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理学专业论文)个体道德责任浅析.pdf_第1页
(伦理学专业论文)个体道德责任浅析.pdf_第2页
(伦理学专业论文)个体道德责任浅析.pdf_第3页
(伦理学专业论文)个体道德责任浅析.pdf_第4页
(伦理学专业论文)个体道德责任浅析.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伦理学专业论文)个体道德责任浅析.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伦理学硕士学位论文 中 文 摘 要 道德责任是一个重要的伦理范畴, 无论在元伦理学中还是在当代应用伦理学 中, 都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与意义。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 个体的自 由选择度逐渐扩大, 对应现实领域内的道德责任问题也就凸现出来。 在我国当代 社会, 对道德责任的认识还存在一定的不足, 有很多个体的道德责任意识相对医 乏。因此,如何正确认识并能自 觉履行道德责任,以便恰当地运用自己的自由, 成为当代人们所面临的一个问题。 文章首先回顾了中西伦理思想史上有关道德责任的不同认识, 并对当代社会 个体所需要的道德责任进行了重新定位。 西方社会主要是在一种有着一定程度的 自由选择的契约结构内谈论个体所应承担的道德责任, 而中国传统儒家文化则侧 重于一种道德直觉, 即这种责任无须理论的阐述, 依靠封建等级制度的约束实现 个体的道德责任。 在一个开放的、 日趋文明的社会中, 要充分肯定个体的自主性, 充分肯定个体的意志自由, 才能要求个体承担一定限度内的道德责任。 这种道德 责任是主观性和客观性的统一, 是前瞻性和追溯性的统一, 是功能性和价值性的 统一, 是具体性和历史性的统一, 它落实的主要机制是内在约束力良知。文章的 第二部分主要考察了道德责任产生的哲学条件和现实条件, 并指出强调个体的道 德责任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道德责任无论是在道德体系的本身建设中, 在促进 社会经济的发展过程中, 还是在促使个体成为社会人及至完善人格的过程中, 都 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文章的第三部分指出了个体忽视道德责任的主要领域和表 现。 在第四部分, 文章探讨了个体道德责任意识9乏的原因, 并从社会文化变革、 社会结构转型、 责任制度匾乏因素、 社会道德评价以及个体自 身等方面进行了分 析。 本文的最后一部分针对出现个体道德责任e f t 乏的原因, 从对应的六个角度提 出了解决的思路, 落脚点都是在于使个体正确认识自己的道德责任, 促使越来越 多的个体正确对待自己的自 由选择, 在完善自我, 促进社会发展的道路上不断进 步。 关键词:个体道德责任自由选择良知个体至善 伦理学硕士学位论文 t h e e x p l o r a t i o n o n t h e i n d i v i d u a l s mo r a l r e s p o n s i b i l i t y ab s t r a c t m o r a l r e s p o n s i b i l i t y i s a n i m p o r t a n t e t h i c s c a t e g o r y . i t p l a y s a g r e a t r o l e i n m e t a - e t h i c s a n d in a p p l i e d e t h i c s . wi t h t h e d e v e lo p m e n t o f t h e s o c i e t y a n d e c o n o m y , w i t h t h e 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 t h e s c ie n c e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 , t h e a b i l i t i e s o f i n d i v i d u a l s h a v e b e e n i m p ro v e d a l o t . t h e y c a n m a k e m a n y k i n d s o f c h o i c e s w i t h f r e e d o m , w h i l e m a n y p e r s o n s h a v e d e fi c i e n c y i n 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 t h e m o r a l r e s p o n s i b i l i t y a n d i g n o r e t h e i r m o r a l r e s p o n s i b i l i t y . s o h o w to r e a l i z e m o r a l r e s p o n s i b i l i t y a n d f u l f i l l it s o a s t o a p p l y o n e s o w n f r e e d o m a p p ro p r i a t e l y , b e c o m e a p ro b l e m t h a t p e o p l e f a c e . m o r a l r e s p o n s i b i l i t y i s r e c o g n i z e d d i ff e r e n t l y i n w e s te rn c u l t u r e a n d i n o u r t r a d i t io n a l c u l t u r e . t h e a r t i c l e h a s f i r s t l y r e v i e w e d d i ff e r e n t 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 a b o u t m o r a l r e s p o n s i b i l i t y . i n w e s t e rn c u l t u r e , m o r a l r e s p o n s ib i l i t y i s r e f e r r e d t o m o r e w i t h f r e e d o m i n a c e rt a i n a g r e e m e n t . a n d o u r t r a d i t io n a l c u l t u r e e m p h a s i z e s a k i n d o f i n s t i t u t e o f o b l i g a t i o n . i n a m o r a l a n d o p e n s o c i e t y , m o r a l r e s p o n s i b i l i t y s h o u l d b e d e f i n e d w i t h n e w o p i n i o n s , w h ic h s h o w s t h a t m o r a l r e s p o n s i b i l i t y i s b a s e d o n c h o ic e s w i t h f r e e d o m a n d i t i s o f s u b j e c t i v i t y a n d o b j e c t iv i t y , o f p e r s p e c t i v e n e s s a n d a s c e r t a i n i n g , o f f u n c t i o n a n d v a l u e , o f h i s t o r y a n d p a rt i c u l a r i t y a n d i t i s c a r r i e d o u t w i t h t h e h e l p o f i n d i v i d u a l s c o n s c i e n c e . t h e s e c o n d p a r t m a i n l y s t u d i e s t h e p h i lo s o p h y c o n d i t io n a n d r e a l i t y c o n d i t i o n t h a t m o r a l r e s p o n s i b i l i t y c o m e s o u t . a n d a t t h e s a m e t i m e , i t p o i n t s o u t t h e m e a n i n g t o e m p h a s is t h e m o r a l r e s p o n s ib i l i t y . i t p l a y s a b i g r o l e i n t h e c o n s t r u c t io n o f t h e m o r a l i t y , i n t h e h e a l t h y r u n n i n g o f t h e m a r k e t e c o n o m y , i n t h e 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 s o c i e t y a n d e s p e c i a l l y i t i s a g o o d w a y t o s e l f - c u l t i v a t e . t h e t h i r d p a r t f i n d s s o m e m a i n fi e l d s a n d b e h a v i n g t h a t t h e p e o p l e i g n o r e t h e ir m o r a l r e s p o n s i b i l it y . i n t h e f o u r t h p a r t o f t h i s p a p e r , i t e x p l o r e s s o m e ca us es t h e l a s t p a r t o f t h i s a rt i c l e t r i e s o u t t o f i n d t h e c o r r e s p o n d i n g s e t t l e m e n t t h i n k i n g o n t h e p r o b l e m s . a l l o f t h e m s t a y o n o n e p o i n t , w h ic h is t o s t r e n g t h e n t h e s e n s e o f i n d i v i d u a l m o r a l r e s p o n s ib i l i t y a n d m a k e m o r e a n d m o r e p e o p l e b e a r t h e i r o w n r e s p o n s ib i l it y . t h u s t h e f r e e d o m w i t h m o r a l r e s p o n s i b i l i t y c a n b e a p p l i e d a p p r o p r i a t e l y a n d h e l p s t h e in d i v i d u a l s a n d t h e s o c i e t y g e t d e v e l o p m e n t c o n s t a n t l y . k e y w o r d s : i n d i v id u a lmo r a l r e s p o n s i b i l i t y i n d i v i d u a l g o o d c h o o s e wi t h f r e e d o m c o n s c i o u s v l 伦理学硕士学位论文 引言 道德责任在伦理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很多中外伦理学家和学者都给予了它 格外的重视。 由于传统不同, 中国伦理文化对道德责任的认识更多地侧重于直觉, 西方则形成了较为系统的理论。这两种文化传统在历史上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我国新文化运动把西方的“ 自由” 、 “ 民主”引进来,对冲破封建栓桔,还人们以 思想及行为的自由起了重要的作用。 然而, 到了现在, 随着人们的自由选择越来 越多, 交往实践的复杂性也远远大于过去, 与之对应的道德责任却并未引起实践 中个体的重视, 导致许多领域因个体忽视道德责任而造成诸多不良后果。 寻找增 强个体道德责任感的有效途径, 使个体能自如地运用自己的自由成为本文的研究 目的所在。 一、道德责任的涵义及特征 ( 一)道德责任的涵义 古今中外, 学者对什么是道德责任都有一定的认识, 都能认识到道德责任与 对 “ 善” 、 “ 恶”的辨认有关,与个人对他人和社会的义务有关。但由于社会发展 的道路不同,他们对道德责任的认识也不同,尤其是中西传统道德责任观。 1 、中国传统儒家文化的道德责任观 在以农业经济为基础的中国古代社会, 人伦关系是社会基本的和主要的伦理 关系,不同的伦理角色就有不同的地位和责任,即 “ 以名定责” 。因此个体的道 德责任便对应于个体在人伦关系中的相应地位和相应的伦理角色。如孔子主张 “ 君君、臣臣、父父、 子子” , 孟子概括出五伦: “ 父子有亲, 君臣有义, 夫妇 有别,长幼有序, 朋友有信。 ” 礼记概括出 “ 十义” : “ 父慈、子孝、兄良、 弟梯、夫义、妇听、长惠、幼顺、君仁、臣忠” ,董仲舒把孔子的相关思想演 绎成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的 “ 三纲” 和仁、义、 礼、智、 信的“ 五常” 等等。另外,中国传统道德文化特别强调个体对他人及国家的责任,像孔子的 “ 当仁不让” 、 “ 为人谋而不忠乎” ,孟子的 “ 舍我其谁” ,岳飞的 “ 精忠报国” 张载的 “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顾炎武的 “ 国家兴亡, 匹夫有责” 等等, 都显示着个体的责任义务感和对国家的崇高责任 感。 。 ( 论语 颜渊 。山西古籍出版社2 0 0 3 年5 月 版。 盂子 滕文公上 ,山西古籍出版社 1 9 9 9 年5月版. 礼记 礼运 ,上海古籍出 版社 1 9 8 7 年3 月 版. 。董仲舒: 春秋萦露 ,中华书局 1 9 9 1 年版. v l 伦理学硕士学位论文 引言 道德责任在伦理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很多中外伦理学家和学者都给予了它 格外的重视。 由于传统不同, 中国伦理文化对道德责任的认识更多地侧重于直觉, 西方则形成了较为系统的理论。这两种文化传统在历史上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我国新文化运动把西方的“ 自由” 、 “ 民主”引进来,对冲破封建栓桔,还人们以 思想及行为的自由起了重要的作用。 然而, 到了现在, 随着人们的自由选择越来 越多, 交往实践的复杂性也远远大于过去, 与之对应的道德责任却并未引起实践 中个体的重视, 导致许多领域因个体忽视道德责任而造成诸多不良后果。 寻找增 强个体道德责任感的有效途径, 使个体能自如地运用自己的自由成为本文的研究 目的所在。 一、道德责任的涵义及特征 ( 一)道德责任的涵义 古今中外, 学者对什么是道德责任都有一定的认识, 都能认识到道德责任与 对 “ 善” 、 “ 恶”的辨认有关,与个人对他人和社会的义务有关。但由于社会发展 的道路不同,他们对道德责任的认识也不同,尤其是中西传统道德责任观。 1 、中国传统儒家文化的道德责任观 在以农业经济为基础的中国古代社会, 人伦关系是社会基本的和主要的伦理 关系,不同的伦理角色就有不同的地位和责任,即 “ 以名定责” 。因此个体的道 德责任便对应于个体在人伦关系中的相应地位和相应的伦理角色。如孔子主张 “ 君君、臣臣、父父、 子子” , 孟子概括出五伦: “ 父子有亲, 君臣有义, 夫妇 有别,长幼有序, 朋友有信。 ” 礼记概括出 “ 十义” : “ 父慈、子孝、兄良、 弟梯、夫义、妇听、长惠、幼顺、君仁、臣忠” ,董仲舒把孔子的相关思想演 绎成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的 “ 三纲” 和仁、义、 礼、智、 信的“ 五常” 等等。另外,中国传统道德文化特别强调个体对他人及国家的责任,像孔子的 “ 当仁不让” 、 “ 为人谋而不忠乎” ,孟子的 “ 舍我其谁” ,岳飞的 “ 精忠报国” 张载的 “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顾炎武的 “ 国家兴亡, 匹夫有责” 等等, 都显示着个体的责任义务感和对国家的崇高责任 感。 。 ( 论语 颜渊 。山西古籍出版社2 0 0 3 年5 月 版。 盂子 滕文公上 ,山西古籍出版社 1 9 9 9 年5月版. 礼记 礼运 ,上海古籍出 版社 1 9 8 7 年3 月 版. 。董仲舒: 春秋萦露 ,中华书局 1 9 9 1 年版. t( 1 伦理学硕士学位论文 由 此可见, 占 统治地位的儒家文化, 对个体的道德责任并未作出理论的阐释, 但却到处浸染着一种责任的气息,这种责任观念贯穿在儒学所颂扬的道德直觉 中。 从孔子到董仲舒到程朱理学, 都认为道德处于天命、 天理, 个体只能认识它, 自 觉地服从它而不能抗拒。 而这种宿命论便会导致“ 在上者可以主观武断, 在下 者只能唯命是从, 所以不必讲 言必信, 行必果” 。 个体的道德责任, 或者说 民众的道德责任就变成单一地顺应 “ 天命”而对宗亲负责,对君王负责。 从积极的意义上说, 中国传统道德文化对个体的伦理角色和社会地位及对应 的责任有着明确的规定,因此, 关系相对简单,责任相对明确, 个体容易知道自 己的责任是什么。 然而, 它的消极意义也很明显: 这种文化传统带来的道德责任 观缺乏作为责任的唯一主体的人格概念, 且只具有单向性。 宗法伦理下的责任主 体处在严格的等级制之中, “ 上” 对 “ 下” 有着绝对的权威, “ 下” 要绝对地服从 “ 上” ,道德主体之间没有近代意义上的自由、 平等权利。 梁漱溟说: “ 中国弥天 漫地满是义务观念, 在西洋世界上却活跃着权利观念。 ” 在宗法伦理笼盖下, 单 一的权利赋予 “ 上” 一方,而单一的责任赋予 “ 下”一方, 这样在道德实践中就 表现为权利与责任的分离,自由选择与责任的分离,以及责任的单向性。 这样的 道德责任在严格的封建社会中可以被作为义务强加推行, 但在民主的社会便容易 失去生命力。 2 、西方伦理思想史上的道德责任观 在西方,学者对道德责任的论述有很多,且经常与义务、职责等交替使用。 古希腊伦理学家德漠克利特第一次把责任纳入了伦理思想的范围, 认为责任就是 按照 “ 公正” 原则去做自己应当做的事,公共利益与公共善是责任的基础。 培根 将责任理解为维护整体利益的善。 , 柏格森认为责任是人们之间的约束等等 。 西 方有关道德责任的认识不论如何阐述论证, 从个体承担道德责任的原因不同去划 分, 都可以分到三种类型中。 一种是建立在自由和权利基础上的道德责任论, 一 神是建立在德性基础上的道德责任论, 还有一种是建立在功利基础上的道德责任 论。 以自由和权利为基础的道德责任观主要基于契约结构 即个体的权利和自由 是有一定限度的)内。 在这种契约结构内,个体被赋予了各种权利和自由, 个体 因行使了契约结构内的权利和自由, 故而要遵守契约内的相应规定, 即履行自己 的道德责任。 西方的契约结构包括默认契约结构、 统治契约结构、 社会契约结构。 。冯契: 中国 近代哲学的革命进程 ,上海人民出版社 1 9 8 9 年8 月版, 第5 8 0 页。 。梁漱汉: 中国文化要义 ,学林出版社1 9 8 7 年版,第9 1 页。 周辅成 西方伦理学名著选辑( 上卷) ,商务印书馆1 9 6 4 年版,第5 5 2 页 周辅成 西方著名伦理学家评传 ,上海人民出版社 1 9 8 7 年版,第7 0 6 页。 t( 1 伦理学硕士学位论文 由 此可见, 占 统治地位的儒家文化, 对个体的道德责任并未作出理论的阐释, 但却到处浸染着一种责任的气息,这种责任观念贯穿在儒学所颂扬的道德直觉 中。 从孔子到董仲舒到程朱理学, 都认为道德处于天命、 天理, 个体只能认识它, 自 觉地服从它而不能抗拒。 而这种宿命论便会导致“ 在上者可以主观武断, 在下 者只能唯命是从, 所以不必讲 言必信, 行必果” 。 个体的道德责任, 或者说 民众的道德责任就变成单一地顺应 “ 天命”而对宗亲负责,对君王负责。 从积极的意义上说, 中国传统道德文化对个体的伦理角色和社会地位及对应 的责任有着明确的规定,因此, 关系相对简单,责任相对明确, 个体容易知道自 己的责任是什么。 然而, 它的消极意义也很明显: 这种文化传统带来的道德责任 观缺乏作为责任的唯一主体的人格概念, 且只具有单向性。 宗法伦理下的责任主 体处在严格的等级制之中, “ 上” 对 “ 下” 有着绝对的权威, “ 下” 要绝对地服从 “ 上” ,道德主体之间没有近代意义上的自由、 平等权利。 梁漱溟说: “ 中国弥天 漫地满是义务观念, 在西洋世界上却活跃着权利观念。 ” 在宗法伦理笼盖下, 单 一的权利赋予 “ 上” 一方,而单一的责任赋予 “ 下”一方, 这样在道德实践中就 表现为权利与责任的分离,自由选择与责任的分离,以及责任的单向性。 这样的 道德责任在严格的封建社会中可以被作为义务强加推行, 但在民主的社会便容易 失去生命力。 2 、西方伦理思想史上的道德责任观 在西方,学者对道德责任的论述有很多,且经常与义务、职责等交替使用。 古希腊伦理学家德漠克利特第一次把责任纳入了伦理思想的范围, 认为责任就是 按照 “ 公正” 原则去做自己应当做的事,公共利益与公共善是责任的基础。 培根 将责任理解为维护整体利益的善。 , 柏格森认为责任是人们之间的约束等等 。 西 方有关道德责任的认识不论如何阐述论证, 从个体承担道德责任的原因不同去划 分, 都可以分到三种类型中。 一种是建立在自由和权利基础上的道德责任论, 一 神是建立在德性基础上的道德责任论, 还有一种是建立在功利基础上的道德责任 论。 以自由和权利为基础的道德责任观主要基于契约结构 即个体的权利和自由 是有一定限度的)内。 在这种契约结构内,个体被赋予了各种权利和自由, 个体 因行使了契约结构内的权利和自由, 故而要遵守契约内的相应规定, 即履行自己 的道德责任。 西方的契约结构包括默认契约结构、 统治契约结构、 社会契约结构。 。冯契: 中国 近代哲学的革命进程 ,上海人民出版社 1 9 8 9 年8 月版, 第5 8 0 页。 。梁漱汉: 中国文化要义 ,学林出版社1 9 8 7 年版,第9 1 页。 周辅成 西方伦理学名著选辑( 上卷) ,商务印书馆1 9 6 4 年版,第5 5 2 页 周辅成 西方著名伦理学家评传 ,上海人民出版社 1 9 8 7 年版,第7 0 6 页。 助 伦理学硕士学位论文 苏格拉底在 克里托篇中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履行道德责任的范例。 他被不公正 地判处死刑却拒绝朋友克里托的相救, 他的理由便是:自己自由地选择在雅典生 活, 实际上就是与国家订有一种默认契约, 享受了这个国家给予的各种权利, 那 么自己就有责任虔诚地遵守城邦的秩序和法律。他以自己保护人法律的口吻说 道: “ 如果你以不光彩的方式逃离这个地方,以冤报冤,以罪还罪,破坏与我们 订立的契约你生前将遭到我们的憎恨。 , 在社会契约产生之前君主统治的西 方社会, 统治契约占主流, 这时的君主和被统治者彼此之间界定好各自的权利与 责任,特别是君主统治者, “ 在一个安定的王国里,每一个有道德的国王都必须 遵守他根据他的法律与人民所订立的契约, 并在这个基础上按照上帝在洪水之后 和挪亚订结的契约来组织他的政府。 ” 这话表达了统治契约责任论的基本思 想。 后来出现的社会契约论在道德责任上的观点以卢梭认识为代表。 他认为个人首先 强调自己的自由与利益, 但进入相互的关系时便不可避免地碰到种种困难, 于是 为使生活和谐, 大家便共同维系一种契约, 产生具有普遍意义的约束力法则, 个 体便在这种约束力法则下有了种种责任, 在不涉及法律的领域内, 便有了种种道 德责任。 以美德为基础的道德责任观持有者认为, 道德责任是一个人基于美德而履行 各种规范准则的最好伦理阐释,个体负有道德责任根植于他是一个有尊严的 “ 人” 。古希腊哲学家西塞罗认为,个人的所作所为无论是关系个人的还是关涉 他人的,都不可能没有道德责任。而道德责任与美德紧密相连。 “ 生活中一切有 德之事均由履行这种责任而出, 而一切无行之事皆因忽视这种责任所致。 ” 这种 基于美德基础上的道德责任观在现实生活中就成为全方位制约日常生活的那些 实际规则, 成为现实中具体的道德责任规定。 还有把美德基础上的道德责任观演 绎到极致的, 如义务论始创者康德。 他认为, 责任是“ 出于约束性的行为客观必 然性” ,是一切道德价值的源泉, 道德责任 ( 理性法)决定意志的内在与外在 活动时,才能产生道德自由,才能使一个人成为一个 “ 人” 。他认为,道德责任 就其外部形式而言,具有普遍有效性,即适用于一切作为理性存在意义上的人。 同时, 道德责任还具有内在规定性意志自律, 即道德律令不是外在于道德主 体 “ 我”的绝对命令,而是发自“ 我”的心中,个体不仅是被动地必须这样做, 更重要地是主动地、自 觉地立意这样做。 这时外在的道德责任已经内化为个体自 身的道德责任感, 成为个体的道德自 觉。 人的尊严由德性所系, 而德性的尊严首 。余灵灵等译: 苏格拉底的最后日子 柏拉图对话集 ,上海三联书店 1 9 8 8 年3 月 版,第1 0 6 页。 洛克: 政府论( 下篇) ,商务印书馆 1 9 6 4 年版,第1 2 2 页. .西塞罗著: 西塞罗三论 老年友谊 责任,商务印书馆 1 9 9 9 年版,第9 1 页。 。康德著, 苗力田 译: 道德形而上学原理 ,上海人民出版社2 0 0 2 年6 月 版,第5 9 页。 伦理学硕士学位论文 先出于责任的祟高。 康德指出, 德性的力量就是把责任的 “ 应该” 转变成现实的 “ 力量” ,就是在责任的格守中的人的意志的道德力量。一切外在规约只有在转 化为个人内在的道德责任,转化为个人的 “ 义务心”后,才能得到忠实地履行。 在这个意义上,道德责任的价值不可估量。 建立在功利基础上的道德责任观点很重视利益和幸福在履行道德责任过程 中的意义。 这种观点认为, 道德责任是个人为获得更大的功利或幸福而遵守外在 的各种要求,是一种获利的策略或工具,利益是道德责任存在的最有力的佐证。 虽然大多数有关论述并未明确给这种认识冠以“ 功利道德责任” 的名称, 但是持 这种认识的人不在少数。 如费尔巴哈从人的自 然本性中去把握义务 ( 这里意义同 责任) , “ 对于自己应尽的各种义务不是别的, 而是一些行为的规则, 这些规则为 了 保持或获得身体的和精神的健康是必要的, 并且是由 追求幸福而出 现的。 ” 这 种观点对行为伦理价值的评价倾向于行动的后果, 个体根据自己的充分道德认知 去行动时要考虑自己行动的可预见后果, 个体行动前须对各种彼此替换的善( 包 括信念价值和效果价值) 做细致的衡量, 然后合理地选择达到目的所采用的最有 效的手段。这其实就是婉转地表达了道德责任的工具价值。 无论基于何种认识, 西方有关道德责任的观点都有一个或明说或不言而喻的 前提, 那就是承担道德责任的个体是平等的、自由的。 我国的新文化运动把西方 的这种 “ 自由、民主”引进国内,的确促使个体的思想及行为的大解放, 但对应 的道德责任问题却没得到足够的重视, 只是常常与“ 义务” 混淆使用。到了当代 社会, 人们的自由空间得到了拓展, 因此对个体道德责任的认识有必要进一步加 深研究。 3 、道德责任的现代内涵 有关道德责任的内涵, 许多现代经典书里面都做了介绍, 但侧重点有所不同。 我国 伦理学名词解释 把道德责任界说为 “ 人们对自己行为的善或恶所应当 承担的责任, 。 伦理学大辞典 也认为, 作为伦理学的一个基本范畴, “ 道德责 任是指人们对自己行为的善或恶、是或非所应承担的责任” ,并进而补充了善恶 观念在道德责任中的意义。 因为在社会中, 在人们心中首先要确立一种公认的道 德范式, 即需要处在一定社会中的人们对善恶有个基本的共同认识, 才能对道德 责任的界定有个质和量上的 判定。 中国大百科全书 则把道德责任解释为“ 人 们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所应该选择的道德行为和对社会和他人所承担的道德义 费尔巴哈: 费尔巴 哈哲学著作选集( 上卷) , 商务印书馆1 9 8 4 年 1 月版,第5 6 2 页. .罗国杰主编: 伦理学名词解释 ,人民出版社1 9 8 4 年1 2 月版. 0宋希仁等主编, 伦理学大辞典 ,吉林人民出版社1 9 8 9 年2 月版,第 1 0 4 8 页. 中国大百科全书( 哲学卷)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 9 8 7 年 1 0 月版,第 1 3 1 页. 伦理学硕士学位论文 先出于责任的祟高。 康德指出, 德性的力量就是把责任的 “ 应该” 转变成现实的 “ 力量” ,就是在责任的格守中的人的意志的道德力量。一切外在规约只有在转 化为个人内在的道德责任,转化为个人的 “ 义务心”后,才能得到忠实地履行。 在这个意义上,道德责任的价值不可估量。 建立在功利基础上的道德责任观点很重视利益和幸福在履行道德责任过程 中的意义。 这种观点认为, 道德责任是个人为获得更大的功利或幸福而遵守外在 的各种要求,是一种获利的策略或工具,利益是道德责任存在的最有力的佐证。 虽然大多数有关论述并未明确给这种认识冠以“ 功利道德责任” 的名称, 但是持 这种认识的人不在少数。 如费尔巴哈从人的自 然本性中去把握义务 ( 这里意义同 责任) , “ 对于自己应尽的各种义务不是别的, 而是一些行为的规则, 这些规则为 了 保持或获得身体的和精神的健康是必要的, 并且是由 追求幸福而出 现的。 ” 这 种观点对行为伦理价值的评价倾向于行动的后果, 个体根据自己的充分道德认知 去行动时要考虑自己行动的可预见后果, 个体行动前须对各种彼此替换的善( 包 括信念价值和效果价值) 做细致的衡量, 然后合理地选择达到目的所采用的最有 效的手段。这其实就是婉转地表达了道德责任的工具价值。 无论基于何种认识, 西方有关道德责任的观点都有一个或明说或不言而喻的 前提, 那就是承担道德责任的个体是平等的、自由的。 我国的新文化运动把西方 的这种 “ 自由、民主”引进国内,的确促使个体的思想及行为的大解放, 但对应 的道德责任问题却没得到足够的重视, 只是常常与“ 义务” 混淆使用。到了当代 社会, 人们的自由空间得到了拓展, 因此对个体道德责任的认识有必要进一步加 深研究。 3 、道德责任的现代内涵 有关道德责任的内涵, 许多现代经典书里面都做了介绍, 但侧重点有所不同。 我国 伦理学名词解释 把道德责任界说为 “ 人们对自己行为的善或恶所应当 承担的责任, 。 伦理学大辞典 也认为, 作为伦理学的一个基本范畴, “ 道德责 任是指人们对自己行为的善或恶、是或非所应承担的责任” ,并进而补充了善恶 观念在道德责任中的意义。 因为在社会中, 在人们心中首先要确立一种公认的道 德范式, 即需要处在一定社会中的人们对善恶有个基本的共同认识, 才能对道德 责任的界定有个质和量上的 判定。 中国大百科全书 则把道德责任解释为“ 人 们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所应该选择的道德行为和对社会和他人所承担的道德义 费尔巴哈: 费尔巴 哈哲学著作选集( 上卷) , 商务印书馆1 9 8 4 年 1 月版,第5 6 2 页. .罗国杰主编: 伦理学名词解释 ,人民出版社1 9 8 4 年1 2 月版. 0宋希仁等主编, 伦理学大辞典 ,吉林人民出版社1 9 8 9 年2 月版,第 1 0 4 8 页. 中国大百科全书( 哲学卷)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 9 8 7 年 1 0 月版,第 1 3 1 页. v a 伦理学硕士学位论文 务, 。 苏联 伦理学辞典 。 中没有明确讲道德责任, 但讲的责任心有道德责任的 意义, 认为责任心是“ 从个人实现对他提出的某种道德要求的观点出发, 说明个 人对社会所持态度的一种伦理学范畴” 。 马克思主义哲学大辞典 侧重于从人们 行为 的 过失方 面来界定 道德责任, “ 道德责 任 ( m o r a l r e s p o n s i b i l i t y ) 是指人们对 自己 行为的过失及其不良 后果在道义上所承担的责任。 ” 无论从哪个方面去界定个体的道德责任, 都离不开几个要素, 即客观的道德 评价体系、自由的行为主体、明确的责任客体。 因此, 对道德责任可以做出如下 界定: 在社会客观道德评价标准的参考体系中, 具有行为能力和认知理解能力的 主体, 在具有自由意志的前提下, 即能自由地选择行为的前提下, 在自己所处的 社会关系中, 对行为可能对自己、 对他人、 对社会、 对自 然己造成的或可能造成 的不良 后果或好的结果承担相应责任。 按照当下有关学者们的观点, 道德责任的主体可以分为个人和社会。 社会主 体主要是以有着共同利益的团体为一个整体, 在探求责任的承担者时以这种整体 为研究对象。 但整体也是由一个一个的个体组成, 且由于道德责任的具体性及与 个体的主观感情和个体行为密切相关, 所以, 笔者认为, 道德责任的真正贯彻主 体应该是行为个体。 要求个体承担道德责任,就必须满足两个条件: 第一,能负 起道德责任的个体必须有充分的道德认知, 能对何种行为是正确的、 善的, 何种 行为是错的、 恶的做出理性的分辨。 这个条件我们可以称之为知识条件。 这种知 识条件的获得一方面需要外界相应思想内 容的输入, 一方面需要理性的个体做出 积极的回应来吸收与内化。 第二, 也是个体负有道德责任所具备的基本前提: 就 是个体必须有充分的意志自由、 选择行为的自由, 这个特征与情感、 意志及行动 有关。 换句话说, 某个人必须在某种适当的意义上控制他自己的行为, 才能为他 的所作所为负起道德责任。 道德责任的客体或曰义务的载体可以分为三类: 一是事件客体, 事件客体是 个体在自由选择行为的前提下所造成的或善或恶的社会后果, 一般是在与他人的 社会交往过程中产生的。 这是主要的义务载体, 其他的客体都可以通过这种形式 表达出来。 二是自 身客体,自身客体主要是指个体对自己的生命负责, 此时道德 责任的主体和客体是矛盾统一体。生命是一 切责任实现、价值实现的物质载体, 因此生命的重要性怎么说也不为过。 而近年来个体因生活挫折就自 杀的事情时有 发生, 这是对自己的不负责, 更是对父母、 对社会的不负责。因为个体在物理意 义上是独立的, 但是从他诞生在这个世界上, 从他接受父母、 社会的养育和培养 w ( 苏)伊 谢 康主编, 荫庭等译, 伦理学辞典 ,甘肃人民出版社1 9 8 3 年2 月版,第2 6 6 页。 。金炳华主编: 马克思主义哲学大辞典 ,_ 匕 海辞书出 版社2 003 年6 月 版,第6 6 5 页. 1 1 伦理学硕士学位论文 开始, 他就不仅仅属于他自己了。 而只要有了“ 社会关系少 ,有了“ 相互交往” , 责任就在所难免了, 这种责任随着他的长大而增多。 三是环境客体, 在传统语境 中, 谈及责任都是对人的责任。 然而, 当人类进入科技联姻的时代, 人类的主体 性增强的时候, 对环境的负面作用便呈几何倍数增长。 责任的对象就自 然而然扩 展到了自 然环境。 在现代社会中, 科学知识转化为人们手中物质能量的时间不断 缩短,各种形式的科技崇拜随处可见。人们往往给予研究技术应用很多的投资, 但在后果预料上却很少做出积极的回应, 往往在出现问题后再想办法补救, 造成 很大的代价, 还有可能无法挽回。 科技的发展带来很多新的问题, 迫切需求一种 伦理意义上的支撑和道德论证,尤其是个体的前瞻性道德责任的确认。 个体道德责任得以判断和规约的客观社会道德评价体系是关系一个社会是 否进步和文明的重要标志。 一个封闭的社会、 等级严密的社会,即使个体履行了 道德责任,由于在很大程度上缺少自由选择, 缺少个体的平等和权利, 因此更多 地体现为一种单向度的义务, 这种义务的贯彻程度和广度是很值得怀疑的, 且对 个体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有很大的负面影响, 极容易产生“ 道德的人” 和 “ 不道 德的社会” , 或“ 道德的社会” 和“ 不道德的人” , 因此建设一个开放的、 公正的、 和谐的社会也是个体道德责任有效落实的一个重要方面。 在这里还要区分一个和责任十分相近的词, 即义务。 责任与义务不是同一概 念,二者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首先, 从动态上看, 道德责任是对义务的认识 和对认识到的义务的实践。 其次, 从理论形态上说, 道德义务是道德上应当的核 心体现, 它具有综合性和社会权威性, 具有不依赖于个别主体的某种“ 天经地义” 的性质: 道德责任是在社会客观道德标准的参考系中, 个体对自己某一具体道德 行为善恶的自觉控制力、 行为执行的认真与否的程度和承担行为的社会道德后果 三方面能力的统一。 与道德义务相比, 道德责任更具有具体性和直接个体性。 确 定道德责任本身也往往与确定的个体相联系。凡是与职务有关的、职务要求的, 侧重于必须性、法规性的叫做责 任, 与职务无关的,因其自 身的原因而应该的、 道德性的都叫做义务。 如保卫祖国是公民的义务,是战士的责任。 再次,道德 义务在本质上是他律的,而道德责任则是在履行义务, 遵从他律基础上的自 律。 义务的他律性主要体现在它是现实关系和利益关系的产物, 它是社会生活中普遍 存在的道德关系和道德要求的特定表现形式, 具有不依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 客观约束力, 而道德责任是按照客观规律确定的意志, 是在遵从道德规律基础上 的积极自 律。 第四, 责任往往与自由选择相对立统一, 而义务则往往与权利是一 0王 海明: 新伦理学 ,商务印书馆2 0 0 1 年2 月版,第3 1 7 页。 1 1 伦理学硕士学位论文 对矛盾范畴。当然, 在一些情况下, 责任也可以与权利、 权力有所关联, 往往表 现于个体自由地拥有、 运用权利或权力时, 对应的就会产生道德责任。第五,二 者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等同意义。 因为道德责任本身蕴涵了两层意思: 一是指个体 在一定道德意识支配下, 对自己、 他人、 社会所自觉承担的责任;二是指对自己 言行的过失或积极效果应负起应尽的责任。 前者通常称为应尽的道德责任, 后者 称为应负的道德责任。在 “ 应尽”的意义上,道德责任与道德义务同一。另外, 任何义务被违反时, 就成为责任了, 即义务若被违反便因其必须性重于应该性而 成为责任。 ( 二) 道德责任的特征 责任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有不同的种类, 道德责任主要是从约束力量来 源的不同区别于其他如法律责任、行政责任等形式的责任。从宏观的方面来说, 道德责任意味着整体对个体的一种客观要求, 体现在行为前和行为后, 且这种要 求具有层次性; 从微观的方面来看, 道德责任又意味着一种主观能力,即人自由 支配自 身行为的能力, 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有不同的表现。 因此, 道德责任就 具有了以下几个特征: 1 、道德责任是主观性和客观性的统一。 道德责任不是上帝赋予的, 也不是个人意愿要否所决定的, 道德责任的客观 性是基于社会之上, 是人类为了生存, 在通过劳动摆脱动物状态及理性的发展过 程中产生, 在通过与他人的交往过程中产生。 人们在社会实践中, 客观上必然具 有一定的任务、 使命和规定, 具体表现为每个人承担责任的不可推卸性。 道德责 任是社会生活和社会关系对现实的个体的要求,马克思、恩格斯指出:“ 作为确 定的人, 现实的人,你就有规定,就有使命,就有任务,至于你是否意识到这一 点,那都是无所谓的。这个任务是由于你的需要及其与现存世界的联系而产生 的。 ” 作为现实的个体, 有各种需要, 而所谓需要, 就其一般本质来说, 是人对 外界对象的一种依赖关系。 换句话说, 人们的各种需要只有通过人与客观世界的 物质交换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才能得到满足。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相互联 系、 相互依存, 就使得人们之间互相承担责任成为必要。 这种责任是“ 由于你的 需要及其与现存世界的联系而产生的” ,人们需要的客观性和在社会中彼此联系 促使社会发展的客观性决定了道德责任不是人们主观意识的任意产物, 它的存在 具有客观性。 道德责任的主观性主要表现在人的能动选择方面, 即与实践性有关。 一个理 。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 卷,人民出 版利 . 1 9 6 0 年1 2 月版,第3 2 9 页。 1 1 伦理学硕士学位论文 对矛盾范畴。当然, 在一些情况下, 责任也可以与权利、 权力有所关联, 往往表 现于个体自由地拥有、 运用权利或权力时, 对应的就会产生道德责任。第五,二 者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等同意义。 因为道德责任本身蕴涵了两层意思: 一是指个体 在一定道德意识支配下, 对自己、 他人、 社会所自觉承担的责任;二是指对自己 言行的过失或积极效果应负起应尽的责任。 前者通常称为应尽的道德责任, 后者 称为应负的道德责任。在 “ 应尽”的意义上,道德责任与道德义务同一。另外, 任何义务被违反时, 就成为责任了, 即义务若被违反便因其必须性重于应该性而 成为责任。 ( 二) 道德责任的特征 责任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有不同的种类, 道德责任主要是从约束力量来 源的不同区别于其他如法律责任、行政责任等形式的责任。从宏观的方面来说, 道德责任意味着整体对个体的一种客观要求, 体现在行为前和行为后, 且这种要 求具有层次性; 从微观的方面来看, 道德责任又意味着一种主观能力,即人自由 支配自 身行为的能力, 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有不同的表现。 因此, 道德责任就 具有了以下几个特征: 1 、道德责任是主观性和客观性的统一。 道德责任不是上帝赋予的, 也不是个人意愿要否所决定的, 道德责任的客观 性是基于社会之上, 是人类为了生存, 在通过劳动摆脱动物状态及理性的发展过 程中产生, 在通过与他人的交往过程中产生。 人们在社会实践中, 客观上必然具 有一定的任务、 使命和规定, 具体表现为每个人承担责任的不可推卸性。 道德责 任是社会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