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千闯运春秋公羊传笺研究 摘要 王阎运是晚清的经学大家,遍注群经,著述等身,当时即被推为一代宗师, 可是由于其著作文笔古简,学术取向平实,与同时代诸家的瑰玮狂怪风格大异其 趣,故为后世学术史家所不取,只是到了新近,王氏经学才走进研究者的视野。 本文以王闽运春秋公羊传笺为题,以文本的分析为手段,挖掘书中丰富的思 想内容,在此基础上,重新评估王氏春秋学的学术价值。 在清代晚期,今文经学的复兴是一道独特的学术现象,与乾嘉时代的汉学相 比,有着显然不同的学术方法和旨趣,但从另一个角度说,它未尝不是汉学运动 的继续和深化。对于今文经学的发生和衍变,本文重新做了梳理,在此基础上, 将王闽运的学术历程进行交代,特别是他的三种春秋学著作,文中以专节的篇幅 做了介绍。 王问运说春秋独宗公羊,春秋公羊传笺一书承上开下,在其春秋学著 作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对其文句进行爬梳分析,就注疏特征、大义取舍等项内 容,与孔广森公羊通义和陈立公羊义疏比较,分析其中的异同,突出王 氏春秋学的学术特征,重新评价其在晚清今文学史上的地位。 王闽运学术主今文经学,以经世致用为毕生的追求,细绎湘绮楼诗文集 与湘绮楼日记,可知王氏行事一以经学为依据,其政治思想和其所阐述的春 秋义理有着高度的契合。本文以春秋公羊传笺结合相关的历史资料,对王 氏本人的行事进行分析,努力勾勒其“帝王之学 的思想轮廓,并结合历史发展 的趋势,对其政治主张和学术倾向做出更为公允的评价。 关键词:王闺运;春秋公羊传笺;晚清今文经学;帝王之学 a bs t r a c t w a n gk a i y u nw a sa ne x p e r t o nc o n f u c i a nc l a s s i c si nl a t eq i n gd y n a s t y h e a l m o s ta n n o t a t e da l lt h ec o n f u c i a nc l a s s i c s ,w r o t eal o to fb o o k s ,a n dw a sr e g a r d e do n e o ft h em a s t e r so fh i sg e n e r a t i o n h o w e v e r ,b e c a u s eo fh i sa n c i e n ta n ds i m p l es t y l eo f w r i t i n g ,a n dh i sp l a i na c a d e m i co r i e n t a t i o n ,b o t ho fw h i c hw e r eq u i t ed i f f e r e n tf r o m m o s to ft h eo t h e rs c h o l a r bw i t ht h eg r e a ta n ds t r a n g es t y l ei nl a t eq i n gd y n a s t y , h ew a s n o ta p p r o v e d i nr e c e n tt i m e s ,w a n g sa c a d e m yw a sa t t a c h e dm u c hi m p o r t a n c et ob y t h es c h o l a r s t h et h e s i sc o n c e r n e dw a n gk a i y u n sb o o k ,t h ec o m m e n t a r y o f k u n g y a n gc h u a n ,w i t ham e a n so fa n a l y z i n gt h et e x tt om i n ew a n g sn e w t h o u g h t s ,a n d b a s e do nt h a t ,r e a p p r a i s e dt h ev a l u eo fw a n g sa c a d e m i c so nk u n g y a n gc h u a no n s p r i n ga n da u t u m n i nl a t eq i n gd y n a s t y , t h er e n a i s s a n c eo ft h el a t e q i n gn e wt e x ts c h o o lw a sa s p e c i a la c a d e m i cp h e n o m e n o n c o m p a r e dw i t hq i a n j i ah a nc o n f u c i a nc l a s s i c s ,t h e l a t e q i n gn e wt e x ts c h o o le v i d e n t l yh a dd i f f e r e n ta c a d e m i cm e t h o d sa n dp u r p o r t b u t f r o ma n o t h e rp e r s p e c t i v e ,i tw a st h ec o n t i n u a t i o na n dd e e p e n i n go ft h eh a n c o n f u c i a n c l a s s i c s o nt h eb a s eo fr e c o m b i n gt h eo c c u r r e n c ea n de v o l u t i o no ft h el a t e - q i n g n e wt e x ts c h o o l ,t h et h e s i sg a v ea na c c o u n to fw a n g sa c a d e m i cc o u r s e ,e s p e c i a l l yh i s t h r e ek i n d so fw o r k so ns p r i n ga n da u t u m na n n a l sw h i c hw a si n t r o d u c ei nas e p a r a t e s e c t i o n w a n gk a i y u nc o n s i d e r e dt h a tk u n g y a n gc h u a no ns p r i n ga n da u t u m ne x p l a i n e d t h et e n e t 。o fs p r i n ga n da u t u m na n n a l sw e l l t h ec o m m e n t a r yo fk u n g y a n gc h u a n a c t e da sac o n n e c t i n gl i n kb e t w e e nt h ep r e c e d i n ga n dt h ef o l l o w i n ga n dp l a y e da n i m p o r t a n tr o l ea m o n g t h eb o o k so ns p r i n ga n da u t u m na n n a l s t h et h e s i sa n a l y z e dt h e s e n t e n c c so ft h eb o o k s ,c o m p a r e dw i t hk o n gg u a n g s e n g sg o n g y a n gt o n g y i a n d c h e n l i ,s g o 力g y a n g y i s h ui nc h a r a c t e r is t i co fa n n o t a t i o n a n dt h ec h o i c eo f r i g h t e o u s n e s s ,s h o w e dt h ed i f f e r e n c e st og i v ep r o m i n e n c et oa c a d e m i c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o f w a n g sv i e w p o i n to ns p r i n ga n da u t u m na n n a l s ,a n dr e e v a l u a t ep o s i t i o no fw a n g s v i e w p o i n to ns p r i n ga n d a u t u m n a n n a l si nh i s t o r yo ft h el a t e q i n gn e wt e x ts c h 0 0 1 w a n gk a i y u nm a j o r e di nn e wc o n f u c i a nc l a s s i c sa n dw h a t h ep u r s u e da l lh i sl i f e i se m p h a s i z i n gs t a t e c r a f t w h e ny o ur e a dw a n g st w ob o o k s :x i a n gq il o ua n t h o l o g y a n dx i a n gq fl o ud i a r y ,y o uw i l lf i n dh i st h o u g h tq u i t ea g r e ew i t ht h er i g h t e o u s n e s s w h a th eg o tf r o ms p r i n ga n dau t u m na n n a l s t h et h e s i sb a s e do nt h ec o m m e n t a r yo f i i i 工阁运春秋公羊传笺研究 k u n g y a n gc h u a na n do t h e ra s s o c i a t e dh i s t o r i c a lm a t e r i a l s ,a n a l y z e sw a n g sb e h a v i o r s t oo u t l i n eh i st h o u g h to nt h eh i g h e s tp o l i t i c a ls c i e n c e ,h en a m e di t “c o u r s eo f e m p e r o r ,a n dc o m b i n i n gt h et r e n do fh i s t o r yt of o r maj u d g m e n to nh i sp o l i t i c a lv i e w a n da c a d e m i ct r e n d k e yw o r d s :w a n gk a i y u n ;t h ec o m m e n t a r yo fk u n g y a n gc h u a n ;t h el a t e - q i n gn e w t e x ts c h o o l ;t h eh i g h e s tp o l i t i c a ls c i e n c e 硕士学位论文 第1 章绪论 1 1 选题意义 王闽运号为近世儒宗,他勤于著述,遍注群经,曾先后出长成都尊经书院、 长沙思贤讲舍、衡州船山书院,作育人才甚众,廖平、曾彦、刘光第、宋育仁、 林旭、杨度、马宗霍等均出其门下,王氏才高文雅,睥睨一世,在当时享有盛名, 他曾与肃顺、曾国藩、丁宝桢等权贵往还,参与机密,又与湘淮后劲的彭玉麟、 陈士杰、李鸿章等人多有过从,到了民国,入京掌国史馆,几十年风云过眼,胸 次自是不凡。他以“帝王之学”自许,抱纵横之志,欲行拨乱反正之事,此志不 行,乃挂剑归隐,汲汲接引后辈,迎来送往,欢情不沫,最终以诗文学术得享高 名于后世。这样一个人物,是很容易引起人们的兴趣的,于是当导师建议做王氏 春秋公羊传笺这个题目时,我毫不犹豫就应承下来。 在翻阅王闽运的相关材料时,我发现其中的记录非常芜杂,抵牾之处颇多, 誉之者称道其为有抱负的爱国志士,天下兴亡,忧乐所关( 萧艾) ,毁之者诋其为 头脑冬烘的利益攫取者,利其口辞,不谙时势( 单正平、阳信生) 。对王氏经学的 评价也是五花八门:有的认为王氏治经属于常州学派或公羊学派( 钱基博、马宗 霍、萧艾) ,有的则认为可独立为古今兼采的湖湘学派( 章炳麟、支伟成、田汉云) , 有的认为王氏说经妄下己意,穿凿附会( 梁启超) ,有的则认为汉宋兼采,新义颇 多( 叶德辉、皮锡瑞) ,有的说王氏讲经开近代疑古之风( 钱基博) ,有的则认为是 清末今文经学的大倒退( 陈其泰) ,有人甚至认为王氏“注书 而不著书,钞书而 已( 张舜徽) ,人言人殊,纷繁复杂,很难给人一个清晰的印象,不过其中是非曲 直,均未给予具体的论述。通过对王闽运的学问及行事进行分析研究,给这些问 题一个清晰的结论,也是我对本文的期待。 本文拟以王氏的春秋公羊传笺为主,对其经学成就与思想做一最为直接 的考察。其选题的意义在于: 第一,拟从春秋公羊传笺文本出发,以分析比较为手段,探讨王闽运经 学的具体面貌及其得失。在晚清,今文经学无疑是最具影响力的学术流派之一, 王氏在当时即以春秋学名世,其弟子更是遍布川i 、湘两省,在全国的影响也不容 忽视。可是到了王氏身后经学衰落,学术界对于这一派还缺乏评价和总结。八十 年代后,经学研究抬头,王闽运及其学术也逐渐走进了研究者的视野,二十多年 来,已有几种专著问世,取得了相当可观的成就。这些文章均是在整体层面对王 氏的春秋学进行研究,就其具体的经学著作展开论述,是深化王氏经学研究的一 工阎运春秋公羊传笺研究 个突破口。本文以春秋公羊传笺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书中内容的分析爬梳, 总结出它的学术特色,再以此为基础,与孑l 广森公羊通义及陈立公羊义疏 做具体的横向比较,对王氏春秋学在整个晚清今文经学中的历史地位进行重新审 视。 第二,学术与政治,这是王阎运毕生的关怀,今文经学家主张“以经学饰治 术”,在王氏这里,经学与它的政治主张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王氏终身讲求 “帝王之学 ,曾经引起学者们的极大兴趣,但是由于事涉机密,其中的细节大 多晦暗难明,给研究探讨带来了很多麻烦。有人认为“帝王之学”只是无根游谈 的“纵横捭阖之术 ,是一种怀着侥幸心理的政治投机,本文将以对春秋公羊 传笺的研究为基础,结合相关的历史材料,探讨王氏“治术 的学理基础,展 现其学术的思想风貌,在此基础之上,对他的几次政治实践活动进行分析,来说 明一个传统学者对社会危机的独到见解,或可提供一个新的视角来理解近代历史, 丰富近代史研究的学术内涵。 1 2 研究综述 王氏其人其学,在晚清民国时就已为人津津乐道,只不过评论者身在其中, 夹杂个人偏见,批评难免失实,算不上是现代意义上的学术探讨。晚清学人中皮 锡瑞、叶德辉、廖平多认为王氏经学仍属传统今文经学范围,但也有发展,新意 颇多。民国后,梁启超在其著作中诋王氏经学造诣甚浅,章炳麟认为王并非常州 学派,刘师培说王氏经学以公羊为重心,邓实说王闽运“以公羊并注五经 ,今 文学“盛于龚魏,而集大成于王氏 ,虽然诸家说法不同,却均可作为后来研究 者立论的依据。有关王氏事迹,近代报章、文人笔记中多有论述,其中较为可信 的近代名人小传( 费行简) 、清史稿、近代二十家评传( 王森然) 、清代 七百名人传( 蔡冠洛) 诸书中都认为王氏经学今古兼采,由礼入经,重视名物训 诂、典章制度,其目的在于寻求春秋义理,不屑于古文家的支离琐碎,特别是支 伟成在其清代朴学大师列传中认为王氏为学与庄子有相通之处,并进一步指 出王氏经学的两个取向,即通经致用和拨乱反正,很是值得重视。 八十年代后,有关王闽运的资料整理取得了突出成绩。1 9 8 5 年台湾天一出版 社出版了朱传誉主编的王湘绮传记资料,马积高主编的湘绮楼诗文集、湘 绮楼日记也由岳麓书社分别于1 9 9 6 和1 9 9 7 年出版,这无疑大大方便了研究者。 只是王氏的经学著作的整理却因卷帙浩繁而无人问津。对于王氏经学,当代学者 刘大年、陈其泰、朱维铮 、罗检秋、杨念群等在其论著中也屡屡提起,只是 刘大年评近代经学明清史论从第一辑北京:紫禁城出版社,1 9 9 9 窜陈其泰清代公羊学上海:东方出版社,1 9 9 7 ,2 6 9 2 7 1 朱维铮中国经学十讲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 0 0 2 ,1 7 4 1 7 6 罗检秋从清代汉宋关系看今文经学的兴起近代史研究2 0 0 4 年第l 期 硕士学位论文 对传统的评价因循较多,缺少具体的论证。值得指出的是,萧艾王湘绮评传 的观点虽有些值得商榷,却是王闽运的第一部传记专著。 在这些材料的基础上,有关王闽运的学术研究也在逐步展开。 台湾中国文化大学2 0 0 3 届硕士研究生魏怡昱的学位论文王闽运春秋学思想 研究是对王氏经学进行专题研究的创始之作。文章以“拨乱反正 为主线,对 王闽运的春秋学进行了全盘分析,总结出其“通经致用 、“经典淑世的经学 立场,她认为王氏“突破专注,返回经学 的特色,造成了一种任意解经的新风 气,对廖平、康有为及其以后的疑古思潮不无影响。这篇文章写得新意迭出,颇 具启发性。圆 中山大学2 0 0 6 届博士研究生刘少虎也写了同名的学位论文。文章认为王氏说 经的义理重心是王鲁说、三世说和夷夏之辨说,“通经致用 的为学理念、循序 渐进的社会进化思想及天下太平的未来理想三个相互联系的方面构成了王氏春秋 学的整体。在传统与现代的两难抉择中,王氏春秋学亦陷入不可回避的文化困境, 最终被人们遗忘。刘少虎的这部著作已由华夏出版社版行。 湖南师范大学2 0 0 7 级博士生刘四平在其学位论文王闽运政治思想研究里 面,结合历史形势,对王闽运的政治思想进行探讨,他将王氏应对时局的思想分 为内政、对外和帝王之学三部分,在分析内涵和倾向的基础上,对其影响做了归 纳和评价。文章也注意到了王氏经学和政治思想之间的互动关系,对其春秋学与 晚清时局的因应做了初步的探讨。 湖南大学2 0 0 8 级博士生刘平的学位论文以王闽运 学术思想 研究为题目,对王氏春秋公羊传笺进行专门探讨。由于选题相同,这篇文 章具有极大的参照意义,自己的研究能与之为春兰秋菊,各占一时之胜,则是我 私心里莫大的期望。 另外,2 0 0 6 年1 1 月台湾“中央研究院 中国文哲研究所举行了“四川学者的 经学研究 第二次学术研讨会,其中邱惠芬向大会提交的王闽运 研 究和郭鹏飞向大会提交的读王闽运 札记两篇文章从不同角度丰 富了王闽运经学的研究。 1 3 本文的基本框架 研究思路:本文的目的即是通过对王氏春秋公羊传笺一书作具体的阐释, 发掘其公羊学的特色,以此为基础,与孔广森公羊通义及陈立公羊义疏 。杨念群儒学地域化的近代形态一一三大知识群体互动的比较研究北京:三联书店,1 9 9 7 ,1 9 7 2 0 9 。魏怡昱王闽运春秋学思想研究台北中国文化大学史学研究所硕士论文,2 0 0 3 国刘少虎经学以自治一一王闽运春秋学思想研究北京:华夏出版社,2 0 0 7 。刘四平王阊运政治思想研究湖南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专业博士论文,2 0 0 7 o 刘平王闺运春秋公羊传笺学术思想研究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学术史专业博士论文,2 0 0 8 王闯运春秋公羊传笺研究 作横向的比较,从而对将晚清公羊学者笼统称为“常州学派”的说法提出质疑, 向读者展示清代今文经学的复杂性;晚清学术讲求“通经致用 ,湖湘学者更是 如此。学术与政治,是王闽运一生的关怀。他的“帝王之学”为人津津乐道,但 难免以讹传讹,真相反倒被隐蔽起来,笔者根据搜集的资料,从王氏的学术出发, 来探讨其中的历史真相,跳出中西文明对立的思维模式,重新考量王氏政治见解 的价值,向人们揭示历史更为丰富的一面。 在对春秋公羊传笺做具体分析之前,笔者还要对王闽运的具体情况和当 时的学术背景做必要的交代。王氏克享遐龄,交游广泛,其中还有一段长达十几 年的蛰居生活,要交代清楚他的历史,确实有一定的难度,特别是他的几段涉政 经历,其事关乎机密,更是晦涩难明,要想讲清楚其中的细节,我们不得不引用 一些间接资料来构筑事件的过程,然后再用王氏的相关论述为之定下基调。王氏 耽于笔墨,著作等身,笔者想在正文行文之前,对他的经学的文本撰述情况做一 个全景式的交代,代表王氏春秋学思想的三本著作,即谷梁申义、春秋公羊 传笺和春秋例表,如果我们连贯起来观察,不难抓住其中内在的逻辑,以此 为线索,我们就可以全面把握王闽运春秋学的整体思想。作为学术背景,对于晚 清经文经学的流别衍变,文章也应该有一个总的论述。 研究方法:本文是对一本经学著作的整体论述,内容涉及经学、学术史、思 想史等不同方面,有一定的难度,故在具体写作中,笔者遵循历史与逻辑、史实 与价值相结合的原则,综合运用历史陈述、逻辑推理、对比论证、综合归纳等各 种方法,努力呈现王闾运春秋学的整体形象以彰显其作为一个个案的典范意义。 根据上述构想,笔者安排文章的结构如下: 第一章为绪论,本部分共分为三节:第一节为选题意义,主要交待选题的机 缘和过程,在介绍和分析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探索本文的选题意义所在;第 二节综述以前学人研究王氏经学的情况,对该论题的资料问题做一概括式的说明; 接着在第三节里交待研究思路,对具体行文作出说明。 论文的第二章对王闽运与其春秋学进行概说,为后面的主题论述做背景式的 。铺垫。在本章的第一节中对王闽运的生平做简单的说明,但这并非全景式的,为 照顾后面的行文,笔者在此次交待中对王氏生平的详略进行了拣择,接着文章对 王氏的治经历程分经做了交待;笔者除在第一节里对晚清今文经学的发展做出学 术史的说明外,又在第三节中对王闽运笺注春秋的情况特地进行了陈述。 第三章是本文的重点,就春秋公羊传笺一书,笔者用一节的篇幅来分析 它的学术特色,就其解经特色和义理取舍进行具体的论述和说明,在接下来的两 节中,将春秋公羊传笺与孔广森的公羊通义和陈立的公羊义疏分别 进行举例比较,借以突出其在学术上的特殊性,为讨论王氏春秋学的学术地位做 铺陈性的论证。 硕上学位论文 第四章笔者分析了春秋学在王氏思想中的特殊地位,就春秋公羊传笺一 书,结合王氏一生行事,对其思想做出分析和评判。本章内容共分三节:在第一 节中主要交待庄子学在王氏思想中的特殊地位,在晚清理学中兴的历史环境下, 王闽运通过对庄子的独特解释,使其春秋学展现出与理学迥异的面目;春秋 大义“善知权”,王氏在政治上合纵连横,未尝不得之于春秋,在第二节里, 笔者对坊间风传的王氏“帝王之学 进行分析和澄清,在新的历史高度上重新审 视其意义;在第三节中,笔者对王氏“专注春秋说民主 的说法进行了澄清, 结合当时的政治形势,对王氏政治取向做出重新评价。 在总论中,笔者通过对论文进行整体回顾,对王氏春秋学进行重新审视,引 导人们反思我国的近代历史。 一 千阎运春秋公羊传笺研究 第2 章王闯运与其春秋学概说 王闽运遍注群经,是近代的经学大家,其学说的重心在今文经学,尤其是春 秋一经,用力甚深,且宗公羊,在晚清颇有影响。在他看来,春秋是“经 不是“史 ,其中寓有孔子拨乱反正的大义,生活在晚清那样的末世,就应该将 这些意蕴挖掘出来,运用于现实社会,王闽运的三本春秋学著作都是致力于此。 笔者通过对王氏其人其书进行简单介绍,再将谷梁申义、春秋公羊传笺和 春秋例表三书做比较性的论列,突出春秋公羊传笺一书的特殊性和地位。 2 1 晚清今文学流变与王闺运生平事略 到了晚清,政治上内外交困,社会己逐渐显露出衰相,时代呼唤一种拯人心 之溺、拨乱世返于正的学术形态,于是风行一时的乾嘉汉学阵营就出现了分化: 一部分学者返身求助于宋学,在社会上掀起一股“汉宋调和”的思潮,另有一部 分的学者则继续了汉学“返求圣经 的学术思路,目光转向以“通经致用”为特 征的西汉文献,并注意到了今文与古文的差别,在与其它各种学术派别攻辩的过 程中,今文经学的主体性便被凸显出来,并逐渐成为晚清学术的主流。 另外,我们有必要结合后面行文,对王氏的生平做一个选择性的介绍。 2 1 1 常州学派与晚清今文经学述略 由于汉学研究的推动,毛奇龄等一些学者已经注意到春秋的本旨是“重 义不重事”,在这样的认识下,公羊传着实寓有特殊的意义。孔广森( 1 7 5 2 1 7 8 6 ) 的春秋公羊通义是清代对公羊传进行系统研究的开山之作,在这 部书里,孔氏否定了理学家脱离三传讲春秋的悬揣疏空,在对何休春秋公 羊解诂一书做了深入研究后,他批判了其中的“非常异议可怪之论”,在当时 社会可以接受的基础上对公羊学的“三科 、“九旨 做了另外一番解释,带有 明显的汉学色彩。 理学家的春秋学,产生于两宋朝纲不振、强邻环伺的历史环境中,所以 突出强调“尊王攘夷 的主题,有人视春秋为“复仇之书 ,清代是一个由 异族建立的王朝,因而春秋的地位就更加尴尬。乾隆五十八年( 1 7 9 2 ) ,纪昀 上书皇帝,奏请将理学化的经典一胡安国春秋传从科举考试科目中删除,这 个请求得到乾隆帝的诏允,春秋一下成为学术界讨论的热点。 常州学派的庄存与( 1 7 1 9 1 7 8 8 ) 是晚清今文经学的先行者,春秋正辞是 。戴维春秋学史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 0 0 4 ,3 5 3 硕 学位论文 其说春秋的代表作。关于作书的意图,庄氏在叙目中说道: 存与读赵先生彷春秋属辞而善之,辄不自量,为隐括其条,正列其义, 更名日正辞,备遗忘也,以尊圣尚贤,信古而不乱,或庶几焉。 赵访的春秋属辞认为春秋本无义例,义例是后人为着研究方便,比 事属辞造成的,庄存与继承了赵氏这种观点,依照公羊义法,将春秋分为九 种例型来阐述,即:一奉天辞,二天子辞,三内辞,四伯辞,五诸夏辞,六外辞, 七禁暴辞,八诛乱辞,九传疑辞,九个类型下又各分若干子目,逐渐展开,公羊 学的轮廓得以初步的呈现。但庄存与并不是严格的今文学家,譬如他说“隐公元 年不书即位 一条即摒弃公羊而取谷梁,书中论述宋学色彩浓厚,但在乾 嘉汉学盛行之时,学者多以训诂为能事,而说春秋统以大义,对学界影响极 大,成为学术新潮流的引导者。 在常州庄氏家族中,从子庄述祖( 1 7 5 0 - - 1 8 1 6 ) 是庄存与学术的直接继承者, 他致力于文字学和金石学的研究,对考据学有着浓厚的兴趣。在乾隆五十年 ( 17 8 4 ) ,庄述祖刊刻了白虎通义考,力图说明汉代今文经学的历史,他在研 究中发现,在白虎观的学术会议上,左氏传对春秋的解释未曾被人提及, 他发现,根据史书上的描述,汉代流行的左传包含有许多古字,跟现时流行, 的版本有着绝大的差异,这其中肯定经人做过修改和篡乱,他把矛头指向两汉之 际鼓吹古文最力的刘歆。庄氏家族的另一位学者庄绶甲( 1 7 7 4 1 8 2 8 ) 进一步指 出,左传阐发春秋义例的说法是由古文派捏造的,正是因为刘歆作弊,蒙 蔽了东汉的许多学者,使得说春秋最正宗的公羊传因人们的忽视而致旁 落。二庄的研究成果为后来者指明了方向,人们开始以辨伪的方法恢复西汉今文 经学的全貌,发明其中的义理,一个新的学术形态被逐渐构建起来。 宋翔凤( 1 7 7 6 1 8 6 0 ) 和刘逢禄( 1 7 7 6 1 8 2 9 ) 是常州庄氏家族的后起之秀, 庄述祖曾说:“刘甥可师,宋甥可友。 其中宋翔凤年龄稍长,早年游于段玉裁 之门,学习东汉许、郑之学,但他本人却认定,考据不是学术的最终的目的,而 是提出理论与研究道德的基础工作,在此思想的指导下,他力主以今文家说解释 春秋,把春秋的宗旨贯穿到群经的研究里去,其论语说义、周易考异 二书最具代表性。刘逢禄则颇有志于公羊春秋,对公羊学的两部经典一春秋 繁露、公羊春秋何氏解诂都有深入的研究,在他看来,公羊传在阐释春 秋的三部著作中最为重要,最能表述孔子的深意,隐含着某种深奥的理论,这 种理论只需稍加变化,就可成为改变社会的政治哲学。刘氏还著成左氏春秋考 清庄存与春秋正辞续修四库全书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9 6 ,2 o 赵尔巽清史稿第4 8 2 卷宋翔凤传北京:中华书局,1 9 7 7 ,1 3 2 6 8 工问运春秋公羊传笺研究 证两卷,对刘歆伪造春秋左氏传一事进行了具体考证,“尽刊去刘歆所私 改之经文,与所增窜之书法凡例,庶几以春秋还之春秋,以左氏还之 左氏,离之两美,俾攻左者,不得摘为口实。 这已经涉及今文经学的核心 问题。后来龚自珍( 17 9 2 - - 18 4 1 ) 继承这一思路,在五经大义终始论及答 问九篇中阐述孔子“三世说 贯穿五经的观点,更加体现出今文经学家以春 秋之义贯于群经的治学倾向,龚氏还与刘逢禄的另一弟子魏源( 1 7 9 4 - - - 18 5 7 ) 一起,针对当时的社会形势痛下针砭,将今文学“通经致用 的一面做了发挥。 除常州学派外,还有其他的学者做着恢复今文经学的工作。陈寿祺( 1 7 7 1 1 8 3 4 ) 作尚书大传定本,力图用考证的方式恢复今文经典尚书大传一书, 他明确强调尚书传世本中今文部分的可靠性和重要性,后来其子陈乔枞( 1 8 0 9 - 18 6 9 ) 著成今文尚书经说考,集中前代学者的论述,对今文尚书进行了汇 校。凌曙( 17 7 5 18 2 9 ) 曾受教于刘逢禄,又问学于阮元,兼扬州、常州二派学 问之长,他补刘氏之不及,著成春秋繁露注十七卷,又有意为公羊传做 一新疏,以代替徐彦的旧疏,可这一计划却因他的中风而被迫中止,转由他的弟 子陈立来完成。陈立( 1 8 0 91 8 6 9 ) 得凌曙真传,对公羊学和三礼之学都有深刻 的认识,于今文学的典籍白虎通用功甚深,著成白虎通疏证十二卷,他 广采唐以前公羊古义和清代学者的研究成果,撰成公羊义疏七十六卷, 是为疏释公羊最完备的著述。此外,戴望( 1 8 3 7 - 1 8 7 3 ) 之于论语、柳兴 恩( 1 7 9 5 1 8 8 0 ) 、钟文熏之于谷梁传均有创获。王阎运的弟子廖平( 1 8 5 2 - - 1 9 3 2 ) 治春秋从谷梁传入手,于光绪十二年( 1 8 8 6 ) 刊行今古学考, 以礼制判别今古,“今学主王制孔子,古学主周礼周公 ,使今文经学 的体系最终得以全面确立。后来康有为( 18 5 8 1 9 2 7 ) 著成新学伪经考和孔 子改制考,以今文经学之瓶装西学之酒,主持维新变政,这种学术形态的衍变已 走到尽头,开始发生异化。 2 1 2 王阁运生平事略 满清王朝到嘉、道以后,朝政日非,各省起事者此起彼伏,外有英吉利等凭 陵海疆,内忧外患一时交至,预告着衰世的来临。于是学术风气为之大变,社会 上通经致用的呼声高涨,士子们纷纷离开书斋,走向更为广阔的社会,关注和思 考整个国家所面临的现实问题。王闽运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走进历史的。 王闽运,字壬秋,又称壬父( 壬甫) ,因所居为“湘绮楼”,世人又称为湘绮 先生,湖南湘潭人,清道光十二年十一月二十九日( 18 3 3 年1 月1 9 日) 生于善化 县的学宫巷( 今长沙市营盘街) ,民国五年九月二十四日( 19 1 6 年l o 月2 0 日) 病 国清刘承宽先府君行述刘礼部集思误斋道光十年刻本,7 廖幼平廖季平年谱北京:巴蜀书社,1 9 8 5 ,2 7 硕十学位论文 卒于湘潭山塘正寝,享年八十五岁。 湘潭王氏祖上曾富甲一方,坐拥良田万亩,可到了闽运祖父一代,家道中落, 因之徙居长沙,以行医为业,境遇更是每况愈下。就在他出生的当年,祖父去世, 父亲王士瑶不得己弃儒从商,叔父王麟往来教馆,勉强维持着一家的生计。王闽 运六岁时,父亲撒手离去,全家遽然陷入困顿的境地。 在母亲蔡夫人的教导下,王闽运三岁识字,七岁入塾读书,九岁能毕诵五经, 善属文,在祖母的安排下,叔父王麟教以时文应制之法,希望能通过科举出人头 地,改换王氏门庭,但他对此却不太热衷,而是致力于经史词章,后以“月落梦 无痕 一句结交邓辅纶、邓绎兄弟,又联络龙汝霖、李篁仙等同好,结成“兰林 词社 ,以“湘中五子 相标榜,诗文唱和,耸动一时。 在邓氏兄弟的介绍下, 闽运于道光二十九年( 1 8 4 9 ) 至城南书院旁听,以表现优异,被山长陈本钦准予 入内斋请益,三十年( 18 5 0 ) 举县试,结识了以礼学名家的彭嘉玉,“( 府君) 一见,与语大悦,遂有志习礼,每讲论辄移晷达旦。盖自是始欲通经致用, 非仅故训词章而已。”自此,王闽运开始了学术意义上的治经生涯。 就在王氏汲汲治学之时,洪秀全、杨秀清在广西揭竿发难,道经湖南,攻克 武昌,而后顺江东下,取南京以为根本,湘军之兴与之接踵,湖湘人物一时俱起, 此时王闽运也离开书斋,奔走效力于军政权贵之门,参与密勿,建策纾难,不可 谓无建树,然其本志或不在此,所以在太平天国败亡后不久,便慷慨赋归, r 。“将 居于山水之间,理未达之业,出则以林树风月为事,入则有文史之娱,夫读妇织, 以率诸子 ,自此开始了漫长的隐居生活。 王闽运隐居衡山十二年,才得有较宽裕的空闲,致力于群经子史,著述等身, 成就斐然。后来出山,历掌成都尊经书院、长沙思贤讲舍、衡州船山书院,引导 后进,化育人才,如廖平治公羊、谷梁及小戴礼记,戴光治尚书, 胡从简治礼,刘子雄、岳森治群经,均能会通师法,新立面目,开一时之风气, 号为“蜀学。民国三年( 1 9 1 4 ) ,受大总统再三敦请,入京出任国史馆馆长,经 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对时局甚是失望,便辞职返乡,不久病逝。 2 2 王闺运的治经历程与其春秋笺注 王氏一生勤于著述,涉及广泛,然而综核其学问,经学无疑占据着中心地位, o 关于王氏的生年,有人记为1 8 3 2 年,这是与道光十二年大致对应的,但西方历法与我国固有的历法之间 的差异,毕竟是客观存在的,所以笔者主张:如用西历记载,则纯用西历;如用阴历记载,则纯用阴历。 如王闽运出生在西历1 8 3 3 年1 月1 9 日,对应清道光十二年十一月二十九日,可直记为1 8 3 3 年。而不可 因道光十二年记为1 8 3 2 年。 圆清王闺运著马积高整理湘绮楼诗文集长沙:岳麓书社,1 9 9 7 ,1 7 4 3 o 王代功湘绮府君年谱中国近代史料从刊第六十辑台北:文海出版社,1 9 7 0 ,4 6 o 清王阎运著马积高整理湘绮楼诗文集长沙:岳麓书社,1 9 9 7 ,1 3 3 8 王闺运春秋公羊传笺研究 “兼包九流而一归于经术,这种独特的学术风貌当时即受到某些经学家的诟 : 病,但也正因为这样的路向的选择,使得他的学术包容极其广大,往往能为学术 的发展另辟新径,成就了他在晚清“儒宗 的崇高地位。 2 2 1 王闺运的治经历程 现将王氏治经的经过分经介绍如下: 礼学:王闽运的经学著述是从“礼开始的且于“三礼”均有著述。十九岁 时受彭嘉玉影响,即有志于习礼,二十四岁在武冈邓家教读,以礼经难读, 乃分章断句,作仪礼演十三篇。三十岁时寡母亡故,因读丧礼,以前作仪 礼演非著述体,欲为之更张,未果,五十三岁综合著成礼经笺十七卷,发 付尊经书局刊刻。四十岁时笺礼记,成礼记笺四十六卷。光绪七、八年( 18 8 1 、 1 8 8 2 ) 间将周官笺注一过,有光绪二十二年( 1 8 9 6 ) 东洲书院刻本。 尚书学:二十五岁始治今古文尚书,三十八岁笺尚书,“阳湖孙星衍 书稍后出,最称详审,古书佚说,一字咸搜,犹病其采辑大誓违于马义,又 仍用旧读,句绝多伪,爰取孙本再加刊正焉。 四十岁得尚书大传,朝夕披 览,成尚书大传补注四篇,以补郑注之缺略,后更改为七卷,交尊经书局版 行。尊经书局尚书今古文注虽列为丁宝桢作,其实亦为王闽运手写。 诗经学:二十八岁治诗经,作诗演数卷,旋毁,后又作诗补笺, 光绪元年成书,“凡手钞五通,至老犹有定正焉” 。此书于光绪二十三年( 1 8 9 7 ) 在东洲书院刊行。 易学:周易说( 或称周易燕说) 成书于同治九年( 18 7 0 ) ,时王闽运三 十九岁。该书分上、下经六卷,系辞分为上下两卷,说卦、序卦、杂卦各一卷, 共十一卷,光绪三十二年( 19 0 6 ) 由船山书院刊刻,续修四库全书( 经部) 有 收录。 春秋学:王闽运三十五岁注庄子,为庄子七篇解,以为学道之阶,德 充符而应帝王,发先王春秋经世之旨,以成定、哀太平之治。同治八年( 1 8 6 9 ) 治春秋,钞公羊、左传,明年三月成谷梁申义一卷,以“春秋 之学,西汉以公羊为正,副以谷梁,谷梁子私淑仲尼,亲研异同,指事立 教,必有宏旨” 为由,明公羊、谷梁二书大义相通、不必偏废之意。光绪 二年( 18 7 6 ) 治公羊,检校义例,至十一月著成公羊春秋笺( 即春秋公 王代功湘绮府君年谱中国近代史料丛刊第六十辑台北:文海出版社,1 9 7 0 ,3 4 4 3 4 5 o 刘成禺世载堂杂忆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 9 9 7 ,2 4 7 ;杨钧草堂之灵长沙:岳麓书社,1 9 8 5 , 2 9 l 。王氏一生行事潇洒,然时时处处皆以礼自绳,惟其运用入化,不着痕迹耳。其学问最得力者,还是 仪礼之学,平日虽标榜“未尝问学”,不可认真也。 王代功湘绮府君年谱中国近代史料丛刊第六十辑台北:文海出版社,1 9 7 0 ,5 7 固清王闯运著马积高整理湘绮楼日记长沙:岳麓书社,1 9 9 7 ,8 3 1 o 王代功湘绮府君年谱中国近代史料丛刊第六十辑台北:文海出版社,1 9 7 0 ,7 6 清王闽运著马积高整理湘绮楼诗文集长沙:岳麓书社,1 9 9 7 ,1 0 2 硕上学位论文 羊传笺) ,凡十一卷,后经多次改订,现在流行的是光绪三十四年( 1 9 0 8 ) 其弟 子廖呙文重校的船山书院本,收在续修四库全书中。春秋例表是比较特殊 的一部,对于其作者,历来就有不同的说法,湘绮楼日记中记载:“欲作春 秋事比,始为即位表,未善”,“始注春秋,检春秋义例,每日条列 四年事”,“检春秋条列粗毕 ,“钞春秋例毕”,“欲钞定例表, 三易稿,未善也”,“晨起呼丰儿对春秋表,改定数处”,“作春秋表成, 丰儿佐检多劳,殊为盛业 ,可见此书确为王氏发凡,代丰出力甚多,后其病殁, 闽运又多次进行修改,但为纪念爱子,版行时仍署为“王代丰作 ,作为父亲的 苦心,后来者不能不体谅,但把春秋例表一书作为王闽运的著作来研究,这 自然是不成问题的。 2 2 2 王闫运笺注春秋概况 王闽运治学虽然直追圣贤,却是新而有据,一以经术为依归,基于这样的出 发点,说经自然主于今文经学,因为这是经学流变史上最早的学术形态,他于春 秋用力甚深,且宗公羊,先后著有谷梁申义、春秋公羊传笺、春秋例 表三种专书,前引后连,自成系统,风格独具。在王氏看来,春秋是一部寓 有圣人微言大义的经典,具有拨乱反正的社会功能,在晚清这样一个“日之将夕, 悲风骤至 的衰世里,当然应该受到加倍的重视。依照王闽运的观点,春秋大 义在当时之所以隐而不彰,没能起到应有的社会导向作用,关键在于后儒对其深 刻内涵的理解出现偏差,未能发掘圣人作经的真正用意,因此,王氏传注春秋 虽依托公羊学,又不为所囿,有离传宗经的取向。 下面对对王氏三种春秋学著作的撰写及内容做一概括性的梳理: 谷梁申义:这是王闺运的第一部春秋学著作,对于它的撰述过程,湘绮 楼日记里面交代得明明白白:继篆书谷梁传后,同治八年( 1 8 6 9 ) 九月六 日记有“暂罢周书未阅,改作谷梁申义”一条 ,这是首次提到谷梁申 义,以后的日记里屡有提起,至次年( 1 8 7 0 ) 三月十八日,“谷梁申义成书, 其义精而辞辨,恐有过求附会之失耳,欲坐重席,不得不如此”,四月十日“校 谷梁申义讫,装订之” ,在短短半年即可成书,可见这不是一部巨帙的著作, 由于在撰写中“但约举巨疑,不全载经传”,我们所看到的本书刊本只有区区一 卷。关于本书的作意,王氏说:“余推测经文,本传公羊,泛览二传,各得其趣”, “( 然) 谷梁子私淑仲尼,亲研异同,指事立教,必有宏旨 ,所以他推求谷 。刘少虎经学以自治一一王闽运春秋学思想研究北京:华夏出版社,2 0 0 7 ,9 l o 清王阎运著马积高整理湘绮楼日记长沙:岳麓书社,1 9 9 7 ,同治八年之光绪七年 清王闽运著马积高整理湘绮楼日记长沙:岳麓书社,1 9 9 7 ,5 2 回清王闽运著马积高整理湘绮楼日记长沙:岳麓书社,1 9 9 7 ,9 1 o 清王闽运著马积高整理湘绮楼日记长沙:岳麓书社,1 9 9 7 ,9 5 清王阎运著马积高整理湘绮楼诗文集长沙:岳麓书社,1 9 9 7 ,1 0 2 乇闯运春秋公羊传笺研究 梁传立说之原,以其与公羊传相辅相成,有利于春秋微言大义的发挥。 本书有光绪十七年( 1 8 9 1 ) 刻本,王湘绮先生全集和续修四库全书中均有 收录。 春秋公羊传笺:这是王闽运春秋学的一部力作,在日记光绪二年( 1 8 7 6 ) 三月廿二日记有“晨作春秋笺,并钞二叶。以传低一字,不合,命功儿更 誊之”,这是创作本书的首次记录,至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施工现场动火作业安全管理制度
- 2025年建安安全员安全知识题及答案
- 2024预防接种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
- 汽车机械基础试题(含答案)
- 年度企业成长计划与目标分解表企业发展经理版
- 海洋工程潜水环境应对策略与技巧
- 职场技能提升如何制定经理秘书的工作安排
- 高炉生产中员工安全防护措施及应急预案演练方案
- 新品上市推广计划及市场预测
- 深度解析大数据应用的工作方案和安排
- 2026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断句+课件
- 物业公司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攻坚方案
- 技术研发人员绩效考核标准与办法
-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星澄学校2026届物理九上期中统考试题含解析
- 花间文创品牌介绍
- 2026年安徽大龙湾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招聘第三批10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浓缩300题及答案1套
- 2025年下半年江苏苏州张家港市卫生健康系统校园招聘137人笔试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2025年山东会计从业资格考试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试题及答案
- 借住宿舍免责协议合同
- GB/T 33450-2025科技成果转化为标准指南
- 药品零售企业企业负责人岗位人员测试试题(附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