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谢惠连考论.pdf_第1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谢惠连考论.pdf_第2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谢惠连考论.pdf_第3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谢惠连考论.pdf_第4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谢惠连考论.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谢惠连考论.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容摘要 内容摘要 谢惠连是南朝刘宋时期著名文学家,其创作在当时及以后都有一定的影响, 形成所谓“谢惠连体”。族兄谢灵运与其交谊甚深,并为之揄扬,其行为、思想等 对谢惠连的人生道路影响深刻。南朝梁简文帝萧纲对谢惠连的诗歌也很看重,并 心摩手追,有若干仿作,这对谢惠连作品的流传产生了积极作用。此外,历代诗 评家、诗选家对谢惠连作品也较为重视。本论文着力于分析谢惠连生平家世及创 作情况,对关于谢惠连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对相关争议问题进行初步辨明, 并探讨谢惠连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影响。 本论文由五部分组成: 第一章考察谢惠连生平、仕履、交游情况,并重点分析谢惠连与谢灵运交 谊。 第二章考察谢惠连个性、才艺、政治态度,论述谢惠连儒、玄、佛、道等 思想因素。 第三章考证谢惠连可系年作品,并对相关作品进行辨伪。 第四章考察谢惠连作品,对其乐府、徒诗、赋和其它文体进行分类论述。 第五章考察谢惠连作品在后代的影响情况,具体回顾南朝及历代对其作品 的品评和选录情况。 关键词:谢惠连;生平:创作 a s t u d yo f af i f t hc e n t u r yp o e t :x i eh u i - l i a n a b s t r a c t t h ee s s a yi s m a i n l ya b o u t a l l o u t s t a n d i n gp o e t i nc h i n an a m e dx i e h u i - l i a n ( 4 0 7 - 4 3 3 ) h ew a san o t e dp o e ti nt h el i us o n gd y n a s t y h i sp o e t r yi s c o l l e c t e di nt h em o s tp r e s t i g i o u sa n di n f l u e n t i a la n t h o l o g i e si nt h es o u t h e r nd y n a s t y : w e n x u a na n dy u t a i x i n y o n g w i t ht h ep u r p o s eo fg e t t i n gi n s i g h ti n t ot h ee x t r a o r d i n a r y p o e tx i eh u i l i a na n dh i sp o e t r y , t h i se s s a yt r i e st op u tf o r w a r dn e wv i e w st h r o u g h d i s c u s s i o n so nx i eh u i l i a n sl i f e , p o e t r y , a n di m p a c t g i v e nt h ei n h e r i t a n c ea n d i n v e n t i o no fx i eh u i - l i a n sp o e t r y , w ec a nu n d e r s t a n dx i eh u i - l i a na n dh i sw o r k s b e r e r a sap o e t , x i eh u i l i a nm u s tw r e s t l ew i t ht h el i m i t so fp o e t i cf o r m ,a n ds e a r c h f o rn e wp o s s i b i l i t i e so fl a n g u a g e t h r o u g h o u tx i eh u i l i a n sp o e t r y , w ec o u l df i n dt h a t h ci sa ne x t r a o r d i n a r yp o e tw i mal i f ef u l lo ff i u s t r a t i o n sa n di n n o v a t i v el i t e r a r yw o r k s i ns t r i v i n gt o w a r d sn e wf o r m so fc l a s s i c a lc h i n e s ep o e t r y , h ed i ds o m eb e n e f i c i a l p r a c t i c e ,w h i c hc e r t a i n l yt h r o w sn e wl i g h to nl a t e rc h i n e s ep o e t r y t h ee s s a yi n c l u d e sf i v ep a r t s : c h a p t e ro n ed i s c u s s e sx i eh u i l i a n sf a m i l y , l i f es t o r y , a n dh i so f f i c i a l e x p e r i e n c e a l s of o c u s e so nt h ec l o s er e l a t i o n s h i pb e t w e e nx i eh u i l i a na n dh i so l d e r b r o t h e rx i e l i n g - y u n c h a p t e rt w o d i s c u s s e sx i eh u i - l i a n st r a i t s ,t h o u g h t sa n dp o l i t i c a la t t i t u d e c h a p t e rt h r e ed i s c u s s e so nt h ee x a c tp e r i o do fx i eh u i - l i a n sw o r k s ,a n dt r i e st o p i c ko u tt h ew o r k st h a ta r en o tw r i t t e nb yx i eh u i l i a n c h a p t e rf o u rd i s c u s s e sx i eh u i l i a n sw o r k s ,s u c ha sy u ef l l ,t us h i ,f u , a n d o t h e ra r t i c l e s c h a p t e rf i v ed i s c u s s e st h ei m p a c t so fx i eh u i l i a n sw o r k so nt h ef o l l o w i n g p o e t sa n dc r i t i c s k e yw o r d s :x i eh u i - l i a n ;l i f es t o r y ;w o r k s i l 厦门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兹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的研究成果。 本人在论文写作中参考的其它个人或集体的研究成果,均在文中以明 确方式标明。本人依法享有和承担由此论文产生的权利和责任。 声明人( 签名) :每 4 之芳 8 年b 月日 厦门大学学位论文著作权使用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厦门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厦门大 学有权保留并向国家主管部门或其指定机构送交论文的纸质版和电 子版,有权将学位论文用于非赢利目的的少量复制并允许论文进入学 校图书馆被查阅,有权将学位论文的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 有权将学位论文的标题和摘要汇编出版。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 用本规定。 本学位论文属于 1 、保密() ,在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2 、不保密( ( 请在以上相应括号内打“ ) 作者签名:纠彳薹芳 导师签名:一桃吣少 日期:8 年1 7 月e 1 日期:翮年6 月日 绪论 绪论 谢惠连( 4 0 7 - 4 3 3 ) ,陈郡阳夏人,南朝刘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他与其族兄、 “元嘉三大家 之一的谢灵运,在文学史上并称为“大小谢 。诗品将其归 入中品,称其“秋怀、捣衣之作,虽复灵运锐思,亦何以加焉? 又工为绮 丽歌谣,风人第一。”i l 】( p 1 4 ) 宋代唐庚将谢灵运、谢胱、谢惠连入选文选 诗作,辑集为著名诗歌选本三谢诗,表明了谢惠连作品的重要地位。当今学 者丁福林先生在其专著东晋南朝的谢氏文学集团这样评价谢惠连:“( 谢惠 连) 在刘宋一代的文坛上却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是鼎足三分的谢灵运、颜延之、 鲍照而外成就最高,对后世影响也最大的诗人。一 2 1 ( p 1 5 5 ) 今人关于谢惠连研究有以下几方面。第一,“双题 之辨。关于捣衣中 “微芳起两袖,轻汗染双题 ,祝廉先先生文选六臣注订伪圆一文,认为“此 言染双题者,谓沾染杵之两端也。李次镀先生释“双题 一文,认为“染 眉即是染额,眉有左右,故日双题。一第二,雪月对比。雪赋所取得的文学 成就甚高。同为谢家子弟,谢惠连侄谢庄,吸取前者之精华,又加以创新,写出 月赋。二者都入选文选,堪称南朝物色赋中的双璧。曹道衡先生从( 雪 赋 ( 月赋) 看南朝文风之流变、陈庆元先生形似与神似朗健与悲怆 谢惠连( 雪赋) 与谢庄( 月赋) 对赏 、黄萍先生谈( 雪赋 、( 月赋) 中的 景物描写 等,都就这二篇赋进行对比鉴赏、分析。第三,谢惠连体。从文学 史角度探讨谢惠连体与当时文学现状的联系的,主要是王运熙先生谢惠连体和 ( 西洲曲) 一文。该文从萧纲戏作谢惠连体十三韵、江淹杂体诗三十首谢 法曹赠别出发,认为“所谓谢惠连体的特色,当即指运用项真修辞格而言。 【1 6 】 ( p 5 0 5 ) ,并认为“西洲曲大量使用顶真格,又十分娴熟流美,推想起来, 应是受到谢惠连体的影响。 u 6 ( p 5 0 1 ) 中古文学史料丛考谢惠连体也从 曹道衡、沈玉成著南北朝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 9 9 8 年版第6 2 页指出:“后人把谢灵运和他( 谢 惠连) 并称大小谢,又和谢胱并称三谢” 文史1 9 6 2 年第1 辑。 文史1 9 6 3 年第3 辑。 文学遗产1 9 8 5 年第2 期。 名作欣赏2 0 0 2 年第1 期。 高等函授学报2 0 0 2 年第2 期。 江海学刊1 9 9 1 年第l 期。 谢惠连考论 萧纲戏作谢惠连体十三韵出发,认为“惠连少年好色,当不乏写情之作,诗 品称其工为绮丽歌谣,风人第一。今存诗中若捣衣、七月七日夜咏牛 女诗,皆属此类,惟不若简文诗作之冶丽。【8 】( p 3 1 7 ) 第四,“池塘生春草 之辨。于厚先生“池塘生春草 非谢灵运梦惠连所得和李雁先生曹旭( 诗 品集注) 谢灵运条商榷及相关条目指误讨论了此问题。前者认为“在永初三年 以前,谢方明先后任晋陵太守、南郡相、丹阳尹等职,惠连跟随其父,长期不在 京师,和谢灵运几乎没有机会接触。”【4 9 】( p 2 9 ) 而惠连十七、八岁时,“惠连 可以以成年人的身分与灵运交往,灵运亦较易发现惠连之才悟。在此之前,两人 最多认识而已 。【4 9 】( p 2 9 ) 李雁先生则认为:“谢惠连与谢灵运的相识可能始 于义熙十一年( 4 1 5 ) 前后。 【剐( p 9 ) 第五,专门研究。萧华荣先生撰谢惠 连一文,收于中国历代著名文学家评传续编一。曹道衡先生、沈玉成 先生专著南北朝文学史和丁福林先生专著东晋南朝的谢氏文学集团 辟 专节研究谢惠连,中古文学史料丛考对谢惠连( 雪赋) 、( 宋书谢惠连 传) 误书、谢惠连体、谢惠连年岁、谢灵运与谢惠连等重要问题进行了 考证、辨析。另外,萧华荣先生专著华丽家族 、程章灿先生专著世族与 六朝文学陈郡谢氏:侨姓文学世族之个案研究 等,解决了谢惠连研究的一 些外围问题,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方便。 综上,我们可以发现谢惠连生平及作品已经受到重视和关注,但目前的谢惠 连研究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首先,关于谢惠连出仕时间,“双题”之意,以及由 “池塘生春草 引发出的谢惠连与族兄谢灵运最早于何年相见的问题等研究,确 实把对谢惠连的研究引向了深入,具有积极意义。但研究者在这些问题上,还存 在争议、分歧,这不利于我们正确认识、把握谢惠连及其作品。其次,有些关于 谢惠连的研究,在细节上不够准确,甚至出现了误读、误解的情况。如马萌先生 诗品“风人”辨正【3 2 】( p 1 2 4 ) 一文忽略了谢惠连向南朝民歌学习的诗作,因 而得出错误的结论。再次,目前的一些研究仅据其一点,不够全面。如对谢惠连 吕慧鹃等主编中国历代著名文学家评传续编一山东教育i l 版社1 9 8 9 年版 曾道衡、沈玉成著南北朝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 9 9 8 年版。 丁福林著东晋南朝的谢氏文学集团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 9 9 8 年版。 曹道衡、沈毛成著中古文学史料丛考中华书局2 0 0 3 年版。 萧华荣著华丽家族三联书店1 9 9 4 年版。 程章灿著世族与六朝文学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 9 9 8 年版。 2 绪论 与族兄谢灵运的交谊,未作系统论述,不利于形成清晰的认识。 作为当时文坛上的一颗璀璨新星,谢惠连只活了二十七岁。但其作品生动地 反映了十分丰富的时代内容,如晋宋代换、家族兴衰、人生坎坷、诗歌嬗变等, 值得进行深入具体的分析。本论文拟对谢惠连作较为全面的考察,论文分为五个 部分。第一章是谢惠连生平考,考察其家世、生卒年、仕履、交游以及他与谢 灵运的交游情况。第二章是谢惠连个性与思想论。谢惠连多才多艺,书法、绘画 都有所成。他喜好自由,放逸不检。他的思想受到儒家、玄学、佛教、道教等多 种思想影响。本章将就这些问题展开论述。第三章是谢惠连创作考,考证出其可 系年作品,并就一些窜入混淆的诗作进行分析。第四章是谢惠连创作论,通过历 代诗评家、诗选家的论述,详细分析其乐府、徒诗、赋及其它文体的创作情况。 第五章是谢惠连影响述论,列举南朝及历代对谢惠连本人及其作品的评价,考察 其对后代诗人的影响情况。 3 谢惠连考论 一、家世 第一章谢惠连生平考 谢惠连( 4 0 7 - 4 3 3 ) ,为南朝刘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他来自于赫赫有名的陈郡 阳夏( 今河南太康) 谢氏家族,但自其祖父时便世居会稽( 今浙江绍兴) 。他生 于江南,长于江南,他的文学作品浸润着江南秀丽柔媚的山色和潋滟粼粼的波光。 谢氏家族是东晋后期第一流门阀大族。开启煊赫势力顶点的局面的,是谢安 及其子侄。谢家的权力颠峰时刻,是淝水之战后谢家获得了一门四公的殊荣。晋 书孝武帝纪云:“( 太元十年) 冬十月丁亥,论淮肥之功,追封谢安庐陵郡 公,封谢石南康公,谢玄康乐公,谢琰望蔡公。f 3 】( p 2 3 5 ) 晋书高度评价 谢家的政治功勋:“建元之后,时政多虞,巨猾陆梁,权臣横恣。其有兼将相于 中外,系存亡于社稷;负宸资之以端拱,凿井赖之以晏安者,其惟谢氏乎? ”p j ( p 2 0 9 0 ) 谢氏家族在国家、家族危难之时,挺身而出,保家卫国,使晋室转危 为安。“苻坚百万之众已瞰吴江,桓温九五之心将移晋祚,衣冠易虑,远迩崩心。 在这样的危急时刻,谢家“从容而杜奸谋,宴衍而清群寇,宸居获太山之固,惟 扬去累卵之危,斯为盛矣。 【3 】( p 2 0 9 0 ) 将谢惠连家族盛况与南朝寒人的兴起、皇权政治的复兴两相对比,更可见 世态炎凉。这样显赫无敌、风光无限的家世,随着晋宋易代,受到严重冲击。先 是孙恩、卢循起义,谢家伤亡甚多,接着是宋初降爵诏书 ,再来便是谢晦等多 名谢氏子弟被诛杀的惨案。种种灾祸接踵而至,使谢家元气大伤。东晋是门阀 政治时代,田余庆先生在东晋门阀政治自序 指出东晋门阀政治“是指士 族与皇权的共治,是一种特定条件下出现的皇权政治的变态。它的存在是暂时的。 南朝最高统治者多出于寒门,赵翼廿二史翁记卷一二“江左世族无功臣”条云:“江左诸帝,乃皆 出自素族。宋武本丹徒京u 里人,少时伐荻新洲,又尝负刁逵社钱被执,其寒微可知也。齐高既称素族 则非高门可知也。梁武与齐高同族,亦非商门也。陈武初馆于义兴许氏,始仕为里司,再仕为油库吏, 其寒微亦町知也。其它立功立事、为国宣力者,亦皆出于寒人。” 晋书安帝纪云:隆安三年( 3 9 9 ) “十一月甲寅,妖贼孙恩陷会稽,内史王凝之死之,吴国内史桓 谦、临海太守新蔡千崇、义兴太守魏隐并委官而遁,吴兴太守谢遵、永嘉太守司马逸皆遇害。遣卫将军 谢琰、辅国将军刘牢之逆击,走之” 宋书谢灵运传云:“高祖受命,降公爵为侯,食邑五百户。” 宋书文帝纪云:“( 元嘉三年) 二月乙卯,擒( 谢) 晦于延头,送京师伏诛”。 田余庆著东晋门阀政治北京人学出版社2 0 0 5 年版。 4 第一章谢惠连生平考 它来自皇权政治,又逐步回归于皇权政治。 宋书卷三武帝纪下云:“夫 微禹之感,叹深后昆,盛德必祀,道隆百世。晋氏封爵,咸随运改,至于德参微 管,勋济苍生,爱人怀树,犹或勿翦,虽在异代,义无泯绝。降杀之宜,一依前 典。可降始兴公封始兴县公,庐陵公封柴桑县公,各千户,始安公封荔浦县候, 长沙公封醴陵县候,康乐公可即封县候,各五百户:以奉晋故丞相王导、太傅谢 安、大将军温峤、大司马陶侃、车骑将军谢玄之祀。其宣力义熙,豫同艰难者, 一仍本秩,无所减降。 4 1 ( p 5 2 - 5 3 ) 刘宋以来的南朝,是皇权政治复兴、门阀 政治衰微的时代。刘宋甫一建立,就对前朝遗老来了个下马威。 谢惠连曾祖谢铁,祖谢冲。宋书谢方明传载“祖铁,永嘉太守。父冲, 中书侍郎。家在会稽,谢病归,除黄门侍郎,不就。为孙恩所杀,追赠散骑常侍。 州 ( p 1 5 2 2 ) 知谢安弟谢铁为谢方明祖父,官至永嘉太守。谢冲为谢方明父,官至 中书侍郎,为孙恩所杀。谢铁有二子:谢邈、谢冲。谢邈事迹,按晋书谢邈 传云:“邈字茂度。父铁,永嘉太守。一【3 j ( p 2 0 8 9 ) 谢邈死于孙恩之乱。晋 书孙恩传云:“于是吴兴太守谢邈,永嘉太守谢逸、嘉兴公顾胤,南康公谢 明慧,黄门侍郎谢冲、张琨,中书郎孔道,太子洗马孔福,乌程令夏侯倍等皆遇 害。【3 】( p 2 6 3 2 ) 谢冲有二子:谢方明、谢明慧。谢明慧事迹,按晋书谢石传云:“坚 之败也,虽功始牢之,而成于玄、琰,然石时为都督焉。迁中军将军、尚书令, 更封南康郡公。州3 】( p 2 0 8 8 ) 又云:“( 谢石) 子汪嗣,早卒。汪从兄冲以子 明慧嗣,为孙恩所害。” 3 1 ( p 2 0 8 9 ) 可知谢明慧嗣南康郡公,后为孙恩所害。 谢惠连父谢方明。谢方明年岁,据宋书谢方明传云:“元嘉三年,卒 官,年四十七。 【4 】( p 1 5 2 4 ) 可推算出谢方明生于太元五年( 3 8 0 ) ,卒于元嘉 三年( 4 2 6 ) 。相对于祖辈谢安等的简放清脱,谢方明处事精密细心;相对于其子 谢惠连以文学秀士著称,谢方明谙于吏治。元兴元年( 4 0 2 ) ,谢方明出仕,除著 作佐郎,补司徒王谧主簿。或许谢方明青年时家门遇害的惨痛遭遇,使他加深了 对政治的戒备防范心理。走入仕途后的谢方明,谨慎稳重,处处小心。宋书谢 方明传云:“方明严恪,善自居遇,虽处暗室,未尝有惰容。 【4 】( p 1 5 2 3 ) 谢方明曾任宋武帝中兵主簿,他忠心耿耿,知无不为,宋武帝说:“愧未有瓜 详见下文关于谢方明与谢惠连父子周为二十岁时的行为比较。 5 谢惠连考论 衍之赏,且当与卿共豫章国禄。 【4 】( p 1 5 2 3 ) 谢安之孙谢混,既是谢氏家族的 代言人,又是刘宋王朝的心腹之患。对于谢混,他采取不近不疏的策略,宋书谢 方明传云:“从兄混有重名,唯岁节朝宗而已。 【4 】( p 1 5 2 3 ) 对于权重当时 的丹阳尹刘穆之,他与蔡廓同去拜访,刘穆之大悦,刘对宋武帝说:“谢方明可 谓名家驹。直置便自是台鼎人,无论复有才用。 【4 】( p 1 5 2 3 ) 后来,谢方明为 左将军刘道怜长史,刘裕命府内众事,皆谘决于谢方明,由此可见宋武帝刘裕对 谢方明极为信任。义熙十一年( 4 1 5 ) ,转为骠骑长史。在处理江陵县狱囚一事上, 体现了谢方明处理政事的高超艺术和领导魅力,他于年终大胆地放囚人回家, “囚及父兄皆惊喜涕泣,以为就死无恨。 【4 】( p 1 5 2 3 ) 这种人性化、开放性的 做法,实在打破了当时的一般思维,为人惊异叹服。永初三年( 4 2 2 ) ,谢方明出 任丹阳尹。后转任会稽太守。在会稽太守任中,谢方明表现出了谙于吏治、长于 理政的特点:“方明深达治体,不拘文法,阔略苛细,务存纲领。 【4 】( p 1 5 2 4 ) 因而从容娴熟地应对殷实富庶的江东民户强弱相陵等弊政,受到当地人们的称咏 怀念。尤为后人注意的是,不同于谢氏先祖如谢万等的疏阔,方明“性尤爱惜, 未尝有所是非,承代前人,不易其政。有必宜改者,则以渐移变,使无迹可寻。 【4 】 ( p 1 5 2 4 ) 谢方明行己有度,为政清和,而其子惠连则风流倜傥,离经叛道。方明囿于 礼法,克己复礼,是礼法的维护者。惠连不拘礼法,叛逆放荡,是礼法的背叛者。 所以,南史记载“惠连幼有奇才,不为父方明所知。一【5 】( p 5 3 9 ) 可将父子 同为二十岁的行为做个有意思的对比。以下是有关孙恩之乱的史料: 隆安三年( 3 9 9 ) “十一月甲寅,妖贼孙恩陷会稽,内史王凝之死之, 吴国内史桓谦、临海太守新蔡王崇、义兴太守魏隐并委官而遁,吴兴太 守盐丝、永嘉太守司马逸皆遇害。遣卫将军谢琰、辅国将军刘牢之逆击, 走之。 晋书安帝纪d 1 ( p 2 5 2 ) “于是吴兴太守地丝,永嘉太守谢逸、嘉兴公顾胤,南康公遂塑茎, 黄门侍郎业立、张琨,中书郎孔道,太子洗马孔福,乌程令夏侯倍等皆 遇害。”晋书孙恩传d 1 ( p 2 6 3 2 ) “方明随伯父吴兴太守邈在郡,孙恩寇会稽,东土诸郡皆响应,吴 6 第一章谢惠连生平考 兴民胡桀、郜骠破东迁县,方明劝邈避之,不从,贼至被害,方明逃窜 遂免”宋书谢方明传( p 1 5 2 2 ) 以上史实说明,隆安三年( 3 9 9 ) ,谢家遭孙恩率众攻击,死伤甚众。谢方明 父谢冲、伯父谢邈、兄弟谢明慧等皆遇害。在残酷不幸的现实面前,没有畏缩退 却、悲观失望,谢方明以二十岁的孱弱身躯,以坚强和毅力扛起家庭重担,忍辱 负重,葬送亲人,保护母妹。宋书谢方明传称之为“流离险厄,屯苦备经, 而贞立之操,在约无改。 【4 】( p 1 5 2 3 ) 宋书谢惠连传云:“惠连先爱会稽郡吏杜德灵,及居父忧,赠以五言 诗十余首 。【4 】( p 1 5 2 4 ) 元嘉三年( 4 2 6 ) ,谢方明逝世,同样二十岁的谢惠连, 未能如乃父当年那样,背负起家庭的重担。他在居丧期间,放逸不节,写五言诗 十余首赠予会稽郡吏杜德灵圆,致使无法正常进入仕途。 同为二十岁,谢方明顾全大局,审时度势。谢惠连却佻达任诞,轻薄浪荡。 所以尽管惠连聪慧敏进,才悟过人,方明却昧于知子,将谢惠连“作常儿遇之刀【4 】 ( p 1 7 7 5 ) 。这其实是两代人无法弥合的代沟造成的。孙恩之乱、晋宋易代,对于 谢氏家族而言皆是伤亡巨大的打击,谢氏家族到谢方明时,谢家虽未毁其经脉, 但也元气大伤,谢方明不得不直面人生。而谢方明政治上仕途得意、长袖善舞, 给谢惠连提供了锦衣玉食的成长环境,使谢惠连没能得到其父的处事真谛。因而 父子之间产生认知隔膜,处事风格也大相径庭。 谢惠宣,为谢方明次子、谢惠连弟。宋书谢惠连传云:“弟惠宣,竞陵 王诞司徒从事中郎,临川内史。 【4 】( p 1 5 2 5 ) 南齐书王融传云:“王融字 元长,琅邪临沂人也。母临川太守谢惠宣女,悖敏妇人也。教融书学。 1 6 j ( p 8 1 7 ) 可见,谢惠宣女为王融之母。作为竞陵八友之一的文学家王融,自小深 得其母教诲,这就为其日后的文学道路打下了坚实基础。 综上所述,可得出谢惠连一支的谱系图如下: 宋书谢方明传云:“元嘉三年,卒官,年四十七。”建康实录宋太祖文皇帝纪( 元嘉) 三年闰 正月“会稽太守谢方明卒”( 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8 7 年版第3 0 8 页) 宋书卷五十一刘义宗传云:“德灵雅自姿色,为义宗所爱宠,本会稽郡吏。谢方明为郡,方明子 惠连爱幸之,为之赋诗十余首,乘流遵归渚篇是也。”( 南史作乘流遵归路诸篇) 7 谢惠连考论 二、生卒年 谢铁 谢 谢方 宣 慧 关于谢惠连生卒年,有两种说法。一种是三十七岁说,即认为其生卒年为 3 9 7 - 4 3 3 年。另一种是二十七岁说,认为其生卒年为4 0 7 - 4 3 3 年,学界多支持二 十七岁说。宋书谢惠连传云:“( 元嘉) 十年,卒,时年二十七”。【4 】( p 1 5 2 5 ) 宋书谢惠连传校勘记云:“十年卒时年二十七。二十七各本并作三 十七,据文选雪赋注引宋书改。按惠连父谢方明任会稽郡在景平末, 以元嘉三年卒官。又谢灵运传载元嘉初何长瑜在会稽教惠连读书,则惠连是 时当不出二十岁。至元嘉十年,惠连卒,时年当二十七岁,故称早亡。州4 l ( p 1 5 2 9 ) 李善注见文选卷十三雪赋引沈约宋书日:“年二十七卒。 【7 】 ( p 1 9 4 ) 中古文学史料丛考谢惠连年岁一文也认为二十七岁说正确,该文 分析道:“按宋书谢方明传载方明遭孙恩之变,遁走东阳,转道鄱阳还都, 寄居国子学。元兴元年( 4 0 2 ) ,卞范之欲以女妻之,不果。时方明二十三岁。盖 以孙恩于隆安三年( 3 9 9 ) 攻破会稽,王、谢高门被杀者殊夥,一时视为巨变, 故方明迟至二十三岁未娶。设惠连年三十七而卒,则当生于隆安元年( 3 9 7 ) ,又 与谢方明传相悖。以是校记二十七之说,可为定论。 【8 】( p 3 1 7 3 1 8 ) 由此可知,谢惠连二十七岁已成定论,因之谢惠连生于义熙三年( 4 0 7 ) ,卒于元 嘉十年( 4 3 3 ) 。 8 第一章谢惠连生平考 三、仕履二、1 工腥 谢惠连只有一次出仕经历。据宋书谢惠连传云:“本州辟主簿,不就。 惠连先爱幸会稽郡吏杜德灵,及居父忧,赠以五言诗十余首,文行于世。坐被徙 废塞,不豫荣伍。尚书仆射殷景仁爱其才,因言次白太祖:臣小儿时,便见世 中有此文,而论者云是谢惠连,其实非也。太祖曰:若如此,便因通之。 元嘉七年,方为司徒彭城王义康法曹参军。 【4 】( p 1 5 2 4 ) 可见谢惠连的出仕经 历一波三折。先是辟为主簿,不就。后于父丧期间赠五言诗十余首给小吏杜德灵, 这种作风为当时社会舆论所严责,因此对他关闭了仕进大门。后来大臣殷景仁在 宋文帝前替他说情,谢惠连才得以步入仕途。这是他短短二十七年人生中仅有的、 唯一的一次出仕经历。宋书谢惠连传云:“元嘉七年,( 谢惠连) 方为司徒 彭城王义康法曹参军。 【4 】( p 1 5 2 5 ) 南史同。但本文认为,早在元嘉六年( 4 2 9 ) 仲春,谢惠连即入建康,踏入仕途。中古文学史料丛考谢灵运与谢惠连一 文也认为,“六年春,惠连即入建康,过钱塘江西陵,有西陵遇风献康乐诗 五章,时在仲春,灵运有答诗酬从弟惠连,亦五章。复有答谢惠连诗云: 怀人行千里,我苦盈十旬。别时花灼灼,别后叶蓁蓁。则惠连入京复又有诗 寄灵运,灵运答诗,时距仲春之别已三月余。 【8 】( p 2 6 5 - 2 6 6 ) 西陵遇风献康乐诗中“我行指孟春,春仲尚未发”,是二谢分别时相赠 之诗句。参对宋书文帝纪、谢灵运生平及谢灵运回复惠连的答诗酬从弟 惠连可获知,谢惠连应于元嘉六年( 4 2 9 ) 仲春出仕。试析之如下: 首先,宋书卷五 中有关谢灵运事迹云:“按,孟颧表灵运有异志,灵运诣阙自陈,表云 臣自抱疾归山,于今三载,自五年至七年正为三载,实录所记与之合。” 【8 1 ( p 2 5 7 ) 则元嘉五年( 4 2 8 ) 至元嘉七年( 4 3 0 ) ,谢灵运与四友共为山泽之游。 谢灵运于元嘉五年( 4 2 8 ) 东还始宁,根据谢灵运入东道路诗中“属值清明 节,荣华感和韶 句【( p 1 1 7 5 ) ,说明元嘉五年( 4 2 8 ) 清明节左右,谢灵运回 会稽。谢惠连与谢灵运、何长瑜、苟雍、羊墙之等人的山泽之游,应在元嘉五年 ( 4 2 8 ) 至元嘉六年( 4 2 9 ) 仲春之间。因此谢灵运登临海峤初发强中作与从弟 惠连可见羊何共和之诗,当作于元嘉五年( 4 2 8 ) 秋,据其诗首句“杪秋寻远山, 山远行不近 f 1 4 1 ( p 1 1 7 6 ) 可知。 二谢此时有较多酬答唱和、同题共咏之作,谢惠连有离合诗二首、夜 集作离合,谢灵运有作离合诗。离合诗,是杂体诗名。有数种,普通的一种 是在诗句内拆开字形,取其一半,再和另一字的一半拼成它字,先离后合。实际 上是文字游戏,诗题皆以“离合”名篇,当为唱和之作。又如谢惠连有七月七 日夜咏牛女诗,谢灵运有( - e 夕咏牛女诗,二者当为同题共咏之作。又如同题 乐府,二谢皆有鞠歌行、顺东西门行、陇西行等,于鞠歌行,二人 皆感叹高山流水,知音难觅。如谢灵运“郢既殁,匠寝斤 【1 4 】( p 11 5 2 ) ,谢惠连 “匠石善运郢不危 0 4 ( p 1 1 9 1 ) 。于顺东西门行,二人皆言及志意无成,及 时行乐。如谢灵运“竞落运,务颓年,招命侪好相追牵 【1 4 1 ( p 11 5 3 ) ,谢惠连 1 6 第一章谢惠连生平考 “哀朝菌,闵颓力0 8 0 0 00 酌酩华堂集亲识,舒情尽欢遣馕恻 【1 4 1 ( p 1 1 9 2 ) 。因此 它们也当为二谢唱和之作。于陇西行,二人都以四言乐府形式贯穿老庄玄理, 充斥对人生、家族的感喟。 五是元嘉六年( 4 2 9 ) 仲春,二十三岁的谢惠连出仕,为司徒彭城王义康法 曹参军。赴任途中创作西陵遇风献康乐诗。谢灵运有酬答之作酬从弟惠连, 复有答谢惠连等。按 宋书谢惠连传云:“元嘉七年,( 谢惠连) 方为 司徒彭城王义康法曹参军。一【4 】( p 1 5 2 5 ) 南史同。但本文认为,早在元嘉六 年( 4 2 9 ) 仲春,谢惠连即入建康,踏入仕途,前已证之。中古文学史料丛考谢 灵运与谢惠连也认为,“六年春,惠连即入建康,过钱塘江西陵,有西陵遇 风献康乐诗五章,时在仲春,灵运有答诗酬从弟惠连,亦五章。复有答 谢惠连诗云:怀人行千里,我苦盈十旬。别时花灼灼,别后叶蓁蓁。则惠 连入京复又有诗寄灵运,灵运答诗,时距仲春之别已三月余。 【8 】( p 2 6 5 - 2 6 6 ) 六是元嘉八年( 4 3 1 ) ,谢惠连二十五岁时创作燕歌行,暗指四十一岁族 兄谢灵运南赴临川一事。燕歌行“飞霜被野雁南征句【1 4 】( p 1 1 9 0 ) ,“雁 为兄弟之喻。诗中格调凄婉,充满低沉郁苦之气。4 3 0 年,谢灵运滞留建康, 宋文帝不欲使其东归 ,且慧严、慧观与之治佛经 。所以4 3 1 年谢灵运始能赴任。 谢灵运诗初发石首城中“皎皎明发心,不为岁寒欺句【1 4 】( p 1 1 7 7 ) ,表明 4 3 1 年冬,谢灵运从建康出发,到临川赴任。 七是元嘉十年( 4 3 3 ) ,二十七岁的谢惠连和四十九的谢灵运,二人同年逝世, 为二人忘年之交划上了一个悲情的句点。 = 二人交谊原因。一是谢惠连( 4 0 7 - 4 3 3 ) 与谢灵运( 3 8 5 - 4 3 3 ) 之间,虽有二 十二岁的年龄差距,却平等友爱、互相理解。南史谢惠连传云:“灵运见 其新文,每日张华重生,不能易也一【5 】( p 5 3 7 ) 。这种关系,完全不同于谢 惠连与其父谢方明( 3 8 0 - 4 2 6 ) 的父子纲常,父子间礼教拘束过多,压制过大, 是两代人经历相差悬殊所致,谢方明年少曾经遇兵荒马乱之家难,而其子谢惠连 袍记王制第五云:“父之齿随行,兄之齿雁行,朋友不相躏。”即兄弟出行,弟在兄后,后为兄弟 之称 宋书谢灵运传云:“太祖知其见诬,不罪也。不欲使其东归,以为临川内史”。 谢灵运滞留建康治佛经,据汤用彤先生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云:“元嘉七年足时涅集大经至 建业,慧严、慧观与康乐改治之”( 中华书局1 9 8 3 年版第3 1 5 页) 1 7 谢惠连考论 却生于承平之时,两代人充满隔膜,以至于谢方明被后人日为“昧于知子 。谢 灵运与谢惠连兄弟情深,跨越年龄代沟,以平等心态去接纳对方,以和谐融洽的 方式对待对方。张溥云:“然芝兰阶庭不为父知,而赏音慕悦出于昆从,叹张华 之重生,惜海峤之初别,小谢虽才,得兄益显。庄惠濠梁,钟牙流水,朋友间事, 又乌足云。川1 5 1 ( p 1 8 1 ) 二是谢灵运与谢惠连知识互补。谢惠连九岁时,受到为 文坛翘楚的谢灵运赞誉。十七岁时,见到罢官归来、个性恣肆的族兄谢灵运。二 十二岁时,参与谢灵运主持的山泽之游。由九岁至二十二岁,正是谢惠连的青少 年时期,也正是他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黄金时期。他有许多困惑需要 得到解答,他敏而好学,勤而好问,用谢灵运的话说是“凌涧寻我室,散秩问所 知 1 1 4 1 ( p 1 1 7 5 ) 。谢灵运用他丰富的人生阅历、渊博的学识修养,深深地折服了 求知似渴的谢惠连,而谢灵运也为自己的价值得到体现、尊重、认可而喜悦。三 是二人的志趣相投,有共同的性格、思想,有相近的兴趣、爱好。在性格特征上, 二人都疏放狂诞,崇己纵情,对当时礼制多有逾越之处。如谢灵运“为性偏激, 多愆礼度【4 】( p 1 7 5 3 ) ,如谢惠连赠诗于郡吏杜德灵等,导致无法步入仕途。 四 艺术手法上二谢相互影响,可从以下七方面分析。第一是顶真。谢灵运诗作 中较多使用了顶真手法,如“e h 来事丕显,丕显非一事【1 4 】( p 1 1 7 2 ) ,“乱流趋 孤屿,孤屿媚中川 1 1 4 1 ( p 1 1 6 2 ) ,“昏旦变气候,山水含清晖。清晖能娱人, 游子儋忘归1 1 4 ( p 1 1 6 5 ) 等。王运熙先生谢惠连体和( 西洲曲) 一文,提 出“所谓谢惠连体的特色,当即指运用项真修辞格而言。一1 1 6 1 ( p 5 0 5 ) 并认为“西 洲曲大量使用顶真格,又十分娴熟流美,推想起来,应是受到谢惠连体的影响。一 【1 q ( p s 0 1 ) 可知,谢惠连与谢灵运诗作都共同喜好使用顶真手法。第二是对仗。 d 谢惠连捣衣“白露滋园菊,秋风落庭槐 1 1 4 11 9 4 ) 、秋怀“寒商动清 闺,孤灯暧幽幔”( p 1 1 9 4 ) ,谢灵运“岩下云方合,花上露犹泫 【堋( p 1 1 6 7 ) 、 江淹杂体诗三十首谢法曹赠别、梁简文帝萧纲戏作谢惠连体十三韵等,都是对谢惠连诗歌的 拟作,都采用了顶真手法。江淹杂体诗三十首谢法曹赠别:“停舻望极涌,弭棹阻风霄。风写既经 时,夜永起怀思摘芳爱气馥,拾麓怜色滋。色滋捉沃菪,人事亦销铄灵芝颦三秀,孤筠情所托。 所托已殷勤,只足揽怀人杂佩虽可赠,疏华竟无陈。无陈惘心劳,旅人岂游遨? ”萧纲 戏作 谢惠连体十三韵:“杂蕊映南庭,庭中光景媚。町怜枝上花,早得春风意。春风复有情,拂幔且开楹。 开楹开碧炯,拂幔拂垂莲。偏使红花散,飘扬落眼前。眼前多无况,参差郁可望。珠绳翡翠帷,绮幕芙 蓉帐。香烟出窗罩,落同斜阶t - 。【1 影去迟迟,节华咸n i 兹。桃花红若点,柳叶乱如丝。丝条转暮光, 影落暮阴长。春燕双双舞,春心处处扬酒满心聊足,萱枝愁不忘。” 1 8 第一章谢惠连生平考 “云日相辉映,空水共澄鲜” 1 4 1 ( p 1 1 6 2 ) 等,都呈现出对仗严整的特色。第三 是典故。谢惠连咏冬、喜雨二诗,开篇前首句句用典。谢灵运登池上楼 开首即用典,“潜虬媚幽姿,飞鸿响远音 0 4 ( p 11 6 1 ) 一句,发人深省,且其 诗结尾处也常常用典。典故的频繁使用,是二谢诗歌常用手法。第四是丽藻。 谢惠连与谢灵运诗作都共同喜好华丽词藻,注重炼字炼意。如谢惠连捣衣“夕 阴结空幕,宵月皓中闺 o a l ( p 1 1 9 5 ) 中“结 、“皓”二字,谢灵运“春晚绿 野秀,岩高白云屯 【1 4 】( p 1 1 7 8 ) 中“秀 、“屯 二字等,反映出二人重视炼 字、丽藻。第五是句式。在句式的选择上,谢惠连与谢灵运采用同一句式,可见 他们对此种句式的喜爱:谢灵运“摘芳芳靡谖,愉乐乐不燮【1 4 】( p 1 1 6 4 ) ,谢 惠连“即玩玩有竭,在兴兴无己 1 4 1 ( p 1 1 9 2 ) 。第六是写法结构。谢惠连与谢 灵运一些诗作,都采取开首叙事一中间写景一结尾说理( 或抒情) 三段式模式。 谢灵运登石门最高项诗:“晨策寻绝壁,夕息在山棱 ( 开首叙事) ,“疏 峰抗高馆,对岭临回溪。长林罗户穴,积石拥阶基 ( 中间写景) ,“居常以待 终,处顺故安排 ( 结尾说理) 。谢惠连泛南湖至石帆诗:“轨息陆途初, 柑鼓川路始 ( 开首叙事) ,“涟漪繁波漾,参差层峰峙。萧疏野趣生,逶迤白 云起 ( 中间写景) ,“即玩玩有竭,在兴兴无己 ( 结尾抒情) 。写法结构上的 雷同,显示出二谢在诗作构思上存在着相似的思维模式。第七是词语。谢灵运过 始宁墅“束发怀耿介,逐物遂推迁 【1 4 1 ( p 1 1 5 9 ) 。“耿介 ,在谢惠连现存 诗文中出现三次,诗“有客被褐前 中有“胡为空耿介,悲哉君志琐 【1 4 】 ( p 1 1 9 8 ) ,秋怀“耿介繁虑积,展转长宵半 【1 4 l ( p 1 1 9 4 ) ,甘赋“质葳 蕤而怀风,性耿介而临霜 【1 2 】( p 2 6 2 3 ) 。“耿介 一词在二谢诗作中都有体现, 表现出二谢都有耿介豪爽的性格。 五 谢惠连与谢灵运二人不同之处。一是人生态度上,大谢注重内心感受,要达 到“矜名道不足,适已物可忽”【1 4 】( p 1 1 6 2 ) 的“适已 理想;小谢更注重外物 的作用,如( i l l s 缓声歌“滑滑相混同”【1 4 】( p 11 9 1 ) 的随世浮沉的生存态度。 所以,大谢似李白,更注重绝对与想象,洒脱纵诞,飘逸放达,一往无前,奔涌 惊流。小谢似秦观,失落怏快,凄苦偏狭,囿滞受限,忧郁徘徊,难以完全摆脱 愤懑、排遣抑郁。二是在作品艺术特色上,吴淇六朝选诗定论云:“康乐深, 1 9 谢惠连考论 惠连秀;康乐奥,惠连细。 【1 7 】( p 3 2 0 ) 谢灵运诗风雕绘繁芜,谢惠连诗风轻 巧自然;谢灵运诗风古奥深沉,谢惠连诗风明秀柔细。事实上,在写作结构上, 二人也表现出不同,主要是结尾处说理与抒情的区别。以谢灵运石壁精舍还湖 中作和谢惠连三月三日曲水集为例,谢灵运石壁精舍还湖中作“虑澹 物自轻,意惬理无违。寄言摄生客,试用此道推。于结尾处说理,还带有玄言 的尾巴。谢灵运更多地承晋末的玄言诗风,显得雅正,但情感泛泛抽象,被萧子 显称为“酷不入情 【6 】( p 9 0 8 ) ,诗歌色调显得冷、寒、凉。谢惠连( - - 月三日 曲水集,结尾处革除了晦涩的说理,诗歌描写细致入微,具体可感,诗歌色调 显得暖、亮、柔。这便向后开启了南朝明易通俗的诗风,如永明体、宫体诗等。 这种诗风转交,陆时雍指出“诗至于宋,古之终而律之始也。体制一变,便觉声 色顿开。”【1 8 】( p 1 4 0 6 ) 沈德潜也说:“诗至于宋,性情渐隐,声色大开,诗运 一转关也。 u 9 1 ( p 2 0 3 ) 二谢诗风的区别,也表明了宋代诗歌在先唐诗歌史上转 折意义之巨。 第二章谢惠连的个性与思想 一、才艺 第二章谢惠连的个性与思想 谢惠连在陈郡阳夏谢氏家族浓厚的书法氛围的熏陶下,较早接触书法,并且 书画兼擅。就书法而言,法书要录卷五述书赋这样评价谢惠连父谢方明 书法水平:“方明宽和,隐媚且润,如幽闲女德,礼教士胤。2 0 】( p 1 5 2 ) 事实 上,陈郡阳夏谢氏家族众人多擅长书法,张怀瑾书断载谢安、谢尚、谢万等 善书:“安石隶、行、草入妙。兄尚,字仁祖;弟万,字万石,并工书。州2 0 】 ( p 2 2 0 ) 谢灵运也擅长书法,张怀瑾书断记载谢灵运“模宪小王,真草俱美。 石蕴千年之色,松低百尺之柯,虽不逮师,歙风吐云,簸荡山岳,其亦庶几。虞 稣云:谢灵运、母刘氏,子敬之甥,故灵运能书,而特多王法。王僧虔云: 子敬上表,多在中书杂事中,灵运窃写易其真本,相与不疑。元嘉初,帝就索, 始进。亲闻文皇说此。隶、草入妙。 【2 0 】( p 2 2 2 ) 就绘画而言,历代名 画记将谢惠连列入历代能画人名,该书卷七载“谢惠连,中品中,陈郡阳夏 人。幼有词学,族兄谢灵运叹服之。官至司徒府参军,以疏放久不宦。年二十, 书画并妙。 【2 l 】( p 2 2 8 - 2 2 9 ) ( 案历代名画记将谢惠连列入南齐) 二、个性 一、il 工 无情未必真豪杰,谢惠连是个重情重义、情深意重的性情中人。他的诗作至 今仍打动人心,触人心魄,读者仍能随之而心潮起伏、潸然动容。第一,宋书谢 惠连传云:“本州辟主簿,不就。惠连先爱幸会稽郡吏杜德灵,及居父忧,赠 以五言诗十余首,文行于世。坐被徙废塞,不豫荣伍。尚书仆射殷景仁爱其才, 因言次白太祖:臣, b j l 时,便见世中有此文,而论者云是谢惠连,其实非也。 太祖日:若如此,便因通之。元嘉七年,方为司徒彭城王义康法曹参军。栉 4 1 ( p 1 5 2 4 ) 谢惠连于父丧期间赠五言诗十余首给小吏杜德灵,这种作风为当时 社会舆论所严责,因此对他关闭了仕进大门。但是观之世说新语任诞,阮 2 l 谢惠连考论 籍葬母之时,仍不废饮酒食肉。可知阮籍挣脱礼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