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原理专业论文)基于家庭教育的小学低年级学生学习主动性培养研究.pdf_第1页
(教育学原理专业论文)基于家庭教育的小学低年级学生学习主动性培养研究.pdf_第2页
(教育学原理专业论文)基于家庭教育的小学低年级学生学习主动性培养研究.pdf_第3页
(教育学原理专业论文)基于家庭教育的小学低年级学生学习主动性培养研究.pdf_第4页
(教育学原理专业论文)基于家庭教育的小学低年级学生学习主动性培养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教育学原理专业论文)基于家庭教育的小学低年级学生学习主动性培养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硕硕 士士 学学 位位 论论 文文 论论 文文 题题 目目 基于家庭教育的小学低年级学生学习主动基于家庭教育的小学低年级学生学习主动 性培养研究性培养研究 学科专业名称 教育学原理 申 请 人 姓 名 李 芳 指 导 教 师 王 坦 研究员 论文提交时间 2011 年 6 月 18 日 单位代码 10445 学 号 2008020125 分 类 号 g758 独独 创创 声声 明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 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 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 (注:如 没有其他需要特别声明的, 本栏可空) 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使用过的材 料。 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 并表示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 学校学校 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有权保 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 学校学校 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 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保密的学位论文 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导师签字: 签字日期:2011 年 月 日 签字日期:2011 年 月 日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目录 中文摘要. i abstract. iii 一、绪言. 1 (一)选题缘由及意义 . 1 (二)相关概念的界定 . 3 (三)研究现状 . 6 二、 学习主动性培养的目标指向. 8 (一)学习主动性的目标 . 8 (二)小学低年级学生实现学习主动性培养目标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 10 三、学习主动性与家庭教育的关系. 13 (一)家庭教育为学习主动性的培养奠定了基础 . 13 (二)家庭教育为儿童提供全方位的教育,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是家庭教育 的教育目标之一 . 14 (三)家庭教育的质量影响和制约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培养和发展 . 14 四、学习主动性家庭培养的策略. 15 (一)塑造儿童学习的主人地位 . 16 (二)根据儿童的做作业情况,给予适合的指导和帮助 . 19 (三)激发阅读兴趣,培养阅读的习惯 . 22 (四)激发观察兴趣,培养观察习惯 . 24 (五)激发探索兴趣,培养探索能力 . 26 五、实施策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28 (一)为儿童提供主动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 29 (二)创造民主、和谐、轻松、愉快的家庭学习环境 . 30 (三)解开儿童的枷锁 . 30 (四)抓住一切机会通过语言进行教育 . 31 (五)树立学习的榜样 . 31 (六)制定一个适合的学习计划 . 32 (七)持之以恒,养成习惯 . 32 结 语. 35 注 释. 37 参考文献. 39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41 致 谢. 43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i 中文摘要中文摘要 2001 年,教育部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在纲要中 明确提出“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并作为首要问题被提出。学生是学 习的主体,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是课堂教学的需要,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客观要 求。 并且学习主动性的逐渐丧失已成为影响和制约学生教育教学质量的一个关键 性因素, 研究如何唤醒和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已成为教育教学的紧迫任务和重 要课题。 纵观国内外研究,关于学习主动性研究的文章很多,但是,在论述影响学生 主动性的因素时,大多数文章主要从学生和学校两方面来谈,很少论述家庭教育 方面的原因和研究家庭培养策略。这可能与“促进学生学习是学校的责任”这一 传统观念有关。由于忽视家庭教育的因素,又加上“重教轻学”传统观念的影响 以及研究学习主动性的主要是一线教师, 在研究提高学习主动性发挥的途径方面 主要精力放在改进教学上。但是,大量的研究成果表明,家庭教育的因素不可忽 视。家庭教育是儿童实现社会化的奠基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又是学校教育 的补充。 小学低年级是学校教育的开始。 这是笔者选择小学低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的 主要原因。小学给儿童带来了好奇和挑战,这为学习主动性的培养提供了机遇和 挑战。家长应抓住机遇、主动迎接挑战。不仅对儿童的作业给予适当地指导和帮 助, 而且还要充分利用家庭教育自身的优势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儿童良好的习惯和 主动学习的意识。笔者尝试采用文献法论证家庭教育与学生学习主动性的相关 性, 弥补了前人关于家庭各因素对学生学习主动性影响研究的零散性和缺乏系统 性, 并进一步用访谈法和个案研究法研究和总结家庭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基本 策略和措施。同时,笔者详细介绍了执行策略时需要注意的事项,从而更加有利 于策略的实施。 关键词:关键词: 学习主动性学习主动性 学习主动性学习主动性 家庭教育家庭教育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ii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iii abstract in 2001,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promulgated the basic education curriculum reform outline(trial). in outline,it clearly put forward “the emphasis of forming the positive initiative learning attitude”, which was proposed as the most important question. students are the subject of learning,raising students study initiative is the classroom instruction need, it is also the objective requirement of the knowledge economy era. and the gradual loss of learning initiative has been a key factor which affected and constrained the teaching quality. the study of how to awaken and raise the students learning initiative has become an urgent task and an important issue. looking over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researches, there are many articles about the learning initiative, but when they expounded the affecting students initiative factors, the majority articles mainly discussed from two aspects of the student and the school, rarely discussed in the reason of the family education aspect and the research in the strategies of family training. this is possibly concerned with the traditional idea which is“promoting student to learn is the responsibility of the school”. because of ignoring the factors of family education,the traditional idea of “emphasizing teaching and despising study”and the first-line teachers who are the majority of the researchers of learning initiative, in the research of how to enhance the students learning initiative they lay more emphasis on the improvement of teaching. however, a large number of researches results show that the factors of family education can not be ignored. family education is the foundation of children socialized education, the basis of school education,as well as the supplementary school education. low grades of the elementary school is the beginning of school education. that is why the author chooses low-grade students of primary school in this study. the elementary school has brought the curiosity and the challenge to the child,these has provided the opportunity and the challenge for raising the students learning initiative.parents should seize opportunities, and meet the challenge on their own initiative. parents not only give proper guidances and help children with homework,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iv but also make full use of its advantages of family education to foster the good habits and awareness of active learning of children in their daily lives. the author attempts to use the documental method to prove the relevance between family education and students learning initiative, which make up the previous researches which has the fragmented nature and lack of systematic about the various family factors in influencing students learning initiative. and further uses the interview law and the case methodology research to summary the basic strategies and the measures in family training of raising the students learning initiative. meanwhile, the author describes the implementation strategy which need to pay attention in detail, that is more conducive to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strategy. key words: low grades of the elementary school learning initiative family education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一、绪言一、绪言 (一)选题缘由及意义 1、研究的缘起 (1)研究者的价值取向 研究者与自己的研究对象之间也是一个相互建构的过程, 即什么样的研究对 象或研究问题进入到研究者的视野, 或研究者选择什么样的对象作为自己的研究 对象,是研究者与自己的研究对象之间主动建构,并建立一定意义关系的过程。 1决定研究者对研究对象选择的依据则可以追溯到研究者的个人生活史。2对于 在小学辅导机构工作过和长期从事小学生家教工作的笔者来说, 小学低年级学生 是自己非常熟悉的一个群体,所以在选题之初我就想脱离那种书斋式的研究,而 是投入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这一片广阔的沃土上。 当以研究者的身份再 次走进这个特定的场域,思考问题的立场和态度有了转变。以前,笔者时刻提醒 自己“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这句话也激励笔者不断地寻找 自身工作的不足,不断地改进自己的工作,从而忽视了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作 用。但是,当再次踏入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这一片沃土时,笔者思考问 题的角度发生了转变, 更加全面地分析以前和现在工作的无奈为什么有一部 分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没有一点学习的热情?并深切地体会到:学生拥有多重身 份,他们不仅是学校里的学生,而且是社会中的一员,更是家里的孩子。家长的 一切言行举止在无时无刻影响着他们,同样他们的身上能明显地看到家长的影 子。尽管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 系统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技能、促进身心的全面发展,但是家庭教育深刻影响着 儿童的学习,影响着儿童学习的主动性。笔者个案研究的对象济南东方双语小学 一年级的郑文雅同学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幼儿期,由于为了保证绝对的安全, 家长束缚其双手,阻止所有可能产生危险的主动的探索活动,如:玩雪花片。在 祖父母的怀抱中度过了智力发展最关键的几年。上幼儿园后,家长完全遵从郑文 雅的想法,不想去就不去。而且如果天气不好、天太冷,家长会主动说不去。等 等。 升入小学之前的家庭教育造成了郑文雅思维水平偏低, 缺乏主动学习的意识, 出现了思维惰性,而且缺乏集体生活的经验和能力。这些导致郑文雅严重不适应 小学的学习和生活,听不懂课堂的内容,作业无法完成,晚上做作业就是跟家长 打持久战,晚上十二点还做不完作业很正常。 那么, 怎么样的家庭教育对儿童的学习特别是对培养儿童的学习主动起积极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 的作用呢?带着这些疑问,笔者直接或间接地深入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和生 活,从活生生的学习和生活中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 (2)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是当代基础教育改革目标之一 21 世纪初,我国进行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改革。2001 年 6 月 8 日,教育部向 全国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以下简称纲要 ) 。 纲要中指 出过: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改变 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 乐于探索、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 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3这一课程改革的目标是针对目前 许多学生的学习偏重于机械记忆、 浅层理解和简单应用及被动地接受教师的知识 传输这一现状。实践中这一普遍存在的现象导致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 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这种学习方式严重损害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改变这种现状的办法只有一个,即倡导“主动、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引导 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 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当前教学改革的一 个重点也是通过教学目标、内容和途径方法调整,帮助学生改变原有单一的接受 式的学习方式,在开展有效的接受学习的同时,形成一种对知识进行主动探求, 并重视解决实际问题的主动的学习方式。 学生依据教师和教材提供的材料, 背景、 场所、器材,由教师启发指导他们通过自己主动的观察、实验、思考、问答、讨 论、分析推理、综合概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得出结论,使学生成为知识的 再发现者。注重获取知识的过程,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使他们由接受教师灌输知识的被动地位转变为自己发现和获取知识的主动地位。 (3)家庭教育是影响小学低年级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关键因素 有研究表明:在我国,有一大部分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比较淡薄,主动学习 的能力比较差,更没有主动学习的习惯。长此以往,这一部分学生难免滋生了极 大的学习惰性。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不仅有学校教学和教育制度方面的原 因, 其中还有一个主要原因, 那就是家庭教育方面的原因。 因为儿童的学习习惯、 学习兴趣的培养主要在家庭中完成, 有专家认为儿童的性格和思想意识等情感智 力(eq)都是 5 岁以前(家庭中)培养起来的,学校教育几乎是无能为力的。这一 点,人们经常忽视。因中国的家长普遍愿意把作为学生的儿童的成长责任全 部推卸给学校,当儿童的成长出现了问题,家长更愿意指责学校的教师和 现在的教育制度,一般不愿承认那是家长自己的失误造成的。 家庭教育是孩子实现社会化的奠基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又是学 校教育的补充。关于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美国学者安妮汉德森(anne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 henderson)和南茜波拉(nancy berla)的研究结论表明:家长的参与能使 学生用积极的态度对待学习,有家长参与的孩子毕业率高,进入高一级学 校学习的入学率也高。 4同时,家庭教育还是调整学校教育,净化社会影响 的枢纽。它提供了一个较为安全可靠的环境,避免了儿童受不良学校环境 的影响,同时也使儿童较少地感到来自同龄团体的压力,促进儿童的健康 成长。 为了更好地发挥家庭教育的功能和作用, 提高基础教育质量, 2007 年 9 月美国教育部出台赋予家长学校席位 (empower parents school box, 简称 epsb)的引导性政策。这一政策的出台就是家庭教育重要的一个很重 要的例证。 基于以上原因,本研究不局限于理论层面的探讨论证,更重要的是从 在实践层面分析探索。通过深入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进行细致 入微的观察,针对问题采取相应的策略去应对,同时记录学生的点滴变化, 然后严密地分析、总结小学低年级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家庭培养策略。 2、选题的意义及创新点 纵观国内外研究,关于主动性研究的文章很多,但是,在论述影响学生主动 性的因素时,大多数文章主要从学生和学校两方面来谈,很少论述家庭教育方面 的原因。这可能与“促进学生学习是学校的责任”这一传统观念和“减负”的呼 声有关。由于忽视家庭教育的因素,又加上“重教轻学”传统观念的影响以及研 究学习主动性的主要是一线教师, 在研究提高学习主动性发挥的途径方面主要精 力放在改进教学上。但是,大量的研究成果表明,家庭教育的因素不可忽视。学 习主动性是一种积极的学习态度。廖嗣德认为,就学生学习态度的形成来说,首 先受其家长态度的影响。家长对科学文化知识的态度和对待子女学习的重视程 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其子女的学习态度。 5张宪尧等研究证实:家长的态度和 行为对学生学习态度有很大影响。 6如果家庭为儿童提供适宜的土壤,儿童就会 具备较高的学习主动性。这样,不仅能促进学习,而且能避免了儿童受不良学 校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因此,笔者尝试采用文献法论证家庭教育与学 生学习主动性的相关性,弥补了前人对于家庭各因素对学生学习主动性影 响研究的零散性和缺乏系统性,并进一步用访谈法和个案研究法研究和总 结家庭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基本策略和措施。这应该是本文的一个创新 点。 (二)相关概念的界定 1、学习 教育心理学将学习分为广义的学习和狭义的学习。 广义的学习是指人和动物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4 在生活过程中通过实践或训练而获得, 由经验而引起的比较持久的心理和行为变 化的过程。狭义的学习专指学生在学校里的学习。 李伟在学习心理学一书中把学习定义为“由经验或练习引起的个体能力 或倾向方面的持久变化及其获得这种变化的过程。 ” 7并把学习从广义到狭义分 为三个层次, “广义的学习是指人类的学习,也即学习者除了获得个体的经验之 外,还要掌握人类几千年来积累的社会历史经验,或者说科学文化知识。次一级 的学习指学生的学习,也即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 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技能,促进身心的全面发展。最狭义的学习仅指学生掌握 某一具体知识的学习。 ” 8朱智贤在其编著的儿童心理学中对“学生的学习” 所下的定义为: “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系统地掌握知识技能和行为 规范的活动,是一种社会义务。 ” 9鲍尔和希尔加德在学习论一书中把学习 定义为 “主题在某个规定情境中的重复经验引起的、对那个情境的行为或行为潜 能的变化。 不过这种变化是不能够根据主体的先天反应倾向、 成熟或暂时状态(如 疲劳、酒醉、内驱力等)来解释的。 ”加涅明确指出“学习是人的倾向或能力的变 化,这种变化能够保持且不能单纯归因于生长过程” 。 因此,学习是一个动态过程,它强调主体的能动性以及学习效果的可验性。 本研究关注的是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即学龄初期儿童在进入学校后,在教师 的指导下, 有目的、 有计划、 有组织、 有系统地掌握知识技能和行为规范的学习, 即更强调围绕教学目标的学习。 2、学习主动性 “主动”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 (第五版)的解释为:“不待外力推动而 行动(跟被动相对)”,是内在动力的外在的表现。主动性(initiative)是 指个体按照自己规定或设置的目标行动,而不依赖外力推动的行为品质。由 个人的需要、动机、理想、抱负和价值观等推动。艾里克森认为,这是个体 心理社会性发展的第三个阶段即主动对罪恶阶段(36 岁)可能形成积极品 质。在父母的鼓励下,具有该行为品质的儿童对外界事物好奇,充满兴趣, 积极探索和控制外在环境,形成目的意识,为自信心和创造性品质的形成打 下基础。与主动性相类似,自觉性(awareness)是指一个人能深刻的认识行动 目的的正确性和重要性,并且主动支配自己的行动使之符合于该目的要求,是一 种优良的意志品质, 它和一个人的认识水平分不开, 认识水平愈高, 自觉性愈强。 10但是,两者也有不同。主动性是指能够自觉主动地调节自己的行为,使它服从 一定的目的和任务的品质;自觉性是指行动中具有明显的目的性,充分认识采取 行动的意义。 研究者们对“主动” “主动性有较为明确的界定,但是对于“学习主动性”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5 这一概念进行明确界定的不多,虽然被众多研究者频繁使用。 梳理研究者们对于 “学习主动性”的界定,总结起来有三种取向 11: 从动机看学习主动性:学习主动性是指对学习活动起着启动、增强、维持和 调节作用的主体动力系统及其功能。 从非智力因素看学习主动性:主动性学习是指作为独立个体的人,根据社会 的要求和自身发展的需要, 注重开掘自身内部非智力因素, 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善于求教、努力进取、积极参与教育教学过程,从而得到全面发展的自觉活动。 从学习动机看学习主动性: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是启发性原则的首要问 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如学生的好奇心、兴趣、爱好、求知 欲、获得优良成绩得到表扬、奖励的愿望、为实现某个远大理想等,这些因素即 是我们习惯上说的学习动机。 在此基础上,笔者认为学生学习主动性主要是指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在主 体意识的支配下,自觉、自愿、自主地参与到学习中来,主动思考、回答、解决 和评价问题,及其情感、意志、动机、兴趣等各个方面所表现出来的积极参与的 程度,是一种积极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是学生主体性的要求。 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是为了使学生主动地、创造性地学习,学生主动的、创造 性的学习是教育教学活动的中心,是教育的基本方式和途径,是素质教育本质的 要求。 3、家庭教育 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把家庭教育定义为: “父母或其它年长者在家庭 内自觉地、有意识地对子女进行的教育。 ” 12顾明远在教育大辞典中把家庭 教育定义为: “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影响与教育,通常是指父母对子女辈进行的 教育。 ” 13赵忠心认为: “按照传统的说法,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 即由家庭里的长者(其中主要是父母)对其子女及其它年幼者实施的教育和影 响。 ” 这是狭义的家庭教育。 “广义的家庭教育应当是家庭成员之间相互实施的一 种教育。 ” “在家庭里,不论是父母对子女,子女对父母,长者对幼者,幼者对长 者,一切有目的有意识施加的影响,都是家庭教育。 ” “在家庭的生活中,父母对 子女实施教育,长者对幼者实施教育;同时,子女对父母,幼者对长者,也通过 一定的方式实施教育。 ” 14本文主要从狭义上理解家庭教育,研究的是家长即由 家庭里的长者(其中主要是父母)对其子女及其它年幼者实施的教育和影响。 4、小学低年级学生 小学低年级学生一般指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由于幼儿园教学与小学教学 的差别,幼小衔接一直是困扰人们的大问题,并且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是解决 这一问题的重要途径。又加上小学一、二年级是打基础的时期,是培养学生学习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6 主动性的关键时期,所以笔者选择小学一、二年级为研究对象。 (三)研究现状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和科研意识的提高,对学习主动性的相关理论和实践的 研究与探索越来越引起各界的重视。为帮助学生提高学习主动性,促进教育的发 展,提高教育的质量,对学习主动性的研究已作为一个重要的科研课题。 在关于影 响学习主动性的原因和培养学习主动性的途径方面的研究表现如下: 1、关于影响学习主动性的原因的研究 目前,学生学习主动性缺失的现象似乎都比较突出。学生为什么不愿意学 习?原因是非常复杂,既有客观方面的原因,也有主观方面的因素;既有学生自 身方面的原因,也有学校和教师方面的影响。笔者通过查阅文献发现造成学校学 生主动性缺失的原因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从学生的角度看,包括:心理层面的影响。在这一方面有包括学习 动机欠缺、学习毅力薄弱、学习态度不积极。认知偏差的影响。在这一方面包 括学习目标不明确、 自我认识存在偏差。 另外, 学习成绩跟不上, 受到来自家长、 老师、同学的压力、责备和鄙视。使其无法正视自己,丧失自信心,消极对待学 习。 (2)从学校的角度看,造成学生主动性的原因包括:传统教学方式单一。 传统的教学方式就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讲教材,学生学教材,教师唯教材是 尊, 学生唯教材是真。 学生只能跟着老师学, 复制教师讲授的内容, 而不必思考, 甚至不允许学生思考与提问。 这样的教和学全无兴趣可言, 当然也就没有主动性。 学的乐趣,学的主动性丧失了,教也走向了其反面,最终成为遏制学的“力量”, 教师越教,学生越不爱学。教师素质不高。由于受职业倦怠的影响,有的教师 对教育工作不感兴趣,不热爱学生,见学生就烦,对学生讽刺、挖苦甚至体罚或 变相体罚,师生之间毫无感情。无法建立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从而产生对立 与冲突,严重扼杀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评价焦虑。有一些学者提到目前的考 试方法基本上是闭卷考试,考试题目过死,考场肃穆森严,使有特长的学生施展 不开手脚, 学生会因考试焦虑而产生对学习主动性的丧失。再加上教学只关注结 果无视过程, 使丰富多彩的教与学变得单调乏味, 更不用说有兴趣学、 主动学了。 (3) 还有一些学者和教师对学生学习主动性缺失的原因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认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高多在于自身的因素,如无节制上网、对学习成绩不在 乎等。还有学者认为,学校、家庭、同学或同伴的不当观念,给其带来了巨大的 压力,严重挫败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关于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的途径和方法的研究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7 综观国内外研究,关于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途径和方法的研究很多,不同的 学者和教师从不同的侧面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但在具体的操作上有注重软技术操 作和注重硬技术操作两种取向。具体来讲有以下几点: (1)明确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是教学要求转化为学习行为和内部需要的中介。学生明确了要求, 知道了要掌握的内容,学起来就有方向、有劲头、有效率。陈平等通过调查,提 出通过多种方式使学生自主建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如发放学习大纲、进行自我分 析、拟定学习目标和计划、互相评价等。 (2)建立和谐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有效教学的前提,是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有利条件之 一。通过消除师道尊严在教师行为中所产生的消极影响,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尊重学生的人格, 从而让学生体验到愉悦感, 为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提供了前提。 (3)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 关于通过改革课堂教学来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的研究有很多,提法各异, 总结起来有以下几种:分层教学法、课堂讨论法、探究性教学。另外,也有许多 学者和教师尝试着改革其他课堂教学的方法来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如:启发 式教学、案例教学、主题教学、抛锚式教学、学案教学、指导-发现教学等等。 不管是哪一种教学方法,都是想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 参与,进而达到培养自学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 (4)进行学习技巧训练 学习技巧训练是主动性学习的前提。很多学生不能主动学习,并不是他们不 想学习,而是缺乏学习技巧的训练。对学习技巧的训练,重点是突出个“活”字, 即形式上要多样、内容上要联系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等。学习技巧训练的方法 有集中注意力训练、质疑解疑训练、发散思维训练、自习方法训练、有效记忆训 练、精加工训练、综合实践训练、知识迁移训练等。通过以上学习技巧训练,使 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以最大限度的发挥。同时,开设学习指导课,组织学生交流 学习方法及针对学生个体学习情况加强个别指导等。 (5)采用多种形式的评价方式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注意减少评价对学生可能产生的消极影响,消除差生 的沮丧情绪,增强自信。有学者提出在评价方式上应采取多元的评价方式,如学 生互评、学生自评、学生评教师、教师评学生、百分制等级制等;在评价的内容 上注重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的评价。 (6)运用多种教学手段 切实改变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传统的教学手段,发挥硬操作技术在教学中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8 的积极作,即:要广泛应用电化教学手段、计算机辅助教学手实现教学手段的现 代化和多样化,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参加教学过程。 总之,学习主动性问题已经得到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并在学习主动性 的水平层次、结构特征、影响学习主动性的因素以及提高学习主动性发挥的途径 方面有了较深入的研究。从研究的趋势看,定性研究多而实证研究少,研究工具 极度缺乏。这主要是因为进行学习主动性研究的心理学、教育学专家太少,而一 线教师又较缺乏实证研究的知识。 二、二、 学习主动性培养的目标指向学习主动性培养的目标指向 (一)学习主动性的目标 教育心理学将学习分为广义的学习和狭义的学习。 广义的学习是指人和动物 在生活过程中通过实践或训练而获得, 由经验而引起的比较持久的心理和行为变 化的过程。狭义的学习专指学生在学校里的学习。无论是广义的学习还是狭义的 学习,都一个过程,一个获得知识、活用知识、更新知识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 学生需要具备良好的个性品质。同时,这一过程也是形成良好个性品质的发展过 程。 学习主动性是众多良好个性品质中的一种。 这一概念被我国的众多研究者频 繁使用,但是对其明确界定的不多。在总结众多研究者直接或间接的定义的基础 上, 笔者认为学生学习主动性主要是指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在主体意识的支配 下,自觉、自愿、自主地参与到学习中来,主动思考、回答、解决和评价问题, 及其情感、意志、动机、兴趣等各个方面所表现出来的积极参与的程度,是一种 积极的学习态度、良好的个性品质。也就是说,具有学习主动性的学生参与学习 活动的行为不是被强制的、勉强的、被动的,而是自觉的、积极的、主动的。学 习主动性是指推动学生积极、自主、持久地进行学习的内部动力系统,对于整个 学习过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学者陈平等认为, 学习主动性由学习需要、 自信心和情绪情感三个要素组成。 并从这三个方面阐述教学活动中学生学习主动性的表现。1、学习需要。按照需 要与学习行为相联系的形式可把它分为直接学习需要和间接学习需要, 需要转变 为行为要以目标为中介, 只有当主体明确意识到外部有某种能满足需要的诱因目 标并采取行动时,需要才转化为行动。因此从直接学习需要、间接学习需要和学 习目标三个方面阐述表现。 学生积极的直接学习需要表现为: 好奇、 爱观察事物; 喜欢提间、思考、争论;有动手操作和实验的兴趣;喜爱阅读、涉猎广泛;能选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9 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学习等。 学生的间接学习需要主要是交往的需要和自我 发展的需要。 具体表现是: 努力维护自我形象, 争取他人承认; 想超过其他同学; 对自己的失败或失误不满;有理想,希望自己得到良好发展并为之努力学习;对 他人和群体负责,有责任感,为集体荣誉而学习。具有良好学习目标的学生的表 现是:意识到学习活动对于满足自身需要的价值;明确学习的具体任务、内容和 要求,目标清晰、具体;能进行自我分析,制定计划;为实现计划而坚持不懈; 达到目标而进行自我鼓励和奖赏。2、自信心。自信心指学生对自己能力的信念。 良好自信心表现为: 相信通过努力能够提高成绩和能力; 对自己的能力感到满足, 相信自己能圆满完成任务;能选择中等难度的具有挑战性的任务进行学习;不被 暂时的困难和失败所困扰,坚持付出努力;相信自己有用并积极向他人提供帮助 等。3、情绪情感。情绪情感是行为的一个直接推动力,对行为具有促进和激励 功能, 它是由外部对象或活动满足主体需要的状况所引起的主观体验。良好的情 绪情感主要表现为:积极人际情感,如喜爱、尊敬教师、喜欢和同伴相处;能体 验到教学内容和环境中的丰富情感因素,有丰富理智感、道德感、美感等情感体 验;喜欢学校学习和生活,少忧郁,情绪稳定并能自我调节、控制;考试时焦虑 适度,能正常发挥水平等。 15孙汝君认为,学习主体的主动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 面:1、注意。包括注意的稳定性(指在一定时间内把注意保持在具体的学习内 容上) 、紧张性(指心理活动对学习内容的高度集中,而同时离开其他与教学无 关的事物) 、注意分配的合理性(指同时进行两种或两种以上学习活动时,把注 意指向不同的对象) 。2、在教学活动中,学习主体能够自由地迎和多样的教学组 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不断地变换思维方式。3、在教学活动中,学习 主体能够依据不同的学习内容能动地展开联想、想象。 16张寿认为主动性学习是 一种独立意识支配下的能动学习,具有以下几种基本特征:1、目的性,主要表 现在学习目标的追求方面;2、转化性,主要表现在学习动机的形成方面;3、参 与性,主要表现在教学活动方面;4、合作性,主要表现在师生的交流、互动方 面;5、活跃性,主要表现在学习思维和学习情绪的动态方面;6、整合性,主要 表现在学习的心理素质、基础学力、智力品质等协调方面;7、自控性,主要表 现在学习态度、策略、方法、内容的调整和对学习实施自我检查、评价方面;8、 抗挫性,主要表现在遇到学习困难时顽强的自制力和坚强的毅力方面。 17杨锡伟 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按水平层次分为三类: 第一种类型为 “积极主动型” (a 型), 这类学生已经初步形成主动性人格,有进取心和目标意识;第二种类型为“主动 性萌发型” ,这类学生正处于自发主动性向自觉性发展和形成的关键时期,正逐 渐形成主动意识和主动精神。 视其主动性的表现, 分为三个子类: 发生型(b 型)、 发展型(c 型)、缓慢型(d 型);第三种类型为“主动性尚未觉醒型”(e 型),这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0 类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 既没有确立远期目标, 也没有确立近期目标; 厌倦学习, 缺少好奇心、求知欲;学习无热情;没有探索问题的需要,不思进取。由于自我 意识的觉醒,个别学生已步入以自我为中心、自我封闭的误区。 18 参照上述对学习主动性的表现的认识,笔者认为,学习主动性的目标指向应 为杨锡伟所指的第一种类型积极主动型。具体表现如下:1、从内在特征来 说, 学生具有以直接学习需要为主间接学习需要为辅的学习需要、明确的学习目 标、明确的学习责任坚定的自信心和良好的情绪情感体验。2、从外在表现来说,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力达到甚至超过该年龄阶段所应具有的水平,学生思 维积极活跃、自控能力、抗挫能力比较强等。总之,学习活动对他们来说就不是 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学生会越学越想学、越学越爱学。 (二)小学低年级学生实现学习主动性培养目标的必要性和 可能性 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特别是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学校是个陌生的环境,学习 活动就逐渐取代游戏活动而成为儿童主要的活动形式, 这对儿童的心理产生重大 的影响。与学前儿童的游戏相比,学生的学习不但具有更大的社会性、目的性和 系统性,还带有一定的强制性。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学习是学生主动地构建内 部心理表征的过程,教学过程是促进学生主动构建认知结构的过程。不是把知识 从外部搬到记忆中,而是以己有经验为基础,通过内部心理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 构建新的理解。并且,俗话说, “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 ”学生最主要的学习 任务是学会学习,学会学习的前提是“想学习” “要学习” ,所以完成这一学习任 务的关键是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因此,学生的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培养 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是非常必要的。 那么,能否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1、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社会发展特征为学习主动性的培养奠定了心理基 础。 刚进入小学的儿童,通常对小学这个新环境有好奇心和新鲜感,一般都能按 照教师的要求完成学习任务,但这并不表明他们具有明确的学习态度,具有良好 的学习主动性,因为此时他们还不能把游戏和学习活动区分开来,还没有意识到 学习是小学儿童的主导活动。因此,我们不能因为看到儿童由于好奇心而表现出 的“想学习”从而忽视小学低年级儿童学习主动性的培养,而是应更加重视这个 年龄阶段儿童的学习主动性的培养,因为儿童的好奇心是短暂的,并能为学习主 动性的培养奠定心理基础。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1 根据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阶段理论, 小学低年级儿童处于埃里克森所划 分的第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