灸法临床应用.doc_第1页
灸法临床应用.doc_第2页
灸法临床应用.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灸法的临床应用一灸法的治疗作用和适应范围根据艾灸的作用特点,其适应范围以寒证、虚证、阴证为主,对慢性病、阳虚尤为适宜,某些热证、实证也可酌情施灸。下面将灸法的治疗作用与适应范围归纳如下。1疏风解表 温中散寒唐代医家王焘说:“御风邪虽曰针、汤、散,皆所不及,灸为其最要。”素问异法方宜论说:“脏寒生满病,其治宜灸焫”。灸法有疏风解表、温中散寒的作用,适用于风寒表证、寒性胃痛、呕吐、腹痛、泄泻等病证。如寒性胃痛、呕吐,隔姜灸中脘、梁门、内关、足三里。2温经通络 活血止痛灵枢禁服说:“陷下者,脉血结于中,中有著血,血寒,故宜灸之。”灵枢官能篇说:“结络坚紧,火所治之。”由于寒邪或外伤、劳损使经络气血凝滞、痹阻不通所造的风寒湿痹、痛经、寒疝、经闭、肩凝、肘劳、腰痛等病证,可用灸法温经通络、活血止痛。如膝关节痹痛,可在犊鼻、足三里、阴陵泉等穴温针灸;肩凝可在肩髃、肩髎、臂臑温针灸;腰痛可在肾俞、大肠俞、委中温针灸。3壮阳益气 回阳固脱 升阳举陷灵枢官能篇说:“阴阳皆虚,火自当之。” 灵枢经脉病说:“陷下则灸之。”灸法能温补阳气,用于脾肾阳虚之阳痿、早泄、遗精、遗尿、久泻、久痢等病证。如阳痿、灸关元、肾俞、命门。灸法能回阳固脱,用于亡阳虚脱证,可在神阙或关元灸几十壮、甚至几百壮。灸法能升阳举陷,用于中气下陷之内脏下垂、脱肛、阴挺、久泻、久痢、久咳等证。如脱肛,可灸长强、神阙、百会。4消瘀散结 拔毒泄热灵枢官能篇:“结络坚紧,火所治之。”由于毒邪造成经络阻滞,气滞血瘀形成的外科疮疡肿结,可用灸火消瘀散结、拔毒泄热。如疮疡、痈疽、疖肿初起未化脓者,局部隔蒜灸;疮疡溃破后久不愈合,局部桑枝灸;痄腮,灯火灸角孙、耳尖。5防病保健 益气延寿千金方说:“凡入吴蜀地宦游,体上常须三两处灸之,勿令疮暂瘥,则瘴疠、温疟、毒气不能着人。”扁鹊心书:“人于无病时,常灸关元、气海、命门、中脘,虽未得长生,亦可保百余年寿矣。”现代研究证明:灸法可以激发人体正气,提高免疫功能,增强抗病能力,具有预防疾病,保健益寿的作用。用灸法防病保健,在我国已有悠久的历史,两晋唐宋都有灸法防病保健的记载。明代灸脐保健,成为时尚,李有“炼脐”之法,杨继洲有“蒸脐”之法,都是在神阙穴上间隔温补药物施灸,以培补元气、预防疾病、益气延年。清代针灸集成记载,有一人每年坚持灸神阙,年过百岁,身体健壮。日本学者很重视保健灸,把灸足三里称为“长寿之灸”,有“勿与不灸三里三人行旅”之谚语。上世纪初,日本开展全民健身,其中一个重要方法就是在中小学集体灸足三里。常用的保健灸穴有:足三里、关元、气海、神阙、中脘、膏肓、三阴交、风门、大椎、曲池等。二灸法的注意事项(一)体位选择卧位或坐位,要求平正舒适,有利于准确选穴与艾炷的安放,顺利施灸。(二)施灸顺序先上后下,先背后腹,先头部后四肢,先阳经后阴经,先少后多。但不可拘泥,应酌情灵活掌握,如治气虚下陷之脱肛,可先灸长强收肛,后灸百会举陷。(三)部位禁忌1颜面五官、阴部、关节附近、大血管附近不宜用化脓灸。2乳头、心脏虚里处、睾丸不宜灸。3妊娠期妇女不宜灸下腹部、腰骶部。4文献记载中的禁灸穴慎灸。(四)病情禁忌1阴热内热证、外感热证、脉象数疾者禁灸。2高热、抽搐、极度衰竭、形瘦骨弱者禁灸。关于热证可否用灸的争论:关于热证可否用灸,学术界有两种不同观点。张仲景、张景岳等医家认为热证禁灸,在伤寒论中张仲景引述了很多热证用灸出现的变证、坏证及不良反应。孙思邈、刘河间、朱丹溪、李等医家认为热证可灸。现代的周楣声、魏稼等针灸专家认为热证可灸,周楣声还把灸法用于流行性出血热的治疗,效果显著。我们认为,热证用灸宜慎重,如出现因热证用灸后的不良反应时应停止使用。(五)烫伤防治施灸时,应注意防止艾火脱落,烫伤皮肤,烧坏衣物。灸火与皮肤之间的距离,要根据患者的反应及时调节(悬起灸、温针灸)。灸后出现小水泡,可不必处理,嘱患者不要擦破;出现大水泡者,可用消毒针穿破放水,涂龙胆紫。(六)晕灸防治在灸治过程中,晕灸者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