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论文)壮语稻作词汇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壮语稻作词汇研究 摘要 壮语研究虽然成果不少,但词汇研究在壮语研究方面则是薄弱环节,一 直都处于比较粗糙的状态。鉴于此,本文从词汇学本身,对词语内部的结构、 词义进行深入精细的研究,对壮语稻作相关词汇进行描写分析,展示壮语词 语所蕴含的丰富的文化内容,从而弥补壮语词语研究方面的不足。本研究在 前贤的研究基础上朝着更为细致的词义分析方向迈进,主要借鉴和运用汉语 描写词汇学方面的理论知识以及历史比较语言学相关理论,同时结合相关的 民族学、地理学知识来描写和分析壮语稻作词汇。 文章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第一部分引论对壮语稻作词汇相关 研究进行简要回顾,并对研究状况、研究意义等方面进行论述;第二部分分 析稻作相关地理词汇及其文化内涵;第三部分从稻作农业工具和灌溉设施词 汇看壮族耕作技术的发展;第四部分从稻作农务词汇看壮族的农耕特色;第 五部分探讨稻田中的动植物词汇,分析其生态特点及壮族人对它们的认识。 关键词:壮语稻作词汇 i i t h es t u d ya b o u tf a r m i n gw o r d si nz h u a n g a b s t r a c t a l t h o u g ht h ea c h i e v e m e n to fs t u d yi nz h u a n gi sr i c h ,b u tt h ew o r d ss t u d yi s t h ew e a kl i n ka n dh a sa l w a y sb e e na tt h eq u i t er o u g hc o n d i t i o n i nv i e wo ft h i s t h e a r t i c l ef r o mt h e1 e x i c a la s p e c t ,s t u d i e st h ei n t e m a ls t r u c t u r ea n dt h ew o r dm e a n i n g , d e s c r i b e sa n da n a l y z e st h ef a r m i n gw o r d si nz h u a n g ,d i s p l a y st h er i c hc u l t u r et h e w o r d si nz h u a n gc o n t a i n s ,t h u sm a k e su pt h ei n s u f f i c i e n c yo fw o r d ss t u d yi n z h u a n g t h i sr e s e a r c hh a sa na u d i e n c ew i t ht h ee m p e r o rt h em o r ec a r e f u lw o r d m e a n i n ga n a l y s i sd i r e c t i o ni np a s tw o r t h i e s r e s e a r c hf o u n d a t i o nt om a k eg r e a t s t r i d e sf o r w a r d ,m a i n l yu t i l i z et h et h e o r i e so fc h i n e s ed e s c r i p t i o nl e x i c o l o g y , a n d h i s t o r i c a lc o m p a r a t i v el i n g u i s t i c s ,i nt h es a m et i m e ,u n i f i e st h er e l a t e de t h n o l o g y , t h eg e o g r a p h yt od e s c r i b e sa n da n a l y z e st h ef a r m i n gw o r d si nz h u a n g t h ea r t i c l em a i n l yd i s c u s s e sf r o mf o l l o w i n gs e v e r a la s p e c t s :t h ef i r s tp a r to f i n t r o d u c t i o nr e v i e w st h ec o r r e l a t i o nr e s e a r c ha b o u tt h ef a r m i n gw o r d si nz h u a n g , d e p i c t i n gt h ec o n d i t i o na n ds i g n i f i c a n c eo ft h es t u d y ;t h es e c o n dp a r ta n a l y z e s g e o g r a p h yw o r d sa n dc u l t u r a lt h ew o r d sc o n t a i n ;t h et h i r dp a r td i s p l a y st h e d e v e l o p m e n to fc u l t i v a t i o nt e c h n i q u ei nz h u a n gf r o mt h ew o r d so fa g r i c u l t u r a lt o o l a n df a c i l i t y ;t h ef o u r t hp a r td i s p l a y st h ea g r i c u l t u r e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i nz h u a n gf r o m t h ea g r i c u l t u r a la f f a i r sw o r d s ;t h ef i f mp a r td i s c u s s e st h ew o r d so fa n i m a l sa n d p l a n t si n r i c ef i e l d ,a n a l y z e si t se c o l o g y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a n dt h ea w a r e n e s so f z h u a n gp e o p l et ot h e m k e y w o r d s :z h u a n g ;f a r m i n g ;w o r d s i i i 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提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撰写 完成的。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其他个人或其他机构已 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没有剽窃、抄袭等违反学术道德规范的侵权 行为。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己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 明。本人愿意承担由本声明而引起的法律责任。 研究生签名:彳吩日期:矽、) 净月矽日 i 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广西民族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学校有权 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学位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文档,可以采用 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除在保密期内的保密论文 外,允许学位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可以公布( 包括刊登) 论文的全部或部分 内容。 研究生签各布仞 刷磴名荣 日期:沙哆t 年么月 。日 日期:秒“月0 日 1 引论 “百越( 越族) 是对古代生活在长江中下游以南及珠江流域一些少数民族群体的称 呼。他们人数众多,分布很广。不同地区的“越 人,他们的名称也不同。“在浙江会稽 一带的叫於越,自称为大越;温州一带的叫瓯越( 东瓯) ;安徽境内的叫扬越;福建的叫 闽越;散居在江、汉一带的叫山越;湖北至四川一带的叫夔越;现今云南德宏一带的叫滇 越;广西境内的叫西瓯,也叫骆越。 古越族是我国甚至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民族之一。考古学者从浙江的河姆渡文化和 马家浜文化( 两者距今约5 0 0 0 - - 6 0 0 0 年) ,以及良渚文化中( 距今约4 0 0 0 - - - 5 0 0 0 年) 不 仅发现了多处人工栽培水稻的遗迹,而且还发现了碳化稻谷,稻草等遗物。1 9 9 3 年在湖南 道县玉蟾岩遗址( 距今约1 0 0 0 0 多年) 又发现稻谷遗存。这些发现充分证明,古越人早在 一万多年前就已经开始种植水稻了。此外,在岭南古百越族群另一支系,壮族先民西瓯骆 越人的聚居地广西壮族聚居区境内,发现了两处有关栽培稻的遗址。一处为广西资源 县延东乡新石器时代晚期晓锦文化遗址( 距今4 0 0 0 - - - - 5 0 0 0 年前) 。该遗址出土了碳化稻米, 形状各异,品种较多,初步鉴定是原始的栽培粳稻,还有少量籼稻。表明这个地区的壮族 先民驯化野生稻的工作已经完成,稻作农业已经产生。另一处为广西那坡县感驮岩文化遗 址窿,。虽然在广西境内发现有关新石器时代栽培水稻遗迹的年代不是很早,但在一些遗址 中,如南宁地区贝丘遗址,桂林甑皮岩,柳州大龙潭等洞穴遗址,发现的蚌刀、石杵、石 刀、石锛、石锄、石犁、石铲等农业生产相关工具,据专家考证,这说明壮族地区与其先 民百越人一样,在新石器时代已经开始种植水稻了。壮族作为古越族先民的后裔,在华南 地区不断繁衍生息,他们以种植水稻为生,创造了多姿多彩、灿烂辉煌的稻作文化和悠久 的稻作农业史。壮族及其先民在长期的稻作农业生产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以“那( n a 2 口1 “水 田”,即稻作) 文化为中心的民族文化体系,即据“那”而作的生产性文化;凭“那”而 居的居住文化;赖“那”而食的饮食文化;靠“那”而穿的服饰文化以及依“那”而乐的 节日文化。 语言是一种文化现象,借助语言这个工具各民族可以传播自己的文化。反之,通过考 察和探讨语言我们也可以了解各民族的文化,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是某种物质 文化的起源;第二是某种物质文化的传播过程;第三是某种物质文化本身的演变或演进的 情况嘲。 词汇反映社会各个方面的发展情况,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它也发生着相应的变化。 所以,作为语言三要素之一的词汇,相比语音和语法,变化速度是最快的。社会生活的变 迁,民族文化的发展无不在词语中得到直接和迅速的反映。由此可见,词语与文化之间的 关系是相互关联,极其密切的。词语是文化的载体、是反映文化的具体形式;而文化又深 深植根于词语之中,是词语表现的主要内容。壮族是一个稻作农耕民族,所创造的稻作文 化必然寓于他们所说的语言壮语之中。在长期的劳动实践中,在生产、生活的方方面 面壮族人都或多或少地受到稻作文化的影响,而这些影响直接体现在与稻作相关的词语 上。因此,深入、细致地分析和描写这些词语对于我们认识壮族的稻作文化意义重大。 1 1 壮语稻作词汇研究综述 1 1 1 国内研究 国内壮语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至上世纪3 0 年代。建国后,国家语委对少数民族语言 展开大规模调查,随后少数民族语文工作者又进行深入调查研究,通过五十多年的努力, 到目前为止壮语的研究成果相当可观。通过笔者所收集到的资料,其中有关壮语稻作词汇 研究的论著有以下这些: 游汝杰从语言地理学和历史语言学试论亚洲栽培稻的起源和传布( 中央民族学院 学报1 9 8 0 年第3 期) 。文章通过分析对比壮语及其方言,布依语、侗语、水语、傣语、 越南语、泰语等语言间“稻”、“谷等字的不同语音形式,同时参考汉语湘方言、粤方言、 闽方言等方言点关于“禾 字的不同语音形式,来推测栽培稻在中国起源和传布的情形。 这篇文章在运用语言学方法来研究历史、文化问题上具有开创性。周振鹤、游汝杰方言 与中国文化( 上海人民出版社第2 版2 0 0 6 年) 。此书在研究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方面占有 重要地位,“文化语言学”这个学科名称就是在书中的提要里第一次提出来的。书中包括 的内容非常丰富,其中第四章的第一节“稻的栽培历史和传布”,是游汝杰论文从语言 地理学和历史语言学试论亚洲栽培稻的起源和传布稍作修改而收录进来的。 倪大白侗台语概论( 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 9 9 0 年) 。本书是一部壮侗语概论性质 的著作。作者描述了壮侗语族各语言在语音、词汇、语法方面的概况。在描写与稻作有关 的词汇方面,比较了侗台语族语言间稻谷、米、饭、禾苗和种子五个词的语音形式,以此 说明侗台民族之间有十分密切的亲缘关系。 潘其旭从语言上看壮,老,泰的历史文化关系( 学术论坛1 9 9 0 年第4 期) 。作 者在文章的第二部分从自成系统的稻作词汇看三者共同母语的文明类型,分析比较壮 语、老挝语、泰语在稻作的生产、加工、饮食及其用具等词语的语音形式,以及三个民族 带有“那”字的地名,说明了壮、老、泰三个民族具有相似的历史文化关系,以及古代中 国南方的百越民族和中南半岛讲台语的各民族在稻作文明方面对历史的贡献。 游修龄古越语与稻文化( 中国稻米9 1 9 9 5 年第2 期) 。作者分析了南方方言的“稻 、 “栏 ,与水稻有关的地名,如“那”、“垌”、“坪等词,和一些炊具名称,说明南方的 稻作文化与北方粟文化相互间的渗透融合,同时表明作为中国灿烂文明组成部分的长江下 游的稻作文化所产生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游修龄中国稻作史( 中国农业出版社1 9 9 5 年) 。书中在论述“稻 一词在汉藏语系诸语言存在同源关系上,以及带“那 字地名的 分布时,引用了游汝杰的研究成果。作者以肯定的态度说明了壮侗民族的先民百越族 2 与稻作起源有密切关系。 梁敏、张均如侗台语族概论(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 9 9 6 年) 。书中论述了侗台语 族语言的分类,地理分布以及诸民族的历史关系。作者的主要精力以及文章的主要篇幅都 在原始侗台语的语音构拟上,其中包括有稻作词语的古音构拟形式。这样的工作对语言的 比较研究以及侗台语的归属意义重大。 覃乃昌壮族稻作农业史( 广西民族出版社1 9 9 7 年) 。本书的内容比较丰富,以民 族学为主,结合考古学、遗传学、体质人类学、历史学、语言学等方法,多角度来研究壮 族稻作农业史。其中第一章、第二章、第七章结合汉语的有关文献典籍,分析了与“稻” 相关的词语。从语言学的角度论证了壮族地区是栽培稻的起源地之一,以及壮族在稻作方 面所做出的贡献。 李锦芳中国稻作起源问题的语言学新证( 民族语文1 9 9 9 年第3 期) 。此文运用 历史比较语言学理论,从侗台语与南岛语具有同源关系的角度出发,构拟原始侗台一南岛 语水稻和稻米两词的代表形式。通过对比壮侗语族各种语言( 主要是仡央语的材料) 与南 岛语系语言,以及藏缅语族语言间有关“水稻”、“稻米”两词的语音形式,来说明壮侗、 南岛语先民所居住的华南地区是中国栽培稻的发源地。李锦芳侗台语言与文化( 民族 出版社2 0 0 2 年) 。本书在研究少数民族语言与文化,尤其壮侗民族语言与文化方面是一部 非常重要的著作。作者分别从语言与民族历史古代社会、农业文化、古代生活、经济、地 名、姓名等方面,论证了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其中“语言与农业文化 一章,涉及语言与 稻作起源,语言与稻作技术发展及传播两个方面。作者运用历史比较语言学的方法,通过 壮侗语族语言问在牛耕、水利灌溉、耕作、收获加工等技术方面相关词语来论述稻作技术 的发展和传播。该书是第一部较为系统地描写、分析侗台语族诸语言有关稻作词汇的著作, 有很高的学术价值。不过,该书在论述过程中主要是从各种词语的语音形式入手,较少涉 及词语的语义方面。 邢公畹汉台语比较手册( 商务印书馆1 9 9 9 年) 。作者通过对比汉台语间9 0 9 组关 系字,提出判定汉台语关系的新方法深层语义对应法。文章所提出的方法在汉台语关 系问题上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书中不少地方涉及稻作方面的词语。 韦树关从语言看壮侗民族对中国农业的贡献(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2 0 0 0 年第4 期) 。文章通过水稻的种植、热带果树的人工培植及野生植物的食用、动物的驯养三方面 来说明壮侗民族对中国农业的贡献。其中在“水稻的种植”这部分,作者比较壮侗语族语 言“水稻”一词的语音形式,并参考一些南方汉语方言“禾”字的语音形式,推测“水稻” 一词的语音演化轨迹,最终说明汉语的“禾”( 水稻) 是从壮侗语族语言借入的,壮侗民 族先民最早人工种植了水稻。 蒙凤金壮语农作物汉借词的文化意蕴探析( 广西民族大学0 3 届硕士研究生毕业论 文) 。作者认为借词是多民族文化长期接触交流的产物,壮汉之间农业文化的交流在壮语 中留下了大量的汉语借词。文章通过对壮语农作物汉借词进行文化类型分析,从汉借词语 音特点推测借词的来源,探析汉借词在壮族地区3 6 个点的语音演变,进而了解汉族农作 物借入壮族的时代,媒介和途径;从农作物汉借词的借入方式和语音结构等角度阐释语言 接触的特点,以期帮助人们了解壮,汉两族人民的交往接触以及壮族文化特点。 1 1 2 国外研究 国外壮语的研究虽然起步较早,但其研究成果不是太多,其中对于壮语稻作词汇的研 究就更为稀少。根据笔者目前所收集到的材料来看,研究成果主要有: 罗永现从水稻灌溉对应词看汉台语的关系( 第3 6 届国际汉藏语言学年会墨尔本 2 0 0 3 年) 。文章比较汉台语稻作灌溉和与其相关的关系词,并从自然环境和中国南方远古 时期的文化角度来探讨这些词的对应,从而说明汉台语之间有深层的历史关系。 贺大卫( 澳大利亚) ,蒙元耀壮语稻作词汇及其文化内涵试析( 广西民族研究 2 0 0 4 年第3 期) 。此文在分析壮族稻作相关词语方面比较深入,这对于本研究有很大的借 鉴价值。文章通过分析与稻作有关的稻米、农事、稻米食品、谚语格言等方面的词汇说明 稻作文化对于壮民族的深刻影响。 以上两篇论文都是汉文方面的研究成果。此外,涉及壮族稻作词语的英文研究成果有: f a n gk u e il i ah a n d b o o ko f c o m p a r a t i v et a i ( t h eu n i v e r s i t yp r e s so f h a w m i1 9 7 7 ) 。 这本英文著作是李方桂先生1 9 7 7 年在美国出版的台语比较手册。“该书主要是研究语 音,其目的是构拟出一个原始台语的语音系统,要能说明各种台语方言怎样能从这个原始 台语演变发展而来,从而可以用这个原始台语的拟音,来同汉语的上古音进行比较。 ( 王 均语) 该书被认为是台语比较研究的权威著作。台语比较手册中有很多关于壮语稻作 词汇的原始拟音,这对本研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以上大致是笔者收集到的有关本研究的成果,这些研究成果主要从民族学、历史学、 文化学、地理学以及语言学诸方面对壮语稻作相关词汇做了一定程度的研究。大部分研究 成果所描写分析的对象都涉及“水稻”“稻谷”等几个常见的词语,对于稻作其他方面( 如 耕地、灌溉、田间管理、收割、入仓等) 的词汇也有涉及。以上有关稻作词语的研究有不 少是从语音学角度入手,其目的是确定语言问的同源亲属关系。真正从词汇学内部来系统 研究壮语稻作专类词汇,应该说还有很大的空间,尤其是深入精细研究词语的内涵,更是 可以从中挖掘出很多壮族语言文化的特质。壮族是一个农耕稻作民族,他们使用的稻作词 语必然反映相关的稻作文化,这些词语是成系统的,不是一个、两个零星存在的。壮族丰 富多彩、灿烂辉煌的稻作文化必定寓于成系统的稻作词语之中。因此,从词汇学的角度细 致、深入地描写这些稻作词语,有助于我们深刻了解和认识壮族的稻作文化。 1 2 壮语稻作词汇研究的意义 世界上近三分之二的人以大米为主食。稻作文化是不容忽视的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 深入探讨壮语稻作词汇,可以弥补壮语词汇研究某些方面的欠缺,籍此推动壮语词语研究 4 工作的细化。语音、词汇、语法作为语言的三要素发展是不平衡的。由于词汇与现实结合 最为紧密,因此它的变化是最为显著的;作为语言物质外壳的语音,它的发展次之;而语 法较词汇和语音来说变化最小,稳固性最强。语言的三要素中,词汇既和语音有关,又和 语法密不可分。由此可见,词汇在语言三要素中的地位非常重要。然而,目前对于词汇研 究的力度并不够。词汇所占的重要地位与其研究的深度显得极不相称。壮语词汇的研究成 为语言三要素研究中较为薄弱的一部分。这种状况不仅在民族语言研究中出现,就是汉语 的词汇研究,成果也不是十分丰富。直到2 0 世纪8 0 年代后期,这种状况才有所改善。此 后,词汇的研究开始受到学者们的重视。汉语的词汇研究虽然起步较晚,但通过学者们的 不懈努力,其研究逐渐成熟起来,不管是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可是 民族语言,尤其是壮语词汇研究,依然还处于薄弱的状态。 由于词语研究不像语音、语法那样能够进行概括性的研究,只能逐个进行描写分析, 工作量显然很大,故学者们对于壮语的研究用力最勤的是语音和语法,其成果理所当然都 体现在这两个方面。当然,在这一研究过程当中并非没有词汇的研究,我们只能说对词汇 的研究显得比较粗糙,而且其研究目的是为了其他目标服务。如:在研究语言间亲属关系 时会谈到同源词或借词,学者们通过分析一系列词汇,尤其是语音和意义两方面最终来确 定两种语言间的亲属关系。因此,精细的词汇研究,或者说专题性的词汇研究,对壮语的 语言研究而言意义特别重大。壮族是个稻作农耕民族,稻作词汇的研究对了解、认识壮族 文化来说就显得格外重要。 从词汇内部来研究词语结构有助于壮语研究的细致、深入,也有利于人们更加清楚地 了解和认识壮族稻作词语的文化内涵。细致的词语研究,有助于壮语词汇研究的深化以及 弥补壮语词典释义方面的不足。词汇学的研究和词典的编纂两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促 进的。词汇学的研究,尤其是一些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对词典编纂起引导作用,而词典编 纂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词汇的研究。词典编写的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某个语言研究的学 术水平的高低。可见,细致研究壮语稻作词汇有助于提高壮语词典的编纂质量。 本研究的部分语料来自汉壮词汇( 初稿) ( 广西民族出版社1 9 8 3 年) 和壮汉词 汇( 广西民族出版社1 9 8 4 年) 。由于这两本词典编写年代较早,其中对一些词的解释不 太准确,或选取的释义不太完整。如:9 a i t “犁 、y a :u 5 “耙”等一些农具类的词语有动、 名、量等多种用法,其中词典列出动词和名词的用法较为常见,往往量词的用法都不列举。 这种不足对于初学壮语的人来说,会造成学习上的困难,甚至产生误解。本研究的重点在 于对壮语中的稻作词汇进行分析、描写,考查其理据及词汇的具体含义,通过详细、深入 剖析,挖掘壮语词汇的内涵,以及各种用法,进而揭示其文化特质,以期促进壮语词汇研 究朝着精准的方向发展。 1 3 壮语稻作词汇研究的方法和基本步骤 1 3 1 研究方法 学者们对于壮语稻作词汇进行了一定的研究,为后人的深入探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本研究在前贤的研究基础上朝着更为细致的词义分析方向迈进,主要借鉴和运用汉语描写 词汇学方面的理论知识和运用历史比较语言学相关理论,同时结合相关的民族学、地理学 知识来描写和分析与壮族稻作相关的地理、农业工具和设施、农务、生物方面的词汇,从 而说明稻作文化对于壮族人民产生的巨大影响,同时也揭示稻作文化在壮民族的生产、生 活中所占有的重要地位。 研究思路上,首先对壮语稻作词汇进行分类归纳,然后从具体使用来分析探讨每个词 语的义项或用法,透过词义分析展示壮族词语所蕴含的丰富内容。具体操作上,本文采取 微观描写的研究方法,尽量深入词语内部,从内部结构来表现词义引申变化的内在逻辑线 索。 1 3 2 研究的基本步骤 壮语稻作词汇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它的下面主要由地理、生产工具和灌溉设施、农务、 稻田中的生物等几个部分构成。本研究首先从各种书籍、读物中尽可能全面搜罗有代表性 的相关词语,并按其内容分类,然后逐个分析它们的义项,以及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使用 情况。再通过词义分析,揭示它们所蕴含的文化要素,进而说明壮族农耕文化的内在特点。 本文主要按照以上思路行文,具体步骤如下:第一部分引论对壮语稻作词汇相关研究 进行简要回顾,并对研究状况、研究意义等方面进行论述;第二部分分析稻作相关地理词 汇及其文化内涵;第三部分从稻作生产工具和灌溉设施词汇看壮族耕作技术的发展;第四 部分从稻作农务词汇看壮族的农耕特色;第五部分探讨稻田中的动植物词汇,分析其生态 特点及壮族人对它们的认识。 6 2 地理词汇 土地是农业生产的基础,一切作物均需土地来栽培。没有土地就谈不上农作物的种植。 壮族是个农耕民族,传统上以种植水稻为主,兼顾其他作物。壮乡民众的生产、生活离不 开土地。何况壮乡地处山区,号称“八山一水一分田 ,因此人们格外珍视土地。由于开 垦田园不易,人们因珍惜土地而产生了一种恋乡恋土的情结,愿意死守一方土地而耕耘, 不愿到外地闯荡谋生。f a i 4o a :r j lf a :n 6g i :r j 6 ,? b a r n ll o :n 5t a :u 5k o k 7 “树高万丈,落叶归根”, 说的就是再有本事的人,任随年轻时怎么漂泊,到老了总要回归故里。这种安土重迁的务 实态度,反映的就是高度重视土地的意识。 不管是种植、耕耘,还是灌溉、除草、施肥,稻作农业的每一个生产环节都与土地息 息相关。壮家人就是以土地为生产生活的基础,并在此基础上创造了丰富多彩、灿烂辉煌 的稻作文化。因此,壮族人民对周边的山川地貌有深刻的认识。这种认识其实就是壮族人 民的地理知识结晶。它们表现为相应的地理名词,在壮语里得到充分的反映。壮乡大地以 各种石山、土山居多。复杂的地貌反映到语言里就形成了丰富的词汇。下边逐个讨论这些 重要的地理名词。 2 1 地理名词 2 1 1 p j a l 按壮汉词汇( p 7 2 ) 开列的义项,p j a l 是山、石山。但书中没有给出相应的例句与 用法。其实,语言之中,此词不仅常用,而且义项也不止名词用法。如:p j a lo a :r j l 高山”; p j a lt a m 5 “矮山;o o :r j lk o r j 5p j a l 两座山”。这是普通名词的用法。壮乡多山,以p j a l 为名的地方不少。如大明山就叫p j a l e t a 4 。作为壮族文化瑰宝的布洛陀经诗记录了这 个词语,如: b a :n 3 p a u 5j o u 5 l a 3 p j a l ( 张声震1 9 9 1p 3 0 ) 村 公 在下石山 布洛陀的村子在石山脚下 不过,p j a l 有时候不用量词,直接就跟数词结合使用。如:p j a :i 3k v a 5o a :m 1p j a lc i 3y a l t o :i 5k 0 1i i i l ln e i 4 “走过三座山才找到这棵药”。o a :m 1 “三”与p j a l 山 之间就可以不用量 词而直接结合。与此相关,p j a l 在某些语言环境里就充当起量词来。如:k v e 3l i r a 4o o :r j lp j a l h a 2 “割了两座山的茅草”;f a k 8l i :u 4o a :m 1p j a lf a i 4 “砍了三座山的树”。这种特殊的用法, 假如无人提示,单从工具书上是看不到。由此可见,壮语词语研究仍有很大的空间可以拓 展。 7 2 1 2 删6 y u 0 6 是四周环山的凹状小地块。地学上称此类地貌为峰丛洼地。y u 0 6 有人居住时就是 山村。无人居住的时候,往往就是一个地名标记。壮族的大石山区就有许多地方以y u l 3 6 得 名。如:删6 9 a 2 “鼻茶( 指长有茶树的山村) ”;删6 k j a u 5 “弃桐( 长有桐树的山村) ”。 y u r j 6 也可以作量词使用。如:p j a :i 3k v a 5o a :m 1 删6g i 3y a lt o :i 5 7 a n ly a :n 2t e l “走过 三个山弄才找到他家。 2 1 37 d o f f l 7 d o :i 1 是丘陵土山。壮族地区的土山也是很常见的地貌。在广西,丘陵土山多属酸性的 黄壤土或红壤土,很适宜马尾松生长。所以马尾松、杉树等嗜酸性植物很常见。 ? d o f f l 在壮汉词汇( p 5 7 5 ) 里仅有“岭,土山 的意思,无例句。? d o :i 1 在壮语里 很常用,是一个基本词。如:h u m 37 d o f f lp a i ly a m 3l a p “上土山去砍树 。其实,除了这 一本义外,这个词还有其他用法。如:o o n 5f a i 47 0 :k 77 d o :i 1 “送棺木出殡 。? o 血77 d o f f l 在这里具有特殊含义。装死人的棺木肯定要送到野外埋葬,所以? o :k 77 d o :i 1 表面是出到山 坡上,其真正所指是把棺木运到山坡上。所以这里只能译作“出殡”。 与此相关,? d o :i 1 还可以泛指“野外,山林 。如:p a i l7 d o :i 1t i i i k 7 撇1 “进山打猎 。 n a n l 是野兽,t t u k 7 是打。? d o :i 1 在这里是山坡。然而它是泛指,不见得就必然是丘陵土山, 或许是石山的山坡也不一定。 ? d o f f l 还有量词用法。如:f e i 2p j a u lp a i l0 0 :q 17 d o :i 1f a i 4 “火烧去两座土山的树”。 2 1 4l u 出8 l u :k 8 是丘陵土山之间的狭长地带。壮汉词汇( p 4 8 0 ) 把这个词分为两个条目。一作 山谷,坡谷。如: a u k 7h a u 3 l u :k 8 o o a 3 1l u :k 8 ( 张声震1 9 9 1p 7 2 9 ) 打进峪两峪 赶过一座山谷又一座山谷 另一条作量词,表示“槽”,指两山、两岭间的地方。 l u :k 8 是一个壮语常用的基本词,如:y a m 4y i 3t a 37 d a t u ll u :k 8n e i 4y i :u 27 0 :k 7 t a u 3 “溪水 从这坡谷里流出来”;? d a m ll u :k 8n e i 4f a i 47 d a t 7 “这谷地里树木茂密”。当然这个词也可以 泛指丘陵山坡。如:f a i 4l u :k 8 “土山的树木”;h a u 3l u :k 87 a u lf u m 2 “进山岭打柴 。这里的 l u :k 8 只是跟p j a 石山 相对。我们不能判定这些树木、木柴必然生长在坡谷里而不是生 长在山坡上。 作为量词,l u :k 8 指“谷槽”,对译作汉语的“道 也近似。如:o o :r 3 l u :k 8n a 2n e i 4m i 2y a m 4 y i 3v i :r j 4 “这两道谷地的田有溪水灌溉”;? b a :n 3t o u lm i 2o e i 5l u :k 8n a 2p 0 0 2 “我们村有四道 谷地的烂泥田 。 由于坡谷地带多有溪水,地势相对平缓,壮族农民常常在这些地方开垦稻田。这类稻 田就叫n a 2l u :k 8 ,俗称谷槽田。 2 1 5t i :k a t e i 6 农耕民族看重土地是必然的事情。壮语把土地叫作t i :k 8 t e i 6 ( 壮汉词汇p 2 0 5 ) 。 t i :k 8 是地,t e i 6 也是地。这是一个并列式结构的名词。从语音形式来考虑,t i :k 8 是入声韵尾, 这个音应该更古老一些。 t i :k 8 t e i 6 是土地,如:? b a :n 3t o u lt i :k 8 t e i 6k v a :r j 5 “我们村的土地宽 。t i :k 8 t e i 6 虽作“土地 解,但不仅仅局限于农地。它常指某一区域的地方,包括上边的山川水塘河流等等。如? b a :n 3 n e i 4m i 2n a 2m i 2y e i 6 ,m i 27 d o :i 1m i 2t a 6 ,t i :k 8 t e i 6k i k 87 d e i l “这个村庄有田有地,有山有河, 土地极好。”这里t i :k 8 t e i 6 指的已经是自然地理环境。其含义所指比汉语的“土地 大。所 以壮汉词汇( p 2 0 5 ) 把这一义项另设为一个条目,解作“山河,河山”。 2 2 土地名词 2 2 1t i d 【8 壮汉词汇( p 2 0 5 ) 把t i :k 8 当做三个条目来收录,给出的词义是( 一) 地,地 址;( 二) 区域,地方;( 三) 土地。这第三条词目则标明与t i :k 8 t e i 6 相同。这些注释未能揭 示t i :k 8 的内在词义联系。按壮汉词汇其他相关条目的内容,这些义项完全可以归并为 一个词目来处置。其词义关系当可如此安排: 地,土地:t i :k 8 p i r j 2 “平地 ;t i :k 8 p j a l “山地 ;t i :k 8o a :r j l “高地 ;t i :k 8k o :m 2 “低 洼地”;t i :k 89 i :r j 4v a i l 2 “牧地”;c a t t t 4t i :k 8l c u 6y a :n 2 “买土地建房子 。农地:t i :k 8p j a k 7 “菜 地 ;t i :k 87 0 5 3 “甘蔗地”;f a :n 1t i :k s ? d a m lt u 6 “翻地种豆”。地方:地域:y a m 2m t u l 3 2 j o u 5 t i :k sl a t u 2 “你家在哪地方 ;t i :k 8t o u lm i 2k 0 1i 1n e i 4 “我们那地方有这棵药 ;t e lt t u k 8v a n 2 t i :k 8n e i 4 “他是这地方的人”;t e lt e :u 27 b o u 37 0 :k 7t i :k 8n e i 4 “他逃不出这个地域 。处( 指 某个具体的地方,范围) :t i :k 8p a :i 3t a m l “摆摊处( 摆摊子的地方) ”;t i :k 8k a :i 1p j a k 7 “卖菜 处”;t i :k 87 a u li 眦1 取药处( 指医院) ;t i :k 8t a 3r j a :i 2 “打饭处( 指食堂) ”。地址:面u 5t i :k 8 0 0 1 3 5o a n 5 “按照地址送信”;y a l7 b o u 3t o :i 5t i :k 8 “找不到地址”。坟地,墓地:o o r j 5f a i 4p a i l t i :k 8 送棺木去坟地”;t i :k 8j o u 5l a 3t i n lp j a l 墓地在山脚下”;g a :r j 5t o :i 5t i :k s ? d e i l “安葬对 好坟地”。 除了以上几个含义外,t i :k 8 还可以引申为位置,职位等意思。如:k t l m 29 i 1 n 2l a :i 1 , ? b o u 3 m i 2t i :k 8i l a n 6 “车上人多,没有位置坐”;? a n l t a m ln e i 47 b o u 3m i 2t i :k 8h a m 3m m r j 2 “这 个单位没有位置( 职位) 给你”。 t i :k 8 在布洛陀经诗里很常见。如: t i :k 8 p a u 5j o u 5 k m n 2h a m l ( 张声震 9 地公在上圩 公公的地址在圩上 u r l l v a i l 2 u r j l t i :k 8l a u 6 ( 张声震1 9 9 1p 3 1 9 ) 护壅水牛护壅地低洼 在洼地壅造水牛 从上边的用例可以看出,要深入词的内部进行研究,尚有很大的空间可以拓展。 2 2 2t e i 6 壮语中,t e i 6 就是地,大地。这不仅是一个重要的地理名词,同时也是很常见的基本词。 布洛陀经诗里就有: v u :9 2c a 一t i m l c a :u 6t e i 6 ( 张声震1 9 9 1p 5 ) 王造天造地 王造苍天和大地 t i m lt e i 章h a 灯k o u l p a n 2 ( 张声震1 9 9 1p 1 4 ) 天地给我成 天地成全力我 这里的“地 与“天通常一起出现,并且互相对应。说文土部:“地,元气初 出,轻,清,阳为天,重,浊,阴为地,万物所陈列也。 可见,壮语“地”的本义与古 汉语是相同的。古人认为天地的构成是“天圆地方”,大地便是一个平面,因此t e i 6 含有地 面,地方的意思。如: f i l i a it o k 7 t a l 3 2 l a 3t e i 6 ( 张声震1 9 9 1p 2 6 2 ) 雨 落 到下地 雨洒落到地面 c a :u 6 k u 6 p i :r j 2 k u 6t e i 6 ( 张声震1 9 9 1p 4 5 5 ) 造做天下做 地方 造成天下和地方 l a 3t e i 6 是地下,这是跟k t t m 27 b u m l 天上”相对而言,故经诗中就翻译为地面。t e i 6 表示“地方 、“地面 的概念,它常出现在双音节的汉借词里。如:t e i 6 f u :r j l “地方 ;t e i 6 l e i 4 地理”:t e i 6 0 e i 5 “地势”;t e i 6 9 0 1 “地租 ;t e i 6 0 a n 5 “地震”;p i r j 2 t e i 6 “平地 。这些说法表 明,壮语的“t e i 6 和“地”应该是中古层次的语音关系。 地方可大可小。小到具体之处,t e i 6 便有地点的意思。如:y a l7 b o u 3t o :i 5t e i 6 找不到 地点 。 l o 此外,t e i 6 还有坟墓,墓地的意思。如:0 0 1 3 5p o u 4 1 a m 4p a i lt e i 6 “送老人去坟地”;p a i lp a :i 5 t e i 6 “去祭拜祖坟”;札:t 7t e i 6 “扫墓 ;9 0 :i 6t e i 6 “修整坟墓 ;n e i 4t u a k 8t e i 67 d e i l “这是好墓 地。 坟墓一般是在挖个坑然后将装有尸体的棺木埋入。由于墓坑在地表以下,所以t e i 6 又 引申为地下的意思。如:h a m ly o r j 2t e i 6p a i l 埋入地下 。 2 2 3n a m a 6 按壮汉词汇( p 5 5 9 ) 的解释,n a i m 6 是土,泥土,土壤。语言实际中常见的用法有: n a :m 6k j 0 5 “土块”;n a :m 6h e m 3 “黄土 ;n a :m 67 d a m l 黑土 ;n a :m 6p i 2 “肥泥”;n a :m 67 0 :r j l 7 d e i l7 d a m lt 0 4 k a :i 5 “土壤肥沃好种东西。布洛陀经诗也有同样的用例: ? b t t m lk o m 5n a :m 67 b o u 3 t a r j 2 ( 张声震1 9 9 1p 9 5 ) 天盖地不到 天盖地不周 p a n 2 n a :m 6h e m 3n a :m 67 d 柚1 ( 张声震1 9 9 1p 1 0 3 ) 成坭黄坭 红 变成了红泥和黄泥 在壮族的创世神话故事里,初造天地的时候,天小地大,天未能把地全部遮盖住。所 以,n a :m 6 在这里是地面、大地。泥土构成大地,地面多是泥土。两者密切相关。 前边说了,壮族是农耕民族,人们高度重视土地。故壮语俗话说,9 i p 8c a :r j 2k i m l7 b o u 3 i a m 2m e 6t i n ln a :m 6 “十两黄金不如一寸土地”( 蒙元耀2 0 0 6p 7 8 ) 。这话的意思是黄金有 价,土地无价。土地属不可再生资源,其价值甚至比黄金还贵重。由此可见土地在壮族人 民的意识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壮族农民常说,j o u 57 d a m ln a 27 d a m ly e i 6v a :t 7n a :m 6y a l k 啪在田里地里挖土找吃的”。这就是“土里刨食”的壮语版。没有土地,农民将无法 生存。 壮族地区普遍施行土葬。人死之后要埋入土中。与此相关,n a :m 6 还有坟墓或死的比喻 义。如:l a a 3 67 b o u 3m i 2p 0 1n a :m 6t e lj o n 5p a :i 6l a r j l9 e 3 ,t e ll o r j 67 b o u 3k u 67 d a i 3o e :r j l 7 e i 5h u r j l “若没有那堆泥土在后面推,他才做不成大生意呢”! 这是壮语的一句名语,其真正含义 是说,祖宗的坟墓安葬在好地方了,才能保佑他做成大生意。 在壮语的一些言谈中,我们也可看到用n a :m 6 来表达“死 的用法。如:k o u lp e :t 7t i p 8 t a :i 6k e i 31 0 1 ,9 0 u 6y o r j 2n a :m 6c a m 67 b o u 37 i :n 5k v a 5 “我八十大几啦,就是下土也不怨了”;l t u k s h a m ln a l m 6l a u r 2t a u 37 b a k 77 a n lk v a lh e :n 21 0 6k o u l “哪个死鬼来戳我路边的瓜 ! y o r j 2n a :m 6 “下土 、h a m in a :m 6 “埋入土中 ,两者都是死的意思。 2 3 田地设施名词 土地在现代是一种稀缺资源,是大自然给人类的恩赐。人类对土地资源的积极利用, 导致了农业的长足进步。于是,社会文明便得以发展。田地、沟渠、水坝等等设施是人类 在土地上的积极活动结果。人类在使用土地的同时,因地制宜,根据自然环境条件,不断 对其进行整理加工和改造,使得田地种类多样化,这不仅有利于人们的使用,而且也利于 农作物的种植。 壮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对自身周边的地理环境有充分的认识,对土地的利用已 经达到十分精细的地步。我们可以透过农田设施以及相关名词来观察这一些。 2 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山东省莱西市2026届英语九上期末达标检测试题含解析
- 2026届北京市通州区九级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中统考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6届山东省滨州市名校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调研试题含解析
- 陕西省西安市高新二中学2026届英语九上期末经典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5导游证现场考试备考试题及答案
- 2025年电力电缆安装运维工(高级)职业技能鉴定备考试题库(含答案)
- 河北省保定市2026届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中质量跟踪监视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6届吉林省辽源市东丰县小四平镇中学九上化学期中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6届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九年级英语第一学期期末预测试题含解析
- 离婚协议图像资源集:60张精美图片素材合同
- 《质谱分析方惠群版》课件
- 急性脑卒中课件
- 月度财务分析报告(3篇)
- 2025年10月自考15040习概押题及答案
- (人教版2024)八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各课导学案(含答案)
- 2024年浙江省城市轨道交通行车值班员职业技能竞赛考试题库(含答案)
- 人教版九年级全册英语Unit 3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 DL∕T 711-2019 汽轮机调节保安系统试验导则
- 《背影》阅读理解及答案4篇
- 合成生物学在生物技术中的应用
- 金属冶炼中的安全与职业健康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