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西汉前期货币改革新探 中国古代史王冕0 5 2 2 0 0 1 7 8 指导教师:曾维华 论文类型:研究报告 摘要 货币及货币改革作为一个由来已久的社会、政治、经济问题,在中国古代各 个时期乃至现当代都有着重要意义。本文旨在通过对汉初货币改革的具体分析考 证,尽可能还原当时货币改革的真实面貌,客观评价每次改革的目的及其意义。 对于汉初钱币的研究,有助于史学界对于秦汉时期的社会生活、货币经济、政治 改革等诸多方面的再认识,有助于文博考古界对于考古研究的墓葬、窖藏等遗迹 的年代判断、有助于钱币收藏爱好者对于钱币的认识收藏。 自秦统一货币起至西汉前期,货币进行了多次改革。在近百年的时间里,先 后流通过秦半两、刘邦的小半两、吕后的八铢钱、五分钱、文景四铢半两、武帝 的三铢钱、武帝半两、武帝五铢钱等。一直到武帝发行三官五铢钱,汉代货币才 最终定型。自此之后,五铢钱一直行用了七百多年。五铢钱的成功,并不意味着 前几次货币改革就是失败的。而且各次改革都是有其各自目的的,并非都是为改 革货币而进行改革。本文通过分析秦末半两到汉武帝五铢钱百年间的历次改革, 证明前几次改革并非都是失败之举,并分析各次改革的目的意义。 钱币学界对于秦汉货币研究很多,但由于秦汉时期的钱币资料缺乏,还是有 相当多的问题仍处于依靠有限的资料进行猜测,不少问题仍尚待探讨解决。本文 对于秦汉货币研究中的汉兴问题、秦钱重难用问题、刘邦小半两与“荚钱”的分 别、五分钱与“荚钱”的判定、盗铸钱令的初行时间、二年律令的八分钱问 题、三铢钱的铸行废除年代等尚有争议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本文认为汉兴应该是指刘邦初为汉王之时,而非统一全国建立汉王朝之时。秦钱 重难用的问题应是法定的秦钱过重而非实际流通的秦钱过重而难用,刘邦借口法 定的秦钱过重难用而进行改革。二年律令规定钱径“十分寸八”应是自刘邦 的小半两开始规定的,而非自吕后八铢钱。刘邦的小半两不是史记所言的“荚 钱”,吕后五分钱才是“荚钱 。五分钱应是指径五分的钱,而非半两五分之一重 的钱。盗铸钱的初行时间并非肇自吕后时期,在高祖时期就已制定。三铢钱铸行 年代本文则是支持建元元年和元狩四年二次铸行说。武帝五铢钱改革成功是因为 中央集权的加强以及实施盐铁专卖等措施的实行。 关键词:货币改革半两三铢钱五铢钱二年律令 1 a b s t r a c t t h ec o i na n di t sr e f b 珊a t i o nh a sb e e nal o n g s t a n d i n gs o c i a l , p o l i t i c a l a n d e c o n o m i cp r o b l e mw h i c hi sm e a n i n g f u lt ot h ev a f i o u sp e r i o do fa n c i e n tc h i n aa n d p r e s e n ta g e t 1 l e 西s to ft h i sa f t i d ei s a b o u tt or e s t o r et h et r i l es i t u a t l o no ft h ec o m r e f o n n a t i o na tt h a tt i m ea n do b j e c t i v e l ye v a l u a t et h ep u 叩o s ea n ds i g n i f i c a n c eo fe a c h r e f b n n a t i o nb vm e a n so fa n a l y z i n gt h ec o i nr e f 0 聊a t i o ni nt h ee a r l yp e r i o d0 fh a l l t h i sr e s e a r c h0 f c o i nr e f b n n a t i o n i nt h ee a r l yp e r i o do fh a nw i l lh e l ph i s t o r i c a lc i i 1 e s u n d e r s t a n dt h es o c i a l1 i f e ,e c o n o m yo fc o i n ,p o l i t i c a lr e f o 珊a t i o na n ds oo n na l s o h e l p st 0 c h a e o l o g yc i r c l e sj u d g et h ea g e o fv e s t i g eo f 伊a v ea n dc e l l a r a n di th e l p s t h ec o i nc o l l e c t o rr e c o 醇i z et h ec o l l e c t i o no fc o i n f r o mq i n su n i f i c a t i o nt ot h ee a r l yp e r i o do fh a n ,t h eg o v e 玎m e n ti m p l e m e n t e d s e v e r a lr e f o m a t i o no fc o i n s i nh u n d r e dy e a r s ,t h eg o v e m m e n th a dc a s tt h eq i n b a n l i a n g ,l i t t l eb a n i i a n g0 fl i u b a n 岛b az h uc o i n so fq u e e nl v w u f e nc o i n s ,s i z h ub a n l i a n go fe m p e r o r sw 两a n dj i n 岛s a nz h uc o i n s ,b a n l i a n g o fe m p e f o rw u , w u z h uc o i no fe m p e r o rw ue a r l yo rl a t e u n t i le m p e r o rw u c a s tt h es a n g u a nw u z h u c o i n s ,也ec o i n st 0m a l i z et h ed e s i 伊f i n a l l y f r o mt h a tt i m e ,w u z h u c o i n sw a su s e d a 1 1t h et i m ef o rm o r et h a ns e v e nh u n d r e dy e a r s t h es u c c e s so fw u z h ud i d n o tm e a l l t h a to t h e rc o i n sr e f o 咖a t i o nw e r ef a i l u r e a n de a c hr e f o 册a t i o nh a d i t s0 w np u r p o s e , n o ta l lf o fc o i n sr e f o 姗a t i o n t 量l i s a n i c l ew a n t st od e m o n s t r a t es e v e r a lp r i o r r e f o 肌a t i o nw e f en o ta l lf a i l u r e sa n da n a l y z et h ep u r p o s ea n ds i 9 1 1 i f i c a n c eo fe a c h r e f o 胁a t i o nt l l r o u 曲a n a l y z i n gt h ec o i nr e f o 肌a t i o n sf r o mq i nb a n l i a i l gt oe m p e r o r w u t h e r ea r em a n yr e s e a r c h e so ft h ec o i n so fq i na n d h a ni nc o i n sc i r c l e s h o w e v e r ,o w i n gt ol a c h n gi ne n o u g hi n f o r m a t i o n ,t h e r ea r cm a n yp r o b l e m s s t i l lb e g u e s s e db yl i m i t e di n f o m a t i o na n dl o t so fp r o b l e m ss t i l l n e e dt ob es o l v e d t h i s a n i d eh a di n q u i r ya b o u tt h ep r o b l e m0 ft i m eo fh a n x i n ,t h ep r o b l e mo ft o oh e a v y c o i n so fq i n ,t h ed i f f e i e n c eo fl i t t l eb a n l i a n go fl i u b a n ga n dj i a q i a i l ,t h er e l a t i o no f w u f e nc o i n sa 1 1 dj i a q i a n ,t h ep u b l i s ht i m eo ft h el 州0 fp i r a t e dc o i n s ,t h ep r o m b l e m 0 fb a f e n gc o i n si n n i a nl vl i n ,t h ec a s ta n ds t o pt i m eo fm e s a n z h uc o i n s n e t i m eo fh a n x i nw a st h a tt i m e0 fl j u b a n gb e 也ek i n go fh a n ,n o t b et h ee m p e m ro f t h eh a nd y n a s t y t h ep r o b l e mo ft h eh e a v yc o i n so fq i nw a sa c t u a l l yt h eh e a v y c o l n s o fq i ni nl a wn o ti na c t u a lc i r c u l a t i o n l i u b a n g sr e f o r i i l a t i o no f c o i no np r e t e x t o ft h e c o i n so fq i nw a st o oh e a v vi n1 a w e rn i a l ll v “nr e g u l a t e d t h ed i 锄e t e ro ft h ec o i n s n e e dt ob e1 a r g e rt h a nb a f e na n db a f e nc i o n sw a s n o tb a z h uo fq u e e nl v ,b u tl i t t l e 2 b a i l l i a i l go fl i u b a n g h o w e v e f ,j i a q i a l lw a s n o tl i t t l eb a n l i a i l go fl i u b a n ga sr e c o n d s o ft h eh i s t o r i a ns a i d ,b u tw u f e n gc o i n so fq u e e nl v w u f e nc o i n sw a sn o tt h ec o i no f o n ef i f t ho ft h eb a n l i a n g ,b u tt h ed i a m e t e ri sw u f e n t 1 l ep u b l i s ht i m eo ft h el a wo f p i r a t e dc o i n sw a s n o tf 而mq u e e nl v ,b u tf r o ml i u b a n g t h i sa n i c l es u p p o nt h ev e r s i o no f 觚i c ec a s tw h i c ht h eg o v e m m e n tc a s t e df i r s t y e a ro fj i a n y u a na n df o n hy e a ro f 、沁a n s h o ur e g a r d i l l gt ot h ep r o b l e mo ft h ec a s to f s a n z h uc o j n s m e a n w h i l e ,t h es u c c e s s0 ft h er e f o 瑚a t i o n0 f 、忑,u z h uw a sr e l a t e dt ot h e s t r e n 舀h e n i n gt h ec e n t r a l i z a t i o na j l di m p l e m e n t i n gt h em o n o p o l i z a t i o no fs a l t 她d i r o n k e yw o r d s :c o i nr e f b 加a t i o n ,b a n l i a n g ,s 柚z h uc o i n ,w u z h uc o i n ,e rn i 锄l vl i n g 3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论文中除了特 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机构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 果。其他同志对本研究的启发和所做的贡献均已在论文中做了明确的声明并表示 了谢意。 论文作者签名: 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日期:年月日 本人完全了解上海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 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 容,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它手段保存论文。保密的论文在解密后遵守此规定。 翩獬纵百 日期:年月 日 日期:加睥r 月哆日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绪论 绪论 秦始皇削平六国,结束了战国时期诸侯称雄割据的纷乱局面。秦不仅统一了 六国的领土,还在种种制度上进行了一统,其中之一就是货币的统一。但是自秦 统一货币起至西汉前期,货币进行了多次改革。在这近百年的时间里,先后流通 过秦半两、刘邦的小半两、吕后的八铢钱、五分钱、文景四铢半两、武帝的三铢 钱、武帝半两、武帝五铢钱等,一直到武帝发行三官五铢才最终定型。一般学者 都认为这段时间历代统治者都在对货币的铸行进行摸索,经过几次改革的失败, 才最终形成完美的五铢钱形制。自汉武帝创立五铢钱制一直到隋末,其间七百三 十九年,基本上一直行用五铢钱。五铢钱的确是我国历史上使用时间最长最成功 的货币,但是以此就说前几次的货币改革都是失败的,是不正确的。本文通过分 析秦末半两到汉武帝五铢钱百年问的历次改革,证明这几次改革并非都是失败之 举,而是基本上都达到了改革者的目的,改革都有各自的目的,并不都是为整顿 币制而改革。 本文在阐述过程中,对于钱币学界存在的诸多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对于西汉 前期货币的研究,自古以来即已有之。现当代学者对于这方面的问题考察颇多, 著述丰富浩杂。丁福保历代古钱图说、古钱大辞典、戴铭礼中国货币史、 郑家相中国古代货币发展史、王献唐中国古代货币通考、千家驹、郭彦岗 中国货币史纲要、萧清中国古代货币史、钱剑夫秦汉货币史稿、杜维 善半两考、关汉亨半两钱图说、彭信威中国货币史、王雪农、刘建民 半两钱研究与发现、宋杰中国货币发展史、汤可可中国钱币文化、韩 建业、王浩中国古代钱币、蒋若是秦汉钱币研究等大量著作在钱币学界 争相辉映。但是由于秦汉时期的钱币资料缺乏,相当多的著作中不少内容都是人 云亦云。近年来,随着大量考古资料的出土,当代学者已有了不少新观点,很多 较早的学术观点都被证明是有问题的。如以前人们都认为秦钱都是重十二铢左右 的半两钱。而近年来的大量考古发现证实,秦钱是大小不一的,秦末实际流通的 半两钱只有五铢左右,部分钱更轻,已成了钱币学界的共识。因此,像王雪农、 刘建民的半两钱研究与发现、蒋若是的秦汉钱币研究等当代著作,都是 在大量最新考古资料的基础下写成的,资料详实,观点新颖,为我们研究秦汉钱 币提供了重要参考。 虽然新资料、新观点、新著作不断涌现,但诸多著作不少细节问题仍然沿袭 旧有的错误观念,从而造成其他相关问题的错误推论,如史记平准书记载: “汉兴,接秦之弊,丈夫从军旅,老弱转粮饷,作业剧而财匮。白天子不能具钧 驷,而将相或乘牛车,齐民无盖藏。于是,为秦钱重难用,更令民铸钱。”这句 话当是记载楚汉相争,刘邦刚在汉中建立汉王国之时,而非汉统一全国之时。但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绪论 钱币学界不少学者多把这句话作汉统一全国解,因丽造成了钱币考证的诸多判断 错误。由于汉初关于钱币的原始文献较少,而史记与汉书的记载又有很 多出入。虽然出土的考古资料解决了不少问题,但还是有相当多的问题仍处于依 靠有限的资料进行猜测,这样势必导致了不少问题悬而未决。除了汉兴问题外, 其他如对于秦钱重难用问题、刘邦小半两与“荚钱”的分别、五分钱与榆荚钱的 判定、盗铸钱令的初行时间、二年律令的八分钱问题、三铢钱的铸行废除年 代等问题诸多学者的说法都未能令人满意。在撰写本文时,本文对诸多前辈学者 的某些观点提出了质疑,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不过本文之所以能成形,还都是 由于站在前辈学者的基础上,前辈学者们的著述给了我诸多启迪和大量的资料来 源。 本文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阐明课题来源,研究现状和研究思 路,然后是正文。正文为五个部分,第一章讨论刘邦的钱币改革。下分三节,第 一节,讨论“秦钱重难用 的历史真相。通过秦末实际流通的钱币揭示“秦钱重 难用”的历史真相,同时分析不少著作出现的“汉兴问题。第二节探讨刘邦小 半两与榆荚钱,阐明二年律令中八分钱的问题,以及“分”的定义,刘邦小半两 与榆荚钱的区别。第三节探讨刘邦改币的目的和意义,阐明刘邦为何要改铸轻钱, 为何要任民铸钱,揭示其改币意义。第二章探讨吕后的八铢钱和五分钱。下分两 节,第一节为“吕后八铢钱”,分析吕后为何突然加重半两。第二节为“吕后五 分钱与荚钱”。分析实行八铢钱后又为何突然减重为五分钱,再次阐明五分钱与 榆荚钱的关系。第三章论述了文帝四铢和盗铸钱令,下分两节,第一节“盗铸钱 令的颁行与废除”,辨析了盗铸钱令的初行时间。第二节“文帝四铢钱的良好效 果”,分析肯定文帝的四铢半两改革。第四章论述了武帝三铢与五铢钱,下分两 节,第一节“武帝三铢钱的铸行废除”探讨了武帝三铢钱的铸行废除时间,第二 节“武帝五铢钱的成功”,分析五铢钱之所以成功的原因。第五章为结论,详细 回顾了全文的重点,阐明了西汉前期百年间的货币改革基本上都是成功的,是应 予以肯定的。 2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一、刘邦的货币改革 1 “秦钱重难用 的历史真相 第一章刘邦的货币改革 秦统一全国后,对全国进行了货币改革,“以秦法同天下之法,以秦币同天 下之币。 这次改革也使得全国货币铸造完全由国家掌握。韩非子里提到:“是 故人主有五壅:臣闭其主日壅,臣制财利日壅,臣擅行令日壅,臣得行义日壅, 臣得树人日壅。臣闭其主则主失位,臣制其财则主失德,臣擅行令则主失制,臣 得行义则主失明,臣得树人则主失党。此人主之所以独擅也,非人臣之所以得操 也。 n 3 推论到货币问题,当然是主张铸币权统一于君主的。关于秦的货币铸造 权问题,有些学者曾认为秦时尚未统一铸币权,认为:“始皇的统一币制,只是 货币种类和货币单位的统一,而不是货币铸造发行权的统一。半两钱并不是由国 家统一铸造,甚至政府是否有铸造钱币,也无从知道。 口1 实际上,平准书已 经提到“于是为秦钱重,更令民铸钱。”已经说明了秦时钱币必有官铸的,汉初 才更令允许民间私铸,否则就不必特意再颁布这样的法令了。在睡虎地秦简封 诊式中有一个案例“某里士伍甲、乙缚诣丙、丁及新钱百一十钱,容( 铬) 二 合,告日:丙盗铸此钱,丁佐铸,甲、乙捕索其室,而得此钱容,来诣之。 口1 这个案例也清楚地说明,秦国在统一前就规定民间私铸钱币属违法行为。 正是有了禁止私铸的法令保障,因此也就有了强制规定轻钱重钱均强制等值 使用,不准挑选的规定。睡虎地秦墓竹简金布律规定:“官府受钱者,千钱 一畚,以丞、令印印。不盈千者,亦封印之。钱善不善,实杂之。出钱,献封丞、 令,乃发用之。百姓市用钱,美恶杂之,勿敢异。”“贾市居列者及官府之吏,毋 敢择行钱、布;择行钱、布者,列伍长弗告,吏循之不谨,皆有罪。”h 1 这种良 币劣币不得挑选的政策一直沿用到汉朝,为自秦至汉劣币能够长期行用的根源之 一。当然这种政策的实施,是建立在秦的严酷法律上,即严厉打击私自盗铸的情 况下,也即大量轻币的发行也是政府的行为,政府通过强制推行与重币等值使用 的轻币以此获取额外收入等目的。由于轻币重币等值使用,这种一本万利的诱惑 必然驱使大量的盗铸随之产生,在秦政府权威甚高,掌控力强的时候,问题还不 大,但是到了秦末战乱,政府控制力减低,劣币就开始猖獗了,造成经济更加紊 n 1 韩非:韩非子主道篇,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8 9 年版。 2 1 彭信威:中国货币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 9 5 8 年版,第4 8 页。 鼯1 睡虎地秦墓竹简整理小组:睡虎地秦墓竹简封诊式,文物出版社,1 9 7 8 年版,第2 5 2 页。 睡虎地秦墓竹简整理小组:睡虎地秦墓竹简金布律,文物出版社,1 9 7 8 年,第5 5 页。 3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刘邦的货币改革 乱。 但是在史记平准书记载:“汉兴,接秦之弊,丈夫从军旅,老弱转粮饷, 作业剧而财匮。白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齐民无盖藏。于是,为秦 钱重难用,更令民铸钱。 汉书食货志亦载:“汉兴,以为秦钱重难用,更令 民铸荚钱。”这里均说“秦钱重难用”,并由此引发了刘邦对货币进行改革,即“更 令民铸钱”或“更令民铸荚钱”。那么“秦钱重难用 应该如何理解? 在秦末时 流通的秦半两都是很厚重的半两钱吗? “更令民铸钱 或“更令民铸荚钱”所铸 造的是怎样一种货币? 刘邦为什么要改革货币,其意义如何? 这些问题牵涉到秦 汉之际的经济和货币问题,虽治秦汉史者多有论及,但仍说法不一,因此弄清楚 是很有必要的。 刘邦建立的汉政权,大体上继承了秦朝的体制,但也有部分改革。在货币问 题上,汉政权就针对“秦钱重难用”的问题进行了改革,推行了钱币减重的措施。 关于“秦钱重难用”可以有多种解释。一是秦代使用的“半两十二铢之钱” 分量太重,如果要购买较多的物品,携带使用不便。一是秦代使用的“半两十二 铢之钱”价值太大,如果购买不足“半两钱”的物品,无法找零,交易颇为不便。 这两种解释都可以成为“秦钱重难用 的原因。当然,这里还有一个问题:为什 么“半两十二铢之钱”在秦代统治十多年间,没有人说“钱重”,而到汉初刘邦 时却明确因为“秦钱重难用”的问题而进行改革呢? 因此,简单地说秦“半两钱 分量太重,或价值太大是难以令人信服的。 秦统一全国货币,虽规定为“半两十二铢之钱,但在社会实际使用中,情 况却并不是这样。从考古出土资料看,当时真正达到标准“半两 的钱并不多, 往往出土几十枚中仅有几枚。秦代的小型半两钱也不算多,一般不超过出土总数 的三分之一,出土最多的还是中型半两钱。在能确知为秦代晚期的始皇陵陪葬坑 出土的钱文为“半两”的钱而实际重量达到十二铢的数量并不多。蒋若是先生所 撰的秦汉半两钱系年举例一文中即有详细论述。陌1 在一号兵马俑坑底部铺地 砖上出土半两钱1 枚,直径2 7 2 厘米,穿宽0 6 9 厘米,重4 1 克;上焦村秦墓 1 5 出土半两钱1 枚。直径2 5 厘米,穿宽1 厘米,重3 0 5 克。嘀1 始皇陵北侧鱼 池村遗址出土半两钱5 4 0 枚。盯1 1 9 7 9 1 9 8 0 年,在始皇陵园西侧的赵背户村,发 掘修建始皇陵刑徒的墓葬3 2 座,其中墓2 9 出土半两钱3 7 枚,墓3 2 出土半两钱 三枚,直径最大者3 4 厘米,最小者只有2 3 3 厘米,最重者6 0 1 克,约合秦制 9 铢,最轻者1 3 5 克,约合秦制2 铢。阳1 这些出土钱币里除了沿用战国秦半两及 私铸减重的秦半两以外,以鱼池村为例,多数钱径均在2 。6 4 2 。8 3 厘米之间,重 在2 2 0 一3 8 0 克之间,约合秦制3 3 5 7 铢。因此,考古资料证明,当时重达十 哺1 蒋若是:秦汉钱币研究,中华书局,1 9 9 7 年版,第6 页。 1 秦俑考古队:临潼上焦村秦墓清理简报,考古与文物,1 9 8 0 年第2 期。 h 1 参见吴镇烽:半两钱及其相关问题,中国钱币论文集,中国金融出版社,1 9 8 5 年版。 阳1 秦俑考古队:秦始皇陵话侧赵背户村刑徒墓,文物1 9 8 2 年第3 期。 4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一章刘邦的货币改革 二铢的标准秦半两钱,为数相当少,社会上流通的半两钱大多是大小不等的中型 半两钱。同时也印证了金布律所载:“钱善不善,实杂之。百姓市用钱, 美恶杂之,勿敢异。 口的规定。 从上述考古资料可以证明,在始皇,特别是二世的秦末时,达到法定重量的 半两钱早已微乎其微了。经吴镇烽先生研究,秦代半两直径中等,一般为 2 5 2 7 7 厘米,重量在2 5 3 3 5 克,n 们约合3 6 铢一4 8 铢左右,与后来武帝时 铸行的“五铢钱 差不多。五铢钱在武帝以后长期行用,因此秦钱大小重量并不 影响人们的使用。 刘邦实行货币改革,并不是因为秦半两的重量过重而进行改革,但也不是因 为当时半两钱价值太大而进行改革的。有人以云梦秦简金布律中的一条规定 为依据,认为是秦半两钱价值太大购买力过高的证据,其规定:“有买及卖殴( 也) , 各婴其价,小物不能各一钱者,勿婴。 ”规定买卖货物,都要系签标明价格, 不值一钱的小物品,可以不系价签。有学者据此认为法律中都有如此规定,说明 当时市场上必然存在大量不值一钱的物品,因此秦半两购买力过高而不适合市场 实际流通行用,“重约三铢的汉初小半两钱,仅及法定秦半两钱制的四分之一。 这种合法铸造的轻型小钱,在商品交换水平及购买力低下的汉代初期,表现 出它特有的优越性,尤其是对广大依靠零星买卖维持生计的下层劳苦大众及城市 平民更为适宜。所以,他们在患秦钱重的同时,喜用轻钱。从汉代初年的 实际出发,人们是乐于接受较轻的小型半两钱的,这是汉初改铸轻钱的 社会基础。 n 2 3 这一论断初看似有道理,但经不住仔细推敲。这种说法不仅把汉 初小半两的初行时间搞错,并且忽视了物价波动这个因素。我们在秦律中只能看 出在制定该律的时候,秦半两的购买力的确很高,但这条规定所描述的情况并不 适合秦末汉初刘邦改革货币的时候那种物价飞涨的时期。 史记平准书记载:“汉兴,接秦之獒,丈夫从军旅,老弱转粮馕,作 业剧而财匮,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齐民无藏盖。 这段文字实 际上所描述的是刘邦汉政权初建之时一穷二白的局面。但是有不少学者把这段文 字理解为是汉统一全国战乱结束后的景象,如千家驹、郭彦岗先生在中国货币 演变史中说:“公元前2 0 6 年前后,汉朝初建,百端待举,财政困难,就借口 秦半两过重,不便使用,让地方和民间只有铸造一种轻小的类似榆荚的小 钱。这句话中的“汉朝初建 是指汉统一全国后建立的政权,还是指刚称 m 睡虎地秦墓竹简整理小组:睡虎地秦墓竹简金布律,文物出版社,1 9 7 8 年,第5 5 页。 n 们吴镇烽:半两钱及其相关的问题,中国钱币学会中国钱币论文集,中国金融出版社, 1 9 8 5 年版,第1 7 7 页。 1 睡虎地秦墓竹简整理小组:睡虎地秦墓竹简金布律,文物出版社,1 9 7 8 年版,第5 7 页。 n 2 1 王雪农、刘建民:半两钱研究与发现,中华书局,2 0 0 5 年版,第3 6 页。 5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一章刘邦的货币改革 汉王所建的政权呢? 尽管文中冠以“公元前2 0 6 年前后”,但在书中的下文中却 说“由于历时八年的楚汉相争,死亡百万,生产破坏,钱货混乱,物价高涨。汉 王朝统治集团认为货币就是财富,国穷民困,原因是没有钱。于是就在汉初近百 年中推行铸币减重政策 n 3 1 显然,书中所言“汉朝初建”,推行货币减重政 策是指汉统一全国后。经查各种工具书、年表,都明确记载了公元前2 0 6 年为汉 初元年,而此时刘邦初为汉王,尚未统一全国。在史记汉兴以来将相名臣年 表高皇帝元年大事记条下记载:“春,沛公为汉王,之南郑。秋,还定雍。”中 华书局版史记在此年上注明为公元前2 0 6 年。翻检辞海1 9 9 9 年版语词 分册附录的中国历史纪年表,公元前2 0 6 年秦赢子婴还在位,而汉初元年也为公 元前2 0 6 年,即在当年秦子婴降刘邦。张建国先生对汉开始有记年的发展顺序有 比较清楚的整理:刘邦以十月入咸阳,因此便定此月为汉元年( 即后来所称的汉 高祖元年) 的岁首。接下来元年十一月,与父老约法三章。十二月,项羽入关。 元年一月( 即汉高祖元年的第四个月) ,项羽主持分封诸侯王。四月,诸侯王各 自去自己的封地。八月( 汉书高帝纪说是五月) ,刘邦就出师进攻雍王章邯, 拉开了争夺天下的序幕。n 钔在汉书刑法志也如是记载:“汉兴,高祖初入 关,约法三章日: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此外,平准书:“丈夫从军旅, 老弱转粮馕,作业剧而财匮”的描述和史记高祖本纪:“天下大定。五 月,兵皆罢归家。”对楚汉战后的叙述截然不同。可以看出平准书开篇所载 并非刘邦统一天下后百废待举,士伍解甲归田的的景象。成年男子都去从军,老 弱都负责转运粮食物资,明显描述的是大量用兵的战争时期,即楚汉相争时期。 虽然刘邦统一后,仍然有对反叛诸侯王、对匈奴的用兵,但是这些战事的规模并 非大到要动用全国的人力物力,而在平准书第二段开首就言“天下已平”, 正和高祖本纪中楚汉战后的“天下大定 相同,而刘邦终其死前仍然对反叛 诸侯王而操劳用兵,可见“天下已平 是针对楚汉相争的大战结束而言,“天下 已平 前的评述是对刘邦统一天下前的评述。自古至今的记载,汉初元年即公元 前2 0 6 年,汉兴为刘邦初入关之时,当时尚未统一全国。刘邦初行小半两是为汉 王之时,因此“历时八年楚汉战争,于是就在汉初近百年中推行铸币减重政 策 这样的说法是不确的。这一问题并非个例,在半两钱研究与发现一书中 也有类似问题。该书中说:“秦汉时期曾出现三次有记载的物价上涨: ( 1 ) 楚汉相争时,凡米石五千,人相食。 ( 2 ) 汉初半两钱减重,米石至万钱,马一匹则白金。 ( 3 ) 王莽末,盗贼起,时米石万钱,人相食。 1 5 1 其实,这里可说楚汉相争时和汉初时的两次物价上涨,实为一事,五千、万 n 3 1 千家驹、郭彦岗:中国货币演变史,第2 9 页,上海人民出版社,2 0 0 5 年版。 n 耵张建国:试析汉初“约法三章”的法律效力兼谈“二年律令”与萧何的关系,帝 制时代的中国法,法律出版社,1 9 9 9 年版。 n 5 1 王雪农、刘建民:半两钱研究与发现,第3 7 页,中华书局2 0 0 5 年版。 6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一章刘邦的货币改革 钱皆可做虚数,极言钱多也。可见,这里在汉初时间上也是有问题的。而楚汉相 争之时的汉初,物资是极度匮乏的。平准书开篇明言:“丈夫从军旅,老弱转 粮馕,作业剧而财匮,白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齐民无藏盖。 当 时的物价不可能仍停留在金布律规定时的那种较为稳定的水平。刘邦推行减 重半两的时候,正是物价开始高涨之时。正如平准书接着所记述的:“而不 轨逐利之民,蓄积余业以稽市场,物价腾跃,米至石万钱,马一匹则百金。 这 一时期,原本不值一钱的物品,必然需好几个钱买,更不必说高价物品了。因此, 金布律中所说半两钱购买力过高的情况在秦末汉初时是不存在的,“秦钱重 难用 此时也不应指秦钱购买力过高而难用。 另外,有学者认为秦代钱币有重钱轻钱之分。如果这一论断属实,那么秦钱 就有主辅币,就不应存在“秦钱重难用 的问题。其实从史实看这一观点是不正 确的。 史记萧相国世家云:“萧相国何者,沛丰人也。以文无害为沛主吏掾。 高祖为布衣时,何数以吏事护高祖。高祖为亭长常左右之。高祖以吏徭咸阳,吏 皆送奉钱三,何独以五。”集解载“刘氏云:时钱有重者一当百,故有送钱三 者。”以为当时钱有重、轻之分,重者一当轻者百,“三”即“三百 、“五”即“五 百”,萧何等人送给刘邦的钱是重钱。其实,这是没有依据的。认为当时“钱有 重者一当百 ,不仅没有任何文献资料证明,而且许多问题也无法解释。尽管现 今考古出土实物资料证明,秦代的货币轻重、大小不一,差异大。如果当时存在 一个重钱或大钱,可以抵一百个轻钱或小钱的话,那么究竟是以哪一种重钱或大 钱为标准,可以兑换的又是哪一种轻钱或小钱呢? 另外,怎么就知道萧何等人送 给刘邦的钱就是重钱或大钱呢? 史记平准书载:“于是,为秦钱重难用,更 令民铸钱。 汉书食货志亦载:“以为秦钱重难用,更令民铸荚钱。 这里都 说因为“秦钱重难用”,而“更令民铸钱”、“更令民铸荚钱。 所谓“荚钱”,根 据史记索隐载:“顾氏案:古今注云秦钱半两,径一寸二分,重十二铢 荚钱重三铢。”尽管目前对“荚钱尚有不同看法,但认为“荚钱 是一种比秦 代的“半两十二铢之钱 既小且轻的钱,应该是没有问题的。因此,如果秦代确 实使用过个重( 大) 钱可以当一百个轻( 小) 钱,或一百个轻( 小) 钱可以兑 换一个重( 大) 钱政策的话,那么就不应该存在“秦钱重难用 的问题。也就没 有必要“更令民铸钱 、“更令民铸荚钱 了。 根据文献记载,秦统一的货币为黄金和铜钱两种。史记平准书载:“及 至秦,中一国之币为二等:黄金以溢名,为上币;铜钱识日半两,重如其文, 为下币。而珠玉、龟贝、银锡属为器饰宝藏,不为币。 汉书食货志亦载: “秦兼天下,币为二等:黄金以溢为名,上币;铜钱质如周钱,文日半两, 重如其文。”另外,现今考古出土资料亦可证明秦代的铜钱只有一种,即“半两 钱,没有其他“辅币”。 在睡虎地秦墓竹简金布律有一条记载说:“官府受钱者,千钱一畚,以 7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一章刘邦的货币改革 丞、令印印。不盈千者,亦封印之。钱善不善,杂实之。出钱,献封丞、令,乃 发用之。百姓市用钱,美恶杂之,勿敢异。 n 6 1 从这条法律可以看出,当时规定: 官府收入的钱币,以一千钱为一畚,( 按:畚,是一种用竹或草等编制而成的容 器。) 并盖上主管官丞、令的印章封缄。不满一千钱的,也同样盖章封缄。不论 钱币好坏,都放在一起。启用时,要将印封给丞、令检查,然后才能启封使用。 百姓在市场交易中使用钱,不论钱的质量好坏,要一样使用,不得挑选。可见当 时只使用一种钱,并不存在大小、轻重钱的问题。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认为秦末实际使用的半两钱并不重,在物价高涨的战乱 年代里,汉初所流通的秦半两也不存在金布律中所言的购买力较高的情况。 既然秦钱既不是重量过重,也不是价值过重,那么刘邦为何以“秦钱重难用”为 缘由进行货币改革呢? 当然这次货币改革肯定不是毫无意义的。事实上,自从刘 邦颁定这次货币减重措施后,直至其统一全国,终其一身,都未再次对货币进行 改革。也就是说这个改革是成功的,至少对于刘邦政权是有利的。其实“秦钱重 难用”真正所指的是秦朝法律所规定“半两十二铢”钱的重量过重而难用,而不 是指当时实际通行的秦钱重而难用。 2 刘邦小半两与“荚钱 史记平准书载:“于是,为秦钱重难用,更令民铸钱。”汉书食货志 则载:“汉兴,以为秦钱重难用,更令民铸荚钱。”平准书所载刘邦时,只称 “铸钱 ,没有明言更令民铸的是什么钱,只是写到文帝时才言“至孝文时。荚 钱益多,轻。 而食货志则明言“更令民铸荚钱”。由此,后世学者就多以食 货志为据,认为刘邦时铸造的就是“荚钱”。对此,早已有学者提出质疑。王 献唐先生认为平准书所言“更令民铸钱”只是说“铸钱”,并没有指明是“荚 钱”,当时铸造的钱并不是“荚钱”。“荚钱”的名制是后来才出现的,是俗名也 是恶名,高祖的时候,不可能自称“荚钱 ,明令鼓铸。而班固并不清楚,按照 常例,应该先出钱名,后再出现该钱则简称钱,以此而改,就曲解了司马迁的原 意了。n 7 3 如果刘邦初行的减重货币就是轻小如榆荚的“荚钱”。用这种“荚钱 去等 同十二铢左右的法定秦半两,百姓是绝对不会接受的。对此,郑家相先生曾评论 说:“盖汉初既患秦钱重难用,若此极小半两,不可把持,岂易用哉? 太过不可 及,可知其决非矣! n 8 1 彭信威先生也有类似论断:“荚钱有轻不到一铢以下的, n 6 1 睡虎地秦墓竹简整理小组:睡虎地秦墓竹简金布律,文物出版社,1 9 7 8 年版,第5 5 页。 【1 7 1 王献唐中国古代货币通考,青岛出版社2 0 0 5 年版。第2 0 3 页。 【1 8 1 泉币第l o 期,第4 页。上海书店,1 9 8 8 年版。 8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刘邦的货币改革 刘邦不会叫人民做这种突然的减重。 n 钔这些质疑是有道理的,如此大幅度的货 币减重措施不太可能被一般人所接受。即使秦末半两已有所减重,从五铢不到的 减重半两减为一铢左右的荚钱,幅度也未免过大。半两钱的减重,只有新币和旧 币两者相去不多的时候,才可能让百姓接受。近年来考古出土的汉简资料和大量 钱币实物,证明这些评论是正确的。 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钱律载:“钱径十分寸八以上,虽缺铄,文章颇 可智( 知) ,而非殊折及铅钱也,皆为行钱。 这是一条很重要的资料,规定可 流通行用的半两钱为汉尺0 8 寸( 约今1 8 4 厘米) 以上。关于二年律令制 定颁布于何时,论者的意见不一,有的学者认为是吕后二年颁布的,主要依据是 二年律令具律中有优待吕宣王及其亲属的法律条文,而吕宣王是吕后在吕 后元年赠与其父的谥号,位妇张建国、曹旅宁等先生则认为应为高帝二年颁行的。 张建国先生认为刘邦的三章之法短则两月长则两年,其最初订约时就明言:“与 父老约,法三章耳且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候至而定约束耳。 豫2 3 刘邦的法 三章与其说是要求秦人守法,不如说是对起义部队的约束,约法三章伴随着项羽 的到来及其所为,可以说并不存在了。刘邦于元年拜韩信为大将军,申军法。萧 何次律令此时也应已开始,否则刘邦挥师东向,争夺整个天下,三章之法不足以 御奸,简直不足以御国。萧何入咸阳时“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 “图书 方便了汉王的作战,“律令”也应方便萧何的理政。“汉二年。汉王谕诸 候击楚,何守关中。侍太子,治栎阳。为法令约束,立宗庙、社稷、宫室、县邑。 口3 1 汉书高帝纪还记载了二年里刘邦采取了一系列法律措施。如在春正月, “赦罪人六月壬午,“立太子,赦罪人。 半年内两次赦罪人,说明法律比较严 密,半年内已有较多的犯人。“二月癸未,蜀汉民给军事劳苦,复勿租税二 岁。关中卒从军者,复家一岁。择乡三老一人为县三老,与县令丞尉以事相 教,复勿徭戍。”说明租税徭役之法已经在实行。史记曹相国世家载曹参明 言:“且高帝与萧何定天下,法令既明,今陛下垂拱,参等守职,遵而不失,不 亦可乎? 萧规曹随,惠帝高后不太可能对律令有大规模的修订。张建国先生还 指出:如果以“吕宣王 的字样来确定该墓年代的上限是没错的,但要由此推断 出“二年律令 就是“吕后二年律令 尚需要斟酌,除非“二年律令 和那些与 吕宣王有关的法律内容同在一支简上。砼4 3 曹旅宁先生发现汉律竹简中共有二十九 u 创彭信威:中国货币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 9 6 5 年版,第1 1 0 页。 船伽朱红林张家山汉简 集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 0 0 5 年,第1 3 4 页。 馏详见陈耀均、阎频江陵张家山汉墓的年代及相关问题,考古1 9 8 5 年1 2 期。李学 勤:论张家山2 4 7 号墓汉律竹简,简帛佚籍与学术史,江西教育出版社,2 0 0 1 年。张 家山2 4 7 号汉墓竹简整理小组张家山汉墓竹简( 二四七号墓) ,文物出版社2 0 0 1 年。 嵋副司马迁:史记高祖本纪。 伫3 司马迁:史记萧相国世家。 馏们详见张建国:试析汉初“约法三章”的法律效力兼谈“二年律令”与萧何的关系, 9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一章刘邦的货币改革 条有“盈”字,不避汉惠帝刘盈之讳。陈垣先生的史讳举例序指出:避讳的 习尚“起于周,成于秦汉,盛于唐宋。”根据睡虎地秦简的诸多记载,秦时名讳 已经相当严格了。由此断定此简的年代应不晚于汉惠帝元年。砼” 二年律令中的钱律与汉初货币制度关系很密切,如果钱律的规 定是高祖时期制定的,那么对刘邦的货币改革研究帮助很大,而有些学者则根据 钱律认为二年律令应是吕后二年颁布的,而不是高祖时期的。口刚在钱 律的证据中,他们根据汉人伏无忌古今注“秦钱半两,径一寸二分,重十 二铢”推定二年律令记载的“钱径十分寸八 为八铢,正好是汉书高后 纪所记载的:“( 高后二年秋七月) 行八铢钱。 相符。汉书高后纪:“( 高后 六年六月) 行五分钱 。“五分钱即指钱径十分寸五,重五铢。这显然不符合二 年律令钱律的规定。所以我们认为二年律令钱律的适用时间当为高后 二年七月至高后六年六月。 其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全员安全生产大学习大培训大考试培训考试题库及答案
- 土建施工员考试题与答案
- 2025版阿尔茨海默病常见症状及护理策略
- 安全员工作指导
- 病理科组织病理学检测流程
- 气瓶检验检测方法
- Excel讲义精粹教程非常难得啊
- 2025版肌无力常见症状解读与护理方法
- 车辆资产评估讲解
- 2025年护理学基础知识考试试题库及答案(共300题)
- 草诀百韵歌原文及译文
- GB/T 12970.4-2009电工软铜绞线第4部分:铜电刷线
- 【手抄小报】手绘消防安全手抄报电子小报(有线稿)
- 2023年兴海县社区工作者招聘考试笔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井喷失控事故案例教育-井筒工程处课件
- 3.3数据与系统(第二课时) (1) 课件-高中信息技术必修1
- 2021年唐山交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校园招聘笔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 高中历史必修上 《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集体备课课件
- 煤矿岗位安全安全操作规程
- (完整版)GIS结构课件
- 《鼻咽癌肺癌》ppt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