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管理专业论文)我国企业并购的反垄断规制研究.pdf_第1页
(工商管理专业论文)我国企业并购的反垄断规制研究.pdf_第2页
(工商管理专业论文)我国企业并购的反垄断规制研究.pdf_第3页
(工商管理专业论文)我国企业并购的反垄断规制研究.pdf_第4页
(工商管理专业论文)我国企业并购的反垄断规制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摘要 进入新世纪, 我国企业并 购数量和规模达到了新的水平, 并购已 成为 企 业寻求快速增长的 重要方式。 企业通过并 购活动, 一方面可以迅速扩大规模, 获得生产和经营的 规模经济 效益, 从而提高整个经济的运行效率: 另一方面, 企业并购,特别是大型企业间的并购, 将直接改变市场竞争态势,可能产生 和扩大市场垄断. 导致市 场的 低效率和社会福利的 挣损失。因此,如何对企 业并购进行反垄断规制, 在发挥其合理配置社会资 源的积极作用的同时, 预 防和控制其消极影响, 成为 市场经济国家反垄断法的核心内容. 针对当前我国对企业并 购反垄断规制的研究多是从法律角度开展,而反 垄断经济学方面的研究尚显不足的现状,本文从经济学理论的视角,较为系 统和简要地探讨了企业并 购对市场的影响,提出了 应客观看待企业并 购对市 场消 极影响的观点。 文章以 经济学分析为指导,选取在企业并购反垄断规制 方面比 较完善和具备典型意义的三个国家 美国、德国 和日 本, 运用比较 和归纳的方法,总结和分析了主要发达国家反垄断规制的发展过程,归纳特 点, 展望趋势,从中获得了重要的启示。在此基础上,通过回顾我国 企业并 购的发展历程,分析和把握我国企业并购的特点和经济发展现状,借鉴国外 先进经验, 结合我国最新公布的 反垄断法 ( 征求意见稿) 的 主要内 容, 作 者对我国企业并购的反垄断规制的指导思想、原则、实体标准和程序规范等 提出了框架建议。 关键字:企业并购垄断规制 a b s t r a c t a b s t r a c t i n t h e n e w c e n t u r y , t h e s c a l e a n d t h e t o t a l n u m b e r o f m e r g e r s 但另一方面,随着并购规模的不断 扩大, 形 成了一批具有雄厚竞争实力的企业.刺激了 企业规模的 膨胀,对市 场的竞争 态势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容易形 成市场垄断。特别是随着我国加入 w t o , 对 国内企业的并购将成为外资进入中国的重要手段。由 于特有的对规模的扩张 天性,跨国 大型企业正在并将继续对我国 一些产业的市 场竞争结构产生巨 大 的冲击,柯达收购我国感光材料企业.以及达能对饮料业和米其林对轮胎业 企业的收购都是这方面的典型例子. 市场经济是竞争的经济。但是。竞争发展到一定程度会引起集中,而过 度的集中又会导致一些市场参加者为谋求垄断 地位而使用种种限制竞争的手 段,从而破坏市场结构进而降 低经济运行效率,因此,反对垄断和保护竞争 就成为市场经济秩序一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正是从这个角度,反垄断法 在西方被称作市场经济体制下的 “ 经济宪法” 1 2 。因此, 如何一方面自 觉顺 应市场经济的规律,利用企业并购这一社会资 源的有效配置方式促进我国经 济的发展, 另一方面. 利用政府的经济调控职能, 抑制 “ 市场失灵” , 控制和 消除并购可能带来的消极影响, 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 不可忽视的问 题。本文 即尝试就我国企业并购的反垄断规制问题做一探讨。 北京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自 1 9 8 4年我国第一例并购诞生,近年来,我国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 规,为企业的兼并重组提供了有利的法律保障。但同时,我国并购和反垄断 法律体系有待进一步健全、完善。存在的不足有以下几方面:第一,立法相 对滞后 ,尤其是上市公司并购、跨国并购的监管比较欠缺:第二,体系尚不 完整,法规的建立有较浓厚的计划体制和部门 色彩,缺乏系 统性: 第三, 有 关法规相互不协调,权威性不足。特别是反垄断法规的构建.我国至今还没 有一部统一的反垄断法典,虽然己有一部 反不正当竞争法 , 但该法所针对 的是通过各种侵害竟争对手的办法取得竞争优势的行为,并未对企业并购行 为进行法律限制。目前这方面已有的法规比较分散,缺乏系统,同时这些规 定一般都是原则性的,在实际工作中缺乏可操作性。面对当前国内企业并购 高涨、外资看好中国市场的情况,我国正在加紧企业并购反垄断规制的立法 工作。 2 0 0 2年最新发 布的我国 反垄断法( 征求意见稿) 对反垄断的主要 核心内容企业并购反垄断规制己作了较为完整的规定。但同时,在收集 意见的过程中, 对于我国规制的原则、指导思想和方法等各方仍有一些争论。 就我国反垄断的研究现状来看,国内理论界关于企业并购规制及反垄断 立法的观点 1 9 9 6 年以前主要侧重于探讨我国要不要制定反垄断法, 而目前争 论的焦点则是我国应该制定怎样的一部反垄断法。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 方面: ( 一) 反垄断法的目 标 有学者认为我国反垄断法的目标应该是:第一,坚持公正原则,巩固社 会经济稳定;第二,促进改革,推动全国市场一体化;第三,促进产业结构 优化,推动经济技术进步,提高国民经济的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第四, 坚持互利合作, 保护我国的国际经济利益。 , , 也有学者认为我国 反垄断法 应 以维护市场秩序、维护消费者利益、确保公平竞争、促进经济稳定、协调发 展为其立法宗旨。 其核心问题在于, 促进经济发展是否在反垄断法的目 标中 占据核心地位。【 们 ( 二)反垄断法的指导思想 有学者认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处于初建阶段,经济发展水平与西方 发达国家相比还比较低,市场集中度低、产业结构不合理是该阶段的主要特 征,因此,我国对于企业并购的反垄断规制应确立宽松立法的指导思想,以 利于企业并购对社会资源合理配置积极作用的发挥。1 5 1 而有的学者认为,我 序言 国当前较为严重的行政性垄断的现状,以及国内并购和外资并购的迅猛发展 趋势说明。为能够高起点的构建我国反垄断法体系,维护市场机制对经济的 促进作用.防患于未然, 我国的反垄断法应采取较为严格的规制方式。ie l 三)市场结构的判断的方法 目 前国际 上反垄断规制制度有两种,即结构主义垄断控制制度和绩效主 义垄断控制制度。 有的学 者认为,鉴于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阶段, 我国对并 购的反垄断管制, 应采用结构主义 ( 即“ 客观标准” ) 为主. 除外情况为辅的 控制制度,以 市场集中度为主要的判断指标。” 有的学者认为,根据西方并 购管制发展的过程和趋势看,为促进我国 经济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对并购 是否构成对市场竞争的破坏应采用实质性标准,看并购的后果是否真的对市 场造成了实质性的影响,而不能仅仅以市场集中度或市场份额作为判断的标 准。 9 1 从上面所述的研究现状我们可以看到,对我国企业并购反垄断规制的现 有研究较多的是从法律的角度展开的,而对并购的经济学范畴的探讨尚显欠 缺,对于企业并购反垄断规制发展和趋势的研究有待加强。 鉴于存在的争论和不足, 本文从经济学理论入手,以经济学分析为指导, 力求通过对企业并购反垄断经济学较为系统和简要的论述,重新审视企业并 购对市场的影响。同时,选取在企业并购反垄断规制方面比较完善和具备典 型意义的三个国家美国、德国和日本,运用比较和归纳的方法,总结和 分析主要发达国家反垄断规制的发展过程,归纳特点,展望趋势,以便把握 总体走向。在此基础上,通过回顾我国企业并购的发展历程,分析和把握我 国企业并购的特点和经济发展现状,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结合我国最新公布 的 反垄断法 ( 征求意见稿)的主要内容。尝试对我国企业并购的反垄断规 制的指导思想、原则、实体标准和程序规范等提出了框架建议。 全文共分为五个部分; ( 一)企业并购概述。该部分主要通过辨析兼并、收购和并购的含义的异 同,比较中外在企业并购这一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上的差异,提出了在反垄断法 范畴下企业并购的概念,即广义的企业并购,为文章确定了讨论的范围。另外, 根据国外反垄断法研究的一般做法,为了研究的方便,将企业并购划分为横向 并购、纵向并购和混合并购,为文章的后续部分作了必要的铺垫。 ( 二)企业井购对市场的影响及其经济学解释。本章从反垄断经济学的角 北京 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 文 度,从企业并购反垄断规制的理论基础入手,分析了反垄断规制的哲学基础和 经济理论基础市场经济发生垄断的必然性、垄断造成的福利净损失和 “ 马 歇尔难题” ,说明了反垄断的必要性和复杂性。在此基础上,分别对横向并购、 纵向并购和混合并购对市场的积极和消极影响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论述。通过较 为全面的分析和比较,解释了不同的并购形式对市场的不同影响和表现特点, 提出了应客观看待企业并购对市场的消极影响的观点,认为企业并购对市场的 影响有利有弊,三种并购形式对市场的消极影响的程度也不尽相同,因此,在 反垄断规制的过程中要注意扬长避短,有所侧重。 ( 三)企业并购反 垄断 规制的 发展。 该部分系统回顾和分析了 以美国、 德 国和日本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企业并购反垄断规制的发展进程,总结了各国 反垄断实体措施和程序规范的主要特点和变化过程,以实践为基础,以时间为 脉络,总结过去,前瞻未来,指出了国际反垄断规制的发展趋势,并从中发现 了重要的启示,即:不但要站在最新经济学发展的基础上客观看待企业并购的 反垄断问题,更要结合具体国情,注意反垄断规制与市场的发展阶段相适应。 ( 四)我国企业并购反垄断规制的背景。该部分主要介绍了我国企业并购 产生和发展的主要过程,分析总结了我国企业并购今后的变化趋势。同时指出, 行业集中度低、企业规模小、产业结构不合理、过度竞争与垄断并存以及外资 冲击市场明显等是我国企业并购反垄断规制的现实国情。 ( 五)关于我国 企业并购反垄断 规制的 对策建议。在 进行经济 理论分析、 总结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文章立 足我国国 情, 提出了 我国反垄断规制宽松 立法的指导思想,竞争政策与产业政策协调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原 则,认为建立 “ 预防为主,制裁为辅”的反垄断实现机制、实质性标准为主的 垄断判定 标准、事前与事后登记 相结 合的并购审核制度、 合理利用 适用除 外原 则比 较符 合我国国情。由于外资 对市场的影响日 渐明 显, 文章还 专门 就如何防 止因此可能造成的垄断提出了建议。 企业井购概述 1 .企业井购概述 1 . 1 .企业井购的概念 并购是兼并 ( m e rg e r ) 与收 购 ( a c q u i s i ti o n ) 的合称,国 外文献中也总是 把两个词合起来称为 “ m吸收合并和 新设合并。吸收合并是指一家公司和另一家公司合并,其中一家公司从此消 失, 另一家公司则成为存续公司, 这种情况可以 用公式“a十 b = a( b ) 来表示。新设合并是指两家或两家以上的公司合并,另外成立一家新公司, 成为新的法人实体。原有两家公司都不再继续保留其法人地位,这种情况可 以用公式 “ a十b =c ”来表示。 1 9 1 对于企业兼并的含义历来存在一些争议,这主要集中在兼并和合并的关 系上。我国一些学者认为, 兼并是指一个企业吸收另一个企业或多个企业, 前者保留自己的 法人地位, 后者不再存续, 即专指前面所述的吸收合并。p o t 在我国现行的唯一的一部调整企业合并行为的专门法规 关于企业兼并 的暂行办法中也采用了“ 兼并就是吸收 合并” 的观点。 i i i 但 实 际 上, 在 国 际 上, m e r g e r ” 既 可 称为 兼 并, 也 可称 为 合 并, 二 者是 统一概念.不作区别.在美国的公司法理论中,公司合并 ( c o r p o r a t e a m a l g a m a t i o n )并非仅包括吸收合井 ( m e r g e r )和新设合并 ( c o n s o l i d a t i o n ) 两种形式, 还包括股权收购 ( a c q u i s i t i o n o f s t o c k s ) 、资产收购 ( a c q u is i t io n o f a s s e t s ) 等其他各种形式的公司 合并。 1 1 2 1 同 时将吸收合并与新设合并归于公司 合并的其中一类,即 a类;而将股权收购、资产收殉等形式分别归于 b类与 北京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c类。为了区别于其他形式,即b类与 c类的公司 合并,又将 a类的吸收 合 并与 新 设 合并 合 称 为“ s t a t u t o r y m e r g e r , 简 称 也 是“ m e r g e r , t 1 3 对于b 类与 c 类的 公 司 合 并 形 式, 在公 司 法 理 论中 也 可以 被 称 作“ m e r g e r . 于 是, 任何形式的公司合并,不仅包括吸收合并与新设合并还 包括股权收购、资产 收购、 简易合并等形式,都可以用 “ m e r g e r ”表示, 都可以 被称作 “ 兼并” 。 由 此可以 看出, 美国公司法中有关 “ 兼并” , 即 “ m e r g e r ”的含义具有广义与 狭义两种理解:即 狭义的 “ 兼并” 仍然是 特指吸收合并;而 广义的 “ 兼并” 则是指所有形式的公司合并。在如今的多数理论研究和实践中所指的 m e r g e r ,也就是 “ 兼并” ,多 采用上述广义的理解。 所以,我认为.我国 现有的 关于企业兼并的暂行办法仅对吸收式兼并作的规定,其定义已不 能涵盖多样性的企业兼并的全部内容,不能适应当今有关兼并理论的发展。 从反垄断法的角度来看,兼并己不仅仅作为经济学中资本运作的重要内 容,在涵盖的范围上,美英德等国 家的反垄断法对 “ m e r g e r ”一词有着更加 广泛的外延。 德国 反对限 制竞争法 第2 3 条第二款规定, 企业合并是指使 企业直接或间接对另一企业发生支配性影响的所有联合方式。而英国 公平 交易法 第6 4 . 6 5 条规定, 企业合并是指两个或多个企 业同时属于一个共同 的所有者或受共同 所有者的控制。 1 1 4 1 美、日 等国对企业合并也有不 尽相同的 认识.但是,尽管存在一定差异, 这些国 家都不约而同 地给 “ m e r g e r ”一词 赋予了极为广泛的内容,使之不仅包括了企业间的直接合并 ( 包括新设合并 和吸收合并) ;还包括了股份保有, 购买债权,协议组成关系企业, 受让或承 租其它企业全部或部分的业务,干部兼任,控制其它企业人事任免等多种方 式。简言之,这里的企业合并既可以指企业间的吸收,也可以指企业间的完 全控制或部分控制;既包括财产型的企业结合,也包括经营型、人事型的企 业结合。作为经济学中资本运营的最重要内容和高级形态的 “ 并购”中的所 谓 “ 兼并”是作为主体的企业,通过资本市场运用资本工具进行的实现资本 流动的行为;其本身未必一定带有限制竞争和谋求垄断的色彩,所以与反垄 断法中的 “ 兼并”含义不同。 2 .企业收购的概念 相比之下,关于企业收购的概念,理论界的观点较为统一。所谓收购是 企业并购概述 指一家企业在购买另一家企业的资产、营业部门或股票, 从而居于控制地位 的交易行为。p 5 】 根据收购对象的不同,收购有两种形式,一种为股权收购 ( s to c k a c q u i s i t io n ) , 一 种 为资 产 收 购( a s s e t a c q u i s i t i o n ) 。 资 产收 购是 指买 方 企业购买卖方企业的部分或全部资产的行为; 股份收购是指买方企业直接或 间接购买卖方企业的部分或全部股票,并根据持股比例与其他股东共同承担 卖方企业的所有权利与义务。 按照收购方所获得的 股权比 例, 股份收购又可以 分为以下三种情况。 参股收购,即买方企业仅购得卖方企业的部分股权.在此情况下,买方企业 通常仅以 进入卖方企业的董事会为目的。 控股收购,即买 方企业购得卖方 企业达到控股比例的股权. 控股股份,一般是指持有投票权的股票 ( 普通股) 的5 1 %, 但在卖方企业规模相当大, 且股权比较分散的情况下,往往控制了 3 0 % 左右的 股权, 有时甚至 2 0 % 就足以 有效地控制整个企业,达到控股的目 的。 全面收购.即买方企业购得卖方企业的全部 股份,卖方企业成为买方 企业的全资子公司。 3 .企业并购的定义 表1 - 1 并购的一般方式 项目方式 兼并吸收合并 新设合并 订立合同 ( 租赁、委托经营等) 人事联合 收钩资产收购 股份收 殉 ( 控股收购、 参股收购、 全面收购) 综合以上的讨论,可以在反垄断法范畴内,给企业并购下一个定义,即 企业井购是指产权独立的法人双方, 其中一方以 现金、 股票或其他支付形式, 通过市场购买、交换或者其他有偿转让等方式,直接或间接对另一个企业发 北京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生支配性影响的行为。其一般的方式如表 1 - 1 所示。 1 . 2 .企业并购的基本形式 企业并购在现实经济活动中表现出丰富的多样性,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 可以进行不同的分类,例如:根据出资的方式划分,可分为现金购买资产式 并购、 现金购买股票式并购、 股票换取资产式并购和股票互换式并购;按照 并购企业对目标企业进行并购的态度不同,可分为善意收购和敌意收购;还 有一些特殊的并购方式,如委托书收购、杠杆收购等。 在本文中,为了 便于有关问 题的讨论,将企业并购按照参加并购的企业 所处地位不同划分为横向并购、纵向并购和混合并购。 1 . 2 . 1 横向 并购 横向并购 ( h o r i z o n t a l c o n s o l i d a t i o n ) , 又称水平并购,是企 业扩张的一 种基本形式。是指在同一市场 上产品或服务互相竞争的企业之间的井购。 横向并购的主要特点是:并购企业与目标企业生产相同的产品或提供相 同的劳务,并且在其他生产经 营、销售环节具有相似性或互补性。 企业间通过实施横向并购,能够充分利用并购后企业的规模经济效应来 扩大市场竞争力, 达到在市场竟争中取胜的目的。企业间的横向 并购行为实 际上是对规模经济原则的利用。 2 . 2 .纵向并购 纵向并购 ( v e r t i c a l c o n s o l i d a t i o n ) ,又称垂直并购,是企业扩张的另一 种基本形式。是指从事同一产品、但处于不同生产阶段的企业间的并购。 纵向并购的主要特点是:并购企业与被并购企业处于同一产品的不同生 产环节, 这些环节之间存在着直接的前后衔 接的关系。并购的目 的在于控制 该行业的生产与销售过程。 企业间通过实施纵向并购, 能够充分利用并购后企业的各种资源,尤其 是当某种资源很难在市场上获得时,通过实施纵向并购可以在获得被并购企 业的同时得到所需的资源。企业也可以通过纵向井购达到进入某一行业的目 企业并购概述 的,完成企业的产业扩张。 2 . 3 .混合井购 混 合 并 购( c o n g l o m o r a t e c o n s o l i d a t i o n ) , 是 指 一 个 企 业对 那 些 与自 己 生 产的产品或提供的服务不同 性质和种类的 企业进行的并购行为,其中目 标企 业与并购企业既不是同一行业,又不是纵向关系。 混合并购的主要特征是企业并购后产品经营多元化。企业间通过实施混 合并购,能够扩大企业规模、增加市场份额和降低企业经营风险,使企业获 得稳定的利益。 北京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 企业并购对市场的影响及其经济学解释 2 . 1 . 企业并购反垄断管制的理论基础 2 . 1 . 1 .企业并购反垄断管制的哲学基础 企业并购作为企业谋求外部发展的重要方式,来自 市场竞争,随着市场 竞争的发展而发展,反过来,又对市场状况产生深刻的影响。 从宏观经济的角度讲, 企业并购是市场机制实现社会资源合理配置的内 生方式。在企业合并的过程中,生产要素从亏损企业向优质企业转移,优胜 劣汰,优化了资 源配置. 有利于消除过度竞争,使市场结构趋向 合理,提高 经济的产出效益。从微观经济的角度说,在利润最大化的内在激励下,企业 通过并购活动,使企业的资产和规模得以倍数增长,扩展经营范围,改善内 部结构,降低成本开支. 提高 利润收益,从而实现企业的规模经济。同时, 消费者福利可以从企业规模经济所带来的产品质量提高、价格降低中得到增 力 目 。 但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从经济理论上讲,达到经济规模的企业在市场 竞争中较中小企业具有更强的竞争力,因而往往能在残酷的市场斗争中获得 最后胜利。因此,企业规模扩张的内在冲动,能导致市场的集中。应该说, 市场的适度集中,不但不会必然地削弱竞争,相反 还可能加剧竞争的 程度, 活跃市场。 但如果市场集中过 度, 大企业对市场势力的滥用, 必将削弱竞争, 导致市场失灵, 对经济造成严重损害。 正如马歇尔1 8 9 0 年在其出 版的 经济学原理 书中 所指出的, 市场竞争 的活力,导致了企业对规模 经济的追求, 而追求规模经济的结果是垄断的 发 展, 而垄断会扼制自由 竞争的经济运作的原动力。 1 1 6 1 因此, 被后人称作的“ 马 歇尔难题” ,即规模经济 ( 从而导致垄断) 和竞争活力难分难解的 这一矛盾, 成为各国对企业并购进行管制的哲学基础。它说明了反垄断规制具有必然性 的同时,也具有其复杂性。 2 . 1 . 2 .企业并购反垄断规制的经济理论基础 企业并购对市场的影响及其经济学解释 ( 1 )垄断的 低效率和额外净损失 正如上面所谈到,企业并购将造成市场的集中。在高度集中的市场中, 垄断企业能利用市场优势,以个体利润最大化为目标, 提高价格、降低产量, 从而对市场造成严重的损害。我们可以从图 2 - 1中看到垄断对市场产生的影 响 。 价格 福利转移 dw l p m 谈叮 :.-.: qmqc数量 图2 - 1 垄断和低效率模型 如图所示, 假如某个企业有能力把所有的其他企业都买下来,从而创造 出单方面确定价格的 机会。 假定市场的需求与竟争 性供给曲 线分别由d和 l r m c给出。 在竞争的 条件下, 价格为p , 产量为q . 。 现在假定供给者的行 为像一个垄断者: 它把产量限制到q . , 并根据需求 ( d )把价格提高到p . . 这就导致:由 于获取了某些消费者剩余, 利润增加了, 其数量等于图中标 明福利转移的矩形阴影区域;由于减少了产量和提高了价格,经济福利下 降了,其数量等于图中标明纯损失 ( d wl )的矩形阴影区域。纯损失是两部 分损失之和:消费者损失掉的而垄断者又未得到的消费者剩余损失部分: 由于在 ( 远远大于供给成本的)价格 ( p )上, 垄断者销售的产出比 竞争 性行业少 ( q 。 和 0 。 之差)而导致生产者剩余的 损失。这样, 垄断使整个社 会蒙受了净损失,自己却得到了好处,同时,由于纯损失的存在,垄断也无 法满足帕累托效率。 北京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 2 ) 0 x 一 低效率” 根据莱本斯坦提出的“ x一非效率0 ( x一i n e ff i c i e n c y ) 理论, 在垄断企 业的大组织内部. 还存在着资源配置上的非效率性。该理论 认为与竞争市场 上的企业不同,垄断企业享有垄断利润,对企业的长期存在没有多大外来的 威胁,因此企业内各集团的 行为就会偏离争取最大限度的利润这一 企业的本 来 目的,而在企业组织内部追求各集团本身的利益,致使企业的效率下降。 有的学者认为, “ x 一非效率” 产生的原因 可能来自 三个方面: 在企业经理阶 层中发生的损失和非效率。 据有人所做的 统计分析,公 司经理们报酬的多少和公司组织机构 ( 人员)的大小以及行业的集中度有正 相关关系。因此,经理们的报酬往往不取决于利润,而更重要的影响因素是 销售额,取决于企业的规模。 这样,对内 形成臃肿的组织, 对外追求垄断地 位, 这就会影响企业的效率和整个行业的效率,都会带来经济损失。 在享有垄断利润的大企业中,企业的 效率高低对企业利润的相关性降 低, 导致企业的经济效益同个别的工人的工作效率的关系模糊, 从而降低企 业对效率的追求。 企业规模过大会走到 规模经济的反面, 产生规模不经济,从而降低生 产、管理和组织的效率 。 ( 3 )市场失灵 按照完全自由 竞争理论, 如果市场是可以自由出入的, 那么垄断会由于 竞争者的加入而瓦解, 但后起的不完全竞争理论从市场经济的一些现实出发, 认为现实市场中存在着市场失灵,这种市场失灵来源于市场的一个重要特征 进入障碍,它使得新的竞争者难以 进入垄断的 市场,使竞争机制无法自 我修复 ( 对不完全竞争理论的看法,后来的 可竞争性理论有不同的意见。 我 们将在以后的章节中加以讨论) 。这些潜在的障碍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包括专利和排它的特许经营权在内的所有的政府授权。 不完全信息的存在,以 及消费者对一些著名商标的事先了解和忠诚。 它们使现存的生产者比潜在的竞争者更有优势. 规模经济的存在,增加了进入的难度. 在位者的市 场战略。 它可利用这个优势, 树立起阻碍进入的壁垒。 从上面的介绍中,我们可以发现 ,正是垄断导致的低效率和净经济福利 企业并购对市场的影响及其经济学解释 损失,构成了 对企业并购反垄断规制的 理由, 而市 场失灵的 存在为政府实施 管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下面,我对不同类型的企业并购对市场的影响分别进行讨论。 2 . 2 .横向并购的市场影响 2 . 2 . 1 . 追求规模经济是横向合并的基本动因 企业进行横向并 购的动因,除了谋求财务上的协同利益,以及从目 标企 业的价值低估中得到直接的经济利益以外,其最直接的目的在于对企业规模 效益的迫求. 这种规模带来的企业长 期生产成本的降低,主要来源于以 下几 个方面: ( 1 ) 专业化和自 动化的大型设各的 使用,带来生产效率的 提高; ( 2 ) 管理、 技术、生产专业化分工带来的效率增进; ( 3 ) 企业固定成本不随产量的同比 例增长,降低了单位产品成本,有利 于社会福利的增加。 规模经济在从事标准化、 大批量生产的行业表现的最为明显, 突出的例 子是汽车行业和钢铁行业. 2 . 2 . 2横向并购对市场的消极影响 横向并购是企业快速追求企业规模经济的明显例子和直接途径,同时, 这种方式对市场的影响也是最明 显和直接的。因为,企业通过横向合并,直 接消灭了同一市场上的竟争对手, 减少了市场上的厂商数量,导致了 市场结 构的变化,从而最有可能削弱市场竟争。 ( 1 ) 形成寡头垄断 随着同一市场上横向合并的不断发生和规模的扩大。少数企业将拥有很 高的市场份额,最终出 现市场份额集中在儿个大企业手中的情形,即市场的 寡头垄断。 在本世纪3 0 年代, 张 伯伦在其发表的 垄断竞争伦 中提出了 不 完全竟争理论,开始加强了对寡头市场的关注。他认为,寡头可能会以 某种 方式进行合作来固定价格,从而导致垄断的低效率。d 7 1 哈佛学派在张伯伦 北京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开创基本理论的基础上,由梅森发展了经济学的另一个新的应用理论产 业组织理论。该理论认为,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经济表现三者之间存在着 联系, 在市场障碍存在的情况下,寡头垄断一旦建立起来, 现有的企业将不 再面临潜在竞争者的有效竞争, 他们可以凭 借已 有的优势地位和不断实施的 战略行为,忍受较高的成本,维持 较高的 垄断价格,从 而获取垄断 利润, 造 成效率的净损失。 在此理论假设的基础上,一些学者对它进行了实证研究.最为著名的是 美国经济学家贝恩所作的集中盈利实证分析。贝恩选择了 4 2个工业部 门, 对它们从 1 9 3 6 年到 1 9 4 2年的集中程度和利润率进行了比较。 其结果是, 如果人们依据各部门最大8 家企业的市场占有额是否共同达到或者不足7 0 % 而将这些工业部门 分作两类, 这两类部门的 利润率有着重大的差异。 在集中 的工业部门,企业的平均利润率是 1 2 . 1 %,而在其他工业部门,企业平均利 润率仅为 6 . 9 %。自贝恩在 1 9 5 1 年公布其调查结果以来,其他学者也陆续发 表过许多类似的调查报告, 其中, 韦斯在其于1 9 7 4 年发表的一篇评论中, 公 布 了他 自己关于经济集中与产品价格和成本关系的 5 4个调查。在这些调查 中,大约有 2/ 3的结论是, 在市场的集中度与企业的价格与成本间存在着正 比关系。 1 8 以 上的调查结果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通过企业并购浪潮, 竞争 性的市场可能化为寡头垄断,同时,寡头垄断行业的高出社会平均利润的现 实,部分说明了寡头间的某种合作。 ( 2 ) 维持寡头垄断地位 企业获得市场优势地位后,如上所述。可能产生与有效竞争条件下相悖 的经济效果。但如果市场存在着有效的现实竞争和潜在竞争,那么寡头垄断 的局面能够得以维持吗?哈佛学派的答案是:能够长时间维持,因为现实中 除了存在着造成市场失灵的 市场进入障碍以外, 还存在着进入寡头市 场的人 为壁垒,其中最突出的例子就是合谋限定价格和掠夺式定价。 在寡头市场上,各个厂商在政策上谋求协调,主要不是为了最大限度地 增加短期利润,而是从某种长期的意义上来看待利润。对于寡头市场的现有 厂商来说,其长期利润的主要威胁是新厂商可能进入本行业,贝恩等经济学 家 提出 , 寡头 厂 商 进行 共 谋 的目 的 之一 是 要 把价 格定 得 低 于 实 现 共同 利 润 极 大化的水平,从而阻止新厂商的进入。 企业并购对市场的影响及其经济学解释 限定价格的定义是,现有厂商认为在不招致新厂商进入本行业的前提下 他们所能收取的最高价格。 假设,现有厂商由于具有规模经济优势, 具有比 欲进入厂商相对较低的平均成本曲线, 则现有厂商可以暂时联合把价格降 低 到比欲进入厂商平均成本更低但高于本身平均成本的水平,虽然牺牲了短期 的垄断利润,但另一方面,新进厂商由于不能收成本而蒙受损失,从而阻止 他们的进入。当新进厂商退出市场后,现有厂商再提高价格到垄断水平,重 新得到预期的超额利润。 如果现有厂商与新进产商拥有同样的技术, 从而它们的生产成本也相同, 那么现有厂商可能采取更具破坏性的人为战略一掠夺式定价,来获得和维 持其垄断地位。现有厂商可以利用在其他分割市场上获得的垄断高额利润, 建立 “ 战斗基金” , 把价格降低到亏本销售的水平, 最终使得被挤压的竞争者 不能 够 ( 或不愿意) 继续 抗争, 撤出该市场,掠夺者留 下来成了垄断者,可 以重新提高价格,补偿损失,并得到净利润。可以看到,价格掠夺的实质在 于:现在付出一些代价创造垄断,以便在将来成功之后,可以获得垄断的利 润。如果垄断的净现值大于零,即如果贴现后的未来利润超过了创造垄断的 当 前成本, 则对掠夺者来说, 这就是一个很有吸引力的 战略。 9 11 9 0 7 年以前 的美国的二大烟草厂商即 美国 烟草公司、 r j r e y n o l d s , l ig g e t t 和my e r s , 就是利用联合掠夺式定价将以r e y n o l d s 为 首的新进厂商击垮并赶出了 市场。 ( 3 ) 反垄断规制的 预防效果斯蒂格勒模型 企业的横向并购的不断发展,可能导致寡头的出现,而寡头厂商可能出 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利用客观和人为的市场障碍实施共谋行为, 追求垄断利润, 从而对市场的有效竞争造成损害。市场的失灵,向政府提出了一个重要的挑 战和课题。乔治 斯蒂格勒在 寡头理论一文中提出了一个分析严厉规则 对固定价格的预防效应的基础。12 0 1 该理论认为“ 惩罚限 制贸易的法律 , 具 有足够的威胁,限制了理性的固定价格者在提高固定价格的合谋的效果方面 的愿望。这种预防效果的产生基于以下两个前提:第一,如果交换信息会被 当作证据并而受到惩罚,则厂商合作将会秘密地进行,这种谨慎行为将导 致 厂商的信息不完全:第二,信息交换的不完全为单个企业的机会主义行为打 开了方便之门,按照有利于自己获得最大利润的方式来行动,扩大产量以获 得 “ 欺骗 ”利润。 北京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如图2 - 2 中的左图所示, 集团 把利润最大化价格p : 和产量q : 作为自己的 目标。然而。在信息不完全的 情况下,单个企业在右图中所面临两难处境: ( 1 ) 它可以负起对集团的责任, 按照集团的边际收益mr 。 来确定自己 所生产 的产量 q: ( 2 )它也可以按照集团的价格来确定自己的假想需求曲 线 d , 假定所有其他的人都遵守该价 格,则它可以在价格只 上出售它想要出售 的 所有产品 ( 或者打一点 折扣以 赢得更多的销售) 。 在这 种情况下, 它将供给 q c h . 由于 “ 欺骗”其他伙伴而多出来的产量可望带来如右图阴影三角 形所示 意的超额利润 来自欺骗的利润) 。 价格 s rmc价格 s r mc 洲 da m m r - , pl氏 m q 势 p.pa凡 m q, q .数 量 q u数量 图2 一秘密的固定价格模型 由于单个产商其自利的动机与集团在固定价格上的 利益发生冲突,在集 团缺乏贯彻自己的利润最大化价格的 能力时。 它就达不到自 己的目 标。左图 中的点1 表示使集团利润达到最大和把产量限制在q 。 的企图。 右图中的点2 则表明了一个或多个企业的个人主义:它 ( 们)生产 q c h ( 大于其市 场的份 额q ) 。 最后,的左图中的点3 代表了 最终的结果。由 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 论,严厉的管制导致的不完全的合作 ( 由于反垄断)可以减少垄断带来的福 利净损失 d wl . ( 4 ) 简要的理论总结 从以上的介绍,我们可以得出一个哈佛学派的初步结论。 第一,企业的横向并购是追求规模经济的行为, 这种行为的过度将导致 企业并购对市场的影响及其经济学解释 市场的过度集中,容易形成寡头垄断的局面; 第二, 寡头市场中, 企业出于追逐利润最大化的 动机, 将通过合谋行为, 利用客观和构筑人为的市场障碍,造成市场失灵,获得高额利润,从而形成 社会福利的净损失; 第三,市场失灵的 存在,需要政府对垄断的管制。由 严厉的反垄断管制 形成的 信息不完全, 将引发厂商的是遵守联合获 取较低的利润和还是进行投 机获得更多的 “ 欺骗利润 的两难困境,从而减少社会福利的损失。 2 . 2 . 3 .对并购的市场消极影响的不同观点 对于横向合并的反垄断管制,哈佛学派己经成了前后一体的逻辑链条, 并且自1 9 世纪5 0 年代以 后逐渐变成经济学的主流观点,成为各国政府进行 反垄断管制的 主要经济理论指导。 但到了7 0 年代, 芝加哥学派的形成和发展, 对哈佛学派的理论提 出了挑战。与哈佛学派的观点不同,芝加哥学派针锋相 对地认为,企业并购的目 的是规模经济和内部经济,企业的规模大小是效率 高低的体现, 市场的集中度是由市场容量大小决定的。 n 1 应该说, 芝加哥学派产生和发展, 其营养来自 于哈佛学派的产业组织理 论。1 2 2 ) 而两者的结论之所以不同,主要是源于两 者对市 场的假设不同。 ( 1 ) 不同的 市场假设 哈佛学派的产业组织理论认为,市场结构决定市场行为。而市场行为又 将强化原有的市场机构,因此.这种由客观和主观的市场进入障碍形成的市 场结构本身 将成为削弱市场竞争机制的阻碍, 从而 垄断价格, 造成效率的降 低。他们认为,垄断的维持.说明这种市场障碍是存在的。 可对于以上理论, “ 可竞争性市场” 理论提出了不同的观点。 可竞争性描 述了一些条件。在这些条件之下,少数大企业甚至自然垄断企业,也可能并 不具有控制价格的力量。 可竞争性把 自由进入的潜在可能性与集中 ( 的缺乏) 区分了开来。如果假定不存在沉没成本,则任何现存的企业都将不可能维持 垄断价格:如果进入者有可能自由地离开,变卖原来的投资,而不遭受固定 成本的损失,则只要有利可图,它们就会随时进入该市场。只要现存的企业 试图制定垄断价格以获取垄断利润,则新的竞争者就能够以 “ 打了就跑”的 北京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方式进入。 如果进入者知道或者相信,存在着一个发育良好的市场,当 ( 或如果) 经济利润消失的时候。 它们能够不受损失或者只受很少损失就能够变卖其固 定成本投资,则即使进入需要大量的投资支出,也阻止不了进入。 2 3 1 因此从芝加哥学派的角度来看,没有必要像哈佛学派那样重新提出产业 组织分析。他们认为,除了 较低成本的优势之外,不存在着什么阻止进入的 障碍:大企业和集中分别反映了规模经济和市场的相对大小:被阻挡在市场 之外的唯一的竞争者只是那些没有效率的竞争者。 从理论上讲, 所有的企业, 无论是现有的.还是新进来的,都应 当具有同样的得到规模经济优势的接入 通 道 。 ( 2 ) 对同一模型的不同看法 如上所述, 由于观点的 不同, 对于同一事物, 两派也进行了 不同的解释, 得出了 不同的结论。如图 2 - 3 , 在非竞争性市场上,市场中的需求为 d , 供 给的 成 本可以 用两 个 不 同 的长 期 函 数 表示: l r m c c o m p 代表 竟 争性 的 市 场结 构 ( 具有 许多 的 企 业、 可以 自 由 进 入、 竞 争 性的 定 价) . l r m c = m , p 代 表 准 垄断 的市场结构 ( 具有较少的企业、有进入的限制、对价格有某种程度的控制) 。 价格 _ _ _ _ _飞/ d w l y , !x 梦 _i;/ lr m c -m y c一 l r mc m o m , 效率增进 数量 qm 图 2 j q 反垄断的垄断模 型 该图可以用来描述哈佛学派对这样一个垄断的看法: 这个市场倾向于 企业并购对市场的影响及其经济学解释 被大规模的企业所控制; 如果大企业采取限制小企业进入的行动,则价格 由 战 略 性行 为 确 定 在p ,等 于 或 低 于“ 竞 争 性” 企 业的 成 本l r m c - . p ; 大 企业至少将得到大小等于阴影矩形面积的垄断利润 或经济租金; 一旦大企 业成功地消除掉竞争性企 业, 它们就能 够限制产量 和提高价格到p . , 结果是 低效率, 纯损失为d wl , 竞争的威胁也许会不时地减少这种损失。 但是, 哈 佛学派的看法是,只要允许垄断存在,它就会对效率造成威胁。 同样该图也可以描述芝加哥学派对这样一些程式化事实的解释 。图中的 “ 垄断”结构是不同 组织形式之间竟争的结果,是 有效率的。 市场选择了更 好的组织形式。阴影矩形的面积所反映的不仅是所谓垄断享受的租金,也是 效率的提高和资源的节约。而且,如果大企业在 控制价格上不能达成完全的 合作,则实际的市场价格结果也许会低于 p ( 从而节约的资 源更多) 。换句 话说,芝加哥学派承认, 大企业可以暂时地确立垄断价格, 但是从长期来看, p 。 是所有可能有的可持续价格中最高的, 实际的 价格更可能是低于p c 。 因此, 消费者能够分享到有效生产的 好处。 2 4 1 ( 3 ) 对掠夺式定价战略的质疑 基于可竞争性理论, 芝加哥学派对于掠夺式定价的 动机和维持提出了质 疑。根据斯蒂格勒的研究,在现实的经济中,企业的长期平均成本是一条底 部平坦的曲 线。 2 s ,那么, 在长期成本不变得情况下, 并不存在可信的垄断动 机。 2 6 1 因 为, 第 一, 掠 夺者 在 进行 掠 夺 性降 价的 情 况下, 其 本身 也要 遭 受 损失, 而且其由于占有的市场份额较大, 损失额可能更大;第二,如果进入 企业拥有足够的财力.他又预期掠夺者最终将会提高价格的话,他就有理由 接受损失并努力不让自己 被挤出去:第三。在受到挑战时,大规模的企业由 于其庞大的身躯. 可能与小企业相比 会处于劣势, 即所谓的“ 柔道经济学” 效应。 2 7 1 ( 4 )严厉的反垄断管制对效率的预防效果 在承认严厉的反垄断规制对固定价格具有预防效果的同时。 认为,政府的管制是把双刃剑,如果企业合并是追求规模效益, 的规则可能同 时会对效率造成了损害。g a l 如图 2 4 所示,独立企业与合作企业的生产成本分别为 芝加哥学派 那么 ,严厉 l r mq 和 北京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l r mc ,以此说明了合并在效率方面的优势。 根据假定,合作比 单千更有效 率,但是,如果合作有一个条件就是共同制定一个最低价格,则也有可能引 进缺乏效率的因素。这个价格可能高于也可能低于独立企业的价格。我们以 前一情况 ( p c p ; ) 为例, 在这种情况下, 合并导致了 双重的结果:一方面, 由于对价格( 以及产量) 的限制而引起的纯损失 ( 用d wl 表示) ; 另一方面, 由于节约成本而引起的效率提高。在这种情况下,成本的节约超过了 福利的 损失,从而净的结果还是经济福利的改善 ( 然而,在这种清况下,收益全部 为生产者所得到。这一点也许会引起反对的意见) . 然而, 如果对横向合并一 概采取严厉的政策,则即使是协议的最低价格低于p , 从而所得到的好处由 生产者和消费者共同分享,合并也会被禁止。 价格 dw l 启 / / c.、 pp 叹 l rm ci l rm c c 效 率 增 进 数量 qc qi 图2 - 4合作生产企业的模型 2 . 2 . 4 .客观看待横向合并对市场的消极影响 从前面儿个部分的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到, 尽管哈佛学派和芝加哥学派 间的分歧是明显的, 但同时, 我们也会发现。他们在一个根本点上是一致的, 即都认为竞争是配置资源的最有效方式。正是这种有分有合的争论,为我们 提供的一个视角。可以客观看待横向 合并对市场的消 极影响。 我认为, 通过 京统比 较两派的理论,可以 作以下简要总结: 企业并购对市场的影响及其经济学解释 ( 1 ) 市场并非完全出 入自由或完全是封闭的。 一方面, 客观存在的市场 障碍,以及企业为了获得高额利润以寻求垄断地位的战略行为,会削弱市场 竞争,扭曲 社会资源的配置.对效率造成净损失: 另一方面,由于潜在竞争 的存在,市场会对在位的 厂商形成一定的约束。 ( 2 ) 横向合并的本质是对规模经济的 追求, 市 场结构并非必然导 致某种 市场行为,因 此,在考察合并产生的效果时,应该在看到 对市场结构的影响 的同时,更要注意考察合并产生的效率增加,即:既考虑市场机构, 更关注 企业的行为。 ( 3 ) 严厉的反垄断措施一方面 可以的 预防和压制寡头厂商的合谋行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