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北宋人所撰诗集序跋研究.pdf_第1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北宋人所撰诗集序跋研究.pdf_第2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北宋人所撰诗集序跋研究.pdf_第3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北宋人所撰诗集序跋研究.pdf_第4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北宋人所撰诗集序跋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北宋人所撰诗集序跋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本文以1 6 6 篇现存北宋人所撰诗集序跋作为基本考察对象,对其进行系统的文献 整理、学史梳理与简单评述之后,按照文献整理、诗学研究、文本研究的思路进行构 架,采用析读文献、考论结合、数理统计、比较归纳等方法,将诗歌和散文两者结合 起来,找出其内在联系及契合点,试图从中窥探北宋诗歌艺术演进历程中诗学思想、 审美情趣、艺术表现方面的承递嬗变过程,认识北宋诗歌创作及特色,从一个新的学 术视角了解时人对于诗文的鉴赏论、创作论、作家作品论、文学评论、文体论乃至风 格论,从而打破诗文视域观念,加强整体研究意识,关注不同文体问的联系和相互影 响,希望通过文体的交叉研究,继而进行文体形态的比较研究,关注北宋诗集序跋文 与其前后文章的联系和区别、源流与嬗变、风格流派之承传、文章理论之发展等问题。 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北宋人所撰诗集序跋进行了研究。引言部分,对序跋两种 文体进行简要介绍,并对序跋两种文体的源流与嬗变进行历时性梳理,在对目前国内 外学界序跋研究现状予以交代之后,简要阐述本文的研究内容、价值意义、研究思路 与方法。第一章,对北宋人所撰诗集序跋进行整体观照,并对现存北宋人所撰诗集序 跋文进行筛选,符合条件的1 6 6 篇,涉及6 5 人,序文1 3 8 篇,跋文2 8 篇,主要集中一 在北宋中期,主要是欧阳修、苏轼、黄庭坚、王安石等以及与之交往密切的馆阁文人。 在对这1 6 6 篇序跋文按表现形式分类之后,又对北宋人撰写诗集序跋的原因进行了探 究,并简要介绍了诗集序跋的传播与接受功能。第二章,在北宋人所撰诗集序跋文献 学价值考论部分,对其鉴定版本、校勘文字、理清目录、编纂辑佚、辨别真伪,以及 有助于我们进行史实考证、注释古诗,具有可补今本诗集之缺、可纠正今本诗集之误、 可提供丰富的异文以资研究参考、可助考诗作编年等等诸多功能进行深入探讨。第三 章,北宋人所撰诗集序跋诗学研究部分是本文的重点,通过北宋人所撰诗集序跋文对 唐前诗及唐诗文献的整理与评论,条分缕析出北宋人的唐诗观。在此基础上,深入探 究北宋人的宗唐与变唐意识,由是,平淡、格、韵、理、趣等北宋诗歌诗学范畴渐渐 浮出水面,最终形成有别于“唐音”的“宋调”。第四章,北宋人所撰诗集序跋文本研 究部分,首先对北宋人所撰诗集序跋文内容进行分类研究,然后以北宋人所撰诗集序 跋文为物质载体,对其艺术风貌进行探究,针对唐朝与北宋不同文体的发展时期,不 同的社会主流思想以及党争、变革等不同社会因素,对唐和北宋人所撰诗集序跋进行 时代特色比较研究。 关键词:北宋诗集序跋宋调 a b s t r a c t t h i st h e s i si sc e n t e r e do nt h es t u d yo fp r e f a c ea n dp o s t s c r i p to fp o e t r ya n t h o l o g y w r i t t e nb ya u t h o r si nt h en o r t h e r ns o n gd y n a s t y t h e r ea r ea l t o g e t h e r16 6e x i s t i n gp i e c e s a f t e ras y s t e m a t i cl i t e r a t u r er e v i e wa n ds i m p l ea s s e s s m e n t ,t h ei n t e r n a lr e l a t i o na n db o n d i n g p o i n tw i l lb ef o u n db yc o m b i n i n gp o e m sa n dp r o s e s h e r et h ea u t h o ro ft h et h e s i sm a k e s u s e o fa n a l y z i n gl i t e r a t u r e s ,c o m b i n i n ge x a m i n a t i o na n ds t a t e m e n t ,m a t h e m a t i c a ls t a t i s t i c s , c o m p a r i s o na n dg e n e r a l i z a t i o n t h et h e s i st r i e st op e n e t r a t ei n t ot h ec h a n g i n gp r o c e s so f p o e t i ci d e a , a e s t h e t i cs e n t i m e n ta n da r t i s t i cr e p r e s e n t a t i o na sw e l la sr e a l i z et h ef e a t u r e so f p o e m si nt h en o r t h e r ns o n gd y n a s t y t h e nf r o man e wa c a d e m i ca s p e c t 。w ec a ng e ta g e n e r a li d e ao ft h e np e r s o n sw h o s ea p p r e c i a t i o n ,c r e a t i o n ,l i t e r a r yc r i t i c i s m ,s t y l i s t i c sa n d s t y l e ss ot h a tt h ec o n c e p to fp o e t i cd o m a i nc a nb eb r o k e n ,s t r e n g t h e ni n t e g r a t e dr e s e a r c h , p a yc l o s ea t t e n t i o nt ot h ei n t e r r e l a t i o n s h i pb e t w e e nd i f f e r e n ts t y l e s h e r et h ea u t h o re x p e c t s t h a tt h er e l a t i o na n dd i f f e r e n c eo fp r e f a c e sa n dp o s t s c r i p t sw i t ht h e i rm a i nb o d i e sc a nb e a v a i l a b l eb yo v e r l a p p i n gr e s e a r c ha n dc o m p a r a t i v er e s e a r c hf o rs t y l i s t i c a lf o r m a t i o n t h i st h e s i sa i m st om a k ear e s e a r c hf r o mt h ef o l l o w i n gr e s p e c t s i nt h ei n t r o d u c t i o n ,a b r i e fi n t r o d u c t i o no fp r e f a c ea n dp o s t s c r i p ti sp r e s e n t e da sw e l la st h es o u r c ea n dt h e c h a n g i n gf l o w a f t e rs i m p l ye x p l a i n i n gc u r r e n ts t u d y i n gs t a t u si na c a d e m i cc i r c l e sh o m e a n d a b r o a d ,t h ea u t h o re x p a t i a t e so nt h ec o n t e n t s ,s i g n i f i c a n c ea n dm e t h o d o l o g y c h a p t e ro n ei s t h eg e n e r a ld e s c r i p t i o no fp r e f a c e sa n dp o s t s c r i p t si nt h en o r t h e r ns o n gd y n a s t y b y - f i l t r a t i n gt h o s ep r e f a c e sa n dp o s t s c r i p t sw h i c he x i s tn o w , t h ea u t h o rf i n d st h a tt h eq u a n t i t y w h i c hf u l f i l l st h ec o n d i t i o n sa r e16 6 ,w h i c hi n v o l v e s6 5w r i t e r s ,i n c l u d i n g138p r e f a c e sa n d 2 8p o s t s c r i p t s c h a p t e rt w oi st h ee x a m i n a t i o no fp h i l o l o g i c a lv a l u e c h a p t e rt h r e em a k e sa l l e m p h a s i so nt h ep o e t i c sr e s e a r c ho fp r e f a c e sa n dp o s t s c r i p t s c h a p t e rf o u ri sar e s e a r c ho f t e x ta n a l y s i s f i r s t ,a l lt h e s ep r e f a c e sa n dp o s t s c r i p t sa r ec l a s s i f i e da c c o r d i n gt ot h ec o n t e n t s s e c o n d l y , t h ea u t h o re x p l o r e st h ea r t i s t i cf e a t u r e sb yam a t e r i a lc a r r i e ro ft h et e x t s a c o m p a r a t i v er e s e a r c hi sm a d eb ya i m i n ga td i v e r s ep e r i o d s ,d i f f e r e n tm a i n s t r e a mi nt h e s o c i e t yo ft h a tt i m e k e yw o r d s :n o r t h e r ns o n gd y n a s t y , p o e t r ya n t h o l o g yp r e f a c e sa n dp o s t s c r i p t s ,s o n g d i a o i v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论写器秘p 撕确认嚣黧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河北师范大学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学 位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河北师范大学可以将学位 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它复制手 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写荔:紫 指导翟澎:j t 阉l 一莉n 赡 引言 随着文学研究领域实证风尚的勃兴,诗集序跋、类书资料以及诗话、词话等同益 受到学界的高度关注。研究者利用古籍中保存的第一手资料,尝试着对文学史上的众 多问题进行还原式研究。序跋资料作为文学研究的重要文献,其中包括作品创作背景 资料、作品评论资料、文学理论资料、甚或作家生平资料等诸多方面,具有很高的史 料价值。由是,已有学者对部分序跋文进行了初步汇编与整理,同时也从不同角度对 各类序跋文章加以研究,尤其是小说、戏曲的序跋研究与应用方面起步较早,所取得 的成就也较大。相对而言,诗集序跋作为诗歌研究的原始资料虽然也j 下在逐渐引起人 们的重视,但遗憾的是,目前学界尚缺乏对诗集序跋进行全面、系统的整理与研究。 以北宋文学研究为例,人们对诗话、词话等资料进行深入研究,无论是作家作品研究 还是流派体式研究,都己精深入微,然而,把诗集序跋作为一个独立的研究对象来加 以考察,还没有引起学者们应有的注意。迄今为止,诗集序跋研究仍是宋代文学研究 链条上一个较为薄弱的环节。 从文学批评史料学的角度看,序跋是古代文论研究重要的文献与理论资源。f 如汉学家宇文所安在中国文论:英译与评论的导言部分在介绍重要文论资料时说: “中国文学思想有几个比较大的资料来源,序就是其中的一个。l l 世纪以后, 跋成了特别重要的形式。除了包含若干重要的文献资料之外,跋还经常包含若干有关 文学接受史和作家风格的评论。”心1 一、序跋概说一、序圾械况 何谓序跋? “序”本指室前堂上的东西墙,此说始见于尔雅释宫和说文解 字中的“东西墙谓之序”的记载:“跋 本指足后,该说出于篇海中“足后为跋” 的记载。但到了汉唐时代,它们却演变成了我国古代的两种文体的名称。序,办做“叙”, 或称“述,“引”,又叫做“凡言”、“并言”、“赘言”、“序言”、“代序”、“小序”、“自 序 、“前言 、“说明”、“引子 、“小引”、“出版说明”、“写在前面”、“编者的话”、“译 者的话 、“楔子”、“告读者”等等,是说明书籍著述或出版意旨,编次体例和作者情 况的文章,也可包括对作家作品的评论和有关问题的研究阐发。至于跋,则多指写在 书籍、文章、字画、金石拓片等后面的短文,内容大多属于评介、鉴定、考释、记述 之类。一般序在书前,跋在书尾。由此可见,序、跋是写在书或文章前后的特定文字, 其主要作用是说明书籍著作或出版意旨、编次体例和作者情况,也可包括对作家作品 的评论和对有关问题的研究阐发。 古今中外著作落成乃或动笔前后,都有为之序跋的传统,此举或可归于现代西方 传播学中的“二级传播”( t w o - s t e p - c o m m u n i c a t i o n ) n 1 的理论而得以解释,请社会名 流代为序跋亦类于同用消费中的“从众心理”。如宋玉神女赋序、司马迁史记 太史公自序;又如约翰德莱顿( j o h nd r y d e n ) 的古今故事诗集序( p r e f a c et ot h e f a b l e s ,a n c i e n ta n dm o d e r n ) ,塞缪尔约翰逊( s a m u e lj o h n s o n ) 的莎士比亚戏 剧集序( t h ep r e f a c et os h a k e s p e a r e ) 与英语词典序( t h ep r e f a c et ot h e d i c t i o n a r yo fe n g l i s hl a n g u a g e ) 以及查理兰姆( c h a r l e sl a m b ) 的伊利亚文集 后编序言( p r e f a c et ot h el a s te s s a y s ) 等等。及至北宋,为诗集写序跋已经成为 了一件十分生活化的事情。序跋的作者有的是原书原文的作者,也有同时代人或后人、 孑弟、朋友、读者。自撰者大多论述撰写目的、宗旨、内容提要、体例方法、编写过 程及其它需向读者说明的问题,也常常对人、事物、人生等发表一些议论、感慨;别 人写的序跋,有的与原书、文作者的目的相同,有的则是对某些问题进行考辨或论述 一l 、付z l l ,对原书、文或作者事迹进行介绍和评论,以及介绍书的版本、流传情况等。 由于诗集序跋研究不仅仅限于文献学、诗学和散文文本研究,还含有一个文体研 究的层面,但是因为本文重点不在文体学方面( 包括产生、发展、新变等) ,所以本文 对序跋文体作一简要梳理,以弥补不专设章节之不足。 序文是相当古老的一种文体,其源头可以追溯到先秦。尚书、诗经中已有序, 到了汉代,序文才走向正规化。早期序文的代表作有子夏的毛诗序、司马迁史记 中的太史公自序、扬雄法言中的法言序、班固汉书中的叙传,以及 刘向校书的叙录等。娄坚重刻元氏长庆集序云:“序者,叙所以作之旨也,盖始于 子夏之序诗。其后刘向以校书为职,每一编成,即有序,最为雅训矣。 娄氏把子 夏的毛诗序作为序的j 下式开始。当时,由于文体分类学还没有产生,所以还没有 单独提出“序”这一文体。 魏晋时期,随着文学的自觉,曹丕的典论论文云: 神殳赋序虽为文选所录,但至今人们对它有争议,有人认为它不是独立的文章之序,而是文选编 者截取神女赋的开头当成序的,此且存疑。 2 盖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此四科不同,故能之者偏也。 唯通才能备其体。 曹文并不专门论述文体,但对文体己经有相对清晰的概念。奏、议、书、论、铭、 诔、诗、赋八种文体,每两种风格相近,可以合为一“科”,于是便形成四“科”八 ; 体的二级文体类目,而“雅”、“理”、“实”、“丽”等风格特征则成为分辨这四 “科”的基本分类标准。 之后是陆机在文赋中称: 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碑披文以相质,诔缠绵而凄怆。铭博约而温 润,箴顿挫而清壮。颂优游以彬蔚,论精微而朗畅。奏平彻以闲雅,说炜晔而谲 诳。 文赋涉及到的文体有十种。既概括每种文体的风格,又说明风格产生的原因, 使人对文体的风格有更加明确的认识。 西晋挚虞的文章流别论是文体论在西晋发展的里程碑。从文章流别论佚 文看,其涉及到的文体有:颂、赋、诗、铭、碑、箴、诔等,对文体的划分更加细致, 并且试图从历史源流的角度来考察文体发展,如: 前世为赋者有孙卿、屈原,尚颇有古诗之义。至宋玉则多淫浮之病矣。楚辞 之赋,赋之善者也。故扬子称赋莫深于离骚。贾谊之作,则屈原俦也。古诗之 赋,以情义为主,以事类为佐。今之赋,以事形为本,以义正为助。 李充翰林论已经亡佚,无法考证其论述的文体到底有多少,但从现存的佚文 看,至少有十五种:书、议、文、赞、表、驳、论、难、议、奏、盟、檄、诫、诰、 诗。 以上文体分类虽然名目繁多,但都还没有出现“序”和“跋”。序之分体是从文 选和文心雕龙开始的。萧统文选偏重于从文学创作角度区别不同文体,分 文体为3 9 类,刘勰文心雕龙偏重于从文学理论方面去研究文体的类别,分文体为 3 4 类,如刘勰文心雕龙宗经说: 故论、说、辞、序,则易统其首;诏、策、章、奏,则书发其源; o 梁萧统编、唐六臣注文选,中华书局。1 9 8 7 年8 月第1 版,卷五十二,第9 6 7 页 。梁萧统编、唐六臣注文选,中华书局,1 9 8 7 年8 门第1 版,卷十七,第3 1 2 负 雪西晋挚虞文章流别论。见艺文类聚五十六,御览五百a - t 。七 赋、颂,歌、赞,则诗立其本;铭、诔、箴、祝,则( ( 礼总其端;纪、传、 铭,檄,则春秋为根。并穷高以树表,极远以启疆,所以百家腾跃,终入环 内者也 而任叻文章始( 又名文章缘起) 论及的文体竟多达8 1 类,并且,其中已经 出现了“序 这一文体,更为重要的是,文章缘起亦试图探究“序”文体的起源, 该 5 认为序之缘起为汉沛郡太守所作邓后序。 唐宋时期,题跋开始出现。文苑英华分为3 9 类,唐文粹分为2 6 类,其中 都有“序”类文,但仍没有“题跋类明确的文体类别出现。值得注意的是,唐文粹 虽然没有“题跋类,但“古文”类子目有“读,“传录纪事 类子目有“题传 后”,已收录题跋之文。随着序跋文创作数量的不断增加,促进了人们对其的思考与 议论,越水越多的人对该类文体表示关注。如宋代学者王应麟在辞学指南一书中 说:“序者,叙典籍之所以作。 题跋之称,始见于宋代。欧阳修集古录跋尾一书标志了题跋文体的正式确立。 集古录跋尾是欧阳修为自己历年收藏的金石碑铭、书画字帖等物写的题跋。在这 些题跋中,作者以严谨审慎的态度,对这些器物的历史渊源、流传过程进行了记载, 并有文字考据、史实纠谬、真伪考辨等内容。宋文鉴卷一三。以下两卷为“题跋” 类,共四十六篇,有欧阳修跋放生池碑、王安石读孟尝君传、苏轼书黄子思 诗集后。宋文鉴分文体为序、题跋等6 0 类,此为题跋类文章第一次进入文体分类 学领域。 宋以后元苏天爵元文类分为4 3 类,明吴讷文章辨体分为5 9 类,程敏政 明文衡分为4 1 类,徐明曾文体明辨分为1 2 7 类,清薛熙明文在分为4 6 类,如此等等,其中都有“序”、“题跋”这一文体分类。探讨文体分类问题,最为 精细的是徐师曾文体明辨序说和吴讷文章辨体序说。 文体明辨序说云: 尔雅云:“序,绪也”。序之体,始于诗之大序,首言六义,次言风雅之变, 又次言二南王化之自。其言次第有序,故谓之序也。 东莱- x - :“凡序文籍,当序作者之意;如赠送燕集等作,又当随事以序其实也 1 刘宋刘勰兽、范义澜沣文心雕尼,人民文学版社,1 9 5 8 年版,第l 卷第2 2 页 2 永i - j ;, i 麟撰,辞学指南,忑海二丌卷附辞学指南4 卷,清义渊阁网库全书本 4 大抵序事之文,以次第其语、善叙事理为上。近世应用,惟赠送为盛。当须取法 昌黎韩子诸作,庶为有得古人赠言之之义,而无枉己殉人之失也。 近世疏斋卢公又云:“跋,取古诗狼跋其胡之义,狼行则峨其胡。故跋语 不可太多,多则冗;尾语宜峭拔,使不可加。”若然,则跋比题与书,尤贵乎简峭 也。庸书以侯考订云。 按题跋者,简编之后语也。凡经传子史诗文图书( 字也) 之类,前有序引, 后有后序,可谓尽矣。其后览者,或因人之请求,或因感而有得,则复撰词以缀 于末简,而总谓之题跋。至综其实,则有四焉:一曰题,二日跋,三日书某,四 日读某。题、读始于唐,跋、书起于宋。日题跋者,举类以该之也。 吴讷文章辨体序说云: 按苍崖金石例云:跋者,随题以赞语于后,前有序引,当掇其有关大体 者以表章之,须明白简严,不可堕入窠臼。又引疏斋卢公云:跋,取古诗狼跋 其胡之义,狼行前蹿其胡。故跋语不可太多,多则冗,尾语宜峭拔,使不可加。 0 由上述徐师曾文体明辨序说和吴讷文章辨体序说约略可知序跋文体的产 生和特征,后世文体分类大多沿用这一体式。此外,文章正宗、四六法海、文章 辨体汇选等,分类更为琐细,将“序”体又分诗文序、宴集序、赠别序等,但以上 文体的分类都还没有将“序跋 文体单独归为一类。 关于“序 、“跋 文体的分类,清代桐城派姚鼐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又有所开 创,姚鼐在其编纂的古文辞类纂中,将历代古文分为1 3 类:论辨类、序跋类、奏 议类、书说类、赠序类、诏令类、传状类、碑志类、杂记类、箴铭类、颂赞类、辞赋 类、哀祭类,并对各类文体做了简要描述: 序跋类者,昔前圣作易,孔子为作系辞、说卦、文言、序卦、 杂卦之传,以推论本原,广大其义。诗、书皆有序,而仪礼篇 后有记,皆儒者所为。其余诸子,或自序其意,或弟子作之,庄子天下篇、 o 明徐师曾著,文体明辨序说,人民文学i 版社i 9 6 2 年版3 8 页。 。明吴讷著,于北山校点文章辨体序说,人民文学出版社,1 9 6 2 年版4 2 页。 荀子末篇,皆是也余撰次古文辞, 欧阳永叔表志叙论数首,序之最工者也。 不载史传,以不可胜录也。惟载太史公、 向、歆奏校书各有序,世不尽传,传者 或伪,今存子政战国策序一篇,着其概。其后目录之序,子固独优已。 赠序类者,老子日:“君子赠人以言。 颜渊、子路之相违,则以言相赠处。 梁王觞诸侯于范台,鲁君择言而进,所以致敬爱、陈忠告之谊也。唐初赠人,始 以序名,作者亦众。至于昌黎,乃得古人之意,其丈冠绝前后作者。苏明允之考 名序,故苏氏讳序,或日引,或日说。今悉依其体,编之于此。 姚鼐对跋这一文体也给出了自己的解释: 题跋者,简编之后语也,凡经传子史诗文图书之类,前有序引,后有后序, 可谓尽矣,其后览者,或因人之请求,或因感而有得,列复撰词以缀于末简,而 总谓之题跋。 但是,需要指出的是,姚鼐古文辞类纂对序跋类文体的叙说主要集中于序文, 对跋文几乎没有涉及。其选文时,也没有一篇跋文得以侧身其中。至于其中缘由,还 值得进行更为深入的探究。 曾囤藩编纂的经史百家杂钞是继姚鼐古文辞类纂之后的又一部有名的占 文选读本。全书共分论著、词赋、序跋、诏令、奏议、书牍、哀祭、传志、叙记、典 志、杂记十一类。同古文辞类纂相比,其中叙记、典志为新增入者,而删去了姚 书中赠序一类,经史百家杂钞只选录了欧阳修的集古录跋尾十首,数量较序文 要少得多。 来裕恂汉文典在对序跋类文体的理解上继承了姚、曾两家的观点,但是,他 也同样忽视了对跋文的界定。近人张相的古今文综干脆将序跋类文体概括为“序 录类”。考察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正如前文所论,是因为序文的起源很早,而跋文却 晚至唐宋才开始盛行。 父曾祺文体刍言对序跋类文体的界定比较详细,他说: 古人每有所作,必述其用意所在,以冠一篇之首。如尚书每篇之首数语, 乃史臣之述其缘起,即序也。或读者为之,则如诗关雎之有序,或云出自 4 清姚鼐古义辞类纂卷- 二,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9 8 年7 月版第3 页 6 子夏,其确否不可知,要其由来固已久矣。至史家之体,序文实繁。跋亦序类也, 其出比序为后,其作法亦稍近,惟序有前序后序,跋则施之卷末而已,故取足后 之义为名。而金石一家,传此者甚伙,有汇成一书者,盖考证之学,于此体为宜。 叙序跋类第二,为目十七,曰序,曰后序、曰序录、曰序略,曰表序,目跋,日 引、曰书后、曰题后、曰题词、日读、曰评、日述、日例言、日疏、日谱,其余 为附录。o 在对序文进行研究的同时,吴对跋文的命名、文体功能等情况进行了简述,尤其 突出了金石题跋的考证作用,强调跋文的重要性。 林纾对序文与跋文的范畴有更确切的规定,他认为: 序古书,序府县志,序诗文集,序政书,序奏议、族谱、年谱,序人唱和之 诗,则归入序之一门;辨某子,读某书,书某文后,及传后论,题某人卷后,则 归入跋之一门。町 一一林纾春觉斋论文 今人张高评结合姚鼐古文辞类纂和曾国藩经史百家杂钞二书的分类方法, 将散文文体分为三门十五类,并参考古今文钞卷首的文体刍言,对序跋文体做出 如下解释: 序跋,将既成之著作,序述其意者,统名日序跋,兼含他人与自己之著作而 言。其流别为序、引、题、序录、序略、表序、跋、读、后序、书后、题后、题 词、评、述、例言、谱。 由以上论述可知,序文远在春秋时期便已出现,而“跋”这个文体名称直至北宋 才开始出现,而随着北宋印刷术的飞速发展,加上北宋崇文抑武的基本国策,在宋代 繁荣发展的经济生活和日益先进的科学技术的刺激下,刻书产业蓬勃发展,形成了官 刻、私刻和坊刻三大系统,刻书行业迅速发展起来,著名文人都非常注意自己作品集 的编辑,甚至有机会在生前刊刻自己的作品,这使得名家的作品集变得齐整可观,也 使后人能够更清楚地掌握一家集子的源流演变,与此同时,文人别集序跋大量出现, o 吴曾祺文体刍言,商务印书馆,1 9 3 3 年皈第2 4 页。 。h t t p :w w w w h s k v o m w h s k y b b s d i s p b b s a s p ? b o a t :d i d = ! _ o & i d = 7 2 6 8 固朱迎平,宋代刻书产业与文学,上海古籍f :版社,2 0 0 8 年3 月第l 版,第l 页。 序跋文的写作也r 益兴盛起来,此时出现了诸如王定国诗集叙、杜工部诗序、 南阳集跋、李太白文集跋、跋潘阀诗、后山集记跋、跋柳柳9 、i i 集 等人城j 跋文章。序跋文的大量出现,给本文的研究提供了载体。 二、诗集序跋研究现状 北宋人所撰诗集序跋研究这个论题属于综合研究,涉及诗歌和散文两个领域,包 含文体学、文献学、诗学、散文等多个研究层面。从目前的研究现状来看,学界还极 少有人从宋代诗集序跋这个角度来研究诗歌,从这个意义上说,本论题具有一定的创 新意义。学界对于宋代诗集序跋的关注虽然不多,然而对于词集序跋、戏曲序跋、小 说序跋的研究成果却很丰富,这些研究成果对于本论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 启发意义。 追溯序跋研究史可见,序跋文研究,古已有之。早在南朝时期,萧统编选文选 时,就收录了神女赋序等篇什,此举标志着序文已引起了诗文选家的重视。此后, 随着序跋文创作数量的不断增加,促进了人们对序跋的思考与研究,逐渐有人对序跋 类文体表示关注或进行研究。宋代学者王应麟在辞学指南、困学纪闻中对序文 的特点开始有了初步观照,明代学者们开始深入探究序跋文的特点,徐师曾在文体 明辨序说中对序、跋两种文体的文体特征有了很好的阐释,并尝试着从发生学的角 度去探究。清代姚鼐古文辞类纂一书把序跋单列为一类,并认为序的作用是“推 论本源,广大其义。 由南朝文选家收录序文到宋及明清人对序跋文体特征及功能作用的认识与论述, 古代的序跋研究取得了一定成就。与此同时,涌现出一大批序跋类文集,如北宋时期 出现的欧阳修的集古录跋尾、明代毛晋汲古阁书跋、杨慎升庵著述序跋、清 代瞿中溶古泉山馆题跋、王士稹渔阳书籍跋尾、沈曾植海日楼题跋等。“五 四”之后,随着人们对序跋重视程度的提高,对于序跋文献整理的热情更加高涨,涌 现出一大批分门别类的序跋作品集。其中综合性的序跋集如:群书序跋举要、古代 题跋选、影印善本序跋集录、历代名著序跋选注、千字序跋选读、二十世纪 中国文化名人散文精品名人序跋等;不同文体的序跋集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如戏曲 ”神殳赋序虽为文选所录,但伞今人们对它有争议,有入认为它不是独立的文章之序。而是文选编者 饿取神父赋的开头当成序的,此且存疑。 3 跋这一专用文体称渭足朱代才现的,此处为行文方便,暂日如此表述。 3 清姚鼐古义辞类纂卷二,上海古籍版社,1 9 9 8 年7 月版第3 页 类的有蔡毅的中国古典戏曲序跋汇编、吴毓华的中国古代戏曲序跋集等;小说 类的序跋集子主要有大连图书馆参考部编明清小说序跋选、杜云编明清小说序跋 选、黄清泉主编中国历代小说序跋辑录、曾祖荫的中国历代小说序跋选注、王 先霖著古代小说序跋漫话等;词集序跋的扛鼎之作主要有金启华、张惠民合编的 唐宋词集序跋汇编,另外施哲存词籍序跋粹编、张惠民宋代词学资料汇编 中有大量词集序跋资料;佛经类序跋集有中国佛教经论序跋记集等。此外更多的 是单个作者的序跋结集出版,如鲁迅序跋、郭沫若集外序跋集、茅盾序跋、巴 金序跋集、老舍序跋集、周扬序跋集,等等。除却现当代作家如张元济古籍书 目序跋汇编( 上中下三册) ,古代作家序跋集个案整理研究著作也时有问世,如黄 庭坚序跋小品等。其中值得着重提出的是具有学术研讨性质的序跋:梁启超清代 学术概论乃应邀为蒋方震的欧洲文艺复兴史写序而成的长篇巨制序文,顾颉刚 先生为古史辨写的自序也有6 万余字,冯友兰先生的三松堂自序约2 5 万余字,陈寅恪和金岳霖先生为冯友兰中国哲学史写的“审查报告”是其中特别 值得称道的两篇“跋”文。然而,以上所论内容仍偏于对序跋作品的整理和汇总,这 些著作主要是个人序跋著述的结集或对所收集书籍序跋的整理,大多是还仅仅停留在 对序跋文本的整理层面上,而真正的深入到序跋文体内部进行研究和探讨还没有成为 序跋研究的重心。 此处,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钱仲联主编历代别集序跋综 录是一部很重要的别集序跋汇编,另外上文提到的群书序跋举要、影印善本序 跋集录、张元济古籍书目序跋汇编等等是对相关序跋文进行了收集、归类和整理, 不同与古书序跋之研究等偏重从文献学研究角度来研究的,而这一点和我们的研 究侧重点并不完全相同。 而这一切己开始有所转变,先是1 9 9 4 年台湾姜明翰中唐赠序文研究、1 9 9 6 年 李珠海唐代序文研究拉开了深入序跋文内部研究的大幕,而后大陆学者曹之1 9 9 6 年古书序跋之研究紧跟其后。进入新世纪,序跋文研究的步伐进一步加快。楼泸 关于序体,有一个有争议的问题,就是“赠序文”的归属问题。唐宋时期新 i l 现丫人量用十赠别的“序”,古代 多有长亭祖送之宴会,宴会赋诗,因赋诗而有序。当送别者关注点从作诗转向作序,就有丫赠序。宋代义姬英 华、唐文粹、宋文鉴都把赠序收到“序”类。但赠序文虽然也足以“序”命名,j 书序的性质完伞小i 川。 清代姚鼐立“赠序类”,将之独立出来。但足,仍自些学者保持传统分法。如曾围藩经史雨家杂钞序跋类收录 了韩愈的赠郑尚书序、送李愿归盘谷序、送王秀才墁序等文。除了赠序之外,后来还有生1 1 之寿序、乔 迁之贺序、受赠之谢序,对其分类也是见仁见智,无法统一。 9 光在2 0 0 3 年由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了中国序跋鉴赏辞典,虽名为鉴赏,但是该书 对于序跋研究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2 0 0 5 年由阎福玲老师指导廖梦云所作的硕士论文 唐人所撰诗集序跋研究首开风气之先,开始进入诗集序跋文本内部进行深入研究, “之后,2 0 0 6 年顾美和词籍序跋刍议,2 0 0 7 年孙立群清人戏曲序跋研究,姜丽 娟明清的小说序跋研究,陈丹丹明代通俗小说序跋整理与研究等论文先后问世, 分别对词集序跋、戏曲序跋、小说序跋进行深入研究,进一步壮大了序跋研究队伍的 力醚。 通过对以上序跋研究史的梳理可以发现,词集序跋、小说序跋、戏曲序跋文献整 理工作较为成熟,也有了初步研究成果,而诗集序跋的研究,目前除唐人所撰诗集 序跋研究外,还缺乏系统的全方位的研究著作,因此,北宋人所撰诗集序跋研究具 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三、研究内容、价值意义、研究思路与方法 赵宋三百余年,为中国历史由古代转入近代之契机。当时政治、经济、哲学思想、 文学艺术,均在蜕变之中,而尤富于开拓创新之精神。陈寅恪先生撰邓广铭宋史职 官志考证序谓:“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年之演进,造极于两宋之世。”其中,尤 其以筋骨思理见胜的宋诗,精能瘦劲而深析透辟,乃有宋一代思想、政治、经济、文 化、艺术等各方面因素相互作用之结晶。北宋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使宋代的印刷业有 了迅猛的进步。正如吴澄所言,宋代“锓板成市,板本布满天下,而中秘所储,莫不 藏而人有”;“无汉以前之耳受之艰,无唐以前手抄之勤,读书事半而功倍,宜矣,宋 史艺文志中记载:当时“大而朝廷,微而草野,其所制作、讲说、纪述、赋咏, 动成卷帙,累而数之,有非前代之所及也 ,此举不仅对当时的文化交流与传播有着直 接的推动作用,更在某种程度上刺激了北宋人诗集的刊刻与传播。正如刘克庄竹溪 诗序中所说的“人各有集,集各有诗 ,“少者千言,多至万首”。但宋人别集,编辑 一情况复杂。有自编者,有子孙、亲友、门生所编者,有自编、他编相结合者,有原集 已佚,为后人重辑者。与此同时,伴随着北宋人作品集的大量问世,北宋人所撰诗集 通过对序跋的梳理口,以发现,从唐代起,序又称为“引”,刘禹锡所作的序,都写作“引”,如彭阳唱和集引、 吴蜀集弓l 等。苏洵也以引为序,如族谱引之类。这是作家的习惯问题。刘禹锡的父亲叫刘绪,绪、序同 膏,苏洵的父亲叫苏序,因为要避父名,所以;人改序为引。这本来足特殊情优造成的作家个人的规矩,但由于 刘、苏的影响,后来也有人作起“引”来。那就与避讳无关了。 l o 序跋文亦开始兴盛。 我们研究北宋人所撰诗集序跋,现存的纯诗集序自然不成问题,而其中许多是作 家别集序跋,如南阳集跋是别集之跋,或是全部文集序跋,如苏轼的六一居士 集叙、范文正公文集序,都是作者的全集的序文,或说是别集的序文,而我们 题目是诗集序跋,这些别集或全集中包括了诗、文、赋等,也就是说,存在相互包含 的情况。 在北宋,人们不光为新版诗集作序写跋,甚或对从古流传至当时的诗集也重新整 理、编选并序跋之,以总结前人诗歌创作之经验,评点时人诗歌创作之成败得失。由 此可见,从序跋文的角度来研究北宋诗歌,探讨北宋人对作品的感悟理解,透视北宋 人的诗学观念,揭示北宋人所撰诗集序跋文字在诗歌发展历程之中所起的导向作用, 并通过诗集序跋文字了解诗人的生活经历、交游状况、性格心态,展现北宋诗歌艺术 演进历程中诗学思想、审美情趣、艺术表现方面的承递嬗变过程,对于我们认识北宋 诗歌创作及特色,了解时人对于诗文的鉴赏论、创作论、作家作品论、文学评论、文 体论乃至风格都不失为一个新的学术视角。另一方面,北宋人所撰诗集序跋本身也是 北宋散文的重要组成部分,系统整理、解读北宋人所撰诗集序跋散文,对于我们调整 视域观念,加强文化研究意识,借鉴各种有益的研究方法,关注不同文体间的联系和 相互影响,以打通文体的交叉研究,继而进行文体形态的比较研究,关注北宋文与其 前后文章的联系和区别、源流与嬗变、风格流派之承传、文章理论之发展都大有裨益, 由此可见,对北宋人所撰诗集序跋进行研究,乃是基于北宋诗文研究的内在要求,具 有较高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本文期望通过对现存北宋人所撰诗集序跋文献的整理归纳,从中窥探北宋人的诗 学思想,挖掘北宋人的诗学美学范畴及其内涵,并对其不断演进的历史进行梳理,在 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究宋诗风貌及其不同于唐诗的缘由所在,并试图打通诗歌与散文 两种文体,进行交叉研究,进而解决北宋文与其前后文章的联系和区别、源流与嬗变、 风格流派之承传、文章理论之发展等等问题。 本文的研究思路为:以北宋人所撰诗集序跋作为基本考察对象,并对其进行系统 的文献整理、学史梳理与简单评述,按照文献整理、诗学研究、文本研究的思路进行 构架,进而试图解决研究内容部分所述问题。 在具体操作上,本文遵循上述思路,采用析读文献、考论结合、数理统计、比较 归纳等方法,将诗歌和散文两者结合起来,找出其内在联系及契合点,力图简明、扼 要解决问题。 第一章北宋人所撰诗集序跋整体观照 北宋时期,“大而朝廷,微而草野,其所制作、讲说、纪述、赋咏,动成卷帙, 累而数之,有非前代之所及也”圆,正如刘克庄竹溪诗序中所说的“人各有集, 集各有诗 ,“少者千言,多至万首”。至于北宋到底有多少诗集? 传下来多少? 传 下来的诗集的序或跋的数量又有多少? 没传下来的诗集的序文或跋语又有多少? 对 以上这一连串问题,目前尚难以最终定论,但是可以肯定的是,随着地下出土文物 的不断发掘及现代学术研究的逐步推进,这些问题将逐步解决。本节内容拟在现有 文献资料基础上对北宋人所撰诗集序跋文进行总体观照,大致包括数量、形式分类、 内容分类、写作原因初探及序跋文功能等,以期给世人一个总体的描述。 北宋人所撰诗集序跋总况 据笔者初步统计,现存北宋人所撰序跋文章数量庞大,达数百篇,但是需要说 明的是,本文仅择取其中诗集序跋作为研究对象。亦即入选本文研究对象需要同时 满足以下两个条件:一,北宋人所撰;二,诗集序跋。需要特别交代的是,许多序 文是诗文合集序或者是别集序跋,本文将此类序跋文一并纳入研究范围。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本论文所收北宋人所撰诗集序跋文章之时限,原则上以公 元9 6 0 年北宋王朝建立至公元1 1 2 7 年北宋更迭为南宋为段。生于五代十国而入宋的 作家,或处于北宋南宋跨代时期的作家则酌情收录。另外,本论文只收北宋政权所 属作者之序跋文,不收与北宋政权并存之辽、西夏等少数民族政权所属作者的序跋 文;仕宦或地域交叉的作者,则视具体情况而定。又因北宋时期,诗、词、赋、文 等各文种的分野相对较为明晰,故在择取时已加以认真鉴别。 如徐铉,由南唐入北宋,在宋朝为官甚久,本文则将其视为北宋人。又如叶梦 得,历仕北宋、南宋二朝,但因其创作主要集中在南宋时期,故本文则不收录其所 撰诗集序跋文章。 又如徐铉广陵刘生赋集序、宋祁跋柳柳州集、黄庭举小山集序跋东 宋史呓文志序上海辞书出版社1 9 8 4 年1 2 月第l 版第3 页。 。刘克庄竹溪诗序,后村集卷二十三商务印书馆1 9 8 3 年版第4 l 页。 较为科学的方法应该是收录其在北宋时期所撰诗集序跋文章而不择取其南朱时期所撰诗集序跋。 坡乐府等篇章,虽为北宋人所撰,但因其或为赋集序、或为文集跋、或为词集序 或跋,不i i i i 时满足诗集序跋这个条件,故皆不取。再如,明人徐岱、周季风分别 为北宋人黄庭坚所撰诗集山谷集撰写序文,但因该序跋文不是北宋人所撰,故 亦不取。 经过如此筛选后,符合条件的北宋人所撰诗集序跋现存1 6 6 篇,涉及6 5 人, 序文1 3 8 篇,跋文2 8 篇,主要集中在北宋中期,主要是欧阳修、苏轼、黄庭坚、王 安石等以及与之交往密切的馆阁文人,详细篇目可见附录。 由以上内容可知,北宋人所撰诗集序跋文章数量庞大,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但 概括来讲,其主要形式分类如下: ( 一) 序 l 、自序。北宋人所撰诗集序跋中有此类文章2 篇。这种形式在北宋人所撰诗集 序跋文章中所占比重不大,但其表现形式最为原始,也最为接近序文的主旨。其代 表作品主要有杨亿的武夷新集自序、黄庶的伐檀集自序等别集序。 2 、自i 序。北宋人所撰诗集序跋中此类文章仅有l 篇。这种提法主要是为了有别 于后序,其代表作品主要有王禹偶的冯氏家集前序:“某辱同年之顾,览文人之 作,敢序梗概,少扬休美,庶垂于不朽焉。先是,公之孙元廖:自序先集,附于篇术, 故某之所述,特日前序云。 从此也可以看出,至少到了北宋王禹偶生活的时期,纯 粹意义上的跋文还没有出现。 3 、诗序。北宋人所撰诗集序跋中有此类文章3 5 篇。诗序这种表现形式在北宋 人所撰i ;导集序跋文章当中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