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专业论文)辽代汉族官僚集团研究.pdf_第1页
(中国古代史专业论文)辽代汉族官僚集团研究.pdf_第2页
(中国古代史专业论文)辽代汉族官僚集团研究.pdf_第3页
(中国古代史专业论文)辽代汉族官僚集团研究.pdf_第4页
(中国古代史专业论文)辽代汉族官僚集团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中国古代史专业论文)辽代汉族官僚集团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辽代职官制度的主要特点是“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为了 调和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契丹统治者大量吸收和接纳汉族知识分子参加统治。因此, 辽代出现了一支不可忽视的汉族官僚群体。南、北面官制的确立标志着辽代汉族官僚 集团的形成。从辽代中前期开始契丹贵族越来越重视对汉官的任用,在机构上由最初 相对简单的汉儿司逐渐在景宗、圣宗时期确立完善的南面官制;由最初的通过接受汉 族降将、吸收投奔士人、重用汉族世家子弟,发展为确立科举制度作为选任汉官的方 式。从而最终在制度上促成汉族官僚集团和汉官制度在景宗、圣宗时期形成,自此汉 族官僚集团成为辽朝统治集团中的一股极为重要的政治力量。 辽代契丹统治者出于巩固统治地位的需要,在汉官机构的设置上,分为中央和地 方两个系统,既做到了充分发挥汉官的政治经验和文化优势,又不授予汉宫在军政、 财经等重大事项上的决策权,从而使得汉官机构完全成为巩固契丹贵族统治地位,并 对进行有效管理的工具。然而汉官集团毕竟是辽统治集团的重要组成部分,契丹统治 集团为了强化对汉官的控制,通过对在汉族官僚集团中较为重要的汉官及其家族成员 赏赐较高的政治地位、荣誉,并与之联姻建立血缘上的联系等等手段,以达到笼络之 目的。虽然汉官在机构上很完备,并且有的也享有较高的政治地位,但总体来讲,终 辽一代,汉族官僚集团在国家大政方针等政策上只有参与权,而无决策权。 辽代汉族官僚集团利用其所处的政治地位和自身的文化优势,充分发挥其所具备 的政治经验和文化素质,广泛的参与并影响了辽朝国家政治,对于辽朝的政治、经济、 法律、文化教育等制度的制定和实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并且对辽朝的文化教育产生 了重要影响,使得契丹族与汉族在语言、风俗、思想意识等方面的差距日渐缩小,从 而大大加速了契丹族的封建化进程。 关键词:辽代;汉族官僚集团;契丹封建化;民族融合 a b s t r a c t am a i l l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o ft h el i a od y n a s t i e sp 0 1 i t i c a ls y s t e mi s ”ag o v e m m e n t i i l c l u d en o r t l ls y s t e ma 1 1 ds o u t i ls y s t e m ,t l l en o r t hf o rk l i t a na j l dt h es o u 血f o rm eh a i l n a t i o n a l i 世”k l l i t a ti i ls 仃e n g t l l e 伍n gt 1 1 em i l i t a r yr u l e r sa tt 1 1 es 锄et i n l e ,i ti sa t c e n t i o n t 0 t h ew a yt h e yr u l ea 芏l dt h ei m p l e m e n t a t i o no f 也ea d j u s t m e n t ho r d e rt or e c o n c i l ee t h n i c c o n t r a d i c t i o n sa n dc l a s sc o n 仃a 【d i c t i o n s ,t 1 1 u sk “t a i l e s er u l e r ss u b s t ;a n t i a la b s o 印t i o na 1 1 d a c c e p t e dh a nn a t i o i l a l i t ) ri r l t e l l e c t l l a l sm l e t h e r e f o r e ,t l l el i a 0d ”a s t ) ,i nag o v e m m e n t c 锄n o ti 印o r 也eh a i ln a t i o n a l 时g r o u p s n o r t l la 1 1 ds o u t l lg o v e 咖e ms y s t e m sm a r km e e s t a b l i s e n to ft h e 蓼o u pf o r m a t i o no fm el i a od y n a s t i e sh a nr 嘶o n a l 时。衔c i a l s f r o m 骶l i a 0d y n a s t yi i lt l ee 础yb e g 砸i n go ft h ek k t a i l e s e 撕s t o c r a c yi n c r e a s i n ge m p h 技s o nt h ea p p o 抽饷e n to fh a nn a t i o n a l 时。伍c i a l s ,i 1 1t l l eb o d i e s 舶m l e “t i a lr e l a t i v e l y s 油p l ec 1 1 i l d s e c r e t a r y 伊a d u a l l y i i lt l l ep 两o do ft h ee m p e 妁rj i l l g z o n ga n de m p e r o r s h e n g z o n gt ot l l es o u mo ft l l ee s t a b l i s l l l l l e n to f ap e r f e c tb u r e a u c r a c y ;d r o p 丘o m 也ei m t i a 】 a d o p t i o n 丽l la b s o r bd e f e c t e ds c h o l a r s 矗o mt h eh a l ln a t i o n a l 时f 蕊i l ye l e c t i o n si n 也e w o r l d ,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t h ei m p e r i a je x 锄i n a t i o ns y s t e mt oe 嘲b l i s hh a nn a t i o n a l i t y o 伍c i a l se l e c t i v em 锄e r t h eh a nn a t i o n a l i 够。佑c i a l sc o 嘶b u t e dt ot h ee n do fm es y s t e m a n db u r e a u c r a t i cg r o u pmt l l ep e r i o do ft l l ee h p e r o rj i n g z o n ga n de n l p e r o rs h e n g z o n g h a n 鲫1s y s t e mf o 衄e di nt l l ep e r i o d f r o mt l l i s ,t l l e 伊o u po fm eh a l ln a t i o n a l 埘o m c i a l s i n 吐l er u l i n gc l i q u eb e c 锄eav e 碍i m p o r t a l l tp o l i t i c a lf o r c ei nm el i a 0d y n a s 毋。 l i a od y n a l s t y1 1 l l e r so u to ft h en e e dt 0c o n s o l i d a t em ed o m h l a n tp o s i t i o n i i lt l l e e s t a b l i s h m e n to fh a i ln a t i o n a l 时。丘i c i a l s ,d i v i d e di n t oc e n 臼a la 1 1 dl o c a ls y s t e m s ,n o to n l y t og i v ef u l lp l a yt oh a nn a t i o n a l 时o f f i c i a l st 1 1 ep o l i t i c a la i l dc u l t u r a le x p e r i e n c e ,a n da l s o a l l o w sf o rt h em i l i t a r y ,f i n a l l c i a la n do t h e rm 萄o rm a :t e r sn od e c i s i o n m a k i n gp o w e f ,a i l da s ar e s u l to fm l lh a i ln a t i o n a l i t 、,o 伍c i a l sc o n s o l i d a t ek h j t a tb e c o m en l ed o m i n a n te l i t e ,a n d 协eh a j ln a t i o n l 时i ne 船c t i v er n a l l a g e m e n tt 0 0 1 b u tt 1 1 e 伊o u po ft l l el i a od y n a s t i e sh a n n a t i o i l a l 醇。蚯c i a l si s ,世e r 俎l ,t h e 叫i n gc l i q u e o fa ni m p o r t 础c o m p o n e n to ft 1 1 e 础协n e s em l i l l gc l i q u emo r d e rt 0e n h a l l c et 1 1 ec o n t r o lo ft h eh a l lm t i o n a l 埘。伍c i a l s ,i n l e 伊o u po fh a nn a t i o n a l 时。伍c i a l sa d o p t e d 也em o r ei m p o n a n th a i ln a t i o n a 】埘。钸c i a l s a i l dt l l e i rf a 血l ym e m b e r sr e w a r dm 曲e rp o l i t i c a ls t a :t u s ,h o n o r a 1 1 d 廿l ee s t a b l i s h n l e n to f m a 仃i a g e 晰t 1 1b 1 0 0 do n t l l el i n k 础t h o u 曲h a nn a t i o n a l 时o f f i c i a l si nt h eo r g 1 i l i z a t i o na r e c o m p l e t e ,a n ds o r r l eo f t :h e me 玛o yar e l a t i v e l yh i g hp o l i t i c a ls 协七u s b u te v e n t u a l l ym el i a o d y n a s t y i 1 1g e n e r a im eg r o u po ft 1 1 eh a nn a t i o n a l i 够。衢c i a l so fm 旬o r s t a t ep o l i c i e s ,0 1 1 1 y t h er i g mt op a n i c i p a t e ,b u tn od e c i s i o n - m a l d n gp o w e r n e 伊o u po fl i a od y n a s t i e sh a i ln a t i o n a l 竹。衔c i a l st o o ka d v 锄t a g eo f t h ep o l i t i c a l s t a t u s ,t l l e yh a v et op l a y 也ep 0 1 i t i c a jd o m i n a t i o no fe x p e r i e n c ea n dc u l t l l r a lq u a l i t i e s ,a i l d 、7 l ,l d e rp 硎c i p a t i o ni nt h el i a od ) ,i l a s t ) ,a 1 1 da 廊c tt 1 1 e c o u i i 仃y sp o l i t i c a j 卸de n s u r et l l e l o n g - t e 咖p e a c eb e t 、 ,e e nm er e i a t i o nb e 觚e e nl i a oa n ds o n g ,t 1 1 ep o l i t i c a ll i a 0d y n a s t y e c o n o 衄c 觚dl e 酬s y s t e m sf o rt h e f o 珊u l a t i o n 粕d 曲p l e m e n t a t i o n1 1 a sp l a y e da n 蚰p o r t a n tr o l e ,锄dt h ee d u c a t i o no ft l l el i a od y n a 啊h a sh a da m 旬o ri m p a 瓯m 出n gt h e 跚t a l l 锄dt l l e h 锄n a t i o n a l i t i e sl a l l g u a g e ,c u s t o n l s ,a n do t l l e r a s p e c t so fi d e o l 0 2 i c a l m e 锄n g l l l t oa no 曙锄cw 王1 0 l e ,s on 烈t h e 胁i l yl i a o 蛐够o f 1 i t a i l a 1 1 dt 量1 ed r o c e s s o f c i v i l i s 洫ga sa 、v h o l et oa c m e v en a t i o n a j 访t e 掣a t i o n k e yw o r d s : t 1 1 el i a 0d y n a s 哆; t h eh a n n a t i o n a l i t y ;g r o u po fo f f i c i a j s ;c i v i l i s e j l j 独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提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 的成果。据我所知,除了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 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人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己在文中作了 明确的说明。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东北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东 北师范大学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学位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 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东北师范大学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 汇编本学位论文。同意将本学位论文收录到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 中国学术期刊( 光盘版) 电子杂志社) 、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中国科学技 术信息研究所) 等数据库中,并以电子出版物形式出版发行和提供信息服务。 (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趣遴里今 日 期: 学位论文作者毕业后去向: 工作单位: 通讯地址: 指导教师签名: 日期: 电话: 邮编: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引言 中国历史上各少数民族的封建化过程大多与其汉化过程相关联,而在这种汲取 汉族先进政治、经济制度的过程中,没有一个少数民族政权能够离开汉族人民特别是 汉族士大夫的帮助而有所作为的。辽朝是以契丹贵族为统治主体的王朝,在辽立国二 百余年中,由于境内民族成份“种类番( 繁) 多、其心不一 ,哪契丹贵族“以国制治 契丹,以汉制待汉人 ,圆大量吸收汉族及其他少数民族上层参加统治,形成了一个较 大的汉族官僚集团。他们在多方面参与了辽的内政外交,对推进辽代社会的文明与进 步作出了巨大贡献。在辽王朝对我国北部地区长达二百余年的统治中,契丹、奚、汉、 渤海、女真等各族相互影响、相互融合的过程,是自唐末以来中国北方多民族一体格 局形成的重要阶段。汉族官僚集团为辽王朝的建立、发展和强盛竭尽了全力,形成了 与辽王朝最高统治者同命运、共兴衰的密切关系。 本文拟重点对辽代汉族官僚集团的形成、契丹统治者对汉族官僚集团的任用、以 及汉族官僚集团对辽政权的影响作用等方面进行考查,并对过去一直较被忽略的辽代 汉族官僚集团形成问题进行较为深入的探究,从而通过研究辽代汉族官僚集团,达到 深入了解和认识辽朝政治的目的。 李攸:宋朝事实卷2 0 ,经略幽燕。 雪辽史卷4 5 ,百官志一。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辽代汉族官僚集团的形成 十世纪初建立于草原的契丹国家,是一个新兴的政权。辽太祖建国、称帝时,国 家机构制度一切都需草创,这对于刚刚从原始状态脱胎出来的游牧民族来说,在没有 助力的条件下独自完成这些事情,绝非易事。这时,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并熟知典章制 度的汉族官僚,必然作为重要的协助力量脱颖而出。从文献记载来看,在阿保机时契 丹就开始任用汉官来管理国家事务,正如辽史所写:“太祖初元,庶事草创,凡 营都邑,建宫殿,正君臣,定名分,法度井井,延徽力也。韩知古“总知汉儿司 事,兼主诸国礼仪。时仪法疏阔,知古援据故典,参酌国俗,与汉仪杂就之,使国人 易知而行 。康默记,本名照。“少为蓟州衙校,太祖侵蓟州得之,爱其材,隶麾 下。一切蕃、汉相涉事,属默记折衷之,悉合上意。时诸部新附,文法未备,默记推 析律意,论决重轻,不差毫厘。神册三年,始建都,默记董役,人成劝趋,百日而讫 事” 。实辽太宗会同初,太宗伐后晋。“入汴,诸将萧翰、耶律郎五、麻答辈肆杀掠, 面对这种劣行,汉族官僚礼部尚书张砺上书直谏:“今大辽始得中国,宜以中国人 治之,不可专用国人及左右近习。苟政令乖失,则人心不服,虽得之亦将失之。 而 辽太宗“既得燕、代十有六州,乃用唐制,复设南面三省、六部、台、院、寺、监、 诸卫、东宫之官。诚有志帝王之盛制,亦以招徕中国之人也 。四“公卿百官皆效中 国,参用中国人,以赵延寿为枢密使,寻兼政事令。 在这种情况下,因俗而治的职 官制度随之产生。为辽朝进一步封建化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加速了辽朝封建化过程的 完成。世宗时期进一步增大汉官任用比例,“兀欲( 世宗) 慕中华风俗,多用晋臣”。 而汉族官僚在数量上大量进入辽朝统治集团,则是在景宗、圣宗时期。景宗即位后, 汉官势力大大增长,汉族官僚统治集团由此初步形成,至辽圣宗时,承天太后萧绰临 朝称制,大胆擢用汉官,重用韩德让,起用了一大批汉人,在汉族官僚集团的辅佐下, 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使契丹社会的封建化得以主要在景圣时期完成,景宗时期的图 谋求治和圣宗时期的全面改革,都与这一时期所形成的强有力的领导集团有直接的关 系。辽史记载:“室叻与韩德让,耶律斜轸相友善,同心辅政,整析蠢弊,知无不 言,务在息民薄赋,以故法度修明,朝无异议。 辽史卷7 4 ,韩延徽传。 圆辽史卷7 4 ,韩知古传。 辽史卷7 4 ,康默记传。 辽史卷7 6 ,张砺传。 辽史卷7 6 ,张砺传。 辽史卷4 7 ,百官志三。 o 契丹国志卷2 ,太宗嗣黾皇帝卜。 司马光:资治通鉴卷2 8 7 ,高祖天福十二年。 秘辽史卷7 9 。室防传。 2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一、汉族官僚入仕辽政权的三种途径 辽朝汉族官僚的来源主要有三方面: ( 一) 投降辽朝的文臣武将 耶律阿保机兴起之时,正是中原从唐末到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时期,军阀混战, 民不聊生。阿保机“颇有窥中国之志”。乘中原五代政权频繁更迭之际,多次南下 侵扰燕云地区,掠夺财物和人口。阿保机死后,耶律德光继续南掠。会同初,太宗灭 唐立晋,后晋献幽云十六州于契丹。在这一过程中,中原政权的一些将领或投降或被 俘成为辽朝官员。如神册二年( 9 1 7 年) 二月,后晋新州裨将卢文进杀节度使李存钜 投降,辽以其为节度使。神册六年( 9 2 1 年) 十月,后晋新州防御使王郁率所部投降, 被阿保机任命为辽节度使。天显十一年( 9 3 6 年) 闰十一月,后唐将领赵德均、赵延 寿父子投降,授延寿比州节度使。统和二十一年( 1 0 0 3 年) 四月,宋高阳关副都部署 王继忠战败被俘投降,授户部使。辽与中原政权战争频繁,投降辽政权的汉族文臣武 将不在少数,契丹所以强盛者,得以此也。 ( 二) 归附辽政权的士人 辽朝建国前后,契丹贵族与中原割据者互派使者往来。其中一些出使契丹的人被 留下。其中最为典型的是韩延徽。韩延徽,幽州安次人,曾奉刘守光之命出使契丹, 辽太祖爱其才,强留之,成了太祖的得力助手。中间曾因思乡而逃归故里,阿保机感 到“如丧手目”锄,后又返回辽朝,听到他又回来了,阿保机则“大喜,如白天而下 。又如康默记,原为蓟州衙校,“太祖侵蓟州得之,爱其材,隶麾下。一切蕃、汉 相涉事,属默记折衷之,悉合上意。先后任典狱使、礼部尚书、皇都夷离堇”。 韩 知古,蓟州玉田人,为太祖所获,总知汉儿司事。 后唐、后晋灭亡后,一些大臣逃 亡进入契丹,其中较为典型的有张砺、高勋等。张砺,磁州人,原为后唐翰林学士, 后唐灭亡后“砺入契丹”,被耶律德光重用,为翰林学士。高勋,“太宗入汴,授 四方侵使。好结权贵,能服勤大臣,多推誉之。天禄间( 9 4 7 9 5 0 年) ,为枢密使, 总汉军事。应历初,封赵王,出为上京留守,寻移南京。” 当时中原战乱频 繁,有些汉族知识分子为避乱主动逃入契丹地区生活。北宋建立后,不得志的中原士 人有些也前往归附契丹,统和七年( 9 8 9 年) 三月,“宋进士十七人挈家来归,命有 司考其中第者,补国学官,余授县主薄、尉 。 统和十二年( 9 9 4 年) 十一月下诏 “诏诸部所俘宋人有官吏儒生抱器能者,诸道军有勇健者,具以名闻。吵辽朝统治 者对这些投奔者量才使用。这些归属辽政权的汉人及他们的后人,是辽前、中期汉族 官僚的主要来源,有些家族成为世家显族,世代高官厚禄,如“二韩”韩延徽、韩知 古,以及康默记等。他们很多人文化修养深厚,深谙封建统治之术,对辽朝的政治、 参见冯小琴:辽代政权中的汉族官僚集团甘肃高师学报,2 0 0 4 ( 6 ) :1 0 9 1 1 1 。 o 新五代史卷7 2 ,四夷附录一契丹。 契丹国志卷1 6 ,韩延徽传。 契丹国志卷1 6 ,韩延徽传。 辽史卷7 4 ,康默记传。 辽史卷7 4 ,韩知古传。 o 辽史卷7 6 ,张砺传。 辽史卷8 5 ,高勋传。 辽史卷1 2 ,圣宗纪三。 辽史卷1 3 ,圣宗纪四。 3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建设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 三) 科举及第入仕 随着契丹封建化程度的加深,政权日益稳定,辽朝统治者为进一步笼络汉族读书 人,开始重视教育,着力培养统治人才,并采用中原王朝的科举制度选拔官员。辽太 宗时期,曾用唐科举法取士,结果室叻于会同初年“登进士第,为卢龙巡捕官。”不 过这时并没有形成制度,试无定期。到景宗保宁八年( 9 7 6 年) 十二月,诏“南京复 礼部贡院”,开始着手实行科举考试事宜。从圣宗开始,辽“用唐之制”,正式开 科举士。统和六年( 9 8 8 年) ,诏“开贡举,放高举一人及第”。此后几乎每年都 开科取试,进士年年有,但录取名额较少,不过二、三人而已。从统和二十年( 1 0 0 2 年) 开始,名额逐次增加,当年“放进士邢祥等六人及第 。“澶渊之盟”后,辽 扩大了科举规模,从统和二十四年( 1 1 0 6 年) 及第进士人数猛增,当年有“进士杨 吉等二十三人及第”。固到圣宗开泰( 1 0 1 2 1 0 2 0 年) 和太平( 1 0 2 1 1 0 3 0 年) 年 间更是扩大名额,每年及第者增至四十至七十余人。到道宗寿隆( 1 0 9 5 1 1 0 0 年) 年间,进士及第者多至百余人。辽的科举考试是专门针对汉族地主阶级知识分子而设 的一条入仕途径,科举入仕成为辽朝中后期汉族官员的主要来源。 二、汉族官僚集团的形成 辽代汉族官僚作为辽朝统治集团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形成与演变与辽朝契 丹贵族的封建化进程、统治政策的变化、辽朝政局的变动,及汉族官僚自身在辽朝统 治集团所处的地位、所起的作用有着密切联系,根据其阶段性特点主要分为阿保机建 立契丹政权到辽世宗时期,景宗、圣宗时期,以及兴宗至辽末这三个时期。 ( 一) 辽代汉族官僚制度的形成 汉官在辽太祖建国前既已出现, “太祖初有汉儿司,韩知古总知汉儿司事 卿, 这种以汉族大臣一人总理汉族事务的“汉儿司”,可以说是辽代汉官制度的雏型。在 当时还没有什么影响,与所谓契丹的国制亦没有明显区别。后来,随着辽朝实力的增 强和汉族人口的逐年增多,“( 9 1 6 年) 阿保机乃自称皇帝,署中国官号。 开始酌采 汉制,参用汉人。太祖神册六年( 9 2 1 年) “诏定法律,正班爵” ,汉制在职官制度 中才有一个等级。中央置三省,地方分州县,均设汉官。如“韩延徽,太祖时为政事 令;韩知古,天显初为中书令。 所授官职,均为辽太祖时置“中书省( 初名政事省) ” o 辽史卷7 9 ,室肪传。 辽史卷8 ,景宗纪上。 辽史卷1 2 ,圣宗纪三。 回辽史卷1 4 ,圣宗纪五。 辽史卷1 4 ,圣宗纪五。 辽史卷4 7 ,百官志三。 o 旧五代史卷1 3 7 ,外围列传一契丹。 辽史卷2 ,太祖纪下。 辽史卷4 7 ,百官志三。 4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的行政长官。显而易见,这一时期的汉官之制虽然有了一些发展,但其规模尚处于初 创阶段,机构设施亦很不完善。 从辽太宗耶律德光经略燕云到契丹灭亡后晋,是辽朝汉族官僚制度发展的重要时 期。地处华北一带的燕云地区是汉族的聚居区,那里有较成熟的封建生产关系,其社 会经济也很发达。在并入契丹以后,辽朝为了适应其经济的发展对那里仍然奉行“因 俗而治”的方针,不仅全盘保留了那里原有的政权组织,任用汉族官员,同时为了扩 大汉族官僚队伍,会同以后,辽太宗还在燕云地区实行科举制度,以吸引汉族知识分 子加入政权为辽朝统治服务。辽史室叻传记载:“室防,会同初,登进士第, 为卢龙巡捕官。太宗入汴受册礼,诏防知制浩,总礼仪事”。 宋史宋琪传记 载,宋琪“少好学,晋祖割燕地以奉契丹,契丹岁开贡部,琪举进士中第,署寿安王 侍读,时天福六年也 罾。天福六年( 9 4 1 年) 即会同四年,由此可见,辽朝在会同 年间已开科举。虽然这时科举制仅限于燕云地区,制度尚不完备,但辽太宗借此起用 大量汉族官僚,加强了契丹贵族与汉族封建地主阶级的联盟,吸收了大量汉族统治人 才进入统治集团,对汉官制度的形成起到了较大作用。又辽史百官志三南面朝 官条载:“太宗入汴,因晋置枢密院,掌汉人兵马之政,初兼尚书省 ,则是汉官制 度在体制上与契丹国制相分离的重要标志。而“世宗始置北院枢密使。明年,世宗以 高勋为南院枢密。则枢密之设,盖自太宗入汴始矣”, 可知汉官制度始设于太宗,而 成于世宗,正如辽史云:“天禄四年( 9 5 0 年) ,建政事省,于是南面官僚可得而 书 。 从辽太祖阿保机到辽世宗耶律贤的近五十年间,辽朝汉官制度仍处于形成的前 期,在此期间辽朝对汉官政策的特点是谨慎使用,严密控制。阿保机曾将俘掠的汉人 “以长绳连头系之于木 ,以防逃跑。辽太宗时,中原王朝有使北者,见燕中传舍 壁画墨鸦甚工,旁题诗云: “要识涂鸦意,栖迟未得归。星稀月明夜,皆欲向南飞 。世宗时,中京留守耶律麻答“常恐汉人亡去,谓门者日;汉有窥门者,即断其首 以来” 。这说明当时汉人南逃的情况是相当严重的。面对这种情况,辽朝前期统治 者对汉族官员只能是严密控制,汉官只有参谋权而无决策权。许多汉官职显权微,只 充当了被利用的角色。此外,汉官还常受到监视、压制和歧视,“通事 一职,即以 “洞达庶务为名,行监、督汉官之实。紧随张砺的高彦英便是一个典型代表。契 丹统治者限制和排挤汉官,严重挫伤了汉官的积极性。辽世宗( 9 4 7 年) 即位后,政 权落到以述律后为首的保守派手中,他们自夸“有西楼羊马之富 凹,推行草原本位 辽史卷7 9 ,室叻传。 宋史卷2 6 4 ,宋琪传。 辽史卷4 7 ,百官志三。 辽史卷4 7 ,百官志三。 辽史卷4 7 ,百官志三。 新五代史卷7 2 ,四夷附录一契丹。 陈述:全辽文卷1 2 ,墨鸦。 司马光:资治通签卷2 8 7 ,高祖天福十二年。 酉辽史卷7 6 ,张砺传。 新五代史卷7 2 ,四夷附录一契丹。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主义,进一步排挤汉官,并出现了述律后羞辱赵德钧,永康王锁禁赵延寿,萧翰等困 辱张砺,使其“愤恚而卒等一系列事件。严重打击了汉官的积极性,因此导致众 多汉官带头逃亡。在这样的政治环境下,很多汉人虽然“岁月既久,宿齿尽逝, 新少者渐便习不怪,然居常右虏下汉,其间士人及有识者,亦尝怅然。”。如涿州人 刘晌“好学,知名于燕蓟间”,触天祜中,契丹陷其郡,俘虏晌,驱赶北行。然而他誓 不愿作“夷狄 之民,中途逃跑,匿上谷大宁山中。与躲藏在这里的儒士们“结庐共 处,以吟诵自娱。后来“出山 ,投后唐,依后晋,官至端明殿学士、宰相并监修国 史,开运二年( 9 4 5 年) ,修成旧唐书。契丹犯京师,啕以目疾罢为太保 。南逃 成功的汉族儒士也很多,李嵩和冯道等被俘的1 0 人趁辽太宗去世后的混乱时机,从 常山逃出,投奔后汉。冯玉儿子冯杰进入辽朝后的第六年,即应历二年( 9 5 2 年) , 从幽州南逃,归后周。后晋邻阳县令胡峤,在辽朝生活达7 年之久,作陷辽记, 应历三年( 9 5 3 年) 亡归后周。北宋著作郎孙崇谏于淳化中陷入辽朝,宋太宗末年逃 回。据统计,自石敬塘割让燕云十六州到辽圣宗即位的四十七年里,叛辽归中原的 汉官,武官自节度使以下,文官自通事舍人以下,凡四十起,这不能不说是辽朝国家 政治中一个严重的问题。 ( 二) 辽代汉族官僚集团的形成 景宗即位和汉官势力的增长是相辅相成的。景宗即位后,在他的统治集团中很重 要的变化就是重用汉族官僚。从这时起,汉族官僚在辽朝的统治机构中开始占有重要 地位。受到重用的汉官有:高勋,任南枢密院使,封秦王;郭袭,为南枢密院使,加 封政事令;韩匡嗣,封燕王等。 辽景宗时期“任人不疑,信赏必罚 ,他们摒弃民族偏见,唯才是用,更加重 视对汉族官僚的任用,这是辽朝统治政策上的重大变化,也是辽朝政治中兴的转机。 尤其是公元9 8 3 年,辽圣宗耶律隆绪即位以后,辽朝的汉官制度发生了重大变化,由 前期的谨慎利用、严密控制,发展为“番汉并用”、“惟在得人 。汉族官僚制度的 变化绝不是偶然的,是辽代社会封建化程度日益加深的外在表现,也是民族关系的发 展在上层建筑领域中的必然反映。辽景圣时期,辽初确立的“凡军国大事,汉人不与 的祖制已被打破,汉族官僚开始参与枢要,甚至也管理契丹贵族事务。自韩德让首 膺大任、操持政柄之后,参与大政的汉族地主也愈来愈多。并且随着封建化程度的加 深和汉族地主阶级政治才干的充分发挥,汉族官僚的力量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有些汉 族官僚还在辽朝中出将入相,他们中以韩德让为代表的一大批汉官步入中枢,成为辽 契丹国志卷1 6 ,张砺传。 田况:儒林公议卷下。转引自吉林大学学报1 9 6 2 3 期8 5 页。 新五代史卷5 5 ,刘晌传。 新五代史卷5 5 ,刘i i f ! i 传。 释文莹玉壶清话引辽史拾遗补卷l 。 参见周宝荣:契丹承天太后的儒化战略史学月刊,2 0 0 3 ( 7 ) :3 2 3 5 。 o 辽史卷1 0 ,圣宗纪一。 辽史卷1 0 ,圣宗纪一。 辽史卷1 0 2 ,张琳传。 6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统治集团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一时期,汉族官僚的来源主要有三种: 第一,辽朝境内的汉族地主知识分子。韩、赵、马、刘四大家族族属众多,势力 强大,经常左右辽朝军政。辽朝出现了三个大丞相;赵延寿、高勋和韩德让。其中高 勋为北院枢密使兼北府宰相,为一时之重臣。继而为大丞相的韩德让,兼北、南两院 枢密使,总蕃汉军政大权于一身,以致辽代有“耶律、萧、韩三姓恣横”的说法。 第二,宋朝降辽人员。景宗后期承天太后时期仍从汉俘中选拔人才。自统和七年 ( 9 8 9 年) 三月,宋进士1 7 人挈家来归,萧绰“命有司考其中第者,补国学官,余 授县主簿、尉”。统和十二年( 9 9 4 年) 十一月戊申,“诏诸部所俘宋人有官吏儒生 抱器能者,诸道军有勇健者,具以名闻 。 同月己未日,宋俘卫德升等6 人被授官 职。统和十七年( 9 9 9 年) 十月,辽宋瀛州之战中,宋高阳关都部署、彰国军节度使 康保裔被俘投降,统和十九年( 1 0 0 1 年) 六月即被授昭顺军节度使。刨而瀛州之战中 与康保裔并肩作战、兵败被俘的宋将冯从顺,降辽后,同样也深得承天太后及圣宗的 赏识,被“置之左右”,“出则守宫闱,临帑藏入则系行阙,从鸣銮,恒扈随于 二圣”。 统和二十一年( 1 0 0 3 年) ,望都之战,宋郓州刺史、殿前都虞候王继忠被 俘。承天太后“知其贤,授户部使,以康默记族女女之”,并“赐宫户三十,加左武 卫上将军,摄中京留守。王继忠受此厚待“亦自激昂,事必尽力 。 统和二十二 年( 1 0 0 4 年) ,宋辽对垒澶州( 今河南濮阳) ,王继忠“乘间言和好之利”,对促 成澶渊之盟作出了很大贡献。 第三,通过科举考试选拔汉官。辽朝虽于景宗保宁八年( 9 7 6 年) 十一月,诏“南 京复礼部贡院。 但这仅是在汉人居多的局部地区准备实行科举,尚未形成制度。随 着汉族官僚集团势力的增长以及契丹社会封建化的需要,辽朝正式开科取士是在圣宗 统和六年( 9 8 8 年) 。统和六年至十八年,每次放进士不过一、二入。澶渊之盟后,出 使、报聘、接伴、送伴等一系列交聘活动对儒士的需求和契丹社会进一步封建化的需 要,促使了科举取士的扩大。统和二十四年( 1 0 0 6 年) 以后,进士人数猛增,当年就 有“进士杨佶等二十三人及第。 辽政府通过科举考试,确实选拔了不少人才,如张 俭、杨佶、高正、石用中、吕德懋等,在圣宗后期都成为名臣。史称景圣间“科目聿 兴,士有由下僚擢升侍从,驳驳崇儒之美。恸 在辽景宗、圣宗和承天太后的大力推动下,辽朝汉族官僚集团发展很快,室叻、 郭袭、高正、韩匡嗣等人都被委以重任。他们齐心协力,忠贞无二,对辽朝“中兴” 起了巨大作用。所以辽史论日:“景宗之世,人望中兴,岂其勤心蔗绩而然,盖 承穆宗茜启之余,为善易见,亦由群臣多贤,左右弼诣之力也。室畴进无逸之篇, 郭袭陈谏之疏,所谓仁人之言,其利溥哉 。凹圣宗时期,辽朝在政治经济上实施 。参见剧宝荣契丹承天太后的儒化战略史学月刊,2 0 0 3 ( 7 ) :3 2 3 5 。 o 辽史卷1 2 ,圣宗纪三。 辽史卷1 3 ,圣宗纪四。 辽史卷1 4 ,圣宗纪五。 陈述:全辽文卷6 ,冯从顺墓慧铭。 辽史卷8 1 ,王继忠传。 o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5 7 ,景德元年十月。 辽史卷8 ,景宗纪上。 辽史卷1 0 3 ,文学传上序。 辽史卷7 9 ,列传第九论。 7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全面改革,需要为数众多的贤达之士,因此圣宗时期更加大胆的重用汉族官员。王继 忠、陈昭衮、韩德让、邢抱朴、张俭、萧朴、杨绩、刘六符等汉族官僚纷纷担任重要 官职,对辽朝封建化进程起了相当大的推动作用。对此,后世史家也作了充分的肯定, 辽史论日:“统和诸臣,名昭王室者多矣。室鲁拜枢密使,朝野相庆,必有得民 心者。继忠既不能死国,虽通南北之和,有知人之鉴,奚足尚哉! 孝忠、昭衮,皆有 可称者。合卓临终,教萧朴毋举胜己者任枢密,其误国之罪大矣! 叭张俭名符帝梦, 逐结主知。服弊袍不易,志敦薄俗。功着两朝,世称贤相,非过也。邢抱朴甄别守令, 大惬人望。两决滞狱,民无冤滥。马德臣引盛唐之治以谏其君。萧朴痛皇后之诬,至 于呕血。四人者,皆以明经致位,忠尽若此,宜也。圣宗得人,于斯为盛。”罾 从韩德让( 受赐名耶律隆运) 开始,大批汉官进入中枢,改变了“辽之共国任事, 耶律、萧二族而已。 的垄断大权的局面。张俭、姚景行、杨皙、张孝杰、李俨等汉 族地主,均参与最高国策的讨论决策,甚至参与最高统治集团内的争权斗争。这从以 的数字可以得到反映。辽朝中后期一百四十年中,充任高级官员的汉人:北府宰相八 人,南府宰相十六人,北院枢密使二人,南院枢密使二十六人,于越六人,还有南院 大王,惕隐等数人。并且许多汉官获得了与契丹贵族同等的特权与地位,成为辽统治 集团中的新贵族。韩德让、王继忠、张孝杰、李仲禧、王观、陈昭衮等均受赐国姓, 相继被接纳为皇族成员。韩、刘、马、赵四大家族长期左右朝政。与此同时,对汉官 的控制基本解除。锄随着蕃汉隔阂的日益缩小,不同民族上层阶级之间的认同感也得 到了进一步的加强。辽朝社会封建化的推进,主要是景圣这一时期完成的。景宗的谋 图求治和圣宗时期全面的封建化改革,都和景宗时期汉族官僚集团的形成有着直接的 联系。 ( 三) 辽代汉族官僚集团的变化 辽兴宗时期,汉族官僚集团地位较圣宗时期有所下降,但由于科举制已成为汉人 一种固定的入仕途径,因此汉族官员仍然能够不断进入到辽朝统治集团中去。就聘使 方面的资料来看,其中有许多进士出身者,如吏部郎中冯立为重熙五年( 1 0 3 6 年) 进士,崇禄少卿邢彭年为重熙七年进士( 1 0 3 8 年) 等。 在中央系统,涿州人杜防 系开泰五年( 1 0 1 6 年) 进士,圣宗朝曾为副相,被兴宗任命为丞相。 另有刘六符是 刘景之孙,刘慎行之子,也是进士出身,历任要职。道宗时期的汉族官僚集团势力有 所加强。如汉官中至少有五人充任北府宰相,位至中央宰辅者则达到三十余入。如姚 景行( 重熙五年,1 0 3 6 年进士) 、赵徽( 重熙五年,1 0 3 6 年进士) 、刘伸( 重熙五年, 1 0 3 6 年进士) 、王观( 重熙七年,1 0 3 8 年进士) 、杨遵勖( 重熙十九年,1 0 5 0 年迸士) 、 张孝杰( 清宁元年,】0 5 5 年进士) 、梁援( 清宁五年,1 0 5 9 年进士) 、窦景庸( 清宁 辽史卷8 l ,列传十一论。 o 辽史卷8 0 。列传第十论。 辽史卷1 0 6 ,卓行传序。 参见房广顺:辽代汉官制度的演变一兼评韩德让辽宁大学学报,1 9 8 4 ( 3 ) :4 9 - 5 2 。 张亮采:补辽史交聘表。 船辽史卷8 6 ,杜防传。 8 东北9 币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进士) 、牛温舒( 成雍中进士) 、赵廷睦( 咸雍六年1 0 7 1 年进士) 等。 辽末时汉官仍具有较大的势力,在地方上,上、中、东三京的长官均由汉人充任, 尤其在辽末衰危之际发挥了很大的作用,辽朝后期的汉官在辽朝的地位达到了可以左 右大局的程度,他们被辽朝天祚帝倚为支柱,其中以李俨、李处温伯侄及张琳为代表。 李懈为李仲禧之子,进士出身,道宗朝时为顾命大臣,其父李仲禧、其侄李处温善于 逢迎,结交权臣萧奉先,取悦天祚帝,成为辽末年统治集团的掌权人物。张琳是辽 末较受重视的汉官,天祚帝屡败于金,即委以军国大事,命其统领汉兵攻金。随后他 又参与立天锡帝,但为李处温所排挤,始终没有参与辽末决策的机会,抑郁而死圆。 马人望是咸雍年进士,具有较强的政治才能,又能“公正崇法”,天祚帝对他较为信 任,他曾援荐曹勇羲、虞仲文等辽末汉官集团的中坚力量。曹勇羲、虞仲文以及燕 京大族左企弓等,则在燕京北辽政权倾覆之时降于金朝,这些人随后就作为金人所争 取的对象,参与招抚燕蓟一带的汉民。在此前后,辽的世家大族、昌平刘氏后人的刘 彦宗、蓟州韩氏之援的韩企先等也纷纷降金,都成为金初女真统治者倚重之人。 汉族官僚集团形成的条件 ( 一) 辽政权政治统治的需要 作为辽朝统治民族的契丹人,其特点是“其富以马,其强以兵”,幽虽有武力上的 优势,但其治理国家管理百姓和文化素质却远不及汉、渤海等民族出身的官僚。靠强 大的武力只能暂时征服比自己文明程度高的民族,若想长久地保持对他们的支配地 位,则没有那么容易。例如,辽朝对汉民族的统治,最初采取了极其野蛮和残酷的手 段,“所得民皆杀之,得军士燔炙之 或“以长绳连头系之于木”睁,把汉人视为任 意驱使的奴隶,结果导致了汉人的不断反抗斗争。他们有的起义,有的逃跑,风起云 涌连绵不断,给辽朝以沉重打击。面对这种境况,连辽太宗也发出了“我不知中国( 中 原) 人难制如此 的感叹。为此,契丹统治者在加强军事力量的同时,开始关注对 被征服民族统治方式的调整。“野蛮的征服者总是被那些他们所征服的民族的较高文 明所征服,这是一条永恒的历史规律 ,为实现调和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的目的, 吸引汉族官僚加入统治集团中来,成为了辽朝统治者不得不采取的行动。 ( 二) 汉官的政治经验和文化优势 辽朝政权中的汉族官僚大多来自汉族地主家庭,自幼接受儒家文化的熏陶和教育,对 历史的兴衰治乱比较熟悉。如韩延徽,原为河北军阀刘守光的幕府参军,任幽都府文 学、平州录事参军和幽州观察使,具有很深的文化修养。刘守光在幽州称帝,建号大 辽史卷1 0 2 ,李处温传。 国辽史卷1 0 2 ,张琳传。 辽史卷1 0 5 ,马人望传。 辽史卷5 9 ,食货志上。 司马光:资治通鉴卷2 8 4 ,齐王开运元年。 新五代史卷7 2 ,四夷附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