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川1 | 1 | | | | | 1 1 m 1 i | | | 圳咖 17 9 5 14 3 本人承诺: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所取得的研究成果。论文中除特 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他人和其他机构已经撰写或发表过的研究成果,其 他同志的研究成果对本人的启示和所提供的帮助,均己在论文中做了明确的声明并表示 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煎整番 学位论文版权的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辽宁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及学校有 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复印件或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文授权 c 辽宁师范大学,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并进行检索,可以采 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并且本人电子文档的内容和纸质 论文的内容相一致。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使用本授权书。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丝丞盘指导教师签名: 多船 签名日期:- 1 , o o 年f 月 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摘要 1 9 1 9 年2 月至1 9 2 0 年6 月间,李大钊负责晨报副刊的编辑工作并对其进行了 改革。改革后的晨报副刊开始大量介绍和宣传马克思主义、传播科学知识、提倡新 文学,尤其是对女性问题,晨报副刊给予了极大关注,进行了集中讨论。晨报副刊 所讨论的女性问题主要涉及:女性与婚姻、女性与家庭改革、女性教育、男女社交公开、 女性参政、女性职业及女性人格等问题。其女性问题受关注的原因,不仅与五四时期破 旧立新的时代思潮有关,也与李大钊的思想影响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1 9 1 9 1 9 2 0 年晨 报副刊对女性问题的讨论,内容全面、观点深刻、形式多样,较为完整、真实地反映 出五四时期思想界对女性问题的认识。晨报副刊对女性相关问题的讨论不仅是近代 中国女性解放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晨报副刊;李大钊;女性问题;五四新文化运动 论1 9 1 9 - 1 9 2 0 年晨报副刊对女性问题的讨论 d i s c u s s i o no ft h ef e m a l ei s s u e sb yt h e s u p p l e m e n tt om o r n i n g n e w s f r o m1 9 1 9t o1 9 2 0 a b s t r a c t d u r i n gt h et i m eo ff e b r u a r y19 19t oj u n e19 2 0 ,l id a z h a ow a si nc h a r g eo fe d i t i n ga n d r e f o r m i n go ft h es u p p l e m e n tt om o r n i n gn e w s a f t e rh i sr e f o r m a t i o n , t h es u p p l e m e n tt o m o r n i n gn e w sb e g a nt oi n t r o d u c e a n ds p r e a daw e a l t ho fi n f o r m a t i o nw i t hr e s p e c tt o m a r x i s m s c i e n t i f i ck n o w l e d g ea sw e l l 雒n e wl i t e r a t u r e i np a r t i c u l a r l y , t h en e w s p a p e rp a i d m o r ea t t e n t i o no nt h ef e m a l ei s s u e s ,w h i c hw a so n eo ft h em o s tc o n c e r n e di s s u e sa n dh a d b e e n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 l yd i s c u s s e da tt h a tt i m e 1 1 1 ea s p e c t so ff e m a l ei s s u e st h a tt h es u p p l e m e n t t om o r n i n gn e w sw a sf o c u s i n go na r ea sf o l l o w s :f e m a l ea n dm a r r i a g e f e m a l ea n df a m i l y r e f o r m a t i o n , f e m a l ee d u c a t i o n , m a l ea n df e m a l es o e i a l i t yo p e n n e s s ,f e m a l ea n dp o l r i c s , f e m a l ea n dc a r e e r ,f e m a l ea n dp e r s o n a l i t ye t c w h e ni tc o m e st ot h er e a s o n so fw h ys u c h i s s u e sw e r eh i g l l l vc o n c e r n e d ,i ts e e m st h a ti ti sn o to n l yr e l a t e dt ot h ec o n t e m p o r a r yt r e n do f t h o u g h t so fe l i m i n a t i n gt h eo l da n de s t a b l i s h i n gt h en e w , b u ta l s ot h ep r o f o u n di n f l u e n c e6 f l i d a z h a oi d e o l o g y b e t w e e n1919a n d19 2 0 ,t h es u p p l e m e n tt om o r n i n gn e w sh a dad e t a i l e d a n di n d e p t hd i s c u s s i o na n dr e f l e c t i o na b o u tt h ef e m a l ei s s u e sw i m “sa 1 1 r o u n dc o n t e n t s d e e pv i e w sa n dd i v e r s i f i e df o r m st or e f l e e tt h ei n t e g r a t e da n dr e a l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f o rf e m a l e i s s u e sa tm a yf o u rm o v e m e n tp e r i o d a l lt h e s ed i s c u s s i o n sw e r en o to n l yt h ei m p o r t a n tp a r t o fc h i n am o d e mw o m e n sl i b e r a t i o nm o v e m e n t b u ta l s ot h es i g n i f i c a n tp a r to ft h en e w c u l t u r em o v e m e n td u r i n gt h ep e r i o do fm a yf o u r t hm o v e m e n t k e yw o r d s :s u p p l e m e n tt om o r n i n gn e w s ;l id a z h a o ; f e m a l ei s s u e ; n e wc u l t u r em o v e m e n t d u r i n gt h em a y f o u r t hp e r i o d i i 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目录 摘要i a b s t r a c t i i 引言1j l 暑j 上 第一章 19 1g - 19 2 0 年晨报副刊的编辑特色3 一、晨报副刊概述3 二、19 19 - 19 2 0 年晨报副刊的编辑特色3 ( 一) 介绍和宣传马克思主义4 ( 二) 传播科学知识4 ( 三) 提倡新文学5 ( 四) 关注女性问题5 第二章晨报副刊对女性问题的讨论9 一、女性与婚姻f 9 ( 一) 反对封建的旧式婚姻9 ( 二) 提倡恋爱自由、婚姻自由的新式婚姻9 二、女性与家庭改革1 o 三、女性教育1 2 ( 一) 要求男女同校1 2 ( 二) 要求大学开放女禁1 3 四、男女社交公开1 4 ( 一) 提倡男女社交公开的理由1 4 ( 二) 男女社交公开的好处1 5 五、女性参政16 六、女性职业17 七、女性人格l8 第三章晨报副刊对女性问题的关注原因、讨论特色与地位2 0 一、原因2 0 ( 一) 时代契机2 0 ( 二) 李大钊思想的影响2 0 二、特色2 2 ( 一) 讨论内容的全面性、深刻性2 2 ( 二) 讨论形式的多样性2 4 三、地位2 4 ( 一) 近代中国女性解放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2 4 ( 二) 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2 5 1 1 论1 9 1 9 - 1 9 2 0 年晨报副刊对女性问题的讨论 结语2 6 参考文献2 7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3 0 致谢3 l 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己i 吉 _ ji f j 五四时期是中国思想文化大变革的历史时期。民主与科学思想的勃兴促使人们对传 统文化进行重新审视,各种新思想、新观念得到广泛传播并引起人们激烈讨论。其中, 女性问题就是当时社会讨论的热点问题之一。在社会的普遍关注下,许多报刊杂志大量 刊登讨论女性解放等内容的文章,如新青年、民国日报、时报等。而1 9 1 9 - 1 9 2 0 年间的北京晨报在其具有副刊性质的第七版中专门开设了“妇女问题 专栏,集中 介绍世界女性解放发展的状况和讨论女性问题,并在其“自由论坛”、“小说 、“译述” 等栏目中大量涉及女性相关内容,较为集中地反映了这一时期思想界、舆论界对女性问 题的认识。 上世纪初,学术界开始对女性问题进行集中研究。妇女史的研究出现了两个高潮: 分别是二三十年代和八九十年代。二三十年代妇女史的研究出现了许多上乘之作,如陈 东原的中国妇女生活史( 商务印书馆,1 9 2 8 年) ,可以说是近代妇女史的奠基之作, 还有陶希圣的婚姻与家族( 商务印书馆,1 9 3 1 年) 、陈顾远的中国婚姻史( 商务 印书馆,1 9 3 7 年) 等大批以婚姻为研究对象的高水平著作。进入八十年代后,妇女史的 研究无论在深度还是广度上又有了突破性进展。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编纂的中国妇女 运动史( 春秋出版社,1 9 8 9 年) ,罗苏文的女性与近代中国社会( 上海人民出版社, 1 9 9 6 年) ,李银河主编的妇女:最漫长的革命( 中国妇女出版社,2 0 0 7 年) 等著作 从婚姻家庭、社会、教育、经济等多个层面,对中国女性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为女性 研究建构了理论框架。 研究五四时期女性问题的论文较多,具有代表性的是吴淑珍的五四时期妇女解放 运动初探( 历史档案,1 9 8 7 年第2 期) ,吴效马的五四时期妇女解放思潮的特点 ( 浙江学刊,2 0 0 1 年第4 期) ,张莲波的五四时期的妇女经济独立思潮( 史学月 刊,2 0 0 6 年第7 期) 等。这些文章对五四时期女性解放的发展脉络、女性解放意识的 表现、女性解放与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细致深入的探讨,但却都很少涉 及到晨报副刊中所讨论的女性问题。 关于晨报副刊的研究,多见于报刊史的相关著作。如方汉奇的中国近代报刊 史( 山西人民出版社,1 9 8 1 年) ,王文彬的中国报纸的副刊( 中国文史出版社,1 9 8 8 年) 等。近年来专门研究晨报副刊的论著主要有:张涛甫的报纸n t = j 与中国知识 分子的现代转型以 为例(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 0 0 7 年) ,论著以晨 报副刊为典型,探讨了报纸副刊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所起的作用;张雪洁的孙伏园 肘期的 研究( 河南大学0 3 级研究生硕士学位论文) ,文章论述了晨报副 刊在孙伏园主编时的编辑特色及对当今副刊发展的影响。而具体到研究1 9 1 9 1 9 2 0 年的晨报副刊,主要文章有樊亚平、吴小美的一个新式副刊的诞生 副 论1 9 1 9 1 9 2 0 年晨报副刊对女性问题的讨论 刊研究之一( 兰州商学院学报,2 0 0 8 年第1 期) ,文章归纳了1 9 1 9 1 9 2 0 年晨报副刊 的传播内容与传播特色;钱晓文的李大钊与北京 ( 青年记者,2 0 0 8 年第2 3 期) ,文章探讨了李大钊与晨报副刊的关系和李大钊对晨报副刊的贡献。总体 来说,学术界对晨报副刊的研究多集中在孙伏园主编时期( 1 9 2 0 7 1 9 2 5 9 ) ,研究 角度多以新闻传播学和中国现当代文学作为切入点。 迄今为止,专门研究晨报副刊女性问题的文章有两篇:一篇是康华、李建伟的 1 9 1 9 年 妇女问题专栏述评( 延安大学学报,2 0 0 7 年1 0 月) ,文章对1 9 1 9 年 晨报副刊的“妇女问题专栏所涉及到的各种女性问题进行了归纳和梳理,并且简 要分析了“妇女问题专栏的特点;另一篇是侯杰、吴成娥的社会性别视野中的五四 报刊媒体以北京 为中心的考察( 文章收录在2 0 0 7 年召开的“近 代中国与近代文化学术研讨会的论文集中) ,文章从社会性别史的角度对晨报副刊 的“妇女问题 专栏进行了研究。 上述研究成果,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对晨报副刊女性问题研究的空白,为本文 的研究提供了相关参考与启示。从研究现状看,对晨报副刊女性问题的研究仍有继 续深入的余地。首先,对于晨报副刊中大量讨论的女性问题尚缺乏完整、细致的梳 理和总结,比如对晨报副刊女性问题的研究范围仅局限在“妇女问题”专栏中,却 忽略了“论坛 、“新闻评论 、“小说、“译述”、“家庭问题 等栏目中大量涉及到的女 性问题;第二,研究比较集中在晨报副刊对女性问题的讨论上,而对于这一时期晨 报副刊讨论女性问题的成因,尤其是李大钊思想对晨报副刊的影响,还有待深入 探讨。纵观晨报副刊对女性问题的讨论,大部分内容都集中在1 9 1 9 - 1 9 2 0 年间,这 不仅与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时代背景有关,更与这时期的编辑李大钊有着甚为密切的联 系;第三,对于晨报副刊对女性问题的讨论特色与历史地位也缺乏分析和评价。 本文试图借鉴妇女史和报刊史的研究成果,从原始文献出发,对1 9 1 9 1 9 2 0 年晨 报副刊所讨论的女性问题进行全面的归纳和梳理,力求完整、真实地反映晨报副刊 讨论女性问题的原貌,并对晨报副刊关注女性问题的原因、讨论特色与历史地位做 出客观公允的评价和分析。可以说,研究晨报副刊对女性问题的讨论,有助于加深 对五四时期女性解放史的认识,拓宽对五四时期女性解放史研究的广度,深化对近代中 国女性解放运动历史进程的全面理解,进而加深对于五四新文化运动史的研究和五四时 期李大钊的思想研究。 2 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1 9 19 - 19 2 0 年晨报副刊的编辑特色 五四时期,新思潮的传入对中国报刊业产生了巨大影响,“启蒙 成为了报刊传播 的新时代主题。而此时中国报纸的副刊也发生了变革,产生了以晨报副刊为代表的 新式副刊。晨报副刊与五四新文化运动紧密结合,为启蒙思想的传播摇旗呐喊, 成为新文化传播的窗口之一。 一、晨报副刊概述 晨报副刊的“正刊”为晨报。晨报的前身是以梁启超、汤化龙为代表的 进步党的机关报晨钟报。晨钟报创刊于1 9 1 6 年8 月1 5 日,创办者是汤化 龙、梁启超等。作为进步党人的喉舌,晨钟报主张“监督政府、拥护民权、促进法 制、宣传文化”。晨钟报创刊时即在具有副刊性质的第七版上刊载文艺作品,但当时 还未能脱离旧式副刊消闲的主调。1 9 1 8 年9 月晨钟报因刊载段祺瑞向日本借款的消 息而被北洋政府查封,同年1 2 月,易名为晨报继续出版。1 9 1 9 年2 月7 日,晨报 第七版在李大钊的主持和推动下,革故鼎新,增设了介绍新文化、新思想的“自由论坛、 “译丛”、“马克思研究”、“妇女问题”等栏目,成为北方传播新文化的重要阵地。1 9 2 0 年7 月,第七版由孙伏园主编,孙伏园注重新文学和科学启蒙,保持了它在思想界、文 化界的广泛影响。1 9 2 1 年1 0 月1 2 日,晨报第七版宣告独立,改为4 开4 版单张发 行,定名为晨报副镌。1 9 2 5 年l o 月,晨报副镌由徐志摩接编,改为8 开一张, 政治上转为保守,但在文学上依然有一定影响。1 9 2 8 年6 月5 日晨报停刊,共出 2 3 1 4 期。 在晨报发展史上,所谓“副刊”先后指晨报第七版( 1 9 1 8 1 2 一1 9 2 1 1 0 ) 、 晨报副镌( 1 9 2 1 1 0 1 9 2 5 4 ) 、晨报副刊( 1 9 2 5 4 1 9 2 8 6 ) ,本文统称为晨报 副刊。根据编者和编辑特点的不同,晨报副刊可分为三个特色鲜明的发展时期:李 大钊时期( 1 9 1 9 2 一1 9 2 0 6 ) ;孙伏园时期( 1 9 2 0 7 1 9 2 5 9 ) ;徐志摩时期( 1 9 2 5 1 0 1 9 2 6 1 0 ) 。 二、19 19 - 19 2 0 年晨报副刊的编辑特色 1 9 1 9 年2 月7 日,李大钊开始主持晨报副刊的编辑工作,1 9 2 0 年7 月李大钊 被北大聘为教授,晨报副刊转由孙伏园主持。固在李大钊主持时期,晨报副刊逐 步由一个旧式副刊转变成新式副刊。 五四时期的四大副刊”:晨报副刊、民国日报副刊觉悟、时事新报副刊学灯、京报副刊。 孙伏园鲁迅和当年北京的几个副刊言:t 过去北京晨报登载学术文艺的第七版,最初是由李大钊同志主编。他 到北大教书兼做图书馆馆长之后,在1 9 2 0 年就由我主编j ,。”参见上海文艺出版社编:鲁迅回忆录第l 集, 上海文艺 f 版社,1 9 7 8 年版。( 李大钊实际是此时晨报副刊的主编,但“大钊来稿”说明李大钊有独立的立场, 并没有l a _ i n 研究系集团。一笔者注) 3 论1 9 1 9 1 9 2 0 年晨报副刊对女性问题的讨论 李大钊于1 9 1 6 年8 月1 5 日至9 月5 日曾在晨钟报工作了2 2 天,任晨钟 报的编辑主任。在创刊号上,李大钊发表了著名的 之使命青春中华之创造: “际兹方死方生,方毁方成,方破坏方建设,方废落方开敷之会,吾侪振此晨钟, 7 期与我慷慨悲壮之青年,活泼地之青年,日日迎黎明之朝气,尽二十祺黎明中当尽之努 力,人人奋青春之元气,发新中华青春中应发之曙光,由是一一扣发一一声,一一声觉 一一梦,俾吾民族之自我的自觉,自我之民族的自觉,一一彻底,急起直追,勇往奋进, 径造自由神前,索我理想之中华,青春之中华,幸勿姑息迁延,韶光坐误。由此可见, 李大钊欲寄予晨钟报,宣传其改革社会,唤醒青年的期望。他希望把晨钟报办 成新文化运动的舆论阵地,启蒙民众之思想,推动中国之新生。但是李大钊因与晨钟 报负责人意见发生分歧,仅2 2 天就辞职离开晨钟报。 1 9 1 9 年2 月,李大钊再次进入晨报,主持和推动晨报副刊进行变革。在李 大钊的主导和影响下,晨报副刊一扫以前保守和陈腐的风格,变成了一个全新的思 想文化舞台。这一时期的晨报副刊注重传播新思潮,以介绍“新修养、新知识、 新思想”为办刊宗旨。罾李大钊认为当时中国的思想界太过沉闷、死气沉沉,因此他想 在晨报副刊中开创一种健康、自由、民主、理性的言论氛围,建立一个思想言论的 “公共空间 ,从而推动现代思想启蒙与社会改造。这一时期晨报副刊的编辑特色 主要体现在: ( 一) 介绍和宣传马克思主义 十月革命后的俄国,成为五四时期中国思想界热切关注的焦点,马克思主义成为中 国先进知识分子寻求民族解放的理论武器。1 9 1 9 年5 月5 日,晨报副刊专门开辟了 “马克思研究”专栏,向中国介绍马克思主义,这是近代报刊中第一次开辟专版宣传马 克思主义。专栏刊登了马克思的雇佣劳动与资本、考茨基的马氏资本论释义、河 上肇的马克思的唯物史观、李大钊的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说、马克思与第一国 际等经典译著和研究性论著。此外,晨报副刊还开设“革命实话栏目,发表了 第三国际宣言、苏维埃政权当前的任务等介绍俄国社会主义动态的译著,并在“名 著新译”专栏中连载俄国革命史,对俄国革命作了深入介绍。 ( 二) 传播科学知识 “科学”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题之一,晨报副刊开创了如“科学新谈”、“科 学世界等介绍科学知识的栏目。晨报副刊用简洁平实的语言介绍什么是“以太、 “地球、“电等常识,刊登了牙科之起源、动物色彩之概说、元素底分配与进 化等文章,对民众进行科学基本常识的普及,这对于当时科学严重滞后的中国来说是 吐晨钟报创刊号,署名“守常”。 留“本报特别启事”,晨报,1 9 1 9 2 7 。 4 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十分有意义的。后来孙伏园将这种传统发扬光大,又增设了“生物浅说 、“卫生浅说”、 “地质浅说 、“心理学杂谈”等栏目,大量介绍科学知识。 ( 三) 提倡新文学 倡导新文学也是晨报副刊的特点之一。晨报副刊改版前,刊载的文学作品 是一些格调不高的旧文艺。改版后的晨报副刊放弃文言文,采用半文言和白话,开 始给文章断句以至最终采用新式标点。刊登的文学作品也充分具备了五四时期新文学的 特质。如鲁迅的一件小事和故乡、胡适的“人道主义”的真面目、周作人的 醉汉的歌、冰心的斯人独憔悴、康白情的自得、叶圣陶的人力车夫等, 都是刊登在这个时期晨报副刊上的新文学作品。这一时期的晨报副刊致力于传 播新文学、扶持文学新人,大力宣传思想解放和人的解放,教育民众、唤醒民众,是五 四文学革命的一个重要阵地。 ( 四) 关注女性问题 关注女性问题是1 9 1 9 1 9 2 0 年晨报副刊的一个重要特色。晨报副刊不仅开 设了“妇女问题 专栏对女性问题进行集中讨论,还在“论坛”、“讲坛”、“译述”、“通 讯、“小说、“剧评 、“革命实话”、“家庭问题”等栏目中探讨女性相关问题,这些内 容真实、全面地反映了这一时期思想界和舆论界对女性问题的认识。总计这一时期晨 报副刊讨论女性问题的相关论著共6 2 篇,详见下表: 1 9 1 9 1 9 2 0 年晨报副刊刊载女性问题文章统计表 篇名 作者所属栏目 时间 讨论问题 是爱情还是苦痛罗家伦小说 1 9 1 9 4 1 1 1 6婚姻问题 评剧微言 谷子 剧评1 9 1 9 4 1 3女性参政 是可忍涵庶主人剧评1 9 1 9 4 1 4婚姻问题 情量 ( 法) 莫尼桑著小说1 9 1 9 4 1 7婚姻问题 媛崖译 男女交际问题杂感徐彦之妇女问题 1 9 1 9 5 4 男女交际 女性教育 婚姻问题 李红莲天放小说 1 9 1 9 5 6 家庭地位 大学宜首开女禁 康白情妇女问题 1 9 1 9 5 6 1 0 女性教育 大学应当为女子开放罗家伦妇女问题 1 9 1 9 5 1 1 女性教育 ( ( t - - 为“女子问题”君左妇女问题 1 9 1 9 5 1 8 - 1 9 女性人格 女性教育 女性职业 5 论1 9 1 9 - 1 9 2 0 年晨报副刊对女性问题的讨论 北京学生界男女交际康白情妇女问题 1 9 1 9 5 2 0 男女社交 的先声 说女童子军张绍南女士妇女问题 1 9 1 9 5 2 1 实践方法 寄语满州姐妹 张绍南女士 妇女问题 1 9 1 9 5 2 4 实践方法 弥勒约翰之女人压制育万译妇女问题 1 9 1 8 5 2 5 女性参政 论 我国妇人问题潜龙妇女问题 1 9 1 9 5 2 6 2 8 女性教育 女性职业 人格问题与社会组织滴夷自由论坛1 9 1 9 5 3 0 6 2 0 女性人格 慧姐远左布衣小说1 9 1 9 6 5婚姻问题 妇女问题的先决问题杨钟健妇女问题1 9 1 9 6 8 - 9女性教育 女性职业 爱情不是自决的吗王郁宣小说1 9 1 9 6 2 0 婚姻问题 中国妇女是有人格么潘公展妇女问题1 9 1 9 6 2 4 - 2 8女性人格 妇女嗜烟赌之大罪恶张绍南自由论坛1 9 1 9 6 2 5女性习俗 南洋侨女戒用妆饰品张绍南自由论坛1 9 1 9 6 2 9女性习俗 之可嘉 男女关系论e d w a r d妇女问题1 9 1 9 6 2 9 - 7 2 5男女关系 c a r p e n t e r 著 厚庵译述 女学生与家教不须小说 1 9 1 9 7 2 4 - 2 9 女性教育 男女关系论一附录之 e d w a r d 妇女问题 1 9 1 9 7 2 6 男女关系 一本书1 9 1 1 年订正新版c a r p e n t e r 著 的自述厚庵译述 男女关系论一附录之 e d w a r d 妇女问题 1 9 1 9 7 2 7 - 3 1 男女关系 二男女关系之进化 c a r p e n t e r 著 厚庵译述 脱尔斯泰的男女观 晨曦 短篇译述1 9 1 9 8 5 6 男女关系 美国近来受高等教育司密士夫人演讲讲坛1 9 1 9 8 1 8 2 0 女性教育 女子的情形志希笔记女性职业 公园之哭声 水澄小说1 9 1 9 8 1 8 - 2 3 婚姻问题 初等教育杜威夫人演讲 讲坛1 9 1 8 8 2 1 9 5 女性教育 志希笔记 破坏与建设时代的女谢婉莹自由论坛 1 9 1 9 9 4 女性教育 学生 白受了一番痛苦宋怀玉女十小说 1 9 1 9 9 2 4 婚姻问题 南洋的教育刘士木演说实录 1 9 1 9 9 2 9 女性教育 新生活里的妇女问题灵芬女士妇女问题 1 9 1 9 1 0 1 家庭改革 6 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论中国家庭应该改组吴弱男女士论坛 1 9 1 9 1 0 2 5 家庭改革 杀儿子的父亲 杨钟健 小说 1 9 1 9 1 1 2 8 婚姻问题 改革旧家庭的方法王光祈妇女问题 1 9 1 9 1 2 2 家庭改革 城市中的新生活 王光祈 论坛1 9 1 9 1 2 4 实践方法 论妇女们应该剪头发黄女士 论坛1 9 1 9 1 2 5 女性习俗 我对于妇女剪发的管蕙塘女士论坛1 9 1 9 1 2 8女性习俗 见 妇女解放的首要方法 琴瓿女士论坛1 9 1 9 1 2 8 女性教育 工读研究一个学生论坛1 9 1 9 1 2 1 2 实践方法 李超女士追悼会之演 苏甲荣记讲坛1 9 1 9 1 2 1 3 2 2女性职业 说词女性教育 留美学生白登庸致某白登庸 通讯1 9 1 9 1 2 1 8 女性教育 君书 女学校的规矩 凡 小说 1 9 1 9 1 2 1 9 男女社交 读凡君 的感言 我们不可“因噎废食”苏甲荣论坛1 9 1 9 1 2 2 7 男女社交 美国的女学生 莳竹农译述 1 9 2 0 1 9 男女社交 希望中华民国九年再杨莼英妇女问题 1 9 2 0 1 1 1 实践方法 没有一个像我这样可怜 的女子 吾亲爱的姐妹们曷与 雪生 论坛 1 9 2 0 1 2 1 实践方法 乎来 1 9 1 9 年居然有这样可易家钺妇女问题 1 9 2 0 1 3 0 婚姻问题 怜的女子女性职业 济南两周见闻记彦之游记1 9 2 0 1 3 1 男女交际 一个急救梦良妇女问题1 9 2 0 2 4实践方法 办法 社会力之成立及自由墨荪 论坛1 9 2 0 2 7 婚姻问题 结婚问题 我对于北京女子高等易家钺论坛 1 9 2 0 2 1 5 男女交际 师范学校的希望 婚约问题啸芸妇女问题 1 9 2 0 2 1 6 婚姻问题 答婚约问题周予觉妇女问题 1 9 2 0 2 1 9 婚姻问题 “女子成美会”希望于庐隐女士妇女问题 1 9 2 0 2 1 9 实践方法 妇女 近代底家庭问题易家钺译家庭问题1 9 2 0 3 4 1 8婚姻问题 男女有别之解释周予觉论坛 1 9 2 0 3 2 4 男女关系 7 论1 9 1 9 - 1 9 2 0 年晨报副刊对女性问题的讨论 北大男女共校以前的王兰女士论坛 1 9 2 0 3 3 1 女性教育 我和以后的我 药“性”c y s u 论坛1 9 2 0 4 2 5男女关系 女子解放进行的保障 c y s u 论坛 1 9 2 0 5 8 女性职业 由此可见,1 9 1 9 - 1 9 2 0 年晨报副刊对女性问题的集中讨论是其一大特色。相关 文章的数量之多,涉及内容的范围之广,其重视程度可见一斑。 总之,改革后的晨报副刊,从内容到形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各种新思想、 新观念得以传播,这些有助于打破旧势力、旧思想、旧文化的禁锢,唤起人们理性的思 考和思想的解放。晨报副刊也因此成为五四时期新文化传播的重要阵地。 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二章晨报副刊对女性问题的讨论 纵观1 9 1 9 - 1 9 2 0 年晨报副刊对女性问题的讨论,主要包含以下内容:女性与婚 姻、女性与家庭改革、女性教育、男女社交公开、女性参政、女性职业和女性人格七大 问题。 一、女性与婚姻 女性与婚姻问题的主要内容是反对封建的旧式婚姻,提倡恋爱自由、婚姻自由的新 式婚姻。晨报副刊所探讨的女性问题中三分之都涉及到了婚姻问题,这反映了五 四时期人们对这一问题的关注程度。 ( 一) 反对封建的旧式婚姻 在有几千年专制历史和传统的中国,两性的结合,几乎完全是“父母之命、媒妁之 言 的包办强迫。大部分的夫妻并不是因爱而结婚,婚后不幸福的夫妻比比皆是。罗家 伦对包办婚姻就发出了“世间最苦痛的是有爱情而不得爱,世间极痛苦的是强不爱以为 爱”的哀叹。而在婚姻关系中,由于“男尊女卑”、“三纲五常 等观念的沿袭,使得 女性比男性受封建婚姻迫害得更深。关于反对封建旧式婚姻的内容主要出现在晨报副 刊的“小说栏目中,“小说”栏目刊登了大量描写悲惨婚姻生活的故事。如莫尼桑 的情量,就描写了自由恋爱受世俗偏见所压制、无爱的婚姻成为很多年轻人无奈选 择的现象;王郁宣的爱情不是自决的吗,描写了因为婚姻不自由导致男女主人公自 杀的惨剧;宋怀玉女士的白受了一番痛苦,描写了女性冲破封建婚姻的束缚,离婚 后毅然走上了独身主义者的道路。此外,远左布衣的慧姐、水澄的公园之哭声 、杨钟健的杀儿子的父亲等文章也都是关于年轻人受父母之命结婚后婚姻不幸福 的故事。这些小说生动地反映出一个社会普遍存在的现象:五四时期的人们深受封建旧 式婚姻之苦。潘公展则从女子人格角度出发,认为过去的婚姻“无非是守了金钱主义、 势力主义的”,是“拍卖的婚姻”、“卖牌子的婚姻”。 这些文章都深刻揭露了封建 婚姻制度的腐朽,反映出五四青年,尤其是女性,要突破封建婚姻束缚的强烈愿望。 ( 二) 提倡恋爱自由、婚姻自由的新式婚姻 五四时期,自由恋爱、自由婚姻成为青年心底发出的强烈呼声。青年们热烈地探讨 罗家伦:是爱情还是苦痛,晨报,1 9 1 9 4 1 6 。 ( 法) 莫尼桑著,媛崖译:情量,晨报,1 9 1 9 4 1 7 。 王郁宣:爱情不是白决的吗,晨报,1 9 1 9 6 2 0 。 鲫宋怀玉女士:白受了一番痛苦,晨报,1 9 1 9 - 9 2 4 。 四远左布衣:慧姐,晨报,1 9 1 9 6 5 。 姆水澄:公园之哭声,晨报1 9 1 9 - 8 一1 8 至1 9 1 9 8 2 3 。 o 杨钟健:杀儿子的父亲,晨报1 9 1 9 一l l 一2 8 。 潘公展:中国妇女是有人格么,晨报,1 9 1 9 - 6 2 7 。 9 论1 9 1 9 1 9 2 0 年晨报副刊对女性问题的讨论 着恋爱是什么、婚姻的真谛是什么、什么样的婚姻是幸福的婚姻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 晨报副刊也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滴夷用新颖的图表方式解释了恋爱、友爱、仁爱的 区别,由此来说明恋爱的特点:“本原的、专一的、自主的、热烈的、兴奋的、赌生命 的 。e d w a r dc a r p e n t e r 认为真正的婚姻是:“男女两个身心,结成一体,亲和密切, 相依相助,到融合同化的地位。别人不能来分离,自己也不能相离,有时为生涯的牺牲, 有时为生涯的献身。这是人类恋爱的极密,这才叫做真正的结婚。” 潘公展主张婚姻应 该是由自由恋爱后自发产生的,是以男女双方真挚的情感为基础的,只有恋爱自由了, 才能实现美满的婚姻。固此外,译著药“性 中还阐述了恋爱和婚姻的真正意义:“恋 爱是自由的恋爱,结婚是恋爱后的自由结婚”,这里的“自由 是指“以理性为指导, 使恋爱的本能,向着光明的路上去、健全发展。”晨报副刊对于婚姻问题树立了这 样一个观点:自由的、真j 下的恋爱带来自由的、真正的婚姻,从而才能实现美满幸福的 婚姻生活。 啸芸在婚约问题一文中,对于女性能否悔父母之命订下的婚约、女性悔婚的这 种做法在社会上能否得到认可、能否被认为是道德的与合法的等问题发出了疑问。 针 对啸芸提出的这些问题,周予觉给出的答案是肯定的。“欲办理此种诉讼事件,非请律 师或朋友中之熟习法律者商酌办理不可。也就是说虽然还有一定困难,但是因父母之 命订下的婚约,若本人不同意,是可以通过法律手段解除婚约的。关于女性悔婚是否道 德的问题,周予觉认为:“此事与道德方面,全无关系,圣贤决无强迫吾人投身陷阱以 为道德之理。 晨报副刊所讨论的自由恋爱、自由婚姻问题,是将婚姻中的男女放在了一个平 等的位置上,让他们共同体验爱情、建立家庭,而不是像过去那样视女性为传宗接代的 工具,使女性服从于男性。此时所倡导的恋爱婚姻自由的主要特点是:从单纯的批判旧 式婚姻发展到将婚姻自由与家庭改革、女性职业以及道德、法律等问题联系在一起,使 得婚姻制度的改革更有可行性。 二、女性与家庭改革 五四时期天津的觉悟社曾经要求女社员张嗣婧解除其家庭为她包办的婚姻,但是她 却没有接受。婚后她不仅受尽婆婆和丈夫的虐待,还承担沉重的家庭劳动,最终在封建 家庭的迫害下死去。她死后,觉悟社为其举行了追悼会,并送给她一幅“家庭制度不推 翻,妇女焉能解放;社会阶级须打倒,我等才得自由的挽联,号召女性冲破封建家庭 锄滴夷:人格问题与社会组织,晨报。1 9 1 9 6 2 0 。 e d w a r dc a r p e n t e r ,厚庵译:男女关系论,晨报,1 9 1 9 - 6 - 2 9 。 科潘公展:中国妇女是有人格么,晨报,1 9 1 9 6 2 7 。 ”c y s u :药“性”,晨报,1 9 2 0 4 - 5 。 西啸芸:婚约问题,晨报,1 9 2 0 - 2 1 6 。 ”周予觉:答婚约问题,晨报,1 9 1 9 - 2 - 1 9 。 1 0 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的束缚实现自身的解放。杨莼英女士也谈到自己婚后过着受尽婆婆虐待的非人生活,向 读者发出了“如何才能逃出黑暗的囚笼”的疑问和“希望中华民国九年再没有个像我 这样可怜的女子”的深切期望。可见,封建传统的大家族制度是压在女性头上的一座 大山,而家庭制度的改革成为五四时期女性寻求独立和解放又一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个 时期的晨报副刊对此问题也给予了较多关注。 中国的旧家庭推崇以等级制度为基本内涵的伦理规范,讲究的是长幼有序,尊卑分 明,以“三纲五常”为家庭伦理道德的核心。中国的旧家庭又以大家庭为主,几代人同 居一堂,人口众多,规矩冗繁,在婆媳、姑嫂、妯娌和妻妾之间经常会出现家庭矛盾。 灵芬女士即认为中国家庭罪恶的最重要的原因是兄弟同居,姑媳同居。在她看来“若改 组为小家庭,只有夫妻两个和他们所生的孩子,那种的弊害也就可以免掉 ,这样的新 家庭“不当以男子为主体,应当为男女共同生活 。固灵芬女士认为这种小家庭”打碎 了原来大家族的伦理道德规范,可以实现男女的平等。而吴弱男女士在论中国家庭应 该改组中对灵芬女士所说的“小家庭”有了具体概括:“一夫一妻,亲生的、未嫁娶 的子女。 对于为什么要在中国提倡这种“小家庭”制度,吴弱男女士认为有以下几点 长处: 第一,有助于能力的培养。中国传统的家庭结构中人口数目比较多,一般为五至八 人。在一个大集体中,人越多越会导致互相依赖的现象,尤其是女性在家庭中大多只负 责生育和相夫教子的工作,这极大地限制了女性能力的发展。而西方的小家庭,家庭结 构单一,家庭内关系也简单,人人都自立好胜,独立发展。这种小家庭充分调动了家庭 成员( 包括男女) 的生产劳动积极性,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第二,有助于人格的养成。中国家长制度下的“长幼尊卑”、“三纲五常限制了家 庭成员的人格发展,其所想所做必须遵从所谓的“礼教”,否则就被视为大逆不道。这 就导致了中国人的自主能力弱,缺乏人格特征。而在小家庭中,子女相对自由,不用以 父母的意志为意识,这有助于养成个体独立高尚的人格品质。 第三,有助于种族的发展。因为小家庭普遍培养了人的独立意识,所以西方人一般 都是先立业后成家,西方初为父母的多在三十几岁内外,而中国人为了传宗接代,十八 九大都结婚生子。相比于中国的早婚早育,显然晚婚晚育的质量更高,因为此时教育已 经完成,心智已经成熟,身体己经发育完全,经济也已经打好了基础,这样的条件更有 宜于孩子的成长,长此以往可以强种族。 第四,有助于家庭的幸福。中国传统家庭的娱乐,一般是男子出去嫖赌、进酒馆, 女子在家打麻雀或者做些女红,毫无生活乐趣可言。而小家庭中少了婆媳、姑嫂、妯娌 等复杂的关系,夫妻相处和谐,会逐渐培养出共同的兴趣爱好,如唱歌、跳舞、打球等 。杨莼英:希望中华民国几年再没有一个像我这样可怜的女子,晨报,1 9 2 0 - 1 - 1 1 。 窜灵芬女士:新生活的妇女问题,晨报,1 9 1 9 1 0 1 。 吴弱男女士:论中国家庭应该改组,晨报,1 9 1 9 1 0 2 5 。 1 1 论1 9 1 9 - 1 9 2 0 年晨报副刊对女性问题的讨论 健康活动,男女共同参加,增进夫妻感情,让家庭成为生活中最快乐的区域。 灵芬女士和吴弱男女士都是从废除大家庭恶习角度来探讨家庭改革的。而王光祈则 从社会角度出发提出家庭改革的方法。王光祈认为女性从旧的家庭制度中走出来不仅要 有较高的觉悟和极大的勇气,还要有社会为其提供走出来的经济基础。于是他提倡创办 女子周刊,通过言论影响更多的女性,鼓励她们突破封建家庭的束缚;提倡组建女子互 助社等社会组织,给女性提供求学和生计两方面的帮助,以减少像李超一样的女性从家 庭虐待中逃离出来,到社会上却孤立无援的悲剧。王光祈认为女子互助社的这种社会组 织“一方面可以维持生活,一方面可以免掉社会上的欺诈”,他还热情地号召:“凡是受 黑暗家庭虐待的女子,或是因婚姻压迫的女子,或是生活困难的女子,你们都可以到我 们社会中生活。 山由此可见,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到家庭改革的必要行,并探讨其行之 有效的具体方法。 三、女性教育 传统的中国对女性教育一直秉承“女子无才便是德”和“三从四德”的教育理念, 目的是强化和维系中国男尊女卑的性别等级制度。到了清末,女性教育终于被纳入学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下半年江西省商业酒类限责任公司招聘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2025年下半年江西省南昌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招聘2人重点基础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6国家管网集团广西公司秋季高校毕业生招聘考试参考试题(浓缩500题)附参考答案详解(a卷)
- 2025年下半年江西省九江修水县突发事件预警信息中心招聘5人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2025年下半年江西吉安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招考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2025年泌尿外科护理操作规程试题(附答案)
- 2026国网海南省电力公司高校毕业生提前批招聘笔试参考题库浓缩500题附答案详解(满分必刷)
- 2025年下半年江苏连云港灌云县卫生健康委员会所属事业单位招聘83人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2025年下半年江苏苏州大学招聘专职辅导员15人(第二批)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2025年下半年江苏省苏州市产业技术研究院管理团队招聘6人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少代会精神培训课件
- 河湖长制资金管理办法
- 上尿路上皮肿瘤综合诊疗解析
- 患者合法权益保护培训
- 提高员工节约水资源培训
- 野外急救知识培训
- 2025年广告设计与制作考试题及答案
- 2025至2030中国石油和天然气设备的低速电动机和发电机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未来投资战略咨询研究报告
- 物料平衡检查管理制度
- CJ/T 251-2007铜分集水器
- 2025年中国工装治具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