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专业论文)秦工商管理研究.pdf_第1页
(中国古代史专业论文)秦工商管理研究.pdf_第2页
(中国古代史专业论文)秦工商管理研究.pdf_第3页
(中国古代史专业论文)秦工商管理研究.pdf_第4页
(中国古代史专业论文)秦工商管理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中国古代史专业论文)秦工商管理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秦工商管理研究 秦工商管理研究 中文提要 战国秦汉时期是我国封建制度的奠基时期。进入战国以后,社会剧烈振荡,商品 经济急剧发展,政治经济结构脱胎换骨,在这一时代背景下,各国统治者对工商业的 管理政策也在不断的进行调整,其中尤以秦国的调整对后世的影响最为深远。商鞅变 法前有着重农重牧传统的秦国私营工商业也处于迅速发展之中,变法后商鞅在秦国建 立起不同于六国的法制化工商业管理体系,形成自己独具特色的工商业发展模式,统 一后秦始皇将这种管理方式推行全国,对六国的工商业经济进行整合,这种整合对秦 朝的经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以工商业的发展为主线,以工商业管理政策为研 究重点,通过探讨从商鞅变法至秦统一全国后的这段历史时期内,秦政府对工商业管 理的演交过程,说明秦的工商管理从秦国到秦朝的发展有着一以贯之的延续性,但是 这些管理措施对不同时期的社会经济发展却产生了不同的影响。文章在现有研究成果 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简牍和文献资料,以期能对从秦国到秦朝工商业管理的变迁过程 有一个全面深入的了解。 关键词:秦商鞅变法工商管理统一措施 作者:刘梦绣 指导老师:臧知非教授 s t u d ya b o u ti n d u s t r i a la n dc o m m e r c i a lm a n a g e m e n t o f q i nd y n a s t y a b s t r a c t s t u d ya b o u t i n d u s t r i a la n dc o m m e r c i a lm a n a g e m e n t o fq i nd y n a s t y a b s t r a c t f e u d a le c o n o m i cs t r u c t u r ef o r m u l a t e di nw a r r i n gs t a t e sp e r i o d w h e nc a m e di n t ot h e w a r r i n gs t a t e sp e r i o d , t h es o c i e t yv i b r a t e df i e r c e l y ,t h ec o m m o d i t ye c o n o m yd e v e l o p e d r a p i d l y ,t h ep o l i t i c a la n de c o n o m i cs t r u c t u r ec h a n g e dc o m p l e t e l y i nt h i sb a c k g r o u n d ,t h e m a n a g e m e n ta b o u ti n d u s t r i a la n dc o m m e r c i a ld e v e l o p m e n to fe v e r ys t a t ew a sa l s oo f t e n c h a n g i n g ,b u tt h eo n eo fq i ns t a t e sh a v e dt h em o s ti m p o r t a n ti n f l u e n c e t h ei n d u s t r i a la n d c o m m e r c i a ld e v e l o p m e n to fq i ns t a t eh a dg o i n gf a s tb e f o r es h a n g y a n gr e f o r m ,a f t e r t h a t ,q i l ls t a t em a d et h em a n a g e m e n ta b o u ti n d u s t r ya n dc o m m e r c et ob el a w e d w h e nq i n d y n a s t yw a sf o u n d e d , t h i sm e a s u r ew a sb e i n gi na l lt h ec o u n t r y q i nd y n a s t yw a n t e dt o m a k e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i n d u s t r i a la n dc o m m e r c i a li ni t sc h a r g e b u tt h ec h a n g eh a da h u g ee f f e c to nt h ed e v e l o p m a n to fe c o n o m i co fq i nd y n a s t y t h i st h e s i sm a k et h e d e v e l o p r n a n to fi n d u s t r i a la n de o m m e r c i aa st h em a i nl i n e , t h em a n a g e m e n ta b o u t i n d u s t r i a la n dc o m m e r c i a li st h es t u d yp o i n t b a s e do nt h ea n a l y s i sa b o v e ,t h e r ei saw h o l e o ft h em a n a g e m e n ta b o u ti n d u s t r i a la n dc o m m e r c i a lf r o ms h a n g y a n gr e f o r mt ot h eq i n d y n a s t y , b u tt h e s em e a s u r e sh a v e dd i f f e r e n te f f e c to n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e c n o m i ci n d i f f e r e n tp e r i o d b a s e do nt h ec u r r u n tr e s e a r c ha n dm a k e sf u l lu s eo fb a m b o os l i p sa n d l i t e r a t u r e s ,t h i st h e s i sw o u l dl i k et oh a v ea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a n di n d e p t h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o f t h ei n d u s t r i a la n dc o m m e r c i a ld e v e l o p m e n tf r o mq i ns t a t et oq i n d y n a s t y k e y w o r d s :q i ns h a n g y a n gr e f o r m i n d u s t r i a la n dc o m m e r c i a lm a n a g e m e n t u m t ym e a s u r e s i l w r i t t e n b y :l i um e n g x i s u p e r v i s e db y :p r o f e s s o rz a n gz h i f e i 苏州大学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及使用授权声明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提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 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 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含为获得苏州大学或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证书而使用过的材 料。对本文的研究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己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承 担本声明的法律责任。 研究生签名:叠l 丝跪e t期:呈丝三章生旦多日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苏州大学、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国家图书馆、清华大学论文合作部、中国 社科院文献信息情报中心有权保留本人所送交学位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文档,可以采 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本人电子文档的内容和纸质论文的内容相一 致。除在保密期内的保密论文外,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可以公布( 包括刊登) 论 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论文的公布( 包括刊登) 授权苏州大学学位办办理。 研究生签名:童:l 婪比日期:星丝拿鬟望盈堑目 导师签名: 乡f 历三一 7 1 7 伊。 u 期: 秦工商管理研究绪论 一、研究内容和选题意义 绪论 一般说来,秦史研究包括了秦入、秦国和秦朝三个历史时段,本文主要讨论从商鞅 变法以后的秦国至统一以后秦朝的工商管理制度、政策的内容和历史作用。 众所周知,西周时代,搿工商食官 ,不存在后来的商品经济问题,也就不存在 一般意义上的工商管理问题。春秋以后,工商食官体系解体;战国时代,私营工商业 勃兴,奏响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曲商品经济大发展的进行曲。但是,战国时代,各国有 着自己的自然条件、经济特点、社会传统和风俗习惯,工商业的经营管理及其在国民 经济结构中的比重是不相同的。秦国是后起之秀,商鞅变法以后所制定和执行的工商 政策与制度,对秦国的崛起起了巨大的作用。秦朝统一以后,统_ 制度和政策,原来 秦国的工商业制度和政策因此而推行天下。但是,执行的结果,并没有像秦始皇所想 象的那样传之久远,而是二世而亡。秦朝短祚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制度因素无疑是其 中的一个,包括工商制度和政策。因为,秦朝推行的法律制度,都是商鞅变法以后秦 国法律制度的延续。而这些制度、法律在秦国获得了成功,在秦朝则没有取得预期的 效果。个中原因,是值得深入研究的。明白这些,不仅有助于我们认识秦朝历史兴衰 的原因,也有助于对后来王朝制度政策变迁及其作用的认识。本文的目的就是用长时 段的眼光,通过秦工商制度、工商政策的内容及其实践的研究,从一个侧面探讨制度、 政策与社会经济变动的关系,既有助于对秦朝兴衰的认识,也有助于对中国封建社会 经济规律的把握。 二、学术史回顾 对秦工商业的研究以往都是置于春秋战国经济史或者秦汉经济史研究中进行的, 这方面的论著甚多,代表性的综合研究成果有李剑农先秦两汉经济史稿( 中华书 局,1 9 6 2 年版) ,傅筑夫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史( 人民出版社,1 9 8 1 年版) 和中 国封建社会经济史( 第二卷) 。李剑农的著作以传统考证的方式排比资料,揭示了秦 汉经济变迁的基本面貌;傅筑夫的理论分析则开启了一个时代的思路,在一定意义上, 秦工商管理研究绪论 都是新中国经济史研究的奠基之作。但是由于时代所限,对考古材料使用不够,其理 论框架也受到时代的限制。田昌五、漆侠总主编的 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史( 齐鲁书 社、文津出版社,1 9 9 6 年版) 战国秦汉卷( 第一卷) 、林甘泉主编的中国经济通史秦 汉经济史,则站在时代高度,充分吸收新的研究成果,在考述、分析秦汉经济诸方 面的同时,对秦汉工商业管理制度、政策做出了自己的论证。 专门研究先秦秦汉工商管理的著作主要有吴慧的中国古代商业史( 中国商业 出版社,1 9 8 3 年版) ,这是一部研究商业史的力作:该书围绕商人阶层、商业政策、 商业思想几个方面进行了翔实的论证,而且在文献和考古材料上均用力较多。但是这 部论著关于春秋战国时期商贸活动产生的原因,货币经济的繁荣发展论述的不很全 面,商贸活动对当时社会产生的影响着笔也较少。杨生民的中国春秋战国经济史 ( 人民出版社,1 9 9 4 年版) ,张南的秦汉货币史论( 广西人民出版社,1 9 9 2 年版) 等,则从不同方面对战国秦汉的手工业、商业发展状况和管理进行探讨。谢天佑的秦 汉经济政策与经济思想史稿兼评自然经济论(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 9 8 9 年 版) ,专门分析秦汉经济政策与经济思想,分析二者的关系,并在开篇对商鞅和韩非 的经济思想进行了重点分析。田昌五、臧知非合著的周秦社会结构研究( 西北大 学出版社,1 9 9 6 年版) 一书对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结构进行了全面的探讨,尤其在 书中的第五章对战国时期的社会经济结构作了深入细致的分析,其中的第三节主要分 析战国时期的官私营工商业,并对当时各国尤其是秦国对私营工商业采取的管理措施 作了比较。黄今言秦汉商品经济研究( 人民出版社,2 0 0 5 年版) 则是研究秦汉工 商业的最新成果,站在商品经济的时代高度,运用现代经济学的某些理论和方法探讨 秦汉时代商品生产、商品形态与流通、市场管理与发育、商业资本的构成和投向,以 及消费特点等,可以说是运用现代经济学眼光研究秦汉商品经济的集大成之作。 研究先秦两汉工商业管理的论文甚多,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或在工商业综合研究、 或者在某项政策、某个制度方面提出新见解、或者开拓新领域的论文主要有:钱剑夫 秦汉的产品检验与物价管理( 中国史研究1 9 8 7 年第2 期) 、林甘泉秦汉的自 然经济与商品经济( 中国经济史研究1 9 9 7 年第1 期) 、王健秦汉工商管理政策 研究( 秦汉史断代史专题研究专辑,徐州师范学院学报1 9 9 1 年) 、臧知非试 论战国山林管理制度与私营工商业的发展( 苏州大学学报1 9 9 4 年第2 期) 和“事 2 秦工商管理研究绪论 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试析( 徐州师范学院学报1 9 8 3 年第3 期) 、林剑鸣 秦汉时代的市政( 历史教学问题1 9 8 3 年5 期) ,等等。这些论文,或者在制度 考证、或者在理论分析等不同方面,提出了新的见解,对这些观点,无论学界是否存 在争议,看法是否一致,但是,都引起了深入的思考,是从事秦汉工商业管理研究必 须借鉴的成果。 随着大批简牍的陆续出土,对简牍的研究不断深入,内容涉及到政治、军事、经 济、法律、文化、思想、科技等各个领域,尤其是借助简牍资料,对秦统一前后的工 商业发展情况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在此方面出版发表了不少相关的著作和论文。著 作方面有高敏的云梦秦简初探( 河南人民出版社,1 9 7 9 年版) ,高敏根据秦简资 料在云梦秦简初探一书中对秦的工匠培训制度、户籍制度、上计制度以及仓库的 管理制度,由官府禀衣、廪食、传食等制度,财经出纳的预算、决算制度进行了深入 的研究,其中许多见解已在学术界形成了共识。中华书局编辑部在1 9 8 1 年出版了云 梦秦简研究,收有1 5 位作者所作1 8 篇论文( 中华书局) ,其中吴荣曾在秦的官府 手工业中对秦的官府手工业进行了探讨。杨师群在从云梦秦简看秦的国有制经济 ( 史学月刊1 9 9 5 年第4 期) 一文中认为,秦王朝国有经济占主导地位。杨剑虹的 从云梦秦简看秦代手工业和商业的若干问题( 江汉考古1 9 8 9 年第2 期) ,根 据云梦秦简的材料,认为秦代公私手工业规模扩大,从事手工业生产的既有奴隶也有 自由民,民间个体手工业者纷纷出现,政府选择有技艺的人担任工师,并实行工师责 任制,促进了手工业发展。高敏对秦汉时期的官私手工业( 南都学坛1 9 9 1 年 第2 期) 分门别类作了颇为详细的论述,指出秦汉官私手工业迅速发展,重农抑商政 策并没有影响正常商品经济的存在和发展。 纵观以往学界研究,成果是丰富的,据不完全统计,经济通史性质的先秦卷、秦 汉卷,断代史性质的秦汉经济史,专门史性质的先秦、秦汉手工业史、工商业史、商 业史、经济思想史,建国以来有二十余部。相关论文百余篇。可谓成绩斐然、蔚为大 观,极大地推进了秦汉史研究的学术进步。为后人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十分优厚的基础。 但是,通观以往研究,因为资料的限制和主观认识的原因,既存在对专门问题认识的 不足,也存在着宏观上的缺陷,在一些问题的分析上还存在着矛盾。不仅不同学者的 不同论著之间对同一问题的认识存在分歧,而且同一个学者对同一历史现象的分析也 3 秦工商管理研究 绪论 存在矛盾。此外,就笔者所见的专著和论文来说,或者把秦国工商业发展和管理作为 春秋战国工商业发展和管理的一部分笼统论述,或者作为秦汉经济史的一部分叙述, 而研究的重点或者是东方各国,或者是两汉。对此,因为篇幅关系和论文主旨的限制, 本文不能一一评述,但是有两点则是共同的:一是对秦国工商业管理情况的研究,主 要是针对商鞅变法政策中的农商关系方面,对统一后秦朝工商业管理情况的研究则主 要集中于秦始皇是重商还是抑商方面;二是以往的研究没能对从秦国到秦朝的工商业 发展沿革全貌进行整体考察,许多学者都是单独就这两个阶段的某些方面加以论述, 没能深入的挖掘秦工商业管理变迁的延续性所引起的经济结构变化,对秦朝工商业政 策和制度的历史作用的分析就只能停留在表面上。三,没有从秦国和六国经济结构差 异的角度,分析秦朝工商业政策、制度的历史作用。因此,在综合前人研究的基础上, 本文试图突破以往对于商鞅变法单纯从农商关系角度进行的探讨,重点研究商鞅通过 变法在秦国建立起怎样的工商业管理体系。而对于秦始皇统一全国后的工商政策,则 重点从经济结构转型方面进行分析,主要研究统一前后工商业政策的延续性与实施结 果的差异性,以期能从总体上对秦从商鞅变法到统一全国的工商管理的演变进行把 握,同时推进对秦朝社会矛盾的认识。 三、文章内容 基于以上分析,本文主要分为三章对相关内容进行研究。 第一章简要概述春秋战国时期的工商业经济发展情况。本章分为两节,第一节介 绍“工商食官制度和东方六国私营工商业的发展情况。第二节则主要介绍秦国的历 史沿革及其工商业的发展特点。 第二章主要分析商鞅变法采取的工商业管理制度、政策及其对秦国工商业发展产 生的影响。共三节,第一节介绍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第二节主要分析商鞅变法采取 的工商业政策。第三节则对商鞅变法对秦国工商业发展产生的影响进行探讨。 第三章主要分析秦统一全国后实施的工商业政策及其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的影 响。共有两节,第一节主要对秦始皇对待工商业主的矛盾政策进行分析。第二节则主 要对秦统一后采取的经济措施及这些措施的影响进行探讨。 4 秦工商管理研究 绪论 四、创新与不足 本文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针对以往研究薄弱环节,首先在宏观上用长时段眼光 将秦国和秦朝的工商业管理制度、政策作为一个整体考察,不仅考察商鞅变法以后的 秦国工商业问题,也将其与商鞅变法以前进行对比,分时段地考察秦工商业管理的制 度、政策的实行原因和效果。其次,以横向对比的方式,分析商鞅变法以后秦国的工 商管理政策、工商业发展特点和六国的差异,重新认识秦朝工商业政策和制度的客观 作用。这两点在以往的秦汉史研究中是十分薄弱的,在某种意义上说本文的探索属于 首次。其三,利用现代工商管理的某些理念对秦国工商管理进行系统的考述分析,弥 补以往某些认识的不足。 由于秦祚短促,关于秦国和秦朝情况的史料相当有限,本文在相关方面的研究只 能根据较为单一的史料进行论证,难以对变法后和统一后的工商经济发展实况进行全 面考察。而且先秦史料庞杂,既有当世著述,又有后世论著寄于当世名下之作,一些 资料的时代和作者都尚待考证,史学界迄今尚无定论,因此本文中的某些论证只能由 后世情况逻辑判断得知,难免会存在一些争议之处。此外,由于知识储备及学术水平 的有限,本文只能对一些比较浅显的方面展开研究,对于许多较深层次的问题还难以 深入。 5 秦工商管理研究第一章商鞍变法前东方各国私营工商业 第一章商鞅变法前东方各国私营工商业 如所周知,当历史的车轮进入春秋时代的时候,王室衰微,礼崩乐坏,社会结构 进入了大转型的历史时代。此际的秦刚刚开始其建国的历程,其社会组织、国家制度、 治国举措是在吸收、消化西周和东方诸侯国的基础上展开的,而商鞅变法所采取的各 项措施又是在秦国传统的基础上、总结六国的经验而后制定和推行的。所以,在讨论 商鞅变法之后秦国工商管理时,先要对变法之前秦国的经济特点有所分析。而这些, 必须要对春秋战国时期东方诸侯国工商业发展有所把握,才能有所比较。所以,本章 先谈东方诸侯国的工商业发展,而后谈商鞅变法前秦国的社会经济特点,作为以后各 章的基础。 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剧烈变革的时代,随着进入春秋后各国田制改革的相 继进行,西周的宗族土地所有制及其管理方式开始瓦解,原有的共耕制度和剥削制 度为个体经济所取代,及至战国经过各国的变法革新,封建土地所有制初步确立,旧 有的社会结构和国家性质随之发生巨大转变,社会的强烈震荡与整合也给工商业经济 的发展带来了大蜕变。其突出变化就是工商食官体系的解体和私营工商业发达。 第一节“工商食官 的解体和私营工商业兴起 所谓“工商食官 就是手工业和商业由官府经营,手工业者和商人隶属于官府, 其劳动产品直接提供给贵族和官府使用,广大劳动者的生产工具也从官府领取。在工 商食官体系之下,实际上不存在后来的“手工业者 和“商人 这个阶层。西周就是 典型的工商食官时代。 春秋时代,礼崩乐坏,原来的等级制度逐步解体;随着生产力的进步,社会结构 剧烈变动,“工商食官 体系逐步瓦解,自由工商业开始逐渐兴起。本节就此做一个 简单的叙述,以了解秦国的发展背景。 关于“宗族土地所有制”问题,参见田昌五、臧知非,周秦社会结构研究 ,西北大学出版社,1 9 9 6 年版, 第7 2 - 7 6 页 6 秦工商管理研究第一章商鞅变法前东方各国私营工商业 一、“工商食官 概述 西周是“礼乐征伐自天子出一的时代,“工商食官 制度也是当时各国普遍采 用的工商业管理体系。 关于西周的工商食官,史籍有着明确的记载。i :国语晋语四载: 公属百官,赋职任功弃责薄敛,施舍分寡救乏振滞,匡困资无轻关易 道,通商宽农。公食贡,大夫食邑,士食田,庶人食力,工商食官,皂隶食 职,官宰食加圆 韦昭注曰:“工,百工。商,官贾也。周礼府藏皆有贾人,以知物价。食官,官禀 之。 对于这里所指“工 和“商”的解释,史学界存在歧义,众说纷纭, 本文不 予考证。但是,无论分歧多大,有一点是相同的,手工业、商业、手工业者、商人, 都隶属于官府。这儿的“官禀之是指当时的官工商由官府给养,可以“受田 ,汉 书食货志: 士工商家受田,五口乃当农夫一人。 搿士 与“工商所受之田是国家分给他们的劳动报酬,所纳租税与受田百亩的“农 夫”不同,因此受田多少也不一样。徐中舒先生肯定了史料的真实性,而且还明确指 出这表明当时的工商“还未能脱离农业而独立,所以还要居乡耕种 。 由此可见, 此即为真正意义上的“工商食官 。“工商食官 制度下的手工业者生产的产品以及 商人提供的商品,服务或购买的对象主要是国家及奴隶主贵族,卖出产品的收入,也 归官府所有。 靠工商食官制度下的西周官府手工业生产,以族为单位来进行组织。在周初的 分封中,那些原来从属于殷王室的从工之族没有被拆散,而是“使帅其宗氏,辑其分 o 论语季氏,十三经注疏( 下册) ,中华书局,1 9 8 0 年影印版( 下引同此) ,第2 5 2 1 页。 o 国语晋语四,国语( 上) ,商务印书馆,1 9 3 3 年版( 下引同此) ,第1 3 3 页。 主要观点列举如下:余鑫炎先生认为此处的“工”和“商”是由官府供给简单饮食的手工业奴隶和商业奴隶, 而且世代承袭这一身份( 余鑫炎,中国商业史,中国商业出版社,1 9 8 7 年版,第2 6 - 2 7 页) ;巫三宝先生等 认为此处的“工”指百工,百工中有一部分是工奴,但并非都是工奴,“食官”的商乃是受雇于政府从事市场 管理的人员,并不是经营官办商业的官商,更不是官府蓄养的商奴( 巫三宝主编,先秦经济思想史,中国社 会科学出版社,1 9 9 6 年版,第4 0 - 4 2 页) ;朱红林先生认为此处的“商”根据其职责和活动特点应包括“在府 宫商”和“在市官商”两类。其中的“在府官商”正相当于韦昭注所说的“府藏贾人”,他们的活动与市场上 的商业经营有明显的区别,与从事行政活动的府、史相似。丽“在市官商”则主要是指在市场上为国家出售商 品、经营商业的官商( 朱红林,周代“工商食官”制度再研究,人文杂志2 0 0 4 年第l 期,第1 3 9 页) 。 田汉书卷二十四上食货志上,中华书局,1 9 6 2 年版( 下引同此) 。第1 1 2 0 页。 o 徐中舒,试论周代田制及其社会性质,见历史研究编辑部编中国的奴隶制与封建制分期问题论文集,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 9 6 2 年版。 7 秦工商管理研究第一章商鞅变法前东方各国私营工商业 族,将其类丑 ,以“六族 、“七族 等集合的形式安置在各封国之中。如分鲁 公以“殷民六族:条氏、徐氏、萧氏、索氏( 绳工) 、长勺氏( 酒器工) 、尾勺氏( 酒 器工) 。 等。师当时的商业经营者也是以家族为基本单位,职业世袭,其身份、居 住区、经营商品的种类甚至服务对象都受到官府的严格管制。 “工商食官 体系下,工商业严格按照官府的需求来进行,手工业生产的产品绝 大部分供应官府,不能在市场出卖。而贾人主要是为统治者经营商业和采购物资,在 商品经济不发达的条件下,仅有的商品交换主要掌握在官府手里,直接为官府经营商 业的商人占大多数。这些为学界所熟知,这里不再重复。 二、春秋时期“工商食官”的解体 春秋肇始,周王室对诸侯的控制力急剧下降,“工商食官”制度开始走上逐步瓦 解的道路,自由工商业初步兴起,各国的工商业经济开始向着不同的方向发展。这当 然要最终归因于生产力的进步,手工业生产的发展冲破了传统体制的束缚。 冶铁业在春秋时期的兴起对中国历史的发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其他诸如煮盐 业、纺织业、陶瓷业、漆木器业等手工行业的技术和水平都有较大发展。据考工记 的记载,当时手工业的分工已相当细: 凡攻木之工七,攻金之工六,攻皮之工五,设色之工五,刮摩之工五, 抟埴之工二攻木之工:轮、舆、弓、庐、匠、车、梓;攻金之工:筑、冶、 凫、栗、段、桃。攻皮之工:函、鲍、辑、韦、裘;设色之工:画、绩、钟、 筐、祝;刮摩之工:玉、柙、雕、矢、磬;抟埴之工:陶、瓶。 而随着诸侯力政局面的形成,改变了西周时期那种以王畿为中心的手工业发展格局, 列国手工业获得了显著的发展,各地方都有专精的手工业: 郑之刀,宋之斤,鲁之削,吴、粤之剑,迁乎其地而弗能为良 此外,一直以家庭副业形式存在的家庭手工业在进入春秋后也得到了充分的发展,考 工记总序云: 粤无鳟,燕无函,秦无庐,胡无弓车粤之无缚也,非无庐也,夫人而 能为庐也;燕之无函也,非无函也,夫人而能为函也;秦之无庐也,非无庐 o 左传定公四年,十三经注疏( 下册) ,第2 1 3 4 页 。左传定公四年,十三经注疏( 下册) ,第2 1 3 4 页。 。周礼冬官考工记,十三经注琉( 上册) ,第9 0 6 页。 。周礼冬官考工记,十三经注疏( 上册) ,第9 0 6 页。 8 秦工商管理研究第一章商鞅变法前东方各国私营工商业 也,夫人而能为庐也;胡之无弓车也,非无弓车也,夫人而能为弓车也 由此足见当时家庭手工业的发达程度,家庭手工业生产的进一步丰富为促进商品交换 经济的繁荣以及个体小工商业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考工记晚出,记载的内容是官手工业状况,但是,这反映了当时手工业生产 的进步,使得个体手工业者谋生成为可能。而社会结构的变动,原来隶属于官府的手 工业者散落民间,这就为私营手工业和商业的兴起提供了基础。春秋时期的手工业与 商业虽然仍以官营为主,列国都设有管理手工业和经营商业的官府机构。对于手工业 的生产,官府实行职业世袭、父子相继的官工制度,即为“工之子恒为工 。圆当时 在各诸侯国的都城内统治阶级会专门开辟一块从事工商业活动的场所,称之为 “市 。各国均有专职官吏管理市,他们的主要职责是“掌货物,使有常价”圆,官 府对他们也是实行“商之子恒为商 的官商世袭制度。但是,私营工商业则成为当 时最活跃的经济因素登上了历史舞台。因为国家兴亡不定、传统宗族体系瓦解,原来 隶属于官府的工商业者就沿着两个方向改变着自己的身份:一种是因为国家形态的转 变而成为新的官府手工业工人,这一点下文还要谈到。另一种则获得了人身自由成为 自由商人和手工业者,他们的长途贩运推动了各国的经济交流,手工业者的生产则提 供了新的产品,创造了新的财富。各国统治者对私营手工业也采取支持的态度。郑桓 公东迁,因商人助其创业有功,故与之订立盟约:“尔无我叛,我无强贾;尔有 利市宝贿,我勿与知。力 因而,郑国在春秋时期对商业的发展一直采取支持和保护 的态度。另据左传阂公二年载,卫文公为发展本国经济,“务材训农,通商惠工 , 取得了明显成效,“元年革车三十乘,季年乃三百乘”。 而据国语晋语四载, 晋文公也实行了促进工商业发展的措施,“轻关易道,通商宽农 ,同时“利器明德, 以厚民性 ,故使得“政平民阜,财用不匮 。o 齐国强宗陈氏为收买民心也制定了 “山木如市,弗加于山;鱼盐蜃蛤,弗加于海 的惠商政策,而田氏为了争夺民心, 周礼冬官考工记,十三经注疏( 上册) ,第9 0 5 页。 毋国语齐语,国语( 上) ,第7 9 页。 o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杜预注, 十三经注疏( 下册) ,第2 1 1 0 页。 国语齐语,国语( 上) ,第7 9 页。 零左传昭公十六年,十三经注疏( 下册) ,第2 0 8 0 页 口左传闵公二年,十三经注疏( 下册) ,第1 7 8 9 页。 口国语晋语四,国语( 上) ,第1 3 3 页。 左传昭公三年,十三经注疏 下册) ,第2 0 3 1 页。 9 秦工商管理研究第一章商鞅变法前东方各国私营工商业 更采取了“关市几而不征 的办法。鲁哀公在与三桓的斗争中为壮大自己的力量, 曾制定“废泽梁之禁,弛关市之征,以为民惠 圆的政策等等。这些措施不一定是专 门对私营工商业的,但是,可以肯定,活跃于这些市场上的无疑有着个体商人,有个 体手工业者的劳动成果。所以到了春秋末期,有众多大商人不仅往来于各国市场,而 且活跃于当时的政治舞台,如绛之富商、子贡、范蠡、弦高等: 夫绛之富商能金玉其车,文错其服;能行诸侯之贿固 子贡废著鬻财于曹、鲁之间,七十子之徒,赐最为饶益。结驷 连骑,束帛之币,以聘享诸侯,所至国君无不分庭与之抗礼回 范蠢之陶为朱公朱公以为陶天下之中,诸侯四通,货物所交易也 乃治产积居,与时逐而不责于人十九年之中三致千金 另据左传僖公三十三年载:“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 ,中途遇到欲袭郑之秦师, 乃矫君命“以乘韦先,牛二十犒师”,阻止了一场战争。 可见这些大商人不仅身份 自由而且势力强大。私营商业的不断发展,商业利润的刺激使得一些达官权贵、官僚 贵族也走上了经营工商业的道路,如楚国的令尹子常,就是集工商于一身的大商人、 手工业者,令尹子常“蓄聚积宝如饿豺狼焉 o 。这些大商人亦官亦商,往来于各国 之间交际纵横,已绝非一般之“商”所能比拟。而以牟利为目的的借贷活动此时也已 开始出现,据国语晋语八载,晋国贵族栾桓子“骄泰奢侈,贪欲无艺,略则行 志,假贷居贿 ,此当是有所盈利的借贷。回 三、战国时代东方各国私营工商业的飞速发展 战国时代,工商业发展迅猛。个体小手工业者,或受雇于官府、或自己独立经营、 或两者兼而有之。家庭手工业由于各国政府的扶持和保护已成为当时手工业中的一种 基本的、主要的经济成分,耕织结合的小农家庭手工业普遍存在。墨子非乐上 篇云: 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夜寐,纺 回国语齐语,国语( 上) ,第8 7 页 霍说苑指武,说苑疏证,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 9 8 5 年版( 下引同此) ,第4 1 5 页。 口国语- 晋语八, 国语( 下) ,第1 7 1 页。 回史记卷一百二十九 货殖列传,中华书局1 9 8 2 年第2 版( 下引同此) ,第3 2 5 8 页。 口史记卷一百二十九货殖列传,第3 2 5 7 页 毋左传僖公三十三年,十三经注疏( 下册) ,第1 8 3 3 页。 o 国语楚语下, 国语( 下) ,第2 0 7 页。 口傅筑夫,中国经济史论丛 ( 下) ,三联书店,1 9 8 0 年版,第5 4 1 页。 1 0 秦工商管理研究第一章商鞅变法前东方各国私营工商业 绩织红,多治麻丝葛绪细布,此其分事也o 即是说男耕女织,使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应成其“本业 的意思。而以冶铁业和 煮盐业为主的私营大型手工业的出现,是战国时期工商业发展的显著特点。这些亦工 亦商的经营,能够积聚大量的资金并拥有众多的务工人员,他们的出现是中国古代手 工业经济形式和手工业经营方式上的重大转变。 农业与手工业的发展必然促进商业的繁荣,同时对山j i i 薮泽开发水平的不断提高 使各地物产资源丰富了起来,水陆交通的日益便利进一步促进了各地间的物资交流, 据苟子王制篇载: 北海则有走马吠犬焉,然而中国得而畜使之;南海则有羽翮、齿革、曾 青,丹干焉,然而中国得而财之;东海则有紫鱼盐焉,然而中国得而衣食之; 西海则有皮革、文旄焉,然而中国得而用之。故泽人足乎木,山人足乎鱼, 农夫不斫削、不陶冶而足械用,工贾不耕田而足菽粟。圆 旺盛的商品交换活动无疑会带来市场的繁荣,在战国时产生了许多著名的商业大都 市,盐铁论通有载: 燕之涿、蓟,赵之邯郸,魏之温,轵,韩之荥阳,齐之i 临淄,楚之宛、 陈,郑之阳翟,二周之三川,富冠海内,皆为天下名都。固 这些“市 的四周布有“市门 供出入,设有“市吏 进行管理,市中经商的人立有 “市籍”。“市”里店铺林立、列肆成行,已具有相当规模,来往商客汇集于内, 热闹非凡。 当时产生了许多大商人与大手工业者合二为一的工商大贾,尤以冶铁和煮盐两业 为最。冶铁和煮盐是关乎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食盐和铁器是人们日常生产生活所必 需之物品,正如汉书食货志下所说: 夫盐,食肴之将,铁,【田】农之本,非编户齐民所能家作,必 印于市,虽贵数倍,不得不买。回 此虽说的是后世境况,但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及汉代的战国时代应更是如此。由于盐、 o 墨子非乐上。诸子集成第四册墨子闲诂,中华书局,1 9 5 4 年版( 下引同此) ,第1 5 9 页 。苟子王制篇,诸子集成第二册萄子集解,第1 0 2 1 0 3 页。 o 盐铁论通有,马非百简注本,中华书局,1 9 8 4 年版,第2 0 页。 。韩非子内储说上, 诸子集成第五册韩非子集解,第1 7 5 - 1 7 6 页。 。汉书卷二十四下 食货志下,第1 1 8 3 页。 秦工商管理研究第一章商鞅交法前东方各国私营工商业 铁两业获利丰厚、产销两旺的特性,当时出现了许多经营盐铁业的巨富,如 史记货 殖列传所载的“猗顿用盛盐起,而邯郸郭纵以铁冶成业,与王者埒富”,搿蜀卓 氏之先,赵人也,用铁冶富 o 。除此之外,当时还出现了众多富商大贾活跃于商品 流通的各个领域,如粮食等农副产品的贸易、土特产品的贩运、珠玉珍宝的买卖等等。 一些封君贵族也利用自身便利兼营工商,成为当时名动一时的大工商业主,如楚国的 鄂君启就有一支庞大的商队,并且有一定的免税特权,贩运的货物除了军用品外无所 不包。 而高利贷业的盛行同样催生了一批大贵族商人,孟尝君放贷于薛获利丰厚, 孟尝君身为贵族却能放债,足见其时商品经济的发达程度。这些在上述经济史著作 中都有叙述和分析,这里不再叙述。 现在要说明的是秦国的社会经济状况。 第二节泰国的发展及其工商业特点 在东方各国开始摆脱西周礼乐体系的束缚,并探索自己的发展道路,工商食官体 系开始解体的时候,秦人才开始其建国的历程,刚刚取得诸侯的资格。但是,秦建国 虽晚,却有着许多现成的制度体系和经验得以借鉴,秦国的发展走的是一条跳跃式的 发展道路,并有着自己的历史特色。 一、秦的建国历程 根据史记秦本纪,秦人是一个历史悠久的部族,据说是“帝颛顼之苗裔 , 本来是东方著名部族 ,曾经因为辅佐商朝有功而名列诸侯。周人代商为天下共主以 后,秦丧失了原来的诸侯地位,成为周人的附庸,被迁于西陲,为周王室养马。其活 动区域在今天的甘肃天水地区。这里土地肥沃,适宜农牧业生产。因为养马有功,其 地位逐步提高,领地也逐步地向东扩展,势力也逐步壮大,成为西北地区新崛起的一 史记卷一百二十九货殖列传,第3 2 5 9 页 史记卷一百二十九货殖列传,第3 2 7 7 页。 - 参见杨宽,战国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 9 9 8 年版,第3 1 9 页 毋史记卷七十五孟尝君列传,第2 3 6 0 页。 - 史记卷五 秦本纪,第1 7 3 页。 9 关于秦人的族源问题,历来有两说:王国维先生认为“秦之先祖,起于戎狄”。蒙文通先生亦持此说,并详加 论述。张金光先生认为“因为 史记秦本纪记载着申侯曾告诉周孝王说:昔我先郦山之女,为戎胥轩妻, 生中缡,以亲故归周,保西垂,西垂以其故和睦。这记载是不好否定的。”( 见张金光,秦制研究,上 海古籍出版社,2 0 0 4 年版,第1 3 页) 。林剑鸣先生认为“可以断定秦人的祖先与殷人祖先,最早可能同属一个 氏族部落或部落联盟那么秦人的祖先最早也应生活在我国东海之滨这也是可以肯定的”( 见林剑鸡, 秦史稿,上海人民出版社,1 9 8 1 年版,第1 9 页) 。又有卫聚贤、黄文弼二先生提出起于东方说。二者各有 系辞,难以定论,本文认同林先生秦族东来说的观点。 1 2 秦工商管理研究第一章商鞅变法前东方各国私营工商业 支力量。 公元前7 7 1 年,周幽王被犬戎所杀,周平王为了躲避犬戎东迁雒邑,秦襄公护送 周平王东迁有功,被立为诸侯,“赐之岐以西之地。日:戎无道,侵夺我岐、丰之地, 秦能攻逐戎,即有其地。与誓,封爵之。襄公于是始国,与诸侯通使聘享之礼,乃用 骄驹、黄牛、羝羊各三,祠上帝西畴。不过这是个空头支票。当时的“岐以西之 地”都在戎人占领之下,秦襄公的国土必须从戎人手中夺取,因而,秦的建国过程是 极其艰苦的。到秦文公( 公元前7 5 0 年) 时秦的领地扩展至“岐 ,“遂收周余民有 之”圆。岐是周人的故居,为关中最富庶的地区之一周原。古时的周原,气候温 和、湿润。 水源充沛,渭水的支流纵横蜿蜒,森林资源丰富,其中漆树早已被人们 利用,是生漆出产最早的地区。德公( 公元前6 7 7 年至前6 7 6 年) 时秦迁都于雍( 今 陕西风翔县) ,雍位于滓河上游的雍水附近,是周原最富庶的地区,而且雍在地势较 高之处,为陇山以东的门户,地理位置十分有利。 更重要的是,秦文公“收周余民 有之 ,在文化上和经济上都标志着秦人的大转型,秦国在迅速地向东方各国靠近, 大规模吸收周文化。秦人久居西北,本职是为周王室养马,不管在周代商以前的秦人 是否擅长养马,到了西陲以后,即以养马为业,分布于周围也都是一些擅长养马的部 族或者民族( 这里用民族概念只是为了使用方便,和现代民族概念含义有区别) ,尽 管秦人也可能在养马的同时利用当地的资源有一定的农业。而周人是擅长农业的民 族,文公收周余民而尽有之,就意味着秦人建国以后,在关中地区迅速向农业文明迈 进,大力发展农业。不仅如此,周人是礼乐之邦,这些没有随周平王东迁的周朝“余 民 可能是那些社会最底层的劳动人口,按照西周的等级制度,他们可能没有资格学 习实践礼乐,因为礼乐是贵族的专利。但是,战乱之中,周平王仓皇逃亡,不排除有 少数懂得礼乐制度的贵族没有来得及迁往成周。这些人现在都成为秦国之民,他们的 知识才干也就成为了秦国的财富。也就是说,秦自建国以后,即效仿周制大力发展经 济。 秦建国以后,另一个值得我们注意的是襄公建国伊始就派遣使者和诸侯国“使聘 o 史记卷五秦本纪。第1 9 9 页。 。史记卷五 秦本纪,第1 9 9 页。 。竺可桢,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移的初步研究 考古学报1 9 7 2 年第l 期。 。林剑鸣,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对生漆的发现和利用,西北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1 9 7 8 年第l 期。 o 史念海,周原地理与周原考古,西北大学学报1 9 7 8 年第2 期。 1 3 秦工商管理研究第一章商鞅变法前东方各国私营工商业 享之礼 。这不仅仅是为了得到诸侯承认那样简单,而是包含了向诸侯学习、同时 表示秦国也是礼乐之邦的双重目的。因为春秋初年,尽管周天子地位下降,但是各国 都还是很看重礼乐的。秦国使者出使诸侯,必须熟悉礼乐才能得到诸侯的认可。这向 我们说明一个问题:秦国建立伊始,就积极地向东方学习,借助一切力量发展国力。 尽管秦人有着艰苦奋斗的传统,其建国进程还是很艰难的。这一方面是因为秦的 封地必须用战争手段夺取,另一方面则是因为这时的东方各国早已成为发达国家,双 方的差距实在是太大了。秦国要想在乱世中发展壮大,只有努力吸取东方的经验和成 果。 从秦建国到商鞅变法,秦国的发展,可以秦穆公为界,分为两大历史阶段。从建 国到穆公时代,秦的国势一直呈向上态势,领地迅速扩大,到秦穆公时达到顶峰。秦 穆公在位,东方诸侯争霸,上演了一幕又一幕精彩纷呈的历史剧,秦穆公继续把扩张 的方向定在东方,但是,遭到了晋国的强有力的遏制,遂调整战略,向西发展,将西 戎各部纳入秦国治下,益国十二( 一说二十) 回,开地千里,周天子遣使致贺,成为 春秋霸主之一。如果说此前秦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在主观上是一直向东方学习的话,那 么从此以后,秦国的社会结构、风俗习惯则较多地吸收了戎人成分,尽管这时的戎人 各部也在迅速地向华夏文化靠拢。不过,这在当时是正常现象,无论是在周王室还是 在东方诸侯心目中,什么戎狄华夏的差别并不明显,所以在秦穆公时代,东方诸侯国 对秦国没有任何的歧视。 但是,穆公之后不久,秦国发展就陷于停滞不前的状态。降至春秋末、战国初, 东方各国纷纷变革传统,大踏步向封建社会迈进、经济文化飞速发展的时候,秦国还 在传统的泥淖中艰难跋涉,在东方诸国心目中,秦国和夷狄之邦无异,连参加各国盟 会的资格都没有,在军事上更是处于被动挨打的境地。直到秦献公即位,这种状况才 开始改变,至秦孝公用商鞅进行变法,才彻底扭转秦国被动挨打的局面。 二、秦国经济发展的特点 上已说过,秦建国于农业发达的周人故地,又接收了周的余民,标志着秦人的生 d 史记 卷五秦本纪,第1 9 9 页。 。 史记) 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