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金代东北籍作家研究.pdf_第1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金代东北籍作家研究.pdf_第2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金代东北籍作家研究.pdf_第3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金代东北籍作家研究.pdf_第4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金代东北籍作家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金代东北籍作家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中 文 摘 要 金代文学是古代文学中的重要一环,而金代东北作家及其创作又是金代文学中 不可或缺的。长期以来,拘于正统思想和民族狭隘观念,以及战争的破坏,对金代 作家作品的研究一直重视不够,金代文学在当前的研究中仍是比较薄弱的一个环节, 而金代东北籍作家尤其受到忽视和冷落。而东北作家以其质朴刚健的气质,使金代 东北文学具有其独特风貌,他们的创作中合了北方浑厚雄深的地域文化,具有重要 的研究价值。 金代东北作家八十六人,存世散文一百七十五篇,残文四则,诗歌二百六十六 首,残诗四十五则。金代东北作家创作可以分为三个时期: 自太祖立国到海陵统治时期为金代前期。这一时期东北文坛主要有完颜旻、完 颜杲、完颜宗翰、完颜宗望、完颜宗弼、完颜没里也、完颜元宜、高衎、邢具瞻、 王仲通、完颜亮等。他们的散文以实用性的书、文、表、议、疏等为主,内容多反 映内政外交,风格质朴豪放、直率朴野。诗歌创作处于萌芽期,此时期诗人数量有 限,风格淳朴、清新;最突出的是海陵王完颜亮开创了雄健卓厉的文风。金初东北 文学反映了金初武力强悍、雄心勃勃的精神风貌。 世宗、章宗时期为金代中期。这一时期,金朝本土作家崭露头角,主要有高德 裔、 徒单克宁、徒单镒、完颜宗皓、完颜宗磐、张汝为、石抹輗、王遵古、王庭筠、 刘仲尹、完颜允恭、完颜奉国、张汝霖、李献可、完颜璟等。虽然也都是翰林词臣, 但体裁较前期增多,主要有书、疏、表、碑、记、跋等。中期散文创作也更加成熟, 议论更加深入,叙事功能加强,叙事、议论、说理、抒情相结合,传奇志异的内容 开始凸显。诗歌创作上,显示出成熟典雅的诗歌技巧,写得圆熟精致,艺术造诣很 高,手法纯熟,语言技法精炼,深得汉文化的濡染。 卫绍王完颜永济即位到金朝灭亡为金代后期。这一时期是金朝的衰落期,社会 动乱,兵连祸结,内外交困。由于客观现实的激发,文风颇多慷慨悲壮之音,气骨 苍健。散文议论功能和叙事功能加强,有的论证有理有据,层层深入;有的夹叙夹 议;有的记事议论相结合,以记事为主,夹以少许议论;有的叙事极富传奇色彩, 情节灵异,想象奇特,描写奇异之事更是绘声绘色;有的集叙述、描写、议论于一 体等等。文笔纯熟优美,流畅自如。诗歌创作上忧时伤乱的题材渐趋加强并成为诗 歌的主旋律。同时表现出高度的写作技巧,诗笔圆熟,技法更加细腻、深沉、典雅; 风格淡远平实、苍茫凄凉、浑雅醇厚、气骨苍劲、沉郁顿挫。 金代东北籍作家研究 2 本文写作的目的在于对金代东北作家、作品资料进行统计、归纳、分析,重点 对作家生平、创作、成就地位等方面进行考察和研究,对前人已有研究的作家作品 作补充和拓展性研究,对未受今人重视的作家作品进行开创性的研究。以作家为中 心,研究金代东北文学的发展轨迹,将其概貌以文学史的方式描述出来,以求展现 出金代一百二十年间东北文坛的整体风貌和地域文学特征。为金代东北文学的研究 提供了目前较为完备、详尽的资料和线索,具有开拓意义。 关键词:金代;东北籍作家;文学研究 3 abstract jin ancient literatur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literature, while the northeast writers and their works jin jin literature is indispensable. for a long time, arrested in the narrow views of orthodox thinking and the nation, and the destruction of war, on behalf of writers and works of gold has been inadequate attention, the jin dynasty in the current research literature is still relatively weak link, and jin northeast writer in particular, ignored and left out. the northeast writer pu gangjian temperament of its quality, to make payments on behalf of the northeast with its unique literary style, their co-creation of the north vigorous male deep local culture, has important research value. jin northeast writer 86 people, surviving prose 175, article 4 residues, poetry 266, poetry 45 residues. northeast of jin writers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periods: hailing from the pacific zu liguo to reign as the golden generation of early. northeastern literary circles during this period mainly wanyan min, wan yan gao, yan zonghan end, wanyan were looking, finished yanzong bi, wanyan not in too, complete yanyuan yi, high-kan, with xing zhan, wang tong, wanyanliang so. their essays to practical books, texts, tables, meeting, thinning, etc, the content reflects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multi-style plain bold, forthright park wild. poetry in its infancy, the limited number of poets of this period, style simple, fresh; most notably hailing wang zhuo li wanyanliang created a vigorous style of writing. literature reflects the northeast in early gold gold powerful force early, ambitious spirit. sejong, gold mid chapter were the period. during this period, jin budding local writers, mainly of high german, only single-knin, only single-yi, complete yanzong hao, wanyan were set, exposition of the stone wiping yi, wang accordance with traditional, wangting jun, liu zhong yin, yan yungong end, end yanfeng guo, zhang rulin , li xian can, wan yan jing, etc. although the words are also hanlin chen, but the genre more previous period, mainly books, sparse, tables, tablet, note, postscript, etc. medium-term and more mature prose, talk more in-depth, narrative features to enhance, narrative, argument, reasoning, emotion combined transfer the contents of high aspirations began to highlight the differences. poetry, indicates that the mature and elegant poetic techniques, written in mature, sophisticated, high artistic attainments, means skilled, language techniques refined, 金代东北籍作家研究 4 won the chinese culture ruran. shao wei jin wang wanyan yongji throne to die for the golden generation of late. this period is the decline of the jin period of social unrest, war-torn home and less abroad. as the objective reality of excitation, many generous tragic style of sound, air-bone tsang kin. prose narrative function and enhance the roles of discussion, some argument was reasonable, deepens; some narrative discussion; some discussion notes combined with notes mainly folder to a few comments; some narrative and colorful history , supernatural plot, imagine strange, strange things description is vivid descriptions; some set of narrative, descriptive, argumentative, etc. in one. skillful pen beautiful, flowing freely. poetry on the subject of chaos are worried injury gradually strengthened and became the main theme of poetry. also showed a high degree of writing skills, poetic writing more mature technique is more delicate, deep, elegant; style apprehension plain, vast desolate, muddy elegant full-bodied, air-bone vigorous, contemplative. the purpose of this writing is on the money on behalf of the northeast writers, works statistical data, draw conclusions, analysis, focusing on the writers life, creativity, achievement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status of investigation and research on previous studies of the authors of works to supplement and expand study, the authors were not modern people attach importance to carry out pioneering research work. writer-centered literary fellowship on behalf of the development path of the northeast, to overview the way to describe the history of literature, in order to show the jin dynasty 120 years northeast literary style and the overall characteristics of regional literature. to jin northeast of the current research literature are more complete, detailed information and leads ground-breaking. key words: jin dynasty; dongbei; writers; research 99 承 承 诺诺 书书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在导师指导 下独立完成的,学位论文的知识产权属于山西大学。如 果今后以其它单位名义发表与在读期间学位论文相关的 内容,将承担法律责任。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文献资 料外,本学位论文不包括任何其它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 或撰写过的成果。 学位论文作者(签章) : 20 年 月 日 5 前 言 公元十世纪初到公元十三世纪前期,在祖国的北半部建立了金朝。金朝是由我 国历史上的女真族建立起来的封建王朝。公元 1115 年,女真族完颜部落的首领完颜 阿骨打(即金太祖完颜旻) ,打败了辽国的军队,统一了今天的黑龙江、吉林的大部, 在上京 (今黑龙江省阿城县城郊白城) 称帝, 国号金。 金朝于公元 1125 年、 公元 1127 年先后灭亡了辽朝和北宋,进而据有淮水以北的中国广大地区,而与偏隅江左的南 宋王朝对峙。疆域幅员广阔,实力雄厚,雄踞于北中国约一百二十年之久,直至公 元 1234 年,被新兴的蒙古所灭。 一、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方法和有关研究现状 本课题以金代东北作家为研究对象,重点对作家生平、创作等方面进行考察和 研究,将其概貌以文学史的方式描述出来,以求展现出金代一百二十年间东北文坛 的整体风貌和地域文学特征。 金代文学是古代文学中的重要一环,金朝所辖地区的汉族地区居民和北方的少 数民族多质朴刚健的气质,使有金一代的文学具有前代文学所没有的独特风貌。但 长期以来,拘于正统思想和民族狭隘观念,以及战争的破坏,对金代作家作品的研 究一直重视不够,金代文学在当前的研究中仍是比较薄弱的一个环节,仅限于元好 问等为数不多的几个大家身上,而金代东北籍作家及其创作,尤其受到忽视和冷落。 金代文学在近几十年才逐渐受到重视。就文学史著作的研究而言,作家研究是 文学史的重要内容,但游国恩主编的中国文学史除元好问和董解元西厢记诸 宫调分别设专节外,只是在“辽金文学的发展”一节中涉及到一些作家,如吴激、 蔡珪、党怀英、赵秉文、王庭筠、邓千江、折元礼、赵元、宋九嘉,东北籍作家只 提到王庭筠。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主编的中国文学史也是如此。他们新编的 中国文学通史金代部分已大为改观,重点论述了二十多位作家,但对东北籍作 家的关注仍然匮乏。詹杭伦着金代文学思想史和张晶辽金诗史 、 辽金元诗 歌史论篇幅更大,内容更详。前者论及众多作家的生平、创作诸问题,对蔡珪、 党怀英、李纯甫、王若虚等人做了深入的论述,东北籍作家只论及了王庭筠等个别 几人。后者以作家为中心,研究金诗发展轨迹,于作家研究方面更趋细致。但东北 籍作家仅涉王庭筠、李经及少数民族诗人完颜亮、完颜璟,完颜璹,论述仍不系统、 不全面。 中国文学史话 (辽金元卷) ,介绍了约 50 位金代作家的生平及创作等方 面情况,其中对中小诗人的介绍评价比以前的著作更详细些,对东北籍作家也有了 金代东北籍作家研究 6 较多的关注,但限于完颜亮、刘仲尹、庞铸、完颜璹、李经、高宪、王浍、完颜雍 等近十位作家的生平和创作情况。对其它的东北籍作家的生平、创作等诸问题尚无 人问津。 就单个作家的研究而言,作家研究早在许文玉金源的文囿时就已起步。该 文特为王寂、王若虚、元好问三位作家立传。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前,此类文章寥寥 无几,东北籍作家研究更是一项空白。八十年代后,金代作家研究渐趋深入,但也 仅限于像元好问、王若虚、宇文虚中、赵秉文、李纯甫、王寂等成就较为突出的作 家,东北籍作家仅限于王庭筠、完颜亮、完颜璹等少数几个,东北作家研究虽有一 定进展,但仍很不够。其它成就地位有限的东北籍作家基本未予关注,没有得到足 够的重视。 面对金代东北文学如此匮乏的研究现状,本课题尽最大可能全面、细致地将金 代东北作家展现出来,参考大量史料,考论结合,由点到面,点面结合,将对作家 个体生平创作的考论与对整个金代东北文坛面貌的研究结合起来。而这些对于推动 东北地域文学、文化的深入研究,传承地域优秀文化传统,填补金代文学研究空白, 无疑是很有意义的。 论文的研究成果和创新点表现在以下方面: 首先,本论题第一次对金代东北作家作较为全面的统计与整理。在此之前,金 代东北作家的总数尚未有过全面统计,本论题拟统计人数为 86 人。我们系统考察了 金代东北作家群体,为金代东北文学的研究提供了目前较为完备详尽的资料和线索, 有开拓意义。 其次,对前人已有研究的作家作品作补充和拓展性研究,对未受今人重视的作 家作品进行开创性的研究。如完颜旻、完颜勖、邢具瞻、完颜允恭、完颜匡、术虎 遂、徒单镒、李献可、完颜元宜、完颜宗磐、完颜宗弼、高宪、王庭坚、王万庆、 完颜素澜、王浍、张澄等的创作皆有一定成就,却少有人论及。 二、关于本文几个概念的说明 1、作家的选定标准 本论文所收录的东北作家以籍贯为主要标准,有的东北籍作家主要创作活动不 在东北,也一并入选。对于迁居或仕宦于此地的占籍作家不作收录。但对于籍贯无 定论的作家予以收录,如王元粹、庞铸、刑具瞻、田锡的籍贯仍无定论,本文一并 收录。本文所录作家仅包括诗文作家,即有诗文别集传世者。 7 2、分期问题 研究金代东北籍作家,首先我们要明确金代文学的分期。这对研究金代东北籍 作家创作风格的成因及影响都是有积极意义的。关于金代文学的分期,史学界看法 尚不一致。多数学者像吴梅、郑振铎、游国恩、周惠泉等人基本上参考元好问和清 人的论述,将之分为初、中、晚三个时期。具体来说,金代初期(1115-1160) ,从 金朝建国道海陵王末年,是所谓的“借才异代”时期;金代中期(1161-1213),从金 世宗初年到卫绍王末年,主要是金世宗、金章宗两朝,又称“大定、明昌时期”或 “国朝文派”时期;金代后期(1213-1234),从金室南渡到金代灭亡。与通行的分法 不同,张晶在辽金诗史中不单纯依傍历史分期,结合金诗发展实际,在三分法 的基础上,将金亡前后元好问及其遗民诗人的创作视为升华期。詹杭伦金代文学 思想史则将金代文学的发展分为五个时期,即金初(自太祖收国初 1115 年到海陵 正隆末 1161 年) 、金中叶(金世宗时期) 、金中叶(金章宗时期) 、金末(卫绍王大 安初至哀宗天兴末) 、金亡(金亡至元朝建号前) 。 张晶对金代文学的分期是从金诗发展的实际出发的,元好问及其遗民诗人的创 作是金诗创作的巅峰期,应予足够的重视。而詹杭伦是从金代文学思想的准备、兴 盛、转折、复兴、总结的角度进行划分的,这符合金代文学思想发展的基本规律。 我们结合金代东北籍作家创作的实际,将金代文学分为三个阶段,即金代前期 (1115-1160) 、金代中期(1161-1208)、金代后期(1209-1234)。此外由于一些作家 的资料仅有个别零星片断的记载,无法准确判断其所处的年代,对此学术界也存在 一定的争议,因此一些作家的时期断定只能暂时作为存疑,留待以后做进一步研究。 3、作家作品排查依据 我们主要以阎凤梧、康金声主编的全辽金诗 (上、中、下)和阎凤梧主编的 全辽金文 (上、中、下)为依据进行排查(包括祖籍有争议的作家) ,共统计东 北作家 86 人,散文 175 篇,诗 266 首,残文 4 则,残诗 45 则。 本文希望通过对金代东北作家进行整体扫描和微观探析,对其生平、创作进行 梳理,对其创作风格进行深入论断,以期更加完整、准确地反映金代东北作家的价 值和地位。正文分为三三部分,每一部分都是先论述时代背景和总体的文学风貌。再 对当时文坛的主要大家分节进行介绍,主要介绍作家的生平仕历、创作、艺术成就、 在文坛上的地位影响等。文末的附录部分是作者对金代东北作家的统计整理,以便 读者可以更加完整明晰地了解金代东北作家的生平创作情况。 金代东北籍作家研究 8 第一章 金代前期东北籍作家 女真人本为东北白山黑水间山林草原地带的古老民族。建国前以狩猎、畜牧为 主。女真完颜部不断发展壮大,逐步取得了统帅诸部落的军事优势。公元 1113 年 12 月,完颜阿骨打嗣位为都勃极烈,担任了女真军事部落联盟首领。女真部落长期受 邻国(特别是辽朝)的奴役,为自立自强,并寻求向外发展的机会,渤海人杨朴向 阿骨打建议说: “大王创兴军旅,当变家为国,图霸天下,谋为万乘之国,非千乘所 能比也。诸部兵众皆归大王,今力可拔山填海,而不能革故鼐新。大王册帝号,封 诸藩,传檄响应,千里而定。东接海隅,南连大宋,西通西夏,北安辽国之民,建 万世之磁基,兴帝王之社稷。 ” 。 就这样阿骨打于公元 1115 年正月即位,为金太祖, 国号大金,改元收国。金用武得国,不断发动攻辽略宋的战争。 金朝统治者在建元开国之初,忙于灭辽攻宋,不暇偃武修文。清人庄仲方金 文雅序中载: “金初无文字也,自太祖得辽人韩昉而始言文,太宗入宋汴州取经籍 图书,宋宇文虚中、张斛、蔡松年、高士谈辈先后归之,而文字煨兴,然犹借才异 代也。 ” 金太祖完颜旻在位期间,以文学鸣世者极为少见。从金太宗完颜晟即位后, 情形大为改观,相继罗致宋朝许多文士,他们为金初文学增辉添色。使寂寞的金初 文坛呈现出蓬勃生机。 金史文艺传序也记载“金初未有文字,世祖以来渐立条 教。太祖既兴,得辽旧人用之,使介往复,其言已文。太宗继统,乃行选举之法; 及伐宋,取汴京图籍,宋士多归之。熙宗款谒先圣,北面如弟子礼金用武得国, 无以异于辽,而一代制作能自树立唐、宋之间,有非辽世所及,以文而不以武也。 ” 这段话,简明扼要的勾画出了金初几位帝王在发展文化事业上所做的贡献,他们使 金朝从无文字到有文字,从不大重视文化到重视文化,公文书牍遣词造句也有朴实 无华走向华赡,同时教育皇室子弟走向文学,学习汉文化,喜爱汉文学,培养了金 朝自己的一代文学家。 这一时期的东北作家创作较为沉寂,有诗文记载的金朝东北作家较少。其中有 名者更是屈指可数。东北籍作家生长在北方的土地上,他们的创作风格体现了北方 文化所赋予的审美特质。完颜朂、完颜亮为代表的女真族作家创作出了与金初蓬勃 向上的开国气象和勇于进取的民族精神、开放意识相适应的文学作品,体现出质朴 豪放、直率粗犷的北方民族的文学特色,尤其是以完颜亮为代表展现本朝文学特色 徐梦莘着.三朝北盟会编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33 页 (元)脱脱等撰.金史文艺传(卷一二五)z.北京:中华书局,1975.1604 页 第一章 金代前期东北籍作家 9 的雄健踔厉文风的萌生。 第一节 金代前期东北作家及其散文创作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收国元年(1115)至海陵王完颜亮正隆六年(1161)是金代 散文初期阶段。此阶段,东北作家创作的散文从文体上看以国书、诏令、上表、记 体文等为主,主要是涉及内交外政的文章。作家以女真族为主,此外还有少数汉族、 契丹族及渤海作家。从整体上看,金太祖时期,文风简朴,不事华赡;而金太宗、 金熙宗、海陵王时期开始注重文采,修辞铺排,重修饰,行文间或骈俪,但在女真 族粗豪质朴性格的濡染下,东北籍作家的文章以直抒胸臆为主,文风简朴刚健而不 失典重。 金初东北籍作家主要有完颜旻、耶律余绪、完颜杲、完颜晟、完颜宗翰、完颜 勖、完颜元宣、高衎、完颜宗弼、完颜宗宪、徐卓、张汝为、完颜宗磐等,其中以 女真贵族作家为主。此时他们的创作以实用文为主,主要有书、表、册文、牒、议、 疏、记等文学体裁。除“记”外,基本上属于应用文一类,可见散文体裁很狭窄。 一、完颜旻 完颜旻(1068-1123),本名阿骨打,亦作阿固达,世祖劾里钵第二子,历世祖、 肃宗、穆宗、康宗四世,屡立显功,康宗即世,袭位都勃极烈,收国元年正月即皇 帝位,国号大金。天辅七年,崩于部堵泺西行宫。天会三年,上尊号武元皇帝庙号 太祖。太祖的书很多,写给宋徽宗的就有八封,此外还有与宋誓书 、 与辽天祚 帝书 、 与高丽文孝王书 。这些书的内容多为太祖创业过程中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 的策略,政论性、说理性很强。例如与宋誓书 (全文见全辽金文 ) ,实际上就 是联宋攻辽的策略,是对联宋攻辽盟约的阐述,又是对宋主违约的谴责。书的开头 以“取天下之器”在于“信与义”为论点,说明辽主失道是金兵兴师诛吊之由。接 着,阐述宋“遣使航海计议”与金所定盟约的内容,最后发出违约必将受惩罚的誓 言“天地鉴察,神明速殃,子孙不绍,社稷倾危” ,誓辞坚定果断,既为自己所誓, 又是对宋的约束。虽为“誓”书,但不是单纯地发誓,而是讲明了“誓”之理,是 一篇逻辑性很强的论说文。 再如天辅元年(1117)金太祖完颜旻与高丽文孝王书文: 兄大女真金国皇帝致书于弟高丽国王:自吾祖考介在一方,谓契丹为大国,高 丽为父母之邦,小心事之。契丹无道,凌轹我疆域,奴隶我人民,屡如无名之师。 我不得已拒之,蒙天之佑,获殄灭之。惟王许我和亲,结为兄弟,以成世世无穷之 金代东北籍作家研究 10 好,仍遗良马一匹。 文章外柔内刚,表面说邦国间旧谊,兄弟之情,实际为拉拢高丽国灭辽。首先诉说 辽主无道、奴役人民,凌略疆土,以表现自己伐辽正义之举,希望高丽与女真结为 兄弟,成万世之好。恩威并施,为剿灭辽国而无后顾之忧。语言通俗、简明、朴实、 坦率,不假修饰。 二、耶律余睹 耶律余睹,辽宗世子。太祖起兵伐辽时,请自效于辽主,以功累迁金吾卫大将 军,为东路都统。及太祖已取临潢府,以所部款降,仍以旧官领所部。天会三年, 任元帅右都监,败宋兵于汾河北。天会十年,于同党谋反,事发,伏诛。天辅五年 所作降金书 (全文见全辽金文 )开篇即述辽主无道: “辽主沉湎,荒于游畋, 不恤政事,好佞人,远忠直,淫刑吝赏,政烦赋重,民不聊生” ,语言简约率直,朴 实无华,不假修饰。 三、完颜杲 完颜杲(?1130) ,本名斜也,金世祖第五子,太祖同母弟。收国元年,为国 论吴勃极烈。天辅元年,下金山,克泰州。天辅五年,为忽鲁勃极烈,都统内外诸 军,取中京,降西京。六年,克高、恩、回纥三城,进驻中京。太宗即位,为谙班 勃极烈,与宗干共治国政。天会三年,杲领都元帅,居京师,遣宋翰、宋望分道进 兵。四年,再伐宋,掳宋二主。八年薨。皇统三年追封辽越国王。正隆间,例封辽 王。大定十五年,谥智烈。其与宋理宗索逃人书 (全文见全辽金文 )语言质 朴、开门见山,毫无修饰之辞。再如上太祖谥号表写于天会三年,被太宗采纳, 表文是要求增谥太祖之谥号的,全文重在论述增谥的理由。开头以三皇五帝之功德 为例,说明“功德克配于乾坤”者应该“称号久光于竹帛”的道理。接着追述太祖 的功德,最后提出应该追增太祖谥号的建议。表文具有严密的逻辑性。 四、完颜宗翰 完颜宗翰(1079-1136) ,本名粘没喝,汉语讹为粘罕、尼堪,国相撒改长子, 一生戎马,历太祖、太宗、熙宗三朝,均为名将,在征辽伐宋中,屡建奇功。由移 赉勃极烈、右军统升至左副元帅、国论勃极烈兼都元帅。熙宗朝,进拜太保、尚书 令,领三省事,封晋国王。天会十四年薨,追封周宋国王。正隆二年,例降金源郡 王。大定间,改赠秦王,谥桓忠。金初帝王将相的散文都很出色,但比较有代表性 的,当数完颜宗翰的狱中上熙宗疏 。其狱中上熙宗疏 (全文见全辽金文 ) , 一改太祖时期朴实无华的文风。全文分为四部分内容:鸣冤、述功、言过、请赦。 第一章 金代前期东北籍作家 11 开篇言周公为周朝建功立事,勤劳王家,其功于世无愧,尚有流言。更何况后世那 些不及周公的人呢?接着述说自己的功绩,以表自己的忠心,并请求出师。 “欲竭驽 钝之力,尽浅拙之谋,以狂孽指日可安。 ”待功成而身退。宗翰不但是金初首屈一指的 开国名帅,也是通今博古的一大才子;不但有武略,而且有文才。此篇言辞凄切, 英气勃然,融典于文,了无痕迹。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骈偶铿锵,排比迭宕,有 中原汉赋大家的风采。与太祖时期的文章相比,这篇文章富于文采,婉转而不直率, 较讲究修饰排事。 五、完颜宗望 完颜宗望(?-1127)本名斡鲁补,又作斡离不、斡里雅布,太祖第二子。太祖 已定燕京,为征辽军副都统,大败辽军,迫辽主归降。太宗即位,上伐宋策,先以 监军事,继为右副元帅,率师南进。天会四年十二月,与左副元帅宗翰合兵逼汴京, 宋主奉表降,掳徽、钦二帝,是月,薨于军中。天会十三年,追封魏王。皇统三年, 追封许国王,又徙封晋国王。天德二年,赠太师,加辽燕国王。正隆二年,例降封。 大定三年,改封宋王,谥桓肃。完颜宗翰、完颜宗望贺俘宋主表 (全文见全辽 金文 )本为贺表,但内容并非全为祝贺,而是同时说明伐宋的理由。文章开始记述 了奉诏伐宋的经过和结果, 即赵桓出降稽首, 接着说明伐宋胜利是因为 “得道多助” , 符合天命,强调金兵是出于不得已才兴师问罪的,意在说明宋帝被俘是咎由自取。 文章最后以赞颂胜利收尾。 六、完颜宗弼 完颜宗弼(?-1148) ,本名斡啜,又作兀术、乌珠,亦作斡出、晃斡出,太祖 第四子。天会间,从宗望伐宋,所向无敌,攻破汴城,掳徽、钦二帝北归。后从宗 辅转战中原,驰骋大江南北,又回师陕西。天会十五年,累功拜右副元帅,封沈王。 天眷二年,进拜都元帅。燕京置行台,诏为太保,领行台尚书省,都元帅如故。俄 为尚书左丞相兼侍中、太保、都元帅,领行台如故。皇统二年,兼修国史,进拜太 傅。皇统七年,拜太师,领三省事。皇统八年卒。大定十五年,谥忠烈。现存诗镜 铭一首,存文十篇。 其文临终遗行府四帅书 (全文见全辽金文 )为崩前所写,是“书” ,也是 遗嘱。开篇说明“遗言于汝等”的原因,即恐宋兵北进;接着是对四帅的嘱托,即 对抗宋兵的方法。 他分析了形势发展的几种情况, 如宋背盟进犯, 或 “用兵马破之”, 或“用智臣为辅” ,与天水郡王“并力破敌”;如宋重敛于民, “人情必作叛乱” ,宋 势将自衰之;十五年后, “南军衰老,纵用贤智,亦无驱使”到那时“取江南如 金代东北籍作家研究 12 拾芥” 。分析形势目的是让四帅有信心。然后嘱咐他们不要忘了这些遗言,并告诫四 帅仿造宋兵器,能够战胜敌人。整个遗书辞情恳切条理清晰,充满关心国家命运之 情。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这充满感情的遗书表现出一位民族英雄和忧国者的高尚 品格。 七、完颜勖 完颜勖(1099-1157)字勉道,本名乌野,穆宗第五子。被誉为“女真秀才”, 少年时习契丹字,酷爱文学,熟悉掌故。天会十五年,为尚书左丞,加镇东军节度 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预平宗盘之难,加仪同三司,以“皇叔祖”冠其衔。皇统 八年,奏上太宗实录二十卷,诏赐隆盛,出领行台尚书事。顷之,召拜太保, 封鲁国王。他常陪熙宗狩猎,一次熙宗连射五虎,勖当即献东狩射虎赋 ,备受熙 宗推崇。海陵篡立,封秦汉国王。贞元间,以本官致仕,进封周宋国王。正隆二年, 例降金源郡王,是年薨。勖刚正寡言,能用契丹字作诗文。还着有熙宗尊号册文 、 女真郡望姓氏谱等文。世宗评论他“谏表诗文甚有典则” 。其谏索女直逃入 高丽户口疏云: 臣闻德莫大于乐天,仁莫先于惠下。所索户口,皆前世奸宄叛亡,乌蠢、讹谟 罕、阿海、阿合束之绪裔。先世绥怀四境,尚未宾服,自先君在与高丽通,闻我将 大,因谓本自同出,稍稍款附。高丽既不听许,遂生边衅,因致交兵,久方连和, 盖三十年。当时壮者今皆物故,子孙安于土俗,婚姻胶固,征索不已,彼固不敢稽 留,骨肉乖离,诚非众愿。人情怨甚可愍者,而必欲求为己有,特彼我之蔽,非一 视同仁之大也。国家民物繁伙,幅员万里,不知得此果何益耶。今索之不还,我以 强兵劲卒取之无难。然兵凶器,战危事,不得已而后用。高丽称 ,职贡不阙,国 且臣属,民亦非外。圣人行义,不责小过,理之所在,不俟终日。臣愚以为宜施惠 下之仁,弘乐天之德,听免征索,则彼不谓己有,如自我得之矣。 ” 此文作于天会六年(1128 年) ,开篇即开门见山地提出论点: “德莫大于乐天,仁莫 先于惠下” ,然后从五个方面分析了不宜继续索逃入高丽的女真人的原因:一他们已 经和高丽人融合,二强索会引起怨恨,三强索未必有好处,四强索乃“不得已而后 用” ,高丽已为金的属国;接下来事实论证与说理相结合,最后重申自己的主张: “施 惠下之仁,弘乐天之德,听免征索。 ”首尾呼应,采用“总分总”的论证结构, 所做结论建立在充分理由的基础之上,具有很强的说服力。文章多为散句,说理朴 实, 开始注重文采,讲究修辞。 (元)脱脱等撰.金史勖传(卷六六)z.北京:中华书局,1975.907 页 第一章 金代前期东北籍作家 13 八、完颜没里也 完颜没里也,皇统六年前后在世。从姓氏“完颜”来看,为女真人无疑。其它 不详。其文仰天山记无论从表现技巧看还是从文学水平看,都很有价值。仰 天山记作于皇统六年,属于游记: 营邱之南百里,仰天胜绝,甲于东方,闻名旧矣。皇统丙寅四月,予被命总帅 诸郡首,欲登览然。庶务鞅掌,有所未暇。岁几,载周公庭无事,思遂初约,乃率 宗壻敦信、校尉少甲、副都总管蒲察阿里布,相与来游。越自临朐,历五井而西, 舍车山行,如在锦屏闲者二十余里。登高俯深,野芳夹路,触目可观。比至招提, 曳杖履,披熏风,荫嘉树,礼观音,相谒丰济祠;探黑龙渊,息白云洞,听水帘之 潺湲,望陂门之屹嶫。凡足迹可到者,皆周行而历览之,乃知尘埃之外自有佳趣, 功名富贵不与焉。徘徊叹赏,继日忘归。属以委寄之重,未快卜邻之便,将逆言还, 因志诸石。 这篇游记作于皇统六年。短小精悍,有“游”有“感”,“游”而生“感”,开头 便提出久闻仰天山风光“胜绝”,早想登览,但因“庶务殃掌”未能如愿,后与朋 友“相与来游”。接着便记述了游仰天山的经过,语言简洁流畅,作者用“越”、 “历”、“舍”等不同的动词,描写登山路程。叙述了登到山顶的感受,待到“曳 杖履,披熏风,荫嘉树”感受随之发展。最后经“探黑龙渊,息白云洞”,听到“水 帘之潺湲”,看到“陂门之屹嶫”的壮观美景后,感受达到了高峰。文章叙述有序, 用词灵活多变,生动自然。 九、乌林荅氏 乌林荅氏(1124?-?) ,上京(今黑龙江省哈尔滨东南)人,世宗元配夫人,其 先世为乌林荅部长,后率部归金。自幼聪敏孝慈,容仪整肃,家族皆敬重之。即归 世宗,事舅姑孝谨,治家有叙。海陵时,世宗为济南尹,随之任所、海陵淫暴,宗 族妻女少有姿色者即霸入后宫,夫人亦被招赴中都,不行,恐累及世宗,行至良乡 而自杀。世宗即位后,追册为昭德皇后。章宗时,以太祖讳有“昭德”二字,改谥 为明德皇后。 上世宗书 (全文见全辽金文 )是她死前写给完颜雍的一封遗书, 开篇提出“女之事夫,其心为一”的观点,这是昭德皇后的处事准绳。接着回忆自 己与完颜雍的和谐美满生活以及完颜亮对这种生活的破坏。虽然她认为是“时运不 齐,命途多舛” ,但也暗含着对完颜亮的痛恨。接着说明自己面对完颜亮之诏,处于 进退两难的境地,以及“妾自勉从”的原因,如违其诏,必给君带来杀身之祸,如 遵其诏又辱自己的贞洁,真是“羝羊触藩,进退两难” 。不得已只好“饮恨以行” , 金代东北籍作家研究 14 使“君危幸免” ,表现了贞洁女子为保夫君安全而不顾个人安危的大义之举。然后说 明自己死的重要意义,既可“洁身”,又可“为纲常计”;既免去“受唾骂于万年” , 又可劝勉后世“为君不忠,为妇不节”者。最后写自己对完颜雍的希望。全文情真 意切、叙事委婉、结构严谨,寓感情于叙事之中。书中把完颜亮喻为燕雀,直斥完 颜亮的罪恶,指出完颜亮必亡,表现了昭德皇后坚持正义的勇气和胆识。也反映了 女真统治者内部争权夺势、互相倾轧的一个侧面,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十、完颜元宜 完颜元宜(?-1165?)本名阿列,一名移特辇,本姓耶律氏,父慎思于天辅七 年降金,赐姓完颜。皇统元年,充护卫,后历任瓯里本群牧使、武库署令、符宝郎。 海陵时为兵部尚书。天会三年,依诏复姓耶律氏。历任顺义、昭义节度使、复为兵 部尚书、劝农使。海陵伐宋,以本官领神武军都总管随征。正隆六年,世宗即位辽 阳,与随征部将合谋杀海陵及皇太子光英,行左领军副大都督事。大定二年,拜御 史大夫。未几,拜平章政事,封冀国公,复赐姓完颜。他的增上睿宗谥号议 (全 文见全辽金文 )是关于上睿宗谥号的议论文。议文开头说古代帝王的功德均载典 籍,而今帝王也应以谥册光耀万世。接着叙述睿宗的王功、帝德等,为上谥号提出 论据。最后说明所增谥号及其含义。论述有理有据,层次分明。 十一、高衎 高衎(?-1167) ,字穆仲,辽阳(今辽宁辽阳)人。渤海人后裔, “敏而好学,自 少有能赋声,同舍生欲试其才,使一日赋十题戏之,衎执笔怡然,未暮十赋皆就, 彬彬然有可观。 ” 年二十六登第。历任漷阴县丞、尚书省令史、右司都事、吏部员 外郎、清水县主簿、大理司直、户部员外郎、同知中都都转运使、太常少卿、吏部 郎中。大定初转左司郎中。累迁吏部尚书。有三子,长子守义,大定十六年进士; 次子守信,以父荫补官;三子守礼,任宣徽史,其子即高宪。现存高衎散文仅一篇 苏文忠公书李太白诗卷跋 : 太白清奇出尘之诗,老泉飘逸绝伦之字,非卫公品题无以发明。施老以为: “二 公仙去已久,萧闲今此身是” ,诚非虚语。正隆己卯立秋前一日,高衎题。 此文当是高衎为北宋著名散文家苏洵(号老泉)所书的李太白诗卷而写的跋文。此 文作于正隆四年(1159) ,距李白去世已三百九十七年,距苏洵去世也有九十三年, 故称“二公仙去已久” ,以表追念之情。开头二句对仗工整,颇有特色,从中可窥见 高衎散文写作的大概。 (元)脱脱等撰.金史(卷九十)z.北京:中华书局,1975.2005 页 第一章 金代前期东北籍作家 15 十二、徐卓 徐卓,皇统八年(1148)前后在世。现存文一篇,即宜州厅峪道院复建藏经 千人邑碑 (全文见全辽金文 ) ,开篇叙说佛德由来,及其简要的历史。然后叙述 佛从何时传入中国,因何传入以及传入后跨朝历代,经论日滋,贮藏经于万峪,但 久未弘扬。颜寿集士人资助物用,后又被大火所焚,马佑纠合千人,募钱易经,重 建佛屋僧廊。作者详尽叙述了宜州厅峪重建藏经宫的来龙去脉。语言简炼,条理清 晰。 十三、张汝为 张汝为,张浩之长子,字仲宣,登进士第,官冀州节度副使、河北东路转运使。 其父张浩,字浩然,渤海遗族,居于辽阳,本姓高氏。其高祖、曾祖、祖父、父亲 都曾为辽国高官。张浩一生仕于金太祖、太宗、熙宗、海陵、世宗五位皇帝,官至 宰相,数次封公封王,为金代最著名的宰辅。张汝为写有一篇著名的游记游灵岩 寺记 : 余素好林泉之清胜。久闻灵岩名山,乃自昔祖师之道场也。所慊尘缘衮衮,未 获游览。比虽守官汶上,邻封咫尺,亦无由一到。兹因被檄,赏劳徐宿邳州屯守军 兵,还登岱宗。故不惮迂远行役之劳,惠然而来,周览上方胜概。峰峦峭拔,殿阁 壮古;森天乔木,是处流泉。憩于秀岩绝景之亭,清风时至,了不知暑。惟闻啼鸟 之声,幽邃清奇,迥异凡,信四绝之一也。顿息尘虑,以适平昔景仰之意, 忘归。忆唐李涉诗有云: “因过竹院逢僧话,又得浮生半日闲。 ”正此之谓也。 这是一篇游记,作于完颜亮正隆元年(1156 年) 。此游记表达了作者“素好林泉之清 胜” ,向往山水清幽之地和厌弃“尘缘嚣凡” ,避世隐居的愿望。身为高官之子的张 汝为,本身也是不小的官,但却无意于享受养尊处优的生活,淡泊高官厚禄。这受 中原老庄思想的影响所致,与多数汉族知识分子看破凡尘、深感官场险恶、愿意归 隐田园的思想是一脉相承的。这是一篇典型的游记。游记写他乘劳赏军兵之便,游 了泰山后,又不避远行,来到久已向往的灵岩寺。寺周古木参天,风景优美。作者 来到此处,夙愿得偿,心旷神怡。游记句式整齐,富于音韵感和节奏感。文笔清丽, 简洁明快。最后,以李涉诗作结,更显题旨鲜明,新颖别致。 十四、完颜宗磐 完颜宗磐,本名蒲鲁虎,太宗长子。天辅五年,任副都统。熙宗即位任尚书令, 封宋国公,未几拜太师。后因阴谋作乱被杀。他的上庙号谥议 (全文见全辽金 金代东北籍作家研究 16 文 )是一篇建议增上谥号和庙号的议论文,开篇叙述先祖诸皇帝的功劳业绩,记述 简洁,句式工整,语言概括性强。第二部分根据谥法建议加给诸位先皇帝的谥号和 庙号,先叙各名号的含义,后建议请上某种谥号、庙号,条理性很强。 十五、完颜(名阙) ) 完颜(名阙),贞元元年前后在世。有姓无名,但从姓氏“完颜”来看,应为 女真人。其文拟江楼记也很有价值。全文为: 楼之名有谓之齐云者,盖取其云之高,而欲齐之于其上也;谓之叠嶂者,盖取 其山之远,而欲叠之于其前也。皆取其彼之所有而能有之以名尔。保德军署之北, 以城谓楼,下瞰黄河,前人以拟江榜之庸,非取其江之所有而此能有之耶。余调官 来此。太守乃皇族,性天昭彻,心地平坦,过人远甚,尝于休务之日,率僚属来钦 于其上,周览山河之形胜。一日,嘱余为记,欲广拟江之制。余因喜跃而应之曰: “夫天下万物,有势可同未必能同者,有势不可同强使之同者,有形势异地里远不 约而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