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论文)论王应麟的《诗经》学成就.pdf_第1页
(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论文)论王应麟的《诗经》学成就.pdf_第2页
(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论文)论王应麟的《诗经》学成就.pdf_第3页
(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论文)论王应麟的《诗经》学成就.pdf_第4页
(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论文)论王应麟的《诗经》学成就.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中文摘要 作为传统文化经典之一的诗经从其出现就受到了人们的重视,人们从各 个方面对其进行研究。两千多年来有关诗经研究的著作可渭汗牛充栋,这些 著作无不打上了深深的时代烙印。宋代在我国历史上是一个政治动荡的时代,但 这并没有阻止宋代的经济、文化的发展和繁盛,这一时期的诗经研究也呈现 出自己鲜明的特色:一方面,创新、怀疑的学术风气和理学的影响使得诗学 研究方法和内容上都呈现出变革的特点,甚至出现了许多标新立异的观点;另一 方面,传统的诗学研究方法和观点也并没有被完全抛弃,在传统研究方向上 也不乏优秀之作。这两种力量时有消长,不断融合,使得宋代的诗学研究呈 现出流派众多的特点,如经世致用派、废序派、守序派、心性学派、名物考据派 等,在众多的研究者中,也有不少贯通大儒。王应麟作为南宋末期的学术殿军人 物,就是一位诗经学研究的通儒,他博极群书,于经史子集、名物制度,贯 穿旁骛,学术研究兼采汉宋,于汉唐取其核,于宋取其纯,在诗经研究方面, 有多种著作:诗考、诗地理考、玉海诗类、困学纪诗等,这些著作或 有开创性意义,或有综合性意义,在诗经研究史上都具有重要地位。他的诗 学研究方法和成就不仅体现了了宋代文献学研究的特点,而且对后世的诗学 研究具有很大的影响。 关键词:王应麟:辑佚;诗地理;考据;义理;文献学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a bs t r a c t a sac l a s s i cc o n f u c i a nw o r k s ,t h eb o o ko f s o n g sh a sa t t a c h e dg r e a ti m p o r t a n c e f r o mi tc a m ef o r t hi nt h ew o r l d ,a n dl o t so fe x p e l sh a v em a d em a n yr e s e a r c h e sf o ri t f r o ma l la s p e c t s a ni m m e n s en u m b e ro fb o o k so nt h er e s e a r c ho ft h eb o o ko f s o n g s h a v ea p p e a r e di nt h ep a s t2 0 0 0y e a r s ,s oa l lt h eb o o k ss h o w e dt h eh i s t o r i c a l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t h o u g ht h es o n gd y n a s t yw a sf u l lo ft u r b u l e n c ea n dc o n f u s i o ni n p o l i t i c s ,i tw o u l dn o th o l db a c k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a n dp r o s p e c to fe c o n o m ya n dc u l t u r e d u r i n gt h ep e r i o d ,t h er e s e a r c ho nt h eb o o ko f s o n g sa l s os h o w e dt h eo b v i o u sc h a r a c t e r f o rt h ea g e s o nt h eo n eh a n d ,c r e a t i v ea n ds u s c e p t i v es p i r i to na c a d e m i ca n dt h e i d e a l i s tp h i l o s o p h yh e l pt h er e s e a r c h e so nt h eb o o ko fs o n g st a k eo nar e v o l u t i o n a r y c h a r a c t e ra n de v e nt h e r ea r em a n yu n c o n v e n t i o n a lt h e o r i e s ;o nt h eo t h e rh a n d ,t h e t r a d i t i o n a lr e s e a r c h i n gm e t h o d sw e r en o tb e e na b a n d o n e dc o m p l e t e l y , a n dt h e r ea r e s o m ee x c e l l e n tw o r k sm a d eb yt h ec o n v e n t i o n a lr e s e a r c h i n gm e t h o d s t h et w ok i n d so f r e s e a r c h i n gm e t h o d se b b e da n df l o w e do c c a s i o n a l l ya n ds y n c r e t i z e df i n a l l y , w h i c h h e l p e dt h er e s e a r c h e so nt h e b o o ko f s o n g sf o r mm a n ys c h o o l s ,s u c ha ss o p h i s t i c a t i n g g e n r e ,a b a n d o n i n gc o n v e n t i o ng e n r e ,k e e p i n gc o n v e n t i o ng e n r e ,s o u la n dn a t u r eg e n r e a n dt e x t u a lr e s e a r c h t h e r ew e r em a n yc o n f u c i u sm a s t e r si ns o n gd y n a s t y , a n dw a n g y i n g l i nw a so n eo ft h el e a d i n gm a s t e r s h er e a dam a s so fw o r k s ,a n dm a d er e s e a r c h i n h e r i t i n gf r o mt h em e t h o d sf r o mh a na n dt a n ga n ds o n gd y n a s t i e s t h ew o r k so nt h e r e s e a r c ho ft h eb o o ko f s o n g si n c l u d e dt e x t u a lr e s e a r c ho nt h eb o o ko f s o n g s ,t e x t u a l r e s e a r c ho ft h eg e o g r a p h yo nt h eb o o ko f s o n g s ,y uh a ia n dk u nx u ej is h i s o m eo f t h e ms h o w e dt h ec r e a t i v i t ya n ds o m eo t h e r sm a d et h es u m m a r yf o rt h ef o r m e rd y n a s t i e s h i sr e s e a r c h i n gm e t h o d so nt h eb o o ko f s o n g sn o to n l yr e p r e s e n t e dt h e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r e s e a r c ho nb i b l i o g r a p h yi ns o n gd y n a s t y , b u ta l s oi n f l u e n c e dt h er e s e a r c h e si nl a t e r a g e s k e yw o r d s :w a n gy i n g l i n ;t h eg e o g r a p h yr e s e a r c ho nt h eb o o ko fs o n g s ;t e x t u a l 2 r e s e a r c h ;a r g u m e n t a t i o n ;b i b l i o g r a p h y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 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 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科研成果。对本 文的研究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 明。本声明的法律责任由本人承担。 论文作者签名:害瑗 日期:弛学锉l 关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的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山东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 学校保留或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 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山东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 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 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 保密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规定) 刀厶 论文作者签名:耋鹱。导师签名:位兰巴! 日期:丝! 绺宙 2 曰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 一) 宋代学术特点 一、绪论 宋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经济政治的重大变革时期,在学术上也形成了独特的内 涵,表现为二个方面的特点:一,继承了中唐以来的思辨学风;二,是我国经学 史上的学术变古期;三,理学是官方哲学和民间主要的思潮。概括而论,理学是一 种知识、道德、政治相结合的新儒学形态。在经学方面,政治上革新派与保守派 的对立以及学术上思辨学风与汉学的冲突使得北宋的经学出现了积极的变革,南 宋时期则呈现出道学主导经术、心学泛滥的特点。 具体对诗经研究产生影响的主要有这样一些背景:其一,统治者提倡儒 学。宋代采取“强干弱枝”的政治政策,强化文臣政治,希望借儒术推行教化, 当然推崇儒家经典。其二,理学影响强大。发展到宋末,理学已经成为哲学的丰 流,也主导着经术的发展。南渡以后,虽然也有革新、保守两派经说的对立,而 传其学者,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成为道学家。其三,印刷事业发达。五代官刻经 书开始以后,一时印刷事业大行,除国子监刻书于中央外,另有地方政府刻书、 坊刻、私家刻书,知名的坊刻就达二十余家,这些都间接促成了宋代经说的振兴、 讲授、交流、保存与传承。其四,教育和科举产生了变革。私人讲习制度兴起, 成为官学之外的另一学术途径,书院讲坛成为宋人学说的继承之地,这些不仅使 得学术更加繁盛,而且形成了众多的学术流派。科举制度的恢复使布衣参政,使 宋代学术呈现出经术与政治相结合的特色。其五,思辨学风兴盛。唐末学者突破 旧说,对僵化的汉儒经典提出许多疑难,宋初学者直承这种思辨怀疑精神治诗, 呈现出诗经学史上不同于汉唐注疏而以独立姿态发明诗意的特色。其六, 民族心理产生了变化。宋室兴起与宋末时期均为民族矛盾尖锐之时,基于民族文 化的使命感和人性庄严的自觉,北宋诸儒的解经著述都以阐发义理为丰,多涉及 政治,南宋则直接抒发时事,n 显出更为沉重的民族意识。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 二) 王应麟诗经学研究现状及本文的研究内容 我们现在可知的研究两宋时期诗经学的论文、专著可以说是极为丰富, 具体到王应麟或他的著述,也有很多研究成果,如魏殿金、杨渭牛的论王应麟 的学术成就及其特点,王文华的王应麟及其 ,张祝平的王应麟 版本源流厘正,蒋秋华的王应麟的 学,布仁图的筚路蓝缕,开 前人之所未开谈王应麟在文献学方面的贡献和成就,李刚的从 看王应麟的经学特点,方如金、陈欣的王应麟的考据学理论及其对清代的影响 等等。但是,这些著作或是综合论述王氏之学,或是具体论述王氏某一种单独著 作,都没有从诗经学史发展的角度,综合论述王氏诗经学的成就和特点。 但王氏在诗经学史上的地位和取得的成就都是不容忽视的。王氏有关诗 学研究的作品众多,几乎每一种著作或具有开创性的意义:诗考开三家诗 辑佚先河,诗地理考奠定诗经地珲学专门研究的基础;或具有综合总结性 的意义:玉海诗类总结了他以前的诗学研究成果并对之进行了归纳分类, 困学纪诗总结了他对于诗经的考证成果,不仅体现出了他的为学特点, 还体现出了南宋时期的学术特色。所以,本文对王氏诗经学成就进行了归纳 总结,不仅为了对王氏诗经学进行梳理,更想以此为突破点,展现王氏作为 南宋时期文献学大家的特点,并进而揭示出南宋时期文献学研究的总体特点。 4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二、王应麟的生平和学术 一般认为我国古代经学发展分为三个阶段:汉学、宋学和清学。每个阶段都 有自己的特点:汉儒重训诂,宋人重义理,清人则长于考据。诗经学的发展也 遵循着这样的历史脉络:汉唐时代,诗经训诂注疏方面的书籍层出不穷,到了 宋代,义理之学则占据了大半壁江山,清朝则留下了许多考据方面的经典。然而, 学术的发展从来就不是整齐划一的。宋代是以义理见长的时代,从“宋初三先生” ,到后来的“理学五子 ,以至于南宋的“东南三贤” ,一直致力于理论的构 建,提倡道德性命之学,但他们并没有完全抛弃汉学,从内容到学术方法上,他 们都借鉴了前代的成就。以朱熹为例,他是著名的理学大家,但他为学反对空无 依傍的理论述说,而是主张在对古籍多次深入的阅读以后有感而发。经过宋初长 久以来的理论建树,在南宋国破家亡、内忧外患的大时代背景下,经学发展也出 现了回归“古学”的现象,学术出现了融合的趋势,这其中有一个著名的代表人 物王应麟。 ( 一) 王应麟生平和著作 王应麟( 1 2 2 3 1 2 9 6 ) ,字伯厚,又字厚斋,号深宁,庆元府鄞县人( 今宁波 市鄞州) 。先世河南开封( 浚仪) ,后迁居鄞县。在宋代文献学历史上尤其是诗 经学历史上,他是一位不可忽视的人物。他知识渊博,其“博洽多闻,在宋代 罕其伦比”,于天文、地理、历史、文学、音韵学都有精深造诣,一生著述甚丰, 有深宁集、玉海、困学纪闻、通鉴地理通释、汉书艺文志考证等书 三十四种,六百余卷。这些著作中有目录学著作,有辑佚、辨伪学著作,还有补 注、补释、汇释方面的著作,甚至还有蒙学方面的著作。在诗经研究方面, 他的专著有诗考、诗地理考、诗辩、诗草木鸟兽虫鱼广疏等。现仅存 前两种,后两种中,诗辩见载于宋史艺文志补,鄞县志亦曾著录;诗 指孙复、石介、胡瑷,他们在宋朝初年倡导守道尊于,都曾在泰i lj 求学,任教于太学。是宋悯理 学的先驱人物。 指周敦 顸、邵雍、张载、程颢、程颐,他们是北宋理学的创口人物。 指朱熹、吕祖谦、张轼,他1 f j 是南宋时期理学的完善者。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草木鸟兽虫鱼广疏六卷,宋史艺文志、朱睦j 樱授经图、朱彝尊经义考 均予著录,只是经义考题作毛诗:荦:木鸟兽虫鱼广疏。另外,他有关诗经 的文字还见于其学术性笔记网学纪闻卷三和类书玉海艺文部分的诗 类。 ( 二) 王应麟的学术渊源 王应麟能够取得如此丰硕的成就有着多方面的原因。 王应麟生长的浙东地区,自古以来就被誉为文物之邦,文化昌盛,人才辈出。 就学术思想而言,北宋有“明州杨杜五子”( 杨适、杜醇、王致、王说、楼郁五人) 和“永嘉九先生”( 周行己、许景衡、沈躬行、刘安节、刘安上、戴述、赵霄、张 辉、蒋元中九人) 。他们致力于学术和教育的发展,不仅把北宋时期北方的学术思 想传入浙东地区,更为重要的是他们教徒授课,形成了浙东地区浓厚的学术气氛。 而且在传播学术时,他们不守门户之见,综合吸取各家有益的见解,并且反对空 谈,提倡求实的精神,这两点对于后来浙东学派不拘门户、讲究实用的特点产牛 了深刻影响。 而到南宋乾道、淳熙年问,四明地区又出现了“甬上四先生”舒磷、沈 焕、杨简、袁燮。他们四人师尊陆九渊而又不悖朱子之教,同时还积极地与吕祖 谦、陈傅良等学者切磋学问,表现出与吕祖谦相联系的史学思想的特征和永嘉经 制之学的一些特征。对于“四先生”“尊德性根本于学问”、“性悟虽宗陆,身名未 异朱”的学术品格,王应麟在跋袁絮斋答舒和仲书中说:“所谓古人多识前言 往行,日课一经一史,斯言也,学者当书绅铭几,昼诵夜思,尊所闻,行所知, 可不勉欤沉潜乎经术,贯穿乎史籍,外以致用,内以崇德,费隐一原,敬义 俱立,应正学之不坠,尚前修之可及。”正是“四先生”这种内以致德,外以致 用,兼宗诸家之长,没有门户之见的学风,对王应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他的兼 宗朱、陆、吕之学,显然是“四先牛”学风的延续。 此外更为直接的影响则来源于王应麟的家学师承。 王应麟有着良好的家学和师承。关于王应麟的学术渊源,有多种看法:四库 王应麟:p q 明文献集,p q 明丛j 传第集第2 2 册,约冈刊本。 6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提要认为“其学问渊源出于朱子”,章学诚文史通义持相同观点;而全祖望 称王应麟兼综朱、吕、陆之学,而独得吕学之大宗。侯外庐等先生宋明理学史 也将王应麟列为“吕祖谦的后学”,认为他的思想反映出“婺学”特点:调和朱、 陆而偏于陆学,且受到了浙东事功学派的一些影响。 其实,作为一代通儒,王应麟于朱、吕、陆之学皆有渊源,对当时通行的学 问皆有所吸收。 宋元学案所述王应麟的师承如下: 朱熹真德秀王野王应麟 吕祖谦楼防王搦王应麟 陆九渊杨简史弥巩王掇王应麟 蔡元定蔡渊徐几王应麟; 王应麟的父亲王掮,博洽多闻,性耿介。曾任国史院编修官、实录院检讨官 等,预修四朝史,著舆服志六卷。王搦对王应麟及其弟王应凤寄予厚望, 他曾应博学宏词科而屡试不中,因此,决心让其二子能学业有成,对两予非常严 厉,每次授题后就挫在堂上督课,令兄弟俩答题,刻烛以待,稍微迟缓便叱骂责 斥,两兄弟为此更加苦学,学业于是日进。王应麟在宋理宗淳裕元年( 1 2 4 1 ) 考中 进士,时年仅1 8 岁,但在其登第之初即言:“今之事举子业者,沽名誉,得则一 切委弃,制度典故漫不省,非国家所望于通儒。”遂借馆阁图书发愤攻读,又于 宝祜四年( 1 2 5 6 ) 中“博学宏词科”。 王应麟从小接受父亲的教诲,王掇幼年学于楼叻,楼眈又是吕祖谦的高弟。 后来又从史独弥巩,而史弥巩则为陆九渊的高弟杨简的门人。因此,在王应麟的 家学渊源中,既有吕祖谦的婺学,又有陆九渊的陆学。王应麟十六岁时从乡先牛 吴参倚学,又于淳祜元年从王野学于婺,而王野则为真德秀高弟。由于家学及师 承的关系,王应麟于朱、吕、陆之学皆有渊源。 于朱学,他继承了朱熹重视读书、考据的一面。章学诚曾经说过:“朱了求一 贯于多学而识,寓约礼于博文,其事繁而密,其功实而难;虽朱子之所求,未敢 必谓无失也。然沿其学者,一传而为勉斋、九峰,再传而为西山、鹤山、东发、 宋史卷叫三八,王应麟传。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厚斋则皆服古通经,学求其是,而非专几守残,空言性命之流也。 汉唐诸 儒中朱熹最重郑玄,他说“汉魏诸儒正音读,通训诂,考制度,辩名物,其功博 矣。学者苟不先涉其流,则亦何以用力于此? 而近世二三名家,与大所谓学于先 生之门人者,其考证推说亦或时有补于文义之间,学者有得于此而后观焉,则亦 何适而无得哉? ”圆王应麟之所以被认为是朱学的传人之一,正是因为他继承了朱 熹重读书重考据的一面。他的考据学著作困学纪闻中就有许多对朱熹考 证结果的说明。如:“深衣方领,朱文公谓: 衣领之交,自有如矩之象。续衽钩 边者,连续裳旁,无前后幅之缝,左右交钩,即为钩边,非有别布一幅裁之,如 钩而缀于裳旁也。康成注钩边,若今之曲裾。文公晚岁,去曲裾之制而不用。 愚以汉史考之,朱勃之衣方领,谓之古制可也:江充之衣曲裾,谓之古制可乎? 此文公所以改司马公之说。” 当然,王应麟的考据和朱熹的考据又呈现出不同的 特点:作为理学大家,朱熹的考据是以阐发义理为目的的,而王应麟的考据呈现 出更强的学术性,而且由于这种学术性,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义理,可以说,王 应麟的许多工作就是把朱熹的考据之学从其义理之学中还原了出来。 于吕学,王应麟则更多的继承了他的治学态度。首先,他们都没有门户之见。 吕祖谦曾经调停朱陆之学,对两家都给予理解,并吸收两家之长,而王应麟也是 汲取众家之长,形成了不名- n ,不专一说的学风。其次,他们在义理之学风行 的宋代,同样重视科举和文学。在宋代的理学家看来,文学会害道,是异端,科 举则是雕虫之词,会沦为人们追求功名利禄的工具。吕祖谦则重理不轻文,他除 了擅长为文以外,还曾编选两部总集:一部宋文鉴,一部古文关键。于科 举,他希望士子们通过科举的成功从政治中心来改造影响社会。同样,王应麟对 于这二者,也持积极的态度,在文学方面,王应麟除了能文以外,还有诗文评著 作困学纪闻诗文评三卷。在科举方面,他早年就中举,并以一己之力编 撰了大型类书玉海,以方便后生晚学学习词科,在他看来,科举是国家发现人 才的重要途径。再次,二人都重视史学。浙东地区本来就有这样的传统,不论永 嘉之学还是永康之学,都反对空言道德性命,重视对史学的研究。吕祖谦曾经主 章学诚著、叶瑛校注文史通义校注,第2 6 4 页,中华书局,1 9 8 5 年。 朱:熹论孟精义。 王应麟撰、翁元圻注困学纪闻,第4 6 3 页,商务印二# 馆,1 9 5 9 年。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张:“多识前言往行,考迹以观其用,察言以求其心,而后德可畜。”王应麟则以 史学见长,他的史学方面的著作有通鉴答问、通鉴地理考、通鉴地理通释 以及汉制考等。复次,两人都讲求经世致用。这也是浙东学术的特点。全祖 望说:“乾、淳之际,婺学最盛,东莱兄弟以性命之学起,同甫以事功之学起,而 说斋( 唐仲友) 则为经制之学。考当时之为经制者,无若永嘉诸子,其于东莱、 同甫,皆相互讨论,臭味契合。东莱尤能并包一切,而说斋独不与诸予接,孤行 其教。 作为“浙学的代表人物,吕祖谦在经世致用之学上也很突出。他提倡 “学者当须为有用之学”。作为一名四明学者,更身处于南宋末期,国运日衰,王 应麟更为重视经世致用。他潜心于历代制度的研究,著有汉制考、汉河渠考、 历代田制考、历代漕运考等,并且关心现实,不惜触怒权奸,上上疏陈 十事,陈述的皆是朝廷的当务之急。 于陆学,王应麟对于“心学”的接受,我们可以看他的慈湖书院记中的 一段话:“万古一道,万化一心。仁,人心也。人者,天地之心也。四时风雨霜露, 地载神气,风霆流形,无一物而非仁。则清明虚静,天地万物为一体。在易 为不远复;在书为精一;在诗为无贰:在大学为毋自欺:在中庸 为至诚笃恭。惟先生无意而自得之。” 慈湖先生,是指南宋哲学家杨简,他师事 陆九渊,发展心学,深得象山精髓。从王应麟对杨简的推重,我们可以知道他对 陆氏心学的接受是没有疑问的。 总之,王应麟无门户之见,“和齐斟酌,不名一师” ,将“道学“心学“文 献学 融为一体,“能知汉唐诸儒本本源源,具有根柢,亦知洛闽诸儒亦非全无 心得,故能兼收并取。”正是这种博学兼综、使得他成为一代通儒,并集宋学之 大成,在经学史形成了独特的地位与影响,被誉为“汉之康成”实不为过。 祖谦丽泽论说集录。 黄宗羲著、全祖单补宋元学案卷6 0 ,中华书局,1 9 8 9 年。 千应麟四名文献集,p t l 明从书第一集,约园刊本。 黄宗羲著、全祖望补宋元学案卷8 5 中华书局,1 9 8 9 年。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三、王应麟诗经学研究成就 王应麟有关诗经研究的专著,有诗考、诗地理考、诗辨、 诗草木鸟兽虫鱼广疏等。另外,其所著大型类书玉海中有诗类一卷, 学术笔记困学纪闻中,有纪诗部分,这两部分后来被人编为玉海纪诗、 闲学纪诗各一卷。 ( 一) 诗考 关于诗考,四库全书总目日:“此编则考三家之诗说者也。隋 书经籍志云:齐诗魏代已亡,鲁诗亡于西晋,韩诗虽存,无 传之者。今三家诗惟韩诗外传仅存,所渭韩故、韩内传、韩 说者,亦并佚矣。应麟检诸书所引,集以成帙。以存三家逸文,又旁搜广讨, 日诗异字异义,日逸诗,以附缀其后。每条各著其所出。所引韩诗 较多,齐、鲁二家仅寥寥数条。盖韩诗最后亡,唐以来著书之家引其说者多 也。卷末别为补遗,以掇拾所阙。 关于此书的成书缘由及资料的来源,王应麟在自序里说的很明白:“汉 言诗者四家,师异指殊。贾逵撰齐、鲁、韩与毛氏异同,梁崔灵恩采三家本 为集注。今唯毛传、郑笺孤行,韩仅存外传,而鲁、齐诗 亡久矣。诸儒说诗一以毛、郑为宗,未有参考三家者,独朱文公集传闳 意眇指,卓然千载之上。言关雎,则取匡衡;柏舟,妇人之诗,则取刘 向;笙诗有声无辞,则取仪礼: 上天甚神,则取战国策;何 以恤我,则取左氏传:抑戒自警,吴天有成命道成王之德,则取 国语;陟降庭止,则取汉书注;宾之初筵,饮酒悔过,则取韩 诗序:不可休思、是用不就、彼峒者岐,皆从韩诗:禹敷 下土方,又证诸楚辞。一洗末师专己守残之陋,学者讽咏涵濡而自得之耀 如也。文公语门人:文选注多韩诗章句,尝欲写出。应麟窃观传记所述, 三家绪言尚多有之,罔罗遗帙,傅以说文、尔雅诸书,粹为一编,以扶 l o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微学,广异议,亦文公之意云尔。读集传者或有考于斯。” 综合这两部分我们可以看出,王应麟是在宋代疑经改经的大时代背景下,受 朱熹诗集传的启发,感慨于三家诗不传,“诸儒说诗,一以毛、郑 为宗,未有参考三家者”的情况,从经史文集中爬疏剔抉,钩稽采摭三家佚文遗 说,荟萃辑佚成为诗考一书,目的是为了“扶微学,广异义”。此书的体例 是首列韩诗佚文,先简要介绍历代史书对韩诗说诗之著录情况,然 后列篇名,系以解诗之旨、异文、异训。次列鲁诗,再次列齐诗,体例 与韩诗佚文同,只是不列篇目名,唯排比佚文而已。三家佚文之后,还有诗 异字异义、逸诗之条目。后面还有补遗,主要罗列三家诗与毛 诗不同的字,字下面注篇名、出处。 诗考在很多书中都有著录。王应麟浚仪遗民自志、 宋史本传、 宋史艺文志、袁桷师友渊源录及延祜四明志、王元恭至正四明志、 马端临文献通考、授经图、经义考、四库全书总目均予著录, 而师友渊源录作逸诗考。 诗考原有两种刊本。一是元泰定四年( 1 3 2 7 ) 翠岩精舍本,分为六卷, 再有元顺宗至元六年( 1 3 4 0 ) 庆元路刊玉海附刻本,通为一卷。后来的毛晋 汲古阁之津逮秘书本,张海鹏之学津讨原本,都是庆元路本的翻刻,四 库全书和丛书集成所收,亦是此一卷本。另外,宋史艺文志、焦弦 国史经籍志均著录诗考五卷本。 至于诗考的成书时间,据清张金吾爱日精庐藏书志与陆心源酾宋 楼藏书志所录元泰定刊本文及翁序,署“宋理宗景定五年甲子良月,应当完 成于此年以前。当时王应麟四十二岁,则此书之作成,比他的周易郑注要早, 所以此书应该为王应麟最先完成的辑佚之作,当然也是我国最早的辑佚学专著。 ( 二) 诗地理考 诗地理考六卷。王应麟认为诗经与地理的关系十分密切,他在诗 地理考的自序里说:“诗可以观。广谷大川异制,民生其间者异俗,刚 见乇应麟诗考卷酋。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柔轻重迟速异齐,声音之道与政通矣,延陵季子以是观之。太史公讲业齐、鲁之 都,其作世家,于齐日:洋洋乎,大国之风也。于鲁日:洙、泗之间,断 断如也。盖深识夫子一变之意。班孟坚志地理,叙变风十三国而不及( - - - 南, 岂知诗之本原者哉? 夫诗由人心生也,风土之音日风,朝廷之音日雅,郊庙 之音日颂,其牛于心一也。人之心与天地山川流通,发于声,见于辞,莫不系水 土之风而属山光五岳之气,因诗以求其地之所在,稽风俗之薄厚,见政化之盛衰, 感发善心而得性情之正,非徒辨疆域云尔。世变日降,今非古矣,人之性情,古 犹今也,今其不古乎! 山川i 能说,为君子九能之一,毛公取而载于传,有意其 推本之也。”我们知道,诗经中对于各地山川i 地理的记述甚多,为我们了解当 时的地理状况、城邑名称提供了可靠的资料,而王应麟不止看到了这一点,他更 注重诗经的文化地理学价值,认为“声音之道与政通,由诗可以观各地 风俗,可以“稽风俗之薄厚,见政化之盛衰,感发善心而得性情之正”,因而他仿郑 玄诗谱,“据传、笺、义疏,参诸禹贡、职方、春秋、尔雅、 说文、地理志、水经,网罗遗文古事,传以诸儒之说,列郑氏谱十七 首,为诗地理考”。 其书共六卷,前列地理总说一卷,其后两卷为国风,接下来两卷为二 雅,次一卷为三颂。这几卷都取诗谱分列为十七处。但最后还有一卷又 取谱中地名而历考之,其已见于前者,但系其目,而于首行标一“序”字,其实 专释谱中之地名,非释序中之地名。 本书也较为多见,浚仪遗民自志、宋史本传、宋史艺文志、延祜四 明志、至正四明志、授经图、经义考、四库全书总目均著录。现存有 津逮秘书、学津讨原、四库全书、丛书集成初编等本。 四库全书总目评价此书说:“其书全录郑氏诗谱,又旁采尔雅、说 文、地志、水经,以及先儒之言,凡涉于诗中地名者,荟萃成编。然皆 采录遗文,案而不断,故得失往往并存。”但不可否认的是,此书是第一部诗经 地理学研究专著,为以后的诗经地理学专门研究奠定了基础。 手应瞵泮地理考卷茸。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 - - ) 玉海纪诗 玉海纪诗是胡文焕据王氏玉海艺文- - i 1 中诗类编撰而成。我 们知道,玉海是王应麟年轻的时候为准备博学宏词科考试,广泛搜集资料整理 归类编辑而成的百科全书。所以它立足于实用,也可以说是一本工具书。因而它 资料搜集较为全面,但同时具体内容也较为简略。如,对于齐、鲁、韩、毛四家 传授源流举之不备。玉海纪诗的内容多散见于诗考中,只是在后者中内容 更为翔实,考证更为审慎。此书除见于玉海卷三十八外,还有明刊格致丛 书本。 ( 四) 困学纪诗 网学纪诗亦是胡文焕依据王氏困学纪闻卷三编撰而成。原书关于诗 的一百五十七条全部录入,只是有不少讹误之处。团学纪闻是王应麟晚年的学 术性笔记,其中多考证性文字,且考证有理有据,其成果多为后世学者所借鉴, 考经部分也多能以古籍证之,非一般空谈义理者可比。 ( 五) 其余有关诗经的著作 诗辨,见宋史艺文志补及鄞县志,经义考未载。 诗草木鸟兽虫鱼广疏六卷,见于宋史艺文志、授经图等,经义考 注日“未见”,清各家藏书目录亦未见收录,刘琳、沈治宏现存宋人著述总录 亦未著录。 另外,王应麟还有诗经天文编一卷,即他的六经天文编中有关诗 的部分。此卷只有诗十则,都是诗中有关天文的,如三星在天、定之方中、七 月流火、十月之交等。是编亦是采录先儒遗说,旁涉经史,只是辨析不足。 王氏这几部关于诗经的著作中,以诗考、诗地理考、玉海纪诗 和网学纪诗对后世的影响较大,也最能代表他的诗经方面的学术成就, 因而本文对之加以详论。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四、诗考开启三家诗辑佚先河 辑佚是赵宋以降重要的古籍整理方法之一,目前大部分学者认为我国第一部 辑佚学专著即是王应麟的诗考,同时这也是我国古代第一部专门辑录三家诗 异文、遗说的著作,它不仅对三家诗辑佚产牛了极大的影响,而且对于我国 古代辑佚学的发展也有深厚的影响。 ( 一) 诗考成书的主客观条件 诗考产生在宋代提倡思辨学风的文化时代背景下,同时王应麟的博览群 书也是此书得以形成的必要条件。 终宋一代,疑经辨伪始终是一种强大的社会思潮,这股疑经思潮反映在诗 经方面,主要表现为“废序运动。”废序运动肇始于唐代的韩愈,四 库全书总目提要说:“以为子夏不序诗者,韩愈也。”唐末的成伯王与又有所 推波助澜。宋人在此基础上对诗序产牛了强烈的质疑,“以为诗人所自制者, 王安石也;以小序为国史之旧文,以大序为孔了作者,明道程子也;以 首句为孔子所题者,王得臣也;以为毛传初行尚未有序,门人相互传授, 各记其师说者,曹粹中也;以为村野妄人所作,昌言排击而不顾者,则倡之者郑 樵、王质,和之者朱子也 。各种说法的涌现破坏了旧的说诗系统,这样就 产生了建立新的说诗系统的问题。但是传统的留存下来的古代解诗的材 料除了毛诗序、毛传、郑笺、毛诗正义之外,并没有多少。所以,宋 人在重建新系统时往往感到材料不够用。例如,朱熹虽然废序不用,却也往 往暗用序意,即姚继恒所说的“时复阳违序而阴从之”。李家树先生曾 经做过一个统计,说:“在国风一百六十篇中,诗序、诗集传说法相同 的共一百零九篇半,相异的只有四十八篇半,余二篇则未知异同了。这些数字指 出了一个很重要的事实:诗集传及诗序辨说跟从诗序的说法几达百分 永塔等:阴库令 5 总h 提要第1 1 9 贞,巾华f 5 局,1 9 6 5 年。 姚继恒:诗经通论 j 序巾华l5 岗,1 9 5 8 年。 1 4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之七十”。这样反序的学者寻找其他材料来证明自己的说法就成为一件很自 然同时也是必然的事情。皮锡瑞说:“朱传所以间用三家者亦以毛、郑不惬于 心,间采三家裨补其意。” 这时候,历史上曾经辉煌,但当时已经散佚的三家诗 就成为了经学家们关注的对象。三家诗在汉代就被立为官学,只是从毛诗 传笺独行以后才被挤出传统的解诗系统。而且,三家诗本身虽然已经 亡佚了,但其异文、遗说还有很多散见于汉代以来的各种书籍。所以,在疑经的 社会思潮的推动下,三家诗的辑佚就正式展开了。王先谦说“有宋之才谓之 士以诗义之多未安也,咸出己见,以求通于传、笺之外,而好古者复 就三家遗文异义之考辑。 这好古者就是王应麟。 王应麟能完成这部辑佚学专书,也得益于他博闻强记的为学特点。我们都知 道王应麟反对束书不观、孤陋寡闻的学风,提倡“通儒”之学,并把“博学宏词 科”作为其实现“通儒”之志的第一步,因而他广治经史子集,遍览群书,勤学 不倦,“自经史传记,诸子百家,浮屠老氏之书,以至当代典章之因革,食货之源 流,衣冠之谱系,群公先正之嘉言善行,家乘野史之各见殊闻,莫不遍览而周之”, 他认为:“闻见广,德有余。” 主张好问博学,君子应以不知一事一物为耻,对于 一草一木之理也应“致其极”。所以他对于汉代三家诗不传于后世,学者不得 不专守毛氏一家之说,感到深切的痛惜,因而在朱子的启迪下,发奋掇拾残剩, 辑录三家诗遗说,成诗考一书。 ( 二) 相对于后世三家诗辑佚之作诗考的不足之处 诗考为三家诗辑佚的草创之作,因而在后人看来存在着一些缺点。 比如,此书虽然以三家为主,却并非仅止三家。范家相三家诗拾遗:“王厚斋 诗考集经传子史及说文、尔雅所引与毛诗字句殊别者,并入三家 诗说中,虽极赅博,颇无伦次。 其次,后世学者认为其搜采有遗漏之处,多有补遗校勘之作:明董斯张刘为 李家树: 的历史公案第6 l 页,台湾大安出版社,1 9 8 9 年。 皮锡瑞:诗经通论,第6 5 贞。 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序例。 i j i j 学纪闻卷二- 10 。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之补遗十九条;清丁丙善本书藏书志中记载卢文诏、冯登府等增校于抄四卷 本;严虞悖读诗质疑三十六卷、附录十五卷中,有三家遗说;范家相三 家诗拾遗十卷。这些后来之作对诗考都有所增损,但是正如四库全书总 目所说:“古书散佚,蔸采为难,后人踵事增修,较创始易于为力,筚路蓝缕, 终当以应麟为首庸也。 再者,诗考于辑佚材料,仅加以排比,没有考证,与其诗考之名不符。 比如,王应麟在诗异字异义“苯莒”条下说:王肃引周官书云:“苯莒如 李,出于西戎。”冯登府说:“王肃,苯苜,木名,王基已驳其误,王伯厚不宜于 诗考引之。虽然王氏也在王肃说下引王基驳语:“远国物,非周妇人所得采。” 但显然没有精心核对,尚对王肃之说将信将疑。又比如诗异字异义“泉水”条 下引引斡、彼泉水,”注日:“说文:直视也。”陈乔枞说:“诗考鄂彼 泉水下亦引说文云:职,直视也。今考说文:鼹。读若诗 云:泌彼泉水。非谓从目作秣也。而陆氏诗释文王氏诗考并云说 文作郎彼泉水,岂所据说文古本泌字作胖,无读若二 字耶? ” ( 三) 诗考对于后世的积极影响 诗考作为开创性的著作,我们应当主要看到它的优点,应该主要看它对 于后来的专书辑佚尤其是三家诗辑佚的深刻影响。 首先,他开清人辑逸经、旧注之先。章学诚曾经说过:“又以四家之诗,独毛 传不亡,乃采三家诗说之见于群书者,为三家诗考。嗣后好古之士,踵其成 法,往往缀辑逸文,搜罗略遍。”也就是说,章氏明确认为辑佚起源于王应麟, 此后辑佚者是“踵其成法 。另一位经学大师皮锡瑞也认为“王应麟三家诗( 考) 与郑( 玄) 易注,开国朝辑古佚书派。” 具体到三家诗的辑佚上,继诗 考以后,涌现出了一系列三家诗的辑佚之作。于齐诗,卢文骝等据汉 书增补翼奉、匡衡等诗说数节;丁晏增补诗考颇详,据汉书、六 冯髓腑:二家诗拾遗,续修p qj 半个l 第7 6 册,第7 4 9 贝i :海占籍版社版。 章学诚著校蝶通义,见文史通义校注第4 3 5 贝,巾年1 5 “,1 9 8 5 乍。 皮锡瑞:经学复盛时代,经学历史第2 9 9 贞,巾f 仁t i5j n j ,1 9 6 3 年。 1 6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经奥论等采得数节;诸家中以陈乔枞所采为澹备,其余诸家所采大抵不出陈氏 所采范围。于鲁诗,卢文诏等十余家据释文、汉书地理志补得二 节,陈乔枞、王谟、马国翰、黄爽、阮元诸家除采明文外,更兼采汉儒之诗 说可考定为鲁诗者,以陈辑为澹备。于韩诗,卢文昭等十余家及丁晏、 阮元皆据群书补辑,所增多至数十百节。其余如王谟、马国翰、黄爽等大抵亦据 诗考增补编订成书。于逸诗,卢文诏等十余家增多二十余节,丁晏据王 辑补注,别采十余节附为补遗。范家相亦据王氏辑本重为增订,分为四类,一日 篇、辞俱逸者,二日篇名存诗辞逸者,三日篇、辞俱存者,四日诗辞存篇名逸者, 其编次较有条理。此外更有陈寿祺、陈乔枞父子的三家诗遗说考和辑佚三家 诗的集大成之作王先谦的诗三家义集疏。这些后来之作无不是受诗 考的启发和影响,如范家相就说自己“就深宁王氏之诗考,更为蔸补,稍 为推论其得失 圆。 其次,在辑佚内容方面,诗考为清代的三家诗辑佚提供了校勘材料。 由于版本的变化,清人所见的一些书,已不同于王氏当时所见的面貌,因而王氏 诗考所应用的内容,也就成为后人校勘借鉴的资料。如后汉书周磐传 李贤注引韩诗日:“汝坟,辞家也。 其卒章日:“鲂鱼赖尾,王室如:耀、 虽则如煅,父母孔迩。薛君章句:“赦,赤也。熔,烈火也。”王先谦诗 o v 三家义集疏:“王应麟诗考载后汉书注引韩诗作如燥,今本李 注作煅。韩诗外传一引诗虽则如煅二句,亦当为如煸。今本 亦作煅,皆后人妄改。 又如:郑风野有蔓草“清扬婉兮9 9 9 诗考引韩 诗外传二文作“青阳宛兮 。陈乔枞诗经四家异文考:“初学记七引外 传作清扬婉兮,今本外传同,并与诗考不和合,疑后人转写从毛 诗改之。魏文帝善哉行有美一人,婉如青阳,见艺文类聚四十一, 足为韩诗作青阳之证。文选射雉赋注引薛君韩诗章句日:青, 静也。玉篇面部:- 醌:,眉目之间美貌。韩诗云:“清扬砣兮。”今作 婉。集韵二十阮引诗同。” 再次,他为后世辑佚提供了方法上的借鉴。 孙膳志陈建华编占佚二件辑本目录( 附考证) ,巾华书局,1 9 9 7 年。 范家札j :三家诗拾遗。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古籍经历时代的变迁、天灾人祸,或全书散佚,或部分散失,辑佚工 作便成为保存古籍的一项重要于段。但辑佚的价值不仅在于简单的保存古代资料, 通过辑佚对学术源流进行梳理,对于学术的发展来说,具有更大的价值。王应麟 在诗考的完成过程中,便将诸儒的经说按家法、师法归类,明确了诗经 的学术源流。如刘向由于家学的影响,所述为鲁诗,因此王氏将刘向的诗说用 于鲁诗的辑佚,郑玄从张恭祖受韩诗,而他笺诗又在注礼之后, 故其注礼时所述的应该为韩诗,再如后汉书匡衡、伏湛、萧望之本传, 都对他们治齐诗有明确记载,王应麟便将他们的诗说加以整理,用于齐诗 的辑佚。他的这种以明学术源流为辑佚目的的学术追求为后人所继承。如清儒陈 乔枞在鲁诗的辑佚上成就最为突出。他广征汉儒引诗、说诗之文, 然后辨其师承,参观互证,以定其家派。其考定为鲁诗者,大要以中培从浮 丘伯受诗,而伯受业于荀子,定荀子始传鲁诗;以孔安国习鲁诗,而司 马迁从孔安国问故,定迁史记所述为鲁诗:以刘向父予为楚元王远孙习 鲁诗当为家传,定向父子述鲁诗。 第二,他揭示了广阔的辑佚途径。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