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史专业论文)简论1904年英法协约的形成与影响.pdf_第1页
(世界史专业论文)简论1904年英法协约的形成与影响.pdf_第2页
(世界史专业论文)简论1904年英法协约的形成与影响.pdf_第3页
(世界史专业论文)简论1904年英法协约的形成与影响.pdf_第4页
(世界史专业论文)简论1904年英法协约的形成与影响.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容提要 1 9 0 4 年的英法协约是近代英法关系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它开启了英法关系的新时代, 对欧洲和世界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本文在历史唯物主义的指导下,对1 9 0 4 年的英法协 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全文共分为三章: 第一章主要论述了英法协约形成的背景、原因。回溯历史,从英法百年恩仇,到英法 百年争霸,再到持续的英法海外争夺,英法两国一直处于敌对和竞争的状态中。然而,1 9 世纪末2 0 世纪初,法国逐渐地感到只有取得英国的支持,才能进一步在海外进行殖民扩 张,英国也渐渐认识到可以先与法国达成谅解,进而再把英法谅解作为英俄谅解的阶石, 从而解除长期以来俄国对英属印度的威胁。英法两国外交政策的转变为英法协约的形成提 供了可能。 第二章主要阐述了英法协约谈判的具体过程。1 9 0 3 年7 月,英法两国外长的愉快谈话 成为英法协约谈判的开始,然而接下来,英法之问的谈判是艰难的、漫长的。谈判的焦点 主要集中在三个问题上:摩洛哥、埃及和纽芬兰的捕鱼权,英法两国在这三个问题上矛盾 重重、斗争激烈,谈判一波三折,英国外交大臣兰斯多恩甚至以中止谈判威胁法国。英国 的强硬态度最终迫使法国作出让步,英法谈判于1 9 0 4 年4 月8 开取得成功,英法协约得 以形成。 第三章主要分析了英法协约对英法等欧洲大国关系产生的重大影响。英法协约形成之 后,德国于1 9 0 5 、1 9 1 1 年制造了两次摩洛哥危机,试图借摩洛哥问题削弱英法关系。结果, 英法关系不但没有被削弱,反而逐渐地向军事同盟关系靠近,英法协约也逐渐成为英国外 交政策的核心,成为英国限制德国、改善英俄关系、保持欧洲和平的重要手段。英法协约 对英国来说意义重大,当1 9 1 4 年的萨拉热窝事件引发了又一次战争危机,欧洲的和平即 将逝去的时候,英国为了保持英法协约,以避免战后陷入孤立,宣布对德作战,加入到第 一次世界大战之中。 关键词:英法关系英法谈判英法协约欧洲大国关系 ab r i e f d i 8 p u s s i o n a b o u tf o m a t i o na n di m p a c to ft l l e a n g l o f r e n c he n t e n t e o fl9 0 4 a b s t r a c t :n l ea n g l o f r 蚰c he n t e i l t eo f1 9 0 4h a sb e c nak e yt i l m i n gp o i n to ft h em o d 锄 r c l a t i o n s h i pb e t 、v e c nb r i t a i n 锄df m c e ,s t a n i n gan e we mf o rm e 撕oc o l l i l 缸e sa n dm a l 【i n ga s 拄| 0 n gi m p a c to ne u r o p ea n dm ew h 0 1 ew o r l d t 撕st h e s i s ,g u j d c db yt 1 1 eh i s t o r i c a lm a t 捌a 】i 锄, c a r t i e so u tad e e ps t u d ya n dd i s c u s s i o no nt h ea n g l o f r e r l c he n t e i l t co fl9 0 4 t h em e s i si sd i v i d e di n t o 1 r e ec h a d t e 硌 c h 印t e ro n ed i s c l l s s e st h eb a c k g m u n da j l do r i 百n so ft 1 1 ea n 酉。一f r e l l c he n t 饥t e l o o k i n g b a c ko nt h eh i s t o r yb e t w e e i lb r i t a i na n df r a n c c w ea l w a y ss c ch o s t i l i t ya n dc o m p e t i t i o nb e t w e c l l t h e 柳oc o u n m 鼯,舶mh u n d r e d - y c a rk i n d n e s sa n de 帆i 坝c o n t e n d i j l gf o rh e g 哪o n y ,t 0t l l e c o n 6 n u i n gf i 曲t i n go v e r s e a s h o w e v i n1 a t el9 t ha 1 1 de a 订y2 0 t hc e f l t u 嘞f m c cb e g a l lt o 蠡l m a ti tc o u l dc o n t i n u ei t sc o l o i l i a la g g r a n d i z 锄e n to l l l yw i t h 鲫p p o r tf 如mb r i t a i l l ,w h i l eb r i 协i n 。霉o t t ol m o wu n d e r s t 砒l d i n g sb e t w 湖b r i t a i na n dr u s s i ac o u l db er e a c h c do nt h eb 嬲i so f u n d e r s t a i l d i n 邸b e t w e e nb f i t a i na n df r a n c e s oa st o 星瞄f i do fr u s s i a st h r e a to nb r i t i s hm d i a c h a i l g 鼯i l ld i p l o m a t i cp o l i c yo ft h et 、v oc o 咖t r i 懿p m “d e dp o s s i b i l i t yf o rt i l ea n g l o - f r 饥c h e me 1 1 _ t e c h a p t e rt w oe x p l a i n st h ep r o c 髓so ft h en e g o t i a t i o n so fm ea n g l o f r e n c he n t e n t e i nj u l y 1 9 0 3 ,t i l et a l kb e t w e e nf o r e i 毋lm i 面s t 盯so fb r i t a i na n df r a n c es t a n o dt h en e g o “a t i o n s ,w h i c h w a sh a r da l l de n d l e s s t h en e g o t i a t i o nm a i l l l yc o n c e i l t f a i e do nm r e ei s s u e s :m o r o c c o ,e g y p t 锄d f i s t l i n g 一曲t si nn e w f o u n d l a l l d 1 1 1 e r eh a v eb e e | lc o n t r a d i c t i o n s ,s 仃u g 百e s ,t 、v i s t sa 1 1 dm l m s ,姐d t h eb r i t i s hf o r e i 舻m i n j s t e rl a n s d o w n ee v e i lt h r e a tt o 锄dt h en e g o t i a t i o n a tl o n gl a s t ,t h e e n t 锄t ec 锄ei n t ob e i n ga r e ra na 瘁e 1 1 tw a sf e a c h e do na p r i l8 ,1 9 0 4 c h a p t e r1 h e ea n a l y z e s ( h ei n n u e n c 嚣t h a ta n g l o f r e n c he n t t eb r i n 黟o nr e l a t i o n s h i p b e t w e 钮t 1 1 em a i ne m o p 啪c o u n 砸e sl i k eb r i t a i na n df r a n c e a r e rt h ee n t e n t e ,g e n n a n ym a d e t h em o m c c oc 打s i s 觚i c ci n1 9 0 5a n d1 9 l l ,t r y i n gt os h o c kt l l ea n 西o - f r c n c hr e l a t i o n s h i p h o w e v e r ,i tt i l m c do u tt h er e l a t i o n s h i pw a sn e v e rw e a k e d ,b r i t a i na i l df r a n c e 掣e wt ob em o r c l i k em i l i t a r ya l l i a n c e ,a i l dt l l ea n d o f r e n c he m e n t e 星即d u a l l yb e c 锄et h ec o r eo fb r i d s h d i p l 鲫a t i cp o l j c ya n das i 舶嫡c a n tm 黜st or 舒t r i c tg e 彻a 1 1 ,t oi l l 】p r o v el l l ea n 百。一r u s s i 雒 r e i a t i o n s h i p ,a n dt ok e 印p e a c ei ne u r o p e t h ee m e n t em e a n s s om u c ht ob d t a i nt h a tw h e r ii n 1 9 1 4t l l es a r a j e v ol n c i d 蚰ta r o s ea n o t h e rc s i so fw a r ,锄de u m p ew 船a b o u tt 0l o s ep e a c e , b f i t 豳,i m e n d i n gt ok e 印t h ee n t e n t es 0 a sn o tt ob ei s o l a t l ;di a t e r ,d e d a r e dw a ra g a i r l s t g e 舯a l l y 锄di o i n e dw b r l dw a ro n e k e y w o r d s :a n g l o f r c n c hr e l a t i o n s h i p ;a n 出o - f r c hn e g o t i a t i o n s ;a n 西。一f r e n c he n t e m e ; r e l a t i o n s h i p 锄o n ge u r o p c 肌g r e a tp o w e r s 简论1 9 0 4 年英法坼约的形成与影响 前言 1 9 0 4 年的英法协约是近代英法关系的一个重要内容,在近代国际关系史上占有重要地 位。本文主要是从英法两国不同的外交角度,对1 9 0 4 年英法协约形成的历史背景、过程 和影响,进行深入的探讨和研究。关于这一问题,国内外学者皆有所关注,但侧重点各有 不同。 国内学者对这一问题的探讨多集中于通史性的著作中。如吴于廑、齐世荣主编的世 界史,王绳祖主编的国际关系史,王觉非主编的近代英国史,计秋枫、冯梁等著 的英国文化与外交和陈文海著的法国史等。这些著作对英法协约均有涉及,且 普遍认为英法协约之所以能够形成,是因为英法两国需要反对共同的敌人德国。这种观点 对本文的研究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和启发性,但这些著作不是探讨英法协约的专著,因而 缺乏具体论述和深入分析。一些译著,如 英 a j p 泰勒著,沈苏儒译的争夺欧洲 霸权的斗争1 8 4 8 1 9 1 5 , 美 保罗肯尼迪著,陈景彪译的大国的兴衰, 美 亨利基 辛格著,顾淑馨、林田贵译的大外交和 苏 b m 赫沃斯托夫著,高长荣译的外交 史o ,从不同的视角考察了英法协约,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一些理论上的指导。论文方 面,光仁洪的均势和一次大战前二十年国际关系的变化和朱瀛泉的欧洲重组与1 9 0 7 年英俄中亚协定英俄协约谈判起因探述等,。也涉及到英法协约,为本文的研究提 供了一些背景材料。总而言之,目前国内史学界对英法协约的研究尚待进一步的深入。 国外学者对这一问题的研究相对来说深入广泛的多,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 探讨近代英法外交政策的著作,有基思m 威尔逊的协约政策:关于英国外交政策决 策的评论1 9 0 4 1 9 1 4 和英国的外交大臣与外交政策:从克里米亚战争到第一次世界大 战,f h 欣斯利的爱德华格雷爵士时期的英国外交政策,斯蒂芬j 李、埃 恩兰和乔斯林亨特的英国的外交和帝国政策1 8 6 5 一1 9 1 9 ,扎拉s 斯坦纳的英 国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源,约翰f v 凯格的法国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源等。 。这些著作虽然是从长时段上考察英国或法国各自的外交政策,但它们都或多或少地谈到 英法协约的有关内容,尤其是基思m 威尔逊“否认2 0 世纪初英国维持欧洲大陆均势的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北京:高等教育f i j 版社,t 9 9 4 年版;王绳祖主编:国际关系史( 1 8 7 卜1 9 1 8 ) ,北 京:世界知识i l ;版社,1 9 9 5 年版;于觉非主编:近代英囝史) ,南京:南京丈学出版社,1 9 9 7 年版;计秋枫、冯粱 著:英国文化与外交,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 0 0 2 年版;陈文海;法国史,北京:人民版社,2 0 0 4 年版 o 英 j p 泰勒著,沈苏儒译:争夺欧洲霸权的斗争1 8 4 8 一1 9 1 5 ,北京:商务印书馆,1 9 8 7 年版: 荚 保罗肯尼 迪著,陈景彪详;大国的兴衰,北京:求实j 版社,t 9 8 8 年版; 荚 亨利嬉辛格箐,顾淑弊,林川贵洋:大外 交海南:海南出版社,1 9 蚂年版; 苏 b m 赫沃斯托犬著,岛长荣译:外交史,f :海:上海三联出版社,1 9 7 9 年舨 o 光t 二洪:均势和一次大战前二十年图际关系的变化,世界历史,1 9 8 1 年第2 期,第8 3 9 2 页;朱瀛泉: 欧洲蓬 组弓1 9 0 7 年英俄中眶协定英俄协约淡判起闪探述,世界历史,1 9 9 2 年第l 期,第9 5 一1 0 5 页 ”k 西t h m m s 蛐册ep 0 t t 印o f e n l e n 把:e s 强粥鲫f h e d e l e 硼i m n 啦o f 8 一n s hf o 陀i 聃p 0 n 叫1 9 0 4 1 9 i 4 ,l 弧曲n :c 锄嫡d 壁鼻 1 9 8 s ;k 酏m n s o n 。b r i | b hf o r e 嚷ns e c r e 缸 鼎n n df o r c i 即p o n c y :f r o mc n n 地n nw 吖l of i 糟tw o r l dw 口r ,l 舯d 嘶: m a c h a y s o fc l 】a i h 姗l t d ,k 朗l 1 9 8 7 :e h h i n s i 姒占巾舶,b 圯西 p o 铆“月础r 跏耐d 研l o n d 伽:c a m b n d g e u n i v 郴i t y p r c 鹃,1 9 7 7 ;s t 印h c nj l e e ,啪l 卸g a n dj 0 c e 帅h u n t p 枷劬凡能印删d 枷p 砌,尸d 岣,8 6 工,9 ,9 ,l 0 n d 伽 卸dn c w1 蜘r k :r o u t i c d g e ,2 0 0 0 ;z a r ass t e i n 吼占h m 埘“h df 触( m 哥琳矿f pf f 培,肋r 材胁l o n d o na n db a s i n g s o k c : n e m a c i t l 蜘p 蕊sl t d ,1 9 7 7 ;j o h n f v k e i 嘲,妇桕? 删d 加魄船d ,船只腮f 肋删l o n d o na n d b a s i n g s t o k c : t h cm a m i i l p r l i d 1 9 8 3 1 简论1 9 0 4 年英法协约的形成影响 能力,认为是俄国军队而不是英国,构成了欧洲大陆上平衡德国的巨大力量”的论调和斯 蒂芬j 李等“强调英国是不情愿地卷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观点,可以启发我们全方 位、多角度地考察英法协约。 第二,研究英法关系的著作,包括罩卡德费伯的法国人和英国人,道格斯约 翰逊的英国和法国:十个世纪,菲利普迈克尔、贝特贝尔的法国和英国1 9 0 0 一1 9 4 0 : 友好和疏远和艾伦夏普、格林斯通的2 0 世纪的英法关系:竞争和合作等。这 些著作或以诙谐的语言谈到了英法两国人们的心理因素对英法协约的形成所起的作用,或 以博学的学识论述了英国传统的“欧洲大陆均势政策”对英法协约的影响,或辩证地评论 了英法关系的亲密和疏远,或全面地分析了2 0 世纪英法之间的竞争和合作,为了解1 9 世 纪末2 0 世纪初的英法关系和英法协约提供了有益的帮助。 第三,研究英法协约的著作和论文,以p j v 罗洛的专著协约谅解:1 9 0 4 年4 月8 日英法协约的起源与谈判,伊恩邓洛普的专著爱德华七世和英法协约和克罩 斯托夫安德鲁的论文法国和英法协约的签订。为代表。其中p j v 罗洛认为英法 协约只是一个殖民协定,没有明显的反德特征,并且,英国在索科特拉岛和尼日利亚给法 国的补偿很重要,它使法国在纽芬兰问题上作出让步,在埃及问题上有条件的投降。伊 恩邓洛普认为英国国王爱德华七世、英国外交大臣兰斯多恩勋爵、法国外交部长德尔卡 塞和法国驻英大使保罗康邦是英法协约的四个设计师。克里斯托夫安德鲁则认为法国 一直想通过领土补偿的方式在埃及问题上与英国达成妥协,1 9 0 3 年英王爱德华七世和法国 总统卢贝特之自j 的互访是英法协约形成的关键一步。 第四,传记性质的著作,具有代表性的是p c 牛顿勋爵的兰斯多恩勋爵传和爱 德华格雷的回忆录二十五年1 8 9 2 一1 9 1 6 。在这两部传记中,前者认为英法谈判的成 功与兰斯多恩勋爵高超的外交技巧是分不开的,后者则认为德国愚蠢的外交政策是荚法关 系越来越近的主要原因。 尽管国外学者从各个方面对英法协约进行了研究,但笔者认为它仍有继续深入探讨的 价值。其一,对英法协约,国外学者或者从细微的视角予以考察,或者从宏观的高度进行 研究,没有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视野难免有局限。历史地考察英法协约,将英法协约 置于当时的国际大环境下进行微观、宏观的整体分析,才能全面深入地认识英法协约;其 二,囿于阶级的局限,国外学者站在资本主义的立场上对英法德俄等欧洲大国的殖民扩张 进行褒贬,而没有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进行评述。 通过借鉴以上国内外学者的观点和不足,经过研究分析大量的外文专著和原始资料, 本文论证了1 9 0 4 年英法谅解的深层动因,英法谈判的具体过程以及英法协约的重大影响。 or i c h a r df a b e r ,知枞册d 凸l 硝曲,l o n d o n :f 船a n df a b e r l i m i t e d3 q u e e i ls q u a r e ,1 9 7 5 ;d o u g l 船j o h n n ,曰一删月 4 ,一砌,l c 一砌c 和m ,协l o n d :d a w n s o nl t d 1 9 8 0 ip m hb e f h 。pa n d b 1 4 胁,9 - ,舛d j 凸枷据d 耐 凸加馏硎卯l o n d 0 | l 锄d n c wy 0 r k :l o n 舯柚,1 9 9 6 ; a l a ns h a r p 卸d g l ”s t o n e 爿,咖一n 聊 异幽加船折肪p 如脯 月m 州詹f 阳咖耐c 幻p 咖肋n ,l o n d 柚dn 州y 0 r k :r 0 u t i c d g c ,2 0 0 0 op j n r 0 1 0 e n l e n c cc o r d i d | e :确eo n g l 船n 耐印t i o t i o ho f a m 母。一f 他n c ha g 他e m 朋拈o f 8 卸赋| 9 0 4 ,n c w 、o 把s t m a n w $ p r 麟,1 9 7 0 ;i a n d u n l o p ,村硎d 胁e h 瞎n 把c d ,曲d k ,l o n d o n :c o n s t a b i e ,2 0 0 4 :c h s t 叩h c ra l l d 陀w ,“f m n 硼d m c m “i n 2o f t h e e n 咖t c c o r d i a l c 竹,孤脚j 细m n ,如“舢v 0 1 1 0 ,n n l ( 1 9 6 7 1 ,p ,9 0 洲n e w t o n ,幻耐幻,幽h w b l o n d :m a 啪i 卸柚d c 0 ,“m i t c d 1 9 2 9 ;e d w a r d g 峨o 哳唧,8 珐,9 ,6 ,n e w y o r l 【 :f r o d c f i c k as t o k 嚣c 伽1 p 狮弘1 9 2 5 2 简论1 9 0 4 年英法协约的形成j 影响 为了充分阐释这一问题,笔者从英国出于其防御英属印度、限制德国、维持欧洲大陆均势 的需要,法国为了达到其扫除海外扩张道路上的障碍、对抗德国的目的这两个方面,纵深 剖析了英法两国化敌为友、达成谅解的艰难历程,并把英国的对法外交政策与欧洲大国关 系的发展变化相结合,对一战前英法协约的影响进行了详尽的分析与探讨。笔者选择这一 议题,意在展现这一时期英法关系的历史发展和复杂的欧洲大国关系,探讨英国的大陆均 势政策和保持行动自由的外交准则,揭示大国外交“国家利益至上”与“利益互换”的特 点和本质。此外,随着当今欧盟一体化进程的加深,英国认为欧盟有“限制英国行动自由” 的机制和政策,英法在欧盟的许多事务中也多有龃龉,因此,研究1 9 0 4 的英法协约有助 于深入了解当今欧洲的形势,为我国对英法和欧盟的外交政策的制定提供一些背景资料。 简论1 9 0 4 年英法协约的形成j 影响 第一章英法协约形成的历史背景 历史上,英法两国曾经互相视对方为仇敌,英法关系长期处于敌对的状态中。然而, 1 9 世纪末2 0 世纪初,法国为了进行海外殖民扩张,逐渐地丌始寻求英国的支持,而英国 为了解除俄国对英属印度的威胁,决定先与法国达成殖民谅解,进而再把英法关系的改善 作为英俄关系改善的阶石。这就使英法两国有了相互接近、改善关系、达成谅解的可能。 第一节英法关系的历史回顾 英法两国在地理上是近邻,隔英吉利海峡和多佛海峡相望,一衣带水。然而,地理上 的接近并没有使两国友好亲密,相反,两国更多的时候处于战争、敌对和竞争的状态中, 尽管偶尔两国也有短暂的谅解和合作,但那只不过是昙花一现,转瞬即逝。 英法之间的争斗向前可以追溯到英法“百年战争”。“百年战争”是英法争夺欧洲大陆 控制权的战争,从1 3 3 7 到1 4 5 3 年,历时1 1 6 年,给两国人民带来沉重的灾难,造成英法 之间的对抗和仇视。“百年战争”之后,英国无力再向欧洲大陆发起有效的进攻,逐渐地 放弃对大陆的扩张。1 5 5 8 年,年仅2 5 岁的伊丽莎白一世登上英国王位,英国开始大力向 海洋发展,并通过战争和海外贸易,很快发展起来。相对于英国,法国在“百年战争” 之后,经过几十年的惨淡经营,于1 5 世纪末完成统一,并从亨利四世起,开始谋求欧洲 霸主的地位。后经过“三十年战争”、法西战争和法荷战争,法国战胜了两个主要对手奥 地利、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以及后来与它争雄的荷兰,终于如愿以偿地夺得欧洲霸主的地 位。除此之外,法国在海外扩张方面,也有很大的进展,不仅在北美和西印度扩大了势力 范围,在印度也加强了自己的殖民势力。但是,英国在1 6 8 8 年“光荣革命”后进入了一 个新的历史时期,在对外关系上,英国打败荷兰取代了其海上地位以后,将法国作为英国 海外扩张的主要对手,从而开始了同法国争夺海上霸权的第二个百年战争,英法矛盾成为 近代国际关系的主要矛盾。 在第二个百年战争中,英国将法国看成“天然的敌人”,。认为只有向欧洲霸主法国挑 战,遏制法国的霸权,使欧洲大国呈现出“实力均势”的状态,英国才能夺取和巩固海上 霸权,法国则一方面推行其大陆霸权政策,另一方面不肯放弃对海上霸权的追求,英法之 间的斗争和角逐异常激烈。细述起来:1 6 8 8 一1 6 9 7 年的奥格斯堡同盟战争,即九年战争, 英国领导反法的“奥格斯堡同盟”与法国作战,战争之后,法国的欧洲霸权受到削弱,海 上力量也遭到严重打击,而英国粉碎了欧洲霸主法国的舰队之后,其海上实力已无人能敌, 可以放手建立自己的海上霸权,。并且,趁法国削弱,还可以大胆地干预欧洲大陆事务, 成为欧洲举足轻重的大国;1 7 0 l 1 7 1 4 年的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英国成为最大的得益者, 不但从法国手里攫取了陆上、海上和殖民地的许多特权,还从西班牙手中夺取了直布罗陀 m 计秋枫、冯粱著:英国文化与外交 北京:世界知识m 版社,2 0 0 2 年版,第6 4 6 9 页 。l 就删b 、a 电n 曲| m | 8 t i dn 。e 鼹唧e n m i 嚣: n g | 俨f r e 眦hr e k n o 憾mt 沁e i g h l e e 砌c 跏m * k m d 蛳:d i 热。地吐t i e 1 9 8 6 王绳祖主编:国际关系史( 1 8 7 卜1 9 1 8 ) 第三卷,北京:世界知识h ;版社,1 9 9 5 年版,第1 3 5 页 4 简论1 9 0 4 年英法协约的形成b 影响 海峡,控制了通往地中海的咽喉要道。法国的欧洲霸权则遭到进一步削弱,法国除了面临 新的强大竞争对手英国外,被它击败的老对手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又恢复了欧洲大国的面 貌,这使法国的欧洲霸权更难以维持。欧洲大陆出现了均势,而在海上,英国获得了主宰 权;国1 7 4 0 一1 7 4 8 年的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虽说是德意志内部的阅墙之争,但它一开始 就是以英法两大国的角逐为背景的,其中法国想破坏欧洲均势,重振法国的欧洲霸业,而 英国也决不会等闲视之。结果,法国在与英国争夺霸权的较量中再次败于英国,但法国不 会甘愿认输的,英国也不会就此罢手;1 7 5 6 一1 7 6 3 年的七年战争,是英法争霸的一次决定 性的战争,是英法两国长期争夺欧洲政治优势、商业和殖民地霸权的继续。战争的结局, 英国获利最多,将法国逐出了北美和印度,尽管法国在印度还保留了几个据点,实际上英 国已成了印度大部分土地的统治者。七年战争之后,英国初步确立了自己的海上霸权和殖 民霸主的地位,英法有一段时自j 处于和平状态,但法国一直没有放弃对英国复仇的打算, 英国也没有放松对法国东山再起的警惕;1 7 7 5 1 7 8 3 年的北美独立战争,是英国建立海上 霸权之后,英法之间的第一次较量。战争的结果,英国除遭受丧失1 3 个殖民地的巨大打 击以外,在美洲仍然保留了加拿大、纽芬兰和西印度群岛的一部分,其总体实力变化不大, 海上霸权的地位也没有改变,而法国虽然削弱了英国在北美的地位,报复了英国,但没有 在北美获得所期望的领土,并且,由于参加北美独立战争,法国的财政危机更加严重;1 7 9 9 1 8 1 5 年的拿破仑战争,是英国建立海上霸权之后,英法之间的第二次较量。其问,法国 曾征服了欧洲大陆,并企图通过制服欧洲大陆而制服英国。然而,这场争夺欧洲霸权的斗 争最后耗尽了法国的力量,拿破仑争霸欧洲的计划破产,英国则在这场战争中,奠定了对 法国的胜利,并最终巩固、确立了自己的海上霸权。由此,从1 6 8 8 到1 8 1 5 持续1 2 7 年之 久的第二个英法百年战争,以法国欧洲霸权的丧失,英国海上霸权的最终确立而结束。 随着第二个百年战争的结束,欧洲大陆已经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在海上同英国抗 衡,英国也越发感到只有在欧洲大陆维持稳定的均势,才能真正保障英国在欧洲乃至全世 界的利益。同时,英国认为法国作为一个大国的存在,对欧洲均势的作用很大,法国则想 借英国提高自己的国际地位,英法之间的关系有了一些改善。如:在1 8 1 5 一1 8 4 8 年欧洲 均势的“黄金时期”,法国的驻英大使夏尔一莫罩斯塔列朗曾表示:“我渴望建立法英联 盟,这对法英两国的幸福和人类的和平都是最有力的保障。”。英国维多利亚女王曾于1 8 4 3 年访问法国,法王路易菲利浦则在1 8 4 4 年回访了英国,菲利浦当时还在伦敦发表演说: “法国无求于英国,英国也无求于法国,我们所渴求的仅仅是英法谅解。”。1 8 4 6 年,曾经 率领欧洲联军打败拿破仑的威灵顿公爵还写道:“没有其他人比我更确信,我们需要和 平甚至可能是与法国的谅解。”回“英法谅解”一词在这一时期较早地运用到英法关系 上;1 8 4 8 一1 8 5 6 年,在欧洲大陆头号军事强国俄国势力膨胀,并利用其战略优势几欲在近 东建立霸权的时期,在近东有着巨大的政治经济利益的英法两国,为了遏制俄国的扩张, o ( 美 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北京:求实 i 版礼,1 9 8 9 年版,第1 2 8 页 。i a n d u n l o p ,尉帅耐硎d f p 凸枷坨。砒如,l o n d o n :c o n 嘲b l e ,2 0 0 4 ,p 4 。p m hb e ,胁n c p 口n d b n 船加,9 0 m ,舛n 凸枷f p 伽d b ,m 邓聊删,l o n d o n 卸d n e y o r i ( :l 0 n 舯柚,1 9 9 6 ,p 7 。r i c h a r df a 慨胁曲d 耐馏加 ,l 0 n d 0 i l :f a b c f 粕df a b e r l i m i t c d3 q u e 朗s q i l a 畸1 9 7 5 ,p 瑚 5 简论1 9 0 4 年英法执约的形成i 影响 有了新的合作,其间引人注目是1 8 5 5 年维多利亚女王访问法国的时候,让威尔士王子。在 拿破仑墓前下跪,以及在1 8 5 3 一1 8 5 6 年的克里米亚战争中,英法结成克里米亚联盟,并 肩对俄国作战,将俄国从欧洲大陆的权力之巅拉了下来。 然而,英法谅解是短暂的,英法之间的矛盾却是根深蒂固的。1 8 5 6 1 8 7 1 年,克里米 亚战争之后的法国,再次确立了其在欧洲大陆的优势地位,又做起了重建欧洲的美梦,开 始与英国争夺海外霸权,并在印度支那、叙利亚和北非严重地威胁到英国的利益,英法关 系随之紧张起来。由于英法之间矛盾重重,1 8 7 0 年普法战争爆发时,英国格莱斯顿政府立 即宣布中立,结果,孤立无援的法国很快战败投降,被迫于1 8 7 1 年割让阿尔萨斯和洛林 给德国,并给德国5 0 亿法郎的战争赔款。普法战争使法国蒙受了巨大的耻辱,使法国丧 失了克里米亚战争以来欧洲霸主的地位,而对于英国在普法战争的中立行为,法国一直怀 恨在心,法国人认为,正是由于英国的袖手旁观才使德国控制了欧洲;普法战争之后,英 国一方面与欧洲崛起的德国交好,使之在欧洲牵制英国的主要竞争对手法俄,另一方面与 法俄在海外展开了激烈地争夺,其中,英法争夺的焦点在尼罗河流域,矛盾尖锐,尤其是 1 8 8 2 年英国对埃及的占领,使英法关系更加紧张起来。1 8 9 5 年1 1 月,为了直接挑战英国 在埃及的统治,。法国政府作出向尼罗河上游苏丹南部的法绍达派遣远征军的决定。1 8 9 8 年7 月,英法两国在尼罗河流域的激烈对抗终于酿成“法绍达危机”。“法绍达危机”被认 为是自滑铁卢战役以来英法关系最严重的一次危机,危机最终以法国的屈辱撤离而结束, 这被法国认为他们的“第二个色当惨败”;“法绍达危机”之后,法国并没有放弃“结束英 国对埃及的占领”的政策,法国外长德尔卡塞决定避免作出任何承认“英国永久占领埃及 的表示”,。并等待打击英国的时机。1 8 9 9 年,英布战争爆发,对布尔人初期取得的一系列 胜利,法国新闻界立即表示赞赏,对1 9 0 0 年之后英国人采取焦土政策、集中营等惨无人 道的手段对付布尔人的游击战术,囝法国人立即高呼“人权”以声讨英国。1 9 0 0 年1 1 月, 德兰士瓦共和国总统克留格尔访问欧洲以寻求支持,在法国的马赛受到了激情的法国民众 和参议院、立法院代表的热烈欢迎,并得到法国总统和外交部长的接见。而对于英布战争 中,法国可能与俄国、德国缔结协定、组织针对英国的大陆同盟的前景更是让英国感受到 法国的可恨。英布战争终于在1 9 0 2 年结束,但这一片段根植于英法民众的心中。 总之,从英法百年恩仇,到英法百年争霸,再到持续的英法海外争夺,英法之间有着 太多的痛苦的历史记忆,而且,1 9 世纪末2 0 世纪初,造成英法关系紧张的法绍达危机、 英布战争又一个紧接着一个。这就意味着旧世纪的结束与新世纪的开始时,英法两国很难 走出历史的阴影,英法关系的改善是举步维艰。 o 即后来的英七爱德华七世 o1 7 9 8 年,拿破仑侵入埃及,尽管由于埃及民众的抵抗和英国的参战,法国被迫于1 8 0 1 年撒 i j ,但自从拿破仑臀陆埃 及以来,法困就n - 埃及占据r 优势新1 8 6 9 年苏伊卜运 町通航以后,为r 柠制通往英届印度的航线,英国想占领埃 及由 二时机小成熟,英国先在培7 6 年利用埃,5 乏政府财政破产、无力偿还债务之机,伙捌法田通过控制埃及财政的 途径,对埃及实行共管,但英法共管埃及只是英田的枞宜之计1 鹊2 年,英国利用埃及人民起义之机,舀:很纽的时间 内占颁r 埃及法国认为这是其色当惨蚊以来所遭受的又一耻辱英法关系陷入低谷。 oc l l d s t 叩h c r a n d 嬲,f m 卸d m c m a l c i n g o f t l l c e n t t c c o r d i a l c ”,孤肌肋砌,由“朋v 0 1 1 0 ,n o 1 ( 1 9 6 7 ) ,p 舯 。c h 矗咖品盯a n d 嗍“f m 甜i dt l l ci n a l 【城o f t h ee n 咖t cc o 删a l r ,n 9 3 o 程群:简论南非战争1 8 9 9 一1 9 0 2 年) ,军事历史研究) 2 0 0 6 年第l 期,第1 2 0 页 6 简论1 9 0 4 年英法协约的形成3 j 影响 第二节英法外交政策的演变 一、法国寻求德国支持的失败 普法战争之后,德国在欧洲大陆崛起,为了防止法国复仇,德国一直在竭力孤立法国, 法国则处心积虑地谋求打破和结束被德国外交包围的孤立困境。1 8 9 4 年,法国和俄国结成 同盟,在被孤立了2 0 多年之后,法国终于找到一个抗衡德国的盟友。法俄同盟对法国来 说意义重大,它减轻了法国对德国的恐惧心理,使法国获得新的“安全感”。此后,法国 渴望将更多的精力转移到海外殖民扩张上,同时,在一部分狂热分子的鼓动下,法国民众 对海外殖民扩张充满了激情,朱尔斯费里在法国的海外扩张一书中所写的“法国民 众对殖民帝国的的激情就像人们对肚皮舞的喜欢”形象地描述了法国民众渴望殖民扩张的 普遍心理。然而,在海外殖民扩张的道路上,法国与英国却有着尖锐的矛盾。法国如果 要进行海外殖民扩张,就必须倾全力对付英国,这就需要它在欧洲改善法德关系以联德抗 英、避免两线作战。而此时期,法德关系的改善也有了一个良好的基础,原因主要在于: 第一,德国已经对阿尔萨斯和洛林的儿童实施了成功的德意志式的教育,并且还鼓励德国 人与阿尔萨斯和洛林的人结婚,努力繁荣阿尔萨斯和洛林的经济。因此,从1 8 9 3 年以后, 在阿尔萨颠和洛林境内的原法国人,对德国的直接反抗的程度已经大大降低;第二,法国 的盟友俄国的力量陷在远东,一旦发生法德战争,法国难以得到俄国强有力的支援;第三, 法国与德国的经济联系逐渐加强,法国的社会主义、和平主义与反军事主义发展较快,法 国民众普遍赞同缓和法德关系。尽管仍有一些人梦想在未来通过和平的方式收回阿尔萨斯 和洛林,但已经没有人建议“使用武力的方式”,。“复仇”已经死去。法国的这些变化也 引起了德国人的注意,1 8 9 8 年,德国驻巴黎大使宣称“大多数法国人正在开始忘记阿尔萨 斯和洛林”。法国统治集团也已经意识到与德国改善关系的重要性,正如当时的法国驻德 国大使朱尔斯康邦坚持的“通过改善与德国的关系,通过鼓励德国追寻闩不落帝国,德 国的扩张野心会偏离欧洲,从而为法国的外交策略提供更大的运作空间。”。 法国不仅有了这种“亲德”的思想,在行动中也做出了改善法德关系、寻求德国支持 的努力。早在1 8 9 5 年,在法国政府作出了向法绍达派遣远征军的决定之后,法国的殖民 主义分子即不断地促使法国政府取得德国的外交支持,而且1 8 9 5 年,法国和德俄有过成 功的“三国干涉还辽”的合作,英国和德国在南非又有着明显的利益冲突,这就鼓励了法 国政府相信这一点,即德国会支持法国对英国的挑战。但是1 8 9 8 年5 月,德争威廉二世 向英埃军总司令赫伯特基钦纳发出了一封贺电,祝贺基钦纳在苏丹镇压马赫迪起义的一 次军事胜利,并且,德皇还准备派遣一名军官加入基钦纳总司令的军事活动。这就表明 。j o h nf v k 啦,如n 卯肼d 船。廊船口抽e 厅坩f 肋删肋l o n d 伽硼d b 舔i n g s t o k c :t h c m a c m i 玎锄p 惜s l t d 1 9 8 3 0 1 4 。j o h nf v k 啦吼,删鲫d 船。咖矿抽p 厅掰f 肋删肋p 1 5 。j o h nf v k e l 慨,协钟鲫d 船d 嘲脚d 厂船几邶f 删肋,p1 5 o3 0 h n f n 黼g c lf m 眦e n f l d l c o 墩i 船o r t h ef l 垲h b r l d 胁r ,p 1 6 9c h s t 印h 盯a n d 州“f m n c c 锄d i l i em a i c i n go f m ee n t 翎t c ( o r d i a l f p 9 1 简论1 9 0 4 年英法协约的形成o j 影响 德国不可能支持法国“挑战英国”的政策。最终,在1 8 9 8 年的法绍达危机中,法国没有 得到德国的支持,但由于憎恨英国,法国进一步加强了与德国合作的思想。 1 8 9 8 年1 2 月之后,法国开始主动改善与德国的关系。当德国特使来到巴黎时,刚上 台的法国外长德尔卡塞表示:“法国将会支持德国在全球特别是在中国的殖民雄心。”法国 人则普遍认为“不要感情用事,要忘记过去,谋求真证的利益。”。结果事与愿违,尽管法 国极力对德国表示友好,德国的反应却十分冷淡。1 8 9 9 年1 0 月,英布战争爆发,德尔卡 塞对介入英布战争非常感兴趣,他希望得到德国的支持,同时,俄国答应劝说德国一起干 涉英布战争。德尔卡塞干涉英布战争的目的在于:其一,借机实现他“结束英国对埃及的 占领”的愿望;其二,为法国取得摩洛哥。德尔卡塞有一个“地中海强国”的设想,他认 为在不久的将来,法国将会扮演一个地中海强国的角色,根据这一设想,西非的摩洛哥, 因其隔直布罗陀海峡与西班牙相望,扼守大西洋进入地中海的门户,战略位置十分重要, 历来是英、法、德、意和西班牙等国积极争夺的目标,当然也应处于法国的控制范围之内。 但令德尔卡塞失望的是德国不同意支持法国。1 9 0 0 年,随着英国在英布战争中所遭到的 一系列失败,德尔卡塞又一次认为就“埃及问题”采取新的行动的机会来了,并且,他还 认为英国的惨败会促使德国认同1 8 9 9 年俄国提出的建议。然而,1 9 0 0 年3 月法国驻俄大 使向法国政府汇报:“德国同意与法俄两国采取共同行动,但条件是必须三强( 法、俄、 德) 相互保证在欧洲的领土完整。”。这意味着法国必须主动放弃对阿尔萨斯和洛林的要 求,这是德尔卡塞所无法答应的。因为在可预见的未来,虽然很少有法国官员能看到法国 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的希望,但在法国仍然没有任何一位政府官员敢公开说“断绝与阿尔 萨斯和洛林的关系”。尽管如此,德尔卡塞对德国还是抱有幻想,他仍然希望得到德国的 支持以获得对摩洛哥的控制。1 9 0 1 年6 月,德尔卡塞派特使去德国谈判,打算通过在非洲 给德国领土补偿的方式以获得德国在摩洛哥问题上对法国的支持。德国立即明确答复: “只有法国宣布放弃阿尔萨斯和洛林,德国才会帮助它。” 德国的这种答复等于拒绝了法 国,法国特使无功而返。 由此看来,“法国渴望得到德国的支持”仅仅是一厢情愿,法国所遭到的一次又一次 的拒绝说明了这一点,即法国不可能在埃及、摩洛哥问题上得到德国的支持,法国的海外 殖民扩张必须另谋出路。 41 0 h n p n 黼弹f m n c e 翻d f k o n 舀琳o f t h e f i 曙f l 砀d dw d p 、s 叠g p g 0 0 c ha n d h 叫c y 肌砌d d 翻肌p 胁彻船帆泌旷咖肋订8 孵,9 mv o l l ,n o 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