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傅山人格与其诗歌风格.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容提要 本文从傅山的人格入手,结合他所处的家世传承、 时代环境,揭示其人格与他诗歌创作风格的传转承接 的关系,并理清傅山的文学思想及这种思想在那个 f 时代中的意义,同时指出傅山现实的、悲痛的诗歌 价值取向。从而在此基础上研究傅山在近百年历史 画卷中的地位与影响。 关键词:傅山人格文学风格价值取向 a b s t r a c t t h i st e x ts t a r tw i t ht h e p e r s o n a l i t y o f f u s h a n ,c o m b i n eh i sf a m i l yb a c k g r o u n da n dt h e e n v i r o n m e n to f a g e s ,r e v e a l i n g t h ec o n t i n u o u s r e l a t i o n s h i po fh i sp e r s o n a l i t ya n dt h ec r e a t i v es t y l e o fh i sv e r s e s ,a n ds t r a i g h t e no u tt h el i t e r a t u r et h o u g h t o ff u s h a n ,m e a n w h i l ee l a b o r a t i n gt h ew o r t ho ft h e f u s h a nv e r s e ,a n dt h e ns t u d yt h ep o s i t i o na n dt h e i n f l u e n c eo ff u s h a ni nc h i n an e a r l yo n eh u n d r e d y e a r s k e y w o r d s :f u s h a n , p e r s o n a l i t y ,t h el i t e r a t u r e s t y l e ,t h ev a l u em i n d s e t 2 中文摘要 明末清初之际的傅山,是同时代人中翘楚,他人格中的“朴”、“拙”不 仅影响他一生创作及其文学风格的形成,而且对清及近代诗歌创作产生相当 大影响。近年来学术界有关傅山的研究越来越多,对他的人格魅力也越来越 重视,但这些文章多是研究他的哲学与艺术,本文则拟从傅山的人格角度切 入,着力于对傅山诗歌理论、诗歌成就、诗歌风格的系统研究。相信这种探 讨对于拓展傅山研究领域,当会具有一定意义,使当代傅山研究更趋于全面 而多样。 傅山一生极富传奇色彩,他生于富贵家庭,先祖与明皇室有些联系,但 这种联系带给傅氏家族的却是一种伤痛,这种伤痛给傅山埋下厌恶豪门、同 情平民的豪侠情结。傅山的祖父、父亲都是儒雅博学、乐善好施之士,他出 生于这样一个书香门第,从小耳濡目染,具有深厚的文化修养,后人称其“在 清初儒林中最为博雅”,这是与他的家学渊源分不开的。 如果说家族背景是傅山的成长远因,那么,他所处的山河巨变、动荡而 复杂的时代,则是影响他成长的近因,且这种近因影响更具有决定性,以至 于可以说,如果没有这个近因,就没有我们今天所仰视的这样一个伟大傅山。 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发展到明清之际,“末世”景象已现,傅山生在这 样一个时代,不仅体味到明末社会政治的腐朽窳败,也接受了晚明异端思想 的洗礼,又经历了明末农民大起义的血腥与动乱,更体验了改朝换代之际的 巨大痛苦。这一切都对他的人格产生重大影响,进而影响到其诗风的形成与 1 变化。本文即从傅山人格入手,分析其诗歌创作与风格。 文章第一章介绍傅山与其时代之关系。第二章分析傅d i 文学思想。概括 地说有以下几点: 1 经世之文 傅山认为文章是客观事物错综复杂的相互关系的反映。他在( ( 家训挑“失 笑辞 等长篇文论和许多短篇杂记中,提倡帝业文章、经世之文,文章必须 反映社会现实。由此,傅山大力反对空洞无物、禁锢人们思想的理学,他认 为“凡所称理学者,多不知诗文为何事何物”。傅山的理论有近代人文思想 印记,有强烈的反封建战斗锋芒。 2 傅山艺术风格之见解 傅山把道家自然朴素的美学观改造后,融入自己的文学批评。他认为文 学就是简、真、挚三者的统一。他所说的简是简朴,是一种信手写来、不加 修饰的风格,是绚烂之后归于平淡的朴素,复杂之后的简单。这种筒是建立 在作者深厚的学识、修养之上的。他所说的真、挚是随性所迁、直抒胸臆, 对现实、自然、真情作真实的反映。 3 傅山对风格成因的论述 傅i i i 认为作家文学风格的形成与其性情、才能、学识有着密切关系。他 认为一个作家能否有深的造诣,本乎性情识力。性,指个性;情,指情感; 才指才能;识指识见;与此相联系的还有气,这里的气指一种阳刚之气。傅 山同时把文学融入社会,揭示了风格与作家生活经历,和时代、社会背景的 4 关系。他综合各种主观和客观因素,得出文学风格的形成原因:“性情配以 气,盛衰惟其时。” 4 傅山的创作论 至于如何创作简、真、挚的文章,傅山提出“非法非非法”的主张。他 的前一个法是前人在艺术上长期凝聚形成的固定法则,或称程式;后一个法 就是前面所说的“真”和“气”,即诗文要直率地流露心迹,才能真实地展 现主体间不同的性格特点,才会带来风格的多样化。同时,傅山在“意境” 创造上强调“神”这一审美核心,这个神是写实、厚重的,从属于现实主义 范畴,与其个性相符。 5 傅山人格之本质与其对艺术风格的追求 傅山把“人”作为衡量包括艺术、文学在内的所有人类活动准则。他按 照自己“朴”、“拙”的人格要求提出宁丑、宁拙、宁钝、宁朴、宁隘、宁支 离、宁直率的文学审美原则。这些原则看似有点矫枉过正,但这正是傅山始 终不肯媚俗的伟大人格的体现,也是傅山人格在文学风格上的映照。他的文 章或是思念亡国,表现一种“刑天舞干戚”的不屈精神;或是对亲情、友情、 爱情的眷恋,反映人间美好真情;或是对自己内心感受真实而强烈的抒发, 让读者看到他那毫不掩饰的赤子之心。, 最后一章则着重对傅山诗歌风格进行美学分析。分别从倜傥豪雄、悲壮 严峻、古奥奇僻、粗朴萧散等几个方面进行论述,以求对傅山诗歌有一个准 确把握。 5 第一章傅山及其时代精神 第一节傅山家世 傅山( 1 6 0 6 1 6 8 4 ) ,初名鼎臣,后改山;字青竹,寻改青主;号啬庐, 或别署日公之佗,亦日石道人;明季诸生,山西阳曲( 今属太原市北郊区) 人,是清初著名的民族志士。三百余年来,以其坚定而崇高的气节人格、广 博而深邃的学术造诣、奇倔而独具个性的文学风格闻名于世,被誉为“山右 义士”、遗民领袖。 傅山一生传奇而复杂。他生于富贵家庭,先祖与明皇室有些联系。洪武 三年( 1 3 7 0 ) 明太祖封其第三子朱榈为恭王,十一年( 1 3 7 8 ) 就藩太原,朱 桐又封他的第五子济焕为宁化王,孙辈美榕为临泉王,都在太原开府。傅山 的六世祖傅天锡以春秋明经为临泉王府教授,曾祖傅朝宣做过宁化王府的仪 宾( 明朝亲王、郡王的女婿称仪宾) 。据傅山“先曾祖结缡王府记载,其 先祖因“骑过中尉之门,中尉数数见之,一旦拥而入,莽插戴之( 王府选中 女婿,即与簪花戴红,谓之插戴) ,不令出,遂阔之于王府,而请为仪宾矣”。 事情虽然颇有点戏剧化,而王府熏天意气却可见一斑。傅朝宣迫于势入赘 王府,终其一身受人牵制,虽然富贵,却倍受压抑,身心不得自由,虽恨之, 亦奈何不得,学业遂渐荒废。由于王女不能生育,傅朝宣纳殷氏为妾,傅山 祖父傅霖兄弟三人乃殷氏所生。傅霖刚刚生下,傅朝宣的母亲王氏就从忻州 跑来,抱回小孙儿,雇乳母抚养,每每清晨汲水井上,都以裙束小孙儿于胸 襟前,日:“我脱堕井,愿儿随我去。”o 不欲落他人之手,傅家老人的刚烈 之气如在目前。傅霖兄弟长大后,诸舅尝挟宗室势力,不命坐即不得坐,备 受屈辱,所以傅朝宣临终饮恨遗命:“子孙再敢与王府结亲者,以不孝论, 族人呜鼓攻之。”凛凛志气隐然在目。傅朝宣抑郁的一生,傅霖童年就听 “傅山全书( 以下简称全书 ) 8 9 9 页。 父亲频频讲起,唏嘘不已。这些家族往事对傅山幼时心灵是一个极大震撼, 他成年后不羡豪门,不畏权贵的豪侠型人格大概就根植于此时。 傅山的豪侠型人格还得益于他祖辈的言传身教。他的祖父傅霖,嘉靖壬 戌科进士,做过山东辽海参议、朝议大夫,喜读班固 ) 作为家塾读本教育傅山兄弟;他的母亲陈氏是忻州陈村秀才陈劭的女儿, 亦颇有节义。因此全祖望称傅山家学之优秀是“大河以北莫能窥其藩者”。 傅家先祖从傅霖起,不仅人人都是博极群书之士,更难得的是个个乐善好施。 祖父傅霖就是一个被称为“乐善好施”的著名人物,万历三十七年( 1 6 0 9 ) , 太原遭旱灾,傅霖施粥一百天,出小米四百斛;以后又有一年旱荒,傅霖在 太原小弥陀寺供柴炭,施米粥,收容贫民住宿。傅山出生在这样一个学风浓 厚、人品高尚的书香门第,耳濡目染,自然也养成好学乐施的品德。他成年 后精通医术,免费为贫民治病。在经、史、诸子、道、佛、诗文、书法、绘 画、音韵、训诂、金石、考据以及医学、美食等方面靡不淹贯,所以梁启超 称他的学术黄河以北无人能及,并将他与王夫之、顾炎武、黄宗羲等人一起 列入清初六大宗师行列。张舜徽“清人文集别录) 也称他“于学无所不通, 书画医术,尤及精能。贯穿四部,旁涉二藏,于经史之外,复沉潜于百 家之书,校勘甚勤,而复多创获”o 、“在清初儒林中最为博雅”。 显然,傅 山的成就与他的家世传统因因相袭。 第二节傅山人格和文格形成的时代原因 见于“全书 5 0 4 1 页。 “清人文集别录第5 页。 一动乱中的明末清初 傅山的成长除了有家族远因之外,更重要的是他所处的这个时代,是这 个非常时代造就了非常人才。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发展到明清之际,“末世” 景象已现,挥戈回日已不可能,“百足之虫”不过是“死而未僵”,其衰败与 彻底灭亡只待时日,这就是傅山所处时代的本质。 傅山生于明神宗万历三十四年( 1 6 0 6 ) ,万历朝计4 8 年,是明代最长的 一朝。万历朝最初十年是改革家张居正实际掌权的十年,这是明王朝后期巾 仅有的有点亮色的十年,被历史学家称作是“明王朝暮色中的最后的耀眼光 辉”。此后,明朝就江河日下,几乎没有任何重生机会。朝廷上下人心浮动、 怪案迭出、党派蜂起、议论横生。万历朝的第一桩公案,是围绕关于册立谁 为东宫太子的争论,也就是所谓的“争国本”。这场争论主要以万历皇帝以 及他所宠爱的郑贵妃和一些依违其问以谋私利的官吏为一方,而以朝中坚决 维护祖宗传统的正直官吏为另一方,争论焦点是立庶出的长子朱常洛为太 子,还是立万历所宠爱的郑贵妃生的皇三子朱常洵为太子。万历的王皇后以 孝慈著称,却无子。长子朱常洛乃宫女所生,因而出身卑贱。万历的次子早 天,三子朱常洵则是万历最为宠爱的郑贵妃所生,子以母贵,因此万历很想 立三子为太子。但这种做法不符合传统,传统的做法是立嫡立长,嫡既无出, 按继承顺序,便只有立庶出的长子朱常洛。这场立谁为太子的斗争如果从朱 常洵出生的万历十四年算起,直到万历四十二年三月朱常洵离京前往河南洛 阳就藩,前后近三十年,这在古代封建王朝中非常少见。从这件事开始至明 朝灭亡,朝廷内发生了一系列事件,如万历后期的“妖书案”、“梃击案”, 泰昌朝的“红丸案”,天启朝的“移宫案”以及魏忠贤专权等,短短三四十 “剑桥中国明代史 第5 6 5 页。 年发生这么多匪夷所思的事件,这在中国封建王朝史上绝无仅有。正如海面 溅起的浪花不过是海底巨大潮涌的一种表相一样,明代后期的这一系列事 件,是一场大动荡即将来临的先兆。崇祯十七年( 1 6 4 4 ) ,在李自成等农民 军和关外日益强大的清兵的夹击下,三百年帝国终于轰然垮塌。 在明末政治斗争中,还有一个现象值得关注,即朝中的党派斗争。大约 自万历三十五年( 1 6 0 7 ) 起,朝臣中各立党目、分林别派,派系斗争空前激 烈。他们基本上可分为两派:正直派和邪恶派。邪恶派以沈一贯为首,正直 派以东林党人为主。东林党最初以顾宪成( 1 5 5 0 1 6 1 2 ) 为首,顾宪成关心朝 政、为人正直、敢言直谏、不阿权贵,也因此仕途曲折、屡屡降职,最终被 削职为民。顾宪成削职后,在家乡无锡创东林书院,与高攀龙、钱一本、薛 敷教、安希范、刘元珍、叶茂才、吴桂生、史孟麒、于孔兼辈讲学其中。这 些人多为正直之士,因遭当权邪恶势力排挤打击而被罢官,其他为数甚多 的抱道忤时、退处林野的士大夫也纷纷闻风响附。他们在讲习之余,往往讽 议朝政、裁量人物,因而形成一个学术、文化、舆论中心。这些名彦硕儒的 舆论直接影响到朝臣,“朝士慕其风者,多遥相应和”。朝廷内外正直一派 的士大夫,逐渐倒向东林党,东林党的影响越来越大,与邪恶派的斗争也愈 加残酷,先后发生王元翰案、淮抚李山才之争、辛亥京案、李朴上言事件等。 由于神宗多年不闻政事,对朝臣奏疏置若罔阔,所以邪恶派势力愈加恣睢张 狂,大力打击正直派,正直派逐渐趋于下风而至朝政完全被邪恶派所左右。 朝廷上层的黑暗,封建社会的腐朽,使整个明后期吏治更加窳败,军队 涣散、财政亏空、赋税加重、民变和兵变此起彼伏。万历十一年( 1 5 8 3 ) 广 东东安兵变,万历十二年( 1 5 8 4 ) 广西平乐兵变,万历十六年( 15 8 8 ) 陕西 明史第7 0 8 页。 兵变,万历四十三年( 1 6 1 5 ) 洛阳兵变。广大人民又在各地掀起反封建起义, 万历十四年( 1 5 8 6 ) 车宗孔起义、陕甘宁回民起义,万历十六年( 1 5 8 8 ) 太 湖起义,万历十七年( 1 5 8 9 ) 福建柯守岳起义,这些起义繁多,遍及全国。 到天启年间魏忠贤坑害贤良,遍置党羽,政治更为黑暗,起义更多,终于在 崇祯元年这一年陕西大饥,延绥缺饷,王嘉胤聚饥民反于府谷,正式宣告明 末农民大起义爆发。起义以燎原之势迅速壮大,席卷陕西、山西、湖南、湖 北、四川等地,而傅山的家乡山西则成为起义的根据地之一。起义虽屡遭官 府镇压,但旋灭旋炽,旋抚旋叛,最终于崇祯十七年( 1 6 4 4 ) 攻下北京,崇 祯自缢,明朝覆亡。纵观整个明后期,全国处于一片风雨飘摇之中,社会动 荡不安,起义风起云涌,政党倾轧。明亡后,清兵入关,战火又从长城内外 延烧到大江南北以至全国,持续时间达二十余年之久。 傅山就生活在这样一个山河骤变、动荡不安的背景下。他虽然在明末只 是个诸生,没有介入政坛之争,但对这些事件都或闻或历,思想和政治观点 不会不受到影响。至于入清之后的事情,对傅山触动自然更大。他受到后人 景仰的道德文章,也主要成型于此时。 二明末经济:凋敝与发展共存 经济基础影响上层建筑,从这个意义上说,了解明末经济对我们研究傅 山思想有一定帮助。明末经济是个奇异的综合体,它发展与破坏同在,奢华 与贫苦并存。明朝后期,在前期改革基础之上,由于生产工具改进,郑和下 西洋之后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各种经济部门都发展到前所未有的水平a 农业中各种经济作物迅速发展,棉花、烟草种遍天下,手工业生产水平空前 提高,棉纺织业、丝织业、造纸业、印刷工艺不仅技术改进,而且形成相对 集中繁荣的经济区域,如松江府是棉纺织业最为发达的地区,江南地区是当 时的丝织业中心,景德镇是制瓷中心等。经济的空前繁荣,促使全国兴起很 多商业发达的城市,尤以南北两京最为繁荣,苏州、泉州、广州、太原、成 都等也都是商业繁荣的城市。 商业繁荣刺激消费增长,当时地主阶级奢华成风、铺张浪费、争为奢侈。 明神宗更是为首,毫无节制地铺张浪费,为了满足欲望,明神宗极力搜刮金 钱,派出矿监税使,向各地人民直接征取。这些矿监税使唯一目的就是搜刮 金钱,加之明神宗做后盾,更是如虎添翼,一派出后,很自然便形成了全国 一场群虎百出、逢人咆哮、寸寸张罗、层层设陷式的大搜刮,对经济的掠夺 极度严重。万历三十九年( 1 6 0 2 ) ,大学士沈鲤指出,矿监税使造成的后果 是“天下之势,如拂鼎同煎,无一片安乐之地,贫富尽倾,商农交困,流离 迁徒,卖子抛妻,哭泣道途,萧条巷陌”。明末经济经过这么一场大浩劫, 损失严重,民间满目疮痍。现实的政治经济反映到文学领域,文学呈现出一 种深沉的现实主义风格,傅山就说自己写诗是“呻吟实由瘼”、“世界疮痍久, 呻吟感兴偏”、“念我弱冠年,满臆河山疾”,对民生艰难感同身受。他的诗 多反映民生疾苦、生离死别、家园凋敝等社会现象,这是与他所处的社会经 济状况分不开的。 三晚明思潮 晚明学术思潮对傅山影响巨大。晚明是中国古代一个思想活跃的时 期,学术界对传统理学的批判,促使传统学术发生蜕变。商品经济繁荣,又 激发了以挣脱封建伦理传统礼教束缚为日的的早期启蒙思潮的兴起。激进的 思想家开始猛烈批评程朱理学之虚伪与无用,认为空谈性命的程朱理学造 明史7 6 6 页。 就的只是一批批无思想、无人格、无实际本领的读书人。这些所谓饱读诗书 之人,在遇到问题时提不出任何救国救民方略,只是“浸淫其说,静坐内视, 论性谈天,与夫子之言,一一乖反,而至于扶危定倾大经大法,则拱手张日, 授其柄于武人俗士。坐大司马堂批点( ( 左传,敌兵临城,赋诗进讲, 觉建功立名,俱属琐屑,日夜喘息著书,日此传世业也。卒至天下鱼烂河决, 生民涂炭”。最先起来反对这种腐朽的程朱理学的是王阳明( 1 4 7 2 1 5 9 2 ) , 他批评朱学:“言益详,道益晦;析理益精,学益支离;无本而事于外者益 繁以难。”o 这种学风造就出的士子“章绘旬琢以夸俗,诡心色取,相饰以伪” o 。王阳明分析天下不治的原因是由于“士风之衰薄,士风之衰薄,由于学 术之不明。学术之不明由于豪杰之士者不倡焉耳”! 王阳明看到外在道德律 令与主体道德行为的分裂造成普遍作伪风气,所以大力扫除这种虚伪学说, 提倡“知行合一”、“良知”。他公然以“狂者”自居:“我今才做个狂者的胸 次,使天下人都说我行不掩言也罢。”o 王阳明的狂就是为了提倡心学,反对 程朱理学对人的束缚,反对装模作样的道学,反对把多样化的个性强制地塑 造为一个模式,提倡率真进取的作风、个性的自由发展、多样化的人生。继 王氏之后竖起反理学大旗的是李贽( 1 5 2 7 - 1 6 0 2 ) ,李贽公然以“异端之尤” 自居,摆开堂堂之阵、正正之旗,向维护伦理的意识形态展开全面批判。传 统的礼仪之辨、义利之辨、情理之辨、君臣之辨、男女之防、尊卑贵贱、等 级名份统统在其扫荡之列。他称私奔为“善择佳偶”,“西厢) 、“水浒 为“天下之至文”;提出“圣人之道无益于百姓日用”,而百姓e t 用为“天性 之体”;鼓吹“率性所行,纯任i j 然,便谓之道”;提倡“不屑凑泊”、“不依 畔岸”,只需“解缆放船,顺风张棹,无之非是”。这种种惊世骇俗之论,这 转引自“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1 5 页。 “王阳明全集 。 丁 种非圣无法大胆的理想主义,和激进的自然主义,一言以蔽之,就是为了对 当时遵奉的历史传统与社会秩序进行抨击和瓦解。而他们这种种凸显心灵的 学说,不仅活跃了当时中国思想、知识与信仰世界,带动了当时的学术气氛, 后世学者如袁宏道、汤显祖、刘宗周等人都继承这种批判精神而继续反对理 学,也给傅山带来强烈冲击,对其f t 后思想体系的建立产生根本影响。 大破之后继之以大立,晚明日益深重的社会危机和民族危机,迫使有志 之士去考虑重建朝纲,寻求拯救危亡的实用之学。在这种背景下,李贽提出 “治贵适时,学必经世”的思想,唐鹤征提出“辅世拯民”的思想,陈第提 出“志在经世”的思想,顾宪成提出“志在世道”的思想,高攀龙主张务实 致用等。傅山对迂腐的理学也是深恶痛绝,他大声疾呼:“天地有腹疾,奴 物生其中。神医须圣武,扫荡奏其功z o ”从李贽到傅山,他们都试图通过对 传统文化的疏理,重新倡导学术经世来挽救明王朝的衰败,从而在晚明时期 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实学思潮,对数百年来盛行的理学进行了一次认真清 算。 第三节傅山在其时代中的意义 在那腐朽与神奇同存,批判与创新并在的伟大时代中,傅山诞生了,他 不仅体昧了明末政治社会的腐朽,也接受了晚明异端思想的洗礼,经历了明 末农民大起义的血腥与动乱,更体验了改朝换代之际的巨大痛苦。先贤们与 腐朽势力抗争的正直品德,明末思想家激烈的批判精神,以及对精神自由的 追求,对个人价值的肯定,对心灵本体地位的强调等,所有这一切有时代进 步意义的思想成果,傅山都予以接受并进一步发扬光大。所以傅山既是对前 人学说的总结和继承者,又是开启后世人文思潮的先驱。 傅山首先以其人格魅力而扬名天下。他的人格直接继承明末王学左派张 扬个性、狂放不羁的精神,尤其是李贽的“狂”性。李贽的卒年距傅山出生 不过4 年,傅山完全呼吸在这位“异端之尤”的空气之f 。他三十岁时,因 督学袁继成为阉党张孙振诬诋下狱,以诸子身份徒步千里上京伏阙讼冤,与 阉党斗争,并取得胜利,从此名满天下。入清之后,二十年伏居土穴,披绛 衣,不与世接,哭号痛骂,力辞清廷举谏,怀念明朝,与气节士交往。他在 学术上讽刺宋明道学先生无一个出人头地,所谓贤者不过依傍程朱皮毛蒙袂 而己,骂理学之理是来自屎,理学者都是些不知诗文为何物的奴书生,所以 应把这些因循守旧、虚伪造作、苟安偷生的“腐儒”扫荡殆尽。傅山痛感明 季政治腐败、朝纲不振、士大夫结党营私,因而自觉倡导经世之学,主张“文 章为实用”。他本人写诗就是“呻吟实由瘼”、“呻吟感兴偏”,这种反奴性、 反流俗精神是同时代的一般学者所无法比拟的。 家世的不幸,国变的痛苦,经世的思想,飘零的生活,使傅山与温文儒 雅的文人传统彻底决裂,成为一个怒睨江海、扫荡乾坤的侠士。傅山的这种 性格决定其诗文沉郁的现实主义风格。他的诗多反映社会现实,抒发兴亡感 慨,揭露清初暴政,描述重大历史事件,给明末清初文坛增添了绚丽的一笔。 他这种激烈的批判、开创精神,又为后世全祖望、章炳麟等人所继承。 第二章傅山文学思想分析 第一节傅山的文学观 傅山首先开宗明义地论述了“文”是什么这样一个文学的根本命题,他 借用“易系辞) ) 的一句话来说明:“物相杂故日文只此六字,可尽文意 ,非一先生之言所得暖姝。”简单一句话就从哲学高度重新肯定了“文”的 “全书第8 1 9 页。 唯物主义概念,强调文是客观事物错综复杂的相互关系的反映。傅山这句定 义把“文”的几重深层含义都包括进来了:( 1 ) 文既然是反映客观事物错综复 杂的相互关系的,那么它就有功利性。在傅山看来,文的功利性就在于反映 社会现实和人民疾苦,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 2 ) 客观事物及其相互关系是复 杂多变的,所以文作为客观反映就有复杂性和多样性,并非如理学家所言“文 皆从道中流出”,把丰富多彩的“文”道学化、固定化的观点。且文学既然 , 是反映现实,而现实又是古今不同,因而种种模仿就毫无必要,从根本上否 定了前后七子“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复古主张。( 3 ) 客观事物之间的关系 千变万化,没有一定之法,所以文章细细曲曲,补辑波澜,表现方式也千变 万化,无论前人多少评论,总不能尽,要靠读者去悟文章中潜藏的“意”。 “) 文是客观事物的表现,这不能不涉及到文的艺术表现方法,所以傅山在肯 定文的本质含义下,其实也肯定了文学的艺术美。下面我们就从这几个方面 来论述傅山的文学观。 一经世之文 傅山作为我国明末清初充满忧患意识的进步知识分子,与其他有识之士 一样,为了挽救日落西山的明王朝,极力提倡经世致用之学,扫除当时占统 治地位的空疏无用的理学,提倡帝业文章、经世之文。现存傅山文学理论虽 缺少系统,但在家训趴“失笑辞等长篇文论和许多短篇杂记中,却不乏 具有思辩色彩和思想解放意义的文章,在当肘的文学批评上独树一帜。 通观傅山文论,他首先是把文章看成一种神物,一种安身立命的方式, 一种实用之学。但是当时文坛占统治地位的是理学家的空谈理性,明前后七 子又矫枉理学过正,倡导文必秦汉,诗必盛唐,亦步亦趋,失却文心,流于 空洞,与傅i i 的主张南辕北辙。所以傅山文论留给人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他 对当时腐朽文风的激烈批判:“经术蔽腐儒,文章难救时。谯邵富典故,建 议草降辞。龌龊处人国,缓急将安裨? 伟哉隆中人,长啸谁能知? ”历史 上功过落差极大的两种人物,一种是济世之才诸葛亮,一种是谯周、各9 正之 辈,读诗书,富典故,却无法挽救蜀国的灭亡,而是促其加速灭亡,造成这 种结果的原因就是“经术蔽腐儒”。“经术蔽腐儒,文章难救时”成为傅山反 对理学的出发点。 傅山对动千百言,萝莎冗长的文风看着便厌,讥此冗沓之作为“咩”:“文 章诗赋,最厌底是个咩字,咩,缓也,俗语谓行事说话松沓不警曰咩。” 圆傅山分析这种冗沓之风形成的根本原因是理学风靡,他说:“凡所称理学者, 多不知诗文为何事何物,妄自谓我圣贤之徒,岂可无几首诗、几篇文字为后 学师范,遂高兴如何物清意味,何物天下理面己矣。也有几篇行世,其 为之弟子者,又不知其先生父兄之诗文为何物意,以为吾师吾父兄之诗文岂 有不佳者,尽气力为之表扬,不顾人禁受得与否,而惟恐其人之不闻不见也。 以故长耳下风,动辄数十卷,只得教人叫奈何耳。”o 他认为这种理学造就的 士子,对学问本身就不清楚,即使是依傍他人,也是糊里糊涂,“书生故纸 万重围,暗吃椰子吃大亏”就是此种情况了。这种无病呻吟的风气到明末 发展到极至,从而造就出一批批腐朽仕子,文章也一代逊一代,日渐失去其 本应具有的面貌。傅山深恶痛绝当时的八股文,他说:“仔细想来,便此技 到绝顶,要他何用? 文事武备,暗暗底吃了他没影子亏。” 八股制的推行, 僵化思想,把许多本可以有所为之士引入脱离社会现实、追求功名利禄的 “全书”2 6 页。注:谯郡指三国时的谯周,御正,二人都位列九卿,博览坟笈,参 与刘禅的政事,公元2 6 3 年,魏将邓艾率军攻打阴乎,谯周力主降魏,并由卸正起草降 表,遂向邓艾请降。 “全书5 1 9 、7 8 0 、2 8 1 、3 9 4 页。 死胡同,使“文事武备”暗吃其亏。这即使不是明亡原因,也是文坛僵化的 重要原因。更何况那些趋炎附势之徒,大言取名、更相推激、以争胜负,在 学问上依傍程朱皮毛蒙袂,终日在理学圈内打转,不仅无创新发明之术,还 把一些经典之作折腾得乱七八糟,;就是有一些知晓廉耻之人,也己成为被 经术蒙蔽的奴君子,教人可怜可恨。这些理学造就的奴诗人不仅眼界狭小, 而且颠倒是非,视八股为儒学传统、孔孟之脉,把儒学异化,傅山痛骂之“真 恶心杀,真恶心杀”! 傅山认为:“凡人养生作人,皆有一安身立命之所,即文章小技亦然。” 也就是说文词自有帝业,是一种神物,一种实实在在有用的思想表达方式, 是为社会服务的。这种重视文学社会功用,强调文章要经世致用的主张,突 出地表现在傅山重视史传文学的社会作用上。他在写给朋友戴廷式的信中 说:“兄所留心者,莫过纪传之事为急。”o 要他学习古文辞“专专于“史) ) 等一些经典 著作却“可以立身,可以御侮,可以成德,可以济物。小子玩之,兹实也, 免脱也,谓脱然变化而出也”。o 傅山这种提倡实学的思想不仅是时代回响, 也是对空疏理学的反叛。 二傅山艺术风格之见解 中国古代文人思想多博极精骛,很难定其属于哪一支,哪一派,尤其是 对儒道释三者的吸收与发挥,一向是把三者融会贯通,很难说是主佛还是主 道。傅山有句话:“佛来自西,客也,故中之。老子长于吾子,故左之。吾 子主也,故右之。”正好说明儒释道对中国思想界不分轩轾的影响。 如果我们硬要给文人思想下一个定论,我们只能说他某一方面思想占主 导地位。用这一观点结合傅山生平、人格来分析他的文学思想,那么占傅山 文学思想主导地位的是道家,道家思想是其漆园家学。他曾明白表示:“老、 庄二书,是我生平得力之所在。”o “三e l 不读老子,便觉舌本软。畴昔但习 其语。”o 老庄思想对傅山影响巨大,尤其是老子的自然说。老子提倡自然, 反对人为,认为道即自然,举踵而立、跨步而行,都是强矫而反自然之性, 故终不可以立、不可以行。这种崇尚自然的美学观,决定了文学艺术都要以 自然为美的范本,即“妙造自然”。i j 然的一方面就是朴素,老子的“见朴 抱素”、庄子的“明自入素,无为复朴”都是崇尚素美。傅i u 把道家自然朴 素的美学观融入文学批评,大大提高了文学的风格批评,升华到非常自觉而 臻艺术哲学层次的美学批评,这种文学观使他反对一切冗言: “文章涛赋,最厌底是个咩字,哗,缓也,俗语谓行事说话松沓不 警日咩。”“一切文武,病只在多言。”o “博学宏词焉敢与清歌妙舞 者作偶。” “韩、柳、欧、苏,文章妙矣,然终觉闲话多。”“宋人之文, 动千百言,萝莎冗长,看着便厌。” 傅i j i 反对一切冗长文风,提倡自然朴素、绝去枝蔓、简约的文章风格: “文字直如此做,真朴不枝,可喜也。清清割割,造此一道,不蔓不 枝。”o “莱公此疏,无复一毫文饰。才士本领,定不葛藤。”o 博山提倡的这 种简是一种信手写来、不加修饰的文风,是一种直情径行式的内心流露:“但 是一气写来,连绵不断者便可喜,不必旬句较矣。”o 但这种简不是一种浮浅, 更不是混目冒躁之士的粗豪,而是一种绚烂之后归于平淡的朴素,一种复杂 之后的简单,这种筒是建立在作者潺属的学识修养之上的,非大力气者不能 为。傅山还认为文章没有高而不简者:“学问之妙,莫过于深,故日极深 研,即时文小技,亦日深入而浅出之。”固所以傅山提倡的是深入浅出、 蕴质含章的文风,与同时代人阎尔梅简单的嘻笑谩骂式的粗大相径庭,更不 是理学家的满纸空言。 傅山的筒和深不仅体现在文章的表现风格上,而且体现在对子弟的教学 方法上。他认为文章的深度依靠于读书,读书是一种深入获取知识的方法, 是对心灵的扩展,所以一定要精、要深,于所读之物有所领会。他一再告诫 子孙:“读书不可贪多,只于一种里钻研穷究,打的破时,便处处皆融。 若但乱取,东西齐撞,殊不中用,且累笔性。”o 这一筒约深厚的美学观 产生在明末崇尚奢华的年代里,在一定程度上是对当时糜烂浮浅的意识形态 的反拨,是古朴的现实主义回归。 道家自然美学观一方面是朴素,另一方面是真。所以傅山这种深入浅 出式的简,不仅是建立在作者深厚学识修养之上的简,而且是建立在作者真 挚情感上的简。正如“清初诗歌) 所说:“真实是文学的生命,清初诗论中 的另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强调真,强调诗歌内容要真实,感情要真挚,风格 要真诚。”傅山也说文章没有“简而不挚者”,文章的简、深、挚三者是互 分别见于“全书* 3 8 3 、7 2 6 、8 2 2 、5 3 0 、8 7 5 页。 “清初诗歌 2 1 页。 为一体的,只有表达一定思想内容的文章才是美的,美的文章也是拙朴、简 单的。 受晋地山川雄浑之气影响,傅山性情梗介如石,对一切奴言俗语愤怒 抨击,鄙视空无一物的理学文章,提倡专向自己心地上作老实话、随性所迁、 直抒胸臆,对现实、自然、真情作真实反映的文章。“道人之诗,道人之性” 正是他对文学真挚风格的要求。傅山同时以明确语言论述了文章的审美本 质:“文者,情之动也。情者,文之肌也。文乃性情之华,情动于中而发于 外,是故情深而文精,气盛而化神,才挚而气盈,气取盛而才见奇。”o 文是 形式,是文的外在显现,是人的情感表达方式或结晶;情是内容,是文的肌 理。傅山的这种文情观是一种纯美学文情观,以人为本,完全脱离了理学家 “文皆从道中流出”、文就是道,把文作为道的一种载体、一种工具的理学 范畴,旗帜鲜明地提出“诗之为诗,性情而已,五情不相害,六情更兴废” o 的带有人文色彩的美学观点。这种观点继承袁宏道以“真情”、“天趣”释 “性灵”的观点,又发袁枚以“真情”、“灵机”释q 巨灵”的先声,同时也 是对文学抒情、言志审美本质的进一步阐发,为当时僵化的文坛带来一股活 泼生动的风气。与此相联系的是,傅山对当时理学家“不曾究得人心空灵法 界,单靠定前人一半句注脚,说我是有本之学”的作风进行强烈批评,说 他们是咬啮他人的脚后跟,写出的文章义袭古人,奴评婢讥,毫无价值:“字 与文不同者,字一笔不似古人,即不成字,文若为古人作印板,尚得谓之文 耶? ”o 进一步肯定文学的审美意义。 三傅山对风格成因的论述 “文学风格是作家在一系列作品中,从整体上、全局上透发出来的思想 美与艺术美高度统一的一种境界美;是最为集中凝聚地体现着作家的艺术个 性的外部特征。”从这个定义出发,风格有其独异性和一贯性,独异性是指 由于作家各自的背景、气质、才华、阅历、素养、学识以及他们对文学体裁、 题材、结构以至语言、意象等选择和运用的不同而形成的不同艺术个性;一 贯性是指风格形成之后所具有的稳定性。傅山正是从风格的这两个特性出发 r p 揭示文学风格形成的深层原因。 傅山认为作家文学风格的形成与其性情、才能、学识有着密切关系,能 否有深的造诣,本乎性情识力。性,主要是指作家的性格,个性;情,指情 感;才指才能;识指学识,识见;与此相联系的还有气,要性情配以气,这 里的气指一种阳刚之气。可见傅山在强调文学情真意切时,也把才与气提到 了文学理论范畴并且认为才是与生俱来的:“两儿以中上之资,尚可与言读 书者”o 、“尔父秉有异才尔颇有细才”。o 这些论述才的零散篇章,强调人 之才的天份,而这种才之高下又决定了文章的高下:“文章亦有李广,程不 识两种,看才之大小耳。”印傅山同时肯定才的后天发展,他自己就曾在少年 时苦读,即使在仓皇乱世中,与子眉白天拉车,晚上在灯下讲学,终生不废。 他还强调这种后天与先天融铸的才是用气来丰富的,这种气,是大气磅礴、 屈原式的气,是其亡国之痛的一种生发。只有气与才合一,才能写出真挚之 文。这种气、才与其筒约一样是作者平时的积累与沉淀,是博学之后的显现, 就像陶源明一样“其诗不使才,而句旬皆高才,不见学,而无篇非学,学极 博大。” 不过傅山关于才的观点带有神秘气味,是只可意会,要靠学者的自 “文学风格漫说”1 1 页。 分别见于“全书 5 0 7 、5 2 2 、8 1 9 、5 2 1 页。 得悟入。他以韩愈和杜甫为例:“韩文公五言,极力锻炼,诵之易见其义。 杜先生五言,全不事锻炼,放手写去,粗朴萧散,极有令人不著意处,而却 难尽见其义。然予人神解,不在字旬中,此处正是才之所关,文公必不能也。” “旬有专学老杜者,却未必合。有不学老杜,惬合。此是何故? 只是才情 气味在字句抚拟之外,而内之所怀,外之所遇,直下拈出者便是。此义不但 与外人说彳;得,即里边之外人,愈说不得。”o 傅山还揭示了风格与作家生活经历和时代、社会背景的关系。把文学融 入社会,是今天文学批评之基本,但4 0 0 年前傅山就已提出这种观点。他在 哭子诗 o 中论述傅眉诗风发展变化过程,就是其理论阐发。傅山认为傅 眉青少年时代正是生活平和、意气理想激荡之时,诗风明丽欢快:“戏命为 采莲,丽如子夜浓。红裙爱颜色,笑倒旷林翁”;当傅眉十七岁时“不图遭 国变”,经历了国破家亡的动乱,过着流浪无定的生活,理想抱负破灭,心 中抑郁悲愤,诗歌“顿失韶秀色,膈臆苍莽汹。江山略奇气,疏爽不事工”, 诗风转为苍莽、疏爽;中年后,傅眉希望完全破灭,悲愤成为一种无奈进而 成为一种习惯,意气逐渐消沉:“中年渐冷淡,余波绮丽从。笔性不枯蒿, 花月捎其浓。竹木一弄间,忽见红芙蓉。高情性所寄,道心在心中。”希望 的破灭使傅眉转向道家,在风花雪月中寻找寄托,冷淡而又绮丽的诗风是其 消沉和颓废的外在表现。这个例子典型地说明客观社会因素对文学风格形成 的重要作用。因此,傅山在分析历代诗歌风格时,都比较注意知人论世的方 法。如他分析陶渊明诗歌风格,认为是由于“晋亡,以先世功勋大臣,耻复 事人,更名潜,著文示志,率澹磊而情”囝;于六朝柔弱靡丽的诗风,他认 为是七层统治阶级偏安一隅,不思迸取的风气所造成:“鲍谢自泥人,风 气南大江。可怜偏安习,雕琢排天襄。”尤其值得我们重视的是他比较杜诗 与卢仝、马异的一段论述,他认为杜甫诗作之所以有“风云雷电,林萧晦冥, 惊骇膈臆”的气象,而“晚唐卢仝,马异亦自命雄奇矣,却无风云晦冥处” o 是因为杜甫经历了社会动乱并在诗中真实地反映了这种社会矛盾,而卢仝、 马异尽管自命雄奇、撑拳努肚,却无风云晦冥处,原因就在于没有真情实感。 正如他所说:“作文利害,随子之变。各人甘苦,各各自知。”若人喜亦喜, 人悲亦悲,就像是蠹鱼募缘、沿门乞讨,作了他人奴隶。 1 傅山不仅认识到文学作品是创作主体的一种能动创造,作家创作个性对 作品风格具有决定性影响,而且认识到地域特征和时代特征也将通过作家创 作个性的过滤和折光反映到文学作品中,形成媸妍不同的风格,所以他在批 判复古主义的基础上,以其辩证观点论述了文章风格的多样性。他说文章有 的如“黄河之水天上来,受万川而澎湃,挟太灏之风雷赤云素雯,弥漫 宵汉;染人丹青,不觉其黯;狮筋霹雳,象弦皆断。此其倜傥豪雄之概也” ,有的“风流骀优,波澜小溢,分枝别派,或出而复入,或歧而他会”。o 傅山倾向于阳刚之作,但他并不反对温婉清新之文,有大江必然有支流,只 要是凭臆独往、抑扬至性之文都妙不可言。就像读杜诗,杜诗可喜;读李, 李复可喜。这些大家之作之所以流传,最重要的是它们因彼而彼,是作者真 实的自我,是长性短性、随性所迁之文,文章与作者合一,是美的。如果我 们不顾事物的多样性与复杂性,不考虑作者与时代的契合,一味仿古,必然 我受彼弄,失去自我,成为古人印版。 傅山同时通过研究子学形成一套关于事物发展变化的朴素唯物主义思 想。他在批点“庄子齐物论) ) 时说:“外而事,内而道,是是非非,是非 分别见于“全书6 1 、3 8 9 、5 2 4 、5 2 4 页。 傅山文论诗论辑注 8 4 页。 非是,变无穷。”说明社会在不断发展变化,事在变,道亦在变,是非观念 也在变。这种关于认识发展永无止境的变化发展观,影响了傅山的文学观。 例如“土堂杂诗) ) :“读书如观化,今昨无所住。转眼为陈人,寸心谁当遇? ” o 又如“杂记) :“昨日新,前日陈;昨日陈,前日新;此时新,转眼陈。大 善知识,无陈无新。”o 都明确指出一切事物都在发展变化之中。傅山以这种 观点讽刺当时拘士“掉声故纸,拟之而为言,有本以为期。是亦穷雕镂之工, 亦烂组织之斐”的八股作风,“拟之而为言,有本以为期”是复古主义特征, 是叼前七子提倡“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结果;“穷雕镂之工,亦烂组织 之斐”是形式主义特征,两种文章都是无质、无情、拾人牙慧而已。傅山认 为这种文章就像无神之眼,无魂之魄;乃夭死之文。而造成这神局面的原因 无它,以“其心手之际,近尸气者多也”o 。根据文学发展变化规律,文学 是时代的反映,是个人情感的生发,是发展变化的,但当时儒生却认识不到 这一点,以理为宗,以古为旨,完全陷入一种模仿、抄袭的复古主义泥潭。 综合上述主观和客观因索,傅山得出文学风格形成原因的结论即“性 情配以气,盛衰惟其时”o 。他用一个比喻说明性情、气和社会的关系:“风 有方圆否,水因搏击高。偏才遇乱世,喷i e l 成波涛。”风就是当时的环境趋 势,水是作者的修养、才能、性情,二者互相作用,才能达到一定艺术成就, 形成方圆格调。这一比喻说明一位有独特个性的文学家,亦即傅山所说的“偏 才”,遇到风云激荡的乱世,之所以能创作出很有气魄的波涛般的作品,原 因就在于时代、环境和主观因素之间互相搏击。 , 四傅山的创作论 破坏之后是重建,如何创作筒、真、挚的文章? 傅山提出了“非法t p t i : 法”的主张。首先是“非法”,这个“法”是前人在艺术上长期凝聚形成的 固定法则,或称程式,如近体诗严格讲究对仗平仄,八股文讲究起承转合。 尤其是八股文,傅山对这种绝对化形式强烈反对。他说:“曾有老先生谓我 口:君诗不合古法。我日:我亦不曾作诗,亦不知古法。即使知之,亦 不用。呜呼! 呜呼! 古是个甚? 若如此言,杜老是头一个不知法三百篇底。” 他还说:“何物主气也,何物主理也,何物轺应也,何物法度也。”o 为了 说明“非法”这个问题,傅山进一步用佛语解释:“譬如以杜为迦文佛,人 想要做杜,断无抄袭杜字句而能为杜者。即如僧学得经文中偈言,即可为佛 耶? 凡所内之领会,外之见闻,机缘之触磕,莫非佛,莫非杜,莫非可以作 佛、作牡者。靠学问不得,无学问不得,靠知见不得。如楞严之狂魔,由于 凌率超越,而此中之狂魔,全非超越之病,与不劣易知足魔同耳。法本法无 法,何况非法? 非法i p l p 法。如此知,如此见,如此信解,不生法相。一切 诗文之妙,与求作佛者界境最相似。”o 傅山提倡无法,是指不拟古人,不拘于字字较。臂如诗歌押韵,韵脚 “只求恰当,押行稳处,即出韵,不妨为好诗。若被韵拘牵,于韵中取一字 硬押之,不顾妍媸,但称叶韵,一字便可累一章矣”。o 在傅山看来,韵脚的 粘连向背不必遵循古法,只要不违文意即可。不过傅山这种自出机杼主张又 不是无法可依,即“t k :t l ! 法”。那么这个“法”指什么? 傅山在诗文中没有 具体说明,从而使他的法带有一种无以言传的妙悟性质,但我们从其零星记 载中可以判断,傅山的非法并不是自由主义。他的前一个法是前人的经验总 3 结,后一个法其实就是前面所说的“真”和“气”,即诗文要直率地流露心 迹。因为傅山一切审美原则及表现方法鸽落脚点就是为了通过艺术来表现主 体最本质、高度的“真”和“气”,所以气在这里指一种慷慨激昂的渲泻愤 怀、一任吐呐、酣畅淋漓、信笔书写的豪迈之气。另一方面,傅山的法也指 对前人的学习。他说:“至于文章之妙尔小子若有眼色,读之既久,自 得悟入,另4 生机轴,依傍不依傍,熏习变化,全非我得尔拈出者。”傅山对 前人的学习,既要悟入,又要别生机轴;既要熏习,又要变化,在继承的基 = 、” 础上有所创新。这两点概括起来就是寓无法于有法之中,也是傅山所提倡的 最高美学境界。 傅山文学观的一个突出方面是强调纯情,强调为文为诗皆要表现真 情,而且真情的抒发依附于意境的构造。意境是抒情文学中一个重要范畴, 是以美为基础而求真善美统一的艺术形象,傅山的文论诗论虽没有提到“意 境”这样一个明确说法,但他却屡屡提到“意”。他说:“高手画画作写意人, 无眼鼻而神情举止生动可爱。写影人从尔装点刻画,便有几分死人气矣。诗 文之妙亦尔。若一七八尺体面大汉,但看其背后,岂不伟然? 掉过脸来,模 模糊糊,跟不成眼,鼻不成鼻,则拙塑匠一泥人耳。微七八尺,即十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气候变化对农业气候灾害的影响
- 2025年高二物理上学期“解释”能力测试
- 八年级腰旗橄榄球攻防技战术组合大单元教学设计
- 船舶逃生应急预案
- 2025超市服务居间合同示范文本
- 气象防灾应急预案
- 超市培训考试试题及答案
- 雅思笔试题目模板及答案
- 超声刀的治疗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妇幼保健期末试题及答案
- 数学同步练习册基础模块(上册)参考答案
- DZ∕T 0173-2022 大地电磁测深法技术规程(正式版)
- 锅炉专工试题
- 医疗质量与安全教育培训
- 2024年江苏省生态环境监测专业技术人员大比武竞赛备考试题库(含答案)
- 《手足口病》课件
- 山东省地震安全性评价收费项目及标准
- 复旦大学入学教育考试答案
-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第三讲课件
- 拼多多民事起诉状模板
- 第一季度胸痛中心典型病例分析会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