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态物理专业论文)细晶铝锭熔炼的zld106铝合金组织和性能的研究.pdf_第1页
(凝聚态物理专业论文)细晶铝锭熔炼的zld106铝合金组织和性能的研究.pdf_第2页
(凝聚态物理专业论文)细晶铝锭熔炼的zld106铝合金组织和性能的研究.pdf_第3页
(凝聚态物理专业论文)细晶铝锭熔炼的zld106铝合金组织和性能的研究.pdf_第4页
(凝聚态物理专业论文)细晶铝锭熔炼的zld106铝合金组织和性能的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郑州大学硕士论文 摘要 细晶铝锭熔炼的z l d l 0 6 铝合金组织和性能的研究 摘要 本文主要研究在以细晶铝锭加钛方式下,添加不同的细化及变质元素对z l d l 0 6 铝 合金组织与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对z l d l 0 6 铝合金以及细晶铝锭的推广应用具有重要 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研究发现: ( i ) 采用a l 币中问合金和细晶铝锭加钛,在钛含量低于o 2 1 的情况下,随着钛含 量的增加,z l d l 0 6 铝合金晶粒逐渐细化。由于细晶铝锭加钛成本低廉优选细晶铝锭 加0 1 8 钛细化z l d l 0 6 铝合金;硼对z l d l 0 6 铝合金的细化效果非常明显,随着硼含 量的增加,细化效果增强,长轴和长短轴比呈减小趋势,优化含量为o 0 3 硼;添加锆 以后r 当锆含量低于o 1 1 时,几乎没有细化效果:当锆含量高于0 ,1 1 时随着锆含 量的增加,晶粒细化能力增强,长轴和长短轴比呈减小趋势,优化含量为0 1 5 : ( 2 ) 锶对z l d l 0 6 铝合金有明显的变质作用,在细晶铝锭加o 1 8 t i 的基础上,随 着锶含量的增加,样品的硅颗粒逐渐由片状转变为纤维状,二次枝晶间距略有减小,综 合考虑选定锶的优化含量为o 0 3 ;固定钛( 01 8 呦和锶( o 0 3 ) 的含量,添加3 富 铈混合稀土,合金的晶粒和硅颗粒相差不大,随着稀土含量的增加,二次枝晶间距先略 有减小后增大,考虑到稀土的净化能力,稀土的优化含量为o 1 ;固定硼( 0 0 3 ) 和锶 ( o 0 3 ) 的含量,添加o o 3 富铈混合稀土,对合金的硅颗粒影响不大,但随着稀土含 量的增加,长轴和长短轴比明显小于未添加稀土的样品,选定稀土的优化含量为o 3 ; 固定了锆( o 1 5 ) 和锶( o 0 3 ) 的含量,添加0 - 0 3 富铈混合稀土,对合金的晶粒和硅颗 粒影响不大,但合会的二次枝晶间距明显变大,是来添加稀土时的二倍多; ( 3 ) 在z l d l 0 6 铝合金中分别添加0 0 3 锶+ 0 1 8 钛( 细晶铝锭) 、o ,0 3 锶+ 0 1 8 钛 ( 细晶铝锭卜0 1 稀土、0 0 3 锶+ 0 1 8 钛( a 1 t i ) 、0 0 3 锶+ 0 0 3 硼、0 0 3 锶+ o 0 3 硼+ o _ 3 稀土后,经t 6 热处理,添加o 0 3 锶+ 0 1 8 钛( 细晶铝锭) 的z l d l 0 6 铝合金保 持了最高的力学性能,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和延伸率分别达到2 9 4 3 m p a 、3 5 2 2 m p a 和 1 9 6 ;经t 5 处理,同样是添加0 0 3 锶+ o 1 8 钛( 细晶铝锭) 的z l d l 0 6 铝合金保持了 最好的力学性能,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和延伸率分别达到2 4 4 6 m p a 、3 2 7 6 m p a 和3 4 2 。 关键词:z l d l 0 6 铝台金;细晶铝锭;晶粒细化;变质;力学性能 i n v e s t i g a t i o n o fs t r u c t u r ea n dm e c h a n i c a lp r o p e r t i e sf o r z l d l 0 6 a l l o y sm e l t e dw i t hg r a i n r e f i n i n ga l u m i n u mi n g o t s a b s t r a c t i nt h i s p a p e r , t h e i n f l u e n c eo fd i f f e r e n t r e f i n i n g a n dm o d i f y i n ge l e m e n t so n m i c r o s t r u c t u r e sa n dm e c h a n i c a l p r o p e r t i e so fz l d l 0 6a l l o y sm e l t e db yg r a i n - r e f i n i n g a l u m i n u mi n g o t s ( g r a dh a v eb e e ns t u d i e d ,t h er e s u l t sh a v ea ni m p o r t a n tt h e o r e t i c a l m e a n i n g sa n dp r a c t i c a lm e a n i n g so nt h ep o p u l a r i t yo fz l d l 0 6a l l o y sa n dg r a i t h e e x p e r i m e n t a lr e s u l t sa r ea sf o l l o w i n g : ( 1 ) w i t ht h ea d d i t i o no ft im e l t e db ya 1 t im a s t e ra l l o y sa n dg r a i t h eg r a i nr e f i n i n g e f f e c ti si m p r o v e dw i t ht h ei n c r e a s eo f t iw h e nt h ec o n t e n to f t h et i t a n i u mi sl e s st h a n0 2 1 i nz l d l 0 6a l l o y s b e c a u s eg r a i n - r e f i n i n ga l u m i n u mi n g o t sa r eo fl o wp r o d u c t i o nc o s t ,t h e o p t i m i z e dc o n t e n to f t ii s0 。1 8 :t h eg r a i nr e f i n i n ge f f e c to f b o r o n ( b ) o nz l d l 0 6a l l o y si s o b v i o u s t h eg r a i nr e f i n i n ge f f i c i e n c yi si m p r o v e dw i t ht h ei n c r e a s eo fb ,a n dt h el o n ga x i s a n da x i sr a t i oo fa - a ld e c r e a s ea tt h es a r f l et i m e t h eo p t i m i z e dc o n t e n to fb i so 0 3 ;t h e a d d i t i o no fz i r c o n i u m ( z r ) h a sn or e f i n i n ge f f e c to nz l d l 0 6a l l o y sw h e nt h ec o n t e n to fz ri s l e s st h a no 1 l w h e nt h ec o n t e n to fz ri sm o r et h a no 1 1 ,t h eg r a i nr e f i n i n ge f f e c ti s i m p r o v e dw i t ht h ei n c r e a s eo fz r t h el o n ga x i sa n da x i sr a t i oo f a a 1d e c r e a s ea tt h es a m e t i m e t h eo p t i m i z e dc o n t e n to f z ri so 1 5 : ( 2 ) s t r o n t i u m ( s oh a sa no b v i o u se f f e c to fm o d i f i c a t i o no nz l d l 0 6a l l o y s ,w h e nt h e c o n t e n to ft ii sc e r t a i n ,i tm a k e st h el a m e l l as i l i c o nc h a n g ei n t of i b r es i l i c o nw i t ht h ei n c r e a s e o fs r , a n dt h es e c o n dd e n d r i t es p a c i n gi sd e c r e a s e d t h eo p t i m i z e dc o n t e n to fs ri so 0 3 w h e nt h ec o n t e n t so ft i ( o 1 8 ) a n ds t ( 0 0 3 ) a r ec e r t a i na n dt h ec e r i u m - r i c hm i x t u r e so f r a r ee a r t h ( r e ) r r ea d d e df r o m0t 0o 3 ,t h ee f f e c to fr eo nt h eg r a i nr e f i n i n ga n dt h e m o r p h o l o g yo fe u t e c t i cs i l i c o nh a v en o tb e e no b v i o u sw i t ht h ei n c r e a s eo fr e t h es e c o n d d e n d r i t es p a c i n gi sd e c r e a s e da tf i r s t , a n dt h e ni n c r e a s e dr a p i d l yw i t ht h ei n c r e a s ec o n t e n to f r e i nv i e wo ft h ec a p a b i l i t yo fp u r i f i c a t i o n 。t h eo p t i m i z e dc o n t e n to fr ei so 1 i nt h i s g r o u p ;w h e nt h ec o n t e n t so fb ( o 0 3 ) a n ds r ( 0 0 3 ) a l ec e r t a i na n d t h er ei sa d d e df r o m0 1 1 t o0 3 ,t h ee f f e c to f r eo nt h eg r a i l lr e f i n i n ga n dt h em o r p h o l o g yo f e u t c c t i cs i l i c o nh a v en o t b e e no b v i o u sw i t ht h ei n c r e a s ec o n t e n to fr e t h el o n ga x i sa n da x i sr a t i oo fa - a la r el e s s t h a nt h es a m p l e sw i t h o u tr e i nv i e wo ft h ec a p a b i l i t yo fp u r i f i c a t i o n , t h eo p t i m i z e dc o n t e n t o f r ei so 3 ;w h e nt h ec o n t e n t so f z r ( o 1 5 ) a n ds r ( o 0 3 ) a l ec e r t a i na n dt h ec o n t e n to f r ei sa d d e d 疗咖0t oo 3 t h ee f f e c to fr eo nt h eg r a i nr e f u t i n ga n dt h em o r p h o l o g yo f e u t e c t i cs i l i c o nh a v en o tb e e no b v i o u sw i t ht h ei n c r e a s ec o n t e n to fr e t h es e c o n dd e n d r i t e s p a c i n gi si n c r e a s e do b v i o u s l y , a n dt h es e c o n dd e n d r i t es p a c i n gi st w i c et h a nt h es a m p l e s w i t h o u tr e ; ( 3 ) c o m p a r i n gt h er e f i n i n ga n dm o d i f y i n gm e t h o d so f0 0 3 s r + 0 1 8 t i ( g r a d o 0 3 s r + 0 1 8 t i ( g r a i ) + 0 i r e ,o 0 3 s r + 0 1 8 t i ( a l t i ) , 0 0 3 s r + 0 0 3 b a n d 0 0 3 s r + 0 0 3 b + 0 3 r ei nz l d l 0 6a l l o y s t h es a m p l ew h i c hi sa d d e dw i t ho 0 3 s ra n d o 1 8 t i ( 6 r a di nz l d l 0 6a l l o y sw i mi 6h e a tt r e a t m e n th a st h eb e s tm e c h a n i c a lp r o p e r t i e s a n dt h ey i e l ds t r e n g t h , t e n s i o ns t r e n g t ha n de l o n g a t i o nr e s p e c t i v e l yr e a c h2 9 4 3 m p a , 3 5 2 2 m p aa n d1 9 6 t h es a m p l ew h i c hi sa d d e dw i t h0 0 3 s ra n do 1 8 t i ( g r a i ) i n z l d l 0 6a l l o y s 、 r i t l lt 5b e a tt r e a t m e n th a st h eb e s tm e c h a n i c a lp r o p e r t i e s t h ey i e l ds t r e n g t h , t e n s i o ns t r e n g t ha n de l o n g a t i o nr e s p e c t i v e l yr e a c h2 4 4 6 m p a , 3 2 7 6 m p aa n d3 4 2 k e yw o r d s :z l d l 0 6a l u m i n u ma l l o y s ;g r a i n r e f i n i n ga l u m i n u mi n g o t s ;r e f i n e m e n t ; m o d i f i c a t i o n ;m e c h a n i c a lp r o p e r t y h i 郑州大学硕士论文第一章绪论 第一章绪论 铝合金因重量轻、资源丰富、密度小、强度适中、耐腐蚀、易加工成形、易焊接、 美观耐用及便于回收等优良特性,在机械、交通运输、航天与军事工业等高新技术领域 中的应用逐年增加。而越- s i 系合金的结晶温度范围很小,含有大量的共晶体,气密性良 好,兼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和铸造性能,适用于各种铸造方法,是目前应用范围最广,产 量最多的一种轻合金l l j 。常用的a 1 s i 系合金大多数是亚共晶和共晶的,合金的组织由韧 性的a 固溶体与硬质的共晶相组成,具有比纯铝高得多的强度,并保留一定的塑性【2 3 1 。 1 1a i s i 系合金的晶粒细化 1 1 1 晶粒细化的意义 由于金属结晶后所形成的组织,包括各种相的晶粒形状、大小和分布等,将极大地 影响到金属的加工性能和制成品的使用性能,因此晶粒尺寸和形态是合金组织的最重要 特征,细小均匀的等轴晶是理想的显微组织,晶粒细化处理是铝合金熔铸中最重要的工 艺之一,它可以提高材料的塑性和韧性等力学性能,降低气孔率,消除铸锭的裂纹、偏 析和羽状晶等缺陷f 4 】,减小各向异性,从而使材料在加工时变形均匀,也易使偏聚在晶 界上的杂质和低熔点共晶组织分布均匀,使组织致密,减轻铸件的热裂和偏析倾向,同 时可以改善材料外观质量,提高材料表面的光洁度,提高铸锭生产的成品率和生产效率 3 a 3 。1 5 。 1 1 2 晶粒细化的方法 晶粒细化就是改变晶核的数量或晶体生长线速度的处理,即在少量添加剂和快速凝 固及各种物理场的作用下,使金属或合金组织分散度提高。要想获得细小均匀的等轴晶, 主要方法有以下几类: ( 1 ) 通过控制金属凝固冷却速度来细化,如快速凝固法【5 l ,它是采用很高的凝固速率, 使合金在凝固过程中形成极细小的微观组织结构,且分布均匀。两者的关系是:o = b ( t ) m , 其中,d 为晶粒平均直径,b ,m 是与合金成分有关的常数。 郑州大学硕士论文第一章绪论 ( 2 ) 机械物理细化法。如机械振动,机械搅拌等。 ( 3 ) 物理场细化法,如超声波振动,电磁作用等。超声波振动是利用超声波在金属 熔体局部产生的高温高压效应,从而由液体的振动引起枝晶晶臂从凝固前沿脱落并在熔 体中作为异质形核核心,且超声波对熔体的分散作用使质点分布更加均匀。电磁作用是 是利用电磁场相互作用产生的电磁力,在金属熔体中产生搅拌或振荡,使凝固前沿枝晶 破碎、脱落、转移并在凝固前沿重新分布,在微过冷的熔体中作为结晶核心,增加了晶 核的数量,并且使这些粒子分布均匀,产生更好的细化效果。由于电磁作用是一种没有 污染的工艺,它操作方便,因此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l 卯。 “) 舔加细化剂。在晶粒细化方法中,添加细化剂是最简便又最有效的方法。晶粒 细化剂分为三类:一是钛剂,第二种是中间合金,第三种是t i a l b 化合物型,即盐类细 化剂【l o l 。 钛剂细化效果显著,可使铸态晶粒度达到1 2 级,提高了合金的抗裂纹能力,改善 铝合金的挤压塑性,挤压速度可提高3 0 ,其密度比铝熔体大,投入炉中可自沉,价格 比较便宜,使用简单。但其长效性差,并且极易吸潮。 中间合金型细化莉细化效果最好,添加量小、收效快,添加方便,长效性好。加入 此类细化剂后铝熔体即使温度偏高,再降至浇铸温度后浇铸,细化效果仍很好,但其生 产工艺较复杂,价格偏贵【1 0 1 。 a 1 t i - b 中间合金是目前较为广泛使用的细化剂,世界上大约7 5 的铝:j n - r 企业都在 使用a l t i b 中间合金进行晶粒细化。常用的3 种细化剂是:a i t i 5 8 0 2 、a 1 t i 5 8 0 6 、 a 1 t i 5 8 1 。a l - t i b 细化剂具有良好的细化效果,但该类细化剂如选择或使用不当,会对 产品质量造成不良影响。t i b 2 粒子易于聚集,极易与氧化膜或熔体中的盐类熔剂结合造 成夹杂;t i b 2 粒子粗大,在轧制双零铝箔时,可导致针孔:有时会使带材断裂并损坏轧 辊;或对后续薄板成形工艺( 如拉深工艺等) 产生负面影响:当铝液中含有微量的z r 、c r m n 等溶质时,合金的金属化合物尺寸比没有此类元素时大许多,t i b 2 粒子被“毒化”而失 去细化效果f 1 1 - 3 , 1 6 - 1 7 。 由于舢西b 晶粒细化剂存在上述的不足,人们希望有更好的替代产品,以适应工 业的发展需要。在实践探索过程中。人们发现了一些新型晶粒细化剂。a l - 1 j c 虽然也 是通过a 1 3 t i 和t i c 两种粒子起到细化作用的,且t i c 质点本身也有很高的熔点,但它 本身不像t i b 2 容易聚集,并且不受z r 、c r 、m n 等元素的影响,使上述触n b 的不足 得以避免或减少。近年来a 1 t i c 的研究与开发取得了较大进展。但由于铝熔体不润湿 郑州大学硕士论文 第一章绪论 碳,使碳的合金化成本很高,长期以来a i n c 中间合金未能实现工业化【1 5 1 8 捌。 a l 一面- b r e 是近几年开发的一种新型细化剂,它综合了r e 和面- b 二者的优点,不 仅使铝合金的熔体得到了良好的除杂效果,而且使a l 币b 对晶粒的强烈细化作用得以 发挥。但对其细化效果和稳定性还缺乏系统的认识。另外还研究开发了a 1 n c b , a 1 t i s f ,舢t i b e 等细化剂 2 3 - 2 4 。但这些新型细化剂的效果和稳定性等还缺乏深入的研 究,应用范围仍然有限。 1 1 3 晶粒细化的机理 由于铝及其合金的晶粒细化机理极其复杂,既与熔炼条件有关,又与铸造条件有关, 同时不可控制的杂质以及铝合金中的某些元素之间都有影响。因此,人们从不同的角度 提出了不少论点和理论,试图说明它的细化机理,但迄今还没有一种理论能完全解释所 有晶粒细化现象和细化行为。目前,对晶粒细化机理的观点主要有:相图理论、包晶反 应理论、亚稳相理论、啊c 核心理论( 粒子理论) 、舡a l 增殖理论( 或称晶体分离理论) 、 相图和粒子双重理论、碳化物硼化物粒子理论、原子结构理论、及相图粒子理论等等。 ( 1 ) 包晶反应理论。1 9 5 1 年,c r o s s l e y 和m o n d o l f o u 提出了包晶反应理论,包晶反应 理论是以a 1 t i 相图中的包晶反应为基础的。a l _ t i 中间合金主要含有a 1 3 t i 和a - a l 粒子。 在中间合金熔化的过程中一部分a 1 3 t i 粒子被溶解,溶解的a 1 3 r n 粒子在未溶解的a h t i 粒 子周围形成了一层富t i 区,当钛含量大于0 1 5 时,在降温的过程中会首先析出a 1 3 n , 6 6 5 时a 1 3 t i 与铝液发生包晶反应: l + a i s t i - - , a ( a i ) ( 1 1 ) 此时熔体中其它位置的t i 浓度还很低,且温度又高于铝的熔点,包晶反应产生的t i 表面 的铝包层很难在这种条件下长大,从而使晶粒细化1 4 捌。对于铸造铝硅系合金,则是合 金中的s i 与a 1 3 n 颗粒作用形成的( a 1 1 x s i x ) 3 t i = 元化合物与铝液发生包晶反应; l + ( a i i x s i x ) 3 t i - - - _ e ( a 1 )( 1 2 ) 从而细化晶粒。 ( 2 ) 碳化物硼化物粒子理论。1 9 4 9 年,c i b u l a 提出了碳化物硼化物理论。在加入 少量a 1 啊中间合金后,将与熔体中的微量杂质c 反应生成t i c 质点,加入舢- 骶b 将使熔 体中分布着 l i b 2 质点,t i c 和t i b 2 都是不溶于铝熔体的,可作a - a l 的异质形核核心,但随 着保温时间的延长,由于t i c 和t i b 2 质点的聚集和沉淀,将引起细化效果的减退。t i c 颗 郑州大学硕士论文第一章绪论 粒由于在所有的晶面上都可以侧向生长。因此比t i b 2 具有更好的细化效果f 1 8 , 2 2 1 。 ( 3 ) 晶体分离理论。该理论提出两种细化机理:一是残留的n 化合物起成核格点作 用;二是晶体出现分离,因此t i b 2 晶体均匀分布于铝熔体中。在模壁上形成稳定的凝固 壳之前,采用机械振动或搅拌熔体的方法促进晶体分离。但这种理论当时没有获得多数 人的响应或支持。因为a 1 在t i b 2 上成核和中间合金加入少量的情况下使t i b 2 溶解的说法 存在一定问趔1 0 硐。 ( 4 ) 生长抑制理论。该理论认为,a ( a 1 ) 晶粒的生长速度与晶粒生长抑制因子 g r f = m e 。僻一1 ) 成反比,式中k = c s c l 为分配系数,c s 和c l 分别是固、液界面温度为r 时固相和液相中的溶质成分。g 足雅越大,晶粒生长速度越慢,从而为熔体中结晶异质 核心的形核提供了时间,随着大量晶核的形成,便细化了晶粒【4 2 1 。 对于目前的各种理论,尽管说法不一,但大量研究工作基本上都肯定了一个重要的 理论,a p t i 的细化晶粒作用,而b 的存在能显著增强a l - t i 中间合金的细化效果,并可 延长衰减时间,同时还肯定t i a l 3 和t i b 2 的作用,认为它们是l 潜在的结晶核心。总之, 要全面说明细化过程及机理还非常困难。目前从熔体中取得直接证据还不可能,只能从 凝固后的铸锭中取得间接证据来说明,难免就有许多推测因素。因此,铝及铝合金的晶 粒细化机理还处于探索深化阶段,对此人们还没有形成共识。 1 2a i s i 系合金的变质 1 2 1a i s i 系合金变质的意义 a 1 s i 系合金具有优良的铸造性能,但随着合金中含硅含量的增加,共晶硅里粗大 的片状,初晶硅为粗大的多角形块状和板状。粗大的硅相严重地割裂了基体,降低了合 金的强度和塑性,限制t a i s i 系合金的应用,因此必须进行变质处理i 峙, 2 7 - 2 8 1 。所谓“变 质”,就是改变共晶硅和初晶硅的结晶方式,使硅颗粒细而分布均匀,组织致密。变质 是提高a 1 s i 合金质量的一种重要手段,目的是使粗大的共晶硅转变为纤维状,使金相 组织中出现的长针状共晶硅相变成球状,减小硅相对基体的削弱作用,降低铸件凝固中 产生热裂的倾向,从而提高合金材料的机械性能,改善切削加工性能,增强热处理效果, 改善合金的机械性能,特另q 是延性和耐冲击性。但对含硅量小于6 的a 1 - s i 合金进行变 质处理时,其力学性能的提高并不显著,而且易引起针孔,故变质处理主要是针对含硅 4 郑州大学硕十论文 第一章绪论 量高于6 的舢s i 系合金t 2 9 锄,6 2 1 。 1 2 2 变质方法 ( 1 ) n a ( 钠) 和n a 盐变质 2 0 世纪2 0 年代初人们发现钠对铝合金有变质作用,因此铸造铝合金的传统变质方法 一直是钠及钠盐变质。使用金属n a 变质时,由于变质温度( 7 4 0 7 8 0 c ) 与n a 的沸点 ( 8 8 3 。c ) 接近,且钠的性质活泼,铝液容易沸腾,产生飞溅,促使铝液氧化吸气,操作也 不安全;其次,n a 的密度小,富集在铝液表面,使上部铝液变质过度,底部铝液变质不 足,使变质效果不稳定,且铝液表面的n a 极易和炉气中的水汽反应,增加了铝液的含气 量;加之金属n a 成本高,不易保存,n a 盐变质剂中的n a f 有毒,损害人体健康,腐蚀工 具、设备,且没有重熔交质效果【3 l l 。但采用n a 盐变质剂的突出优点是可以获得满意的变 质效果,同时变质成本低,没有变质潜伏期,且对铸件壁厚不敏感。由于此法成本低, 使用方便,因此目前仍是国内普遍采用的变质方法。 钠变质的机制是在s i 共晶生长前沿被排出的钠选择吸附在硅晶体生长前端的 1 1 l 孪晶凹入边缘,减少或压制t p r e 生长速率的优越性,减少共晶液体界面处硅的领 先距离,导致有平滑固液界面的强协作生长,及钠使硅晶体在相对小范围的过冷时从小 晶面生长变为各向均衡生长的非小晶面生长,引起初生硅及共晶硅形核过冷及硅颗粒细 化【3 ”。 ( 2 ) s r ( 锶) 变质 8 0 年代初,美国、日本等国先后采用锶及其盐类作铸造铝合金的变质剂。近年,我 国也开始采用锶及其盐类作变质剂。锶变质效果好,变质有效期长,比钠更能使初生i f , 相细小、均匀,共晶硅由长纤维状变成短珊瑚状,而且共晶硅端部圆钝化,从而改善了 合金的性能,尤其是屈服强度和伸长率,且对冷却速度不敏感。同时,s r 变质无毒无烟 害,不损害人体健康;不腐蚀熔炼设备;有一定程度的重熔变质效果。但s r 变质的缺点 主要是化学性质极其活泼,极易氧化,容易使铝液吸氢,合金易产生疏松,使致密性下 降;s r 变质后不能用氯盐精炼,以免s r 与c 1 2 起反应,失去变质作用,只能通氩气或氮气 精炼;s r 变质有4 0 6 0 m i n 的潜伏期( 即达到最佳变质效果所经历的时间) ,故需注意提前 添h i l t 3 2 】:同时,变质元素t c 、s b 等对s r 的变质有干扰作用,但可以和n a ( 盐) 同时使用, 二者互为补充,效果为既没有变质潜伏期,又有足够的长效性2 9 1 。 郑州大学硕上论文 第一章绪论 ( 3 ) s b ( 锑) 的变质 s b ( 锑) 变质一般仅适用于亚共晶a 1 s i 合金,其变质效果略低于n a ,由于其变质效果 不衰退,没有孕育期,不烧损,可反复重熔,所以被称为永久长效变质剂。通常采用含 s b 为5 8 的朋s b 中间合金将s b n n 合金中;加入s b 后形成了a l s b 化合物,因这些 化合物为细小粒子,沿着a 相的晶界分布,从而阻止了硅的长大使之细化并均匀分布。 但s b 变质对铸造冷却速度敏感,不适用于凝固冷却速度低或厚大铸件,变质时应注意加 强搅拌,以防止产生比重偏析,由于s b 可与n a 形成n a 3 s b 化合物,和n a 、s r 会互相抵消 和削弱变质效果,因此不能与n a 、s r 变质合金旧料混用网。 ( 4 ) t c ( 碲) 的变质 t e ( 碲) 变质机理与s b 相似,是一种长效变质剂。其变质有效期在8 h 以上,从变质效 果上看要强于s b ,t e 的变质既不能促进硅相生核,也不能使共晶硅由针片状转变为纤维 状,只不过使硅相以片状分枝的方式使其细化。砂型铸造时,t c 使共晶体获得一定程度 的细化。而在金属型或压力铸造时,变质效果良好。t e 的变质机理基本上与s b 相似,但 效果强于s b 。也有人认为和磷变质相似。t c 与s b 的变质效果能够互相加强,但与n a 、 s r 、p 等元素有互相抵消和削弱变质效果的作用。t e 变质不腐蚀坩埚、熔炼工具,但由 于资源紧缺,价格较贵,故应用远没有s b 广泛。 ( 5 ) r e ( 稀土) 金属的变质 稀土金属原子半径为0 1 7 4 0 2 0 4 n m ,比a l 的原子半径0 1 4 3n m 大,稀土元素比较活 泼,易填补生长中的合金晶粒新相的表面缺陷,从而降低新旧两相界面上的表面张力, 使晶核生长速度增大,同时在晶粒与合金熔液之间形成表面活性膜,阻碍晶粒继续长大, 使晶粒细化。稀土还能使针片状的共晶硅细化成短秆状或粒状,初晶硅的块度也稍有减 少,所以稀土金属是铸造a 1 s i 合金的优良变质剂,适用于亚共晶、共晶、过共晶a l - s i 合金的变质处理。稀土除变质作用外,微量稀土元素熔入a a l 中还能起固溶强化作用, 稀土可与合金中的氢生成砌三i i l h n ,减少铸件针孔,从而综合提高合金性能。稀土变质剂 具有长效性且无污染,所以从环保意义上讲,作为变质剂稀土是一种最好的选择【3 6 1 。基 于我国稀土资源十分丰富,值得进一步深入地研究以便大力推广使用。这是今后研究的 一个重点。 稀土元素的化学性质非常活泼,能与合金中的氧、硅、氢等元素形成与硅晶格类型 相同、晶格常数相近的化合物,可能成为硅的非自发核心。而且,稀土作为活泼元素, 优先与铝合金中的氧化物及其他化合物作用,使钡、磷细化共晶硅和初晶硅的作用得以 6 郏州大学硕t 论文第一章绪论 充分发挥。 稀土原子同硅晶体 1 1 l 面上内在台阶相互作用,使被吸附的稀土原子产生 1 1 l 孪 晶,孪晶密度增加使硅的生长方式发生改变,阻碍了硅晶体沿 1 1 1 ) 面铺开长大,抑制 了板片状硅的生长,从而使板片状硅晶体变成分枝密集、而又相互交叉连接的纤维状共 晶硅,达到变质效果。s z l u 和a h d l a w e l 从孪晶生长的几何角度提出变质剂原子 半径大小是衡量变质能力的首要条件,最合适的比例r l r s 产1 6 5 ,其中r i 为变质剂原子半 径,r s i 为硅原子半径i 小“”。因而,l a 、c e 等原子又促使s i 相生长孪晶分枝的增加,导致 共晶硅形态由片状转变为带有分枝的纤维状5 6 。5 巩。这一理论为选择何种稀土元素作为变 质剂提供一定依据。 ( 6 ) b i ( 铋) 的变质 b i 是一种长效变质剂,可以保持有效变质时间3 5 h 。b i 变质时,由于b i 的密度较大, 为了防止密度偏析,一般以刖5 b i 中间合金的形式加入,加入量小于4 时,b i 的熔耗 很小,变质工艺简单,对坩埚无腐蚀作用,而且资源丰富,价格便宜。但采用b i 变质不 能获得完全的变质组织,变质后合金的力学性能提高不大,也容易产生密度偏析,故多 用于不重要的铸件i 删。 ( 7 ) 8 a ( 钡) 的变质 b a 对共晶硅有良好的变质作用,具有长效性( 约5 h 左右) ,工艺简单、成本低廉等优 点。但b a 变质对冷却速度敏感,易出现亚变质组织,不适用于砂型铸造,对铸件的壁厚 敏感性大,对厚壁件变质效果差。此外,b a 对氯化物也敏感,故用b a 变质时,应避免用 氯气( 盐) 精炼。 b a 对共晶硅的变质机理应该同n a 变质类似,加入b a 后,b a 呈薄膜状吸附在s i 晶核 和位晶核的表面上。共晶转变时,一方面b a 原子薄膜使液相中结晶出来的s i 晶体固液界 面上产生凹凸不平,凸起部分优先形成分叉的共晶s i 。另一方面,吸附在a 晶核表面的 b a 原子较之s i 晶核表面少得多,以及b a 对a l 原子扩散的阻碍作用比s i 原子小,所以加b a 后将使a 晶核得到优先结晶和成长,因而共晶组织中出现了初晶a 。o r , 固溶体的优先发展, 很快地包围了尚未长大的s i 晶体,也就限制了s i 晶体的长大,从而使共晶s i 得到细化【3 9 1 。 ( 8 ) p ( 磷) 变质 磷变质主要用于共晶和过共晶铝硅合金。磷是一种有效的初晶硅细化剂,同时对合 金中共晶硅的生长也有所影响,可在_ 定程度上抑制硅相的片状生长,增加共晶硅生长 中的分枝搭桥现象。磷变质的铝硅合金组织中,初晶硅尺寸减小,呈较规则的多面体块 郑州大学硕i 。论文 第一章绪论 状;共晶硅则呈粗短片状和卷曲片状等。磷变质刺过去大都使用赤磷、磷盐或铜磷合金 等,最近又研制出一种新型的磷变质剂铝磷中间合金。用铝磷合金进行变质处理时, 其添加过程与合金化过程完全同步,方便了工艺操作,提高了生产效率,而且变质效果 良好、稳定,还可解决环境污染问题,从而将对磷变质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起到很好的 推动作用【姗。 ( 9 ) 复合变质剂的变质 近些年来,为了克服纯金属及盐类变质处理的缺点,发展了金属盐类复合变质剂( 如 k 2 t i f 6 + n a b f 4 + n a f + n a c i ) 对铝合金变质处理方法,新型高效复合变质是当前变质技术 的研究热点。复合变质首先应考虑变质元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有一些变质元素作用相互 弥补或相互促进,使变质效果大大增强,同时减少变质剂的加入量1 4 5 1 。 1 2 3 变质机理 虽然对a 1 s i 合金变质机理的“理论”较多,但它们不外乎于这两方面,一是从阻碍 硅相成核的角度出发,认为变质剂原子延缓硅相的析出,使体系呈过冷状态,从而使 快速析出的硅相细化;二是从晶体生长的角度出发。认为变质剂原子以各种不同的方式 影响硅晶体某些晶面的生长速度,从而使晶体球粒状生长【6 l - 6 2 1 。 ( 1 ) 孪晶凹谷机制 该理论基于在共晶生长中硅片的结晶前沿形成李晶凹谷。钠变质后,铝液中的钠原 子因选择吸附而富集在孪晶凹谷处,阻滞了硅原子或硅原子四面体的生长速度,使李晶 凹谷生长机制受到抑制,晶体生长时被迫改变方向,如沿 、 等系列方向生长, 同时也促使硅晶体发生高度分枝,从而导致硅晶体生长形态的变化。郑来苏认为【1 0 5 1 , 钠原子并非全都封锁整个凹谷,而是优先吸附在凹谷内的位错、层错等缺陷处,分割了 原来的片状结构,这都促使硅晶体由片状变成等轴断面的弯曲纤维状。 硅晶体生长机制的变化导致其形态的改变。硅与铝的共晶结晶属于“小平面i n , 平 面”共生,硅相具有微观光滑界面,是结晶的领先相,生长速度比铝相快,硅晶体生长 的各向异性导致其产生不规则形态,如分散的针片状。钠变质后,硅相的生长速度受阻 滞失去领先作用,共生性质接近“小平面月 小平面”生长,形成互相协调的较规则的纤维 状硅晶体。 ( 2 ) 界面台阶机制 8 郑州大学硕士论文第一章绪论 该理论认为:铝硅合金未变质时,硅晶体表面上生成挛晶的几率小,且其溶解度极 小。而在晶体生长前沿的液固界面上存在很多界面台阶,这些台阶易于接纳铝液中的硅 原子或硅原子八面体,使得硅晶体沿 晶向择优生长成为片状。变质后,钠原子优 先吸附于该界面台阶处,钝化了界面台阶生长源,使它很难再接纳硅原子。同时,钠原 子吸附并嵌在硅晶体生长前沿靠近密排( 1 1 1 ) 的晶面处,由于钠原子半径( 0 1 9 0 r i m ) 比硅原 子大( o 1 2 4 r i m ) ,这使得密排面表层原子的排列发生变化,从而在与其垂直的侧面上形成 大量的孪晶,而后孪晶凹谷取代了界面台阶接纳硅原子,成为硅晶体的生长源。根据晶 格理论计算变质剂与硅二者的原子半径比等于1 6 4 8 时( 钠硅原子半径的比值为1 5 3 3 ) , 最易诱发孪晶。经变质的硅晶体按照孪晶凹谷机制生长成为高度分散的树枝状,晶体主 干沿 晶向生长,分枝则沿 2 1 1 系列生长。理想的情况下四个对称的枝晶围绕主干 在横向互成9 0 c ,枝晶生长仍保留各向异性特征。但已是高度分枝则按同一大方向生长, 犹如一簇松树的针叶,故断面呈等轴状的细晶群集。文献表明f 5 叼,变质铝硅合金中存在 大量初生硅树枝晶、孪晶凹角和共晶硅的分枝。变质元素在固液界面上的吸附和富集, 一方面增加了孪晶的密度,另一方面改善 1 l o s i 和 1 0 0 a l 晶面之间的共格关系,使 1 1 0 s i 成为 1 0 0 a i 的有效形核基底,封闭了硅相的生长,使硅相变质。 ( 3 ) 杂质诱导孪晶理论 1 9 8 7 年,l u 和h c l l a w c l l 在台阶生长机制的基础上,提出了有关共晶硅变质的杂质 诱导孪晶理论。该理论认为:变质元素吸附在硅的生长台阶上,阻碍硅以台阶生长机制 长成片状。而且变质元素的原子在硅相表面的吸附改变了硅原子的堆积次序,从而在硅 晶体中造成大量孪晶的产生,共晶硅相转雨以孪晶凹谷机制生长。硅以孪晶凹谷机制长 成纤维状的过程如图1 1 所示。液体金属中的外表面由 1 1 1 ) 面组成的四面体颗粒堆积在 图1 1 左上角带有孪晶的a d a d 的晶核外表面 i l l d 上,其晶向与a 相同,形成了在 晶面 1 l l d 上的与 1 1 l d 的夹角为1 0 9 5 0 的孪晶分枝a 。在孪晶分枝a 上又形成与a 孪晶结构的b ,b 与d 晶向不同。然后又在b 上形成孪晶a ,如此形成了微小的分枝 a b a b 。而后又在微小的分枝a b a b 上重复上述分枝方式形成在分枝a b a b 上的微小 分枝a d a d 。以此类推,共晶硅的生长路线呈“之”字形。如果两个方向的分支频率及微 小分支的长度相同,最终形成对晶体来说生长方向为f 1 1 0 1 的纤维状的共晶硅。变质后的 共晶硅还可能以7 0 5 0 的分枝形式进行生长,最终得到的纤维状共晶硅的生长方向为 f l o o 。由于在两个不同的 1 1 2 方向的微细分枝的长度及分枝频率不可能完全相同,所 以纤维状共晶硅的生长方向介于 1 0 0 f 1 1 2 - 1 1 0 1 之间。计算结果表明,为了诱导孪晶 郑州大学硕上论文第一章绪论 的产生,变质剂的原子与硅原子的半径比应为1 6 5 ( 1 5 4 1 s s ) 。钠和锶的半径值基本符 合这一计算值。根据这一计算结果,在a 1 s i 、a i ( k 合金中加入原子半径合适的微量 元素,也同样诱发了孪晶的产生。研究发现,在钠和锶变质的铝硅合金中的确有变质原 子钠和锶在硅相表面的富集。又发现钠或锶变质后得到的纤维状硅中存在大量 1 1 1 面 的孪晶及层错,且发现这些孪晶并非变形孪晶。对共晶固液界面的观察发现,变质原子 的加入的确明显降低了共晶硅的生长速度。变质前,大量共晶硅片明显领先于共晶铝, 而变质后,只有少量纤维状共晶硅稍微领先共晶铝i 2 9 1 。 图1 1 纤维状硅的生长方式 f i g1 1g r o w i n gm a n n e ro f f i b r es i l i c o n ( 4 ) 其它变质机理 抑制形核学说是变质机理的另一学说,该学说认为n a 毒化”了硅晶核,消除了熔 体中硅的异质晶核a l p ,使熔体因硅不能提前析出而获得较大的过冷,从而导致了变质。 但这一学说不能解释高纯材料中的变质行为。黄良余【5 9 】概括了变质剂的作用如下:变质 元素既影响硅相的生长过程,又影响硅相的形核;共晶硅从板片状转变为纤维状是由于 变质元素对共晶a l 、s i 两相同时作用的结果,硅相领先时长成片状,铝相领先时长成纤 维状。钠、锶吸附在硅相表面,当达到临界饱和值后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