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孩子懂得感恩.doc_第1页
如何让孩子懂得感恩.doc_第2页
如何让孩子懂得感恩.doc_第3页
如何让孩子懂得感恩.doc_第4页
如何让孩子懂得感恩.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育孩子的王道,是执着地栽培自己。孩子懂的,我们懂;孩子不懂的,我们也懂。这个漫长的求索过程,既是为自己,也是为孩子。孩子的起点,是父母的肩膀。如此说来,孩子永远不会有相同的起跑线。 如何让孩子懂得感恩?小 让孩子学会感恩,其实就是让他学会尊重他人,对他人的帮助时时怀有感激之心。当孩子们感谢他人的善行时,引起的反应常常是今后自己也应该这样做,这就给孩子一种行为上的暗示,让他们从小知道爱别人,帮助别人。 1让孩子从感恩父母做起父母应该让孩子理解父母的艰辛。如今不少孩子聚在一起往往吹嘘自己的父母地位怎样显赫,怎样日进斗金,却不愿讲父母真实的工作状况。事实上很多孩子根本不知道父母工作的辛苦,更不知道父母的钱是何等的来之不易。据资料调查显示70的小学生认为父母的付出是天经地义,没什么过意不去的。在这种情况下,有意识地把孩子带到父母的工作现场,让孩子一起参与劳动,让其亲身感受父母工作的艰辛,挣钱的不易。父母对孩子付出的一切是不求回报的,但是在他成长过程中,让他学会接受爱心,懂得感恩,知恩图报是不可缺少的一课。 2父母要起表率作用 孩子好动、好模仿、可塑性强,容易接受外界的各种信息。父母的一言一行,在有意无意中孩子都会看在眼里,慢慢地记到心里,并逐渐给孩子一种行为上的暗示。因此,作为父母,在对孩子实施感恩教育的过程中,应秉持“以身作则”的原则,做好感恩的表率。不仅使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常怀感恩之心,用感恩的眼睛看待周围一切,还要用自己的爱引导孩子、感染孩子。当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关爱或帮助父母时,父母应敏锐体察,适当感谢和鼓励孩子。父母的这种感恩方式,不仅言传身教,使孩子切身体会到父母的感恩意识和感恩行为,也使孩子体会到了施恩的快乐。因此,父母的表率行为,对引导孩子感恩、施恩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3父母要在孩子面前学会“示弱如果父母总能把每件事做得又快又好,那么孩子就没有机会插手帮忙。久而久之,孩子便习惯了接受,他所有的需要都被父母无条件地满足了,理所当然地认为什么事情都应该先满足他,认为别人的给予都是应该的。父母学着在孩子面前“示弱”,孩子能够做的事情就让孩子去做,让孩子去吃苦就是让他懂得父母和别人的给予与帮助是一种“恩惠,而不是理所当然或者欠他的。 4父母要充分利用各种节日作为教育的载体利用各种节日的机会教会孩子学会感恩,如春节时要教孩子热情接受爷爷、奶奶及其他亲属送给他的礼物,并表示感谢,不管价钱多少,回到家里都要求孩子妥善保管,学会珍惜别人的情意。教师节,让孩子亲手制作贺卡送给老师,表达对老师的美好祝愿;父亲节和母亲节,给爸爸妈妈说几句感谢的话语,不一定感谢爸爸妈妈给他们帮了多大的忙,而只需表达生活中感觉很幸福的一点一滴。 5在日常生活中教会孩子学会感恩 家庭是孩子的主要活动场所,孩子经历着、感受着家庭的一日生活所带给他们的一切体验。如果父母能很好地利用这一契机,使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学会识恩、知恩,培养他们的识恩、知恩的能力和心向,必将取得很好的效果。首先,孩子总认为世上的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有思想、有感觉的,因此,家长可以借此采用移情的方法,让孩子学会识别和感受他人的情感、控制消极行为,从而引导孩子做出互助、分享和谦让等积极行为。其次,作为家长,应尽可能在家中创设感恩的氛围,并且为孩子提供多种实践机会,在各种实践活动中,有意识的抓住时机,启发、诱导孩子对别人的利他行为进行识别和感受。另外,家长还可以给孩子讲短小精悍和富有人生哲理的寓言故事、童话故事或名人名家的6让孩子知道父母并没有想要孩子回报 父母们常常会在孩子面前说:“爸爸妈妈这么辛苦都是为了你!”表面上是希望通过这种方法强化父母付出的多,其实恰恰相反,这给孩子造成了心理负担,它暗示了“我付出给你,你要偿还,这样孩子就算回报也不是出于真心的,孩子会以“形式对形式来感恩。 7教育孩子积极参加集体活动 父母可以让孩子多参加集体活动,鼓励孩子关心集体,培养孩子对集体、家庭的责任,进而在孩子心目中才有对社会、国家的责任。总之,让孩子懂得奉献,懂得关心别人,他才能学会感恩。 8让孩子从点滴小事做起父母要知道,孩子的好品质、好行为是不断培养出来的。父母要让孩子从细微处人手,从小事做起。为了让孩子懂得主动尊敬他人,感恩大家,父母可以从“谢谢、晚安开始培养孩子讲礼貌的习惯。通过生活中的小事,让孩子知道人与人之间要友好相待。若自己有能力,要懂得付出和服务,而当别人有恩于自己时,要懂得感恩。也只有懂得感恩的孩子,才能学会感激亲人给予他的一切,懂得感激在他成长过程中支持和帮助过他的每个人。 9让孩子在对比中学会感恩 父母可以带孩子到孤儿院或伤残医院参观,可以鼓励、组织孩子与贫困地区的孩子结对交友等,让孩子在对比中体会过去不懂、不在意因而也不会珍惜的东西,改变孩子的冷漠,从而引发其慈悲心、惜福心、感恩心。 10教会孩子掌握好沟通与交流的方法 父母可以通过良好的沟通,开启孩子的心灵之门,并善于营造温馨、充满关爱的家庭氛围,让孩子爱父母、爱家庭,并通过父母的“榜样”,促发其感恩之心。听过一位母亲说过这样的一句话:“我们的世 界,大门为你们敞开,你们不想进来;你们的世界,我们想进去,你们又不肯。”可见,不能良好地沟通,就无法让孩子走进父母的内心世界,无法让孩子了解父母的付出与辛苦,就很难让孩子有颗感恩的心。【家教导航】教育孩子需要长期的学习和付出作者:转载 阅读: 43 时间: 2010-8-20 12:24:02 教育孩子其实最重要、最关键的是四心:爱心、信心、耐心和恒心,爱心是最根本也是基础,可是我们 很对父母往往不知道怎么爱孩子,或者说不知道什么样的爱是对孩子的真爱!这里提出我个人的看法,大家可以发表意见。 我不否认每一个父母都是爱孩子的,他们都希望孩子好,可是隐藏在父母这些“爱”的背后,经常是对孩子巨大的伤害对孩子心灵的伤害,而这种伤害父母往往还不知道,甚至不以为意,这就是为什么孩子经常跟父母“对抗”而父母认为不可思议的原因! 教育孩子首先需要营造一种良好的家庭氛围,良好的家庭氛围的营造,从如下几个方面体现: (一) 爱是无条件的: 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例子:一个孩子考试得到高分(90分以上),和低分(60分以下)时,父母对他的态度截然不同。孩子考试得到低分时,父母极少给予他们理解、鼓励或关爱,反而是得到指责、讽刺,甚至是拳脚相加,言语中往往会有类似这样的话:“考这样的成绩,我不喜欢(爱)你了!” 父母以为说这句话是为了教育孩子,给孩子一点警告,可是孩子能够区分出来吗?父母给孩子的爱是无条件的,不求任何回报的,无论孩子的表现是不是合父母的意,父母对孩子的爱是始终不变的! 孩子做的好,我们为孩子高兴,给孩子嘉许和奖励,那是对孩子成长和进步的回应,而不是因为孩子成长进步了,我们给孩子的爱就多,孩子的表现不尽人意的时候,父母给孩子的爱就减少了。 当孩子感受到父母无条件的爱时,他的心就会向父母打开,与父母进行心灵的沟通,他的成长中的任何事件都会愿意跟父母分享,他更会从父母身上获取无穷的力量,同时,他也会用自己的爱来回报父母。 在孩子出现行为不当的时候,父母切忌说出口的话就是“我不爱你了!”这会严重伤害孩子的心灵。事实上,父母说这句话的本意并不是不爱孩子,而是不爱孩子这次的“不当行为”,可是,当父母说出这样的话的时候,孩子是不知道父母内心真实的意思的,他会想:父母真的不爱我了!(我是不值得被父母爱的人!)往往说这样的话的父母,会不止一次重复这样的话,这就会在孩子的心里留下深刻的印记,一旦造成了孩子确认父母不爱自己的后果,要消去这样的印记是非常困难的。 父母对孩子的真爱的结果,就体现在父母跟孩子心灵的沟通! (二) 让孩子觉得家的门是永远开的: 家是不必担心挨骂、被批评或受到讥笑的地方,即使犯了错也可以得到宽容,孩子在其中感受到父母的亲情,而逐渐发展他知性自省的能力。在家中我们可以自由的思考、高谈阔论,自在的生活而不怕被拒绝;换句话说,家是绝对安全的。 我们看到很多父母喜欢把“犯错误的孩子”拒之门外,他们以为这样可以让孩子接受到更深刻的“教训”,以后就不会再犯了。事实上,这样的行为有时候是有效的,但无效的次数居多,更加糟糕的是,无论这样的行为是不是有效,家长的行为都在孩子心灵留下了负面的印记,孩子心里会想“这不是爱我的家,只要我长大了,我就马上离开这里”。 家是充满爱的地方,是每一个家庭成员心灵的依靠,孩子更需要心灵的抚慰。当孩子感受到家是他永远的归宿,是给他力量的源泉,无论他在外面犯了什么样的错,他都能够从这里得到修整和提高的机会,他也会用爱回报这个家,他会充满了自信、自尊和自爱。 (三) 勇敢地把爱说出来: 很多人都觉得向别人表达敬爱之意很容易,唯独对自己家人,却爱在心里口难开,心想反正他会知道,这是我的亲人,我对他/她可以随便些,说不说无所谓;殊不知往往最爱你的人最在乎你对他的感觉。所以,我们应常常贴切真诚的赞美家人对自己无私的爱心和奉献,让彼此感受到互相的爱和依赖。切记!爱不但要及时,还要把它说出来、做出来。 我们在家养成了对亲人互道爱意的习惯,孩子走向社会,对周围的人也敢于表达自己的友爱、关怀,创造出良好的人际环境。 (四) 心连心、手牵手: 有了爱的感觉,心手相连同甘共苦的信念便自然而然的产生,不管任何时候都会有十足的把握,知道永远有家人的支持和协助。提醒孩子出门、回家必和家人打招呼,使家人的关系逐渐热络而成为习惯,习惯就成自然。 与此同时,如果孩子偶尔忘记了,我们家长可以主动跟孩子道别,这样有二个好处,一是提醒孩子,他离开的时候应该做什么;另外也是以自己的行动教育孩子,不仅孩子应该怎么做,父母自己也是这样做的。 我们切忌在孩子还没有形成这样的习惯前或偶尔忘记了的时候,父母就直接“教训”孩子:你出门/回家时怎么不跟我们打招呼?这样很容易造成孩子的抵触情绪,同时,也在暗示孩子:他是不可以犯错误的!我们经常看到一些家长,当孩子跟他一起遇到熟人时,喜欢叫孩子主动叫叔叔/阿姨。如果孩子没有叫,或者叫慢了,往往会得到家长的指责,家长的心里想,孩子这样没有礼貌真是让我没有面子。可是,我们的家长有没有想过,为什么遇到的这个大人,在孩子没有主动叫他的时候,他不去主动先叫孩子呢?我们传统的思维里面,根深蒂固的一个观念就是,孩子应该尊重长辈,应该先跟长辈打招呼;可是,他们就没有想,长辈们也一样应该尊重孩子,他们也一样应该主动跟孩子打招呼的!这时候其实就是我们长辈起到表率的时候。 家长都爱孩子,但要把孩子抚养成人,学问比单纯一个爱字大多了。我把抚养孩子的秘诀归结为三个,简称3L。 第一:爱你的孩子(LoveYourKid)。爱自己的孩子原本是天经地义的事,但事实并非如此。比如说,有不少年轻母亲不愿意母乳喂养,原因是为了自己的乳房美丽。孩子总有调皮的时候,有些父母对调皮的孩子态度粗暴。还有父母借爱的名义对孩子提出连父母自己也做不到的高要求,企图通过培养一个天才来掩饰自己人生的失败。 美国纽约心理医生张源侠如果天底下的父母扪心自问,便可发现自己对孩子的爱其实远远不够。虽然有不少父母给孩子提供了充裕的物质条件,但真心的爱往往没有那么简单的。面对一个包含无穷变化潜能的孩子,爱心的付出在起初的时候是非常劳心费神的。你可以用你温暖的触摸、微笑、热烈拥抱传达爱,也可以用你的细心、关怀、支持为孩子构筑爱的家园。 第二:听孩子的心声(ListentoYourKid)。孩子相对于成人的智商是幼稚的,因此父母会自然地认为孩子不懂事。孩子的确不懂大人的事,但孩子却懂孩子的事。在孩子的眼里,他们的父母才是真的不懂事呢。 抚养孩子,听孩子的心声可谓最重要的技巧。孩子在起初都会比较直接地向父母表达自己的心声。如果父母不听,甚至采用高压手段,那么孩子自有他们的办法让父母“听话”。可以这么说,孩子的所有行为问题都是孩子尝试让父母听话的心理诡计。比如,一个经常遭受父母体罚的孩子会选择生重病而让父母不得安宁,孩子通过折腾父母而达到对父母“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