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卫生学.ppt_第1页
环境卫生学.ppt_第2页
环境卫生学.ppt_第3页
环境卫生学.ppt_第4页
环境卫生学.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环境卫生学,环境卫生学教研室翟敏2019.9,environmentalhealth/environmentalhygiene,环境卫生学-绪论,2,课程安排:理论:20学时实验:4学时学习方法:明确目的、培养兴趣、掌握学习方法,环境卫生学-绪论,3,第一章绪论,教学目的,掌握:环境卫生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了解:我国环境卫生工作的主要成就及今后任务,环境卫生学-绪论,4,一、环境卫生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一)环境卫生学的定义:研究自然环境(naturalenvironment)和生活环境(livingenvironment)与人群健康的关系,揭示环境因素对人群健康影响的发生、发展规律,为充分利用环境有益因素和控制有害环境因素提出卫生要求和预防对策,增进人体健康,提高整体人群健康水平的科学。,环境卫生学-绪论,5,(二)环境卫生学的形成:古希腊医学家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公元前460377年):论文:空气、水、土地我国:黄帝内经、吕氏春秋等,人与天地相参、与日月相应六气:风、寒、暑、湿、燥、火,水质成分与健康:轻水所,多秃与瘿人;重水所,多尰与躄人;甘水所,多好与美人;辛水所,多疽与痤人;苦水所,多尪与伛人。,环境卫生学-绪论,6,近代环境卫生学:19世纪、德国、实验卫生学现代环境卫生学:Environmentalscience/PreventiveMedicine环境健康学、环境毒理学、环境流行病学、环境微生物学、环境基因组学,环境卫生学-绪论,7,(三)环境卫生学的研究对象,人类及其周围环境:,环境,人体,影响,反应,环境卫生学-绪论,8,(三)环境卫生学的研究对象,环境environment,与人类生存密切相关的空间及其中能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因素的总体。由环境介质(environmentalmedia)和环境因素(environmentalfactors)组成。,环境卫生学-绪论,9,environmentalmedia: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环境条件,通常以气态、液态和固态三种物质形态而存在,能够容纳和运载各种环境因素;指大气、水、土壤(岩石)以及包括人体在内的所有生物体;环境介质的三态:气、液、固,通常为混合物,环境介质的运动可携带污染物向远方扩散。,环境介质对外来干扰的缓冲能力,环境卫生学-绪论,10,environmentalfactors:通过环境介质的载体作用,或参与环境介质的组成而直接或间接对人体起作用。被环境介质容纳和转运的各种有机、无机成分。包括各种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和生物因素。,人体暴露接触污染物是通过多种环境介质与环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环境卫生学-绪论,11,环境因素,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社会环境:,物理、化学、生物因素,经济、文化、人际关系、社会心理等因素,IARC、endocrinedisruptors、POPs,环境卫生学-绪论,12,重要概念:,一次污染物(primarypollutant):指由污染源直接排入环境未发生变化的化学污染物。二次污染物(secondarypollutant):指某些一次污染物进入环境后在物理、化学或生物学作用下,或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而形成与初始污染物的理化性质和毒性完全不同的新的污染物。,环境卫生学-绪论,13,自然环境,原生环境(primaryenvironment):,指天然形成的,未受或少受人为因素影响的环境,次生环境(secondaryenvironment):,指在人类活动影响下形成的环境,次生环境问题:环境污染、酸雨、温室效应与气候变化、臭氧层破坏、淡水资源危机、生物多样性锐减等,原生环境问题:自然灾害、地方病,环境卫生学-绪论,14,世界上著名的“八大公害事件”,比利时马斯河谷烟雾事件美国多诺拉烟雾事件:伦敦烟雾事件:美国洛杉机光化学烟雾事件:日本水俣病事件:日本富山骨痛病事件:日本四日市哮喘病事件:日本米糠油事件:,印度博帕尔农药厂异氰酸甲酯事件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现乌克兰境内)事件,环境卫生学-绪论,15,全球性环境问题,全球气候变暖问题。冰山的影子倒映在格陵兰岛沿岸的水面上。据测算,格陵兰岛的冰盖约为260万立方千米,目前正在以每年100至150立方千米的速度消融。,环境卫生学-绪论,16,全球性环境问题,臭氧层破坏:,经历了60年,德国的这座石像已经彻底被酸雨毁坏了.,环境卫生学-绪论,17,全球性环境问题-生物多样性锐减,环境卫生学-绪论,18,全球接近1/4的疾病由可以避免的环境暴露引起,每年超过1300万的超额死亡归因于可预防的环境因素,在最不发达地区,接近1/3的死亡和疾病归因于环境问题。-WHO2019年6月,环境卫生学-绪论,19,(四)环境卫生学的研究内容,1.环境与健康关系的基础理论研究:环境与健康关系的基础研究可望解决环境卫生学中的重大理论问题。环境基因组计划:EnvironmentGeneProject,EGP:,环境卫生学-绪论,20,(四)环境卫生学的研究内容,2.环境因素与健康关系的确认性研究环境因素的复杂性:环境因素生物学效应的双重性:“hormesis”效应:,n,B,C,环境卫生学-绪论,21,暴露生物标志(biomarkerofexposure)效应生物标志(biomarkerofeffect)易感性生物标志(biomarkerofsusceptibility),污染物生物学效应的多样性:,黑匣子,环境因素对机体健康的影响、作用模式、相互关系、影响因素等,环境卫生学-绪论,22,3.创建和引进适宜于环境卫生学研究的新技术和新方法:4.研究环境卫生监督体系的理论依据:环境卫生法规、环境卫生标准的制订、实施都需要环境卫生学提出具体的卫生要求和环境卫生基准作为监督工作中技术规范的依据,(四)环境卫生学的研究内容,环境卫生学-绪论,23,环境流行病学(environmentalepidemiology):应用流行病学方法,结合环境与人群健康关系的特点,研究环境因素与人群健康的宏观关系。环境毒理学(environmentaltoxicology):应用毒理学方法,研究环境污染物,特别是化学污染物对生物有机体,尤其是人体损伤及其作用机理的科学。,(五)环境卫生学的基本研究方法,环境卫生学-绪论,24,二、我国环境卫生学发展简史及主要成就,1879年1949年:,新中国成立:学术研究:,对化学性和物理性因素的研究,围绕生物性因素的研究,单纯对环境因素监测、调查,环境因素监测、调查与人群健康相结合的研究,宏观与微观结合、远期危害、联合作用、新技术、新理念,环境卫生学-绪论,25,机构建设:全国县以上行政区域建立了卫生防疫机构,具有素质较高的环境卫生工作队伍。疾病控制中心(centerfordiseasecontrolandprevention,CDC)和卫生监督机构(instituteforhealthinspectionandsupervision),环境卫生学-绪论,26,成就:1.城乡环境卫生面貌显著改善:2.大力开展环境卫生监测、监督工作:,环境卫生学-绪论,27,3环境污染健康效应的研究取得丰硕成果:大气污染与城市居民肺癌和慢性阻塞性肺疾患(COPD)云南省宣威县肺癌煤烟型地方性氟中毒,环境卫生学-绪论,28,4环境卫生标准体系建立和完善:公共场所卫生标准类、化妆品卫生标准类、生活饮用水及涉及饮水产品的标准类、室内外空气污染物卫生标准类、各类工业企业卫生防护距离标准类、污染物所致健康危害判定标准类、住宅卫生标准类、环境射频辐射卫生标准类、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医学预评价标准类、土壤及固体废弃物卫生标准类、医院污水排放标准类和生物监测技术规范等,环境卫生学-绪论,29,三、环境卫生工作和环境卫生学今后任务,1.建立健全环境与健康法律法规、标准体系环境污染健康损害评价与判定;环境健康影响评价与风险评估;饮用水、室内空气及电磁辐射等卫生学评价;土壤生物性污染;2.形成环境与健康监测网络建立饮水安全与健康、空气污染与健康、土壤环境与健康、极端天气气候事件与健康、公共场所卫生和特定场所生物安全监测网络。,国家环境与健康行动计划(2019-2019年)行动策略:,环境卫生学-绪论,30,3.加强环境与健康风险预警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4.建立国家环境与健康信息共享与服务系统5.完善环境与健康技术支撑建设:开展环境与健康影响现状调查:全国污染源普查:环境污染所致健康影响调查:环境与健康基础性研究:6.加强环境与健康宣传和交流,国家环境与健康行动计划(2019-2019年)行动策略:,环境卫生学-绪论,31,加强农村环境卫生工作:饮水:面临生物性、生物地球化学性和环境化学性的“三重”污染威胁卫生厕所:村镇建设:卫生法规与监督体系:,环境卫生学-绪论,32,参考书目:1.现代环境卫生学,蔡宏道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9年出版。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