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学专业论文)我国高校本科生导师制实施与优化研究.pdf_第1页
(高等教育学专业论文)我国高校本科生导师制实施与优化研究.pdf_第2页
(高等教育学专业论文)我国高校本科生导师制实施与优化研究.pdf_第3页
(高等教育学专业论文)我国高校本科生导师制实施与优化研究.pdf_第4页
(高等教育学专业论文)我国高校本科生导师制实施与优化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高等教育学专业论文)我国高校本科生导师制实施与优化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 摘 要 从我国目前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来看, 本科生导师制将成为新时期本科生教育培养 模式的一个大趋势。本科生导师制将对教师教书育人的要求具体化、制度化,有利于加 强高校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有利于学生确立个性化的成才目标,有利于提高高等教育整 体质量。目前,在全国范围内,已有170多所各层次、各类型的高校实施了本科生导师 制。本科生导师制的推广实施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从实践情况来看,大多数院 校本科生导师制仍处于初期探索阶段,在运行过程中还存在着不少问题,其深层次原因 在于本科生导师制中还存在不合理的因素。我们只有洞察到这些因素,才能找到恰当的 途径来优化本科生导师制,以确保其运行的规范性、有效性和有序性。 本文围绕我国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与优化这一中心问题, 通过介绍现有高校本 科生导师制实施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对存在问题的原因进行探讨,试图对现行的本 科生导师制实施方案提出几点优化策略。 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论述了选题缘由和研究意义,综述和评析了国 内外本科生导师制的研究现状,并阐明了本文的研究思路和主要研究方法。第二部分对 本科生导师制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分析其实施的必要性。第三部分阐述了国内外高校本 科生导师制的发展历程。第四部分阐述了我国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现状,并在对河南大 学经济学院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情况做调查基础上,借鉴已有的调查研究结果,概括出 目前我国本科生导师制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最后,结合现行的本科生导师制实施方案, 分析现存问题的深层原因。第五部分基于上述分析,针对本科生导师制实施方案中关键 环节提出优化策略。 关键词:导师制,本科生导师制,优化 iii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trend in higher education in china, undergraduate tutorial system will be an important trend in the development of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model. because of making the teaching and educating specific, systematic, the undergraduate tutorial system helps strengthen the ideolog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helps students set personal goals, and helps to improve the overall quality of higher education. currently, more than 170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which include various levels and types are implementing this system in all of china. undergraduate tutorial system has achieved considerable success, but from a practical point of view, most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mplements the tutorial system still in the early exploration stage, and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during the operation. this thesis argues that the underlying reason is that there are still irrational factors in the undergraduate tutorial system. only insight into these problems, we can find appropriate ways to optimize the undergraduate tutorial system to ensure that the normative operation, efficiency and orderliness. this thesis focuses on the implementation and optimization of the undergraduate tutorial system and optimization. by introducing the current status of implementation of undergraduate tutorial system, analyzing the problems, and discussing the causes of the problems ,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to optimize the tutorial system. this thesis is divided into five parts. the introduction discusses the reason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topic, reviews and assessments the status of the research of undergraduate tutorial system at home and abroad, and illustrates the main ideas and research methods of this thesis. the second part defines the concept of the undergraduate tutorial system, analyzes the necessity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iv undergraduate tutorial system. the third part describes the development of undergraduate tutorial system at home and abroad. the forth part describes the status of implementation of undergraduate tutorial system, and based on the survey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undergraduate tutorial system in department of economics of henan university and the existing research findings, this thesis summarizes the problems in the current implementation of undergraduate tutorial system; finally, based on the current undergraduate tutorial system implementation plan, the thesis analyzes the underlying causes of existing problems in undergraduate tutorial system. based on the above analysis, the fifth part proposes optimization strategies for the key point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undergraduate tutorial system. key words: tutorial system , undergraduate tutorial system, optimization 绪 论 1 绪 论 (一)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研究背景 (1)我国高等院校本科教育工作存在弊端 (1)我国高等院校本科教育工作存在弊端 我国高等院校对学生的培养,传统上通常分为教学和管理两大部分,专业教师负责 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专职辅导员负责对学生进行日常教育与管理工作。虽然我们一直 以来都在强调教师负有教书育人的责任,希望寓育人于课堂之中,寓教育于教学之中, 甚至提出了“三育人”(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所谓“大德育”概念,但在 实践中取得的效果往往并不理想,教师作为育人主体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以致出 现了教学与教育管理相脱节的现象, 成为长期以来制约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一个重 要因素。 (2)大众化背景下实施本科生导师制是我国高校教育改革的需要 (2)大众化背景下实施本科生导师制是我国高校教育改革的需要 自从1999年国家高等教育实行大规模扩招政策以来,高校获得了快速发展,大学生 数量成倍增长。在大众化背景下,为化解高质量与扩招之间的矛盾,高校必须积极探索 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才能适应高校发展的新形势。于是,我国一些高等院校为适应当前 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在借鉴国外高等教育和管理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探索出在本科教 育中培养具备潜质的创新型高素质人才的一种新型工作机制,这就是本科生导师制。实 施本科生导师制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合格人才的必然趋势,是提高高等学校人才培养 质量的需要。 (3)当前我国高校的本科生导师制缺乏制度的严肃性和约束性 (3)当前我国高校的本科生导师制缺乏制度的严肃性和约束性 本科生导师制作为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的一种途径, 尽管它在运作形式和评价标准 等方面存在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但在促进教育观念的变革和教育质量的提高方面起 到了很大作用。2004年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 靖国安本科生导师制:高校教书育人的制度创新j高等教育研究2005,26(5)80-84 曹十芙,周清明中国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研究进展j高等农业教育2006,22(2)55-58 我国高校本科生导师制实施与优化研究 2 中明确指出:“有条件的高校要积极推行本科生导师制,努力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优质 和个性化服务。” 目前,本科生导师制在我国还属于松散型模式,国家没有以正式文 件的形式就有关本科生导师制作出明文规定,多数高校都是各自为政,缺乏教育主管部 门的规范性引导,缺乏制度的严肃性和约束性,在实践过程中还存在不少问题,这在一 定程度上阻碍了导师制的顺利实施,影响了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 因此,本人选择了“我国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与优化”为研究课题,以期为我国高 校本科生导师制的进一步完善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和借鉴。 2研究意义 我国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与优化研究,不仅能丰富和完善我国高等教育管理理论, 也对高等教育管理实践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有利于提高高校学生教育管理的科学化、 制度化水平,进而提升高校的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对本科生导师制度的实施与优化研 究具有很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1)理论价值 (1)理论价值 首先,高校本科生导师制实施与优化研究为本科生导师制的完善提供了理论基础。 导师制作为高校人才培养和教学管理的一种重要形式,在我国高等教育领域,目前已经 建立起较为完善的研究生导师制,而本科生导师制的建设和理论研究尚显薄弱。因此, 从理论上研究本科生导师制实施与优化问题, 可以为推进本科生导师制的实践提供理论 支撑与政策建议,从而促进高等教育事业的深入发展。 其次,从导师制的理论研究方面而言,高等教育学界在本科生导师制的研究方面, 目前学者中较少有从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与优化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和系统研究, 本 文通过对该问题进行研究,无疑拓展了本科生导师制研究的视角,丰富了本科生导师制 理论研究的内容。 (2)实践意义 (2)实践意义 从实践层面而言,本文借鉴了学者已有的一些研究成果,在对河南大学经济学院本 科生导师制实施情况做问卷调查分析基础上, 并对其实施方案提出了具体的制度优化对 策, 以期为高等教育管理者在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本科生导师制实施方案时提供具体的建 教育部关于印发 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 和周济部长在第二次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 教学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的通知 教高(2005)1 号 绪 论 3 议,从而提升本科生教育教学质量。 (二)相关研究综述 1国外本科生导师制研究现状 1968年,牛津大学圣约翰学院高级导师威尔g摩尔(willg moore),在本科生 导师制及其展望(the tutorial system and its future)一书中,提到了tutorial的 具体形式与内容,对本科生导师制(undergraduate tutorial system,简称uts)的价值 做了详细的思考与评价。他认为牛津大学导师制成功的原因在于三个方面:关注学生的 个体、依赖师生双方的合作以及对待知识的独特态度, 这正是牛津大学导师制教学理 念的核心。全书对tutorial有很全面的认识和概括,是最早有关于导师制的详细评论的 资料。书中的很多语句不断被研究tutorial的外国学者引用。 加拿大大学教授利考克认为牛津给了学生一种生活和学习的方式, 并认为牛津 “成 功的秘诀”的关键就在于导师的作用。学生所知道的一切都是从导师那里,或者不如说 是和导师一起学到的。 在国外高等院校,本科生导师制业已成为一项基本的教学管理的制度,近些年鲜见 如何完善实施“undergraduate tutorial system”的研究文献。由于导师制会因学科 性质的不同而在具体操作上也会有很大的不同,国外学者对“tutorial system”的研 究已经细化到本学科的具体应用方法层面。 由不同学科的教师或科研工作者所写的关于 本学科的“tutorial system”的文章较多,内容主要是结合本学科专业特色的导师制 运转模式。 牛津大学高等教育政策研究中心的david palfrey man主编的the oxford tutorial(2001)一书,详细介绍了“tutorial system”的历史与发展,分章节论述了 “tutorial system”在法律、语言学、历史、生物、经济、政治、哲学等不同学科领 域的应用。 will gmoore the tutorial system and its futuremoxford,new york,pergaman press,196824,18, 31-32,15 李东成导师制:牛津和剑桥大学培育创新人才的有效模式j中国高等教育2001(8)46-47 我国高校本科生导师制实施与优化研究 4 2国内本科生导师制研究现状 为了了解本科生导师制的研究现状,本人主要通过“本科生”、“导师制”两个关 键词查询了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从对相关 文章的梳理来看,相关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如下几类: (1)导师制的起源和在我国的发展现状的研究 (1)导师制的起源和在我国的发展现状的研究 从文献数量上看,导师制的起源和在我国的发展现状的相关研究最多,成文时间多 集中在2001年“元培计划实施后的两年里。这类文献主要介绍本科生导师制在国外成 功实施的经验以及产生和发展历程, 在我国推广本科生导师制的客观必要性和现实可行 性。例如,王俊丽在硕士论文我国大学本科实行导师制的必要性、可能性和可行性 指出,导师制的实行需要具备一些基本条件:(1)大学教育观念的转变;(2)教师素质的 全面提高;(3)教学形式和方法的革新;(4)教学、教师及课程管理制度的综合改革。 此 外还有李东成的导师制:牛津和剑桥培育创新人才的有效模式,赵敏的从牛津大 学的导师制看我国实行本科生导师制的必要性,陈高扬的本科生导师制是培养创新 人才的有效模式等。 聂迎庆在本科生导师制的现状、意义和困惑一文中,比较详细地介绍了近年来 导师制在我国高校发展的情况:2000年初,浙江大学在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实行本科生 全程导师制。2002年10月,北京大学实行本科生导师制试点,学校为让本科生提前介入 科研, 培养创新能力, 设立了专项基金。 2003年, 该校在本科生中全面实行导师制。 2004 年以来,全国各高校陆续开始了推行本科生导师制的试点。 (2)实施导师制的意义研究 (2)实施导师制的意义研究 实施导师制的意义大致有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陈海英,邢战雷的大学导师制探讨指出:导师制实施后,学生与老师的接触打 破了传统高等教育的仅限于课堂上,导师与其学生定期不定期的见面、交流,加强了师 生间的联系,交流的内容也更广泛,话题除了学习外,还涉及到生活、理想、未来等各 个方面。这样,导师就可以了解到个别学生的心理问题,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同 时也将自己的思想观点传授或影响学生。 王俊丽我国大学本科实行导师制的必要性、可能性和可行性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543-49 陈海英,邢战雷大学导师制探讨j技术与创新管理2007(1)73-75 绪 论 5 第二、有利于学生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 吕秋丰等在高校本科生实行导师制的探讨一文指出,实行导师制有利于学生构 建合理的知识结构。 曹十芙的中国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研究进展也提到了这些。目 前, 学生在先完成一定的通识教育和专业必修课的基础上, 还有很多时间可以自主选课。 学生自身阅历不多,又由于对课程缺乏内在联系和整体性结构的全面把握,对本专业相 关的一些交叉学科和边缘学科缺乏了解。在选课时,容易导致选课的盲目性,很可能会 出现学生知识、技能结构不全面,重理论、轻实践,重专业学习、轻综合素质培养等一 系列问题。 第三、有利于教书与育人的统一 韦巧燕的学分制条件下实施本科生导师制的意义认为,导师能针对学生个体在 心理上和生理上的差异,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使学生形成健 康向上的思想品质、严谨求实的学风、勇于钻研不畏艰难的精神和为国家社会服务的职 业道德。导师制要求导师不但对学生授之以知识,而且言传身教进行道德熏陶,可以有 效地促进教书与育人的有机结合,充分发挥教师的育人作用。 第四、有利于因材施教 罗红安等人的浅析独立学院本科生导师制培养模式的意义指出,每个学生的个 性是因人而异的,不同的学生他的兴趣、爱好、价值观是不相同的,所以导师应根据学 生的特点和个性,进行有针对性的个别辅导,使学生的个性特征能充分与所学的知识有 机结合,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自身潜力。 (3)我国高校实行本科生导师制存在的问题 (3)我国高校实行本科生导师制存在的问题 刘敏的 对本科教育中推行导师制的思考 认为主要存在的问题有: 导师资源不足, 导师与学生比例过高;部分导师身兼数职,难有时间、精力顾及本科生;导师专长于某 一领域, 学生要兼收并蓄, 导师与学生之间存在某种错位; 学生选择导师的自由度较小, 对学生的积极性有一定影响;导师与学生之间的日常交流缺乏必要规范,不能保证每一 个学生都得到应有的指导。 吕秋丰,靳艳巧,林起浪高校本科生实行导师制的探讨j教育探索2010(1)88 曹十芙,周清明中国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研究进展j高等农业教育2006(2)56 韦巧燕学分制条件下实施本科生导师制的意义j鸡西大学学报2006(8)3-4 罗红安,曹志立,马成松浅析独立学院本科生导师制培养模式的意义j科技信息2008(27)6 我国高校本科生导师制实施与优化研究 6 赵吉勇的 本科生导师制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思考 提出: 本科生导师素质参差不齐, 合格的本科生导师匮乏;导师的工作职责不够明确,会产生与班主任或辅导员工作相冲 突的现象;现行的管理制度与导师制的进一步发展不相适应。 王艳峰的对本科生导师制的思考认为问题主要在:高师生比;导师资源稀缺; 学生导师自身意识不足;导师的工作效果难以做出一致性评判等。 多数学者认为:目前我国高校实施本科生导师制,在一定程度上之所以流于形式, 正是因为存在上述的这些问题。 (4)对当前本科生导师制中呈现问题的解决措施研究 (4)对当前本科生导师制中呈现问题的解决措施研究 对于当前我国本科生导师制存在的问题,学者们在积极探索更适合我国的培养模 式,主要探讨的是制度如何完善,如何与国情结合。 刘增科的推行本科生导师制的若干思考、赵吉勇的本科生导师制培养模式的 实践与思考、郑宝玉等的大学本科学生实行导师制的思考,就导师师资匮乏的问 题,提出让高年级的研究生,特别是品学兼优的研究生,已退休教授及社会上具备一定 教学管理经验的成功人士,来担任本科生的导师,这是解决当前师资不足的一个极为可 行的办法。 王明明高等院校实行本科生导师制的思考提出:实现师资力量的高素质化;贯 彻双向选择的原则,不能“一相情愿”;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孟宪军关于实施本科 生导师制之理论探究、万丽丽对完善本科生导师制的几点思考在考核办法、激励 措施等方面提出如下方案:成立校、院两级导师委员会,负责制定本科生导师实施办 法,负责导师的选聘、培训及监督工作,定期召开导师大会;实行“导师津贴制”, 计算工作量;综合评定考核导师的工作业绩,评出优秀导师;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设 立导师基金,学生发表论文、课题获奖或参加各类创业竞赛活动获奖的,应对导师予以 奖励。 马艳秀的对清华大学本科生实行导师制的实证研究提出关于本科生导师定位、 导师制的类型与模式及建立相应的监督机制与激励制度方面的思考与建议。杜智萍在 今日牛津大学本科导师制的特点及启示一文中认为,建立个性化的导师教学与弹性 的评价监督机制。 孟育凤的关于学分制条件下实行导师制管理的几点思考提出要完善本科生导师 制应做到:调整导师的人员组成结构;加强对导师的培训力度;实行聘任制度,享受导 绪 论 7 师津贴;强化“以人为本”的理念;建立相对稳定的指导时间和场所,提供必要的导师 与学生互动的环境。吕绍明在互动与引导:双主体理论在本科生导师制中的两种表现 形态提出,在本科生导师制的实行过程中,双主体有两种突出的表现:互动与引导, 互动显示了教育主体和受教育主体的共性,引导则显现了教育主体的个性。 方赛迎的本科学生导师制的制度完善探讨认为:本科生导师制包含学校与教师 的关系层面以及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层面。建立完善的本科生导师制,除了必须理顺学校 与教师的关系,落实“导师与学校之间的权利义务之外,更需规范教师与学生关系层 面上导师的职责和学生的遵从义务。江振友的本科生导师制的实践与体会、田金奎 的实施大学生导师制的有效性和必要途径也强调了导师的责任和义务必须明确,认 为导师的主要作用是“导学”、“导向”和“导心”。 石秀丽、杨志慧的本科生导师制教学运行模式实证研究一文中,对在北京工业 大学实验学院本科生中推行的导师制实施状况进行了系列调查。 在对所取得资料进行统 计、分析基础上,结合学院具体情况,并参考国内外高校实施导师制经验,摸索出一套 相对较完整的理论框架及实施方案。王建武在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研究综述一文中指 出:各高校在今后的研究和实践中,应坚持借鉴和创新相结合,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 因人、因地制宜,制定出符合本校特色的制度。另外根据“四分法”理论提出的各层次 的高校(研究型、研究教学型、教学研究型、教学型)实行本科生导师制应该有所不同; 地方高校实行本科生导师制也应有自己的独特之处等。 在当前形势下,有不少学者提 出:一二年级实行班主任制,三四年级实行导师制。例如张斌、帅建林的本科生导师 制:高校育人的新途径、谢志辉的试论导师制是帮助青年学生成才的有效手段都 提到了这些。 笔者对国内外有关本科生导师制的研究比较发现: 一些学者已经认识到了应将导师 制纳入到学校教学管理的制度建设中去,为确保其运行的规范性、有效性和有序性,可 以通过制定比较切实可行、操作性强的本科生导师制实施办法,规范导师制的运行。但 是已有研究对实施方案中具体的优化对策存在不足,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效果不够理 想。 王建武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研究综述j 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 (11)22 我国高校本科生导师制实施与优化研究 8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1.研究思路 本文围绕我国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与优化这一中心问题, 通过介绍现有高校本 科生导师制实施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对存在问题的原因进行探讨,试图对现行的本 科生导师制实施方案提出几点优化策略。具体安排如下: 绪论 论述了选题缘由和研究意义,对国内外学者本科生导师制研究状况进行综述 和评析,并阐明研究思路和主要的研究方法。 一、对本科生导师制概念进行了界定,分析其实施的必要性。 二、对国内外高校实行本科生导师制的发展历程进行阐述。 三、首先,结合收集到的报纸文献资料,阐述我国本科生导师制实施现状;其次, 在对河南大学经济学院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情况做调查基础上, 借鉴一些学者已有的调 查研究结果,概括出目前我国本科生导师制存在的问题;最后,结合现行的本科生导师 制实施方案,对存在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 四、 从本科生导师制实施方案中关键的几个方面提出我国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优化 策略。 2.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1)文献研究法 研究相关文献, 特别是论述近年有关本科生导师制实施过程中的不足及对策方面的 文章,确定研究方向;通过文献资料的研读,开阔自己的思路,完善研究方案与研究进 程,为论文的顺利完成提供理论上的有力指导。 (2)调查研究法 (2)调查研究法 为深入了解本科生导师制在学生中的影响及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情况, 了解学生参 加导师制的效果,在河南大学经济学院本科生中开展问卷调查,进行了分析总结研究。 问卷发放 200 份,回收有效问卷 178 份,回收率 89%。同时,对经济学院正在担任本科 生导师工作的教师进行访谈,保证调查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本科生导师制的概念界定及其实施必要性 9 一、本科生导师制的概念界定及其实施必要性 (一)本科生导师制的概念界定 1导师 英国作为导师制最早起源地,对“导师”定义的范围包括以下五种 : 第一、受雇于私人的家庭教师,负责指导某个人学业,通常旨在使其能够顺利通过 考试或获得良好成绩者。 第二、在中小学、高等教育或其它教育机构督导学生学业或课业者。 第三、大学或学院的学生,或中学里年龄较长的学生,负责在校中指导较低年级的 学生者。 第四、负责辅导一群学生者,通常指学校中的教师。 第五、大学及学院所聘成员,其职责在于辅导学生。 2导师制 实用教育大辞典 对导师制的解释比较全面, 指出了导师制的始发时间、 发源地、 具体指导的人数、导师的职责及发展趋势。其定义如下:导师制起源于英国,是 14 世纪 英国高等教育学校开始采用的教育和训练学生的一种制度, 英国牛津、 剑桥大学率先实 行,以后逐步推广并形成一套完整的制度。每个导师指导 4-10 人,负责学生的教育和 行为及其生活,至今 600 多年,导师制仍然流行于欧美众多大学之中 。 我国的教育大辞典指出了导师的职责、教育方式,强调了导师制中导师“导” 的作用。其对导师制定义为:“导师对学生的学习、品德及生活等方面进行个别指导的 一种教导制度 。 世界教育辞典中“导师制”的涵义有以下三种: 杨莹英国大学的导师制度j台湾:台湾教育1994527 王焕勋主编实用教育大辞典m北京师范人学出版社1995427 顾明远主编教育大辞典(第三册) 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119 黄德诚译,(日)平冢益德世界教育辞典湖南:湖南教育出版社198973 我国高校本科生导师制实施与优化研究 10 第一、 大学里特别研究员和讲师在学生宿舍或讨论会上辅导学生, 鼓励学生学习的 制度;第二、通过工人协会、大学扩展运动等实施成人教育时,专门教师按各班、各计 划指导政治者研究的制度;第三、受聘的“私人教师”或“家庭教师”指导学生的制度。 3本科生导师制 笔者在借鉴众多学者对本科生导师制的相关研究基础上, 将 “本科生导师制定义为: 本科生导师制是一种给本科生在师生双向选择的前提下配备导师的人才培养制度。 导师 由专业水平高、品德兼优的教师担任,导师负责对本科生的学习方法、课程选择、学生 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形成等方面提供个性化指导 。 本科生导师制的基本内容有:双向选择;沟通与交流;导师指导选课;学生参与科 研 。 与研究生导师制相比,本科生导师制具有重在人生引导,具有开放性,属于隐性教 育的范畴,主要作用是对显性教育进行补充。而研究生导师制重在学术指导,属于显性 教育的范畴,是高等教育一个独立阶段的基本教学制度。 (二)本科生导师制实施的必要性 1本科生导师制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有效途径 现阶段我国普通本科教育以班级授课作为教学基本组织形式, 其中的一个突出特点, 是体制化的统一要求太多统一的教学大纲、统一的学制、统一的课程安排和修习程 序、统一的教材和教学方法、统一的教育测量与评价方式等。这种教育方式,可称之为 模式化教育。模式化教育以教师为主导,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它强调齐步走、一刀切, 难以照顾到学生的个性差异,不利于学生兴趣、特长的培养和个性发展,更不利于师生 之间的充分交流和相互了解,教学相长难以实现。 现代教育日益强调个性化教育,个性化教育既强调对学科专业基本规范的尊重,也 关注学生的个性及其发展要求、发展条件,引导和鼓励学生在打好基础的同时,从自己 的实际出发构思自己的学业发展方向和方式,以最适宜自己的方式充分而和谐地发展。 谢应东,陈丽丹本科生导师制的实践和探索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7(4)106 邱国玉,王佩,谢芳在我国高校实行本科生导师制的探索与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08(10)27 刘安吾本科生导师制与研究生导师制的比较研究j湘南学院学报2009(8)109 本科生导师制的概念界定及其实施必要性 11 同时,近些年80后、90后大学生在年龄特点、家庭环境、社会阅历、志趣追求和职业 理想等呈现出多元、分层和复杂的趋势。他们追求新观念、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 需求的差异性、个性化明显增强。在这种情况下,传统上过于集中化、同步化和标准化 的课堂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有效地对学生进行个别教育。 个性化教育需要个别化的教学方 式,个别化的教学方式很多,导师制则是其中之一,导师制的实行有效地弥补了班级授 课的缺陷 ,导师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现实水平和能力以及导师个人的学术专长,制 定出适合每个学生自身特点的学习计划、发展方向以及培养目标,找到其学习动力和努 力方向,从而提升教学水平,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这种方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和创新能力, 促进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 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本科教学工作的有效途径。 2本科生导师制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大举措 本科生导师制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拓展专业教育, 强化实践教学。它是遵循因材施教的教育规律提出的,导师一般在专业上都学有所长, 如果所指导的学生数量有限,就可能有时间和精力全面深入地了解所指导学生的个性、 志趣和特长,因人而异地指导学生制定学习计划,对其专业课程的学习进行指导,定期 地进行检查评定,不断地激励学生的学习,则能促使每位学生发挥自己最大的潜能。 双向选择的本科生导师制, 让学生了解导师的研究方向和内容, 选择自己理想的导 师和感兴趣的学习方向, 这样可使学生的兴趣和能力都得到发展, 同时把科研作为培养 本科生的重要教学资源,有机会让学生能够较早地接触科学研究工作,了解学科前沿, 强化和深化学生的理论基础知识, 同时通过导师的探索精神、 研究方法及理论思维的熏 陶,能较早完成开展科学研究的思想准备,初步熟悉从事科研活动的基本方法。并且参 与到科研活动中, 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 提高他们在实践中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 全面提高素质,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探索、勇于进取的科学精神,有利于培养和提 高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 能力和创新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适应高等教育改革。 王俊丽我国大学本科实行导师制的必要性、可能性可行性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517 周营军 我国高校本科生导师制实行过程中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 127 周林森高校推行本科生导师制初探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2003(6)66 我国高校本科生导师制实施与优化研究 12 3本科生导师制是学分制顺利实施的重要保证 全面推行学分制是我国现阶段本科教学改革的核心内容和基本方向。 它以尊重学生 个性,因材施教,实现学生的综合发展为宗旨。学生在先完成一定的通识教育和专业必 修课的基础上,还有很多时间可以自主选课,自主构建知识结构。学分制的核心就是学 生可以有目的地自主选课和自主安排学习进程,学生虽然在课程的选择方面自由度较 大, 但受其自身阅历的限制, 又由于学生缺乏对课程内在联系和整体性结构的全面把握, 对本专业相关的一些交叉学科和边缘学科缺乏了解, 不能构建起合理的知识结构, 通常 难以独立地设计出适合自身发展的学习计划。 有的学生选课时一味按照个人兴趣,还 有的因为急功近利, 片面地追求学分, 选择一些容易得学分的课程或要求不太严格的老 师所上的课程。 这种选课的自主性容易导致学生选课的盲目性, 很可能会出现学生知识、 技能结构不全面,重理论、轻实践,重专业学习、轻综合素质培养等一系列问题。这样, 学分制的优势难以充分发挥, 也不能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 学分制带来的问题给教育教 学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就迫切需要富有教学经验、深谙教育规律,科 研能力强的导师指点迷津。针对学分制的实施,本科生导师制就应运而生。 梁茜,宋琪,易辉学分制条件下本科生导师制的创新与实践j2006(6)70 唐红妹试论导师制的规范与完善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9(8)133 本科生导师制的发展历程 13 二本科生导师制的发展历程 (一)国外本科生导师制历史发展 1国外本科生导师制的起源 导师制起源于英国牛津大学,是创办“新学院”的温切新特主教威廉威克姆在十 五世纪初首创。任何人被牛津大学录取之后,在学生去报到时,学院当局就给他指定一 位导师。本科生的导师称 tutor,研究生的导师称 supervisor。导师是学生所选择科目 的学者,他负责指导学生的学业和品行,协助安排学生的学习计划,指导学生如何取得 进步。学生在开学期间每周必须到导师那里去至少一次,这种谈话叫 tutorial(个人辅 导) 。导师与学生共同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导师会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提供一个 相关的论文题目、 一本书或一份参考文献目录, 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阅读完并撰写论 文,导师组织召开论文讨论会,师生主要采用“互动式”的方法学习和研讨,尤其是理 科学生的实验课,导师更是给予详细的指导。 该制度以引导学生的做人和做学问为出 发点,为牛津大学带来了极大的荣誉,至今仍然是牛津大学本科教学的核心和基础,被 牛津人自豪地称为“牛津皇冠上的宝石”。 牛津大学导师制的核心思想就是个别指导与德智并重。倡导一种自由宽松、民主平 等的育人氛围。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人格的培养,过分实用的教育不 可能产生高层次的人才。信心、责任心、组织能力和献身精神,这样的素质,只有在良 好的大环境中长期潜移默化,才能逐渐形成。 导师制经过几百年的历史积淀,至今形 成了牛津大学独特的办学理念,即大学要培养充满智慧和理性的全面的人。 2国外本科生导师制的发展 鉴于导师制发挥出来的重要作用,它逐渐被英国以及其它国家的大学认可并采用, 并逐步与选课制、选科制和学分制等教学管理制度结合。 1916年,美国哈佛大学开始实施导师制。导师在哈佛大学是一种工作,而不是一种 裘克安牛津大学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683 李蘋本科生导师制的问题研究以济南大学城市发展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813 肖木,丽日普林斯顿大学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126 我国高校本科生导师制实施与优化研究 14 职务或职称。导师职责是:在其专业领域里,以谈话和个别辅导的方式给学生以学业上 的具体指导,这种非正式的教学补充了正式教学时间和内容上的不足。高水平的学者、 教授、年轻教师、研究生来担任的导师,通过与学生的这种非正式交流接触,在学习态 度、价值观念和生活目标等方面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导师制的实施使美国的高等 教育获益匪浅,1998年,美国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委员会在其报告重建本科生教育: 美国研究型大学发展蓝图中倡议,每个学生都应有一名导师,导师与学生间一对一的 关系对学生智力发展会产生最有效的影响, 个人的表现应受到观察、 纠正、 帮助和鼓励。 这种形式应该在所有的研究型大学推广开来。 1902 年,普林斯顿大学校长伍德罗威尔逊实行起了导师制。普林斯顿大学的导 师制虽然源于牛津, 但与牛津的导师制不完全相同。 该校将高年级的学生按照生活态度、 学习背景、 学习兴趣和成绩分成若干小组, 每个小组同一名导师建立固定而密切的联系, 在导师的指导下, 通过个人阅读和小组讨论来补充课堂教学的不足。 担任导师工作的大 多是刚刚获得博士学位的年轻学者, 他们不仅是学生学习上的指导者, 更是学生的朋友 和人生向导。 今天在普林斯顿大学, 低年级攻读学士学位的学生也通常有导师指导他制 定学习计划、介绍专业情况和选择课程。在生活方面,每 10 名新生配备一名由研究生 或高年级学生担任的生活辅导员, 专门负责帮助新生适应校园生活。 当学生进入专业学 习阶段后, 会有所在院系对口专业的教授来担任学生的导师, 指导学生独立进行专业研 究工作。 之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加州大学效仿实行导师制时,根据本校的特点对导师制 做了一些具体的规定。例如,麻省理工学院规定:学生在课程选修上,所选课目须经导 师批准;加州大学则在为学生配备导师的同时,要求每个导师指导20个学生等等。 3国外导师制成功经验给我们的启示 早在 1909 年, 当时的牛津大学校长科森爵士就说过:如果牛津大学有任何什么特别 值得骄傲的特征, 而且这个特征在历代人的生活和个性中都印刻了痕迹, 并引起其他民 族的嫉妒之情,那它就是神奇的个别教学制度 ,个别教学制度即是指本科生导师制。 国际高等教育界著名学者弗莱克斯纳在谈及导师制时说: “剑桥大学本科生与导师之间 李延成译卡内基教学促进委员会博耶研究型大学本科生教育委员会报告重建本科牛教育:美国研究型大学发展 蓝图教育部教育参考资料2000年17-18期 curzon lord principles and methods of university reform 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09 本科生导师制的发展历程 15 的那种个人关系,导师制的师生关系是世界上最有效的教育关系”。实质就是“在保持 尊严、施展能力的同时形成履行社会职责所需的知识、修养、表达能力、性格、风度以 及各种相当均衡和成熟的品质” , 牛津大学本科生中相当多的人已达到美国和德国研究 生的层次。 国外导师制为我们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激发学生主动性从而提高教育效果提供了成 功的范例。 英国比较教育学家萨德勒在 我们从对别国的教育制度的研究中究竟能学到 什么有价值的东西中写道:“最好先从总体上去研究外国教育制度中所蕴涵的精神, 然后再从别国对待所有熟悉的教育问题的不同解决办法中间接的启发, 而不应期望从外 国教育制度中直接发现有许多可实际模仿的东西。 美国比较教育学家康德尔更强调文化 背景的重要性。他指出:“比较教育,首当欣赏那构成教育制度之无形的精神、文化因 素及学校事业以外的力量。” 国外导师制注重发挥学生主动性, 尊重学生自主意识, 这是与西方大学强调学术自 由、教学自由、学生自由的文化传统观念分不开的。当前,我国教育制度的改革首先必 须立足于教育观念的转变,从传统的“工具理性”观指导下的教学方式呆板、学生反应 消极被动向“解放理性”的转变,成功的教学是为了提升主体的主动意识,促进主体内 在的体验和感悟 ,高等院校引进导师制是要引进其精髓而不只是其形式。 (二)国内本科生导师制历史发展 1我国古代教育中蕴含导师制萌芽 我国古代先秦私学中的教学方式应该是导师制教学的萌芽, 那时导师对学生的指导 分为指导学生学和指导学生研究两类。孔子开创了我国古代重视学生学的优良传统,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