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北地三才诗歌创作及其对北朝文人诗发展的影响.pdf_第1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北地三才诗歌创作及其对北朝文人诗发展的影响.pdf_第2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北地三才诗歌创作及其对北朝文人诗发展的影响.pdf_第3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北地三才诗歌创作及其对北朝文人诗发展的影响.pdf_第4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北地三才诗歌创作及其对北朝文人诗发展的影响.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北地三才诗歌创作及其对北朝文人诗发展的影响.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论文主体共分为四部分,第一章是南北朝文化、文学创作差异概述, 本章主要以北朝为主要视角,通过南北文化对比简要叙述了这一段时期 的文学创作与发展状态,并对形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做初步的探析。 第二章介绍了北地三才之前的北朝诗歌情况。北地三才之前的北朝 诗坛不仅落后于同时期的南朝,甚至落后于分裂前的水平。尤其是前秦 灭亡到魏孝文帝改革前,是北朝文学发展史上最黑暗的时期。 第三章主要是北地三才诗歌研究,包括北地三才的生平概述、诗歌 文本分析、诗歌风格探析。最后对三人的诗歌进行比较研究。温子异存 诗十一首,邢邵存诗八首( 另有残诗一联) ,魏收存诗十四首( 另有二 联残诗) 。温子异诗歌风格相对“邢魏 而言更传统古朴,南朝文学及 诗学对邢邵和魏收的影响更为彻底,两人的作品无论从内容、风格还是 格律技巧等方面看,都更接近南朝文学,邢邵诗风近沈约,魏收诗风近 任叻。、三才 的诗歌创作可以说是南朝诗歌文化被北朝文人吸收过程 的一个缩影。 第四章是继北地三才之后的北朝诗歌的创作及发展状况的研究,包 括北地三才之后同时稍后的北朝诗歌发展趋势及从北齐入隋的诗人们 的创作情况。北地三才之后的北朝诗坛规模俨然,围绕着邢邵、魏收, 在邺下形成了文人集团。邢邵、魏收成为北齐文坛领袖,影响了一大批 后来叱诧隋初诗坛的青年才俊。正是在北地三才在模仿南方诗歌创作方 面的成功,带动了北朝诗歌的迅速发展,南北诗歌的差异越来越小,随 着隋朝在疆域上统一中国,南北诗歌的界线也最终瓦解,达到融合。 关键词:北地三才;北朝文人诗;模仿学习;迅速发展 a b s t r a c t t h et h e s i si sd i v i d e di n t ot h r e ep a r t s ,i nw h i c ht h ef i r s tc h a p t e ri sa l l o v e r v i e wo ft h ed i f f e r e n c e so fn o r t h e r na n ds o u t h e r nc u l t u r ea n dc r e a t i v e w r i t i n g t a k i n gt h en o r t h e md y n a s t i e sa st h em a i np e r s p e c t i v e ,t h i sc h a p t e r o u t l i n e st h es t a t eo fl i t e r a r yc r e a t i o na n dd e v e l o p m e n to ft h i sp e r i o db y c o m p a r i n gt h en o r t h e r na n ds o u t h e r nc u l t u r e s ,t og i v eap r e l i m i n a r ya n a l y s i s t ot h er e a s o n sf o rs u c hf o r m a t i o n t h es e c o n dc h a p t e ri sa b o u tt h ep o e t r yo fn o r t h e r nl i t e r a t ib e f o r et h e t h r e en o r t h e mt a l e n t s n o r t h e r nl i t e r a t ii nt h i ss t a g e ,i sn o to n l yf a l lb e h i n d s o u t hd y n a s t yw h i c ha tt h es a m es t a g e ,b u ta l s of a l lb e h i n dt h et i m ew h e n t h ej i nd y n a s t yw a s n td i v i d e d e s p e c i a l l yt h et i m es i n c eq i a n q i a nd y n a s t y d i e do u t , u n t i lt h ee m p e r o ro fw e id y n a s t yc a l l e dx i a o w e nw h ot o o ka i n v o l u t i o n ,t h es t a g ew a st h ed a r k e s ts t a g ei nn o r t hd y n a s t y c h a p t e rt h r e ei saw h o l er e s e a r c ho n t h r e en o r t h e r nt a l e n t s a n dt h e i r p o e t r yc r e a t i o n ,i n c l u d i n gt h e i rl i f ee x p e r i e n c e s ,p o e t r y t e x ta n a l y s i sa n d p o e t r ys t y l ee x p l o r a t i o n a m o n gt h e t h r e et a l e n t s ”,z i s h e n g s l i t e r a r y a c t i v i t i e sa r em a i n l ya r o u n dt h et i m eo fl a t et h en o r t h e r nw e id y n a s t ya n d e a r l yt h ee a s t e r nw e id y n a s t yw i t h11p o e m sp r e s e r v e d , w h i l ex i n g s h a o w i t h8p o e m sa n da n o t h e ri n c o m p l e t eo n e ,w e i s h o uw i t h14p o e m sa n dt w o i n c o m p l e t eo n e sp r e s e r v e d c o m p a r e dw i t ht h ep o e t r ys t y l eo f x i n g w e i ”, w e nz i s h e n g si sm o r et r a d i t i o n a la n ds i m p l e r i nh i sw o r k s ,m o r et r a d i t i o n i i i o fp o e t r yo ft h eh a nd y n a s t ya n dw e id y n a s t y , a n dp o t e r yi nt h es o u t h e r n d y n a s t yh a dam o r ep r o f o u n de f f e c to nx i n g s h a oa n dw e i s h o u , w h o s ew o r k s a r em o r es i m i l a rt ot h es o u t h e r nd y n a s t yl i t e r a t u r ei nc o n t e n t , s t y l ea n d r h y t h m , e c t ,w i t hx i n g s h a oc l o s et os h e n y u e ,w e i s h o uc l o s et or e n f a n g p o e t r y c r e a t i o n p gt h e t h r e e t a l e n t s i sae p i t o m eo ft h es o u t h e r n d y n a s t y sp o e t r y c u l t u r ea b s o r b e db ym a no fl e t t e r so ft h en o r t h e r n d y n a s t y c h a p t e rf o u rg o e so ns t u d yo np o e t r yc r e a t i o na n dd e v e l o p m e n tb e h i n d “t h r e en o r t h e r nt a l e n t s ,i n c l u d i n gt h et r e n do nt h ep o e md e v e l o p m e n to f t h es t a g eb e h i n dt h r e en o r t h e mt a l e n t sa n dt h es t a g el a t e rjit os u id y n a s t y d e v e l o p m e n t so fp o e m s l i t e r a t ii nt h es t a g eb e h i n dt h et h r e en o r t h e r nt a l e n t s w e r eo nal a r g es c a l e a r o u n d x i n w e i ,t h e r ew e r et of o r m e ds o m et e r m s o fl i t e r a t u r em e ni ny e x i a x i n s h a oa n dw e i s h o ub e c a m et h et w ol e a d e r so f l i t e r a r yw o r l di nt h en o r t h e mq i ,i n f l u e n c eal o to fy o u n y t a l e n t sw h oc u ta s t r i k i n gf i g u r ei nt h ep o e m sw o r l do ft h ee a r l i e ry e a r so fs u id y n a s t y j u s t b e c a u s et h es u c c e s s e so fi m i t a t i o no f s o u t hd y n a s t yb yt h et h r e et a l e n t s ,t h e n e n c o u r a g i n g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n o r t h e r np o e m s ,s ot h a td i f f e r e n c e sb e c a m e o b s c u r ea n df e w w i t ht h er e u n i f i c a t i o no fc h i n ai ns u id y n a s t y , t h eb o r d e r o fp o e t r yb e t w e e nt h en o r t h e ma n ds o u t h e r nd y n a s t yc o l l a p s e da n dm i x e d t o g e t h e r k e y w o r d s :t h r e en o r t h e r nt a l e n t s ;p o e t r yo fn o r t h e m l i t e r a t i ;l e a r n i n g b yi m i t a t i o n ;f a s td e v e l o p m e n t i v 湖南师范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 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 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 湖南师范大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研 究生在校攻读学位期间论文工作的知识产权单位属湖南师范大学。同意 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 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湖南师范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 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 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本学位论文属于 1 、保密口,在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作者签 导师签 应方框内打“ 升) ! 期:沙缛d 6 月d 丫日 期:护降么月广日 北地三才诗歌创作及其对北朝文人诗发展的影响 引言 魏晋南北朝文学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上有着极重要的地位。这是一个 文学自觉的时代,一个充满开拓与创造力的时代,一个许多新的文学思 想、文学观念、文学题材与体裁、文学风格与表现方式产生的时代。在 近四百年的时间里,涌现了一幕幕生动活泼的文学景观,可以说,没有 这一时期文学上的孕育、蕴酿,就没有后来文学史上恢宏壮丽的繁荣景 象。 研究者对南北朝文学的研究一般驻足在南朝文学研究上,北朝文学 方面只有乐府民歌得到了足够重视与研究。综观各种做为教材的古代文 学史著述,对北朝文人文学稍详细点的介绍与论述几乎没有,或粗略几 笔带过。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 9 9 7 年出版的北朝文学史( 周建江著) 算 是第一本真正意义上的系统的北朝文学专著。吴先宁北朝文化特质与 文学演进则以门第士族为中介来研究北朝文学的演进。 北朝文学的代表人物北地三才的研究现状也不尽如人意。在这 里需要提及的是山西大学中文系教授康金声先生的“三才 系列译著: “温子舁集笺校全译、邢邵集笺校全译、魏收集笺校全译。此三 本译著是我论文写作的蓝本。 “( 魏收) 寻兼中书舍人,与济阴温子升、河间邢子才齐誉,世号 三才, 这是温子异、邢邵、魏收号称“三才 的最初记载,由于三人 皆北人,故人称“北地三才”。温子异( 4 9 5 5 4 7 ) ,字鹏举,济阴冤句人, 北魏后期到东魏前期著名文人。邢劭( 4 9 6 - - - 5 6 9 年) ,字子才,小字吉,河间鄣 硕士学位论文 ( 今河北任丘北鄞州镇) 人,北齐诗人、骈文家。魏收,( 5 0 6 5 7 2 年) , 字伯起,矩鹿下曲阳( 今河北平乡) 人,北齐史学家、文学家。 “三才”作为北朝本土作家中的佼佼者,是白元嘉之乱后北朝文学 复苏的标志,其诗文创作及思想倾向是南北文学融合时的代表。在北朝 文学走向繁华的过程中,温子异首当其冲,邢邵与魏收紧随其后。温子 升更多秉承北朝传统文学特质,同时也注意对南朝优秀文学的学习与吸 收,邢邵与魏收的作品里则看不到太多北朝务实行散的文风,其风格更 接近于南朝尤其是“永明体 出现后的齐梁时期。“三才”在中国文学 史上虽不算大家,但其作品在当时却名噪一时。独步北魏后期、东魏及 北齐时期。其不仅是北朝文学突出的代表,而且在南北文学融合的过程 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经过熟读文本,查阅多方资料,有鉴于自己的学术水平,综合考虑 各方面因素,我决定抛开“三才 文章创作方面的研究,将重点落到“三 才”的诗歌研究上,主要是因为“三才”散文创作不如诗文那样具有明 显代表性。北朝由于战乱纷纭,文人们在军国文翰、政治文书等经世实 用的散文方面积累了大量经验;而南方相对安宁,文人在散文方面的创 作则主要集中在靡丽的四六骈文与抒情小赋,因此北方和南方在散文方 面只能说各有特色,艺术成就的高下不明显。而对物质条件要求较高的 诗歌类纯文学的发展则南北迥异,南朝因为有相对安定舒适的环境,使 得统治者与士族文人有大量闲情逸致吟诗作赋,因此诗歌在南朝发展迅 速,艺术技巧上取得前所未有的成就;北方统治者醉心于征战拓疆,士 族们过着朝不保夕的生活,因此在北朝流行的是务实的文风,需要有闲 情逸致实用功效却不大的诗歌这一文学形式在北方没有“市场”,十六 国时期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几乎没有诗人、诗歌出现。所以,北朝文学 北地二才诗歌创作及其对北朝文人诗发展的影响 真正落后于南朝文学的方面正是诗歌。直到北地三才,北朝诗歌才开始 真正成规模地发展起来,并且由于北地三才的影响,使得北齐诗人辈出, 成就斐然,入隋的诗人大家大多由北齐入隋,足见北朝诗歌在北地三才 之后的变化之大。因此北地三才的诗歌创作及其对北朝文人诗的影响就 十分值得关注、研究了。 综此种种,作者决定从诗歌创作的角度去探讨“北地三才 的文 学特质与成就,以此突出“北地三才 在文学创作上的成就与意义,以 及他们在诗歌史上、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硕十学位论文 第一章南北文化差异变迁概述 1 1南北文学差异的表现及原因 一般而言,经济、政治状况不同,社会地位、生活习惯不同,文化 传统以至地理环境的不同,年深月久就会形成气质上的差异。反映在文 学艺术中,就形成各种不同的特色。我国南北朝对峙时期的情况大抵如 此。 一、南北朝文人士族社会地位、生存状态对南北文化的影响。 南北朝的文人,不论南方或北方,几乎都出身于高门士族。这是当 时的经济条件决定的。因为在那个社会中,只有高门士族才有可能接受 文化教育的优越条件。但是分裂后的南北朝,统治者对高门士族的态度 不同,使得南北两地士族们的处境很不一样。南方自东晋伊始,就是依 靠从中原南渡的王、谢等高门和江南本地的高门如朱、张、顾、陆等士 族的支持而维持统治的,所以统治者十分优待高门士族,朝廷对高门士 族十分宽容忍让,晋书周处附孙勰传载,周勰曾密谋起兵反对朝廷, 晋元帝了解这件事后,“以周氏奕世豪望,吴人所崇,故不穷治,抚之 如旧”。北方士族就没有这么幸运了。他们处在文化落后的少数民族统 治下,刘聪、石勒“得公卿人士,多杀之 ( 见晋书文u 琨附子群传) 。 鲜卑慕容氏、拓跋氏虽多少能起用一些汉族士人,也只是使这些人为自 己服务而已,绝不允许汉族士人与鲜卑贵族分庭抗礼,而且稍有使统治 者不满的行为,就会惹来大祸。如崔逞因讽谏嫌疑被杀,崔浩因修史直 书北魏早年事迹遭忌恨被杀。 + 不仅社会地位不同,南北士人的生活状况也迥异。南朝商业经济发 北地三才诗歌创作及其对北朝文人诗发展的影响 达,生活相当安定,到处都是歌舞升平的气象。颜氏家训涉务称: “江南朝士,因晋中兴南渡江,卒为羁旅,至今八九世,未有力田,悉 资俸禄而食尔。假令有者,皆信僮仆为之治官则不了,营家则不办”。 北朝初年情况则与此相反,历经混战,生产力遭到很大破坏。北史高 允传载,当魏文成帝时,“时百官无禄,允恒使诸子樵采自给。可见 即使是上层人士,经济上也是非自立不能自存,政治上则一直是在民族 矛盾中求发展,所以北方士族政治人才辈出。安逸享乐使得南方士族文 人们创作了大量的诗赋,而恶劣的生存环境使得北方士族文人十分注重 经世致用,因此产生了像水经注、齐民要术等虽质朴却十分实用 的散文著作。 二、北朝文学落后于南朝文学的主要方面在诗赋。 由上一部分引出一个问题,文学史上所谓的北方文学直到北魏末年 时一直远远落后于南方文学,主要指的是诗赋等文学形式方面,而实用 文体方面,由于战乱频繁,诏敕、章表、移檄、启议等军国文翰与政治 文章方面,北方并未逊于南方,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有十分可观的规 模,都应该远超过南朝。这一点北史文苑传有提及:“既而中州 板荡,戎狄交侵,僭伪相属,生灵涂炭,故文章黜矣。其能潜思于战争 之间,挥翰于锋镝之下,亦有时而间出矣。然皆迫于仓卒,牵于战 阵,章奏符檄,则粲然可观,体物缘隋,则寂寥于世。非其才有优劣, 时运然也。”也就是说,在北朝,军国文翰、政治诏策、科学调查报告 ( 如水经注与齐学要术) 等实用性文章大行其道,而诗赋等纯 文学体裁的创作却由于残酷的生存环境与治学观念等原因而少有生存 的空间。纵观整个北朝,自从西晋灭亡后,直到魏文帝汉化改革前,经 学儒士有之,政冶人才有之,写诗作赋的文人骚客却几乎绝迹。当然, 硕士学何论文 北朝的实用性散文的文学价值不能完全否认,但在当时,人们眼里的主 流文学活动是诗赋等需要逞才的文学形式,因此,在当时南方士族看来, 北方就像文学的荒漠,他们十分轻视北方文化和北方人士,称北方为六 夷之地。 三、南北治学观念的不同是南北文学创作风格迥异的原因之一。 南北冶学观念的不同在这里也有必要分析一下。永嘉之乱前,玄谈 之风只是在京城及黄河以南一带盛行。江南与河北依旧笃守汉儒的经 学。永嘉之乱后,南迁的大多是崇尚玄谈、不忘“正始馀音“的河南士 族,河北士族因路途阻隔而困居乡里。在这批留在北方的士族中,首推 崔( 清河与博陵) 、卢( 范阳) 、李( 赵郡与陇西) 、郑( 荥阳) 诸姓。 崔氏是东汉崔胭之后,卢氏是东汉卢植之后,他们继承先祖经学家法, “世禅雕龙”( 后汉书崔翮) 。汉末大儒郑玄晚年依附袁绍,卒于河北, 也对河北士人影响很深。因此,自魏晋以来,河朔士族大抵推崇郑氏经 学,这与汉阳及汝、颍一带崇尚玄谈、玄谈名人辈出的学风与格局很不 一样。南迁的士族将玄谈之风带到了江南,并继续在江南蓬勃发展,故 南方士人标榜放诞狂傲,宅心事外,以摆脱世务为清高;北方士人却大 多“钻道据德,游艺依仁”、“蹈方履正,好是绳墨”、“率礼从仁,罔愆 于式”,“刑以之中,政以之平”、“移风易俗,理乱解纷”( 见高允征 士赋) 。从这些描述中可以看出北方士人所重视的是守礼和从政的才 能。这也是北方注重经世致用之文、南方注重吟咏性情的诗赋等的创作 的原因,也臣p :i l 方文学之所以落后于南方文学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原因。 在南方,由于清谈之风的影响,不仅高门士族爱好文学,连治理国 家的帝王与大臣们也纷纷推崇与效仿。如东晋简文帝喜清谈,世说新 语言语记载说:“简文入华林园,顾谓左右日:会心处不必在远,翳 北地三才诗歌创作及其对北朝文人诗发展的影响 然林水,便自有濠濮间想也,觉鸟兽禽鱼,自来亲人。”这番话形式若 诗若赋,意境飘渺,从中可看出简文帝文学修养不浅,却似乎有意卖弄 才学。帝王对文学的爱好自然引起臣子们的追捧,当时的权臣恒温也写 玄言诗,虽然钟嵘在诗品中评价为“平典似道德经”。甚至出生 草莽的刘裕也喜爱附庸风雅,每每因自己学识不够而心生惭愧,谓人日: “我本无术学,言义尤浅。比时言论,诸贤多见宽容,唯郑不尔,独能 尽人之意。”( 见宋书郑鲜之传) 又,宋书刘穆之传载有刘穆之 给宋高祖刘裕出“一字径尺”的主意以便藏拙。这种尚文的风气在战争 频繁的北方不仅得不到发展,而且恰恰相反,战争的激烈使得北方尚武 之风盛行,即便是习文之人,也只是千方百计想将所学实用到时政上而 已。 此外,地理形貌与气候差异与历史传承等都使得南北文学各有特色。 1 2 南北文学的演变融合及兴衰比较 钟嵘诗品序中说:“嵘观王公缙绅之士,每博论之馀,何尝不 以诗为口实。 因为诗歌的极度兴盛,使得南方很多人从事诗歌创作, 探索诗歌技巧,而且互相切磋交流,“江南文制,欲人弹射,知有病累, 随即改之”( 颜氏家训文章) i p 所以在诗的声律、对仗、炼字、琢句 等形式和手法方面作出了不少贡献,使得北方文人纷纷歆羡和效法。直 魏孝文帝改革后,北方文人观念逐渐开放,不再固步自封,不少开明的 文人开始学习模仿南朝,甚至不少年轻的北朝文人接受的第一文学即为 南方文学,所以在一段时期的模仿学习之后,北方文风渐有南味,不少 优秀的模仿者的某些作品甚至已经很难从南朝文学作品里甄别出来。 在北朝竭力模仿南方,向南方文学奋起直追的时候,南朝文学却在 硕十学位论文 由全盛转向衰弱。梁中叶以后,由于生活过于安逸,使得高门士族们“皆 尚褒衣博带,大冠高履,出则车舆,入则扶持未尝目观起_ 拔土, 耘一株苗,不知几月当下,几月当收,安识世间馀务乎“( 颜氏家训 涉务) ,如此不知世务,诗歌的内容必然贫乏,诗歌审美也难免绮丽轻 浅。而北方由于战争不断,士人们大都在危机中生存,深谙民间疾苦, 作风务实,他们不但能治家,而且对社会现实也比较关心。虽然早期由 于统治者不重视文学而很少致力于诗赋创作,但他们在散文方面积累有 长期的创作经验,所以当北魏孝文帝大力提倡汉化之后,文学尤其是诗 歌很快得到繁荣,虽然中间经历了一个竭力仿效南朝的阶段,但到后期, 思想、生活和技巧逐渐融化,而南方的文学创作包括诗歌创作却由于越 来越空乏一直在走下坡路,到梁、陈后期,已经很难说南方在文学造诣 上高于北方了,从进入隋朝的南北朝文人来看,当时优秀的大诗人大多 在北朝,如卢思道、薛道衡、杨素等,优秀的诗篇也大多出白北方诗 人之手,这个时候的北方在诗歌方面,可以说已经超过了南方。 通过以上介绍,我们对南北朝诗歌发展脉络有了一个大概的印象: 南北分裂伊始直到魏文帝汉化改革前的一百六七十年间,由于文学中心 的南移,由于战乱频繁,北朝文学发展处于停滞期,很少有文人活动,、 诗歌创作几乎停止,没有以诗歌创作为主的大作家;而南朝则全面承继 了西晋文学,在此基础上蓬勃发展起来,有影响力的大作家辈出,诗歌 创作无论在艺术上还是数量上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魏文帝汉化改 革开始后直至北齐初,这个时期由于统治者的提倡以及相对安定的时 局,使得文学在北朝得以复苏,这个时期的北朝文人们十分向往南朝文 学,竞相学习效仿南朝文学尤其是诗歌创作,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与 模仿后,北朝文学尤其是北朝诗歌发展速度迅猛,出现了诗文大家,其 北地三才诗歌创作及其对北朝文人诗发展的影响 中的杰出者闻名于南朝,并且得到南朝统治者及文人的关注与认可。北 朝后期直至隋统一北方,这个时期的南方文学渐渐走向衰落,北方文人 脱离了最初的模仿,开始自我创作,出现不少在隋初知名的大诗人、大 儒,可以说,从陈朝开始到南北朝结束时,北方文学已经渐渐赶超了南 方文学,这种赶超主要体现在诗歌方面。 9 硕十学何论文 第二章北地三才之前的诗歌概貌 2 1 十六国诗歌之概貌 “十六国”是指自西晋末年到北魏统一北方期间,由五个民族( 匈 奴、鲜卑、羯、氐、羌) 在中国北部境内所建立的政权。 十六国诗歌的大致情况是: 首先,诗人与诗作不多。 根据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统计,十六国北方文人诗作者 共8 位,分别是张骏、卢谌、赵整、王嘉、殷颧、苻朗、刘道民、苏若 兰。诗作数量分别是:张骏2 首,卢谌3 0 首,赵整6 首,王嘉8 首, 苻朗2 首,刘道民l 首,苏若兰1 首,从数量上统计共4 4 首。其中不 少只存残句。 其次,出现了文学成就较高的诗人张骏与卢谌。 这8 位诗人中,时代最早的是张骏与卢谌,他们都经历过西晋时的 统一与繁华,年代稍晚于西晋诗人刘琨。张骏( 3 0 7 铀4 6 年) ,是十 六国时期前凉政权的君主。卢谌( 2 8 4 - 3 5 1 年) ,字子谅,晋朝范阳涿 ( 今河北涿州) 人。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记录,张骏有集八卷,卢谌有 集十卷。张骏所存两首诗均为乐府诗。一为薤露行,一为东门行。 卢谌是十六国时期诗歌留存数量最多的作家。他的诗歌主要集中在 刘琨的酬答之作上,有四言体赠刘琨诗二十首,古诗体重赠刘琨 诗、答刘琨诗几首。卢谌诗与张骏诗比起来更返古,作有大量四言 体诗歌,风格与用语直逼诗歌之祖诗经,所作五言诗中古诗十九 逯钦立坟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北京:中华书局,1 9 8 2 ,第8 7 6 页、第8 8 0 页 北地三才诗歌创作及其对北朝文人诗发展的影响 首的风格、痕迹十分明显,作诗手法类似于建安七子,尤其是王粲、 刘桢等人,极具建安风骨。卢谌是唯一入选诗品的北方诗人,其诗 歌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是其它十六国时期的北方诗人所不及的,而且 也超过了很多南方诗人。卢谌是十六国时期成就最大的诗人。相比起张 骏诗的失之粗率,卢谌诗可谓真正的文人诗,张骏诗近口语化叙述的毛 病在卢谌诗里完全看不见,即便是叙事性非常强的诗篇,也俨然有序, 文采斐然。 再次,文学发展有起有伏。 十六国初,从西晋滞留下来的一批士人如卢谌、张骏等人颇有西晋 遗风,尤其是卢谌,较同时期的北方文人成就更为突出。到十六国中期 苻秦时,北方文学曾出过兴盛的势头,由于前秦的强大,苻坚集团聚集 了大批文人,而且由于前秦统一了全北方,出现一个暂时平稳的时局, 而且苻坚及其他皇室成员都爱好文学,故在天时地利都具备以及统治者 的倡扬下,文人活动开始频繁起来,但是不久后,由于苻坚征讨南方失 败,随后北方陷入比十六国初期更为混乱的割据征战时期,才出现的一 线文学曙光就这么被泯灭了。之后进入了一个漫长的文化黑暗期,文人 活动几近绝迹,几乎再无作家和作品出现。 以上是十六国诗歌的大致情形。 2 2 魏孝文帝改革前的北魏诗坛 北魏前期诗歌的大致情况是: 首先,出现本土御用诗人与外来诗人两大阵营。 北魏前期,由于北魏鲜卑少数民族统治集团所执行的森黝政治高 压政策和他们对汉文化既敬慕又畏惧的文化心理,导致北魏前期本土作 硕士学位论文 家的思想形成过程和以后所生活的环境,都被拓跋鲜卑的文化意识所笼 罩,从一开始便低于当时中国的总体水平,并且可以讲,跳跃似的退化 了很多年,尤其是文学水平,在五言诗体发展得十分成熟并己成为诗歌 的主流形式的南北朝,北魏的诗人们却主要创作四言诗,文章也采用四 言体,这些作品充分体现出了典雅方正的特征。汉族士人集团沦为拓跋 魏显赫政治、标榜武功的装饰,这些政治文人们只作大魏赫赫功德与帝 王的赞歌。在这种风气影响下,后来北地三才中的邢邵与魏收,也作了不 少歌颂统治者的官场文学。只有外来作家才能在诗歌中吐露自己的心声 而无所顾忌,这群外来的作家有强烈的乡关意识,常叹世运之不幸,个 人之不幸,发之为诗,则诗歌中充满了激情,融进了作者的生命,极具 可读性与感染力。 其次,本土御用诗人采用四言体等古体诗形式,内容空洞,感情虚 伪;外来诗人采用时兴的五言诗体,内容丰富,感情真挚。 此时期代表诗人有段承根、宗钦、高允、游雅等,他们的思想内容 被四言诗的形式捆绑住了,诗歌沦为表现自身修养的装饰。段承根有 赠李宝诗七章存世,收录在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诗里。段承根 与崔浩、高允同仕魏,来往密切。后卷入崔浩撰史事,与崔浩同被诛。 赠李宝诗七章,每章四言八句,十分古聱难懂。宗钦留有四言体赠 高允诗十二章,游雅所存的唯一一首诗也是答复高允的诗,使用了五 言体,还算是一个进步。留存作品最多的高允,有四言体答宗钦诗 十三章,仿古乐府罗敷行、王子乔各一,四言体咏贞妇彭城刘 氏诗八章。其罗敷行如: 邑中有好女,姓秦字罗敷。巧笑美回吟,鬓发复凝肤。脚著花 文履,耳穿明月珠。头作堕马髻,倒枕象牙梳。蚺蚺善趋步,檐檐 北地三才诗歌创作及其对北朝文人诗发展的影响 曳长裾。王侯为之顾,驷马自踟蹰。 此诗从汉乐府陌上桑演化而来,虽然为五言体,在当时算是创 新与进步了,但内容空乏,完全是古乐府词藻的粗劣艳俗的堆砌,从内 容到技巧都无可取之处。到是咏贞妇彭城刘氏诗“茫茫中野,翳翳 孤丘 一联尚略有风致。 外来作家中的代表人物是韩延之、刘昶、胡叟。韩延之可谓历尽波 折,首先由晋奔后秦,后秦被北魏灭亡后,又被迫入魏。刘昶是宋文帝 的第九子,因为内部政治斗争投奔北魏。胡叟则是北凉人物,据传是行 为奇特的怪人。韩延之来自诗歌文学极为发展的南朝,他本人在晋时就 是一个十分出色的诗人,诗歌修养十分深厚。他的文学根基源自晋朝, 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也将其收在宋朝部分,因此,研究北朝诗歌的 发展状况时不再对他做过多重点讲述。刘昶仅存一首断句诗,是在逃奔 北魏的途中所作: 白云满郭来,黄尘暗天起。关山四面绝,故乡几千里? “白云 、“黄尘”、“关山”简练而精确地点出边关之地特有的景观, “满鄣来 ,“暗天起 、“四面绝 三组动态描写,一轮紧扣一轮,气势 宏大而急促,使得整个诗篇渗透在紧迫压抑的情绪里,透露出逃亡者的 惊恐心理,于是转而一呼:“故乡几千里? ,前面三句对景观的描写一 下子就成了铺垫,十分有力地塑造出极度悲恸的心情,感人至深,不忍 卒读。此诗风格高迈j 笔力凌健,颇有沉雄之韵。且对仗工整,初有唐 人五绝的风味。 一 胡叟的示程伯达诗:一 群犬吠新客,佞暗排疏宾。直途既以塞,曲路非所遵。望卫惋 _ ,祝鸵,眄楚悼灵均。何用宣忧怀,托翰寄辅仁。 坝士学何论文 在南方诗歌已经十分注意格律的时候,胡叟这首示程伯达诗可 谓是典型的北方五言诗代表。气质刚贞,风格古朴,不讲究格律等形式 美学,字句流畅、对仗工整,一气呵成,与南方诗歌相比,别有一番清 新面目。 总体说来,北魏孝文帝改革前的北方文坛是北方文学最惨淡的时间 段,文学活动包括诗歌创作不仅停止,而且出现了十分明显的倒退。但 是当孝文帝改革后,北魏的文学渐渐复苏,到宣武、孝明时,北方文学 便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起来,开始出现兴荣局面,十分热闹。 2 3 孝文改革后至北地三才同时稍前诗人的创作 孝文改革到北地三才出现之初的大致情况是: 第一,北朝文学从僵化与倒退中走出,发展迅速。 孝文帝从太和十五年( 4 9 1 ) 开始改革,之后,北魏文学焕发了勃 然生机,在短时间里迅速走完了向南朝文学学习、模仿、齐观的发展三 段程,开始了具有文学意义的北魏文学的进程。本节要叙述的是向南 朝文学学习、模仿的那一段时期内的北朝文人诗创作,即为孝文改革后 至北地三才出现的这一段时期。 这一段时间是北魏走出呆板僵化、严重倒退的前期文学,北朝文学 尤其是诗歌以跳跃似的速度走向全面繁荣,十分惊人。改革之初,南朝 文学作品源源流入,一些人还在啧啧称赞从南朝传来的文学作品,另一 些文人已经开始用自己的文学实践向南方文学提出挑战,表现出一种想 要赶超的姿态。同时稍后的文人们很小时候就开始学习,虽然他们从小 周建江北朝文学史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 9 9 7 第9 6 页 北地三才诗歌创作及其对北朝文人诗发展的影响 受到先进的南方文学影响,但他们不服于前辈文人对南方文学作品的顶 礼膜拜,文人自信心高涨,敢于傲视南朝文学,也正是从小接受了南方 文学的影响,使得他们有了不亚于南方同龄文人的文学素养,有很强的 创作能力。 第二,主要创作形式由四言诗转向五言诗。 这个时期,由于个人独立意识和文学的发展使得北魏终于从四言诗 转向五言诗。仅仅只用了几年工夫,北魏的五言诗跨过了长达百年的落 后阶段,直追南朝五言诗水平。北魏的五言诗进入一个全面繁盛的时期, 艺术水准日渐提高,n :i l 地三才时,已经发展得相当成熟。 第三,诗人来源呈现多元化特点。 这个时期的北方诗人很多,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除温子舁外一共 三十四位。这里有一个独特的文学现象。生活在这一段时期偏早的作者 ( 主要活跃在孝文帝改革前后的十几二十年内) 有很多身份特殊,有皇 帝四人,包括孝文帝元宏,孝明帝元诩、孝庄帝元子攸、节闵帝元恭, 王公三入,分别是彭城王元勰、济阴王元晖、中山王元熙,另有文明太 后冯氏与陈留长公主,从这个现象看,孝文帝改革前后,文学已经开始 在皇室活跃起来,北魏文学在孝文帝改革后能够以极快的速度蓬勃发展 起来,与这一显赫群体的首倡不无关系。 第四,郑道昭及其山水玄言诗是这一时期的代表。 这里首先值得一提的是郑道昭,他是魏文帝改革后最先成长起来的 北方诗人。( 郑) 道昭,字僖伯,荥阳开封人,孝文时中书学生,后官 至刺史,卒于熙平元年( 5 1 6 ) 。郑道昭共留有四首诗,均为山水玄言诗, 这四首诗均是登临观览诗,是对元嘉体的仿效,又受到郭璞的影响,繁 词丽意,错镂山水,绣织名理,炫耀仙灵,较颜谢诸家,更失其自然。 硕十学位论文 如“空谷和鸣磬,风岫吐浮香”,其诗又多用难字,修辞晦涩,是对 晋宋体不太成熟的模仿。典型代表作如: 登云峰山观海岛诗 山游悦遥赏,观沧眺白沙。云路沈仙驾,灵章飞玉车。金轩接 日彩,紫盖通月华。腾龙蔼星水,翻凤映烟家。往来风云道,出入 朱明霞。雾帐芳宵起,蓬台植汉邪。流精丽曼部,低翠曜天葩。此 瞩宁独好,斯见理如麻。秦皇非徒驾,汉武岂空嗟。 此诗留给读者的突出感受是金碧辉煌,此诗所阐述的主旨是出世入 玄。郑道昭的这类作品是山水诗与玄言诗的糅合。另与道俗众人出莱 城东南九里登云峰山论经书诗中四句“双阙承汉开。绝谳虹萦敕。涧 蛆禽迹迷。窦狭鸟过亟。”写出了山之高耸,涧之幽狭,多少涉及了自 然景物描绘,只是把这四句放到二三百字的诗里就显得太单薄了,诗味 也淡,山水成为附属。倒是不经意的两句“尔时春岭明,松沙若点殖”, 刻画出山岭之上的大好春光,四处散落的松树别有情致,有些生机。 於莱城东十里与诸门徒登青阳岭太基山上四面及中 山顶) 扫石置 仙坛诗被公认为郑道昭最好的作品。这首诗将重点落在游历上。游历 本身就是用主观感受去对美进行享受并进行加工创作的过程。这首诗中 带有人生感悟,但是与景物描写融合得还算合理。“空谷和鸣磬,风岫 吐浮香 是其中的名句,山谷里有自然鸣响的奏乐,空气中弥漫着新鲜 的草木香味,读者都仿佛渲染在那纯真的景色里,心情十分惬意。“潇 潇步林石,缭绕歌道章 与当年孔子与门自徒们刻画的沂水沐浴情景有 异曲同工之妙。 钱志熙魏晋南北朝诗歌史述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 0 0 5 ,第1 9 6 页, 北地二才诗歌创作及其对北朝文人诗发展的影响 山水玄言诗在郑道昭的创作影响下,成为最先被北朝诗人借鉴的南 方诗歌。它的产生,使得北魏诗人渐渐解开过去政治高压带来的心灵枷 锁,将个人依托于自然中,去寻找美、发现美、享受美,由此开始寻找 自我价值与生活乐趣,这时的诗歌也就有了灵韵,是北魏诗歌向前跨出 的一大步。 第五,以阳固、常景为代表的政治讽喻诗也颇有影响。 此外较有影响的是以阳固与常景为代表的政治讽喻诗歌创作。阳固, 北平无终人,太和中为大将军刘昶法曹参军,卒于正光四年( 公元5 2 3 年) ,存刺谗诗与疾幸诗两首四言体诗。常景,字离昌,河内 人,孝文时曾为门下录事,在北魏后期享有盛誉。温子异就是由于他的 提举才被众人知之。 孝文改革后,文人对南朝文学的态度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以开放的 心态学习与模仿,这一类人持接受态度,还有一种抱抵触、敌对态度, 固守过去秉承汉魏或者说更古老时代的文学传统,阳固大约就是这一类 人了。在大家蜂拥学习并模仿南朝诗歌的时候,他逆流而上,固守着四 言诗的创作传统,但是他并不是固步自封,他在北魏文学内部寻求突破, 改变了北方一贯以文讽喻的传统,使用诗歌语言进行讽喻,这为北魏文 学诗歌落后的局面打开了一个缺口,给后辈不甘于落后南方诗歌的诗人 们以启示。常景则持开放态度,其赞四君诗明显是对宋颜延之五 君咏的模仿,如其中赞司马相如与王褒的部分: 长卿有艳才,直至不群性。郁若春烟举,皎如秋月映。游梁虽 好仁,仕汉常称病。清贞非我事,穷达委天命。 王子挺秀质,逸气干青云。明珠既绝俗,白鹄信惊群。才世苟 不合,遇否途自分。空枉碧鸡命,徒献金马文。 硕士学位论文 常景诗歌注意引进南方诗歌中的优长,但同时注意保留部分北方独 特的文学传统,注重情性意识的抒发。他的作品中注重展现士人悠久的 品性以及新时代的士人精神。这种诗歌创作倾向成为一种文学精神与文 学意向,影响了其它诗人。李骞赠亲友便受到这种影响,只是内容 更丰富、手法更纯熟了。“寒风率已厉,秋水寂无声。层阴蔽长野,冻 雨暗穷汀。侣浴浮还没,孤飞息且惊。”这几句将自然界的物象融合在 托志之作中,增添了作品的凄凉意境,也表现了作者的孤苦心情。 第六,北地三才出现时的北朝诗坛创作多元化,好诗层出不穷。 在北朝文学学习模仿南朝诗歌并探索自我发展的途径中,渐渐到了 三才出现的时代。这一时期,北地三才声名鹊起,他们在北方文坛上的 活跃程度大大超过了其它诗人,但是除他们之处,尚有许多不错的诗人 做出了不错的诗作。如卢元明晦日泛舟应诏诗: 轻灰吹上管,落莫飘下蒂。迟迟春色华,畹畹年光丽。 这是相当成功的模仿南方诗歌风格的作品。此诗成功营造出晚春独 特的柔和飘逸之美,全诗没有一个多余的字,每个字都为营造这种美做 出了不可或缺的作用,但更妙在如此重要的每个字都似不经意地脱口而 出,全诗一气呵成。音韵方面也婉转动听,、朗朗上口。 还有几首乐府古诗风格的描写闺情的作品艺术性较高: 王容大堤女 宝髻耀明踏,香罗鸣玉佩。大堤诸女儿,一一皆春态。入花花 不见,穿柳柳阴碎。东风拂面来,由来亦相爱。 王德春词 春花绮绣色,春鸟弦歌声。春风复荡漾,春女亦多情。爱将莺 作友,怜傍锦为屏。回头语夫婿,莫负艳阳征。 北地三才诗歌创作及其对北朝文人诗发展的影响 周南晚妆诗 青楼谁家女,当窗启明月。拂黛双蛾飞,调脂艳桃发。舞罢鸾 自羞,妆成泪仍滑。愿托嫦娥影,寻郎纵燕越。 祖叔辨千里思 细君辞汉字,王嫱即虏衢。寂寂人迳阻,迢迢天路殊。忧来似 悬旆,泪下若连珠。无因上林雁,但见边城芜。 此外,一些由南如北的诗人,如萧综,由于思乡情切所作的两首诗 ( 是他仅存的两首诗) ,基本做到了情景合一,无论是技法、辞采、内 涵、意境上都是处在当时的领先水平,其艺术水平凌驾于同时期的南北 朝诗人之上。他作诗随性到打破诗歌工整的句型,只为更好地表情达意, 这种诗句长短错落的散体诗,是向词体发展的滥觞。 纵观孝文改革到北地三才出现这段这期的诗歌,虽然出现了不少优 秀作品,但是和南朝比起来,还是十分微不足道,有好的诗篇,但没有 能与南朝一流诗人相抗衡的大家,而且诗作水平参差不齐,差距悬殊。 如崔巨伦五月五日诗: 五月五日时。天气已大热。狗便呀欲死。牛复吐出舌。 此诗实在是毫无艺术性可言,粗鄙不堪,与其它文人诗十分不协调。 硕士学位论文 第三章北地三才创作及影响 3 1 温子异诗歌创作 温子升( 4 9 5 5 4 7 ) 字鹏举,祖籍太原( 今山西太原市) ,济阴冤句人, 为东晋文学家、大将军温峤之后。子异少受学于大儒崔灵恩、刘兰,勤 学好读,博览诸子百家,工诗善文。早年在广阳王元渊门下为贱客,后 为文学家常景所赏识,渐知名。孝明帝熙平二年( 5 1 7 年) ,东平王元匡 试选御史,8 0 0 余人应试,温子升中选,由此文名大著。后历任诸王僚 属,执掌文翰。孝武帝永熙二年( 5 3 3 年) ,任侍读兼舍人,迁散骑常侍、 中军大将军,后领本州大中正。东魏末年,高澄引温子升为大将军谘议。 武定五年( 5 4 7 年) ,元瑾、刘思逸、荀济等作乱,高澄怀疑温子升预其 事,将其逮捕入狱,遂饿死狱中。温子升诗文,隋书经籍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