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摘要 刘备、关羽、张飞三人结义的故事,本身并未见诸于史实。究其根源,乃出自于 民间艺人之手,而后由文人进行整理、加工再创造而成。这一复杂的流变过程包容了 史家、民间、文人三种文化的内涵,同时也给我们提供了文艺创作上的经验。 首先,从史书三国志和资治通鉴上的有关历史记载,来阐述三人作为历 史人物的原本面目,历史上三人虽然友善交好,但并未提及结义之事。六朝时的三国 故事、唐宋、金元诗歌对他们的形象塑造。以三国志为代表的史籍反映了史官文 化秉笔直书的精神和儒家重教化的传统。 其次,宋元时期的民间说书底本三国志平话对三国故事的极力发挥和宣扬, 以及当时的杂剧、散曲对一些脍炙人口的三国故事进行了演绎和发展,三人结义故事 从此找到了溯源。民间艺人虚构了桃园结义、三战吕布、古城聚义等结义故事,反映 了下层人民的审美心理和文化价值取向。 最后,归结为罗贯中的文人创作。三国志通俗演义秉承了民间的“尊刘贬曹” 的传统,对刘、关、张三人的形象做了艺术上的加工,而后的毛伦、毛宗岗父子对三 国志通俗演义进行了文字修改和小说评点,从文化上倒是更进一步突出“义”,扫 除了任何有悖于尊刘贬曹的细节,以加强正统思想和严格维护封建伦理,以后的排 印本三国演义大都依据毛本作为底本而进行整理的,刘、关、张三人结义故事最 后定型。 关键词:扫逮转彖故事流变 历史书籍l 毛l q 3 c q :文人创作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a b s t r a c t t h es t o r yo f l i u b e i ,g u a n y n , z h a n g f e it h r e ep e o p l ek n o tt h er i g h t e o u s n e s sh a sn o t b e e nf o u n di nt h eh i s t o r i c a lf a c t i n v e s t i g a t ei t ss o u r c e ,i ti st oc o m ef r o mi nt h eh a n do f t h e f o l k se n t e r t a i n e r , t h e nb e p r o c e e d e da n dc r e a t e db ys c h o l a rs o r t i n g t h ep r o c e s so ft h i s c o m p l i c a c yc h a n g e s t of o r g i v et h eh i s t o r yt h ei n s i d eo ft h r e ek i n d so fc u l t u r e si nh i s t o r i e s , f o l k s ,s c h o l a r s ,a n da l s op r o v i d et ou s e dt h el i t e r a t u r et h ee x p e r i e n c eo nt h ea r t i s t i c f i r s t f r o mt h er e l e v a n th i s t o r yt h a th i s t o r yb o o ks a ng u nz h i ) ) a n dz iz h i t o n g j i a n ) ) ,t h r e ep e o p l et ob eu s e da st h eo r i g i n a lf a c i a le x p r e s s i o no f t h eh i s t o r yp e r s o n ,a n ds i x t h r e ek i n g d o m so fs t o r y , p o e m so f t a n g ,s u n g ,j i na n dy u a nd y n a s t y t h ev e r s em o l dt o t h e i ri m a g e s e c o n d l y , p l a y so fs u n g ,y u a nd y n a s t y f o rf o l k sf o rs a y i n gt h ee v e nw o r d so f ( s a n g u oz h i p i n g h u a t om a k ee v e r ye f f o r to f t h r e ek i n g d o m s s t o r yd e v e l o pw i t hp u b f i c i z i n g , a n da tt h a tt i m e l yp l a y , t h es o n gp r o c e e d e dt od e d u c ew i t hd e v e l o pt o s t o r yo fs o m ev e r y p o p u l a rt h r e ek i n g d o m s ,t h r e ep e o p l ek n o tr i g h t e o u s n e s st h es t o r yf r o mn o w o nf i n do u t t h eo r i g i n t h ef o l k se n t e r t a i n e ri sp u r e l yi m a g i n a t i v et a o y u a nk n o tr i g h t e o u s n e s s ,t h r e e h e r o e sc o m b a tw h i tl u b ur i g h t e o u s n e s si ng u c h e n gc i t ye t c r e f l e c tt h eb o t t o ml a y e rt o p e o p l ea p p r e c i a t eb e a u t y t h em e n t a ls t a t ew i t ht h ew o r t ham i n d s e to f c u l t u r e f i n a l l y , l u o g u a n z h o n g ,as c h o l a r , w r o t e t h i sb o o k ,t h ep o p u l a rh i s t o r i c a ln o v e l ( ( s a n g u oz h it o n gs uy a h t a k eo r d e r st h ef o l k s i m a g ef o rt r a d i t i o n f o rl i ud e v a l u a t i n g c a o ”,f o rt h ec h a r a c t e ro fl i u b e i ,g u a n y u , z h a n g r e it h r e ep e o p l e ,a n dt h e no fm a o l a n , m a o z o n g g a n gp r o c e e d s t e x tw o r dt h em o d i f i c a t i o no r d e r , e n h a n c e dt h ef e u d a l i s mo r t h o d o x t r a d i t i o nt h et h o u g h tw i t hc l o a k - a n d - d a g g e r , t h ec h a r a c t e ro fl i u b e i ,g u a n y u , z h a n g f e i t h r e ep e o p l ek n o t r i g h t e o u s n e s ss t o r yf i n a l l ya l r e a d y s e t k e yw o r d s :t a o y u a nk n o tr i g h t e o u s n e s s t h ec h a n g eo f s t o r yh i s t o r yb o o k s f o l k s l i t e r a t u r et h e w r i t i n g o fs c h o l a r n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引言 一幕精彩的桃园结义徐徐拉开了长篇历史演义小说三国演义的序幕。在这里, 刘备、关羽、张飞三个异姓之人指天为誓,结为兄弟,不求同日生,但愿同日死。从 此,在纷乱复杂、弱肉强食的三国历史上奏响了一支义气冲天的曲予。他们由涿郡开 始,平黄巾起家,从讨董卓到依曹操,从背曹操到靠袁绍,从弃袁绍到投刘表,在三 人为事业奔波忙碌的前半阶段,几度失散,几番重逢,分分合合之中愈显三人情真义 重。而三人之间无法改变的向心力皆来自于桃园结义立下的“义同生死”的强烈信念。 即使诸葛亮出山后,三人的义气仍然根深蒂固地存在着,并直接导致了三位一体的最 后消亡。三国演义以三人结义作为开篇之作,是在吸收历代有关三人结义故事的 基础上的一个成功的文人创作。 三国演义是一部世代累积型的文人创作,它的资料来源很广,融会了来自史 籍、民间传说、文人创作的积极因素,可以说三国演义中的每个故事都不会是空 穴来风、无中生有的,那么著名的桃园结义故事来源于哪里? 它是如何发展、如何流 传,又是如何最终被吸收n d , 说中去的呢? 对于这个故事的流变过程,主要可以从三 个方面来探究: 1 ) 三国志和资治通鉴为代表的史籍、六朝的三国故事、唐诗的三国典故 等。 2 ) 宋元时期以平话、讲唱文学和戏剧为主的故事创作的繁荣。 3 ) 文人笔下的艺术典型塑造的完成。 至此,结义故事完成了由具有民间性到文人化的过渡,由历史记载、民间流传到 付诸小说的转变。刘、关、张三人结义之前与之后的故事,经过了历代不同形式的演 化,或为口耳相传,或为民间说书,或为杂剧舞台演出,或为游戏等等,直到最后小 说中的文艺定型。这中间的艺术形式从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三人形象从幼稚 向完美,由粗糙趋向经典,都可以从故事的点滴演变的过程中看出。 每个历史时期对刘、关、张三人结义故事的反映,都不可避免地带有特定时期的 文艺形式的影响和社会历史背景的制约。那么故事流变的背后所反映出的文化内涵是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什么? 史官文化毕竟不同于民问文化,文人创作与史籍和民间文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 系,但又绝非雷同。然而为什么经过文人的介入,三人结义故事会顿时生色耳流传至 今呢? 这中间可以说明文人创作并不是简单的加工,而是一种新的创造,是一种质的 飞跃。 通过对结义故事的追根溯源,考镜源流,我们可以对该故事的来龙去脉形成一个 较为完整的认识,由此可以看出不同社会、历史、文化背景对创作造成的深远影响, 以及落实到“为有源头活水来”的文人创作。 2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1 历史上的有关记载 1 从历史到传说 1 ) 见诸于史籍的刘、关、张的历史记载 陈寿的三国志最早为刘备、关羽、张飞作了传记。早期三人的情况分别为: 刘备,“字玄德,涿郡涿县人,汉景帝子中山靖王胜之后”,“少孤,与母贩履织席为 业”,“身长七尺五寸。垂手下膝,顾自见其耳”。在性格上“少语言,善下人,喜怒 不形于色”。关羽,“字云长,本字长生,河东解人也。亡命奔涿郡。” 2 1 张飞,“字 益德,涿郡人也,少与关羽俱事先主。”口】简单介绍了三人的名字、籍贯和来历等一 些基本情况。提到兄弟年庚时,只是讲:“羽年长数岁,飞兄事之。”【4 】在谈到关键性 的三人关系时,也只有几句话:“先主于乡里合徒众,而羽与张飞为之御侮。先主为 平原相,以羽、飞为别部司马,分统部曲。先主与二人寝则同床,恩若兄弟。而稠人 广坐,侍立终日,随先主周旋,不避艰险。” 5 1 资治通鉴不称刘备为“先主”,只 称其名字“备”,删去了三国志中对刘备“不甚乐读书,喜狗马、音乐、美衣服” j 的似乎游手好闲、不务正业的文字叙述,并增添了“有大志”的言语,交待了一句 “备少与河东关羽、涿郡张飞相友善”,其余皆与三国志大体相同( 7 1 。 历史上三人虽然友善交好,但并未提及结义之事。至于三人结合的原因,史书上 记载刘备“好交结豪侠,年少争附之”, s l 大概是最初的原因。虽然所谓的桃园结义实 际上并不存在,但三人之间亲密的兄弟关系的确见诸史实,并得到历史学家的一致认 可。 汉献帝时,王室衰微,天下大乱。刘备、关羽、张飞在涿郡一角拉起了一支小队 伍,早期或寄人篱下,或四处游荡,处于极为落魄的境地。当时北有曹操,南有孙权, 西有刘彰,三人只有在夹缝中生存,但他们一直友好相处,历经艰难事变,逐渐发展 为割据一方的鼎足之势,而三人的义气在一次次的考验中愈见真挚。三国志中记 i - i i l 州5 陈寿:三国志) 岙麓书社1 9 9 6 年_ 铰,第6 9 8 页至7 5 3 页 刁t d 马光: 第1 页 洲4 删哪刀孙诒让:墨子问诂,中华书局,2 0 1 1 年版,贵义) 、兼爱、天志、尚贤) 、经说。 司马迁:史记中华书局,1 9 8 2 年版,第3 1 8 1 页。 1 2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平,以因果报应来构造故事情节,而且还有许多荒诞不经、不合逻辑的地方,文字也 比较粗糙、鄙陋。因为处于社会下层的人民所受的教育不高,相比那些附庸风雅,动 辄引经据典的文人来说,更喜欢诸如结义、打斗、复仇、滑稽和诡异等一些故事情节。 而平话作为一种来自于民间,为市民服务的文学样式,必然会迎合大众的审美需 求,甚而不惜涉及到较为低级的趣味以取悦大众。桃园结义的三兄弟特别善于打斗, 尤其是张飞更喜欢厮杀,到处惹事生非,言语幽默滑稽,对刘备极重义气。关羽千里 走单骑,遥归刘备使义气更为突出。到后来,关羽和张飞被害,复仇则成为刘备势在 必行的举动。另外,平话中还出现了一些类似先兆的诡异现象。这些都是受民间 文学的特征所影响的。 3 ) 结义故事所蕴涵的思想倾向尊刘贬曹 从文本本身来讲,把刘渊说成是刘备蜀汉的外孙,以人为地延续蜀汉的统治。可 见当时,平话已经把尊刘贬曹的思想倾向确定了下来。尊刘必然尊关、尊张。关 羽是整部话本中被尊称为公的二者之一,成为义的化身。宋元时被加封为义勇武安王, 一步一步地被历代统治者加封进爵,从而由历史上的一名武将逐渐成为义勇双全的 “关大王”。尊刘贬曹的倾向最早可以推及到晋习凿齿的汉晋春秋和唐刘知几的 史通探赜篇上。【l 】经过正统文学的长期宣传和受民间心理好恶观的影响,南宋 和元代时,尊刘贬曹已经成为当时民间盛行的对三国故事的思想倾向。平话通过 许多想象,虚构出桃园结义、三战吕布、古城聚义等一些结义故事,把尊刘贬曹的倾 向带入到字里行间,一方面是受到了民间传统观念的影响,另一方面,对以后的小说 家也造成了一种定向的思维模式。 2 3 讲唱文学花关索传词话 极力歌颂类似水浒英雄的刘备集团 1 9 6 7 年上海市嘉定县出土的新编全相说唱足本花关索传等四种,刻于明成化 戊戌十四年。此书版刻上图下文,风格与元至治刊本三国志平话相近。词话 以韵文为主,说的只占很少与部分,属于讲唱文学。讲唱文学“使听众于享受着音 乐和歌唱之外,又格外的能够明了其故事的经过。这种体裁,原来是从印度输入的。 川徐朔方:小说考信编) k 海古蔫出版社1 9 9 7 年版第1 0 页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最初流行于庙宇里,为僧 f 8 1 f 说法、传道的工具。后来乃渐渐的出了庙宇而入于瓦 子( 游艺场) 里。”【l 】花关索传以说唱词话的形式保存了元人流传的有关结义故 事的面貌,因而这种特殊的文艺形式是不能忽视的。 词话从刘、关、张三人结义起,到关索病卒为止,描述了关羽的小儿子花关 索从生到死的人生历程。关索故事由来已久,宋代就有草野旧闻的关索武勇故事。元 至治刊本三国志平话有战不危城太守吕凯而“关索诈败”的说法。 词话的开始提到刘、关、张三人结义的故事。三人在桃源洞子牙庙结义,“三 人结义分天下,子牙庙里把香焚”。当时,关羽和张飞都有家室,为了免除后顾之忧, 刘备对二人说“我独自一身,你二人有老小挂心,恐有回心。”为避免猜忌,关、张 互杀对方家人。张飞杀了关羽全家十八e l ,关家只有关兴和怀有关索的胡氏幸免于难。 然后,刘、关、张三人便聚义山林,“前往兴刘山一座,替天行道作将军”。“兴刘山” 类似于水浒英雄梁山大聚义,“替天行道”口号又颇同于梁山好汉的起义旗帜。但是, 毕竟词话对刘、关、张的结义条件的描述过于血腥,不近情理,有损于结义故事 的艺术表现。 词话从总体而言,是在极力歌颂刘备集团,认父传中“不唱关索行途路, 且说荆王关统军。关张刘备人三个,兴刘寨里且为君。”三国志平话里刘备、关羽、 张飞有过占山为王、啸聚山林的经历。而词话也多次强调草莽英雄大聚义,成员 有兴兵勒索十万两金银的“太行山上草强人”,也有拦路打劫的野猪山“强徒”。另外, 词话里还效仿刘、关、张三人结义,论行排辈的结义随处可见,如关索与降将吕 凯、王志结义,太行山和野猪山的大小头领在被降服后,也纷纷与关索化敌为友,结 拜为兄弟。在这里,结义成为联系异姓兄弟、加强团结、巩固集团的重要形式。 词话所写的故事情节,历史上并不存在,甚而连主人公花关索都是虚构出来 的角色。“三国小说以大体忠实于历史为原则,它同纯粹出于虚构,又缺乏艺术魅力 的关索传说可说毫无联系。”因而,花关索传的故事情节未被后来的小说所采纳, 它只是作为一种民间文艺的形式流传着,属于三国故事的变异形态。后来,花关索故 事虽然见于明代刊本三国志传系列,如新刻汤学士校正古本按鉴演义全像通俗 川郑振铎:中国俗文学史 东方出版扯,1 9 9 6 年版,第6 至7 页 1 4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三国志传、种德堂新锲京本校正按鉴演义全像三国志传等都有关索荆州认父 和张飞关索取阆中的情节,然而明嘉靖本三国志通俗演义以及流行至今的“毛 本”三国演义并没有关索的故事。 2 4 三国戏及散曲对三国故事的宣扬 1 ) 有关结义故事的三国戏 在以平话为代表的“说三分”日益兴盛的同时,从院本和诸宫调等发展而来 的杂剧艺术异军突起,涌现了一大批脍炙人口的三国戏。对刘、关、张三人结义故事 的宣扬和阐发更具有艺术魅力。 宋史范纯礼传记载有“亨峰村民谋变,纯礼识其故,乃此民入戏场观戏, 归途见匠人戴桶,取而戴于头日:视刘先主何如? 遂为匠擒。”i t l 此事在洪迈的容 斋三笔卷二平王冠中有类似记载。由此可见,当时的戏曲在演奏三国故事方面 的确是影响甚大。 元代陶宗仪的南村辍耕录记录当时戏曲演奏的三国故事,其中记载刘、关、 张三人相关故事的有:“拴搐艳段,襄阳会大刘备骂吕布”1 2 】。元钟嗣成 的录鬼簿记录“前辈已死名公才人,有所编传奇行于世者”:关汉卿的关张双 赴西蜀梦、关大王单刀会、高文秀的刘先主襄阳会、武汉臣的虎牢关三战吕 布、戴善甫的关大王三捉红衣怪、李郎的莽张飞大闹相府院。除此之外,尚 有“方今已亡名公才人”郑光祖的虎牢关三战吕布等剧目【3 】。据统计,以三国为 题材的元人杂剧,多达四十多出。其中,以关羽为主角的有十二出,写张飞的有八出, 还有多出写刘备的剧目。【4 l 现流传下来的关汉卿的关张双赴西蜀梦,是反映刘、关、张三人结义故事的 一出著名的剧目。此剧写关羽、张飞被害后,阴魂分别从荆州和阆州同赴成都,托梦 给刘备,请求大哥为他们复仇。就关羽“剑刺颜良”、“刀诛蔡阳”和张飞“手摔袁襄” 的事迹来说,杂剧很明显继承了流传的三国故事的说法,尤其是首见于三国志平话 川:1 3 1 朱一茁、刘毓忱编:三国演义赉科汇编) ,百芘文艺出版社1 9 8 3 年版,第2 0 0 页。 ”i 博惜毕:元代杂剧全目 ,怍家出版扯1 9 5 7 年版,第5 8 页。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书面的“摔袁襄”的故事。然而就双赴梦中的鬼魂托梦一事,平话则没有此 情节,而杂剧却与花关索传词话有着相似的情节。 在花关索传词话里交代:“关公见说垂珠泪,屈死兄弟一双人。二人等到黄 昏后,托梦哥哥报事因。”待鬼魂上场时,“二人立在灯影下,看了哥哥眼泪分”,而 刘备“自从不见关张面,寡人朝内少精神”,“孤兄刘备亲得梦,眠中喊叫梦魂惊”。 鬼魂二人愤恨地向刘备述完不幸身亡的原因之后,不由得发出“望兄可把冤来报,休 忘桃源结义心”的呼声。 杂剧双赴梦里“叙故旧,厮问候,想那说来的前咒桃园中宰白马乌牛。结交 兄长存终始,俺伏侍君王不到头,心绪悠悠。”用一种难以释怀的伤感笔调把兄弟之 情发挥得淋漓尽致。尤其是刘各唱到:“做宰相几曾做卿相? 做君主那个做君王? 布 衣间昆仲心肠。”指出三人关系,不管是做君王帝相,还是做卿相大臣,都要“贫贱 之交不可忘”,手足之情不可移。然后开始回忆结义时的威风:“忆当年铁马金戈,自 桃园初结义,把尊兄辅佐,共敌军擂鼓鸣锣,谁不怕俺弟兄三个! ”而后又提到“终 是三十年交契怀着愁,咱心相爱志意相投”兄弟三人亲如手足的交情。关羽和张飞“一 个是急飚飚云间风,一个是威凛凛山中兽”,而今却“中他人机彀,死的来不如个虾 蟹泥鳅”,强烈的对比增强了悲剧效果,使得全剧笼罩了一层浓郁的悲情。 关汉卿的另外一部三国戏关大王独赴单刀会表现出了三兄弟之一的关羽“义 勇”的个人英雄主义气概。鲁肃为追还荆州,计邀关羽,他认为“此人是刘备股肱之 臣,若将荆州复还江东,则放关公还益州”,否则,就对关羽大开杀戒。关羽不畏强 险,单刀赴会。上场时,云:“某想当日,俺弟兄三人,在桃园中结义,宰白马祭天, 宰乌牛祭地,不求同日生,只愿同日死。”唱道:“那时节兄弟在范阳,兄长在楼桑, 关某在蒲州解良,一时出英雄四方,结义了皇叔、关、张。”【1 l 关羽先忆往日桃园 结义之事,表明了三人义同生死的关系。现在面对一场危机四伏的宴会,喊出“我是 - - n 英雄汉云长,端的是豪气有三千丈”【2 l 的英勇之声,叱咤风云,气冲云霄。待关 羽智挟鲁肃,化险为夷,平安返回时,剧目以“正欢娱有甚进退,且谈笑不分明夜” p 1 的轻松语气结束。 1 2 “习e 学奇、是振清、f 静竹:关汉卿全集校注河北教育出版社1 9 8 8 年版。第2 5 9 至3 0 0 页 1 6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明朝宗室周宪王的杂剧十段锦之中,有关云长义勇辞金一种,现在也 有传本( 董康刻的) ”。其实在元代,关羽已成为一个神人,其中,义勇辞金里称 他为“关大王”,单刀会和戴善甫的关大王三战红衣怪的题目也称其为“关大 王了。f 1 j 关羽成为义的化身,屡次被加封进爵。而在民问却流传有关于他身世的一些奇闻 轶事。清代梁章矩归田琐记中的关西故事记载有这样的传说。说关羽是蒲州 解梁人,本不姓关,少时颇有力气,“不可检束”,因为杀死了强抢民女的恶官县尹, 而逃命江湖,在关门上贴有他的画像,为了躲避,关羽在水旁洗脸,结果颜色变得苍 赤,再也看不出原来的模样。守城人问他姓什么,他随口指关为姓,从此不易。这当 然是一种所想象的民间传说。 2 、散曲 除了戏曲表现的形式以外,元散曲中对有关三国志的讲唱保持着记录:“我 勾栏里把戏得四五回领骑,我唱的是三国志”。周文质的( 不知宫调) 时新 乐中提到了“千里独行关大王,张飞忒煞强”,“张飞莽撞,大闹卧龙冈,大闹 卧龙冈”的有关关羽和张飞的形象。另外,元散曲中还有关于三人之马的有趣描述。 马致远的( 般涉调) 耍孩儿( 借马) 中的借马人惜马如金,把自己的马看作“似云 长赤兔,如益德乌骓”的宝马。刘时中的( 双调) 新水令( 代马诉冤) 中埋怨自己 的才能被人们所忽视,以马的口吻念旧道:“谁念我当日跳檀溪,救先主出重围? 谁 念我单刀会随着关羽? 谁念我美良川扶持敬德? ”元散曲中直接描述三人结义故事的 作品,基本上不存在。大多则是换个角度,从他们的坐骑入手,或感叹不如意的生活, 或抒发怀才不退的郁闷心情。 来自于民间的三国志平话以及讲唱文学、戏曲等形式,可以说是刘、关、张 三人结义故事的首创者。民间艺人通过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出了桃园结义的情节, 并虚构了三战吕布、古城聚义、双赴梦等反映三人誓同生死、至死不渝的故事,把“义” 的精神贯穿于三人的种种事迹中,反映了民间尊刘贬曹的思想倾向,同时也丰富发展 了三人结义故事,为后来的小说家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资料。 易竹贤辑录:胡适论中国古典小说) 长江文艺出版社1 9 8 7 年版第2 8 1 页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 文人笔下结义故事的艺术典型塑造 民间艺术家在长期的说唱、表演以及口头传说中,对三人结义故事及其各自的形 象,进行了来自民间的想象和创造,从而使三人的故事不断加以丰富和发展,在民间 流传得越来越广泛,越来越受民众的喜欢,逐渐形成了固定的“三国迷”。 罗贯中在长期流传的民间传说、民间艺人创作的基础上,“据正史,采小说”【”, 把历史与传说结合起来,重新整理、加工宋元以来流传很广的“说三分”故事。删除 了因果报应的迷信故事,改编了一些不合逻辑和事理的故事情节,表现出了更为鲜明 的尊刘贬曹的思想倾向。 罗贯中三国志演义的明刻本,据今所知不下三十种。明嘉靖元年所刻题为三 国志通俗演义是所见最早的版本。清初,毛伦、毛宗岗父子在罗贯中三国志通俗 演义的基础上进行了加工,更多采取史籍上的春秋笔法,加强了以刘备为首的蜀汉 的正统地位。同时,在许多地方进行了评点,增强了小说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3 1 罗贯中三国志通俗演义 对结义故事的塑造 1 ) 三国志通俗演义的有关作者及版本、内容问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6年长江艺术工程职业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必刷测试卷必考题
- 2026年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倾向性测试必刷测试卷附答案
- 2026年山东省潍坊市单招职业倾向性考试题库附答案
- 2026年唐山海运职业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题库及答案1套
- 2026年山西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倾向性考试必刷测试卷必考题
- 2026年江苏旅游职业学院单招职业倾向性考试必刷测试卷新版
- 2026年泉州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单招职业技能考试题库附答案
- 2026年安徽工业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倾向性考试题库必考题
- 2026年临夏现代职业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题库及答案1套
- 2026年扬州中瑞酒店职业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考试必刷测试卷必考题
- 国家安全教育心得体会1500字
- 11维修设备设施情况
- GB/T 1695-2005硫化橡胶工频击穿电压强度和耐电压的测定方法
- GB/T 15538-1995软件工程标准分类法
- GB/T 1527-2017铜及铜合金拉制管
- 《森林报》阅读教学设计
- 药店血液制品管理制度 全
- 分角线投照技术口腔颌面外科学
- 高铁客专联调联试工作总结-工作总结
- 高质量SCI论文入门必备从选题到发表全套课件
- 沪教牛津版六年级上册英语Unit6第1课时教学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