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中国古代史专业论文)论唐后期朋党之争的体制根源.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唐后期朋党之争的体制根源 中国古代史专业 研究生 涂绪 谋指导教师 谢元香 中唐以后,为了在内优外患中加强君主专制集权统治,皇帝重用宦官参执 军政以制约权臣与强藩,逐渐引发了宦官势力的膨胀和宦官立君固权的野心。 - 唐后期, 宦官裁定皇位继承人和立君宦官典兵参政成为惯例, 使权力中 心出现 分化,皇位传承制度演变为宦宫立君体制, 君权至上的原则受到挑战。 但宦宫 作为特殊势力群体,又与皇权相互依存而不得不利用君主专制的躯壳,形成了 权力中心分化与君主专制集权的长期矛盾。 在作为君国 之臣与权阉工具之间, 宰臣的角色冲突注定要产生派系斗争, 这就是唐后期朋党之争的体制内因。在 宦官立君体制下,宦官军阀、枢密使、中书门 下与翰林学士之间充满不确定性 的权力角逐,又形成政出多门的权力运转格局,为结党营私大开了方便之门。 此外,势门 选任体制的完备,又为朋党之争提供了 后继力量。因 此唐后期宦官 立君体制形成后, 朋党之争便愈演愈烈,直到将唐王朝推向灭亡。 全文对上述观点分六章进行论证: 第一章绪论。 界定基准概念, 分析研究动态。由 于学界对唐后期朋党之争 根源的研究仍处在个人恩怨说和阶级根源说的争议中而无定论,从体制的角度 系统研究其根源并建构新说就成为本文相对填补空白的学术使命。 第二章论证宦官立君体制是唐后期朋党之争的根源。 其中第一节主要阐述 了宦官立君体制的形成背景及其三大特征,使宦官立君体制与朋党之争的关系 能得到符合其特殊性与普遍性的说明: 第二节考证梳理整个唐后期朋党之争的 主线, 归纳并验证第一节的 立论, 即 唐后期宦官立君体制产生朋党之争的规律; 第三节对学界争议的元和三年对策案党争背景进行了全面考证, 通过解剖个案, 进 一 步 证 明 本 章 所 立 之 论 可 合 理 解 释 唐 后 钾 涉 及 朋 党 之 争 的 有 关 史 实 第三章论证唐后期政出多门 权力运转格局构成了 党争的平台和条件。 其中 第 一 节 阐 述了 形 成政出 多门 权力 运 转 格 局的 历史 背 景; 第 二 节以 大 量的 史实 证 明 在 宦 官 立 君 体 制 下, 政出 多 门 是中 枢 辅 政决 策 必 然出 现 权 益 14 突 进 而 产 生 党 争的条件;第三节史论结合, 证明 在宦官立君体制下政出多门 破坏了 系统有序 的人事制度和监察制度,为结党营私大开了 方便之门。 第四章论证势门选任体制提供了 唐后期朋党之争的力量。 其中第一节分析 势门 选任体制的主要特征及其后果,宦官势力集团的家族化促进了 朋党之争: 第二节论证宦官立君体制下的势门选任和势门争斗使朋党后继有人,对于门阀 士族是否同 党和党争人脉的延续也有所考证; 第三节通过对长 庆元年复试案的 来龙去脉考证分析,对此案与朋党之争的关系提出了新的解释。 第五章论证李德裕成为党争牺牲品是体制的 必然。其中 第一节分析李德裕 的 角色定位和宦宫立君体制形成了矛盾; 第二节分析李德裕和宦官势力集团的 前期斗争史实及其承担的体制压力;第三节对李德裕辅佐武宗同宦官势力集团 进行的斗争深入考证剖析,证明这是一场事关宦官立君体制的生死决战。从而 使唐后期许多难解的党争之谜从体制根源的角度找到了答案。 第六章总结全文内容形成结论,并对需要继续深入研究的内 容作出说明。 关键词 :唐后期朋党争斗 体制根源宦官立君 d i s c u s s i o n o n t h e s y s t e m a t i c r o o t s wh i c h c a u s e d t h e c l i q u e y c o n fl i c t i n t h e l a t e - t a n g d y n a s ty m a j o r : c h i n e s e a n c i e n t h i s t o r y g r a d u a t e : t u x u m o u s p e r v i s o r : p r o f e s s o r x i e y u a n l u i n o r d e r t o s t r e n g t h e n t h e m o n a r c h i c r u l i n g t a n g l e d i n b o t h i n t e rn a l a n d e x t e rn a l d i ffi c u l t i e s , t h e c h i n e s e e m p e ro r s , s i n ce t h e m i d - t a n g d y n a s t y , b e g a n t o i n v i t e e u n u c h s t o h e l p h a n d l e b o t h p o l i ti c a l a n d m il i t a ry i s s u e s , a n d t h i s g a v e r is e to th e e x p a n s io n o f e u n u c h in fl u e n ce a s w e ll a s t h e i r a m b i t i o n t o m a k e e m p e r o r s t o t h e i r o w n w is h e s . g r a d u a ll y , t h i n g s t a l k e d a b o v e b e c a m e ro u t i n e s i n t h e l a t e - t a n g d y n a s ty , t h u s t h e e m p e r o r s p o w e r w a s d e ce n t r a l i z e 氏t h e o l d e m p e r o r s d e c i s i o n o n t h e m a k i n g o f t h e n e w e m p e ro r w a s r e p l a c e d b y t h e e u n u c h s d e c i s i o n s , a n d a s a r e s u l t , t h e e m p e ro r s a u t h o ri t y w a s g r e a t l y c h a l l e n g e d . h o w e v e r , t h e e u n u c h s w e re s u c h a s p e c i a l g ro u p t h a t t h e y h a d t o l e a n o n t h e e m p e ro r a n d m a k e u s e o f t h e m o n a r c h i s m , a n d c o n s e q u e n t l y , t h i s c a u s e d t h e l o n g t e r m , c o n t r a d i c t i o n b e t w e e n t h e p o w e r d e c e n t r a l i z a t i o n a n d t h e m o n a r c h s a u t o c r a c y . t h e o f fi c i a l s , w h o w o r k e d f o r t h e e m p e ro r w h i l e b e i n g s u p e r v i s e d b y t h e e u n u c h s , w e re n e c e s s a r i l y d i v i d e d i n t o d i f f e re n t c li q u e s d u e t o t h e i r r e s p e c t i v e v a l u e s a n d i n t e re s ts , a n d s y s t e m a t i c a ll y , t h i s i s t h e i n t e rn a l re a s o n w h y t h e re w e r e c l i q u e y f i 沙i s i n t h e l a t e -t a n g 蜘a s t y . w i t h t h e e m p e r o r s b e i n g m a d e b y e u n u c h s , t h e e u n u c h w a r lo r d s , t h e e m p e ro r s e n v o y s a s w e ll a s o 山 “s c h o l a r s a n d o ff i c i a l s w e re a l l s e e k i n g f o r p o w e r a n d i n fl u e n c e , t h u s t h e ce n t r a l g o v e rn m e n t h a d e a c h d e p a rt m e n t a c t o n i t s o w n , a n d f u rt h e r m a d e t h e e x i s te n ce o f c l i q u e s w i d e s p r e a d . o n t o p o f t h a t , t h e r u l e t h a t e a c h d e p a r t m e n t d e c i d e d o n t h e c h o i ce o f i t s o w n o ff i c ia ls m a d e t h e c li q u e y fi g h ts w h i te h o t , a n d i t fi n a ll y d r a g g e d t h e t a n g e n d . t h e re a r e s i x c h a p t e r s i n t h i s t h e s i s t o池 c h a p t e r o n e i s t h e i n t ro d u c t io n , w i t h s o m e b a s i c c o n ce p t s d e fi n e d a n d t h e re l a t e d s t u d i e s i n t r o d u ce d . t h e r o o t r e a s o n s f o r t h e l a t e - t a n g d y n a s t y c l i q u e y fi g h t s a r e s t i l l a t c o n tr o v e rs y i n th e a c a d e m ic w o r ld , b u t t h is t h e s is a p p ro a c h e s t h e q u e s t io n f ro m a d i ff e r e n t p e rs p e c t iv e , a n d its t h e o re t i c a l f r a m e w o r k i s b a s e d o n f ro m t h e a n g l e o f s y s t e m . c h a p t e r t w o a n a l y s e s t h a t t h e e m p e ro rs b e i n g m a d e b y t h e e u n u c h s 话t h e i n t e rn a l f o r t h e l a t e - t a n g d y n a s t y c l i q u e y fi g h t s . t h e fi rs t e p i s o d e t a l k s a b o u t t h e b a c k g r o u n d a n d t h e t h r e e m a j o r t r a i t s re l a t e d t o t h e f a c t e m p e r o rs b e i n g m a d e b y 伽 e u n u c h s , a im i n g a t m a ki n g a c l e a r s t a t e m e n t o n t h e re l a t i o n s h i p b e t w e e n c l i q u e y fi g h t s a n d e m p e ro rs b e i n g m a d e b y t h e e u n u c h s . e p i s o d e t w o s t u d i e s t h e h i s t o ry o f t h e l o t 。 一 t a n g d y n a s t y c l iq u e y f i g h t s , a n d c o n c l u d e s t h a t e m p e ro rs b e i n g m a d e b y t h e e u n u c h s g a v e r i s e t o c li q u e y f i g h t s . e p i s o d e t h re e d i s s e c t s o n a c a s e s tu d y ( a h i s t o r i c a l e v e n t a b o u t c l i q u e y fi g h t s ) , a n d f u rt h e r c o n f i r m s t h e i d e a t h a t t h e t h e s i s h o l d s . c h a p te r t h r e e a r g u e s th a t t h e ce n tr a l g o v e rn m e n t h a d e a c h d e p a r t m e n t a c t o n i t s o w n i n t h e l a t e - t a n g d y n a s ty w a s t h e p l a tf o r m o n w h i c h c l i q u e y fi g h ts a p p e a r e d . e p is o d e o n e t a lk s a b o u t t h e h i s t o r i c a l b a c k g ro u n d s re l a t e d t o e a c h d e p a r t m e n t a c t s o n i t s o w n . e p i s o d e t w o e l a b o r a t e s fr o m h i s t o r i c a l e v e n ts t h a t u n d e r t h e s y s t e m o f e m p e ro rs b e i n g m a d e b y e u n u c h s , i n t e re s t c o n t r a d i c t i o n s re s u l t e d i n t h e f a c t e a c h d e p a r t m e n t a c t e d o n i t s o w n a n d f u r t h e r l e d t o c l i q u e y fi g h t s . c h a p t e r t h r e e c o m b in e s h i s t o r y a n d d i s c u s s i o n , p o i n t i n g o u t t h a t t h e s y s t e m a t i c a l p e r s o n n e l a n d s u p e r v i s o ry s y s t e m s w e re s p o i l e d , a n d t h u s t h e e x i s t e n c e o f c l i q u e s w a s w i d e s p r e a d c h a p t e r f o u r p ro v e s t h a t e a c h d e p a r t m e n t d e c i d e d o n t h e c h o i c e o f i t s o w n o f fi c i a l s r e i n f o r ce d c l i q u e y fi g h t s . e p i s o d e o n e a n a l y s e s i t s m a j o r t r a i t s a n d t h e b a d c o n s e q u e n c e s , a n d t h e e u n u c h f a m i l i e s w o rs e n e d , t h e c l i q u e y fi g h t s . c h a p t e r t w o s t a t e s t h a t fi g h t a m o n g d i ff e re n t d e p a r t m e n t s m a d e t h e c l i q u e y fi g h t s c o n t i n u e . wh a t s m o re , i t a l s o a n s w e rs t h e q u e s t i o n i f t h e u p p e r c l a s s f a m i l i e s h a d s o m e t h i n g t o d o w i t h t h e c l i q u e y fi g h t s a n d i t s c o n t i n u a n ce. e p i s o d e t h r e e s tu d i e s a f a m o u s h i s t o r i c a l e v e n t a n d t h u s o ff e rs a n e w e x p l a n a t i o n o n t h e re l a t i o n s h i p b e t w e e n t h e h i s t o r i c a l e v e n t a n d t h e c l i q u e y fi g h t s . c h a p t e r fi v e s a y s t h a t s y s t e m a t i c a l l y , t h e s a c r ifi c e o f ud e y u i s a n a t u r a l r e s u l t o f t h e c l i q u e y fi g h t s . t h e f i rs t e p i s o d e s t a r ts f ro m t h e o r i e n t a t i o n o f l i d e y u a n d t h e c o n t r a d ic t i o n s b r o u g h t b y t h e s y s t e m o f e u n u c h s d e c i d i n g t h e m a k i n g o f n e w e m p e r o rs . t h e s e c o n d e p i s o d e e l a b o r a t e s o n t h e h i s t o ri c a l f a c t s o f t h e e a r li e r c o m p e t i t i o n s b e t w e e n l i d e y u a n d t h e e u n u c h g ro u p , s a y i n g t h a t l i w a s g r e a t ly b u r d e n e d b y t h e s y s te m . t h e t h ir d e p i s o d e m a k e s a n a n a to m y o f 终 c o m p e t i t i o n s b e t w e e n t h e e u n u c h g ro u p a n d e m p e ro r w u z o n g w h o w a s s u p p o rt e d b y ud e y u , w h i c h i n d e e d w a s a c o m p e t i t i o n o f v i t a l i m p o r t a n ce o n t h e s y s t e m o f e u n u c h s d e c i d i n g t h e m a k i n g o f n e w e m p e ro r s . c o n s e q u e n t l y , m a n y c o m p l i c a t e d h i s t o ri c a l e v e n t s a b o u t c l i q u e y f ig h t s i n t h e l a t e - t a n g d y n a s ty w e re l i g h t e n e d u p fr o m t h e p e r s p e c t i v e o f s y s t e m a t i c r o o t s . c h a p t e r s i x b ri n g s t h e w h o l e t h e s i s t o a n a t u r a l c o n c l u s i o n , a n d m a k e s a s ta t e m e n t o n t h e t h i n g s t h a t y e t . h a v e t o b e f u r t h e r s t u d i e d . k e y w o r d s : th e l a te - t a n g d y n a s t y c li q u e s c o n fl i c t s y s te m r o o ts t h e m a k i n g o f t h e e m p e ror 前言 历史研究有两大基本使命, 其一是尽可能 认识历史原貌; 其二是透过历史 现象探求历史演变的 规律. 只有认识了 历史原貌, 才可能如实地承传历史文化, 正确分析历史现象; 只有不被历史表面现象所迷惑、 努力探求历史演变的内 在 规律, 才能做到古为今用,在当代政治文明建设中少走弯路。 唐代是中国历史的重要转折期, 既创造了光彩夺目的政治与文化成就, 也 有令人深思的乱亡教训。 特别是在唐后期, 朋党之争是政治生活中长期存在的 现象, 成为促进唐王朝乱亡的重要因素, 至今也仍然是学界争鸣和政界讨论的 热门题材。 由于现存史籍中不少史料源自 唐后期陷入朋党之争利益格局的大臣 家传, 相关记载是非参差, 淆乱、 矛盾之处甚多, 历代史家又站在不同的角度 纷纭其说, 使这一现象变得扑朔迷离, 也使之具有更高的研究价值。 概而言之, 研究唐后期党争真相及其规律不但关系着正确认识相关政治制度与历史, 而且 关系着对唐后期乃至唐宋历史变迁的内因透视, 在当 代, 还关系着为建设 和谐社会提供以史为鉴的经验教训参考,很有必要系统进行深入研究。 唐后期朋党之争可研究内容繁多,而引起朋党之争的根源是问题的关键, 也是学术界长期争论不休的焦点。 因此本文从这个角度选题, 希望在前贤研究 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体制因素对唐后期朋党之争的影响。 为弄清唐后期朋党之争的真相与规律, 笔者在业师谢元鲁先生指导帮助下 广泛查阅了各类相对原始的历史资料和研究文献,特别是反复对比 研读了新、 旧 唐书和 资治通鉴 ,从散见于各书并且是非参差的记载中发现了一些 隐含的重要线索,包括通过干支推算历史事件的时间差发现重要史实背景等, 再结合学习相关史籍和论著梳理笔记, 然后凝缩成这篇文字。 因此, 本文基本 上坚持实证的学术原则和客观的评判标准, 论述不离考证, 归纳不离列举, 分 析不离个案. 以 考证法对有关史实进行了甄别采用, 以列举归纳法对唐后期党 争现象及其基本规律进行总结, 用分析法对唐后期党争内因、 条件、 力量进行 剖析. 与个人恩怨说、 阶级出身说等有关唐后期党争根源的传统观点有所不同, 本文通过对相关史实的分析, 在借鉴前贤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建立了一整套新的 论说框架, 并在主要章节分别选择典型个案进行深度论证, 形成了唐后期党争 根源在于体制发生了特殊变化的观点。 唐代是中国 历史上继先秦之后又一相对能 绽放思维火花的时代, 唐史学界 的许多大师也颇有求新和包容之德, 这是笔者学习中最深切的感受, 并从课堂 和非课堂渠道直接和间接地受到了教益。 因此, 笔者不敢有违唐史学界的传统 精神, 宁愿在书山的冷板凳上用汗水浸染一点 值得回 忆的治学印 记, 也不愿在 盲从现说的 轻松中留 下承袭的遗憾。 在校内 外各位师尊和学长的鞭策下, 方能 以 现有研究成果为启导, 努力淘采一点尚 显幼稚的 新见, 并希望在未来进一步 研究中 逐步深入使之完善. 但是, 自己 毕竟是自 学完成大学学业然后考入学校 的研究生, 要在极为有限的读研期间完成繁重的学业, 又欲在百花竞放的唐史 领域有所求索, 呈上一篇真正堪值大方之家一瞥的 有为之文是不容易的。 文中 难免存在疏漏之处,谨此笔叩,恳祈各位师尊不吝赐教。 第一章绪论 唐朝从宪宗时起一直到王朝灭亡,宦官立君专权甚至拭君的情形反复出 现, 朋党之争也成为政治生活的常态并呈现出与以前各个时期不同的特点, 是 唐王朝走向 衰亡的 伴音鼓。 因 此本文按唐代政治史的实际 情况将宪宗以 后划分 为唐后期,并重点研究唐后期朋党之争的体制根源。 所谓朋党, “ 原指同类人为自 私目 的而互相勾结后专指士大夫各树党 羽,互相倾轧。 ”。 因此朋党就是以结党营私为目、以 排斥异己 为表现的政治 行为。 而“ 朋党之争” 或 “ 党争” 则是与朋党行为相关的 政治斗争, 朋党之争 有两个要素, 一是有朋党存在, 二是有争斗。 但结党营私者往往陷害他人, 因 此卷入党争事件者不一定都是朋党之人, 也有可能是不朋党者遭到朋党者陷害 而展开还击。古人所谓 “ 趋利之人, 常为朋比,同其私也;守正之人,常遭构 毁, 违 其私也” 。 说的 就是 这个 道理。 所谓体制, 是指“ 国家机关、 企业和事业单位机构设置和管理权限划分的 制度” 气 本文中“ 体制” 包括行政机构设置和管理权限划分的 政治 制度及其 在相关方面衍生的习惯性政治权力运转规则。 所谓根源, “ 谓草木之根与水之源,比喻事物的根本。韩愈 符读书城南 诗 : 横潦无根源, 朝满夕己 除。 今指使事物产生的 根本原因。 ” 。 本文中 用 “ 根源”指引起历史事件或现象的根本性因素. 从学界研究状况来看, 己有研究成果普遍承认唐后期长期存在颇具特殊性 的规模化党争, 这是共识,但是产生这种党争的根源何在却诸说不一。 论者普通将研究重点放在从宪宗到宣宗初年这段涉及李吉甫父子的党争 时期, 使“ 牛李党争” 在很多情况下都成为唐后期朋党之争的代名词。 大多数 学者接受了 旧 唐书 李宗阂传 、 资治通鉴等传统史籍关于 “ 牛李党争” 源自 个人恩怨之说 气这种观点甚至影响到了 海外的汉学研究。 ( 英) 崔瑞德编 剑桥中国隋唐史( 5 8 9 -9 6 0 ) 就深受中国学界传统和当代流行的观点影响, 在分析宪宗时代开始的朋党之争时采纳了“ 牛李党争” 说, 而且将其根源直接 o . . 、 。 辞海缩印本.上海辞书出版社,1 9 8 0 年8 月第一版。1 6 0 2 页、 2 2 8 页、1 3 0 3 页。 q 新唐书卷一百五十二,列传第七十七, 李绛传 . 4 8 4 1 页。 详见本文第二章第三节和第四章第三节。 表 述 为“ 这 场 争 端 出自 个 人 恩 怨” 。 。 但 这 种 观点 既 不 能 解 决 众多 史 实 考 证 上 的矛盾, 也不能揭示历史规律:是否同类个人恩怨也同样产生党争? 一些学者试图跳出 传统的个人恩怨说案臼, 提出了因出身出自 不同而产生 朋党之争的观点,形成了党争阶级根源说。 但在深度论证中又往往出 现障碍, 甚至对党争中的同一人物和事件也得出了相反结论, 于是学界以个人恩怨说和 阶级根源说为主, 长期 进行了莫衷一是的争鸣。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 陈寅洛从考证唐朝统治集团上层人物“ 出身” 、 “ 出自” 的背景入手, 提出了 关陇立国势力集团、 山东旧 士族势力集团、 进士新兴阶级 势力集团、 夷裔宦官特殊阶级势力集团等概念。 然后断言: “ 牛李两党之对立, 其 根 本 在 于 两 晋 、 北 朝 以 来 山 东 士 族 与 唐 高 宗 、 武 则 天 之 后 由 进 士 词 科 进 用 之 新兴阶级两者互不相容. ” 在此基础上,陈寅格又提出了“ 宣宗朝为牛党全盛 时期, 宜宗以 后士大夫朋党似已 渐次消泯”. 的 论断, 形成了 唐后期朋党之争 根源在子进士“ 新兴” 了 阶级, 宣宗以 后基本上没有党争之说。 对学界产生了 重大影响。 支持者以 此为相关立论依据, 甚至将唐后期涉及党争的大臣 按进士 或山东士族出身对号入座: 反对者质疑进士能“ 新兴阶级” 并且和士族不相容、 朋党如何定性、是否有“ 牛李两党” 、 宜宗以 后朋党是否渐次消泯等。 岑仲勉便反对进士新兴阶级说, 并力主李德裕无党, 认为朋党之争是同一 士族内 热衷于朋党私利者与比 较正直者之间的 抗争 气而卞孝营认为连“ 牛党” 之说也站不住脚叭 韩国 磐运用阶级分析法进一步发挥出“ 士气“ 庶” 斗争说阐 释唐后期朋党 之争的 根源, 认为庶族 ( 中小) 地主靠科举制度升官掌权形成 “ 牛党” ,门阀 士( 世) 族地主形成了“ 李党”, 两者之间的阶级对立冲突是产生“ 牛李党争” 的根源。 。 范文澜. 、 剪伯赞。 等持相近观点。 由 于阶级根源说基本上立足于分析科举尤其是进士考试对形成阶级矛盾 英) 崔珊德福、 中国杜会科学院 历史研究所西方汉学研究课既组译 ( 剑桥中国隋 唐史 ( 5 8 9 - - 9 6 o . 中国 社会科学出版社,1 9 9 0 . 6 4 5 页。 。陈 寅洛 唐代政治 史述论稿 . 上 海古掩出 版社, 1 9 9 7 . 8 5 页、1 0 9 页. .岑仲勉 附店史, 。中华书局, 1 9 8 2 。上册1 9 3 页、下册4 1 7 页. 。卞$ 0 2 f 0 牛李党争. 正名 , f 中国史研究1 9 9 3 . ( 3 ) . 8 3 - 9 2 页. .韩国 替 庸唐五代史纲 修订 本. 人民出 版社, 1 9 7 7 . 3 5 9 - 3 6 1 页。 . 范 文 澜 中 国 通 史 简 的 】 修 订 本 第 三 绷 第 一 册 。 人 民 出 版 社 , 1 9 6 5 . 1 6 9 1 7 1 饭 。 。 曹 伯 赞 主 编 中 国 史 纲 要 第 二 册. 人民 出 版 桂 , 1 9 6 5 . 2 0 8 - 2 0 9 饭 , 和朋党之争的决定性影响, 普遍将唐后期朋党之争开始时间认定为元和三年 ( 公元8 0 8 年) 对策或长庆元年 ( 8 2 1 ) 复试案。实际 上与 旧 唐书 李宗阂 传 、 资治通鉴等传统史籍关于 “ 牛李党争”起源的说法相容。只不过是 前一时间强调李吉甫而后一时间强调其子李德裕在引 起党争上的作用. 除认为不同阶级之间本身具有的对立是唐后期朋党之争根源外, 还有学者 认为不同阶层之间对外敌和对藩镇的政策对立造成了朋党之争。 胡如雷认为“ 牛党” 的社会基础是地方豪强大地主阶层, 这一阶层是藩镇 割据的社会基础, 李党是反对地方割据的中央公卿显宦集团与中小地主阶层的 联合势力,是否反对地方割据的阶层利益分歧是两党展开斗争的根源。 。 但这种论断不能解释同一阶级或阶层也有不同 政策的问题。 于是有论者抛 开阶级或阶层分析法, 将不同 势力派系的 政见冲突作为朋党之争的 根源。 如王 炎平认为, 围绕进士科举利弊的争论, 实与士庶之争无关, 唐后期朋党之争的 根源于李逢吉反对削藩 气 王炎平还认为 “ 牛李党争”的提法不妥, 应该称作 “ 朋党乱政和李德裕反朋党的斗争” 气 不过, 为什么会产生李逢吉结党反对削藩和李德裕父子主张削藩并且反对 朋党的 冲突?除开个人因素外是否还有其他必然的原因? 仍需继续探讨。 李浩在陈寅洛两党分野说基础上, 进一步阐发出“ 李党” 成员基本上出自 山东郡姓士族, “ 牛党”成员基本上属于关陇士族。因此从地域分野看,认为 庸后期 朋党之争的 根 源在于山 东 士族与 关陇士 族的 对立斗争 。 对此, 王力平 又予以强力反驳,认为地域分野难以界说党派之争气 在有关争鸣中, 更多学者认为唐后期朋党之争的根源在于党争双方的利益 冲突或者权力争斗, 如吕 思勉 、 周建国 等, 相当于接近或恢复到个人恩怨说。 但这种观点仍不能解决的问题是: 为什么是在唐后期而不是在其他时期出现了 这种颇具特色的规模化党争? 。胡如雷 1 唐代牛李党争研究, , ( 历史研究 。1 9 7 9 , ( 6 ) . 1 8 页。 .王炎 平 辩牛 李之争与士 庶斗争 之关系 , 四川大 学学 报1 9 8 7 , ( 2 ) . 9 2 9 9 页。 。王炎平 牛李党争 ,西北大学出 版社,1 9 9 6 , ( 3 ) . 1 6 9 页。 。李 浩 从 士 族 郡望 看牛 李 党 争) 历 史 研 究 1 9 9 9 , ( 4 ) . 1 7 4 1 7 8 页. .王力 平 地域分 野难以 界说 党派 之争 , 中国史 研究) , 2 0 0 0 , ( 4 ) . 1 8 2 1 8 5 页。 .吕 思勉 隋唐五代史 ,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5 9 . 3 7 4 - 3 7 5 页. 。 周 建 国( 李 德 裕 与 牛 李 党 争 考 述 , 荣 新 江 主 编 唐 研 究 第 五 卷 , 能 京 大 学 出 版 社 , 1 9 9 9 . 2 9 9 - 3 2 2 饭 。 从总体上看,以 争议“ 牛李党争” 为突破点, 学界对唐后期朋党之争根源 的研究已 有不少成就,一些学者创造性地将实证主义研究方法和社科新理论、 新思维结合起来, 对这一独特历史现象进行了 突破传统观点的再透视, 作出了 探索性贡献。美中不足的是还存在诸如纵深性拓展不够、某些方面以 偏概全、 个别论说有硬套理论之嫌等等问 题, 使学界对唐后期看似矛盾的党争现象依然 是见仁见智。 从体制演变角度特别是从宦官立君体制的 角度研究整个唐后期朋 党之争的根源尚 属薄弱环节, 基本上还没有人提出 过系统观点。 笔者以为, 对一个政权内 部反复出现的类似政治斗争现象, 往往需要从其 体制因素而不是个人恩怨或出身因素上找答案。笔者在本文研究中发现: 以 个人恩怨或关系而论, 白 居易厚善元镇, 也和裴度友好, 但裴度却再三 指斥元棋与宦官结党祸国; 韦处厚曾 被裴度贬黝, 与李逢吉无仇, 但是韦处厚 却支持裴度反对李逢吉结党营私: 李宗阂与元棋为友, 后来各自 党附宦官, 却 相互斗争: 李德裕拒绝重用丁柔立, 丁柔立却在大中朝为李德裕讼冤, 被斥为 李德裕朋党而遭贬; 李德裕对宦官既团结也斗争, 总以 君国利益为上。 相应地, 宦官对李德裕既利用, 又防备,以 是否有利于宦官势力集团的权益为定。 从个人阶级出身或家族籍贯看, 李绛及其近从李压、 李藩及其再从弟李固 言和李吉甫( 李德裕) 父子都是赵郡李氏 士族, 但却分属不同的 派系而互有冲 突;崔铱、崔琪都是博陵崔氏士族,会昌 年间却站在朋党对立面争斗不休。 种种信息表明, 是唐后期体制的 演变而不是个人因素对党争局面的形成起 了关键作用, 只有系统研究包括“ 牛李党争” 在内的唐后期党争体制根源, 许 多相关政治谜团才能迎刃而解。 第二章 宦官立君产生了党争的内因 皇权家传为正统、嫡长继承为序列的皇位继承制度是君主专制体制命脉, 但君主三宫六院子息甚多, 才智水平与宠爱程度又不以是否嫡长而转移, 皇位 只能传给一人, 一旦传位成功, 一切内外臣仆的权益都将随皇权的转移而转移. 可见皇位传承是关节点, 在位皇帝决定储君并且授予其皇位继承权是君主专制 最高 权力体现。 唐朝从宪宗开始, 宦官裁定储君并借皇帝名义授予其皇位继承 权成为惯例, 而立君宦官分别把持军政大权, 又使这种惯例的延续获得了 保障, 成为唐后期体制演变的重要标志。 因此可将这种使缓高权力受到浸染的体制称 为宦官立君体制。 这种体制固有的特征导致了 唐后期无休止的朋党之争. 第一节 宦官立君体制的形成及其特征 宦官立君体制的根源在于君主专制体制, 它的出现是唐代特殊历史条件下 君主维护其专制集权统治的必然结果,有一个渐进的形成过程。 唐朝前期, 因太宗率先破坏嫡长继承制度, 强臣、 后妃与公主曾先后依附 相关皇子投机皇位继承之争,最高权力的争夺主要在皇室成员之间展开。 唐玄宗时,开始置十王宅和百孙院, 令宦官 看押起居, 学者入教侍读 。 虽然减少了皇子皇孙结党夺位的可能, 却削弱了 他们保卫皇室权益的能量, 争 夺最高权力的主导力最向外巨转移。 同时, 宦官看押皇子皇孙起居的制度形成 后, 又为 将来宦官投机储君之争进而浸染最高 权力创造了 机会, 可以说, 这是 后来逐渐出 现宦官立君体制以及相应朋党之争的远因。 安史之乱以后, 对皇权的威胁不再来自皇族子孙和后妃、 公主, 防止强臣 与强藩结党争夺最高权力成为斗争热点。 没有生育、 不能直接篡位的宦宫成为 君主维护集权统治的重要工具, 但是其势力膨胀后,又对君权形成新的威胁. 代宗时,宦官李辅国曾 担任宰相, 甚至对皇帝说: “ 大家弟 坐宫中, 外事 听老奴处决。 ” 。 不过还没有延续成制度。 德宗贞元年间,宦官专任地方监军和左、右神策军中尉的制度先后确立。 首位持印监军宦官王定远能 “ 专河东军政,易置诸将” ,最先任神策军中尉的 新唐书卷八十二, 列传第七, 十一宗诸子传 。 3 6 翻 页。 新唐书卷二百八,列传第一百三十三, 宦者李辅国传 。5 8 8 2 页. 7 宦 官 窦 文 场、 霍仙鸣 则“ 势 倾中 外” 。 , 甚 至 还 达到了“ 藩 镇 节 将, 多出 禁 军, 台省清要,时出其门”的 地步 。 .宦官从此有了 浸染最高权力的 基础. 继窦、 霍之后, 先后由 左右神策中 尉副使升任本军中 尉的 杨志廉、 孙荣义 “ 皆 骄 纵招 权。 依附 者 众, 宦官 之势 益盛” m 轮换 任职机制的 缺失 使神 策军 中尉进一步成为权力寻租和结党营私的中心,宦官势力集团逐步形成。 由于宦官依附于皇权而存在, 其权势可能因皇位承传而转移给别的宦官, 因此宦官一旦从体制上获得了形成势力集团的机会, 就必然会产生主导立君以 延续或争夺势力集团 权益的 派系斗争, 这种派系斗争获得的 立君成果一旦再从 制度上获得巩固和延续的可能,就产生了宦官立君体制。 永贞元年( 8 0 5 ) , 继承德宗为帝的 顺宗病久不愈, 牛昭容支持宦官李忠言 和翰林学士王叔文等把持朝政。 宦官俱文珍、 刘光琦和薛盈珍等“ 疾叔文、 忠 言等朋党” , “ 启上召翰林学士郑胭、 卫次公、 李程、 王涯入金安殿草立太子制” , 秦立广陵王淳为太子并随后监国。 王叔文等谋夺宦官军事指挥权,以 范希朝、 韩泰主京西神策军, 但诸将不听朝命, 只服从神策中尉的密令. 于是王叔文等 失势, 最后被贬逐至死 。 在立广陵王淳为 太子进而为君的过程中,两军中 尉 杨志廉、 孙荣义没有直接出面, 但右神策护军使副薛盈珍却站在第一线。 因此 宪宗之立, 已 经伴随着参政宦官 势力以 及党附宦宫的文臣派系争斗, 宦官 立君 体制及其相应的 朋党之争已 基本孵化成型。 宪宗即 位后,参与立君的宦官刘光琦任枢密使。 , 薛盈珍从右神策护军使 副升任右 神策军中 尉气 首 开立 君宦官任 神策中 尉 执兵柄和担任枢密使执 政 柄 的恶例。 从此, 宦官立君掌权的凯靓之心竞相增长, 威胁最高权力的宦官势力 集团也完全形成,皇帝传位储君体制正式演变成为宦官立君体制。 宦官立君体制的出 现是唐代皇 位继承制度发生质变的重要标志, 由于 这种 体制具有三大特征,使朋党之争不可避免,唐王朝从此进入后期。 首先, 宦官立君不像皇室成员主导的皇位争斗那样可能产生有至上威权的 m 资治通鉴卷二百三十五,唐纪五十一, 德宗贞元十一年,7 5 6 9 页:间卷贞元十二年, 7 5 7 2 页。 . 旧 唐书 卷一百八十四, 列传第一百 三十四, 宦 者宾 文场 及 宦者橄仙鸣传 . 4 7 6 6 页。 。 资治 通鉴 卷二百 三十六, 屠纪五十 二. 德宗 贞元十九年, 7 6 0 1 页. 。 资治通鉴 借二百三十六,店纪五十二, 顺宗永贞元年,7 6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春季中国光大银行济南分行校园招聘(滨州有岗)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名校卷)
- 2025年江苏常州经济开发区社会保障和卫生健康局下属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卫技人员14人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详解一套
- 2025年蒲江县公开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14人)模拟试卷附答案详解(完整版)
- 2025北京市通州区马驹桥镇招考20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各地真题)
- 2025中煤陕西能源化工集团有限公司面向社会公开招聘40人笔试题库历年考点版附带答案详解
- 2025中国融通集团融通科研院春季专项招聘笔试题库历年考点版附带答案详解
- 2025铜型材采购协议合同
- 2025吉林省城市规划技术服务委托合同书
- 电信租机协议书
- 养猪合同协议书
- 医学细胞生物学细胞的内膜系统
- 《孕前和孕期保健》课件
- 肾病科糖尿病肾病(DKD)与终末期肾病血液透析(ESRD-HD)单病种质量控制统计表
- 空间设计教学大纲 室内设计教学大纲(五篇)
- 促单技巧及话术大全
- 车辆司法鉴定申请书
- 塑料原料名称中英文对照表
- 二年级应用题大全800题二年级上册数学乘法应用题
- 第十四杂环化合物
- GB/T 5454-1997纺织品燃烧性能试验氧指数法
- GB/T 11186.2-1989涂膜颜色的测量方法第二部分:颜色测量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