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论文)《辞源》修订本文献学条目研究.pdf_第1页
(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论文)《辞源》修订本文献学条目研究.pdf_第2页
(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论文)《辞源》修订本文献学条目研究.pdf_第3页
(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论文)《辞源》修订本文献学条目研究.pdf_第4页
(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论文)《辞源》修订本文献学条目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论文)《辞源》修订本文献学条目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曼n l 一一。1 n iu - - o 曼曼鼍曼曼曼曼皇曼皇! 曼寰 摘要 辞源( 修订本) 不仅是阅读古籍的工具书和古典文史研究工作者的参考书,而 且在辞书研究、词典编纂方面也提供了十分宝贵的经验。本文以辞源( 修订本l - 4 合订本) 为第一手资料,从文献学这一角度入手,试图对辞源( 修订本) 中的文献 学条目的收词、释义、书证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客观评价辞源( 修订本) 对文献学 条目收释的成就与不足。 本文在绪论部分首先介绍了辞源的历史地位,其次分析了辞源( 修订本) 的研究现状。在文章的主体部分,主要以辞源( 修订本) 对文献学条目的收录、释 义、书证等方面为研究的出发点,具体论述辞源( 修订本) 在文献学条目收释方面 的成就与不足之处。与旧辞源相比,辞源( 修订本) 在收释上取得的成就有:条 目增收;释义更加准确、完善、充实;结合书证,重在溯源;所引书证,详注作者、时 代、篇目、卷次;吸收后人研究成果五个方面。不足方面主要有:词条失收;释义不确: 释义不全或义项缺失;书证疏误等方面。 总之,本文是在前人对辞源( 修订本) 研究的基础上,从新的角度对辞源( 修 订本) 进行分析研究,肯定成绩,指出疏误,以利改进。 关键词辞源( 修订本)文献学条目收词释文 a b s t r a c t a bs t r a c t ”c i y u a n ”( r e v i s i o n ) ,i sn o to n l ya r e f e r e n c eb o o ko fr e a d i n ga n c i e n tb o o k sa n dr e a r c h e r s i nc l a s s i c a lc u l t u r ea n dh i s t o r yb o o k sb u ta l s oo f f e r si n v a l u a b l ee x p e r i e n c e sf o rt h es t u d yo f d i c t i o n a r ya n dl e x i c o g r a p h y t h i sp a p e r , t a k i n g ”c i y u a n ”( r e v i s i o nc o n s o l i d a t e1 - 4 ) a st h e f i r s t - h a n dm a t e r i a l s ,t r i e st om a k ea l l 锄a l 班c a js t u d vo ft h ee n t r i e sa n de x p l a n a t i o n st a k e ni ni t f r o mt h ep e r s p e c t i v eo f p h i l o l o g y , a n de v a l u a t e so b j e c t i v e l yt h e ”c i y u a n ”( r e v i s i o n ) i nt e r m so f i t sa c h i e v e m e n t sa n d s h o r t c o m i n g sa sw e l l i nt h ef i r s tp a r t , t h ed i s s e r t a t i o nm a k e sai n t r o d u c t i o no ft h eh i s t o r i c a ls t a t u so f ”c i y u a n ”, f o l l o w e db ya n a l y s i so ft h es t a t u sq u oo ft h e ”ci y u a n ”( r e v i s i o n ) p r e s e n ts t u d y t h em a i np a r t o ft h ea r t i c l et a k e se n t r i e si n t e r p r e t a t i o ne x a m p l ee t co ft h ec i y u a n ”( r e v i s i o n ) a st h es t a r t i n g p o i n t f o rt h e r e s e a r c h ,d i s c u s s i n gs p e c i f i c l y i t sa c h i e v c m e n t sa n dd e f i c i e n c e sa sw e l l a c h i e v e m e n t sa l ea sf o l l o w s :c o m p a r et ot h eo l d ”c i y u a n ”,t h e ”c i y u a n ”( r e v i s i o n ) g e t s a c h i v e m e n t si nf i v ea s p e c t s f i r s t l y , e n t r i e si n c r e a s es e c o n d l y , i n t e r p r e t a t i o ni sm o r ea c c u r a t e a n dr i c h ,t h i r d l y , i tl a y se m p h a s i so ns o u r c eo fw o r dc o m b i n e d 、) i ,i 也t h ei l l u s t r a t i o n f o u r t h l y , i t n o t e st i m e sa u t h o rl i s to fa r t i c l e sa n dp a g ei nt h ei l l u s w _ a , f i o n sq u o t e d f i f t h l yi ta b s o r p t p o s t e r i t yr e s e a r c hr e s u l t s h o w e v e r , i ta l s oh a v ei n a d e q u a t ea s p e c t ss u c ha ss t o l e ne n t r i e s ; i n a c c u r a t ei n t e r p r e t a t i o n ;l a c ko fe x p l a i n a f i o nd e f i c i e n c e so fi l l u s t r a t i o na n ds oo n i ns h o r t ,t h i sd i s s e r t a t i o n , b a s e do nt h ep r e v i o u sr e s e a r c h ”c i y u a n ”( r e v i s i o n ) ,a n a l y z et h e a c h i e v e m e n t sa n di t sd e f i c i e n c e sa sw e l lf r o man e wp e r s p e c t i v e ,s oa st om a k ef u r t h e r i m p r o v e m e n to ni t k e yw o r d s”c i y u a n ”( r e v i s i o n ) p h i l o l o g yc l a u s e w o r dr e c e i v i n g e l u c i d a t i n gt e x t s 河北大学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 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 人已经发表或撰写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河北大学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 所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 的说明并表示了致谢。 作者签名: 给毡、日期:址吐月且日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河北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并向国 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学校可以公布 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 本学位论文属于 l 、保密口,在年月日解密后适用本授权声明。 2 、不保密口。 ( 请在以上相应方格内打“”) 保护知识产权声明 本人为申请河北大学学位所提交的题目为( 水歌租力( 傍砖7 列醛绷硝稳 ) 的学位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 昶捣、剥姨指导并与导师合作下取得的研究成果,研 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是在河北大学所提供的研究经费及导师的研究经费资助下完 成的。本人完全了解并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为保护知识产权所制定的各项法律、行 政法规以及河北大学的相关规定。 ,、 本人声明如下:本论文的成果归河北大学所有,未经征得指导教师和河北大学的书 面同意和授权,本人保证不以任何形式公开和传播科研成果和科研工作内容。如果违反 本声明,本人愿意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声明人:日期:硷q g 年上月- 日 作者签名:金遣) 导师签名: 日期:江年月日 日期:业吐月必 第1 章绪论 第1 章绪论 1 1 辞源的历史地位 商务印书馆编撰的辞源,是我国近现代第一部规模较大,以“语词为主、兼包 百科 的综合性辞书,始编于光绪三十四年( 公元1 9 0 8 年) ,至1 9 1 5 年以甲乙丙丁戊 五种版式出版,1 9 3 1 年出版续编,1 9 3 9 年出版正续编合订本。参与编辑的有陆尔奎、 方毅、傅运森等五十余人。 辞源( 正续编) 共收1 3 万余个单字,1 0 万余条复词。全书以字统词,单字按 康熙字典2 1 4 个部首编排,复词以字数多少列于各单字之下,单字据音韵阐微 注明反切,并标注直音、平水韵韵部。全书收词极为广泛,除去单字和一般词汇之外, 还包括成语、掌故、典章制度、天文、地理、人名、物名、书名、音乐、技艺、医卜、 星象以及花草树木、鸟兽虫鱼等多方面材料和各种新名词,并博采当代外国辞书之长, 首创新体例,其内容范围之广,为以前字书所未有。可以说辞源基本上奠定了汉语 现代词典编纂的体例格局,在中国现代辞书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回顾辞源的编纂,正处在新知识启蒙的时代,“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成为西 学东渐的时尚口号,当此之际,旧有辞书已不能满足社会求知要求,于是亟需有一部融 旧知新学于一炉,门类广泛,翔实可信而又便于检索的工具书。辞源的问世正是应 时之需。辞源中新词的收录,于五四以前的“西学”和中国社会面貌,知识界的思 想状态等等,都有所反映,如科学、民主、租界、治外法权等新名词,皆可查到,适合 大家搿博采新知 的需要;旧词的解说又吸收了前人的研究成果,带有一些新色彩,适 合大家“贯通典故的要求。回可以说辞源的问世,为学人释疑、解惑,乃至学术 研究,提供了一部权威工具书。因此出版后受到广泛欢迎,从初版以来,至解放初期, 历年累计印数达四百余万部,发行量之大,影响之广,都是前所未有的。 然而,这样部以“语词为主、兼包百科的大型辞书,毕竟是首创,且限于时代 及客观条件,难免有美中不足的地方。刘叶秋先生曾约举辞源七项缺点及失误: 1 、解释错误或似是而非;2 、引书错误;3 、引书不注时代、作者、卷次、篇目, 参刘叶秋: 释义商榷( 山西大学学报2 0 0 0 3 ) 等。 这些文章,或多或少指出了修订本辞源在释义上存在释义有误、释义不确、义 项缺漏、本义和引义倒置、义例不合等问题。 ( 三) 书证类 3 洞北大学文学硕士学位论文 ! _ _ h i i li i i ! 鼍毫曼 书证是义项的基础和根据,如果把义项比作骨架,书证则是血肉,书证充实,释义 才立得住,才有说服力。修订本辞源在书证的收集、选择、处理上,较之旧辞源 有很大进步,然其不足之处亦复不少。时人多有撰文指出者,如: 张应德书证的采择( 辞书研究1 9 8 1 4 ) ,文章指出,书证是语文辞书中一个 重要组成部分,书证采择的正确与否,恰当与否,关系到辞书的质量。作者遂就辞源 ( 修订本) 书证采择的问题,谈些体会和看法。 董志翘 ( 修订本) 书证刍汲( 辞书研究1 9 9 0 4 ) ,文章列举了修订本 辞源在书证上存在标点、字句、书证与词目不合、参见有失照应等方面之失,同时 作者指出,产生这些失误的原因,有的属于技术性失误,有的则属于编者问题。 程志兵,赵红梅 ( 修订本) 引用书证商补( 伊犁师范学院学报1 9 9 4 4 ) , 文章指出由于种种原因,许多书证未能体现出“溯源 的特点,作者遂将平时阅读中所 发现的早于修订本辞源所引的书证一一列出,以补辞源( 修订本) 在这方面存 在的缺憾。 ( 四) 收词立目类 修订后的辞源删去旧辞源中的现代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应用技术方面的 词语,收词一般止于鸦片战争( 公元1 8 4 0 年) ,增补一些比较常见的词目,并删去少数 不成词或过于冷僻的词目。在词目的取舍调整上,更切实际。对辞源( 修订本) 的 收词立目进行评介的文章主要有: 彭逢澍新 词条补遗( 娄底师专学报1 9 8 7 3 ) ,文章列举了新辞源 没有收的若干词条,希望能在修订时作为参考。从所列条目来看,多是辞源当收而 漏收者。 郭庆山: 地名条目的编写( 辞书研究1 9 8 4 2 ) ,文章总结了修订本辞 源在地名条目上的编写经验,引导读者正确看待辞源的地名条目,从而利用不同 的辞书,解决不同的问题。 骆伟里 “三礼 条目疏误例析( 之一) (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 0 0 0 3 ) , 文章指出辞源中有些涉及 三礼条目的,在立目、释义、或引例诸方面,还存在 不同程度疏误,作者遂逐条剖析以匡其失。 ( 五) 综合评介类 4 第1 章绪论 修订本辞源问世后,亦有不少文章就该书注音、释义、收词、体例等诸多方面 进行综合评介者,如: 骆伟里试评 修订本( 辞书研究1 9 8 0 1 ) ,作者就修订本辞源第一 册翻检所得,一方面肯定其在收词、释义方面的成就,另一方面也指出,由于分散修订 或资料不足等原因,修订本辞源在收词、溯源等方面仍有可商之处。 张蓁读 修订本札记(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1 9 8 8 2 ) ,文章就修订本辞 源在释义方面、断句方面、误句误字方面,各举数例进行一一辨析。 田忠侠论修订本 之得失( 中国图书评论1 9 8 9 1 ) ,文章选取具体例证, 客观评述了辞源修订本在收词、释义等方面的成就与不足,持论颇为切实中肯。 总之,就目前相关文章来看,人们对辞源( 修订本) 的研究已涉及“注音 、“释 义 、“书证”、“体例 等诸多方面。然而在这诸多方面中,论及文献学条目的却少之又 少,仅在个别文章中有零星涉及,如程志兵在其 订补数例( 伊犁师范学院学 报2 0 0 4 2 ) 一文中,涉及“俗本 这一文献学条目;李绍平新 部分古代史实 评价商榷(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1 9 9 9 2 ) ,考辨“载记 、“杂史 两文献学条目。至 于对修订本辞源某一文献学条目作专文探讨者,仅有六篇: 一为王卓华说传奇( 殷都学刊1 9 9 0 1 ) ,文章指出,辞源对“传奇”释义 不够全面,作者遂对“传奇”涵义所经历的七次变化,以及每次变化之间的联系,作了 进一步深入分析与探讨。 二为林法古代的简牍( 中国典籍与文化1 9 9 4 1 ) ,文章认为辞源将“简 牍 释义为“书于木片日牍,书于竹木日简”欠妥。作者通过实例证明,只要细薄片状 的书写材料,无论是竹是木,都可以称为简,把简限定为竹制是不妥当的。 三为业师时永乐所撰版本辨正( 辞书研究1 9 9 8 2 ) 一文,该文指出辞源 ( 修订本) “版本条目存在“行文用字不统一、释义模糊不清、义项不完备、书证引 文不确 等五方面失误,作者并对其失误进行一一辨正,颇为精当、详明。 四为潘树广有关誓校对 的若干史料( 出版史料2 0 0 1 1 ) ,文章列举五大例 证,证明“校对”一词已屡见于宋元典籍,辞源收“校勘”、“校雠”而不收“校对 是其疏漏。 五为曦钟 对“荐福寺碑 的解释有误( 学习与探索1 9 9 7 2 ) ,作者指 5 河北大学文学硕士学位论文 皇詈鼍_! , i ! , 一h i, i i i i i 皇寡寡 出,辞源对“荐福寺碑”解释致误之由,乃是在于将长安城开化坊的荐福寺与鄱阳 城东荐福山上荐福寺混为一谈。 六为纪国泰何谓“杀青关于 、 一处引文断句( 成都师专学 报2 0 0 1 3 ) ,文章指出,辞源、辞海在解释“杀青一词引用后汉书李贤注 文时,因断旬不当而造成歧义,须对其重新标点,句意乃明。 有关辞源的研究专著主要有田忠侠的辞源考订( 东北师大出版社1 9 8 9 年版) 、 辞源续考(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 9 9 2 年版) ,后作者又继续探求,将其考证所得与前 二书汇而通之,成煌煌巨著辞源通考( 福建人民出版社2 0 0 3 年版) 。该书举出辞 源( 修订本) 十五大项之失:一日立目失当:- - e l 音项残缺致音义不符:三日释义欠 妥;四日释义不全或义项缺失;五日徒举书证或概述典故而失注语义;六日溯未及源; 七日书证与词目、释义不相应;八日书证时代、作者、书名、卷次、篇目误称;九日妄 改古书,强经合己,不务我注六经,乃欲六经注我:十日书证引文不确;十一日引书证 轻视虚词,时或夺误;十二曰引古书误施标点;十三曰行文失于缜密;十四日释文体例 不一,亟待严明;十五日技术失误。该书共考订条目7 1 7 5 条,可以说是目前对辞源 ( 修订本) 最为全面的一部考订专著,尤其可贵的是,作者对辞源( 修订本) 中的 部分文献学条目亦有所关注,兹将书中所考文献学条目一一罗列如下: 一切经音义、丁部、三家诗、三体石经、丙部、丹黄、典册、冷斋夜话、分 隶偶存、别号录、刺、勒、千倾堂书目、卷、去思碑、又玄集、右卷、史、史 篇、史籍、史颂鼎、唐韵、四库全书、因话录、国秀集、墨海金壶、天一阁、 天禄琳琊、天札、刘歆、古史考、子部、孔丛子、字典、存目、安陆集、安吴 四种、宋学渊源记、宜春帖、宛丘集、宁帖、康熙字典、弁山堂别集、 引文、张玉书、性理大全、恒言录、拜经堂、 敬斋古今荭、文山集、文宗阁、 文渊阁、文溯阁、文澜阁、方策、本、晋阳秋、 朝野新声太平乐府、朱墨本、枕中 书、校、校书、民谣、梵字、乐善堂、朴学、毛奇龄、故纸、文史、水心学案、汗青、 滂喜斋丛书、文府、沧浪集、汉书艺文志、渑水燕谈录、乌田纸、无字碑、 玉简、献、玉书、甫里集、甲部、甲骨文、毕沅、 石田诗选、石林诗话、石林 燕语、科斗书、笔记、秽史、刳记、简、籍、篇什、 粤雅堂丛书、经史问答、经 韵楼集、经传释词、维摩经、 :纬略、养碑、绎史、群书治要、老学庵笔记、 6 第1 荦绪论 曼曼- - 写;= ;i i = ;= = _ 写= 一i i 一一一 i; 1 一i i 。一 一_ i o;iii 一 ;i | i 鼍鼍曼曼曼曼量鼍曼曼鼍曼曼寰 圣教序、脉望馆、卧碑、脱简、甲乙经、经籍簧诂、续齐谐记、舛错、范晔、 兰亭帖、酉楼记、订讹杂录、诸蕃志、讲义、谢表、读史方舆纪要、资暇 集、资治通鉴、载籍、追寻帖、道藏、邕州小集、邯郸梦、酉阳杂俎、钗 钏记、锦绣万花谷、长编、门帖、云林集、云巢编、云台编、青编、青史、 鲁鱼亥豕、龙龛手鉴。 凡1 4 0 条,数目颇为可观,可以说田忠侠先生的辞源通考亦是目前考订文献学 条目最多最集中的一部著作。 从总体上来看,人们对辞源( 修订本) 文献学条目已有所关注,但尚未引起足 够的重视。虽说到目前为止,广大学人已考订了1 5 0 余条文献学条目,然而只是涉及一 小部分而已,还有大量的文献学条目在释义、书证等方面,仍存在种种不足,有待考订。 另外,即便是有些文献学条目已为前人所考订者,间亦偶有未惬人意之处,尚可作一些 必要的补正。也就是说辞源( 修订本) 的文献学条目,仍有很广阔的研究空间,本 文即在前人研究基础上,试图从修订本辞源文献学条目的收录、释义、书证等方面 进行系统论述与分析。 7 河北大学文学硕士学位论文 iii l i i_ r 第2 章辞源的文献学条目及其分类研究 2 1 文献学知识的内容和范围 “文献 一词,始见于论语八佾: 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徵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徵也文献不足故也足, 则吾能徵之矣。 朱熹注释论语:“文,典籍也:献,贤也。又尔雅释言:“献,圣也。” 孔子所说的“礼 ,包括有关典章制度的一切知识,孔子认为记载这种知识的书籍 和掌握这种知识的人,即是文和“献 ,这是“文献一词的最初涵义,后来“文 献 一词含义发生变化,不再兼指书籍和人,而专指典籍和著述,如文献大成( 永 乐大典初名) 、安徽文献书目,这里的“文献即是此义。 当代学者给文献下的定义有多种表述方式,不尽一致。1 9 8 3 年我国颁布的中华入 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文献著录总则( g b 3 7 9 2 卜8 3 ) 给文献下了简明的定义,即为“记 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 这一定义已被普遍接受并广泛引用。 首先,只有记录有知识的载体才能称为文献,知识包括古今一切门类的知识。因此, 提供知识是文献的本质属性。其次,所谓“一切载体”,是强调记录知识的物质载体是 多种多样的。除纸张外还可以是甲骨、金石、竹木、缣帛、胶卷、光盘、磁带等。第三, 记录知识的手段也是多种多样的,如书写、印刷、录音、录象等。可以说“记录有知识 的一切载体 是目前对“文献一词所下的较为科学的定义。 而“文献学 在一定程度上是“文献 概念的自然延伸,或者说“文献 的学问化、 学科化就形成了“文献学殄。其涵义是,研究文献的产生、发展、整理和利用的专门学 科。文献学有“古典”和“现代刀之别。 古典文献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历代古籍,研究内容主要是考证古籍源流以及整理古 籍的理论及方法。它以目录学、版本学、校勘学为三大支柱,以文史哲为主要学科领域。 我国古代虽无文献学之名,却有文献学之实,这就是目录学、版本学和校勘学三者融为 一体的学问。这门学问开创于西汉末年的刘向、刘歆父子。刘氏父子为了整理群书,广 搜众本,并对一书的不同本子进行校勘,然后缮写出定本,同时撰写该书叙录( 提要) , 8 第2 章辞源的文献学条目及其分类研究 最后由刘歆编撰出群书分类目录七略,以揭示学术源流,并供查考之用。 虽然目录、版本、校勘是古典文献学的三个主要内容,但并不是说文献学仅限于这 三项内容。例如东汉的郑玄,遍注群经,致力于文献的解读;南宋的郑樵,撰有通志校 雠略,致力于文献工作的理论总结;明代的胡应麟,著有四部正讹,致力于文献的 辨伪;清代的章学诚,在文献编纂方面见解颇为独到,如提出了校雠的根本任务是“辨 章学术,考镜源流 。郑玄、郑樵、胡应麟、章学诚都是当代著名的文献学家,他们继 承了向歆之学,又都以自己的著述开拓了文献学的研究领域。 有鉴于此,现当代学者亦不断致力于古典文献学的学科体系建设,8 0 年代以来,出 版了多部古典文献学著作,如张舜徽中国文献学( 中州书画社1 9 8 2 年版) ,吴枫中 国古典文献学( 齐鲁书社1 9 8 2 年版) ,王欣夫文献学讲义( t - 海古籍出版社1 9 8 6 年版) ,程千帆,徐有富校雠广义( 版本、校勘、目录、典藏四编) ( 齐鲁书社1 9 8 8 1 9 9 8 年版) ,洪湛侯中国文献学新编( 杭州大学出版社1 9 9 4 年版) 孙钦善中国古文献 学( 北京大学出版社2 0 0 6 年版) 等。 这些著作一方面尊重传统,即仍以目录、版本、校勘为重点;另一方面又发展了传 统,在不同领域丰富了古典文献学的学科内涵,如张舜徽中国文献学以较多篇幅介 绍了前人整理文献的工作( 注解、翻译、考证、辩伪、辑佚等) 及其丰硕成果( 纂方志、 编字典、辑丛书等) ,吴枫中国古典文献学则论及文献的聚散、文献的体式、文献 的典藏与阅读等。 这样,我们基本上可以归纳出古典文献学的内容与范围:“古典文献学一般指广义 的校雠学,即由西汉末年刘向、刘歆父子所开创,又为历代学者不断发展扩充的,以研 究古代典籍的分类、编目、版本、校勘、辨伪、辑佚、注释、编纂、校点、翻译和流通 等为主要内容的学科”。回 至于现代文献学,其研究对象主要是现代文献( 尤其重视追踪不断涌现的新文献) , 研究内容主要是文献搜集、组织、传播、检索的理论。目前现代文献学还很不成熟,还 没有形成自身科学的定义和体系,有关研究则多偏重于文献工作等方面,有待进一步发 展和完善。回 现在回到本课题的研究上来 ( 修订本) 文献学条目研究。这里的文 回赵国璋,潘树广:文献学大辞典前言,广陵书社,2 0 0 5 年。 。参赵国璋,潘树广:文献学大辞典,广陵书社,2 0 0 5 年,第2 3 8 页。 9 河北大学文学硕士学位论文 曼, 一 _ i iii i h = , 曼曼量曼皇曼曼曼曼量曼鼍寰 献学仍指传统意义上的文献学,也就是古典文献学,这是由辞源一书的性质决定的, 辞源是阅读古籍的工具书和文史研究工作者的参考书,其收词范围以古汉语词汇为 主,兼及古代百科常识。所以辞源所收的文献学条目,即指有关古典文献学方面的 名词术语,具体指的就是古典文献的载体、版本、目录、校勘、注释、典藏、要籍等方 面的知识条目。 2 2 辞源( 修订本) 文献学条目分类研究 辞源( 修订本) 所收复合词语8 4 1 3 4 条,其中文献学条目约3 0 0 0 条。辞源( 修 订本) 收词是按部首排列的,所收文献学条目,同其他条目一样,统辖于所属各部首之 下,从而分散于书中不同页次。为了便于分析研究,从辞源中挑出这么多文献学条 目后,须对其分类,从文献学角度对其分类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辞源文献学条 目按类可分为以下几部分: 文献载体:由于生产发展水平、书写技术以及书写习惯的不同,在不同的时代,人 们记录知识、信息的载体也不同。修订本辞源就收录了大量的有关文献载体的条目, 如: 青铜、金石、碑、符玺、封印、封检、泥封、玉简、简、牍、简牍、简版、简椠、 奇觚、觚牍、赤牍、尺板、手板、手简、汗青、汗简、青简、白版、尺牍、竹简、竿牍、 书牍、竹帛、尺素、缃素、缄素、缣素、纸、竹纸、侧理纸、剡纸、宣纸、尺纸、峡纸、 幡纸、广都纸、故纸、春膏纸、历纸、桃花纸、海苔纸、乌田纸、苔纸、蔡侯纸、藏经 纸、藤花纸、益蜀纸、蚕茧纸、连史纸、云蓝纸、麻纸、风纸等。 文献版本:一部书籍,无论是经过抄写、刻印或其它方法制成,由于时代、地区、 条件、写刻人有所不同,各种本子之间,必然产生差异,而具有不同的特征,这种特征 即构成一书的不同版本。辞源( 修订本) 中有关文献的版本条目有: 仿宋本、俗本、元本、别本、副本、印本、印板、卷子本、善本、坊本、墨本、墨 版、套板、孤本、宋本、宋板、定本、官本、官板、家刻本、写本、小本、局板、巾箱 本、底本、肜本、影本、影钞、打本、拓本、揭本、摹本、明版、朱墨本、板本、校定 本、枣本、样本、椠本、正本、殿本、活字版、版本、百衲本、监本、真本、祖本、节 本、经厂本、草本、蓝本、蜀本、蝤本、袖珍本、赝本、辽板、邋遢本、金版、铜版、 镂板、刻板、雕版、聚珍版、临本、麻沙本、鱼尾、行款、书眉、书脑、乌丝栏等。 1 0 第2 章 辞源的文献学条目及其分类研究 文献典藏:随着社会经济和科技文化事业的发展,文献的积累日渐繁富,逐渐形成 了国家藏书、私人藏书、学校藏书、和寺观藏书四大系统。对于这些典藏文献的机构或 单位名称,修订本辞源亦有收录,如: 石室金匮、芸台、崇文馆、弘文馆、修文馆、册府、文府、东观、兰台、石渠阁、 天禄阁、集贤院、太清楼、澹生堂、篆竹堂、汲古阁、千顷堂、武英殿、天禄琳琅、文 津阁、文溯阁、文汇阁、文源阁、文澜阁、世善堂、绛云楼、传是楼、八千卷楼、千元 十架室、善本书室、天一阁、爱日精庐、海源阁、百宋一廛、知不足斋、经韵楼、艺芸 书舍、述古堂、铁琴铜剑楼、书库、藏书、书橱、书林、鉴止水斋、自鹿书院、象山书 院、紫阳书院等。 文献学家:修订本辞源收录了不少古代人名条目,这其中亦包括古代有名的校 雠学家,也就是贡献较大的文献学家。这类条目主要有: 刘向、刘歆、许慎、郑玄、杜预、裴松之、裴驷、王俭、顾野王、孔颖达、慧琳、 颜师古、陆德明、李善、赵明诚、马端临、朱熹、王应麟、岳珂、尤袤、胡应麟、朱彝 尊、纪昀、戴震、刘宝楠、姚际恒、孙星衍、朱骏声、段玉裁、王引之、王念孙、王鸣 盛、万斯同、邵晋涵、钱大昕、阎若璩、章学诚、顾炎武、顾广圻、鲍廷博、黄丕烈、 全祖望、卢文貂、赵翼、王昶、阮元、张文虎、张之洞、莫友芝、孙诒让等。 文献的体裁和类型:古典文献体裁多样,类型丰富。修订本辞源对古典文献的 体裁和类型知识条目亦广为收录,如: 文献体裁:颂、箴、铭、诔、诗、词、曲、今体诗、赞、传赞、元曲、列传、别传、 南戏、古诗、哀辞、四六、四言诗、奏章、奏疏、小传、小说、序跋、序传、序赞、座 右铭、弁言、引文、吊文、律诗、律赋、戏曲、批答、弹词、散文、散曲、文告、日记、 书序、书信、书檄、民谣、诗余、笔记、行状、语录、论赞、随笔、杂文、杂剧、双声 诗、编年体、骈文、评话、词话、小品、设论、记传、诗话、题跋等。一 文献类型:甲骨文、金文、玺书、手册、刺书、文牍、文集、方志、族谱、书札、 村书、案卷、条约、梵文、统志、学案、法帖、兵书、公文、典制、册书、刑典、分 门书、刑书、判状、制书、制诰、史籍、地志、地图、天竺书、契约、字典、字书、家 谱、属籍、帐簿、帖子、帛书、年表、年谱、律藏、志书、戒牒、档案、汲冢书、漆书、 版图、牒、画谱、盟书、石经、石刻、碑文、石鼓文、碑帖、竹书、符契、简书、簿书、 河北大学文学硕士学1 1 i ) = 论文 纬书、解牒、诏书、话本、报、谤书、讲义、谢章、谱牒、贝书、起居注、军书、载记、 农书、道藏、遗书、杂著、释典、野史、纪事本末、杂史、丛书、史评、史钞、别史、 子书、正史、总集等。 文献整理:文献整理是指对于古代流传下来的著作和文献的种种加工,包括校勘、 标点、注释、诠评、翻译等,目的是为了保存文化遗产以及使古籍更便于今人以及后人 阅读,因此文献整理意义重大。修订本辞源收录的文献整理条目有: 亥豕、修订、修撰、传译、传写、刊误、刊正、刊行、刊定、刊落、刊谬、删述、 删省、删润、勘误、反训、夹注、审定、帝虎、抄撮、批点、撰次、撰录、摘校、改窜、 旁注、旁训、校书、校理、校勘、校缀、校核、校雠、检雠、正义、注解、笺、章句、 笺注、绪次、缮写、纂修、义疏、考证、考据、声训、脱误、自注、衍文、裒辑、补正、 覆校、解诂、训诂、训故、讹夺、注脚、诠次、诠释、雠、雠校、辑录、释文、铅黄、 点窜、集释、集解、音训等。 文献目录:文献分类是依照文献的内容、性质分门别类地组织和揭示文献,它是在 文献大量积累的基础上产生的。图书经过分类编排后的成果只能反映在目录上,有了分 类的图书目录,人们就可以按照知识的门类去查找所需要的图书,以探求知识的宝藏。 辞源( 修订本) 所收有关文献目录方面的术语有: 丁部、丙部、乙部、分别部居、史部、四库、四部、四部书、子目、子部、孔目、 存目、小目、提要、叙录、景部、书目、书录、条目、流略、甲部、目录、节目、经部、 经籍志、经史子集、纲目、著录、艺文志;谱录、辑略、集部、题目等。 古书名条目:修订本辞源收了大量古书名条目,基本上囊括了历史上重要的、 有影响的文献要籍。这类条目有1 7 0 0 余条,占所收文献学条目一半以上,内容涉及经 史子集四部文献。具体条目有: 经部:周易集解、尚书、毛诗本义、诗集传、孝经、春秋大事表、:白 虎通义、三经新义、尔雅新义说文解字、玉篇、一切经音义、字汇、篆 隶考异、说文解字注、切韵指掌图、匡谬正俗等。 史部:史记、汉书、东观汉记、三国志、五代会要、国榷、南史、 通典、文献通考、元和郡县志、华阳国志、资治通鉴、史通、唐鉴、金 石例、宝刻丛编、别录、七略、隶释、郡斋读书志等。 1 2 第2 章辞源的文献学条目及其分类研究 子部:淮南子、尉缭子、晏子春秋、论衡、世说新语、三余赘笔、中 朝故事、梦溪笔谈、事物纪原、四朝闻见录、大唐新语、容斋随笔、博物 志、封氏闻见记、镜花缘、初学记、佩文韵府等。 集部:淮海集、象山集、文山集、中州集、元诗选、宋诗纪事、全 唐诗、两当轩集、六十种曲、山谷集、剑南诗稿、北山集、乐章集、静 修集、自氏长庆集、唐文粹、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等。 除了经史子集四部文献外,修订本辞源还收录不少丛书,如:儒学警悟、四 库全书、平津馆丛书、古逸丛书、史学丛书、格致丛书、汉魏丛书、十万 卷楼丛书、惜阴轩丛书、唐宋丛书、泽存堂五种、百子全书、盐邑志林等。 河北大学文学硕士学位论文 曼曼曼毫曼鼍舅鼍曼曼皇曼舅i 一一一, 一, 一| i 舅曼曼曼皇曼寰鼍 第3 章辞源文献学条目收释专门研究 3 1 辞源( 修订本) 文献学条目收释成就 辞源( 修订本) 修订本以旧辞源( 1 9 3 9 年正续编合订本) 为基础,在广泛收 录古汉语语词的同时,充分注意文献学条目的收录,并在文献学条目的立目、释义、书 证、溯源诸方面,均对! 日本作了较大的修订和改写,成就颇为显著,具体表现在: 3 1 1 条目增收 在文献学条目的收录上增补了旧辞源漏收且比较常见的条目,这类条目涉及文 献学各个方面。如: 文献载体:封泥、竹简、简策。 文献类型:甲骨文、鼎铭、钟鼎文、熹平石经、二体石经、今文、佚文、南戏、伪 书、史籍、别传、手册、宗谱、宝卷、家谍、序跋、弁言、引文、散曲、文集、文编、 方志、历本、民谣、移文、话本、贝书、赞书、变文、道书、杂著、旧书。 文献版本:版本、印板、明版、校定本、梵本、写本、蜀本、节本、铜板、镂板、 邋遢本、百衲本、真本、抄本、样本、墨本、墨版、临本、俗本、行款。 文献整理:修订、传注、传写、删述、反训、旁注、标点、比辑、校核、编次、编 辑、缮写、考据、考证、声训、衍文、补正、覆较、笺注、释文、集解、集释。 文献典藏:澹生堂、八千卷楼、文津阁、文溯阁、文汇阁、文澜阁。 文献目录:四部、存目、书目、解题、叙录、汉书艺文志。 文献学家:刘宝楠、慧琳、章学诚i 黄丕烈。 所增收的文献学条目,多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且产生时代较早的文献学条目。这类 条目的增收可以更好地发挥辞源( 修订本) 作为古典文史研究工作者参考书的作用, 同时也反映了辞源( 修订本) 的编者对文献学科的重视。 另一方面,一些文献学条目的增收也有利于条目间的平衡照应,如“板本 、“版本 是两个相关条目,旧辞源收“板本 而未收“版本 ,新辞源则补收之。虽说 “板本 与“版本 仅是同一个词的不同写法,含义没有什么不同。但从条目间的平衡 照应出发,似不宜失收。况且“版本一词,宋代既已有之,宋叶梦得石林燕语 1 4 第3 苹辞源文献学条目收释专门研冗 卷八云:“世既一以版本为正,而藏本日亡,其讹谬者遂不可正,甚可惜也。 再者,“版 本”一词在今天使用得更为普遍和规范。可见修订本辞源补收以版本 条目,不 仅切合实际,也是其收词趋向科学化的表现。 l 3 1 2 释义更加准确、完善、充实 释义是辞典的灵魂,也是辞书编写的中心工作,释义的精确与否,是一部好辞书的 基本标准。就文献学条目而言,在释义方面,修订本辞源较之旧辞源往往更加 准确、完善、充实。如: 【坊本】 旧辞源释文作:设铺售书,始于南宋,世谓之坊本。以别于官本、家塾本也。 如临安之陈道人书籍铺,太庙前尹家书籍铺所刊之书,皆宋之坊本也m 的3 k 5 修订本辞源释文作:旧时书坊刻印的书籍。也称坊刻本、书棚本。书坊包括亘 盘时的书肆,韭塞时书椿、书堂,盛盎时书铺,及五盟澶的书局、书店。坊本最著名 的有韭盎建盟鏖边书林本,直盎量垃壁盔蕴、煎叠蕴本。参阅丑焦竖盘益渣适。幢 3 2 l 1 按:旧辞源将“坊本”释作“设铺售书,始于南宋,世谓之坊本。 云云,有 两点不确,其一,设铺售书,并非始于南宋,早在东汉时就有了,后汉书王充传 云:“常游洛阳市肆,阅所卖书。 这是书坊售书的最早记载。其二,漏落“坊本为书坊 所刻印的书本,这一本质特征。因为设铺所售之书未必是书坊刻印的,雕板印刷发明 前,书铺所售的书只能是抄本或写本。只有在雕板印刷发明后,一些书坊从事刻书活动, 其所刻的书籍方称之为坊本。 而修订本辞源于“坊本 条,开篇即点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