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硕士学位论文 摘要 刘震云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他的小说风格多变而常新,但一直保持着鲜明 的个人风格,始终在对现实、历史和人性进行深入地思考和挖掘,从而形成了其 文学创作中一条“寻根 线索。论文从四个方面论述了刘震云的“寻根”思想。 第一是对生活真实的还原。刘震云塑造了在现实生活中挣扎的农民、小知识 分子、都市人物等等一系列小人物形象,通过对他们细微到鸡毛蒜皮的点滴小事 的叙述,对生活进行原生态的还原,再现了生活中真实而不为人所注意的角落, 展现了现实生活在权力和物质双重压力下的不可对抗和无比严酷。 第二是对历史真相的再现。刘震云将现代性思维注入到历史人物头脑中,将 历史中的大人物、大英雄还原成现代人,将历史生活还原成现实生活,展现了历 史大事、历史英雄光辉表面下的肮脏和无聊,揭示了在历史进程中,基层的无知 群众始终在盲目地跟随着所谓的大人物,在围绕着权力和利益而生存,被动地推 动着历史发展,从而阐述了历史的轮回不变性和人的世俗稳定性。 第三是对国民性的探寻。刘震云描写了稳重、坚忍、勤劳的国民性的善的一 面,但重点揭示了懦弱、虚荣、麻木的国民劣根性,并指出,在权力和物质的影 响下,国民性表现出“羊 和“狼”的双重特性,“羊是国民性中温顺而软弱的 一面,“狼 是国民性中无知而残忍的一面,两种特性随着形势的变化而相互转变。 第四是对精神之根的思索。刘震云对民族文化中的独特想象力给予了极大的 关注,不遗余力地对民族语言进行探索,同时也在批判中坚守理想,守望精神, 不断寻找着精神的归宿和故乡。 关键词:生活真实;历史轮回;国民性;精神寻根 刘震云的寻根之旅 a b s t r a c t l i uz h e n y u n ,i saf a m o u sa u t h o r0 fp r e s e n ta g ei nc h i n a h i sw r i t e sn o v e l sw i t h v a r i o u ss t y l e sa n da l w a y sb r i n g sr e a d e r sa i ro ff r e s h n e s sa n di n n 0 v a t i o n h ek e e p sa d i s t i n c tp e r s o n a l i t y , p o n d e r s0 v e r a l l a l o n gt h er e a l i t y ,h i s t o r ya n dh u m a n , a n d d e v e l o p sar o u t eo fh i so w n , c a l l e d “s e e k i n g t h er o o t i nw r i t i n g t h i st h e s i s i n v e s t i g a t e st h i st h o u g h t so f “s e e k i n gt h er o o t ”f r o mf o u ra s p e c t s t h ef i r s ti st h er e s t o r a t i o nt ot h er e a l i t yo fl i f e l i uz h e n y u np o r t r a y sc h a r a c t e r s o fo r d i n a r yp e r s o n si n c l u d i n gp e a s a n t ss t r u g g l i n gi nr e a l i t y ,o r d i n a r yi n t e l l e c t u a l s , a n dt o w n s m e n ,e t c t h r o u g ht h en a r r a t i o no ft h e i rt r i n e s ,r e s t o r i n gl i f et oi n d i g e n o u s s t a t e ,r e p r e s e n t s t h er e a la n du n n o t i c e dc o r n e ri nl i f e , a n dd e m o n s t r a t et h e i r r e s i s t a b i l i t ya n du n i m a g i n a b l ec r u d e n e s so fr e a ll i f eu n d e rt h eo p p r e s s i o no fs t r o n g p o w e ra n dm a t e r i a l l i f e t h es e c o n di st h er e v e a l i n go fh i s t o r i c a la c t u a l i t y l i uz h e n y u ni 1 1 j e c t sm o d e r n t h o u g h t si n t ot h eh e a do fh i s t o r i c a lf i g u r e s ,r e s t o r e sb i gs h o t sa n dh e r o e si nh i s t o r yt o m o d e r np e o p l e ,r e s t o r e sh i s t o r i c a ll i f et or e a ll i f e ,a n dd e m o n s t r a t e sd i r t i n e s sa n d d u l l n e s su n d e rt h er a d i a n c eo fm a j o re v e n t sa n dh e r o e si nh i s t o r y ,m a k i n gs h o w nt h a t i nh i s t o r i c a lp r o c e s s ,i g n o r a n tg r a s s - r o o tu n i t sh a v eb e e nw o r s h i p i n gt h es o - c a l l e db i g s h o t s , a n dt h e yl i v e c e n t e r i n g o n p o w e ra n di n t e r e s t a n d p u s h f o r w a r dt h e 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 h i s t o r yp a s s i v e l y t h o u g ht h i s , l i u z h e n y u ne l a b o r a t e t h e t r a n s m i g r a t i o na n du n c h a n g i n go fh i s t o r y t h et h i r di st h es e e k i n go fn a t i o n a lc h a r a c t e r l i uz h e n y u nd e s c f i b e st h eo n es i d e o fs t a b i l i t y ,t e n a c i t ya n di n d u s t r i o u s n e s so fn a t i o n a lc h a r a c t e r ,a n dm a i n l yd i s p l a yt h e n a t i o n a lw e a k n e s so fc o w a r d l i n e s s ,v a n i t y ,a n du n f e e l i n g h ep o i n t so u tt h a td u et o t h ei m p a c t0 fp o w e ra n dm a t e r i a ll i f e ,n a t i o n a lc h a r a c t e rp r e s e n t st h ed u a l i t yo fb e i n g l i k e “s h e e p a n d “w o l v e s ”b e i n gl i k e “s h e e p ”i st h es i d eo fm e e k n e s sa n df e e b l e n e s s o fn a t i o n a lc h a r a c t e r ,a n db e i n gl i k e “w o l v e s ”i st h es i d eo fi g n o r a n c ea n dc r u d e n e s s t h e s et w oa l t e rt o w a r de a c ho t h e rw i t hs o c i a ls i t u a t i o nc h a n g e d t h ef o u r t hi st h et h i n k i n ga l b o u tt h er o o to fs p i r i l l i uz h e n y u na t t a c h e sc o n c e r n s g r e a t lya b o u tt h eu n i q u ep o w e ro fi m a g i n i n gi nn a t i o n a lc u l t u r e ,s p a r e sn oe f f o r t st 0 e x p l o r en a t i o n a ll a n g u a g e ,a d h e r et oh i si d e a la n di nc r i t i c i z i n g ,a n ds e a r c h e st h e h o m eo fs p i r i t k e yw o r d s :r e a l i t yo fl i f e ;h i s t o r i c a lt r a n s m i g r a t i o n ;n a t i o n a lc h a r a c t e r ;s e e k j n g t h es p i r i t u a lr o o t 湖南大学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 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 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对本文的研 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 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幽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 乌害 日期:孵年,月子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 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 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湖南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 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 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本学位论文属于 1 、保密口,在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2 、不保密匦。 ( 请在以上相应方框内打“”) 作者签名: 导师签名: 耄 湾矗穗 日期:如p 8 年r 月8 日 日期:矽6 年月2 名目 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绪论 刘震云于1 9 7 9 年的北大学生时代开始进行小说创作,引起文坛关注始于1 9 8 7 年的小说塔铺;之后到1 9 9 0 年的时间中,他先后发表了新兵连、单位、 官场、一地鸡毛等作品,成为“新写实小说 的代表人物之一。随后文风 为之一变,写出故乡天下黄花、温故一九四二、故乡相处流传等“新历 史小说”,到1 9 9 8 年的故乡面和花朵呈现出语言和精神双向探求的新趋向。 再到2 0 0 3 年的手机和2 0 0 7 年的我叫刘跃进,刘震云思想依然厚重深刻, 而语言开始返朴归真。刘震云写作的朴实厚重和执着的思想探索促使二十年间理 论界的研究评论从未停歇。研究的内容可归为以下几类: 一、权力论:陈晓明在权力意识和反讽意味一文中写到,刘震云的显著 性在于他意识到权力是如何支配人的生活,在权力摆布、愚弄、惩罚人物的各个 环节上发掘“反讽”效果。曹书文认为刘震云对政治文化有着足够的敏感,政治 文化不但影响人的生存状态和前途命运,而且使正常的人际关系慢慢变质,异化 了人性。( 曹书文生活、人物、情感的“还原:刘震云小说简论) 。姚晓雷在 故乡寓言中的权力质询一一刘震云故乡系列小说的主题解读一文通过对刘震 云故乡系列作品的解读,考察权力游戏对人格的异化和扭曲。“权力意识的解读 是刘震云小说主题研究中的主要视角之一,类似的评论文章还有毕新伟的漫说 “权力哲学”:刘震云小说论;摩罗刘震云:中国生活的批评家;西元、雪冰: “文革反思 写作中的存在主义影响一一刘震云小说的政治一历史阐释;王忠 信:权力魔影下的生存尴尬一一论刘震云的“新写实小说;刘希云:面对权 力的质疑与反抗刘震云小说对权力的思考等等。 二、人性论:对刘震云小说褒扬最多的摩罗认为刘震云将笔触伸向社会和历 史,抨击了物质主义的生活态度及与此相关的精神沦陷、人性天亡。“由于这种屈 服和顺从( 对权力) ,人完全丧失了自己的人文内容,变得势利、卑怯、冷酷、麻 木,成为无可救药的非人,这正是刘震云所有作品所共有的深层主题。 ( 摩罗: 刘震云:中国生活的批评家) 同时摩罗也在刘震云:奴隶的痛苦与耻辱一 文提出刘震云是“揭出奴隶与奴役”的真相的“大作家”。相关的评论还有王为生: 鲁迅、刘震云历史小说比较论、季红真:追问历史、凌娟论刘震云“中国 式的痛苦、贺仲明:“农民文化小说 :乡村的自审与张望、邓吉:含泪的 微笑一一谈 对农民传统文化心理的的批判等等。 三、叙事论:郑春从叙述、结构、语言三个方面分析了刘震云小说的文体形 态。在小说中作者想方设法掩藏叙述行为,在小说中听不到作者本人的声音,但 读者仍感到亲切自然。结构具有双重性,表层结构是将有形的东西秩序化,而深 刘震云的寻根之旅 层结构是将无形的东西形体化。语言方面,强有力的反讽语言使人感到语言的新 鲜、有力和与众不同。( 郑春:试论刘震云小说的文体形态) 陶敏在刘震云小 说的言语修辞透视中引进叙事学理论,( 这一角度后来也被与刘震云小说的精神 分析、创作心路等相结合进行研究) 陶敏认为,作者为了最好地表达自己意图, 在创作中选择了叙事视角的变化,在叙事评议上采取了松散的句式,缓慢的语句 节奏和故意游离中心的插叙补叙等突出手段。在小说中常采用“代言性心理描写”, 以叙事人的间接引语代替直接引语式的心理描写,体现了“叙事人”的“在场”, 作者的声音并没有消失。刘震云小说情节模式始终属于一种“否定性结构模式”, 为了在结构构造中吸引读者,结构上的“波浪式 特质和细节叠构的精巧性是刘 震云采用的主要语篇修辞手段。其他的评论文章还有:徐彦利,李哲:1 9 9 0 年 代刘震云的另类叙事、陈旭光:视角、语体、模式与作家心态:刘震云小说文 本叙事批评、董之林:回到文本:刘震云小说的“双声话语”及其它、周罡: 乡村叙事:戏谑与重构一一论刘震云“故乡 系列小说的戏谑风格、冯清贵: 中国狂欢诗学的建构一一评刘震云小说 等等。 四、文化、精神论:比较有代表性的是潘凯雄,他分析刘震云小说“乡村一 城市一一乡村 的题材变化以及叙述者的情感变化“失望一一失望一一冷峻、 超然 ,指出尽管刘震云的小说充溢着失望感,但没有理想的光照,则无以产生失 望感;没有现代理性批判精神的锋芒,也无从发现令人失望的地方。张健在其硕 士论文中提出刘震云的守望意识,称其作品体现着批判中的期待、消解中的建构 和否定中的超越。贺仲明认为刘震云的“新历史小说 详细的表现出农民文化对 历史的审视,“向人们展现了一幅全新的农民文化历史观烛照下的历史图画,从而 在众多的新历史小说作家中,显示出自己的独特和与众不同。”( 贺仲明:独特的 农民文化历史观:论刘震云小说的“新历史小说 ) 党艺峰:小说叙事空间及其 文化意味刘震云论、陈振华:刘震云:精神寻绎与叙事嬗递、吕永林:写 实不懈与艰难救度刘震云论等等。 评论家们还指出了刘震云创作中的不足,比如作品在一定程序上的模式化和 重复感,对人与人的批判有太多的个人色彩从而难以达到对国民性批判的客观和 深刻等等。 在上述的研究中,对刘震云小说的理论研究、文本研究和细节研究都有一定 深度,对刘震云小说的整体把握也有从“精神守望”、“权力意识”等进行把握和一 阐释,但在批判国民性这一重要文化母题上还缺乏与当代作家的比较和历史上作 家的比较,其整体作品的主线也可以有新的提炼和发展。 刘震云是一位风格多变的作家。他曾以塔铺、新兵连等传统现实主义 创作步入文坛,为人所知,但很快又作为“新写实小说 的扛旗者之一,以单 位、一地鸡毛等作品名声大噪,之后风格又为之一新,以故乡系列的“新历 2 硕士学位论文 史主义 创作令人瞩目。他的文风从朴素精炼到极尽铺排,小说题材从写实系列 到虚幻的历史系列,创作思路似乎羚羊挂角,无迹可寻。 同时刘震云又是一位思想单纯的作家。他在二十余年的小说创作中始终在寻 找生活和人性的本源,他“一件件脱下外衣”,脱下城市井井有条的外衣、脱下权 势者一本正经的语言、脱下历史神圣的光环,在生活、人性和精神的多向维度上 进行思想的探索和本真的寻找。 于是,寻找本真,就成为刘震云小说中一条隐性的主线。同样是寻找,刘震 云的寻根与“寻根小说 流派的寻根有着不同的出发点和内容。刘震云并没有刻 意地寻找能与世界对话的民族特性,但他成长在一个精神受到重大创伤的年代, 物质和权力的巨大能量促使着他去痛苦地思考和寻找他们存在和作用的背后原 因,在向现实和历史的寻觅中,刘震云挖掘着生活的真相,也触碰到了国民根性。 3 刘震云的寻根之旅 第二章寻找生活之根:还原粗砺的人生 刘震云在作品中抗议着虚幻的权力光环和伪善的礼仪道德对民众生活的影响 和渗透,试图从现实和历史中还原生活的真实面貌。在还原现实中,他剥去包裹 在城市内核外的光鲜表层,将官场生活和小知识分子生活中阴暗和无聊原原本本 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在还原历史中,他把历史的壳一层层褪去后,发现隐藏在历 史背后的民众生活思维却极少发生变化,江山易帜和改朝换代都无法改变民众的 生活思维。刘震云认为这就是生活的根,现实和历史生活,都指向大多数底层民 众的生活思维。刘震云在访谈中说:“从长局来看,我发现生活背景是大于社会背 景的,生活的规律并不会因为某个社会阶段而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从个人的心 路历程,而非人生历程来讲,社会变革在一个人心里留下的痕迹并没有生活留下的 痕迹重。”他的理解是,现实反照历史,城市脱胎于农村,权势者脱胎于农民, 而人的思维源于恒定的生活积淀。 第一节塔铺、新兵连:表现在物质和权势中挣扎的乡人 刘震云在1 9 8 7 年完成了塔铺和新兵连两部小说的创作,作为刘震云 在文坛斩露头角的两部小说,作者把目光都聚焦在出身乡村的青年身上。但刘震 云小说中的乡人形象不再是像闰土一样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耕作者形象,也不是沈 从文笔下自然、质朴而富有人性美的农民形象,他更关注在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 在向往城市又不为城市所接纳、离开乡村又怀念故乡的裂变和矛盾中,被动地、 无可奈何地被生活所推动的农民的生活状况。 中篇小说塔铺描绘的是恢复高考后乡村年青人在复习班一年的生活。刘 震云用简洁而又细腻的笔触勾勒了“我 、李爱莲、王全、耗子、“磨桌 等一系 列乡村年青人形象,用他们一年复习生涯中点点滴滴的生活片断组成了一曲寄寓 了温情而又无奈于生活现实的青春之歌。这部创作于1 9 8 7 年的小说中显示出刘震 云对现实生活严峻一面的关注,同时,他也对导致悲惨生活的背后原因进行了积 极的思考和挖掘,文中每个人的故事看似相互独立,但有着大同小异的内在原因, 每个人都无可奈何于物质的贫乏:王全已经成家,拉扯着两个孩子,是不折不扣 的大龄青年,他来读复习班是为了考中后得个“州府县官,但在几个月的复习过 程中,他“五大三粗”的黑脸老婆时不时到班上闹上一番一一“我们娘儿们在家 受苦,你在这享清福,美死你了 ,最终还是因家里的麦子无人收割而在高考前不 辞而别;贫穷而瘦得皮包骨头的“磨桌”在晚自习后躲到墙角偷偷用“几张破纸 苌苌写作如同“在大海中穿着衣服游泳”北京:经济观察报,2 0 0 4 6 7 4 硕士学位论文 烧蝉来充饥;而“我”和李爱莲之间朦胧而美好的感情本有希望开花结果,但爱 莲为了给父亲治病,为了给父亲筹集五百块医疗费就在高考之前嫁了人文中 也有一些温情和快乐的时刻,比如爹徒步一百八十公里去给“我 找一本世界 地理;“我”给了爱莲吃得剩下半碗的肉菜,爱莲不舍得吃,又端给病中的父亲; 在王全老婆在吵闹、“磨桌和耗子课堂出丑时大家也都哄笑过但在缺衣少食 的生活中,温情和快乐却成了一种含泪的微笑。 如果说刘震云在塔铺中还保留了一丝对爱情、亲情和友情的希望和感动, 在随后的小说新兵连中,生活中为数不多的温暖也已经冰冷甚至消失,生活 开始以一种绝对理性的冷漠面貌呈现在读者面前。 新兵连塑造的也是一批从乡村走出,加入连队的年青人形象,同塔铺 中受金钱和粮食挤压下的学生生活不同,新兵连只是寥寥提过一笔新兵对第一 顿饭“羊排骨”的欢喜一一当人基本满足物质需求后,就会在感情、社交、娱乐 上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生活,期望得到更多的关怀和尊敬。对底层民众来说,这 种精神生活更多地表现在因现实物质生活的改善而激发的一种自欺欺人的美好想 象,是在物质生活的挤压下残缺的精神生活。而精神追求的核心,就是笼罩着光 环的权力。刘震云将笔锋转向了对权力的关注,将更多的笔墨放到权力对底层新 兵生活和心态上的巨大影响。在新兵连中,老肥、王滴、“元首 对权势有着 一种盲目的崇拜,在他们眼中,连副班长级别都不到的“骨干 资格,都是值得 他们明争暗斗的对象。在底层士兵的思维空间中,“骨干”就意味着自尊、优越感 和实实在在的利益一一退伍后好的安置处。对对“骨干 的追求和权力的向往, 一方面,向上演变成对权力的拥有者一一军长的项礼膜拜,听说军长要来检阅, 全连人都群情振奋,给家写信报告喜讯,“把刺刀擦得明晃晃的 ;军长检阅时, “元首 因过于激动而被刺刀擦伤了额头,在军长让“如花似玉”的女兵给“元 首”包扎时,“元首”感动得“嘴角哆嗦,满眼冒出泪,和血一起往下流”。另一 方面,向下就表现在对生活中点滴小事的斤斤计较、吹毛求疵、寸土必争、头破 血流。几个人为了睡铺靠近灯绳一一也就意味着靠近表现的机会而争来争去,你 来我往;王滴为了争取“骨干而举报老肥有羊癫疯,因此老肥被退回家乡并最 终郁郁而自杀。但作者借一个排长之口指出了追求权力的肤浅性和脆弱性,和蔼 可亲、关心战士的军长,检阅万人部队的军长,居然是一个大流氓一一“医院里 不知玩了多少女护士! ” 新兵连中的新兵,无论是不是“骨干 ,最终都没有好的归宿:王滴虽然去了 军部,却是给军长瘫痪的爹端屎端尿;“元首”分到了菜地工作;代班长李上进因 为入党不成而一时冲动,打伤了指导员,被判刑十五年;老肥因病被退回家乡, 居然就投井自杀作者似乎在作品中表达了这样一种寓意:底层生活的严酷性 几乎是无法改变的现实,对权力的追逐往往是徒劳的无用功。 5 刘震云的寻根之旅 在塔铺和新兵连两部小说的创作中,刘震云对物质和权力对生活的 影响做了最初的探索,随后,他就开始了更有影响力的创作。 第二节单位、一地鸡毛:凸现在现实中沉沦的小知识分子 单位和一地鸡毛两部小说采用没有任何主观评论的零度叙述方式, 像摄像机一样客观地记录了小知识分子同时也是小公务员小林的琐碎生活,在某 些常人很少注意到的生活角落,作者毫不留情地打开了一盏盏聚光灯,将灰暗的 生活边角赤裸裸地呈现在镜头之下,令人惊骇地再现了平凡生活中小知识分子的 生存困境和生存悲剧。 两部小说的共同主人公小林,起初像所有从大学校园中走出的小知识分子一 样,单纯、爽直,有着远大的抱负和济世救民的宏伟理想,世俗的一切都不放在 眼里,对单位的处长局长,社会上大大小小的机关都嗤之以鼻。但他在机关单位 里生活了四年之后,有棱有角的性格一次次被位子、房子这些看得到摸得着的利 益打磨殆尽,虚无缥缈的人文情怀和精神坚守在活生生的生活面前日益显示出它 的苍白无力,于是小林逐渐学会了“积极向上”,变得圆滑世故、庸俗不堪。 在单位里,小林首先面临的困境是房子。小林婚后和另外一对夫妻合居 一套房子,客厅、厨房、卫生间两家公用。合居的生活状况带来了一系列的生活 矛盾,两家人在公用空间的利用、清洁卫生的问题上口角不断,小磨擦不断积累 升级,导致“一回去就不愉快,吃饭不愉快,睡觉也不愉快 。这种矛盾在小林夫 妇生了孩子之后,更加一触即发,生活开始变得令小林这个本是有教养、有文化 的小知识分子无法忍受。而分一套独立房,必须是主任科员;要提干的首要条件, 是要入党;要想入党,就要从头做起,和单位里大大小小的同事打好关系,这一 切的一切,都要求小林放下知识分子的架子,放下自己“不在乎 的精神优势, 而老老实实做一个听话、稳重而聪明的庸俗小公务员。但小林一开始就因为口无 遮拦,无意间得罪了党小组长女老乔,也给单位同事留下了不成熟、不积极的印 象,小林只得在浪费了几年时间之后,重新开始,做一个积极“打扫卫生打开水 收拾梨皮 的“好青年”,给单位同事买礼物,给上级领导老张忙前忙后地搬家 小林的努力在领导和同事间的明争暗斗中显得微弱无力,在女老乔和老张爆出“桃 色新闻 之后,入党的事又变得扑朔迷离起来。但小林还是在权力的左推右倒中 获得了大家都不愿意住的一间平房,“用精神和尊严的代价换回了实实在在的一间 房子。小说的结尾给小林的形象做了一个经典的定格,女老乔在将要离开单位的 时候,与小林相遇难,小林尽管“忽然有些辛酸 ,“想对女老乔再说些什么 ,但 班车要开了,他“一手提着一包梨,一手提着一个草篓”,匆匆忙忙地说:“老乔, 再见! ”此时的小林,面对曾经百般为难自己的女老乔,对将要离开单位的人还是 有着一些发自心底的善意和真诚,这种星点的人情味还来不及表达,就被将要开 6 硕士学位论文 动的班车赶走了,他只能握着意味着微小利益的“梨”和“草篓”,力不从心地抛 弃所剩不多的感性思维,匆匆上了生活的班车。 单位中勉强解决了房子问题的小林在一地鸡毛中依然没有走出生活 的重压,他还是在日常生活中不断挣扎,在收入低、压力大、环境差的无奈中, 知识分子的精神和人格受到进一步的挤压和变形。一地鸡毛开篇写道:“小林 家一斤豆腐变馊了 。一斤豆腐值不了多少钱,但小林收入低,只为了这一斤豆腐, 小林每天清早六点就要起来,排长长的队伍去买。而且更可怕的是,一斤馊豆腐 又激发了小林夫妻与保姆的矛盾,加大了小林夫妻之间的磨擦,成为牵一发而动 全身的导火线,生活的磕磕碰碰就在类似“一斤馊豆腐”这样的小概率事件中激 烈地爆发,不可抑制地将生活推向一个又一个剪不断理还乱的混沌状况中。收入 的窘迫使小林的妻子,一个“文静的、眉目清秀”而又惹人怜的腼腆小姑娘变成 了一个“爱唠叨、不梳头、夜里滴水偷水的家庭妇女 ,也使小林在每天二十块的 利益趋使下开始在下班后到大市场系着围裙卖板鸭,学会了像“圈内人 一样公 事私办收受礼品小林在生活的种种压力下逐渐学会了适应生活,“梦见自己睡 觉,上边盖着一堆鸡毛,下边铺着许多人掉下的皮屑,柔软舒服,度年如日”。那 个单位里还留存一点知识分子情怀的小林在一地鸡毛中已经彻底蜕变, 夫妻两人一起被不可抵挡的生活班车推向了与高远的精神世界相悖的方向,越走 越远,成为消失了个性精神“黑鸦鸦无边无际 的千万小市民大军中的一员。 第三节手机:刻画被虚假笼罩的都市人 手机创作于2 0 0 3 年,是刘震云在1 9 9 8 年故乡面和花朵横空出世之 后,时隔五年写出的又一力作。这部被评论家们视为刘震云在精神世界巡游后重 新关注现实生活的返璞归真之作,在学界饱受赞誉,同时伴随着冯小刚同名电影 的热映也获得了市场的广泛认可,刘震云在精神和物质问寻找到了微妙的平衡, 正如小说内容本身所描写的精神世界和现实世界之间的微妙联系。 手机已经跳出了新兵连、一地鸡毛中的零度叙事的现实主义圈子, 也与故乡面和花朵、一腔废话中纯粹到枯燥的精神探索有了区别,而呈现 出站在精神世界的高度看待现实生活的超然心态。这种超然并不是大气磅礴地将 生活的面铺开来,而是从日常生活中最常见、最普通、最细小的“说话”切入, 入木三分地进行挖掘和呈现,用一滴水反射了整个天空。事实上,手机不是一 部关于“手机的小说,而是一部关于“说话 的小说,人与人之间总要通过语 言交流而达到沟通的目的,无论沟通采用何种载体进行,沟通总是最终的目的。 但在沟通方式随着时代变革而变化的过程中,人的生活状态开始受到了各种各样 外在因素的影响,像“穿了厚厚的外衣”,被政治的、经济的、甚至科技的原因所 影响,就像手机,虽然只是作为一种沟通的载体,却对人的现代生活产生了深刻 7 刘震云的寻根之旅 的影响。 手机的内容跨越了三个时代,第一是严守一的奶奶刚刚嫁人的民国时代, 当时距离较远的两个人之间要想说句话要通过“口信 来传递,就是众口相传。 第二是主人公严守一的童年时代,六十年代,通过手摇电话,将话语传达到较远 的地方,然后通过“大喇叭”广播出去,达到沟通的目的;第三是严守一成为名 主持的当今时代,人与人之间真正实现了随时随地的即时沟通,通过一个装上电 子设备的小小砖头块,就可以天涯若比邻。随着沟通的不断方便,刘震云敏感地 发现,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并不是变近了,而是越来越疏远了。民国时代,一个口 信一诺千金,可以相传数年,历经几人而保持原滋原味;而在当今社会,沟通可 以随时随地,却无法“沟通从心开始”,人与人之间的话越来越多,而真情实意却 越来越少,总是充斥着假话、套话、空话和废话。主人公严守一是一个以“说话 为生的人,在电视台主持节目。他的节目名叫“有一说一”,实话实说,但即使在 节目现场,他也总是拿着一个说了无数遍的笑话暖场,只是因为场下的观众一直 在变一一这事实上也是对观众一种欺骗,骗来轻松的现场气氛。在日常生活中, 他更是不由自主地说谎话,为情人骗自己的妻子,为第二个情人欺骗第一个情 人 人总是存在着无尽的欲望,高科技正在一点一滴地满足着人的欲望并以满足 人类所有需求为最终目的。当今社会,欲望一一在手机中表现为严守一对情 人的追逐一一是如此的容易得到满足,一个短信就可以消除两个人之间的物理距 离,给欲望的实现提供了相当大的便利,但同时,手机已经失去了其真正理性的 效用,它像有了自己的生命力,在人的欲望滋养下,开始放肆疯长。到了小说的 结尾,严守一的奶奶病重,打严守一的电话,严守一却不在手机旁边一一此时的 手机,已经失去了即时沟通的效用。 在奶奶病逝后,严守一在墓前,将自己的手机扔进了火堆。是啊,如果手机 已经不再成为沟通的工具,如果手机中的语言开始充满虚假,如果说话的载体已 经影响了说话的内容,那手机存在的意义是什么呢? 也许小说的第三部分给出了答案。当传话被当做使命般被流传下去时,我们 意识到,什么才是最根本的沟通,什么才是最有效的言语,什么才是最真实的生 活。刘震云丝毫不掩饰他对第三部分口信的喜爱,他这样说:“手机第三 部分,可能写的符合现在的状态,可能脱的就剩下背心和裤头,我想下一部作品 是不是再脱一些”。这里说“脱的只剩下背心和裤头,意思是刚开始写小说的时 候,他总是受到政治的、道德的、社会观等等外在的因素影响,仿佛穿很多外衣 在文学的海洋里游泳,到了这里,已经能够直面生活的真相,找到真正实质性的 东西。正如手机里所说的“人从早上睁开眼睛,到晚上闭上眼睛,要说三千 多句话。如果有人夜里说梦话,还得再加上三十多句。但其中“每天有用的话不 8 硕士学位论文 超过十句”,这十句话,就是属于生活真相的某些片断表达。手机里还有这样 一个情节,严守一的奶奶说起她爹给她的戒指:“我小的时候,娘家穷,一年有半 年接不上顿。但几个姊妹中,爹最疼我。我出嫁那年,爹卖了他的皮袄,给我打 了这个。我十六岁到你们家,出嫁的第二年,爹得了伤寒,死了。”“一辈子,两 个人死时,我最伤心。一个,十七岁那年,俺爹;一个,八十二岁了,你爹。一 辈子,人最伤心的两档子事,都让我赶上了。可我从来没对人说过。”刘震云认 为,“这种谈话,我觉得比一地鸡毛或者单位里那些处长了、什么入党不 入党了,我觉得要根本得多。”“我想这个,可能会成为我今后创作的一个非常旺 盛的生长力,我会开始写特别纯粹的东西。” 第四节我叫刘跃进:描绘在生活中挣扎的众生 如果说刘震云早期小说塔铺、新兵连等写的是乡村,中期小说一地 鸡毛、单位等写的是城市,那么分别创作于2 0 0 3 年和2 0 0 7 年的小说手机 和我叫刘跃进已经将生活的视角范围大大拓展,生活的面被铺展开来,乡村 和城市统一融合到小说中。手机中,严守一作为脱口秀节目著名主持一直舒服 地生活在繁华的城市,同时,他又始终与河南老家的人有着无法割舍的千丝万缕 的关系;我叫刘跃进中,刘跃进是一个从农村走出到城市打工的厨子,他生活 在现代城市的大环境下,身边的小环境却都是由从乡村走出的打工仔组成。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也不再局限于乡人和知识分子,而是涉及到社会各阶层人 物。在小说中,有仕途显贵,位重至部级领导的国家干部( 贾主任) 也有在政界 中混水摸鱼的无耻政客( 老蔺) :有资产过亿的大商贾( 严格) 也有自给自足摆小 摊的小商贩( 卖玉米的安徽人) ;有卧底的警察( 老邢) 也有混迹黑社会的大帮派 ( 曹无伤等人) ,其他的如抢劫者( 杨志) 、诈骗者( 张端端) 、小偷小摸( 韩胜利) 、 洗头女( 杨玉环) 等等三教九流、形形色色的各类人物都在小说中被活灵活现地 展现出来,仿佛展开了一幅世态百相的现代社会人物画卷。 小说的情节并不复杂:刘跃进的包被人抢了,里面装着他的全部财产四千一 百块钱和一张欠条。找包的过程中,他又捡到一个包,这个包里藏着不可告人的 丑事,牵涉到上流社会的几条人命,牵一发而动全身,围绕着一只包,社会中各 形各色的人都被牵扯进来,粉墨登场,同时每个人又都有一个剪不断理还乱的生 活圈子,刘跃进身不由己地被卷入到这场混乱韵。寻包”事件中。他像一滴水滴 进了本来就滚烫的油锅中,整个油锅都劈劈剥剥地沸腾起来。从某种意义上讲, 我叫刘跃进就是一部绘满了人物的画卷,每个人都有一个名字,有自己的生 活,扮演着各自的角色,相对静止在画卷上,只是被一只包,更确切地说,是被 刘震云手机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 0 0 3 1 1 吴菲刘震云谈手机:拧巴的世界变坦了的心北京:北京青年报,2 0 0 3 1 2 9 9 刘震云的寻根之旅 剩害关系连接了起来,成为一部小说中的相关入物。嚣使没有刘跃进丢失的这只 包,小说依然可以像冯骥才先生的俗世奇人一样,可以分为单独描写众多人 物的小篇章,每个人物都有独特的性格、背后的故事,依然是一部好看的小说。 小说的各章节的名称也都是以人物名命名,每个人都有一段过去,有一段自己的 故事,有一段完整的生活。在每个人物出场前,刘震云都会仔细介绍其过去的历 史,为什么会来到这里,以前徽了什么,当时心里的想法,细致、耐心到哆嗦的 地步去重复一个人的过去,有时在前章节已经介绍过了,后面又零零碎碎地提及, 妥的只是试图完整选再现一个入全部的心理思考过程,再现人物的生活心态。但 与故乡面和花朵不同,他放弃了人心理活动中虚无缥缈的想象过程,而是只 叙述其就事想事的思维过程。这就给小说中每个人物一个完整的天地,在他的思 维过程中,他就是一切的主角,旁边发生的事情,都在他的利弊权衡中有了自己 的观点和决定,这就使单个人物有了鲜活的生命力,毕竟,一个人的思维过程, 反映了他看待生活的态度,就像一滴水中,映射了整个社会的天空一一每个人的 历史就是微缩的社会史。 刘震云对各色人物的生活经历上不惜笔墨,洋洋洒洒,糖工细摇,鼯使对文 中一闪而过、寥寥几句对白甚至都没露过面的人物,都进行了一番颇有匠心的描 绘,丰富、精准地展现怨现代社会各阶层人民的性格和生活,能诖读者感受到强 烈的生存气息,仿佛他就一直在读者身边的某个角落,静静地存在。如大老板严 格找到刘跃进“出演 卖玉米的小商贩一节中,刘震云用刘跃进的眼光对未曾露 面的小商贩就作了简洁却传神的再现。小商贩长的“黑 、“人胆小”,“一说话就 哆嗦 ,而且穿的衣服“有些馊,有些狐臭,“是从夜市的地摊上买的二手货, 丽支# 跃进卖上了他的玉米,却发现“一出摊,马上有人来买 ,“都是回头客打。一 个卖玉米的小贩,长相、穿着、言语、做事风格都有展现,一个内向拘谨、老实 本份的小人物活灵活现地在读者面前荐现。 同时,刘震云还注意完整地再现人物的生活真实,对人物没有简单的非好即 坏,非黑即白的二分法,而是挖掘完整的人物背后的故事,尽可能展现嫩隐藏在 表层背盾的真实情境。如上文所提到的小商贩,虽然“哆嗦,却依然能卖好玉米, 并不是表面上看起来那么不中用。同样的,尽管贾主任、严格等人衣着光鲜,位 高权重或家财万贯,却经常愁眉不展,贾主任身为部级干部,还念叨“死凡个入 就好了 ,背地里干些男盗女娼的勾当j 大房产老板严格实质上也资不抵债,妻予 也与其阕床异梦,家中始终不褥安宁,过着一种外宽内紧的生活。其他人物也都 是类似的情况,无论物质生活的好坏,都有属于自己的喜悦和得意,也都有同样 无法摆脱的痛苦和无奈。在刘震云的笔下,没有什么好人与坏人之分,没有值得 同情的入,也没有需要痛恨的入,他们都只是一些真实的入,受困子他们的内心, 被他们的内心中的欲望所胁迫,被迫演出一幕幕好笑的喜剧,并且,永远也无法 l o 硕士学位论文 停止。这种被刘震云命名为“拧巴的生活状态,就是刘震云对生活的独特理解。 生活的本质就是人在无奈中被推着前行,似乎永远没有尽头,就像在小说的结尾, 一切似乎都尘埃落定时,瞿莉又找到了刘跃进,开始了对“牵涉到几条人命 的 一张卡的寻找,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刘跃进又一次被无奈地推入到生活无可抗 拒的滚滚洪流中。 刘震云的寻根之旅 第三章寻找历史之根:历史就是当代史 中国历史像一个聚宝盆。还原历史,将聚宝盆里的宝物一一取出,始终是历 史学家们不懈追求的目标一一他们试图通过文献、古物等历史长河中的一鳞半爪 来拼凑出完整的历史图景。相比之下,文学家就有更为广阔的空间,对历史中的 点点滴滴进行个性化的、现实化的、甚至是荒诞化的二次加工,从而加工出属于 自己的作品,给历史打上个性化的标签,阐释自己的文学追求和文学思想。刘震 云即是如此,他在新写实小说创作渐入佳境的同时,在积极寻找着表达自己的文 学思想的又一出口,借助广阔的历史背景,他成功转型,创作出故乡天下黄花、 故乡相处流传等一系列新作,成为新历史主义小说的代表作家之一。他通过 还原历史人物生活化的一面来阐释小说情节发展和路径的其他可能性,并将现代 性注入到历史人物的头脑中,凸现出作者别样趣味和某些超出历史时代的一般性 意义。 刘震云对历史的轮回性和人的世俗性具有稳定性的看法。在刘震云白选集 下卷的短短百余字的序中,他写到“我开始醒悟写作是海而不是河,是不动 而不是动”。在一次访谈中,刘震云对这句话做了一个意思的两个层面解释: 一方面,“写作不应该像河流一样动,而应该像海一样不动,深层下的涡流与潜流 才是更有意思的。 另一方面,“像塔铺啊,一地鸡毛啊,我觉得借助的 只是生活的百分之五的层面。我觉得过去的写作是非常不负责任的。因为那 百分之九十五的东西支撑着整个民族的生存、生活而在百分之五的小范围内, 我觉得作为一个人来说,这个民族与那个一个民族的区别不是很大。” “河”与“海”和“百分之五”与“百分之九十五 构成了刘震云对历史生 活的独特理解,也是他新历史主义小说创作的切入点。在故乡天下黄花中, 随着时代背景的改变,社会政权不断更替,马村人却依旧遵循着历史流传下的“当 村长 、“吃烙饼 的生存哲学惯性运行,表面上,“村长”随着社会政权的改变而 易主,一些马村人也变成了土匪、八路军、中央军、造反派等等不同时代的不同 角色,而对于马村人整体来说,村庄人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都没有发生改变, 只是随着大环境的改变而无意识地做出了微小的调整一;时代话语始终没有进入马一 村人深层次的思维和意识上。这就是刘震云的历史观,也就是他所说的“百分之 五 和“百分之九十五 的区别,时代在民族心理上所起到的作用始终是“百分 之五”,这“百分之五 的表面故事在随着时代改变而改变,但万变不离其宗,占 绝大部分的民族潜意识,也就是那“百分之九十五”,像海一样保持不动,是在平 姜广平经过与穿越一一与当代著名作家对话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 0 0 4 9 ,1 9 8 姜广平经过与穿越一一与当代著名作家对话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 0 0 4 9 ,1 9 7 硕士学位论文 静表面下深层的“涡流与潜流,这才是一个民族与另一个民族的巨大差异点所在。 刘震云在创作中实践着自己的历史观,在还原历史、再现历史本相、寻找历 史中的“百分之九十五”的努力中,他用日常生活的逻辑将一切神圣、神奇、神 秘的历史叙述改写为常入的和日常生活的形态,用远离社会变革的小村落、小人 物来表现民众的思维方式,塑造了系列盘肉丰满的人物,营造了一个独特而又 完整的深层思维时空并在这个时空里纵横驰骋,完善他对人性的思考和对人生的 感悟。 第一节对历史人物的还原:渺小的英雄和平民 史著者记述历史人物时往往去粗取精,抛弃历史人物与寻常百姓在衣食住行、 吃喝拉撒方面大同小异的共性,选取最能表现人物性格的大事件和小细节。刘震 云却反其道而行之,“粗枝大叶”,他置“精 而“异的人物个性于不顾,而取 “粗”而“同的人物共性来还原历史。 刘震云在新历史主义小说创作中,频繁地写着两种类型的人物一一民和官。 这里的“民”,就是做饭的、喂马的、放哨的、捏脚的、卖猪肉的等等平民百姓和 曹操袁绍等人手下的“千军万马”;与之相对的“官 ,就是头人里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山东2025年山东省事业单位就业援青岗位公开招聘15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湖南城建职业技术学院《运动训练3》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郑州澍青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创业经营与广告公司管理》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江西婺源茶业职业学院《环境工程专业实验实验教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青岛城市学院《客户运营管理》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科技学院《通信原理》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新疆大学《行政救济法》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河北传媒学院《智能计算机图形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西安培华学院《外贸合同与单证》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贵州护理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功能材料》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形势与政策(贵州财经大学)知到智慧树章节答案
- 从创意到创业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湖南师范大学
- DL-T 1476-2023 电力安全工器具预防性试验规程
- 怡口软水机中央净水机安装调试指南.
- 暖通毕业设计外文翻译
- 老年人的体重控制
- 北京中考英语完形填空专项练习及答案
- 小黄瓜种植观察日记(课堂PPT)
- 国际贸易销售合同中英文
- 余数与除数的关系导学案
- EAP:企业实施EAP的建议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