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8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设计艺术学专业论文)界画·建筑·环境——界画的建筑学解读.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摘要 作为中国传统建筑的图像表达,界画有着建筑题材的传统绘画与建筑工 程制图两个领域的功用。本文从界画的涵义的考证入手,通过考察界画发展 流变来分析界画中的建筑性内涵,阐述了界画的表现技法,绘图理论等基础 知识,从建筑图学的角度对界画的有关问题进行了解读,分析出界画与传统 建筑之间的同构关系。然后从观念、造园、风水、观景模式等各个方面探讨 了界画如何体现传统建筑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最后尝试探讨界画在当下的可 持续发展。界画作为以建筑为表现题材的绘画,它的起源发展与中国传统建 筑的发展演变有着必然的联系。可以说,界画是中国传统建筑的重要参照, 对研究传统建筑文化及其与环境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界画传统建筑环境 v 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a b s t r a c t b e m gi n t e r p r e t a t i v e v i s u a le x p r e s s i o no ft h ec h i n s e st r a d i t i o n a l a r c h i t e c t u r e ,j i eh u ah a st h ef u n c t i o no fc h i n e s et r a d i t i o n a lp a i n t i n g o f a r c h i t e c t u r e ,a s w e l la so fc o n s t r u c t i o n a l b l u e p r i n t s t h i s d i s s e r t a t i o nb e g i n sw i t ht h et e x t u a lr e s e a r c ho ft h em e a n i n go fj i eh u a , a n dt h r e a d st h eh i s t o r yo fi tt oa n a l y s et h ea r c h i t e c t u r a lp a r t i c u l a r i t y o fi t ,a n de x p a t i a t e st h ee x p r e s s i o n a lm a n n e ro fi t ,a sw e l la st h e d r a w i n gt h e o y , a n dd i s s e r t a t e sf r o m t h ep o i n to fa r c h i t e c t u r a lg r a p h i c s , a n dr e s e a r c h e st h ei s o m o r p h i cr e l a t i o n s h i po ft h ej i eh u aa n dc h m e s e t r a d i t i o n a la r c h i t e c t u r e t h e nt h i sd i s s e r t a t i o nd i s c u s s e st h ew a yj i e h u am a t e r i a l i s e st h e r e l a t i o n s h i p o ft h ea r c h i t e c t u r ea n dt h e e n v i r o n m e n t b e i n gt h ep i c l u mt or e p r e s e n ta r c h i t e c t u r e ,j i eh u a h a s t h ei n e v i t a b l er e l a t i o n s h i pw i t h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c h i n e s et r a d i t i o n a l a r c h i t e c t u r e t h a ti st os a y , j i eh u ai st h ei m p o r t a n tr e f e r e n c eo f c h i n e s et r a d i t i o n a la r c h i t e c t u r e ,a n dh a st h es i g n i f i c a n tm e a n i n gt ot h e r e s e a r c ho ft r a d i t i o n a la r c h i t e c t u r a lc u l t u r ea n dt h er e l a t i o n s h i pw i t h e n v i r o n m e n ta sw e l l k e y w o r d s :j i eh u a t r a d i t i o n a la r c h i t e c t u r ee n v i r o n m e n t v i 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原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 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己发表 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参与同一工作的其他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 贡献均己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签名:叁垒 日 本论文使用授权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上海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 校有权保留论文及送交论文复印件,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学校可 以公布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 ( 保密的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规定) u 日期:一加2 - 7 7 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1 研究背景 第一章绪论 中国传统建筑,在世界历史上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建筑体系,在世界古代建筑 历史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从中国传统建筑从个体建筑、 建筑族群到城市规划,创造了博大精深的建筑体系与建筑文化,反映了中国古人 建筑技术和艺术的高度成就。 然而,众所周知,以木构架结构为主的中国建筑体系,“在技术上突破了木 结构的不足以构成重大建筑物要求的局限”,由于木质的物理寿命,几千年下 来的建筑实体遗存寥寥可数。从今天来认识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仅能从有限的建 筑遗构,文学记载,器物雕塑,绘画艺术等等传世作品中去寻觅其留下的精华片 段,凭借这些媒介,去推想、重构古代建筑文化之风貌与沿革脉络。 既然这些文化遗存已经成为近现代古建筑研究考证的必要介入途径,那么研 究某具体相关传统文化体系及其与中国传统建筑之关系,自然是有其学术必要性 的,并且这也是古建筑研究的重要参照。“界画建筑环境界画中的传统 建筑解读”一文也正是这一课题研究的微薄贡献。 在以往的古建筑学领域的研究工作中,都有或多或少的建筑题材的传统绘画 遗存的相关研究与考证。方面是参考引用界画图像资料中所反映的建筑型制、 结构、材料、装饰艺术等,对历史中真实建筑进行考证、推测和复原研究。另一 方面则研究图示本身,基于美术领域的研究成果,从有关视知觉和图示再现的心 理学研究入手,对界画的视觉传达理论以及思想观念的同时研究,将界画研究上 升到传统思想层面,并开放了界画研究方向上的多种可能性。此外,对于传统建 筑图学科学的总结和研究也初有成果。 美术学领域对界画的研究,主要是依据一些文献资料,荃于美术史论的层面, 考察界画艺术的渊源、变迁的发展过程。并且吸收国外对于视知觉和图画再现心 。李允饵,华夏意匠:中国古典建筑设计原理分析嗍,广角镜出版杜,1 9 8 4 年版 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理学的研究成果,对界画作品所反映的图示再现特点及其背后的文化背景进行探 讨。通过中西比较研究的方法,考察界画作品不同于西方透视法则的图示再现方 式。 基于古建筑、古代绘画等各领域各层面的研究成果的交叉并置,对于本文全 面考察界画的历史发展,分析界画的图示语言,研究界画对于建筑的功能与意义, 从界画视角来探究中国传统建筑,提供了研究基础与资源背景。 1 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 2 1 研究目的 选择“界画建筑环境界画的传统建筑解读”为论文的研究目的主要 有一下几个方面: 1 ) 梳理整合遗存界画作品及其相关史料,详细总结和考察界画作品所呈现 的中国传统建筑视觉信息与意匠。 2 ) 从建筑表现的量化来考察界画作品,以界画为佐证总结中国传统建筑的 设计意匠,为今日研究传统建筑提出新颖见解。 3 ) 以界画作品为根据,研究分析传统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关系,从多方面来 论述传统建筑的环境观念。 4 ) 为今日建筑表现的图面呈现提供历史参照,并尝试探寻界画的可持续发 展。 1 2 2 研究意义 界画,作为以中国传统建筑为表现题材的图画,其社会功能与要求决定了它 在中国古代建筑历史中的地位与作用。或者说,界画代表了中国古代建筑工程设 计图示语言的内涵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结合,体现了中国古代杰出的建筑图学 成就。对于界画的深入探讨,显然从基本的绘图工具到特有的图示方式,绘图技 法与绘图理论的形成、演变,社会功能与要求都与中国古代传统建筑的发展进程 有着密切的联系。界画的建筑学研究,必然为中国传统建筑研究提供了必要的理 论参考。 2 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除了界画与传统建筑现象上的关联,中国传统建筑的发展和命运都可以在界 画的图样再现中找到必然的原因。界画在中国古代建筑工程技术与艺术的演变进 程中,究竟扮演了什么角色,起到了怎样的作用与影响,反映出怎样的传统建筑 意匠,以及古人的生存环境之风貌,这些都在本论文中试图找出答案。界画的建 筑学研究,目的当然是为了更进一步去认识、了解已经被历史遮掩了真实面目的 中国传统建筑活动的具体模式以及中国传统建筑文化。 作为以图像呈现的建筑表现的界画,虽然随着中国传统建筑的沉寂而离我们 远去,但是只要建筑营造活动依然存在,不管是决定我们今日存在方式的西方现 代建筑模式,还是保护和复原传统建筑空间形式,还是探寻传统建筑营造意匠, 回归传统建筑文化,以建筑为表现内容的图像表达活动是不可或缺的,甚至是某 种意义上的决定性手段。所以,界画的建筑学研究,从历史范畴和本体范畴为当 下建筑营造活动中的建筑表现与建筑图学发展提供了有利参照,为我们今日有中 国特色的建筑文化事业更加繁荣发展提供了学术支持。 1 3 研究范围及方法 1 3 1 研究范围 本文以界画为主要研究对象,研究范围必然涉猎大量传统界画作品,其中主 要包括以屋木为主要表现题材的各个时期的界画作品:在古代工程制图方面,从 营造法式、鲁班经、样式雷等建筑构造营造等图像史料;此外,与建筑形 象呈现有关的历史遗存都有所分析,如甲骨文、敦煌壁画等。 本文除传统建筑图像史料以外,还参考研究了大量相关史料文献。其中包括 与界画有关的历代名家画理画论,古建筑营造文献,古代建筑图学文献,以及近 现代古建筑理论研究著作等。从平面绘画来表现建筑三维空间情景,必然涉及视 学成像等视知觉与观念经验等问题,与视知觉透视等问题相关的西方著名建筑、 艺术、哲学理论著作。 从界画中体察传统建筑的设计营造意匠,不难获得众多古人对于建筑环境的 思想观念等信息。其中涉及古人建筑环境的生态观念,“风水”意识,造园理念, 观景模式等众多古人、建筑与环境之和谐关联。所以,本文在研究相关文献与理 3 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论成果的基础上,对这些领域皆做了一定程度的探讨 界画从其建筑学视角来分析的话,不能仅仅被看作是建筑表现这样一种简单 的创作活动。这一问题涉及以上很多领域,如传统绘画,古建筑研究,古代城市 研究。古代视学及其观念,传统环境生态观念、“风水”意识、造园理念等等诸 多领域,在本文都有所探讨。本文在着重探究解读界画中所反映的传统建筑营造 意匠之外,同时总结其它各个层面的研究探祈。 1 3 2 研究方法 依据本文具体研究内容,本文综合运用了下列具体方法: ( 1 ) 文献考证法。作为古建研究的硕士论文,必然要总结整理大量古代 文献资料,包括界画图像资料和古建筑文献史料,以及近现代古建筑和古代绘画 研究的大量著作的研究分析。这是古建筑考证研究最基本的研究方法。 ( 2 ) 历史比较法。对于历史范畴的理论研究,必然要将界画在一个对间 向度上的演化流变进行纵向整合比较,分析其沿革脉络和轨迹走向,通过历史比 较,才可得出界画及其所反映的当时的传统建筑在各个时期所呈现的特征风格。 这是古建筑研究最普遍的研究方法。 ( 3 ) 系统研究法。对界画与传统建筑的肇源与变迁及其体现的文化思想 内涵进行深入的研究分析,从各个涉及层面进行综合性分析。在此研究过程中逐 渐整合归纳相关层面因素的作用力与关联方式。 ( 4 ) 多学科交叉研究法。本论文试图从建筑学视角来解析界画这一艺术 课题,必然要设计古建筑科学与古代绘画领域的交叉研究分析,同时涉及古代城 市研究,古代视学研究、传统环境生态观念、“风水”意识、造园理念等诸多层 面的交叉论证。 ( 4 ) 实证研究法。只有借助于具体作品,才能更清晰的展现出中国传统 建筑的意匠与理念,既有诸多古建筑研究的成果与假设,可以从界画中所体现的 建筑营造现缘等信息中找出佐证与证伪。本文以众多界画为例证,验证和解释诸 多古建筑研究成果和假设。从而为古建筑研究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在研究成文过程中,由于学生阅历尚浅,对古建筑文化知识中的一些概念和 问题的认识,有偏颇和不妥之处,希望在日后学习中得至4 改进和纠正。 4 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4 论文结构 本论文内容由以下几个章节组成: 在第一章绪论,主要说明了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研究对象范围及研究方法, 重要概念界定等方面为整个研究作了理论铺垫,并简要叙述研究的基本框架和内 容。 第二章考证了界画的流变和工具,论述了界画的起源,历史沿革演化,以及 所使用的绘图工具,详尽勾勒出界画这一传统艺术形式的基本情况。 第三章分析的是界画的建筑学内涵,首先阐述了界画中所呈现的传统建筑类 型,然后指出界画作为建筑图像表达所具备的各层面的功能。 第四章根据各层面功能的不同,来分别解读界画的建筑图学内涵,首先分析 的是作为建筑表现图的界画,如何来解读表现手法及其所体现的传统思想;然后 考证论述了作为建筑工程制图的界画,解读其图学语言及其功用。 第五章通过以上对界画的研究和解读,发现界画是与传统建筑存在一定同构 性的,从界画中可以发现很多传统建筑设计思想,而传统建筑同时又具有绘画性 特质。 第六章则着重阐述了晃画中所体现的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关系。首先阐述了界 画所体现的传统建筑的环境生态观念;其次,论述“风水”意识在界画理论和建 筑文化上的影响;然后,阐述了界画与造园的关联性;最后指出界蕊中反映的观 景模式与表现手法。 最后的余论部分,探讨了界画与今日建筑表现的关联与启示。 圭壅查堂堡主兰堡笙苎 i ! 文 !献 l 婆 l : l 让 i 卜一 l i i i 1分 i析 i解 i 读 l i i j i l 一 i i i i 发 i 现 i 启 i 示 l l i ll 第三章界画的建筑学内涵 广 界嘲船建筑瑚像功能解凑 界躏反映鹩传统建筑类型 i 界嘲与舆炎历史建筑的关系 j 界_ 嗍反映的传统建筑类砸 第四章界画的建筑圈学解埃 厂 界棚的建筑表现例辨读 界两的建筑制潮解读 j i 眷两的建筑袭现手法 界画的建筑“施一i :翻”解读 l i 界翊i 的经骏时空解读 营造法式 l 界硎的施l :陶功j h 6 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5 相关概念 i 5 1 界画的涵义考证 根据中国美术辞典,“界画”一词有两个含义。其一,“画”通“划”, “界画”属于一种中国画技法,指用界笔、界尺划线的一种绘画方法。其二,中 国画的一种。 “界画”一词最早出现在北宋郭若虚的图画见闻志一书中,“画屋木 者,今之画者。多用直尺,一就界画,分成斗拱,笔迹繁杂,无壮丽闭雅之 意。”至南宋,专攻界画的画作称为“界作”,南宋邓椿画继中谈到当时的画 院制度:“祖宗旧制,凡待诏止有六种,如模勒、书丹装备、界作、种飞白笔、 描画栏界是也。” 古代表现建筑的绘画有过很多名称。晋代顾恺之魏晋胜流画赞:“凡画: 人最难,次山水,次狗马,台榭( 界画) 一定器耳,难成而易好,不待迁想妙得 也。”在唐宋画史、画论中建筑画又称“屋木”、“台阁”、“宫室”等,“至于人物、 衣冠、车马、台阁,并得南北之妙。”国北宋郭若虚在图画见闻志卷三将绘画 分为“人物、山水、花鸟、杂画”四门,其中建筑画称做“屋木”,归为杂画。 南宋刘道醇的圣朝名画评则将画作分为六门:“人物、山水林木,禽兽、花 竹翎毛、鬼神、屋木”。可见,屋木( 界画) 在当时已经正式成为了一个画种。 史料中“界画”第一次在画科名称中出现是在元代,乔画楼台被列为当时绘 画十三科中的一科。 如元代陶宗仪辍耕录中记载的“画家十三科”中以有 “界画楼台”一科。指以宫室、楼台、屋宇等建筑物为题材的绘画。也称“宫室” 或“屋木”。元代汤厘在古今画鉴中说:“卫贤,五代入,作界画可观。”清 汪士慎在香祖笔记卷十二中也提到:“画家界画最难,如卫贤、马远、夏圭、 王振鹏,皆以此为专门名家,不足贵也。郭忠恕画山水入逸品,乃工界画,斯足 异耳。” 从现有文献资料来看,界画作为一种绘图技法很早就出现了。历史上不同时 o 中国美术词典第6 页,上海辞书出版社1 9 9 1 年版 。唐裴孝源贞观公私画序 元陶宗仪在南村辍耕录中记载了当对绘画的分科共十三辩:佛菩萨相、玉帝君王道相、金剐鬼 神、罗汉圣僧、风云龙虎、宿世人物,全境山水,花竹翎毛,野骡走兽、人问动用、界画棱台、一切傍生、 耕种机织、雕青嵌绿 7 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期对建筑图画的称谓虽略有不同,“宫室”、“台榭”、“屋宇”、“屋木”等等,但 都可以称作界画。 另外“界画”一词也并不仅仅指画建筑,还包括用工具表现的一切涉及法度 的器物,它的题材十分广泛。因此,“界画”这一概念从狭义上来说,指一切通 过运用“界笔”、“界尺”为工具描绘的造物对象,例如建筑、街市、舟车、家俱 等。从广义上讲,它还包括不用“界笔”、“界尺”徒手画成建筑、舟车等。如唐 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评吴道子日:“弯弧挺刃,植柱构梁,不假界笔直尺, 夫用界笔直尺,是死画也,守其神,专其一,是真画也。”又如宋代郭若虚在图 画见闻志卷一中评郭忠恕的作品:“画屋木者,折算无亏,笔画匀壮,深远透 空,一去百斜。其斗拱逐铺作为之,向背分明,不失绳墨,今之画者多用直 尺,就界画,分成斗拱无壮丽闲雅之意。”这种画法也对画家提出了更高 的要求。画家不仅要能极为熟练的运用绘画工具,也要对描绘对象的透视、结构 非常了解。 从建筑用图来看,界画既有欣赏功能,也有营建之用。从宋代营造法式 的图样到清代“样式雷”画样,都采用了界划技法,同样都是界画作品。以往划 归于艺术范畴的界画作品,相当一部分具有严格的定量化色彩和制图方法,除欣 赏功能之外,还包括以图纸的功能,对于“界画”涵义的理解,可谓包涵了制图 与绘画的两重意义。 因此,这里主要讨论的界画是以建筑为主要表达对象的图像遗存,无论是以 欣赏为主要目的绘画创作,还是用于建筑设计施工的工程制图。 1 5 2 传统建筑的涵义 当论及中国1 9 世纪以前的中国建筑时,常常会使用三个名词概念:古代建 筑、传统建筑、古典建筑,大多时候这三个概念的所指是在同一内涵与层次上的, 甚至有的时候还在同一文章中互换。实际上三者是有所区别的。参考中国建筑 文化( 1 9 世纪以前) 及其研究的凡对基本范畴与命题简析。,本文主要选用的 是“中国传统建筑”的概念,是基于三者存在状态与审视倾向的差异。 “中国古代建筑”主要是时间性概念,中国古代建筑指的是鸦片战争以前, 。衷忠,中国建筑文化( 1 9 世纪以前) 及其研究的几对基本范畴与命题简析,建筑与文化2 0 0 2 国际学术 讨论会,华中建筑,2 0 0 3 0 1 8 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中国还未出现殖民地输入建筑前的建筑,它不具近代以降的新类型、新技术、新 功能、新形式等特征。中国古代建筑这个概念表征的是一定时间段中的建筑存在, 注重于范围,也包括中国古代社会有关建筑的一切方面,内涵,维度,其外延不 甚清晰。 “中国传统建筑”主要是时空观念,它有时也可以相当于古代建筑概念,理 解为历史遗留下来的宫殿、坛庙、陵墓、住宅、园林、城市空间、艺术与材料结 构的和谐、设计方法、施工技术等物质和精神上的营造文化。从语义学上讲,“传” 指相传继续,“统”为根本原则。“传统”之意为历史继承发展的根本法则,从这 个意义上讲,中国传统建筑强调的是中国建筑在时间性过程中所呈现出的确定空 间形式,内在意蕴的连续性,既包括凝结成型的建筑实体,又包括时间性和空间 性的演化过程。一方面包括屋顶构架,斗拱彩画,材契等级制度的形成,另一方 面则是轴线序列、空间构图、设计手法及自然观、伦理观、审美观、宗教观等建 筑空问、环境中的所呈现的建筑学意匠。 “中国古典建筑”的范畴更广,是时间、空间、生活方式等的融合概念。其 概念融入古人文化生活,是古人心灵的折射,生活方式的体现。从本质上说,古 典建筑特指一定历史阶段的文化现象,是一种环境生活方式,其典范性与代表性 在于古建筑与古人精神状态和生活行为,包括日常行为,价值观念,社会关系, 心理层面,如男尊女卑,风水意识,风俗观念等文化现象。 三者之差异参见下表o : i 矿匙 内涵特点功霭 中国古代建筑时间性自在性认识、评判 中国传统建筑时间、空间延续性继承、创造 中国古典建筑时间、空问、文化,自足性感悟、体验 本论文主要是从界画来考察分析古建筑的建筑学意匠,具有时间上的范畴和 空间上的建筑学研究,并涉及建筑布局、轴线序列、空问构图、设计手法及自然 生态观、审美观、宗教观等建筑空间、环境中的所呈现的建筑学意匠。但并未更 多地探讨古人生活行为与风俗文化等社会层面,所以参考以上三个概念的阐述, 认为本论文采用“中国传统建筑”这一概念更为贴切。 o 弓l 自;袁忠,中国建筑文化( 1 9 世纪以前) 及其研究的几对基本范畴与命题简析,建筑与文化2 0 0 2 国 际学术讨论会,华中建筑t2 0 0 3 0 1 ,p 2 1 9 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二章界画的流变和工具 2 1 界画的流变 2 1 1 界画的起源 中国传统文化历来有“书画同 源”的说法,最早的象形文字形象的 概括了事物的内容和形式,一些有关 于房屋含义的字形可以认为是最早 的建筑图样。( 图2 1 ) 据记载,公元前1 0 9 5 年,周公 在洛阳建东都,曾提到过绘有城址图 样。尚书洛诰:“周公拜手稽首 日:我又卜灌水东,亦惟洛食, 怦来,以图及献卜。”史记调本记: “成王在丰,使召公复营洛邑,如武王 之意,周公复卜,申视,卒营筑,居九 鼎焉。”这应该算最早的界画创作的史 料记录。之后在山东临淄郎家庄出土的 春秋末期漆器的漆画上( 图2 2 ) ,稍 后,在战国青铜器上也出现了用刻划和 錾凿方法表现的更为复杂得多的建筑 图像。( 图2 3 ) 另外据史记载,秦始皇在灭六 国的过程中,每破一国,便命人“写仿 其宫室,作之咸阳北阪之上”,以供在 成阳的仿造。这类图样带有建筑设计图 的色彩,也开启了早期界画之先河。 1 0 图2 - 1 象形文字里有关房屋含义的字形 “室、宅、宫、室( 重檐或重屋) ” 图2 - 2 山东临淄郎家庄1 号东周墓出士漆器上建筑图 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图2 - 3 战国铜器上刻划出的建筑图像( 河南辉县赵固镇出士战国铜鉴上刻划图形) 图2 - 4 山东诸城东汉墓出土画像石上的庄园庭院图( 摹本) 2 1 2 汉、魏晋时期的界画 西汉蔡质的汉宫典职最早记载了有关界画技法:“尚书奏事于明光殿, 省中皆以胡粉涂壁,紫青界之,画古烈士,重行书赞。”两汉以降,界画更进一 图2 - 5 四川成都汉画像砖上的庭院 步发展,从汉代的画像石以及墓室的壁画 来看,院落式大体量的建筑组群的表现已 相当成熟。同时有体量有进深的建筑空间 采用了倾斜平行法来表现,如山东、四川 的汉画像砖上表现的庭院。( 图2 4 ,图2 5 ) 目前能见到的最早具有界画性质的卷 轴画是宋人临摹的晋代顾恺之洛神赋 中的龙舟图像,作为描述人物故事情节的 1 1 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道具。顾恺之在画论魏晋胜流画赞中还专门提到“台榭”一词,可知当时的 建筑物在绘画中是普遍的,但南北朝以前,舟车建筑之类的内容多是作为背景用 以衬托绘画中人物情节。南北朝时期单纯以建筑或者山水为题材的界画还属于萌 芽期。 2 1 3 隋、唐时期的界画 隋代至唐初出现了两种特殊现象:其一是画家本身是建筑师;其二是几乎所 有的画家都在“宫苑”、“台阁”、“层楼”、“楼台”、“宫阙”、“台苑”等方面擅长、 这是其它朝代所不及的。o 由于这个原因也直接促进了界画的进一步发展。唐代 “所营惟第宅,所务在追游”( 歌舞自居易) 的奢华的社会风气也影响了绘画, 当时出现了很多擅长表现殿台楼阁的名画家如阎立本、阎立德、李思训、李昭道 父子,吴道子、杨契丹、尹继昭、檀智敏等。唐朝的画论也指明以建筑为题材的 画作极为兴盛,名家辈出。唐代李嗣真续画品录记载画家郑法士“飞观层楼, 问以乔木嘉树。”建筑与风景竞相呼应,界画的艺术欣赏功能开始受到重视。又 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评:“国初二阎,擅美匠学,杨、展精意宫观,渐变所附。” 其下自注:“谓或人物,或屋宇( 界画) ,或山水,或鞍马,或鬼神,或花鸟,各 有所长。”可见“宫观”“屋木”( 即界画) 从唐代的山水画中的点缀之物逐渐独 图2 - 6 陕西乾县唐懿德太子墓墓道壁画双嘏图之一( 摹本) 立出来,成了绘画主要的 表现对象。唐代应该是界 画作为一门独立画科的出 现时期。隋唐之际的建筑 卷轴画作品已难以寻觅, 现存于世的传为展子虔的 游春图以及唐人作品 宫苑图轴宫苑图卷 多不可靠。o 但我们还能从 敦煌和唐代墓葬的壁画 中,考察隋唐界画以及当 。陈传席著:论故香所藏几幅宫苑图的创作背景、作者和在画史上的重大意义 ,文物1 9 8 6 年第1 0 期。 。见傅熹年论几幅传为车思枷画派金碧山水的绘制年代。傅熹年书画鉴定集) 河南美术出版社1 9 9 9 1 2 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时建筑的情况。例如陕西唐代懿德太子李重润墓道西壁的双阙图( 图2 6 ) 以 及敦煌莫高窟壁画中的唐代佛寺。这些工匠完成的作品艺术水准之高,足以想见 当时擅长界画的画家巨匠的技术水平,从这些作品中,我们可以发现唐代界画运 用了“仰画飞檐”的表现手法,表现出檐的深远,并突出斗拱的结构作用。因此 可以推断,屋顶,尤其是屋檐在这个时期的界画表达中的重要地位。 总之,隋唐之际的土木大兴,给予了界画一个充分的发展机会。画家建筑师 又是隋唐时期的艺术特色。而到了五代两宋时期,界画进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 2 1 4 五代、两宋时期的界画 据史料记载,南唐画家卫贤是五代最著名的界画家o 。其传世名作仅一高 士图( 图2 7 ) ,即宣和画谱所载梁伯鸾图,图中书阁通透且有立体感。 宋代城市经济繁荣、建筑技术发达,为界画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市井 文化的兴起又为界画提拱了丰厚的文化土壤。界画自隋、唐、五代到北宋,经过 众多画家的孜孜不倦探索,融入不同表现手法和绘画技巧。最终发展成为以楼阁 为主体、山水为背景、人物舟车为点缀的成熟的画科。宋初期承袭五代后蜀和南 唐翰林图画院之制,设立画院,其规模之庞大,体制之完备,都非历代可比。 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卷三,分为人物、山水、花鸟、杂画四门。建筑画 图2 7 五代卫贤高士图 ( 局部) 归入杂画,称为“屋木”。宋徽宗时 设画学,内分六科,即佛道、人物、 山水、鸟兽、花竹、屋木。至此,界 画( 屋术) 遂正式成为一个画种。之 后的宣和画谱更进一步析为十门, 即道释、人物、宫室( 界画) 、番族、 龙鱼、山水、畜兽、花鸟、墨竹、蔬 果。宋代界画家的地位得到明显提 高,出现了如郭忠恕、王士元、张择 端、任安、支选等名家。并且宋代的上层社会也非常看重界画,在翰林图画院的 画家大多兼善“屋木”。而在宋徽宗兴办的“画学”中,界画成了学生们的必修 o 宣和画谱卷八宫室叙论 :( 宫室) 虽一点一笔,必求助绳矩,比他画为难工故自晋、宋迄于粱、 隋,未闻其工者。粤三百年之唐,历五代以还,仅得一卫贤,以画官室得名 1 3 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课。由此可见界画在两宋繁荣的盛况。 圈2 - 8 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圈( 局部) 从史料记载中来看。第一,随着建筑画成为专业画种,要求画家深谙建筑的 结构、构造、装饰和风格特点。“以毫计寸”。,意即要把所绘建筑视为百分之一 比例尺的图,可据以造屋。这虽不无夸张,但可说明晃画家在建造技术方面有着 很高的造诣。宋代释文莹玉壶清话里讲到北宋初著名匠师喻浩造塔,先制做 - - 4 , 样。大画家郭忠恕见后,说尺寸有误。喻浩重加验算,发现果然如此,登门 致谢。这个典故说明这时卓越的建筑画家对建筑的了解确实是“至详至悉”。第 二,画家已在一定程度上认识并掌握透视画法。所谓“折算无亏”,很可能指建 筑之长宽随透视深度而折减的方法,“一去百斜”,则可能是指对透视线斜度的控 制。 由于透视技法有发展,故对建筑画的要求除立体感外,又进一步要求表现 空间通透深远之感。前引李廉说郭忠恕所画使人感到“向背分明”( 立体感) 、“望 之中虚”( 空间通透感) ,似乎可以走入画中,扪摸开闭其栏杆和门窗,正反映这 m 宋李庸画品) 说郭忠恕所画楼居仙图是“栋梁槛桷,望之中虚,若可蹑足,栏榜牖户则若可以 扣历而开阖之也以毫计寸,以分计尺,以寸计丈。增而倍之,l ;l 作大宇,皆中规矩。曾无小差,非至详 至悉、委曲于法度之内者不能也” 。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卷一。叙制作楷模”;“画屋木者,折算无亏,笔画匀壮,深远透空,一去百 斜郭忠恕、王士元之流,画楼阁多见四角。其斗拱逐铺作为之,向背分踢。不失绳墨。” 1 4 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时界画在立体感、深透感上都有显著的发展。可惜“折算无亏”和“一去百斜” 的具体方法没有以文字记载的形式流传下来,但观察流传下来的这段时期的绘画 作品,还是存在一定透视的。 在传世的北宋界画作品中既有卷轴画,也有相当数量的册页。画史记载,此 期最著名的屋木画家是五代的卫贤和北宋初的郭忠恕。但就流传下的五代北宋作 品而言,水平最高的还当属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图2 - 8 ) 这些作品以广泛的 题材、丰富的表现手法和多样的绘画风格成为今天研究宋代界画的重要资料。 图2 1 0 宋偎名深堂琴趣图圉2 - 9 南宋李嵩月夜看潮圈 南宋界画在北宋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除准确地掌握形象、风格、缅部以表 现建筑之美外,在表现环境气氛和构图上都有所创新,力图表现出一定的意境, 把诗情画意也体现在建筑画中。木工出身的画院画家李嵩善画建筑,有月夜看 潮图( 图2 9 ) 、高阁焚香图、( t k 殿招凉图传世。除李嵩这种细笔勾勒的界 画外,还有一种笔法微粗而渲染着色更工的画法,如宋佚名人所作深堂琴趣图 ( 图2 - 1 0 ) 和名家马麟的高烧银烛照红妆图。南宋院体画中的界画,通过使 景物、环境互相衬托,使画意与诗情结合,艺术水平较前代大为提高,犹如“无 声诗”,体现出南宋界画的新特色。还有些纪实的作品,较有代表性的是题为赵 伯驹作的汉宫图( 图2 - 1 1 ) 和题为张择端画的金明池争标图( 图2 - 1 2 ) 。 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图2 1 1 南宋赵伯驹汉宫图图2 - 1 2 宋张择端金明池争标圈 2 1 5 元、明、清时期的界画 及至元代,文人写意画开始逐渐流行,但写实的界画仍继续发展。元代界画 在继承两宋院体工整精细的造型手段的基础上,又借鉴元代所盛行的水墨画技法 及李公麟的白描技法,把界画逐步推向纯白插界画的境界,形成以精密秀雅为特 色的画风。建筑主体表现得“细入微尘”,而山水配景己不再重要。这样界画状 图2 - 1 3 元代李容锦汉苑图图2 - 1 4 元代夏永滕王阁图 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物精微的写实技法达到了极致。o 墨线白描是元代界画最为典型的风格。宫廷画 家王振鹏是当时最享盛名的界画家,其绘画题材直接表现宫廷建筑以及封建贵族 的生活。虞集道园学古录:“妙在界画,运笔和墨,毫分缕析,左右高下,俯 仰曲折,方圆平直,曲尽其体,而神气飞动,不为法拘。”他的龙池竞渡图 以秀劲细密、纯用白描而舍弃设色的笔法,表现千繁万复的景像而不给人丝毫阻 滞拥塞之感。而民间画家夏永( 图2 - 1 4 ) 、孙君泽是元代存世作品较多的画家, 他们的作品大都以风景名胜为题材,如岳阳楼图、莲塘避暑图等,表现了 文人士大夫闲雅的趣味。另外,元代界画开始了历史再现的迹象,表现许多历史 题材典故,如李容谨的汉苑富( 图2 - 1 3 ) 等。这种题材直接影响了清代袁氏 父子。元代画论中多有关于界画的论述,界画一词也成为建筑画的代名词。 到了明代,界画日见衰落,罕有名家。“有明以此( 界画) 擅长者益少,近人 喜尚玄笔,目界画都鄙为匠气,此派日就渐灭矣。”回在明代近三百年的历史中, 仇英是一位较有成就的界画家。“初为漆工,兼为人彩绘楼字,后徙而业画,工 人物楼阁。”o 仇英的绘画多用工笔重彩,刻画精细,敷色献丽,尤其在临摹宋画 图2 - 1 5 明仇英吹箫引鸾图 ( 局部) 图2 一1 6 清袁江骊山避暑圈 。参见傅东光画中楼阁故宫博物院收藏的中国古代建筑硒 故宫博物院刊 1 9 9 9 年第二期,p 5 7 o 清徐沁明画录论画宫室山水) o 清张潮虞初新志 1 7 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方面有出色表现,( 图2 - 1 5 ) 如摹宋代萧照的中兴瑞应图卷,可谓“下真迹 一等”。这一时期的界画家还有安正文( 传世作品黄鹤楼图与岳阳楼图) 、 石锐、杜荃、许仪等数人。总观明代的界画在技法上没有多大的提高。 进入清代,界画在扬州地区得到发展。并形成了历史上的另一个高峰。界画 在扬州的复兴主要有两个特点:其一,有一批富于才华的画家,如李寅、颜峰、 颜岳、袁江、袁耀等;其二,艺术水平有一定提高,并形成了鲜明的时代特色。 国活动于清康熙、乾隆时期的民间画家袁江、袁耀父子以严谨华丽多姿的山水楼 阁界画在清代画坛独树一帜。他们以工整流畅的笔墨,艳丽的色彩表现,富丽繁 复的建筑、奇峭的山形、浓茂劲健的树木,尤精于通过水墨氤氲的渲染表现烟岚 轻动的效果。( 图2 - 1 6 ) 但他们所画的建筑并非是清代建筑,而是再现历代界画 作品中种种不同的建筑形象,凭借自己的想像和理解加以组合,只求其华丽壮观, 与宋、元时期的界画直接取材于当时建筑的传统完全不同。明清兴起的造园热潮 在文人诗画繁荣的背静下,园林图咏形式应运而生,尤其是清代的皇家园林图咏 以版画的形式影响深远。而官方专门的建筑设计机构进一步设立“样房”,相当 于现在的“设计绘图室”,负责绘制建筑方案图与施工图,最富盛名的“样式雷” 家族就留下了大量建筑图画和建筑模型。 明清之际,欧洲绘画艺术随传教士传入中国,宫廷画家开始受到西方画法的 影响。界画的再现手法上,引入了更能表现空间和体积的焦点透视法和明暗法的 “海西法”,出现了界画新体 “线画法”。( 图2 1 7 ) 随 着西方透视学画法的传入,清 代开始系统地总结和研究透 视学理论。年希尧在雍正七年 ( 1 7 9 2 年) 出版了我国第一部 透视学专著视学。西方透 视学画法逐渐在宫廷和民间 广泛流行开来。 图2 - 1 7 清佚名乾隆观孔雀开屏 界画作为传统绘画中的 。参见游新民中国古代界画发展史略。美术史论 1 9 8 7 年第2 期,p 5 8 页 1 8 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一独立画科,以其独特的艺术语言记录了中华民族每一个历史时期不同的建筑面 貌和审美风格。它与山水、花鸟、人物画一样,是中国传统绘画中的重要组成部 分。由于历史原因,历代画论中对它的评价不高,它被当作“无生动之可拟,无 气韵之可侔,直要位置向背而已。”的画科,这类看法对后世影响很大,一定程 度上阻碍了界画的发展。但是历史上仍然有不少艺术家倾其心血创作大量优秀的 界画作品,通过他们,我们不仅能了解当时的建筑风格,也能了解当时的社会生 活状况,诸如市井面貌、民风民俗等。它们以其高度的审美价值和珍贵的史料价 值,应得到我们应有的重视。 2 2 界画的绘制工具 据史料记载,早在公元前两千多年,规、矩、准绳等绘图工具已经出现。尸 子记载:“古者垂为规、矩、准绳,使天下仿焉。”这些绘图工具,为建筑制图 与施工提供了方便,也促使了测绘制图的发展。文献记载,界画绘图的工具,除 毛笔以外,主要还有界笔与界尺。唐代朱景玄历代名画记中讲到:“吴生何 以不用界笔直尺而能弯弧挺刃,植柱构梁。”可以肯定,唐代建筑画使用界笔、 直尺等工具是普遍的。这一点同样可以从敦煌莫高窟的唐代壁画,以及墓室壁画 中的建筑图象得到验证。近代余绍宋称“其界尺之制与夫用之之法向无载籍可 稽。”。可见详细情形失传己久。界笔之制却无从考证,后世也不曾见载。但在 明几何要法一书中,对几何绘图工具有一段图文并貌的说明介绍,其中的 画线笔、直尺无疑是古代的界笔与界尺: “画图必先备器,器有三:日尺,日矩,曰规。尺以画线而贵直,规以圆环 而贵调,矩以画方而贵准。画图首画线,线贵直。线界于尺,故先求尺直。尺即 直矣,线可无曲。然画时又有法,须以铁或铜铸笔,上长其柄,令可把手,下截 阔出,复渐窄而下。正面削极平,背令稍圆,去末寸许作- - d , 窝,窝下渐细,至 末用时,以墨汁入小窝。以平面紧倚尺作线,则墨汁就下。” 为控制墨汁流量,可以把直尺一侧削去一棱成为斜面,则“墨线莹细如丝”。 此笔很像今日直线笔,可以认定属于古代“界笔”的一种款式。 o 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卷一论面六法 o 近代书画家余绍宋画法要录 卷四 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界尺和所谓“笔船”在王树村先生的近著中国民间画诀中曾经有过描述。 他认为,“界尺”就是长约二尺、宽寸余的直尺( 木制) ;“笔船”状如半个钢笔帽 ( 铜制) ,其中套入毛笔,笔尖露出,靠在尺上画出直线,这种“笔船”也许与古 代的“界笔”类似。毋 杭州市园林局现收藏有一套明代界画工具界尺与槽尺。其中界尺是由上 下两条直尺组成,用来连接两者的是两条等长铜杆,属于一种平行尺。连杆可变 换角度,若按住下尺,移动上尺即可得出平行于下尺的许多直线,这十分有利于 绘制界画中的大量平行直线。槽尺为木制的短杆,一侧开有半圆形凹槽,端削 成斜面,画笔嵌在槽内,笔锋从有斜面的一端露出,作画时以斜匦紧贴界尺,线 条的粗细可由露出的笔锋的长短来掌握。萧默先生认为槽尺之制似乎更贴近文献 记载中的“界笔”型制,与前所述“笔船”类似。 写字时用以间隔行距或镇纸的文具也称为界尺,如“太祖以柏为界尺。谓之 隔笔简。”o 有时绘画装备裱糊所用直尺亦称界尺。中国传统绘画技法中,线条直 行日“画”。,界笔与界尺的使用功能都是为了能够绘制精确、清晰的线条。 一耗革矩飒 兰三皇艺譬兽蓦至要蚕蚕羞善毒蓦善詈害宣 99 | ? , 图2 - 1 8 明三才国会 中的规矩、准绳圜 图2 - 1 9 明代界尺、槽尺圈 。转自萧默先生的敦煌建筑研究 一书中论建筑画的章节,明代界画工具图版亦引自该书 o 明姚宽姚氏残语) o 如清松年颐园论画:“作画有十字诀:钩直为画,曲为钩、斫侧笔钩画。取锋为斫、皴千笔重画为 皴、擦侧笔托拉为擦、染用浚墨设色铺匀为染、渲分轻重为渲、洪用水运开为烘、丝细花草竹为丝、点山 上树木名苔为点、托背后设色为托,生纸免此,烘染纸地亦用托字” 孝叁 l 霜 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小结 通过考证界画的起源和流变,整合梳理的历史上各个时期的界画发展沿 革,从史料记载、界画作品遗存、名家举例、名词考证入手,分析各个时期界 画的主要特征和表现方式,为我们了解历史上各个时期的建筑城市风貌与建筑 营造意匠提供了直观视觉上的资料帮助,从而使得我们可以根据界画的发展脉 络来探究传统建筑的演化轨迹。 此外,也还考证了历史上界画作品绘制所使用的规矩、准绳、界尺等绘图 工具,也使得我们了解界画创作这一与建筑营造活动密切相关的绘画行为更加 的清晰和详尽。 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三章界画的建筑学内涵 3 1 界画反映的传统建筑类型 研究传统建筑及其文化,大多是从建筑的遗存,史料记载,文学记载等领域 去分析复原其昔日风貌、建构传统建筑的形制以及发展轨迹。作为以中国传统建 筑为表现内容的界画,自然会在一定程度上真实再现了传统建筑的形象,并代表 着中国传统建筑工程设计图示语言的内涵。传世的众多界画作品所呈现的图像资 料详尽地反映了中国历史上各个时期的建筑的整体意匠、建筑型制、结构特征、 材料规格、装饰艺术等诸多方面的建筑文化特质。可以说,将这些历史上各个时 期的界画汇集一起,正是一部再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图像历史。 3 1 1 界画与真实历史建筑的关系 一般而言,作为解读界画中的建筑的第一步,就是通过广泛的调查文献资料, 掌握该画的主要内容、时代背景。在解读绘画时,从绘画与历史真实建筑的关系 来考虑,可以有三种立场: 第一,绘画是现实的再现或者反映,认为绘画要与现实相对应。界画是以与 当时真实建筑吻合与否来评价的。 第二,界画并不一定要对应现实的社会。绘画是某种意向的表达,被看成是 人为的创作。这种选择、引用和再创作,是画家或者是画的主人在某种意图下进 行的。所以,真实建筑本身对界画的创作来说,是意向源范畴中的一个,而不是 全部。 第三,是在第二种立场的基础上,从选择、引用和再创作的各种意向所形成 的画面中,把画作为当时向现代传递信息的依据来看待( 包含绘画的样式风格手 法等所有信息) 。这种信息,我们的解读角度包括:1 读取画家自身或者是画的 主人的意图。2 画家自身没有意识到,但从反映当时社会来看,具有某种意义。 3 。从现代的社会来看,所具有的意义。 在这里我们主张研究界画中的建筑形象,并非一定要以界面的“写实性”为 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前提- 因为判断所描绘的建筑的真实性,还有建筑位置的正确与否,在没有充分 的其它史料,遗迹和保留实物的前提下是不可能的。基于复原史料的局限性,认 为所绘制建筑即使是“非写实”为前提的,也可以积极用于我们的建筑研究中。 3 1 2 界画反映的传统建筑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浙江宁波市卓众人力资源服务公司销售业务人员专项招募20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上海工会管理职业学院《机器学习导论》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区域规划方法》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环境化学实验》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天津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美术教学论》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湖北体育职业学院《网站开发(PHP)理论》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青海师范大学《数据库课程设计》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工程数学1》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重庆资源与环境保护职业学院《税收模拟》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北京工商大学《视唱练耳(1)》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国家开放大学《人文英语4》边学边练参考答案
- 《千家诗》全文阅读
- ERP系统标准流程图
- 01-《数值分析》实验指导书
- 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可编辑修改word版)
- 第四章 潜孔钻机
- 佳能700D单反相机拍摄技巧[技巧]
- 农产品批发市场管理技术规范编制说明
- 重庆市婚姻介绍合同协议书范本模板
- 律师事务所调查取证专用介绍信
- 学生数学学习评价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