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曲阜师范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原创性说明 (根据学位论文类型相应地在“”划“”) 本人郑重声明:此处所提交的博士/硕士论文春秋繁露养生哲学 研究,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在曲阜师范大学攻读博士/硕士学位期间独 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论文中除注明部分外不包含他人已经发表或 撰写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工作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 中已明确的方式注明。本声明的法律结果将完全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 日期: 曲阜师范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使用授权书 (根据学位论文类型相应地在“”划“”) 春秋繁露养生哲学研究 系本人在曲阜师范大学攻读博士/硕士 学位期间,在导师指导下完成的博士/硕士学位论文。本论文的研究成果 归曲阜师范大学所有,本论文的研究内容不得以其他单位的名义发表。本人 完全了解曲阜师范大学关于保存、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 有关部门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本,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 曲阜师范大学,可以采用影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可以公开发表论文 的全部或部分内容。 作者签名: 日期: 导师签名: 日期: 1 中文摘要中文摘要 在中国几千年的养生史上,董仲舒的养生哲学思想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是中国养生 哲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对其后的养生思想发展起到了相当深远的影响。 春秋繁露 是董仲舒最具代表性的著作,书中完整体现了董仲舒的哲学思想。这其中也包括他的养生 思想。 养生思想,从中华文明产生之际就孕育并发展起来,经由春秋战国百花齐放的发展, 至到秦汉时期,诸子百家都形成了自己独到的见解。董仲舒是汉代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他首次把阴阳思想引入到养生哲学领域,建立起比较完备的养生哲学体系。这一体系主要 包括天地人合一的养生哲学和阴阳五行的养生哲学两个部分。特殊的历史时代使得这一具 有神秘色彩的养生哲学体系得到人们的广泛接受。 通过对前人的研究,本文对董仲舒的养生哲学思想进行了各个方面的整理和组合,不 仅从历史渊源的角度考察了董仲舒养生哲学,还从具体内容和现实意义的视角综合考察了 董仲舒养生哲学的,提出了人副天数的自然养形论、天、地、人合一的自然养气论、阴阳 中和的生活养生论以及五行相胜的饮食养生论。本文对董仲舒的养生哲学思想进行了一次 全新的阐述和发展。本文将对这两个部分进行研究和阐释。 总之,董仲舒完善的养生哲学体系给儒家养生思想,甚至中国哲学领域注入一股新的 力量, 是中国养生哲学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成就, 对后世的养生思想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关键词关键词: 董仲舒; 春秋繁露 ; 养生哲学 2 abstract the health poilosophy of dong zhongshus has an important position in chinese health thought for thousands years. it has played far-reaching influence on the healths development. “the chunqiu-fanlu” is dong zhongshus most representative works. it complete embodied dong zhongshus philosophy, includes his healths philosophy. the thought of keeping in good health was nurtured when the human civilization arises. and it has been developed through the spring-autumn and the warring states. up to the qin and han dynasties, all classes of authors have formed their own unique insights. dong zhongshu is the master of confucianism in han dynasty. he was the first to turn the yin-yang thought into the health philosophy. he established a relatively complete health system of philosophy. this system mainly includes two aspects, the “unity of man and nature” health philosophy and the “yin-yang and wuxing” health philosophy. this mysterious health philosophy has accepted widely in the special historical era. based on the previous studies, this paper carded dong zhongshu health philosophy comprehensive. it not only investigated the origin of dong zhongshus heath philosophy, but also studied the specific content and realistic significance of dong zhongshus ”unity of man and nature” health philosophy and the “yin-yang and wuxing” health philosophy. dong zhongshus health philosophy includes two aspects; the “unity of man and nature” health philosophy and the “yin-yang and wuxing” health philosophy.it can be say. this article conducted dong zhongshus health philosophy and gave it a new interpretation. this article put forward: human like god naturally raised body theory、unity of man and nature naturally training essence theory、golden mean of yin and yang living theory and five phase wins diet health theory.this article will be study those parts one by one. in short, dong zhongshu perfect health philosophy gave a new idea to the confucianism and chinese philosophy. it has milepost sense of achievement on the chinese health philosophy. and it produced an important effect on the later health development. key words: dong zhongshu; chunqiu-fanlu ; health philosophy 3 目目 录录 中文摘要 1 英文摘要 2 引言 4 一、养生思想溯源及春秋繁露成书略述 5 1养生思想溯源 5 2春秋繁露 成书略述 7 (1) 春秋繁露 的成书过程 7 (2) 春秋繁露 的内容分类 8 二、 春秋繁露 的养生哲学体系 10 1.天、地、人和谐统一的养生哲学 10 (1) 天、 地、 人的思想渊源和含义 10 (2) 人副天数自然养形论 12 (3) 天、 地、 人合一的自然养气论 15 2阴阳五行的养生哲学 18 (1) 阴阳、 五行的思想渊源和含义 18 (2) 阴阳中和的生活养生论 20 (3) 五行相胜的饮食养生论 21 三、 春秋繁露 养生哲学的实际应用及现实意义 25 结语 27 参考文献 28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30 致谢 31 4 春秋繁露养生哲学研究春秋繁露养生哲学研究 引引 言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人们对自己的健康状况也越来越重 视,养生也逐渐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殊不知,早在先秦两汉时期我们的祖先就早已对养 生的问题进行了深刻的探讨。其中董仲舒就是一位集大成者,董仲舒是汉代著名的儒学大 师,是儒学发展的承上启下者。其思想理论涉及政治统治,治道思想,天人关系,君主观 念等多个重要方面,但是其在养生方面做出的共贡献也是不可忽视的。董仲舒的养生哲学 思想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本论文将主要探讨董仲舒天、地、人关系及阴阳五行思想扩展 下的养生哲学思想。 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中力图融阴阳家,黄老道家,儒家于一体,建立了一套完整的 适合汉代社会统治的理论体系。他的养生哲学主要构建在天人关系和阴阳五行的思想理论 基础上。本文将研究分析董仲舒的养生哲学思想,重点阐述其天人关系,阴阳五行的养生 哲学理论基础,以及这些理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和现实意义。 董仲舒对人的主体地位的重视,从某一方面冲淡了前人对天的崇拜。他试图对宇宙和 人的整体发展做深入的探索,思索天地人的和谐统一,寻找人在宇宙中的位置,凸显天人 关系和谐的重要性。董仲舒为人类的养生建立了一套完整有序的天地人系统。重点论人, 蕴含对人的发展的无限追求,他提倡天人和谐发展,人认识自然并顺应自然规律,科学发 展。董仲舒认为“天地之性,人为贵” 。进而提出对人体的探索,提出养生,养神,修身 思想,探索人的生存的最佳条件。 5 一、一、养生思想溯源及春秋繁露成书略述养生思想溯源及春秋繁露成书略述 1.1.养生思想溯源养生思想溯源 养生一词最早有史记载的出处,是管子一书,它的意思是保养生命进而达到长寿 的目的。在几千年漫长的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人们对于健康长寿的美好追求从来没有停 息过,这也是促进养生文化不断丰富和发展的原动力。 人们对身体健康和延年益寿的追求始终是中国养生文化的研究对象。然而,对养生的 研究却不仅仅局限于人体本身,而是扩展到与人们所处的生活环境。 中国养生哲学经历一个漫长而曲折的发展道路: 在上古殷商时期出现了最初的萌芽状态,如:甲骨文中有商代人民沐浴,扫除的记载, 说明当时的人类已经知道健康、卫生的重要性。 在春秋战国与汉唐时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这一时期是儒家养生哲学,也是中国养生 哲学发展史的第一个黄金时代,各派代表人物在养生方面都提出了不同的观点,而儒家内 部不同代表人物提出的养生观点也不尽相同。导致这一时期出现了各种不同的养生观点和 理论。东汉的王符提出了“生死寿夭致命”观点,他认为气对于人体的健康有着至关重要 的作用,他说: “禀气渥则其体强” ,意思是说人体的健康与否关键要看人体所禀受的气的 强弱和厚薄,气厚而强,身体就强壮,那么他的寿命也就会延长;气弱而且薄,身体就虚 弱,那么他的寿命就会缩短。王符的关于“气”的养生哲学思想为儒家养生思想注入一股 新鲜的血液。而“竹林七贤”之一的嵇康也提出了自己的养生观点,他主张养生必须形神 并养, “使形神相亲,表里俱济”就是说在养生过程中养形和养神同等重要。 到宋明清时期这一思想得到全面的完善。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有:周敦颐、张载、程 颐等。他们的养生观点都对儒家的养生理论做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使得这一时期儒学 得到创造性的发展。他们对于儒家养生哲学的创新又各具特点。周敦颐强调人要重视自身 的修养来达到养生的目标。他的这一观点同时包含了道德修养和精神修养两方面。他认为 人是宇宙天地间最具有灵性的生物,人来自于万物却又高于万物。人通过对自身修养的提 高就能够达到养生的最高标准。张载则着重指出天地之性和气质之性的不同,他说养生的 初级步骤是修养人自身的气质,只要气质修养好了,上升到一定的高度之后,人自然就形 成一种高尚的心性。 是一种由气质到心性的养生途径。 程颐把气推崇到一个至高的位置上, 他提出“气便是命”的养生观点。他认为气是支撑人体肉体和精神的最根本基础,没有气 就什么都谈不上。养气即是养生。 然而到近现代养生学却遭到了冷遇和失落。五四运动时期,儒家养生思想经历了一段 失落的时期。具体说这一时期应该是自 1840 年鸦片战争开始到 1949 年新中国成立结束, 前后近一百年时间里整个中国社会都背负着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主义的三座大山的 压迫和剥削,致使中国的民族文化受到强烈的打击和摧残,中国的养生文化自然也难逃一 劫,陷入到衰落的泥潭中。 6 直到新中国成立以后,在国家领导人重视全国人民体质的大的环境背景下,养生文化 才又重新获得新的生命,并且伴随着社会总体物质生产水平的发展,养生文化也逐渐丰富 繁荣起来。人们也在全民健身大运动的意识感召下逐渐重视起自己的健康,中国养生哲学 就这样以一种前所未有的规模和速度成为每个人日常生活关注的焦点。养生哲学再一次成 为学术界当前讨论研究的热点重新进入到学者们的重点研究范围。 可以看出,在儒家养生哲学发展的历程中,不仅受到思想学术界的影响,还受到了社 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制约。儒家养生哲学重视生命的价值,把“修身、齐家、 治国、平天下”的信念作为养生哲学追求的最高目标。它关注的不仅仅是纯粹的修养身心, 还把整个社会生命的存在作为关注的焦点。 “以心为本”是儒家养生哲学追求的高于形体 的道德目标,儒家的这一理念强调心性在道德修养方面的主体作用,把人的形、气和心三 部分有机结合在一起。 孔子提出了“智者乐,仁者寿”的养生主张。其中的“仁”字就是这个主张的核心, 在这里的意思是一种可以用来改善人与人相互关系的善良的行为。孔子认为,要想成为一 个长寿的人,首先必须是一个仁者,要祛除心中不和善的意念,培养人性善的一面,达到 心理和道德的平衡状态。 “养心莫善于寡欲”则是孟子提出的养生主张。孟子能够提出这样的观点源于对孔子 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沿着孔子提出的“尽心,知性,知天”的认知思维模式,最终提出了 “天人合一”的养生思想体系。 孟子尽心上总结说: “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 则知其天矣。夭寿不贰,修身以俊之,所以立命也” ,教育人们存心养性。 孟子公孙丑 上说: “夫志,气之帅也;气,体之充也。 ”这一理论的提出很具有创新性。一个人要想 道道身心健康的养生目标,就应该“善养吾浩然之气” 。可以说,孟子的养生思想在道德 层面发展了孔子的养生理论,具有一种强烈的思想道德色彩,强调提升个人道德意识是达 到养生目的的重要途径。 董仲舒为两汉时期儒家的主要代表人物,他潜心钻研公羊春秋 ,学识渊博,故时 人称其为“汉代孔子” 。董仲舒提出了天、地、人合一的养生哲学理论并第一次把阴阳和 五行思想运用与养生领域,形成其独有的天、地、人合一的养气论等富有创新性的理论。 董仲舒创新养生之道提出的依据和基础是他推算演义出的阴阳和五行在哲学范畴中的内 在关系。 7 2.2.春秋繁春秋繁露成书略述露成书略述 (1)春秋繁露的成书过程 西汉末年,刘向、刘歆父子奉诏校理皇室秘府藏书,分别撰有书目文献别录 、 七 略 。东汉班固对刘歆的著作七略删减编辑成汉书艺文志 ,其中的诸子略收 录了儒家、道家、法家、纵横家、阴阳家、墨家、名家、小说家、杂家、农家等诸子类的 著作一共“四千三百二十四篇” ,分为十四种,统称为“子部” 。从那之后,历代公家和私 家的目录都对子书做有详尽的记录。一直到清代编修四库全书的时候,子书被馆臣们 分为儒家、释家、法家、农家、医家、艺术、天文算法、小说家、术家、谱录、兵家、杂 家、类书、道家共十四类,收录子书 924 部,17893 卷,从中可以反映出乾隆年间我国子 书的基本规模及大致内容。为了更好地提高研读实效,古代学者尝试在卷帙浩繁的子书中 选编精华。在现存的古人编辑的诸子丛书中,浙江书局于清光绪初年至光绪三年分册辑刊 而成的二十二子比较有代表性。其中就收录了董仲舒的春秋繁露 。董仲舒是西汉 时期公羊家重要代表人物,他的作品著录,最早见於史记及汉书 。其中春秋繁 露是汉代董仲舒编著的公羊学范畴的一部重要代表著作,也被叫做公羊外传 。 春秋 繁露的成书时间和公羊传 、 春秋都很接近。 史记十二诸侯年表序记载:时 任上大夫的董仲舒对于春秋的推演具有相当高的造诣和心得。 一般认为春秋繁露并不是董仲舒亲自编纂的,而是由后人将其主要著作收录编辑 成册。一直到清代,才出现了较为完整的春秋繁露的校注读本。宣统年间,苏州苏与 (?1914)字厚菴,参考廬校凌对春秋繁露的校注,并对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 和采纳,最终编纂成春秋繁露义证一书。被视为到目前为止对春秋繁露校正比较 完善的版本。 董仲舒所著春秋繁露是汉代重要著作。 史记中记载:董仲舒长于春秋 ,且 有相关著述。到汉代汉景帝和汉武帝时期,董仲舒首次将阴阳学的思想在公羊春秋传 中融入到儒家哲学思想中,使公羊春秋一举成为后世的儒学典范。 汉书董仲舒传 记载,董仲舒所阐述明经之术的条陈和上疏共计二十三篇。而有关春秋的著述共有数 十篇之多,共十万字之多:如: 闻举 , 玉杯 , 蕃露 , 清明 , 竹林等篇,这些 篇章都流传到现在。而现存的春秋繁露版本中只有玉杯 、 竹林等八十二篇,而 像闻举 , 蕃露 , 清明 , 竹林等篇,是没有的,应该是在长时间的辗转流传的过 程中丢失了。南宋嘉定四年江右计台刻本应该是中国现存最早的春秋繁露版本,现被 收藏于北京图书馆。而现存的注疏版本是很多的,最详尽的当数苏舆的春秋繁露义证 。 至于春秋繁露命名也有不同说法,但大致上还是一致的。此书本是后人收录编辑 的,本没有书名。一直到隋唐以后才有了春秋繁露一名,应该是由后来的编著者加上 的。 繁露与蕃露看起来颇为相似。 汉书本传中有这样的记载:仲舒说: “ 春秋 得失, 闻举 , 玉杯 , 蕃露 , 清明之属复数十篇。 ” 蕃露只是其中一篇的名字。 四库全书总目记载:用繁代替蕃,大概是因为古时候的通假字的缘故,然而到底为什 8 么用这个名字命名却是不得而知。 中兴馆阁书目中的说法是,用“繁露”命名,原因是, “繁露”有冕之所垂的意思,用它来命名意为取其有联贯的意思;此书篇名与汉书 艺文 志及汉书书 董仲舒传的记载不尽相同。 另外,关于春秋繁露一书真伪也存在争议。今本有“精华”篇而无“清明” 。 春 秋繁露被黄云眉在古今伪书考补证中定为伪书。这种说法不为学术界承认。日本学 者田中麻纱已从春秋繁露论五行的九篇中发现前四篇与后五篇的思想是抵触的,因此 怀疑这些文章可能不是董仲舒的著作。这些问题还需要讨论。在学术界,董学的研究者大 多还是认为春秋繁露是董仲舒本人所著,可以作为研究董学的基本可信的资料。 董仲舒著春秋繁露 ,是在综合研究了战国末期以来各家的阴阳五行思想的基础上, 建立起一套独特的天的哲学。后人认为董子的思想是汉代立法思想的基础和根据,自董仲 舒后,儒家成为政治的附庸。董仲舒为汉代公羊学家,对公羊学有着深厚的研究,其根据 公羊学的一系列论断而对春秋义法做出的一系列独到的见解。因此,我们也可以把董 仲舒的春秋繁露称为公羊外传 。所以说春秋繁露的成书时间和公羊传最 接近,也是和春秋成书时代最接近的春秋学著作。董仲舒是最早站在公羊学的立 场,提出一套解经方法的人。 董仲舒在中国儒学发展过程中起到了一个承前启后的作用。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 术奠定了儒家思想的独尊地位。 春秋繁露一方面继承了儒家的仁学观念和春秋的 大一统思想,另一方面也糅合进了先秦诸子各家思想的长处,使得儒家思想更能适应当时 的政治思想环境。尤其是董仲舒把阴阳家的思想融入了春秋繁露 ,提出了“天人感应” 观点,给儒家思想增添了神秘主义色彩。 苏舆认为春秋繁露在流传过程中,有些篇章散佚的原因和东汉的重古文经学有关, 因为春秋繁露是今文经学,在东汉的政治环境下受到排挤,因而流传散佚。虽然现存 的春秋繁露版本已经不完整,但这并不影响其重要性。 春秋繁露有很多能够体现 董仲舒主要思想价值的精辟言辞。 春秋繁露中除了收录董仲舒的著述外,还记录了董 仲舒和时人的辩答,这就更加说明春秋繁露是能够直接窥探董仲舒思想的不可多得的 著作。 (2)春秋繁露的内容分类 现存的春秋繁露版本中,共有十七卷,八十二篇,其中第三十九篇,第四十篇以 及第五十三篇三篇的内文丢失,所以实际保存下来的共有七十九篇。 两汉思想史中, 徐复观先生将春秋繁露现存的七十九篇分成以下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董仲舒的 春秋 学: 这一部分是董仲舒站在公羊学的立场上, 抒发其春 秋学观点的。篇章从楚庄王 (第一)到俞序 (第十七)共十七篇,另外再加上三 代改制质文 (第二十三) , 爵国 (第二十八) , 仁义法 (第二十九) , 必仁且智 (第 三十) , 观德 (第三十三) , 奉本 (第三十四)等六篇,共二十三篇。 第二部分是董氏所建立的天的哲学:这一部分的篇章,都是论述天道的阴阳四时五行 9 的。董仲舒认为天道的阴阳四时五行是一切问题的解释和判断的依据,这便是董子的哲学 体系。也正是本文着重研究的部分,即,董子阴阳四时五行在养生方面所起到的作用。而 这一部分又可以分成论述阴阳和四时两类。 这一部分篇章从离合根 (第十八)开始,到治水五行 (第六十一) ,共四十四 篇。除去论述春秋的六篇,论述人性的二篇,阙文三篇,剩下三十三篇;再加上顺 命 (第七十) , 循天之道 (第七十七) , 天地之行 (第七十八) , 威德所生 (第七十 九) , 如天之行 (第八十) , 天地阴阳 (第八十一) , 天道施 (第八十二)等七篇, 总共四十篇。 第三部分主要是论述由尊天而推及郊天及一般祭祀之礼,共有八篇。即: 郊语 (第 六十五) , 郊义 (第六十六) , 四祭 (第六十八) , 郊祀 (第六十九) , 郊事 (第七 十一) , 祭义 (第七十六) , 执贽 (第七十二)和山川颂 (第七十三) 。 春秋繁露所反映的董仲舒的认识论是建立在唯心主义哲学体系上的,是为天人感 应理论服务的。他认为,人,宇宙,万物及其变化都是天意的安排,所以人对宇宙万物的 认识也就是对天的认识,只有认真观察自然现象,再通过自心反省,才能领悟到真正的天 意。 10 二、二、 春秋繁春秋繁露的养生哲学体系露的养生哲学体系 1.1. 天、地、人和谐统一的养生哲学天、地、人和谐统一的养生哲学 (1) 天、地、人的思想渊源和基本含义 “天” 、 “地” 、 “人”都是中国哲学的重要哲学范畴。但是在提出的时间先后以及它们 各自在中国哲学史上的地位却不尽相同。下面将分别进行简单的阐述。 首先,在中国哲学诸范畴中, “天”的范畴是最早被提出来的,对于“天”的认识是 基于最原始单纯的认识论基础上的,可以说对于天的哲学认识是中国哲学的历史起点。在 中国古代由于受低下的社会生产力限制,人们对于“天”的认识也就不可避免地带有神秘 主义色彩。在整个中国哲学发展史中对于“天”的认识经历了一个由低到高,由具体到抽 象的过程。这也是各家哲学讨论的焦点。所有的哲学流派都提出了各自不同的“天”的哲 学观点。对此,冯友兰先生对“天”的概念提出了“五义” ,即: “物质之天” 、 “主宰之天” 、 “运命之天” 、 “自然之天” 、 “义理之天” 。1 中国最早的关于“天”的记载出现在甲骨文中,是一个象形符号,画的是一个类似人 形的符号,头部比较突出,表示“上”或者“大”的意思。 说文解字中,对于“天” 的概念,许慎有这样的解释:曰“天,颠也。至高无上,从一从大。 ”从造字法的角度上 看, “天”的基本意义是广大无垠的天空。而“天”的意义也就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地不 断发展有了不同的理解。远古时期,人们尚未开化,对于风雨雷电等一系列的与人类生活 息息相关的自然现象没有正确的认识,认为这些都是有着无限力量和意识的神所操纵的, 而高高在上,遥不可及的“天”就是这些神灵所居住的地方。 “天”的范畴被拟人化了。 到了殷商时代,统治者为了使其统治名正言顺, “天”的概念进一步被拟人化,神又变成 了能够呼风唤雨,掌管人间祸福的“帝” 、成为统治者进行阶级统治与压迫的工具。在之 后的阶级统治需求下, “帝”和“天”的概念渐渐直接联系在了一起,后来, “天”又取代 了“帝”的思想地位。这时的“天”就成了最高统治者,和绝对权威的代名词。同时, “天” 也具有了能够缓和阶级矛盾的成分:道德和公益。 一直到周朝末年, “天”仍旧是“意志之天” 、 “主宰之天” 。但是这种状况在周末渐渐 发生了变化。周末,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阶级关系和社会格局发生重大变化,对之前 的天人学说发起了挑战,西周末年出现了怨天尤人甚至骂天的思想。人们开始把目光注视 在人身上,开始重视“人”的作用。从此,天的权威逐渐衰落,人的作用却日渐重要起来。 再后来人们利用发展起来的天文,气象科学对自然现象的变化规律有了初步的掌握。人们 知道了,无论正常或是不正常的自然想象都是大自然自身的变化,而不是有什么万能的神 灵操纵的。这就成为“自然之天”产生和存在的坚实的科学依据和思想基础。 至到汉代,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董仲舒也提出了自己关于“天”的不同认识。集中 冯友兰: 中国哲学史 ,中华书局,1961,55 页 11 体现在他的代表作春秋繁露中。董仲舒“天的哲学”包含其天道观,宇宙观及阴阳灾 异,该书中记载董仲舒“天”的哲学部分涉及顺命 、 循天之道 、 官制天象等四十 三篇。其中, 顺命谈顺天命之重要; 循天之道谈顺天道以养生;这一部分就谈到了 董仲舒顺应天道以养生的哲学思想。 对于董仲舒天的哲学思想最好总结便是其著作春秋繁露第二十四管制象天中 记载的:所谓天,谓之有十端,分别为:天、地、阴、阳、火、金、木、水、土和人。 其次,是关于“人”的概念的提出。 “人”的概念和“天”的概念在中国哲学中处于 同等重要的地位。时间上“人”的范畴的提出也尽次于“天”的范畴, “人”的范畴在中 国哲学几千年的发展历程中无处不在。自“人”的哲学范畴一经提出, “天”和“人”便 形影不离地在中国哲学发展历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实际上,关于“人”的本质的记载 也不一而同。 灵柩本神记载:天赋予人的是天德,地赋予人的是地气,以天德为推 动力,以地气为基础,二者交互作用就产生了人类。总之,人是由天地之气化生而来2,但 是他们共同的意思都是指人是聚集天地之精华之气,生化而成的具有灵性的生物体,与天 地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可以说“人”本就是与天地浑然一体的一部分。 而关于“人”的哲学意义我们又可以分成两部分来讨论。第一,是人作为独立的生物 体的自然意义和精神意义。作为自然意义的生物体, “人”的概念是自有人类以来就同时 产生并存在的,只是局限于人类的文明程度限制才在文字产生之后有了“人”的概念和有 关“人”的概念的记载。那时候的人尚没有意识到本身的重要意义,如同上一小节提到的, 人类本身意识到自身存在,及人本身重要性的时候,无论是社会生产力还是文明程度都已 经有了长足的发展。当人类能够借助自然科学正确认识各种自然现象的时候,人类本我意 识开始觉醒了。第二部分是从“人”的社会属性角度来讨论的。在这个范畴里, “人”学 也被称为“人”论,中国哲学的人学特别发达,有些学者甚至认为中国哲学就是“人”学。 其中最主要的一部分是“人生论” 。 董仲舒对“天”的哲学意义也有不同的阐释。董仲舒认为:三品中,唯中民之性可教。 带有浓重的汉代时代特色。他的这一观点后来成为“人性三品论”的立论依据。另外,在 董仲舒的哲学体系中, “人”与“天”的关系是非常紧密的。上节中提到春秋繁露第 二十四管制象天中提到:在构成天的十端中,除了天地,阴阳,五行之外,还有人。 人具有与天地共同化成万物的特殊地位,人与天构造之同,是天人相应的可能性之根据。 最后,来看关于“地”的讨论和记载。在中国古代哲学体系中“地”是与“天”有着 对应关系的概念, “天”和“地”是中国哲学体系中最基本的两个哲学概念。 周易中用 乾坤来分别表示这两个范畴。阴阳学说中把“天”看成至阳的一象,把“地”看成至阴的 一象。 “天”和“地”有象征着人的父母。所以中国哲学体系里如果缺少了“地”的概念 就是不完整的,并且很多哲学理论也就缺少了立足的根本基础。 素问宝命全形论曰: “人生于地,悬命于天,天地合气,命之曰人。 ” 12 在董仲舒的哲学体系中不仅把天和人联系在一起进行比对,还把“地”的概念引入到 天人关系中来。在董仲舒的哲学体系中“地”是“天”和“人”的中间联系。这就是董仲 舒天人合一哲学的又一个独特之处。 春秋繁露王道通三中用“王”字的写法来解释 天地人之间的联系。说: “王”字的三个横画代表天、地和人,而连贯其中的一竖代表通 天、地、人的原则。 立元神中的记载也可体现这一思想: “曰:天、地、人,万物之本 也。天生之,地养之,人成之。天生之以孝悌,地养之以衣食,人称之以礼乐,三者相为 手足,合以成体,不可一无也。 ”是说天地人,是万物的根本,三者互相辅助如同手足一 样,合作成为一体,一样不可缺少。 春秋繁露官制象天 “天地与人,三而成德。由此 观之,三而一成,天之大经也”更加说明了天道、地道和人道三种和在一起才构成了上天 最大的原则。 (2) 人副天数的自然养形论 上面我们已经提到董仲舒的养生哲学体系可以分为两个大部分来考察,第一是“天” 、 “地” 、 “人”和谐一体的哲学体系,第二是阴阳五行的养生哲学体系。董仲舒现存的著作 中并没有专门的养生专著,他的养生哲学全部都融入在他的著作及其哲学思想中。其中, 以春秋繁露最为典型,书中记录了董仲舒最重要的养生哲学思想。 春秋繁露中董 仲舒的哲学思想体系可以总结为天、地、人一体部分和阴阳五行部分,所以,我们研究他 的养生哲学思想,也就按照这种分类。在“天” 、 “地” 、 “人”部分中董仲舒的养生哲学又 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人副天数的自然养形论和“天” 、 “地” 、 “人”合一的自然养气论。下 面将分别进行研究。 修养身性是董仲舒养生哲学里最为基础的内容。 春秋繁露中记载“循天之道以养 其身,谓之道也。 ” ( 循天之道 )他认为依循上天的原则,来修养自己就叫做道。其中 “以养其身”的“身”包括两方面,就是肉体和心。修养肉体是基础,有了健康的身体 才能进一步考虑精神的修养。儒家养生哲学也主张,身体首先是实现养生理想的载体, 没有了生命肉体,哪里还谈得上延年益寿。 董仲舒认为,天地生养万物就是为了养育人类。天地创造出的自然万物就是在给人 类的生存创造基本的物质条件,其中能够满足人类需要的可以养人身体的,就用来养育 人类;能够使人有威严的就可以拿来作为人类的服饰。而人类身体骨骼的生长也和天地 有着一一对应的关系,人由三百六十个关节,和上天的数目是一致的;身体骨肉,和大 地的厚度相配。上有耳目的听觉视觉,是太阳和月亮的征象;身体有孔窍脉理,是河川 山谷的征象,人的用心有悲哀欢乐,高兴和愤怒,和大地之神气同类。 天地之生万物也以养人,故其可食者以养身体,其可威者以为融服,礼之所为兴 也。 ( 服制象 ) 人有三百六十节,偶天之数也;形体骨肉,偶地之厚也;上有耳目聪明,日月之 13 象也;体有空窍理脉,川谷之象也;心有哀乐喜怒,神气之类也。 ( 人副天数 ) 曰:天、地、人,万物之本也。天生之,地养之,人成之。天生之以孝悌,地养 之以衣食,人成之以礼乐,三者相为手足,合以成体,不可一无也。无孝悌则亡其所 以生。 ( 立元神 ) 是故阳气以正月始出于地,生育长养于上,至其功必成也,而积十月;人亦十月 而生,合于天数也。是故天道十月而成,人亦十月而成,合于天道也。 ( 阳尊阴卑 ) 所以说,人的养成和“天” 、 “地”有着一一对应,密不可分的关系。天地人,是万物 的根本。万物由上天生成,由大地养成,人就是万物中的一员又以万物为生存的物质条件。 天、地、人三者有机结合成一个整体,一样也不能缺少。人生存在“天” 、 “地”的大体系 中就应该和天地融为和谐统一的一体。所以,人的生存和发展是离不开大自然的,而且还 要适应大自然的规律,才能生存下去。有了最基本的生存条件,怎么才能比较合理的利用 大自然赋予的条件来达到养生的目的呢?具体到日常生活起居人类更要遵循大自然的道。 董仲舒认为, “天”和“地”有其本身遵循的原则,如:上天的原则就是,春季温暖 生出万物,夏季暑热养成万物,秋季清爽万物衰落,冬季寒冷而万物藏匿。人类生存在这 个大环境里也要遵循这个规律。 天之道,春暖以生,夏暑以养,秋清以杀,冬寒以藏。 ( 四时之副 ) 天之道,出阳为暖以生之,出阴为清以成之。 ( 暖燠常多 ) 董仲舒提出一个能够代表天地的最典型的范畴来阐述天地之道,就是“四时” ,即我 们常说的四季, 如上文所述, 董仲舒赋予四时不同的自然特征来把天拟人化。 同时又把 “五 行”的概念与四时和方位对应联系起来。说上天有五行,土火木金水就是。木生火,火生 土,土生金,金生水。水代表冬季,金代表秋季,土代表夏之末,火代表夏季,木代表春 季。春季主生出,夏季主成长,夏末主养成,秋季主收获,冬季主收藏。结合方位,董仲 舒提出:木代表春气在方位上居于东方,火代表夏气在方位上居于南方,金代表秋气在方 位上居于西方,水代表冬气在方位上居于北方。因此,木代表出生,而金代表杀戮,火代 表暑热而水代表寒冷,让人一定按照各自的次序。这就是上天的原则。 对曰:“天有五行:木、火、土、金、水是也。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 水。水为冬,金为秋,土为季夏,火为夏,木为春。春主生,夏主长,季夏主养,秋 主收,冬主藏,藏,冬之所成也。 ( 五行对 ) 是故木居东方而主春气,火居南方而主夏气,金居西方而主秋气,水居北方而主 冬气;是故木主生而金主杀,火主暑而水主寒,使人必以其序,官人必以其能,天之 数也。 ( 五行之义 ) 14 春气爱,秋气严,夏气乐,冬气哀;爱气以生物,严气以成功,乐气以养生,哀 气以丧终,天之志也。 ( 王道通三 ) 四肢之答各有处,如四时;寒暑不可移,若肢体;肢体移易其处,谓之壬人;寒 暑移易其处,谓之败岁;喜怒移易其处,谓之乱世。 ( 王道通三 ) 所以,人的日常生活起居就要遵循着个规律,春季主生发,大地回暖,阳气开始上升, 万物开始复苏。夏季主生长,天气炎热,就是在炎热的天气里孕育万物的生长。秋季主收 获,天气清爽,万物长成到了收获的季节。冬季主贮藏,冬天天气肃杀,万物销声匿迹, 积蓄起力量等待来年的生发。遵循这个规律,人类的行为也应该和四季相适应。春季人的 各个部分也开始活跃起来,这时人就应该多到户外运动,以活动自己身体的各部分筋骨。 夏季人类也应该经历炎热的蒸腾,人们在夏季炎热的天气条件下一般都会出汗,这是在排 毒,把一年来积蓄在体内的毒素通过汗液排出体外,所以,炎热的夏季出一身汗会让人多 少有些难受,但是过不多久就会觉得身体特别轻松,就是这个原因。到了秋天,就该积蓄 身体的能量了,这个季节不宜大量运动,可以进行适当的进补,给身体积蓄足够的能量。 等到冬季万物肃杀的时候,人的身体也进入了冬眠期,是给身体进补的最佳时期。因此, 人的生活起居一定要遵循四季的规律,否则身体就会出现各种问题。就像董仲舒说的,人 的生活规律不可以混乱,就如同四季寒暑和人的肢体一样,不可替换。肢体更换原来的地 方,就称作妖怪;寒暑更换原来的顺序,就叫做坏的年岁。 有一个很好的例子可以说明这个观点。这是一个发生在我身边的真实的例子。主人公 是我的父亲。我的父亲现年整六十岁,十二年前身患胃癌,做手术切除了三分之一的胃腔, 到现在人虽然很消瘦,但尚未复发,应该说手术的效果还是很好的。我要说的是,父亲做 手术的时间是当年的初春四月份,因为是大手术,术后就一直卧床养病,当年一年几乎没 有什么户外运动,尤其是夏天,刚刚做完手术,还在进行化疗,一般都是卧床休息。情况 一直到第二年春天也没什么问题出现,但是夏天的雨季刚过父亲身上便长出一个个黄豆大 小的烂疮,医生说是湿毒,父亲就开始用药,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国家能源绍兴市2025秋招化学工程类面试追问及参考回答
- 国家能源嘉峪关市2025秋招笔试题库含答案
- 火车驾驶员测试题及答案
- 烟台市中储粮2025秋招购销统计岗高频笔试题库含答案
- 阿坝自治州中石化2025秋招笔试模拟题含答案油气储运与管道岗
- 国家能源湖州市2025秋招能源与动力工程类面试追问及参考回答
- 百色市中石化2025秋招笔试提升练习题含答案
- 中国联通海南地区2025秋招半结构化面试模拟30问及答案
- 2025年武术理论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工地培训考试试题及答案
- 安静与智慧主题班会课件
- 云南民族大学附属高级中学2026届高三上学期联考(一)生物试卷(含答案)
- 2025至2030年中国包月视频点播行业市场竞争格局分析及投资方向研究报告
- 皮带机安全知识培训
- 零星维修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方案
- 2025年汽车驾驶员(技师)考试试题及答案(含答案)
- 2025大连国际机场招聘25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浙江铁塔招聘笔试备考题库(带答案详解)
- 《秘书文档管理第三版》课件第七章
- 施工班组驻地管理制度
- 电影《白日梦想家》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