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文摘要 叶灵凤是一位独具风格的现代作家,从1 9 2 4 年开始创作到抗战爆发仅十多 年的时间里,他先后追随创造社、左联、新感觉派,创作了浪漫抒情小说、“革 命加恋爱”小说和都市现代派小说。在多变的风格背后,时尚是它的衣裳,情爱 是它的肉身,不同文化体验所带来的审美想象凝聚成它的灵魂,所以又可以说他 的小说刨作又有着前后一贯的同一性。对于叶灵风小说中的性爱问题,研究界已 经做了非常深入的研究。由此为起点,本文集中研究他在不同的文化资源背景下 展开了怎样的精神诉求,以及这种精神诉求与读者消费需求间的相互作用如何左 右着他的创作,从而真实地发现一个海派作家在不断变化的文学环境中、在不断 的选择与修正自己的文学道路时所面临的困境与成败。 关键词:叶灵风文化资源精神诉求消费需求 a b s t r a c t y c n g f e n gi sav e r yu n i q u ec h i n e s ew r i t e r d u r i n gm o r et h a nt e ny e a r s f r o m c r e a t i o nc o r p o r a t i o nt ol e f ta l l e yt h e nt on e wf e e l i n gs c h o o l ,a n dh i sw r i t i n g c a r e e rc h a n g e ds e v e r a lt i m e s ,f r o mr o m a n t i cn o v e lt o “r e v o l u t i o n a r ya n dl o v e n o v e l t h e nt om o d e mc i t yn o v e l b u tb e h i n dt h ev a r i o u ss t y l e ,v o g u ei sh i so v e r c l o t h e s , l o v ei sh i sb o d y , a e s t h e t i ci m a g i n eb r o u g h tb yv a r i o u sc u l t u r ei sh a ls o u l s o , t h e r ei s t h e i d e n t i t yi nh i sn o v e l o nt h eb a s i so ft h es t u d yt oy e sl o v en o v e l t h i st h e s i sf o c u s e so i lt h es p i r i to f s e e k i n gi nd i f f e r e n tc u l t u r eb a c k g r o u n d ,a n dt h er e l a t i o n s h i pb e t w e e nt h es p i r i t c o n f i d e n c ea n dt h en e e do fc o n s u m e s s o ,t od i s c o v e raw r i t e ro fs h a n g h a is c h o o l f a c e dt h ep u z z l e d o ma n dt h ef a i l u r ea n ds u c c e s s , w h e nh ew a si si nt h ec h a n g i n g c u l t u r a lb a c k g r o u n d ,a n df a c i n gt h ec h o i c ea n dm e n do fl i t e r a t u r e k e yw o r d s :y el i n g f e n g c u l t u r a lm a t e r i a l t h es p i r i to fs e e k i n g t h en e e do f c o n s 啪e s i i 引言 不少人是通过鲁迅认识叶灵凤的,他在与鲁迅先生的一番唇枪舌战中,被鲁 迅描写为“年轻貌美,齿白唇红”的革命文学家 和“才子+ 流氓”o 、“纸老虎” 。等,从此便为人所不齿。叶灵风善画,在戈壁一卷二期上他曾经画了个鲁 迅躲在酒缸后面的漫画,他一再被鲁迅批评也正由这幅漫画引起。但是,有意思 的是,这幅漫画显然没有鲁迅用墨写的字所给他描摹的画像生动传神、影响深远。 而且,因为这幅画像,他笔下的小说也常常被理解为那种上海滩所特有的低俗的 色情文学。而他的小说创作虽然也几经变迁,却被统统的归名为低俗的性爱描写。 直至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后,随着现代文学研究领域的拓宽和海派文学的研究热才 重新被有关研究者提及,通常是在论及海派小说、新感觉派、情爱小说时对他有 所论说。当然也有少数有关叶灵凤的研究生学位论文,多是按他创作的分期进行 总论或与创作社作家和新感觉派作家进行比较研究。这些研究多是着眼于叶灵风 在文学史上的定位,不是贬斥他为低俗的性爱小说家,就是通过抬高他创作中的 技巧、审美特性和形而上的精神指向来拔高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o ,都没有从叶 灵凤所处的文化环境和市场环境来分析他为何不断变化自己的文学创作之路,为 何又没有沦落为张资平式的纯趣味型作家。本文正是从这样一个着眼点出发,试 图就叶灵凤文学创作道路不断变化的内在精神诉求与外在消费需求展开论述。因 为,这不仅对正确认识叶灵凤的创作是大有裨益的,而且可以为现在的作家们提 供借鉴,因为处于当下时代环境中的作家们在进行创作时,总是要调节好自己的 内心与市场需求之间的关系,一旦处理不好这个关系,就有可能会像叶灵凤一样 被长期的以偏概全以至抹杀了内心的精神图景,而被归结为性爱小说家。 本文将从以下五个方面探讨这个问题: 一、从叶灵凤幼年的成长环境和阅读倾向来分析他对市民阶层传统阅读趣味 的依恋;以及当他在三十年代试图通过自己的创作把“一般的读者由通俗小说引 。鲁迅:革命咖啡店,鲁迅全集第四卷第1 1 8 页,人民文学出版社2 0 0 5 年 。鲁迅:上海文艺之一瞥,鲁迅全集第四卷第3 0 0 页。 。鲁迅:为了忘却的记念,鲁迅全集第四卷第4 9 6 页。 。相关的论述见于杨义 中国现代小说史、许道明海派文学论、朱寿桐情绪:创作社 的诗学宇宙等著作中。 l 诱到新文艺园地里来”时,却在实际的创作中向市民的传统道德期望靠拢的尴尬 境地。 二、论述叶灵风对“五四”文学精神的吸收,在他对爱情、性欲的描写中确 实可以看到他对个性解放、个人身心的全面独立发展的要求;但是这样的精神诉 求为何最终又滑向了趣味的欣赏。 三、叶灵凤在接受西方唯美主义思潮时,怎样遗漏了其中深刻的社会、哲学 基础,如何把西方的唯美思潮演化为上海都市一件流行的、唯美的、享乐的外衣 来包装自己的小说。 四、叶灵凤如何以他一贯的浪漫气质并在巨大的市场诱惑下,进行了“革命 加恋爱”小说的创作,并试图探讨其中的得与失。 五、叶灵凤作为新感觉派的一员,他怎样对都市进行了并不成功的感性刻画, 但最终他还是以对都市生活深切的情绪体验显示了现代都市人的迷茫与自己的 困惑。 本文无意于为叶灵风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争得一席半座,只是想通过努力为 后来者打开一扇窗户,使他们在认识叶灵风时,不再简单的归结为性爱两个字、 不再把他完全归结为一个媚俗的作家,而是看到他也有着对时代精神敏感的把握 和追求,只是他往往在大众需求面前显得不够坚定,无法作出彻底的选择,这是 一个知识分子真实的创作路程与人生选择,希望能对后来者有所借鉴。 2 第一章对传统欣赏习惯的留恋 叶灵风置身于2 0 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上海,当时的上海在经济上已经远远领 先于内陆其它城市,再加上海近现代教育的蓬勃发展,在这座号称东方巴黎的大 都市中出现了一个日渐庞大的市民阶层,他们急剧增长的文化需求催生了一个繁 荣的文化消费市场,正是这样的一个文化消费市场为走出庙堂的知识分子们提供 了衣食之源,改变着他们的生活方式,影响着他们的文学道路。 “大约在1 9 世纪9 0 年代末,小说付稿酬开始通行,到2 0 世纪初,小说刊 物的征文广告上都纷纷标明小说稿酬,小说付稿酬已成制度。”o 而在“五卅运 动后,文学生产和消费的市场体制更加健全,并已大体符合国际惯例。稿酬制度 更加完善,职业作家大量涌现。”雪像叶灵凤这样生活于上海的作家,主要通过 报刊、出版社和书店来推销自己的作品来获取稿酬。而当全中国的大部分出版社、 书店云集于上海后,它们为了应对激励的商业竞争赢得读者群,又不得不按照读 者的消费时尚来进行商业运作。所以,像叶灵凤这样卖文为生的作家在创作伊始 就必须考虑读者的消费需求。 但是叶灵凤并不是一个完完全全卖身于读者消费需求的作家,他不停的从传 统文化、五四文化和西方唯美思潮以及革命文学中汲取营养,力图使自己的小说 在时代精神上有所诉求。尽管与同时代的作家相比较,叶灵凤在这两方面表现的 都并不突出,他既没有成为名噪一时的读者的宠几,还为学院精英们所排斥,但 正是如此才显示了他创作的独特与困境。 第一节一个才子的“鸳蝴”情结 叶灵风是上海公认的最具“才子气”的作家,鲁迅先生也为此讲到“五四 以后的短篇却大抵是新的智识者登了场,因为他们是首先觉到了在欧风美雨 中的飘摇的,然而总还不脱吉之英雄和才子气。”固叶灵风是一个类似于“贾宝 。袁进:中国近代社会运行机制的转变及作用,学术月刊2 0 0 0 年第8 期。 。陈定家:中国稿酬制度的变迁及其对艺术生产的影响,江汉论坛2 0 0 1 年第9 期。 。鲁迅:总退却,鲁迅全集第四卷,第6 3 8 页。 3 玉似的人物,再带着点现代都市的温文尔雅一一个传统的才子,被上海的 物质文化改造成了一个空虚的浮纨,喜欢光顾电影院和舞厅以期和他们的佳 人,相遇;因此他们的邂逅和罗曼史就成了叶流行小说的程式化主题。”母 首先,从容貌、体态来看,才子皆长得清秀貌丽、文弱飘逸,具有很浓的 女性化色彩,殊乏粗豪蹈厉的丈夫气。其次,从才性风度来看,才子皆才调卓异, 风流多情,率性而为,不拘小节。从品行气节来看,才子皆清高孤傲,超逸流俗, o 具有上述特征的才子实际上就是叶灵凤笔下有着温柔的性情,女性心肠的理 想男性。雷 女娲氏之遗孽中的莓箴、浪淘沙中的西琼、( i s b e l l a ) 中的 野苹、禁地中的菊璇、处女的梦中的昙华君他们无一不是多情的文弱书生, 他们一个个善感多愁、感情纤弱,他们只会为了爱才去爱,他们为了爱情可以抛 却所有的外在顾忌,他们在现代社会重新上演着“才子佳人”凄美缠绵的爱情故 事。只是才子变成了现代社会中浪漫感伤的文学青年,佳人依旧温柔动人,不同 的只是换成了邻家的少女或少妇。但不论“才子佳人”如何变化,总是流露着鸳 鸯蝴蝶派的遗风,这就是叶灵凤当年在镇江的小楼里所做的梦。 叶灵凤在我的读书中写到: 另一难忘的印象是香艳丛话留下来的,这是诗话笔记的选录。其中有 一则说是有画师画了一幅半截美人图,请人题诗,有人题云:“不是丹青 元完笔,写到纤腰以断魂”现在想来,这两句诗并不怎样高明,而且当时自 然还不会十分明白为什么要。写到纤腰以断魂”可是,不知怎样,对这两句 诗好像十分赏识,竞一直记着不曾忘记。 o 李欧梵著毛尖译:上海摩登一种新都市文化在中国1 9 3 0 - - 1 9 4 5 ) 第2 7 8 页,北 京大学出版社,2 0 0 1 年。 o 章文泓纪德君:才子形象模式的文化心理阐释,中山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1 9 9 6 年第5 期。 o 叶灵风:处女的梦,灵风小说集第5 0 页,上海现代书局,1 9 3 4 年。 o 叶灵风:我的读书,叶灵风随笔合集之三陈子善编第1 2 9 - 1 3 0 页,上海文汇出版社, 1 9 9 8 年。 4 叶灵凤读这些书时不过十一二岁,却在朦艨胱胧之中己开始倾心于书中的 “温玉暖香”,这种早年的倾慕不能说与他日后情趣的形成完全无关。后来,他 随家人迁至江苏镇江并在一所教会中学读书,也正是在那里的一问小楼里,开始 了与诗、与梦为伴的生活。 我在里面开始看杂书,看笔记小说;开始学刻图章,开始学画中国画,甚 至还开始学做旧诗, 当然,书呆子也不是没有感情的只是一句。书中自有颜如玉”,就已经 够我去幻想因此那时在感情上所做的梦,全是。礼拜六”派的,全是。鸳 鸯蝴蝶”式的- - f 一1 4 、楼,已经尽够我的感情去驰骋了。 几十年以后,年近古稀的叶灵凤仍满怀眷恋的在能不忆江南中写道:“我 的梦魂总是牵萦着镇江的一阍小楼。几扇玻璃窗,一只挂了布帐的小床,从墙上 的气窗可以望见人家的屋脊。在那里不仅有我的春天,还有我的梦,也有我的诗。” 可以想见,少年叶灵凤已深深的迷上了鸳鸯蝴蝶派的文风。众所周知,鸳鸯蝴蝶 派是言情的,而且言的是才子佳人的哀情、艳情。虽然这种情调为新文学作家们 所不齿,但不能否认的是正是这类小说在一定时期内占据了广大的市民读者群, 并对像叶灵风这样有着浪漫性情的青年读者产生了持续的影响。 事实上,青少年时期的叶灵风不仅读香艳从话、读繁星,他也看新 青年读狂人日记o ,如他自己所说:“就是这两本书国给我打开了读书的门 径,而且后来一直就采取双管齐下的办法,这样同时读着两种不同的书,仿 佛像霭斯理所说的那样,有一位圣者和一个叛徒同时活在自己心中,一面读着正 经书,一面也在读着不正经的书。”回虽然狂人日记也给叶灵凤“留 下了很深刻的印象”,但是毕竟没有使它产生梦想、没有让他痴迷,并不是 和茶花女型的故事( 引于计灵风文艺随笔) 中的讲述, 小仲马的茶花女在当时异常的流行,叶灵风也非常的喜欢这部小说,并常常效仿小说中 的阿蒙“每逢在街上见到有些人家的门口挂出了拍卖行的拍卖旗帜,总喜欢走进去看看。” 7 新文艺园地里”o 尽管这一初衷没有很好的实现,但他却实实在在的做到了“力 求通俗”,甚至可以说,他创作的就是通俗小说。 “以清末民初大都市工商经济发展为基础得以滋长繁荣的,在内容上以传统 心理机制为核心的,在形式上继承中国古代小说传统为模式的文人创作或经文人 加工再创造的作品:在功能上侧重于趣味性、娱乐性、知识性和可读性,但也顾 及寓教于乐的惩恶劝善效应;基于符合民族欣赏习惯的优势,形成了以广大 市民层为主的读者群,是一种被他们视为精神消费品的,也必然反映他们的社会 价值观的商品性文学。”o 虽然这个概念并非十全十美,但是却清晰的指出了通 俗文学与传统心理机制的联系以及它的消遣性、娱乐性,这两点是通俗小说能否 为大众接受的关键。 我们在叶灵凤的这三篇小说中可以看到:他为了做到“力求通俗”,一改之前 的离经叛道,极力满足市民阶层的道德期待与他们传统的欣赏趣味。我们看到他 不仅在小说中安排了当时上海流行的三角恋故事,而且让所有试图有所“越轨” 的人都善恶有报、最终回到了家庭的秩序中。“时代姑娘”在经历了几番风波之 后还是回到了象征父权的陈老伯家中;未完的忏悔录中的陈艳珠在巨大的压 力之下怀着深深的负罪感而离开了韩裴君,继续过着旧日的生活;永久的女性 里的男女主人公在艺术的神圣光环之下,仍然走不脱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命运。 小说如此的设置让读者在享受了情节的扑朔迷离、命运的变幻莫测之后,仍能获 得巨大的心理补偿,这样的小说怎能不受到市民们的欢迎,难怪叶灵凤在这三篇 小说的前记中提到读者对他的这几篇小说是如何的赞誉。甚至有痴迷的读者看见 从中国饭店里走出的一男一女,竞以为是时代姑娘里的丽丽和萧先生,写信 向叶灵凤核实。露 不同于读者们的盛情,叶灵风自己这样评价这三部小说,他说:“我自己从来 不喜欢自己所写下的这类小说,因此几乎漠然没有好恶之感。以上所写,不过将 这小说的写作经过,提供给有兴趣的读者而已。”回 。叶灵风:时代姑娘自题,叶灵凤小说全编下贾植芳钱谷融主编第4 7 2 页,上海 学林出版社1 9 9 7 年。 o 范伯群:中国近代通俗作家评传从书总序,中国近现代通俗作家评传丛书南京出 版社,1 9 9 4 年。 o 叶灵风:时代姑娘自题,叶灵凤小说全编下第4 7 3 - - 4 7 4 页。 岳叶灵风:永久的女性题记,叶灵风小说全编下第6 9 5 页。 8 但是叶灵凤在创作之初对自己的创作抱以了很高的期望,他希望通过自己的 作品“将一般的读者由通俗小说中引诱到新文艺园地里”,诚如他自己所说“许 多朋友都劝我不该将精神浪费在这类东西上,但我想到与纯正的文艺作品隔绝了 的广大新闻纸读者,为了他们,使他们能够更进一步接受一般的文艺作品,我的 这点牺牲是值得的。”o 作为一个海派的流行小说家,他能有这样的初衷也是难 能可贵。但是这样良好愿望在当时文学生产、流通的现实空间里却难以实现,这 一方面是叶灵凤个人的创作技艺问题,正如吴福辉所指出的“叶灵凤肯降格 以求,为报刊写连载性通俗小说是件好事,但也不能不看到,他笔下流出的大众 小说,无论是语言和叙述,都缺乏他纯文学作品的那种光彩。他一通俗化便不免 平庸化,付出了降低艺术独创水准的代价。”o 他自己也为此说到。但这小说虽 然也有人爱好,但作为作者的我,却是不满意的,我的本意,要用浓重的忧郁和 欢乐交织的气氛笼罩全书,要写出内心的挣扎,这愿望都不曾实现。”o 但另一 更重要的原因恐怕还是他在创作中一再向市民传统的欣赏习惯靠拢,最终使自己 的作品也成了通俗小说从而无法实现创作的初衷。所以,他才会对自己的创作如 此漠然。 叶灵风在创作之初的良好愿望在当时文学生产、流通的现实空间里却难以实 现,这是叶灵凤自己的选择,也是一个作家在创作时面i 临的尴尬处境,如果叶灵 凤有着坚固的精神信念,他可以抛却来自通俗报刊的压力,置读者的通俗的阅读 趣味于一边,在创作中始终坚持自己最初的诉求;如果叶灵风是一个完全为报刊、 为满足市民的消费趣味而生存的作家,那他也可以不用如此蔑视自己的作品,全 心全意的做一个通俗小说家;但是在现实中,叶灵风在两个方面做的都不够彻底, 他即自认为是知识精英,对大众有怜悯之情;又想去取悦大众,满足普通大众的 消费趣味;所以只能徘徊于二者之间,不断变化着自己的创作,期冀找到一个新 的平衡点。 。叶灵凤:未完的忏悔录前记,叶灵风小说全编下第5 8 1 页。 。吴福辉: 都市旋流中的海派小说第2 5 2 页,湖南教育出版社,1 9 9 5 年 。叶灵凤: 未完的仟悔录前记,叶灵风小说全编下第5 8 1 页。 9 第二章对“五四”爱情小说的偏离 第一节泛滥的爱情描写 从“五四”开始,“爱情已成为新道德观的总体象征,很容易的取代了传统社 会精神特质的礼教,且把礼等同于外在的限制。在解放的一大趋势中,爱情与自 由等同;在某种意义上说,通过爱情和释放自己的热情与精力,个人可以真正成 为完全又自由的人。恋爱还被视作一种违抗和真诚的行为,通过宣布脱离伪善社 会所有的人为限制,找到真正的自我,并向爱人展示自我。”西在伴随“五四” 运动而来的这场自我解放、情感释放的浪潮中,站在风头浪尖的正是创造社的诸 君们,他们多数的作品多是在写“爱的苦闷”。他们推崇自我,高扬艺术至上, 以不羁的个性写下了人对自我的渴求、对情与欲地追逐。 1 9 2 4 年,年仅2 0 岁的叶灵凤来到了十里洋场的上海,结识了创造社的元老 郭沫若、郁达夫等人,这对于原本就偏爱于抒情感伤的叶灵风可以说是如鱼得水, 尤其是与叶灵风有师友关系的郁达夫,o 更使他痴迷于情爱的书写不能自拔。叶 灵凤早期的浪漫抒情小说全部收于他在1 9 3 1 年出版的短篇小说集灵风小说集 中,其中除一篇神迹是流行的革命+ 恋爱题材外,其余2 2 篇全部是抒情、描 写性爱的小说。在这些小说当中,他大量的运用擅于抒发情感的书信日记体,例 如: 女娲氏之遗孽( 一篇女人的日记) 程禁地( 中年妇女与青年男子私通 后的多封信件往来) 、内疚( 妇人向情人写信叙说自己对丈夫的矛盾心理) 、 奠仪( 男子分别给刚刚逝世的情人丈夫,情人、私生子的三封信) 、 ( ( i s b v l l a ( 上篇为一封长信的片断,下篇为人物的补叙) 、菊子夫人( 上 篇假托给一女子写信,下篇对窥见此信的另一女性声称上篇是虚构的) ,明 天( 侄女记述叔父假装酒醉亵渎自己的日记) 处女的梦( 女主人公日记 多篇叙述与男作家邂逅相识经过,结尾插上男作家日记,视角转换) 。 o 李欧梵:中国现代作家的浪漫一代第2 6 8 页,北京新星出版社,2 0 0 5 年。 o 叶灵风:达夫先生的身后是非第2 8 0 一2 8 1 页。叶灵风随笔合集之三。 o 吴福辉:都市旋流中的海派小说,第2 6 0 - - 2 6 1 页。 1 0 叶灵凤如此频繁的利用书信体,就是因为书信文体能“通过作者既为角色的 艺术处理,促成一种主观方法,结果使情节与情感从内部展示出来”,国从而使 青年男女对爱情的真切渴望可以自由的倾斜出来。在他早年的成名作女娲氏之 遗孽中,女主人公惠以独语的口气在自己的日记中毫无隐讳的倾吐着自己在与 莓箴相恋中的种种甜蜜和悲苦,时而声称他们的爱“这本是不应隐瞒的事,这本 是应当登在高峰之上戴起荣誉的冠冕向万民去宣告,万民听了都要为我们额手称 庆的事”o ,时而又, 我要使他有所觉悟,我要使他觉得我不可再留恋;我要使他憎我,我要使 他与我隔绝! 我既为他牺牲了我良妻的美名和家庭间的燕乐,现在为了彻底 爱他的缘故,为了不忍使他因我而受苦的原故,我更要采取我心痛的政策了! 牺牲一百个无用的我不足惜,我宁可使他怨诅我的无情,我不忍坐视他消沉 在绝望的悲哀里! 我要彻底的爱他! 。 在肺病的初期患者中,男主人公印青为了证明自己对兰茵的爱情便一再 的要同患有传染性肺病的兰茵发生亲密的接触,希望自己也被传染,即使陷入不 治的状态也在所不惜,当误会兰茵背弃了感情之后,便于绝望中自杀。o 叶灵凤把爱情放在血与火、生与死的边缘来描写,他笔下的人物把爱视为最 高的真理,这样的爱情确实有“五四”的遗风,也是当时仍在挣扎中的青年男女 共同的向往。但是小说中过多的悲情、哀情又丧失了对爱情严肃性的正视,在读 者中成为对衷情、艳情的观赏。这种度的把握的偏离,在他对性欲的描写中更是 可见一斑。 。利里安弗斯特李今译:浪漫主义第3 7 页,昆仑出版社,1 9 8 9 年。 o 叶灵凤:女娲氏之遗孽,灵风小说集第3 8 5 页。 。叶灵风:女娲氏之遗孽,灵风小说集第3 7 8 页。 1 1 第二节偏激的性欲展示 叶灵凤的小说在文学史上一向以对性欲的大肆描写而著称,他还以玩世不恭 的泼皮态度推出了新流氓主义、。灵肉号”“灵肉续号”在上面发表惊世骇俗 的言论。鲁迅为此称他是上海滩的“才子+ 流氓”。 在摩伽的试探中,抛下妻子进山修行的摩伽: 一切足以摇动他道心的浮念中,最使他感到不敌的自然是有时自内勃发的 人类的本性了他有时无意问抚摸着自己焦黑的内体,在一切都是冷静的山 中,这一点人体上神秘的微热,便足以唤醒他最难忘却的一种记忆,燃起他 已死的热情,恢复了固有的人性。 每当他“总觉得自身有一种澎湃欲裂的热力在体内不得发泄”时他便“只有 使自己受苦,用山藤的刺向自己的腿上戳着”。尽管如此,他还是没有抵挡住人 类本性的勃发,“在摇摆不定的豆油灯光中,摩伽抚弄着静姑晶莹的肉体,他此 刻只是在懊悔,不是懊悔他的戒行破坏,他是懊悔自己不该这样太不量力了,以 一个没有根器的俗人想去求道,反倒耽误了许多现世的享乐。”。摩伽独具慧根从 一件小事上便顿悟到“人事一切都是虚空的现象”,但在砰灵风的笔下他仍逃不 出本能欲望的诱惑,而将多年的苦修付诸东流。 在昙花庵的春风里,从小在青灯古佛旁长大的小尼姑月谛在大自然春风 欲醉的日子里,也会时时被那发自身体中的欲望所包裹,她乘师傅不在时,便将 供佛用的花瓶紧贴在脸上,或是“将击木鱼的小棰也举起靠在两颊上用力的摩擦” 来得到轻微的快感,甚至会在夜里“将小指放入口中用力的噙住”来缓减自己无 处发泄的欲望。固在叶灵凤的这些小说中,任何的神性、道规在人的本能欲望的 面前都显得不堪一击,人的性欲成了人自身都无法控制的庞大力量,入似乎只有 在彻底的实现了这样的欲望之后才能走向现实的人生。 。鲁迅:上海文艺之一瞥,鲁迅全集第4 卷,第3 0 0 页。 o 叶灵风:摩伽的试探,灵风小说集第2 8 6 页。 o 叶灵凤:摩伽的试探,灵凤小说集第2 9 6 页。 o 叶灵风:昙花庵的春风,灵风小说集第3 1 3 页。 1 2 以彻底的道德之外的眼光来审视人的性欲的小说是 明天,叔叔适斋对侄 女丽冰进行性骚扰后,丽冰不仅没有怪怨叔叔,反而从叔叔的举动上看到了: “物质文明与精明的科学都不过使人类益发的顺随了自己的要求恰当的 社会组织与严酷的律法在,必要时毫不能阻止一个人的越轨的行动的一小部 。同样,高深的学识和礼教的尊严在那一种不可抗的魔j j , t 袭了来时,从 未有一丝一毫的效用发过中 叔叔如此超越伦理的举动不仅让丽冰佩服,更引起了她无限的同情同情 叔叔的欲望没有达成,最后竟说到: 今夜我若不因了自己正在月经期内,叔父若再多强迫一些时候,我若这样 想到了他的苦闷,我或者会允许他的可惜这几日我的身体正是不干净,我 即允许了也是无用的 我不能说我平素绝对的不爱叔父我也不能承认我是爱他的不过我是因 了对他太了解,很同情他的苦闷的原故,我写出了这些的话,与其说我是对 他有了爱,不如说我是因为可怜他的原故而甘心为他的牺牲。 叔叔的性苦闷、性压抑就因为是发自本身的、违反伦理的、无法克制的便可 以在丽冰的心中取得。合法”的地位,这与其说是丽冰的“善解人意”,不如说 是叶灵凤在迫不及待地借人物之口说出他自己的惊世之语吧。 周作人在提出“人的文学”的同时,就已经认识到了新的性爱观在个人主体 性确立中的重要价值。他把性道德的改革作为思想革命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一民 族的文明程度之高下,即可以道德律的宽严简繁测定之,而性道德之解放与否尤 足为标准。”回他一直都把新的性爱观当作一个真正的个人的私人权利,他说 “据我想来,除了个人的食息以外,两性的关系是天下最私的事,一切当由自己 负责,与第三者了无交涉,即使如何变态,如不构成犯罪,社会上也无过问之必 。叶灵凤:明天,灵风小说集第1 2 8 页。 。叶灵风:明天, 灵凤小说集第1 3 6 页。 。苏雪林:周作人先生研究,周作人评说8 0 年程光炜编第7 1 页,中国华侨出版社, 2 0 0 0 年。 1 3 要。”o “五四时期的启蒙者正是以揭示旧道德对人的本能欲望的压迫这样一 种痛切的实感来推动当时的启蒙运动。”o 叶灵风似乎也要通过他的小说来说明性爱才是“新道德的总体象征”,“不先 破坏,创造工程无效的,彻底的破坏,一切固有势力的破坏,一切丑恶势力的创 造的破坏,恰是美善的创造第一步工程! ”o 这是他在创造社时期,青年们的普 遍心声。他力图通过对传统性道德的全面否定,通过对性欲的无畏追求和实现来 完成真正的自我。作为“五四”落潮后的一代,像叶灵风这样年轻一代的作家们 他们比“五四”时期的启蒙者们在传统文化中的浸淫要少一些,所以可以用放荡 形骸的姿态来粉碎旧道德虚伪的假面。但是在他的这些小说中可以明显的看出, 他往往是破坏有余而建设不足,他为了证明性爱的独立自由,抛却了性爱作为人 的一种基本活动所应具有的基本的道德底线,在他的此类小说中更明显的充斥了 许多低俗的、出于趣味享乐的性描写,这与2 0 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掀起的性爱 解放的潮流是分不开的。 在当时的上海,作家、市民读者以及出版界的商业运作相互牵引共同引发了 一场有关性问题的狂潮。张竞生的性史“在创造社一下午能售去五六十册”o , 社会上假借他之名出版类似书籍的更是屡见不鲜,其影响之大已经到了当时的小 学生、中学生都开始阅读此类书籍。o “女性杂志中有几期谈性欲、爱情和婚姻 的专刊。新女性杂志向新订阅者以半价大量提供珍贵的书籍性知识;这本 书翻译自美国布伦克医院院长鲁宾逊医生( d r w i l l i a m j r o b i n s o n ) 的权威性原作。 埃利斯( h a v e l o c ke l l i s ) 的书大量译成中文,并冠以诱人的书名,例如女人的 性冲动性游戏的本能,同时出现了一大批以论新的性道德为题的文章。 具创业精神的北新书局,出版了一系列共1 l 册的新性爱书籍。” 性爱知识的迅 速流行与普及,不仅使普通市民趋之若鹜,而且也成了叶灵凤这样的洋场少年发 表惊世言论的招牌。 只是,。五四”一代作家写爱情、写性爱是站在启蒙的立场上自觉的进行的, o 周作人:读报的经验,谈虎集第4 6 1 页,上海书店影印,1 9 8 7 年。 霉徐仲佳: 性爱问题:1 9 2 0 年代中国小说的现代性阐释第5 5 页,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 0 0 5 年。 o 洪水,创刊号撒旦的工程。 o 新文化创刊号。通讯”。1 9 2 7 年。 o 张恨水:现代青年第1 4 3 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 9 8 5 年。 李欧梵:中国现代作家的浪漫一代第2 7 1 2 7 2 页,北京新星出版社,2 0 0 5 年。 1 4 最终导向的是对传统的反叛;而叶灵风写爱情、写性爱虽然也有“五四”的影子, 但他的小说更多流露出来的是一种度的失衡后的趣味享受,最终导向的是现代的 商业消费;这中趣味不是知识精英们的喜好,而是市民大众的消费需求, 这也 是他长期在文学史上为人诟病的原因之一。但他毕竟没有像张资平那样彻底的把 性爱作为商业竟卖的手段,只是在试图表达自己的精神诉求时,每每滑向了对市 民欣赏需求的满足,这不是他的堕落,只是他难以走出的困境。 第三章唯美的外衣 “五四”落潮之后,欧洲“世纪末”的唯美、颓废文学思潮为正处在彷徨、 苦闷期的中国知识分子所青睐,而其中英国十九世纪的唯美、颓废思潮流传最广, 尤数王尔德、比亚斯莱、道生等人的影响最盛。叶灵风还在上海美术专科学校上 学时,就被1 9 世纪末英国天才画家比亚斯莱所吸引,他说“我年轻的时候很喜 欢比亚斯莱的画,觉得他的装饰趣味很浓,黑白对照强烈,异怪而又华丽,像是 李贺的诗,曾刻意加以模仿,”o 此后,他在洪水创造周报创造月刊 文艺画报上,模仿比亚斯莱唯美、色情的风格创造了许多插画,赢得了“中 国的比亚斯莱”的称谓。o 叶灵风在二十年代对唯美主义的认识还很浅薄,只是倾心于唯美主义“生活 的艺术化”原则。他躲在“象牙之塔”中,模仿王尔德等人唯美的生活形式来装 饰自己的生活;在衣着、个性、风度等个人生活的不同侧面追求人为的技巧,在 把生活艺术化的同时也把自己塑造成一件艺术品;在崇拜自己的同时也享受着生 活。 他在散文心灵的安慰中描述到,他有时“将头发乱篷在头上不加梳理”, 有时又“用一顶小帽将它压得很光”,以显示其唯美精致的风度。当有人对他说 “蓬头发的意味深刻;光的却未免浅薄”时,他却声称“我想起了这些东西都是 我自己的时,我总忍不住会这样出神的凝视。”“简直要凑向前去拥住我镜子里的 人儿狂吻! ”o 更有甚者,他在电车上为了向一个时髦的女性显示自己的精致,尽 从“从袋里掏出一条有哈必根牌香水的手帕来擦了一擦手,我望望自己的手 指,很尖细。才用c u r t c x 修饰的指甲,整洁而光亮。”西他崇拜他自己,他要作 他自己的偶像。叶灵风这样的标新立异有模仿他的偶像英国难美派艺术家王 尔德“抽金头的烟纸,手执向日葵在街上散步”o 的意味。他如此的举动无一不 是在唯美的理念下要把自己塑造成一件可供欣赏、能带来美感的艺术品。不仅如 。叶灵凤:郁达夫先生的 和比亚斯莱第4 1 页,叶灵风随笔合集之二 o 叶灵风:关于比亚斯莱,读书随笔2 集第2 9 6 页,北京三联书店1 9 8 8 年。 学叶灵风:心灵的安慰,叶灵风随笔合集之第9 8 9 9 页。 o 叶灵风:偶成一她们之十一,叶灵风随笔合集之一第5 9 页。 o 叶灵凤:王尔德的说谎的艺术,读书随笔2 集第2 1 3 页。 此他更在小说中以优雅而讲究形式的态度进行唯美的抒情;通过对人物、景物做 唯美的描写来营造唯美的情调。 在处女的梦中,少女在月夜中总会幻想到: 我的爱,我愿以水晶的心,冰雪的手,将明净的天空作纸,用晚霞书写我 的心曲,借天风作我的邮使,不着痕迹的悄悄的向我要诉的人的心上吹去 天黑了,月儿升起,清光洒到我的床上,梦之神甜蜜的燃起他的魔杖,我们 便在他的翼荫下彼此相见不说什么,不妊说什么,水晶的心在月光下正没 有一丝一毫的隐蔽。 这种唯美的表达、诗意化的书写使小说的整体意境变得优雅而矫饰,颇符合 他自己那个年龄段的审美需求和当时女大学生们的幻想。 而在另一篇小说禁地当中,他不厌其烦的用大量笔墨来刻画男主人公名 目繁多、奢侈华美的化妆品, 当中的一方人造象才镶边的面镜,边上雕刻着很精细的近代风的花纹镜 子的左方排着九个参差的香水瓶三瓶的牌号是h o u b i g a n t 颜色两瓶是浅黄, 一瓶是纯白每一瓶的下方都贴有关于瓶内香水用途的注明。我们可看出浅 黄色的两瓶上是l o t i o n 和p e r f u m e ,那白色的一瓶上是t o i l e t 其余两瓶的瓶 式都很精巧,一个外形的牌号是p i v e r ,一个尖长形淡绿色的牌号是c a p p i 镜子的右方第一件是一盒面粉,牌子与那瓶淡绿色的香水一样,再过去也是 面粉,这一瓶便是青年适才用粉的旁边并列着两个立方形的纸盒,一个是 象牙色,上面有很细的红纹一个是黄色问黑的纹线,当个横着一条金带。 象牙色的一个是涂脸的e nb e a u f e ,黄色的是时下流行的涂发的s t a c o m b ,衣 炬上右方最后的一件是一个黑色方形扁盒,镶着两道银红色的边缘,这是修 饰指甲c u t e x c u t e x 盒上另外还有一小盒n a i lp o l i s h 这两件东西部是在目下一股时髦 妇女的妆台上还不常遇见的物品,现在竞在一个独店的青年的房内发现,正 。叶灵凤:处女的梦。灵凤小说集第5 6 页。 1 7 可证明这位主人公性情的特异。 这种对细节的无微不至的刻画透露出了这些物品主人的生活情趣,再配以大 段对他的相貌、衣着的精致描写,塑造出了一个在颇为女性化、甚至有同性恋倾 向的“纨绔子”形象。在1 9 世纪的英国和法国,纨绔子( d a n d y ) 这一形象 受到唯美主义者的青睐与文化界的追捧。巴尔扎克、戈蒂耶、于斯曼、波德莱尔、 王尔德、比尔博姆、约翰格雷、阿瑟西蒙斯等等,或在自己的作品中创造了 纨绔予的艺术人物;或身体力行,以纨绔子的形象昭然于世;或两者兼而有之。” o 叶灵凤此时对他们的模仿,还只是停留在对人物外在细节进行唯美的刻画,还 没有深入到“纨绔子”的内心世界。 叶灵风颇为擅长的还是“将人物控制在唯美的情调之中就美的躯体,精 致的性感觉加以细细玩味几不旁及其他”。o 上帝的神迹乖艺术的手腕在这里显出了! 就像将一幅遮断了世上一切的美 丽的巨幕拉开了一般,空中突然亮了起来,镜中显出了一个晶莹的少女的内 体这是一朵初开的白玫瑰,于粉白中流露着一层盈盈欲滴的嫩红那胸前 微微隆起的两座象牙的半球,虽是还没有十分圆满,然而已蕴蓄着未来的无 限的美丽的预兆,已预兆着将来有无数百战不屈的英雄甘心在这上面屈服: 那上面细细的两粒浅赭色的小点,这是世上最伟大的天才画家聚精会神的最 后绝笔,是天才最高潮的流露;从这下面展开了两条对称的曲线这曲线的 聚点便是万物的终结,便隐藏着命运的枢纽,。 这种。颇具诱惑效果”的描写不仅给人物披上了唯美的外衣,更满足了当时 读者猎艳、观赏的欲望。在这种美的塑造与观赏的背后,更深深地散发着享乐主 义的意味。叶灵风经常在小说中借人物之口,发出这样的感慨:“及时行乐! 小 菊,你还是振作起来才好。你不要辜负了你漂亮的脸儿,你可爱的青春。一 “她 。叶灵凤:禁地,灵凤小说集第4 2 7 页4 2 8 页。 。周小仪:唯美主义与消费文化第4 2 页,北京大学出版社,2 0 0 2 年。 。姚玳玫:想像女性第1 5 4 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 0 0 4 年。 o 叶灵风: 浴,灵凤小说集第8 4 _ _ 8 5 页。 。时灵凤:禁地,灵风小说集第4 5 3 页。 1 8 是一朵鲜艳艳的花,我要来享乐我的自己”。这种在唯美中的享乐是西方 唯美主义潮流中的享乐主义与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市民阶层中蔓延的享乐 意识分不开的。 在唯美主义者看来“享乐就是生活的目的,是世界上惟一有用处的东西。上 帝的意愿也是这样。为此他才造出女人、香味、阳光、美酒、骏马、猎兔和安哥 拉猫。”o 他们“专注于形式”、“追求肉体的美丽”o ,物质的美,虽然他们的 思想中有着更为深刻的哲学和社会根源_ 敏感到这种时代矛盾又无力克服这 种矛盾但也不愿屈服于这种矛盾,一些英国作家便掀起了美学反叛的旗帜,偏至 到了唯美颓废之途,以发泄反社会、反道德的激愤情绪,并在唯我、唯美和唯 乐的陶醉中寻求刹那的快感。”o 但是在以财色为中心的上海、在社会上充满了 饱满而颓废空气的上海,囝所剩下的只能是在忧伤的感叹后的放纵,因而叶灵凤 才会发出这样的声音: 我回来拿镜子照照自己的容颜,朋友,我们虽同时年青,然而今日的玉貌 绮年,正是来日的荒丘白骨,这叫我想起了怎能不寒心想起了这些,人世 的荣禄又有什么滋味? 名誉是什么? 金钱是什么? 画学好了有什么用? 文章 做好了又有什么? 短短的人世几十春秋,我们若失去眼前实现的享乐,那身 后的芳名,所给我们的功效,恐怕还不及不上棺外的黄土。哲学家教人去追 去永恒,宗教家教人去信仰天国,在我看来这都是虚诞,都是骗人之谈,我 们所追求的只是眼前实现,只是实现的青春! 。 当时,年仅二十岁的叶灵凤是怀着模糊的浪漫情怀和对个体解放的强烈冲动 来接受唯美、颓废的文学思潮的。“他们最欣赏的其实是唯美颓废主义者那种 冲决一切传统道德罗网的反叛精神以及无条件地献身于美和艺术的漂亮姿态,却 。叶灵风:爱的战士,灵凤小说集第2 7 2 页。 学赵澧徐京华:唯美主义第4 5 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 9 8 8 年。 o 赵澧徐京华:唯美主义,第7 9 页。 。解忐熙:美的偏至中国现代唯美颓废主义文学思潮研究第1 3 页,上海文艺出版 社,1 9 9 7 年。 o 周作人:上海气,谈龙集第9 0 _ 田1 页,河北教育出版社,2 0 0 2 年。 o 叶灵凤:惜别,叶灵风随笔合集之一第1 0 9 页。 1 9 有意无意地忽略了唯美颓废主义的深层基础种绝非美妙的人生观。”。 三十年代,叶灵风相继发表了紫丁香、第七号女性、流行性感冒等 具有现代派风格的作品。他在其中力求一种形式之美,尝试在女性与都市符号问 建立一种联系,以现代化的汽车来比喻女性的身体之美;以充满动感与诱惑的女 性身体来隐喻都市的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