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唐代山水题画诗的文化内涵与审美意蕴.pdf_第1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唐代山水题画诗的文化内涵与审美意蕴.pdf_第2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唐代山水题画诗的文化内涵与审美意蕴.pdf_第3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唐代山水题画诗的文化内涵与审美意蕴.pdf_第4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唐代山水题画诗的文化内涵与审美意蕴.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中文摘要 诗与画是艺术王国中两颗璀璨的明珠。题画诗是中国诗画融合的显 著标志,也是中国艺术中的一朵奇葩。唐代是我国诗歌发展的巅峰时期, 又是中国绘画发展极为繁荣的时代,同时也是中国题画诗的开创期。而 山水题画诗逐渐成为唐代题画诗的主流,呈现出独特的思想艺术风貌, 蕴含着中国传统文艺美学思想,也体现出中国美学中独特的诗画关系, 并对后世的诗画创作和文人思想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唐代山水题画诗之所以兴起,除了传统观念中政治经济环境的影响 和题画诗自身的发展规律以外,还有更深层的原因:中国古代有着山水 审美的哲学根源,这包括我国的自然地理环境和农耕文化的影响,尤其 是儒家、道家、佛家亲和山水的观念成为中国文人的民族心理积淀,这 对中国古代山水文学的形成有着重要的意义;此外,唐代文人在时代背 景下特有的山水情怀,以及唐前山水诗、山水画的发展,也成为唐代山 水题画诗兴起的重要因素。 意象性是中国传统艺术中一个突出的特点,在诗词与绘画中体现得 尤为显著。唐代山水题画诗以山水画中的山水意象为基本体,通过对山 水意象的欣赏、品评、领会和阐发,寄托诗人的情感、志向与审美感悟。 其中,山意象多体现出诗人对崇高人生境界的追求以及远离世俗、隐逸 山林的愿望;水意象多用以自喻高尚的道德情操,感慨流年无奈,寄托 对广袤时空的终极向往;云意象也广泛出现在唐代山水题画诗中,它往 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往被用来寓意禅宗的自由精神,表达诗人对身心解放、心灵闲适的追求。 在山水意象的深层寓意之外,唐代山水题画诗还蕴含着更多的思想内涵 和价值,这包括:描绘画面境界,表现绘画之美;解释画外意境,表达 情感志向;评论画家画技,阐明绘画理论;展现唐人交游题咏生活,佐 证唐代绘画发展历程等。 唐代山水题画诗具有深远的审美意蕴,其审美享受一方面来自于“诗 中有画”的画面美的描绘,另一方面根源于“诗画融通”的意境美的创 设。“拟真”是唐代山水题画诗描绘画面的主要手法,并通过以形写神达 到画面描绘逼真神妙的至境;同时,以简约的笔墨绘出画面的精美,以 虚实结合衬出画面的空灵,以动静相宜体现画面的生气,都使得诗中画 面呈现出超越现实和山水画对象的审美价值。“意境”是中国传统美学中 的核心范畴,是诗境、画境的内核。唐代山水题画诗打通了山水诗画的 时空界限,制造出富有生命意识内涵的象征时空意境;唐山水画与山水 题画诗的创作都经历了情景交融、神游象外、随心写象的过程,并最终 达到境生象外的超然意境;要之,唐代山水题画诗融画法于诗情,积极 吸取其他艺术门类的创作经验,体现出超越艺术界限的深远意境美。 关键词:唐代山水题画诗,唐代山水画,文化内涵,美学意蕴 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a b s t r a c t p o e ma n dp a i n t i n ga r et w ob r i g h tp e a r l si nt h ea r tk i n g d o m s t h e p a i n t i n gp o e mi sa no b v i o u sf u s i o nm a r k i n go fc h i n e s ep o e ma n dp a i n t i n g ,i s a l s oab e a u t i f u lf l o w e ri nt h ec h i n e s ea r t t h et a n gd y n a s t yi st h eh i g h e s t p o i n tp e r i o do fc h i n e s ep o e m ,i sa l s oe x t r e m e l yp r o s p e r o u sa g e so fc h i n e s e p a i n t i n g ,a n dt h ef o u n d i n gp e r i o do fc h i n e s ep a i n t i n gp o e m t h el a n d s c a p e p a i n t i n gp o e mb e c o m e st h em a i nc u r r e n to ft h ep a i n t i n gp o e mo ft a n g d y n a s t yg r a d u a l l y ,p r e s e n t i n gas p e c i a lt h o u g h ta r ta p p e a r a n c e ,c o n t a i n i n g c h i n e s et r a d i t i o n a ll i t e r a t u r ee s t h e t i c s t h o u g h t ,a l s ot h eb o d ya p p e a r t h e s p e c i a lr e l a t i o no fc h i n e s ep o e ma n dp a i n t i n gi ne s t h e t i c s ,a n dt op r o d u c e t r e m e n d o u si n f l u e n c eo ft h ef u t u r eg e n e r a t i o n sp a i n t i n gc r e a t i o n sa n ds c h o l a r t h o u g h t s t h el a n d s c a p ep a i n t i n gp o e mi nt a n gd y n a s t yo fs or i s e ,i na d d i t i o n t ot h e d e v e l o p m e n tr e g u l a t i o n a n di n f l u e n c eo f p o l i t i c a le c o n o m y e n v i r o n m e n ti nt h et r a d i t i o n a li d e a ,a l s oh a v ed e e p e rr e a s o n s :t h ec h i n e s e a n c i e n tt i m e sh a st h ep h i l o s o p h ys o u r c et h a tt h el a n d s c a p ea p p r e c i a t e sb e a u t y , t h ei n f l u e n c eo ft h i sn a t u r a lg e o g r a p h ye n v i r o n m e n ta n da g r i c u l t u r ec u l t u r e , p a r t i c u l a r l yi sc o n f u c i a n i s m ,t a o i s t ,b u d d h i s mw i t ht h ei d e ao fl a n d s c a p e , t h i sh a si m p o r t a n tm e a n i n gt ot h ef o r m a t i o no fc h i n e s ea n c i e n tl a n d s c a p e l i t e r a t u r e ;i na d d i t i o n ,s c h o l a r si nt a n gd y n a s t yh a v es p e c i a ll a n d s c a p es t a t e o fm i n d ,a n d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l a n d s c a p ep o e m ,l a n d s c a p ep a i n t i n gb e f o r e t a n g ,a l s ob e c o m et h ei m p o r t a n tf a c t o ro f t h er i s e t h ei m a g e r yi sa no u t s t a n d i n g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i nt h ec h i n e s et r a d i t i o n a l a r t ,e s p e c i a l l yi np o e ma n dp a i n t i n g t h el a n d s c a p ep a i n t i n gp o e mi nt a n g d y n a s t yt a k et h el a n d s c a p ei m a g e r yi nt h el a n d s c a p ep a i n t i n ga sab a s i cb o d y , c o n s i g n i n gt h ep o e t se m o t i o n ,l i f ea m b i t i o na n db e a u t yf e e l i n g a m o n gt h e m , m o u n t a i ni m a g e r ya p p e a rap o e tt op u r s u el o f t yl i f es t a t e ;w a t e ri m a g e r yh a s 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c l a s s i cm o r a l st h o u g h t s ,c o n s i g n i n gt ot h ew i d et i m e - s p a c eo fu l t i m a t ee n d l o o kf o r w a r dt o ;c l o u di m a g e r yw a su s u a l l yu s e dt oc o m et ot h ef r e es p i r i to f i m p l i e dm e a n i n gc h a n t h el a n d s c a p ep a i n t i n gp o e mi nt a n gd y n a s t ys t i l l c o n t a i nm o r et h o u g h tc o n t e n t s ,t h i si n c l u d e s :d e s c r i b e a p p e a r a n c es t a t e , e x p r e s s t h eb e a u t yo fp a i n t i n g ;e x p l a i nd e e pa r t i s t i c c o n c e p t i o n ,e x p r e s s e m o t i o na n dl i f ea m b i t i o n ;c o m m e n t i n go nt h ep a i n t e r s s k i l l ,c l a r i f y i n g p a i n t i n gt h e o r i e s ;e m e r g i n g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p r o c e s s o ft a n gd y n a s t y p a i n t i n g t h el a n d s c a p ep a i n t i n gp o e mi nt a n gd y n a s t yh a st oa p p r e c i a t e e s t h e t i ca r o m ap r o f o u n d l y , i ta p p r e c i a t e sb e a u t yt oe n j o yo nt h ed e s c r i p t i o no f h a v eap a i n t i n gi nt h ep o e m a p p e a r a n c e ,a n ds o u r c ei nt h ea r t i s t i c c o n c e p t i o no f p o e mp a i n t i n gc o n g e n i a l ”d r a wu pr e a l l y ”i st h em a i ns k i l l o ft h ep a i n t i n gp o e md e s c r i p t i o na p p e a r a n c e ;i nt h em e a n t i m e ,w i t hc h i e n i n v i t eo ft h ep e na n di n kd r a wa na p p e a r a n c eo fe l e g a n t ,c o m b i n et r u t ha n d f a l s i t yf o rl i g h ta n df r e e ,t h ea c t i o nf i t t i n ga n dp r o p e rb o d yi sg o ta n g r yn o w b ya p p e a r a n c e ,a l lm a k i n gt h ea p p e a r a n c ei np o e mp r e s e n te x p o r ts u r p l u s m o r er e a l i s t i c a p p r e c i a t eb e a u t yv a l u ew i t hl a n d s c a p ep a i n t i n go b j e c t ”a r t i s t i c c o n c e p t i o n ”a r e t h ec o r e c a t e g o r i e s i nt h ec h i n e s et r a d i t i o n a l e s t h e t i c s t h el a n d s c a p ep a i n t i n gp o e mi nt a n gd y n a s t yt om e l tt e c h n i q u eo f p a i n t i n gi nt h ep o e t r y , a b s o r b i n go t h e ra r td o o rc r e a t i o n se x p e r i e n c ea c t i v e l y , t h eb o d y a p p e a r st os u r m o u n t a r tb o u n d a r yo f p r o f o u n da r t i s t i cb e a u t y k e y w o r d s :l a n d s c a p ep a i n t i n gp o e mi nt a n gd y n a s t y , p a i n t i n go ft h el a n d s c a p ei nt a n gd y n a s t y , c u l t u r a lc o m p r e h e n s i o n ,e s t h e t i ca r o m a 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 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 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 果,也不包含本人为获得内蒙古师范大学或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 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 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感谢。 签名:至互逊日期:棚年月矽日 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内蒙古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 位论文的规定:内蒙古师范大学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 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可以将学 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 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并且本人电子 文档的内容和纸质论文的内容相一致。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也遵守此规定。 氏7 嘉 五年 d o d 名 加 擀 师期 导日 獭 一塑 名签 绪论:唐代山水题画诗的界定与分类 绪论:唐代山水题画诗的界定与分类 题画诗以“有声画 与“无声诗”( 宋代张舜民云:“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 相结合,形成中国诗画艺术独特的民族风格,卓立于世界艺术之林。那么,什么是 题画诗? 对此前人已有论述。孔寿山在论中国的题画诗一文中概括道:“我们认 为所谓题画诗者,是诗人或画家根据绘画的内容而起兴创作的诗歌。简而言之,即根 据绘画所题的诗。 乜1 这一论断被广泛接受。如此,所谓山水题画诗者,即根据前代 或当代的山水画作品所题的诗,亦可称其为题山水画诗或题画山水诗,均指此意。但 题画山水诗这一名称易产生歧义,实际上这类题画诗有从山水诗演变而来的痕迹,个 别诗作甚至完全呈现出山水诗的特点。然而,山水诗是对自然山水的直观审美,题画 山水诗却是对描摹自然山水的山水绘画进行二度审美,因此题画山水诗并非山水诗。 从形式上看,题画诗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题画诗指凡是缘画而作,内容与绘 画有关的诗作。因此,无论是题写于画幅之上,还是题咏于画幅之外都属于广义题画 诗的范畴。而狭义的题画诗仅指那些直接题写于画幅之上,且内容与画作有关的诗作。 唐代题画诗多属广义题画诗,除极个别的题于画面上外,大多诗画独立,各自为体。 唐代山水题画诗自然也按此标准隶属广义范畴,诗人对山水画作诗,多以另纸书之以 赠画者或藏画者。广义题画诗起于唐前,对此本文还将作专论。而题于画作之上的题 画诗“迟至宋朝时才出现川驯。严格来说,广义题画诗由于未必题于画上而应称其为 “咏画诗 。实际上,受六朝咏物诗的影响,初唐的题画诗j 下是以“咏字命诗题的, 如上官仪的咏画障,袁恕己的咏屏风等。初唐以后,以“咏入题画诗诗题 的诗就很少了,而以“题”字入题的渐多。但此处的“题字并不意味着题于画上, 而是针对某画而发之意。唐诗中有许多以“题”为诗题的诗,都可作此解,这也可能 与唐代文人喜欢在寺院、酒楼、古迹等壁上题诗的风气有关h ,。 唐代是中国绘画发展极为繁荣的时代,人物画经过了长期的发展,融合了秦汉的 纯朴豪放、魏晋的含蓄隽永,进入了一个精湛瑰丽的成熟时期;山水画不但出现了李 思训以精工富丽为特色的青绿山水画,而且出现了王维以水墨晕染为主的破墨山水 画,后人尊他们为“南北二宗”之祖;花鸟画在唐代逐步成为独立的画科,出现了边 鸾、薛稷等大家。根据唐代绘画的门类和诗歌题咏的题材,孔寿山先生在唐朝题画 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诗注中,将唐代题画诗分为人物道释、山水木石、花竹翎毛、畜兽杂画四类。本论 文参照此分法,将其中山水木石类题画诗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统称为山水题画诗。唐 朝题画诗注共收录唐代题画诗2 3 0 首,山水题画诗共1 1 8 题1 2 3 首,笔者另搜检全 唐诗、全唐诗补编,南宋孙绍远的声画集,清代陈邦彦编订的康熙御定历代 题画诗及相关的唐代诗歌选集、别集,得唐代题画诗共2 6 0 首,其中山水题画诗1 3 2 首( 此1 3 2 首包括五代的山水题画诗,五代是唐的延续,历时较短,山水题画诗数量 也少,本论文将五代附归入唐一并研究) 。 唐代山水题画诗发展的阶段性比较分析表 年代时间跨度 题画诗总数 山水题画诗数 初唐( 6 1 8 - 7 1 2 ) 9 594 盛唐( 7 1 3 7 6 6 ) 5 45 73 3 中唐( 7 6 7 8 2 4 ) 5 88 44 l 晚唐五代( 8 2 5 - 9 6 0 ) 1 3 61 1 05 4 由上表可知,初唐题画诗数量并不多,但其题材已基本完整,人物、山水、花鸟 均已成为题咏对象。其中,陈子昂的山水题画诗山水粉图畸如4 1 已明显摆脱了六朝 咏物诗的笼罩,表现出自觉的题画意识。对画的评赞已不满足于以繁缛的辞藻夸饰画 中精美物象,而是重在描写画境,寄兴意味很浓。初唐时期题画诗中的山水题材已经 开始受到重视,至盛唐则成为题咏主流,5 7 首题画诗中,山水木石类占3 3 首。这种 情况一方面反映了诗人们对山水画的偏爱,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山水画逐渐摆脱了人物 画背景的地位,获得了独立。魏晋以降,中国画一直以人物画为主,到盛唐时山水画 已成为与人物画并立的画种,“山水之变,始于吴,成于二李 隋b 1 4 然而,盛唐的3 3 首山水题画诗中,李白和杜甫共占1 8 首。这一数字一方面说明,李杜在题画诗题材 上依然是盛唐双峰;另一方面也表明盛唐并不是唐代题画诗发展的高峰期,题画诗与 唐代诗歌的总体步调并不一致。由于在盛唐作题画诗的风气并不盛行,因此作为盛唐 山水诗画双绝的王维也仅仅只留下一首山水题画诗。中晚唐题画诗和山水题画诗逐渐 增多,在这两个阶段,题画诗创作队伍的身份和性别构成也复杂了,有君王( 如文宗 李昂) 、有臣子,也有百姓。有男性,更可贵的是出现了女性( 薛涛、薛嫒) 。有俗人 一、厝代山水题回诗的文化背景 也有僧人( 如景云、齐己、贯休等) 。从事题画诗创作的画家也多了,如顾况、杜牧、 刘商、齐己、贯休、薛嫒。可见,中晚唐时期题画的风气是非常盛行的。这一时期, 山水木石类题画诗数量依然最多,人物类次之,花鸟翎毛类比前两个阶段有所增加。 由此可见,随着山水画在唐代逐步从人物画中独立出来,评赏山水画的题画诗也多了 起来,从整个唐代的情况来看,山水题画诗可以称得上是唐代题画诗的大宗。 从内容上来看,唐代山水题画诗涉及描摹画面之美,深化画面意境,分析画风, 议论画理,赞美绘画的艺术价值,抒发审美观感,借画抒怀,寄托归隐之情、身世之 感等等,十分繁复。以诗歌形式论,有古体、近体,五言、七言、杂言皆备。因此可 以说,唐代山水题画诗一经出现便快速走向成熟。 唐代山水题画诗是中国古代繁荣的山水文化中的一朵奇葩,研究唐代山水题画诗 的意义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第一,唐代山水题画诗彰显出中国古代山水文化承袭流 变的过程和时代特点。第二,唐代山水题画诗为唐代绘画发展和文人日常交游题咏情 况展示了生动的画面。第三,唐代山水题画诗作为臻于鼎盛的唐诗的一部分,具有唐 诗普遍展现出的风貌和时代特征,是对唐诗研究的重要补充。第四,唐代山水题画诗 为唐代文人人格理想和情感志向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资料。 唐代山水题画诗是山水诗和山水画的珠联璧合,将唐代山水题画诗归入中国古代 山水文化、山水文学的范畴,是对山水文化更新更全面的审视,为读解山水文化提供 了一个集中的视点和全新的视角,对山水文化的研究和唐诗的研究都有重要的意义。 一、唐代山水题画诗的文化背景 这一部分将集中探讨唐代山水题画诗兴起的原因。 “山j 1 1 2 _ 美,古来共谈。”这是南朝名士陶宏景答谢中书书口埔1 8 中开宗明义 的话。大自然之美,自大而观之,的确可推山水之美为代表。而国人对山jj i 2 美的认可 却并不是随生而来的,而是经历了漫长的认识自然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国土的辽 阔、地理环境的多样美丽以及农业生产的不断发展而使古人由对山川的恐惧敬畏逐渐 走向对山川自然的欣赏和赞叹。同时,中国历史中最长久的农耕文明也为人和自然搭 建起了亲和的桥梁,正是由于这种天然的亲和力,才使得产生于中国本土的儒家、道 家文化浸润了新鲜的山水气息,也使得来自域外的佛学可以在“不惹尘埃”的青山秀 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水中隐遁回归。 , 诗歌与自然发生关系很早,从诗经的比兴,到魏晋对自然山水的主动追寻, 其间经历了无数生命的自然感悟,这些感悟或以诗或以文或以赋被记录下来,成就了 唐前繁荣的山水文学。这其中,山水诗的正式确立为唐代山水题画诗的产生作了直接 的文学准备。绘画与自然关系的确立也是在六朝,在人物画一统天下的时代里,山水 画虽然“水不容泛,人大于山 8 p 1 4 ,但已经为唐代山水画的成熟铺好了路基,也为 唐代题咏山水画的盛况开启了门户。然而诗与画结合最早产生的却不是山水题画诗, 而是赞颂画中人物的“画赞”,山水题画诗随着山水画的出现而出现,随着山水画的 成熟而繁荣,它是山水诗画发展的结果,也是题画诗自身发展过程中的必然。 唐代是一个昂扬着生命气息的时代,是将儒家的积极入世、道家的羽化山林、佛 家的虚静空明融于一体的时代。在这一时代背景下,文人们踌躇满志的游历名山大川, 放达的隐居,自由的参禅悟道,这些行为都与山川之美有解不开的联系。唐人浓烈的 山水热情喷薄而出,不仅要表现在山水游记、山水诗、山水画中,还要对引起他们卧 游激情的山水画进行诗意的记录、评价和咏叹。由此,唐代山水题画诗的出现和繁荣 也就可以理解了。 ( 一) 中国古代山水审美的哲学根源 隋唐以前的历史阶段,是我国古代山水审美的重要发展时期,其对后世山水审美 有着重大的影响。自然山水有一种精深博大的境界,大自然与人世间的丑恶、灾难相 对照,展示了它的温暖、优美、多情及无限活力,作家完全融入大自然之中,领略大自 然的真趣,个体生命由于回归自然而获得精神自由,并发现了新的自我价值。千百年 来,自然山水的深层意蕴令无数生命深深叹服,它也几乎成为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的 心灵栖息地和精神家园。中国传统哲学是儒释道的三教合一,而唐前山水审美的高涨 又不得不提到玄学的巨大作用。关于山水审美,已有过许多的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 果。在此,笔者仅从时空条件下人与自然山水的关系和儒、道、玄三家哲学对山水的 态度方面探讨古代山水审美的产生。 1 、自然地理环境及农耕文化 著名的汉诗专家、同本学者小尾郊一经过研究指出:“无论在东方还是在西方, 文学与自然之日j 都存在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尤其是在中国,这种关系更为紧密。这么 说绝非过言:自古以来,中国文学很少不谈到自然的,中国文人极少不歌唱自然的。 4 一、居代山水题画诗的文化背景 纵观整个中国文学,我们可以发现,中国人认为只有在自然中,才有安居之地;只有 在自然中,才存在着真j 下的美。 呻1 中华民族地处大陆,濒临太平洋,土地肥沃而辽阔,江河湖泊众多,寒暑循环交 替,形成了绚丽多彩的自然景观。中国多山,名山突兀,特色鲜明,景观丰富。座座 名山奇景殊异,峰、岭、壁、崖、谷、窟融为一体,交相辉映,形成综合性的审美形 态,以形状、声音、色彩、线条等给人丰富多样的美感。中国多水,河水育人,江水 载物,时而奔腾万里,时而温柔静谧。湖泊、喷泉、清溪、悬瀑,赋予自然风景以动 态,以声响,以多情之姿。山是大自然的骨骼,水是大自然的血脉,两者一刚一柔, 一动一静,相映成趣,成为人类生存的依靠,生活的密友。在这样的地理环境中,人 们与山水相依,在山中居住,在水边嬉戏,自然地也发展了农耕文明。几千年自然经 济下的农业生产,使山川风景不仅只显现出美丽动人的特征,它更成为农业社会中人 们的衣食父母和亲密友邻,这又使人与自然更加具有天然的亲和性。 然而,山川风月、草木虫鱼,它作为人的生存之境,人们对它的感悟却经历了一 个漫长的过程。在原始社会直至奴隶社会前夕,由于社会生产力极其低下,人们对自 然山水的认识还非常肤浅,对自然的奥妙还知之甚少,人在自然面前显得非常渺小。 在原始人类面前,自然是凶险的无法抗拒的强大异己力量,人们面对秀丽的山岭河流 和湖泊,首先想到的不是论语所描述的“浴乎沂,风乎舞雩 n 们叫1 9 的陶醉和享 受,而是这山山水水对于农作的帮助和损害,也正如此,中国最早出现于原始祭词里 的有关山水的内容,是“土反其宅,水归其壑 瑚3 的殷殷祈祷。古人对于山水巨 大的破坏作用有着深刻的认识,水经注中这样注释洪水: 淮南子日:龙门未辟,吕梁未凿,河出孟门之上, 大溢逆流,无有丘陵,高阜灭之,名日洪水。n 2 枷 上古的人们还没有闲情逸致去欣赏拥抱着他们的山水,反倒因为自身力量的弱小 而对山水普遍采取恐惧和敌视的态度。以至我们在其后诗经的某些篇什里,尚可 看到那时人们对于山水的厌恶和恐惧的“余悸”。如“陟彼崔嵬,我马虺随”n 羽哪;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n 钔唧。中国古代的人们出于一种农业 功利和泛神观念,而不是文学的审美来看待山水,其实也是时代使之然。 随着人类社会生产实践的发展,历史的脚步从原始社会踏入了有阶级的社会。春 秋战国时代,先进的铁器和牛耕以及比较科学的农作方法的普及,使得繁重的劳动在 5 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一定程度上得到解脱,同时物质财富的相对丰富也助长了人们对于精神的需求,尤其 是当时社会较细致的分工出现,一部分人从直接的生产劳动中分离出来。在此社会背 景上,自然的山水便在人们眼里渐渐脱去了神的外衣,它虽然仍具有以前的功利性特 征,但也或多或少地以审美对象的身份进入人的审美视野。山和水这时已不单单是农 作丰收的危害和保证,偶尔地也充当起令人赏心悦目的角色。如越人歌中“今夕 何夕兮,搴舟中流,今日何日兮,得与王子同舟”那条微波荡漾的江水,在歌者的心 中再也没有狰狞和凶肆,而是那样地宜人和赏心悦目;诗经中托物言志表达情爱 的短章、楚辞中充满哀伤情感和瑰丽想象的诗篇,都以自然山水作为审美兴寄和 想象的对象。此时,社会上出现了以登山临水为目的的现象和活动,如当年“孔子登 泰山而小鲁 ,“孔子观于东流之水”,昭王南游楚,庄子、惠子游于濠梁之上。于是, 山水审美被扩展开来,描写山水的文字也自然应运而生。 在中国的农业社会中,随着生产力的逐步提高,自然山水与人类的关系逐步密切 并日益扩大,自然山水对于人类来说,逐渐由异己的力量变为可亲的力量。 2 、儒家、道家、佛家和玄学中的山水观念 中国古代审美思想同中国哲学关系密切,社会审美深受哲学思潮的影响。 春秋战国时代人们对于山水已具有审美意识,而中国最早具有自觉的理论意识的 山水观,是先秦两汉儒家所提出的“比德 观。“比德一词最早见于苟子法行 篇第三十:“夫玉者,君子比德焉。温润而泽,仁也诗日:言念君子,温其如玉。 此之谓也。 n 目阚这一段话,苟子借孔子之口表达了他自己的思想。苟子在此关心的 是政治,注重的是人的道德修养,所以即使是对外部的自然,也是从属于政治与道德 的要求去观察和认识的。其实,苟子只是继承和发挥了孔子山水比德的自然观。在苟 子以前,山水比德这一思想在论语中已有所表述,即孔子所说的“知者乐水,仁 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n 6 埔2 在这里,孔子提出了山水仁智说。 自然山水不再是统治人类的异己力量,而是置身于人类、幻化成人格的象征。孔子从 自然山水的形态中发掘出了具有社会道德的精神美。这种开山水比德审美先河的审美 观对后世山水审美影响很大。孔子“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一语一出,立即引起了包 括孟子、苟子、董仲舒等儒学大师的唱和和发挥。所谓“仁者乐山”,太平御览中 这样解释:“似乎仁人志士,是仁者所以乐山也”n 。而主张天人合一的董仲舒在其 山川颂中也发挥孔子思想,认为山之所以值得赞美,就是因为山之高峻、宽厚以 6 一、唐代山水题画诗的文化背景 及滋养万物的这些自然特点似乎仁人志士,“是以君子取譬” 1 8 p 2 4 9 。“知者何以“乐 水 ,韩诗外传是这样解释的:“夫水者缘理而行,不遣小间,似有智者。动而之 下,似有礼者。蹈深不疑,似有勇者。障防而清,似知命者。历险致远,卒成不毁, 似有德者。天地以成,群物以生,国家以平,品物以正。此智者所以乐于水也。n 町叫m 这一“比德”观的特点是以人的社会化道德内容来类比自然山水,所以我们把它称作 “以德观物”的山水自然观。 在先秦两汉时期,儒家学说是在社会上占主导地位的哲学思潮。伦理道德问题始 终是儒学所关注的头等重大问题,社会审美思想是受哲学思潮的指导与影响的,自然 而然,伦理道德的问题就会深深渗透于审美活动的过程中。高度完善的道德境界是儒 家哲学所追求的目标,同时,儒家哲学认为个人与自然与社会的和谐统一是伦理道德 的基础,这就产生了中国哲学中一个根本的思想天人合一。这一思想非常明白地 肯定了人与自然之间并没有一条不可跨越的鸿沟,两者是息息相通,和谐一致的。这 充分显示了中国古代儒家哲学是重视自然与人类社会精神生活的关系的。自然和人被 看作是相通的,它不仅与人类的物质生产发生联系,而且还与人类的道德生活精神生 活发生了联系。儒家哲学所追求的道德境界,同时也是一种人与无限、永恒的自然合 为一体的境界。所以,人在对待自然山水的审美上,比德之风盛行就不难理解了。 “山水比德 作为一种审美价值观,所形成的山水审美传统的影响十分深远。 正因为“比德审美的启示,中国文人看到了蕴含于山水之中的无限的美的内涵。 在儒家思想兴起并广泛传播的先秦两汉时期,较多言及自然山川的还有庄子的道 家思想,表现出了不同于儒家政治伦理的自然观。自然美的观念发源于道家,老子把 山水看作是生命之道的寄托:“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 于道”咖棚,“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旷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浊 2 1 p 1 1 7 。而直接言山水之美的是庄子:“山林与! 皋壤与! 使我欣欣然而乐与! 陴b 硼 庄子在理论上认为“道无所不在,但达于“道”的具体途径却是难于把握的。因此, 庄子的人生理想从本质来讲是与人间社会不合拍的,他只能在自然界逍遥适性,实现 人生的审美自由。而自然山水,它由道而生,没有人为造作的成份;它纯粹真实,没有 人间的尔虞我诈和是非纷争;它宁静和谐,不像尘世那样喧闹和混乱它充分体现 了老庄哲学中自然之“道”理想。从这种意义上说,庄子思想散发着非常浓厚的潜在 山水精神。这就是庄子对后来山水审美意识产生深远影响的潜在逻辑内涵。 7 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庄子把自然的美和个体的自喻适志,逍遥无为相联系,把自然作为体道悟道的工 具,通达自由超越境界的途径。较之于儒家的政治伦理自然观,它是对自然更为纯粹 的审美感受,是从人与自然的同一,人在自然中所获得的精神的慰藉与解脱去看自然 山水美的。庄子大力张扬人与自然的平等,只有在平等的前提下,人才能以审美的态 度去观照自然山水。两汉时期,道教的兴盛使自然山水获得了更多的肯定价值。入山 修道的宗教实践使修道者融入到山明水秀的自然环境之中,使人与自然山水的关系更 加亲近起来,推动了山水审美意识在主体审美心灵中的觉醒,从而推动了山水艺术创 作的勃兴。但是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庄子的自然观在先秦两汉时期并未得到足够 的重视,直到历史进入魏晋时期,庄子的这种自然观才被重视和发扬。 佛家思想自汉传入中原,其能量便迅速释放。佛家的“万法皆空”和老庄的“虚 静”相互渗透,佛教逐渐被中国化为“禅宗。“禅 的意思是“思维修 、“静虑”, 概括了佛家的修行活动。“禅宗 强调心灵的觉醒和领悟的直觉,在肃穆的修悟中, 使人的内心获得宁静自在。这样,广阔而孕育生灵万物的自然山水便又成了求佛者的 回归佳处,与“万象冥会 ,以“妙悟 达“真知”,即可进入自由自在的禅境。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十分混乱而苦难的时期,但同时又是中国山水审 美的高潮时期。生命的脆弱和极度的紧张将人们的注意力引向了自然的生动、和谐与 自由,从而使时代的黑暗给人带来的精神痛苦得以缓解。人们开始把自己融入大自然, 把遨游林泉,泛滥山水看作是实现自由,实现超脱的人格理想的一个重要方面。纵情 山水成为名士们的一种好尚甚至是基本的素养要求,以自然山水之美来比拟人的才情 风貌的美成为一种时尚。此时士人对自然山水的喜爱和对山水形式美的关注,大大冲 击了儒家“以德对山水 的政治伦理自然观,使自然山水自身的美得以突出。与此同 时,文学创作也突破了儒学的束缚,逐渐走上了自觉的时代。文学的自觉体现出魏晋 士人个体意识的觉醒,这一时期的人格理想是摆脱一切有限事务的束缚,顺应人的自 然本性,达到精神的超脱与自由。受这种超然玄远的文化欲求的影响,东晋士人普遍 流行尚隐之风,这为山水艺术的出现提供了重要的生活基础和思想准备。 晋宋玄学把老庄的自然之道和人生理想落实并具体化到自然的山山水水身上。阮 籍明确指出:“山静而谷深者,自然之道也。”瞳3 1 著名玄言诗人孙绰更感到:“太虚辽 阔而无阂,运自然之妙有,融而为川渎,结而为山阜。弛们这样,“自然 这个原本 抽象的哲学概念便与具体形象体征的自然山水结合起来了。而在自然山水的审美理论 一、唐代山水题画诗的文化背景 上,先秦两汉占主导地位的比德之风发展到魏晋南北朝乃至以后,逐步被重审美的“畅 神”之风所取代。“畅神 是南朝画家宗炳提出的关于山水画功能的观点,指出山水 画具有使人身心愉悦的审美作用,如其画山水序:“圣贤映于绝代,万趣融其神思, 余复何为哉? 畅神而已,神之所畅,孰有先焉。”啪b 1 5 “畅神”的山水审美观,注重 个体情感的抒发,借景抒情,在抒发个人情感的同时,悟到自然之理,人生之理,达 到情景交融,物我两忘的审美愉悦境界。因此,“畅神”是一种纯粹的审美,因为人 们在此时,超越了现实功利的目的而完全进入一种精神自由畅游的境界。它只有在文 学艺术进入了自觉的时代,文学艺术从经世致用的哲学中解放出来,文学更加注重个 体情感抒发的时候才有可能实现。在山水审美上,从“比德发展到“畅神”,其实 质是儒家哲学思潮衰退,以道家哲学为主体的玄学思潮兴盛的反映。儒家哲学强调人 伦道德,注重的是个体符合社会规范的社会价值,而忽视个体意识的存在;而玄学则 是以老子、庄子、周易的精髓为基础发展起来,融汇了儒、道、佛三家思想, 发展成的一种新的天道自然观和人生观的哲学思想。这种哲学思想更加强调的是个体 的人和天人合一的思想,注重抒发个人情感。魏晋玄学的出现和发展,促进了魏晋南 北朝时期山水审美的发展。在玄学思潮的影响下,借山水抒发感情,张扬个性的山水 审美空前兴旺发达。 ( 二) 唐前及唐山水诗、山水画以及山水题画诗的发展 魏晋南北朝时期山水审美意识空前高涨,对于山水诗、山水画以及题画诗都是十 分重要的时代。山水诗在这一时期独立并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山水画也在此时确 立并开始为画家所关注;题画诗在画赞的基础上发展起来,有了托物言志的意义,山 水题画诗随之萌芽。唐代山水文学繁荣,山水画办走向兴盛,山水题画诗在辉煌的艺 术氛围中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盛,表现出时代风貌和独特的艺术特点,开始坐上题画 主流的位置。 1 、山水画与山水诗的发展脉络 山水是直接的自然,山水诗画则是直接自然的人性化体现。 中国古代山水画的历程,大体如有些研究者所说,“出现于战国以前,滋育于东 晋,确立于南北朝,兴盛于隋唐”一。在新石器时代,彩陶、岩画上就出现了起伏 的山川,即显露出一些山水的形迹。秦汉以前绘画尚处在萌芽阶段,已出土的墓室壁 画多以人物为主,山水多作为人物画的背景。魏晋南北朝时山水画家受道家思想和玄 9 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学风气的影响,更多的发现了自然和自然美的价值,并试图把自己对自然的观察和感 受画出来。在人物画盛行的同时,山水画开始出现。史载当时顾恺之有庐山会图、 绢六幅图山水啪岫2 ,谢约有大山图啪埔6 等。东晋画家顾恺之还著有画云台 山记 2 9 p 9 比较详细的记录了作者在画云台山这幅画时的构图设想。另外,历代名 画记载刘宋时期宗炳“善琴书,好山水以疾还江陵。叹日:噫! 老病俱至, 名山恐难遍游,唯当澄怀观道,卧以游之。凡所游历,皆图于壁,坐卧向之,其高 情如此。啪的这个时期中国还出现了比较成熟的山水画论,如宗炳的画山水序, 谢赫的古画品录,王微的叙画等。宗炳在画山水序中说山水是“质而有 趣灵 口订m 4 。“灵就是精神,是画家们所追求的清高玄远的意境。画家们在对社会 人生,尤其是自然山水的描摹中,发现了某种安闲、玄远的精神,而这种精神,是由 作者自己的精神照射而出的。和人物等画科相比,早期山水画的水平并不算高,魏晋 以至唐前的山水画,用张彦远的话说竟然是“群峰之势,若钿饰犀节,或水不容泛, 或人大于山 3 2 p 1 4 。这与魏晋南北朝时期山水诗已然名家辈出、蔚成大国的情况是不 甚相同的。 至隋唐山水画独立成科并逐渐走向兴盛,出现了金碧山水、设色山水、水墨山水 等形式。参与山水画创作的画家大大增多,据历代名画记卷第九、第十记载,唐 代王韶应、吴道玄、杨庭光、陈静心、李思训、李昭道、郑逾、王维、张翘、刘方平、 李平钧、皎弟映、朱审、张璨、陈昙、顾况等众多画家都善山水,山水佳作也在数量 上突飞猛进,但是留存至今的很少。山水画成为盛唐绘画中最有潜力的画种:“时有 李思训崛起,写山水树石,笔格道劲而细密,赋色青绿兼金碧,卓然自成一家法。o i qqol 论者谓山水画变于吴,而成于李,是亦可见当时山水画之盛行,此后起之山水画,段 驳乎有代人物画而为我国绘画之中心矣。则有王维者,创一种水墨淡彩之山水画 法,谓之破墨山水,与李思训之青绿山水,绝然异途,而其势力之大,则或过之无不 及。 啪b 7 6 2 可见山水画自盛唐起,逐渐成为中国画的主流,五代以后,山水成为中国 美术的中心题材,无论是画家还是作品的数量都远远超过了其他画种,在艺术上也取 得了很高的造诣。 在我国最早的诗歌诗经、楚辞罩就有“节彼南山,维石岩岩”( 小雅节 南山) 、“嫡娟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九歌湘夫人) 等赞美山水的佳句。然 而山水在这罩不过是诗文写作的背景和比喻,例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只是“窈 l o 一、唐代山水题画诗的文化背景 窕淑女,君子好逑 的比兴,( 诗经关雎)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只是“所谓伊 人,在水一方”( 诗经蒹葭) 的环境陪衬。开始有意识地描写山水景物之美的文 人,最早的是生活在山青水秀的南方的宋玉。宋玉的高唐赋问世,山水之胜才正 式在文人笔下出现,才有意识地引起读者欣赏的兴趣。此后汉大赋用侃侃之词对天文 地理、山川草木等作了细致的描绘,然而其最终目的却是为讽谏统治阶级服务的。 正式把山水作为文学上的审美对象,并借之以表现人的情怀,始自汉术魏初。首 先作出贡献的是曹操,其观沧海是我国第一首山水诗,它开拓了山水诗的历史先 河。观沧海作于公元2 0 7 年,诗写的是水,描述的是山,但诗中的山和水已经不 是道德的象征,而是比大海更广阔的胸襟的外现,它的波涛汹涌,它的广阔浩瀚和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