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论文)《太平广记》所收六朝作品校释札记.pdf_第1页
(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论文)《太平广记》所收六朝作品校释札记.pdf_第2页
(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论文)《太平广记》所收六朝作品校释札记.pdf_第3页
(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论文)《太平广记》所收六朝作品校释札记.pdf_第4页
(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论文)《太平广记》所收六朝作品校释札记.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 1 、坚持以。求实、创新”的科学精神从事研究工作 2 、本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俸和取缛的研究 成果 3 、本论文中除引文外,所有实验、数据和有关材料均是真实的。 4 、本论文中除引文和致谢的内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其它机构 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 5 、其他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声明并表示 了谢意 作者签名:五墓z 日 期:2 塑2 :s 。 ,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南京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学 校有权保留学位论文并向国家主管部门或其指定机构送交论文的电 子舨和纸质版;有权将学位论文用于非赢利目的的少量复制并允许论 文进入学校图书馆被查阅;有权将学位论文的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 行检索;有权将学位论文的标题和擒要汇编出版保密的学位论文在 解密后适用本规定 作者签名:卫,磊 日期:每窆 太。记所收六朝作品校释札记 内容摘要 太平广记是宋人李防主持编纂的一部文言小说总集,收录并保存了上起两汉,下至 五代宋初的文言小说约6 0 0 0 余则,其中不乏众多敬佚的作品,对文学,文化及语言等方面 的研究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汪绍榴先生校点的太平广记 ,作为几十年来通行的本子,取得了很高的学术成就, 是部里程碑式的著作但是,不可避免地,通行本中仍然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是文本上的 讹误,直接影响对太平广记 的欣赏及研究 本文中,笔者以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太平广记 所b l 原书及其他一些辑本作为参照, 对太平广记 所收六朝时期作品进行校勘,探讨通行本的一些问题,并从一个侧面证实了 张国风先生在其著作( 太平广记) 版本考述 中对四库本的积极评价在此基础上,以北 京燕山出版社1 9 9 5 年出版的白话( 太平广记) 为例,对诸如词语考释及文句翻译等方面 的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t 太平广记;通行本;四库本;六朝作品;较释 太平广记 所收六朝作品校释札记 a b s t r a c t a p i n gg u a n 8j i , e d i t e dt r a d e r t h ed i r e c t i o no f i i f a n gi nd y n a s t ys o n g , i san o v e l c o l l e c t i o no fa i i c l a s s i c a ll a n g u a g e 。w h i c hi i i :s i b i v c $ l u o i r i 。t h a n6 0 0 0n o v e l sf i r o md y m s t yl t a n t o t h e e a r l y o f d _ y i a a s t y s o n g t h i sc o l l e c t i o n i s ar e c o r d o f a l a r g e n u m b e r o f m l s s 啦w o r k s , a n d i t h a sm u c hr c f e r e r i t i a lv a l u et ot h es t u d yo fl i t e r a t u r e c u l t u r e dl a n g u a g e a sa p o p u l a r e d i t i o n i n t h e s e y e a r sa n da m a s t c l g i e c e l i k ea 1 1 1 i l e $ t 0 1 嗡t l a ce d i t i o no f 埘肋g g u a n g iw l a i e l ai sp r o o f r e a da n dp u n c t u a t e db yw a n gs l a a o y i n g g o tav e v l a i g hs e i e l a t i t i e a c h i e v e m e n t b u t , u n a v o i d a b l y , t h i se d i t i o ns t i l lh a sl o t so fp r o b l e m s , m o s to fw l a i c bm l i t e r a l e l t l o l 嘎i tl l l a k e $ t h ea p p r e c i a t i o na n ds t u d yd i f f i c u l t 功t h i sa r t i c l e , l h ew r i t e ru s e ds o m er e f e r e n c 钨剐曲罄t h ee d i t i o no fw e l t 】砜珥伽厨1 0 4 q u a r t 鼢4 ,t h eo r i g a l a l so ft a ip i n gg 蚺憾i ia n do t h e re d i t i 0 1 a , t oc o l l a t et h ew o r k so fs i x d y n a s t yi nt h ep o p u l a re d i t i o no tt a p i n gc , u a n & 砸。s t u d ys o m cp r o b l e m so ft h i se d i t i o n , a n d c o n f i r mz h a n gg u o f e n g sp o s i t i v ei d e aa b o u tt h ee d i t i o no t 肠缸h i sm a s t e r p i e c es t u d ya n d e x p o u n d a b o u t t h e e d i t i o n 对7 a i p i n g g m s j i o nt i mb a s i s , t h ev , ,1 r i t e rt o o kb o al - i u at a ip i n g6 w 臀j iw l a i e hw 豳p u b l i s l a e db yb c ij i n g y hs h a hp r e s si n1 9 9 5 柚e x a m p l et op u tf o r w a r di d e a sa b o u tt h ce x p l a n a t i o no lw o r d sa n d s c n t c n c e si n7 a p n & g u a n , 0 属 x q w o r d s :t a gh gg u a n gj i ;p o p u l a re d i t i o n ;e d i t i o no ts ik u ;w o r k so fs i xd y n a s t y ; c o l l a t i o na n dm e a n i n g 2 太平广记) 所收六朝作品校释札记 前言 太平广记 是宋人李畴,奉太宗皇帝之命主持编纂的一部文言小说总集,为束初形成 的几部大型类书之一该书于宋太宗太平兴国二年( 公元9 7 7 年) 三月奉诏修撰,次年八月 书成表进,太平兴国六年正月奉旨雕版印行( 见太平广记表) 因其书成于太平兴国年间, 与太平御览 同时编纂,故以。太平”二字命名 太平广记 作为一部百科全书式的作品,正文5 0 0 卷,目录1 0 卷,约近3 0 0 万言, 实际引书4 7 5 种( ( 太平广记) 引得 ) ,收录了上起两汉、下至五代宋初的文言小说约6 0 0 0 余则,有着非常丰富的内容它不仅为我们呈现了从汉至唐广泛社会生活的宏大图景,成为 研究其历史风貌及文化观念的( 除正史以外的) 重要依据之一;同时,也集中展示了这一历 史阶段中小说艺术发展的特点及其规模,被称为“小说家之渊薮”,受到历代小说史家的重 视在其引用的数百种典籍中,半数以上都已散侠,如今也只有依据广记 ( 及其他一些 典籍) 进行辑佚和校勘,方能窥见其部分原貌除此之外,它还保存了大量的语言材料,突 出展现了中古时期的汉语语言特色,为研究汉语词汇史和古代俗语词提供了丰富而生动的资 源。 关于 太平广记的研究,前人、今人已经为我们做了很多的工作,获得了广泛的成就 兹举其大要言之: 鲁迅先生的古小说钩沉 ,大多是从艺文类聚 、太平御览) 及太平广记等书 中辑出,与此同时,他做了许多相关的考证工作,为后学的研究莫定了良好的基础;李剑国 先生的唐前志怪小说史 、唐五代恚怪传奇叙录 ,虽然不是专门研究太平广记 ,却广 泛涉及广记) ,旁征博引、缜密严谨,为广记的引书作了大量的考证;张国风先生的 ( 太平广记) 版本考述,较集中地展示了广记现存各个主要版本的面貌、特点,全面 细致,深入浅出,是一部在版本研究方面成果突出的著作;蒋礼鸿先生的敦煌变文字义通 释 、郭在贻先生的 训诂丛稿,、江蓝生先生的魏晋南北朝小说词语汇释、壬镁先生的 唐宋笔记语辞汇释 及王云路、方一新先生的中古汉语语词例释 等著作,在语言研究 特别是词汇研究方面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而钱钟书先生的( 太平广记) 二一五则 ( 管锥 编第二册) ,则通过对不同时代及民族文献的大跨度的比较,为我们审视中国古小说,发 现其魅力,找到了独特的观察角度及审美方式 3 太平广记所收六朝作品校释札记 关于太平广记 的版本,张国风先生在太平广记) 版本考述一书中已有全面论 述给笔者的学习提供了很大帮助据张氏调查了解,现存的太平广记 有如f 重要版 本:清人孙潜的校宋本、清人陈鳢的校宋本,明人沈与文的野竹斋抄本,明代嘉靖、隆庆年 间的谈恺刻本明代隆庆、万历年间的活字本,明末许自昌刻本,乾隆二十年的黄晟槐荫堂 巾箱本,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汪绍槛校点本兹据考述,作简要介绍如下: 孙潜棱宋本 孙潜( 1 6 1 8 - ? ) ,字潜夫。孙校本的原本是谈本,孙氏是在这个谈本上留下了校批。 孙校本缺最后的1 4 卷,只剩下4 8 6 卷。孙校本没有太平广记表,也没有在太平广记引 用书目 和总目录上留下校语孙校本与野竹斋抄本的差距比较小,而与陈鳢校本的差距大 一些。孙校本于原本的“构”“购”字,大多改作“御名”,所据宋抄显系南宋高宗时的抄本 卷三三八的末页有孙氏跋语:“以上二卷系世学楼抄人”严一萍据此判断,孙氏所据旧抄原 系世学楼旧藏。而世学楼是明人钮纬的藏书之所。孙校本现藏台湾大学研究图书馆 沈与文野竹斋抄本 沈与文( 1 4 7 2 一? ) ,字辨之,号野竹居士、姑馀山人。吴县人沈与文是嘉靖对一位 著名的藏书家野竹斋抄本的底本是一个宋本( 或元本) 。野竹斋抄本半页1 2 行,行2 2 字 白口左右双边其所据宋本,似亦为每行2 2 字与孙校本所据宋抄同根据是,野竹斋抄 本卷一六五长孙道生 一则,漏去“报国负乘是擢昔霍去病以匈奴未灭无以宅为今强寇” 2 2 字,恰好1 行“报国”属上句“无以报国”;“今强寇”属下旬“今强寇尚游魂漠北乙 必是抄者一时琉忽,漏去1 行。努竹斋抄本的太平广记表 上纂修官的官衔与陈鳢校本相 同而有别于谈恺刻本野竹斋抄本的总目录虽然留下了校语,但在卷次德分合上却作了手脚, 未能反映宋本的原貌野竹斋抄本现藏国家图书馆 陈鳢校宋本 陈鳢( 1 7 5 3 - 1 8 1 7 ) ,字仲鱼,号简庄,一号河庄,清海宁人交游甚广,著述颇丰 陈鳢曾经根据个残宋本来校勘一个许自昌刻本陈校本在太平广记表 上留下了校语, 尤其是在总目录上反映了宋本的本来面目,为我们确认太平广记) 的成书时间,特别是了 解太平广记 的卷次分合、缺佚情况、篇目分布提供了版本依据这是孙校本和野竹斋抄 本有所欠缺的况且孙校本所缺的1 4 卷中,陈校本仅缺4 卷由此可见,陈校本有其不可 取代的价值 谈馅刻本 谈恺( 1 5 0 3 - 1 5 6 8 ) ,字守教,号十山,祖籍河南开封,宋室南渡时徙无锡谈刻本, 4 太平广记 昕收六朝作品校释札记 半页1 2 行,行笼字,自口,四周单框,是现在能看到的太平广记最早的刻本,也是现 存的各种太平广记) 刻本的源头通行本严格遵循谈刻本的面貌,对野竹斋抄本、陈校本 的吸收是十分有限的汪绍楹先生发现,谈刻本先后有三次印本,这三次印本仅仅在第二六 一、二六二、二六三、二六四、二六五、二二六九,二七。等7 卷上有区别汪绍楹先生将它 们依次称为“初印本”、“后印本”和“最后印本”这是一个重要的发现,七卷的缺失和补 充直接涉及太平广记的版本演变谈刻本雕刻以后,流传未广许自昌刻本和隆庆、 万历间活字本先后通行1 9 3 3 年文友堂据此印行以后,谈刻本才流传开来。 隆庆、万历问活字本 隆庆、万历间活字本半页1 1 行,或1 2 行,行2 2 字书前列李叻等进书表,表末有谈 恺嘉靖四十五年的按语其次是引用书目目录首页有谈恺等署名,一如谈刻本活字本早 于许刻,而许刻则系万历年问。王重民中国善本书提要 估计隆庆、万历间活字本和活字 本太平御览) 。为用同一套活字捧印”;怀疑成书在谈刻本之前隆庆万历间活字本字迹 模糊,其中篇目常脱落出处,正文与谈刻本很少有出入隆庆、万历问活字本应该最接近谈 刻本最初的印本,对我们判断谈刻本的三次印本的先后顺序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许自昌刻本 许自昌( 1 5 7 8 - 1 6 2 3 ) ,字玄祜,号震寰,一号高阳生、梅花主人长洲( 今苏州) 人 许刻本基本依谈刻本而稍异半页1 2 行,行2 4 字每行比谈刻本多了2 字书前和每卷首 页标有“明长洲许自昌玄祜甫校”字样。许氏在本校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凡是内容大致重复 的篇目他尽可能地加以注出,譬如卷五十九西河少女,许氏便用小字注出。与七卷伯 山甫传同8 ,等等 黄晟槐荫堂巾箱本 黄晟,字东晤,号晓峰黄氏将谈刻本翻刻威巾箱本,忠于谈刻本而有所修补,尤其是 谈刻本所缺所漏的字通过查对,可以看出,黄氏的辑补,显然是有根据的,不是想当然 黄本在版本方面的主要贡献即在于此黄本半页1 2 行,行2 2 字扉页刻“天都黄晓峰校刊 太平广记槐荫草堂藏版”栏外上方横刻。乾隆乙亥年夏月”,当即乾隆二十年,似即黄 本成书之年书前有重刻太平广记序 ,末署“乾隆十八年岁次癸酉秋八月天都黄晟晓峰 校刊于槐荫草堂”其次于每卷首页均标出。天都黄晟晓峰氏校刊” 。 太平广记详节本 韩国藏有太平广记 的一个选本太平广记详节k 高丽高宗三年( 1 2 1 6 ) 的翰林 1 详见张国风著;太平广记) 版本考述 ,中华书局,2 0 0 4 年版,第三章“太平广记) 版本的演变 5 太平广记 所收六朝作品校释札记 别曲中已经提到太平广记即是说,至迟在公元1 2 1 6 年( 时当南宋宁宗嘉定九年) , 太平广记已经传入韩国,并且流传开来世祖八年( 1 4 6 2 。明英宗天顺六年) 四月,成 任( 1 4 2 1 - - 1 4 8 4 ) 撰辑太平广记详节五十卷刊行他又从太平广记 和其他书籍中采 集篇目,编成太平通载八十卷,并刊行据张氏考察。详节 篇目的顺序和太平广 记 完全一致,一共选入8 3 9 篇作品,其中收录很多广记的著名作品另外,张氏经过 对详节和孙校本,野竹斋抄本及陈校本的比对,推测详节的底本是宋本,其文字与 孙校本、陈校本及明抄本吻合之处在在皆是 另有明人冯梦龙所编太平广记钞 亦可参考永乐大典 虽然绝大部分已经亡佚 但残存的8 0 0 卷中,有关太平广记) 的材料也相当丰富 现在通行的太平广记是汪绍楹校点本,开始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后由中华书局 出版( 以下简称中华本) 据张国风先生统计。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国内大约有二十家出 版社竞相出版太平广记 及其白话翻泽本,它们实际大多是以中华本作为依据( 见( 太 平广记) 版本考述】4 页) 中华本“以谈恺刻本为底本,用陈鳢校宋本,明沈氏野竹斋钞 本( 北京图书馆藏) 校勘,并参酌了明许自昌刻本和清黄晟刻本”1 ,成为四十年来学界通 行的本子,是太平广记 研究的一块里程碑汪绍楹先生学识渊博,校勘谨严,可谓功不 可没。但是,不可避免地,中华本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比如,张氏即认为它对于陈校本, 野竹斋抄本的吸收都极其有限,致使学界对于陈校本、野竹斋抄本的价值至今尚无确切的估 计2 太平广记 的版本研究也不会因为中华本而画上句号,它仍需要不断的发掘和更加全 面的校对 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太平广记( 以下简称四库本) ,是一个 值得重视的本子张国风先生认为,虽尚不能称完备,但“纵观全书,四库本是一个较好的 本子,它继承了黄本的优点3 ,某些地方还纠正了黄本的错讹”中华本在校点过程中参酌 了黄晟刻本,倘若再辅以四库本的对照,可能会收到更加好的效果黑龙江人民出版社于 1 9 9 9 年2 月出版了点校本太平广记 ,其中即以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作为参照,发现并解决 了中华本的很多讹误5 这表明,四库本在 太平广记 的研究中已经发挥重要作用笔者 l 汪绍橙点校:太平广记 ,中华书局,2 0 0 3 年敝,点校说明 2 考述1 4 页 3 前人近人均以为,四库奉的底本是谈翔本张氏经过比对,判断四库本的雇本是黄本,语见考述 ,2 9 页;关于黄本。张氏指出:。黄氏将淡本翻刻成巾箱本,忠于 交本而有所怪补,尤其是谈本所缺所漏的字 通过查对,可以看出,黄氏的辑补,显然是有根据的,不是想当然黄本在版奉方面的主要贡献鄙在于此 语见考述,2 b 页 4l 考述 ,3 9 页 5 语见张宗海:( 太平广记) 新点校本面世 ,黑龙江社会科学,2 0 0 0 年第6 期( 总第6 3 期) 7 9 页 6 太平广记 所收六钮作品校释札记 在阅读广记的过程中,即在中簪本的基础上以四库本( 及所引原书并其他一些辑本, 如说郛 ,广博物志等) 作为参照,发现了中华本中些值得讨论的问题( 当然也发现 了四库本中的一些问题,参看正文) 由于条件所限,笔者未能有幸见到这部点授本,而本 文中某些条目的考证,可能会与这部点校本中的某些内容重合,这里特作说明。四库本本半 页8 行,行2 l 字书前没有迸书表,连谈恺序、引用书目、总目录也一概省略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国内多家出版社根据中华本,竟相出版太平广记的白话翻译 本,对于广记本身的传播乃至文化的传承,都有不可忽视的作用,这是翻译行为本身的 意义所在。但是,就我们阅读所及的感觉,这些译本的水准是参差不齐的,都难免存在不同 程度的疏漏由于广记所收录的毕竟是文言小说。本身来源复杂,加之这些作品的语言 颇有并不习见的情况,特别是其中包含有不同时代的俗语言成分因此,对这些作品的翻译, 恐怕不像想象的那样轻而易举目前看来,翻译中出现的问题至少有两种:一是由于不能准 确了解某些语言的时代特点,导致对一些语句、尤其是对个别俗语词的理解存在误差,有望 文生义的弊端;二是所据文本( 中华本) 本身存在文字讹误,翻译处理时疏于考察,造成译 文与上下文有所偏差、不能贯通,有郢书燕说的弊端本文中。笔者即就北京燕山出版社 1 9 9 5 年9 月出版的白话 :“程郑,山东迁虏也,亦冶铸,贾椎髻之民, 富埒卓氏,俱居临邛”又汉书李陵传:。两人皆胡服椎结。”颜师古注:。结读日髻, 一撮之髫,其形如椎”亦可谓情思精进时( 不修边幅) 的外貌特征,如唐玄奘大唐西域 记 卷七“婆罗宛斯国”章,有“或断鬟、或椎髻,露形无服,涂身以灰,精勤苦行,求出 生死”云云本文。椎结”,当指其死者家人迎丧,哀伤断绝而顾不上修饰仪容( 以致“推 结”而出) ,似较“衰缓”更能形象地传达悲伤和仓卒狼狈的情状故广记 言“椎结迎 丧”,( 即便不言“衰经”) 当亦无不可 至其致误之由,则疑。衰经”与。椎结其音相近,传写者疏于审察,而有此误 6 广陵盛道几,元嘉十四年亡,托孤女于妇弟申翼之服阕,翼之以其女嫁 北卿严齐息,寒门也,丰其礼赂始成( 申翼之卷3 2 5 ) 按:“北卿”,四库本、搜神后记 卷六,皆作“北乡( 绑) ”,是“绋”、“卿”形近, 易致讹混 7 马势妇 姓蒋,村人应病死者,蒋辄侥惚,熟眠经日见人人死,然后 省觉( 一日) 语人云,某中病,我欲杀之,一:入其家内,婢无故犯 l 王汝涛主编:太平广记选 ,齐鲁书社,1 9 8 7 年版,1 1 4 页 2 王利器校注:( 风俗通义) 校注) ,中华书局,1 9 8 1 年版,下册,四。九页,。世问多有亡人魄持其家语 声气,所说良是”条 3 ( 唐) 玄奘撰:大唐西域记 ,上海人民出版社,1 9 7 7 年版( 下同) ,一四九页 4 也可能是中华本捧印之误 1 1 太平广记 所收六朝作品校释札记 我,我打眷甚,使婢当时闷绝,久之乃苏( 马势妇,卷3 5 8 ) 按:。见人人死0 搜神记卷十五作。见病人死0 似当从之 又,。打眷”,四库本作“打脊”“打脊0 大词典) 释作,。鞭笞背部,古时肉刑的一 种亦用作骂词,犹该死”,可从之。眷”字当是“脊”字形误 8 居一旦,妇先起,其夫寻亦出外某谓夫尚寝 后二人发觉被中仍 有安睡者 虑是其 夫 魂神,不敢惊动,乃徐徐抚床,遂冉冉入席而灭夫妇 惋怖不已( 无名夫妇,卷3 5 8 ) 按:“惋怖”,白话本译作“怅叹,同时感到害怕”,大意得之“惋怖”词非常见,大 词典不收究其结构,乃因一个“惋”字,故区别于单纯的恐惧。惋”,可表“叹”,亦 有“郁结”义慧琳音义卷十。惋抚”注引桂苑珠丛 云,。惋,惊叹而藏于心也” 。藏于心”者,或即谓郁结也。就本文言,“惋怖”乃谓恐惧郁结貌夫妇二人亲历灵异之 事,感到恐怖却又不明就里,故心中惴惴不安,以“惋怖”形容之,甚当。 。 9 王献失镜,镜在娶中罂才数寸,而镜尺余以问郭璞,日,此乃邪魅所 为使烧车辖以拟镜,镜印出焉1 ( 王献,卷3 5 9 ) 按:“烧车辖以拟镜”,白话本译作,“烧车轮的管键以模拟镜子”,非是。拟”,可指用 刀( 剑) 、箭等指向他人作砍杀、射击状此处所言“烧车辖以拟镜”。大约是指将烧红的车 辖对准镜子,起到恐吓、震慑邪魅的作用广记 卷三百二十三“富阳人”条( 出述异 记 ) 云,“王疑此材妖异,乃取纳蟹笼中,系担头归,云,至家当破燃之未之家三里, 闻中停停动转顾,见向材头变成一物,人面猴身,一手一足,语王日,相负已多, 望君见恕,开笼出我”富阳人所言“至家当破燃之”,亦恐吓之词,欲图震慑鬼魅闻之, 只得就范,形见求饶 1 0 陈羡 因将步骑数十,领猎犬,周旋于城外隶索果见孝p 其部曲士 灵孝” 于空冢中,闻人犬声怪避后十佘日,乃稍稍了寤,云,妇始来时, 于屋曲角鸡栖闽作好妇形2 ,自称阿紫 狐也 ( 陈茇,卷“7 ) 1 广记卷三百二十三。沈寂之”条( 出异苑 ) 云。寂之有长刀,( 鬼) 乃以置瓮中,有大镜,亦摄 以纳器中一然则小说志怪者好言鬼魅将镜子之类较丈物件装进开口较小、客积较小之器皿的行径 2 广记 同卷。说狐”条( 出玄中记 ) 云,“狐五十岁,能变化为妇人百岁为美女、为种巫,或为 丈夫与女人交接能知千里外事,善蛊魅,使人迷惑失智”本文言其“作好妇形”,大约已是百岁之鞭了 1 2 太平广记,所收六朝作品校释札记 按:。怪避”,谓因为害怕而躲避,搜神记卷十八引作,“闻人犬声,怪遂避去”。 1 1 陈 斐既到官 任酒泉郡太守 ,侍医有张侯,直医有王侯 ( 陈斐,卷4 4 7 ) 按;“侍医”,大词典 释作。为帝王及皇室成员治病的宫廷医生乙就本文而言,一郡 太守亦有侍医,大词典所释恐有疏漏;抑或小说作者之所杜撰 】2 后母卒及葬未窆,有大蛇捧草而出,径至丧所,以头击柩,涕血皆流 ( 窦武,卷4 5 6 ) 按:“捧草而出”,白话本译作“顶着草出来”将。捧”译作。顶着0 殊属牵强,大概 译者认为。捧”当用手,而蛇无手,故不得己改称。顶”,不知实为“捧”字有误后汉书窦 武传 作“自榛草而出”,其注云,“广雅 日,木蘩生日榛”又天中记 卷五十六“蛇” 类“产蛇”条,亦作。自榛草而出”1 然则“捧”字当是“榛”字形近之误 搜神后记) 弓则 1 临海人“更往猎” 复见白带人告日,我语君不能见用摊子已甚( 甚 明钞本作前长二字) ,今必报君,非我所知( 临海人,眷1 3 1 ) 按:“雠子已甚”,白话本译作,。你的仇人更多了”。更多了”,于文无据搜神后记) 卷十作“雠子已大”,太平御览) 卷八百三十二、广博物志) 卷四十九皆引。甚”字作。大” “雠子已甚( 大) ”,当谓仇人之子已经长大明钞本。前长”二字,其言虽不完整,其意 大约可知,当亦指较以前长大了,故知白话本所译不确 2 沛国士人日 令实悔之客日,是也言讫,其三子之言语,忽然 周稳,盖能知过之故也( 沛目人,卷1 3 1 ) l 四库全书 ,9 6 7 6 7 7 下 2 又题续搜神记) 隋志杂传类著录搜神后记 十卷,陶潜撰,日本国见在书目 同宋元史志书 目不著,盖已散侠胡震亨秘府汇函) 有十卷搜神后记 。后又翔入律速秘书、学津讨原 百子 全书k 此系明人辑录本,观其体例,一如搜神记 ,颇疑亦出胡应黛手今人汪绍橙有校注并附遣文 六条陶港,事迹具见晋书 ,宋书 ,南史 之隐逸传及莲社高贤传 、萧统陶渊明传h ( 详见辑 释 ,四。九页,题解) 3 御览 三七一二二页下;( 明) 董斯章撰:广博物志 ,岳麓书杜,1 9 9 1 年版( 下同) ,1 1 0 9 页下,引。搜 神记” 太平广记所收六朝作品校释札记 按:“周稳”,太平御览 卷七百四十。痦痖”类、卷九百九十七“蒺藜”类,及搜 神后记卷二,皆引作“言语周正“周正”一词常见,谓平整、均匀、端正,多指器物 及相貌此处引申之,当亦可指说话时发声平正、吐字周全“周稳”,大词典) 不收,当 与“周正”相类广博物志) 卷四十五鸟兽二,引此事作“言语周出”2 ,大致亦可通,谓 言语周全地。发出一 3 谢南康家婢行,逢一黑狗, 其后一两头人,两物随至家,婢与设食 食讫,两头人出婢因谓狗日,人已去狗曰,正已复来良久没,不知所在 ( 谢南康,卷1 4 1 ) 按:。正已复来”,搜神后记 卷七作。正巳复来”白话本译作。正巳时再来”,乃据 搜神后记 然“巳时再来”,于文无据,似不确,当从“已“已0 必定义汉书灌 夫传 云:。夫不好文学,喜任侠,已然诺。”颜师古注:“已,必也,谓一言许人,必信之 也”“正已复来”,即指一定会再来江西通志卷一百六十二引此事,作。犬日,正虑复 来”虑,谓谋划,准备。正虑复来”,指正准备再来,语气之肯定,与“正已复来”可 通下文云。后家人死丧”,是其。复来”之征 4 昔有一人,与奴同时得腹瘕病奴既死,令剖腹视之,得一白整乃试以 诸药浇灌之,并内药于腹中,悉无损动( 腹瘕病,卷2 1 8 ) 按:。损动”,白话本译作“损伤”,尚不确切“乃试以诸药浇灌之”,其药当谓毒药, 如搜神后记) 卷三作,“乃试以诸毒药浇灌之”,叙之甚明“动”,可作“发作”解,如宋 书武帝纪上云,。至是桓修还京,高祖托以金创疾动,不堪步从,乃与无忌同船共还” 故本文。损动”,当指因毒性发作而受到损害 又,。并内药于腹中”句,搜神后记 “腹”字作“口。两者无本质区别,然若从。内 口中一似更为准确。 5 一人径入王车中,回几容之,谓王日,君神明清照,物无隐情,亦有 1 御览 ,三- - - a 五页上,引。续搜神记。;御览 ,四四四页上,引。续搜神记” 2 广博物志k9 8 6 页上,引。搜神记 3 四库伞书 ,5 1 8 - 8 0 4 下 4 本卷属。征应”类第七谢南康家大祸将至,在所瘫免,故犬日。一定会再来”云云己字作必定解 符合情境若格已作巳时之已( 以为形误) ,则于上下文无据,难免牵强 1 4 太平广记) 所收六朝作品校释札记 身,故来相从,然当赠君一言 言毕 既入户,鬼便持斧,行棺墙上 ( 王戎,卷3 1 9 ) 按:。亦有身”,搜神后记 卷六作。亦有事”身,指身份;事,指爵位,如左传庄 公十四年 ,。吾皆许之上大夫之事”,然则二者皆可 又,。行棺墙上”,白话本译作“在棺箱上走动”,不确。“棺墙”,是棺材的装饰,非棺 材本身莽时需于棺上加装饰。棺饰分上下两部,上日柳,下日墙( 参看三礼辞典 “棺 饰”条附图) 将“棺墙”译作“棺箱”,属望文生义 6 1 索逊“使窃寻看”,见 此人- 说今当往报 报复 之 索逊 , 欲暂借甘罗来载公目,坏我甘罗,不可得此人c 无所苦,我试之耳 ( 索逊,卷3 2 0 ) 按:。此人二无所苦”五字,白话本译作,“这个人( 指索逊) 什么也不怕”,将其全 部认作。借甘罗者”( 此人) 的说话内容。而将“此人= ”认作索逊,失之:四库本引 作,。此人日,无所苦”,又搜神后记 卷六,。日”字作。云”,则说话内容只有。无所苦” 三字,而“此人:“亦指借甘罗者,与“此人”同,甚是考之文意,索逊“什么也不 怕”,这与载公所担心的“坏我甘罗”无关,在逻辑上不能成为对载公的回答;。无所苦”, 实谓“不用担心”,乃“此人”借甘罗时向载公说的安抚语中华本脱一。日( 云) 。字,以 致白话本将“此人”二字的指称混淆 6 2 此人借得甘罗,呼啸而来 逊便大呼,奴载我船,不与我牵,不得痛 手,方便载公甘罗,今欲击我,今日要当打坏奴甘罗忽然失却于是遂进 ( 同篇) 按:。今日要当打坏”句, 文有“蒲柳残骸,遂通班于一品,白惭悴 陋,莫副甄陛“云云,所指大致亦与本文相类,谓其身体不甚伟壮,所谓“蒲柳残骸”者 另后汉书周举传 ,言“( 周) 举姿貌短陋”,所谓“短陋”,大约亦不比“悴陋”出色 又,。人有笑其形容者”句,异苑卷九引作,。人有笑其形容者,便佯说以酒杯向口, 即掩鼻不脱”( 标点参看中华书局1 9 9 6 年版异苑,范宁校点) ,知本文此处恐有误或当 作,。便阳设以酒,杯向日,即掩鼻不脱”“杯向日”有误,“日”字当从异苑 作“口” 口、鼻相近,饮酒时杯子含于口而罩住鼻,乃常理“阳”,假装、佯装义即是说,假装摆 酒请这个人喝2 ,等他把酒杯放到嘴上的时候就罩住鼻子拿不下来了,以此作为对嘲笑者的 戏弄或者惩罚。 4 故世人以其日作其形,夜于厕问或猪栏边迎之捉者觉重,便是神 来即跳躞不住,占众事,卜行年蚕桑又善射钓,好则大侥,恶便仰眠 ( 阿訾,眷2 9 2 ) 按:“射钓”3 ,四库本、异苑 卷五皆作“射钩”。当从之“射钩”,谓猜度隐微难知 之事 5 陈氏女 着屐上大枫树颠,了无危惧,顾日,我应为神,今便长去,唯 左苍右黄当暂归耳人不了苍黄之意每春辄以苍狗,秋黄犬,设祀树下也 ( 阵氏女,卷2 9 3 ) 按:。人不了苍黄之意”,唐瞿昙悉达唐开元占经 卷六十云,。黄帝占e l :视两角星 明,王道大治;其星微小不明,王道失政,辅臣不言角星左苍右黄,正色也,吉;其色白 也,凶”,不知与本文是否有所关联。可备一说 1 ( 宋) 苏颂攮:苏魏公文集 ,中华书局,1 9 8 8 年版,下册,六三七页 2 “摆酒请这个人喝0 即“设以稻异苑) 此处“设”字作。说0 恐不确。说以酒杯向口一无来由 地让别人把酒杯放到嘴上去,这样的说法似并不台理;而广记 所引。设以酒”,划似更合乎情理 3 也可能是中华本捧印之误 4 ( 唐) 瞿县悉达等撰:四库术敦类丛书 ,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9 0 年版,第五册,6 0 2 页,。角一”节 1 7 太平广记所收六朝作品校释札记 5 永嘉朱彦居永宁,披荒立舍,便闻弦管之声及小几啼呼之音夜见一人, 身甚壮大,吹( 吹原作呼,据明钞本改) 杀其火彦素胆勇,不以为惧,印不移居, 亦无后患( 朱彦,卷3 1 8 ) 按:“吹杀”,四库本作“吹灭”,同 又,此事异苑卷六引作,“晋永嘉中朱彦居永宁,披荒入舍,夜见人身甚壮, 大呼杀其犬”( 标点参看中华书局1 9 9 6 年版异苑) ,范宁校点) 一云“入舍”,一云。立 舍”;另,一云“呼杀其犬”,一云。呼杀( 吹灭) 其火”。入舍”者,宅舍当已在荒草中, 朱彦只需拨开荒草进入之;而。立舍”者,则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