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lst h e s i s 内容提要 河南地处中原,属黄河中下游地区。这里自古是中华民族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 一。大致自三代开始,直至唐宋时期,河南地区一直是中国传统经济中心的所在地 区。然自北宋末年开始,河南地区在中国经济史上的地位开始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但从整个北宋朝而言,河南地区的农业发展在当时的中国经济史上仍然具有相对的 优势。 本文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研究北宋时期河南农业发展的基础,即河南 地区在北宋时期的地理与社会环境,包括河南地区的所属范围以及北宋以前河南经 济发展的历史状况。 第二部分主要是全面地论证、分析北宋时期河南农业发展的各个方面的具体表 现。其中,首先是以河南地区人口在北宋时期的增减来反映这一地区当时经济发展 的劳动力要素以及供养人口的能力;其次,是从北宋时期河南地区土地的开垦数量 和耕作情况来说明这一地区农业发展的一个侧面;再次,是从北宋时期河南地区水 利工程的兴修来反映其对当地农业发展的推动;又次,是从北宋时期河南地区的粮 食生产包括粮食产量、赋税数量等方面来分析论证这一地区的农业发展及其变化; 另外,这一部分还从北宋时期河南农业的多种经营状况及其农产品的商品化方面分 析了这一地区农业发展的具体情况。总而言之,北宋时期河南地区的农业发展成果 表现在多个方面。 论文中第三部分的内容,主要是论证了北宋时期河南地区农业发展的基本特点 及其形成的多重原因。我们认为当时河南经济发展的原因及其所形成的特点是多种 因素综合的结果,其中充足的人力资源、发达的交通与因河南位处北宋朝都城所在 地而给予的优惠政策以及有良好经济发展基础等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 关键词:北宋;河南地区;农业发展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a b s t r a c t h e n a ni ss i t u a t e da tt h ec e n t r a lc h i n a w h e r ei st h em i d d l ea n d1 0 w e rr e a c h e so f y e l l o wr i v e rw h i c hi so n ei m p o r t a n tp l a c eo fo r i g i no fc h i n e s en a t i o nc i v i l i z a t i o n s f r o mt h r e eg e n e r a t i o n su n t i lt a n gd y n a s t y & s o n gd y n a s t y h e n a ni sa l w a y st h ec e n t r a l a r e ao fc h i n e s et r a d i t i o n a le c o n o m y h o w e v e rs i n c et h e1 a s ty e f i r so fn o r t h e ms o n g d y n a s t y ,t h es t a t u so fh e n a ni nc h i n e s ee c o n o m i ch i s t o r yh a sc h a n g e do b v i o u s l y f r o m t h ee n t i r en o r t h e ms o n gd y n a s t y ,h e n a na r e aa g r i c u l t u r a ld e v e l o p m e n ts t i l lh a dr e l a t i v e s u p e r i o r i t yi nc h i n e s ee c o n o m i ch i s t o r yt h e n t h i sa r t i c l ea l t o g e t h e ri sd i v i d e di n t ot h r e ep a r t s ,t h ef i r s tp a r ti sm a i n l ya b o u t h e n a n sa g r i c u l t u r ef o u n d a t i o ni nn o r t h e r ns o n gd y n a s t yt i m e ,n a m e l yg e o g r a p h ya n d s o c i a le n v i r o n m e n to fh e n a nb r e ai nn o r t h e r ns o n gd y n a s t y w h i c hi n c l u d eh e n a n s r a n g ea n d i t sh i s t o r i c a lc o n d i t i o no fh e n a ne c o n o m yd e v e l o p m e n tb e f o r en o r t h e m s o n gd y n a s t y t h es e c o n dp a r tm a i n l y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 l yp r o v e sa n da n a l y z e se a c ha s p e c t d fi t sa g r i c u l t u r a ld e v e l o p m e n ti nn o r t h e r ns o n gd y n a s t yt i m e f i r s t l y ,t h i sa r t i c l e t a l k sa b o u ti t sp o p u l a t i o nf l u c t u a t i o ni nn o r t h e r ns o n gd y n a s t yb yw h i c hi tc a nr e f l e c t t h ee s s e n t i a lf a c t o ro fl a b o rf o r c ei ne c o n o m yd e v e l o p m e n t ;s e c o n d l y as i d eo fi t s a g r i c u l t u r a ld e v e l o p m e n ti st a l k e da b o u tf r o mi t sl a n dc u l t i v a t i o na n di t sq u a n t i t y ; t h i r d l y ,i t sa g r i c u l t u r a ld e v e l o p m e n ti s r e f l e c t e db yt h ec o n s t r u c t i o no fh y d r a u l i c e n g i n e e r i n gi nn o r t h e ms o n gd y n a s t y ;f o u r t h l y , t h eg r a i np r o d u c t i o ni n c l u d i n gg r a i n y i e l d ,p a y m e n to ft a x e sq u a n t i t ya n ds oo np r o v e si t sa g r i c u l t u r a ld e v e l o p m e n ta n di t s c h a n g ei nn o r t h e r ns o n gd y n a s t yi nh e n a na r e a ;1 1 1 el a s tb u tn o tt h el e a s t t l i sp a r ta l s o h a sa n a l y z e da g r i c u l t u r ed i v e r s i f i c a t i o nm a n a g e m e n ta n dt h ec o m m e r c i a l i z a t i o no fi t s a g r i c u l t u r a lp r o d u c ti nt h i sa r e ai nn o r t h e r ns o n gd y n a s t y i nb r i e f , m a n ya s p e c t so ft h e a g r i c u l t u r a ld e v e l o p m e n ta c h i e v e m e n to fh e n a na r e aa r ed i s p l a y e di nn o r t h e r ns o n g d y n a s t y t h et h i r dp a r to ft h i sa r t i c l eh a sm a i n l yp r o v i d e dt h em u l t i p l er e a s o n sb yw h i c h i nn o r t h e r ns o n gd y n a s t yt h ee s s e n t i a lf e a t u r e so fi t sa g r i c u l t u r a ld e v e l o p m e n th a v e f o r m e d w et h i n kt h a ta tt h a tt i m et h er e a s o n so fh e n a ne c o n o m yd e v e l o p m e n ta n di t s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h a v em a n yk i n d so f f a c t o r s ,a m o n gw h i c hs u f f i c i e n th u m a n r e s o u r c e s , d e v e l o p e dt r a n s p o r t a t i o n a n d p r e f e r e n t i a lp o l i c ya n ds oo np l a yad e c i s i v er o l e k e y w o r d s :n o r t h e r ns o n gd y n a s t y ;h e n a n ;a g r i c u l t u r ed e v e l o p m e n t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r 1st h e s i $ 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 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文中已经标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 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 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扎辉日期:。年;月f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 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 阅。本人授权华中师范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 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孔辉指导教师签名:3 锭7 r 睦 日期:口年6 月,日 日期:年6 月 f 日 本人已经认真阅读“c a l i s 高校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发布章程”,同意将本人 的学位论文提交“c a m s 高校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全文发布,并可按“章程” 中的规定享受相关权益。同意论文提交后滞后:口半年;口一年: 3 - - 年发布。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孔井罕 指导教师筝名:j 锭 乏 日期:g 年月f 日 日期:形年易月f 日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st h e s i s ( 一) 学术前史 刖舌 区域经济史的勃兴是新时期中国经济史学引人注目的现象。中国是一个幅员辽 阔的统一多民族国家,各地区经济发展很不平衡,不作分区的深入研究,很难把握 经济发展的历史全貌:开展区域经济史研究,是中国史学发展的自身要求。在宋 史领域对区域经济史研究较早的著作是张家驹的宋代社会中心南迁史( 商务印 书馆,1 9 4 2 年版) 和两宋经济重心的南移( 湖北人民出版社,1 9 5 7 年版) ,从 某种程度上这是宋代区域史研究的开端。但近几十年来,由于偏重于断代研究和总 体规律的探讨,区域经济史研究相对被忽视。而这一时期的国际学术界,则对社会 经济史的区域性研究形成了潮流。反过来,这也推动了国内区域经济史研究的新发 展要求。 2 0 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学术界对区域经济史的研究进入了一个高潮,这 在宋代区域经济史方面表现的也比较明显。就笔者所见,其著作主要有:关履权 的宋代广州香药贸易论述( 宋史研究论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8 2 年版) ;关履权的宋代广州的海外贸易( 广东人民出版社,1 9 8 7 年版) ; 杨德泉、荀西平的北宋关中社会经济试探( 宋史研究论文集,浙江人民 出版社,1 9 8 7 年版) ;漆侠的宋代经济史( 上海人民出版社,1 9 8 7 年、1 9 8 8 年版) ;韩茂莉的宋代农业地理( 山西古籍出版社,1 9 9 3 年版) ;郑学檬 的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和唐宋江南经济研究( 岳麓书社,1 9 9 5 年版) ; 程民生的宋代区域经济( 河南大学出版社,1 9 9 6 年版) ;韩茂莉的辽金 农业地理( 社会科学出版社,1 9 9 9 年版) ;斯波义信的宋代江南经济史研 究( 江苏人民出版社,2 0 0 1 年版) ;龙登高的江南市场史( 清华大学出 版社,2 0 0 3 年版) ;程民生的中国北方经济史( 人民出版社,2 0 0 4 年版) : 张全明、王玉德的生态环境与区域文化史研究( 崇文书局,2 0 0 5 年版) : 程民生的河南经济发展简史(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 0 0 5 年版) 等。对区 域史研究的论文和与之相关的论文每年都在增加,就笔者所见有:栗冠昌的宋 代的广西社会经济(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1 9 8 1 年第4 期) ;周宝珠的略 述河南在北宋时的历史地位,( 河南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1 9 8 1 年第3 李根虫番:二十世纪的中国古代经济史研究, 中国经济史研究1 9 9 9 年第3 期。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st h e s i s 期) ;穆朝庆的北宋前期农业政策初探( 中州学刊1 9 8 6 年第3 期) ; 程民生的宋代北方经济及其地位新探( 中国经济史研究1 9 8 7 年第3 期) ; 陈伟民的宋代岭南主粮与经济作物的生产经营( 中国农史1 9 9 0 年第1 期) ;吴旭霞的宋代江西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 江西社会科学1 9 9 0 年 第6 期) ;葛金芳的1 0 1 3 世纪我国经济运动的时代特征( 江汉论坛 1 9 9 1 年第6 期) ;张全明的论宋代后期审计制度的改革与反复( 中国经 济史研究1 9 9 2 年第4 期) ;韩茂莉的宋代川峡地区农业生产述论( 中 古史研究1 9 9 2 年第4 期) ;葛金芳的宋辽夏金时期的经济干扰与经济波动 ( 湖北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1 9 9 2 年第5 期) ;张全明的也论宋 代官员的俸禄( 历史研究1 9 9 7 年第2 期) ;魏天安、李晓荣的北宋时 期河南的农业开发( 中州学刊2 0 0 1 年第4 期) :张全明的试析宋代中 国传统文化重心的南移( 江汉论坛2 0 0 2 年第2 期) ;徐东升的唐北宋 河南地区交通与经济的变迁(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 0 0 2 年第1 期) ;李 卿的论宋代华北平原的桑蚕丝织业( 厦门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 0 0 2 年第1 期) ;程民生的论宋以来北方人口素质的下降( 史学集刊 2 0 0 5 年第1 期) 等。 以上成果主要表现为:一是从深度上和广度上进行的研究在逐渐加深与拓 宽:二是对部分地区( 如北方、江南) 的研究从2 0 世纪八十年代起进入了一个 成果迭出的时期;三是对宋代经济区域不平衡现象的分析也在加深。这些成果典 型地体现在漆侠、韩茂莉、斯波义信、程民生等的著作上。漆侠在宋代经济史 中对宋代经济各方面叙述的相当详细,从宏观上叙述了宋代经济发展的脉络,并 得出“北不如南,西不如东”的结论。;韩茂莉的宋代农业地理把全国分成 黄河中下游区、东南区、荆湖区、西南区和岭南区,并分别进行研究;日本学者 斯波义信著作宋代江南经济史研究对宋代江南经济进行细致地研究,并提出 了新的研究方法社会间比较和社会内比较;程民生的中国北方经济史以 经济重心为线索对北方经济进行了整体研究,该书对北宋时期北方经济发展的特 点提出了北方经济“屡经波动,经济运行稳定性差;由绝对优势转化为相对优势, 滚侠:宋代经济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 9 8 7 年,第4 4 页。漆侠对此结论进一步解释为“如果以淮水为 界,淮水以北的北方地区的生产不如淮水以南的南方地区,即北不如南。这一点近几年已得到学术界的公认 以为来代经济重心椅子北方转移到南方,这是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如果以峡州( 湖北宜昌) 为中心,北至 商雒山秦岭,南至海南岛,划一南北直线,在这条线的左侧宋代西部地区,除成都府路、汉中盆地以及梓 洲路岁宁等河谷得胜颤抖相当发展、堪与两浙等路比美外,其余如夔州路、荆湖南录湘江以西地区以及广南西 路许多地区都非常落后,农业生产停顿在“刀耕火种”的耕作阶段,远远落后于该线右侧宋代广大东方 地区。” 2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由相对落后转为绝对落后”固的观点,一改往f l 学术界对北方经济的总体认识。 ( - - ) 选题意义 宋代区域经济史研究中存在如下问题:人们对江南经济重视的多,而对北方经 济重视的力度相对薄弱。针对河南地区,尤其是北宋时期河南地区的经济史研究还 比较少。漆侠的宋代经济史从整体上对全国的经济进行了评述,对不同区域经 济的论述也相应比较集中。漆侠先生还对全国各地的经济发展进行了定性分析。若 按其结论作一坐标轴,当时河南的经济状况大致处在原点位置,而且也看不出河南 经济发展的特点。程民生的中国北方经济史把北方作为一个整体,对人们多年 来所形成的看法提出了个人见解。此书的亮点频出。在此基础上,作者的河南经 济发展简史填补了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对该地区经济通史研究的空白。不过,鉴于 本书体例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作者在部分具体问题上的深入研究。 河南地处中原,属黄河中下游地区。这里自古是中华民族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 一。大致自三代开始,直至唐宋时期,河南地区一直是中国传统经济中心的所在地 区。然自北宋末年开始,河南地区在中国经济史上的地位开始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对其进行研究不仅能加深对其发展规律的认识,而且对现实也有历史借鉴作用。 本文之所以从农业上进行探讨,主要基于这样的理念:在古代传统农业社会中, 农业始终在国民经济体系中居首要乃至绝对地位。对农业研究基本上就可以大致了 解宋代经济的全貌。而且宋代发生的所谓的“商业革命”,如果没有农业的发展, 商业就缺乏发展的基础。当然,对宋代的农业发展状况,学术界还存有争议。为 此,笔者试图从一个地区的农业发展着手关注北宋经济的发展,并且希望在对区域 经济史个案研究的基础上,以图对北宋时期的整体经济状况有一个更全面的了解和 深入的认识。 程民生:中国北方经济史,人民出版社,2 0 0 4 年版,第7 5 3 页。 李伯重:“选精”、“集粹”与宋代江南农业革命对传统经济史研究方法的检讨,中国社会科学 2 0 0 0 年第1 期。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lst h e s i s 一、北宋时期河南地区经济发展的环境与历史 在我国古代历史上,河南地理位置重要,一向是我国人民南来北往、西去东来 的必经之地,也是各族人民频繁活动和密切交往的场所。“河南者,四通五达之郊, 兵法所称衢地者是也。”河南被誉为“居天下之中”,“咽喉九州,阃域中华”国, 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上占有特别突出的地位。夏商以来,不少王朝的都城建在今河 南省境内,把河南作为他们进行历史活动的中心舞台。 ( 一) 北宋时期河南农业生产的地理环境与政区状况 1 地理环境 河南地区有利于农业发展的地理环境,主要表现在气候与地形等方面。 从气候特点看,据专家对两宋时期的气候进行细致考察后,认为:“宋代的气 候变迁,主要从经历了达1 4 0 年之久的温暖期、再过渡到长达1 6 0 年之久的寒 冷期,随后的2 0 年,又进入了新的温暖期。”。但自总体而言,当时的气候 变化幅度不大。其温暖期的气候状况大致与现代河南地区的气候相近似。 今河南地处北亚热带和暖温带地区,气候温和,日照充足,降水丰沛,适宜于 农、林、牧、渔各业发展。其特点为:一是过渡性明显,地区差异性显著。河南处 于中纬度地带,我国划分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地理分界线秦岭淮河一线,正好穿过境 内的伏牛山脊和淮河干流。此线北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地区,面积占全省总面 积的7 0 ;此线以南为亚热带湿润半湿润地区,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3 0 ,气候 具有明显的过渡性特点。全省由于受季风气候的影响,加上南北所处的纬度不同, 东西地形的差异,使河南的热量资源南部和东部多,北部和西部少,降水量南部和 东南部多,北部和西北部少,气候的地区差异性明显。二是温暖适中,兼有南北之 长。河南气候温和,全省年平均气温1 2 8 1 5 5 ,冬冷夏炎,四季分明,具有 冬季寒冷且雨雪少,春季短、干旱且风沙多,夏日炎热雨水丰沛,秋季晴和日照足 的特点。河南处于暖温带和亚热带的过渡地带,南北两个气候带的优点兼而有之, 具有南北之长,有利于多种植物的生长。三是季风性显著,灾害性天气频繁,河南 西靠广阔的欧亚大陆,东近浩瀚的太平洋,冬夏海陆温差显著,风向随季节变化明 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序。 顾炎武:天下郡同利病书卷五一卜,河南一形势。 张全叫、王玉德:生态环境与区域文化史研究,崇文书局2 0 0 5 年,第2 3 0 页。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st h 5 s i s 显。季风气候对农业有利的方面是主导的,但也有其不利的一面,主要在于它的不 稳定性,具体表现在年降水量的时空分布不均,往往全年的降水量主要集中在夏季, 约占全年降水量的4 5 6 0 ,降水的不稳定性极易引起旱涝灾害。 河南的地貌主要有两个特点:一是地势西高东低,东西差异明显。河南位于我 国第二级地貌台阶和第三级地貌台阶的过渡地带。西部的太行山、崤山、熊耳山、 嵩山、伏牛山等属于第二级地貌台阶。东部的平原、南阳盆地及其以东的山地丘陵, 则为第三级地貌台阶的组成部分。河南地势的总趋势为西部海拔高而起伏大,东部 地势低且平坦,从西到东依次由中山到低山,再从丘陵过渡到平原。河南最高处与 最低处相差2 3 9 0 6 米。这样的地势使河南境内较大的河流大都发源于西部山区。 二是河南地貌形态复杂多样。河南境内不仅有绵延高峻的山地,也有坦荡无垠的平 原;既有波状起伏的丘陵,还有山丘环抱的盒地。多种多样的地貌类型为河南农林 牧和工矿业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河南山脉集中分布在豫西北、豫西和豫 南地区。北有太行山、南有桐柏山、大别山,西有伏牛l “。河南的丘陵多数是低山 经过长期风化剥蚀的石质丘陵,有些是黄土高原经流水切割而形成的黄土丘陵。丘 陵与山地主要集中分布在豫西北少数地区、豫西山地东缘和豫南东部边缘地带。河 南平原广布,辽阔坦荡。省内中部、东部和北部平原由黄河、淮河和海河冲积而成, 亦称黄淮海平原。西起太行山和豫西山地东麓,南至大别山北麓,东面和北面至省 界,面积广阔,土壤肥沃,是我国重要的农耕区。西南部为南阳盆地,具有明显的 环状和阶梯状地貌特征,面积约2 6 万平方公里,是河南最大的山间盆地;盆地 中部地势平坦,水热资源丰富,多种植物均可在此生长发育。 从土壤状况看, 河南省由于气候、地貌、水文等自然条件的影响,加以农业 开发历史悠久,因而土壤类型繁多。土壤大类主要有黄棕壤、棕壤、褐土、潮土、 砂疆黑土、盐碱土和水稻土7 种。 一般而言,上述河南地区的气候、地貌与土壤状况,对农业旱地作物的种植是 适宜的,是有利于传统农业的发展的。 2 政区状况 今河南地区处在东经1 1 0 。2 i7 儿6 。3 9 与北纬3 l 。2 37 3 6 。2 2 之间, 位于黄河中下游的中原地区。因历史上地处黄河以南,故名“河南”,简称“豫”。 上古时期天下分为九州,豫州位于九州之中,故历史上河南又有“中州”、“中原” 之称。河南与河北、山西、陕西、湖北、安徽、山东6 省毗邻,东西长约5 8 0 公里, 南北跨度约5 5 0 公里。全省土地面积1 6 7 万平方公里,其中山地面积4 4 万平方 公里,占全省面积的2 6 6 ;丘陵3 万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的1 7 7 ;平原面积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i t st h e s i s 9 3 万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的5 5 7 。 北宋时期,“河南”是指黄河以南的地区,与今天的河南地理位置有一定的区 别。本文所指的“河南”地区,是以现在的河南政区为标准来约定的。从元丰九域 志、舆地广记、宋史地理志以及有关史志材料看,北宋时期的“河南地 区”共涉7 路:即京畿路、京西北路、京西南路、河北西路、河北东路,淮南西路、 永兴军路。当时上述7 路共辖有府州军2 1 个,县1 1 7 个。为了便于说明和比较,以现 在河南政区为标准,列出河南地区在北宋时期所在的路及其辖区,如下表。: 表一北宋时期河南地区的政区表 路名府州军 级别辖区 开封、祥符、尉氏、陈留、雍丘、封丘、中牟、阳武、 京畿路开封府辅延津、长垣、东明、襄邑、扶沟、鄢陵、考城、太康、 咸平 京东西路 应天府辅宁陵、柘城、谷熟、下邑、虞城 颍昌府次府长社、郾城、阳翟、长葛、临颍、舞阳、郏 河南、洛阳、永安、偃师、颍阳、巩、密、新安、寿安、 河南府辅 伊阳、渑池、永宁、长水、河清、登封 一 郑州辅 管城、荥泽、原武、新郑、荥阳 尿 滑州辅 白马、韦城、胙城 西 北 孟卅i望汜水、王屋、河阳、温、济源、河阴 汝阳、上蔡、新蔡、褒信、遂平、新息、确山、真阳、 路 蔡州紧 西平、平舆 陈州辅宛丘、项城、商水、西华、南顿 汝卅i辅梁、襄城、叶、鲁山、宝丰 信阳军下信阳、罗山 邓州望穰、南阳、内乡、顺阳、淅川 京谣南路 浚州 下 卫、黎阳 唐州 上 泌阳、湖阳、比阳、桐柏、方城 根据儿l 域忠、米史、术会要辑稿等重要义献,并对照谭其骧主编的中国历史地图集 ( 第六埘) 编制m 成。 6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l 5 相卅1望安阳、汤阴、林虑 河北西路 卫州望 汲、新乡、获嘉、共城。 怀卅f雄河内、武陟、元祜 河北东路澶州 上 濮阳、临河、清丰、南乐、卫南 陕州 府 平陆、陕、灵宝、湖城 永兴军路 虢州雄 栾川、卢氏、虢略 淮南西路光州 上 定城、固始、光山、仙居 ( 二) 北宋以前河南经济发展状况 河南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也是我国开发最早的地区之一。历史 上劳动人民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创造了丰富的劳动成果并积累了丰富的发 展经济的经验,为我们今天的经济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物资基础和历史借鉴作用。 据考古发现,河南境内大约五十万年前就有了人类活动。不过,其境内的原始 农业是在距今约五千年前才出现的。而这时期,黄河流域的气候温暖潮湿,再加上 众多的河流和湖泊,复杂多样的地貌,这些都有利于原始农业和原始畜牧业的发生 与发展。今天,遍稀全省范围的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遗址就反映了这一点。而且从 出土的文物上看,农业已成了当时人们生活资料的主要来源。 夏、商、周时期,河南地区人口众多,司马迁曾说过“昔三代之居,皆在河洛 之间。就古代而言人口众多多是经济发展的一个标志。从司马迁的描述中也能 看出其发展状况,如关中以东“膏壤沃野千里,自虞夏之贡以为上田,其民有 先王之遗风,好稼穑,殖五谷”。 春秋时期,政治中心回归于河南。这使得政治优势带动了河南地区的经济发展 和其地位的提高。到战国前期,魏国独霸中原,其经济发展受到群雄的重视并处于 各国的前列。公元前3 4 1 年和公元前3 4 0 年两次战争使魏国的霸业衰落了下来。但 此后的河南仍是七国中魏、赵、韩、楚四国的中心地区。由于河南地区的交通便利, 此处的商业也兴盛起来。从后人对出土器物上分析,发现春秋战国时期,河南境内 已经普遍使用铁制工具,并推广了牛耕技术。这进一步增强了人们适应和改造自然 的能力。 秦汉时期,社会经济基本上处于大一统的发展背景下,河南地区的经济在这期 间也有新的发展。不过在秦朝时期,关中地区经济发展要比河南快的多,而河南在 司马迁:史记卷六十九,苏秦列传。 司马迁:史记卷一百二十九,贷殖列传。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此时则略显慢。但河南地区由于基础良好,只要有适宜的发展条件,其发展起来仍 不可忽视。尤其是在西汉中期,河南地区的经济相当发达,其表现在城市经济,如 “楚之宛( 今南阳) 、陈( 今淮阳) 、郑之阳翟( 今禹州) ,二周( 今洛阳东) 之 三川,富冠海内,皆为天下名都”。农业经济也很突出,如“宋、卫、韩、梁, 好本稼穑,编户齐民,无不家衍人给”。从人口统计上看,到西汉平帝元始二年 ( 2 年) ,河南的人口已经达到】2 8 9 9 2 7 9 人,占全国总人口的2 2 7 。;东汉顺帝 永和五年( 1 4 0 年) ,河南地区人口有9 8 0 6 0 0 5 人,占全国总人口的1 9 7 唰9 。河南 地区的人口数量位居全国第一。从人口的密度上看,西汉元始二年( 2 年) 人口密 度为每平方公里8 1 人;东汉永和五年( 1 4 0 年) 河南地区的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 6 2 人,仍然位于全国之首。这也表明其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同时,两汉期间, 农业生产的进一步发展还表现在水利工程的蓬勃发展、生产工具的改进、农作物种 类大大增加等方面。 魏晋南北朝时期,河南地区是北方或全国的政治经济中心。曹操曾挟汉献帝盘 踞许昌;魏、西晋、北魏三朝均建都于洛阳,可见河南的经济地位很重要。但由于 朝代更替较频,社会动荡不安,人民也因此而流徙。这使得经济几经恢复与发展。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北方少数民族大举南下,中原地区的经济社会改变不少。如北魏 迂都洛阳伊始,鲜卑统治者就把他们的生产方式带入了中原。他们选中了黄河两岸 的水草丰美之地进行放牧。如“石济( 滑县西) 以西、河内以东,拒黄河南北千里 为牧地。事寻施行,今之马地也。”。这时期中原虽动荡不安,但经济经济也间歇 中得到了恢复发展,如曹魏统治北方时实行了屯田,先在许下( 今许昌) 试行,大 获成功,“得谷百万斛”8 ,之后很快向北方各地推行,“于是州郡例置田官,所 在积谷。征伐四方,无运粮之劳,遂兼蔑群贼,克平天下”o 。“数年之中,所在 积粟,仓廪皆满。”经济实力得到增加。此间水利事业表现也较突出,如晋武帝 太康年间杜预在南阳重修了召信臣水利设施遗迹,“激用滢、洧诸水以浸原田万余 顷,分疆刊石,使有定分,公私同利。众庶赖之,号曰杜父” 。利用河流的 水利资源,制定用水办法,浇灌农e 日1 万多顷,农业丰收得到了保障。不过虽然其 扭宽:盐铣论卷一通有第_ 三。 桓宽:盐铁论卷一,通有第三。 裳祖亮:中国占代人口史专题研究,中州吉籍出版社,1 9 9 4 年版,第1 8 3 1 8 5 、2 0 9 2 1 0 页。 袁祖亮:中国古代人口史专题研究,中州古籍出版社,1 9 9 4 年版,第2 0 8 2 1 0 页。 魏收:魏书卷四十四,宇文富传。 三国志卷一,魏武帝纪。 三国志卷一,魏武帝纪。 晋书卷二十六,食堂志。 晋书卷三l 蹦札预传。 8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农业在当时获得了一定程度的恢复,但是,河南在这一时期遭到一次大破坏是不容 置疑的。 公元5 8 9 年,隋文帝大举南下,结束了自东汉以来近4 0 0 年的动乱分裂,历史 进入了又一个大一统时期。在统一和平的年代,全国经济大幅度发展,创造出了隋 朝的“开皇之治”和唐朝的“开元盛世”这样辉煌的局面。隋唐时期全国的政治中 心虽在关中地区,但是仍须仰仗东都( 洛阳) 的供给。隋朝为了发展南北漕运和方 便乘舟巡游,隋炀帝继文帝修建广通渠之后,开凿了以洛阳为中心沟通南北的大运 河。并于大业元年( 6 0 5 年) 隋炀帝下诏征发河南、淮北诸郡百万民工开通通济渠, 大业四年又征发河北百万民工开永济渠。运河开通后很快发挥了作用,如通济渠“西 通河洛,南达江淮。炀帝巡幸,每泛舟而往江都焉。其交、广、荆、益、扬、越等 州,运漕商旅往来不绝。”。河南作为大运河的中心地区和枢纽,其交通地位更加 突出,社会经济得到的利益也最大。入唐以后,随着大运河的作用日益突出,汴河 咽喉地区的汴州地位更加重要,发展势头不可阻挡。开元年间,“河南,汴为雄郡, 自江淮达于河洛,舟车辐辏,人庶浩繁”。隋唐时期河南地区的农业也得到了稳 步发展,农田水利事业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决沁水东注,名日利民渠,以溉 舄卤,民赖其利。”唐高祖武德元年( 6 1 8 年) 开挖了广济渠,唐太宗贞观十一年 ( 6 3 7 年) 扩建南利人渠等。农庄| 水利事业的发展在保障旱地农业的稳产高产的同 时,还开拓水田,扩大了水稻种植面积。唐高宗永徽五年( 6 5 4 年) ,史载“是岁 大稔,洛州粟米斗两钱半,粳米斗十一钱。”。水稻获得了丰收,一时稻米充斥市 场,可见当时河南农业经济发展程度。 从北宋以前农业发展的状况上来看,河南由于处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其区域特 点适于发展农业。但是由于重要的地理位置在古代经常是兵家争夺的地方,受到战 争的影响也很大。在五代,王朝更是更迭不断,战乱纷争,人口流离,经济再次受 到重创。这为北宋经济发展带来很大的挑战。 通典卷一百七十七,河南府。 旧唐书卷六十四,李道坚传。 隋书卷三十八,卢赍传。 资治通鉴卷一百九十九,永徽五年冬十月癸丑。佑嗬徽光札刘魏鸲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5t h e s i s 二、北宋时期河南农业。的发展与波动 “农,天下之本,务莫大焉。”。在农耕时代,农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决定一 个王朝经济发展的高低。我国自古就高度重视农业发展,“治本于农,务兹稼穑。 识载南亩,我艺黍稷”。劳动人民从农业生产的实践中逐渐积累了丰富的生产经 验。农业是经济生产和自然再生产过程交织在一起的生产部门,它具有强烈的季节 性、周期性和强烈的地域性等特点。农业生产的发展是人口、土地、自然等综合因 素的结果。 ( 一) 人口的变化与农业发展 “国以民为本”,人口数量的变动在中国古代经济史研究中是经常考虑的一 个重要因素。为清楚地看出北宋时期河南地区的人口状况,我们有必要对河南地区 的人口在历史上的变动作一番比较。现列表 如下: 表二河南地区历史上几个年份的有关人口统计表 人口数( 千人)比重( )密度( 人k m 2 ) 西汉元始二年 1 3 0 4 2 2 2 4 8 7 8 1 隋炀帝大业五年9 5 0 81 8 55 6 9 3 唐玄宗天宝十一年 7 5 9 41 2 6 44 5 4 7 北宋神宗元丰二年 5 1 7 96 5 63 1 0 1 元世祖至元二十七年 1 1 3 6 1 5 6 8 明孝宗弘治四年2 8 4 1 3 0 9 1 7 0 1 清康熙二十四年 6 3 5 36 3 33 8 0 4 为了更直观地看出河南在历史上的人口变动趋势,依上表的数据绘制下图 吲为资料所限,隼义中所涉及的“农业”基本上是从狭义的农业着手:第二部分虽含有一些广义农业的 材料,但这主要从农产品商品亿角度论证其农业发展的程度的。 司马迁:史记卷十。孝文本纪第十。 佚名:干字文,陕西人民出版社,1 9 9 6 年版,第6 l 页。 三国志卷六一,吴书陆凯传。 数据来源自赵文林中国人口史,人民出版社,1 9 8 8 年版,表9 6 、表9 7 、表9 8 。 囊祖亮中国占代人口史专题研究( 中州古籍出版社,1 9 9 4 年版) 上统计有1 2 8 9 9 2 7 9 人。现为统一需要 采取赵文林中国人口史( 人民m 版社,1 9 8 8 年版) 统计的数据。 l o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r st h e s i s 图一:历史上河南地区的人口趋势图 图二:河南地区历史上人口比重及其密度图 从上图可以看出:无论是从人口数量上、人口密度上还是从河南地区人口在全国 的比重上,北宋时期河南地区的人口基本上处在相对较低的水平。这也印证了宋 在史学界对术代al j 问题响小h 的看法:程民生认为宋代人口的统计资科中大多只是丁数每户平均2 3 4 人, 根本无法反映真实的人口数量( 中国北方经济史,人民出版社,第3 9 8 页) ;新波义信( 宋代江南经济史研 究,江苏人民出版社,2 0 0 1 年版,第1 7 卜一1 7 2 页) 认为宋代的户籍统计与历代相比可信度较低已是定论 必须指出,尤其是幼口不列入统计,因此平均一户人口数之低,已超出了常识范畴。此外因诡名挟户导致的析户、 l l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r ,st h e s i s 史对京西路的记载: “京西南、北路,盖禹贡冀、豫、荆、兖、梁五州之域, 而豫州之壤为多,然土地褊薄,迫于营养。盟滓、荥阳、滑台、宛丘、汝阴、颍 川、临汝在二京之交,其俗颇同。唐、邓、汝、蔡率多旷田,盖自唐季之乱,土著者 寡。”甚至在熙宁六年( 1 0 7 3 年) 十月,苏辙对京西北路还这样描述“惟京西于诸 路地大且近,出入数千里,土官民淳,然其壤地瘠薄,多旷而不耕;户口寡 少”。可见,当时河南地区的人口大致情况是地广人稀。 人口是农业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北宋政府在长达1 6 8 年的统治过程中,注意 发展人口问题,以解决当时劳动力缺乏的状况。而处于国家政治文化中心的河南地 区,受惠于国家的各种有关人口的政策较多,这也使得人口增长较明显。 首先是国家采取移民政策。宋朝初年,为了统一,北宋政府对北汉进行移民 以削日b 其军事后备力量。开宝二年( 9 6 9 年) ,宋太祖接受建议,对北汉采取“起 其部内人户于西京、襄、邓、唐、汝州,给闲田使自耕种,绝其供馈”的政策。 五月,太祖围攻太原不克,退兵时“徙太原民万余家于山东、河南”。:宋太宗雍 熙三( 9 8 6 年) 年伐辽期间,潘美一度攻下辽寰( 今山西朔州东北) 、朔( 今山西朔 州) 、石( 今山西大同) 、应( 今山西应县) 四州,兵败后退时将四州民8 2 3 6 户、7 8 2 6 2 口及牛、羊、驼、马4 0 余万头迁“至河南府、许、汝等州”。从以上记载中可 以看到,这些民众的移向大都是在今天河南境内,这无疑增加了河南地区的人口。 其次是在灾荒期间政府安抚流民,使他们留守家园,这为恢复和发展生产做了 准备。太平兴国七年( 9 8 2 年) ,因京畿地区早蝗相继,流民甚众,政府令“民户回 原籍复业者减五年税”,原欠税款全部免除。若百日后仍未复业,其桑土允许他人 “承佃为永业,岁输税调亦如复业之制” 。淳化四年( 9 9 3 年) 一月,宋政府下约 束流民归业不限半年诏:“应开封府内百姓等,一昨霖淫作渗,水潦荐臻。多稼 既被于天灾,尽室不安於地著,遂致转徒。其将畴依。先是今年三月辛亥诏:应流 民限半年复业,限满不复,即许乡里承佃, 离去邱园,盖非获已。自今年十一月以前, 便为永业。又念民之常性,安土重迁, 因水潦逃移人户,任其归业,不得以辛 并户相当盛行,层不穷,所以采用的人仁i 资料中的口数几乎毫无意义:赵文林( 中国 口史,人民出版社,1 9 8 8 年版,第2 4 4 灭) 经过复杂的统计得“1 人l 与户比值是4 1 。但从专家对河南地区的人口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当时 河南的人口要比历史上统汁的要多。 脱脱:宋史卷八十五,地理志一。 苏辙:栾城集卷二十三,京西北路转运时题名记。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十,开宝二年闰五月己来。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十七,雍熙三年七月壬午。 徐松:宋会要辑稿食货卷一之一六。 】2 亥诏书从事。”。 再次,宋政府采用降价的方式来赈济灾民。如“景德元年( 1 0 0 4 年) 二月二日 京西转运司言:襄、许、陈、蔡等州民饥请减价粜仓粟赈救,从之”圆;又如“大 中祥符五年( 1 0 1 2 年) 二月诏,京西诸州军昨以谷贵,已减价出粜,尚虑民有缺食 者,宜令转运司谕辖下州军委实有饥民之处,多方劝诱蓄积之家除留支用外,将余 剩斛斗分散救济,仍差公于官量口数,监散内有愿减半价出粜者,亦听并当等第酬 奖”。 宋政府还针对因自然灾害而流亡的人口采取更为灵活的政策。政府供给粮食安 顿灾民,如“淳化二年( 9 9 1 年) 正月诏,永兴军、凤翔、同华、陕等州岁早,民 多流亡,宜令长吏设法招携,有复业者,以官仓粟贷之,人五斗”。;宋政府还鼓励 一些“富民”来协助安顿灾民,如“淳化五年( 9 9 4 年) 正月十六日,命直吏馆陈尧 叟、赵况、鲁会、王纶等并内臣四人往宋、毫、陈、颖等州出粟以贷饥民,二十 一日诏诸道州府被水潦处,富民能出粟以贷饥民者以名闻,当酬以爵秩” ;宋仁宗天 圣七年( 1 0 2 9 ) 年,针对当时辽遭受灾荒,流民南下,宋政府采取将辽饥民“分送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高血压患者护理要点
- 门市销售管理软件
- 亲子关系解读课件
- 芯片班长年终总结
- 中班数学对称
- 血液病患者护理
- 公司级安全环保培训内容课件
- 《装满昆虫的衣袋》课件
- 公司级安全培训课程安排
- 公司级安全培训目的课件
- 《进一步规范管理燃煤自备电厂工作方案》发改体改〔2021〕1624号
- 学生手册超级题库
- 现金收付业务管理办法
- 《多元统计分析-基于R(第3版)》课件全套 费宇 第1-13章-多元统计分析与R简介-多维标度分析
- 输变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表式附件1:线路工程填写示例
- 人音版小学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全册
- DLT 5630-2021 输变电工程防灾减灾设计规程-PDF解密
- 【川教版】《生命 生态 安全》二年级上册第3课 我的鸡蛋宝宝 课件
- 幼儿园小班语言《想长脚的石头》
- 模板安装三检记录表
- 哈弗F5汽车说明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