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应用心理学专业论文)神经语言程式团体辅导对高校新生网络成瘾倾向的效果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神经语言程式团体辅导对高校新生网络成瘾倾向的效果研究 中文提要 i 神经语言程式团体辅导对高校新生网络 成瘾倾向的效果研究 中文提要 目的: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高校网络成瘾倾向新生的人口学及心理指标特点,并探讨 以神经语言程式(nlp)理论为基础的团体辅导对降低高校新生网络成瘾倾向者心理 依赖的效果。 方法:方法:采用分层抽样法抽取苏州两所高校 2011 年入学的 1200 名新生进行调查, 收回问卷 1145 份(回收率 95.41%) 。测得同时符合网络成瘾损害量表(iat)的损害 程度和中文网络成瘾量表(cias-r)成瘾标准的学生共 80 例,从中随机抽取 60 例 作为研究群体,随机分为研究组(20 例) 、对照组(20 例)和空白对照组(20 例) ; 另随机抽取非网瘾学生 60 例作为基线对照。研究组接受 7 周 nlp 团辅,对照组进行 7 周形式相同但无干预的团体活动, 空白对照组不接受任何活动。 使用上述网瘾量表, 辅以自尊量表(ses) 、症状自评量表(scl-90) 、亚健康状态躯体症状自评量表 (sc-shs-q)和应对方式问卷(scsq)分别对研究群体的三组学生在团辅前、团辅 末和团辅结束后 3 个月末进行测定;在团辅末对研究组和对照组进行疗效因子评定。 结果:结果:与非网瘾学生相比,研究群体的自尊总分、scsq 总分和积极应对维度 得分均低(p0.05, p0.01) ;sc-shs-q 总分及疲劳、睡眠、肠胃因子,scl-90 总分 及躯体化、 强迫症状、 人际敏感、 抑郁、 焦虑维度得分均高 (p0.05, p0.01, p0.001) 。 研究群体中,具有网络成瘾倾向的男生在网瘾四个维度得分均高于女生 (p0.001) ; 城镇学生在强迫性与人际健康及戒断成瘾两维度得分显著高于乡村学生 (p0.05, p0.01) ;理工科学生在戒断成瘾与耐受性维度得分显著高于文科学生 (p0.01, p0.001) ;独生子女四维度得分均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p0.001) ;月消 费500-1000和大于1000的学生四维度得分均显著高于月消费小于500的学生 (p0.01, p0.001) ;独生子女分别与专业和月消费两个自变量在网瘾总分上存在交互作用 (f=5.366, p0.01; f=5.298, p0.05) 。团辅末研究组在 ses 总分 中文提要 神经语言程式团体辅导对高校新生网络成瘾倾向的效果研究 ii 和 scsq 总分及积极应对得分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在网络成瘾总分、sc-shs-q 总 分及睡眠因子、scl-90总分及抑郁、焦虑、敌对因子得分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对 照组在人际敏感、抑郁和敌对因子得分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 p0.01) ;研究 组在 ses 总分和积极应对维度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在 sc-shs-q 总分及睡眠、肠胃 因子,scl-90总分及强迫症状、焦虑因子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p0.01) ,团 辅后3个月末,上述差异仍然显著。 结论:结论:网络成瘾大学新生相比于非网络成瘾新生,存在自尊水平、躯体健康、 心理健康和应对方式的缺陷和不足,此特点可为明确今后的具体干预措施提供佐证。 具有网络成瘾倾向的高校新生在性别、专业、地域、独生子女及月消费水平五 个变量上存在显著差异。今后在高校工作中可有效推测新生网瘾倾向,并作为预防性 干预的有力依据。 nlp 团辅对网瘾的心理依赖具有显著效果,而且相比于单纯的团体活动形式, 具备更有针对性的自我了解、情绪宣泄和希望重塑三方面的疗效优势,可快速有效地 改善学生在自尊、躯体、心理和应对方式的不良状况,改善心理依赖,且这种效果相 对持久。 关键词:关键词:网络成瘾倾向; nlp 神经语言程式; 团体辅导; 对照研究 作作 者:郑者:郑 诚诚 指导教师:李指导教师:李 鸣鸣 神经语言程式团体辅导对高校新生网络成瘾倾向的效果研究 英文提要 iii the efficacy of neuro linguistic programming group counseling on university freshmen with tendency of internet addiction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1)the characteristics of demographic and psychological indicators on university freshmen with internet addition(iad); (2) the efficacy of the neuro linguistic programming (nlp) group counseling on those freshmen with tendency of iad. methods: questionnaire method(including iad test, iat (2)students from urban have significant higher scores in levels of obsessive-compulsive health and withdrawal symptoms than those from rural(p0.05, p0.01); (3)students major i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have significant higher scores in levels of withdrawal symptoms and tolerance dimension than those major in liberal arts(p0.01, p0.001); (4)single-child students have significant higher scores in all the levels of iad than students with siblings(p0.001); (5)students with high consumption have significant higher scores in all the levels of iad than those who have lower consumption(p0.01, p0.001). the interactive effects of the 英文提要 神经语言程式团体辅导对高校新生网络成瘾倾向的效果研究 iv variables of single child f=5.298, p0.01). after comparing the different scores among addicted group, control group and blank group, the results showed as follows: among all the freshmen, those who addicted in the internet had (1)significant lower scores on ses, scsq and positive coping style than normal freshmen(p0.05, p0.01); (2)significant higher scores on sc-shs-q, fatigue, sleep, stomach, scl-90, somatization, obsessive-compulsive symptom, interpersonal sensitivity, depression and anxiety factors(p0.05, p0.01, p0.001). after group counseling, (1)research group has significant higher scores on ses, scsq positive coping styles, and lower scores on iad, sc-shs-q and sleeping, scl-90 and depression, anxiety, hostility(p0.05; p0.01); (2)control group has significant lower scores on interpersonal sensitivity, depression and anxiety(p0.05; p0.01); (3)the scores of ses and positive coping style was statistically higher in research group than in control group, the scores of sc-shs-q, scl-90, fatigue, indigestion, obsessive compulsive symptom, depression, anxiety, hostility and bigotry were statistically lower in research group(p0.05). 3 months after the end of the treatment, the scores of factors above were still statistically different between the two groups(p0.05). conclusion: (1)university freshmen with tendency of iad hav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on gender, major, regional, single child and monthly consumption level. (2)compared with non-addicted freshmen, the addicted ones have shortcomings in self-esteem, physical health, mental health and coping styles. (3)compared with simple group activities, nlp group counseling has obvious curative effect and long-term therapeutic effect on university freshmen with tendency of iad. keywords: tendency of internet addiction; nlp; group counseling; controlled studies written by : zheng cheng supervised by : li ming 目 录 1 引 言 . 1 1.1 研究背景 . 1 1.2 研究意义 . 4 1.2.1 理论意义 . 4 1.2.2 实践意义 . 5 1.3 研究内容 . 5 2 文献综述 . 7 2.1 成瘾概念综述 . 7 2.1.1 药物成瘾与行为成瘾的界定 . 7 2.1.2 网络成瘾的定义及相关概念 . 8 2.2 网络成瘾研究进展 . 9 2.2.1 网络成瘾的诊断标准及测量方法 . 9 2.2.2 网络成瘾的成因.11 2.2.3 网络成瘾的相关因素 . 12 2.2.4 国内外青少年网络成瘾的特征 . 13 2.2.5 网络成瘾的治疗及进展 . 14 2.3 神经语言程式学疗法综述 . 16 2.3.1 神经语言程式学的概念 . 16 2.3.2 神经语言程式学的原理及与心理学派的渊源 . 17 2.3.3 神经语言程式学的特点和应用 . 18 3 研究方法 . 20 3.1 研究一:高校网瘾倾向新生的人口学及心理指标特征 . 20 3.1.1 研究对象 . 20 3.1.2 调查工具 . 20 3.1.3 研究设计 . 22 3.2 研究二:nlp 团体辅导对高校新生网瘾倾向的效果 . 22 3.2.1 研究对象 . 22 3.2.2 调查工具 . 22 3.2.3 研究假设 . 23 3.2.4 nlp 团辅的实现途径 . 23 3.2.5 研究设计 . 24 3.2.6 研究者资质 . 28 3.3 统计方法 . 29 4 结 果 . 30 4.1 研究一:高校网瘾倾向新生的人口学及心理指标特征 . 30 4.1.1 人口学特点 . 30 4.1.2 心理指标特征 . 34 4.2 研究二:nlp 团体辅导对高校新生网瘾倾向的效果 . 36 4.2.1 研究组、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的一般资料比较. 36 4.2.2 团辅前后研究组、对照组与空白对照组的对比研究 . 37 4.2.3 团体成员对团体疗效因子的评定结果 . 41 5 讨 论 . 44 5.1 研究一:高校网瘾倾向新生的人口学及心理指标特征 . 44 5.1.1 网络成瘾量表的选择 . 44 5.1.2 人口学特点 . 44 5.1.3 研究群体与非网瘾群体的心理指标测评比较 . 48 5.2 研究二:nlp 团体辅导对高校新生网瘾倾向的效果 . 49 5.2.1 团辅前后研究组、对照组与空白对照组的对比. 49 5.2.2 团体疗效因子的作用 . 52 6 结 论 . 57 6.1 研究结论 . 57 6.2 研究局限 . 57 6.3 研究展望 . 58 参考文献 . 59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67 附 录 . 68 致 谢 . 75 神经语言程式团体辅导对高校新生网络成瘾倾向的效果研究 1 引 言 1 1 引 言 1.1 研究背景 网络成瘾是由于计算机时代不断发展而衍生出的行为成瘾之一, 仅发生于和网络 有所接触的人群,其中,青少年由于其人际交往范围闭塞、认知水平较低,再加上社 会经验不足而成为网络成瘾高发群体。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cnic)第 29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在我国,高校学生是互联网使用的主要人群,全 国 12300 万网民中,18 岁以下占 14.9%,1824 岁之间 38.9%,25 岁以下的青少年 合计网民总数已达 53.8%。同时专家估计,大约有 510%的网络使用者存在网络成 瘾倾向。 我国青少年网瘾群体上网活动呈现以下四大特征:网瘾青少年更倾向于娱乐 性上网; 网瘾网民更偏重于玩网络游戏;网瘾形成过程中娱乐性目的呈逐渐增强的趋 势;网瘾群体的网上活动较单一(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 2005) 。 高校学生是青少年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群体, 对虚拟世界的依赖行为已经严重影 响了部分大学生的生理、心理健康。特别是大一新生,刚开始独立生活,经验不足, 易导致人际关系处理不当、人生缺乏目标(程萍, 2006) ,再加上刚入学时课业繁重, 学习压力并未如高考后预期般减少,甚至有所增加,从而产生失落感。中科院心理研 究所在全国 13 所高校的最新调查显示,约有 510%的网络使用者存在网络成瘾倾 向。高达 41%的大学生存在网络成瘾倾向(郑诚, 2013) ;中学生网络成瘾检出率也达 到 9.3%(姚荣英, 2010) ,如不加以重视,很可能转变为中度或重度网络成瘾。樊富 珉认为,根据我国的具体情况,研究已经网络成瘾的人群固然有其重大意义,然而关 注可能转变为网络成瘾的边缘群体, 即占人口比例较大的沉迷于网络使用而未达到成 瘾程度的大学生群体,有着更加紧迫的现实意义(樊富珉, 2003) 。 根据我国 2008 年制定的网络成瘾诊断标准 , “网瘾”是指个体反复过度使用 网络所导致的一种精神行为障碍,表现为对网络的再度使用产生强烈的欲望,突然停 止或减少使用时出现烦躁、注意力不集中、睡眠障碍等。该标准将网络成瘾分为网络 游戏成瘾、网络色情成瘾、网络关系成瘾、网络信息成瘾、网络交易成瘾等 5 类。其 症状包括: 对网络的使用有强烈的渴求或冲动感; 减少或停止上网时会出现周身不适、 烦躁、易激动、注意力不集中、睡眠障碍等戒断反应;上述戒断反应可通过使用其他 1 引 言 神经语言程式团体辅导对高校新生网络成瘾倾向的效果研究 2 类似的电子媒介,如电视、掌上游戏机等来缓解。诊断标准是在下述五条内至少符合 一条:为达到满足感而不断增加使用网络的时间和投入的程度;使用网络的开始、结 束及持续时间难以控制,经多次努力后均未成功;固执使用网络而不顾其明显的危害 性后果, 即使知道网络使用的危害仍难以停止;因使用网络而减少或放弃了其他的兴 趣、 娱乐或社交活动; 将使用网络作为一种逃避问题或缓解不良情绪的途径 (邓继祥, 2008) 。 研究发现,过量使用网络所引发的危害有以下五个方面: (1)对生理、心理健康的损害最为严重。这类损害会导致生活无规律、学习成 绩差、工作效率低下等一系列不良后果(young, 1998) ;同时心理上的抑郁感和孤独 感不断增加,性格外向者使用网络过于频繁或许还可对自身产生正面和积极的影响, 如提高自己的支持率和社会的认知程度等, 但缺乏社会支持者或性格内向者则更多遭 受其消极影响(kraut, 1998) 。 (2)网瘾者的人际交往也受损严重。对网络的过分依赖会导致个体自我概念和 客体概念产生认知偏差,应对方式有所改变(唐晓霞, 2012) ,从而在现实生活中减少 交际,社交圈子变窄(朱鸿健, 2012) 。 (3)网瘾者的时间管理倾向较低。他们在时间价值感、时间监控观和时间效能 感三个维度均普遍低于同龄人 (曹凤林, 2006) , 不能够很好地运用和规划自己的时间, 将大好时光付诸虚拟世界。 (4)网瘾者自尊水平也较他人有所不同。原因可能包括网络游戏或交友失败而 导致个体自我控制感和自我效能感降低, 但网络的虚拟性也可以满足上网者的归属感 和成就感,从而满足自尊的需要,所以低自尊大学生更倾向于在网络中中寻求暂时的 满足(黄芥, 2012) 。 (5)网瘾者的犯罪倾向也不容小觑,网络成瘾对个体的角色认同、意志品质等 方面均有消极影响,长时间上网也易导致幸福感降低,抑郁情绪增加(kraut, 1998) 。 有研究表明, 网瘾者在刚下网时会感到极度焦虑, 再加上上网造成的经济、 生活压力, 易产生对现实社会的不满,诱发犯罪(徐伟, 2013) 。 目前对网络成瘾或网瘾倾向的治疗和辅导方式, 除去药物治疗, 还涉及行为疗法、 认知疗法等多个领域。young ks.和 davis 的干预研究较有代表性,young ks.(1998) 根据“网络成瘾 ace 模型” 、davis(2001)根据“病态网络使用的认知-行为模型” 神经语言程式团体辅导对高校新生网络成瘾倾向的效果研究 1 引 言 3 分别提出了认知行为疗法的系统化干预方案。shapira(2000) 运用药物治疗(心境 稳定剂等) 网络成瘾, 收到了比较满意的效果。 我国学者樊富珉 (2007) 、 杨彦平 (2004) 、 乐国林(2001)等分别运用团体心理辅导治疗青少年网络成瘾,均取得明显疗效。中 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进行了“系统补偿综合心理干预” 研究,使用团体训练、个体 治疗、家庭治疗等多种心理干预法,临床干预结果89.5%有明显改善(高文斌, 2006) 。 杨放如 (2005) 等主要运用焦点解决短期疗法, 结合家庭治疗, 总有效率高达86.54%。 宁波戒毒研究中心采用“药物干预(东莨菪碱)加心理辅导”治疗网络成瘾,干预结 束后检测和随访结果表明干预效果较理想。北京军区总医院提出“网络成瘾治疗单 元” ,为成瘾者提供药物治疗、心理咨询、人格矫正等综合干预,经实践研究表明, 综合干预对青少年网络成瘾有较好的近期疗效。刘彩凤、徐虹、林志雄等(2004)分 别进行了心理干预联合药物治疗(主要抗焦虑、抗抑郁药等)的干预研究,均取得较 好疗效,但部分成瘾者病情缓解后易出现间歇性复发,干预的远期效果不够理想。因 此,我们在成瘾者经治疗或辅导脱瘾后,还应分阶段进行长期观察,如有反复,应及 时进行心理辅导,包括人格重塑、支持性人际关系的建立、治疗心理障碍等。心理辅 导结合药物治疗的方式固然效果更好、 见效更快, 但具体到轻度网络成瘾的高校新生, 显然并不适用。 神经语言程式学(neuro linguistic programming, nlp)是近年来新兴的心理疗法 之一, 由美国学者理查德 班德勒 (richard bandler) 和约翰 格林德尔 (john grinder) 于1976年创立于美国加州大学。nlp 的基础是传统心理治疗三大势力,即精神分析 动力学、 行为主义和人本主义理论,它整合了完形治疗学、 催眠治疗法和家庭治疗 法,并包含传统的神经学、生理学及语言学和人脑控制学,引用了系统论、控制论及 信息程序学。在实践中,nlp 借鉴了精神分析动力学的有关潜意识与意识的理论, 创造性地运用暗示治疗模式与潜意识沟通的方法和技巧,产生积极的自我暗示;它还 吸取了认知行为主义心理治疗的理论,认为不合理的信念会引起不良的情绪反应,并 产生不良的行为,主张通过调整,改善这些不合理的信念系统和价值观来解决行为和 情绪问题。 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以 nlp 为基础的团体辅导的最大特点是见效快、效果显 著、形式新颖,尽管目前用于网络成瘾治疗的案例尚为数不多,但该疗法在高校新生 网络成瘾倾向所导致的强迫性症状、网络依赖及戒断特征、生理/心理受损、人际交 1 引 言 神经语言程式团体辅导对高校新生网络成瘾倾向的效果研究 4 往减少、时间管理较差、自尊水平偏低等问题上具有针对性的解决办法。例如:用 nlp 治疗强迫性神经症和强迫性阅读障碍,效果明显(秦凤华, 2009) ;nlp 可使患 者强迫动作消失,睡眠改善(于颖新, 2006) ;nlp 中的意向疗法和家庭系统排列法, 可有效增强高中生的学习意愿,同时其人际关系明显好转(刘小珍, 2011) ;nlp“时 间生命管理”策略可帮助团体成员“管”好时间,用合适的时间解决不同重要等级的 事物(何常明, 2012) ;nlp 传统的“经验掣”技术,编制适宜高中生的自我放松法, 不仅有效缓解了团体成员的疲劳,且有助于恢复认知水平,合理安排学习和游戏时间 (崔立中, 2009) ;nlp 沟通方式可有效减轻人们对网络聊天的依赖及随之带来的信 任危机和社交恐惧心理(张涛, 2012) ;nlp 的“心锚”技术与“设定结果”法可帮 助团体成员戒断对性的心理依赖(shlomo vaknin, c.ht, 2011) ;使用 nlp 中改变个人 思维模式和信念的技术,可有效控制吸毒人员的复吸率(殷明, 2007) ;nlp 的“卓 越圈”技术可以使戒断心理依赖后的负面情绪减少,并能维持足够的保护机制,达到 远期目标(李中莹, 2006) 。因此,采用 nlp 疗法对具有网络成瘾倾向的高校新生进 行团体辅导,结合生理/心理、人际、时间管理和自尊等角度考察其恢复状况,可为 临床实践中青少年网络成瘾的诊断、治疗与长期预后提供有力参考。 综上所述,本研究以具有网络成瘾倾向的高校新生为对象,测定其身心状况、人 际关系和自尊水平, 全面、 客观地评估高校新生的网络成瘾倾向在性别、 学历、 家庭、 地域及是否独生子女等变量间是否存在差异,在此研究基础上,运用神经语言程式学 团体辅导进行干预,以改善网络成瘾倾向高校新生的生理健康水平和人际关系状况, 调节其认知功能, 加深对自我的了解, 提高自尊水平, 从而促进成瘾症状的尽早解除, 并为长期的社交恢复及潜能开发奠定基础。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理论意义 1、初探高校新生的网络成瘾倾向在性别、学历、家庭、地域及是否独生子女等 变量间是否存在差异; 2、探讨网络成瘾倾向群体与非网瘾群体在自尊、躯体健康、心理状况及应对方 式四方面的差异及成因; 3、对网络成瘾倾向的高校新生进行 nlp 团体辅导和排除 nlp 技术的一般团体 神经语言程式团体辅导对高校新生网络成瘾倾向的效果研究 1 引 言 5 治疗的对照研究,可探究 nlp 团辅在消除团体成员成瘾症状,改善其生理健康水平 和人际关系状况,调节其认知功能,加深对自我的了解,提高自尊水平等方面的独特 作用,为今后高校团辅和临床心理治疗奠定理论基础。 1.2.2 实践意义实践意义 1、对高校学生网络成瘾的临床诊断提供参考指标,提高临床诊断佐证; 2、对网络成瘾倾向的团体辅导和康复提供现象指标,指导辅导/治疗和康复工作 的实施; 3、快速有效地改善学生在自尊、躯体、心理和应对方式的不良状况,为网络成 瘾者认知、心理自评、时间管理和自尊水平的研究提供阶段性结果。 1.3 研究内容 近年来,人们越来越重视对青少年网络成瘾的治疗。成瘾是严重影响人类健康和 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成瘾的心理依赖是成瘾研究的核心领域,是揭示成瘾生理心理 机制和治疗成瘾的关键点(aston-jones g, 1999) 。大量实践与研究证明,无论是物质 依赖还是行为成瘾, 消除心理依赖都是根本解决成瘾问题的关键 (helmuth l, eric j n, holden c, 2001) 。因此,寻找切合青少年群体网络心理依赖的行之有效的干预方法便 越发显得迫切和重要。在网络成瘾的现有研究中,干预研究较少,针对心理依赖的干 预更少, 对心理依赖干预的长期效果也缺乏有效的追踪研究,对网络成瘾高发的青少 年群体也缺乏预防性措施的研究(曹建琴, 2011) 。 青少年网络成瘾已有研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人口学变量研究(网瘾与非网瘾 大学生在性别、年级、专业、城乡、独生/非独生子女、经济发展水平及是否重点学 校等变量的差异显著) (王玉龙, 2008; 郑希付等, 2009) ;成因研究(网络成瘾包括 “失补偿”假说、大脑“注意功能易化机制” 、家庭教养方式、本能和潜意识假说等 原因) (谢延明, 2002; 陈祉妍等, 2006) ;个体干预研究(包括药物治疗、心理健康 教育模式、 药物治疗结合心理治疗、 家庭治疗等方法)(张疆莉, 2010; 刘学兰, 2011; 邓 林园等, 2013) ;团体辅导/治疗研究(包括以自我控制、情感因素、心理依赖等方 面为切入点的团体辅导/治疗) (张文海, 2009; 徐伟等, 2012) 。 本研究重点探讨具有网络成瘾倾向的高校新生的人口学变量及心理指标特点以 及神经语言程式(nlp)团体辅导对此类人群是否有效,接受干预的个体在生理/心 1 引 言 神经语言程式团体辅导对高校新生网络成瘾倾向的效果研究 6 理自评、 自尊水平和人际交往水平等方面有无变化,并探讨该种干预产生疗效的可能 因素。具体研究内容如下: 研究一:高校网瘾倾向新生的人口学及心理指标特征。本研究以1145名高校新 生(使用分层抽样法抽取1200名新生发放问卷,问卷回收率为95.41%)作为被试,综 合使用心理学测评工具(人口学调查、young 网络成瘾量表及陈淑惠中文网络成瘾量 表)对研究群体在性别、专业、地域、月消费、是否独生子/女等变量上的差异进行 调查,寻找以上因素在网络成瘾人群中的分布,并分析其特点。在此基础上,从网 络成瘾倾向学生中,随机抽取60名作为研究群体,并随机分成研究组(20例) 、对照 组(20例)和空白对照组(20例) ,并从非网络成瘾高校新生中随机抽取60名组成非 网瘾群体,以考察不同组群在躯体健康水平(躯体亚健康症状自评量表) 、心理健康 自评(症状自评量表) 、人际交往水平(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和自尊水平(罗森博格 自尊量表)四个变量上的差异,作为评估网瘾人群对 nlp 团辅疗效的潜在相关性, 为今后确定该方法对网络成瘾倾向人群的使用提供实践依据。 研究二:nlp 团体辅导对高校新生网瘾倾向的效果。本研究针对网瘾者的心理 依赖,在研究群体中,研究组实施 nlp 团体辅导,连续7周,每周2次;对照组实施 与网络成瘾无关的团体活动(娱乐、沙龙等形式) ,连续7周,每周2次;空白对照组 不做干预。于团辅前、团辅末和结束3个月末分别对研究群体的三个组在网络成瘾总 分(由网络成瘾量表和中文网络成瘾量表总分相加所得) 、躯体健康水平(躯体亚健 康症状自评量表) 、心理健康自评(症状自评量表) 、人际交往水平(简易应对方式问 卷)和自尊水平(罗森博格自尊量表)等变量进行进行总分及因子分评定;在团辅末 分别对研究组和对照组进行疗效因子分析,以探讨 nlp 团体辅导对高校新生网络成 瘾倾向者的重要干预因子。 神经语言程式团体辅导对高校新生网络成瘾倾向的效果研究 2 文献综述 7 2 文献综述 2.1 成瘾概念综述 2.1.1 药物成瘾与行为成瘾的界定药物成瘾与行为成瘾的界定 成瘾概念在20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之间仅代表临床医学中病人对药物 (包括阿片 类药物、尼古丁、酒精等)依赖的现象。从目前已有的研究来看,成瘾包括三种理论 模型:生物医学模型、心理学模型和社会学模式(谢腾, 2011) 。生物学模型的主要思 想是将成瘾视作一种躯体疾病,致瘾物质导致中脑边缘多巴胺系统的异常,进而引起 心理、行为的变化,并且成瘾也可由遗传基因中获得;心理学模型则借由精神分析、 行为主义和认知过程三大学派的观点来说明, 成瘾者之所以迷恋某种物质或行为无法 自拔,是由于缺乏对本我的控制、对他人成瘾行为的习得,或是信息加工的缺陷和认 知方式的偏差;社会学模式认为,社会态度、社会亚文化、舆论压力和生活危机等社 会因素对成瘾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也有人尝试将三中理论模型加以整合,形成生 物-心理-社会(bps)模型,全面揭示成瘾的建构过程(george engel, 1977) 。 世界卫生组织(who)首先将“成瘾”定义为: “由于反复使用某种药物(天然 药或合成药)而引起的一种周期性中毒状态” (郭建安, 李荣文, 2000) ;美国精神病 学会 (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出版的 心理障碍的诊断和统计手册 (dsm) 给出了官方定义::药物依赖性是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所造成的一种精神状态,有时 也包括身体状态,它表现出一种强迫性连续定期用该药的行为和其他反应,为的是要 去感受它的精神效应,或是为了避免由于戒断所引起的不舒适感。 随着研究的发展,基于药物摄入的成瘾定义己经受到了挑战。人们发现在一部分 人身上存在着过度沉醉于某种事物或活动的行为, 而在这些行为中并不像酗酒和吸烟 那样包括药物的摄入。为此,对应于药物成瘾,行为科学提出了行为成瘾(behavioral addiction)概念,常见的有:赌博成瘾(griffiths, 1995a) ,性成瘾、计算机游戏成瘾 (griffiths, 1993) 等等。 这些成瘾行为, 可能并不涉及任何具有直接生物效应的物质, 而是以某些有强烈心理和行为效应的现象为基础。 现在,以物质定义和行为定义为共同基础的成瘾概念被广泛接受。比如: “成瘾” 是指由于反复使用某种致瘾源或反复刺激中枢神经, 在一定的人格基础和外界条件下 2 文献综述 神经语言程式团体辅导对高校新生网络成瘾倾向的效果研究 8 所引起的一种周期性或慢性中毒的状态, 以及发生的特有的嗜好和形成的难以舍弃的 习性,前者是指个体成瘾于毒品、酒精、烟草等成瘾物质,后者是指个体对一些行为 的强迫性依赖,如赌博、性及网络成瘾等(谢腾, 2011) 。 由此可知,目前成瘾概念的核心在于衡量对个体造成的心理、社会功能的损害。 上网、 吸毒或是赌博,如果个体因为强迫性反复进行某项行为而导致个体不能正常完 成工作职责,不能保持应有的学习效率,不能在家庭中尽到应有的义务,失去家庭、 朋友、金钱和工作,社交圈严重缩小,那他就己经对这种物质或行为“成瘾” 。 2.1.2 网络成瘾的定义及相关概念网络成瘾的定义及相关概念 与赌博成瘾相似,因沉溺于网络世界而忽视现实生活的症状符合行为成瘾的标 准。近年来许多学者尝试构建和完善网络成瘾的学术概念,综合如下: goldberg 参考美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手册-第四版 (dsm-iv)中关于药物 成瘾的判断标准,提出网络成瘾障碍(internet addi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网络安全行业SDGs目标实施策略研究报告
- 私人租车给公司合同范本
- 香港签署cepa协议书
- 特殊发热膜销售合同范本
- 签股权协议在哪签订合同
- 电厂设备装卸合同协议书
- 机关食堂供货合同协议书
- 父子房屋公证合同协议书
- 物流运输合作合同协议书
- 节电设备安装协议书模板
- VTE风险评估与预防措施
- 货币金融学朱新蓉课后习题答案
- 道路建筑材料电子教案(全)
- GB/T 17285-2022电气设备电源特性的标记安全要求
- GB/T 14996-2010高温合金冷轧板
- 华南农业大学2023年840兽医传染病学考研真题(回忆版)
- 城市道路无障碍设施课件
- 品质意识,品质基础知识培训
- 教师政审个人现实表现材料范文(通用5篇)
- QC降低矿山法围岩隧道爆破超挖量
- 校园文化建设方案(共60张PPT)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