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简斋新体.pdf_第1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简斋新体.pdf_第2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简斋新体.pdf_第3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简斋新体.pdf_第4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简斋新体.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提要 陈与义是南北宋之交最杰出的诗人他前绍江西诗派的余绪后 开南宋爱国主义诗歌的先河破旧立新自成一家形成了独具特色 的简 斋 新 体目 前 许 多 学 者 将 其 视 为 江 西 诗 派 流 变 时 期 崛 起 的 新 秀而对其本体的探讨力度不够关 于简斋体的讨论则更是凤毛 麟角本文以简斋新体为论题期望使简斋体诗的研究走向深入 本 文 分 三 个 部 分 阐 述简 斋 新 体的 有 关 问 题第 一 部 分 从 分 析 陈与义后期诗歌的特点入手揭示出南渡之后陈与义诗歌在思想内容 和艺术特色两方面都趋于成熟诗歌语言自然流畅随意而出句 律灵活流丽具 有 格高韵长的美学特质和雄浑清平的风格特征文 章 在分析陈与义诗歌特色的同时将其诗歌与以黄庭坚陈师道为代表 的江西诗派的正体诗风作比较从而明确陈与义后期的诗歌已经形成 一家之体我们称其为简斋新体 文章的第二部分以陈与义的人生历程为线索论述了简斋新体 诗 的 形 成 过 程文 章 将 陈 与 义 的 经 历 划 分 为两 段 四 期力 图 在 宋 代的历史文化背景之中结合陈与义的人生遭际具体地剖析简斋 新体的思想精神美学特质语言艺术和风格特征的形成原因及过 程 文 章 的 第 三 部 分 把 简 斋 置 于 北 宋 末 南 宋 初 诗 坛 的 发 展 流 变 中 加 以 考察揭示了陈与义的诗歌创作与江西诗派内部的趋变倾向的联系 并 且 简 略 地 分 析 其 诗 歌 特 色 与 同 时 代 的 吕 本 中曾 几 二 人 的 同 异 之 处进而确定简斋及简斋新体在诗坛上的地位最 后文章简要 论述了简斋新体在南宋及元明清各个朝代的流传及影响 abstrct chen yuyi was the most outstanding poet between the late north-song dynasty and the early south-song dynasty. carrying forward the tradition of jiang xi poetics school, and opening a way for the patriotic poetry of south song dynasty, he developed a unique poetic style which was later called jian zhai xin ti. chen yuyi had been taken by many scholars as the new representative poet of jiang xi poetics school. however, little attention has been given to his poems themselves and his unique style. jian zhai xin ti has almost been totally neglected. taking jian zhai xin ti as the theme, i intended to further the ontological study of chen yuyis poetry. the thesis expounded jian zhai xin ti in three sections. the first section, to begin with, analyz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en yuyis later poems, then reached the conclusion that the thought and the artistic characteristics of chen yuyis poetry had become increasingly consummate after his moving to the south. we could see that, the poetry of chen yuyi is characterized by its fluent and graceful wording, flexible and harmonious versification, bearing a noble aesthetic quality as well as a powerful and elegant style. at the same time, i compared the poetry of chen yuyi with that of jiang xi poetics school represented by huang tingjian and chen shidao, thus demonstrate that chen yuyi had established in his later poems the unique style, i.e. jian zhai xin ti. the second section elaborated the process in which jian zhai xin ti came into being, employing the method of dividing his career into two stages and four periods. taking the cultural background of the song dynasty and chen yuyis personal experience into consideration, i tried hard to analyze more meticulously the forming cause and process of the following aspects, namely the thought, the aesthetic characteristics, the art of language and the style of jian zhai xin ti. with the development and changes in the poetic world between the late north-song dynasty and the early south-song dynasty, i, in the third section, relating chen yuyis poetic creation with the interior changes in the jiang xi poetic school, analyzed briefly the poetic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chen yuyi and two of his contemporaries, l benzhong and zeng ji, and affirmed the position of jian zhai xin ti in the poetic world. at last, the thesis touched upon the circulation and influences of jian zhai xin ti in dynasties as south song , yuan , ming and qing. 硕士学位论文 简斋新体 1 简 斋 新 体 陈与义(公元 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洛阳人是自北宋苏黄等大家卒 后一直到南宋四大家崛起近半个世纪的南北宋诗坛最杰出的诗人社会巨 变对简斋诗风的最终形成起到了积极的推进性作用使他的诗歌不但在思想内容 上放射出反对异族入侵的爱国主义的奇光异彩而且在艺术上突破了笼罩诗坛的 江西诗派的樊篱形成了一道独具特色的靓丽风景线葛胜仲在陈去非诗集序 中这样评论简斋的诗风之变简斋会兵兴抢攘避地湖广泛洞庭上九 嶷罗浮虽流离困厄而能以山川秀杰之气益昌其诗故晚年赋咏尤工缙绅 士庶争传诵而旗亭传舍摘句题写殆遍号为新体 1 葛胜仲评述了简斋诗风 变化的起因过程和结果尤其引起我们注意的是他指出南渡之后的简斋诗已经 发展成为具有凝定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质的一家之体式此外陈善扪虱新话 上集卷四云世以简斋诗为新体 2 严羽沧浪诗话 论诗体中列有 陈简斋体 一项并且注云亦江西诗派而小异 3 可见前人对简斋诗所特有的面貌已有 所认识而且指明这种新的诗风已非江西诗派的传统格调理应另当别论目前 有关简斋的研究多着眼于其与江西诗派的传承关系这一方面而就其诗歌本体的 探讨力度不够关于简斋体的讨论更是凤毛麟角本文即以此为切入点对 有关简斋体的问题做粗浅的论述期望对简斋诗的深入研究奉献一点微薄之 力 一简斋新体的特点 简斋出生在江西诗派盛行的年代因而他从江西派诗人尤其是黄庭坚陈 师道等人身上汲取诗歌创作的经验是毫无疑问的甚至他的早期诗歌中明显可见 模拟借鉴黄陈的痕迹也是情理之中的事实际上简斋体是否存在主要看 简斋诗的特质是否对江西派诗的神髓气骨有所突破如果简斋诗另有风韵而且 形成了自家相对稳定的气质我们就可以断定简斋体 的存在研读简斋诗的 文本本体可以看出成熟稳定全面的简斋诗风形成定格于南渡之后陈与义 1 宋葛胜仲丹阳集卷八丛书集成续编影印常州先哲遗书本 2 宋陈善扪虱新话丛书集成初编排印儒学警悟本 3 清何文焕辑历代诗话中华书局 1 9 8 1 年版 硕士学位论文 简斋新体 2 集卷一所录的简斋的第一首诗次韵谢文骥主薄见寄兼示刘宣叔一直到卷十 四所录简斋诗赠黄家阿莘这一期间简斋的诗歌创作中不乏精品和传世之作 但是相对于简斋诗的全貌 我们把它看作简斋诗风定型前的酝酿发展期 对于 简 斋体的说法是否成立的探讨我们主要考察简斋南渡后的诗歌创作情况从微 观到宏观把握其作品的创作技法审美趣味及风格特征确认了简斋诗歌的特 点我们就能够进一步比较其与江西派诗歌总体特征的异同进而更科学地确定 简斋诗在两宋之交诗坛的地位下面我们先分析简斋诗的总体特征 一语言的自然流畅随意而出 在创作技法方面简斋诗的特点首先就是语言的自然流畅随意而出简 斋体的语言特点显然与以黄陈为代表的江西派诗有所不同黄陈作为江西诗派的 创立者以独具一格的诗歌特色屹立于诗坛但是其遣词用语有时过于生硬僻涩的 弊病在江西体形成时就与之俱来对此黄庭坚生前即早有认识他在与王观复 书中所言的生硬不谐律吕雕琢功多好作奇语 1也正是江西诗派常 犯之病在黄氏身后江西末流更是将此变本加厉这也正是江西诗派为人所诟 病之处相对而言简斋的诗歌语言则是另一番景象在他的整个创作生涯中 虽然也有少量模拟黄陈句法的峭刻之作但总体而言其诗歌自然而不雕饰畅达 而不做作在各种题材各种体裁的诗作中均显示出自然流丽的特点我们从他 的那些写景咏物的诗作中可以清楚地体会到这一点如 客中日食三斗尘北去南来了今岁暂时亭中一杯酒与兄同宗复同味 博山云气终日留竹君萧萧不负秋世路明年倘无故却携藜杖更来游 方城陪诸兄坐心远亭卷十六 2 这首诗于靖康元年作于河南南阳 简斋正处于流离避难期三斗尘 的选用 不但表露出诗人北去南来的奔波之苦而且用词朴素生动形象诗人在短暂 的休暇中与朋友饮酒观云赏竹精神上的压力得以缓解超然淡泊的心态在 笔下流露出来世路明年倘无故却携藜杖更来游结尾两句读来颇似孟浩 然诗过故人庄中的结尾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语句清淡雅致自 然丝毫没有雕琢做作之感又如 阴岩不知晴路转见朝日独行修竹尽石崖千丈碧 出山二首其一卷十八 都迷去时景策杖烟漫漫微雨洗春色诸峰生晚寒 1 宋黄庭坚豫章黄先生文集卷一九四部丛刊初编影印宋乾道刊本 2 按 本文所录简斋诗均引自白敦仁陈与义集校笺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 年版以下引诗只标卷数 硕士学位论文 简斋新体 3 入山二首其二卷十八 诗人拄杖独行眼中渐次所遇的清奇物象诸如阴岩修竹石崖雾霭 微雨都自然而然地融入诗行烘托出清悠淡远的诗境诗人置身于其间俨然是参 禅修道的世外高人简斋诗自然天成总的说来有意到笔随的特点不去刻意地 雕琢字词句法正如他在春日二首之一中所写朝来庭树有鸣禽红绿扶春 上远林忽有好诗生眼底安排句法已难寻卷十简斋认识到大千万象 自然景物的变化是诗人作诗最好的素材因而他时刻以诗人敏锐的眼光去观察生 活中的各个角落去感受其中的运动变化去感悟欣赏自然社会中的美好事物 诗兴随之而发荒村终日水车鸣陂北陂南共一声洒面风吹作飞雨老夫诗到 此间成罗江二绝之一卷二十五 简斋作诗不仅是在写景咏物方面具有自然流畅的特点而且在那些描写人生 境遇遭际的诗歌中也是这样如建炎四年春所作别大光诗 堂堂一年长渺渺三秋阔恍然衡山前相遇各白发岁穷窗欲霰 人老情难竭君有杯中物我有肝肺热饮尽不能起交深忘事拙 乾坤日多虞游子屡惊骨衡阳非不遥雁意犹超忽一生能几回 百计易相夺滔滔江受风耿耿客孤发他夕怀君子岩间望明月 卷二十四 此时简斋正值南奔途中作客衡岳即将有邵阳之行于是有此惜别友人席大 光之诗 友人间情义深厚 这次相会是阔别三年之后奔波流离之中的又一次重逢 因而喜悦中充满了对人生艰险命运难卜的感叹短暂的相会之后必然又是离别 的相思诗人的情感体验在诗中用直白率真明朗的语言表达出来使人体验 到诗人与席大光之间友情的真挚热烈绵绵不绝 有时甚至是在那些要求对仗精工凝练浓缩以用典见长的律诗中也显示 出简斋诗自然流美的特点如下面两例 醉中今古兴亡事诗里江湖摇落时两手尚堪杯酒用寸心唯有鬓毛知 稽山拥郭东西去禹穴生云朝暮奇万里南征无赋笔茫茫远望不胜悲 醉中卷二十八 北客霜侵鬓南州雨送年未闻兵革定从使岁时迁 古泽生春蔼高空落暮鸢山川含万古郁郁在樽前 雨中卷二十九 这两首诗作于绍兴元年简斋初至会稽后不久的起居郎任上两诗创作时间相 隔不过半年处于前后两个时间点的简斋处境和心态是一致的创作背景的相 同也决定着创作特色的相近此前的简斋不但经历了仕途的升迁与贬谪而且也 深受父母先后亡故之痛和举家南北流离之苦此时的简斋身负诗人与朝官两种身 硕士学位论文 简斋新体 4 份既有悲天悯人怀古伤今的诗人气质又有心怀天下定国安邦的政治家胸 襟简斋面对国力军事的低靡不振朝廷内部主战主和的矛盾纠葛一腔爱国热 情不是张扬为一股豪迈的英雄气而是内敛为雄郁驳杂的心境在诗歌中表现出 一种含而不吐欲说还休的悲愁情怀两首诗都是感叹古今兴亡更迭时代风云 变化不定兵革不息光阴似箭人生易老虽然结构安排各异在神情气骨上 如出一辙一气读下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受其感染引起共鸣总体上讲这两 首诗意蕴深远使人含味不过在语言上不讲求雕琢刻磨诸如稽山禹穴的旧 事也为人所熟知有着明白如话的特点 陈与义作诗遣词用事的自然之法显然与江西诗派的代表人物大有不同我们 知道江西诗派的开山之祖黄庭坚倡言字眼句法章法的奇正相生在遣词用 字上以俗为雅以故为新处心积虑用功琢磨其赠高子勉四首之四有 云拾遗句中有眼彭泽意在无弦 1 正是黄氏作诗的两条重要标准黄庭坚致 力追求诗法创新 其中一条准则就是刻意使句子奇拗生硬 反于流俗拾遗句中 有眼是他作诗讲究字句精警锻炼的写照又如他在题意可诗中言宁律不 谐 不使句弱 用字不工 不使语俗 此庾开府之所长也 然有意於为诗也豫 章黄先生文集卷二十六黄庭坚讲究炼字尤其是对一句诗中的关键字的锤炼 有时简直煞费苦心这样的字词其实也就是句中有眼洪迈容斋续笔卷 八记载了一则山谷炼字之事黄鲁直诗归燕略无三月事高蝉正用一枝鸣 用字初曰抱又改曰占曰在曰带曰要至用字始 定 2 黄庭坚对字词的精雕细刻逐渐成为江西派诗人作诗的成法朱东润先生指 出此二百年中江西派之议论虽屡变独其对于炼字则始终一贯未有或违者 也 3 江西诗派的另一个重要人物陈师道也曾言作诗之道宁拙毋巧 宁朴毋华 宁粗毋弱宁僻毋俗 4 陈师道在诗歌创作上受到黄庭坚的影响很大其答秦 觏书云仆於诗初无师法然少好之老而不厌数以千计及一见黄豫章 尽焚其稿而学焉 5 可见他对黄庭坚崇敬备至不过陈师道也意识到黄庭坚语言 雕琢过于出奇后山诗话的缺憾他学习黄庭坚追求语言生新的创作精 神扬长避短形成自己朴拙的语言特色黄庭坚诗奇峭生新陈师道诗朴 拙简古这两家诗的语言在实质上有着相似性那就是骨相森严骨质奇重这 是江西诗派语言上的显著特征江西诗派的其他诗人总体上都学习和保留着这种 创作特色然而在江西派诗风形成的同时其语言的弊端也随之而生生新就近 1 宋黄庭坚豫章黄先生文集卷十六四部丛刊初编影印宋乾道刊本 2 宋洪迈容斋续笔上海古籍出版社 1 9 9 6 年版 3朱东润 中国文学批评史大纲第二十八陈师道范温上海古籍出版社 1 9 8 3 年新一版 4 宋陈师道后山诗话清何文焕历代诗话中华书局 1 9 8 1 年版 5 宋 陈师道后山居士文集卷十上海古籍出版社 1 9 8 4 年影印宋刻本 硕士学位论文 简斋新体 5 乎险怪瘦硬就会趋于僻涩这样就失去了自然之趣 相对而言简斋的诗就趋于自然灵动没有陈师道闭门觅句式的苦思冥想 他在寺居中写道物象自堪供客眼未须觅句户长扃外集陈与义 摆脱了江西诗派弊端的束缚走向回归自然一路正是邂逅今朝一段奇从来 华屋不关诗同继祖民瞻游赋诗亭二首其一卷十六其实黄庭坚作诗 一方面追求用意深刻另一方面则企求自然浑成之境也就是彭泽意在无弦 与王观复书豫章黄先生文集卷十九他在与王观复书中表现出对这 后一境界的向慕好作奇语自是文章病但当以理为主理得而辞顺文章自 然出群拔萃观杜子美到夔州后诗韩退之自潮州还朝后文章皆不烦绳削而自 合矣与王观复书豫章黄先生文集卷十九黄庭坚提出理蕴含在 文章中这个理可以理解为客观世界的种种规律包含着作诗的规律理合 文畅文章就会达到杜韩后期诗文的境界即自然浑成虽是无意为文却 不烦绳削而自合黄庭坚强调通过这一理法达到诗歌的最高境界 看似信笔而 成实又合乎法度把雕琢之功隐藏在驾轻就熟的技巧之下消泯了刻意的痕迹 显现出自然之美不过黄庭坚才高识广为诗嗜好出新出奇反而使他未能实现 自己的理想追求 此外黄庭坚极善用典这已是学术界的共识黄庭坚用事的范围极广他 从各类书籍中爬罗剔抉举凡经史子集道释典籍都曾为他所用 1他所倡 点 铁成金夺胎换骨无一字无来处之法确有不少创新因而为江西诗派 诸人所效仿但是这种方法不能脱离对陈旧话语的依赖 这就先天地注定了它的 缺陷也就难免招致剽窃模拟之讥黄庭坚评传第 3 4 7 页黄庭坚是 江西诗派的掌门他的理论主张可以说主导着江西诗派体式的形成其中的纰漏 之处也留下了隐患其他如黄氏喜造硬语写拗体的法门都一起成为江西诗派 的流弊他们每有所作必使声韵拗戾词语艰涩曰江西格 2用典 是 诗人的常用之法在江西诗派主领风骚的时代此风尤盛简斋也不例外楼钥 简斋诗笺叙就评价他道至用事深隐处读者抚卷茫然 3 不过简斋凡采 撷诸史百子以资笔端者莫不如自其己出 4 作诗用事而不着痕迹是简斋诗的 特点如 瓦屋三间宽有余可怜小陆不同居易求苏子六国印难觅河桥一字书 邓州西轩书事十首其三卷十五 1黄宝华先生 黄庭坚评传第 3 3 7 页南京大学出版社1 9 9 8 年版 2 宋陈岩肖庚溪诗话卷下丁福宝辑历代诗话续编中华书局 1 9 8 3 年版 3 宋楼钥简斋诗笺叙增广笺注简斋诗集卷首四部丛刊影宋本 4 宋胡稚简斋诗笺又叙增广笺注简斋诗集卷首四部丛刊影宋本 硕士学位论文 简斋新体 6 诗中运用陆氏兄弟同住一处和陆机以黄犬传家书的典故又反用其意写自 身独处一隅与家里音信不通的孤寂之情诗意含蓄却不是深隐晦涩较易理 解又如 杨刘相轧建中乱不待白首今同归只今将相须廉蔺五月并门未解围 邓州西轩书事十首其六卷十五 简斋以唐代刘晏杨炎相倾轧及南北朝时孙秀报复石崇潘岳之事劝戒当 朝将相要如同古代的廉颇蔺相如一样和睦共事为社稷苍生谋利此诗是有感 于李纲任帅的政治抒情诗隐去本事而借古喻今即使是当代人读来也能意会到 其劝勉将相团结的内涵因而我们说简斋诗中的用事一般来说是晓畅易懂的 他广学博取又精于运用并不囿於黄氏的无一字无来处与江西诗派诗人单纯 追求奥博僻涩异趣 二句律的灵活流丽 简斋诗的特点其次就是句律的灵活流丽 元代吴师道评价道世称宋诗人句 律流丽必曰陈简斋 1 这种评价较为中肯简斋诗句律的活泼流动主要体现在诗 句的对仗上简斋诗中的对句形式多种多样流丽灵活其中用得最多的是情景 相对的对仗方式如客愁无处避世事不堪论白道含秋色青山带雨痕坏 梁斜斗水 乔木密藏村 易破还家梦 难招去国魂道中书事卷十六前 冈春泱漭后岭雪槎牙海内犹兵壮村边岁自华金潭道中卷二十四 晚木声酣洞庭野晴天报影岳阳楼四年风露侵游子十月江湖吐乱洲巴 丘书事卷十九正如方回所说老杜陈简斋诗两句景即两句情两句丽 即两句淡红入桃花嫩青归柳叶新此一联也转添愁伴客更觉老随人 即如此续下联 2 同时我们又可以体会到这种两两相对之法的灵活多变形式 多样如篱底菊花唯解笑镜中头发不禁秋重阳卷十七百尺栏干 横海立一生襟袍与山开雨中再赋海山楼卷二十七去国衣冠无态度 隔帘花叶有辉光陪粹翁举酒於君子亭亭下海棠方开卷二十菊花纷四 野 作意为谁秋感事卷十七万事莫论兵动后 一杯当及残菊时得 席大光书因以诗迓之卷十七这些对仗之句虽然都可以归纳为情景互对但 是表现形式多样情感的抒发或与景物相伴而发或无疑而问或以议论表述 不拘一格 方回对此曾有较为恰当的评述简斋又有一句景对一句情者 妙不可 言下联如或用故事或他出议论不情不景其格无穷桐江集卷五吴 1 元吴师道吴礼部诗话丁福宝辑历代诗话续编中华书局 1 9 8 3 年版 2 元方回桐江集卷五吴尚贤诗评商务印书馆影印宛委别藏本 硕士学位论文 简斋新体 7 尚贤诗评简斋常用的对仗之法还有流水对如都将壮节供辛苦准拟残年看 太平邓州西轩书事十首其四卷十五初怪上都闻战马岂知穷海看飞 龙伤春卷二十六如何南纪持竿手却把西州破贼旗周引潜以仆 有郢州之命作诗见赠有横槊之句次韵谢之卷二十一流水对的使用不仅使诗 作表情达意自如流畅而且也使读者感到平易亲切另外简斋的诗中有时也用 当句对如暮霭朝曦一生了天高厚地两峰闲友人惠石两峰卷九 可以看出简斋诗中的对仗之法是诗人艺术风格成熟之后的随意而出意到 笔随实际上简斋的对仗之法是对传统意义上的对仗之法的突破使其灵动而 不呆板唐代诗歌对仗之法已趋于工整完备早在初唐即有六对八对等 基本规则迨至晚唐有些诗人一味追求形式上的对仗工稳不考虑句子间的意义 关系有时甚至上下句语境意义趋于一致造成合掌之病在对仗问题上宋 代诗人发展为两条路如王安石走上更为贴切精巧工整严密的探索道路如他 的诗句草深留翠碧花远没黄鹂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都是 多重工对 1 而黄陈江西诗派则试图以不工打破稳顺的束缚造成奇 特的效果一联之中一情一景相对是黄庭坚规摹杜甫而得的句法经其大量实 践又为陈师道所传承成为江西诗派的诗法之一简斋显而易见也深受此法影 响我们在其诗作中可以体会到这一点例如黄庭坚有万里书来儿女瘦十 月山行冰雪深寄上叔父夷仲二首其一 2 陈师道有老行已具臂膝痛 春事无多樱笋来次韵春怀 3 陈与义则有官里薄书无日了楼头风雨见 秋来是非衮衮书生老岁月匆匆燕子回对酒卷十二三人的诗句都 是一句情对一句景句法具有相似性其间明显有传承关系这种传统对仗的变 体在不违背对仗要求的前提下扩大了诗句的表意功能而且上下句形象的异质 和语境的相异产生了与唐诗不同的新奇特点不过黄庭坚陈师道和陈与义三 者的对仗之法又同中有异特色不同总体上讲前两者在于刻意追求的创新出 奇而后者在于信手拈来的活泼流畅江西诗派对晚唐诗体对仗过于工切颇有非 议方回即批评许浑道其诗出于元白之后体格太卑对偶太切 4 江西诗派 因此转而有意探求对仗不切的技法虽然对仗不切的方法早已有之但是将它普 遍运用而首开风气者 当数黄庭坚 黄庭坚的对仗之法刻意求新对偶不切也有 程度的不同 有的只是个别词不对 属于宽对性质 有的则全句不对 纯属散行 黄庭坚评传第 3 5 3 页黄庭坚在探索对仗不切之法的同时也着意追求对 1 周裕锴 宋代诗学通论第 4 9 3 页巴蜀书社 1 9 9 7 年版 2 宋黄庭坚黄山谷内集卷八清光绪二十五年杨守敬校刊本 3 宋陈师道后山居士文集卷三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宋刻本 1 9 8 4 年版 4 元方回瀛奎律髓卷十四上海古籍出版社 1 9 8 6 年李庆甲瀛奎律髓汇评本 硕士学位论文 简斋新体 8 仗的工细尤其表现在对当句对的探讨上可以说黄庭坚是致力于工与不工两个 极端刻意求新是其特点所在众所周知陈师道诗法受黄庭坚的影响很大其 实陈师道也有意于诗法的创新只是还囿于旧法不得超越的途径黄氏的诗 法有如一把金钥为他开启了有别于前人的创作之门使他欣喜若狂不过 陈师道锤炼诗法在对仗形式上也有求新出奇的特点从整体上讲江西诗家在 对仗上讲求刻意出新造成了句势的高下错落增加了峭拔的力度有着瘦硬劲 健的风格而简斋的特点在于活络自然一者他从小天分绝高酷爱作诗前 世及当代的名家诗法给他提供了很好的借鉴经验再者大自然的陶冶南奔途 中的见闻都丰富了简斋的创作素材两者最终促成他作诗对仗流丽多姿的特点 三美学特质的格高韵长 简斋诗的第三个特点就是高韵格据葛立方韵语阳秋卷二所记载简斋 曾云唐人皆苦思作诗所谓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句向夜深得心从 天外归吟成五字句用破一生心蟾蜍影里清吟苦蚱蜢舟中白发生之 类是也故造语皆工得句皆秀但韵格不高故不能参少陵逸步后之学诗者 倘或能取唐人语而掇入少陵绳墨步骤中此连胸之术也 1 于此可见陈与义崇 尚高韵格的美学境界虽然这只是对中晚唐诗人苦吟之风提出自己的不同观 点但也可以体悟到简斋向往那种有神无迹的浑成的艺术境界直逼老杜而不 同于江西诗派追求的境界以平淡而寓山高水深的剥落 宋代诗人所尊崇的格是一种至大至刚充实完善的人格力量通过治心 养气命意造语而转化成的诗歌的审美特质又称为气格或格力宋代的 格作为一种论诗的重要标准在不同的时期有其不同的侧重点但总体上是 指与人品诗品相统一的富有气势刚健雄豪的美感力量是一种阳刚之美庆 历年间欧阳修等人提出的气格熙宁年间王安石等人倡导的格力都有这 样的特质这种倾向到了绍圣以后情况有所转变随着党派倾轧诗祸文网的进 一步加剧 诗人大都失却奋厉当世 致君尧舜的豪情诗人更普遍将豪放外发之 气收敛为含蓄深沉之致所谓潜气内转气格一变而为气韵宋代 诗学通论第 2 9 6 页苏轼的诗论已经涉及到韵的问题而到了黄庭坚则 把它作为最高的审美标准韵 不仅指艺术创造主体的精神境界 而且也指艺术 作品的审美特质后来韵的概念在范温的界定下由模糊变得明确范温提出 了有馀意之谓韵的命题 1 韵既体现为淡泊简易的审美情趣又代表着具 有浑厚学养的精神境界苏轼黄庭坚范温所讲的韵是一种沉静笃实而 1 清何文焕辑历代诗话中华书局 1 9 8 1 年版 硕士学位论文 简斋新体 9 又真力弥满的人文境界简淡的外表下包孕着浑厚的人文精神学养见识出 处大节它是主体人格生命的内敛是一种有我之境而非主体人格生命消解 的 无我之境宋代诗学通论第 3 0 8 页苏轼评价黄庭坚诗 格韵高绝 2 其实从格韵的美学特质体察黄庭坚陈师道和陈与义的诗歌我们会发现三人的 诗歌都具有格韵高的特点只是前二者具有简古峻峭深邃精微的骨质而后者 融入了深婉浑成清丽明朗的风格下面我们比较一下其内容相近的几组诗歌 就会有更深的体悟我们先体味格力高耸的一组诗 投荒万死鬓毛斑生出瞿塘滟 关未到江南先一笑岳阳楼上对君山 满川风雨独凭栏绾结湘娥十二鬟可惜不当湖水面银山堆里看青山 黄庭坚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二首黄山谷内集卷十六 恶风横江江卷浪黄流湍猛风用壮疾如万骑千里来气压三江五湖上 岸上空荒火夜明舟中坐起待残更少年行路今头白不尽还家去国情 陈师道舟中二首其一后山居士文集卷三 百尺阑干横海立一生襟袍与山开岸边天影随潮入楼上春容带雨来 慷慨赋诗还自恨徘徊舒啸却生哀灭胡猛士今安有非复当年单父台 陈与义雨中再赋海山楼卷二十七 这三首诗都是诗人流离落魄之时的作品山谷诗作于崇宁元年写诗人贬谪 蜀中的险恶历程及重回江南的喜悦诗境雄奇显示出诗人在政局动荡频历艰 难困苦之后仍然卓然独立雄视千古的旷达雄豪之情兀傲其神崛蟠其气 后山诗是绍圣元年诗人因党祸被贬在离别颍州时乘舟感事而作前半首极写狂 风巨浪的险恶后半首流露出离家怀远的愁苦全诗不用一个奇字一个典故 却抒发出沉郁深刻的愁绪朴拙有力简斋诗作于绍兴元年春此时距从陈留南 渡已有五年光阴在雄浑壮阔的意象中诗人展现出自己原来如高山一般宏大的抱 负和有志难舒不得张扬国威收复失地的茫茫遗恨感情的高潮通过怀古伤今 的无限慨叹而推向极致总体来说三首诗都以雄壮为品格黄诗硬奇二陈一 者质朴一者浑成我们再来看一组同为描写花卉的诗作 借水开花自一奇水沉为骨玉为肌暗香已压酴 倒只比寒梅无好枝 黄庭坚次韵中玉水仙花二首其一黄山谷内集卷十五 九十风光次第分天怜独得殿残春一枝剩欲簪双髻未有人间第一人 陈师道谢赵生惠芍药三首其三后山居士文集卷六 昨日梅花犹客攀今朝残萼便斑斓群仙已御东风去总脱绛袂留人间 1 郭绍虞 宋诗话辑佚上册第 3 7 2 页中华书局 1 9 8 0 年版 2 宋苏轼书黄鲁直诗后苏轼文集卷六八中华书局 1 9 8 6 年版 硕士学位论文 简斋新体 10 陈与义二十一日风甚明日梅花无在者卷二十 三首诗可以说皆为刻划花卉的风神气骨的佳作是较典型的宋型诗富有遗 貌取神的特点显露出诗人深厚的学养笔力山谷诗运用比喻和对比的手法刻划 出水仙花的精神品格突出了其幽香与柔美后山诗则从侧面进行暗示独具匠 心说明芍药花的风神天上仅有人世难寻这两首诗尤其是各自的最后一联 暗香已压酴 倒只比寒梅无好枝一枝剩欲簪双髻未有人间第一人略 显刻削僻涩不似简斋诗亮爽简斋在这首梅花诗中别出心裁极力刻划花瓣尽 去的花萼而且比喻接连而出将梅花喻为仙子将梅花簇拥枝头喻为客人的络 绎不绝将花瓣喻为仙人离去后遗留下来的红纱衣袖整首诗不求体物工细而 形貌声色尽现与前两首诗相比具有音调响亮词句明丽韵致悠长深微柔 婉的特点宋代刘辰翁在比较二陈诗的特色时指出惟陈简斋以后山体用后山 望之苍然 而光景明丽 肌骨匀称则后山比简斋 刻削尚似 矜持未尽去也 1刘氏的评价是中肯的 后山诗刻削较多 峻峭拙朴 简斋诗柔婉爽朗 明快流畅 这其实也正是简斋诗与以黄庭坚陈师道为代表的江西派诗风的不同之处 从以上两组诗作中可以体会到格力雄壮的阳刚之美和韵致悠长的阴柔之美 实属两种特质的美而简斋的晚年却将两种美糅合在一起自然浑成感人至 深同是描写花的作品现在我们再来看一首简斋的晚年之作 白发飘萧一病翁暮年身世药瓢中芙蓉墙外垂垂发九月凭栏未怯风 芙蓉卷三十 这首诗是绍兴八年诗人因病辞官居青镇僧寺时所作诗人以芙蓉为题看 似写花实为写身心病痛以芙蓉蓬勃生长的旺盛生命力反衬晚年病重体弱的苦 楚诗人此时是身病与心病共存江山未复一直是诗人的一块心病不忘忧爱 一直是诗人一生的品格病骨嶙峋白发苍颜的简斋卓然独立于风中观芙蓉 花枝的茁壮仿佛整个身心已融于自然风物之中人生的坎坷世事的沧桑如过 眼烟云似已忘却整篇诗蕴藏丰富却浑然一体有韵味悠长之致山谷和后山 也有以患病为题的诗作品格却略显不同如下文所举诗例 翰墨场中老伏波菩提坊里病维摩近人积水无鸥鹭惟见归牛浮鼻过 黄庭坚病起荆江亭即事十首其一黄山谷内集卷十四 今日秋风里何乡一病翁力微须杖起心在与谁同 灾疾资千悟冤亲并一空百年先得老三败未为穷 陈师道病起后山居士文集卷三 这两首诗均作于被贬谪之后患病初愈之时相同之处是诗中都蕴藏着一股 1 宋刘辰翁简斋诗笺序增广笺注简斋诗集卷首四部丛刊影印本 硕士学位论文 简斋新体 11 拗峭的硬气差异之处在于山谷诗写归牛浮水的情景富有谐趣襟怀旷达 而后山诗洞悉世事大彻大悟翰墨场中老伏波菩提坊里病维摩黄庭坚引 用典故把自己比喻成文坛宿将如汉代的伏波将军马援又象维摩诘居士萧散 闲旷之中自有气骨百年先得老三败未为穷是陈师道化用管仲自叹的三战 三北之语见史记本传抒发自己虽遭遇困厄仍要一如既往直道而行 的豪壮之气我们看到黄庭坚陈师道的诗歌都有芳华尽褪皮毛俱脱而筋 骨显露的特征正如雾散后的 岩潮退后的礁石骨相森严而骨质奇重 1可 以说简斋是在精微刻削的宋调里糅合进了清丽浑成的唐音形成了 自己的特色我们再来欣赏一首简斋晚年的写花之作 一自胡尘入汉关十年伊洛路漫漫青墩溪畔龙钟客独立东风看牡丹 牡丹卷三十 牡丹诗的写作背景同于前文所述的芙蓉诗人以自然流畅平静舒缓 的笔调置伤悼故国悲叹身世的感情激流于无声无语的伫立观花之中营造出 沉郁浑成的凝重境界又有着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苍茫辽远 因而我们可以看到简斋诗格韵高绝的特色是宋调和唐音的有机结合 四风格的雄浑与清平 简斋诗还有一个显著特色就是风格的雄浑与清平这与其诗歌的格韵高绝是 相关联的简斋诗歌雄浑的风格前人多有评述刘克庄评价其诗作以简洁扫 繁缛以雄浑代尖巧第其品格故当在诸家之上 2 方回评价道简斋诗气势 雄浑 规模广大瀛奎律髓 卷二四 胡应麟评曰陈去非宏壮在杜陵廊庑 3 确如是言简斋诗特别是南渡后诗多沉雄之气例如 洞庭之东江水西帘笙不动夕阳迟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 登岳阳楼二首其一卷十九 三分书里识巴丘临老避胡初一游晚木声酣洞庭野晴天抱影岳阳楼 四年风露侵游子十月江湖吐乱洲未必上流须鲁肃腐儒空白九分头 巴丘书事卷十九 方回言简斋 登岳阳楼 凡三诗 又有 巴丘书事 一诗 皆悲壮激烈 近逼山谷远诣老杜瀛奎律髓卷一前文所引黄庭坚雨中登岳阳楼望 君山二首同为写登临岳阳楼之作更多的是面对生死的凛然大义和骨骼刚健的 1 邓红梅 陈与义诗风与江西诗派辨学术月刊1 9 9 4 年第 8 期 2 刘克庄 后村诗话前集卷二中华书局 1 9 8 3 年版 3 胡应麟 诗薮外编卷五上海古籍出版社 1 9 7 9 年新 1 版 硕士学位论文 简斋新体 12 奇硬之气而不是陈与义式的对家国人生的茫茫愁情简斋诗中的景物描写博大 苍茫辽远而壮丽情感深厚驳杂两者相结合自然而然地形成了雄浑的风格 雄浑的特色在简斋诗中体现于各种题材如诗人写逃难经历是今年奔房州 铁马背后驰造物亦恶剧脱命真毫厘正月十二日自房州城遇金虏至卷 十七写羁旅行迹是君山偃蹇横岁暮天映湖南白如扫人世多违壮士悲干 戈未定书生老居夷行卷二十写感时伤事是孤臣霜发三千丈每岁烟 花一万重伤春卷二十六共说金陵龙虎气放臣迷路感烟津次韵 尹潜感怀卷二十一写登临怀古是 欲题文字吊古昔 风壮浪涌心茫然再 登岳阳楼感慨赋诗卷十九写漫步观景是天长蒹葭响水落城堞高晚 步湖边写赏花独酌是天翻地覆伤春色齿豁头童祝圣时白竹篱前湖海阔 茫茫身世两堪悲雨中对酒庭下海棠经雨不谢卷二十 可以说简斋是借助不同的内容题材扩大自己抒发郁勃之气的空间而且在形 式上极尽能事不断扩展表现体裁使自己的情感得到恰如其分的表达在其风 格雄浑的诗作中有的是七古如雷雨行卷二十五有的是五古如均 阳舟中夜赋卷十九有的是七律如舟次高舍书事卷十九有的是五 律如石城夜赋卷十九有的是七绝如又登岳阳楼卷二十一有 的是五绝如正月十六夜卷十七二绝这些都足以说明雄浑确实已经成为 简斋风格的一种基调了 简斋诗风一方面是雄浑壮丽 另一方面又表现为清远平淡 张 评道简斋 尤邃于诗体物寓兴清邃超特纡余闳肆高举横厉上下陶谢韦柳 之间 1 陈衍也评价道宋人罕学韦柳者有之以简斋为最 2 如果说靖康之 难玉成了陈与义使他最终形成了雄浑沉郁的诗风那么可以说简斋清远平淡的 诗风贯穿于他的整个创作生涯在南渡前简斋就曾创作了许多风格清丽淡雅的诗 歌篇章象五古夏至日与同舍会葆真荷气夜来雨百鸟清昼迟微风不动 萍作看水色移卷十一七古次韵富季申主簿梅花东风知君将出游 玉人迥立材之幽 欹墙数苞乃尔瘦 中有万斛江南愁卷八七律 雨晴天 缺西南江面清纤云不动小滩横墙头语鹊衣犹湿楼外残雷气未平卷十一 五律酴 青天映妙质白日照繁香影动春微透花寒韵更长卷四 七绝梅花高花玉质照穷蜡破雪数枝春已多一时倾倒东风意桃李争春 奈晚何卷五五绝蜡梅四绝句其三奕奕金仙面排行立晓晴殷勤夜 来雪少住作珠璎卷八简斋前期风格清平之作多以观景赏花为主要内容 1 宋张 陈公资政墓志铭紫微集卷三五湖北先正遗书本 2 清陈衍宋诗精华录卷三江西人民出版社 1 9 8 4 年点校本 硕士学位论文 简斋新体 13 抒发闲情逸致这些诗作清奇秀丽韵高质雅而且体物摹景精微深邃富有宋 诗的意趣思理避祸南行以后简斋诗风仍走向两途一者喜发感慨议论的少 年豪气向雄浑的方向发展再者清秀淡雅的韵致趋向丝丝如缕的清愁隐忧和清 净无为的孤单禅静我们继续来体察其风格清平淡远的诗作如 田亩意不释出门聊散忧雨余山欲近春半水争流 众籁夕还作孤怀行转幽溪西篁竹乱微径难归牛 晚步卷二十四 今年二月冻初融睡起苕溪绿向东客子光阴诗卷里杏花消息雨声中 西庵禅伯还多病北栅儒先只顾穷忽忆轻舟寻二子纶巾鹤氅试春风 怀天经智老因访之卷三十 诗中可见诗人虽是晚步徜徉在田亩小径之间诗句也看似平淡闲雅不过 平静的水面下是千万条动荡的潜流简斋心中时时割舍不去忧国伤时的愁情这 种愁情在其诗作之中时常流露出来简斋一生与多位僧人交好晚年曾两度寓居 僧寺一方面是因为身体多病更重要的原因是他对当朝政治的不满和回避所 以修心养性成了医治其身心病痛的良方在飞雨落花诗书访友的光阴岁月里 诗人获得了最大的人生乐趣简斋不是真正的英雄豪杰式的人物山水景物给他 以快感和安慰他也不是能潜心青灯古佛的修行者江山社稷是他的关注和牵挂 处 我们看到清心求隐和关心政事始终萦绕在简斋心头 并反映在其诗歌创作中 表现为雄浑和清平两种风格有时这两种风格会随着两种思想倾向的合流而体现 在同一首诗作中如 洞庭微雨后凉气入纶巾水底归云乱芦丛返照新 遥汀横薄暮独鸟渡长津兵甲无归日江湖送老身 悠悠只倚杖悄悄自伤神天意苍茫里村 亦醉人 晚晴野望卷二十一 野客原耕崧岳田得游衡岳亦前缘避兵径度吾岂忍欲雨还休神所怜 世乱不妨松偃蹇林空更觉水潺 非无拄杖终伤老负此名山四十年 横岳道中四首其一卷二十四 在这两首诗中我们感受到诗人对兵甲不定世事动荡的忧虑对未老先衰 心力交瘁的伤感 又清楚地体会到诗人沉醉在清爽自然的山川万物中的舒心畅意 可以说深沉和清新愁郁和平静彼此妥贴地结合在一起实际上这正是简斋后期 广博的学识丰富的阅历深厚的艺术修养综合锤炼而形成的古淡的老格相对 而言以黄庭坚陈师道为代表的江西派诗人总体上说所接触的社会生活面比 较狭窄他们多数徘徊在官府和书斋之间虽然他们有时因遭贬谪而沉沦下僚 能够接触到黎民百姓的疾苦对现实弊政也有一定程度的反思但是他们在诗歌 硕士学位论文 简斋新体 14 创作上主要致力于艺术形式上的争新出奇而思想内容则相对薄弱山谷诗风老 健超迈奇峭生新后山诗风朴拙简古看似相异但在精神品格中都有筋骨劲 健的特征黄陈之外的其他江西派诗人大抵沿着筋骨思理的路子发展艺术风貌 小异黄陈 而简斋诗风则突破了以黄陈为代表的江西诗风正体 发展为雄浑清平 以上我们从诗歌的创作技法美学特征和风格气质几个方面分析了简斋诗 的特色 并且将其与以黄陈为代表的江西诗派的特色作了简略的比较 可以看出 简斋诗遣词用句清丽流走活泼顺畅随意而出谋篇布局紧密而句律灵活形 成格高韵长的美学特质和雄浑沉郁清平淡远的风格特色简斋诗的成熟期是在 南渡之后即从靖康元年自陈留南奔一直到绍兴八年薨于青溪镇僧舍公元 1 1 2 6 - 1 1 3 8 年而且其中最光彩的部分创作于他流离和寓居期间总体上说形成 了较稳定的风格特色因而我们说简斋体的称谓是经得起考验的 二简斋的人生历程与简斋新体的成因 简斋现存的 600 余首诗作其中有 300 余首创作于靖康巨变之后这些诗歌 的独特风貌前所未有犹如诗坛中吹进的一股新风具有显著的个人特色因而 我们称之为简斋新体 简斋新体的出现就象一颗璀璨的明珠闪烁着奇光 异彩照亮了南北宋之交的诗坛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关于简斋诗的研究 讨论比较热烈之处主要有第一简斋诗是否属于江西诗派的问题第二简斋 作诗学杜的问题第三简斋诗歌创作阶段的划分问题至于对简斋体的讨论则 用力不足本文以简斋新体为研讨对象在明确其存在之后我们进一步探 讨其形成过程及原因并试图对热点问题略抒己见 简斋的诗歌创作历程以靖康之变为界限划分为前后两个阶段这一点已为学 术界所公认不过还不够具体深刻在此我们将简斋的诗歌创作历程和他的人 生遭遇结合起来把他的人生轨迹划分为两段四期我们仍把靖康元年的金兵 南侵作为简斋人生两阶段的分界线不过将前后两个阶段再各自细分划分成两 个时期前一阶段第一个时期从元 五年简斋出生至政和三年上舍及第是创作 及从政的准备期第二个时期从政和三年任开德府教官至靖康元年贬谪陈留是 初入仕途的沉浮期后一阶段第一时期从靖康元年避金兵出商水始至绍兴元年 夏奉诏抵会稽行在所是避难转徙的流离期第二个时期从绍兴元年于会稽除兵 部员外郎始至绍兴八年终老青溪镇僧寺是冷官寓居的归隐期二段四期的划 分将有助于我们更具体地把握简斋新体的形成原因 硕士学位论文 简斋新体 15 一创作及从政的准备期与社会文化氛围 宋哲宗元 五年公元 1090简斋出生于洛阳一个世代为官的家庭祖上 从陈希亮始有三人摄相位简斋的父亲也曾在朝为官所以他从小有着良好的 生活条件和读书环境宋代的政治军事形势较之唐代已有所不同唐代政治 军事强大有着雄居于世界的霸势而宋代自建国初始一直到南宋灭亡政治军 事力量都称不上强大而且一直遭受落后的游牧民族政权如辽西夏金元的 巨大威胁军事问题始终是社会政治的首要议题如果说唐人的心态是开放自 信自傲的话宋人的意识里则伴随着忧患和屈辱但是从文化的角度来讲宋 代虽不象唐代那样吸纳百川 却堪称东方文明大国 邓广铭先生论述道宋代是 我国封建社会发展的最高阶段两宋期内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所达到的高度 在中国整个封建社会历史时期内可以说是空前绝后的 1 唐朝代表了中国封建 文化的上升期宋朝则是由中唐逐渐发展起来的新型文化的定型期成熟期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