展开论述: 第1 i = - - 章为绪论,主要是对与本文有关的学术史作简要的回顾,以确定本论文 的选题意义。提出本选题的一些研究设想、研究方法及写作基本框架。 第2 章主要是探论明洪武时期的中越关系。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洪武时期明王朝的周边形势,以及明太祖的对外政策;二、安南国内的政局 变化、明朝与安南间的边界纠纷、安南与占城间的边界纠纷等对洪武时期的中越 6 第一章绪论 关系的影响,以及明太祖对安南政策的调整。 第3 章主要探讨就明成祖对安南政策转变,并最终发动了对安南的战争,并 在安南进行直接统治,以及明宣宗时从安南撤兵,安南重新获得独立。主要探讨 明成祖出兵安南的原因,围绕永乐时期的安南国内局势、边界纠纷、安南对明朝 中央的政策等进行研究;对明宣宗宣布撤兵安南、结束对安南的统治也作了一定 的分析和研究。 第4 章主要探讨了明朝洪武宣德年间,明朝中原文化对古代越南地区影 响,以及古代越南文化对中原文化的影响。在一定历史时期,中原的先进文化促 进了古代越南地区文化的发展,同时,古代越南的一些优秀文化也流传到中原地 区,丰富了古代中华文明。 第5 章主要论述了明初中越关系的历史意义,从积极与消极两方面进行了论 述。 7 第二章洪武时期的中越关系 第二章洪武时期的中越关系 2 1 明朝初立时的周边形势 洪武元年( 1 3 6 8 ) ,明朝军队进入元大都,蒙元王朝对中原的统治结束,代 表汉民族主体利益的明朝政权诞生了。明朝初立,深受元末战乱破坏的影响,社 会经济异常凋敝,国内矛盾尖锐。明太祖为了巩固其统治地位,采取与民休养生 息的政策,以缓和国内矛盾和恢复社会经济发展,故迫切需要谋求国内外稳定的 社会环境。新成立的明王朝要实现国家的统一,仍面临极其严峻的局面。其一, 北方蒙元残余势力仍在伺机复辟,据明史纪事本末记载: 又况顺帝北出渔阳,旋舆大漠,整复故都,不失旧物,元亡而 实未亡耳。于时忽达一军驻云州,王保保一军驻沈儿塔,纳哈初一军驻 金山,失喇罕一军驻西凉,引弓之士,不下百万众也,归附之部落,不 下数千里也,资装铠仗,尚赖而用也,驮马牛羊,尚全而有也。假令蹄 林祭蠹,大举报仇,田单一鼓而下齐,申胥七e l 而救楚,岂得云惰归之 气,没世不复欤! 。 从上面的材料可以看出,明太祖在入主元大都、建立明王朝后的一段时间里, 面临着强大的残元势力的威胁。同时,帖木儿帝国在中亚崛起,其“驰骋于中亚、 印度、高加索、美索不达米亚、小亚细亚等地之中 。帖木儿号称是成吉思汗的 继承人,他承袭了蒙古族以武力扩张的传统,通过不断的战争,构建了一个庞大 的帝国。帖木儿帝国一开始就对明朝采取敌对的态度,曾扣留了明朝使臣傅安等, 并计划征服中原。 据守在云南的元朝粱王扎刺瓦尔密,成为明朝开展与东南亚国家外交关系的 一大障碍。残元势力梁王的存在,不但阻碍了明朝与东南亚国家的来往,而且, 对东南亚国家还有一定的威慑作用。 明朝初立时,周边形势对于稳定大明江山,开展传统的对外关系是不利的。 清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卷一一 圆布哇著,冯承钧译帖木儿帝国,页4 ,北京:商务印书馆1 9 3 5 年。这部分主要参考和引用了陈文源 所著的明安关系研究明朝与安南的关系中对明初外交形势的分析。 8 第二章洪武时期的中越关系 明太祖要稳定国内局势,开展与周边国家的传统宗藩关系,必须采取一系列积极 有效的措施。 洪武元年( 1 3 6 8 ) 十二月,明太祖遣知府易济颁诏于安南,诏日: 昔帝王之治天下,凡日月所照,无有远近,一视同仁。故中国奠安, 四方得所,非有意于臣服之也。自元政失纲,天下兵争者十有七年,四 方遐远,信好不通。朕肇基江左,扫群雄,定华夏,臣民拥戴,已主中 国,建号曰大明,改元洪武。顷者克平元都,宇疆大同,已承正统,方 与远迩相安于无事,以共享太平之福。惟尔四夷君长酋帅等,遐远未闻, 故兹诏示,想宜知悉。 明太祖朱元璋所要释放的信息是:大明王朝已经推翻了元朝的统治而入主中 原,明王朝将奉行和平的外交政策,希望安南王国承认明朝的宗主国地位,到明 朝都城入贡。 洪武二年( 1 3 6 9 ) ,又派吴用抚谕占城: 曩者,我中国为胡人窃据百年,遂使夷狄布满四方,废我中国之彝伦, 朕是以起兵讨之。垂二十年,芟夷既平,朕主中国,天下方安,恐四夷未 知,故遣使以报诸国。王能奉若天道,使占城之人安于生业,王亦永 保禄位,福及子孙,上帝实鉴临之,王其勉图勿怠! 。 不久,派杨载赍谕爪哇。传达了与上文材料中类似的信息。 明王朝在立国之初派出使者到各国宣谕,目的是为了获得各国的承认、臣服, 以稳定刚建立的大明王朝的周边局势。但是,对于刚成立的明王朝,东南亚各国 最初的反应是迟疑的。“洪武元年登极,诏谕薄海内外,日蝰大惧,又闻镇南将 军廖永忠、副将军朱亮祖帅师逾岭,降何真,定广西,日烽欲纳款,又以粱王尚 在云南,持两端。 安南对待新立的明王朝的态度是犹豫不决的,既想承认明朝 宗主国的地位进而入贡明朝,但又害怕云南残元势力。而占城、爪哇等南海诸国 o 明太祖实录卷三七 国明太祖实录卷三九 ( 明) 王圻续文献通考卷二三。台北文海出版社1 9 7 9 年影印本 9 第二章洪武时期的中越关系 对新建立的明朝更是持观望态度。 安南等国对初立的明王朝犹豫不决,主要是因为,元朝初年曾对一些东南亚 国家进行过军事侵略,当时的军事战争在某种程度上对一些国家仍具有威慑力。 明太祖为了消除历史上的这种消极影响,频繁派遣使者出使各国,宣谕明朝和平 友好的对外政策,并且对这些国家进行赐封。与蒙元相比,明朝对藩国的态度更 显其怀柔的一面。从上面的史料可以看出,洪武初年,明朝在发展与藩囤的关系 时是和平、积极、主动的。 2 2 洪武年间安南国内政局 洪武初年的安南处在陈氏王朝的统治术期,安南的王位交替十分频繁,国内 政局很不稳定,篡夺国权事件不断,纪纲紊乱。并且经常与广西等地发生边界纠 纷,与占城也发生多次战争。但是,经过宋元以来的发展,安南的民族独立自主 意识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加强。安南在与明王朝交往的过程中,时常违背明朝的意 愿,对传统的朝贡制度进行挑战,显示出一定程度上的独立自主性。 2 2 1 王位频繁交替的安南政局 明朝立国时,安南国力较以前有一定的增强,国家意识日趋成熟j 历史上, ,蒙元王朝曾对安南采取强硬的政策,对当时的安南“诏谕六事”,极力压缩安南 的自主空间,并三次出兵安南,在安南的抗争下,最后不得不退兵。抗元的胜利, 大大增强了安南的民族独立自主意识。 但是,明初的安南证据是很不稳定的,其国内王位更替十分频繁。洪武三年 ( 1 3 7 1 ) ,陈同煌继承安南国王位。不久,即洪武四年( 1 3 7 2 ) 春,陈日煌之兄 陈叔明发动宫廷政变,废陈日煌为昏德公,旋即杀害陈日煊。陈叔明宣布即安南 王位,史称陈艺宗。 为试探明王朝的态度,洪武五年( 1 3 7 2 ) 二月,陈叔明派使臣阮汝霖入贡明 朝。陈叔明以自己之名代替陈同煌,企图蒙混过关,但这一阴谋被明朝官员发现。 明太祖得知其“惧朝廷致伐,故托修贡以觇意 的目的后,拒绝接受其贡物, 并斥责了陈叔明僭位的叛逆行为。陈叔明也许是慑于明朝的强硬态度,洪武五年 ( 1 3 7 2 ) 十一月,禅位于陈煸,并再次派使臣入明谢罪请封。陈叔明虽已禅位, o 明太祖实录卷三四 1 0 第二章洪武时期的中越关系 但以太上皇的名义掌握安南的实权。对安南政局的事实情况,明王朝并无意关心 陈叔明篡位的不忠行为,其所关心的乃是安南新王朝对明朝的恭顺程度。洪武六 年( 1 3 7 3 ) 正月,明太祖令陈叔明“以前王印视事”。 洪武九年( 1 3 7 6 ) 十二月,陈烯在率军攻打占城的战斗中阵亡。陈叔明立陈 煸之子陈炜为王,即陈废帝。 陈炜继位后,凡事由陈叔明决策,但陈叔明偏信于大臣黎季嫠,不断扩大其 权力。洪武二十年( 1 3 8 7 ) 八月,陈叔明提拔黎季嫠为平章事,并“赐剑一把、 旗一只,题日:文武全才,君臣同德”。黎季聱正是凭着陈叔明的信任,“上得 君,下主兵”,权势日盛,野心不断膨胀,以致于“人人皆知其将篡”。 洪武二 十一年( 1 3 8 8 ) 八月,陈炜为了扭转这一局面,与大臣密议削除黎季聱的权力, 不幸计谋外泄。黎季聱唆使陈叔明改立陈叔明之子陈颐( 陈日煜) 为帝,囚禁陈 炜。不久,陈炜惨遭黎季嫠杀害。陈同煜继位,是为陈顺宗,黎季聱大权独揽。 洪武二十七年( 1 3 9 4 ) 十二月,陈叔明病逝,陈顺宗尚年幼,黎季馨任辅政太师、 平章军国重事。号称“忠卫国大王”。自此后,黎季聱完全把持了安南的朝政。 洪武三十年( 13 9 7 ) 十一月,黎季聱逼陈顺宗迁都清化,次年又逼顺宗禅位 给年仅三岁的皇太子陈上安下火,史称陈少帝。建文二年( 1 4 0 0 ) 正月,“( 黎季 嫠) 自为舜裔胡公之后,国号大虞,纪元天圣,上表篡姓名胡一元,子苍易名上 大下互,杀陈氏。为获得明朝承认,黎季雄改胡姓,并于同年十二月让位于 其子胡汉苍( 明史称胡上大下互) ,自称太上皇,实际上仍掌控安南的实权。 2 2 2 安南对传统朝贡制度的挑战 陈叔明篡位后,推行民族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试图摆脱明朝的朝贡体制 的约束,改变安南的内政外交政策,宣布“凡一应事务并依开泰年( 1 3 1 4 1 3 2 9 ) “ 间例”。据大越史记全书载,陈叔明曾日: 先朝立国,自有法度,不遵宋制,盖以南北各帝其国,不相袭也。大 治间,白面书生用事,不达立法微意,乃举祖宗旧法,恰向北俗上安排, 明史卷三百二十一,页八三一一 盘人越史记伞书( 上) 卷八 圆大越史记伞书( 上) 卷八 回明史纪事本末卷二十二,页三四四 第二章洪武时期的中越关系 若衣服典章之类,不可枚举,故初政一遵开泰年间例。 洪武七年( 1 3 7 4 ) 十月,陈叔明又规定所有军民不得服北人衣样,并下令仿 效占、牢等国语。并积极推行字喃。 黎季嫠掌权后,加快树立安南文化的民族性。洪武二十五年( 1 3 9 2 ) ,黎季 聱作明道十四篇奉上,“大略以周公为先圣,孔子为先师。文庙以周公正坐 南面,孔子偏坐西面。论语有四疑,如子见男子、在陈绝粮、公山佛胖、召 子欲往之类。以韩愈为盗儒,谓周茂叔、程颢、程颐、杨时、罗仲素、李延平、 朱子之徒,学博而才疏,不切事情而务为剽窃。 对明代的主流学术意识进行评 述和批判,遵周孔而贬程朱,黎季馨企图通过这些批判以强调安南本土化的意识。 洪武二十八年( 1 3 9 4 ) 四月,黎季嫠将尚书无逸篇译成字喃,以教育 陈顺宗;洪武二十九年( 1 3 9 5 ) 十月,“又以字喃作诗义并序,命令女师教授 宫中后妃与宫人,序中多出己意,不从朱子集传 。 2 2 3 边境纠纷与冲突 安南与占城是同处于中南半岛的两个国家,占城在历史上的统治区域大致位 于今天的越南南部地区。占城与中原王朝始终保持藩属、朝贡关系。安南与占城 的纠纷由来已久,洪武四年( 1 3 7 1 ) 秋七月,乙亥,占城国王阿答阿者遣其臣答 班瓜1 - 农来朝,奉表言安南侵其土境。其意日:“大明皇帝登大宝位,抚有 四海,如天地覆载,日月照临。惟是安南用兵侵扰疆域,杀掠吏民。伏愿皇 帝垂慈,赐以兵器、乐器、乐人。俾安南知我占城乃声教所被,输贡之地,则安 南不敢欺凌。固 对于安南与占城之间的纠纷,明王朝站在自身利益的基础上进行了一定程度 的调解。但这种调解只限制于书面与口头方面的劝解。比如,对于洪武四年秋七 月占城向明王朝控诉安南侵扰其国境之事,明王朝的态度是: 上感其意。及答班瓜卜农陛辞,命中书省移咨其国王云:“交邻有道, o 大越史记全书( 上) 卷八,页四三九 圆大越史记全书( 上) ,卷八,贞p q 三八 酋大越史记全书( 上) ,卷八,页四七一 面明太祖实录卷四七 1 2 第二章洪武时期的中越关系 实为保土之方事上以诚,庶尽人臣之礼。且占城、安南既皆臣事朝廷, 同奉正朔,而乃擅自构兵,毒害生灵,既失事上之礼,又失交- i 盏之道。已 咨安南国王即日罢兵。本国亦宜各保疆土。所请兵器,于王何惜,但以占 城、安南互相争夺,而朝廷独与占城,则是助尔相攻,甚非抚安之义。 明朝在处理安南与占城之间的纠纷的原则是,不偏袒其中的任何一方。并且 使用的最严重的手段便是以“绝贡”作为警戒,要求安南与占城国王“省己修仁? 。 终明一朝,安南与占城之间的纷争一直不断,直至占城被安南吞并。 洪武十四年( 1 3 8 1 ) 六月,广西思明府向明朝廷投诉安南骚扰其边境。“安 南脱、峒二县攻其永平等寨,安南亦言思明府攻其脱峒陆峙诸处。上以其诈,命 还其贡,以书诘责陈炜,言其作奸肆侮、生隙构患、欺诳中国之罪,复敕广西布 政使司,自今安南入贡,并勿纳。 对于广西思明府土司状告安南侵扰边境一事, 明太祖的处置是对安南进行诘责,令广西拒绝安南纳贡。明朝使用绝贡对安南进 行威胁,并没有获得什么实质的作用,而安南对思明府的侵扰却有加剧之势。7 洪武二十九年( 1 3 9 6 ) 十二月,广西思明府土官知府黄广成奏言: 本府自故元设置思明州,后改思明路军民总管府,所辖江左一路州县 洞寨,东至上思州,南至铜柱。元季扰乱,交人以兵攻破永平寨,遂 越铜柱- - - g 余里,侵夺思明属地丘温、如鏊、庆远、渊脱等五县,逼民附 之。乞令安南以前五县还臣旧封,仍止铜柱为界,庶使疆域复正,岁 赋不虚”。 对于思明府的控诉,明太祖的处理是:“上令户部具其所奏,遣诚等 往安南谕还之。 为处理安南侵夺思明府所属土地一事,明朝曾派行人陈诚、吕让出使安南进 行交涉,但无果而终。明朝与安南之间的边界纷争,因为明太祖的容忍政策而没 o 明太祖实录卷四七 o 明太祖实录卷一三七 o 明太祖实录卷- i j q a 国明太祖实录卷二四八 第二章洪武时期的中越关系 有恶化到兵戎相见的地步,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使明朝中央政府改变了对安南的态 度。 2 3 洪武时期对安南政策的形成 2 3 1 洪武初期短暂的亲密关系 洪武元年( 1 3 6 8 ) ,明朝派遣使刘迪简赍诏往谕安南,因刘氏病逝途中,事 未果。同年十二月,明朝再次遣使颁诏于安南:“朕肇基江左,扫群雄,定 华夏,臣民拥戴,己主中国,建号日大明,改元洪武。顷着已克平元都,疆域大 同,已承正统,方与远迩相安于无事,明太祖的意图是:一、告知安南, 中国政权已经更替,现在统治中原的是大明王朝;二、希望安南承认大明王朝的 宗主国地位,来朝修贡。洪武二年( 1 3 6 9 ) ,安南遣少中大夫同时敏、正大夫段 悌等入贡明朝。明太祖遣翰林侍读学士张以宁、典簿牛谅往使安南,册封陈日煌 为安南国王。后因陈日烽死亡而改封嗣位的陈日煌。安南的求封和明朝的赐封, 说明明朝的宗主国的地位开始得到藩国的承认,并为明、安关系的发展创造了良 好的开端,双方开始了和平友好的往来关系。洪武三年( 1 3 7 0 ) ,明太祖命朝天 官道士阎原复赍牲币前往安南,祭祀伞圆山及泸江诸水神。同年,明朝又遣使颁 科举诏于安南,规定安南国士子于本国参加乡试,入明廷参加会试。 明朝最初的三四年间,与安南的关系令朝野均感到满意。明太祖曾称,朕“君 临天下,以成正统,于今三年,海外诸国入贡者,安南最先,高丽次之,占城又 次之,皆能奉表称臣,合于古制,朕甚嘉焉。 圆由此可见,洪武初期的三四年间, 明朝与安南的关系是比较亲密、融洽的。但是这种亲密的关系不久就因陈叔明弑 君自立安南国王位、边境纠纷等一系列事件而有所调整。 2 3 2 明太祖对安南政策的调整 洪武三年( 1 3 7 0 ) 十一月,安南陈叔明发动宫廷政变,废陈日煌为昏德公, 旋即杀害陈日煌,陈叔明自己宣布即安南国王位。陈叔明推行一套民族独立的对 外政策,并且重用具有强烈民族主义意识的黎季嫠。洪武五年( 1 3 7 2 ) ,陈叔明 派使臣入贡明朝,隐瞒自己的身份,而以已废国王陈日煌的名义入贡。在得知陈 明太祖实录卷三七 o 明太祖实录卷四七 1 4 第二章洪武时期的中越关系 叔明逼死陈日煌、假借陈日煌之名进贡的真相后,明太祖对陈叔明的做法十分不 满,“岛夷何狡如是,却其贡不受”。洪武六年( 1 3 7 3 ) ,安南遣使入明谢罪,为 陈叔明开脱罪责,希望明朝政府承认陈叔明对安南的统治地位。此时明太祖真正 关心的只是安南的稳定及其对明朝中央的恭顺,面对既成事实,只好令安南“以 前王印视事”。陈叔明得以权署安南国事。不过其地位得不到明王朝实质上的承 认。不久,陈叔明禅位于陈煸,但事实上陈叔明仍掌握安南实权。 洪武十年( 1 3 7 6 ) ,陈端在入侵占城的战争中败死。明朝看出安南欲灭亡占 城的企图,遣使往谕陈叔明“毋构衅贻祸”圆。广西思明府状告安南侵扰边境, 明太祖的处理是:“帝移檄数其奸诳罪,敕守臣勿纳其使。 可见,明太祖在对 待安南的态度上已有了一定程度上的转变,这种转变是对安南一定程度上的不信 任和防范。 黎季聱窃取安南政权,废弑陈炜,改立陈日煜的事件发生后,明太祖对安南 的态度有了很大的转变。先是,“命广西守臣绝其使。”洪武二十七年( 1 3 9 4 ) 黎季聱复遣使从广东入贡,“帝怒,遣官诘责,却其贡。 明太祖对黎季聱弑君 的行为虽然十分痛恨,但面对既成事实,在经历了黎季嫠三番五次的纠缠后接受 了安南的入贡。 洪武八年( 1 3 7 5 ) 六月,安南遣使入明朝贡,明太祖令臣下讨论安南入贡的 体制等问题,得到的一致意见是:“自今惟三年一来朝贡,若其王立则世见可也。” 并且在洪武九年、二十一年、二十二年、二十三年,强调了朝贡人数和年限等 朝贡体制的具体规范。 陈叔明掌控安南后,在对待明朝中央的政策方面有一定的调整。重用民族主 义较强的黎季嫠,推行民族独立的内外政策:力争在政治体制上树立与明王朝平 等的地位;文化上推行字喃;作明道十四篇,从安南民族独立角度上重新解 释传统中国文化。 洪武时期,影响明、安关系的另一重要的因素是当时的边界纠纷。洪武十四 年( 1 3 8 1 ) ,广西思明府状告安南侵扰永平等寨。二十九年( 1 3 9 6 ) ,思明府土官 明太祖实录卷七八 明史卷三二一页八三一一 明史卷三二一页八三一一 明史卷三二一页八三一一 明史卷三二一页八三一一 明太祖实录卷一0 0 第二章洪武时期的中越关系 黄广成奏言:“本府自故元设置思明州,后改思明路军民总管府,所辖江左一路 州县洞寨,东至上思州,南至铜柱。元兵征交趾,去铜柱百里立永平寨军民万户 府,置兵戍守,两命交人供其军饷。元季扰乱,交人以兵攻破永平寨,遂越铜柱 二百余里,侵夺思明属地丘温、如敖、庆远、渊、脱等五县,逼民附之,以是五 县岁赋皆令土官代输。”对安南的傲慢与挑衅,明太祖认为“蛮夷相争, 自古有之。彼恃顽不服,终必取祸,姑待之而己。”盘明太祖采取的是容忍的态度, 并没有采取武力等较严厉的措施。 至此,明太祖在对待安南的问题上虽然有一定程度的调整,但是明朝对安南 采取的仍是和平的外交政策。因而明太祖对安南国内国君的频繁废立、边境纠纷 等,一直容忍,而没有采纳有些大臣提出的出兵征讨的政策。明朝高岱对此时太 祖的政策的评价是“夫以当时熊虎之将,席百战之威,其于蕞尔小夷,岂为难克? 然于敝中国多矣。彼既不足为中国患则已,又何必涂炭吾赤子而邀无益之功邪? 高岱的话体现了太祖一贯的对外政策:对南海诸国,以怀柔态度处之,“其不为 中国患者,朕决不伐之。” 洪武时期的明朝与安南关系虽然有过矛盾与纠纷,但和平友好的往来是贯穿 其中的主线。明太祖所希望的东南亚局势是友好和平的正常往来,因而在面对自 己的属国国内政局动荡时,他并没有采取武力等过激措施,而是以绝贡、派员交 涉等和平手段进行调解。终洪武一朝,和平友好是当时明王朝与安南及整个东南 亚关系的主线。 1 6 o年眈9社版籍占海 二 页六 七0 卷o三五,五 一二录一一 卷卷献卷 鸿录录0 录 实实岱实 祖祖高祖太太,太明明明明( o o 回 第三章永乐时期的对安南战争与宣宗时期撤兵安南 第三章永乐时期的对安南战争与宣宗时期撤兵安南 3 1 永乐初年的对安南战争 中越关系发展到明成祖永乐初年时,发生了急剧的转变,以致在永乐四 年( 1 4 0 6 ) ,明成祖决定出兵安南。 永乐四年( 1 4 0 6 ) 七月,明成祖命朱能佩征夷将军印充总兵官,西平侯 沐晟佩征夷副将军印为左副将军,新城侯张辅为右副将军,丰城侯李彬、云 南伯陈旭为左、右参将,督师南征。朱能在到达龙州病卒,张辅代领总兵官 带军入安南。 张辅等在进入安南境内后,首先传檄数黎季聱父子二十大罪,列举了黎 季馨父子弑君、僭改国名、欺瞒天朝伏杀陈天平等、侵掠思明府所属州县、 攻掠大明属国占城等共二十大罪状。为明朝出兵安南说明理由,争取安南境 内民众理解和支持明朝的军事行动。 永乐五年( 1 4 0 7 ) 正月,明军在木丸江大败黎季馨,取得对安南战争的 决定性胜利。同年五月,明军捕获黎季嫠父子等于高望山,“安南尽平 。 3 2 明成祖对安南政策改变的原因 3 2 1 安南国内政局动荡及边界纠纷 洪武末年,安南国内政局变化万千,安南权臣黎季聱积极策划进行夺权 准备。洪武三十年( 1 3 9 7 ) ,黎季聱推行了财政币制、管制、地方行政等一系 列的改革。同年五月,又以陈顺宗的名义下诏书进行教育制度的改革。同年 十一月,黎季嫠在大臣们的反对之下,逼迫陈顺宗迁都清化,次年三月又逼 陈顺宗禅位于年仅三岁的皇太子陈上安下火,史称陈少帝。黎季麓自称德兴烈 大王,随后又称国祖章皇。之后,黎季嫠“弑日煜,立其子颛。又弑颛,立 其弟上安下火,方在襁褓中,复弑之。大弑陈氏宗族而自立,更姓名为胡一元, 名其子苍日胡上大下互谓出帝舜帝裔胡公后,僭国号大虞,年号元圣,寻自称 国明太祖实录卷四六 o 明史卷三百二十一页八三一四 1 7 第三章永乐时期的对安南战争与宣宗时期撤兵安南 太上皇,传位上大下互,朝廷不知也。 黎季聱在控制了安南局势后,不断对占城及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一级建造师之一建民航机场工程实务通关提分题库及完整答案
- 集中供热系统能源管理方案
- 工程项目招标评审及合同谈判方案
- 河北省邢台市质检联盟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化学试题(无答案)
- 2025年安全月知识竞赛培训试题及答案
- 知识过关第3讲 句型-2024-2025学年人教版英语八年级下册期末复习学案
- 卖广告机器合同范本
- 四川省宜宾市长宁县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含答案)
- 公司项目顾问合同范本
- 2025年沧州市三支一扶考试练习试题(含答案)
- 次氯酸钠溶液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 微生物基础知识培训新员工
- 2023年商务沟通与谈判的心得体会(四篇)
- GA/T 148-2019法医学病理检材的提取、固定、取材及保存规范
- 《智慧机场发展研究(论文)》
- 《糖尿病教学查房》课件
- DB4401-T 102.1-2020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防治+第1部分:污染状况调查技术规范-(高清现行)
- 2022年公安基础知识考试试题及答案
- 低压电力电缆招标技术规格书
- 2021新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14探索宇宙-课件
- 动物遗传学遗传信息的改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