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学专业论文)辽宁省技术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pdf_第1页
(高等教育学专业论文)辽宁省技术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pdf_第2页
(高等教育学专业论文)辽宁省技术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pdf_第3页
(高等教育学专业论文)辽宁省技术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pdf_第4页
(高等教育学专业论文)辽宁省技术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高等教育学专业论文)辽宁省技术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 辽宁省技术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中文摘要 随着我国高新技术和现代制造业的迅猛发展,社会的进步对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产 生了迫切的需求。而高级技术应用型人的培养则是一种有别于传统的以学科型和工程型 教育为主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目前,尽管高等技术教育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地位的不断 提升,技术本科教育的发展也已经得到了广大专家学者的密切关注。但是,由于技术本 科院校发展历史较短,且办学主体多为高职高专院校升格或合并而成的新建本科院校。 因而, 在其人才培养上还存在着两种错误的趋势: 一种是按普通本科教育的培养模式来培 养高级技术人才,另一种是沿用高职专科教育的培养模式来培养。而这种人才培养模式 无法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高级技术人才的规格要求。所以,如何使技术本科院校在提高 办学层次的基础上,继续保持高职高专时期形成的办学特色,从而按照技术教育的特点, 确定相应的教育目标,培养出合格的本科技术应用型人才是一项亟待解决的问题,而本 研究正是致力于此问题的解决而展开的。 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研究,首先从阐释技术教育、技术本科教育、技术本 科人才培养模式等相关概念的入手,进而从经济发展、技术教育独立性和人才多样化三 个角度探讨了实施技术本科教育的可行性。其次,通过实证调查,着重以上海电机学院 和德国应用科技大学两个典型技术本科院校为个案研究,并对其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系 统深入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析了技术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特征。最后,在对辽宁省 技术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针对目前技术本科存在的问题,从办 学定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师资队伍等方面提出技术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构想 和具体措施。 关键字:技术本科 人才培养模式 研究 ii the study on talents- training mode of technical education at undergraduate level in liaoning province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as high- tech and modern manufacturing industry, social progresses have urgent needs of advanced technology talents. however, advanced technology talents- training mode is a new mode which is different from that based on discipline or engineering. at present, the status of the higher technical education in the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has risen, more and more experts and scholars have pay close attention to the developments of technical education at undergraduate level. but because of short history and new universities into which develop and merged by the upgraded from 3- year high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s. there are two fallacious tendencies in talents training of polytechnic universities. one is based on talents- training mode of common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to cultivate high- level technical talents. the other is continuing to use that of the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both of them can not meet the needs of advanced technology talents which required by socio-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refore, it is an urgent problem that how to preserve the characteristics from the vocational colleges when the level of polytechnic universities is up. and according to the features of technical education, the polytechnic universities should determine the appropriate goals of education and try to cultivate qualified technique applied undergraduate students, and this study is dedicated to the solution of this problem. this paper will carry the research through several aspects as follows. firstly, explain the concepts of technical education, technical education at undergraduate level, and talents- training mode of polytechnic universities, and then discuss the feasibility about the implementation of technical education at undergraduate level from the three angle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independent technical education and multifarious talents. secondly, through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analyze the talents- training mode of two typical polytechnic universities, which take shanghai dianji college and fachhochschulen in german as the case research. and 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explore the characters of polytechnic universities talents- training mode. finally, analyze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polytechnic universities talents- training mode in liaoning province. and according to the problems about polytechnic universities talents- training mode, offer theoretical ideas and concrete measures to construct the talents- training mode of polytechnic universities from the aspects of school orientation, cultivating goals, curriculum system and teachers. key words: technical education at undergraduate level talents- training mode research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在导师的指导下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所知, 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其他个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 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 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作者签名: 日期: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授权沈阳师范大学研究生处,将本人硕士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 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有权保留学位论文并向国家主管部门或其指定 机构送交论文的电子版和纸质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有权可以采用影 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 适用本规定。 作者签名: 日期: 辽宁省技术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1 第一章 引言 一、背景及意义 2 1 世纪是一个经济快速发展,科技转化不断加快的年代。在这样一个以知识和技术为 核心的年代里,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必然需要各类人才作为支撑。目前,我国教育理 论者将人才分成四种类型:学术型人才、工程型人才、技术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这四类 人才都曾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 调整和行业内技术结构的不断变化,社会的发展对技术型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往的 技术人员的科学技能水平已经不能胜任其岗位,新兴的职业岗位的智能含量也变得越来越 高,而这无疑使生产过程中不仅需要有普通的技术工人,同时更需要有大批的能够在生产、 管理、经营等工作一线将科学发现转化为工艺流程,宏观决策转化为微观管理的技术开发 和技术管理人才。而且,从目前我国劳动力市场对各类人才需求来看,人才需求的结构性 矛盾已变得尤为突出,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供不应求。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马约 尔先生所指出: “在发展中国家,合格的技术员、技术工人奇缺。这种教育结构的失衡是 经济发展的明显障碍之一” 1 的一样,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短缺的问题已成各发达地区经 济发展的瓶颈。以辽宁省为例,辽宁省地处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核心地带,是我国大型装备 制造业中心基地之一,担负着装备制造业快速发展的艰巨任务。目前,随着高新技术产业 不断增长以及改造传统产业步伐的不断加快,辽宁省正逐步走向新型工业化道路,以信息 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正在逐步的改造着传统的装备制造业。而与传统工业化相比,新型 工业化注重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来提高工业技术水平、工艺及产品质量,从而 来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因而新型工业化的发展必然对那些在知识能力结构上比技能型人 才拥有更多的理论知识,同时又具备比工程型人才具有更强的分析和解决生产中实际问题 的能力,并且能够在工作第一线从事技术带头人的技术型人才产生强劲需求。据统计,早 在 2 0 0 7年以前,辽宁就急需补充高层次国际化经营管理型人才、高层次创新型科技领军 人才 5 0 0 至 8 0 0 人;急需补充掌握高新技术知识,受过严格科研训练的高层次研发型人才 2万人左右;急需补充掌握高新技术知识,并善于运用高新技术知识解决生产中实际问题 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1 0 万人左右。 2 通过以上数据我们可以得出,辽宁社会经济的发展 不仅需要大批的高层次研究型人才,同时更需要大量的技术应用型人才。由此可见,技术 应用型人才,尤其是高技术应用型人才的紧缺是辽宁省面临的首要问题。因此,大力培养 具有竞争力的高技术应用人才是加速辽宁经济科技发展的必然选择。而目前技术应用型人 才的培养主要依靠职业技术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既包括技术教育同时也包括职业教育。技 术教育主要培养技术型人才,职业教育则主要培养技能操作型人才。目前辽宁省的高级技 术应用型人才主要来自专科层次的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的毕业生和普通高校毕业生。而这两 1 孟广平. 面向 2 1 世纪的技术与职业教育,面向未来的职业技术教育上海职业技术教育研究所 1 0 周年所庆研讨会论文 集 c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 0 0 1 . 4 . 2 辽宁紧缺人才培养工程启动 e b / o l . h t t p : / / w w w . a s i t . g o v . c n / m a i n / n e w s . a s p i d = 4 4 0. 辽宁省技术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 类人才在技术工作中都有明显的缺陷,前者理论知识、技术能力不够,后者技术能力不够。 所以,培养具有本科层次的技术应用型人才是辽宁现代化工业的必然要求。 目前,辽宁省技术本科院校多为高职高专院校升格或合并而成的新建本科院校,其人 才培养模式上存在着有两种错误的趋势: 一种是按普通本科教育的培养模式来办技术本科 教育,另一种是沿用高职专科教育的培养模式来办本技术本科。因此,如何使这些院校在 提高办学层次的基础上,继续保持高职高专时期形成的办学特色,从而为辽宁培养出急需 的高技术型人才是一项亟待解决的问题。而通过对技术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将使辽 宁技术本科院校走出人才培养目标同质化、人才培养模式单一化这一误区,有利于辽宁技 术本科院校的发展,对辽宁人力资源的合理开发具有战略意义。 二、文献综述 人才培养模式作为高校特色的体现,是区分不同人才标准的重要体现。在我国最早 提出“人才培养模式”这个词组是 1 9 8 3 年文育林在高等教育研究第 2 期发表的题为 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按学科设置专业 ,在该文中“人才培养模式”首次作为一个完整 的词组被正式提出, 然而对于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却没有作进一步解释。“人才培养模式” 作为官方语言,则出现于 1 9 9 8 年教育部在关于深化教学改革,培养适应2 1 世纪需要 的高质量人才的意见一文中,该文指出: “人才培养模式是学校为学生构建的知识、能 力、素质结构,以及实现这种结构的方式,它从根本上规定了人才特征并集中体现了教 育思想和教育观念” 。 这是我国首次以官方文献的形式对“人才培养模式”内涵做出的 界定,这个定义揭示了人才培养模式的一些特定要素,但没有进行全面的概括。而首次 系统论述“人才培养模式”这个概念的是龚怡祖教授于 1 9 9 9 年出版的论大学人才培养 模式的学术专著中,他将人才培养模式定义为: “在一定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指导下, 为实现培养目标而采取的培养过程的某种标准构造式样和运行方式,它们在实践中形成 了一定的风格和特征,具有明显的系统性与范型性” 。该书作为我国首部关于人才培养模 式的专著,不仅从理论上系统地论述了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而且还对人才培养模式中 的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培养途径以及教学组织形式等要素进行了论述,为高等教育人 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高等技术教育作为高等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其人才培养模式,尤其是本科层 次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重大理论与实践的问题。而目 前,由于技术本科出现的时间比较短,对技术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多集中在专科层 次,对本科层面技术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只是近几年才有一些学者开始关注,并 没有形成系统的研究,且散见于一些对技术本科教育的论述中,其研究还处于初始阶段。 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 目的观:从培养什么样人才的角度出发,将人才培养模式集中在培养目标与规格 之上。如李晓军在略论全球化视野中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层次上移中,从两年制和 三年制的高职高专教育难以满足高新技术岗位的需要以及产业界希望高职院校延长教育 辽宁省技术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3 年限来强化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的现实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为了满足现代企业对高层次 技术型、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技术本科院校应围绕技术应用能力构建知识框架,加大专 业知识与技术知识的复合力度,从而实现技术能力的相关融合。 3 萧成勇在透视应用 技术型人才培养及价值观问题中,从技术应用型人才的素质结构角度出发,针对社会、 学校和技术人才本身三个因素,分别论述了社会和人的价值观在技术人才培养过程中的 巨大引领作用。 4 刘宇陆在突出人才培养特色 服务区域经济一文中,从突出技术本 科人才特色的基点出发,明确提出了校企合作以及实践教学是技术本科人才培养的特色 所在。 5 过程观:即从怎样培养人的角度出发,将培养模式集中在课程内容和培养途径之 上。例如夏建国在其博士论文技术本科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中,就技术本科教育培养 人才的知识要素、能力要素、素质要素做出了规定,并在课程方面探讨了课程论中理论 与实践的关系问题,分析了学科课程模式与实践活动课程模式的不同特点,并指出了技 术本科课程要以“技术活动项目”为主线设计整合型课程结构模式,选择以学习者为主 体的开放型课程活动方式。石伟平、徐国庆在试论当前中国发展技术本科的意义与策 略一文中,认为应通过建立完整的专业教育学位的制度的方式,使国内高等教育中技 术类人才的培养与国际接轨。 6 同时,深圳职业技术学院采用“3 + 1 ”模式,试办四年制 高职专业的学校不换名、不改制,采用“3 + 1 ”模式,即入学按大专的有关要求招生,完 成三年学习后,成绩优秀的学生再进行一年的学习,毕业生颁发四年制高职毕业证 书,未能续读的学生经考试合格,颁发三年制高职毕业证书。 7 在国内,技术本科教育才刚刚兴起,其人才培养还处于初步的探索时期。而在国外, 技术本科教育已经得到发展。正如时任美国俄亥俄州教育厅厅长的 b . r . s h o e m a k e r先生 在论技术教育的发展和设施一文中指出:技术革命的变化“带来了工程和其他职业 的变化。工程师在理论领域不断深入,迫使他们丢下一些原先要做的工作,于是工程教 育的模式发生了变化。在商业、工业和农业中,出现了一种新水平的职业去填补由 于工程专家升级而造成的真空,而且在教育上出现一个新的水平去培养这种人才。这种 新水平的教育称为技术教育。 ” 在国外,许多国家都出现了对本科层次,甚至是研究生 层次的技术人才的培养,并已初具规模。例如德国应用科技大学是德国高等教育体系的 重要组成部分。应用科技大学在德国被定位为“与综合大学具有同等价值,但属于另一 种类型的高等教育” 。其办学理念可概括为“为职业实践而进行科学教育” ,培养目标的 制定是以学生未来就业岗位需要为导向的,根据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变化以及企业的实际 3 李晓军. 略论全球化视野中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层次上移 j . 教育发展研究,2 0 0 4 ( 1 ) . 4 萧成勇. 透视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及价值观问题 j . 教育发展研究,2 0 0 5 ( 1 2 ) . 5 刘宇陆. 突出人才培养特色 服务区域经济 c . 上海电机学院主编“新技术、新理念高层次技术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国际论坛文集,2 0 0 8 年出版. 6 石伟平 徐国庆. 试论当前中国发展技术本科的意义与策略 j . 教育发展研究. 2 0 0 3 ( 1 2 ) . 7 陈宝华. 实现技术本科策略 j 职教论坛. 2 0 0 3 ( 8 ) . 辽宁省技术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4 需要确定培养毕业生的岗位和目标,其专业设置和教学内容立足和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英国多科技术学院也在办学方针、培养目标、系科设置、学制和教学体系方面,采取源 于传统大学但又不囿于传统大学的方法,突破了传统大学的限制。由于大多数多科技术 学院是由一些职业学院、技术学院、商业学院和艺术设计学院等合并组合而成的,因而 其办学指导思想侧重在应用,它特别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强调毕业生实际技术的运用能 力,重视生产实践与劳动就业的关系,且教材中经常补充新兴科学技术应用的内容。此 外,美国的技术本科教育也日臻完善,例如美国普渡大学技术学院从培养目标的确立、 专业的设置以及课程内容的选择都以技术应用为出发点,其培养的人才主要面向生产一 线,并与普渡大学同类工程型人才有着不同的人才培养模式。 综合以上文献我们可以看出,本科层次技术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的重要性已逐渐得到 了理论界和实践界的广泛关注,也有一些零散的研究成果,但整体上还处于摸索阶段, 且多集中在普通本科院校的某些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少数职业院校某一案例的研 究。然而对于如何培养技术本科学生,尤其是具有区域性特点的技术本科学生,仅有极 少部分学者对其人才培养进行分析,而且这种分析也仅是宏观理论方面的探讨,且缺乏 成熟的理论构建。因此,探讨区域性技术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具有一定的可开发性。 三、研究课题的来源 本研究主要源自本人导师的技术本科教育的研究的课题。 在导师的悉心指导下,本 人对职业技术教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于一些不甚明了的地方得到了她精心的指导。 在导师严谨的治学态度影响下,本人也阅读了大量的技术教育发展和人才培养模式等方 面的著作,积累了大量的素材,也掌握了一些基本的思路和研究方法。因此,希望在有 限的研究能力下,通过自身努力的研究能够为辽宁技术本科院校的改革和发展做出微薄 的贡献。 四、研究目的 辽宁技术本科院校正处于积极探索时期,学校的办学定位还有待进一步商榷,学校 类别含糊不清,相关的教育实践经验也相对匮乏。因此,通过对技术本科人才培养模式 进行研究,发现其不足与优势,并通过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先进经验,完善辽宁职业 技术教育体系,促进本科层次高技术人员快速成长,加快辽宁区域经济的发展。促进辽 宁省高等教育结构朝着合理、均衡、有序的方向发展,使辽宁由教育大省变为教育强省。 五、主要研究内容 本研究主要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概念释义,并通过理论探讨,从经济形态的并 存期、技术教育的独立性以及人才需求的多样性三个角度分析了开展技术本科教育的可 行性;第二部分是国内外典型技术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个案研究,着重以上海电机学院和 德国应用科技大学两个典型技术本科院校为个案研究,通过对其人才培养模式系统深入 分析的基础上,探析技术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特征。第三部分是对辽宁省技术本科人才 培养模式现状分析,并依据辽宁省及全国技术本科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 辽宁省技术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5 地对发展技术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提出建议。 六、研究方法 本论文在研究方法上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 、文献法:通过对期刊网和外文网搜集国内外关于教育分类、高等职业教育、技术 本科、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等文章。通过对文献的阅读,整理归纳技术本科与普 通本科和我国现行的所谓的高等职业教育的差异性,并通过分析研究,总结出技术本科 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对德国应用科技大学和上海电机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探 析技术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特征,并结合辽宁省技术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揭示技术 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相应的对策,促进辽宁技术本科的发展。 3 、 访谈法:通过对上海电机学院和沈阳工程学院部分行政人员、教学人员进行访谈, 了解技术本科院校的办学定位、办学宗旨、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师资队伍以及实 践训练等方面的实际情况,收集一手资料,探讨技术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建构。 辽宁省技术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6 第二章 技术本科人才培养模式释义 一、技术教育 一种教育的产生与发展总是与当时的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的。技术教育的发展也 不例外。二战以前,技术教育被认为是培养生产技术工人的职业教育。第二次工业革命后, 随着科学在生产中的不断应用,工程教育则应运而生,而后技术教育被涵盖在工程教育之 内。然而,随着技术和技术应用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显重要,技术教育的独 立地位日渐凸显, “技术教育”的定义也逐步由模糊变为清晰,并被多数国家所接受。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1 9 8 4 年出版的 技术与职业教育术语 中对技术教育的解释是:“此 种教育设置在高级中等教育层次和第三级教育的初级层次,培养中级从业人员(技术员、 中级管理人员等) ;同时设置在大学层次,培养高级管理岗位的工程师和技术师。技术教 育的组成包括普通教育理论的、科学的和技术学科的学习以及相关的技能训练。技术教育 的组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体学习类型和教育水平” 8 不列颠百科全书中对“技术教育”的表述: “技术教育即为进入应用科学和现代 技术领域就业的学生提供学术和职业准备的教育。它强调对于科学和数学基础原理的理解 和实际应用,而不是像职业教育那样相对关心对于劳动技能的熟练掌握” ; “技术教育的教 育目标是为其毕业生进入职场做准备,其从事职业从分层上高于技能型工作但低于科学或 工程型工作。那些从事此类工作的人通常被称为技术师” ; “技术教育有别于主要注重理论 理解的专业教育” ; “技术型职业在一系列领域中都很有生命力,包括农业、工商管理、计 算机和数据处理、教育、环境与资源管理、形象艺术和工业设计,以及医药卫生等,技术 教育的课程相应地在一个广阔的范围内专业化” 。 9 而我国著名教育家顾明远主编的教育大辞典中对“技术教育”的解释则为:一是 指培养技术员类人才的职业准备。并指出到 2 0世纪后半叶,随着生产技术“高科技”的 产生与发展,产生了对高级技术员、工艺工程师、工艺学家等人才的需求,其教育水平逐 步达到大学本科和研究生层次。二是泛指以传授一定技术基础理论并以应用为目的的知识 技术教育,区别于运用科学规律阐述自然和社会生活中各种现象发生、发展的科学教育。 据此可知,技术教育有狭义和广义两种定义,狭义的技术教育是教育的一种类型,有其独 立的学校教育体系; 广义的技术教育则是相对科学教育而言的,包括职前和职后两个阶段, 是面向全体劳动者的宽泛的教育,为劳动者提供全面的专业性教育,培养他们掌握特定劳 动力的基础知识、应用知识和技能、技巧,常与培训联系在一起。 1 0 二、技术本科教育 8 严雪怡. 再论职业技术教育 j . 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 0 0 8 ( 7 ) :7 4 . 9 “t e c h n i c a l e d u c a t i o n ”, e n c y c l o p e d i a b r i t a n n i c a , 2 0 0 6 , e n c y c l o p e d i a o n l i n e e b / o l ( 2 0 0 6 - 0 7 - 0 8 ) h t t p : / / 0 - s e a r c h . e d . c o m . l i b e c n u . l i b . e n c u . c n / e b / a r t i c l e - 9 0 7 1 5 2 4 . 1 0 顾明远主编. 教育大辞典 m 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1 9 9 1 . 2 2 9 . 辽宁省技术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7 (一)技术本科教育概念 结合以上对 “技术教育”的条目的解释以及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实际,技 术本科教育,简而言之,就是本科层次的技术教育。即为进入应用科学和现代技术领域就 业的学生提供具有本科层次的职业和学术准备教育。它旨在培养能通晓相关专业与领域的 理论知识,熟练掌握本专业和其他相关领域的技术,能将科学研究与工程设计转化为现实 生产力,并善于综合多领域技术来解决具体问题的,知识与能力复合的实践型人才的教育 形态。是一种与科学教育和工程教育同“级” ,但不同“类” ;与专科技术教育同“类” , 但不同“级”的教育。 (二)技术本科教育的办学主体 技术本科教育作为本科层次的技术教育,一经提出就引起了有关研究人员和学者们的 广泛关注。综合各方观点,目前,实施技术本科教育的主体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 1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 目前,我国大多数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多为专科院校( 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和高等专科学 校) 升格或由多所专科学校合并而成。这些院校拥有着一定的技术教育办学经验,他们成 为了实施技术本科教育的主力军。例如,在原上海电机技术专科学校基础上成立的上海电 机学院和在原沈阳电力高等专科基础上成立的沈阳工程学院等就是典型代表。 2 、部分实力雄厚的优秀高职高专院校 由于部分优秀高职高专院校已积累了一定的技术教育办学经验,并拥有一定的适合高 层次技术教育师资和设备,因而可以在某些优势专业上实施技术本科教育。例如,深圳职 业技术学院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电子信息工程、楼宇设备与智能化等三个专业自 2 0 0 1 年起实施技术本科教育,并受到了社会企事业单普遍认可。 3 、部分重点大学的二级学院 在我国的重点大学中,很早就有技术本科教育的历史。如西安交通大学早在 1 9 8 8 年 6 月就设立了职业技术教育学院,实施本科层次的技术教育。 1 1 而后,办得比较有特色的应 属同济大学的职业技术教育学院。 三、技术本科人才培养模式 通过对技术本科教育的界定,我们可以推断出技术本科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是在“技术 为基,应用为本”教育理念的指导下,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培养兼备基本技术知识和较强 技术创新、开发和应用能力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 技术师或技术工程师) 为主要目标,以 应用性课程( 项目课程) 和参与各种技术活动为主要教学内容,以学校教育与工作场所训练 相结合为主要教学方式,以联合产业、行业、企业共同参与办学为特征,其目的是改变人 的知识、能力、技能和工具等要素,使之与物的要素达到尽量完美的结合,从而获得尽量 好的技术效果的教育组织的建构。 111 9 9 8 年 6 月 2 3 日经陕西省高教局批准, “西安交通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院”成立 e b / o l . h t t p : / / n e w s x q . x j t u . e n / x s y g / 2 0 0 6 - 0 3 / 1 1 4 2 6 4 8 0 9 2 d 3 2 2 . s h t m l . 2 0 0 6 - 0 3 - 1 8 . 辽宁省技术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8 第三章 技术本科教育可行性分析 一种事物的产生必然有其生存的道理,技术本科教育的产生与发展也是在一定时代的 背景召唤下应运而生的。 一、经济形态的并存期为技术本科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契机 经济形态是对人类文明史上不同历史时期的,代表当时先进生产力水平的经济活动以 及它的结构和特点的一种抽象表述。 每种经济形态都包括自己独特的生产要素、生产模式、 主导产业、基本结构、基本制度和基本观念等。根据生产力水平与结构的划分,经济形态 可划分为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和知识经济。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则表现为经济形态的演变 与交替,即后一种经济形态进步于前一种经济形态,且后一种经济形态也必将更替前一种 经济形态。社会经济形态不断从低级形态向高级形态发展,是社会不断进步的过程。而教 育作为社会的一种上层建筑,其发展总是与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相适应的,因而 不同的经济形态对教育,尤其对技术教育有着不同的要求。 (一)不同经济形态下的技术教育 在农业经济时代,由于生产方式封闭僵化,劳动者的技能积累和传授主要是在实践活 动中,通过师徒关系或父子关系的方式以手口相授的形式进行。因此,在这种相对静态经 济形态下,科学与技术长期处低级状态,技术处于萌芽时期。 在工业经济时代,人类生产方式从手工生产变成机器生产。工业经济时代的初期,随 着蒸汽机的发明使用,工业的迅速扩张对大批的产业工人产生了强劲的需求,而这也使得 教育与培养工业劳动力发生了联系,于是初级技术教育则应运而生。而后随着工业经济的 深入发展,产业的技术知识含量不断增加,对劳动者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要求也随之不断提 高,同时也带来了技术教育由中等层次向高等层次上移的发展趋势。 在知识经济形态下,高技术产业成为产业支柱,技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产业将得 到蓬勃发展,而劳动密集型产业所占比重会趋于下降。因而, 知识经济形态下的从业人员, 不再只从事简单的重复劳动,也不再是机器的附属物,而是利用智能型劳动工具,能够运 用知识与技能主动变革复杂的劳动对象,以自己的智慧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因此,为适 应知识经济形态演变趋势,技术教育的办学层次必然高移,专科层次的技术教育已不能满 足知识经济对技术类人才的要求,未来的技术人才必须接受高技术的洗礼,真正体现现代 技术教育将智能优势转化为生产力的教育职能,从而使知识经济成为了一种更能促进生产 力发展的高级经济形态。 (二)经济形态的并存期需要加强技术本科教育 经济发展表现为经济形态的演变和交替,任何一个国家经济的发展,都不可能表现为 一种纯粹的经济形态,而是在多种经济形态的共存后逐步转换形成的,中国也不例外。目 前,中国正处在工业化时期,而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中国社会发展处于多种经济形态并 存时期。而教育的形态总是与社会经济形态是同构的,多种经济形态的并存必然要求不同 辽宁省技术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9 层次的技术教育同步发展,而本科层次的技术教育也正是在此契机上,才得以登上历史舞 台,并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在知识经济形态为主的国际大背景下,我国要充分抓住知识经济机遇,加强知识创新 和应用,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加快对传统产业的改造,从而加速经济的发展。然而, 在知识与技术紧密联系成一个整体的情况下,熟练的操作技能已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 求,能够运用知识与技能,创新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 专科层次的技术人才已不能完全满足经济的需求,本科层次,甚至是研究生层次的技术人 才已成为时代的宠儿。 目前,尽管中国正处于知识经济的大背景下,但我国的工业化尚未完成,工业化阶段 不可逾越。因此,当前经济的主导产业仍然是制造业。众所周知,制造业的发展在一定程 度上受制于工人的素质与技术。而目前高级技术人员的匮乏以及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的结构 性矛盾,使得从安全生产到承担高技术项目的能力都出现了危机。因此,工业化的加速发 展也必然要求技术教育不能囿于专科层次,适当发展本科层次的技术教育有利于我国加快 实现工业现代化。 同时,2008 年美国经济危机正逐步地蔓延至我国,而应对经济危机的最好办法就是实 现新技术变革。目前我国技术创新能力十分薄弱,产业主体技术仍依靠国外,自主知识产 权较少。因此,我们必须要走自主开发、创新为主的可持续发展道路。而这就必然需要明 确人才的合理层次结构,既要培养大量的专科层次的职业技术人才,同时更要培养大批本 科层次的技术创新人才。 二、技术教育独立性的日益凸显是技术本科教育发展的理论基 础 教育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发展的,任何一种教育类型的产生都是由当时的社会生产 力水平所决定的。世上本没有科学,科学是随着人类的实践活动产生的。人类在与自然斗 争的实践中,通过先验的认识结构逐渐地对自然有了认识,并对其进行探索,从而导致了 科学的产生。在 1 6世纪,近代科学真正脱离宗教而被确立,而后,科学教育才逐渐被人 们所接受,并随着不断的成熟与完善逐步成为主要的教育类型。此后,随着社会生产力继 续发展和自然科学突破性进展,为了提高劳动生产效率,人们期待把科学原理直接应用到 生产中去,这就迫切需要一批既懂科学理论又能将理论运用在生产实践的“工程型”人才, 由此,工程教育才应运而生。正如科学教育和工程教育的产生一样,技术教育的产生也是 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在大工业生产初期,生产过程中的技术问题只需要在工程 师的监督下,依靠技术工人的熟练技能与丰富经验便能解决。然而随着工业生产的不断发 展,新产品、新工艺、新设备的快速涌现,制造过程中的技术要求愈来愈高,这就需要工 程师集中精力进行产品的研制和开发,而技术工人在面对不断更新的设备、技术时则显得 无所是从。因此,出现了主要研究生产技术问题的技术教育。然而,尽管技术教育由来已 久,但由于这类教育本身的不成熟,且比其他各类教育发展较晚。所以,社会上对技术教 辽宁省技术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10 育是否应该存在,以及科学教育、工程教育或职业教育可以将其取代的偏颇认识仍旧存在。 而造成这种偏颇认识的根本原因是人们还没意识到技术是一种有别于科学和工程的独立 体系。 (一)技术与科学的关系 随着科学和技术的发展,科学和技术的关系越来越密切,甚至出现相互融合的现象。 但融合不是融为一体化,科学与技术之间是各具特点。在 1 9 世纪以前,科学与技术是相 互分离的,它们平行地向前发展。正如库恩在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中指出:“我认为, 不是别的,而是神话蒙蔽着我们,使我们不能清楚地认识到,除了最近这个阶段,在人类 历史的其他所有阶段上,智力需求的发展几乎无需与技术发生关系”。而有关的严肃研究 都表明,这个最近的“阶段”是从 1 9 世纪后半期才开始的,是在 1 8 7 0 年以后才真正开始 的,这已经是在科学“革命”过了两个世纪以后,在工业“革命”发生一个世纪以后。 1 2 由此可见,科学和技术并不是天生就如此密切,只是在 2 0 世纪 4 0 年代后,科学与技术 的联系空前增强,使得科学与技术互相接近。但事实上,技术仍是独立于科学的一个体系, 尽管两者都是创造性的活动,都是实践性活动。但是科学为了认识自然,包括认识自然界 发生的各种现象,剖析自然界存在的所有物质,揭示主宰自然现象的内在规律和相互联系。 而技术侧重于将我们对自然界的认识去利用自然,向自然索取,改造自然以适应人类越来 越复杂、越来越高标准的生活的需要;科学创造的主要是知识。技术则不同,除了以知识 形态出现外,还同时具有一定的劳动技能和加工工艺等物质形态;如果说是科学决定了一 件人造物的物理可能性的极限,但是它却并不能设定一件人造物的最终形态。因此,科学 与技术虽然有如此密切的关系,但二者毕竟有所不同,而且有本质的差异,所以两者不能 混为一谈。 (二)技术与工程的关系 人与自然的关系无外乎是认识自然与改造自然。认识自然是科学活动,改造自然则包 括工程活动与技术活动。因此,我们除了注意“科学”与“技术”的本质区别外,还要注 意“工程”与“技术”的区别与联系的问题。李伯聪教授在其工程哲学引论中指出: 工程是改造世界的物质实践活动,将工程界定为“对人类改造物质自然界的完整的全 部的实践活动和过程的总称”显然,他将工程过于泛化了,认为工程是人类改造自然 的唯一活动。事实上,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工程与技术都是以满足人类的某种需要 为目的,都是人类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为了获得更好的生活而改造世界的活动。 “工程 是以某组设想的目标为依据,应用有关的科学知识和技术手段,通过一群人的有组织 活动将某个(或某些)现有实体(自然的或人造的)转化为具有预期使用价值的人造 产品过程”。 1 3 而技术是在科学的指导下,通过总结实践的经验而得到,在生产过程和 其他实践过程中广泛应用的,从设计、装备、方法、规范到管理等各方面的系统知识,并 1 2 关于近代科学与技术的关系 e b / o l . h t t p : / / w w w . 3 6 0 d o c . c o m / c o n t e n t / 0 6 0 7 3 1 / 1 0 / 3 3 2 3 _ 1 6 9 4 9 5 . h t m l . 1 3 王连成. 工程系统论 m . 中国宇航出版社,2 0 0 2 ( 8 ) :2 3 . 辽宁省技术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11 运用知识和物质制造出具体的产品。 从字面定义来看,很显然技术与工程的内涵极为相近, 它们指称的对象范围具有很大程度上的重合、重叠。这种宽泛的界定并不利于我们理清工 程与技术的本意。正如科学与技术有原则的不同一样,工程与技术也有不可忽视的区别。 就工程与技术的关系来说,工程以控制自然力为目的,并使事物的性质在装备和机器上发 挥效用,它以建造为核心活动,是关于设计建造特定人工自然工程的技术手段与工艺方法 的学问,是生产体系。工程活动形成工程建制,其主角是工程师和工程管理人员,他们活 动的目的是将科学家的理论成果转化为可以具体执行的有经济价值的活动过程,工程活动 是一种活动的存在而不是一种存在物的存在。而技术是以对自然界的认识为根据,利用得 到的认识来改造自然为人类服务,它以发明为核心活动,是关于人工自然过程的一般机制 和原理的学问,是一种工具体系,技术活动形成技术建制;技术是以发明为核心的活动, 技术是人们改造世界的方法、技巧和技能;技术活动具有确定的结构和功能,是已经存在 的事物,它的主角是发明家和各级技术型人才。由此可见,工程与技术不是包含与被包含 的关系,是“两类范畴” , “两种价值” ,是两个独立的系统。 通过上述对科学、工程与技术的关系的表述,可以看出技术独立于科学与工程的 “三元论”已经得到广泛的认可。但是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科学、工程、技术和生 产(职业)的“四元论”观点也日益得到人们的关注。与此相适应,教育也出现了以 基础知识和学科为主要教育内容的科学教育、以工程项目或生产流程为主要教育内容的工 程教育、以技术项目或科学技术为主要内容的技术教育和以职业岗位所需的技艺或经验为 主要内容的职业教育。在高等教育领域中与各类教育类型相对应院校分别是:研究型院校 主要实施科学教育,普通本科院校也仅以工程教育和科学教育为主,高职院校相对应职业 教育和部分技术教育。然而随着科学原理进一步应用到生产工艺领域中,技术教育也逐步 科学化,理论技术的重要地位也日益凸显,这必然要求技术教育从专科层次的高职院校提 升至本科院校。因此,作为一种独立的教育类型的技术教育,必然要打破科学教育与工程 教育在本科层次占据的垄断局面,真正建立起实施技术教育的院校载体。 三、人才需求的多样化是技术本科教育发展的现实依据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把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看作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而事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