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胡应麟小说分类思想研究.pdf_第1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胡应麟小说分类思想研究.pdf_第2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胡应麟小说分类思想研究.pdf_第3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胡应麟小说分类思想研究.pdf_第4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胡应麟小说分类思想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胡应麟小说分类思想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洪涛:胡应麟小说分类思想研究 中文摘要 中国小说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概念含混模糊,文体丰富繁杂。明代学者、藏 书家、文学家、目录学家胡应麟,为了厘清学术源流的需要,面对古代小说数量众 多、类域广杂、文体分类十分困难的情况,对文言小说做出了明确的分类。将中国 古代小说分为志怪、传奇、杂录、丛谈、辨订、箴规六类,多角度地考虑分类标准。 胡应麟小说分类对后人是有一定影响的,纪昀、鲁迅都吸收借鉴了胡应麟的小 说分类观,今人的分类实践,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了胡应麟小说分类方法的启示, 均能从体制、j x l 格、题材等多种角度来思考小说分类问题。 分析胡应麟对小说分类的标准,主要有两点:一是看小说的内容;二是看小说 的文体特征。在实际分类实践中,胡应麟提出解决的方法是“姑举其重”、视其主 要倾向而定归属。 本文通过对胡应麟生平及其小说观念、小说分类目的、分类标准、分类实践、 分类的局限性及其小说分类的地位和影响等方面的深入探讨,对比汉志、隋志、 史通、新唐志、四库全书、中国小说史略等著作小说著录分类情况,从 而揭示出胡应麟小说分类思想的意义、价值、地位和影响。总结出胡应麟小说分类 具有客观把握中国小说发展轨迹以及全面关照中国小说文体特征等特色。强调小说 分类,必须重视对古代小说属性的研究,并根据“小说家”和“小说类 的不同概 念以及今人对古代小说的分类实践,提出自己的分类设想,为今后更科学合理地对 小说进行分类提供参考。 关键词:胡应麟小说分类研究 a b s t r a c t c h i n e s ef i c t i o nh a sal o n gh i s t o r y t h ec o n c e p ta n ds t y l eo ff i c t i o nh a v eb e e n c o n f u s e df o rl o n g h uy i n g l i ni sak n o w l e d g em a ni nl i b r a r ) ;l i t e r a t u r ea n db i b l i o g r a p h y i no r d e rt oc l e a rt h ea c a d e m i co r i g i n s ,h uy i n g l i nc l a s s i f i e dc h i n e s ea n c i e n tf i c t i o ni n t o s i xc a t e g o r i e ss u c ha sm y t h i c a ls t o r i e s ,l e g e n d ,m i s c e l l a n y , a n a ,i d e n t i f i e ds e ta n da b s t r a c t i nt h ec o n d i t i o no fl a r g ea m o u n to ff i c t i o n s ,c o n f u s e d c a t e g o r i e sa n d d i f f i c u l t c l a s s i f i c a t i o no fs t y l e ,h ec o n s i d e r e dc l a s s i f i c a t i o ns t a n d a r df r o md i f f e r e n ta n g e l sa n d c l a s s i f i e dc l a s s i c a lf i c t i o n sc l e a r l y h uy i n g l i n sf i c t i o nc l a s s i f i c a t i o nh a dac e r t a i ni m p a c to nl a t e rg e n e r a t i o n s ,j iy u n a n dl ux u nb o t ha b s o r b e da n du s e dh i sf i c t i o nc l a s s i f i c a t i o ni d e af o rr e f e r e n c e t h e c l a s s i f i c a t i o n p r a c t i c eo fc o n t e m p o r a r yp e o p l e a r ei n s p i r e db yh uy i n g l i n sf i c t i o n c l a s s i f i c a t i o nm e t h o d si n o r d i n a t e l y t h e ya l lt h i n ka b o u tf i c t i o nc l a s s i f i c a t i o ni s s u e sf r o m d i f f e r e n ta n g e l sa ss y s t e m ,s t y l ea n dt h e m e t h e r ea r em a i n l yt w os t a n d a r d st oa n a l y z eh uy i n g l i n sf i c t i o nc l a s s i f i c a t i o n ,t h e y a r e - t h eo n ei st oc o n s i d e rt h ec o n t e n to ff i c t i o n ,t h eo t h e ri st oc o n s i d e rt h es t y l eo f f i c t i o n i nt h ec l a s s i f i c a t i o np r a c t i c e ,h uy i n g l i np u tf o r w a r dt oc l a s s i f yf i c t i o na c c o r d i n g t oi t sm a j o rt r e n d t h i sa r t i c l ed e e p l yd i s c u s s e ss u c ha s p e c t so nh uy i n g l i n sl i f eh i s t o r y , f i c t i o ni d e a s , f i c t i o nc l a s s i f i c a t i o nt a r g e t ,c l a s s i f i c a t i o ns t a n d a r d ,c l a s s i f i c a t i o np r a c t i c e ,t h el i m i to f c l a s s i f i c a t i o na n dh i sf i c t i o nc l a s s i f i c a t i o n sd e g r e ea n di m p a c t i nc o n t r a s tt of i c t i o n c l a s s i f i c a t i o no fs o m ef a m o u sc a t a l o g u eb o o k si nt h eh i s t o r ya s “h a nz h i ”,“s u iz h i ”, s h it o n g ,t h en e wb o o ko ft a n g ,s ik uq u a ns h u a n d ab r i e fh i s t o r yo f c h i n e s ef i c t i o n h uy i n g l i nr e v e a l st h es i g n i f i c a n c e ,v a l u e ,l e v e la n di m p a c to fh i s f i c t i o nc l a s s i f i c a t i o ni d e a s ,p u t sf o r w a r dt h a tf i c t i o ns h o u l db ec l a s s i f i e do nt h eb a s i so f m a s t e r i n go b j e c t i v e l y t h e d e v e l o p i n g t r a c ka n d c o n s i d e r i n gc o m p l e t e l ys t y l e 洪涛:胡应麟小说分类思想研究 3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c h i n e s ef i c t i o n ,p a y sa t t e n t i o nt ot h ep r o p e r t yo fc h i n e s ea n c i e n tf i c t i o n , a n dp u t sf o r w a r dh i so w nc l a s s i f i c a t i o na s s u m p t i o n sb a s e do nd i f f e r e n tc o n c e p t sa b o u t f i c t i o n i s t a n d f i c t i o nc a t e g o r y a n dc l a s s if i c a t i o np r a c t i c e sa b o u ta n c i e n tf i c t i o no f c o n t e m p o r a r yp e o p l e ,p r o v i d e sr e f e r e n c ef o rc l a s s i f y i n gf i c t i o nm o r es c i e n t i f i c a l l ya n d r e a s o n a b l yl a t e r k e y w o r d s :h uy i n g l i n ;f i c t i o nc l a s s i f i c a t i o n ;f i c t i o nr e s e a r c h 洪涛:胡应麟小说分类思想研究 6 5 扬州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和版权使用授权书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在导师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研究 成果。除文中已经标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其他个人或集体己经发表的研 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己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声 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签字f l 期:7 口f 6 年j 月汗同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人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并向国 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学位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文档,允许论文被杏阅和借阅。本 人授权扬州大学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 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同时授权中围科学技术信 息研究所将本学位论文收录到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并通过网络向社会公 众提供信息服务。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吲踟 签字r 期:w 阳年f 月修同 聊虢蓼国装 签字同期:w o 年, f - - 月以f i ( 本页为学位论文木页。如论文为密件可不授权,但论文原创必须声明。) 4 一 扬州1 人学硕十学位论文 j - 丹l j吾 中图小说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小说”这个古老的名称,差不多有二干多年 的历史。庄子外物说“饰小螅以于县令,其于大达犯i 远矣”,其中的“小晚” 是指相对于“大道”的浅薄道理;东汉桓谭在其所著的新论中,对小说如是洗: “若其小说家,合丛残小语,近取譬论,以作短书,治身理家,有可观之辞。”认 为小浼仍然是“治身理家”的说理和辩论式的短书,丽不是为政化民的“大道”; 班固汉书艺文志中的小说家则指一种学晚派别,出于稗官;魏晋六朝时期, 小说以琐言和轶事为主要形态;唐刘知己史通则把小说石1 作与讵史参行的杂史, 强化了“小蕊”为“史”之附庸的观念;宋洪迈容斋随笔所苦唐入小说号指唐 传奇;到了宋代,中幽小说的发展分成了差芹较大的两支,为循唐传奇传统继续 发展的文言j 、 兑,一为以话奉小说为传统的白话小说,即宋冗以来评话、演义、拟 话本等;明以后流行的小说更多的是通俗演义,明清的小说概念已与我们今天的小 说概念相近或相通,即“小说”专指虚构的故事性文体。总之,中国小说在其自占 及今的漫长发展中,概念相当含混模糊,文体形态也是异常丰富和复杂,它出入于 典籍和民汹,收容了志怪、传奇、笔记、话奉和章 q ,令人跟花缭乱。鉴于中囤小 说的概念比较复杂,本文提到的“小 兑”,有时足泛指,但探讨胡应麟的“小说分 类”则是专指“文言1 小说”,而不是“通俗白话小说”。在此先作一个简单说明。 一、课题的研究现状与前沿动态 胡应麟足明代嘉靖至万历年j 、只j 的重要学者、藏书家、文学家、目录学家,在文 学、史学、文献学等方面有着卓越的成就。胡应麟一生著作甚丰,内容涉猎甚,一, 学识渊博,他与杨慎、焦兹、陈耀文一道被誉为明代中叶的四大博学家。关于胡应 麟研究从明代至今,经历了一个从单一到多元、厂。度与深度不断拓展的发展过程。 由对他生平事迹的记载和对他诗作的评论,转为对其诗论、小说理论、戏曲理论、 辨伪理论等各种学术成就的全方位的研究,其学术思想价值得到了充分的重视和发 掘。但这些研究与胡应麟学术成就本身相比仍相当薄弱,尤其足其小说分类的价值 洪涛:胡虑麟小说分类思想研究 三 有待进步发掘。 明人对胡应麟的研究,大多是胡的好友和晚辈后学对他生平事迹的记载和对他 诗作的评论。有王世贞的诗文集弁州续稿、汪道昆的诗文集太涵集、屠隆少 室山房稿序、陈文烛胡元瑞诗集序、胡应麟的后学吴之器的婺书卷四有胡 应麟传、明末著名诗论家胡震亨的唐音癸签等。同时代的谢肇涮五杂俎 对胡应麟的小说思想颇多赞赏。总体来说,胡应麟在小说理论、曲论、目录学、辨 伪学、史学等方面的成就,明人的论述和研究还十分薄弱。 清人对胡应麟的研究大多受钱谦益和明史的影响。钱对胡应麟大肆攻击, 几近谩骂。而朱彝尊在其静志居诗话中则对胡应麟的治学精神大为叹赏,称“观 少室山房笔丛,沉酣四部,自不失为读书种子,讵可因诗薮而蘩斥之乎? ”,“钱氏 诟之太甚”。四库全书把小说分成三类:即杂事、异闻和琐语。其中“杂事” 类似胡应麟小说分类中的“杂录”,“异闻”类似胡心麟小说分类中的“志怪”,说 明二者之i 、l l 有一定的传承关系。清人已开始对胡应麟交游情况的真牛h 进行探讨,对 胡应麟从整体上进行考察,可惜对其学术成就仍很少发掘。 在中国小说研究史上,鲁迅先生的中国小说史略不仅打破了中国小说自来 无史的局面,而且构建了中国古代小说研究新的理论体系,开创了小说史研究的新 格局。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吸收借鉴了胡应麟的小说分类观,并引用了 大量的小说考证资料,将文言小说分为志怪、志人、传奇和杂俎等类,奠定了现代 文言小说类型研究的基础。 上世纪8 0 年代,王先霈胡应麟的小说理论一文是继鲁迅先生之后,胡应 麟的小说思想再次受到重视的开始,接着有刘晓峰在新旧小说观念之产间胡 应麟小说研究述评、张庆民胡应麟对古典小说研究的贡献、汪燕岗胡应麟和 中国古代小说研究等,董国炎师学科交叉与学术错位论胡应麟的小说学术 史成就一文,则是一篇肯定胡应麟小说思想在小说研究史中地位的重要文章。 近年来,对胡应麟小说思想研究的论文有:陈卫星胡应麟小说思想研究综述、 陈丽媛论胡应麟的文言小说分类观兼及文言小说分类之发展流变、卢劲波的 诅朱彝搏:静忠居诗话,北京:人民文学;i ;版社,1 9 9 8 年,第3 9 9 页 皇 扬州人学硕十学 j 7 = 论文 硕士论文胡应麟的小说与戏曲思想、王嘉j i l 胡应麟小说史料论发微,陈卫星 的博士论文胡应麟小说思想研究( 2 0 0 7 年) 从中国小说发展历史的实际出发, 对胡应麟的小说思想进行了深入剖析,并作出评价。王齐洲刘知几与胡应麟小说 分类思想之比较,则较为详细地阐述了刘知几与胡应麟小说分类思想的异同。这 说明胡应麟小说分类思想研究正逐步走向深入。还有一些文章只是部分涉及胡应麟 的小说思想,如陈谦豫古代小说理论管窥、黄霖略谈明代小说理论、何华连 胡应麟及其学术成就散论、刘金仿和李军均唐人“始有意为小说”的现象还原 从胡心麟的“实录”理念出发等。 胡应麟小说思想研究的专著迄今未见,但有用专门章节讨论胡应麟小说思想的 著作,对胡应麟小说分类都有论述。如王先霈和周伟民明清小说理论批评史、 方币耀的巾困小说批评史略、陈洪中国小说理沦史、刘世德中国古代小说 百科全书、王汝梅和张羽中国小说理论史、黄霖等中国小说研究史、董围 炎师明清小说思潮等。 中国古代小说数量众多,内容繁杂,如何对其分类,无论古代学者,还足现代 研究者均感到棘手,常日义其混杂,难以厘清,胡应麟知难而进,将中国占d - 1 c d , 说分 为人类,后人多有借鉴。但随着对胡应麟小说分类研究的逐步深入,出现了观点各 异、褒贬不一的现象,说明这一问题还没有形成共识,还有继续探讨、深入研究的 必要。持赞誉态度的认为:“分类已经比较科学,而且与今人比较接近。”、“就文 言小说而言,胡心麟的分类足更为科学化的。”、“最早对古小说进行分类的,或 诩:该推明时胡应麟了 渤、“第一个对文言j 、说做出明确而较为科学的分类的是明代 学者胡应麟”铷、“值得称道的是,胡应麟把传奇单独作为一类。” 等等。持批评态 度的有:如程毅中认为胡应麟“想对小说的内容稍加区别,实则还是迁就传统观念, 兼容并包,把小说的范围更扩大了” ,有人认为胡应麟“将辨订、箴规之类 。宁稼雨:义音小说界限o j 分类之我见明清小说研究,1 9 9 8 ( 4 ) ,第1 7 1 页 2 刘晓峰;岙新l ll ,j 、说观念之产阚胡心赣小浼 d d c 述计清每人学学撤( 哲学i l :会科学版) ,1 9 8 8 ( 3 ) ,第1 5 页 章次忪:i j 清史家对“小说”的分类及j c 相关问题浙江学刊,1 9 9 8 ( 4 ) ,第l o l 贝 4 陈慵媛:论堋砌蹯的文占小说分类脱- 兼及义击,j 、说分类之发腱流变i j 清小说研究,2 0 0 6 ( 4 ) ,第2 4 9 贝 羊陶炎:学科交叉o j 学术错位论胡j 遁麟的小说学术史成就i 刿清小说研究,2 0 0 3 ( 1 ) ,第4 9 灭 “程毅中:中困义言小说总目提婪序,宁仫阿:中固义苦小说总日提婴,济南:齐鲁书社,1 9 9 6 年 洪涛:胡应麟小说分类思想研究 2 也归之于小说,正暴露了他对小说概念的认识还有模糊之处”,“小说概念不具有 理论性和科学性”,“胡应麟认为小说或近于这个,或类似那个,杂七杂八的什么都 有”圆等等。 总之,对胡应麟小说思想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相关研究仍处于初始 阶段,尤其是小说观念、小说分类等一些具体问题的研究尚不系统、全面,更没有 专著问世。这样的研究状况与胡应麟的学术成就本身相比,是不相称的。 二、选题意义 研究胡应麟关于古代文言小说的分类,发掘其学术价值,目的是为了更全面地 认识、分析和把握小说的本质特征,更深入地研究小说并作科学分类,保存中国的 文化遗产。胡应麟身前死后两空空,其小说分类思想一直受到冷落,究其原因:一 是古代小说本身地位低下,一直不入流,且内容繁杂,很难分类;二是胡应麟本是 布衣,政治地位不高,且明代后期,学j x l 普遍空疏;三是钱谦益的评价,影响着人 们的看法,使胡应麟学术思想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四是研究起点较晚,现当代虽已 有人研究,但还没有充分揭示出其小说分类的意义和价值。胡应麟的小说分类尝试 应当说是有价值的,既尊重了小说发展的历史,又考虑n d , 说发展的实际;既使文 言小说的内涵明晰、外延清楚,又使文言小说的分类成为可能。本选题就胡应麟及 其小说思想,胡应麟小说分类目的、分类标准、分类实践及其小说分类的地位和影 响等方面作全面、深入探讨,努力揭示出胡应麟小说分类的意义和价值,为今后对 小说分类提供参考,使小说分类更趋于科学合理。 三、论文的创新之处 胡应麟为了清理学术源流的需要,将数量众多、类域广杂的中国古代小说分为 志怪、传奇、杂录、丛谈、辨订、箴规六类,多角度地考虑分类标准,对文言小说 做出了明确的分类。分析胡应麟对小说分类的标准,主要有两点:一是看小说的内 容,二是看小说的文体特征。在实际分类实践中,对类型不明显的小说进行分类时, 胡应麟提出解决的方法是“姑举其重”、视其主要倾向而定归属。后人的分类实践 。黄霖:中国小说研究史,杭州:浙江古籍j | ;版社,2 0 0 2 年,第6 0 页 岛汀燕岗:胡心麟和中国古代小说研究,内蒙古 i :会科学,2 0 0 3 ( 4 ) ,第7 5 页 墨 扬州人学硕十学位论文 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了胡应麟小说分类方法的启示。 本文通过对嘏应麟生平及其小说观念、小说分类目的、分类标准、分类实践、 分类的局限性及其小说分类的地位和影响等方面的深入探讨,对比汉志、隋志、 史通、新唐志、四库全书、史略等著作中小说著录分类情况,提出小说 分类应客观把握中国小说发展轨迹以及全面关照中困小说文体特征的基础上进行 分类的观点。同时根据“小说家”和“小说类”的不同概念以及今人对古4 - 七4 , 说的 分类实践,提出自己的分类设想,为今后更科学合理地对小说进行分类提供参考。 四、论文的主要内容 正文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胡应麟及其小说观念。胡应麟的,上平与学术著作 及其小说观念,是我们了解胡应麟小说分类思想的基础,通过陔部分叙述,我们能 够明白胡应麟为什么能提出一些创新见解。第二部分,胡应麟小说分类思想。分三 个方面:一是胡应麟之前小说分类的缓慢发腱,比较汉志、隋志、史通、新 唐志、太平广记以及明代目录书对小说的老:录分类;:二是刈胡应麟小说分类的 目的、标准以及实践的分析研究;三是总结胡应麟小说分类特色。第三部分,分析 阐述胡应麟小说分类的地位与影响。 胡应麟的小说观念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厘清前代小说规念,创新小说思 想;二是重构中国文言小说史,勾勒小说发展历程;三是更定九流,给,r 小说独立 的文体地位。胡应麟所持小说观仍为传统的“子部小说”观,在“九流”中论小说, 这是对传统的继承,而他对小说在创作形式、数量、作者、题材、传播等方面的不 同时期的不同变化进行了分析和论述,指出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小说概念和刁i 问的小 说史观,则体现了他对前代小说思想的创新与超越,而胡应麟对小说的分类则是他 对中国文言小说研究的突出贡献,是在尊重小说发展的历史和小说发展实际的情况 下,“备见简编,穷究底罩”总结出来的。 胡应麟研究中国文言小说史,其中一个目标是重构巾图文言小说史。为此他准 备上补汲冢之旧、下续太平广记。胡庶麟认为诸子漉别,囡为时代变迁, 诸家互有损益,班固所定“九流”已经不能适应于今天的实际情况,故重定九流, 将小说由不入流的地位提高到了九流中的第七位,既继承传统又有创新,全面观照 洪涛:胡虑麟小说分类思想研究 2 了小说发展的历史。胡应麟对明代通俗小说基本上是持贬抑态度,其小说分类中也 没有将通俗小说考虑在内,但胡应麟对明代通俗小说的发展还是比较关注的,也作 了相应的研究,并没有完全抹杀通俗小说所取得的成就。 在中国古代,首先对文言小说做出具体分类的人是唐代史学家刘知几,而对文 言小说做出明确而较为科学的分类的则是明代学者胡应麟。小说在汉志、隋志、 新唐志等以著录文献著称的重要正史目录中,并没有做具体的分类。宋代小说 类书太平广记,将宋以前的小说按类编纂,专收小说和野史传记,其中杂传记 类对唐传奇的收录已相当全面,李娃传、霍小玉传、莺莺传都列于内,而 此前的目录书中这些作品都未被收入。太平广记将所录小说分为九十二类,但 这种分类过于琐碎,且标准不一,不够科学。明代高儒百川书志中的传奇和通 俗小说都列于史部,子部小说类收录的大多仍是笔记类作品。明代的一些小说丛书 也对小说做出过分类,如明嘉靖时上海人陆楫编的古今说海中,分文言小说为 小录、偏记、别传、杂记、逸事、散录、杂纂七类。明佚名辑五朝小说分魏晋 小说为十类。其所收小说范阳较广,分类亦失于琐碎与杂乱,远不及胡应麟的小说 分类合理。 在明朝中后期以后,小说创作同繁,辑录古小说和自订人小说的j x l 气同盛,小说 的概念碌得宽泛和模糊,从理论研究角度看,要i f 本清源,首先要了解小说特性, 澄清小说概念,进行小说分类。同时,小说发展到明中后期,也十分需要在理论上 作一番清理总结。这项f 统文人不愿涉足的艰巨任务,胡应麟自觉承担了下来。 胡应麟将小说分作志怪、传奇、杂录、丛谈、辨订、箴规六种,分析其分类标 准,主要是看小说的内容和形式。在实际分类实践中,胡应麟提出解决的方法足“姑 举其重”、视其主要倾向而定归属。胡应麟小说分类,较为客观地把握了中国小说 发展轨迹,较为全面地考察了小说的文体特征,多角度地考虑分类标准。胡应麟小 说分类对后人是有一定影响的,从清纪昀将小说分作“叙述杂事”、“记录异闻”、“缀 辑琐语”三类,可以看出二者有一定的传承关系;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 就吸收借鉴了胡应麟的小说分类观,将文言小说分为志怪、志人、传奇和杂俎等类。 今人的分类实践,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了胡应麟小说分类方法的启示,均能从体制、 塑 扬州人学硕+ 学何论文 风格、题材等多种角度米思考小说分类问题。 目前,全国占籍普查、保护工作正在各地如火如荼地展丌,为让古籍普查形成 阶段性成果,文化部提出在未来的一两年内,普奄成果除国家珍贵占籍名录外, 还要求各省编纂古籍联合目录,将全困古籍按省份分卷著录编辑出版,如何对占代 小说进行分类,则是我们必须面对和必须解决的问题。因此,通过研究、参考和借 鉴胡应麟的小说分类的做法,更具有现实的意义。 五、研究方法 利用比较分析法,通过对汉志、隋忐、史通、新唐志、四库全书、 史略中小说著录分类情况与胡应麟小说分类法比较分析,将整个研究放在小说 分类问题的比较研究背景下展丌,从宏观和微舰两个方面对胡府麟的小说分类进行 研究。 洪涛:胡应麟小说分类思想研究 第一章胡应麟及其小说观念 第一节胡应麟生平与学术著作 一、胡应麟生平 胡应麟( 1 5 5 1 1 6 0 2 ) 字元瑞,一字明瑞,浙江兰溪人。尝自号少室山人,又号 石羊生、芙蓉峰客、壁观子。胡应麟是明代中后期嘉靖至万历年问的重要学者、藏 书家,在文学、史学、文献学等方面有着卓越的成就。五岁时,即颖慧绝伦,其父 口授之书,即能成诵。七岁时,常常随父亲左右,听父亲与其他先生谈说坟典,则 心中慕艳不已,时时窃取翻阅。九岁,开始习经生业,但大部分时问仍是阅读古书, 如古周易、尚书、十五国风、檀弓、左氏及庄周、屈原、司马迁、司 马相如、曹植、杜甫等人的著作。十三四岁时就以诗名闻罩社中,十六岁补博:t 弟 子员。他博学多才,年轻时即与当时诸多文人名流均有交往,虽然年少,但往往出 语不儿,其才深得文坛领袖王世贞的褒扬与推重,王世贞撰术五子篇,以赵用 贤、李维桢、屠隆、魏允中与胡应麟为术五子,对胡应麟“许传诗统”,以农钵相 授。 力历四年( 1 5 7 6 ) ,胡应麟参加乡试中举。后四次参加会试,均不第,万历三十 年( 1 6 0 2 ) ,卒于故里。胡应麟一生追求一种超然世外的隐居生活,最大的愿望就 是不受世俗干扰,能广罗天下好书,潜心读书与著述。明史胡应麟传日:“胡 应麟,幼能诗,万历四年举于乡,久不第。筑室山中,购书四万余卷,手自编次, 多所撰著。”为了便于治学,著书立说,胡应麟毕生致力于历史文献的搜集和整理。 为了购书,他节衣缩食,甚至不惜变卖家产。正如王世贞所说:“元瑞以嗜书故, 有所购访,时时乞月俸,不给则脱妇簪珥而酬之,又不给则解衣以继之。元瑞之橐 无所不罄,而独其载书,陆则惠子,水则米生,盖十余岁而尽毁其家以为书。”为 了求书,顾不上吃穿,顾不上妻子,顾不上家庭同用,为书“毁家”,实为少见。 也胡j 衄麟:绛籍会通卷二,少室山房笔从,1 :海:i :海书店i f ;版社,2 0 0 9 ,第2 6 页。以下注引少空山 虏笔从均指此书,略去“一i :海:j :海书店“;版社,2 0 0 9 ”4 i 述。 旦 扬州人学硕十学位论文 经过十余年的艰苦努力,胡应麟的藏书据王世贞统计达四万余卷:“所藏之书 为部四,其四部之一目经,为类十三、为家三百七十、为卷三干六百六十;- - h 史, 为类十、为家八百二十、为卷万一千二百四十四;三日子,为类二十二、为家一千 四百五十、为卷一万二千四百;四日集,为类十四、为家一千三百四十六、为卷一 万五千八十。合之四力 二千三百八十四卷。”以个人之力,藏书达四力- 余卷,这使 胡应麟当之无愧地成为明代著名的大藏书家之一。胡应麟购书求书,不是为藏书而 藏书,而是为了读书著述,少室山房笔丛就是他读书时写下的综合型笔记。他 对小说有着特别的兴趣爱好,著作中对小说的研究较为精深,小说思想较为丰富, 有上补秦汉、下续广记,重构小说史之志。 二、胡应麟学术著作 胡应麟学识渊博,一生著作甚丰,涉猎j 。泛,他与杨慎、焦姚、陈耀文一道被 誉为明代中叶的四大博学家。 3 6 岁前,著作十六种二百二十余卷( 含未刊者) : ( 1 ) 已刊者( 二种) :一、寓燕还越计偕岩柄卧游抱膝蔓 涧两都华阳兰阴畸园邯郸养疴娄江白榆湖 :等集 六十余卷。二、笔从三十六卷。三、弁州律选六卷。 ( 2 ) 末刊者( 十三种) :一、六经疑义二卷。二、诸子折衷四卷。三、史 蕞十卷。【q 、婺献十卷。五、皇明诗统三十卷。六、阜明律范十二卷。 七、明世说十卷。八、古韵考一卷。九、 - - 酉山房书目六卷。十、交游 纪略二卷。十一、兜玄因志十卷。十二、酉阳续俎十卷。十三、同姓名 考十卷。 辑书十四种数百卷:一、群祖心印十卷。二、外方遐音十卷。三、两 司马录二卷。四、考榘集十卷。五、谈剑编二卷。六、采真游二卷。 七、会心语二卷。八、百家异苑若干卷。九、校雠宋太子集若干卷。十、 经籍会通四十卷。十一、图书博考十二卷。十二、诸子汇编六十卷。十 三、虞初统集五百卷。十四、刘孝标骆宾王遗文。 诅胡心麟:经籍会通卷- 二。少室山房笔从。第2 6 页 洪涛:胡戍麟小说分类思想研究旦 3 8 岁时又著成十三种百余卷: 一、诗长啸集等二十余卷。二、笔丛四卷。三、史评十卷。四、古 乐府二卷。五、隆万新闻四卷。六、隆力杂闻六卷。七、补刘氏山栖志 十六卷。八、澄怀录一卷。九、抱膝篇十卷。十、真赏篇十卷。十一、会 心语四卷。十二、唐诗名氏补忘若干卷。十三、二酉缀遗三卷。另有他书 未成者数百卷。 另据四库全书总目记载,少室山房续稿十五卷( 浙江汪汝琛家藏本) : “明胡应麟撰。应麟有笔丛,已著录。是编儿两都集一卷,兰阴集一卷, 华阳集十卷,养疴集二卷,青霞稿一卷,仅止五种。盖类稿未出以 前,随作随刊之本也。”,惜今不见。 据陈卫星考证,“万历十六年( 1 5 8 8 ) 之自 ,胡应麟著述可考者总计4 9 种1 0 3 6 卷,成书存世1 6 种共计2 1 1 卷,不存者3 3 种共计8 2 5 卷,还有未成书数百卷。此 后至胡应麟去世( 1 6 0 2 ) ,- 叫- l f j , 匕匕还有书成,但无相关材料记载,故无从考焉”。 胡应麟著述今仅存5 部1 6 种,共计2 1 1 卷,分别是: l 、少室山房类稿1 2 0 卷; 2 、少室山房笔丛4 8 卷; 3 、诗数2 0 卷; 4 、甲乙剩言l 卷; 5 、皇明律范2 2 卷。 少室山房类稿为诗文合集,共1 2 0 卷,其中诗集4 0 卷、文集8 0 卷;少 室山房笔丛4 8 卷,为学术考证笔记,全书涉及范围相当广泛,经籍、子史、艺文、 释道、古器乃至社会杂闻,均有所论列;诗薮为诗论,是一部评论历代诗歌的 诗话,分内、外、杂、续四编,共2 0 卷;4 9 岁编成文言小说集甲乙剩言1 卷, 计2 9 篇。阜明律范2 2 卷,系胡应麟选明代可为典范之诗作,编辑而成。 国是晗:胡j 啦麟年讲,北京市历史学会编吴晗史学论蒋选集第一卷,北京:人民 i ;版 l :,1 9 8 4 年,第4 0 5 页 圆四库伞书总日卷一订七i 几集部三l 二别集类存u 六 陈卫星:胡膨麟薯述考,图书情报论坛,2 0 0 7 ( 4 ) ,第6 9 页 园陈卫星:胡心麟善述考,图书情报论坛,2 0 0 7 ( 4 ) ,第6 7 页 兰 扬。h 大学硕十学位论文 他的著述中,有诗文的创作,有文学的批评,有对儒家经典的研究,有对佛、 道诸家的分析,有对古文献发展历史的考订,有音韵训话的探讨,还有对当代史事 的记载,其治学范围之广令人叹服。仅就古代小说来说,他研究了古代小说发展源 流,分析了古代小说内容方面的特点,划分了古代小说的类别,他还分析了古代小 说产_ q - i n 得以流传的社会因素,研究了保存古代小说丰富材料的古文献的情况等 等。胡应麟对中国古代小说研究的成果,在少室l l j 房笔丛中得到了很大程度上 的反映,论及具体小说作品多达数百部。 第二节胡应麟小说观念 一、厘清前代小说观念,创新小说思想 胡应麟对占代文言小说的研究和论述,主要集中于少室山房笔丛,而其中 九流绪论、二四缀遗、经籍会通、庄岳委谈以及 j i 部l f 讹等则较为 全由i 地反映了胡应麟的小说研究成果。胡应麟对前人小说思想进行总结和清理,创 新小况思想,主要体现在包括作品艺术研究、辨伪考证、考辨源流、小说分类以及 基于文献考察的理论上的归纳和总结。 首先,他把“小说家”和“小说类”作了区分,指出了古代小说观念与自己所 处时代的小说观念不同。“汉艺文忐所渭小说,虽日街谈巷语,实与后世博物、 志怪等书迥别,盖办杂家者流,稍错以事耳。如所列伊尹二十七篇、黄帝 四十篇、成汤三篇,立义命名动依圣哲,岂后世所谓小说乎? 又务成子十 一篇,注称尧问;宋子十八篇,注言黄老;臣饶二十五篇,注言心术;臣成一 篇,注言养生,皆非后世所谓小说也。”山胡应麟虽没有直接分出古代“小说家”和 后世“小说类”,但我们从其所谓:“小说,子书流也,然淡说理道或近于经,又有 类注疏者”圆可以看出他指的是汉志中丛残小语一类“小说家”作品;而“纪述 事迹或通于史,又有类志传者”,则叮断定足作意好奇一类的“小说类”作品。固 吹贝蜒页 撤琊粥粥 第第第第从从从从笔笔笔笔虏房房房宅宅空室 协协协协 f f f f卷卷卷卷论论论论绪绪绪绪流流流流 l l l l j j j j 麟瞵麟麟 wh:_眦咐胡胡胡胡 q 怛 遏 童 洪涛:胡庶麟小说分类思想研究堕 其次,总结了自六朝至明朝的小说创作情况,指出了小说创作繁荣景象的原因。 胡应麟在综合分析古代文言小说状况的基础上指出:“凡变异之谈,盛于六朝,然 多是传录舛讹,未必尽幻设语。至唐人乃作意好奇,假小说以寄笔端,如毛颖、 南柯之类尚可,若东阳夜怪录称成自虚,玄怪录元无有,皆但可付之 一笑,其文气亦卑下亡足论。宋人所记乃多有近实者,而文彩无足观。本朝新、 余等话本出名流,以皆幻设而时益以俚俗,又在f j 数家下。惟广记所录唐 人闺阁事咸绰有情致,诗词亦大率可喜。”胡应麟认为小说著述繁多,传播广远, 生命力强,大雅君子观念上轻视小说,遇到具体作品就失控变为喜爱,原因是“怪 力乱神,俗流喜道,而亦博物所珍也。玄虚广莫,好事偏攻,而亦洽闻所昵也 至于大雅君子,心知其妄而口竞传之,旦斥其非而暮引用之,犹之淫声丽色,恶之 而弗能弗好也。夫好者弥多,传者弥众,传者日众则作者同繁,夫何怪焉? ”暂胡 应麟的这番见解,也是对自订代小说观念较为精当的清理。 第三,指出时代不同,小说观念不同;作者身份不同,小说优劣不同。如他对 于魏晋六朝小说与唐代小说的对比分析,就说明不同时代,小说观念不同:“魏晋 好长生,故多灵变之说;齐梁弘释典,故多因果之淡。固“变异之谈,盛于六朝, 然多是传录片讹,未必尽幻设语。至唐人乃作意好奇,假小说以寄笔端。 六朝小 说与唐人小说之所以出现巨大差异,是有其深刻社会文化背景的。“南北朝佛教大盛, 小说作者相信鬼神实有,遵从实录精神。唐代国力强盛,社会繁荣,审美风尚雄健 瑰丽,好奇尚异,对鬼神灵变的信仰淡化。文人们喜欢在小说中驰骋想象,显示文 彩。” 在谈到小说作者身份时,他说“小说,唐人以前纪述多虚而藻绘可观,宋人 以后论次多实而彩艳殊乏。盖唐以前出文人才士之手,而宋以后率俚儒野老之谈故 也。” 这说明作者身份不同,小说优劣不同。 胡应麟对小说在创作形式、数量、作者、题材、传播等方面的不同变化进行了 俘黄罔炎:学科交叉j 学术错位论胡心麟的小说学术史成就,明清小说研究,2 0 0 3 ( 1 ) 乳胡应麟: 几流绪论卷下,少室山房笔从,第2 8 3 页 页页页页 捌碰粥捌 第第第第从从从从笔笔笔笔房房房房室室空室 小岱协协 中下下下卷卷卷卷遗论论论缀绪绪绪眄流流流瞵麟麟麟h眦h眦_眦h眦胡胡胡胡 t 傅 噜 1 6 。扬州人学硕+ 学位论文 分析和论述,指出不同时代有彳同的小说概念和不同的小说作品,体现了他对前人 小说思想的创新。 二、重构中国文言小说史,勾勒小说发展历程 胡应麟研究中国文言小说史,其中一个目标是重构中国文言小说史,立志上补 汲冢,下续太平广记。为了重构中国文言小说史,他首先探索了小说的源头: “古今志怪小说,率以祖夷坚、齐谐。然齐谐即庵,夷坚即 列耳。二书固极诙诡,第寓言为近,纪事为远。汲冢琐语十一篇,当在庄、 列前。柬皙传云诸国梦卜妖怪相书,盖古今小说之祖,惜今不传。”还 有“汲冢琐语,盖古今纪异之祖”,“山海经,古今语怪之祖”、燕月子为“古 今小说杂传之祖”哪以及“飞燕,传奇之首也;涧冥,杂俎之源也:搜神, 玄怪之先也;博物,杜阳之祖也。”等等 他立志一l 二补汲冢,是因为:“汉、唐、六代诸小说几于无不传者,今单行别 梓虽寡,太平广汜之中一目可尽,御览诸书往往概见,郑渔仲所谓名1 实存 也。宋人诸说虽f l j 载百川i 学海、诸家汇刻,及睢行夷峰、捏史之类,盛 于唐前,然曾氏、陶氏二书辑类各近千家,今所存十不二三矣。”为此他准备从史 籍、诸子、诗歌、杂著中发掘小说成份,整理出先秦小说人貌,补齐先秦及汉代小 说。即如他所说“余尝欲杂摭左、国、纪年、周穆等书之语怪者;及南 华、冲虚、离骚、山海之近实者;燕丹、墨翟、邹衍、韩非之 远诬者;及太史、淮南、新序、说苑之载战国者,儿瑰异之事,汇为一 编,以补汲冢之旧。” 至于下续太平广记,亦如他所说“太平广记虽五百卷,然自洪荒至宋己 数千年,又合众小说数百家而成,余尝欲取宋太平兴幽后及辽、金、元氏以迄 子明,凡小说中涉怪者,分门析类,续成广记之书,殆办五百余卷,其诬诞嘹 然,泊好奇剿掇、文士徘谑概举芟之,或不致后来之诮云。” 也就是漉,他的下续 炙 6 o页页页页 乱3 3 2 3 8 8 6 6 3 2 2 3 3 第第第第第 瓤趴扎轧瓤 从从从从从笔笔笔笔笔虏房房房房山山山山山室室室空室 小协m 协协 f 下下中中卷卷卷卷卷讹论论遗遗币绪绪缀缀部流流西酉 心几儿|!一 引“轧c c 麟瞵蛲麟瞵 成主:心心心 胡胡胡胡胡 v 霉每善蟹 洪涛:胡应麟小说分类思想研究 旦 是取宋太平兴国后及辽金元以迄于明的小说虚构故事,分门别类编排,与太平广 记相承。他曾亲手编纂大型小说类书两部,一是百家异苑,所收自汉至宋各 个朝代的志怪小 兑;二是虞初统集五百卷,可惜该书早佚,具体内容也无从考 证。并辑佚酉阳杂俎、夷峰志、搜神记等小说集三部,创作小说甲乙剩 言一部。 胡应麟立志上补汲冢,下续太平广记,探索了小说的源头,分析考证出: 汉代小说“亦杂家者流,稍错以事耳”:魏、晋小说“多灵变之说”;齐、梁小说“多 因果之谈”;唐代小说“纪实多虚而藻绘可观”;宋代小说“多有近实者,而文彩无 足观”;明代新、余等话,“以皆幻设而时益以俚俗,又在前数家下”,描述 了各个朝代小说的不同面貌征,重构了中国文言小说史,勾勒出了中国文言小说的 发展历程。 三、更定九流,给予小说独立的文体地位 两汉学者刘歆作七略,。其中诸了略将先条和汉初诸子学派分为十家, 即: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杂、农、小说家,- 并分别指出其学术渊源 及主要特点。班固汉书艺文志即据刘歆蜕,著录各家著作与人物。云:“诸 子十家,其可观者,九家而已。皆起于王道既微,诸侯力政,时君世主,好恶殊方。 是以九家之术,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若能修六艺之术,而观此九家 之言,舍短取长,则可以通万方之略矣。” 胡应麟认为诸子流别,因为时代变迁,诸家互有损益,班固所定“九流”已经 不能适应于今天的实际情况,故戍重定九流:“余所更定九流,一日儒;二日杂( 总 名法渚家为一,故日杂,古杂家亦附焉) ;三日兵; f q 曰农;血日术;六曰艺;七 日说;八日道;九日释。”他重定九流的依据是古今书籍的盛衰状况,他指出“后 世杂家及神仙、小说同繁,故神仙白与释典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