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艺文类聚》所引“艺文”研究.pdf_第1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艺文类聚》所引“艺文”研究.pdf_第2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艺文类聚》所引“艺文”研究.pdf_第3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艺文类聚》所引“艺文”研究.pdf_第4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艺文类聚》所引“艺文”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艺文类聚》所引“艺文”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鲁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摘要 类书是一种百科全书式的资料汇编工具书,是中国古代特有的一种典籍体式。它内 容广博,天地间诸事、诸物、诸名、各f - j q = 术无所不包,可供我们查检古代各种门类的 资料。艺文类聚在类书史上是比较特殊的,作为唐代第一部类书,它在辑存文献的 方法、方式上,不同于它之前和以后的很多类书,从而构成了它在类书群中的独特之处。 本文以艺文类聚为研究对象,对艺文类聚采取综合分析的方法,以艺文类聚 所引“艺文 为主要对象整理、收集资料进行研究,按照以下章节安排进行论述: 第一部分为艺文类聚所引“艺文”概说。主要涉及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艺文 类聚选录“艺文 的背景,主要是探讨唐初文学背景对艺文类聚改变以往编纂体 例,选录“艺文 的影响;二是关于艺文类聚的一些基本常识的介绍,主要对艺 文类聚的编纂宗旨和编纂体例进行介绍。 第二部分为艺文类聚所引“艺文”的文体研究,这是本文的主体部分。主要涉 及的问题:一是对艺文类聚所涉及到的文体有一个确切把握,将其与文心雕龙、 文选所列文体进行比较,探讨艺文类聚对这两部作品的继承和改变之处。对所 涉及到的主要文体进行必要的数据统计,通过与文选比照,将其“艺文中所涉及 到的文体分为文选中有艺文类聚中无,艺文类聚中有而文选中无,以 及二者之间都有的文体。通过艺文类聚所列基本作品的分析,深入了解艺文类聚 所涉及到的文体;二是探讨对艺文类聚所引“艺文 文体进行研究的意义。通过对 所列文体和各文体所选录作品的具体分析,对其文体分类体系中一些缺憾作以总结归 纳,同时以其收录作品最多的诗、赋二体,探讨对艺文类聚进行文体研究所具有的 意义。 第三部分为艺文类聚所引“艺文 的影响和价值研究。此部分涉及到两方面的 问题:一是针对艺文类聚选录“艺文 这一现象本身,分析其影响。艺文类聚 的体例在类书的编纂史上具有开创之功,开创后代类书选录“艺文”的传统,后来的很 多类书都是模仿这种体例编纂而成,其内容结构的安排也是对其后类书编纂的基本定 型。另一方面是艺文类聚所引“艺文”的文学价值,主要通过艺文类聚对梁简 文帝和陆机诗文的选录与他们现存作品的比较,分析艺文类聚对文学作品的保存价 值。 艺文类聚作为我国现存最完整的一部官修类书,以类书的特点和其自身的特殊 鲁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性,为我们提供了许多重要的资料。通过对这些资料的研究,一方面可以帮助我们更好 的了解艺文类聚,另一方面也为我们的学术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文献资料。 关键词:类书艺文类聚文体文选文心雕龙 2 鲁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a b s t r a c t l e is h u ,ac l a s s i c a lr e f e r e n c eb o o ku n i q u et oc h i n a , i sa b l et o p r o v i d er e a d e r sa n e n c y c l o p e d i ck n o w l e d g eo fa n c i e n tc h i n e s es o c i e t yr a n g i n gf r o mp e o p l e sd a i l yl i f et ot h e i r a c a d e m i cs t u d i e s a st h ef i r s tl e is h uo ft h et a n gd y n a s t y , 1 1 w e nl e ij us t a n d sd i s t i n c t i v e l y a m o n gt h es a n l ek i n db o o k sf o ri tc o l l e c t sd a t aa n dd o c u m e n ti nat o t a l l yd i f f e r e n tw a yf r o m t h a to fo t h e r s - - t h ep r e v i o u sa n dt h el a t e r i nt h ep r e s e n tt h e s i s ,t h ea u t h o rt a k e s ,7w e nl e ij u a st h er e s e a r c ho b j e c ta n d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 l ya n a l y z e sy iw e n ( t h er e c o r d so fa r t sa n d l i t e r a t u r e ) c i t e db yt h i sb o o k ,a t t e m p t i n gt oe n r i c ht h er e l e v a n ts t u d y t h em a i nc h a p t e r sa r e b r i e f l yi n t r o d u c e da sf o l l o w s c h a p t e ro n eg i v e sab r i e fm a n i f e s t a t i o no ny iw e nc i t e db yi i w e nl e ij ut h a ti st o u c h e d u p o nf r o mt w oa s p e c t s o n ei st h ei n f l u e n c ef r o mt h el i t e r a r yb a c k g r o u n di nt h ee a r l yt a n g d y n a s t yo nt h ec o m p i l i n gs y s t e mo fy w e nl e ij u ,t h eo t h e ri st h ei n t r o d u c t i o no fs o m eb a s i c k n o w l e d g er e l a t e dt ot h i sb o o k ,m a i n l yt h ec o m p i l i n ga i ma n ds y s t e m c h a p t e rt w o ,t h em a i nb o d yo ft h i st h e s i s ,i sd e v o t e dt ot h ed i s c u s s i o no nt h es t y l eo fy i w e n t h e r ea r et w oi s s u e sa r ei n v o l v e di nt h i sc h a p t e r f i r s t l y , i no r d e rt og a i nap r o f o u n d i n s i g h ti n t ot h es t y l em e n t i o n e db yi i w e nl e ij u ,t h ea u t h o ra d o p t sas t a t i s t i cr e s e a r c ht o m a k eac o m p a r i s o na m o n gt h es t y l eo fmw e nl e ij u ,w e nx i nd i a ol o n g , w e nx u a n ,a n d t h e na n a l y z e si nad e t a i l e dw a yt h e i rs i m i l a r i t i e sa n dd i f f e r e n c e s s e c o n d l y , t h ea u t h o rp o i n t s o u tt h el i m i t a t i o n so ft h es t y l ec l a s s i f i c a t i o ni n 翰w e nl e ij u m e a n w h i l e ,b yt a k i n gac l o s e l o o ka tt h ep o e m sa n df uc o l l e c t e db yt h i sb o o k ,s h ea l s os u m m a r i z e st h es i g n i f i c a n c eo ft h e r e s e a r c ho nt h es t y l eo f1 7w e nl e ij u i nc h a p t e rt h r e e ,t h ea u t h o rc a r e f u l l ye x a m i n e st h ev a l u ea sw e l la st h ei n f l u e n c e so f 翰 w e nl e ij uo nl a t e rb o o k so ft h es a m ek i n d o nt h eo n eh a n d ,a st ot h ei n f l u e n c e ,mw e nl e i j ui n i t i a t i v e l yc o m p i l e st h er e c o r d so fl i t e r a t u r ea n da r t s ,t h u ss e t t i n gam o d e lf o rt h el a t e r s i m i l a rb o o k si nb o t hs y s t e ma n ds t r u c t u r ea r r a n g e m e n t o nt h eo t h e rh a n d ,t h eb o o kmw e n l e ij up o s s e s s e sag r e a tl i t e r a r yv a l u ef o ri t sw e l lp r e s e r v e dl i t e r a r yw o r k s ,w h i c hc a nb e m a n i f e s t e db yt h ec o m p a r i s o nb e t w e e nt h ep o e m so fl uj ia n dt h ee m p e r o rj i a nw e n c o l l e c t e di nt h i sb o o ka n dt h o s ee x i s t i n gt o d a y a l li na l l ,a so n eo ft h em o s tc o m p l e t el e is h uc o m p i l e db yt h eg o v e r n m e n t mw e nl e i j up r o v i d e su sm a n yi m p o r t a n tm a t e r i a l sa b o u ta n c i e n tc h i n a t h r o u g ht h es t u d yo nt h i sb o o k , 3 鲁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n o to n l yc a nw ea d dm o r et ot h er e l e v a n tl i t e r a t u r e ,b u ta l s og a i nad e e p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o ft h e b o o ki t s e l f k e y w o r d s :l e is h u ;y iw e nl e ij u ;s t y l e ;w e nx u a n ;w e nx i nd i a ol o n g 4 鲁东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 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己经发表 或撰写的成果作品。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 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疡嘲辞日期:口万年占月i1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 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鲁 东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 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本学位论文属于 保密口,在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不保密口。 ( 请在以上相应方框内打“ ) 作者签名:2 ,l 阁颦 导师签名:们譬棚 d 日期:了7 年月,日 日期:7 。7 年6 月日 鲁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绪论 关于类书,易系辞上云:“方以类聚,物以群分。 许慎说文解字犬部 日:“类,种类相似,唯犬为甚。 固有一种书,将“种类相似的内容按一定的排序“类 聚 在一起,这就是类书。辞海“类书 条: 辑录各门类或某一门类的资料,按照一定的方式编排,以便寻检、征引的一种工具 书。始于魏文帝时皇览。历代都有编纂,但多亡佚。其体例分专辑一类和合辑 众类两种,后者居多。通常以分类编排,也用分韵、分字等方法。有些被征引的古籍, 多有散佚,赖以保存了零篇单句,可供辑佚考证之用。 张涤华先生类书流别云: 类书为工具书一种,其性质与近世辞典、百科全书同科,与子、史之书,相去秦越。 语其义界,则凡荟萃成言,裒次故实,兼收众籍,不主一家,而区以部类,条分件系, 利寻检,资采掇,以待应时取给者,皆是也。固 通俗而言,类书就是采辑古籍中的各种文献资料,分类编排,以供人们检索、查阅 的工具书。类书是我国古代特有的一种文献典籍形式。 “类书 的概念,最早出现于后晋刘晌修撰的旧唐书经籍志,子部有“类事 一目,收录类书二十二部;北宋欧阳修等修撰的新唐书艺文志,将“类事”改为 “类书”。从此,“类书 之名便开始流传。 类书辑录资料非常广泛,所谓区分胪列,靡所不载,凡在六合之内,巨细毕举。这 也正是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三五“类书类 小序认为“类事之书,兼收四部,而非经、 非史、非子、非集;四部之内,乃无类可归 的原因所在。 “类书 这一名称,虽然首先见于北宋,但其起源却要追溯到三国魏文帝时编纂的 皇览。宋王应麟玉海卷五四日:“类事之书,始于皇览。” 后来的学者多推 崇这一看法。自皇览以后,历代均有类书的编纂。比较著名的有:南朝梁徐勉编纂 华林遍略七百卷;北齐祖埏等人编纂修文殿预览三百六十卷;隋虞世南编纂北 堂书钞一百七十三卷( 现通行本为一百六十卷) ;唐欧阳询等人编纂艺文类聚一 百卷,徐坚等编初学记三十卷;宋代比较著名的有吴淑编纂事类赋三十卷,李 唐 孔颖达周易正义,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1 9 8 0 年版,第7 6 页。 圆 汉 许慎说文解字,江苏古籍出版社2 0 0 1 年版,第2 0 5 页。 学夏征农主编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 9 9 9 年版,第5 1 6 6 页。 锄张涤华类书流别( 修订本) ,商务印书馆1 9 8 5 年版,第4 页。 毋 清 永珞等四库全书总目,中华书局1 9 6 5 年版,第1 1 4 1 页。 四 宋 王应麟玉海,江苏古籍出版社、上海书店1 9 8 8 年版,第1 0 2 5 页。 l 鲁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防等奉敕编纂太平御览一千卷、太平广记五百卷,王钦若等编纂册府元龟 一千卷,祝穆编纂事文类聚一百七十卷,王应麟编纂玉海二百卷;明代解缙等 编纂永乐大典二万二千八百七十七卷( 卷帙为类书之最) ;清代类书众多,比较著 名的有张英等编纂渊鉴类函四百五十卷,张玉书等编纂佩文韵府四百四十三卷; 其中陈梦雷、蒋廷锡等编纂古今图书集成一万卷,卷帙为现存类书之最。 我国古代的这些类书,虽然从皇览开始,其编纂主要出于统治阶级的需要和提 倡,但却因此保存了我国古代大量宝贵的文化、文学遗产,为我们研究古代文学、历史、 科学、艺术等各个方面提供了丰富的文献史料。 艺文类聚是唐武德五年( 6 2 2 ) ,唐高祖李渊诏侍中陈叔达、太子詹事裴矩、给 事中欧阳询、秘书丞令狐德菜、詹事府主簿赵弘智、齐王文学袁朗等十数人编纂的。七 年,书成奏上。全书分为四十八部,类目有天、岁时、地、州、郡、山、水等。它在辑 存文献的方法、方式上,不同于之前和之后的很多类书,从而构成了它在类书群中的独 特地位。此书编纂采取“事居其前,文列于后 的编纂体例,即先列经、史、诸子等 有关文籍,后列有关诗文。诗文按诗、赋、吟、颂、赞等不同文体,标明类别,循序排 列。并且在选文过程中,改变了以往类书偏重类事,不重采文的缺点,选录“艺文”, 为后人研究提供了很多便利和史料。 本论文以艺文类聚所引的“艺文 为研究对象,这得益于此书“事居其前,文 列于后 的编纂体例。论文中所出现的“艺文专指艺文类聚所选录的诗赋文章。 艺文类聚所选录的“艺文”,保存了大量自汉到隋的词章名篇,唐代仅选录太 宗诗三首。本论文以“艺文”为研究对象,并不是对其所选录的每一篇文章进行研究, 而是将所选“艺文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探讨。侧重于对所选“艺文 出现的文学背景、 事文兼采的编纂体例、“艺文 中所列的文体、以及所选“艺文 的价值等方面进行论 述。 对所引“艺文 进行研究时,论文采取综合分析的方法。以艺文类聚所引的“艺 文 为对象,收集整理第一手资料。如对“艺文 中收录的诗的研究:首先通过统计, 分析“诗”这一文体在艺文类聚中出现的频度,通过统计可知,所选“艺文”中, 诗出现的频度为2 8 4 次,仅次于赋;其次,对诗体下所选录的不同时代、不同作家的作 品进行统计。据此可知,齐梁时代的诗文占居首位。这在唐初之际,是帝王、文史臣所 公开批判的,由此分析这种矛盾所折射出来的唐初的文学观念;最后,对其“艺文”的 唐 欧阳询等撰、汪绍楹校艺文类聚,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8 2 年新1 版,第2 7 页。 2 鲁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价值进行研究时,也是通过必要的数据统计和原文比较进行的。 研究目的 类书作为中国古代所特有的典籍编纂形式,因其所收录内容广泛,保存文献资料众 多,引起了学者的研究兴趣,今人对类书的专门研究时间较长,著作颇多。张涤华先生 是较早对类书进行专门系统研究的学者,他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出版的类书流别, 从类书的义界、缘起、体制、盛衰、利病和存佚等六个方面对其进行了研究,对类书的 论述有很多精辟的见解,其中的很多研究具有开创之功。其后又有胡道静先生中国古 代的类书、刘叶秋先生类书简说、方师铎先生传统文学与类书的关系、夏南强 先生类书通论等一系列著作和论文产生。这些论著对散见于各类书籍中的类书研究 资料进行了清理,对类书的体例、性质等问题都有比较系统和深入的研究。但是这些论 述,多属于通论性质,概述多而个案研究少,而且都比较倾向于对类书整体研究,对于 某一部类书,只是在论述说明时偶有涉及。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学者开始选定某一 部类书进行专门研究,但是其研究几乎不约而同地集中在册府元龟、永乐大典、古 今图书集成上。本文选定艺文类聚作为研究对象,一方面是考虑到其在类书编纂 史上的特殊地位;另一方面是因为艺文类聚所具有的“事文合一”的特殊体例。“事 文合一”的特殊体例,一方面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文本资料,另一方面其直接标明文体 名称的方式,也为我们研究艺文类聚所引“艺文 中的文体,以及从它所具有的文 献和文学价值进行交叉研究提供了可能。 艺文类聚是唐代编纂的第一部类书。旧唐书令狐德菜传:“武德五年,迁 秘书丞、与侍中陈叔达等受诏撰艺文类聚。”又儒学上欧阳询传:“武德七年, 诏与裴矩、陈叔达撰艺文类聚一百卷,奏之。 历时三年编成。唐会要卷三六: “武德七年九月十七日,给事中欧阳询奉敕撰艺文类聚成,上之。 艺文类聚 较前代类书最可贵之处,就是改变了以往类书偏重类事,不重“艺文的传统,选录“艺 文 ,增加了类书的文学价值。 艺文类聚突出“艺文 的编纂特点,一方面可以帮助我们探究艺文类聚选 录“艺文”所反映出来的唐初的文学特点,另一方面通过对所选“艺文”的统计,了解 。 后晋 刘咖等旧唐书,中华书局1 9 7 5 年版,第2 5 9 6 页。 圆 后晋 刘咐等旧唐书,中华书局1 9 7 5 年版,第4 9 7 4 页。 宋 王溥等唐会要,上海古籍版社1 9 9 1 年版,第7 5 9 页。 3 鲁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其对“艺文 的保存在文学作品传承过程中的独特贡献。 本文从艺文类聚所选的“艺文 进行研究,首先从唐初特定的文学背景研究重 “艺文 的体例在艺文类聚中出现的原因;进而对所引“艺文”进行文体研究,通 过必要的数据统计,对艺文类聚所引“艺文 中的文体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并且以 诗赋二体所选文章为例探讨这种文体研究的文学意义;最后探讨一下这种重“艺文 的 体例对后代类书编纂的影响以及对文学作品保存的价值。 艺文类聚与文学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其中保存了大量有价值的文学史料。就 目前的研究状况来看,虽然学术界对于类书与文学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比较深刻的研究, 如方师铎先生传统文学与类书的关系,从玮字、类文、隶事、类韵等几个方面来探 讨类书与文学的关系和影响,论述细密。闻一多先生类书与诗,“拿文学和类书排在 一起打量”,提出了“类书式的诗 ,在闻一多先生那里,类书被读出了文学史的意味。 正如傅璇琮先生评价的那样:“在这之前,有谁论述初唐诗,会把它与六朝及唐初的学 术风气相联系,有谁会想到唐代前期,大量编修类书是出于一种文学风格的需要。”不 过,总的来说,其研究多从类书保存资料的文献价值出发。因此,从艺文类聚保存 的“艺文 入手,从文体方面进行研究,是比较有价值的,本文算是抛砖引玉。 二研究现状 艺文类聚作为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类书,在辑存文献的方法和方式具有特殊性, 即欧阳询所说的“其有事出于文者,便不破之为事。故事居其前,文列于后”。当时 的目的虽然只在于“俾夫览者易为功,作者资其用 。但对后世来说,却保存了大量 自汉至隋的词章名篇,是其他唐宋类书所无法企及的。因此,从产生以来就受到不同程 度的重视和研究。近几年来,学术界对艺文类聚的研究越来越趋向于完整,其著作 也越来越多,取得了一些令人可喜的成果。其研究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 一) 文献资源的整理研究 艺文类聚所引用的古籍,据北京大学研究所在1 9 2 3 年所作的统计,共为一千 四百三十一种。他们辑制了一个艺文类聚的引用书目,载于北京大学二十五周年 纪念研究所国学门临时特刊。艺文类聚保存文献之多,早在其产生后不久就受到关 。闻一多唐诗杂论前言,江苏文艺出版社2 0 0 7 年版,第1 4 页。 国 唐 欧阳询等撰、汪绍楹校艺文类聚,上海古籍版社1 9 8 2 年新i 版,第2 7 页。 国 唐 欧阳洵等撰、王绍楹校艺文类聚,卜海古籍出版社1 9 8 2 年新l 版,第2 7 页。 4 鲁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注。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称“其所载诗文赋颂之属,多今世所无之文集”。明 代高儒撰的百川书志也说:“汉魏六朝之文,独赖文选、此书之存。不然,几至 泯没无闻矣” 。艺文类聚所收资料广博,其中缺佚和窜乱现象也较为严重,对此, 明代冯舒校艺文类聚,清中期陈揆复校过。1 9 6 5 年中华书局出版了汪绍楹先生校勘 版的艺文类聚,作校记者约一千六百多条,根据明刊本改补一千三百多字,这是艺 文类聚自有刻印本以来最完整的一个本子,便于学术研究参考之用。 胡道静先生中国古代的类书 第五章唐代的重要类书,对艺文类聚的部 类、引书、特点、缺佚和窜乱现象、版本、整理刊刻都有简单的介绍,为艺文类聚 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方向。邱五芳( 艺文类聚) 编撰年代之管见,根据旧唐书、 唐会要的相关记载,对艺文类聚的编纂年代作进一步的考证。力之( 艺文类 聚) 的问题种种( 艺文类聚) 研究之一 、( 艺文类聚) 刊误( 一) 、( 艺文 类聚) 汪绍楹先生校语商兑o 三篇论文,指出了艺文类聚在缺失与窜乱、编排次 序、引文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重视艺文类聚的文献价值的同时,不能忽略对其 “负面”的分析研究。以上这些基础性工作的研究和深入,为艺文类聚的进一步具 体深入的研究提供了坚实的文献资料基础。 ( 二) 对编纂背景和编写体例的研究 姚华类书与中国古代文风 ,从类书与文学之间的关系入手,通过皇览、艺 文类聚等几部具体类书,考察文风对类书产生的影响。刘刚隋唐时期类书发展的原 因探析,从文献聚集,政治、科举、学术等方面,论述了隋唐时期类书繁荣的原因。 此外,俞天中国古代类书史略 、路林唐代科举文化、类书与目录学n 、王育红、 郑建明中国古代类书研究的思考1 2 贺修铭兴盛与归宿试论类书的政治文化 背景1 3 , 吴浩官修类书与中国古代政治1 4 、孙书安论古代类书的内在成因1 5 、 国 宋 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上海古籍f i 版社1 9 8 7 年版,第4 2 3 页。 明 高儒撰百川书志,上海古籍i i :版社2 0 0 5 年版,第1 7 0 页。 四胡道静中国古代的类书,中华书局1 9 8 2 年版,第7 7 川4 页。 锄邱五芳( 艺文类聚) 编撰年代之管见,江西图书馆学刊1 9 8 6 年第i 期。 四力之( 艺文类聚) 的问题种种( 艺文类聚) 研究之一,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 9 9 8 年第4 、5 期合刊。 。力之( 艺文类聚) 刊误( 一)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 0 0 2 年第2 期。 固力之( 艺文类聚) 汪绍楹先生校语商兑,三峡人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2 0 0 7 年第3 期。 。姚华类书与中国古代文风,东方论坛2 0 0 3 年第2 期。 凹刘刚隋唐时期类书发展的原因探析,图书管理论与实践2 0 0 6 年第6 期。 锄俞天中国古代类书史略,固原师专学报( 社会科学) 1 9 9 7 年第1 期。 “路林唐代科举文化、类书与目录学,图书馆学报1 9 8 7 年第5 期。 ”王育红、郑建明中国古代类书研究的思考,江苏图书馆学报2 0 0 2 年第1 期。 ”贺修铭兴盛l j 归宿试论类书的政治文化背景,图书馆界1 9 8 8 年第3 期。 “吴浩官修类书与中国古代政治,扬州教育学院学报2 0 0 1 年第4 期。 ”孙书安论古代类书的内在成因,辞书研究1 9 9 9 年第2 期。 5 鲁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于翠玲论官修类书的编辑传统及其终结等论著,其中都部分涉及到艺文类聚, 并以此书为例作出说明,对艺文类聚编纂背景和体例的研究有一些个人的见解,具 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 三) 总体研究 艺文类聚作为古代类书编纂史上具有转折意义的一部类书,其产生之后就受到 了较多的关注,出现了一大批续仿之作。历代的书目文献多有著录,笔记杂录也经常提 到。这些史料尽管大都为零星散碎之言,却为后来艺文类聚的研究开辟了道路,后 来的很多研究都是以此为基点展开论述的。如晁公武郡斋读书志、陈振孙直斋 书录解题 、马端临文献通考,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等。今人在此基础上, 对艺文类聚进一步进行研究,其中重要的成果有:陈信利( 艺文类聚) 研究 、 郭醒( 艺文类聚) 研究、潘树广( 艺文类聚) 概说 、凌朝栋试论欧阳询编纂 ( 艺文类聚 的价值 、郭绍林欧阳询与( 艺文类聚) 、唐雯( 艺文类聚) ( 初 学记) 与唐初文学观念儿、郭醒传统类书的文学批评意义以( 艺文类聚) 为中 心1 2 、韩建立( 艺文类聚) “参见法”论述1 3 裴芹漫说( 艺文类聚) 的事具1 4 、 樊义顺评( 艺文类聚) 检索古代科技文献的作用1 5 等论文,这些论文对艺文类聚 的编纂思想、体例、功用等方面都有比较精辟的见解。另外,张涤华先生类书流别 1 6 、方师铎先生传统文学与类书的关系1 7 、陈冠明师唐诗研究专论、墙、葛兆光中 国思想史1 9 陶敏、陈一飞隋唐五代文学史料学2 0 、张大可、俞樟华中国文献学 2 1 、曹之中国古籍编撰史等专著,对艺文类聚也有所涉及。 国于翠玲论官修类书的编辑传统及其终结,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2 0 0 2 年第6 期。 宋 晁公武撰、孙猛校证郡斋读书志,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9 0 年版。 四 宋 陈振孙撰、徐小蛮、顾美华点校直斋书录解题,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8 7 年版。 鲫 元 马端临文献通考,中华书局1 9 8 6 年版。 四 明 胡心麟少室山房笔丛,上海书店版社2 0 0 1 年版。 蝤陈信利 艺文类聚) 研究,台北辅仁大学图书资讯研究所2 0 0 1 年硕士论文。 。郭醒( 艺文类聚) 研究,南京大学博上论文。 锄潘树广 艺文类聚) 概说,辞书研究1 9 8 0 年第1 期。 凹凌朝栋试论欧阳询编纂( 艺文类聚) 的价值,渭南师专学报( 社会科学版) 1 9 9 4 年第4 期。 姆郭绍林欧阳询与( 艺文类聚) ,洛阳帅专学报1 9 9 6 年第1 期。 “唐雯 艺文类聚) ( 初学记) 与唐初文学观念,两安联合人学学报2 0 0 3 年第l 期。 ”郭醒传统类书的文学批评意义以( 艺文类聚) 为中心,沈阳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 0 0 6 年第6 期。 ”韩建立( 艺文类聚) “参见法”论述,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 0 0 6 年第5 期。 “裴芹漫说( 艺文类聚) 的事具,文教资料1 9 9 7 年第5 期。 ”樊义顺评( 艺文类聚) 榆索古代科技文献的作用,高校图书馆工作,1 9 9 9 年第l 期。 “张涤华类书流别( 修订本) ,商务印书馆1 9 8 5 年版。 ”方师铎传统文学与类书之关系,天津古籍出版社1 9 8 6 年版。 “陈冠明师唐诗研究专论,香港银河出版社2 0 0 5 年版。 ”葛兆光中国思想史,复日大学出版社1 9 8 8 年版。 ”陶敏、陈一飞隋店五代文学史料学,中华书局2 0 0 1 年版。 ”张人可、余樟中国文献学,福建人民出版社2 0 0 5 年版。 6 鲁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总的来说,对艺文类聚的研究,其基础性的文献整理和校注研究较为突出,常 识性的介绍和概述多,而对它的深化研究和理论性的研究显得较为薄弱。因此,多角度, 全方位地对艺文类聚进行研究,将成为对其研究的基本发展趋势。而从艺文类聚 所引“艺文 的角度,对其与文学的关系进行交叉性的比较和研究,应该得到更多的关 注。 。曹之中国古籍编撰史,武汉大学出版社2 0 0 6 年版。 7 鲁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艺文类聚所引“艺文”概说 艺文类聚所引“艺文”概说主要涉及两个问题: 一,艺文类聚选录“艺文 的背景,主要是从唐初的文学背景进行考察。艺文 类聚在唐初出现,并且首次采用“事文并举”的编写体例,选录“艺文 ,是受唐初 文学氛围的影响; 二,对艺文类聚承载“艺文”的体例进行简介,主要对艺文类聚的基本面 貌进行研究,从其编纂体例、宗旨以及与总集之间的关系进行介绍。 第一节艺文类聚选录艺文 的文学背景 每一种文学现象的产生都有其内部a n # l , 部的原因,毛泽东矛盾论说:“唯物辩 证法的宇宙观主张从事物的内部,从一事物对它事物的关系中去研究事物的发展,即把 事物的发展看做是事物内部的必然的自己的运动,而每一事物的运动都和它的周围其他 事物互相联系着和互相影响着。 同样艺文类聚作为唐代的第一部类书,它的产生 也有其内部和外部的原因:社会政治和文学自身的发展。 艺文类聚产生的背景,很多专著都有所论述:刘刚隋唐时期类书发展原因探 析圆认为:隋唐时期类书如此繁荣,除类书本身的不断发展变革之外,更为根本的是 隋唐时代文献的大量聚集、帝王提倡、个人热衷、学术上的总结思想以及文学创作风气 等社会基础和历史条件促进了类书的不断繁荣。胡道静先生中国古代的类书则提出 “大规模的编辑类书,首先意在夸耀王朝的文治之盛,以及某些帝王企图借此以缓 和统治集团的内部矛盾” 。这些见解可谓深刻而又精辟,但是这些论述着重于对艺 文类聚产生的整个背景进行分析,而未对其选录“艺文 的原因进行分析。 梁启超先生说:“纂辑类书之业,亦文化一种表征。 类书的编纂,离不开其所产 生的社会具有的特定文化背景。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最为强大的帝国之一,其政治开明, 国力强盛,与之相适应的是文化的高度发展和文学的极度繁荣。一个国家的建立无论是 从政治上还是文化上,都不可避免地要接受前代王朝的影响,需要借鉴前代相应的典章 制度,吸取教训,发扬优点,这既是一种政治统治的需要,同时也是一种文化的传承。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人民版社1 9 6 7 年版,第2 7 6 页。 。刘刚隋唐时期类书的发展原闪探析,图f 5 馆理论j 实践2 0 0 6 年第6 期。 西胡道静中国古代的类书,中华书局1 9 8 2 年版,第1 9 页。 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东方出版社1 9 9 6 年版,第6 2 页。 8 鲁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唐开国之初,艺文类聚和五代史( 梁、陈、北齐、北周、隋史) 的修撰,就是一件 很重要的文化工程。如果说五代史的修撰( 贞观十年,五代史相继完成) ,多着眼于总 结历史教训,以此为巩固唐王朝的政权提供教益,那么艺文类聚的编纂,则主要提 供了继承和发扬前代文学遗产的文化需求。并且艺文类聚改变以往类书的编纂体例, 采取事文兼采的方式,将“艺文 引入类书的编纂中,有其特定的文学背景。 上行之而下效之。我国从汉魏六朝时起,就有帝王右文的传统,并且将文学作为一 项重要的事业在经营,曹丕典论论文就曾指出:“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 事。”到了唐代,帝王亲身实践进行文学创作,已经成为一种传统,有唐一代,大多数 皇帝都乐之好之。唐音癸签卷二七对此有记载: 有唐吟业之盛,导源有自。文皇英姿间出,表丽缛于先程;玄宗材艺兼该,通风婉 于时格。是用古体再变,律调一新;朝野景从,谣习寝广。重以德、宣诸主,天藻并工, 赓歌时继。上好下甚,风偃化移,固宜于喁遍于群伦,爽籁袭于异代矣。中间机纽,更 在孝和一朝。于时文馆既集多材,内廷又依奥主,游宴以兴其篇,奖赏以激其价。谁鬯 律宗,可遗功首? 虽猥狎见讥,尤作有兴属者焉。 唐才子传卷一“六帝 条云: 夫云汉昭回,仰弥高于宸极;洪钟希扣,发至响于成池。以太宗天纵,玄庙聪 明,宪、德、文,僖,睿姿继挺,俱以万机之暇,特驻吟情,奎璧腾辉,衮龙浮彩,宠 延臣下,每锡赠酬。故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 唐才子传所涉及的唐代尚文的皇帝只有上述六人,其实际要远远多于此。如唐 朝开国皇帝李渊。唐朝立国的前四年,内忧外患接连不断,但是从武德四年( 6 2 1 ) 后, 国家开始日趋稳定,唐高祖便开始着手文化建设:武德四年正月置修文馆,四月敕州县 贡举,七月二日诏诸王公子弟就学,以周公为先圣,孔子配,九年九月于弘文殿聚四部 书二十余万卷,取三品以上子孙充弘文馆学士。虽然在唐代真正有效的文化建设是从唐 太宗开始的,但是,却不能因此否定了唐高祖对文化建设所做出的贡献,下令修撰五代 史和艺文类聚的编写无疑是其重视文化建设的一种很好的说明。 另一方面,艺文类聚选录“艺文”,与唐初的文风也有很大关系。闻一多先生类 书与诗对唐初文风有过比较精辟的论述: 从高祖受禅( 六一八) 起,到高宗武后交割政权( 六六o ) 止,靠近那五十年的尾 函傅亚庶注译三曹诗文全集译注,吉林文史出版社1 9 9 7 年版,第5 2 5 页。 。 明 胡震亨唐音癸签,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8 1 年版,第2 8 1 页。 傅璇琮主编唐才子传校笺卷一,中华书局1 9 8 7 年版,第3 页。 9 鲁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上,上官仪伏诛,算是强制的把“江左余风”收束了,同时新时代的先驱,四杰及杜审 言,刚刚走进创作的年华,沈、宋与陈子昂也先后诞生了,唐代文学这才扯开六朝的罩 纱,露出自家的面目。所以我们要谈的这五十年,说是唐的头,倒不如说是六朝的尾。 o “倒不如说是六朝的尾 很好地道出了唐初文风受六朝影响的事实。唐初时期,统 治者和重臣们,一方面想要极力地摆脱六朝绮艳文风的影响,将文风看作是与政权得失 息息相关的,认为六朝绮艳文风,是导致前朝亡国的原因。如魏征所言: 古人有言,亡国之主,多有才艺。考之梁、陈及隋,信非虚论。然则不崇教义之 本,偏尚淫丽之文,徒长浇伪之风,无救乱亡之祸矣。 魏征隋书文学传序,对这一问题又作了重申: 梁自大同以后,雅道沦缺,渐乖典则,争驰新巧。简文、湘东,启其淫放;徐陵、 庾信,分路扬镳。其意浅而繁,其文匿而彩,词尚轻险,情多哀思。格以延陵之听,盖 亦亡国之音乎! 。 在这之前,还不曾有人将绮艳文风与政权得失的关系看得如此之重,正是出于这种 原因,唐初是十分反对六朝绮靡文学的。 但是另一方面唐初的文学创作却始终受到这种绮艳文风的影响,这就是闻一多先生 所说的“六朝的尾”。唐初的文学创作从帝王到文臣,作文讲究辞藻,盛行骈俪:一是 因为当时唐初当政的文臣大多是受六朝文风影响的前朝遗老,虞世南、褚遂良、李百药 等,都是善于写绮艳诗文的。如虞世南就是写宫体诗出身的,旧唐书记载“善属文, 常祖述徐陵,陵亦言世南得己之意。褚亮十八学士赞也称赞虞世南是“笃行扬 声,雕文绝世;网罗百氏,并包六艺” ;全唐诗卷三六小传称其“文章婉缛,见称 于仆射徐陵” 。他们的文风自不带说;二是唐初的帝王都颇喜欢六朝的文学,唐太宗 曾亲自为晋书陆机传写过史论,称赞陆机、陆云: 古人云:“虽楚有才,晋实用之”。观夫陆机、陆云,实荆、衡之杞梓,挺琏璋于秀 实,弛英华于早年,风鉴澄爽,神情俊迈。文藻宏丽,独步当时;言论慷慨,冠乎终古。 高词迥映,如朗月之悬光;叠意回舒,若重岩之积秀。千条析理,则电坼霜开;一绪连 文,则珠流璧合。其词深而雅,其义博而显,故足远超枚、马,高蹑王、刘,百代文宗, 哪闻一多唐诗杂论,闻一多伞集卷三,三联书店1 9 8 2 年版,第3 页。 唐 姚思廉陈书,中华书局1 9 7 2 年版,第1 1 9 一1 2 0 贞。 镭 唐 魏征等隋书,中华书局1 9 7 3 年版,第1 7 3 0 页。 后晋 刘昀等i u 唐书,中华书局1 9 7 5 年版,第2 5 6 5 页。 四 清 董诰等伞唐文,中华书局1 9 8 3 年版,第1 4 8 6 页。 清 彭定求等全唐诗,中华书局1 9 6 0 年版,第4 7 0 页。 l o 鲁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一人而已。 可见,他肯定陆机,肯定陆机“文藻宏丽”、“叠意回舒,若重岩之积秀 、“一绪连文, 则珠流璧合 的文章风采,对于陆机给予了非常高的评价,称他为“百代文宗,一人而 已”。正因为对这种文风的欣赏,唐太宗在其群臣中最钦佩和欣赏的是虞世南,认为他 是“与我犹一体” ,并且在虞世南死后发出锤子期死,伯牙不复鼓琴的感叹。不仅如 此,唐太宗本人也写宫体诗,他的很多诗作,都具有南朝文学的特色。贞观治要尊 敬师傅就曾提到过唐太宗“自好如此 ( 即寓雕虫、流霞成彩) ;宋苏轼书唐太宗诗 也说过唐太宗作诗至多,亦有徐、庾风气。 唐太宗帝京篇序阐释了自己考虑文学问题的思路: 予以万几之暇,游息艺文。观列代之皇王,考当时之行事,轩、昊、舜、禹之上, 信无问然矣。至于秦皇、周穆、汉武、魏明,峻宇雕墙,穷侈极丽。征税殚于宇宙,辙 迹遍于天下,九州无以称其求,江海不能赡其欲。覆亡颠沛,不亦宜乎! 予追踪百王之 末,驰心千载之下,慷慨怀古,想彼哲人。庶以尧、舜之风,荡秦、汉之弊,用成英 之曲,变烂熳之音,求之人情,不为难矣。故观文教于六经,阅武功于七德,台榭取其 避燥湿,金石尚其谐神人,皆节之于中和,不系之于淫放。故沟洫可悦,何必江海之滨 乎? 麟阁可玩,何必两陵之间乎? 忠良可接,何必海上神仙乎? 丰镐可游,何必瑶池之 上乎? 释实求华,以人从欲,乱于大道,君子耻之。故述帝京篇,以明雅志云尔。 可见,唐初之际,虽然君臣都曾经反对绮艳的文风,但这都是出于考虑政治上的得失, 害怕绮丽文章会导致国家的败亡,而不是针对文学本身。虽然深知其危害,虽然反对但 却不代表不喜欢和不受其影响,其创作时总是避免不了有这样的倾向。新唐书文艺 传序日:“唐有天下三百年,文章无虑三变。高祖、太宗,大难始夷,沿江左余风, 缔句绘章,揣合低印 固。因此,可以说唐初之际,从帝王到朝臣都未能摆脱齐梁余风 的影响,作文大都词藻华丽,对仗工整,善于用典。 唐初文风受六朝文风的影响,而六朝文章中所必不可少的就是声律、对偶以及典故 的运用,这些都要求文人对前代文章熟悉地把握。但是学问无穷,而人生有涯。我国古 籍原著众多,遍读群书是十分困难的事。在这种背景之下,以辑录原文资料为务,按照 一定的方法分类编排,便于文人寻检、征引的类书,就很好地解决了这一矛盾,这也是 我国古代类书出现最为重要的原因。正如黄侃文心雕龙札记所说: 唐 房玄龄等晋书,中华书局1 9 7 4 年版,第1 4 8 7 页。 。 清 蕈诰等全唐文,中华书局1 9 8 3 年版,第1 0 9 页。 清 彭定求等全唐诗,中华书局1 9 6 0 年版,第l 页。 宋 欧阳修等新唐书,中华书局1 9 7 5 年版,第5 7 2 5 页。 l l 鲁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逮及汉魏以下,文士撰述,必本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